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红色文化论文【五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7-12 20:35:04 来源:网友投稿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弘扬红色文化论文【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弘扬红色文化论文【五篇】

弘扬红色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时期 红色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总书记在党的十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是我党在总结多年来思想道德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新形势下给全国人民提出的又一重要任务。在新时期,弘扬红色文化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内在同一性,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作用。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它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中国化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
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共同理想,应对西方敌对意识形态侵蚀的有效武器;
是增进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的重要来源;
是新时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构建基础;
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资源,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支柱。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需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通过红色文化作为载体来巩固社会和谐,实现“中国梦”的思想道德基础。

一、新时期弘扬红色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核,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稳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灵魂地位

在新时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种思潮涌入中国,出现多元价值观并存的局面,西方敌对意识形态的侵蚀对中国人民的价值判断和选择造成极大冲击,仅从美国中央情报局对华的《十条诫令》中就可看出美国的文化扩张实际上是美国企图瓦解我国人民思想意志和价值观的不轨图谋[1],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治地位的确立及稳固就变得尤为重要。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建设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而产生的先进性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有重要作用,目前,已成为国家大力推行和倡导的主流文化。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核,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稳固马克主义思想的灵魂地位,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方式。

红色文化的内核是科学的革命理论、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信念、全新的精神风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红色文化的理论基础[2]。在中国这片红色的故土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国人民谱写了无数光辉篇章。“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井冈山精神;
“实事求是、敢于吃苦、不怕牺牲、团结一致”的长征精神;
“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
“爱国、创业、求实、献身”的大庆精神;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改革开放”特区精神;
“众志成城”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等等都是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3]。

在新时期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这一过程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必须要更加积极地深入挖掘并继承发扬这些红色精神内核,将其内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江西省在弘扬红色文化方面已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率先开通红色经典电视频道,以不同的视角在丰富多彩的节目中再现了我国的红色人物,红色历史和红色精神等,成为国内电视台的特色频道,吸引了大量的观众,这对江西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红色教育,使马克思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有极大促进作用。但如果要将学习马克思主义在全国范围内再一次掀起高潮,笔者认为在国内有重大影响力,收视率高的电视台中,并且在黄金时段设立马克思主义大讲堂节目也将有重大帮助。通过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系统地生动地介绍,结合中国的红色历史,配合多种多样的电视节目,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核,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宣扬,以此来回应各种思潮的冲击,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怀,稳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灵魂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二、新时期弘扬红色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要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深度全面开发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

红色文化具有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教育价值等多种形态。其政治价值根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且有助于我党保持先进性;
其文化价值在于它的文化遗产,即“红色人物、红色事件、红色遗址遗物、红色精神”,它是我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载体;
其经济价值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将红色文化同旅游产业相结合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教育价值在于新时期利用红色资源创新德育教育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4]。

在新时期,弘扬红色文化,深度开发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就必须要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创新红色文化形式,的外孙女孔东梅提出“新红色文化”概念,即将红色文化的具体内容和现代元素融合生成具有人性化、流行化、多元化等特征的新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红歌会、红色产品、红色影视、红色文化明星、红色作品、红色文化从业人员等等便是在红色文化兴起的潮流中而产生的。

众多事实证明,红色文化产业的兴起已经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道德建设、爱国主义教育、荣辱观教育等各方面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以红色旅游为例,井冈山仅仅2006年1月至7月,便接待游客155万多人次,05年旅游收入超过13亿元[5]。这种方式将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古色旅游完美地结合起来,大幅度提升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增值和收入,且红色旅游地开发的红色旅游产品,红色旅游项目等也为旅游者在游玩的同时提供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随着近年来的发展,红色旅游已成为全国旅游业的一大支柱,并成为带动全国旅游业快速增长的一强劲动力。江西红歌会自2007年开办以来,便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红歌热潮,人人学红歌,人人唱红歌的氛围欲加之浓,极大丰富了全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在江西赣州有家“红色年代”歌舞厅,刚一开张,便吸引了老、中、青等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来唱红歌,成为当地的一家特色娱乐场所,生意相当红火。红歌饱含着对先烈,对革命、对军队、对国家的深厚之情,人们在娱乐的同时也在对自身进行着教育,因此,这些形式不一的红色文化产业极大提高了开发红色文化价值的效益。

