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金融生态论文【五篇】

时间:2023-07-16 21:35:04 来源:网友投稿

金融生态根据生态系统的构造原理、结构与功能特征仿生而来,是一个由金融生态主体与金融生态主体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生态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也是一个仿生概念。金融生态环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金融生态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金融生态论文【五篇】

金融生态论文范文第1篇

金融生态根据生态系统的构造原理、结构与功能特征仿生而来,是一个由金融生态主体与金融生态主体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生态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也是一个仿生概念。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讲,金融生态环境是指影响金融业生存与发展的各种自然与社会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风俗习惯、地理与人口等。狭义上的金融生态环境则是指有利于金融业生存与发展的微观层面的因素,即经济因素、制度因素、信用与法制等。文章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与狭义上的金融生态环境。经济因素是影响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最为核心的因素,是金融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决定着金融业发展的方向、结构、质量、效益与规模。虽然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与促进作用,但是金融系统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且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结果与组织形式决定了金融发展的速度、规模、结果与组织形式,此外,货币流通主要取决于商品流通。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同样也离不开制度环境。一方面金融活动有效、持续地开展需要稳定的、连续的制度支持,另一方面,合理、有效的制度支持是金融创新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信用环境是衡量金融生态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准。信用环境一般包括信用制度与信用文化两个方面,信用文化是一个长期积累的文化沉淀,在较长的时间内作用较大,信用制度则是信用文化的物质表现,如担保制度、评级制度与公证制度等。良好的信用环境对于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影响较大。法律环境一方面可以约束金融主体的行为,规范金融体系的发展,另一个反面又可以保护金融主体的产权,活跃金融市场,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2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金融生态环境涉及面广,对其评价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具有复杂性。在指标体系构建方面,需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以科学分析和定量分析为前提,具有清晰的层次结构。此外,指标设计应以现代统计理论为基础,数据来源要清楚。

(2)系统性原则。金融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指标的设计应较为全面地反映金融生态环境的各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应该分为若干个层次,指标的选择既要考虑其穷尽性,又要考虑其互斥性,从而形成内容全面、层级结构分明的评价体系。

(3)可比性原则。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目的主要在于找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而问题分析需要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这就要求所选择的指标具有可比性,即可以时间与空间上进行比较。

(4)数据的可获得性。金融生态环境涉及的指标很多,但有些指标的数据是较难获得的,尤其是信用、法制等方面的数据,这就要求在指标选取时要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否则选取的指标就没有意义。

2.2指标选择与说明根据金融生态环境的内涵,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文章从政府治理、经济发展、金融发展、法制与诚信建设等四个方面选取了18项指标来构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选取时,考虑到定性研究很难得到一个可信的研究结果,因此,本研究只考虑定量方面的指标。

(1)政府治理。政府对金融事务的过度干预会阻碍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恶化金融资产的质量,影响金融系统的运行。整理治理可从财政平衡、政府主导性与政府规模来衡量。财政平衡用来反映政府的财政能力与财政结构,财政能力越强,财政结构越合理,越有利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文章选择财政自给率(即财政收入比财政支出)来衡量政府的财政平衡水平。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政府干预较少,政府主导性较弱,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就越强。文章选择税收收入与非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来衡量政府主导性。这两个指标均为负指标。企业税收负担越重,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就越强,反之亦然。非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亦是如此。政府规模反映政府的行政效率,文章从政府开支规模的角度选择基本建设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这个指标来衡量政府规模。

(2)经济发展。经济基础与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越快、越合理,金融生态环境就越好。经济发展可以从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基础设施与经济开放度四个方面来评价。在经济实力方面,文章选择人均GDP来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越高,越有利改善其金融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景,并且决定该地区化解各种风险的能力。文章选择第三产业占地区GDP之比、金融业占地区GDP之比与房地产占地区GDP之比三个指标累测度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其中,金融业占比用来描述一个地区金融资源的配置与聚集能力,房地产占比则与金融发展相辅相成,与金融发展也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基础设施建设则用来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是否能稳定、持续地发展,文章选择公路密度与人均邮电业务总量来衡量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经济开放度用来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力,文章选择进出口总额来衡量。

(3)金融发展。金融发展直接反映一个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水平。金融发展可以金融深化、金融部门效率、金融市场发展等三个方面来选择评价指标。金融深化是指经济货币化程度,用货币总量占GDP之比来衡量,但在实际操作中,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一般采用金融部门贷款或存在总额占GDP之比来代替,文章选用金融部门贷款总额占GDP之比这个指标。金融部门效率是指金融部门对金融资源配置的有效程度,文章选择贷存比(即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之比)来衡量金融部门效率,贷存比越高,金融部门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能力就越强,金融部门的效率就越高。发达的金融市场有利于金融资源的配置,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文章选择保险密度与人均有价证劵及投资增加额两个指标来衡量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

(4)法制与诚信建设。法制与诚信建设方面的指标大多为定性指标,难以收集数据。文章选择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来衡量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从侧面反映一个地区的信用文化建设状况;
选择百万人注册律师数来衡量法制环境与信用环境机构保障的力度,选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负债率来测度企业信用环境。

3实证研究

根据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文章以湖南省为例,综合测度该地区2003-2012年的金融生态环境,分析其动态发展趋势。

3.1数据收集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湖南省统计年鉴》(2004-2013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2004-2013年),湖南省统计公报(2004-2013年),湖南省统计局网站等国家标准数据。

3.2研究方法文章采用线性综合评价法统计与测量湖南省2003-2012年的金融生态环境质量,比较分析这十年来金融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在指标赋权方面,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变异系数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某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小,说明该指标的平均程度较为容易达到,其相对重要性也就越小,权重越小。反之,则应赋予更大的权重。

3.3结果与启示首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包括数据的无量纲化与正向化。无量纲化就是将无法直接比较与测算的不同指标经过处理后转换成可以直接比较的标准化数据。无量纲化处理的方法有很多,如极差法、极值法、比重法和秩次法等。文章选用极差法对各个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文章构建的指标体系中包含税收收入、非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之比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负债率三项逆指标,需要将其转换成正指标,才能进行测算与比较。指标的正向化主要有减法和倒数法两种方法,文章采用减法对上述三项指标进行正向化处理。

(1)经济环境不够坚实。湖南省整体经济发展与发达经济区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主要体现在经济基础与经济结果方面。在经济基础上,经济总量与发达地区相比相对较小,经济拉动与辐射能力有限;
经济增长方式相对粗放,产业结构仍处于转型阶段,二元结构明显;
产业布局有待改进,主导产业不多,无法带动弱势产业的发展,产业前后关联效应不强。在经济结构方面,虽然自实施“两型社会”建设战略以来,该地区的多个工业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许多传统产业如工程机械等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由于受到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影响,该地区的产业结构仍以重工业为主,科技含量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仍较少,发展较慢。这些问题严重限制了该地区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能力,影响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2)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政府干预较多。目前该地区执法成本高、执行程序复杂,执行时间长、政府干预过多,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严重等给该地区经济、金融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3)金融市场发育不全。虽然该地区已有一家外资银行的分行,但仍没有消费信用机构、租赁公司与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的单一性不利于市场竞争;
金融机构组织的低层次也不利于资源聚集。除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外,该地区仅有1家村镇银行、1家地方性股份制法人银行、1家信托公司、2家财务公司、2家城市商业银行、3家法人证券公司于4家期货公司,在法人保险公司于基金管理公司方面仍属空白;
此外,国有商业银行对该地区金融机构的信用评价较低,不利于聚集金融资源。

