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9篇

时间:2022-09-28 19:00:04 来源:网友投稿

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9篇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基金项目:2019年度重庆市教育科学项目(2019-GX-092);2018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8SKGH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9篇,供大家参考。

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9篇

篇一: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项目:2019 年度重庆市教育科学项目 (2019 -GX -092);2018 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8SKGHO35);2018 年度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2018 -GX -290);2017 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7BS24)作者简介:李 净(1987—),女,四川宜宾人,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谢霄男(1987—),男,内蒙古赤峰人,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与社会发展研究。2020.5No.5,2020

  学 术 探 索Academic Exploration2020 年 5 月May,2020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构成要素与培养路径李 净,谢霄男(重庆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南岸 400065)摘要:从“新时代”“工匠精神”“大学生工匠精神”概念的阐释出发理解“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正确的劳动观念”“精进的处世态度”“不渝的创新意识”等是构成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基本要素。让新时代大学生真正从工匠精神的培养中受益,关键在行动。以“坚守信仰”为魂、以“注重细节”为本、以“鼓励原创”为要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工作,有助于塑造出一流的时代新人。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723X(2020)05 -0136 -08

 习近平指出:“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1] 我国历史上从不缺乏能够制造出精工巧物的匠人。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从时间上来看“现今比较确定的是,具备艺术家气质的独立工匠,其出现年代可能要追溯到农耕时代”。[2] 还有论者称“中国工匠精神 1.0 时代造就了四大发明、万国来朝的盛况,造就了多彩的农耕文明”[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4] 伟大的时代需要涵养伟大的精神。站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4] 时代号角已经吹响的历史方位,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涵养大学生工匠精神应该积极作为。一、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一)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由“工匠”和“精神”两部分组成。“工匠”又由两个部构成,分别是“工”与“匠”。我国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管仲在齐国推行变法时,曾提出“四民分业,士农工商”。他将国民分为四个阶层,即军士、农民、工匠、商人。这里的“工”指的是“手工业者”,也即体力劳动者。因工作属性的差别与具体分工的不同,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手工业者常常与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士等阶层相区分。在我国,并非所有的劳动者都能够称之为“匠”。在日本,与“匠”意思等同但使用频率更高的是“职人”。[5] 从“工”到“匠”,也即从一名普通的劳动者成长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匠人,需要参加具体的劳动训练,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积累一定的知识与经验。有学者指出,普通劳动者成长为匠人,并不仅仅是一种名称上的变化,更代表一种质的飞跃。[2] 普通劳动者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是“普通”的,但能将看似“普通”的工作做得“不普通”也即追求“极致”与“卓越”者,就是“匠人”(“职人”)。所谓“精神”,指的是人的生命体征的直接反映。有的劳动者终其一生都无法成为匠人,而有的劳动者却6 3 1万方数据

 能够实现质的飞跃,在这两类行为主体身上所直接反映出的生命体征是不同的。我们可以从狭义与广义两个方面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狭义的“工匠精神”指的是为以手工劳动(体力劳动)为基本方式的劳动者生命体征的直接反映。恩格斯指出:“工具的使用是人脱离动物界的第一步,劳动使人真正成为人,并且推动人类文明不断演进。”[6] 这里的劳动,既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人在制造与使用工具的过程中,既付出了体力劳动(手工劳动),又付出了脑力劳动。从广义上界定“工匠”的外延,应涵盖体力劳动者(手工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管仲认为“士农”与“工商”均是“国之石民”,有将四个阶层并举之义,在其身上也应该具有相同的生命体征。日本从近世以后,尽管“职人”主要用来指代手工业从业者,但也可以用来形象地指称精于术业、忠于职守的其他阶层。[5]据此,我们可以将广义的“工匠精神”定义为付出人类劳动(既包括体力劳动或称手工劳动,又包括脑力劳动)的各阶层人士呈现出的各种生命体征。无论是从狭义还是从广义上理解“工匠精神”,其所指称的对象非常明确,一定是劳动者。劳动者在具体的岗位上开展工作所呈现出的敬业意识、专注精神、严谨作风、踏实品格等等,是谓“工匠精神”。习近平告诫我们要在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因此本研究主要从广义的角度对“工匠精神”进行分析。(二)大学生工匠精神有学者指出:“现在人们所崇尚的工匠精神,其实主要指的是大工业时代(1881—1935 年)前,工匠制作艺术品的精神。”[2] 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大学,肇始于 19 世纪初。1809 年德国柏林大学的创办,标志着现代意义上大学的诞生。亚洲范围内,创办最早的现代大学是于 1877 年成立的日本东京大学。在我国,创办最早的现代大学是始建于 1895 年的北洋大学堂。从时间上来看,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创办于大工业时代降临以后。我们所崇尚的,主要是大工业时代来临之前的工匠精神。而现实的情况是,大工业时代到来以后,耗费手工劳动的工作很大一部分被机器生产所取代。工匠作为被时代“淘汰”的特殊群体,如何在被视为“读书人”的大学生身上反映出生命体征,是我们有必要认真加以思考的课题。我国现代大学虽然创立于大工业时代以后,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生尽管是 19 世纪末期才出现的,但并不意味着大工业时代来临之前从事手工劳动的工匠所恪守的崇高精神就已经并应该被人们所遗忘。在现代大学求学的学生从身份上来看,尽管与大工业时代来临前的学徒在求学场所、授课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但经过长期努力才能习得技能、不断历练才能积累经验、虚心好学才能不断精进、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才能堪称一流等精神内核是高度一致的。大学生掌握高超的能力与本领,同样需要具备大工业时代来临前学徒成长为匠人所必备的宝贵生命体征。也就是说,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生这一群体尽管是大工业时代以后才出现的,但其仍然可以从大工业时代来临之前的工匠身上继承并拓展出新的生命体征。大学生工匠精神这一概念本身,就既蕴含了历史继承性,又具有开拓创新性。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一经被大机器所取代,从历史发展的大势上来看,已经具有不可逆性。我们分析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内涵,不是要求大学生重新回到过去,从事传统的手工生产劳作,而是希望其从具有高超手艺的传统工匠身上,秉持具有传承价值的生命体征。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已经日渐成为人类社会主导发展方式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与工作中传承传统手工业者的宝贵生命体征的同时,还要结合时代所需对之进行拓展与创新。如此,工匠精神才能被赋予生命活力而融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中。我们研究并倡导大学生工匠精神并不是要求每一位大学生都要成长为工匠,而是要申明工匠精神在任何历史条件下都没有过时,都不应该被历史所尘封、被人们所淡忘。可事实上,由于长期受到某种思想偏见的影响,在一些人眼中工匠从事的工作是重复、繁重并且是无意义的。如果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工匠这一群体,很难避免对该群体身上呈现的生命体征存在有失偏颇的理解。传统儒家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大学生作为“读书人”,固然要在高校学习专业文化知识,饱览各种圣贤典籍。但这绝不意味着其从前大工业时代的工匠身上传承生命体征就会没有出息、没有前途。有学者坦言,制约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块巨大绊脚石,正是认为读书人才能出人头地,做工匠只会屈居人下。这种观念不仅存在于古代,在现代生活中仍然有着影响力。[2] 将大学生与工匠并提,一个很7 3 1万方数据

 重要的原因是要阐明大学生成长成才与工匠出类拔萃在生命体征上具有高度的融通性,助力我们在科技强国道路上行稳致远。因此,所谓“大学生工匠精神”指的是,大学生从前工业时代的工匠身上传承并弘扬的专心敬业、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心无旁骛、顽强执着、坚忍勇毅、善于创新、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等生命体征,并将之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中。(三)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了新时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的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有新的担当、新的作为。厘清“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内涵,我们有必要先对“新时代”进行重点解析。“新时代”是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日益切近的伟大历史时期。我国从近代以后,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加之内战频仍,现代化进程曾长期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新中国的成立,让中华民族挺起了脊梁。改革开放后,广大人民群众渴盼改变贫穷的国家面貌。经过四十余年的接续奋斗,中华大地的面貌焕然一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然而,由于一些地方、一些企业片面看重经济效益,一味追求速度轻视质量,社会风气渐趋呈现出浮躁的迹象。到 2050年,我国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届时,如若我国生产的产品是廉价、劣质的代名词,显然与强国身份不相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新使命是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能够如期建成。要完成这一使命,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将心静下来,用修行的价值观代替功利浮躁的工作观。新时代大学生一旦确立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就应该竭尽所能磨炼技能。秉持修行般的价值观磨炼技能是一个“慢功夫”。将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没有捷径可循,需要有强大的韧劲与一往无前的勇气。有着“中国精造之父”美誉的聂圣哲指出:“培养工匠,走任何捷径都是最大的弯路。”[3] 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最鲜明的生命体征,是在浮躁的社会背景下沉潜自己的内心,拒绝身边的各种诱惑,肯下“慢功夫”“苦功夫”练就一身“硬本领”。投机取巧、耍“小聪明”、走“捷径”,对于练就过硬的本领而言,恰恰是“最大的弯路”。沿着弯路走下去,也往往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苦练硬本领要“慢下来”是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一大生命体征。新时代大学生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均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习近平在介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时借用了一个农学术语“压茬拓展”。社会主义改革事业要一茬接着一茬干,要“不误农时、不让地闲”。“不误农时”强调的是把握好历史机遇。新时代大学生在把握历史机遇的过程中不能消极被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不是等来的、靠来的,而是凭真抓实干、真修实行奋斗出来的。历史机遇的把握尤为讲求时效性,时间窗口一旦打开而没有及时把握,难免追悔莫及。“不误农时、抓紧抢种”建立在对时令的准确把握与对抢种工作的严格训练上。对时令的把握不到位必将贻误抢种时机,为此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能做到 99.99%,绝不做到 99.9%。“不让地闲”强调的是中华民族逐梦征程的每一步都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对土地进行精细化管理,对中华民族筑梦征程的每一步都精心安排、细心耕耘,正是工匠精神的真实展现。处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期的新时代大学生,对于早日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既要“有为”“乐为”,又要“敢为”“善为”。新时代大学生接下来应该怎么干?习近平在2020 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7] 以“时不我与、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加快练就过硬本领,是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担当与作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把握新机遇要“快起来”是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另一大生命体征。因此,所谓“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指的是处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期的大学生所坚守的苦练硬本领要“慢下来”、把握新机遇要“快起来”的生命体征。二、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构成要素中华民族肌体里潜存着工匠精神,这使得我国的能工巧匠可以在农耕文明时代取得令世人惊叹的成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关头,新时代大学生传承并弘扬这一伟大精神,关乎中华文明新辉煌的铸就。(一)正确的劳动观念有研究者指出:“高尚的工匠精神是任何时代都不可缺少的,如果忽视工匠精神,那么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辉煌就难免受挫。”[8] 我国前工业时代的工匠及其所持守的工匠精神曾创造过令世人震惊的伟大成就。比如春秋时期鲁国的公输盘发明了为数众多的工具、东汉时期的张衡研制了地动仪、隋朝时期的李春主持修建了赵州桥、北宋时期的沈括撰写了《梦溪笔谈》等等。有8 3 1万方数据

 论者不无感慨地指出:“曾几何时,我们这一国家也是一个能盛产能工巧匠的国度。到如今,风头竟然被日本、德国、瑞士等后来者抢了去。”[3] 这里有一个时间上的限定词“曾几何时”,“曾”是文言副词,有“乃”的意思。“几何”有多少、若干之义。“时”指的是时间。也就是说,我国历史上曾是一个盛产能工巧匠的国度,距离这一时期并没经历过长的时间。言下之意是工匠精神在我国衰落的时间并不久远。与此同时,这段话也隐藏着另一重深意,作为一个即将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国度,理应有着更多的大国工匠乃至大国巨匠,而现实状况距离理想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前部长李毅中对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进行分析时指出:“我国处于工业化的后期,而非后工业化时代。”[9] 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大机器生产逐渐取代纯手工劳动,专事手工生产的劳动者社会地位有所下降,其秉持的工匠精神为人们所重视的程度也不断在降低。立足整个中华文明史梳理这一历史时期,其所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我国改革开放前的一些工厂...