红色文化是一种稀缺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可再生资源,新时期弘扬红色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我们必须要在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同时,不断创新红色文化的各种形式,“勘探”红色文化“新矿”、把跟红色文化所有相关的资源用创新手段加以应用,不断开拓重复使用原生态红色资源的渠道和方法,深度全面开发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

三、新时期弘扬红色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要加强红色文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面和覆盖率

21世纪是互联网的信息时代,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第四大媒体。网络的便捷性、快速性、超大容量性等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为CNNIC)《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人数达到1.11亿[6],因此,占领网络阵地是新时期弘扬红色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手段。

自1998年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汽71班党课学习小组在一网微机上推出了第一个红色网站以来,全国各地的红网建设便迅速发展起来,2004年7月的统计数字显示,加盟者达到了938家,其中高校“红色网站”381家[7]。红色网站自推出以来,便以其独特性、教育性、政治性受到了高度重视。但红色网站的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网站资源不够丰富,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访问量较低;
信息更新速度慢,互动交流少,网络管理队伍技术水平有限等。因此,红色网站的建设也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热点。

手机作为通讯时代的产物,已经被全球大部分人所拥有。手机的信息互发功能及上网功能够随时随地为人们带来方便。由GSM协会和Ovum咨询公司联合成立的信息服务公司智能无线(WirelessIntelligence)宣称,全球手机用户已经达到25亿。据称,全球手机新增用户的四分之一来自于中国和印度,中国和印度无愧为全球手机用户增长的两大引擎。中国手机市场目前仍以每月增加500万新用户的数量在增长[8]。由此可见,手机的覆盖面之广。

目前浙江省正在利用手机集团短信平台,为用户及时传达国家要闻、提供各种服务,江西省则推出手机网络短信平台同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第一时间给学生传送政治新闻等各种有益信息,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如果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此项活动,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微信平台则可以在短时对全国人民进行红色文化的教育及普及,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面和覆盖率。因此,加强红色文化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也将成为弘扬红色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力手段。

四、新时期弘扬红色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要大力推行红色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本文所指的红色教育主要是指教育主体以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为党、国家和人民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先进人物、事迹、纪念物、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先进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对教育客体进行的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其主要表现形式有组织受教育者缅怀学习、参观游览、感受革命精神等主题教育活动[9]。

红色教育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具有直观性、真实性、生动性、形式多样性等优势,它是最直接,最具感染力的爱国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荣辱观教育、创新教育的新型教育方式。在新时期,弘扬红色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要大力推行红色教育,例如:在高校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整理规划红色资源,深入挖掘、研究、提炼和升华红色文化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实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建设一支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将先辈的红色精神在全国得以充分的宣扬,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报国热情;
继续推进红色四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缅怀先烈先辈,深刻认识荣辱观并规范个人行为提升个人道德素质;
规划、开发并完善红色教育基地,充分利用教育基地的作用;
结合传统教育、国学教育、高雅艺术教育,全面提升红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红色文化中所体现的爱国、艰苦奋斗、集体主义、民族、时代、奉献、创新创业精神等等都是加强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素材,因此,在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更要大力推行红色教育,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五、新时期弘扬红色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中国共产党与红色文化天然不可分割,她的诞生确定了红色文化的主体性。中国革命的曲折性、艰苦性、复杂性、长期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在革命的过程中,党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创造力、领导力等都是令人瞩目的,可以说,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在新时期,如何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也是我党面临的重要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别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人民群众利益层面给予党先进性的界定标准。弘扬红色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是要党继续继承发扬红色文化中的理想信念先进因子,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就是要党继续继承发扬红色文化中的创新思维,不断赋予时代内涵,推进理论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化解我国改革开放遇到的各种困难;
就是要党继续继承发扬红色文化中的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利益无小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10]。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中国共产党仍然是红色文化的主体,仍然是中国人民的领导者,且党的建设及执政水平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因此,新时期弘扬红色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必须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参考文献:

[1] 美国中情局对华的十条诫令.党政论坛,2001(9)

[2] 李水第,陈建.红色文化探微.南昌工程学院学报[J].2007(4).第2页

[3] 虞玲红.”三个代表”与红色精神.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J].2003(12).第6页

[4] 程东旺,黄伟良.“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2006(1).第36-37页

[5] 舒礼荣.让红色文化在新世纪重放异彩.台长论坛[J].第4页

[6] CNNIC第17次互联网报告 网民达1.11亿. 新浪科技时代.