(4)信用与法制建设滞后。从收集到的数据可以看出,该地区人们的产权意识较为淡薄、信用制度与信用文化建设较为落后,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执法强度不够等现象仍较为严重。

4结束语

金融生态论文范文第2篇

鄱阳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生态湿地,在我国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生态功能,是我国最大的“大陆之肾”。鄱阳湖地区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而且区内基础设施较完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业基础较好,科技实力较强,城市化水平较高,经济联系较为密切,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但我们也应看到,目前鄱阳湖面临着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严重影响了鄱阳湖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这不仅影响到江西经济可持续发展,也严重影响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用水安全。因此,立足全国国民经济发展这个大视野,将鄱阳湖地区建成一个生态经济区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紧迫性。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乃当务之急。

首先,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保护好鄱阳湖这“一湖清水”的需要。这些年来!由于受乱砍滥伐、垦山毁林造地、论文围湖断水为田、小城镇盲目发展、乡镇工业粗放生产等人为因素影响,鄱阳湖枯水期显著延长,逐渐在丧失天然蓄水泄洪等调节功能,而且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污染日见严重,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破坏,所幸江西山江湖工程的实施一定程度地保护了鄱阳湖地区的生态环境,鄱阳湖水暂时与国内其他大湖之水相比水质较好,我们有责任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鄱阳湖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鄱阳湖的保护和治理,总理近期在视察江西时曾动情地指出:像江西这样好的生态环境,在中国已经不多了,一定要保护好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温总理的指示意义深远,我们应当坚决贯彻落实。

其次,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促进江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鄱阳湖地区六市有极好的生态资源,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012占全省012的一半以上,人均012则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四分之一;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收入和居民储蓄余额等重要指标均远超全省总量的3’4。有相当好的工业基础和基础设施,几乎集中了江西省工业的全部精华;
拥有本省最完备的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交通系统。此外,鄱阳湖地区科技人员数占全省科技人员总数的约5’4,而且还有极好的经济地理区位和旅游资源。因此,无论是从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经济指标看,还是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潜力看,鄱阳湖地区在江西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极端重要地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将能有效促进江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改善长江中下游乃至全国生态环境的需要。近些年来,伴随着江西经济的快速发展,鄱阳湖的水质呈现出中营养化,便给长江中下游造成了较大生态压力,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经中科院测算:目前我国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年012的)34,环境的恶化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因此,建设生态和谐的鄱阳湖有利于构建“健康长江”,维系长江生态平衡,促进京九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改善长江中下游乃至全国生态环境的需要,是促进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存在融资瓶颈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乃当务之急,然而不能不看到,就当前江西省!以下简称我省"金融体系状况而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存在融资瓶颈。

(#)银行信贷资金总量不足。

目前,受我省经济发展水平的约束,我省境内银行信贷资金总量不足。截至$%%&年底,全省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不足’%%%亿元,仅占全国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的#()*,大大低于江西省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约+(+*比例的水平,也明显低于江西省,-.占全国,-.约$($*比例的水平。这大致上可以表明,我省无论是按人均水平,还是按单位,-.平均水平,银行信贷资金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明显处于不足。!$"银行贷款存在可获得性问题。

目前江西省的金融体系是一个典型的以银行为主导的体系,企业和项目对银行贷款融资具有高度依赖性,但遗憾的是,单一的来自银行贷款的融资渠道难以满足企业和项目的融资需求,特别是难以满足风险属性多样化的项目融资需求。对于大量中小企业而言,尤其是对于科技创新中小型企业而言,银行贷款的可获得性问题尤其严重。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风险集中,也难以从银行取得贷款。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过程中,有生态环保概念的项目是特色项目,也往往是重点项目。但由于一方面其高额的资金需求/且投资支出是一般项目投资支出经费的两倍甚至更多,另一方面其盈利又伴随着高度的不确定因素,伴随着高风险,使得这类项目更是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

显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存在着贷款的可获得性问题。

!+"企业发行债券和0.1不现实。

既然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存在问题,那么生态经济区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或者通过首次公开发行上市(0.1)融资又如何呢?很显然,也不现实。企业发行债券,在我国还受到《公司法》、《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等法规较严格的限制。截至今年#%月底,我国全国企业债券余额仅为223$亿元,远低于国债2(+万亿元的规模,与$%%&年底我国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万亿元的水平相比,更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至于迄今我省企业债券融资的规模就更是少得可怜了,$%%&年,我省共发行企业债券#)亿元,发行短期融资券#3亿元,在全部融资来源中占比不到)*,可见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没有什么机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企业通过上市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这种直接融资方式也不可行。我国证监会$%%’年)月#&日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以规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行为,按《办法》规定,发行人应当同时符合一系列条件。而无论是主板市场上市还是创业板市场上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无法满足这些条件。

!4"其他融资方式操作难度大。

首先看资产证券化融资。资产证券化融资!566789:;<7=>7;?@A8AB:8ACD",简称59>融资,是指以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以该项目未来的收益为保证,通过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的一种证券融资方式。目前,我省甚至我国采取这种融资方式的主要困难是缺乏能满足证券化要求的资产项目,也难以在本地找到具有足够经验和能力的特殊项目公司和证券承销商。这次美国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资产证券化融资要实施得好绝非易事。

其次看金融租赁。金融租赁作为成熟资本市场国家中与银行和上市融资并重的一种非常通用的融资,成为大量企业实现融资的一个重要和有效的手段。但租赁的本质是一种债权,它本质上就受到与债务融资相近的诸多限制。金融租赁公司的业务是苛刻的,审核手续是严格的,为了控制金融租赁的风险,金融租赁公司对标的物有严格要求。这些苛刻的规定,在我省乃至我国现有国情下,就极大地限制了金融租赁方式提供的融资能力。

综上所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存在着严重的融资瓶颈问题。

三、建立生态投资基金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金融支持的关键举措

笔者认为,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存在融资瓶颈的现实约束条件下,建立鄱阳湖生态投资基金,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金融支持的关键举措。

鄱阳湖生态投资基金本质上是一种产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是指一种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主要从事创业投资、企业重组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等实业领域的投资。这种产业投资基金能够以自己的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一方面优选项目,给项目、企业作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广泛吸引投资者,积聚起大量的社会资金,从而形成资金优势,如此便给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优选的项目、企业提供直接的金融支持;
不仅如此,由于产业基金的投资,使生态经济区内相关项目、企业财务状况得以改善和优化,还往往能“虹吸”入数倍的银行贷款,包括“虹吸”入省外甚至国外银行贷款。这样,便能较为有效地满足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资金需求。从本质上看,我国的产业投资基金属于国外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范畴,或者说,产业投资基金就是国外的私募股权基金。因此,鄱阳湖生态投资基金即是一种广义的私募股权基金。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鄱阳湖生态投资基金又是我国广义的私募股权基金一般中的一种特殊的私募股权基金。即从投资领域上看,鄱阳湖生态投资基金应当是一种重点支持生态环保、绿色发展项目的私募股权基金。

从组织形式上看,鄱阳湖生态投资基金应采取有限合伙制的组织形式。在有限合伙型组织形式的前提下,鄱阳湖生态投资基金的运作应实行委托管理。考虑到我国缺乏高水平基金管理人的现状,鄱阳湖生态投资基金的持有人应该在有关方面的帮助下组建基金管理公司和专业管理团队,然后把基金的全部资产委托给鄱阳湖生态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投资管理。同时,鄱阳湖生态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建立合理的结构,以确保管理公司的规范化运作。

