2023年化学素质教育论文【五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6-29 19:35:05 来源:网友投稿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教育,必须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通过对学生进行部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等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化学素质教育论文【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化学素质教育论文【五篇】

化学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教育,必须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通过对学生进行部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等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

二、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的要求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近代史和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破除迷信教育,艰苦奋斗、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品德,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推动力。在化学教学中大力宣传我国古代在化学工艺方面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贡献,介绍新中国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如课本第4页介绍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家之一;
第111页介绍我国在1800多年前就发现了石油;
第118页介绍我国1992年的钢产量居世界第四位;
第172页介绍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和他的制碱法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国情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我国虽是世界悠久文明古国,但解放前连煤油、火柴、烧碱都要从外国进口,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和科技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还应介绍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从而使学生树立为繁荣祖国科技,发展经济而刻苦学习的信心。

(3)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研究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我们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理论进行初中化学教学。利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等知识,教育学生了解内因是物质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运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让学生了解量变和质变、对立统一规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环境保护意识

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学习化学的目的之一,是要用化学知识进行环境治理。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空气、水的污染和防治,水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的讲授,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污染的知识。此外,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过程中,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废水、废气、废渣,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同时应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状况,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治理环境的活动,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教学中还要结合化学反应产生的现象、反应的本质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破除迷信的教育,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2.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要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要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了解一些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并能引导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现象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3.教育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身体心理素质

在化学教学中,教育学生要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勇于战胜困难,树立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勤奋善学、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作风,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团结互助的品德。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关心学生的体质和健康,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身体心理素质,让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

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劳动技能素质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运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设计、组装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实验中要严格要求,操作要规范,科学合理,注意安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化学小实验,帮助和支持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探索研究的精神。

三、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要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学习和研究教学大纲,真正认识到九年义务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使初中化学教学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树立素质教育观点。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教育目的。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参加教育改革,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2.研究教学大纲,用好化学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规定了初中化学教学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新教材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妥善处理传统知识同现代科学知识的关系,充实学生能够接受的现代科学知识,新教材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选择教学内容,适当降低了理论概念的难度,删去了繁杂的化学计算,加强了实验教学。在教学评价方面列出了“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和“掌握”四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只有认真学习新的教学大纲,研究新教材,明确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使之难易适度,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真正用好教材,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的出路在教改。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学习并借鉴一些先进、行之有效的国内外中学化学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真正、彻底改变“满堂灌”、“题海战”、“黑板上做实验”的落后教学方法。教师应由勤奋型向科研型发展,要走:学习—思考—实践—总结的道路,用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将来能够终身不断继续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1.1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从目前的教学模式来看,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课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占绝对的支配地位,教授每篇文学作品都会沿用一种讲课模式“作者生平+主要作品+写作特点+作品影响+文本选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课堂笔记的记录使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欣赏和思考作品,课堂活动和与教师交流更是甚少。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

1.2应用型本科院校忽视大学语文课程。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指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大纲》充分肯定大学语文教学是渗透人文教育的主渠道的地位。可见,大学语文课程是其他任何课程不能够取代的,尤其是对于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它所产生的意义和价值已远远超出了一门课程的范围。他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并为其做出巨大的贡献。但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在专业课程的计划中每学期所学习的内容有充分的课时,有些专业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会反复出现,既浪费了课时又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而给大学语文课程留有很少的课时,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选修课变为没有课。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取消大学语文课程教学。

1.3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教师的文学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他们有时候难以与大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会造成大学生对文学理解的障碍,部分教师的文学功底比较薄弱,对大学语文教学信心不足,存在畏惧心理。大学语文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通常只有几名教师担任,并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教育学科团队,从而导致教学科研方面的进步十分缓慢。

2大学语文课在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文化素质中的作用

2.1大学语文课程能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文学语言是语言应用的最高层次。文学不仅是语言的艺术,也是艺术的语言,是学生进行学习和模仿的最好材料。所以,学学语文是提高学生汉语水平的最佳渠道。学习汉语的最佳方式就是深入感知汉语文化氛围,帮助大学生了解文化,是学生了解支撑表层文化的深层文化,即文化中带根本性的价值评判和思想观点。在文学作品中可以学习到许多典故格言,修辞手法的了解,能够加深对汉民族思维方式的理解,从而提高大学生对汉语的领悟力和应用能力。通过了解中国文化来学习语言艺术,语言的学习也会学得更加感性和充实。