篇二: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社会实践活动——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实战场所 (五)社会实践活动——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实战场所 工匠精神主题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当前,中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这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当今的企业界,不仅仅需要大批技术过硬的工匠和技术工人,更需要努力培育工匠精神。目前,公司人工成本不断攀升,经济大环境日益严峻,我们有必要通过推行做事严谨的工匠精神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收益,令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活动目的 邀

 为了提高广大工程 毯 人员对“工匠精神”的 毡 认识,从而在企业内部 诌 达成以下目标:1、在 伞 企业内部形成尊重知识 侯 、尊重人才的氛围/土 穴 壤。2、形成企业内部 答 学习型组织。

  3、 恭 让更多的工程人员能专 硅 注于某一范畴深耕细作 婴 、做到极致。

  最终 三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养 ,提高产品质量,提高 尸 收益,令公司实现可持 邪 续发展。

 三、活动主题 千

 工匠精神主题活动。

 四 尘 、活动对象

 工程人员, 知 合计 56 人。

 五、活动 畜 内容

  1、开展“工 胡 匠精神”理论培训活动 坞 。人力资源及行政部将 停 利用一次全员培训的方 谩 式向

  全体工程人员 只 做活动动员,让工程人 舍 员了解“工匠精神”主 就 题活动内容及相关的活 吾 动安排,启动本次主题 盅 教育活动。同时利用内 奖 部网络、宣传栏等形式 副 ,宣传“工匠精神”提 万 出的背景及内涵等,营 赫 造活动氛围。

  2、 剧 开展“工匠精神”视频 侦 教育活动。通过观看中 绎 央电视台特别节目《大 诌 国工匠》,了解

  1 后 0 个工匠“10 双劳动 英 的手”所缔造的神话, 砸 让我们感知“原来还有 柒 这样一群人的存在”。

 衬 体会能够数十年如一日 噶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 笆 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 饯 ,凭着专注和坚守,缔 炳 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 椰 国制造”神话故事的执 伏着精神。

  3、开展 璃 “工匠精神”大讨论活 嘿 动。人力资源及行政部 游将召集相关部门集中开 梁 展“工匠

  精神”大 棘 讨论,让工程人员明确 学 “工匠精神”的实质内 咆 涵,通过增强对“工匠 酿 精神”的认识,树立严 挟 谨、精益求精、追求极 版 致的精神和信念,并立 臃 足于本岗。4、开展“ 细工匠精神”征文大赛活 霍 动。通过大赛,增强对 巷 自身责任和使命的认识 怯 ,让工

 匠精神在全 峡 公司形成一种共识,使 豌 其成为公司制造过程的 译 内在支撑。

 六、活动时 营 间 XX 年 11 月—12 联 月,具体计划如下:

 催

 说明:因培训室空间 腰 有限,上述各种培训及 短 讨论活动均需分两批进 游 行。培训完毕,每人均 盆 需 提交“培训心得”。

 盒

 七、费用预算

  因培 讶 训形式均属于内部培训 菠 ,不产生直接费用,只 鸿 有征文大赛活动产生直 笼 接费用,具体预算如下 蘸 :

  说明:本次征文 倾 比赛,将与培训完毕后 景 的“培训心得”相结合 协 ,从中选出优秀的“培 图 训心得”,

  并对优 玛 秀者予以奖励,而获奖 舵 作品将于公司报刊上予 稀以刊登。

 审批:审核:

 举 制作:

 中国为什么需要 俞 工匠精神

  1.工匠 崖 精神存一颗工匠般的心 怖 去做事,去生活

  工 趣 作是一种修行,世间只 棱 有必然性却没有偶然性 寥 !

 截止到 XX 年,寿命 愁 超过 200 年的企业, 源

 日本有 3146 家 振 ,为全球最多,德国有 钵 837 家,

  荷兰有 脚 222 家,法国有 19 半 6 家。为什么这些长 他 玻 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 宜 ?我们反复研究了这

 些 惯 长寿企业,发现他们都 忙 在传承着一种精髓—

 饯

 —工匠精神!很多人 涯 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 膀 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 御 有着更深远的意思。他 句 们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 晌 质,坚定、踏实、精益 衬 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 译 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 鹤 成功的企业家身上都具 援 有这种工匠精神。2. 掇“工匠精神”可以从瑞 塔 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窥 藐 究竟。瑞士制表商对每 汀 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 看 、 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 厄 磨、专心雕琢、他们用 绿 心 来制造产品的态度就 诌 是工匠精神的思维与理 忘

 念。在工匠们的眼 螟 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 簿 求精、 对制造的一丝不 预 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 周 ,除此 之外,别无所求 镐 。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 酸 一的工

  匠精神,瑞 骗 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 手 畅销全球、成为传承百 腻 年的经典典范。工匠精 尼 神并不是瑞士的专利, 胳 在日本的企业之中,日 衙 本式管理有一个绝招:

 要 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把 梳 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代 早 代相传。这种精神其实 梢 就是“工匠精神”。所 叛 谓“工匠精神”其核心 狰 是:不仅仅是把工作当 颠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 歼 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 喊 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 孵 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 舒 的精神。在众多的日本 盂企业中,“工匠精神” 苏 在企业领导人与员工之 掣 间形成了一种文化与思 翅 想上的共同价值观,并 泪 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生 然 动力。

 在获得奥斯卡最 崖 佳外语片奖的日本影片 杏

 里。

 一个大提琴师下岗 薪 失业到葬仪馆当一名葬 启 仪 师,通过他出神入化 爹 的化妆技艺,一具具遗 就 体 被打扮装饰得就像活 笆 着睡着了一样。他也因 起 此

  当你做某件事的 斌 时候,你就要跟它建立 腋 起一种难割难舍的情结 漏 ,

  不要拒绝它,要 罗 把它看成是一个有生命 羌 、有灵气的生命体,要 汹 用心跟它进行交流。3 褐 .

  工匠之术——用 幼 的方法,创造价值“工 帕 匠”是技艺精湛的人, 势 在欧洲,德国 的学徒传 噪 统培养了最优秀的工匠 疼 、瑞士的顶级 工匠精神 业 ,就是追求极致的精神 育 ,不仅专业、 而且专注 样 。在这个“商人精神” 爱 横行的年代。

 个人和企 旷 业都面临巨大的生存挑 奠 战。

 比如一些以山寨产 次 品为主的企业,在外部 懈

 环境好的时候,企业可 湍 以生存,一旦外部环境 栈

 突然变得恶劣,企业很 梦 容易马上倒闭。企业的 稍

 核心因素是人,而企业 盾 脱离了这种困境的最佳 求

 途径是培养企业的“工 彦 匠精神”。

 工匠不断雕 彰 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 黍 善自己

  的工艺,他 猖 们不断享受着产品在手 河 里升华的过程。与

 其他 淌 企业热衷于“圈钱-- 择 -做死某款产品--- 疼 出新品---圈钱”不 个 同。打造“工匠精神” 窜 的企业却在从另一方面 噪 满足着自己的精神需求 堪 ,看着自己的产品在不 唾 断改进、不断完善,最 梆 终以一种符合自己严格 笛 要求的形式存在于消费 炬 者的手中社会实践活动 舅 ——当代大学生工匠精 翼 神培育的实战场所)与 寐口头之中。

  工匠用 畅 工作获得金钱,但工匠 刁 不为钱而工作。一个人 邑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 溅 度的表现,一生的职业 仪 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 爷 想的所在。

  工匠精 聋 神并不是舶来品,《庄 帽 子》中就有记载了一个 挣“庖丁解牛”的故事。

 教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他 天 的手所接触的地方,肩 阶 膀所依靠的地方,脚所 窑 踩的地

  方,膝盖所 蹲 顶的地方,哗哗作响, 死 进刀时豁豁有声,无一 人 不和音律的。

  梁惠 轴 王问:“你解牛的技术 靴 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 邢 度啊?”

  厨师回答 琅 说,他凭精神和牛的接 潭 触,而不用眼睛去看, 憨 依照牛体本来的构建。

 妹 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 翼 隙的骨节。十九年了, 辕 他的刀刃还像刚从磨刀 拖 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 女 。

 厨师还说:每当碰到 啤 筋骨交错很难下刀的 地 舅 方,他就小心翼翼地提 搪 高注意力,视力集中

 到 淤 一点,动作缓慢下来, 萧 动起刀来非常轻,霍 啦 基 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 曾 子就解开了。

 庖丁解牛 倔 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 彝 理,做任 何事要做到心 了 到、神到、就能达到登 扼 峰造极、 出神入化的境 臃 界。

  看看瑞士名表 啊 ,将一项技术发挥到极 碉 致,顶级品质造就了顶 沿 级品牌。4.工匠之行 休 ——在行动中体悟修行 刮 的乐趣

  工匠精神不 早 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 粹 个人身上,心中。长久 途 以来,正是由于缺乏对 悠 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 絮 累,才让我们的个人成 杏 长之路崎岖坎坷,组织 牙 发展之途充满刑荆。这 娥 种工匠精神缺乏也让持 茶 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 妊 更让基业常青成为天方 栈 夜谭,所以,在资源日 框 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 粉 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 女 匠精神,是企业生存、 锗 发展的必经之路。

 大学 臂 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细 效 则

  大学生社会实践 遮 活动是青年学生成长成 啥 才的必由之路,大学生 樟 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 充 会、认识国情,增长才 异 干、奉献社会,锻炼毅 炭 力、培养品格,对于加 羞 深对邓小平理论、“三 挚 个代表”重要思想、科 遮 学发展观的理解,深化 孔 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 浙 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 筒 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 仪 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 衣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 笑 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 盲 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咬 具有不可替代的重

 要作 渝 用,对于培养中国特色 倒 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 酣 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 输 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 芭 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 蜒 容和组织形式

  大学 峡 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 靴 生在假期和平时课余时 盟 间,有组织地进行以科 躁 技文化服务、社会调查 炎 、志愿服务等为主要内 百 容的实践活动。

 社会实 搏 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涌 1.深入城镇、乡村、 己 部队、科研院所、企事 绣 业单位开展社会考察和 傀 社会调查活动,从而引 掐 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 面 国情,同时对社会和企 芥 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哦

 2.科技服务活动面 章 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 蛀 向城镇社区、县乡的中 库 小型企业、乡镇企业, 朱 结合所学专业,发挥技 濒 术特长,在教师的指导 业 下开展科技攻关、工程 熄 设计、科技成果推广、 盯 科技咨询和技术服务等 哲 活动,使科学技术为现 也 实生产服务。

  3. 陨 文化服务活动深入城镇 艳 社区和贫困乡村,开展 欲 文化培训、科普讲座、 档 法律宣传和咨询等活动 堰 ,服务社区和乡存的文 振 明建设。

 4.志愿服务 常 活动

  立足校园,开 潭 展志愿服务,承担力所 要 能及的学生事务等工作 檄 ;

  深入社区开展敬 草 老助残帮困服务、义务 在 家教活动、社

 区公益事 饯 业服务等活动;

  与 矣 企业、部队、科研院所 疵 、乡村、居委会等单位 霸 开展其他形式的志愿服 远 务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 婿 的组织形式

