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融资担保档案管理【五篇】

时间:2023-06-18 08:55:05 来源:网友投稿

融资担保档案管理范文第1篇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征信体系为载体,以信用评价为手段,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央行参谋、部门联动”的组织领导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融资担保档案管理【五篇】,供大家参考。

融资担保档案管理【五篇】

融资担保档案管理范文第1篇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征信体系为载体,以信用评价为手段,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央行参谋、部门联动”的组织领导工作机制为保障,以优化升级“农村信用体系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以“农户+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农村产业链条为依托,以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加大政府组织推动和农村信用宣传力度,不断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积极倡导诚实守信的文明风尚,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探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扩大农村信贷支持的有效方式,促进我市农村经繁荣和农民增收,大力支持和推动我市新农村建设。

主要目标是:力争到年底,实现四个目标:一是建立各级组织领导机制并切实发挥作用,政策、资金、人力、信息资源得到有效整合;
二是建成全市统一、功能完备的农村征信服务平台,科学有效地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等农村经组织的信用评定,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农村信用信息共享;
三是组织建成与各地农村特色产业链条相配套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扶持模式,有效加快涉农贷款发放;
四是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努力争取将我市列为“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并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系统化、特色化、长效化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由政府组织领导,人民银行推动,金融机构配合,农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组织积极参与,做到组织到位、推动有力、管理有序、各负其责。

(二)统一标准。制订统一的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村企业等农村经主体为信息主体的信用信息档案标准,建设统一的农村征信服务平台,启动信用信息共享。

(三)重点突破。本着多方受益,既有利于金融机构控制风险,又有利于缓解“三农”融资难的原则,着重推进信用镇、信用村、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户创建活动,切实使农户得到实惠,农村及农村各类经组织得到发展,确保工作开展的持续性。

三、组织机构

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发改局局长、人民银行市支行行长任副组长,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团市委、涉农各金融机构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信用体系建设日常工作。

(一)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负责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创建规划;
审定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案;
对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研究和决策;
对各阶段的目标任务进行安排和部署;
推动信用信息产品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将经主体信用状况与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等有机结合,推动建立健全信用约束机制。

(二)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

1、人民银行市支行:组织、指导涉农金融机构,设计信用信息指标和评分标准,并将信用档案和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数据库对接,推进电子化信用档案和农村征信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农村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根据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需求和现有设施情况,指导农村金融机构创新业务管理模式,创新信贷产品,增加农村信贷投入。

2、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团市委:协同人民银行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做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拓展工作,积极支持和协调金融机构做好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和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息采集工作,组织协调全市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逐步实现各行政事业单位掌握的信用信息共享;
引导和促进农村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切实解决农村发展中资金紧缺的问题;
协调解决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配套问题。积极出台技术服务、资金支持等政策措施,支持信用户、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发展,建立信用正向激励机制。

3、涉农金融机构:充分利用现有信贷业务系统优势,负责全面征集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企业等农村经主体的信用档案,确保将所有农户及各类农村经组织信贷信息及时纳入农村征信服务平台,并保证信贷信息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三)各镇(街道、经开发区)的主要职责:负责全面组织和推动本辖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对辖区内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行详细规划,分步实施。

四、时间安排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于份启动,年底进行试点总结,具体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如下:

(一)宣传启动阶段。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成立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细化工作职责,明确工作任务,广泛开展多层次的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市有关部门、人民银行及涉农金融机构共同开展调查研究,探讨、设计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村企业的信用档案参考指标和评价参考标准。

(二)组织实施阶段。人民银行具体组织涉农金融机构征集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档案。涉农金融机构按照“先增量、后存量、锁定有贷户、挖掘潜力户、最终实现全采集”的思路统筹安排,首先将全部新增贷款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档案纳入农村信用共享平台。对存量贷款户要制定计划,分期分批录入,逐步完善农户信用档案。各镇(街道、经开发区)协助辖区金融机构网点开展对所有符合标准农户的信息采集工作,实现全覆盖。推广农村征信服务平台和农户信贷评分系统,制定配套办法和措施,依托农户信用评分结果发放农户贷款;
建立信用村、信用镇的信用档案。

(三)总结考评阶段。涉农金融机构为信用户授牌,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为信用村、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镇授牌,团市委和人民银行为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授牌。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数据库和评分系统,拓展农村金融机构和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评价结果的应用范围,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和信贷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农村信用担保机制,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内涵,提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社会效应。