2.2大学语文课程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

大学语文课程有利于使大学生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理论的熏陶、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锻炼,以及人文精神的感染,升华人格,提高境界,振奋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成为“四有”人才;
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认识人生,陶冶情操,激发创新灵感,为大学生在校学好专业以及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有利于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各方面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造性的人才的培养。

3如何利用大学语文课程培养大学生文化素质

3.1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

国家的兴旺靠科技,科技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成败靠教师。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学校就必须建立一支优秀的师资团队。在培养大学生素质方面,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的力量,大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直接面对学生,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要把专业知识、业务知识传授给学生,也要把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优良的思想作风传授给学生,以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学生。因此,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多参加业务能力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深造,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素质。

3.2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合理适当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既可以拓展大学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授《西游记》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电视剧《西游记》,让学生通过影音效果对这部作品有初步的整体感知,避免老师只是无谓的分析和叙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中心思想,使学生失去了对作品主动思考的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帮助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有效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

4结语

化学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第一,高职生思想上不够成熟,对许多问题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对此,应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即加大德育的力度。高职阶段学生德育工作的核心是职业道德教育,但对高职生的德育不能搞成纯粹的理论课,要密切联系高职生的特点,具体言之就是他们思想活跃,厌恶形式上的东西,参与意识强,求新意识强,同时具有较强的不服输的向上精神。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努力做到少“灌输”多“感染”,不要一头是空洞的理论说教、一头是与理论无关的应试练习,而应当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使教育者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素养,让每一节课都成为学生的一次精神享受,发掘并诱导学生精神世界中潜藏的思考、探索、想象、创造的天性,让课堂教学与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充分发扬班级民主,引导学生自觉的管理自己,发挥榜样作用,以平等的环境在无形中影响学生,使之认识到对与错、美与丑。

第二,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基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培养目标,其课程体系特别是教学内容等方面应有鲜明的特色。而且,在学校教学活动过程中,课程设置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它是落实培养目标的基石,高职教育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操作型人才。因此,须使专业方向具有灵活性,专业设置具有超前性,要切实解决好专业设置与经济建设需要相适应,且有加快专业转向速度的能力和开辟新专业的能力。最主要是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专业内容优化是实现专业优化的实质。要使每门课程,每个教学环节都主动有效地为培养目标服务。实训课要摆到突出的位置,形成完整体系,做到专业实践技能门类齐全,重点突出,考核标准科学,切实给予保证。要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文化课要合理选配,重点突出,内容要与学生从业需求相联系;
专业课程要体现生产应用性,强调生产技能知识的讲授,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及素质能力。

第三,加强校风建设,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由过去的被动参加变成主动参与,在实践活动中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内在的修养和社会交往能力,提高文化艺术品位,增长科学知识。这是将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且寓文化素质教育于其他素质教育之中。应当注意的是课堂教学仍然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意识地渗透人文、历史和自然科学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

化学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 教育 爱国主义 思想建设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050-02

传统文化是相对于现代文化而言的,是人类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并传递下来的文化。所谓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当代文化‘活’的中国古代文化。它既以有关物化的经典文献、文化物品等客体形式存在和延续,又广泛地以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审美趣味、知识结构、行为规范、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和延续。”历史悠久、灿烂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与振奋民族精神的力量。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历经了时代变迁、人间沧桑,在与时俱进、兼容并包容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和演变,成为了我们的民族瑰宝。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渐渐的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传统文化价值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并且受到全球化经济和文化的冲击,尤其是受美国等发达国家价值观念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对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的价值产生了怀疑,从而必须在大学生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还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深远持久的,将传统文化运用在大学生的教育中来,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文化包含着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情操、礼仪制度等诸多内容,可以利用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几乎是每个人从接受教育以来就被灌输的思想,可以说每个人都对爱国有着与生俱来的认知。“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爱国主义具体表现为一种国家民族危难时深沉的忧患意识,一种以中华民族的兴盛为己任的高度责任感,一种为中华民族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崇高奉献精神,一种作为中华儿女所具有的民族气节与民族自尊”。

