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p47-p51心得体会4篇

时间:2022-09-24 17:35:17 来源:网友投稿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p47-p51心得体会4篇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p47-p51心得体会 发扬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得体会55篇 发扬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得体会范文一@文艺工作今天你推动增强文化自信了吗2017年10月18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p47-p51心得体会4篇,供大家参考。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p47-p51心得体会4篇

篇一: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p47-p51心得体会

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得体会 5 5 篇

 发扬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得体会范文一 @文艺工作 今天你推动增强文化自信了吗 2017 年 10 月 18 日,习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谈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三个“更”突出文化自信的基础性与稳定性,也彰显了文化自信对一个国家与民族的重要性。

 文艺是文化的一种展现形式,在现代社会中文艺在传承经典、输出文化、彰显大国自信等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价值。文艺工作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深入实践,文艺工作者在为人民群众带来喜闻乐见的作品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文化观念与文化行为。

 在文化传播中创新文艺工作,打造优秀文艺节目。文艺工作承担着文化传承与输出之大任,在传播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上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要时时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文艺工作者犹如文化自信道路上的引路者,引导大众去传承我们悠久的辉煌历史、去发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去了解我们先进的现代文化。以央视文化类节目为例浅析文艺类节目对传播文化,夯实文化自信的积极影响。作为文化输出类节目《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等以不同领域的文化知识吸引广泛的观众去了解我们的文化,认识我们的文化从而真正信任我们的文化。《百家讲坛》作为传播知识文化的典型节目,创新科教知识传播形式,让文化传播更有趣、更有意思。《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以文艺节目的形式传播我们优秀

 的诗词、诗歌文化。所谓文以载道、歌以咏志,此类节目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下价值,进一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经典走向群众,让美育教育滋润成长。同时,此类形式的美育节目在某种程度上使我们于古人实现了古今对话,让我们在古人的诗词言志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文化的熏陶。《国家宝藏》则是以各地博物馆为主,展现我国各个时期的历史、人文、风俗等。受《国家宝藏》节目的影响我每到一个城市便先去当地博物馆看看,现如今依旧清晰记得在上海博物馆时保安大哥给我讲述馆藏文物历史时的自豪与自信。

 在文化传递中沉淀文艺工作,塑造精良文艺作品。文艺工作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发扬之重任,任重而道远,在文化自信的道路上有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是能引发共鸣与反思的,是值得反复琢磨与思考的。如电影《无问西东》讲述了四个不同时空中几位年轻人的选择和命运,看完电影不仅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工作者在艰苦环境中克服困难、一心为国的爱国精神,而且不由思考我能为社会做点什么?我们这代人能为祖国做出什么贡献?文艺工作者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欲望需沉淀自身、需静心坚守初心、用心打造作品。现如今流量明星、各路网红等占据各大空间,真正静心打磨作品的却寥寥无几。实际上,流量明星应承担传播文化之责任,多加积累,厚积薄发。各路网红也应承担传播文化之重任,植根文化,用心表达。正如习总书记2019 年 3 月 4 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会联组会时所言:“大师、大家,不是说有派头,而是说要有大作品。如果不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创作精品上,只想走捷径、搞

 速成,是成不了大师、成不了大家的”。因此,文艺工作者要静心、用心,努力去打磨精品、塑造经典。

 文艺工作要想推动文化自信,必须走进实践,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必须于与文化传播紧密结合,用心用情用功创作深入民心的经典;必须“创新+静心”,用心用情用功发扬优秀文化、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

 发扬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得体会范文二 “四点一线”连接网络战线宣传工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一章中《自觉承担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一文中谈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宣传思想战线作为新时代没有硝烟的重要战场,需要我们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如同作战般规划部署。宣传思想工作做到位,才能够如同“拧麻绳”一般让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将全体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

 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把握关键点。想要做好网络战线的宣传思想工作,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关键,党带领全体人民步伐一致实现党的十九大所制定的战略目标,让全体人民坚定自信、鼓舞斗志,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如此在网络战线中,我们才能展现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才能进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