五、保障措施

(一)做好宣传引导工作。紧密结合“三农”特点,以普及信用知识、提高信用意识为重点,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开展农村信用创建的意义、重要性及目标要求,提高全市各方面参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大对“守信典范”与“失信典型”的宣传与公示力度,对信用创建活动中产生的“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和“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宣传表彰;
选择3—5个具有代表性的信用镇和信用户,作为全市信用建设示范样板予以大力宣传,对“失信典型”向社会公示,引导农村经主体增强信用意识,培养良好的信用行为。

(二)大力推进电子信用档案建设。各涉农金融机构要积极依托网点、人员和业务管理系统,突出抓好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村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工作和电子信用档案建设;
要针对农户贷款率不高、农户信息收集难等情况,积极组织人员开展“走村进户”下基层活动,力争掌握第一手农户信用资料;
要建立数据质量责任制和数据定期更新机制,实行数据动态管理,确保数据质量。人民银行要发挥牵头作用,加强对各涉农金融机构电子信用档案建设的督促、指导和协调。各镇(街道、经开发区)、村要安排人员协助涉农金融机构开展走访活动,加大信用信息收集力度,确保年底辖区内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建档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要求。

(三)完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人民银行要加强征信业务指导,联合涉农金融机构共同建立健全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完善信用评分系统,规范评定流程,提高其科学性、公正性和合理性;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组织的特点,设计客观有效的信用信息指标体系,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组织信用评级机制。要充分依托农户信用电子档案和农村征信服务平台,结合产业政策、相关部门工作意见和内部授信规定对农户信用进行评分,进一步发挥信用评价结果在信贷决策中的作用。

(四)全面开展信用示范创建工作。制定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镇评定办法,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评定工作。各涉农金融机构要积极参与,构建镇、村、户三级信用评级评价体系。重点培养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发挥示范户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逐步提高农村和农户的整体信用意识。加大农村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力度,引导农村中小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信用管理和财务制度,完善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第三方外部信用评级。对信用好、有市场、有效益的农村中小企业,各涉农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支持。

(五)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要充分利用信用评价结果,针对农户,涉农金融机构要根据不同信用等级,通过简化贷款手续,在贷款额度、期限上满足生产周期和农户的需求,实行利率优惠等激励手段,使信用客户享有信贷倾斜政策和快捷、优质的金融服务。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同市农业局联合召开“银社对接·金融支农”联席会议,探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采集和信用评级,并对参加合作社的广大农户、农村个体工商户开展信用评分,大力推动农村信用评价工作。涉农金融机构要建立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实际相适应的信用培植、信用评价和金融扶持模式,并据此实施信贷业务创新,使信用等级较高的链条参与者享受信贷便利,进而支持农业产业链条做大做强。

融资担保档案管理范文第2篇

房地产业是我国近几十年发展最快、对GDP增长贡献最大的行业,房地产的发展带动房地产金融的急速发展。以此同时,由于未来经济发展的良好预期具有不确定性,一旦经济形势出现下滑趋势或购房者自身等因素出现,其潜在的金融风险就会显现。因此,讨论和分析房地产个贷金融业务中的风险因素方法,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我国房地产个贷金融的风险现状

房地产个贷金融业务即个人住房贷款是指借款人以自己或第三人所购或其他具有所有权的财产作为抵押或质押,或由第三人为其贷款提供保证,并承担连带责任的贷款。我国的房地产个贷金融业务起步于是20世纪90年代,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个人购房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潮流。

自从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个人住房贷款担保管理办法》,允许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办理个人住房消费信贷业务以来,近年来,居民住房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房地产信贷的规模不断扩大,在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比重不断提高。房地产市场过热现象加剧了金融机构房地产信 贷的风险。数据显示,1997年全国房地产个人贷款余额不到200亿。2001年底,全国房地产个人贷款达到了6600多亿元,是1997年的35倍。而到了2012年,全国主要金融机构上半年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就达到了6.9万亿元,是1997年年底的363倍。可是发展的同时问题也存在着。近几年来,个人房贷业务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该业务风险较低。按照金融学中的有关理论,所谓风险就是指某种资产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或概率。从这一角度来讲,无风险资产是不存在的。即使是被喻为"金边债券"的政府债券,同样存在这种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即风险。近几年的中国,经历了房价涨幅的高峰,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也呈巨额增长之势。如果缺乏风险意识,个人房贷风险的到来将给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房地产个贷金融的风险成因

1.房地产个贷的特点及风险特征

房地产个贷,亦称个人住房贷款指贷款人向借款人发放的购买自用普通住房的贷款,区别于企业经营性贷款,具有贷款对象特殊、贷款用途专一、贷款数量较大、贷款贷款期限较长、偿还方式特殊等特点,因此个人住房贷款风险也呈现出分散性、隐蔽性、和滞后性等特征,在一定程度这种特征会妨碍该项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很有必要加强对房地产个贷风险隐患的分析研究。