  1.利 观 用假期,学校统一组织 都 的集中营队和分散形式 垄 活动。

  2.利用平 久 时和假期学生个体在学 餐 校周围或家乡附近分散 副 性活动。

 3.课余组织 修 开展志愿者社区援助活 投 动。

 4.其它集中团队 荷 实践活动。

 二、参加社 戳 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幸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犬 活动,要本着校内与校 泥 外相结合,平时与假期 越 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 泄 结合的原则。

  在校 炙 研究生、本、专科生都 轻 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屏 。根据我校具体情况, 客 除平时的活动外,要求 恤 本科生参加 7次假期社 钢 会实践活动,累计时间 纫 不少于 50 天;专科生 暂 参加5 次假期社会实践 钟 活动,累计时间不少于 郸 35 天;研究生参加 3 赃 次假期社会实践活动, 肄 累计时间不少于 20 天 搬 。另外,在校学生每年 哈 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间 乳 不少于 30 小时。

 三、 凑 社会实践活动的考核和 嚎 表彰

  社会实践活动 珍 的考核学生参加社会实 迅 践活动,每学期考评一 校 次,其成绩计入学生素 兢 质综合测评成绩中。

  破

 1.学生参加社会实 往 践活动,要填写《社会 吓 实践活动登记表》,由 诵 活动组织单位或活动接 层 收单

  位填写证明或 蜒 鉴定意见。学生社会实 饵 践活动成绩评定依据该 撬 登记表及社会实践活动 托 成果。无任何证明或鉴 淫 定意见者,原则上不能 呆 记成绩。

  2.学生 苔 寒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火 不少于 5 天,暑假参加 翌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 1 众 0 天,时间不足者,原 墒 则上不能记及格以上成 茵 绩。

  3.学生每学 顶 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时 皆 间不少于 15 小时,时 霉 间不足者,原则上该学 胸 期社会实践活动不能记 亲 及格以上成绩。

  4 筐 .成绩评定的标准和细 血 则,由校团委会同有关 兰 部门统一制定另行下发 玉 。

  5.社会实践成 汞 绩由活动小组给出初评 润 意见,在此基础上,由 摩 辅导员、团支部、班委 典 会参照测评标准给出成 亮 绩并报院学生社会实践 件 领导组审核批准。

  袁 6.社会实践活动成绩 末 测评时间为每学期开学 恩 后第二周至第三周。

 边

 社会实践活动的表彰 疥 每年暑期开学后,对社 孝 会实践进行一次总结和 垦 表彰。

  1.学生参 膝 加社会实践活动,一学 浑 年两次考评成绩都在9 耗 0 分以上者,可作为校 号 级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分 冶 子给予表彰,

 表彰名单 仲 由院社会实践活动领导 宽 组提名,校社会活动领 脏 导组审定。

  2.省 因 级以上社会实践活动积 些 极分子,由校社会实践 抹 活动领导组在校社会活 弛 动积极分子中选拔产生 循 。

  3.社会实践活 葵 动优秀组织者和优秀指 放 导教师的表彰,由校社 氮 会实践活动领导组推荐 椅 ,报校社会实践活动领 仑 导组审定。

  4.社 镑 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和 高 优秀组织单位的产生, 母 在自行申报的基础上, 淫 由校社会实践活动领导 茨 组评定。

 ...

篇三: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要]“工匠精神”自成为 2016 年度热词以来,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并践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只是一种技能追求,更是一种精神坚守。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青年,应该去学习、弘扬、践行、传播工匠精神,教师的工作有别于其他工作,师范专业学生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工匠,他的作品—— — 学生,不容有失误,学生这个产品不合格,那危害就太大了。作为一名未来教育者的教育者,要加强对师范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引导他们争做“四有”好老师。[关 键 词]工匠精神;师范生;匠心;途径[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7)34-0156-02对师范专业大学生“工匠精神”养成与培育途径的几点思考刘 红(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6)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年,总理强调指出,高等教育要“注重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工匠精神”,这是总理又一次提及“工匠精神”。对师范生来说,他们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工匠,其“作品”不容有失误,如果说一个产品有瑕疵,可以重做,但学生这个产品不合格,后果就太严重了,一方面对家庭是毁灭的,另一方面对社会也将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们需要发扬工匠精神,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中去。如何培养学生养成“工匠精神”,把教育当艺术去完成,作为一名未来教育者的教育者,我一直在思考。一、工匠精神与其三大正念(一)工匠精神之析随着“工匠精神”出现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了当下最热的词。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工艺。工匠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秋山利辉在《匠人精神》中说: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要注重磨炼心性和品格。只有技术,将很容易被超越,做出让人感动的东西,要有一流的精神才做得到。由此可见,工匠精神不只是一种技能追求,更是一种精神坚守。我们可将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归结为:(1)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2)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保证质量。(3)耐心、专注,坚持。专心致志地做事。(4)专业,敬业。(二)工匠精神三大正念工有巧,匠有心—— — 定心、良心、痴心、恒心,追求极致执着,匠人精神是专注于心,精雕细刻;匠人精神是苛求完美,精益求精,它有着以下三大正念:1.做事先做人古训有云:

 “己成,则物成”, “先德行,后技能”, “有成人而后有成事”。礼仪、尊敬、谦虚等,这些做人最重要的事,看似简单的道理,却能有效地磨炼心性和品格。“人品比技术更重要”。要做好这一点,需要大学生改变两种思维:差不多思维和走捷径思维,拿学习来说,有些学生仍存有“60 分万岁”的思想,不禁要问,60 分真的就够了吗?还有学生做事情总想走捷径,只有脚踏实地掌握好基础知识,打好“基本功”,才是成长的捷径。2.先专注,后专业人这一生,如果用 1%的力气去选择,99%的力气用心重复,每一次都能感受到新鲜的力量。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用心做,你就是赢家。大学生要积极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学习,加强自控力、专注力的培养。3.先沉淀、后成才大学生需要安静的心情、沉淀的学习、认真的工作态度。沉淀心态的养成:首先要有自信的心态,信任自己,真正把工作的过程当作是人生经验的积累。其次要有重视的心态。重视自己,要时刻想到将来如果取得更大成就时,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素质,并不断用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最后要有求知的心态。二、师范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养成的重要性(一)时代、民族之需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整个社会浮躁,追求一种快速化,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正在被更多地的人认识到。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均提出,要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除了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央视的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舆论的讨论也逐渐热烈。我认为:

 (1)从个人层面,需要学习、秉承工匠精神。(2)社会层面,浮躁的社会需要弘扬工匠精神、呼唤工匠精神。(3)民族、国家层面,工匠精神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二)教育的性质、教育对象之需要教师的工作有别于其他工作, “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产品不合格,那危害就太大了。要把孩子培养成德智育人 管理◆师资◆育人作者简介:刘红(1982—),女,汉族,江苏淮安人,硕士研究生,高校讲师,研究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156 - -

 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塑造成栋梁之才,离不开教师的精雕细琢、耐心打磨。教师从事的培养人的工作,可谓是精细中之精细,需要倡导工匠精神,教育教学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工作态度,态度决定效果,这正是我们积极推崇的时代“工匠精神”。三、师范专业学生的“匠心”培养工匠精神代表着专注、执着、严谨、敬业,正是师者所应怀有的“匠心”,一颗纯粹的教育心,并一以贯之终生,在喧嚣中独守一份淡泊。师范专业的大学生应该如何去养成“工匠精神”呢?(一)思想教育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基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师范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通过对师范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将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在润物细无声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追求精益求精,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职业态度。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职业观的教育,以工匠精神为落脚点,鼓励他们坚守教育的“初心”,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中去。(二)良好学风、班规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依靠良好的学风、学习习惯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打牢自己的专业知识基础。工匠精神的塑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自我要求,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将工匠精神追求“更好”的理念与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勇于克服困难,而不是躲避回避,在平时说课、三字一话等专业技能训练中不仅仅是满足于完成技能训练的任务,更要发扬“追求更好,完成得精”的“工匠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借助一些规则来养成。秋山利辉制定了《匠人须知三十条》,规定进入工作场所的秋山木工必须严格执行。作为师范生,可以班级为单位制定特殊“班规”:比如,进入班级,必须要学会打招呼,一个能热情与人打招呼的人,也一定能够热情地与人交流;进入班级,课前不要大声喧哗;进入班级成为“爱管闲事”的人,在班级遇到困难,不能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态度……这些看似很小的细节,如果年复一年地去完成,必然有助于提升综合素质,打好基础。(三)专业课堂、课程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阵地工匠精神的培养离不开专业教学这个主阵地。专业课堂是培养师范生工匠精神的主课堂,专业教师要把学生应该具有的职业素养整合到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和考核办法中,在专业课程教学的各环节渗透工匠精神,关注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检查学生对课堂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师生互动,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课程的重点内容。(四)身边榜样的力量,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1.身边优秀教师的榜样力量通过讲述已经毕业的优秀校友事迹,以及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一辈子的老教师的事迹、教案等物件展示,让学生看到的是在设计教案、备课、做好听课笔记、制作微课、导演课堂、考试讲评等,着眼小处和细微处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身边同学、教师的感染作为与师范生密切接触的教师群体—— — 辅导员、专业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去关心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要带头践行“工匠精神”,以“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方式去感染学生。(五)教学实践实习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平台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要通过实际的工作对学生产生切身的体会和影响,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切身体验,当工匠精神与具体的职业场景相关联时,学生能真切地体会到这种精神的价值魅力所在。学生在高年级进入学校实习,在听课、备课、教学设计、授课的过程中,会激发形成相关职业情感,会有效提高职业素养,这无疑对培育工匠精神十分重要。(六)校园文化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有力载体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高校应该以丰富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引领,充分利用这一隐性教育资源,传播、弘扬工匠精神,成为培养工匠精神的有力载体。高校可以通过相关的活动,如摄影、寻找身边“最具工匠精神的同学”、参观等活动,营造学习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从而使工匠精神得到进一步的传播与弘扬。四、结语“校园无小事,事事皆教育。”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工匠,必须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积沙成塔。教育固然需要教育家,但更需要大量的一线教师。做实实在在的“教书匠”,将“工匠精神”带到工作中,让工匠精神扎根于师范大学生的内心深处,抱以一颗敬畏之心、纯粹之心,专注持久地投身教师工作岗位。有将教育一直做到底的态度,守住一种精神,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一门手艺—— — 教育,争做“四有”好老师。参考文献:[1]刘维涛.让工匠精神涵养时代气质[N].人民日报,2016-06-21.[2]黄健.寻回并发扬“工匠精神”[N].北京日报,2016-03-21.[3]黄欢.总理报告中的“工匠精神”哪里来[N].济南日报,2016-04-06.[4]彭花,贺正楚.新生代技术工人的工匠精神[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7(3):97-99[5]李梦卿,任寰.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诉求、价值与路径[J].教育研究,2016(11).[6]王博.高职院校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5).[7]孔宝根.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8(3).精彩语句:

 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要注重磨炼心性和品格。157 - -

篇四: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ull; 高职教育研究 •带 、 气球 、 自行车轮胎气门芯 、 金丝线均价格低

 廉 , 制作成本低 ; 仿真血液经过输血训练灌注入

 气球后用于采血练习 , 通过装置实现再利用 ; 本

 装置制作简单 , 方便拆卸更换容易老化破损的材

 料 , 如头皮针胶管和自行车轮胎气门芯 、 乳胶手

 套 、 高密度海绵垫 、 气球等 。

 综上所述 , 本研究

 项目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转化前景 , 可在职业

 院校及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护理技术操作训练

 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

 SUE

 MOORHEAD,

 MARION

 JOHNSON,

 MERIDEANMAAS. 护理结局分类 [M] . 北京 :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2006.[2]

 吴文秀.护理学生进行静脉输液技术训练输液

 器循环利用的研究 [J] . 中医临床研究 , 2017( 14 )