从基金投向上看,鄱阳湖生态投资基金应当有通盘选择。首先,对于基金的区域内投向而言,可以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按功能分为禁止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四个区域,在禁止开发区域内原则上不投资,在限制开发区域内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在优化开发区域内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重点开发区域内则大力充实基础设施,改善投资创业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经济规模,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使之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极。其次,对于基金的区域间投向而言,要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圈环环相扣的自然延伸和客观需求出发,从全省和长江中下游乃至全国的视角出发,而不能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划的地理界限的局限,来考虑和配置资金投向。最后,就基金的产业投向而言,鄱阳湖生态投资基金投资的产业投向,总体上来说,应当重点支持生态农业(广义农业,包括林、牧、副、渔)、生态旅游、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以!""#年江西省发改委规划的产业发展十大主攻方向体现出来的支柱产业。

从基金规模选择上看,鄱阳湖生态投资基金规模经测算可初步定在$""亿至$%"亿元之间。我们认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投资约为上千亿元人民币;
有了$""亿至$%"亿元规模的生态投资基金,按照国际经验,有大致可以“虹吸”!&’倍的银行信贷资金的配套支持。这样资金的供给大致可以满足资金的需求。

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投资基金或者说建立鄱阳湖生态基金具有可行性。

首先,鄱阳湖生态基金的建立是为了给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金融支持,生态发展是绿色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其次,已出台的《信托法》、《公司法》和最近修订的《合伙企业法》以及有望近期出台的《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管理办法》,可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投资基金的设立提供充足法律依据。

再次,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可成为鄱阳湖生态基金的重要资金来源。截至!""(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已达到$()!%万亿元,且近几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速达每年$%*以上,非常可观。

再其次,我国社保基金和保险业资金可成为鄱阳湖生态投资基金的重要资金来源。!""(年,我国社保基金资产规模已超过$万亿元,但其可投资的品种甚少,而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本质又必然要求其在运作中寻求多元化投资。因此,鄱阳湖生态投资基金较长的投资期限+较高的投资收益+以及较稳定的投资回报,对社保基金来说无疑是一种较适合的投资品种。我国保险业资金运用规模已达数万亿元,而保险基金资产配置的长期性质以及其风险管理的要求,决定了其投资途径应多样化。但我国资本市场目前的现实是缺乏多样化的投资品种,在此种条件下,投资于产业投资基金无疑是保险基金一种较好的选择。

最后,国外资本也可成为鄱阳湖生态投资基金的重要资金来源。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国外资本流入的速度在加快,规模在迅速增加。截至!""#年!月,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亿美元。国外私募股权基金十分青睐中国。截至!"",年,共有-"只面向亚洲(中国)的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大陆地区共投资$!.个案例,规模$!.)(’亿美元,为亚洲之冠。!""#年第一季度,$,只可投资于中国大陆地区的亚洲私募股权基金募集的资金总额达$..).#亿美元,超过!"",年全年亚洲(可投资中国大陆)私募股权基金$-$).,亿美元的新募资金总额,超过!""(年全年亚洲(可投资中国大陆)私募股权基金’%%)#-亿美元总额的一半。诚然,当前发生的一场国际性金融危机将导致欧美发达国家大量金融和非金融机构流动性不足,这些机构将从全球撤回部分资金以维持自己的流动性;
但是,资本的本性就是最大限度地增值,金融危机后全球衰退的未来若干年,中国仍将是经济增长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是资本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因此,国际资本在阵痛后仍将大量流入,并成为鄱阳湖生态投资基金的重要资金来源,不容置疑。

此外+我们还应看到,我国近几年成立的信托投资公司、年金、资产经营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拥有的资金也可以是产业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

四、生态环保概念项目———鄱阳湖生态投资基金投资需把握的核心环节

鄱阳湖生态投资基金顾名思义,应当是一种重点支持生态环保、绿色发展项目的基金。这里“重点支持生态环保、绿色发展项目”有三个含义:一是与国内别的产业投资基金相比,其投入相对更多的财力,来投资于直接的生态、环保项目,比如生态农业、生态林业方面的项目、污水处理厂、现代垃圾处理和回收工厂、生产的产品为生态、环保类产品的项目等,以便促进鄱阳湖地区乃至江西全省和全国的绿色发展或称可持续发展;
二是与国内别的产业投资基金相比,其投入相对更多的财力,来投资于那些高度注重保护生态的项目,比如那些因考虑到生态、环保因素而在厂房、设备方面投资额较大(比一般同类项目投资额高出百分之几十甚至高出一倍)的水泥厂、化工厂、冶炼厂等,以便促进鄱阳湖地区乃至江西全省和全国的绿色发展;
三是投资于那些传统产业、基础产业或高科技产业中科技含量较高、生产潜力较大、市场需求较旺、经济效益较高的项目,以便与前两类投资一起,形成鄱阳湖生态投资基金合理的、在整个基金存续期收益率较高的投资组合,使基金得以正常经营和发展壮大,以便促进鄱阳湖地区乃至江西全省和全国的绿色发展。

产业投资资金从性质上来说是要讲究回报的,是注重经济效益的,而前两类投资领域项目即生态环保概念项目似乎只有社会效益,却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产业投资基金将因投入产出率低、风险大而不愿涉足。但是,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我们可以求助于合理的资源与环境政策。现代环境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告诉我们,对于污染环境的企业和项目,最好的办法或政策就是合理地对其污染环境的程度和范围征收费用或税收,简称实行排污收费政策。这种排污收费政策在许多发达国家甚至欠发达国家都是行之有效的,相当程度上抑制了环境污染。我国已于!"#"年颁布了环境保护法,该法授权国家对企业、项目排污含量超过标准时收取补偿费,近$%年来,国家已经大量实施了排污收费政策,并且将这些收费反过来用于建设一些生态、环保项目,毫无疑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理由获得这种生态、环保资金。还有,我国一直在征收资源税,$%%#年&月!日,我国政府还大幅上调了部分资源的税率。征收资源税,那么理论上就应当将其中相当部分税款用于资源、生态的补偿,毫无疑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资格”享受这种专项资金的支出。只要以上生态环保和资源方面的收税、收费和“反哺”合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生态环保概念项目就能获取可观份额和规模的无偿投资资金,而这就可以降低鄱阳湖生态投资基金的投资成本,提高其投资收益,那么,鄱阳湖生态投资基金对生态、环保概念项目的投资,就具有可行性。我们还认为,随着我国自然资源的日益稀缺和环保压力的日益加大,随着我国国民和政府生态、环保意识和相应的“危机意识”的日益加强,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活动的日益推广,我国还将更大范围和更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税率,还将更高强度地征收排污费并“反哺”,这样,鄱阳湖生态投资基金对生态环保概念项目的投资将能获得更多的回报,其投资必是“双赢”。

五、多管齐下,实现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强力金融支持

建立鄱阳湖生态投资基金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金融支持的关键举措,但并非全部内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需要来自多方面的金融支持。我们要更多争取国家开发银行等开发性金融组织的金融支持;
要努力争取国内一些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暂时闲置的资金的支持。