http://.cn/i/2006-01-17/1204822506.shtml

[7] 刘晓霞.试论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野.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6(9).第35页

[8] 9日IT要闻:全球手机用户已达25亿 中国增速最快。全球IT要闻

http:///20060909/n245246357.shtml

弘扬红色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红船精神;
党的纯洁性;
基层党员

基层党员,作为党和人民群众交流沟通的第一线,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基层支柱,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直接执行者。回顾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战一切胜艰难险阻,由小变大、以弱胜强,夺取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关键在于我们拥有一支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的党员队伍。面对新形势,基层党员的党性修养与作风建设正面临严峻考验,党的纯洁性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严治党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因此,做好基层党员经常性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对于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红船精神与党的纯洁性建设内在联系

纯洁性建设是党的十首次提出来的,是对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进一步完善。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突出纯洁性建设的重要性,表明了党中央从严治党、管党的决心。纯洁性的根本标志是能够始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历史实践证明了,保持和维护自身纯洁性,是党实现长期可持续执政的基本立足点,也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党的十号召全党要增强四种意识,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即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而红船精神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代表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方向和正确道路。所谓“红船精神”既不断追求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90年来穿越时空,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鼓舞着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畏艰险、艰苦奋斗;
鞭策着我们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它的内容丰富、个性鲜明,不仅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还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可见,红船精神与党的纯洁性建设在主要内容、思想精髓、价值取向上具有内在一致性。作为党的诞生地,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对实现长期可持续巩固党的纯洁性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弘扬“红船精神”与保持党的纯洁性实践应用

学习理论弘扬。学习“红船精神”,与巩固党的纯洁性建设目的是一致的,与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要求是一致的。作为基层党员,在接受红船精神教育的过程中,实质上就是进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教育。学习的目的更是为了弘扬红船精神,要通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修养,要通过学习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开拓创新,要通过学习体会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自强不息的高尚品格。也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促使基层党员进一步改进作风,作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为共筑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开展活动弘扬。以活动为载体弘扬“红船精神”,是既有形又有效的途径。可利用南湖革命纪念馆,进行组织参观,瞻仰革命红船,聆听一次党创立与发展的讲解,不断地强化知党、爱党、信党的真情实感。可开展新时期红船精神深刻内涵以及如何弘扬红船精神大讨论,“红船精神与我们的价值观”,“南湖先锋”创先争优活动等活动推动基层党员自觉弘扬红船精神。通过活动的开展,组织和引导基层党员根据教育的目标置身于实践环境中,以其亲身的感性认识产生丰富真切的体验,更容易在活动中把思想道德规范内化为健康心理品格,进而外化为良好行为习惯。

运用典型弘扬。抓好一批弘扬“红船精神”的典型,以这些典型来引导,不断营造弘扬“红船精神”的浓烈氛围。在基层党组织中积极地推广典型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努力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从而推动党的纯洁性建设迈上新台阶。通过对照典型,基层党员能准确地发现自身不足,不断地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振奋精神,发愤进取,从而,营造一种奋发向上,力争上游,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三、弘扬“红船精神”在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作用

弘扬“红船精神”最主要最直接的目的是提高基层党员的综合素质并转换为广大基层党员的实践行动,自觉加强基层党员的自身修炼:

(一)信念坚定

基层党员首先要保持理想信念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立场坚定,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通过红船精神科学内涵、精神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学习,坚定了基层党员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心,深刻认识到只有始终坚持讲政治,明确政治方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保持基层党员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才能在正确的方向上阔步前进,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出成绩。

(二)为民服务

基层党员作为人民的“工具”,要诚诚恳恳地为民服务,多做实事、多做好事,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通过弘扬“红船精神”,能够提醒基层党员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为民谋利不索求”的服务理念,常怀为民之心、常思为民之策、常兴为民之举,始终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更好激励广大基层党员要与人民群众共奋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三)勤政务实

基层党员干部既要勤政,又要善政、优政,既要忠诚履职,又要勤勉敬业,尽职尽责,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实绩。通过弘扬“红船精神”,能够帮助基层党员始终保持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心壮志,能够帮助基层党员认识到共产党人的事业要靠实干来实现,能够帮助基层党员把敢想、敢干与实干、巧干有机结合,科学分析困难,正确认识困难,在困难面前不畏惧、不退缩,运用科学决策战胜各种困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四)敢于担当

