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促进自身成长成才答案10篇

时间:2022-09-26 14:40:05 来源:网友投稿

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促进自身成长成才答案10篇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促进自身成长成才答案 2021年1月第1期   高教论坛HigherEducationForumJan.2021.No.1当代大学生的工匠精神:认知、现状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促进自身成长成才答案10篇,供大家参考。

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促进自身成长成才答案10篇

篇一: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促进自身成长成才答案

21 年 1 月第 1 期    高教论坛HigherEducationForumJan.2021.No.1当代大学生的工匠精神:认知、现状与培育邹仲海,徐小龙(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  201209 )摘要:尽管工匠精神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全社会对工匠精神的认知仍然存在着误区和误读。工匠精神应该是社会各行各业都必须具备的职业态度和工作伦理,是基本的工作价值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工匠精神也必然需要贯彻到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去。问卷调查表明,当前在校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还有偏差,践行还不够充分。究其原因,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学校因素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因素。高校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必须坚持习近平劳动观、树立科学的学习价值观、形成制度基础,发挥学校、教师的示范作用,增强实习实践教学以及赛事活动对大学生的切身体会作用。关键词:大学生;工匠精神;偏差;欠缺;提升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9719 ( 2021 )

 1-0063-05作者简介:邹仲海( 1974- ),男,山东济南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供应链管理;徐小龙( 1970- ),男,湖南耒阳人,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收稿日期:2020-08-23  修稿日期:

 2020-09-14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到 2022 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因此,随着高等教育逐步从大众化向普及化演进,我国适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和完成率不断提高,大学生毕业生成了新时代劳动力的重要来源。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大学生肩负着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理当成为工匠精神的模范代表,践行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工作价值观。在新时代背景下,了解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践行现状,引导和培育当代大学生,让工匠精神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理念和工作价值观、职业素养和职业情怀,外化为日常的行为和习惯,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的重要举措,也是高等教育重要的育人命题和紧迫的时代任务。   一、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一)当下对工匠精神的误区、误读自从 2016 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提工匠精神以来,工匠精神重新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重视。然而,时至今日,对工匠精神仍然没有普遍接受、标准规范的定义,以致当下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存在着一些误区和误读。一是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狭义化、简单化,认为工匠精神只是要求一线工人的,要求操作工的规则和规范,把工匠精神简单地等同于工人的精神、工匠的精神 [1 ] 。二是把工匠精神表面化、片面化,认为工匠精神强调慢,强调稳,已经不适用于我们当下已经进入工业化大生产阶段的发展现实,不适应当下标准化、规模化、低成本的机器大工业流水线生产方式,不适合快人一步的竞争态势和竞争模式,认为坚持工匠精神会降低企业的竞争力。三是把工匠精神功利化,认为工匠精神太过于精益求精、认真执着、好上加好、一丝不苟,对质量的严苛要求似乎偏执,甚至是吹毛求疵,不符合当下追求性价比的原则。四是把工匠精神割裂化,断章取义,认为工匠精神只强调简单重复,强调埋头苦干,强调干一行爱一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做一件事,缺乏创新、创造。   (二)工匠精神的传统内涵随着生产的发展,劳动分工成了人类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分工的结果使得相同的工作内容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职业分类。在我国的元朝就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2 ] 之说。传统的分工出现了“工”和“匠”两种职业,《辞海·工部》说:“工,匠也。凡执艺事成器物以利用者,皆谓之工”。故工匠又有“匠”与“匠人”3 6

 的称呼。而“精神”,则是用来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以及宗旨或者要义等,个体所具备的某种精神则是在那些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品格和思想风貌的提炼。因此,传统的工匠精神常常理解为体现在“工”“匠”这些职业者身上的职业品格和精神风貌,强调的是职业价值观。   (三)工匠精神的时代本质进入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新事物、新现象,人类的劳动分工也出现了更多的新形式和新内容,比如美甲师、网页设计师、电子竞技运营师等等。这些新兴的职业从业者和传统的工匠一样,也要求相应的职业价值观,也要求工作过程中的认真、专注、精益求精,积淀成难能可贵的工匠精神。社 会 学 家 理 查 德 · 桑 内 特 曾 将 工 匠 精 神(craftsmanship )描述为是“一种持久的、基本的人性冲动,为了把事情做好而去好好工作的欲望”[ 3 ] 。因此,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应该是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必须具有的工作价值观,是结合了传承与创新、浪漫与认真、专注与跨界的职业行为、职业态度要求和职业价值观的总和。从层次上来说,工匠精神可以分为表层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中间层的工作理念和工作目的追求,内在层的价值观 [4 ] 。   二、在校大学生工匠精神认知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工匠精神的认知,本研究选择了上海市 4 所普通本科院校和 2 所高职院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 1500 份,收回 1478 份,回收率 98.66% ,有效问卷 1405 份,有效率 95.06% 。无效问卷主要是没有全部完成所有问题以及个别甄别题目前后矛盾。这些院校包括了财经类院校、门类专业比较齐全的综合性院校;既有本科生,也有专科高职学生,涵盖了各个不同年级。问卷统计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仍然存在很大偏差,不清晰工匠精神的实质和内涵,把工匠精神理解为一线工人的精神,甚至不认同大学生应具有工匠精神,认为工匠精神并不适合要求大学生。具体来看:一是大学生缺乏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确切认知和表达。只有 26.8% 的被访者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表示“很清楚”,大部分被访者选择不清楚工匠精神的确切内涵和实际要求。而且,被访者的学历(本科在读或专科在读)并不显著影响他们对工匠精神的认知。二是大学生群体对工匠精神的认可度不高。在被明确告知,工匠精神可以理解为敬业、认真、精益求精等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以后,有 39.8% 的被访者不同意工匠精神对自身有重要意义, 13.6% 的被访者选择“不确定”,只有 46.6% 的被访者认可工匠精神。

 73.4% 的被访者认为“自己对重要的事情很认真,对不重要的事情得过且过”。在绩点位于班级前 1 / 3 的 478 名被访者中,认为工匠精神对自己有意义的占 55.3% ;有参加社团经历的被访者对工匠精神的认可度为 67.8% ,参加过各种竞赛、比赛的被访者中认可工匠精神的占到 86.5% 。参加社团的被访者相比参加竞赛的被访者对工匠精神的认可度低。从专业来看,工程技术类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可度比财经类、人文艺术类以及语言文学类专业的学生高 11.4% 。从年级来看,大学一年级、二年级的被访者对工匠精神的认可度是 75.8% ,比高年级被访者的认可度高 15.3% 。三是大学生对自身评价过高。大约 80.7% 的被访者认为自己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包括作业、考试、课外实践等,都很认真。有趣的是,在那些认为自己很认真的群体当中,有 76.6% 的被访者认为自己周 围 的 同 学 不 够 认 真。

 在 所 有 被 访 者 中,有49.7% 的认为自己的授课教师“上课得过且过”,只有 45.9% 的被访者认为自己的授课老师大部分具有工匠精神,4.3% 的被访者选择“不确定”授课教师是否有工匠精神。四是大学生更多地把缺乏工匠精神归因于外。53.6% 的被访者同意“因为老师上课不认真才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的判断,仅有 36.4% 的被访者认为是“由于学生上课不认真才导致教师得过且过”。75.1% 的被访者不认为“学校能够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而且 68.3% 的被访者认为“全社会缺乏工匠精神”。   三、大学生践行工匠精神的现状为了从外部的关系人角度来考查在校大学生的工匠精神践行的现状,本研究选择上述四所高校的部分学生工作者(辅导员)、授课教师以及部分与学生直接有交流接触的辅助性员工进行了个别访谈。本研究访谈了高校学生工作者(辅导员)

 4 人次、访谈一线教师 6 人次,侧重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等;访谈食堂员工和宿舍管理员以及教室保洁员等辅助性岗位员工 5 人次,主要是涉及从他们的观察以及接触互动中来给出对大学生日常的行为。通过这些访谈,和在校大学生密切接触的辅导员、授课教师以及后勤的员工对大学生的工匠精神践行状况有以下一些观点:目前在校大学生对课业缺乏认真、执着、缺少工匠精神的比例较大。从过程来看,学生上课迟到、随意出入教室的数量相对较多;从课业的结果来看,学4 6