2.房地产个贷的风险隐患分析

房地产个贷存在的风险包括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这些潜在的风险都给银行在收回贷款本息时添加了很大的不确定因素,乃至带来严重的损失。

(1)房地产个贷系统风险:是指由于某种全局性的共同因素的影响,使所有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系统风险包括政策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此类风险相对不可控,无法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进行风险规避,需要靠新的金融创新工具来解决。

①政策风险:指国家相关政策调整变化给贷款带来风险的可能性。由于相关政策调整使整个市场发生变化,进一步影响到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使关联的房贷业务出现较大的风险。

②利率风险:指由于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导致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与预期值偏差的可能性。

③法律风险:指交易合同无法受到法律保护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目前而言法律风险是中国住房信贷的突出和普遍风险。如受法律制度等大因素所限,在借款人出现无法偿还抵押贷款情况时, 对抵押房产的处置会因为司法等方面的制约,导致无法执行而遭受损失。

④通货膨胀风险:是由于物价上涨,货币贬值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通货膨胀对固定收益的优秀投资影响很大,投资者的实际 购买力下降,还要承受资本价值降低的损失。

(2)房地产个贷非系统性风险:是指只对单笔或部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包括信用风险、开发商经营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 、抵押物风险等。非系统风险是相对可控的,是由某一市场局部因素所引发的,与整个大市场没有关联的,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来规避。

①信用风险:亦称违约风险,指的是借款人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按期或无力偿还个贷本息,从而造成银行信贷资金无法回收的可能性。应该说信用风险是个贷风险中最基本最直接的风险,首先信用风险具有综合性,是其他各种风险最终体现形式。

其次,信用风险具有积累性,其传递性会引起总风险增大。另外,信用风险还具用隐蔽性和突发性。跟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个人信用制度还很不健全, 对个人的信用评估也无法有效进行。由于银行与客户及银行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导致银行较难把握借款人的还贷能力。房地产个贷最长达几十年,银行对借款人未来的经济状况很难全部掌握清楚,因此产生信用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
既有故意的,又有由于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的。

②开发商经营风险:指的是由于开发商原因导致所开发经营的项目出现状况引发按揭贷款出现风险的情况,一是所选择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本身存在严重问题, 包括规划报建手续不完整等, 容易造成购房纠纷,对这种项目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将给金融机构带来极大的风险。二是该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发动工前没有作好充分市场调查, 项目定位不明确导致该项目没有销售潜力,市场前途黯淡;
三是开发商自有经营资金不足,或者开发商本身没有开发经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运营上出现问题。上述情况都有可能造成楼盘项目能按约定准时将楼房交付使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就面临成为呆坏帐的可能。

③操作性风险:是指银行在处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时由于决策不当或人为操作失误造成贷款损失的可能性,是风险管理措施难以奏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与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突飞猛进不相适应的是银行的内控机制还不完善、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等情形,这直接导致银行操作风险上升。此外在操作性风险中还包含道德风险,主要包括:银行从业人员发放人情贷款或为关系人贷款甚至内外勾结违规放款、合谋骗取银行贷款等。

④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在流动性不足时,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 足够的资金,引起自身信用的不稳定,从而形成的风险。资金占用的长期性与资金来源的短期性问题,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巨大需求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有限的矛盾。由于流动性风险的存在,使得银行的长期资金使用和短期资金来源的不匹配,商业银行资金短缺的压力驱之不去,从而让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难以开展下去。

⑤抵押物风险:抵押物风险是指在借款人违约后,银行无法处置抵押物或处置后导致利益受损产生的风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以房屋产权作为贷款抵押会因为某些情形导致风险出现,一是抵押物法律产权不清晰,或者发现存在产权纠纷的问题,无法确定抵押物的归属 ;
二是抵押物价值失真,实际价值往往远低于房产权的评估价值,使得银行在实现抵押权时无法完全收回债权;
三是抵押物的处置难,抵押物的住房存在难以变现的风险。

由于不可预期的因素存在,抵押住房本身也可能存在风险,如可能因各种灾害或者因周边经济、交通环境、城市规划等因素的变化而贬值,使贷款银行债权利益受损。

⑥档案管理风险。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档案包括借款人的基本材料、催讨记录、收回凭证等等重要信息,其保管工作繁琐但相当重要,由于借款周期相对较长, 银行经办人员及相关领导肯定会产生变动,一定要防范因工作人员变动而造成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档案流失的情况,做好相关交接工作,防止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档案的失真、失实,避免出现银行的贷款由于档案丢失所带来的极大风险。