基层党员要有像火一样的热情,把平凡的岗位当做奉献的舞台。要有火一样的斗志,态度鲜明、雷厉风行,铁面执纪,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通过弘扬“红船精神”,能够提高基层党员战胜险境的勇气、信心和决心;
能够培养广大基层党员“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忍不拔,和“阳光总在风雨后”的乐观自信,能够激励基层党员做一个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人。

(五)清正廉洁

基层党员要像大地一样朴实无华、淡泊名利,不浮躁、不浮夸、不浮华;
要像大地一样公正无私,讲全局、顾大局;
要像大地一样保持本色,自觉抵制诱惑。通过弘扬“红船精神”,能够帮助基层党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能够帮助基层党员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能够不断鼓励、引导、调控和矫正基层党员行为,塑造更多不图虚名、多做奉献的优秀基层党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时代特点,在“红船精神”引领下,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是新形势下对基层党员进行科学管理的有益探索,对加强当前基层党建工作和培养高素质的干部后备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和探索,弘扬“红船精神”,对于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保持党的组织纯洁、党性纯洁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只有抓牢纯洁性建设这个党的基本功课,才能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才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名族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张恒志.基层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1:31-32.

[2] 胡建成.依托红色教育资源 多维度创新大学生党建[J].党建与德育,2011:28-29.

弘扬红色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一)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是红旗渠精神的本质内容。党的群众路线要求我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红旗渠的修建正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最好例子。修建红旗渠是为了解决制约林县生存、经济发展的水资源问题,是为了让全县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红旗渠最终修建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坚持走群众路线,为人民群众谋利,同人民群众战天斗地,能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走向胜利。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依靠群众,让群众共享发展的各种成果,这是修建红旗渠及做好各项事业的保证。

(二)科学发展,与时俱进。这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修建红旗渠不是像夸父逐日一样一味地蛮干,而是在认真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其间,经过无数次勘测、考证,最终定下了施工技术和设计标准,因此,修建红旗渠是科学决策、科学发展的体现。同时,红旗渠精神又是与时俱进的,红旗渠精神不是停滞的,而是不断创新向前发展的。林县人民在完成修建红旗渠这一“战太行”的伟业后,并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而是迈着“出太行、富太行”的脚步大踏步前进,不断丰富发展着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红旗渠精神,阔步前进,不断进取。

二、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弘扬红旗渠精神的重要意义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进一步加强的需要:大学生中没有信仰、理想信念弱化、信念缺失的情况很突出,需要加强并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将红旗渠精神融入到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大力弘扬,引导大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加强大学生在思想方面的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弘扬红旗渠精神对大学生道德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研发现,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一些高校存在重视不够,宣传教育不到位的情况,而且,当代的大学生成长环境较为优越,多数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加之当前一些不好的摆阔、拼爹等思想的影响,大学生德育教育面临重要任务,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道德观教育。红旗渠精神所倡导的道德观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和价值导向,突出对人民、国家、社会负责,是符合社会主义价值的道德观。它倡导勇于拼搏、大公无私、平等有爱、团结互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大学生中间弘扬红旗渠精神,是弘扬正气、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的有力举措,有利于高校建立起完整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有利于持续更新思想道德教育观念,有利于不断契合社会发展实际,有利于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获得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而在这些浩如烟海的信息中,难免鱼龙混杂,特别是西方庸俗、腐朽、有害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冲击着我们的传统观念。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成型阶段,在目前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呈现复杂化和多样化的今天,极易受到影响甚至是误导,因此,需要我们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大力弘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要弘扬红旗区精神所提倡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自强不息、乐于奉献的人生观、价值观,摒弃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私自利等错误的价值观,使大学生养成自检、自省的习惯,坚决抵制腐朽的东西。

(三)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大学生群众观的重塑。现代大学生中身为独生子女的较多,平时所受呵护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行为做事时较为主观,多凭自由心性,甚至我行我素,不结合实际,冲动盲目。而红旗渠精神的本质是群众观,具体说来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是科学的实践论、人民主体论。对正处于各种观念重塑期的大学生进行红旗渠精神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真正认识自我,认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培养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有利于大学生在致力于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其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将红旗渠精神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