 生的课后作业和要求的标准差距大,课程论文等主观性考核项目的原创性较低,知识的主动求索意愿比较低。从学生的关注点来看,学生更关注显性的结果。比如在课业的结果表达上,学生比较关注绩点、排名;穿着打扮上,网红、明星有很强的“带货”效应,模仿网红、明星乐此不疲,精益求精,很有工匠精神,甚至喜欢游戏的同学对某款游戏的积分排名也很关注和重视。从学生的日常行为来看,强烈的个体意识,较高的自我主权意识,行动更理性,更功利。平时更加关注自己的权益,顾及别人相对少,对和自己无直接联系、无及时联系的事物视而不见,打扫卫生、整理书籍等勤工俭学工作也表现出得过且过,表面应付。而且,往往表现出不一致:有人检查时、在领导或者管理决策者在场时、考核评比前,都很善于伪装,有认真、执着的工匠精神,而一旦过后,则还是“得过且过、甚至懒得应付”。   四、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欠缺的原因当下,在校大学生对待学业缺乏工匠精神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一)社会因素社会上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思维存在较为普遍 [5 ] 。追求“短平快”,追求短期利益,“拜金主义”“唯利是图”,选择投机取巧的方式,难以静下心来提升自我。甚至部分缺失诚信、职业道德滑坡的个体却获得了大额的物质财富,被贴上了“成功人士”的标签。这种风气和现象也影响了校园文化,影响了教师和学生。对物质财富的排他性追求侵蚀了读书的基本要求。对人的评价尽管有多种方式,但是“个人成功”成了主要标准,而衡量个人成功的标准,则很大程度上成了“物质财富”的多少。广大青少年伴随着网络一起成长,被称为“数字土著”一代深受网络媒体的影响。而一些自媒体的所谓的流量明星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分数高不如颜值高”“十年苦寒窗、不如城里一套房”“任你累成狗、不如爹娘有”。这些对物质财富的赤裸裸的崇拜,侵蚀了本来应该静心读书做学问的大学圣殿,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大学学业收益回报的滞后性也挫伤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认真程度。每年有近千万的大学毕业生走进求职市场,结果总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不乏存在“成绩不错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一些学业差强人意,却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了收入不错的工作”的现象。这种学业结果回报的滞后性也挫伤了大学生认真读书的积极性,“读书无用”重回人们的视野。同时,每年考研人数大幅上升,而录取人数变化不大,录取率持续下降,也给大学生造成了“再努力也考不上”错误认识,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二)学校因素高校追求的目标导向不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如今,高校都热衷于升格、改名,专科变本科,学院升大学,专业院校变成综合院校。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高校更多的是追求论文、项目,更多的任务和要求都压在教师身上,更多的是高标准、严要求教师。同时,由于要对高校的毕业率、就业率进行考核,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也愈加宽松,给予补考、毕业清考等机会,降低考试难度,千方百计帮助学生毕业。同样,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学校也尽量提供方便和帮助,各种加分项(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等),只要能给的都给,学生的择业简历漂亮丰满。这些行为,主观上想帮助学生,客观上也给了学生以“造假”的口实和感受:原来可以这样。过分强调创新,忽视了扎实的基础要求。对大学生的要求过分强调创新,过分强调大学生代表了创新创造,代表了先进生产力,要实现从无到有,要容忍失败和缺陷。大学生强调创新没错,但是,一味强调创新,忽略基本的基础积累和基本规则的遵守,会适得其反,既没有形成创新创造的能力,也不具备基本的认真、执着的职业素养。高校教师的弱势地位正在形成,对学生的影响力正在减弱。尽管有道德败坏的高校教师猥亵和性侵女学生的个案出现,但是,也应该看到,学生殴打教师、甚至设计陷害教师的案例也存在。随着年轻一代的维权意识、自我意识不断提升,师生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对学生逐渐不敢管、不能管,稍微严厉的批评教育,学生或者投诉报复,或者以自残、跳楼相威胁,家长不愿意,学校不高兴,舆情很严重。许多教师选择了隐忍,甚至是忽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课讲完了,你学了多少是你自己的事,作业你不交我也没办法,质量高低我也不较真。”特别是主观性的考核评价,评分就高不就低,皆大欢喜,岂不美哉。   (三)大学生个体因素1. 大学生个性张扬,人格更加独立、更加理性、自我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基本是“95 后”“ 00 后”,大部分是“独一代”,甚至是“独二代”,从小生活的环境比较宽松,被周围的长辈众星捧月,家庭资源很少有机会被分享、被剥夺,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个性张扬、独立、自信、自主的个性特征,有自己的轻重缓急、主次前后判断标准。在独立自主具有创造性的同时,也5 6

 往往导致了只注重自己的感受,以自我感受替代其他人的感受,以自我为行为的出发点和判断标准。另一方面,大学生行为更加理性,清晰地了解自身的最终需求和目标,对于不重要的人和事参与不积极、不主动,也不太关心后果。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来到达...

篇二: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促进自身成长成才答案

导刊Journal of Seeking Knowledge Guide思政SiZheng0782018 年 5 月May.2018作者简介:李丽丽(1988—),女,河南平顶山人,助教,辅导员及兼职思想政治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工匠精神的培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一、何谓工匠精神非常熟练地掌握某项专业技术和艺术特长,并且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和特长来养家谋生的手工业劳动者或称手艺人,这是古代对工匠的一种说法。新时期对工匠的定义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有着更广泛的人群定位,泛指医生、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工程师、教师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它在新时期显示出了更强的时代特征,是这个时代“普世”劳动者的行为追求。如果称工匠的技艺为其存在的“筋骨”,那么“工匠精神”则是工匠阶层传承延续的“风骨”,本作者在研读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其内涵进行了初步的概括。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是对工作的执着追求,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其核心是对职业的态度和对品质的追求,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敬业奉献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态度和“尊师重道”的学艺态度。在 2016 年 3 月 5 日,李克强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工匠精神”,报告中特别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报告一出,让群众耳目一新,很多新闻媒体将“工匠精神”一词列入“十大新词”予以解读,本作者就不同媒体解读提炼总结:工匠精神即是以打造本行业精品而对产品精雕细琢的理念,是基于对品质的极致追求雕琢产品、改进工艺、享受产品升华的过程报以的工作态度。现如今,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匠精神的价值取向一直延续着,它不仅要对产品精心打造,更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新成果。作为祖国未来希望的大学生、青年人,“工匠精神”可以重塑与改进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其成长成才有很重要的意义。二、现阶段在校大学生三观的现状及问题描述(1)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所接触到的一些新的事物、新的思想、新的理论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构建呈现多元化发展,物质化情况比较严重。从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新世界观、新人生观、新价值观不断出现在社会中,尤其是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社会消息的闭塞,使人们可以更快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在换取知识的同时,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三观也在源源不断地流入高校校园,影响着现阶段的大学生们。(2)在这样复杂纷繁多变的状况下,大学生的三观还没有完全定型,很容易受到不好风气的影响,就必然会导致多级反差。再加上近年来整个社会的投机风气日益严重,对物质的追求已经远远大于精神,使很多学生对自身原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怀疑,更有甚者在形形色色的物质诱惑下,校园贷、裸贷风波在高校中如同洪水猛兽恣意吞噬着学生及其家庭。(3)大部分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但缺乏一定的责任感。国家的富强在于科技的发展与人才的竞争,自高校扩充招生以来,大学生的竞争白热化已经提前到入学开始,就业形势这么严峻。社会现状如此,因此学生从出生到踏入工作岗位的这个时期,家长为了让孩子提高竞争意识,使其从进入大学到出国留学或者是通过考博考研各种考试来学习各种技能,目的都是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但是过多的竞争,使很多大学生更多的关注自我,从而走向一个极端,例如集体价值观缺失、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而另一部分学生,进入到大学之后,由于自制力差,逐渐在学习中失去目标,失去人生规划和学习动力,内心空虚、迷茫,旷课逃课现象非常严重,沉迷网络,这是对现实逃避的一种现象。三、从大国重器中看工匠精神在社会上的需求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不是搞不好,而是很多人对质量的追求只停留在“差不多”的层面。德国制造、日本制造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其原因就是对产品质量的极致追求。就如德国的一家锅制造商,他的标榜就是让自己生产的锅可以使用百年李丽丽摘  要:自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社会上的投机风气逐渐渗透到高校校园中,此时的大学生在自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以及塑造上迷惘的情绪日益增多。大学在对大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教育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以此来帮助这个阶段的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踏入社会之后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和栋梁之材。文章先从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延伸,概述现在高校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阐述将工匠精神引入大学日常教学中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关键词:工匠精神;成长成才;大学生(上海震旦职业学院,上海 201908)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4-27文章编号:2095-624X(2018)15-0078-02万方数据

 思政0792018 年 5 月之久,当有人质疑这种做法的时候,这家制造商表示他们仅仅占有了德国市场,而世界市场在等着他们去开发。这种精神正是严谨的工匠精神。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产品质量要求已经开始向“耐用”“安全”“人性化”上发展。不可否认,在这方面,我国现有的很多产品都受着进口产品的冲击,大部分人宁愿花更高的价钱去消费进口的产品,也不会选择国内的商品。例如,像一些日常用品,尤其是母婴类用品,中国家庭表现出了巨大的购买力。消费能力的提升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更大的挑战。我国人口红利正在逐渐减少,以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大量转移到东南亚等地。所以,我国在产业类型上逐渐抛弃粗放型产业,开始向精密型产业靠拢,在生产管理上开始抛弃粗放型管理,逐步导入严谨型管理模式。目前这个时期正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时期,因此,原有的生产观念与方式都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企业的转型已经在前进的道路上。而伴随着企业的转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原有的多元化的基础上,对人才的专业性技能有了更多的要求。四、工匠精神的培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习近平主席在 2018 年的五四青年节之前去到北京大学,对青年人寄予厚望,并提出五“要”,给广大青年指出了明确的目标与方向。(1)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2)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3)要求真学问、练真本领,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更好为国争光、为民造福。(4)要知行合一、做实干家,面向实际、深入实践,严谨务实、苦干实干,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5)要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培养奋斗精神,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等这些都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而这些也是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具体细化来看,就是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精神,这些精神的培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敬业不单体现在企业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业和专业也要有热情和敬意。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可能都是人云亦云,随着大流去选择的,以至于进入高校之后,对自己的专业很迷茫或者没有兴趣。这是大部分人在高校中荒废学业的一个原因。殊不知,在经历了九年义务教育,三年艰苦的高中之后,接下来的高校生活与学习才是重点,这是学生踏入社会的本钱。那我们不如换一种思维,既然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那就喜欢自己选择的。当然,也有很多人在之后的道路上选择了非本专业的工作,但是对于工作的态度、与人沟通的能力等,是学生进入高校脱离父母需要独立面对的。所以说敬业精神使学生可以在面对自己的学业与事业的时候,做到“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以达到自我修养提升的目标。(2)精益求精,密益加密。俗话说,慢工出细活。追求一个东西的品质,我们很可能被“多、快、好、省”这几个字所迷惑,这几个字的要求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种事物上。但是我们可以分开去看待这几个字。比如说,一个人可能学识很广,也可能能够迅速地解决问题,他可能还有其他一些优点。所以,当代大学生不要被眼前的成果所裹足,要更加积极地追求自我的极致。上文也提到了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优点,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别人的好处,而不去考虑其所承担的风险。冒冒失失地去模仿别人,可能最后留给自己的只是对“围城”的感叹。做任何事情,最怕的结果就是半途而废。当代大学生应当不浮躁,耐心执着于自己的学业与事业,专注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与职业,心无旁骛,不断积累优势,最终成为所在行业的状元。(3)创新。在 2016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一词被提到了 59 次,几乎等于前两年报告中被提到次数之和。由此可见,国家对创新行为是一个非常支持的态度。创新简要概括就是利用已存在的自然资源或社会要素创造新的矛盾共同体的人类行为。创新是劳动的基本形式,是劳动实践的阶段性发展。在社会产业结构正在转变的时期,创新是每个企业都要认真面对的课题。而中国的古话说“穷则变,变则通”,这里的变也是创新的一种。当代大学生应该不局限于目前的格局,勇于创新,敢于拼搏,不仅可以使自己成为栋梁之材,还可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五、结语 工匠精神的培养是目前中国社会所渴求的,是习近平主席对青年大学生所希望的。长此以来,大学的教育承担着为中国企业培养管理、生产、服务、建设等多方位人才的重担,深化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方面,可想而知,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院校开始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进行更多的探讨和研究。关注工匠精神的培育,为我国的企业培养输送出更多具备工匠精神的大批量人才,这样一来,中国将会离世界的舞台中央越来越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日子也将不再遥远。因此,工匠精神的培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很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 薛 栋 . 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 值 意 蕴 [J]. 职 教 论 坛,2013(34):94-96.[2] 徐耀强 . 论“工匠精神”[J]. 红旗文稿,2017(10).[3] 王国领,吴 戈 . 试论工匠精神在 现 代 中 国 的 构 建 [J]. 中 州 学刊,2016(10).万方数据