 :

 :

 125-126.[3]

 石玉.静脉输液技能仿真训练用反冲输液器的设计

 与应用 [A]

 〃河南省护理学会. 2013 年河南省护理

 专业成长与职业环境规划研讨班论文集 [C] .河

 南省护理学会 , 2013 :

 :

 4.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耿云霄黄国平(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 广东广州 510520 )【 摘

 要 】

 本文以积极培育高职大学生的工匠精神为研究目标 , 提出新时代背景下培育

 大学生工匠精神与国家发展 、 学校育人使命具有一致性 。

 针对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顶层设计缺

 失 、 大学生学习适应过程困难和多方参与的联动机制不完善等现象 , 分析了工匠精神培育过程

 需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新媒体时代下碎片化话语方式 , 从构建协同教育机制 、

 营造 “ 以美引善 ” 的校园文化 、 加强教育者队伍建设以及践行校企合作育人活动等方向培育工

 匠精神的现实路径 。【 关键词 】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2016 年开始 , “ 工匠精神 ” 成为网络流行语

 中的爆款 , 各行各业都在践行国家的号召 , 弘

 扬工匠精神 , 厚植工匠文化 , 崇尚精益求精 , 培

 养各自行业内的 “ 中国工匠人 ” 。

 作为育人主阵

 地的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人才培养目标改革 , 创

 新教学方式 , 拓宽育人途径 , 协同社会 、 企业联

 动 。

 加强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与培养 , 一方

 面能有效提升其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 , 促进其服

 务社会 , 实现人生价值 , 另一方面对促进民族团

 结 , 实现 “ 民族一家亲 ” 有积极意义 。1 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应然要求1.1 国家的发展需求同大学生成才成长的一致性理想信念教育与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是并行不基金项目 :

 广东食晶药品职业学院课题 “ 工匠精神视域下的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研究 ” ( ( 201 町 G20 )

 ; 广东食岛药品

 职业学院校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群建设项目研究成果 。

 悖的 。

 理想信念既是青年确立价值目标的重要

 依据 , 也是推动事业成功的支撑力量 。

 高校思政

 工作应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和灵魂 , 根据新时

 代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当代青年的认知情况 , 大胆

 创新教育方式 , 用理想信念武装青年的头脑 。

 将

 “ 工匠精神 ” 的内涵要素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中 ,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世界和价值体系 , 是大

 学生职业认同教育的支撑 , 对学生职业认同教育

 起着引领作用⑴ 。

 学生应以理念养成为内驱力 ,

 促进个体自我与社会职业角色相融合 , 通过职业

 认同的培养过程不断实践 “ 工匠精神 ” 的品质要

 求 。

 青年承担着实现两个 “ 一百年 ” 奋斗目标的

 重要历史使命 , 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休戚相

 关 , 青年强则国强 。1.2 学校的育人使命同培育合格祖国青年接班人

 的一致性教育是塑造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有效手段 。

 高职院校在教育活动中应贯穿 “ 工匠精神 ” 的精

 45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1 年第 1 期益求精 、 专注敬业等要素 , 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

 行改进 , 不断促进育人方式的多元化 、 多样化 ,

 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 、 能动性和创造性 ,帮

 助大学生认同未来可能从事职业的意义和价值 ,

 形成端正的职业态度和完备的职业能力 , 有自信

 和激情能在相关职业领域取得成就⑵ 。

 将 “ 工匠

 精神 ” 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内涵要求 , 使大学生

 潜移默化地吸收和理解民族文化的优秀基因 , 对

 构建和谐社会 、 文明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 也是高

 职院校需要认真履行的社会责任 。2 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的不足2.1 顶层设计缺失致使大学生教育理念发展迟滞学校顶层设计者观念意识相对落后 , 仅停留

 在 “ 大学生不出事 ”的层面 , 忽略了大学生的

 发展诉求 , 未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体系 , 教育内

 容与形式趋同于非大学生的学习模式 。

 以思想政

 治课为主体灌输工匠精神理念 , 以专业课和实训

 课为主体展开工匠精神体验的 “ 双主体 ” 培育模

 式 , 阻碍了大学生接受工匠精神熏陶的通道 , 使

 其缺少全方面多层次的浸润 。

 大学生对工匠精神

 的理解有共性和特性之别 , 高职院校应了解 、 改

 变和创新教育形式 , 构建和完善具有鲜明时代特

 征的开放教育模式 , 及时调整 、 丰富教育内容和

 形式 ⑶ O2.2 高职大学生学习适应过程面临诸多挑战在调研过程中发现 , 大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

 在交友 、 学习等诸多方面的适应过程中会消耗较

 多的精力和关注力 , 其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

 间用于弥补第一课堂的差距 , 从而导致他们较少

 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 无暇提升综合素质和创

 新能力 [3]

 o 部分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较全面的

 了解 , 加之受社会上一些不良价值取向的影响 ,

 学习热情容易消退 。2.3 多方参与的联动机制仍需统筹完善工匠精神培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 , 需要社

 会 、 行业企业和学校的相互配合 , 可以从思想观

 念 、 工匠制度 、 教育导向 、 工作实践和文化传承

 等路径切入 , 进行价值重塑 , 构建制度 、 文化 、

 课程和实践等多种培育路径 ⑷ o 学校是培养大学

 生工匠精神认同感的主要阵地 。

 但是重技能 、 轻

 素养的教育导向易使学校教育有功利化倾向 , 导

 致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以工资高低 、 环境好坏为取

 舍标准 , 缺乏奉献 、 敬业精神以及忠诚意识 , 整

 体就业能力不强 。

 目前国内的企业虽然认可工匠

 精神是优秀员工的必备要素 , 但缺乏强烈的培养

 意愿 。

 在企业内部的管理方式 、 激励机制 、 员工

 培养等方面 , 较少明确涉及工匠精神 。

 大学生进

 入实习单位后 , 体会不到工匠精神在企业的落地

 和保障 ,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会显著阻碍高职大学

 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3 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需注意

 的问题3.1 用碎片化时代的话语方式增加理想信念教育

 效果青年是互联网运用最为活跃的社会群体 。“ 00 后 ” 大学生逐渐成为高职教育主体 , 在网络

 文化的影响下具有新的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 , 他

 们独特的学习方式 、 自我表达的意愿 , 去组织中

 心化的强烈意愿 , 都对学校的理想信念教育提出

 新要求 。

 增强高职院校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 ,

 需要结合碎片化时代的生存特点创新话语方式 。

 第一 , 去中心化的理想信念教育话语交往方式 。

 碎片化时代 , 个人对网络资源的占有无限放大 ,

 以往教育者掌握资源的优势逐渐被削弱 , 使得教

 育者需要重新定位角色身份 , 由单极权威型直线

 灌输式话语方式转为多级平等型辐射互动式话语

 方式 , 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 拒绝 “ 自说自话 ” ,

 避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 “ 一言堂 ” , 转变理想信

 念教育的话语叙事方式 , 以话语关系为依托 , 围

 绕双方关心的话题进行互动交流⑸ 。

 第二 , 浅

 层具象化的理想信念教育话语描述方式 。

 在碎片

 化时代 , 用更少的精力来获得更多的知识成为需

 要 。

 “ 高大上 ” 的话语方式带来大学生理解方面

 的距离感 , 出现交流意愿和频率降低 。

 高职院

 校的教育主体需要增加将主流话语转化为 “ 生活

 化 ” 话语的能力 。

 以 “ 三贴近 ” 为工作思路 ,

 从传播媒介 、 内容形式等方面增强理想信念教育

 话语的感染力 、 穿透力和说服力 , 有意识地运

 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话语讲清大道理 、 讲好小道

 理 、 讲倒歪道理 , 使它们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资

 源凶 。3.2 将工匠精神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紧密结合弘扬工匠精神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

 46

 • 高职教育研究 •重要的精神支持 , 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具体实践 , 契合了现实需要 。

 第一 , 树立崇尚劳

 动新风尚 。

 在中国梦的语境下高职院校要引导大

 学生以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人生

 观和价值观 :

 诚实劳动能实现人生的梦想 、 展示

 人生价值 、 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

 第二 , 有机融

 合和体现新时代的价值导向 。

 在个人微观层面 ,

 匠人所秉持的精业 、 诚信等职业理念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 “ 爱岗 、 敬业 、 诚信 、 友

 善 ” 的价值取向高度契合 ,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尊

 重简单劳动 、 重视复杂劳动的价值导向 。

 第三 ,

 共享共建全媒体平台 。

 高职院校需要构建好两微

 多端的全媒体平台 , 挖掘 、 塑造和宣传典型人物

 体现出的创造精神 、 实践精神等相关要素 , 以故

 事的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匠精神内

 涵 , 使之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

 弘扬 、 传承 “ 工匠精神 ” 的助推器 。4 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现实路径4.1 基于工匠精神构建大学生协同教育体系第一 , 建立健全全员参与的协同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

 来 , 打破思想政治教师负责理念信念教育 , 专业

 教师负责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的壁垒 。

 针对大学

 生的学习特点 , 建立激励机制和长效运作机制 ,

 将专业教育 、 思政教育等显性教育活动同学生课

 外兴趣活动 、 社会实践等隐性教育活动有机统

 一 、 融合和调动起来 , 使工匠精神培育贯穿大学

 生人才培养全过程 , 多维度 、 多形式地对大学生

 的认知水平和行为模式产生影响 。

 第二 , 建立跨

 部门信息共享协同机制 。

 基于习近平的精准 “ 滴

 灌 ” 理念 , 构建跨部门的学生信息大数据平台 ,

 利用现有的数字化校园系统 , 收集整理不同类型

 的学生信息 , 进行 “ 用户行为分析 ” 。

 通过调

 研 、 分析 、 度身定做等环节 , 在遵循大学生成长

 规律的基础上 , 结合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实际 , 开

 展高校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 。

 例如 , 针对

 大学生群体 , 可以从教务处提取学生成绩信息 ,

 从学生处获得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 从团委了解学

 生第二课堂活动轨迹 , 从心理中心了解学生的

 心理健康情况 , 从后勤处获取学生的消费行为习

 惯等 , 多种途径搜集大学生网络和现实生活中

 的各种数据 , 据此分析得出学生的兴趣爱好 、 习

 惯特点 、 消费水平 、 家庭状况 、 心理状况及其关

 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动向 , 让数据发声 。

 大数据

 技术改变传统的数据采集方式和数据应用方向 ,

 通过对大量信息数据进行汇总 、 整理 、 归类和分

 析 , 让这些信息得以量化和显现 , 初步描述大学

 生呈现出来的行为轨迹和注意力焦点 , 尝试对大

 学生的感受 、 情绪态度等进行一定程度的具象化

 评估 , 这对落实精准 “ 滴灌 ” 理念的有效性 、 精

 准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也是在学生管理工作

 精细化 、 精准化方面进行有意义的尝试 。

 第三 ,

 建立多层次平台合作模式 。

 校企合作 、 产教融合

 是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 , 锻造工匠精神的重要途

 径 。

 企业 、 学校 、 行业协会等相关利益方需要共

 同努力 , 大力借助各级政府的力量与支持 , 协调

 搭建技术人才和工匠精神共育平台 。

 行业协会牵

 头调研地方产业结构布局和人才供需状况 , 参与

 制订有具体内容 、 可操作性强 、 有行业认可的标

 准体系 , 协助企业 、 高校等构建区域性 、 行业性

 公共技术培训及服务平台 ; 企业制订师傅带徒津

 贴制度 , 落实优秀师傅奖励计划 , 为学生提供实

 习场所 , 承担与学校共建专业 、 共编教材 、 共同

 派出师资等工作 , 建立校企合作平台 ; 学校建立

 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 , 打造 “ 双师型 ” 队伍 , 完

 善理论课与实训课的衔接 , 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

 发展的方方面面 , 深化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 ,

 构建高职院校全过程育人平台 。4.2 基于工匠精神营造符合青年适应性的校园

 文化工匠精神所提倡的敬业专注 、 精益求精等品

 质通过对个人认知产生影响而发挥作用 , 可借鉴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的情绪 ABC 理论 , 从三个方

 面建设蕴含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 。

 第一 , 提升素

 质 ( 认知者因素 )

 。

 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大学生

 的审美素养教育 , 通过 “ 以美引善 ” 激发其对美

 好事物的热爱 , 形成美好的道德情操 。

 以美育追

 求为工匠精神的内驱力之一 , 只有形成对人类命

 运关注的情怀 , 才能激发人们最持久 、 最强烈的

 热情 。

 第二 , 塑造情操 ( 认知对象因素 )

 。

 校园

 文化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 以参与性和自我体验为

 主 , 包含人际关系 、 集体舆论 、 心理氛围等诸多

 要素 , 能从多角度提升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

 深度与广度 。

 社会实践 、 社会调查 、 社会公益等

 活动借助解决一项项现实情景问题 , 潜移默化地

 47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1 年第 1 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 合作意识 、 坚忍不拔的意

 志力 、 ...