特别是,我们要通过加大宣传在内的各种途径,努力吸收各种国际组织的资金支持。

一是可以吸收各种国际金融组织的资金支持。这主要包括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国际农发基金的低息贷款(无息贷款金额太少,基本可忽略)。改革开放’%年来,我国已利用了较多这类贷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一些涉及农业开发、农业科技项目完全有理由争取这类贷款。

二是可以吸收其他官方性质国际组织的资金。这里主要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计划署的低息贷款。这些贷款可以帮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相对低成本地开发一些与生态尤其是与农业生态相关的项目。

金融生态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金融;
可持续发展;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157-02

0 引言

在城市的发展中,城市金融的存在无疑成为了城市中一种金融资源,而且它的划分是以区域性来定的,以它的存在为核心的城市,直接影响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金融资源,包括金融资源的配置和优化也影响着当地的和谐发展。

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1 持续发展的内涵 从资源绝对稀缺论(马尔萨斯)、资源相对稀缺论(李嘉图)、“稳态经济”概念(穆勒)中,可以对最早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进行追溯。

可持续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的狭义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是比较有侧重性的,比如说:环境的可持续,生态的可持续,经济的可持续,社会的可持续等等一些,这种可持续的发展是针对某一个领域来特定考虑和研究的。另一种层面的可持续发展,是广义的,是在一定的理论层面上所显现出来的。比如说:水资源的可持续,人口资源的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等等一些,这种可持续都是建立在理论的研究基础之上的。后面一种层面在社会主义的今天,展现的淋漓尽致,因为这些可持续发展的物质,都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1.2 金融发展的一般理论 一般认为,金融发展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戈德·史密斯于20世纪60年代末首度提出。在短短的四十年内,该理论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形成阶段,是在1973年以麦金农(Mckinnon)和肖(Shaw)的“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的创立为标志。第二阶段为该理论的发展阶段即金融约束论,形成于90年代;
第三阶段是90年代末,金融发展被国内外许多专家从不同的观察及研究视角给予了不同的定义。在经典名著《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中,戈德·史密斯首先提出,一国金融结构(包括金融工具(金融资产)和金融机构)的变化就是金融发展,并采用金融相关比率(FIR)对其做了定量描述,金融发展的事实被从实证角度作出考察。

综合上述观点,本文认为,金融发展是指金融活动的不断深化、复杂化、多样化的过程,这是由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金融在经济生活中越来越不可忽视的作用所决定的。

金融活动和理论的发展是金融发展具体的两个方面,而金融活动的发展,以及经济、金融发展的客观需求和理论需求,是金融发展理论得到不断演进的基础。

2 金融可持续发展

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是1998年由白钦先教授(辽宁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提出的,他通过对国内外金融发展状况的分析,赋予了金融可持续发展具体的概念,即要在遵循金融自身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有所兼顾,使金融体制得到完善和健全,金融效率得到提高,金融资源的实现有效的配置,从而使质性金融与量性金融能够良性协调发展,有利于保证经济和金融发展的稳定性与持久性。

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目前并没有得到统一。金融可持续发展是指金融企业的运作是完全依靠自身客观规律进行,有健全的完善的金融体制,有所提高的金融效率,合理有效的金融资源配置,以及良性协调发展的金融量性和质性扩张,从而实现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可持续,这样的概念是由陈慈州等提出的。而何五星认为,它的基本含义该应是指能够满足当前以及今后的金融发展的需要,具有可持久永续性的金融发展。邵亚良则认为,金融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金融效率观,它是在金融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实现资源配置的科学有效性,金融体制能够得到完善及发展,运行效率得以提高,以持续、协调、高效地运行经济和金融。

本文提出的金融资源是指包括货币资源和货币制度、金融产业、金融管理组织和管理体制、金融意识等在内的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文中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是将金融作为一种资源,并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这种资源,使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就是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金融发展。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从字面意义来看,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再生或延续,金融发展的最高层次便是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到了理想的发展模式。同时,两者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别,金融的发展是金融工具的不断改进和创新,金融制度和金融机构的不断完善和改进。这种改进和创新的最终目的便是达到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而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单单是金融工具,金融制度和金融机构的单纯变革,而是两种发展的有机结合。

因此,金融可持续发展至少应该包括如下涵义: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延伸和自然发展。②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中包括了金融的发展,而且金融发展的最终模式和最高境界便是达到了金融的可持续的发展。③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了金融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环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④金融发展到了一定的层面,要质和量的整体提升和扩张才可以达到金融的可持续发展。⑤金融发展要想达到真正的金融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在金融结构,金融制度,金融工具上都得到创新和发展。

3 城市金融可持续发展

3.1 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 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实现转化的必然要求,它对于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促进地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施青军(2002)在通过市政府对区域开发与资本市场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资本市场促进区域开发的条件与途径进行了论述;
刘仁伍(2003)所进行的实证研究时针对我国区域金融结构和发展,并对建立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途径进行了探讨。本文的观点是,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含义是指,就是在某一特定的内部综合经济范围内,对于具有独立性的金融资源,在依照金融发展内在客观规律的需要的基础上,整个开发利用的过程要既能够满足当代金融和经济长期有效运行和发展的需要,又不会危害到将来代际金融和经济的长期运行和发展。

3.2 城市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 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城市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此,对区域金融生态系统的分析就实体转化为对城市金融生态系统的分析,以其作为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的具体实现形式。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金融领域引入生态概念,提出创设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金融生态”这个名词,自此成为了经济界的热门话题,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以供我们进行对城市金融环境极其长久发展的研究。

金融生态学概念的提出是源自于英国生态学家泰斯勒(A.G.Tansley,1935)的生态系统,金融生态是一种独特的“秩序结构”,由金融特系特有的内在逻辑安排、遵循的发展规律等群体生态学特征所展现。作为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具有创造力的仿生学概念,金融生态是借用生态学的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科学视角,供我们理解金融体系的运行及其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彼此影响的动态关系。由它的完整且科学的分析结构可以知道:金融体系的运行还涉及到它赖以活动的区域内的种种基本环境要素,如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等,甚至包括这种环境的构成及变化,以及整个生态系统因为它们导致的主体行为异化而产生的巨大影响等,而并非一个独立地创造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系统。

在我国,较早刻画金融生态环境的是白钦先教授,他认为金融生态环境能够对经济活动产生约束性影响的能力是因为它的环境容量和“净化”能力;
周小川2004年强调要想推动整个金融系统的改革和发展,可以通过完善法制制度等改进金融生态环境的途径来进行;
2005年形成的对于金融生态的明确定义是来自徐诺金,他认为金融生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系统,是各种金融组织为生存发展在长期的合作与相互促进过程中所形成的。

本文认为,对城市金融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是城市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实质,有效的提高城市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并实现分配最优使其核心。以城市为依托的城市金融生态系统,是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如融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配置效率状态以及生存的内外环境等,从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系统,它的地域性特征明显,是区域金融体系与金融生态环境一种缜密的内在逻辑安排。能否提高当地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实现资源最优分配以及构建城市生态规划体系都取决于能否实现城市金融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可见,城市金融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具备的重要性,它为金融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4 结论

综上所述,国外众多学者围绕城市金融问题展开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城市金融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城市金融作为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国家金融体系的基础。城市金融作为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国家金融体系的基石,人们对它的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仍然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展开。研究城市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是保证国家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本文对城市金融、金融可持续发展已有研究理论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城市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Paul Hilbers, Russell Krueger, Marina Moretti. In:New Tools for Assessing Financial System Soundness[J].Finance Development,2000,(37).

[2]白钦先等.论金融可持续发展[J].国际金融研究,1998,(5):29.