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与战争、民族存亡、革命这些词汇渐行渐远的当代大学生逐渐淡化了爱国主义的重要意义。爱国不仅是民族存亡时刻的献身报国,更是民族安定时期的奋发向上、繁荣建设。

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传统资源。从春秋战国时期道家老子提出的“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到三国时期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从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到清朝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奉献精神,爱国主义贯穿着我们民族发展的始终。在当代社会,这样的事例也不胜枚举:为了祖国建设毅然放弃外国优越条件回国的詹天佑、华罗庚、为祖国强大而默默工作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为解决祖国人民温饱而劳作的水稻之父袁隆平......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品格,也是人们忠诚、热爱和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情感、思想和意志行为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将爱国主义渗透在大学生教育中的方方面面,才能让他们更好的将感性的爱国情感转化为理性的爱国行动,通过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思想道德建设

英国的文学奖获得者莎士比亚曾说“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辽远的后世”,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也曾说“支配和统治一切的,在君主政府中是法律的力量,在专制政府中是永远高举着的君主的铁拳,但是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可见思想道德建设无论是从个人还是社会的角度来说都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受封建社会儒家主流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的完善,如:关于明志的“志存高远”、“有志者事竟成”,关于持节的“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出淤泥而不染”,关于自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关于仁厚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关于诚信的“失信不立”、“一诺千金”等等,可以说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几乎涵盖了道德品质的方方面面。

我国开展了诸多的道德建设活动,如“道德模范”评选、“道德讲堂”巡讲、“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等,都旨在提高国民素质。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将把道德建设作为重要的内容。“正确引导大学生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审美情趣、增强民族文化尊严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应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优秀传统文化成果传授给学生,使其内化为相对稳定的气质、修养和人格”。

三、方法论教育

大学是树立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与之相对,也是培养一个人方法论的重要时期。我国自古就有“授人鱼不如授人渔”的说法,这点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体现。例如《论语》中就提到了很多的学习和做人的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说学习要温故而知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说要注意点滴的积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则是指无论学者身份高低,都会积极的请教不懂得问题,体现了一种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这样的论述在古代文学著作中不胜枚举,特别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代表作“四书五经”,以详实的姿态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方面仍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另一方面,方法论教育也不单单是指教给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传授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中国传统文化能在历史的长河中与时俱进、历久弥新,正是因为它能不断的顺应时代,融合具有先进意义的外来文化。同志1994年1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别指出:“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我们民族历经沧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很好地继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要认真研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善于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中汲取营养,发展自己。我们讲继承、讲借鉴,目的是通过继承和借鉴,使民族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精华,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段话涉及到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方法论原则。在大学生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时不仅要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且应特别重视方法论的指导;
要教给大学生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更要教给学生正确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

四、高校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象征,是在社会历史大背景下结合时代与自身特色的产物,如北大的校训“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就体现了当时的北大人爱国图存,锐意进取的精神;
清华大学的校徽由三个同心圆构成周易两卦,体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个易经的全部内涵也是清华对学生的要求。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能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理念,也是维系学校团体的重要力量,影响着学校师生价值观的形成、工作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的规范,可以说,一个学校质量的好坏与这个学校的文化氛围息息相关。“综观世界一流大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活跃的校园文化和深邃的人文底蕴。我们在构建世界一流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时,也绝不能忽视这一点。因为办学特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学校办学过程中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结晶,是一种创造。大学校园应当是现代化的气息与厚重的历史人文精神的统一。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积淀,一经与现代文明、现代意识有机结合,就焕发出勃勃生机。”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标志,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的首要任务,树立新观念,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相结合,强调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结合,努力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良好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顾冠华 中国传统文化论略 扬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9

[2]李宗桂等 中华民族精神概论广东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7

[3]迟成勇 吴锦旗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8

化学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中学生,社会能力

 

提出的背景:中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 培养出具备一定社会能力的学生,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应试人才”对提高全民素质具有特殊意义。

中学生现状:

第一,社会性体验不足甚至是空白。

由于紧张的学习,加上网络的普及、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与人、与社会的交往日益减少,其生活体验和社会体验明显不足,出现了人际交往和社会生存能力的障碍。