四、房地产个贷金融风险的防范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房地产个贷业务存在的风险因素虽然很多,但其中许多风险因素特别是非系统风险相对可控的,可以通过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加强信贷管理工作防范来进一步防范的。加强防范房地产个贷风险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建立和完善个人住房信用制度。个人信用制度是指为掌握个人资信,约束个人信用行为而建立的登记、评估以及管理利用等方面的总称。只有建立起公开、 透明的个人信用制度,才能在商业银行、 开发商和购房者之间形成互惠、 互利、 互相制约的机制,才能有效地防范风险。有了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一方面可使银行用比较低的成本准确地获取贷款申请者的信用资料;
另一方面,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能引起大家重视自身资信状况,能使违约者及时曝光,降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

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包括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制度、建立多层次个人信用调查与评估制度、建立和扩展个人基本账户制度、建立个人信用信息调查和资源共享系统、建立个人信用监控体系等等。

2.加强贷款前期调查。指的是针对开放商的项目风险进行评估,要重视个人住房贷款的前期调查工作,通过调查分析选定看好的项目放款,以有效避免后期出现的项目选择风险、销售价格不实风险、资本价值风险等等。个人住房贷款前期调查评估工作主要有:⑴贷款项目评估;
⑵对期房价格进行市场评估,确定合理的贷款成数。

3.要加快建章立制,建立长效内控机制,对现行不相适应容易出现风险点的经营管理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同时要通过修订和完善房地产抵押法律制度、房地产转让和预售法律相关法律制度,确保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手续在合法有效的基础上实现完备、简明, 保障抵押权人拥有能够顺利、合法地处分抵押住房的权利。

4.加强个贷业务档案的管理。要加强宣传,对加强个贷档案管理一起足够的重视。要专人负责管理个贷业务档案,同时实现纸质材料原件和电子文档的双重管理,完善内部监督和牵制,以确保业务档案真实性和安全性。

5.完善住房贷款担保制度。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住房贷款担保制度包括财产保险制度,以确保抵押贷款在遇到风险时能够得到补偿,以分担和转移个贷风险。进行担保方式的创新,包括建立政府支持的国家专业担保公司,以国家信用作为担保的支撑力量,同时降低门槛支持社会力量成立典当担保公司,其中成立专业的住房抵押贷款担保公司尤为必要。

6.加快房地产个贷金融产品证券化速度。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可以整合社会上的游资,从而解决了个贷资金的流动性风险,保证了银行的经营资金安全。同时还解决了贷款银行资金不足的问题,使个人住房货款的潜力得以释放,创新投资品种从而增强了房地产金融市场的活力,使得房地产金融的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和社会化,从而不仅扩大房地产开发资金的来源,而且分散了投资资金的风险,促进房地产金融市场健康地发展。

融资担保档案管理范文第3篇

一、贷款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贷款档案是管理中心贷款业务活动的真实记录,是进行贷款管理、财务分析及资产质量管理的原始凭证和参考依据。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管理中心贷款档案意识淡薄,管理不规范,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贷款档案产生方面

有的管理中心信贷业务员责任心不强,对资料审核把关不严,存在记载不清,借据要素不齐全,缺章少印的问题。

2.在贷款档案收集方面

有的管理中心没有建立贷款档案工作制度,没有落实信贷员、档案员的职责,贷款档案的收集不系统,不配套,不齐全。

3.在贷款档案的整理方面

贷款档案在进行微机管理时存在数据重复录入问题,贷款业务系统中的数据不能倒入档案系统。

4.贷款档案保管方面

有的管理中心贷款档案存放分散,没有进行集中统一保管,给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二、加强贷款档案管理对策

住房公积金贷款档案形成的阶段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决定一份个人住房贷款合同的完全履行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和经办人共同来完成,从相互衔接,工作的连续性出发,要求对贷款档案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在档案归集、管理方面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一宗一卷

一宗贷款归集成一卷档案是最基本的。不能因一些贷款材料少而将几宗贷款资料汇成一卷,这不利于档案的保管利用。当然在装盒时,可将若干卷档案集中在一个档案盒,在档案盒上做好记录。

2.即时归集

贷款工作的性质,使得信贷员在开展信贷工作时,往往要同时办理几宗贷款,易使贷款资料相互混淆,时间一长,一些贷款材料会丢失。要求信贷员要及时、即时收集贷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材料。需要针对各种担保形式的贷款制定档案收集目录(如抵押担保贷款、质押贷款、保证贷款等档案归集目录),按目录收集。在整理时此目录可作为该贷款卷内目录。