 华文化影响力。

 发展主流媒体宣传平台,坚定出发点。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道防线,明确宣传思想工作在网络战线的工作就是要推动全媒体融合发展,建立全媒体宣传平台,让主流媒体具有引导力、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将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理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在当代,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而媒体的功能最主要的就是传递信息、塑造社会价值观。在微博、新闻 APP 等舆论场上,准确权威的消息不及时传播,虚假歪曲的消息就会扰乱人心,影响社会稳定;积极正确的思想舆论得不到传播,消极错误的言论观点将会将人们引向错误方向。主流媒体作为产出信息的源头,也要实行供给侧改革,改良创新自己的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提升正面宣传的质量水平,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利用网络舆情监测,抓牢着手点。随着 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更新迭代,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可以成为宣传思想工作对舆情反应高效性、即时性的辅助工具。网络舆情监测整合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及信息智能处理技术,通过对互联网海量信息自动抓取、自动分类聚类、主题检测、专题聚焦,实现网络舆情监测和新闻专题追踪。一旦发生危害国家和社会安全的舆情问题,如谣言、非法集资活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舆情监控及时预警发现问题,快速制订疏导预案,利用多渠道进行澄清,与谣言赛跑,更早地告诉民众真相,而不简单地封堵。

 发展新型主流媒体,巩固落脚点。以报纸、电视为信息传播途径的传

 统媒体和以微博、微信为平台的新兴媒体相碰撞,它们之间不存在强弱主次的关系,推动两类媒体平台优势互补,发挥媒体融合发展的整体优势,打造具有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对内,新型主流媒体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掌握舆论场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对外,主流媒体把握国际传播趋势,构建中国特色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掌握国际话语权,让国外受众乐于接受、易于理解,不断提升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的效果,让世界理性、客观地看待中国。

 发扬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得体会范文三 让“家国情怀”激荡心间 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在转折不平处更显得波澜壮阔。那些留下深刻印记的是精神信仰,是价值积淀;那些激励后代、鼓舞世人的,是捍卫家国的责任担当,是披肝沥胆的无畏境界。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总结了中华儿女素来崇高的家国情怀,更诠释了每一名中国人誓除国难、砥砺前行的爱国基因。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在种花家”,把“家国情怀”镌刻在坚定的信念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爱国情感赋予在一句句传唱的誓言中,这是中华精神的传承,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魂。疫情来势汹汹,但第一时间封锁社区、采取隔离管控,让世界见识更惊叹于中国速度、中国力量。无数抗疫先锋不惧生死,国家面前舍小义保大义,让我们顿感身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上万名社

 区工作者和志愿者风雪中站点值守,大雨滂沱下守护群众百姓的安危,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大爱无声、真情无悔。网络上数不清的不知名商家、店家,自愿为武汉邮寄一箱箱的口罩和防疫物资,他们不求回报,更无关利益,不需要动员,更不需要号召,这就是家国的感召,爱国的力量。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把“家国情怀”书写在平凡的岗位上。数百年的家国历史,有奔腾高亢,也有低回湍急,但最终却都化险为夷,浴火重生,究竟是靠什么奋起图强,又凭什么逆天改命?我想,正是因为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坚守平凡岗位:隔离病房的医生护士、边检防疫的警察、社区值守的工作者,甚至是清扫回收垃圾的清洁工……其实他们也会害怕,怕熬夜、怕生病,更怕被人指责,但他们却没有退缩,仍然忙碌在工作岗位上,为的只是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什么英雄,有的只是一个个凡人,一个个为了国家大义牺牲小我的普通人。当一切如常,当烟火气渐渐恢复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岁月静好的难得,才会真正体会到默默奉献在基层工作中的别样意义。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人生因奋斗而精彩”,把“家国情怀”融入到不懈的奋斗中。疫情中我们看到无数 90 后奔忙的背影,他们扛起了这次抗击疫情的大旗,把“家国情怀”写到了一封封请战书里,前仆后继,“请战出征”。我敬畏每一名奋斗的年轻人,同样也效仿他们奔走在岗位职责间。从年初封锁社区、居家隔离到全面复工复产、喜迎丰收,这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经历了波折和担忧,却更收获了奋