第二、自立迟缓。家庭的娇生惯养,信赖性强,缺乏独立能力。

第三、没有协作精神。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变得任性和自我,不懂得与人合作。

第四,语言表达能力弱。现在的学生沉静于自己的小世界里,不与人沟通,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老师不懂得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表达的机会。

“社会能力”的内涵:

社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进行自主思考的能力。

能够与他人相协调并能自律地进行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还包括具有丰富人性、正义感和公正心,能够自律、有奉献精神、热爱自己的国家

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里,要求学生在将来能够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尽快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作为教师在培养学生社会能力上承担着不可推卸责任和义务。本人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谈一些做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差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回答问题总是支支唔唔说不出来,声音细小,就是说出来也表达不清楚。这在今后的工作和与人相处中都是一种交流障碍,给个人的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你就是满腹经纶表达不出来也是枉然。

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作用,教师的用语要精确、规范,讲解的思路在清晰易懂。特别是讲解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时老师要能够用精练的语言让学生理解。比如讲解“物质的量”这个抽象的概念时,我告诉他们这是一个物理量,如同长度这个词一样,是一个整体词。它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正如“长度”来表示度量的物理量。如同 “长度”的单位是“米”

一样,“物质的量”也有它的单位,国际上用“摩尔”来表示。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做有心人,将表达的机会留给学生,当然你得有足够有耐心。学生在刚开始表达的时候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声音小、说不清、词不达意等。心急的教师会觉得是浪费时间还不如自己来讲得快,以为这样效果就好。却不知将学生锻炼的机会给流失了。我的课堂基本都交给学生来展示。化学实验让学生做,让他们说实验的准备、操作思路、估计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方案、描述实验的现象、解释等都由学生完成。化学用语,化学图象,实验装置图等都可以让学生来表述。遇到问题让学生先说,解题的思路、用到的知识点、注意的问题等 ,可以到讲台、也可以在座位上。学生回答问题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是讲台,只要老师把机会留给学生论文的格式论文的格式。

二、团队合作能力

团队合作是团体成员为实现团体目标共同努力的行为。合作是在成员通过完成某一种活动,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协作, 共同完成任务,分享经历、责任共同承担的过程来培养。只有团体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完成,团体才能获得成功。

需要个体成员能够与他人通力合作,不以个人小利为私,达到协调配合的目的。

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任务。

首先将学生分组,选小组长。制定一定的奖惩措施。制定每一个任务的实施细节,这些细枝末节的工作就要教师去认真准备。比如实验的合作,要求每个团队成员都要有精心的准备,有详细的实验设计方案,实验结束后有实验报告。能够准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问题提交,对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师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让他们主动去学习。比如他没有提出问题,就去让他回答问题。对不自觉合作的学生,要请其他成员监督他,帮助他,让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小组的团队合作中。让学生在通过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帮助别人、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感受被帮助的温暖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感受到团队的合作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三、耐挫能力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一些磨难。现在的孩子,在他们人生的路上被一路呵护,几乎所有的挫折都有人帮他们解决了。面对困难无所适从。遇到困难不是退缩、逃避就是想不开做出过激的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以便将来能适应社会。比如在解决难题过程时独立思考,学会解决障碍;
考试的失败中学会面对挫败;
化学实验中失败的教训;
还可以通过化学史上,科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的无数次的失败来引导学生,我们的前人是如何面对失败。

四、 人际交往的处理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团队内外关系的能力。简单说就是能否与周围的人相处融洽。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让人尽快适应环境,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人际交往能力的包括:(1)表达理解能力。即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准确理解别人的想法,不产生交流障碍。这是人与人交往的首要因素。(2)人际融洽能力。能尽快和周围的人融洽相处。接纳别人也被别人接纳。

(3)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解决问题,没有很强的依赖心里。

教学过程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培养与人相处的能力;
回答问题、表达思维过程中培养表达能力;
提出一个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自己独立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提供师生、学生之间交往机会,营造让学生自由表现的空间,创设让学生宣泄情感的情景,教育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同时学会自律,与人合作,为他人着想,乐于奉献 。

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们将还你一个精彩!

推荐访问:素质教育 化学 论文 化学素质教育论文【五篇】 化学素质教育论文(精选5篇) 化学素质教育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