3.统一格式

贷款材料五花八门,给贷款档案整理带来难度。整理档案时,应遵循统一格式的原则。在制定合同格式时要统一按A4纸大小。装订时将其他的收款收据、银行凭证、保险单等不规则的材料统一粘贴在A4纸上,对以后还需要返还的材料如他项权利证等,要留下复印件备日后查询,为减少档案卷的拆开次数,在装订时,可附加空白的还款情况登记表或其他需要的附表,待日后需要时填写。

4.建立全宗目录

融资担保档案管理范文第4篇

突出管理规范化,把好制度关

信贷基础管理是农发行安全经营的“基石”,必须常抓不懈。为着力提升信贷基础管理工作质量,该行结合银监会贷款“新规”,从合规经营和规范化管理着手,把各项制度的执行融入到业务经营全过程,规范信贷操作,努力防控管理风险。一是完善信贷管理制度。近年来,随着农发行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上级行从制度层面先后下发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于利基层行规范操作。为确保各项制度执行“不走样”,该行在认真学习、消化和严格执行的基础上,从客户、信贷与风险、资金计划三个层面将相关制度进行了整合,相继出台了《贷款客户综合评价考核办法》、《重点客户监测分析管理办法》、《贷款发放和贷款支付尽职操作管理办法》、《信贷与风险非现场条线考核办法》、《法律事务工作意见》、《贷款风险排查管理办法》、《押品管理办法》等制度,完整构成了全行信贷管理制度框架,实现信贷管理制度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不断推进信贷基础管理质量提升。二是做好客户营销与维护。严把客户准入第一道关口,实行客户分类排队和分类管理是农发行信贷管理的基本要求,绝不能“带病准入”。针对今年新的粮棉收购政策和贷款资格准入规定要求,该行首先对重点客户进行营销和培植,通过召开“银企座谈会”“客户走访”等活动,了解客户需求,宣传政策,加强沟通,形成共识;
其次,认真做好客户评级授信工作,坚持“宽授信、严用信”,强化银企合作,实行“一企一策”。同时,结合秋季粮棉收购“新规”,优化客户结构,对原有贷款客户股权结构与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抗风险能力减弱或较差的企业,逐企业进行剖析,实行退出机制,今年来,主动退出了6家贷款客户,其中粮油3家,棉花2家,农业小企业1家。三是严把“三关”。即:严把贷前调查关,认真甄别企业提供的各类申报资料,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在坚持 “不打白条”防控风险的前提下,重点支持“中”字头、“省”字头和风险承受能力强的黄金客户、战略客户自主收购,巩固和发展核心客户群体,积极审慎支持一般加工龙头企业收购,确保不出现“卖难”等政策性问题;
严把贷款审查关,既对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进行把关,又对客户的考核评价如资金归行率、日均存款、账户管理、存贷比、偿债能力等进行把关,并找准贷款风险点,认真进行集体审议,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严把贷款投放关,重点是严格贷前条件落实、资金支付和作业监督审核,凡贷前条件不落实的一律不放贷,确保每笔贷款手续齐全规范和合法有效。

突出检查常态化,把好执行关

制度执行力是农发行安全合规经营的“生命线”,绝不能有丝毫怠懈,必须真抓实干。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落到实处,该行始终把“检查督办”作为落实信贷基础管理“试金石”。突出重点,定期开展检查督办。一是定期对客户进行监测分析。市县级两级行按月召开业务经营分析例会,对重点客户进行监测分析,认真剖析成绩与问题、找准差距,拟定措施,迎难而上;
班子成员每周对各自分管工作进行问询推动,实行领导包片、部室包点,每月对不同时期重点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并每人每月拿出300元绩效工资与“对口联系行”工效挂钩;
行长及分管行长对各部室按月检查督办情况进行再监督,推进基层工作出成效、出成果。二是定期进行风险排查。重点对客户的经营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监控,按月对企业的资金使用,货款回笼,经营现状,社会性融资,民间借贷,各种抵押担保手续落实,履约能力等进行排查,对重点客户进行“现场与非现场”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下发“风险提示函”,督促承办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防患于未然。三是定期收集整理信贷档案。信贷档案是农发行信贷基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全银行信贷资产的重要法律依据,是银行与客户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因此,该行十分注重信贷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先后制定下发了《农发行荆门市分行信贷档案管理工作方案》和《农发行荆门市分行县级支行信贷档案管理考评表》,明确要求每个县级支行对每个企业必须按年度整理一整套信贷档案资料,主要包括 “贷款申报资料,贷款发放资料和贷后监管资料”,并装订成册,做到有索引、有目录、有页码、有档案专用章,确保每份信贷档案合规、合法、有效。同时,定期开展开展信贷档案展评活动,通过信贷档案“展评”这一载体,推动和促进各客户经理把信贷日常基础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突出合同标准化,把好法律关