篇三: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促进自身成长成才答案

 弘扬工匠精神,筑梦美好未来第四章

 3杨金龙代表:建议设立“中国工匠日”2020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技师学院特级教师杨金龙建议设立“全国工匠日”。“设立‘工匠日’,倡导‘工匠精神’,可以推动树立起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执着、对产品的责任,带动中国制造业走向中高端,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2015年,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他一举拿下汽车喷漆项目的金牌,实现了在该项大赛中中国金牌“零”的突破。课堂导入

 4杨金龙说,如果将人才结构比作金字塔,支撑起高塔的最坚实的塔基是数量规模最大、行业覆盖最广的技能人才。“设立‘工匠日’有助于形成社会共识,弘扬工匠精神,打造领先世界的中国速度和中国精度,擦亮中国制造品牌。”2019年,杭州将每年9月26日定为“工匠日”,杨金龙认为,这是对工匠精神的肯定,也表达了对为杭州建设发展做出贡献的广大劳动者的激励和敬意。课堂导入

 5【想一想】(1)你如何看待杨金龙代表建议设立“中国工匠日”的提议?(2)什么是工匠精神?结合你的经历或见闻谈谈你对工匠精神的认识。

 1 领悟工匠精神2 理解工匠精神的价值3 传承工匠精神

 7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它是从业者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是不断地雕琢产品、享受产品升华的精神追求。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对品质的追求,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的精品。领悟工匠精神

 全身心投入的敬业精神01追求卓越的精益精神02持之以恒的专注精神03追求突破的创新精神04领悟工匠精神

 9一、全身心投入的敬业精神领悟工匠精神敬业精神是人们基于对一件事情、一种职业的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本质是奉献的精神。敬业精神就是在自己的领域树立主人翁意识,把职业当作事业来对待,在工作中秉承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力争为企业、行业乃至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10精益即精益求精,是指对精品的执着坚持和追求,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精益求精的过程是反复改进、不断完善、将品质从99%提高到99.99%的过程。二、追求卓越的精益精神领悟工匠精神

 11详见课本P55匠心组装航天梦——崔蕴领悟工匠精神

 专注就是内心笃定、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它要求从业者做到抱元守一、忠于职守。专注是所有“大国工匠”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领悟工匠精神三、持之以恒的专注精神

 13他用匠人精神,做了一生寿司——寿司之神”小野二郎详见课本P56领悟工匠精神

 14领悟工匠精神四、追求突破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包括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这意味着工匠必须把“匠心”融入生产的每个环节,既要有对职业敬畏、对质量严苛的职业精神,又要富有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活力。工匠精神意味着执着、坚持、专注、陶醉、痴迷。

 15“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领悟工匠精神从事高铁研制生产的铁路工人和从事特高压、智能电网研究运行的电力工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王传福;“工匠精神”的优秀传承者四、追求突破的创新精神

 16详见课本P59榜样故事高铁工匠打造中国“金名片”领悟工匠精神

 12领悟工匠精神理解工匠精神的价值3传承工匠精神

 18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大批科学技术专家,同时也需要千千万万的能工巧匠。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职业道德文化,它的传承和发展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广泛的社会意义。理解工匠精神的价值

 19理解工匠精神的价值一、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为实现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跨越,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我国要成功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就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只有当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融入生产、设计、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实现由“重量”到“重质”的突围,中国制造才能赢得未来。

 20• 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有效开发、经营品牌资本,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占领市场制高点的重要手段。• 工匠精神对企业品牌形象塑造和品牌资本创造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工匠精神是企业品牌内涵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及顾客忠诚度培育的有效途径,更是企业品牌资本价值增值的重要来源。理解工匠精神的价值二、工匠精神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

 工匠精神是我们提升个人精神追求、完善个人职业素养、实现个人成长进步的重要道德指引。我们所具有的高尚职业操守和强烈工匠精神,同拥有的较高专业知识技能一样,是我们自身立足职场的重要条件和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的制胜法宝。三、工匠精神是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理解工匠精神的价值

 1领悟工匠精神2 理解工匠精神的价值3 传承工匠精神

 一、重新审视工匠的作用与地位传承工匠精神• 我国古代鲁班、李春等工匠大师以其独特的工匠技艺奠定了古代建筑文明的基础;• 我国现代涌现出的高凤林、胡双钱、宁允展等国家级工匠,对航空工业、高铁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美国近代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怀特兄弟等一大批人,以其勇于创新、敢于试错的工匠精神,做出了改变世界的创新成果。

 24我们应重新审视工匠的作用和地位,在工艺知识和技能方面下功夫,通过专题讲座、实践实习、观看纪录片等方式,了解工匠对工艺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以及工匠、工匠精神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传承工匠精神一、重新审视工匠的作用与地位

 25传承工匠精神二、在实践中传承工匠精神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他们执着、坚守,对自己的工作和产品精雕细琢,他们拥有精益求精的匠心。

 26• 我们要在劳动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在实践中培养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切实传承、践行工匠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二、在实践中传承工匠精神• 我们要学习他们“追求卓越”的精神,学习他们“执念细节”的态度,学习他们“坚持不懈”的毅力……• 我们还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深入工厂,到企业中接触一线工人,感触工匠精神。

 27详见课本P66“深海钳工”第一人传承工匠精神

 28演话剧,颂匠心内容详见课本P68实践活动:

 感谢聆听

篇四: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促进自身成长成才答案

誊警,羹≥。、戮、教育理论研究≯鬻黪2jj置浅论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刘海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44)摘 要:文章考察了工匠精神的历史渊源与基本内核,分析了对当代大学生开展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在校园文化建设、专业教育和德育工作中工匠精神培育的实施路径,以期促进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符合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关键词:工匠精神 德育 校园文化科学与人文李克强总理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因其紧密吻合和对应着当前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成为我国发展语境中的重要概念[¨。工匠在古代一般指从事手工业的匠人,如铁匠、木匠、砖匠等。他们都掌握了一门手工技艺并赖此谋生;在现代则泛指生产一线手工操作、具体制作的工人、技师和工程师等Ⅲ。工匠精神就是工匠们在手工产品设计、技艺、制作、质量要求中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中国拥有悠久的工匠文化。历代工匠为国家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书写了一部蔚为壮观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随着机器化大生产取代传统手工业,人们不再重视手工业劳动,开始轻视工匠精神,甚至有观点认为工匠精神已经过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当前中国正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需要千千万万的科学家:工程师和能工巧匠,培育他们的工匠精神。就是培养他们优良的品质。从而从思想上保证国家建设,契合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育当代大学生——未来的科学家、工程师、能工巧匠及工程科技事业的管理者、服务者的工匠精神势在必行。一、中国工匠穗神的历史渊源与内涵《周礼-考工记》记载:“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忍,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业。”说明人们很早就意识到发明这些创造的工匠的伟大,不仅在行业内部,普通群众亦崇拜、敬仰他们,视他们为“济世圣人”,部分“圣人”甚至成为民间信仰的对象。除了辉煌的发明成就外,古人们还铭记着“圣人”们的精神,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形成了以“学艺先做人”、“德艺兼修、以德为先”、“精益求精、止于至善”为代表的传统工匠精神E3},形成了丰富的内涵。过往的内涵研究揭示了当代工匠精神应包括设计、制作、传承等各个环节,学术界提出了“尚巧的创造精神、求精的工作态度、道技合一的人生境界”【4】,以及“尊师重教的师道精神、一丝不苟的创造精神、求富立德的刨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23等不同说法。概而言之。当代工匠精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匠心独运的创新精神。一般认为工匠注重的应当是生产过程中的技能,而不过多要求他们在产品开发和设计领域内的造诣,这就造成很多时候产品形式单一而缺乏“灵魂”。以德国为例,设计一直是工匠培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设计的训练培养了工匠们良好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并不要求学生撰写论文以毕业,而要求学生设计图纸、制作模型作为毕业设计。极大地培育了他们的创新和实践精神【5】。工匠是中国古代辉煌的物质文化的创造者,大量精美的青铜器、瓷器、服饰等文物及文物上精美的纹饰都是工匠设计、创造和制作的。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熔铸在工匠的产品里面,表现在作品的细节和作品的创意上。因此,创新精神应当是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工匠心手相一的本质要求。现代科技发展的灵魂是创新。要求在设计、技术方面有所创造是对现代工匠的基本要求。创薪应是额时期工匠的人生追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是一种对现状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改变、不断进取的精神。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国家或者社会都需要创新,如果安于现状。人民和国家都将会被其他竞争者所超越,都有可能陷入“落后”的被动局面。所以,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分析,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工匠精神的创新性更加重要。2.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一般认为精益求精就是注重细节.真正的工匠应当认同工作的内在价值,孜孜以质量和技术的提升,享受工作本身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而把外在功利的价值放在次要的位置嘲,要做到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从而使产品的质量得以保证。以往的这种认识将精益求精集中于制造环节,忽视在产品源头和去向上也应当保证品质,因此品质的保证应贯穿于产品的设计、制造和服务的全过程。特别是当代社会,工程技术发展的基石是品质,应当走出产品机械化的重复和模仿,推出良品、精品。这就要求工匠在设计上要有灵性、在生产中要有品性、在服务中要有韧性,最终达到品质至上的目的。—.170—.万方数据