 斗的果实和成长的礼赞。一个小家的幸福需要不断努力,一个国家的富强依靠国人奋斗,亿万人民的辛勤劳动终将聚沙成塔,筑牢复兴之基;散落基层的星星之火,定能聚光成辉,照亮中华前程。

 发扬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得体会范文四 用“方”略 赏“圆”月 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今年中秋节和国庆节刚好是同一天,恰逢佳节,党员干部亲朋挚友难免一同相聚,共赏圆月,齐品月饼,但还是要警惕节日“四风”的问题。“无规矩不成方圆”,党员干部要在赏“圆”月中用好“方”略,要守住底线、莫踩红线,避免把“节日”变成了“劫日”,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

 用“不敢腐”的方针方略,共赏十五皎洁的圆月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全面从严治党一刻都不能松,这是管党治党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正确的大政方针要取得成效,重在坚持、难在坚持,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绝不容许有“七年之痒”。中秋将至,各级纪委监委通报有关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通过对顶风违纪者严肃查处、通报曝光,做到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对腐败问题零容忍,用“不敢腐”的方针方略,形成强大的威慑力量,让意欲腐败者不敢越雷池半步,确保底线常在、“后墙”不松,为“不能腐”和“不想腐”创造条件。只有让意欲腐败者悬崖勒马,守住党纪国法的底线,才能与亲朋好友共赏十五皎洁的圆月。

 用“不能腐”的方针方略,共赏佳节清白的圆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从源头堵住腐败的机会,扎紧制度的笼子,织密群众监督的大网,才能使胆敢腐败者无机可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制定和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一系列制度,堵住了腐败的“空子”,抹掉了腐败的“灰色地带”,抓住了腐败的“漏网之鱼”。用“不能腐”的方针方略,抓好巡视整改,推动改革、完善制度,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只有让意欲腐败者望而却步,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才能与父母妻儿共赏佳节清白的圆月。

 用“不想腐”的方针方略,共赏中秋明亮的圆月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列宁指出,“政治上有教养的人,是不会贪污受贿的。”我们要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廉洁因素,培育党员干部的政治气节和政治风骨。只有加强党性教育、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注入“不想腐”的理念,才能解决理想滑坡和信念动摇的问题。用“不想腐”的方针方略,严守纪律规矩,严明公私界限,严格家风家教,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只有让意欲腐败者回头是岸,从思想上消除贪腐之念,才能与人民群众共赏中秋明亮的圆月。

 “无规矩不成方圆。”党员干部要用好“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方针方略,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才能与亲朋好友、人民群众共赏“双节”的圆月。

 发扬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得体会范文五 年轻干部的“一二三”淘宝学堂

 202*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10 月 10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等七种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解决难题。

 关于如何提升干部能力,一直是抓人才队伍建设的大课题,尤其是现在年轻干部多、经历少是抓建设管理的关键问题,而作为干部本身,要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善于攻坚克难,通过“一二三”淘宝学堂,不断提高七种能力,肩负起时代的重担。

 一听,思想政治课,丰富政治理论,坚定信念。从小到大,一门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一直伴随长大,学的是先贤道德品质、听的是政治理论知识、树的是理想信念。作为年轻干部,决大多数是未经历过苦难的,但作为干部,要坚定马列主义信仰,要牢记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把思想深刻融入文字和历史的学习中,切身体会“政治信念”的坚定性和重要性,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要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

篇二: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p47-p51心得体会

自信心得体会及感悟 3 篇集锦 民族要有自信心,必须要有文化自信;要有文化自信,必须重拾传统文化,再造中华文明的复兴。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自信心得体会及感悟 3 篇集锦,希望大家喜欢!