信贷契约是农发行安全经营“保障”和屏障,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该行从银企借款合同的文本入手,突出契约的合法性与规范性,在全行大力实施“三项措施”,确保每笔贷款发放合法、有效、安全。一是认真修订仓单质押合同,完善补充协议。针对部分兄弟行暴露出企业挪用农发行贷款资金形成库存再融资案件,该行为确保贷款资金安全,对照《合同法》和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重新修订并在全行实施了新的《仓单质押协议》和《动产抵押合同》,收到较好成效。如原钟祥恒达面业有限公司用农发行贷款形成的库存小麦在他行融资1300万元,因其公司老总突然遇害,他行欲变卖该库存粮食偿还贷款,但因农发行早已签订《动产质押合同》,从而保全了农发行信贷资金安全,这一做法得到省分行充分肯定。二是规范动产抵押贷款协议,实施“三方监管”。今年秋季粮棉收购恰逢“双节”,又逢党的十即将召开,面临“市场与政策交织、责任与风险并存”双重压力,为切实做秋季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工作,既有效保护农民利益,不出现“卖难”问题,又有效防控信贷风险,该行对“动产抵押贷款”,一律实行第三方库存监管,并与之签订完善的“第三方监管协议”,严格动库报告制度,保障资金安全。截止10月底,全行共办理动产抵押贷款18笔,金额4.0192亿元,比年初增加1.5339亿元,无一笔法律风险。三是实现风险全覆盖,大力推行担保贷款。为着力提升风险防控能力,该行十分注重与专业担保公司的合作,对商业性贷款除极部分实行抵押担保贷款外,一律实行保证担保贷款;
对政策指导性贷款原则上采取抵(质)押担保贷款,并致力完善保证担保贷款与抵押担保贷款手续,确保所有合同文本规范、完整、合法、有效。据统计,该行元至10月,共办理保证担保贷款48笔,金额达7.079亿元,比年初增加2.779亿元;
办理抵押担保贷款64笔,金额16.141亿元,比年初增加2.6746亿元。同时,全面办理企业资财产保险,在全省率先实现信贷风险全覆盖,确保贷款安全。

突出信贷电子化,把好监测关

融资担保档案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银行;
住房公积金贷款;
风险性;
公平性

一、住房公积金贷款设计综述

国内众多学者提出了住房公积金贷款一些创新设计构想:关永宏,段淳林(2007)认为我国现行住房公积金贷款流程复杂,体现为环节多、周期长、效率低。冯永平(2000)提出改变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运作模式,一是由财政注入适量资本金,将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批准成立为一家非银行金融机构;
二是将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完全交由商业银行办理,并由商业银行承担贷款风险。彭建刚等提出商业银行可建立经济资本管理系统,实现经济资本约束条件下贷款决策优化,实现贷款组合一定风险下效益最大。积金肖文、钱江(2010)提出了贷款“一站式”服务,引入专业担保机构承担阶段性担保,同时精简审批资料。引入专业担保机构,给了简化审批资料的空间,但“一站式”服务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很长的磨合。叶芸芸(2000)指出了目前个人住房贷款一般有公积金贷款、商业性贷款和组合贷款三种,居民一般采用组合贷款。作者利用Excel软件分析,建立了最有的贷款组合,为申请个人住房贷款的居民提供了最经济的组合贷款方式。冯祈善、王兵、高虹(2003)同样支持个人住房贷款的组合模式,试图建立随收入增长的还款方式。在分析组合贷款模型时,引入合同储蓄贷款的组合贷款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测算引入合同储蓄贷款的组合贷款期限以及各年的还本付息额。

二、住房公积金银行及其在贷款业务上的作用

(一)住房公积金银行

本文提出的住房公积金贷款设计是基于建立住房公积金银行的设想。住房公积金银行兼有政策性、商业性。具体来说,政策性体现在住房公积金银行的根本目标是落实国家的保障居民住房的宏观政策,其资本来源于国家,风险的承担者也是国家。商业性则体现在其追求经济效益。但值得申明的是,住房公积金追求经济效益在本质上有异与商业银行,它是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去追求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盈利的最终的受益人是广大的中低收入者,银行的最终目标是保障居民的住房。