 3.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精神。“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是传统天人观及天人关系理论。也称究天人之际。天在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中包括万物在内的整个自然界。入包括所有人的个体,也包括整个人类;既包括人的精神意识,又包括人的实践活动。在中国哲学史上,所谓天人合一指的是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类和统一。工匠精神就是传统工匠实践活动(人道)与天道合一的体现。中国古代有句古话,叫“技近乎艺,艺近乎道”,很好地诠释了技术、人艺与天道三者之间的关系阴。一方面。工匠的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手工劳作,劳动的三原则是“人们应该做值得做的工作,愉快的工作,以及在轻松条件下完成的工作”,因而有人提出劳动应当“Back to Nature(回归自然)”【8】。劳动应当道法自然,使艺术创作、技术生产与人和自然相统一,在古代产生了一个个和谐的手工业文明。在当代或许就是中国后工业时代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工匠个人应当通过手中的技艺领悟到“道”的真谛,实现人生意义的跨越,因而,工匠精神的最高境界应当是通过技艺理解世界。从“游于艺”的状态到达“心和于道”【4】。二、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以往的研究将工匠精神的培育对象主要限定为职校学生,实际上社会各行各业均需要发扬工匠精神,特别是科学家、工程师等群体。普通高校学生作为未来这个群体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对他们进行工匠精神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1.人才的精神面貌关系未来事业的发展。人才是发展之本。工程、科技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亦是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有利于塑造一个人才的气质,这种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对技、艺、道之间升华的追求,体现了人才极高的产品意识和质量意识.是未来工程和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工匠精神要求人们从业过程中必须有耐心、专注、坚持,不急不躁,持之以恒。实际上是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匠精神是一种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这种精神是当今时代所缺乏的.是我国在改革创新时代所迫切需要的。2.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工业制造强国的形成与他们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密切相关.其中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制造强国特别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有着非常完善的工匠精神培育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在这种环境下培育出来的建设者有着团结向上的职业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追求完美的境界,他们的建设者把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工匠当作极具荣誉感的褒奖[4】。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德国、日本生产出来的产品普遍具有创新的设计、良好的品质,使得他们的产品行销全世界.在制造业当中屹立不倒。在当前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过程中,必然要求产品的品质在设计、制造和服务等领域全面提升,就必然要求端正建设者的态度、追求和职业精神,因此培育未来建设者的工匠精神则成为必然需求。特别在高精尖领域。未来的中国建设者必须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保证中国品质。两蛑第l_9_期(总第759期、囊鳞i孽《I磷j3.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个人发展的现实需要.工匠精神的培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综合素养。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工匠精神强调专业的深度学习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同时弘扬优秀的工匠文化。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而工匠精神的培育有助于文科生理解科学技术的内涵及其发展的合理路径,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与所有从业者的生涯息息相关,是个人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的基本条件【9】。一方面,拥有良好的职业精神,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使得自己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个人的职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拥有坚韧的品质,可以使自己最终战胜困难,获得成功。同时,虽然现代社会经济理性主义取代了人本主义成为工作社会中的主流价值观,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成为支撑当代中国工商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人们从事一切制造、生产、服务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现代化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活机械化等问题。是经济理性主义无法解决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势必会走上一条自我反省的道路。为避免大学生在未来发展中人本主义精神的散失。在大学阶段对其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可以使其未来能较好地适应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中人本主义的复兴和自我发展。三、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1.建设弘扬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当代中国的工业化.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活机械化,甚至社会风气和伦理道德全面滑坡等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总结19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经验,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在一定程度上复兴手工艺,提倡手工艺生活,使之成为影响民众的生活方式.从而有助于中国社会走出工业化is3。同时,复兴民族的、大众的工艺传统和文化,不仅仅是遗产保护、工艺传统的延续和光大,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方式和思想方式的回归。某种意义上代表民族精神的复兴和中华民族伟大传统的回归[8]。因此。高校应建设“尊重手工劳动、尊敬工匠”的校园文化.也应担负起手工艺教育的重任。通过通识课教学、专题讲座、参观考察、演讲、比赛、展览、晚会等形式,积极宣传中国优秀的传统工艺文化.传播和弘扬工匠精神。特别是开设中国传统手工艺等通识课程,可以深入普及工匠文化,让学生了解工匠、理解工匠精神及其重大意义。一系列校园文化的引领。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接收和吸纳工匠精神,让学生更加深入地领悟工匠精神所传承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文化内涵,更能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从而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目标。2.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工匠精神的培育应当融入专业教育中,包括专业理论的学习和专业实践。人文艺术类专业的手工艺教育,不仅要讲授其文化、艺术和审美价值。而且要强调其技术内涵,提高文科学生的科学素养。理工科专业在专业教学中,一方面要回顾本学科的发展史和重要人物,以彰显科技事业发展的艰辛及其中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赞扬和提倡手工劳动。鼓励学生采用手工设计、制作、修改相关作业和毕业设计。以使学生充分意识到手工劳动带来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下转第152页)..171一攀繇 滋蓉警。一.√鬟万方数据

 誊赢∞1¨{、 .,“。∞∞ 、, ∞蟛臻々。j一警i攀漩;鬣编鬻。、,参;、黟鬻鬻戆瓣i≥_『『薯?群彩鳓物鳍o?I⋯。誉葶饕箩簿i三、高职学生职业认同的改进对策(一)加强职业养成教育,培养职业素质。通过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职业行为习惯,培育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岗位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岗位的要求,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学校可以为在校学生设立“养成教育周”,根据专业特点制订养成教育周活动方案和目标,鼓励班级自拟养成教育主题,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学校要做好养成教育的监督、反馈和总结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规范、职业操守。学生还可以开设养成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端正学生的职业态度,提高职业素质。(二)深化职业指导教育,提高职业规划能力。从大一新生入校后即开设职业指导课程,使学生尽早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学校社团体系,打造特色校园活动,定期开展职业规划大赛,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认真做好实习双选会,加强实习指导,制定实习手册,明晰实习制度,实习指导老师通过实习日志等方式掌握学生实习动态,及时疏导学生的实习困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人”意识。加大就业推荐力度,将就业推荐与学生的在校表现挂钩,并制定相应的量化细则,激励学生自觉提高职业能力。(三)推进校企合作。强化职业意识。持续推迸校企合作,对校企合作模式精耕细作,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为学生设立企业奖、助学金,成立定向培养班级,如“洲际精英班”、“蓝蛙班”等;校企联合开展学生职业技能比赛,特邀企业管理者担任评委;举办企业家论坛,搭建沟通平台,使学生拓宽职业视野。了解职业特征与需求,把握职业前沿动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不断锤炼职业技能,强化职业意识。(四)增进校友交流,树立职业认同榜样。学校要建立校友库,设置校友会工作机构,增进校友交流.邀请在职业领域中取得一定成就的校友来校举办沙龙、工作坊、讲座等。分享职业生涯历程与经验,传授职业发展方法,以自身职业轨迹鼓舞学生,为学生树立典型榜样,增强学生的职业动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水平。参考文献:[1]欧阳卫.江西某职院饭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调查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3):65---66.[2]魏会超,秦兴顺.高职学生职业认同感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对高职院校汽车运...

篇五: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促进自身成长成才答案

济师》2018 年第 3 期参考文献:[1] 赵普庆,闫丽.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3(1)[2] 高梦婷.以情商培养助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科教导刊,2013(12)[3] 杨坤.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研究[M].北京:九洲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佳木斯154007)[作者简介:赵景会(1970—),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若佳)摘 要: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主流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职业道德文化,它的传承和发展契合了时代发展的产物,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因此,文章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入手,深入分析和阐述工匠精神经过历史嬗变后的当代科学内涵, 论述其重要意义及必要性,继而探索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关键词:大学生 工匠精神 培育路径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8)03-204-02

 2016 年 3 月 5 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 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这是“工匠精神”首次提出并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同时,随着大型纪录片《大国工匠》的热播,使工匠精神逐渐引起社会各行各业的高度关注。

 加之,在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社会风气。

 ”由此可见,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是十分必要的。学术界对工匠精神的研究主要体现为从企业方面入手,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强调企业应该培育工匠精神,而关于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方面相关研究甚少。

 鉴于此,本文拟从该方面着手,研究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培育。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并没有作为一个新的名词出现, 而是在古代就已经有之,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时代所体现出不同的内涵。

 在当今社会,其内涵主要表现为:(一)认知层面: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工匠们铭记敬业意识,秉持认真踏实、克己自律的态度,积极主动付诸于实践,认真、忘我地投入的职业品性与职业精神状态。

 工匠精神中一丝不苟、爱岗敬业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高度一致。

 因此,我国在全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提出了要全面培育工匠精神,因为工匠精神是从业人员的主流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

 大学生作为“中国梦”的实践者,应该将敬业精神作为内核,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二)行为层面:守正创新的实践态度工匠精神在行为方面则表现为持续专注、知行合一、守正创新的实践态度。

 工匠的技艺传承是一个认知和行为相结合的实践过程。

 首先, “认知”方面:表现为从书本中获得理论知识以及向经验丰富的各行业能手、师傅学习实践经验和技能;其次, “行为”方面:表现为工匠们不断地进行总结与锤炼,将所学的技能和诀窍付诸于实际行动,在新的时代,结合新的需求、新的理念对现有的技术进行合理改进,坚持守正创新。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 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就要求我们在勤于行、巧于作、精于业的基础上,在自己擅长的工作领域勇于探索, 破旧出新。

 在对自己的专业技能异常熟悉和熟练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在大学期间有意识地学习、实践和思考。(三)终极目标: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工匠们树立自己关于质量及品质方面的意识, 并确立其标准,铭记匠心,多次锤炼并不断完善,最终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