篇五: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21 年 1 月第 1 期    高教论坛HigherEducationForumJan.2021.No.1当代大学生的工匠精神:认知、现状与培育邹仲海,徐小龙(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  201209 )摘要:尽管工匠精神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全社会对工匠精神的认知仍然存在着误区和误读。工匠精神应该是社会各行各业都必须具备的职业态度和工作伦理,是基本的工作价值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工匠精神也必然需要贯彻到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去。问卷调查表明,当前在校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还有偏差,践行还不够充分。究其原因,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学校因素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因素。高校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必须坚持习近平劳动观、树立科学的学习价值观、形成制度基础,发挥学校、教师的示范作用,增强实习实践教学以及赛事活动对大学生的切身体会作用。关键词:大学生;工匠精神;偏差;欠缺;提升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9719 ( 2021 )

 1-0063-05作者简介:邹仲海( 1974- ),男,山东济南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供应链管理;徐小龙( 1970- ),男,湖南耒阳人,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收稿日期:2020-08-23  修稿日期:

 2020-09-14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到 2022 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因此,随着高等教育逐步从大众化向普及化演进,我国适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和完成率不断提高,大学生毕业生成了新时代劳动力的重要来源。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大学生肩负着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理当成为工匠精神的模范代表,践行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工作价值观。在新时代背景下,了解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践行现状,引导和培育当代大学生,让工匠精神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理念和工作价值观、职业素养和职业情怀,外化为日常的行为和习惯,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的重要举措,也是高等教育重要的育人命题和紧迫的时代任务。   一、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一)当下对工匠精神的误区、误读自从 2016 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提工匠精神以来,工匠精神重新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重视。然而,时至今日,对工匠精神仍然没有普遍接受、标准规范的定义,以致当下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存在着一些误区和误读。一是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狭义化、简单化,认为工匠精神只是要求一线工人的,要求操作工的规则和规范,把工匠精神简单地等同于工人的精神、工匠的精神 [1 ] 。二是把工匠精神表面化、片面化,认为工匠精神强调慢,强调稳,已经不适用于我们当下已经进入工业化大生产阶段的发展现实,不适应当下标准化、规模化、低成本的机器大工业流水线生产方式,不适合快人一步的竞争态势和竞争模式,认为坚持工匠精神会降低企业的竞争力。三是把工匠精神功利化,认为工匠精神太过于精益求精、认真执着、好上加好、一丝不苟,对质量的严苛要求似乎偏执,甚至是吹毛求疵,不符合当下追求性价比的原则。四是把工匠精神割裂化,断章取义,认为工匠精神只强调简单重复,强调埋头苦干,强调干一行爱一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做一件事,缺乏创新、创造。   (二)工匠精神的传统内涵随着生产的发展,劳动分工成了人类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分工的结果使得相同的工作内容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职业分类。在我国的元朝就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2 ] 之说。传统的分工出现了“工”和“匠”两种职业,《辞海·工部》说:“工,匠也。凡执艺事成器物以利用者,皆谓之工”。故工匠又有“匠”与“匠人”3 6

 的称呼。而“精神”,则是用来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以及宗旨或者要义等,个体所具备的某种精神则是在那些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品格和思想风貌的提炼。因此,传统的工匠精神常常理解为体现在“工”“匠”这些职业者身上的职业品格和精神风貌,强调的是职业价值观。   (三)工匠精神的时代本质进入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新事物、新现象,人类的劳动分工也出现了更多的新形式和新内容,比如美甲师、网页设计师、电子竞技运营师等等。这些新兴的职业从业者和传统的工匠一样,也要求相应的职业价值观,也要求工作过程中的认真、专注、精益求精,积淀成难能可贵的工匠精神。社 会 学 家 理 查 德 · 桑 内 特 曾 将 工 匠 精 神(craftsmanship )描述为是“一种持久的、基本的人性冲动,为了把事情做好而去好好工作的欲望”[ 3 ] 。因此,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应该是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必须具有的工作价值观,是结合了传承与创新、浪漫与认真、专注与跨界的职业行为、职业态度要求和职业价值观的总和。从层次上来说,工匠精神可以分为表层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中间层的工作理念和工作目的追求,内在层的价值观 [4 ] 。   二、在校大学生工匠精神认知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工匠精神的认知,本研究选择了上海市 4 所普通本科院校和 2 所高职院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 1500 份,收回 1478 份,回收率 98.66% ,有效问卷 1405 份,有效率 95.06% 。无效问卷主要是没有全部完成所有问题以及个别甄别题目前后矛盾。这些院校包括了财经类院校、门类专业比较齐全的综合性院校;既有本科生,也有专科高职学生,涵盖了各个不同年级。问卷统计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仍然存在很大偏差,不清晰工匠精神的实质和内涵,把工匠精神理解为一线工人的精神,甚至不认同大学生应具有工匠精神,认为工匠精神并不适合要求大学生。具体来看:一是大学生缺乏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确切认知和表达。只有 26.8% 的被访者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表示“很清楚”,大部分被访者选择不清楚工匠精神的确切内涵和实际要求。而且,被访者的学历(本科在读或专科在读)并不显著影响他们对工匠精神的认知。二是大学生群体对工匠精神的认可度不高。在被明确告知,工匠精神可以理解为敬业、认真、精益求精等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以后,有 39.8% 的被访者不同意工匠精神对自身有重要意义, 13.6% 的被访者选择“不确定”,只有 46.6% 的被访者认可工匠精神。

 73.4% 的被访者认为“自己对重要的事情很认真,对不重要的事情得过且过”。在绩点位于班级前 1 / 3 的 478 名被访者中,认为工匠精神对自己有意义的占 55.3% ;有参加社团经历的被访者对工匠精神的认可度为 67.8% ,参加过各种竞赛、比赛的被访者中认可工匠精神的占到 86.5% 。参加社团的被访者相比参加竞赛的被访者对工匠精神的认可度低。从专业来看,工程技术类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可度比财经类、人文艺术类以及语言文学类专业的学生高 11.4% 。从年级来看,大学一年级、二年级的被访者对工匠精神的认可度是 75.8% ,比高年级被访者的认可度高 15.3% 。三是大学生对自身评价过高。大约 80.7% 的被访者认为自己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包括作业、考试、课外实践等,都很认真。有趣的是,在那些认为自己很认真的群体当中,有 76.6% 的被访者认为自己周 围 的 同 学 不 够 认 真。

 在 所 有 被 访 者 中,有49.7% 的认为自己的授课教师“上课得过且过”,只有 45.9% 的被访者认为自己的授课老师大部分具有工匠精神,4.3% 的被访者选择“不确定”授课教师是否有工匠精神。四是大学生更多地把缺乏工匠精神归因于外。53.6% 的被访者同意“因为老师上课不认真才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的判断,仅有 36.4% 的被访者认为是“由于学生上课不认真才导致教师得过且过”。75.1% 的被访者不认为“学校能够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而且 68.3% 的被访者认为“全社会缺乏工匠精神”。   三、大学生践行工匠精神的现状为了从外部的关系人角度来考查在校大学生的工匠精神践行的现状,本研究选择上述四所高校的部分学生工作者(辅导员)、授课教师以及部分与学生直接有交流接触的辅助性员工进行了个别访谈。本研究访谈了高校学生工作者(辅导员)

 4 人次、访谈一线教师 6 人次,侧重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等;访谈食堂员工和宿舍管理员以及教室保洁员等辅助性岗位员工 5 人次,主要是涉及从他们的观察以及接触互动中来给出对大学生日常的行为。通过这些访谈,和在校大学生密切接触的辅导员、授课教师以及后勤的员工对大学生的工匠精神践行状况有以下一些观点:目前在校大学生对课业缺乏认真、执着、缺少工匠精神的比例较大。从过程来看,学生上课迟到、随意出入教室的数量相对较多;从课业的结果来看,学4 6

 生的课后作业和要求的标准差距大,课程论文等主观性考核项目的原创性较低,知识的主动求索意愿比较低。从学生的关注点来看,学生更关注显性的结果。比如在课业的结果表达上,学生比较关注绩点、排名;穿着打扮上,网红、明星有很强的“带货”效应,模仿网红、明星乐此不疲,精益求精,很有工匠精神,甚至喜欢游戏的同学对某款游戏的积分排名也很关注和重视。从学生的日常行为来看,强烈的个体意识,较高的自我主权意识,行动更理性,更功利。平时更加关注自己的权益,顾及别人相对少,对和自己无直接联系、无及时联系的事物视而不见,打扫卫生、整理书籍等勤工俭学工作也表现出得过且过,表面应付。而且,往往表现出不一致:有人检查时、在领导或者管理决策者在场时、考核评比前,都很善于伪装,有认真、执着的工匠精神,而一旦过后,则还是“得过且过、甚至懒得应付”。   四、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欠缺的原因当下,在校大学生对待学业缺乏工匠精神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一)社会因素社会上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思维存在较为普遍 [5 ] 。追求“短平快”,追求短期利益,“拜金主义”“唯利是图”,选择投机取巧的方式,难以静下心来提升自我。甚至部分缺失诚信、职业道德滑坡的个体却获得了大额的物质财富,被贴上了“成功人士”的标签。这种风气和现象也影响了校园文化,影响了教师和学生。对物质财富的排他性追求侵蚀了读书的基本要求。对人的评价尽管有多种方式,但是“个人成功”成了主要标准,而衡量个人成功的标准,则很大程度上成了“物质财富”的多少。广大青少年伴随着网络一起成长,被称为“数字土著”一代深受网络媒体的影响。而一些自媒体的所谓的流量明星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分数高不如颜值高”“十年苦寒窗、不如城里一套房”“任你累成狗、不如爹娘有”。这些对物质财富的赤裸裸的崇拜,侵蚀了本来应该静心读书做学问的大学圣殿,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大学学业收益回报的滞后性也挫伤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认真程度。每年有近千万的大学毕业生走进求职市场,结果总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不乏存在“成绩不错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一些学业差强人意,却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了收入不错的工作”的现象。这种学业结果回报的滞后性也挫伤了大学生认真读书的积极性,“读书无用”重回人们的视野。同时,每年考研人数大幅上升,而录取人数变化不大,录取率持续下降,也给大学生造成了“再努力也考不上”错误认识,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二)学校因素高校追求的目标导向不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如今,高校都热衷于升格、改名,专科变本科,学院升大学,专业院校变成综合院校。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高校更多的是追求论文、项目,更多的任务和要求都压在教师身上,更多的是高标准、严要求教师。同时,由于要对高校的毕业率、就业率进行考核,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也愈加宽松,给予补考、毕业清考等机会,降低考试难度,千方百计帮助学生毕业。同样,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学校也尽量提供方便和帮助,各种加分项(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等),只要能给的都给,学生的择业简历漂亮丰满。这些行为,主观上想帮助学生,客观上也给了学生以“造假”的口实和感受:原来可以这样。过分强调创新,忽视了扎实的基础要求。对大学生的要求过分强调创新,过分强调大学生代表了创新创造,代表了先进生产力,要实现从无到有,要容忍失败和缺陷。大学生强调创新没错,但是,一味强调创新,忽略基本的基础积累和基本规则的遵守,会适得其反,既没有形成创新创造的能力,也不具备基本的认真、执着的职业素养。高校教师的弱势地位正在形成,对学生的影响力正在减弱。尽管有道德败坏的高校教师猥亵和性侵女学生的个案出现,但是,也应该看到,学生殴打教师、甚至设计陷害教师的案例也存在。随着年轻一代的维权意识、自我意识不断提升,师生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对学生逐渐不敢管、不能管,稍微严厉的批评教育,学生或者投诉报复,或者以自残、跳楼相威胁,家长不愿意,学校不高兴,舆情很严重。许多教师选择了隐忍,甚至是忽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课讲完了,你学了多少是你自己的事,作业你不交我也没办法,质量高低我也不较真。”特别是主观性的考核评价,评分就高不就低,皆大欢喜,岂不美哉。   (三)大学生个体因素1. 大学生个性张扬,人格更加独立、更加理性、自我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基本是“95 后”“ 00 后”,大部分是“独一代”,甚至是“独二代”,从小生活的环境比较宽松,被周围的长辈众星捧月,家庭资源很少有机会被分享、被剥夺,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个性张扬、独立、自信、自主的个性特征,有自己的轻重缓急、主次前后判断标准。在独立自主具有创造性的同时,也5 6