在高校中弘扬并培育民族精神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艰巨,要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更要付之于行动,要坚持发扬,也要坚持与时俱进。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红旗渠精神融入德育教育,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只有如此,才能将红旗渠精神和德育教育二者形成合力,提高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一)将红旗渠精神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当代西方大学在德育教学中,非常注重环境育人的功效,我国高校在德育教学中应当充分借鉴西方这一隐性的,不是一味说教的德育教学方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坚持校园软件、硬件设施建设两手抓,突出文化氛围,注重环境对学生的积极影响,积极营造德育教育的氛围和环境。西方的德育教学实践已经证明,先进的、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成长,能够培育他们高尚的人格,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可以说,校园文化建设能够真正发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将红旗渠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应用一切渠道广为宣传,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校报、校内网等传播渠道传播红旗渠故事,也可以建造红旗渠主题雕塑、红旗渠精神文化广场、文化墙体等硬件设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红旗渠精神在校园中处处存在、处处彰显、处处影响广大学生,以红旗渠精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

(二)在课堂教学中讲授红旗渠精神并进一步挖掘。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弘扬精神文化的主要阵地,最为直接有效。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加入红旗渠精神讲解,特别是“两课”教学中更要充分弘扬红旗渠精神。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做到两方面内容,一是要突出实效性和针对性。要深入研究当前大学生的关注热点、焦点,特别对大学生在人生价值观上的迷茫,准确把脉,找准衔接点,将红旗渠精神所弘扬的主流文化、正能量灌输到学生思想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二是要进一步改变教学方式,改变单一的说教方式和研读枯燥的理论,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可以采用学生试讲、焦点辩论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红旗渠精神的理解,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弘扬红色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红色旅游;
教育功能;
爱国主义教育;
道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所谓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传承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红色旅游资源作为研究对象,但对红色旅游教育功能进行专门研究却并不多。通过对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的研究,可以提高人们对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的认识。具体说来,这种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层面:

1 发展红色旅游,有助于推进爱国主义教育

开展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形式。可以使成千上万革命前辈和先烈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事迹感染广大人民群体,使我们更好地继承革命传统,抵制腐朽思想和文化的侵蚀。革命先辈们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分布在神州大地上的众多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正是这种精神的载体。

挖掘红色旅游文化,就是弘扬革命精神,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足迹深深地铭刻在华夏沃土上,深深地铭刻在民众心坎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在当前人们的出游过程中,大多数游客把体验长征文化、革命圣地文化、老区文化作为主要目的,这充分说明红色旅游文化深得民心。

2 发展红色旅游,有助于促进公民道德建设

红色旅游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无论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无论是处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还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都要求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红色旅游把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创业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全国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提高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使我国公民的道德教育更进一个水平。红色旅游对社会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重要的带动作用,使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不断得到提高。

3 发展红色旅游,有助于提升青少年荣辱观

发展红色旅游,对青少年的爱国情感的增强,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红色旅游以其独特的价值对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起着重要的作用。

3.1 红色旅游教育层面较广

遍布全国各地的红色旅游区都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从教育内容的层面看,它对培育青少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教育对象的层面看,它内容全面,形式多样,适合各个不同层次的青少年学生,适用性强,是青少年道德建设的一部内容丰富且十分珍贵的教科书。

3.2 红色旅游感染力较强

旅游是青少年最喜爱的活动之一,用投其所好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宣传和教育,他们将欣然接受。在参加了这些革命地旅游活动后,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对我国的革命历史、革命精神等方面都有了亲身经历,正是这种亲身经历使青少年从实地体会到了中国革命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的全过程,给予他们以真实的心灵震撼,使广大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在主动参与中接受熏陶,这样的教育才达到最佳效果。

3.3 红色旅游价值永恒

红色旅游既有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内涵,又有与时俱进、价值永恒的普遍意义。在发挥红色旅游的教育作用时,既要深入挖掘其优秀传统的内涵,又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活动中不断赋予其丰富的内容。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解放思想,培养广大未成年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有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同时,引导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良好行为习惯。

利用红色旅游树立青少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能不断激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热情,又能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在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远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4 发展红色旅游,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际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因此,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而开展红色旅游,则是党中央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重大战略部署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4.1 通过红色旅游实现学习目标

红色旅游的出发点是通过旅游,达到学习受教育的目的。通过旅游,我们党的光辉历史、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和英雄事迹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成为活生生的教材,达到“游中学,学中游”的效果。这种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也就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说教”和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排斥心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促使大学生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历史,这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拥护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 通过红色旅游提升学习兴趣