 术业有专攻,要将手头的工作做到精通、专注和极致,并将专攻做成一辈子的事业。

 我国有不少坚守传统优秀文化遗产的工匠,且数十年如一日,将其作为终身奋斗的事业。

 如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都是由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周东红加工而成。

 30 年来,周东红秉持对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只要经他手捞且晒成的宣纸,每张重量误差不会超过 1 克,始终保持着成品率 100%的记录。然而,对于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专业热情,在学术方面,以更好、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实现好中求更好、精益求精的目标。青年是民族之魂,关系着国家、民族的未来。

 大学生作为新时期青年的代表,应该用工匠精神来指导与塑造自己,使自己能够承担起建设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使“中国梦”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二、大学生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新时期,中国面临着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在这一时期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我们当代大学生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有利于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当前在互联网 + 的信息无障碍传播下, 大学生作为最活跃、最易受熏染的群体,广泛使用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并受到其传播的多种思想文化的冲击,容易被不健康的、消极的文化思想所误导,以至于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目前在我国的大学校园中, “享乐主义”和“金钱至上”的观念都非常的盛行,很多学生都缺乏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管是在对学术的研究还是对生活的态度上都抱有玩世不恭的态度。因此,在大学生中有效地融入工匠精神,并积极培育,有利于大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摒弃不良观念, 形成正确的“三观”,并以严谨、认真、敬业的工作态度,从而在实践过程中不当 代 大 学 生 工 匠 精 神 的 弘 扬 和 培 育●李 倩 李亚亚????????????????????● 产学研经济204 — —万方数据

 《经济师》2018 年第 3 期断钻研,提高效率和质量,达到精益求精的目标,更快、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二)有助于高校实现根本任务工匠精神的培育与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内在要求上高度吻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由此可见,高校教育在重视知识文化传授的同时,更应该突出对学生道德方面的教育,并积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培养道德品质。

 在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关于职业道德、 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不仅是高校德育教育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新时期工匠精神的内涵,二者高度一致。

 鉴于此,当代大学生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有助于高校有效开展德育教育, 努力完成培养优秀人才的使命, 实现根本任务。

 另外,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有助于学生自身素质提高,并影响身边的人,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从而有利于高校实现更长久的发展。(三)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弘扬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

 现如今,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阶段,要想实现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最根本的就是要有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 从而肩负起经济转型发展中创新的使命。

 纵观古今中外,科技的进步与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因此,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 对全面推进小康社会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起推动作用。三、大学生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探索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主流精神,对我们自身、高校以及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并用其指导和塑造我们的精神风貌。

 具体可以从自身、高校、社会等方面入手。(一)明确自身地位,提高自身素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则应该加深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 明确自身作为中国梦的筑梦者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培养工匠精神的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广大青年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与新时期“工匠精神”中的内涵一致,因此,就要求我们注重主体意识的培养以及从思想层面上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意识,加强理论学习,自觉抵制由网络碎片化时代所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端正态度,做到一丝不苟、持续专注,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理念,达到精益求精的目标。(二)促进高校与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机融合高校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通过高校,并有效地将二者有机融合起来,加强学校教育,建立有效的教育机制,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1.在思政教育中积极地融入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利于高校实现根本任务, 高校思政课的相关内容与工匠精神的内涵也有许多相同之处。

 因此,我们可以将高校的思政课与培养工匠精神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在传授思政课的同时,将工匠精神的内涵等融入到其教学内容中, 教育和引导大学生铭记匠心,持续专注、追求卓越、知行合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使学生意识和了解到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励大学生们努力学习好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另外,教师作为引路人,应该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带领学生积极践行,做好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传帮带。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 高校教师要更好地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因此, 在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脚踏实地做好学生工作,尽可能地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力。

 此外,教师也应该为学生树立好榜样,用“工匠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业务水平,承担起自己的责任。2.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工匠精神。

 校园文化的熏陶是深远持久的,是学生的第二课堂。

 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这一载体,比如在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技能竞赛;邀请具有“工匠精神”的人走进校园;开展师生知识交流会、进行优秀爱岗敬业教师评比活动,打造本校的特色、优势专业,培育各方面素质不断完善的综合型人才。

 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 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扩展面,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3.在实践中融入工匠精神。实践出真知。只有躬行实践,才能更加深入了解“工匠精神”的精髓,并且激励自己将其作为职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因此,高校应搭好实践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多种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新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实习训练基地, 让学生在具体的岗位中切实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内涵。

 同时, 也可以根据学生未来可能从业的岗位要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化的训练,从而加深学生们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并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和感悟其本质,做到知行合一, 吸取巨大的精神力量。

 另外, 高校还可以采用“导师—— — 学徒制”。“学徒制”与创新实践实训相结合,鼓励学生进实验室进课题组;可在院系内,也可跨院系在交叉学科间实行,与日常教学实验实践科研相结合。

 通过这些实践方法,培养学生崇尚学术,躬行实践的良好习惯,脚踏实地,认真钻研,不断超越自我,迎合创新的时代需要。(三)优化社会环境,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不良的社会环境是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过程中的阻碍。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努力营造和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其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助推力。

 现如今,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海量的信息在广泛地传播,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影响,以至于形成网络碎片化认知。

 鉴于此,政府应该努力净化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营造和谐、良好的外部环境,突出工匠精神的内涵和重要作用,积极宣传。

 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加大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并建立优秀工匠的专栏,使更多的人去浏览和翻阅,并进行互动,增加点击率,发挥典型和榜样示范作用,加强工匠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此外,政府还应该注意加强网络监督,弘扬正确的三观精神,传播正能量。总之,大学生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既是一项宏大的工程,也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需要学生、高校、社会等多方努力,从而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传承工匠精神, 并用其指导和塑造自己的精神风貌。参考文献:[1] 巢居鹏.大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90)

 [2] 张佳景,魏杏芳,董志.网络碎片化认知背景下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1)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临汾 041000)

 [作者简介:李倩,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李亚亚,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编:贾伟)????????????????????????????????● 产学研经济205 — —万方数据

篇六: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促进自身成长成才答案

应如何看待“工匠精神”?

  首先,我理解的工匠精神是将事物做到极致,对待所做事物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精神。

 去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说到了“工匠精神”这一代表着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严谨,一丝不苟,追求完美,极致等内涵的词汇!于是“工匠精神”也随之火了起来。

 作为学生的我们,应如何践行“工匠精神”呢

 今年 1 月 4 日,李克强总理在参加一个有关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座谈会时,举例说中国至今不能生产模具钢,比如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1895 年圆珠笔就已经被发明了,高铁、飞机、大炮都造得出来,圆珠笔的圆珠竟然还不能生产!

  而要改变现状,先要改变的是人们的思想,要将工匠精神这种思想深入的贯彻人心。作为大学生,我们能为此做些什么呢?

  2016 年 5 月,北大古生物专业毕业生薛逸凡于 2014 年拍摄的毕业照走红了网络,原来在这张“北大 2010 级古生物专业合影”里,只有她一个人。这一略显“奇葩”的合照,在网上引发了热烈讨论。古生物学,这是一个连北大人都不一定知晓的专业。

 而若问曾不被看好出路的薛逸凡如今在做什么,答案是振奋人心的:她已经修完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生物学硕士课程,目前被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医学信息学博士专业录取,从下半年开始带薪

 攻读博士学位。而她最初选择古生物的原因也很简单——“我来元培学院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圆儿时对古生物喜爱的梦。”薛逸凡将自己的爱好变成专业,比起大多数的大学生,近乎是学到了极致、爱到了极致,这就是“工匠精神”在当代大学生身上的一种体现。

篇七: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促进自身成长成才答案

学生工匠精神教育研究

  Administrator 微软中国

 目录

 1

 导论 ............................................................................................................................. - 1 -

 2

 工匠精神概述 ........................................................................................................... - 2 -

 2.1

 工匠精神的定义 .......................................................................................... - 2 -

 2.2

 工匠精神的背景 .......................................................................................... - 3 -

 2.3

 工匠精神的演变 .......................................................................................... - 3 -

 2.4

 工匠精神的新时代内涵 ............................................................................. - 4 -

 2.5

 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 ................................................................................. - 4 -

 3

 大学生传承工匠精神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 5 -

 3.1

 大学生传承工匠精神的现状 .................................................................... - 5 -

 3.2

 新时代影响工匠精神传承的因素 ........................................................... - 7 -

 3.3

 现行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滞后的成因.................................................. - 9 -

 4

 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的协同推进路径 ................................................................ - 10 -

 4.1

 打造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环境 ............................................................. - 10 -

 4.2

 学校塑造机制夯实工匠精神的教育基础 ........................................... - 13 -

 4.3

 企业支撑机制加快工匠精神与生产领域相融合 ............................. - 15 -

 5

 结束语....................................................................................................................... - 17 -

 参考文献 ............................................................................................................................. - 17 -

 致谢 ...................................................................................................................................... - 18 -

 - 1 -

  大学生工匠精神 教育研究

 摘要:新时代工匠精神已成为当前社会关心的热点,基本内涵主要包括职业精神、品质精神、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这是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所急需的精神,也是促进大学生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提升的关键手段。本文论述了提升大学生工匠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了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

 关键词:工匠精神;大学生人才培养;培育实践

 Abstract:The spirit of craftsmen in the new era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current social concern. The basic connotation mainly includes the spirit of professionalism, quality, teamwork and innovation, which is urgently needed for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it is also the key means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improving the craftsman spirit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probes into the path of cultivating the craftsman spiri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Keywords:Artisan Spirit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ultivation practice 1 导论 工匠精神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在全球一体化的信息时代,用工匠精神引领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自 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① 提出“工匠精神”以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殿堂。各高校相继在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融入了工匠精神,通过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加强实践平台建设、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等手段培养出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出现了一系列相关社会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迫使毕业生数量连创新高,大学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制造 2025 背景下,各行各业都迎来了全新的变革和机会,企业对人才提出了新需求,更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庞大的毕业生群体与社会失业群体共同寻求工作机会,现实压力异常明显[1]。在社会各行各业划分日趋细致的今天,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十分重要,就业观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加剧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甚至