(二)住房公积金银行的基本运营模式

1.住房公积金银行为全国范围内的常设机构,分散经营、统一管理。在各地设立了市级支行,方便市民办理各项业务。住房公积金银行由银监会监管,受中国人民银行的各项宏观调控。此外,住房公积金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以及存、贷利率受央行的约束。

2.住房公积金银行贷款的基本运营模式如下所示(图2.1)。

(三)住房公积金银行在公积金贷款创新设计上的作用

1.专业控制风险。由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与受托银行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二者在利益方面并不一致,所以银行在执行贷款审批流程中,并不像处理其他商业贷款业务的严格,在已贷出资金的监控上也不能做到完备地实施,资金安全方面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而住房公积金银行,有独立的风险控制系统,严格的审批制度,专业的管理人才,并且不受制与管理中心,不存在利益上的分歧,于是更有执行力,最大限度地保障贷款安全。

2.加强金融创新,扩大受益人群面。以长沙为例,2009年全市应缴存职工69.70万,实际缴存职工59.58万人,实际覆盖率85.48%。尽管覆盖面积在逐年上升,但依旧存在着很大的改善空间,并且那些未纳入缴存住房公积金职工范围的居民才是对住房保障最需要的人,住房公积金缴存面需进一步扩大。而住房公积金银行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有利于实现住房保障的“公平性”。

3.加快资金流动。目前的公积金资金运营,有显著的地域差异。贷款难度存在空间上的差异:许多相对落后地区,公积金大量闲置;
而又有很多地方公积金供不应求。这是由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是隶属于地方政府的机构,没有全国范围内的联系,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住房公积金银行在全国下设分行,由总行统一管理,能实现资金的全国范围内流通,快速解决资金的地区性差异,保证贷款资金供给。

4.简化贷款流程。在住房公积金银行办理贷款业务,实现“一站式服务”,和其他商业银行办理贷款业务类似,在出示了相关证明,经审批合格就可以取得资金。免除了在住房管理中心获得资格,去银行办理业务的复杂程序,且避免了由于中心与受托银行规则制度不一带来的客户重复劳动,更加有利于建立“一站式服务”。

5.提高人才的专业性与稳定性。住房公积金银行是专业的金融机构,有专业的人才配置,专业的管理模式。员工的专业,能更好服务于客户,避免不必要的争端。优质的管理能够解决住房公积金的周期与员工工作周期不一致的问题,做到有效衔接。总之,一切都是为了客户服务。

三、住房公积金银行贷款业务运作的几点设计

(一)委托专业担保机构、保险公司保驾护航

目前职工只需在所在企业开具收入证明,就能轻松取得贷款资格。但实际上单位开除虚假证明的情况普遍存在,这无疑加大了住房公积金的风险,通过地下渠道取得非法贷款更是违背了住房公积金“公平性”的重要原则,没有维护其他缴存者的利益。其次,目前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是“合同制”,人才的流动很大,企业的人员调动也很大。一旦合同到期,或者中途解除合同,“企业工资证明”是否仍然具有担保作用?加上信息的时滞性,银行无法迅速得到相关信息,那么这个“灰色时间”内所有的风险由谁承担?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根源于“一纸证明”,不具备法律效应,不能起到担保的作用。

根据住房公积金银行的需要,担保公司按照专业的流程,负责对客户的真实情况进行调查,对贷款申请人的资质进行项目初审与评估,签订专业的担保合同,确立抵押方式,并落实还款跟踪。银行根据担保合同,再进一步进行后续工作。由第三方介入的专业评估,将存在的风险也转移到了第三方,这样不再存在“虚假证明”的情况,最大限制保障住房公积金的安全。保险公司于住房公积金银行的合同是进一步降低风险的举措,双方签订理赔合同,防范于万一。

(二)专项档案电子化管理

1.建立个人信用电子档案。住房公积金银行对客户进行个人信用电子档案。银行借助其他商业银行所共享的个人客户信息,对信用情况进行评级,对于信用不佳的客户,在贷款审批期间重点审查。除此与基本信息之外,住房公积金银行还将把客户的“住房信息”纳入档案,包括:“工作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金额及年度、有无拖欠缴存记录、有无已使用住房公积金记录、家庭基本住宅情况”等,建立一套完备的参考贷款审批参考系统。在客户进行申请贷款时,确保对他们的信息已有充分的了解,作为初审的重要依据,为工作的进一步展开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电子档案全国通用。电子档案也在全国各网点通用,这将有效地解决职工由于工作地点或单位调动带来的档案信息转移的问题,减少职工因工作调动带来的住房公积金转移的复杂手续,防止各地各单位之间因制度不同而带来的纠纷,做到转移“零成本”。此外,对于恶意通过利用异地信息不同进行住房公积金诈骗的不法分子,电子档案也会是最佳的监督手段。电子档案只在住房公积金银行系统内流动,银行将进行严格的管理,任何人不得未经客户许可,随意泄露个人信息或从事商业活动。