 往往导致了只注重自己的感受,以自我感受替代其他人的感受,以自我为行为的出发点和判断标准。另一方面,大学生行为更加理性,清晰地了解自身的最终需求和目标,对于不重要的人和事参与不积极、不主动,也不太关心后果。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来到达...

篇六: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SN 1008—9446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22卷第4期,2020年8月tNl3 S1265/TEJournal of 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V01.22,No·4,Aug·2020新时代高校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和路径选择李新宇1,王路平2,辛宝海(1.曲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宁 273100;2.江苏海洋大学 土木与港海工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摘要: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在大学生中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大学生形成艰苦创业、协作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鼓舞大学生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念。必须坚持正确导向,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完善育人模式,将工匠精神纳入教学内容;坚持产教融合,将工匠精神培育与时代需要相结合,培育一批真正拥有工匠精神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工匠精神;时代价值;路径选择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446(2020)04-0091-04Value of the Times and Choice of Way to Carry ForwardCraftsmen Spirit in Colleges in New EraLI Xin—yul,WANG Lu—pin92,XIN Bao.hail(1.College of Marxism,Qufu Normal University,Jining 273 100,Shandong,China;2.School of Civil and Ocean Engineering,Jiangsu Ocean University,Lianyungang 222005,Jiangsu,China)Abstract:Craftsman spir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In the new era,carrying forward the spirit of craftsmanship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s conducive to guiding collegestudents to establish a firm political position and lofty ideals and beliefs,training college students toform the spirit of hard work,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and encouraging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the values of love,dedication,honesty,and selfless dedication.We must adhere to the correctguidance,integrate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improve the education mode,and bring the craftsman spirit into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eaching;adhere to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combine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withthe needs of the times,and cultivate a group of knowledge—based,skilled and innovative talents whotruly possess the craftsman spirit.Key words:new era;college students;craftsman spirit;era value;path choice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它追求完美卓越、独具匠心、精益求精的理念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时代,“必须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努力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n1。新时代高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其丰富的内涵与独特的价值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承载了新时代青年的基金项目: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研究):M2018X064收稿13期:2020-04.04第一作者简介:李新宇(1992一),男,山东临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E—mail:287197942@qq.corn。万方数据

 ·92·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年第22卷第4期美好追求。在高校大力培养工匠精神,对于教育改革、院校发展以及学生素质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1培育工匠精神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高等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更注重对受教育者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其根本目的在于满足受教者的理论知识的需要和社会工作岗位的客观需要。可以说,高等教育源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必将以推动社会发展为目标。在传统社会中,工匠精神主要指手工业劳动者的高超技艺和精益求精的态度。随着时代变迁,工匠精神已发展为各行各业所追求的价值信念。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绝不是追忆中国传统的工艺技术,而是对当今职业道德的一种呼吁。工匠精神所要求的细致精湛的专业精神、敬业奉献的工作态度、不断进取的人文素养与现代高等教育的本质不谋而合,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高质素专业化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这就为高等教育对工匠精神的培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才能推动培养一批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专业化技术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应当贯穿高等教育的始终,引领高等教育的灵魂。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是现代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塑造新型技能人才的必经之路。1.2培育工匠精神是高等院校德育建设的必然要求育人是高等教育的中心工作,为学校发展、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导向和动力。高等院校的育人目标是培育爱党爱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务实拼搏、开拓创新,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强烈责任意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对人的要求与高等院校的育人目标是一致的。学校要培养的不仅是遵纪守法学生,更是有崇高品德的人才,这就需要把工匠精神通过融人德育课堂的主阵地,培养学生敬业奉献、精益求精、崇高责任的良好品质,并辅之以社会实践教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良好的校园德育文化,充分发挥德育的最大优势和重要作用。将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融入高等院校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以及道德建设等环境中,不断拓展学校德育的视角,坚定高素质技能学生成人成才的理念,营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追求知行合一的道德要求,促进高等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让大学生成为新一代工匠精神的传承人。由此可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是高等院校德育的必然要求,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精神标杆,要始终把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学校的德育相融合,不断提高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1.3培育工匠精神是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工匠精神不仅是技能素养的标准,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职业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对于大学生的从业生涯至关重要。可以说,一个具有良好职业精神的人能够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能够在工作岗位上获得职业幸福感。而大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也往往强调从业者应当严谨负责,吃苦耐劳,具有一种或多种特殊技能。显然,严谨负责的专业态度或敬业精神对一个人才来说非常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旧1。2弘扬工匠精神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时代价值弘扬工匠精神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学生中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够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大学生形成艰苦创业、协作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鼓舞大学生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念。2.1弘扬工匠精神。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工匠精神是爱国的具体体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早已不是曾经闭关锁国的局面,中国的民族品牌和产品越来越多的响彻海内外,远销他国。中国制造的产品越来越成为国家形象的标志,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国际贸易活动的成功与否,更关系着国家形象的树立。因此,每一位从业者都应当自觉培育工匠精神,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肩负起国家形象的宣传者和传播者,可以说,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就是培养爱国精神。万方数据

 李新宇,等:新时代高校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和路径选择·93·工匠精神是国家富强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40多年来,粗放型发展模式不再适应当今世界的发展,产品质量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科学技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大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为动力,以产品质量为导向,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全面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工匠精神的弘扬意味着大国崛起,意味着国家繁荣富强的新一轮跃进。工匠精神是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精神保障。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以严谨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产品,以超凡卓越的精神对待每一个工作,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精神文明进步的积极表现。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弘扬不仅能够提高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而且能够促进民族精神面貌的整体提升,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理想信念。2.2弘扬工匠精神。能够培养大学生形成艰苦创业、协作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自发性的缺陷逐渐显现。一些不公平、不平等的现象逐渐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例如,在生产过程中假冒伪劣、粗制滥造等,在销售过程中虚假宣传、恶意诽谤、权益交换等。这些现象违背了市场经济中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背离了基于质量为核心竞争力的原则。在唯利是图和机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如何培树正确的思想观念成为高校教育迫切需要解决问题。弘扬工匠精神,能够培养大学生形成艰苦创业、协作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工匠精神本质就是一种创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益求精、协作一致、敢于创新是这一精神的内涵,艰苦奋斗要求大学生要不怕困难、自强不息,敢于在逆境中求进步,在困难中求发展,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精益求精要求大学生要始终做到认真细致,不要满足于一时的成绩,要敢于发现和承认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加倍努力,追求极致;创新精神要求大学生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新道路。2.3弘扬工匠精神。能够鼓舞大学生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念工匠精神是爱岗敬业的具体体现。工匠精神传承着传统手工业的工艺,仔细打磨、认真雕琢每一个产品。这种坚守和专注正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敬业奉献的精神。虽然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从业标准,但是对爱岗敬业的要求是一致的。培养和弘扬工匠精神,以严谨负责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树立正确的从业观。可以说,工匠精神的实质就是敬业精神。工匠精神是诚实守信的表现。诚信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应具备的良好品质。如果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够发挥工匠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完成高质量的生产,经济社会就能健康有序发展。工匠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精神。每一个大国工匠都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到所从事的事业中,例如信恒均苦心钻研铁轨20多年终于成为一代“铁轨工匠”,毛胜利、孟剑锋、吴宝卿等大国工匠都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钻研自己从事的事业。无私奉献是一种高贵的精神品质,大学生必须具备这种精神品质,从学业开始,乐于奉献,认真钻研,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3新时代高校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路径选择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高校必须坚持正确导向,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完善育人模式,将工匠精神纳人教学重要内容;坚持产教融合,将工匠精神培育与时代需要相结合,培育一批拥有工匠精神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3.1坚持正确导向。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特定时期中所追求的文化精神和价值理念。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3j。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焦青年大学生普遍关注的思想难题,系统地研究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扣好理论的纽扣,搭建理论框架,找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理论支撑。努力践行社会主万方数据

 ·94·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22卷第4期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讲深、讲透、讲明白,科学把握核心价值观与工匠精神的内在关联,为广大学生排解“理论之忧”,解决“思想之惑”。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将工匠精神引入职业精神和专业精神的培育之中,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和自身文化底蕴来制造工匠文化土壤Hj,按照围绕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的根本要求,进一步引领学生把个人成长成才与国家社会发展要求相结合,指导学生切实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落实到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工匠精神凝结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传承着传统文化的精华,内涵着中华民族锐意进取的精神。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满足新时代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与期望,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个既有德又有才的技能型人才,将个人的理想前途融人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淡泊名利的修养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精益求精的极致精神,从而激励自身、超越自我、感悟人生。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引领方向。3.2完善育人模式。将工匠精神培育纳入教学重要内容高等院校必须完善育人模式,将工匠精神纳人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通过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实效。例如传统课堂讲解、慕课在线开放式教学以及校外实践体验学习...