 ①

 注: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 2 -毕业论文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大学教育培养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对社会生产力做出的贡献与作用越来越突出。但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氛围中充斥的急功近利、浮躁慌乱和迫不及待,使就业难与招工难同时存在,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成为众多高校毕业生的最低要求,因而出色的职业素养能力或将成为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法宝。因此,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培养全过程,强化大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促使其树立科学的职业信仰,成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2 工匠 精神 概述 2.1 工匠精神的定义

 “工匠精神”最早可以追溯到 2000 多年前的春秋“班墨时代”,从鲁班造锯到黄道婆发明织布机,无一不体现劳动人民创造智慧的高超技法。2016 年“工匠精神”首度出现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明时代在召唤它。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最优良的品质,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中国制造 2025”实现制造业强国迈进的征途中,需要数以万计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技术工人。

 不少研究者都对“工匠精神”进行解读,严谨认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状态,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专注细节和追求突破、勇于革新的创新精神,基于以上研究者们关于“工匠精神”解读大同小异的观点,“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检索分析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是敬业、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专注、创新精神等,其中敬业和精益求精被提及的次数最多,其次是创新精神、持之以恒、专注等。

 从上述分析可知,工匠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尽管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中,对工匠精神体现的具体品质各有侧重,但在工匠精神核心要素上基本都认可敬业、精益求精、专注和创新等品质。所以,工匠精神,简单地说即“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它不仅仅是面对职业时应该有的精益求精、兢兢业业的态度,还是在面对生活,面对产品,面对职业发展等方面体现出专业精神和素养[2]。工匠精神虽是一种抽象的存在,但它切实的具象在工作过程中和结果上,是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知行合一”的全面展现。时代发展让工匠精神历久弥新,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正逢其时,但也不应被过度消费。培育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每个人都培养成“大国工匠”, 而是在培育过程中强调工匠精神的内化和外行,以从根本上提升就业者未来职业发展竞争力。

 大学生工匠精神教育研究- 3 -

  2.2 工匠精神的背景

 工匠精神是一种传承。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工匠精神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精神上的满足,还有实际意义上的技能提升。工匠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历史意义,在新时代,传统工艺正以另一种形式与现代化社会共存。在传统手工业发达时期,工匠精神主要表现为工匠对于自己作品的精益求精和精雕细琢,极力满足消费者的要求,逐步形成了一种口碑。工匠精神的核心特点就是对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执着打磨的态度。在现代社会,工匠精神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限制。但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工匠精神这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态度与当下社会发展的需求不谋而合,工匠精神迎来了新的发展浪潮。在当今社会,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前进。工匠精神是劳动人民对于劳动生活品质的一种总结,古代社会没有现代化的机械,制作工艺品的匠人和手工业从业者被统称为手艺人或者工匠。他们反复修改打磨自己的作品,这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被后人称为“工匠精神”。在新时代,工匠精神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巨大影响。要将工匠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在生活中强调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更要在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强调工匠精神。

 2.3 工匠精神的演变

 工匠精神根植于一定的时代背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工匠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发生演变。工匠精神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孕育时期,在物质生产相对落后、科技文明相对不发达时期的工匠精神注重简约朴素、切磋琢磨;第二,产生时期,工匠崇尚以德为先、德艺兼修,为了职业威望和信誉以及适应社会;第三,发展时期,进入封建社会以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种类多样的传承方式,主张心传体知,师徒相承,不被繁杂的外界环境所干扰的工匠精神;第四,传承时期,在机械化生产与互联网产业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工匠精神提倡开放包容和勇于创新。

 在手工业时代,科学技术落后,工匠们追求精益求精和创新;工业革命时期,传统手工业受到机器化大生产的冲击,工匠精神陷入失落期;第三次工业革命,消费者的需求日益个性化,要求员工具备较高的创新素养与过硬的专业素质,这与工匠精神所强调的精雕细琢、至善尽美的价值理念具有同一性。最近几年,学术界普遍认为工匠精神具有爱岗敬业,用户至上,持续专注等特征。此外,还有学者从其他视角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可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差异,工匠精神的意涵也存在不同之处,体现出工匠精神的时代性。

 - 4 -毕业论文

  2.4 工匠精神的新时代内涵

 我国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工匠精神在新时代也要有新的内涵来适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必须是更全面、更具体的,不能局限于工匠和手工业者。只有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意义,才能保证新时代工匠精神能够适应各行各业的发展需求。在新时代,工匠精神应在保精益求精和一丝不苟精神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勇于进取,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撑作用。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至今没有统一的界定,涵盖了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严谨专注等核心价值,具体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 99%提高到 99.99%。二是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三是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四是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五是淡泊名利。用心做一件事情,这种行为来自内心的热爱,源于灵魂的本真,不图名不为利,只是单纯的想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工匠精神不仅是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每一个社会人、每一个行业的需要。现代社会产业链是由产品研发、品牌塑造、采购供应、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多环节、多工种、多岗位链接而成。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环环相扣,线上平台与线下实体并存。工匠精神的培育、传承与弘扬已不局限于传统的生产制造行业,必须拓展延伸至消费、流通、服务领域,乃至涵盖全社会的各行各业,如服务流通行业里的货物分拣、配送路径优化、运行维养、客户服务等岗位都需要发扬工匠精神[3]。工匠精神是人们在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至高境界的态度与品质,是劳动者个人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及职业品质的融会贯通和集中体现。工匠精神是一种实现人生价值、追求美好生活的价值观,所有行业、各人群都需要,都可以建立和培养工匠精神。

 2.5 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

 1 2.5.1 工匠精神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工匠精神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重视工匠精神是制造业强国得以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诸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发展较好的国家,其产品从

 大学生工匠精神教育研究- 5 -

  外形到质量都精益求精,这与从业人员注重品质、追求完美、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息息相关。人们对匠心、品质的追求会对高校培养的人才产生影响,更会以人力资本的形式作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中国...

篇八: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促进自身成长成才答案

新风浅 论 以 “工 匠 精 神 ” 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界 亚 俊(攀枝花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院,四 川 攀 枝 花 617000)【 【摘要 】在改革创新的时代,国家亟需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而高校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场所,应结合时代的需求重视大学 生 “工匠精神”的培育,并 以 “工匠精神”引领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 【关键词 】“工匠精神”;大学生& 成长成才在当今这个变革转型的时代,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 战,我国要想顺利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的转变,亟需 大量务实创新的人才。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工匠精神” 首次在国家层面被提及,引发了国人广泛的热议和思考。

 2017年在第33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李克强总理考察天津职 业技术师范大学,看望这里的“工匠之师”,表达了对学校 培育人才要弘扬“工匠精神”的期许。“工匠精神”契合当代中国发展的新理念,也契合了核 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方面的内容,“工匠精神”不仅丰富 了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也是中国精神在新时代的一种体 现。当前在经济新常态下,弘 扬 “工匠精神”,打造有口碑 的中国品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创新引领,应成为融 入每一个中国人血脉中的民族情怀。因此,应当在全社会大 力 倡 导 “工匠精神”。作为大学生毕业生人数世界第一的中 国,特别要在高校倡导“工匠精神” 的培育,对我国而言,

 以 “工匠精神”引领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培养一大批务实创 新的人才显得至关重要。那么什么是“工匠精神”呢?一、 #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是从业人员的一种 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是从业过程中对职业的态度和精 神理念。“工匠精神”可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敬业精神。它是一种追求 极致的职业精神,更是一种专注、执着、一丝不苟,不断超 越,追求事业人生完美的人生态度;第二,持之以恒、淡泊 名利的职业操守。它是一种不为金钱利益所诱惑、崇尚工作 神圣并全力以赴的职业操守,也是一种不投机取巧,坚守职 业道德和操守的品质"第三,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思维方 式。它是一种实践中生成的创新思维方式,是一种主动解决 问题、不断创新的思维方式。二、 高校以“工匠精神”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途径(―)以”工匠精神”引领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培养我国正处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过程中,这一时期需要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创业创新的行动中来。在创业 创新的过程中,只有全体成员拥有高度和责任感和创新意 识,发挥团队精神,才能顺利实现由制造到创新的转型。以 “工匠精神”引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可以使大学生 认识到弘扬“工匠精神”的目的是服务社会,创业创新是追 逐梦想的过程也是服务社会的过程。大 学 生 弘 扬 “工匠精 神”和服务社会的理念,在知行合一的过程中,能够感知社 会责任的重大,积极地调和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冲 突,在发展变化的时代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二)以 “工匠精神”塑造大学生的职业观和创业观2015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八位不同岗位的劳动者匠心筑梦的故事。他们在平凡岗位 上执着追求,从而达到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可见大国 “工匠精神”在职业观的塑造中极为关键,它折射出从业人 员的职业价值观与就业观。大 国 “工匠精神”对大学生就业 也具有指导意义。大学生只有拥有了过硬的业务能力与优良 的职业素质,才能奠定职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的今 天,大学生创业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在创业的初始阶 段, “工匠精神”应该植根于每一位大学生创业者的内心,

 只有时刻秉持把产品和服务做精做强的理念,才能在创业中 立于不败之地。(三)

 以 “工匠精神”培养大学生求真务实的的良好 学在今天变革创新的时代亟需大量创新务实的人才。高校 要 以 “工匠精神”培养大学生求真务实的的学术精神。一方 面,“工匠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独立自主、踏实务实的 学习态度。化被动为主动学习,克服浮躁心态,脚踏实地、 深入钻研,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另一方面, “工匠精神”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严谨的作风和精益求精的品质。能够以追 求完美的态度对待自己学习和生活,并激发对专业的兴趣与 热 。(四)

 以 “工匠精神”引导大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 精“工匠精神”的深层次含义就是创新。精益求精、追求 卓越,本身就包含了不断创新的精神。创新并非盲目的想象 和突发奇想,而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反复打磨而产生的。