 文化自信心得体会及感悟集锦 1 “哒哒哒”的敲击声已成为当下随处可见的一种现象,还会有多少人愿意拿起笔在纸上书写我们的中国汉字;电子书及各类被大众追捧的打油诗等被人们当作了工作学习之外的生活调味品,还会有多少人愿意耐下性子手捧着厚厚的一本书在汉字之间品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每年都会有大批人为过“洋节”忙得不亦说乎,还会有多少人愿意关注一下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节日,重温一下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种.种文化缺失的现象无疑不在向国家、社 会、人民传达着一个危险的信号,我们需要点亮中华文化自信之灯,让它永葆青春和活力,永远点亮在我们每一位国人心中。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下党正带领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砥砺奋进,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建立文化自信成为了我们首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为此需要国家、社会、人民各方的协同配合。

 点亮中华文化自信之灯需要国家各项制度设施的有效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文化自信的回归需要国家在文化方面各项制度政策的颁布实施及一些必要的文化设施的组织建立安排,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世界都能感受到中华文化一直都在并且活在每一位国人心中,源远流长、永葆锋芒。

 点亮中华文化自信之灯需要社会各界的保驾护航。各式文艺演出、各类有关弘扬中国文化的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等需要社会各界的鼎力配合,使其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社会氛围,让国人爱上属于我们自己独一无二的传统文化,并绽放别样的魅力。

 点亮中华文化自信之灯需要人民的全力拥护。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从屈原、李杜,到三苏,再到元曲四大家、曹雪芹……在中国文艺历史星河中,有太多灿烂的不朽作品,也有太多才华横溢的文化巨星。我们有何理由不为之自豪并且拥护它呢?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与源, 我们没有理由抛弃,相反应该弘扬坚持我们的文化自信。

 点亮中华文化自信之灯需要国家、社会、人民的共同努力,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华传统文化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人心 里,再次将中华文化自信之灯所点亮。

 文化自信心得体会及感悟集锦 2

 放眼全球,一个国家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两手都要硬”— —其一是经济,其二便是文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文化间的交融碰撞日趋白热化。中华文化虽有博大精深、兼容并蓄的特点,但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时,国人表现出来的却是民族文化自信的力不从心。

 中国人文化自信力的缺失是近代以来百年丧权辱国历史的积淀产物。当西方列强用大炮将中国封闭已久的大门轰然打开,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时,中国人“天朝上国”美梦破灭后取而代之的是国人对中华文化的怀疑、批判和否定。这种历史渊源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它一直在人们心里隐秘的苟存。

 这种现象其实是一种病态的心理表现。曾经有一位外教说,当她到中国商店购物时,往往要多花钱,售货员认为她是外国人肯定有钱。这位英国人说到这,脸上露出无可奈何的表情,说:“我很穷,我并没有很多钱。”要知道, 西方国家中也有穷人,他们并非个个腰缠万贯。这个事例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中国人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让国人看待中国文化时戴上了有色眼镜,他们总觉得我们一无是处。其实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精华与糟粕,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是完美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历经五千年而经久不息,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她既有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当然也有一些落后的、封建残余的东西,但绝不可全盘否定。反观西方工业文明,它是在几百年间迅速形成的文化产物,代表着现代化和工业化;其外貌似强大,却缺少了必要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的做好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同时也要博采众长,为中华文化注入新活力。

 经济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文化自信力的提升需要经济发展为后盾。经济的繁荣是文化繁荣的物质基础。唐朝是古代中国的鼎盛时期。唐朝经济文化的全面繁荣,表现出来的是中外文化的密切交流,中华文化深刻影响了世界的发展历程。“唐人”成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人,我们的文化自信力是空前的,这是丰富的物质生活成就的自信力。

 近几年来特别是 20_年以来,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力有了显著提高。奥运会、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为西方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中国人感到了空前的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这是令人欣喜的。伴着中国经济的起飞, 中国人的心理正在走向成熟。伟大的民族要有伟大的胸怀和胆识。也许短时期内我们无法彻底根除文化自信力缺失的现象,但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是大有希望的!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力的提升是大有希望的! 文化自信心得体会及感悟集锦 3 讲作为一名文化宣传工作者,必须牢牢把握历史方位,看清前行方向,走好脚下道路,开启新的奋斗征程。