[3]白钦先.再论金融可持续发展[J].中国金融,1998,(7):19.

[4]何五星.金融可持续发展导论[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5]周小川.完善法律制度,改进金融生态.经济学50人论坛上的讲话,2004.

金融生态论文范文第4篇

关 键 词:金融生态系统;理论渊源;假设条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7)03-0002-04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频频爆发,并且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增强的态势,金融变得脆弱了。世界银行一份权威报告显示:20世纪的最后20年里,IMF184个成员国中,银行业发生危机或有严重问题的就有141个。

我国的金融风险问题凸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尤其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加重了国人对金融风险的关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金融体系风险向银行集中。长期以来,我国的融资方式是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间接融资,特别是近年来银行信贷融资的比重在逐年上升且高达80%以上(见表2)。这种金融结构失衡与融资形式的畸形发展使得我国的金融风险过度集中在银行体系。(2)银行体系隐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我国银行系统不良资产的严重性已是不争的事实,它早已成了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最大顽疾(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为例),隐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3)大量财政风险可能转化为金融风险。据估计,目前全国地方政府债务至少在1万亿元以上,占GDP的10%。地方债务风险已经超过金融风险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从上述频频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我国一系列的金融风险揭示出了各国金融系统面临许许多多的问题,迫使人们不得不思考和探究其形成的原因。目前理论界对金融危机成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美国经济学家Minsky主要从企业角度研究信贷市场的脆弱性,较系统的提出了金融脆弱性假说。他认为:金融危机的形成是由于企业的过度负债引起违约和破产,从而使金融机构出现大量的不良债务,导致金融机构破产迅速扩散,金融资产价格的泡沫迅速破灭,金融危机爆发。二是克瑞格(1997)从银行的角度提出了“安全边界”这个概念。他认为:银行家用了不恰当的方式来估计了安全边界,结果使得在经济持续稳定的时期,银行批准了对低于安全边界项目的贷款,使得银行在不知不觉中承担了相对于资本实力的较大风险敞口,使金融业陷入周期性的危机之中。三是投机家Solos提出了金融市场脆弱性假说。他认为世界上并不存在完全有效的金融市场,也不存在所谓的由资产内在价值决定的均衡价格。因此,他认为:金融资产价格的过度波动是金融体系脆弱性积累的重要来源。

以上三大理论从不同角度对金融危机的爆发和金融风险的形成进行了阐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能够很好地解释某一种金融危机或金融风险的生成机理,但并不能完美地解释所有金融危机或金融风险的形成。基于此,我国的理论界对中国金融风险的成因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这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完成的一项对2001~2002年我国不良资产形成原因进行的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形成巨额不良资产和金融风险的原因,不仅来自金融部门自身,还广泛地来自于非金融部门以及金融交易主体运行的内外环境,而且用调查数据衡量的结果是来自后者的因素占据主导地位。这一调查以及其后的一些相关研究,使国人清楚地意识到造成银行不良资产和金融风险的原因,远比人们直观感受到的要复杂得多,很难从某一方面对其加以解释。如果我们将生态学原理引入金融生态系统概念就很容易解决这一难题,所有的金融风险产生原因都可以归结于金融生态系统的失衡。也就是来自于金融交易主体系统与环境系统的不协调发展所致,这种不协调包括以下三个层次:一是金融交易主体之间的非均衡;二是金融交易主体与其内部制度环境之间的不协调;三是金融交易主体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不协调。当金融生态系统失衡达到一定程度,其自身产生的调节力量不能使其重新回归到新的平衡状态则就会引发金融危机。

至此,金融生态系统概念的引入为我们研究金融运行和金融风险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二、金融生态系统理论的渊源

笔者在系统整理国内外有关金融生态系统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把金融生态系统理论的演进划分为金融发展理论、金融资源理论、金融协调理论以及金融生态系统理论等四个阶段。

(一)金融发展理论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开始从事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和出版了一些有影响的论文和专著,金融发展理论开始萌芽。1966年1月,帕特里克(T.Patrick)发表了“欠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一文,提出了金融发展的原因及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是金融发展理论的最初论述。这些思想为后来金融发展理论的演进奠定了基础。1969年,戈德史密斯出版了名为《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的专著,提出了金融结构理论。他把各种金融现象归纳为三个基本方面,即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结构。1973年,麦金农的《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和肖(E.S.Shaw)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两本书的出版,标志着以发展中国家(地区)为研究对象的金融发展理论真正产生。麦金农和肖对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地区)的金融发展提出了精辟的见解,他们提出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在经济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认为是发展经济学和货币金融理论的重大突破。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金融深化理论发展完善的同时,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和阿瑟・威斯等人以发达的金融市场为对象、不完全信息为基础,提出了信贷配给理论。这些金融发展理论较好地结合了内生增长理论等主流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对金融在经济体系中的效能作了技术性的探讨与诠释。但是,复杂而漂亮的数学模型终究无法完全模拟并代替对现实世界的理解。

上述西方金融发展理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强调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市场价格机制在金融发展中的作用。其中蕴含以下两方面的金融生态系统观:一方面是金融的发展必须遵循其自身的内在规律,人为(政府管制)地过度干预都会导致金融发展的失衡。另一方面,金融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金融的发展与其外部环境密切相关,特别是经济环境。因此,必须正确处理经济与金融的关系。

(二)金融资源理论

金融发展理论认为金融领域和其他一切经济领域一样,可以借助市场的自我调节力量来实现均衡。麦金农和肖等人突出强调金融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把金融业作为引致经济发展的“引擎产业”。他们探讨这一“引擎产业”如何通过自身的改变来刺激其他要素,从而推动整个经济发展。而且更为侧重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巧合的是,金融发展理论提出后的近30年间,金融危机就接踵不断,且多发生在转型的发展中国家,致使传统的金融发展理论无计可施。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白钦先认识到亚洲国家金融发展的现实效应与主流理论的不符,首先揭示出金融的资源属性,即金融资源是区别于自然资源的,具有战略性、脆弱性、中介性、社会性和层次性的特殊资源。金融是资源,就把金融发展与金融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密切联系和统一起来,从而金融资源理论应运而生。它包含以下理论体系:

一是将金融资源划分为三个层次:(1)基础性核心金融资源,即广义的货币资本和资金;(2)实体中间性资源,包括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工具体系;(3)整体功能性高层金融资源。三个层次的金融资源紧密相连,顺次一个比一个高;高层次的金融资源比低层次金融资源更难量化,但重要性更高、包容性更强。

二是金融资源理论的目标函数是金融效率的提高、(由金融效率的提高带来的)金融稳定、金融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而用金融效率的提高和金融可持续发展代替“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其约束条件是在引入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竞争性、外部性等条件和考虑金融创新、交易成本、金融监管等因素的基础之上,增加了新的约束条件:金融资源的长期有效利用和金融资源的脆弱性。

三是金融效率是质和量的统一,强调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即金融发展既不超前于经济发展,又不滞后于经济发展。金融效率的评价标准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四是金融资源理论提出金融是一开放的、复杂的复合系统,在此框架下研究金融效率,可以采用“关联主义”的方法借鉴更多跨学科的成果,这可促进金融效率的深入研究和最终金融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金融资源理论中蕴含以下金融生态系统的观点:(1)金融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来合理配置资源;(2)金融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它不仅包括广义的货币资本和资金,还包括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工具体系;(3)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以提高金融效率为基础,而金融效率的提高来自于金融系统与其外部环境(特别是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金融协调理论