(三)设立创新奖励机制,不断开发顺应市场的贷款品种

1.实地考察,开发创新产品。住房公积金银行作为专业的银行进行运作,有了技术,人力的支持,在坚持服从国家相关部门宏观政策的导向下,积极进行贷款产品的创新。银行将设专人进行市场调查,了解房市动态,把握市场行情。住房公积金总行将即时根据各地的实际调研数据,按地区做出合理调整住房公积金的贷款利率的文件,各分行严格实行。住房公积金银行还应定期了解客户的实际所需,强化为民服务的意识,积极开发灵活的贷款品种,满足各种不同需求,扩大公积金的收益人群面积。

2.设立创新奖励机制。住房公积金银行会通过不同的方式鼓励创新。在坚持国家住房公积金宏观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贷款品种,配合国家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工作。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供适合市场的产品建议,为国家的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设出谋划策。

(四)实现资金的全国范围内流动

住房公积金银行有总行,各地设立了分行,所以能很好地解决目前住房公积金利用的地域化差异,使大量的资金能够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可以集中和统一管理住房公积金,建立资金融通网络,调剂各地区的资金余缺,合理配置各地资金,满足不同地区的资金需求,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住房公积金银行为载体,实现公积金保值功能。通过统一管理全国各地归集资金,发挥统一调拨的导向功能、配置功能。并可以适当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五)一站式服务,简化贷款流程

目前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贷款审批流程需要贷款者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委托银行、房屋评估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等办理对应的手续,这既使贷款需求者感到申请程序的繁琐,也增加了贷款的操作风险。

有了住房公积金银行,自然免去了贷款者辗转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与受托银行的麻烦,住房公积金银行力争在保证贷款安全的前提下,用最短的时间给客户办理业务。目前,商业银行的贷款程序为:受理、初审、评估、审查、审批、和发放贷款。公积金银行也可以借鉴该标准执行,设立相应的六个程序(如图3.1),并在执行过程不断地修正和改进,做到高效高质,为广大职工服务。

(六)统一贷款审批制度

住房公积金银行将建立一套更加完备的贷款审批制度,用商业银行的其他资产业务一样的条例审批贷款资格,借助全国商业银行客户信用系统,对信用差的客户采取更为严格的申报贷款条件,更加专业化运行。格式化的程序最好地规范资金贷出,这样一来,能防止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人员内部作案的可能。对待已放贷款,进行实时监控,以确保资金安全,面对突发事件,如贷款人因特殊原因不能及时还款,迅速采取措施,直接面对贷款人,做到快速、准确地反应。

总之,现存的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与住房公积金银行的贷款管理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不同(如表3.2),住房公积金银行的贷款管理降低了由于贷款流程繁琐带来的操作风险,并用更加科学、系统的的方法展开贷款活动。

四、结语

本文针对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公平性、安全性、风险性问题,提出基于住房公积金银行设想的贷款设计。通过与现阶段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了住房公积金银行在专业控制风险、加强金融创新、扩大受益范围、加强资金流动、简化贷款流程方面的确能发挥的成效,惠及广大职工。文章进而提出了关于住房公积金银行在贷款业务上的风险控制、档案管理、金融创新、资金流动以及业务服务方面的几点构想,为它的建立构建美好的蓝图。

参考文献:

[1]关永宏,段淳林论住房公积金贷款流程的优化措施与风险控制[J].经济问题, 2007,(7)

[2]冯永平.住房公积金贷款得与失.浙江金融[J]. 2000,(11)

[3]彭建刚,梁国栋,张丽寒,黄向阳.基于经济资本管理系统的商业银行贷款决策方法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4]肖文,钱江.住房公积金贷款项目合作管理模式探析-防范风险与扩大受益覆盖面银行管理[J] .西南金融,2010,(1)

[5]叶芸芸.用Excel建立个人住房组合贷款的最优化选择模型[J].商业研究,2000,(1)

[6]冯祈善,王兵,高虹.个人住房抵押组合贷款模型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03,(6)

推荐访问:档案管理 担保 融资 融资担保档案管理【五篇】 融资担保档案管理(精选5篇) 融资担保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