 文化宣传工作者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很强的业务能力。有道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前一句说的是有担当、负责任,要做勇于担当、真抓实干的表率,做讲团结、顾大局的表率,做遵纪守法的表率。后一句说的是能讲好中国梦的故事,写出一手好文章。这虽是一句老话,但在当下新时代来诠释它,依然意义深远。

 铁肩担道义。说的是文化宣传工作者对社会无法推卸的责任。责任意识 强、敢担当,这是文化宣传工作者首先必须具备的条件。我们必须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不踩“红线”,坚守“底线”, 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最关键的是坚持稳

 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凝心聚力,要牢记对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不利的事情切不可为,时刻以清醒的头脑,判断社会舆论和舆情,做出最真实的报道。

 妙手著文章。我的理解就是说要用“乡土情怀”做好宣传文化报道。我觉得最关键的是用好手中的“三支笔”。

 第一支“公正之笔”。文化宣传工作者要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体现担 当,确保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我应义不容辞地以主人翁精神爱家乡、爱南翔,时刻牢记“担当、创新、争先、克难、为民”五种“南翔精神”及“创新、品质、智慧、人文、幸福”五个南翔内涵,努力维护来之不易的良好政治生态,维护团结奋进的大好局面,营造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发展环境。

 第二支“文化之笔”。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把讲话精神学深悟透、落到实处,以实际工作成效贯彻十九大。必须不断创新理念思路、手段载体、方式方法、话语表达,全面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传播力、影响力和渗透力,讲出南翔文化的“根”和“魂”,用文化歌颂家乡美好,助力建设文化家乡,做优擦亮古镇南翔这张历史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文明交融共生的“文化名片”。

 第三支“心灵之笔”。文化宣传工作者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南翔好声音,切实提升理论宣传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新闻舆论的思想性和战斗性,发挥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优势,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开展舆论斗争。同时要善于发现和捕捉能给人以启迪的新思想、善于发现和展现最能体现时代精神、对人们有较大激励和鼓舞作用的典型人物,时刻给市民群众传递正能量。

 唱响主旋律。文化宣传工作者你还要牢牢掌握宣传工作主动权,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央精神、把握大局大势,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决维护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党的十九大宣传好、解读好。

篇三: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p47-p51心得体会

文化自信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了对文化建设的一贯重视,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自信地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是对中华文化的地位、作用、优势、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的自知之明,以及对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因此,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特殊地位,把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信念,是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基础和前提。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要 善于在历史中继承和创新

 中华文明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只有保护和传承好这些文化,才能守护好华夏之光,保护好文化之魂。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前往山西、陕西、广东等文化遗产积淀丰厚的省份调研,将石窟艺术、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古镇、遗址旧址、博物馆等作为考察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可以更好地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加以继承。”“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例如,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华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一系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力作,就很好地践行了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要保持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推进民族交融离不开文化的滋养,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因此,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不仅要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提升中华文化凝聚力、向心力,也要在世界舞台上,以更加博大的胸怀

 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例如,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就十分重视“民心相通”所发挥的固本强基作用,深刻体现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核心理念。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得风气之先的地方,也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广东不仅保持着“敢为天下先”的自信与担当,也是广府、潮汕、客家等岭南文化的集聚地,更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多年来,广东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和巨大成就,在文化惠民、传承接续、文化科技、文旅融合等方面不断发力,逐渐开创了文化创新的广东模式和广东局面,为全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作出的系列重要批示精神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擘画蓝图,广东要构建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相匹配的文化体系,要成为在全国具有引领性的区域文化中心,必须保持文化建设与各项工作同步走在新时代前列,这样才能在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历史征程中交出满意的答卷。

篇四: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p47-p51心得体会

化自信有感(一)