1997年,亚洲爆发了对其自身乃至世界经济发展都具有相当破坏力和波及力的经济危机,由此引发了传统金融理论与现代金融事件间的巨大裂痕。在这一事件发生后,国内许多学者不仅仅对“亚洲模式”产生了质疑,更对传统的金融理论提出了怀疑。山西财经大学的孔祥毅教授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和新金融成为驱动和支持现代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金融是否越深化越好呢?显然不是,要使经济协调发展,金融的协调是相当关键的一个环节。传统的金融理论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显然已无法解决经济和社会资源的动态配置问题。基于这种考虑,孔祥毅教授在金融资源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融协调理论,并将其定义为是在经济发展变迁中普遍存在的互补性和报酬递增的现实条件下以金融效率为中心,运用系统和动态的方法,研究金融与其构成要素的发展变化规律,收益――成本、风险的分布与变化状态以及由此确定的内部效应与溢出效应。它是以 21 世纪知识经济时代金融全球化为背景,确立了金融理论研究的三个层面:(1)金融资源各要素的协调开发与配置――金融组织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协调运行问题;(2)金融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经济金融化条件下的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即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金融功能;(3)金融资源与社会的协调问题――金融资源与文化、科技、教育、生态、环境等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

金融协调理论中蕴含以下金融生态系统的观点:(1)系统论的观点。依据系统论的思想,我们可以把金融作为一个大的系统来研究,因而作为子组织系统的国内金融资源要素同国外金融要素的组合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同时其运行机制还受着经济、政治和社会系统资源要素的制约和影响,整体效益将大于局部利益之和。(2)金融交易主体与内部制度环境协调的观点。新制度经济学否定了经济学分析“无摩擦的”新古典环境,创立了经济学研究的“新制度”环境。当一种制度协调时,就能发挥积极的作用;而当这种制度不协调时,就会起阻碍的作用。通过制度学派理论把金融发展的内部协调作为其切入点,把金融交易主体自身之间的协调以及金融交易主体与内部制度环境的协调作为其核心思想。(3)国内金融系统与国外金融系统之间的协调观点。通过信息不对称理论阐述了国内金融系统与国外金融系统之间的协调。其观点是:国内外金融发展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这就需要进行金融发展的对外协调。金融的内外协调就是在追求这样一种能够适应各国金融发展的信息,为经济金融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四)金融生态系统理论

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的金融风险开始逐步显露,引起了国人的普遍关注。研究界的目光最初主要集中于金融部门本身,于是就有了大量的有关金融部门治理结构和金融腐败问题的研究。然而,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开始意识到,由于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枢纽和核心,它在渗透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类经济主体和各种经济活动过程的同时,也反过来强烈地受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类经济主体和各种经济活动过程的影响。因此,表现在金融部门的严重的风险,毋宁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运行中各类风险的集中和综合的反映。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推动学术界对我国金融风险的成因展开了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

周小川(2004)在金融协调理论的基础上将生态学概念系统的引入到金融领域,提出了金融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强调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考察金融风险的成因问题,他分析了法律环境对金融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对金融生态系统进行了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分析。李扬(2005)指出,“金融生态系统”这个概念在国外是没有的,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涉及到的问题也主要是中国特有的。徐诺金(2005)认为,金融生态系统可概括为各种金融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及内部金融组织相互之间在长期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这些专家和学者见仁见智,大大推进了金融生态系统的研究。应当说,上述对金融生态系统的诠释为人们客观认识和深入研究金融生态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但上述对金融生态系统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两大缺陷:(1)金融生态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创造力的仿生学概念,它的提出必须有一系列的假设条件,而目前关于金融生态系统的解说都没有涉及到这一方面的研究。(2)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目前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考察金融发展的问题还仅仅停留在对金融生态系统概念的分析层面,还不能真正解释金融生态系统的演变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更不能运用生态学的方法解决传统金融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金融生态系统提出的基本假设

金融生态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创造力的仿生学概念。它的提出无论是在金融领域,还是在仿生领域,都是一大创新。既然是仿生概念,金融系统就应该是以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方式、或是以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特征的方式、或是以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方式工作的一个系统”。按照生态学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彼此关联、相互作用并且有自动调节机制的统一整体。

我们运用生态系统的方法和成果来分析和考察金融系统时,不难发现金融系统具有很多生态学特征:(1)金融系统的发展和演进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2)金融系统的结构秩序也是从竞争中形成的,竞争的最主要特征是优胜劣汰;(3)正如自然生态系统一样,金融系统也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环境下形成的,同样具有鲜明的环境选择特征;(4)金融系统同样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整体,并且这种自调节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由此可见,金融系统具备了生态系统的许多特征,但由于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态系统都包含了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两大部分,并且系统内部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复杂而有规律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因此,金融生态系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金融系统必须具备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两个基本组成要素;二是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必须通过复杂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才能维系。鉴于此,笔者认为,金融生态系统理论的提出必须建立在以下四个基本假设的前提下:

(一)金融交易主体假设

由于金融系统是金融主体与其生存的内外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整体,所以,金融系统要模拟成生态系统的第一条基本前提是:金融交易主体是生命体,而非经济体。文中所指的金融交易主体既包括资金供给者,又包括资金需求者和金融中介以及服务机构。具体包括金融机构、企业、家庭以及政府四大部门。金融生态系统理论假定这四大部门都是生命体,而不是经济体,它们的最终目标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追求自身可持续生存和发展。因为金融交易主体具有许多显而易见的生命体特征:它们都有出生及死亡的生命周期现象;都是从竞争中形成的,最主要特征是优胜劣汰;都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因而,要从生态系统的视角来研究金融系统,首先必须假定金融主体是一个追求自身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生命体,而不是简单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体。

(二)货币循环假设

生态系统就是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其特征是系统内部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能量的流动和由此推动的物质的循环。既然假定金融主体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特征的生物体。那么,金融生态系统(简称金融生态)也就是金融生命系统和其生存与发展的内外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这种组合是通过金融系统内部之间以及系统与内外环境之间的信用流动和货币循环来实现的(见图1)。因此,本文采用的第二个假定是:金融生态系统内的物质交换就是货币循环。因为货币本身就是一种物质,而金融生态系统中的所有活动都是通过货币循环来进行的,其作用和功能等同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交换。

(三)信用流假设

推动生物圈和各级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动力,是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即能量流。与物质的循环运动不同的是,能量流是单向的,它从植物吸收太阳能开始,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直至食物链的最后一环。在每一环的能量转移过程中都有一部分能量被有机体用来推动自身的生命活动(新陈代谢),随后变为热能耗散在物理环境中。而推动金融生态系统货币循环的动力是信用在资金链中的传递,即信用流。与能量流不同的是,信用流是双向的,它从中央银行制造货币开始,通过资金链逐级传递,直至资金链的最后一环。因而,本文采用的第三个假定是:金融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就是信用流动。因为,信用环境是金融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其与金融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信用流是推动金融生态系统货币循环的主动力,金融生态系统中的所有活动以及系统与内外环境之间都是通过信用流动来实现的。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也是由生物主体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也是推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动力。因此,信用流在金融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等同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四)政府行为假设

现代生态学告诉我们:人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要素,是生态系统中的最高级的消费者。但人不同于其他生物体之处在于,人在生态系统中起主导和支配地位,它不是完全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可以能动地改造外部环境。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生物多样性的迅速变化,于是就出现了人为地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对环境的肆意破坏,以及对生态系统的保护。而政府在金融生态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类似于人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于是本文采用的第四个基本假设是:假定政府在金融生态中的地位和作用类似于人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因为在金融生态中政府既是制度的供给者,它决定和塑造着金融生态环境,又是资金的需求者,广泛的参与到投融资的各个领域。也就是说,政府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因此,它是金融生态的重要组成要素,同时,政府对金融的过度管制和干预不仅会影响金融生态内外环境,而且会改变金融生态环境,最终可能导致金融生态恶化。特别是我国这样一个行政主导型国家,政府的行为选择直接决定了我国金融生态的状况和发展的方向,政府的价值偏好奠定了我国独特金融生态图景的基本格局。因此,政府在金融生态中的地位可以视同于人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Arestis,Philip and Demetriades,P.Finance and Growth:Institutions Considerations and Causality, paper, swansea U., April 1996

[2]周小川.法治金融生态[J].中国经济周刊,2005(3).