红色旅游能使那些原本在书本上枯燥的历史资料演变得形象生动有趣,使那些记载在书本上的英雄任务走下圣坛,贴近同学,产生亲和力。通过红色旅游,让大学生真切地感受那份厚重的历史感、特有的亲切感和独具魅力的美感,并借助这种内部诱因的支撑,使同学们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3 通过红色旅游深化实践过程

当代大学生深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陶冶,垂青于理性思考和实践体验。而红色旅游本身就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它通过旅游的方式把同学们所掌握的一些革命理论知识与活生生场景有机结合,这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大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学生们在倾听革命故事的过程中,通过对红色旅游产品的切身体验,能更加真切地感悟革命前辈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体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4 通过红色旅游开拓创新思维

当代大学生的心态和思想都在与时俱进,面对新形式、新问题、新任务,如何结合实际, 研究解决新问题,改进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而红色旅游具有深入浅出、潜移默化的特点,借助这种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方式,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结合起来,融入到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主动参与的活动之中,使我们党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光荣史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广大青年大学生思想情感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

5 发展红色旅游,有助于培育优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体表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不断丰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革命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生动体现。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人文价值。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各种革命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丰富。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经历着物质生活极大提高的同时也在经历着精神生活的变迁。时代进步导致的思想变化、不同文明交融产生的碰撞使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和民族精神受到了冲击,人们的精神信仰在不知不觉中失去方向,凝聚力在淡化。同志曾说“人们精神上的丰富与充实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动力”,虽然在当前我们的民族精神并没有消失殆尽,民族文化并没有完全萎缩,但长此以往,很有可能失去民族的特色,失去前进的动力。优良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流失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现象,更是一个关系到民族危亡的政治危机。

基于此,党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作出重要决定,要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培育民族精神,以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与美德、弘扬我党在革命时期的红色精神为主流,对党内同志和和党外群众进行一次全面而深刻的教育。但精神阵地的占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然是长期的过程,并需要持久的正确舆论引导。随着旅游活动的蓬勃发展和旅游教育功能在人民观念中的深入,旅游界结合党中央的部署及时推出红色旅游的主题产品,为全民族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阵地,在全社会营造弘扬革命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和正确舆论导向。

6 结束语

综观红色旅游,它是新时期加强改进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培育当代优秀青年、开拓大学生思想视野、传承优良精神文化的一种创新性方式。因此,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这一系列重要教育功能,以达到人民群众缅怀前人、教育今人、激励后人的效果,是当展旅游业的重要举措。它不仅是一种旅游产品,更是当代一项有着深远教育意义的文化工程。

参考文献

[1]张建宏.试析红色旅游的功能[J].商场现代化,2005,(12).

[2]殷盈.试论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5).

[3]禹登科,易滢滢.利用红色旅游树立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J].科教论坛,2006,(4).

[4]钱兴成.红色旅游: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6).

弘扬红色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国梦;
东北抗联精神;
弘扬与传承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正式提出“中国梦”这一理念。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表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要求我们不忘历史,在艰苦的近代反侵略战争中学会凝心聚力。东北抗日联军是近代抗击外敌,争取民族独立的重要力量。

2015年是中国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在天安门进行阅兵,此次阅兵首次设计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华南游击队等英模部队代表编组受阅,这反映出东北抗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逐渐得到国家及人民的认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当下这个特殊的背景下,重提抗联精神有利于整个东三省地区的区域发展,是重振东北地区复兴的重要精神动力。

2015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发出通知,公布第二批100处部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其中包括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赵尚志纪念馆、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老黑沟惨案遗址、延边革命烈士陵园、哈尔滨烈士陵园、江桥抗战纪念馆、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博物馆、饶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等一批东北抗联纪念设施、遗址。

一、传承和弘扬抗联精神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抗联精神的挖掘与开发程度较低,人才短缺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参与东北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向外地逐渐流失,年迈者退休等,这使得东北抗联文化的研究后继乏力,人才短缺。东北地区的抗联文化资源十分丰厚,但现有史料并未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利用,同时缺乏理论上的梳理和探讨,抗联文化出版工作明显不足。