 最近,拜读了曾仕强先生所著的《中华文化自信》一书,感触颇深,收获颇多。曾仕强先生通过该书向读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本质所在,通过与“诸洋文化”的横向比较,来解释中华文化的合理性。从而树立大家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在书中,曾仕强先生紧贴现实生活,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生动详实的举例,对中华文化进行生动剖析。

 联系此书,我想到,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没有文化自信是万万不行的。

 习主席就曾多次在谈话中提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 5000 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016 年 5 月 17 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表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

 定文化自信。“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培树中华文化自信需要做到:

 一、文化自信需要与时俱进 《周易》强调,“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要求人们“终时乾乾,与时偕行”,做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引重致远,以利天下”。

 “与时俱进”的思想,在我国应用非常广泛,在古代哲学和政治理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儒、道、法等各家各派的共同主张。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家学说绵延两千多年而不衰。其主要原因在于它遵循了因时而变,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从时代的发展和其他思想理论中汲取营养,丰富发展自己。我们今天所说的与时俱进,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总结,它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在批判基础上的改造和升华。只有求新、求变、求创新,我们的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发扬。

 二、文化自信需要开放包容 《国语》中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也就是说,不同事物之间的碰撞、平衡才是“和”,“和”才能推动历史的发展,若相同的事物放在一起,则只是没有发展的增长,无可持续性。所以“和而不同”一

 直是中国古人追求的理念。《礼记·中庸》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张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来看待不同的文化。孔子主张“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开放包容的文化是由古至今社会的稳定器,同时也是保持长治久安的密码,这些重要思想同样应该在当代社会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诸如中国的“一带一路”构想主张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这正是传统中国开放包容文化的重要体现。

 三、文化自信需要“以人为本” 人本主义的形成,主要与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有关,农耕社会讲求协作,所以以人为中心,家庭里讲求夫和妇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对外则讲求君仁臣忠、朋敬友信。如果这套体系运转起来,则整个社会都处于一个良性的运转状态。儒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个环节都是以人的实践为第一要义。实际上这套体系直到今天,在中国人中,还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政府在实现以人为本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政府实现职能转变,即从管制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

 总之,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历久弥新,是因为其

 具有直达人性的透彻,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互动的感悟,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它是中国人的精神密码,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同样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

 谈文化自信有感(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那么,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因为,我们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这种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为此,学院在 2016 年 12 月 23 日组织各个教职工与党员参观了长沙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和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

 首先,我们坐车一起前往了望城区的书堂山,位于山脚下的书堂小镇,已打造成为唐风书韵风情小镇,游人流连忘返。一位书法家,一座山,一个小镇„„蓝天下的望城区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处处弥漫着让人“记得住的乡愁”,浸润着文化气息。书堂山因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及其子欧阳通曾在此山读书而得名,欧阳询文化园是以“野趣、唐风、书韵”为定位,是书法艺术圣地,也是欣赏唐风书韵的风情小镇。参观欧阳询纪念馆和欧阳阁,我们仿佛嗅到了“楷圣”笔墨之香,步入书堂山,让大家心境平和。

 然后我们进一步参观了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铜官窑也

 称长沙窑,唐代名窑,是中国唐朝彩瓷的发源地,也是唐代南方规模巨大的青瓷窑场之一,她见证了南国纷繁的历史,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是湖南省古遗址中唯一的文物保护单位。

 在道路旁的“梦回大唐”瓷板文化长廊,生动地反映长沙窑历史风貌。遗址核心保护区谭家坡大窑包的南坡,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唐代龙窑遗址,通过书记一路的讲解,我们深刻领略到了璀璨千年的长沙窑陶瓷文化。

 文化自信是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动力。近代以来,面对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与创造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片面求洋、全盘西化的错误文化观有所蔓延。我们只有肯定自身文化的合理价值和正能量,才能产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进而能够在不同文化的价值比较中产生由衷的自豪感,从而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超越与创新。因此,这次参观欧阳询文化园以及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对我们党员教师来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谈文化自信有感(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谱系,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学习四个自信内容心得体会吧。