 学 习 “工匠精神”,可以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创 新思 式, 生活 注重观察与思 , 勇 与批 ,大胆地实践,最终化不可能为可能。正是”工匠精神”的这 种敏锐创意、精雕细琢、不断求精的精神支撑,才能使中国 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的转变。因此,“工匠精神”应 当贯穿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只有将“工匠精神”根 植大学生内心,并转化为习惯和品行,才能更好地为实现中 国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参考文献[1] 亚力克•福奇.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 M ].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2] 刘维涛.让工匠精神涵养时代气质[! ].人民日报,2016 - 06-21.作者简介:乔 亚 俊 (1974. 11—),女,河南开封人,硕 士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 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53 •

篇九: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促进自身成长成才答案

要]“工匠精神”自成为 2016 年度热词以来,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并践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只是一种技能追求,更是一种精神坚守。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青年,应该去学习、弘扬、践行、传播工匠精神,教师的工作有别于其他工作,师范专业学生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工匠,他的作品—— — 学生,不容有失误,学生这个产品不合格,那危害就太大了。作为一名未来教育者的教育者,要加强对师范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引导他们争做“四有”好老师。[关 键 词]工匠精神;师范生;匠心;途径[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7)34-0156-02对师范专业大学生“工匠精神”养成与培育途径的几点思考刘 红(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6)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年,总理强调指出,高等教育要“注重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工匠精神”,这是总理又一次提及“工匠精神”。对师范生来说,他们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工匠,其“作品”不容有失误,如果说一个产品有瑕疵,可以重做,但学生这个产品不合格,后果就太严重了,一方面对家庭是毁灭的,另一方面对社会也将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们需要发扬工匠精神,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中去。如何培养学生养成“工匠精神”,把教育当艺术去完成,作为一名未来教育者的教育者,我一直在思考。一、工匠精神与其三大正念(一)工匠精神之析随着“工匠精神”出现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了当下最热的词。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工艺。工匠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秋山利辉在《匠人精神》中说: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要注重磨炼心性和品格。只有技术,将很容易被超越,做出让人感动的东西,要有一流的精神才做得到。由此可见,工匠精神不只是一种技能追求,更是一种精神坚守。我们可将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归结为:(1)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2)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保证质量。(3)耐心、专注,坚持。专心致志地做事。(4)专业,敬业。(二)工匠精神三大正念工有巧,匠有心—— — 定心、良心、痴心、恒心,追求极致执着,匠人精神是专注于心,精雕细刻;匠人精神是苛求完美,精益求精,它有着以下三大正念:1.做事先做人古训有云:

 “己成,则物成”, “先德行,后技能”, “有成人而后有成事”。礼仪、尊敬、谦虚等,这些做人最重要的事,看似简单的道理,却能有效地磨炼心性和品格。“人品比技术更重要”。要做好这一点,需要大学生改变两种思维:差不多思维和走捷径思维,拿学习来说,有些学生仍存有“60 分万岁”的思想,不禁要问,60 分真的就够了吗?还有学生做事情总想走捷径,只有脚踏实地掌握好基础知识,打好“基本功”,才是成长的捷径。2.先专注,后专业人这一生,如果用 1%的力气去选择,99%的力气用心重复,每一次都能感受到新鲜的力量。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用心做,你就是赢家。大学生要积极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学习,加强自控力、专注力的培养。3.先沉淀、后成才大学生需要安静的心情、沉淀的学习、认真的工作态度。沉淀心态的养成:首先要有自信的心态,信任自己,真正把工作的过程当作是人生经验的积累。其次要有重视的心态。重视自己,要时刻想到将来如果取得更大成就时,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素质,并不断用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最后要有求知的心态。二、师范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养成的重要性(一)时代、民族之需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整个社会浮躁,追求一种快速化,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正在被更多地的人认识到。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均提出,要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除了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央视的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舆论的讨论也逐渐热烈。我认为:

 (1)从个人层面,需要学习、秉承工匠精神。(2)社会层面,浮躁的社会需要弘扬工匠精神、呼唤工匠精神。(3)民族、国家层面,工匠精神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二)教育的性质、教育对象之需要教师的工作有别于其他工作, “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产品不合格,那危害就太大了。要把孩子培养成德智育人 管理◆师资◆育人作者简介:刘红(1982—),女,汉族,江苏淮安人,硕士研究生,高校讲师,研究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156 - -

 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塑造成栋梁之才,离不开教师的精雕细琢、耐心打磨。教师从事的培养人的工作,可谓是精细中之精细,需要倡导工匠精神,教育教学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工作态度,态度决定效果,这正是我们积极推崇的时代“工匠精神”。三、师范专业学生的“匠心”培养工匠精神代表着专注、执着、严谨、敬业,正是师者所应怀有的“匠心”,一颗纯粹的教育心,并一以贯之终生,在喧嚣中独守一份淡泊。师范专业的大学生应该如何去养成“工匠精神”呢?(一)思想教育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基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师范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通过对师范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将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在润物细无声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追求精益求精,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职业态度。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职业观的教育,以工匠精神为落脚点,鼓励他们坚守教育的“初心”,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中去。(二)良好学风、班规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依靠良好的学风、学习习惯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打牢自己的专业知识基础。工匠精神的塑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自我要求,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将工匠精神追求“更好”的理念与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勇于克服困难,而不是躲避回避,在平时说课、三字一话等专业技能训练中不仅仅是满足于完成技能训练的任务,更要发扬“追求更好,完成得精”的“工匠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借助一些规则来养成。秋山利辉制定了《匠人须知三十条》,规定进入工作场所的秋山木工必须严格执行。作为师范生,可以班级为单位制定特殊“班规”:比如,进入班级,必须要学会打招呼,一个能热情与人打招呼的人,也一定能够热情地与人交流;进入班级,课前不要大声喧哗;进入班级成为“爱管闲事”的人,在班级遇到困难,不能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态度……这些看似很小的细节,如果年复一年地去完成,必然有助于提升综合素质,打好基础。(三)专业课堂、课程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阵地工匠精神的培养离不开专业教学这个主阵地。专业课堂是培养师范生工匠精神的主课堂,专业教师要把学生应该具有的职业素养整合到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和考核办法中,在专业课程教学的各环节渗透工匠精神,关注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检查学生对课堂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师生互动,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课程的重点内容。(四)身边榜样的力量,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1.身边优秀教师的榜样力量通过讲述已经毕业的优秀校友事迹,以及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一辈子的老教师的事迹、教案等物件展示,让学生看到的是在设计教案、备课、做好听课笔记、制作微课、导演课堂、考试讲评等,着眼小处和细微处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身边同学、教师的感染作为与师范生密切接触的教师群体—— — 辅导员、专业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去关心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要带头践行“工匠精神”,以“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方式去感染学生。(五)教学实践实习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平台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要通过实际的工作对学生产生切身的体会和影响,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切身体验,当工匠精神与具体的职业场景相关联时,学生能真切地体会到这种精神的价值魅力所在。学生在高年级进入学校实习,在听课、备课、教学设计、授课的过程中,会激发形成相关职业情感,会有效提高职业素养,这无疑对培育工匠精神十分重要。(六)校园文化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有力载体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高校应该以丰富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引领,充分利用这一隐性教育资源,传播、弘扬工匠精神,成为培养工匠精神的有力载体。高校可以通过相关的活动,如摄影、寻找身边“最具工匠精神的同学”、参观等活动,营造学习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从而使工匠精神得到进一步的传播与弘扬。四、结语“校园无小事,事事皆教育。”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工匠,必须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积沙成塔。教育固然需要教育家,但更需要大量的一线教师。做实实在在的“教书匠”,将“工匠精神”带到工作中,让工匠精神扎根于师范大学生的内心深处,抱以一颗敬畏之心、纯粹之心,专注持久地投身教师工作岗位。有将教育一直做到底的态度,守住一种精神,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一门手艺—— — 教育,争做“四有”好老师。参考文献:[1]刘维涛.让工匠精神涵养时代气质[N].人民日报,2016-06-21.[2]黄健.寻回并发扬“工匠精神”[N].北京日报,2016-03-21.[3]黄欢.总理报告中的“工匠精神”哪里来[N].济南日报,2016-04-06.[4]彭花,贺正楚.新生代技术工人的工匠精神[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7(3):97-99[5]李梦卿,任寰.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诉求、价值与路径[J].教育研究,2016(11).[6]王博.高职院校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5).[7]孔宝根.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8(3).精彩语句:

 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要注重磨炼心性和品格。157 - -

篇十: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促进自身成长成才答案

项目:2019 年度重庆市教育科学项目 (2019 -GX -092);2018 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8SKGHO35);2018 年度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2018 -GX -290);2017 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7BS24)作者简介:李 净(1987—),女,四川宜宾人,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谢霄男(1987—),男,内蒙古赤峰人,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与社会发展研究。2020.5No.5,2020

  学 术 探 索Academic Exploration2020 年 5 月May,2020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构成要素与培养路径李 净,谢霄男(重庆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南岸 400065)摘要:从“新时代”“工匠精神”“大学生工匠精神”概念的阐释出发理解“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正确的劳动观念”“精进的处世态度”“不渝的创新意识”等是构成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基本要素。让新时代大学生真正从工匠精神的培养中受益,关键在行动。以“坚守信仰”为魂、以“注重细节”为本、以“鼓励原创”为要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工作,有助于塑造出一流的时代新人。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723X(2020)05 -0136 -08

 习近平指出:“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1] 我国历史上从不缺乏能够制造出精工巧物的匠人。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从时间上来看“现今比较确定的是,具备艺术家气质的独立工匠,其出现年代可能要追溯到农耕时代”。[2] 还有论者称“中国工匠精神 1.0 时代造就了四大发明、万国来朝的盛况,造就了多彩的农耕文明”[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4] 伟大的时代需要涵养伟大的精神。站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4] 时代号角已经吹响的历史方位,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涵养大学生工匠精神应该积极作为。一、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一)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由“工匠”和“精神”两部分组成。“工匠”又由两个部构成,分别是“工”与“匠”。我国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管仲在齐国推行变法时,曾提出“四民分业,士农工商”。他将国民分为四个阶层,即军士、农民、工匠、商人。这里的“工”指的是“手工业者”,也即体力劳动者。因工作属性的差别与具体分工的不同,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手工业者常常与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士等阶层相区分。在我国,并非所有的劳动者都能够称之为“匠”。在日本,与“匠”意思等同但使用频率更高的是“职人”。[5] 从“工”到“匠”,也即从一名普通的劳动者成长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匠人,需要参加具体的劳动训练,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积累一定的知识与经验。有学者指出,普通劳动者成长为匠人,并不仅仅是一种名称上的变化,更代表一种质的飞跃。[2] 普通劳动者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是“普通”的,但能将看似“普通”的工作做得“不普通”也即追求“极致”与“卓越”者,就是“匠人”(“职人”)。所谓“精神”,指的是人的生命体征的直接反映。有的劳动者终其一生都无法成为匠人,而有的劳动者却6 3 1万方数据