(二)抗联文化遗存的保护问题严峻

抗联密营与抗联活动遗址是抗联文化的历史积淀,也是抗联文化领域研究的一大优势。但目前这一优势资源很大一部分处于保护状态,如吉林省靖宇县境内抗联的李子园遗址、抗联水上运输线遗址、白山市江源区境内四道二岔抗联一军和南满第一次、第二次党代会遗址、东北人民革命军一军成立大会会址和干饭盆战斗遗址、浑江区境内的岔沟突围遗址,至今未纳入革命文物保护范围,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已损毁严重。

二、传承和弘扬抗联精神的思考及建议

(一)建立科学的研究、开发与保护的体制机制

抗联文化的研究是对东北文化挖掘、传承、变革和创新的系统理论和实践活动,需要政府出面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组织重大研究项目,推广研究成果,加大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提升抗联文化的活力。文化只有流动才能彰显它的活力,因此,提倡地区与区域间以及国外的文化交流,包括文学艺术交流、博物文物交流等。通过文化交流,开阔视野,促使抗联文化得到合理、有效的保护与传承。

(二)把传承与弘扬抗联精神纳入东北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加强管理

对抗联活动、战斗遗址等,要制定保护措施,建立纪念保护标志。对现有的研究成果、文化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逐一梳理,分清层次,对流散的抗联文物、资料照片、文件实物进行广泛搜集。通过抢救性发掘、整理,有计划地编辑出版抗联史料汇编、抗联文化丛书等。

(三)加强抗联精神的普及教育宣传,培育特色文化环境。

积极引导研究人员开展抗联文化研究,把抗联文化作为从义务教育阶段到大学乃至各级党校的必修课,推动抗联文化进课堂、进社区,培育公民们的良好思想文化意识,激发公民的爱国热情和报国意识,使抗联精神成为人们良好的精神追求和价值信仰。

(四)开发抗联文化,培育红色旅游市场

打造以“重走抗联路”为品牌的红色旅游精品项目。抗联文化是我们东北三省独有的、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利用现有资源,突出抗联文化内涵,打造以“重走抗联路”为品牌的红色旅游精品项目,提升东三省的红色旅游核心竞争力,带动东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旅游产业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五)抗联精神与文艺作品相结合,使抗联文化大众化

对普通群众的宣传,要尽可能大众化、生动化、图文并茂。引导作家、编剧等文艺群体关注东北抗联文化,从而写出接地气的文艺作品。将以抗联文化为依据的文艺作品搬上荧幕,让更多群众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感受抗联精神的力量。

(六)成立抗联文化保护基金会,减小资金缺乏的压力。

成立抗联文化保护基金会,接受政府拨款和社会公众的捐款。将达到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本金,由专业人员投入市场。将从市场中获得的回报用于抗联文化的保护于宣传工作。

抗联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斗争中形成而成的,它彰显了中华民族追求正义、永不屈服、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中国人民拥有誓死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气概、决心和能力。弘扬伟大的抗联精神,要求我们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弘扬伟大的抗联精神,也要求我们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不懈努力。同时,抗联精神告诉我们,坚定信仰和崇高追求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重要保证。坚定信仰和崇高追求是壮丽人生的基石,也是民族振兴的魂魄,为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努力。

参考文献:

[1]郭渊、李丽.东北抗联史研究的30年.学理论,2008年06期.

[2]殷桂莲.东北抗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王军凯.东北抗联精神与当代中国民族精神.世纪桥.2014年05期.

[4]苏裴裴.东北抗日联军地位之再思考.2012年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生学位论文.

[5]刘秀忠、刘强敏.独具特色的东北抗联文化.黑龙江档案.2010年06期.

[6]陈健.黑龙江省东北抗日联军纪念设施研究.2011年辽宁大学硕士生学位论文.

[7]车霁虹.继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的抗战精神.世纪桥,2010年10期.

[8]王航.简论东北抗联的密营文化.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5月,第32卷第3期.

[9]田艳萍.近三十年来东北抗联史研究综述.东北史地,2011年02期.

[10]袁中树.抗联精神与东北文化传承.长白学刊2013年05期.

[11]刘莉.张蔚华与东北抗联精神.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作者简介:

刘欣仪、许毅峰,北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3级本科学生,研究方向东北地方史。

推荐访问:红色 文化 论文 弘扬红色文化论文【五篇】 弘扬红色文化论文(精选5篇) 弘扬红色文化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