  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个人都有人生绽放的梦想。也许,许多的梦想都败给了细细碎碎的日常。但总有一些对梦想持有恒久自信的人终会达到自己孜孜追求的彼岸世界。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个人如是,一个民族亦如是。

  有五千年历史,在人类封建社会成为世界梦想标杆的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不幸地从汉唐盛世的辉煌中退下来,而且一退再退,令人扼腕。但是,一个有优秀基因传承的民族是不会就此沉沦的。95 年前,因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民族复兴的梦想被点燃。95 年后,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引领,民族复兴的梦想被照进现实。我们对此持有自信,一种对自己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一种源于历史与现实、基于理性与科学的确信和把握。

  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方向把握

  梦想在千里之外,却始于足下。往哪个方向迈步?道路的抉择是追逐梦想的关键。从 19世纪中叶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成为最紧迫的历史任务。哪条道路才能解决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以太平天国为代表的农民起义被洪秀全葬送在红罗帐暖的温柔乡中。以戊戌变法为代表的官方自我改革随着光绪帝被囚中南海而百日夭折。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随着孙中山去世也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憾。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主义理想从此成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的最终选择。历史雄辩地证明:走上这条道路后的三十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站起来了;再一个三十年,社会主义制度和形态在中国实现了;改革开放,又一个三十年,站起来的中国人富起来了。当前,中国共产党“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路。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道路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方向把握。

  理论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肯定

  19 世纪中叶的中国,各种主义和思潮“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未能改变国家和人民的悲惨命运。“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向哪里去的思想灯塔。从此,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建党建国、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在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建立了新中国。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地上太成功了,以至于在新中国成立后的 30 年中曾一度被脱离实际地神圣化。生产关系盲目求纯,经济建设盲目求成,阶级斗争为纲等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自信严重束缚着中国的生产力。改革开放,历史性地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要改革,指导思想必须先行。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思想解放到哪里去?要不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了?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赋予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指导思想,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理论。这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思想确信。

  制度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方案确信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承认,

 我们在这方面还做得不够好。2015 年,中国基尼系数为 0.462,实现了“七连降”,但仍处于标志两极分化的高位。我们还有制度自信吗?一切的自信都源于对问题的正视与解决。习近平强调: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

  一些人常以西方发达国家的某些制度为标准来评价我国的制度和体制。诚然,在一些具体体制上,西方的确存在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植根于中国实际的制度,具有自我生发的生命力。它不但彻底改变了旧中国积贫积弱状态,而且让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只要不带偏见,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同意这一点。这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方案确信。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更深沉的自豪

  具有 5000 多年历史的中华文化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中的“活化石”。以汉唐盛世为巅峰的古代中华文化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甚至是当时的人类社会进行了势不可挡的文化浸润和文化统领,成为人类文明的旗手。迄今为止从来没有断裂的中华文化让华夏子孙引以为豪。曾经,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如此的自信。

  到了近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文化受到了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有逐渐式微的危险。所幸,马克思主义来了,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新中国。就像毛泽东在 1949 年曾经说的那样,从那时候起,近代历史上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就应该完结。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建国、立国、强国之后,中华文化就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尽管当前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相对来说是一块短板,对世界文化影响力和浸润力不够,但正如习近平所讲的: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样一个大的文化概念里,民族复兴理应有文化复兴的内在自豪感。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文化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自豪。

  梦想的实现需要不断继续前进。更好地继续前进需要不忘初心。铭记不忘初心,需要秉持对自己所选择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这就是“四个自信”成就“一个梦想”的亘古逻辑。

  谈文化自信有感(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并提,显示了习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视,也表明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趋成熟。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

 信,把我们党对文化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最终还要通过文化力量来展示。提出文化自信,是中国软实力的最好注释。

 什么是文化自信?我理解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精神家园,是代代相传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精神根基。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它不仅渗透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方方面...

推荐访问: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p47-p51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复兴 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