 能够实现质的飞跃,在这两类行为主体身上所直接反映出的生命体征是不同的。我们可以从狭义与广义两个方面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狭义的“工匠精神”指的是为以手工劳动(体力劳动)为基本方式的劳动者生命体征的直接反映。恩格斯指出:“工具的使用是人脱离动物界的第一步,劳动使人真正成为人,并且推动人类文明不断演进。”[6] 这里的劳动,既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人在制造与使用工具的过程中,既付出了体力劳动(手工劳动),又付出了脑力劳动。从广义上界定“工匠”的外延,应涵盖体力劳动者(手工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管仲认为“士农”与“工商”均是“国之石民”,有将四个阶层并举之义,在其身上也应该具有相同的生命体征。日本从近世以后,尽管“职人”主要用来指代手工业从业者,但也可以用来形象地指称精于术业、忠于职守的其他阶层。[5]据此,我们可以将广义的“工匠精神”定义为付出人类劳动(既包括体力劳动或称手工劳动,又包括脑力劳动)的各阶层人士呈现出的各种生命体征。无论是从狭义还是从广义上理解“工匠精神”,其所指称的对象非常明确,一定是劳动者。劳动者在具体的岗位上开展工作所呈现出的敬业意识、专注精神、严谨作风、踏实品格等等,是谓“工匠精神”。习近平告诫我们要在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因此本研究主要从广义的角度对“工匠精神”进行分析。(二)大学生工匠精神有学者指出:“现在人们所崇尚的工匠精神,其实主要指的是大工业时代(1881—1935 年)前,工匠制作艺术品的精神。”[2] 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大学,肇始于 19 世纪初。1809 年德国柏林大学的创办,标志着现代意义上大学的诞生。亚洲范围内,创办最早的现代大学是于 1877 年成立的日本东京大学。在我国,创办最早的现代大学是始建于 1895 年的北洋大学堂。从时间上来看,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创办于大工业时代降临以后。我们所崇尚的,主要是大工业时代来临之前的工匠精神。而现实的情况是,大工业时代到来以后,耗费手工劳动的工作很大一部分被机器生产所取代。工匠作为被时代“淘汰”的特殊群体,如何在被视为“读书人”的大学生身上反映出生命体征,是我们有必要认真加以思考的课题。我国现代大学虽然创立于大工业时代以后,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生尽管是 19 世纪末期才出现的,但并不意味着大工业时代来临之前从事手工劳动的工匠所恪守的崇高精神就已经并应该被人们所遗忘。在现代大学求学的学生从身份上来看,尽管与大工业时代来临前的学徒在求学场所、授课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但经过长期努力才能习得技能、不断历练才能积累经验、虚心好学才能不断精进、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才能堪称一流等精神内核是高度一致的。大学生掌握高超的能力与本领,同样需要具备大工业时代来临前学徒成长为匠人所必备的宝贵生命体征。也就是说,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生这一群体尽管是大工业时代以后才出现的,但其仍然可以从大工业时代来临之前的工匠身上继承并拓展出新的生命体征。大学生工匠精神这一概念本身,就既蕴含了历史继承性,又具有开拓创新性。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一经被大机器所取代,从历史发展的大势上来看,已经具有不可逆性。我们分析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内涵,不是要求大学生重新回到过去,从事传统的手工生产劳作,而是希望其从具有高超手艺的传统工匠身上,秉持具有传承价值的生命体征。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已经日渐成为人类社会主导发展方式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与工作中传承传统手工业者的宝贵生命体征的同时,还要结合时代所需对之进行拓展与创新。如此,工匠精神才能被赋予生命活力而融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中。我们研究并倡导大学生工匠精神并不是要求每一位大学生都要成长为工匠,而是要申明工匠精神在任何历史条件下都没有过时,都不应该被历史所尘封、被人们所淡忘。可事实上,由于长期受到某种思想偏见的影响,在一些人眼中工匠从事的工作是重复、繁重并且是无意义的。如果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工匠这一群体,很难避免对该群体身上呈现的生命体征存在有失偏颇的理解。传统儒家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大学生作为“读书人”,固然要在高校学习专业文化知识,饱览各种圣贤典籍。但这绝不意味着其从前大工业时代的工匠身上传承生命体征就会没有出息、没有前途。有学者坦言,制约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块巨大绊脚石,正是认为读书人才能出人头地,做工匠只会屈居人下。这种观念不仅存在于古代,在现代生活中仍然有着影响力。[2] 将大学生与工匠并提,一个很7 3 1万方数据

 重要的原因是要阐明大学生成长成才与工匠出类拔萃在生命体征上具有高度的融通性,助力我们在科技强国道路上行稳致远。因此,所谓“大学生工匠精神”指的是,大学生从前工业时代的工匠身上传承并弘扬的专心敬业、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心无旁骛、顽强执着、坚忍勇毅、善于创新、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等生命体征,并将之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中。(三)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了新时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的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有新的担当、新的作为。厘清“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内涵,我们有必要先对“新时代”进行重点解析。“新时代”是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日益切近的伟大历史时期。我国从近代以后,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加之内战频仍,现代化进程曾长期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新中国的成立,让中华民族挺起了脊梁。改革开放后,广大人民群众渴盼改变贫穷的国家面貌。经过四十余年的接续奋斗,中华大地的面貌焕然一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然而,由于一些地方、一些企业片面看重经济效益,一味追求速度轻视质量,社会风气渐趋呈现出浮躁的迹象。到 2050年,我国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届时,如若我国生产的产品是廉价、劣质的代名词,显然与强国身份不相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新使命是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能够如期建成。要完成这一使命,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将心静下来,用修行的价值观代替功利浮躁的工作观。新时代大学生一旦确立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就应该竭尽所能磨炼技能。秉持修行般的价值观磨炼技能是一个“慢功夫”。将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没有捷径可循,需要有强大的韧劲与一往无前的勇气。有着“中国精造之父”美誉的聂圣哲指出:“培养工匠,走任何捷径都是最大的弯路。”[3] 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最鲜明的生命体征,是在浮躁的社会背景下沉潜自己的内心,拒绝身边的各种诱惑,肯下“慢功夫”“苦功夫”练就一身“硬本领”。投机取巧、耍“小聪明”、走“捷径”,对于练就过硬的本领而言,恰恰是“最大的弯路”。沿着弯路走下去,也往往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苦练硬本领要“慢下来”是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一大生命体征。新时代大学生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均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习近平在介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时借用了一个农学术语“压茬拓展”。社会主义改革事业要一茬接着一茬干,要“不误农时、不让地闲”。“不误农时”强调的是把握好历史机遇。新时代大学生在把握历史机遇的过程中不能消极被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不是等来的、靠来的,而是凭真抓实干、真修实行奋斗出来的。历史机遇的把握尤为讲求时效性,时间窗口一旦打开而没有及时把握,难免追悔莫及。“不误农时、抓紧抢种”建立在对时令的准确把握与对抢种工作的严格训练上。对时令的把握不到位必将贻误抢种时机,为此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能做到 99.99%,绝不做到 99.9%。“不让地闲”强调的是中华民族逐梦征程的每一步都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对土地进行精细化管理,对中华民族筑梦征程的每一步都精心安排、细心耕耘,正是工匠精神的真实展现。处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期的新时代大学生,对于早日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既要“有为”“乐为”,又要“敢为”“善为”。新时代大学生接下来应该怎么干?习近平在2020 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7] 以“时不我与、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加快练就过硬本领,是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担当与作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把握新机遇要“快起来”是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另一大生命体征。因此,所谓“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指的是处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期的大学生所坚守的苦练硬本领要“慢下来”、把握新机遇要“快起来”的生命体征。二、新时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构成要素中华民族肌体里潜存着工匠精神,这使得我国的能工巧匠可以在农耕文明时代取得令世人惊叹的成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关头,新时代大学生传承并弘扬这一伟大精神,关乎中华文明新辉煌的铸就。(一)正确的劳动观念有研究者指出:“高尚的工匠精神是任何时代都不可缺少的,如果忽视工匠精神,那么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辉煌就难免受挫。”[8] 我国前工业时代的工匠及其所持守的工匠精神曾创造过令世人震惊的伟大成就。比如春秋时期鲁国的公输盘发明了为数众多的工具、东汉时期的张衡研制了地动仪、隋朝时期的李春主持修建了赵州桥、北宋时期的沈括撰写了《梦溪笔谈》等等。有8 3 1万方数据

 论者不无感慨地指出:“曾几何时,我们这一国家也是一个能盛产能工巧匠的国度。到如今,风头竟然被日本、德国、瑞士等后来者抢了去。”[3] 这里有一个时间上的限定词“曾几何时”,“曾”是文言副词,有“乃”的意思。“几何”有多少、若干之义。“时”指的是时间。也就是说,我国历史上曾是一个盛产能工巧匠的国度,距离这一时期并没经历过长的时间。言下之意是工匠精神在我国衰落的时间并不久远。与此同时,这段话也隐藏着另一重深意,作为一个即将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国度,理应有着更多的大国工匠乃至大国巨匠,而现实状况距离理想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前部长李毅中对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进行分析时指出:“我国处于工业化的后期,而非后工业化时代。”[9] 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大机器生产逐渐取代纯手工劳动,专事手工生产的劳动者社会地位有所下降,其秉持的工匠精神为人们所重视的程度也不断在降低。立足整个中华文明史梳理这一历史时期,其所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我国改革开放前的一些工厂...

推荐访问: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促进自身成长成才答案 践行 工匠 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