金融生态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
金融生态系统;
仿真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4)08-0038-06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4.08.07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影响越来越显著。金融业的健康运行不仅对社会的稳定性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且对地方的经济建设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金融生态的概念就是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考察金融运行的质量,通过分析宏微观环境对金融运行的影响、金融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金融机构的内外部调节能力来认识金融系统的整体发展现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金融业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因素越来越复杂,保持金融业发展的稳定性则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不同地区的区域经济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影响着区域金融发展的因素也随着区域性的不同而复杂多样化,因此研究区域金融生态的整体现状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一、文献综述

周小川在2004年12月的“中国经济学50人论坛”上将生态学引申到金融领域,指出用生态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金融发展的相关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对金融生态理论的研究热潮。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对金融生态理论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区域金融生态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层面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衡量金融生态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在国内较为权威的有两种。一是李杨(2005)在《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一书中将金融生态指标体系分为经济基础、金融发展、企业诚信、法制环境、地方政府公共服务、金融部门独立性、社会诚信文化、社会中介服务以及社会保障程度9大一级指标体系[1];
二是徐诺金(2007)在《金融生态论》一书中在分析广东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构造了状态指标、主体指标、环境指标和监管指标共3个层次40个子指标体系[2]。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则根据地区发展的差异性构建不同的指标体系来评估不同区域金融生态的发展水平。

金融生态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评价金融生态系统的重要前提,而对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国内学者选择较为普遍的主要有因子分析、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因子分析法是用少数有代表性的因子描述多指标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方便有效的找出对研究对象有重要影响的主要的变量,以及它们的贡献度。很多学者通过因子分析法来研究区域金融生态的发展水平,胡滨(2009)、周妮笛(2010)、姚耀军(2011)等分别以黑龙江省、湖南省、浙江省为例,采用不同地级市的调查数据与截面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法考察了区域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3-5]。层次分析法是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比较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于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也有部分学者将此方法运用到金融生态系统的研究过程中,向敏(2010)在研究网络金融业发展问题中,选取了影响网络金融生态环境的不同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不同的指标对网络金融生态的贡献度[6]。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是一种统计分析的新方法,它是根据一组关于输入输出的观测值来评估有效生产前言面的。国内也有部分学者采用此方法来研究金融生态问题,蔡则祥(2011)采用DEA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区域内金融生态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到了DEA有效的改进方法,并提出了优化该区域整体金融生态的政策建议[7]。

以上文献中所使用的评价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不同地区金融生态的发展水平,但所使用的评价方法只能对金融生态进行静态的评估,忽视了系统内部各种因素动态演化的相互关系。本文拟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来研究金融生态的相关问题,通过构建金融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从新的视角来考察金融生态的动态运行效果,为金融生态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二、金融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

(一)系统动力学简介

系统动力学是系统科学理论与计算机仿真紧密结合、研究系统反馈结构与行为的一门科学,是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系统动力学认为存在系统内的众多变量在它们相互作用的反馈环里有因果联系,反馈之间有系统的相互联系,构成了该系统的结构。它把系统看成一个具有多重信息因果反馈机制,因此系统动力学在经过剖析系统,获得深刻、丰富的信息之后建立起系统的因果关系反馈图,之后再转变为系统流图,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最后通过DYNAMO仿真语言和Vensim软件在计算机上实现对真实系统的仿真,可以研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之间的动态关系,以便寻求较优的系统结构和功能。

由于非线性因素的作用,高阶次复杂时变系统往往表现出反直观的、千姿百态的动态特征,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作为实际系统,特别是社会、经济、生态复杂大系统的“实验室”,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系统综合推理的方法来处理这些复杂的系统问题。

(二)金融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类似于生态系统,本文将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调节三个方面相结合建立金融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其中,金融生态环境是指对金融生态主体的各种活动产生影响,决定主体的决策方向的一系列外界环境因素,包括经济发展状况、社会保障体系、教育科技文化、社会法制环境等方面;
金融生态主体是金融生态系统的核心,包括各种金融机构、居民用户、企业、政府机构以及各种金融资源;
金融生态调节是指当金融生态主体的活动出现异常波动时,或者当外界生态环境发生突变对主体造成影响时,主体所采取的有效解决措施或者系统自身的调节能力。

在金融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中,主要表现为以资金流为主线,各种金融主体围绕着资金流动而在金融市场中进行的复杂的经营活动,在此过程中,外界因素的变化会影响金融市场投资环境的质量以及金融主体的投资行为,各种监管部门的存在以及主体内部的自我调节使得金融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得到保障。因此,本文认为金融生态系统应该包含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调节三个子系统。

1.金融生态系统因果关系图

(1)金融生态主体子系统

金融生态主体是金融生态系统的核心,是金融生态系统的主要参与者。由于金融生态主体的活动主要是围绕着资金的筹集和应用为主,因此在主体子系统中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企业、居民、政府以及监管者等在金融市场中所进行的关于资金流的各种金融活动的综合。

金融机构则在系统中起着中介的作用,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方式,使得市场中的资金得到合理而有效的利用;
同时,金融机构通过各种金融创新,利用新的金融工具以及理财产品来影响着金融市场中资金的流向。

企业一方面通过发行股票、向银行借款、各项投资收益等途径获取资金,另一方面通过税收、企业经营成本、各种存款以及其他投资支出等将资金流出企业。

居民通过日常的生产活动所获得的收入除了维持生活所需、消费支出外,多余的资金部分变成存款,其余的则会进行各种投资,以此来获得更多的收益。

政府主要通过税收的形式获得收入来源,同时政府可以向银行借款以及发行债券的方式获取融资,而政府支出则表现在各种投资、转移支付、社会保障支出等。

同时,企业、居民、政府等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构成了经济社会中的消费总和、投资总和,有效的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经济的增长则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遇,提高了投资环境的质量,增加了投资主体的投资收益。

(2)金融生态环境子系统

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生态系统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金融生态主体的活动,决定着金融生态调节的方向。由于影响金融生态系统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在综合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立了经济发展状况、社会保障体系、教育、科技、文化、社会法制环境来构建金融生态环境子系统。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金融生态系统整体的优越性,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不仅对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对金融机构的稳定性经营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维持社会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够确保人民生活的稳定性,对于经济活动的健康运行也起着关键作用。

教育、科技、文化作为软实力的代表,不仅对经济增长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社会文化制度的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

社会法制环境的建设能够为金融活动提供稳定的秩序,影响着金融主体的交易活动,是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3)金融生态调节子系统