篇七: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济师》2018 年第 3 期参考文献:[1] 赵普庆,闫丽.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3(1)[2] 高梦婷.以情商培养助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科教导刊,2013(12)[3] 杨坤.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研究[M].北京:九洲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佳木斯154007)[作者简介:赵景会(1970—),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若佳)摘 要: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主流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职业道德文化,它的传承和发展契合了时代发展的产物,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因此,文章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入手,深入分析和阐述工匠精神经过历史嬗变后的当代科学内涵, 论述其重要意义及必要性,继而探索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关键词:大学生 工匠精神 培育路径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8)03-204-02

 2016 年 3 月 5 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 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这是“工匠精神”首次提出并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同时,随着大型纪录片《大国工匠》的热播,使工匠精神逐渐引起社会各行各业的高度关注。

 加之,在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社会风气。

 ”由此可见,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是十分必要的。学术界对工匠精神的研究主要体现为从企业方面入手,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强调企业应该培育工匠精神,而关于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方面相关研究甚少。

 鉴于此,本文拟从该方面着手,研究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培育。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并没有作为一个新的名词出现, 而是在古代就已经有之,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时代所体现出不同的内涵。

 在当今社会,其内涵主要表现为:(一)认知层面: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工匠们铭记敬业意识,秉持认真踏实、克己自律的态度,积极主动付诸于实践,认真、忘我地投入的职业品性与职业精神状态。

 工匠精神中一丝不苟、爱岗敬业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高度一致。

 因此,我国在全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提出了要全面培育工匠精神,因为工匠精神是从业人员的主流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

 大学生作为“中国梦”的实践者,应该将敬业精神作为内核,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二)行为层面:守正创新的实践态度工匠精神在行为方面则表现为持续专注、知行合一、守正创新的实践态度。

 工匠的技艺传承是一个认知和行为相结合的实践过程。

 首先, “认知”方面:表现为从书本中获得理论知识以及向经验丰富的各行业能手、师傅学习实践经验和技能;其次, “行为”方面:表现为工匠们不断地进行总结与锤炼,将所学的技能和诀窍付诸于实际行动,在新的时代,结合新的需求、新的理念对现有的技术进行合理改进,坚持守正创新。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 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就要求我们在勤于行、巧于作、精于业的基础上,在自己擅长的工作领域勇于探索, 破旧出新。

 在对自己的专业技能异常熟悉和熟练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在大学期间有意识地学习、实践和思考。(三)终极目标: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工匠们树立自己关于质量及品质方面的意识, 并确立其标准,铭记匠心,多次锤炼并不断完善,最终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

 术业有专攻,要将手头的工作做到精通、专注和极致,并将专攻做成一辈子的事业。

 我国有不少坚守传统优秀文化遗产的工匠,且数十年如一日,将其作为终身奋斗的事业。

 如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都是由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周东红加工而成。

 30 年来,周东红秉持对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只要经他手捞且晒成的宣纸,每张重量误差不会超过 1 克,始终保持着成品率 100%的记录。然而,对于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专业热情,在学术方面,以更好、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实现好中求更好、精益求精的目标。青年是民族之魂,关系着国家、民族的未来。

 大学生作为新时期青年的代表,应该用工匠精神来指导与塑造自己,使自己能够承担起建设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使“中国梦”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二、大学生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新时期,中国面临着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在这一时期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我们当代大学生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有利于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当前在互联网 + 的信息无障碍传播下, 大学生作为最活跃、最易受熏染的群体,广泛使用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并受到其传播的多种思想文化的冲击,容易被不健康的、消极的文化思想所误导,以至于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目前在我国的大学校园中, “享乐主义”和“金钱至上”的观念都非常的盛行,很多学生都缺乏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管是在对学术的研究还是对生活的态度上都抱有玩世不恭的态度。因此,在大学生中有效地融入工匠精神,并积极培育,有利于大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摒弃不良观念, 形成正确的“三观”,并以严谨、认真、敬业的工作态度,从而在实践过程中不当 代 大 学 生 工 匠 精 神 的 弘 扬 和 培 育●李 倩 李亚亚????????????????????● 产学研经济204 — —万方数据

 《经济师》2018 年第 3 期断钻研,提高效率和质量,达到精益求精的目标,更快、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二)有助于高校实现根本任务工匠精神的培育与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内在要求上高度吻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由此可见,高校教育在重视知识文化传授的同时,更应该突出对学生道德方面的教育,并积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培养道德品质。

 在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关于职业道德、 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不仅是高校德育教育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新时期工匠精神的内涵,二者高度一致。

 鉴于此,当代大学生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有助于高校有效开展德育教育, 努力完成培养优秀人才的使命, 实现根本任务。

 另外,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有助于学生自身素质提高,并影响身边的人,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从而有利于高校实现更长久的发展。(三)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弘扬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

 现如今,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阶段,要想实现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最根本的就是要有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 从而肩负起经济转型发展中创新的使命。

 纵观古今中外,科技的进步与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因此,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 对全面推进小康社会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起推动作用。三、大学生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探索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主流精神,对我们自身、高校以及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并用其指导和塑造我们的精神风貌。

 具体可以从自身、高校、社会等方面入手。(一)明确自身地位,提高自身素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则应该加深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 明确自身作为中国梦的筑梦者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培养工匠精神的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广大青年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与新时期“工匠精神”中的内涵一致,因此,就要求我们注重主体意识的培养以及从思想层面上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意识,加强理论学习,自觉抵制由网络碎片化时代所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端正态度,做到一丝不苟、持续专注,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理念,达到精益求精的目标。(二)促进高校与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机融合高校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通过高校,并有效地将二者有机融合起来,加强学校教育,建立有效的教育机制,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1.在思政教育中积极地融入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利于高校实现根本任务, 高校思政课的相关内容与工匠精神的内涵也有许多相同之处。

 因此,我们可以将高校的思政课与培养工匠精神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在传授思政课的同时,将工匠精神的内涵等融入到其教学内容中, 教育和引导大学生铭记匠心,持续专注、追求卓越、知行合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使学生意识和了解到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励大学生们努力学习好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另外,教师作为引路人,应该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带领学生积极践行,做好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传帮带。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 高校教师要更好地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因此, 在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脚踏实地做好学生工作,尽可能地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力。

 此外,教师也应该为学生树立好榜样,用“工匠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业务水平,承担起自己的责任。2.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工匠精神。

 校园文化的熏陶是深远持久的,是学生的第二课堂。

 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这一载体,比如在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技能竞赛;邀请具有“工匠精神”的人走进校园;开展师生知识交流会、进行优秀爱岗敬业教师评比活动,打造本校的特色、优势专业,培育各方面素质不断完善的综合型人才。

 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 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扩展面,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3.在实践中融入工匠精神。实践出真知。只有躬行实践,才能更加深入了解“工匠精神”的精髓,并且激励自己将其作为职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因此,高校应搭好实践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多种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新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实习训练基地, 让学生在具体的岗位中切实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内涵。

 同时, 也可以根据学生未来可能从业的岗位要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化的训练,从而加深学生们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并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和感悟其本质,做到知行合一, 吸取巨大的精神力量。

 另外, 高校还可以采用“导师—— — 学徒制”。“学徒制”与创新实践实训相结合,鼓励学生进实验室进课题组;可在院系内,也可跨院系在交叉学科间实行,与日常教学实验实践科研相结合。

 通过这些实践方法,培养学生崇尚学术,躬行实践的良好习惯,脚踏实地,认真钻研,不断超越自我,迎合创新的时代需要。(三)优化社会环境,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不良的社会环境是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过程中的阻碍。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努力营造和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其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助推力。

 现如今,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海量的信息在广泛地传播,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影响,以至于形成网络碎片化认知。

 鉴于此,政府应该努力净化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营造和谐、良好的外部环境,突出工匠精神的内涵和重要作用,积极宣传。

 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加大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并建立优秀工匠的专栏,使更多的人去浏览和翻阅,并进行互动,增加点击率,发挥典型和榜样示范作用,加强工匠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此外,政府还应该注意加强网络监督,弘扬正确的三观精神,传播正能量。总之,大学生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既是一项宏大的工程,也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需要学生、高校、社会等多方努力,从而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传承工匠精神, 并用其指导和塑造自己的精神风貌。参考文献:[1] 巢居鹏.大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90)

 [2] 张佳景,魏杏芳,董志.网络碎片化认知背景下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1)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临汾 041000)

 [作者简介:李倩,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李亚亚,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编:贾伟)????????????????????????????????● 产学研经济205 — —万方数据

篇八: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前言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作为当代最活跃的群体,是传播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要力量,是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的生力军 [1]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兴媒体在数字电视、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用等多元化因素刺激下顺势而出,大学生是新时代新媒体运用与获益的一大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新时代工匠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增强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对于助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推进国家工业强国战略具有高度的理论意义,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二、新媒体的特点及给当代教育带来的变革新媒体指的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智能手机等作为主要输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以及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由于新媒体具有速度快、信息容量大、互动性强、传播渠道多、信息资源海量等特点,在给人们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变革的同时,也引发了教育观念、内容、手段、模式等全方位的变革。当代大学生群体以“00后”为主,他们的成长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更加偏好于图片、音频、视频等传播途径和方式,体验式、互动式、浸入式学习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更具有时代感和吸引力。要实现工匠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也需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借助新媒体这一技术形式,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媒介,通过微课、慕课等教育平台,打破传统教育方式“我说你听”的单向理论灌输,促使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互动,由单向灌输转为双向互动,抢占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真正以大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浅析张瑞琪(东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7)[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各种传媒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教育宣传作用,提高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关键词]新媒体;工匠精神;大学生;培育[基金项目]2018年度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18SK0001)[作者简介]张瑞琪(2000—),女,内蒙古赤峰人,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在读(通信作者),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中图分类号]R7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 (2021)17-0177-04 [收稿日期]2021-01-202021年 4月第 17期Apr.2021No.17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ANDTEACHINGFORUM177 - -

 学生喜闻乐见和紧跟时代潮流的形式,实现新时代工匠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三、新媒体在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中的作用(一)丰富教学形式和手段,提高工匠精神培育效果马克思认为, “人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是说,人活于世并不仅仅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依存社会而存在,现实中的自我,是个体自身与社会外部环境互动的产物。工匠精神培育,如果仅局限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进行枯燥的宣讲,对于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守正创新的理解,就会显得抽象、肤浅并且流于形式,无法内化为自身价值取向。只有从大学生角度出发,让他们发自内心主动地接受工匠精神教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运用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者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培育工匠精神的效果。教师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所以应积极利用新媒体建设“工匠精神云课堂”,充分发挥新媒体资源在丰富思政课教学形式及手段中的作用。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专业网站、官方媒体等主旋律平台,分享弘扬工匠精神的作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学习掌握新媒体技术,结合课堂内容录制工匠精神起源、传统工匠文化解析和新时代工匠精神人物评说等理论性和趣味性交互的慕课视频,生动立体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容易深刻地领会工匠精神及其内在价值,从而大大提升教学效果,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近几年基于新媒体技术发展起来的智慧教室,支持远程互动以及更多教学场景,可以“互联网+工匠精神”等形式,实现思政课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以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应充分借助微课和微视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突破传统思政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枯燥,空间和场域受限的问题,打造传播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云课堂”。(二)改进教学模式,增强针对性,提升趣味性新媒体所具有的数字化、网络化特征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时对教师的依赖,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学生和教师具有相同的机会面对知识。教师应围绕工匠精神的主体,实施基于问题、案例的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倡导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推动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借助新媒体技术,教师由过去的知识灌输者、传授者、把关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可以教师与学生合作建设“工匠精神案例库”。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讨论研究的基础上,由学生以演讲或演示文稿等形式进行工匠精神相关内容的分享。从同龄人的角度进行工匠精神传播,无论是内容本身的展现形式还是讲述者的语言风格都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学习通常是被动和机械式的,新媒体技术为个体参与传播过程提供了一个双向通道,学生在该过程中既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发布者,学习者个体因此可以主动参与 [3] 。新媒体使学生与他人一起形成、发展和创造关于某一事物的共同知识和符合情境的个体知识。学生也从一个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主动的知识创造者,主动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在接受信息的同时,能够及时、自由地进行自我表达,与他人(包括教师、专家、同学等)分享观点,接受他人的判断、评价,保持与他人的持续对话。在对话与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以实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4] 。此外,课堂上学生通过将自己的手机与智慧教室网络系统相连接,运用智慧教室的移动客户端功能进行课堂互动,与教师围绕新时代工匠精神等课题进行讨论、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多端远程、互动教学。这种“互联网+思政课”的模式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互动意识,使课堂内容真正做到了入耳、入脑、入心。(三)新媒体助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氛围文化是一定的人群在一定环境下的生活方式,或者说是人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校园文化是大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和传承,渐渐积累起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大学生存在与发展的支撑力和内驱力,是大学对外展示形象、提升品牌,对内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构建共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5] 。加拿大的著名学者斯蒂芬利考克教授在《我见之牛津》一书中深有感触地讲到:

 “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环境。”校园是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 4月178 - -

 每一个大学生的主要活动空间。在读期间每个大学生80%以上的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因此高校对良好校园文化的营造,具有重要意义。校园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在校生,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园环境具有一种环境教育的力量,对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6] 。以校园微信公众号、微博为主要推手,搭建师生一体化的网络信息共享平台,让师生可以在网上学习和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拓宽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渠道。首先,学校可以开通校园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借助校园大学生群体庞大的“粉丝效应”来积攒人气、扩大规模,当达到一定影响程度的时候,可以开设大学生新时代工匠精神教育专栏,定时定期推送原创或转发一些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人物事迹和学术文章,在专栏下方设置评论区,通过精选优质留言等方式,来提高大学生弘扬和践行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其次,学校可以建立以学院、专业或班级为单位的新时代工匠精神交流群,在群内定期转发有关传统工匠典故、新时代工匠精神事迹的文章资料和视频集锦,鼓励大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各抒己见,互相学习,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达到寓教于乐的培养效果。在这种线上交流学习的形式下,学生更愿意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教师和学校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到工匠精神教育的效果和对学生的影响,得到教育效果真实的反馈。同时还可以定期以群内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对工匠精神相关问题和现有培育形式的观点看法和建议,从而有选择地优化和改进培育方法和途径。再次,利用微信、微博多样化的互动特性,发起高校“优秀工匠”校园投票,鼓励校园师生踊跃参与,一起评选出自己心目中最心仪的杰出工匠。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可以对候选人的事迹案例进一步了解,同时对新时代工匠精神各种含义在现实中的不同展现形成更广阔的认识。从传媒的角度,要控制自为型舆论,引导自在型舆论,还可以培养意见领袖,进而传播正能量,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情操塑造人,形成全民全社会关注学习工匠精神的风潮。最后,新媒体拓展了信息传播通道,为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来源。数字图书馆、可分析的真实世界数据,以及连接其他能够提供信息、反馈和经验的人等,都可以提供工匠人物、工匠精神的相关信息,为信息联通、重组和再造提供了条件。在新媒体的支持下,学生除了接受课堂上教师讲授的有关工匠精神的知识外,还可以从博客、开放式课程、网络资源库等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为学生实现对知识的加工以及促使信息呈现出活跃的、快速发展的、生成性的新型特征提供了便利 [3] 。(四)新媒体助力课外及实践活动,提高工匠精神实践效果要实现新时代工匠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全方位融入,首先应该进行系统完整、专业齐全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高校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背景,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建设体现专业特点的校内实训基地。例如工科院校的实习,紧密结合工匠精神,加大对工匠精神的体验力度;文科类如新闻类文科专业,可建立高清演播室、图像处理实训室以及新闻采编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基地。除此之外,可以借助VR、智慧教室等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及配套系统,让学生能在较为真实的实践环境中开展项目演练,提前感知未来职业生涯的氛围,使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不只停留于理论层面,更要让他们切身感受工匠精神对实践活动的指导,运用学到的工匠精神理论完成实践项目,真正做到将工匠精神外化于生活实践之中。高校应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习和宣传新时代工匠精神。跟踪大国工匠、艺术家们的工作,利用新媒体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等特点,将大师们追求卓越、一丝不苟、独具匠心的工匠精神,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并进一步利用新媒体无时间限制、随时加工发布的优势,实现视频的实时发布。不同院系或不同专业可以分别围绕不同行业、不同年代或不同主题,制作一批经典的工匠精神系列专题片,形成系列化、多视角的工匠精神专题资源库,还可以在校际进行交流、展演、研讨等。新媒体交互性极强,通过新媒体的互动,能够发出更多的声音,影响信息传播者。同时,现在各学校要求大学生定期进行“青年大学习”的观看与答题,往期包括了经济发展、党张瑞琪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浅析 第 17期179 - -

 史经典等丰富内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可以将工匠精神培育与“青年大学习”相结合,建立工匠精神特辑,对代表工匠精神的地点、人物、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和介绍,提高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同感和认知度。相关人物事迹对于学生内心的触动往往会给他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这一途径还可以让所有大学生同等程度地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此外,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亲临生产一线切身感受,去科技馆、职业体验馆参观的方式,丰富大学生工匠精神教育的载体,加强实践课程的建设。还可以定期邀请工匠人物、企业家到校授课、开设讲座,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等。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形式开发“移动互联网+App”企业项目翻转教学平台,创建工匠精神实践资源库,推进新媒体资源与工匠精神相结合的广度和深度。利用学术会议、知识竞赛和毕业设计等形式,多方位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水平。要建立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大力整合网上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拓宽工匠精神培育的维度。实现校、企、研多方合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

篇九: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教育(党建与思政版)7 -8 期 99劳动教育对大学生工匠精神塑造的价值引领与践行途径雷 杰(周口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摘 要]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新时期指引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精神,成为各行业的价值追求,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实现我国综合实力提高的重要驱动力。劳动教育对塑造大学生工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高校需要正确处理劳动教育过程中产生的社会价值观复杂、劳动教育的认识偏差、重视度不高、高校劳动教育教学缺失等问题,高校通过调整劳动教学方向和教学方式,完善劳动教学课程体系,加强社会合作来完善我国高校的劳动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关 键 词] 劳动教育;大学生;工匠精神[基金项目] 本文系 2020 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劳动教育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20 - ZZJH -561)成果。[作者简介] 雷杰(1981— )男,汉族,河南淮阳人,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创业研究。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高校人才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水平,所以在高校开展劳动教学,帮助大学生塑造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一、劳动教育对大学生工匠精神塑造的内涵与价值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建设和宣传工匠精神之前,需要对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包括劳动教育的具体内涵、工匠精神的意义和价值。(一)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的内涵劳动是人们实现自生价值的重要方式,是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手段。劳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帮助大学生养成劳动习惯。劳动教育包括对劳动者思想观念、技能和技术知识的培训。在大学开展劳动教育需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劳全面提高,在大学开展劳动教育是适应我国基本国情和贯彻国家政策的一种重要体现。工匠精神主要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工作实践而形成的优秀的工作精神。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具有高水平的工作技能、精湛的工作技巧以及认真负责、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劳动者在工作中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1] 。(二)劳动教育对大学生工匠精神塑造的重要价值劳动教育有助于劳动者能力水平的提高、觉悟的提升、劳动观念的改善、劳动习惯的形成。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贯通有共同之处,劳动教育当中的吃苦耐劳、专注等精神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大学生未来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帮助,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做好本职工作,专心提高自身技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劳动教育是工匠精神的重要源泉,工匠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发源于劳动教育活动。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丰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内容。此外劳动教育是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在一定意义上是大学生工匠精神养成的必经阶段[2] 。二、高校借助劳动教育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强调了劳动的价值和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倡导全社会加强对劳动的重视,鼓励社会各个领域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在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一)社会价值观复杂多样当前社会价值观较为复杂多样,许多不良价值

 课题研究党建与思政版100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7 -8 期观进入大学校园当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不良影响,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消极负能量的价值观,如贫富阶层和社会等级分化、金钱至上、利己主义、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等[3] 。这些不良的价值观削弱了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削弱了劳动的地位,影响了劳动教育的发展,对大学生产生了误导,使得学生对劳动工作产生歧视,在学习工作中追求投机取巧,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这样发展下去会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不利于我国劳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二)劳动教育的认识误区学生对劳动教育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在学习和劳动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上存在偏差,认为自己进行学习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毕业时获得一份劳动量较少,较为安逸、清闲的工作。所以学生学习目的功利化使许多学生毕业后进行工作选择时不愿意选择基础性的、较为辛苦但是锻炼人的工作。这种认识偏差削弱了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一定意义上否认了劳动教育的价值,阻碍了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4] 。(三)高校对劳动教育重视度不高高校在过去的时间里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专业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上,忽视了学生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不重视与大学生劳动教育相关的精神的培养,如职业精神、劳动素养、职业道德等,距离国家对高校提出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四)高校劳动教育教学缺失首先高校坚持知识本位的教育理念,以专业技能为课程导向开展学生教育工作,而缺乏独立的劳动教育课程,学生的劳动能力较弱,劳动教育知识欠缺。其次高校劳动教育技术落后,我国高校关于劳动教育方面的内容依旧停留在过去的阶段,劳动教育内容落后,与时代发展脱节。最后高校所采用的劳动教育的教学方式多是过去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效果不明显,脱离了社会实际,对塑造大学生工匠精神作用和价值较小。三、高校通过劳动教育来塑造大学生工匠精神的方法高校通过劳动教育来进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训,引导大学生价值观和塑造大学生精神世界。高校可以将劳动教育的改革作为传播和推行工匠精神的手段和工具,通过以下方式发挥劳动的作用。(一)调整劳动教学方向高校在进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过程中,通过使用劳动教育的方式来促进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了解是个漫长的过程。高校需要重新设定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加入劳动教育与工匠精神相关的内容,并且教师要根据劳动教育的教学目标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高校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增加劳动教学内容,教授学生相关的劳动技能,发挥好高校课堂这个主阵地的作用,开展劳动教育相关的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水平,开展和工匠精神相关的劳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明白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如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等。(二)分阶段进行劳动教学和调整教学方式高校可以分阶段地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针对不同的年级开设不同的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不同的劳动教育能力:大一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大二阶段注重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大三阶段增强自身的劳动能力;大四阶段实践自己在高校学的劳动知识和技能[5] 。高校教师需要探索新的劳动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增进与学生的互动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可以进行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三)调整劳动教学课程在高校教学课程中,劳动教育课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需要完善自身的课程教学体系,可以开展劳动必修课以及相关课程管理体系,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学分,加强劳动教育和其他相关课程的融合,进行劳动教育评价,为学生建立劳动教育档案来记录学生的劳动教育课程的学习效果。同时高校可以开展劳动教学实践课程,通过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让学生体验岗位工作的内容,增长工作经验,培养和完善工作习惯,将劳动教育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当中。(四)调动社会其他资源力量高校自身的全面调整只是推行劳动教育的一个方面,高校作为非营利机构自身实力有限,劳动教育的开展需要其他主体的支持,如政府可以加强对高校劳动教育的指导和规范,加大对高校进行劳动教育活动的支持力度,包括资金和政策支持,完善劳动教育规范制度;企业可以为高校提供良好的劳动教育基地,加强与高校劳动教育方面合作,和高校共同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方式,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和水平;媒体可以加强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的宣传力度,在社会中营造一种崇尚劳动实干的氛围,这可以对人们的价值观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我国高校需要积极响应国家开展的“工匠精神”建设活动,在高校教育中加入劳动教育的内容,引导大学生学习和树立工匠精神,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和辛勤工作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参考文献[1]王生雨,吴玉剑.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学生劳动教育策略分析[J]. 职业教育研究,2018(10):34 -38.[2]刘向兵. 培养工匠精神,从劳动教育开始[J]. 国际人才交流,2018(3):26.[3]程德慧.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教育观论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19(6):38 -43.[4]强飙. 高校劳动教育的创新探索———以南京审计大学劳动教育信息化实践为例[J]. 高校后勤研究,2019(10):45 -50.[5]张跃进. 劳动教育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作用[J]. 管理学刊,2016(4):56.(编辑:颜阳)

推荐访问: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践行 工匠 当代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