金融生态调节是金融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前提。当金融生态环境发生剧烈变化、金融生态主体进行非正常活动时,金融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将会受到影响,通过金融生态调节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规避风险的发生,确保系统的健康有效运行。对于金融生态这一特殊的系统,考虑到主体和环境的复杂性,我们将从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两个方面来构建金融生态调节子系统。

内部调节是指当金融机构为了稳定经营而采取的规避风险或者控制风险的措施,它是金融生态调节中最重要的调节方式,是保持金融生态系统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由于金融机构是金融生态主体的主要代表,因此内部调节就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中所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为防范风险而制度的一系列预防措施。

外部调节是指金融机构以外的生态主体为了维系金融生态系统的平衡而采取的干预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行为,是为了当金融机构内部调节失控时而实施的预防措施,是保持金融生态系统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由于政府和央行是主要的宏观调控者,他们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者,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宏观经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2.金融生态系统存量流量图

在金融生态系统因果关系反馈图形的基础上,以资金的流动在子系统之间的流动为主线,通过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建立区域金融生态系统存量流量图(见图2)。为了简化图形,仅将对金融生态系统影响重要的因素建立在模型中。

三、金融生态系统的仿真研究及政策模拟

(一)金融生态系统的仿真研究

本文以新疆为例,利用Vensim PLE软件对所构造的模型进行仿真研究。模型的运行时间为2007―2020年,仿真步长为1年,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以及新疆统计信息网。

1.模型边界检验

金融生态系统所涉及的变量主要包括社会总产值、居民可支配收入、政府财政收入、存贷款总额、股票市值、利率、债券、法制环境、投资环境等,从基本仿真对社会总产值等指标的预测可以看出,该系统基本可以通过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反应出来。因此可以认为本文构建的金融生态系统与实际系统相似,可以用来研究实际问题。

2.模型有效性检验

对模型进行历史仿真检验,以社会总产值、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股票市值为检验变量,模拟的时间范围为2007―2012年,检验结果如表1-4所示。

通过以上检验,我们可以计算总体拟合的相关系数来确定有效性检验的准确性。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R2=1-

其中,yi代表第i年的实际值,yi代表第i年的仿真值,yi代表实际值的平均值。

将表1的数据代入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得出社会总产值拟合的相关系数为0.9982,而且社会总产值仿真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均控制在3%范围内,说明拟合效果较好。

同样可以计算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拟合的相关系数为0.996,从表2中可以看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仿真值与实际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也均在4%范围内,考虑到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性,可以认为该模型的模拟效果较好。

同样可以得到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拟合的相关系数为0.9989,相对误差也均在3%范围内,模拟效果较好。

同理计算出财政收入拟合的相关系数为0.9949,除了2008年的财政收入实际值与仿真值的相对误差超出了5%外,其他年份的相对误差均在4%以内。

从对该模型的有效检验中可以看出,变量整体拟合的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仿真值与实际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也均在6%以内,考虑到金融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不可能将所有的要素均构建在模型中,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该模型能够很好的反应区域金融生态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和演化过程。

3.仿真预测

模型通过了边界性检验与有效性检验后,我们就可以对金融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变量进行仿真模拟和预测。笔者认为投资环境质量这一指标能够很好的反应区域金融生态发展的好坏,它受到系统内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将模型设定以2007年为基年,对2007―2020年13年的投资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进行模拟和预测(见图3)。

从图3可知,经历了2008―2009年投资环境质量的下降,自2010年开始,新疆投资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提高,其中2014年到2015年改善趋势更为明显,虽然在2018年经历了短暂的下降,但是投资环境质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改善的。这与当前新疆的发展现状是相符的,在跨越式发展新疆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金融发展均迎来了战略性的发展机遇,同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投资数量还是投资环境质量也均将得到明显改善。

(二)政策模拟

为了能够找到改善新疆金融生态的有效途径,本文将分别从金融生态主题、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调剂三个方面选择合适的变量进行政策模拟。同样将投资环境质量这一指标作为衡量新疆金融生态发展水平的标准,将经济增长率、贷款利率、税收增长率四个变量作为检测变量,制定以下三种方案,每种方案都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考察其中一种变量的变化对投资环境质量的影响(见表5)。

模拟方案一:在贷款利率和税收增长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经济增长率提高1%,投资环境质量对经济增长率的敏感性分析如图4所示。

从图4中可知,提高经济增长率能够改善投资环境质量,但是投资环境质量对经济增长率的变动并不敏感。当经济增长率提高1%时,投资环境质量每年的变化率并没有明显的提高,但是投资环境质量的实际水平确实得到改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市场中对资金运转的需求,还是对投资的促进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随着新疆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经济水平将会保持快速的增长,投资环境的质量也将因经济的发展逐渐得到完善,保障金融生态系统的健康、有序运行。

模拟方案二:在经济增长率和税收增长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贷款利率降低1%,投资环境质量对贷款利率的敏感性分析如图5所示,

从图5中可知,投资环境质量对贷款利率的变动是比较敏感的,当贷款利率下降1%时,投资环境质量水平无论是在数量方面还是速率方面具有明显的提高。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当贷款利率下调时,企业的融资成本就会降低,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投资信心;
另一方面,贷款利率下调,使得金融机构依靠存贷利差获得额外利润的方式不再有效,迫使金融机构推出新的金融工具、产品和服务,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推进中间业务的发展,促进完善的金融市场的形成,保障投资环境的稳定。

模拟方案三:在经济增长率和贷款利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税收增长率降低1%,投资环境质量对税收增长率的敏感性分析如图6所示,

从图6中可知,税收增长率的降低也能改善投资环境的质量,变化趋势较明显。税收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调控宏观经济的有效措施。税收降低时,一方面减少了纳税人的负担,提高了他们的投资热情,增加了市场中资金的流动性;
另一方面给市场一种宽松财政政策的信号,对于促进消费和投资、提高市场的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降低税收增长率也是一种改变投资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

四、结论

本文通过建立金融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从新的视角来考察一个地区金融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在模型中,通过建立因果关系图和存量流量图将金融生态系统的各种要素联系起来,以新疆为例,对构建的模型进行仿真预测和政策模拟,找到能够完善金融生态系统的途径。

首先要提高金融生态主体的主导地位。增加对金融机构在城市别是农村基层中营业点数量的建设,充分利用金融机构的特点,增加资金的来源渠道,调节资金的流动倾向,合理有效的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加强对资本市场的建设,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优势,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有效的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扩大金融机构对中间业务的交易,创新中间业务品种,增加收入来源。

其次,要完善金融生态环境的制度建设。加强对市场经济秩序的建设,充分利用政府的核心领导地位,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增加公众对金融生态环境的了解程度;
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充分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促进交易的公平化,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最后,要确保金融生态调节的有效运行。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到风险的重要性,合理调节资产负债结构,做到投资主体多元化,定期对内部资产进行评估,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和防范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之内;
政府和央行要根据经济的发展形势,充分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确保金融市场发展的有序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李杨.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徐诺金.金融生态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3]胡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9,(6):16-22.

[4]周妮笛.基于AHP―DEA模型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评价[J].中国农村观察,2010(4):10-19.

[5]姚耀军,黄林中.浙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区域差异:基于地级市数据的经验分析[J].经营管理,2011(10):35-38.

推荐访问:生态 金融 论文 金融生态论文【五篇】 金融生态论文(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