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门诊口腔科感控【五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6-17 17:10:03 来源:网友投稿

门诊口腔科感控范文第1篇摘要口腔科门诊患者多,流动性大,病情各异。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均在一般患者中间就诊。在诊疗过程中,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手,器械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等,尤其高速涡轮机在使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门诊口腔科感控【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门诊口腔科感控【五篇】

门诊口腔科感控范文第1篇

摘 要 口腔科门诊患者多,流动性大,病情各异。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均在一般患者中间就诊。在诊疗过程中,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手,器械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等,尤其高速涡轮机在使用时可形成血性及唾液性气溶胶。诊室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增多,极易导致医患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的医源叉感染。因此,做好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口腔科门诊 医院感染 预防和控制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4.046

AbstractThe oral outpatient service patient are many,the fluidity is big,the condition varies.Patients with chronic infection see a doctor in middle of the common patiente.In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process,doctor"s hand,instrument touch patient"s saliva,blood and so on,especially high speed turbine when it is used.The room air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content increases,extremely easy to cause cross infection between the doctors and patients,patient patients each orther.Therefore,the prevention and the controls of the oral outpatient service nosocomial infectionis are very important.

Key wordThe oral outpatient service;nosocomial infection;prevention and controls

医院感染治理工作关系到医患人员的健康,尤其高危科室口腔科应值得我们大家关注。口腔科器械种类繁多,使用频率高,极易造成污染;
涡轮手机,直、弯机头结构复杂,腔隙多,增加了消毒灭菌的难度;
涡轮手机在停止转动的瞬间,机头内部呈负压状态,可以导致口腔中的唾液,血液,微生物等回吸入手机内部,微生物可在手机内部死角处繁殖,再次使用时回吸物就可随手机转动喷出的水雾进入另一个患者的口腔,造成交叉感染【sup】[1]【/sup】。因此,控制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是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

提高口腔科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加强医务人员感染知识的培训

必须使口腔科工作人员转变传统观念,认识到口腔科在医院感染中的地位和作用,视所有口腔科患者都为感染病例,并按感染病例处理,将危险因素降至最低。组织口腔科医护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提高对院内感染的认识。

加强环境管理

治疗室需每日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定时开通空气消毒净化机。每日开诊前及工作结束后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治疗区内所有的物品,以及诊室地面、工作台面、治疗椅等。每周诊室进行一次彻底清洁消毒,每月定期对消毒灭菌器械、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空气进行抽样监测,其结果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加强口腔各种器械的消毒灭菌

手机车针等耐高温器械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一人一用一灭菌”的原则。手工清洗不能将手机内部及回吸物清除,因此,使用后手机空转30秒后,再清洗手机上的污垢,采用超声清洗消毒机,在清洗过程中加入酶清洗剂,以加快血,体液等污染物的溶解和分解,提高分解效果。清洗消毒后的手机采取全自动注油,塑封,然后再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真正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高压蒸气灭菌法是WHO及我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推荐的首选方法,效果可靠【sup】[2]【/sup】。各类车针、充填器、扩大针等非一次性口腔器械使用后要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再清洗擦干后分类,独立包装,采用高压蒸气灭菌。印模材料使用后应先用清水洗干净,然后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0分钟后灌模。待模型干燥后进行消毒。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

口腔科检查器械一律使用一次性物品。一次性口腔器械盒、压舌板、吸唾器、注射器、漱口杯、手套等一经使用后须遵守销毁制度,先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进行初消,然后装入有医疗标志的垃圾袋进行处理,并清点数目,送焚烧炉焚烧,做好交接登记,严禁重复使用和流入社会。

加强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

手的消毒: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手,是传播口腔感染的重要载体,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为了减少手的病原微生物,降低感染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6步洗手法。必须每接触一位患者就彻底洗手,并用消毒液消毒双手,以保障医患双方安全。

个人防护:口腔科医生在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必要时佩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积极配合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对口腔科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污染消毒灭菌效果,执行监测制度等。监测工作应作为常规、定期、定点、定项目地进行【sup】[3]【/sup】。

讨 论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从一点一滴做起,医院感染治理工作关系到医患人员的健康,医院感染控制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医院的医疗质量。加强医院感染治理工作刻不容缓,尤其是高危科室口腔门诊更应值得我们大家关注。

参考文献

1 郭敬珍,沈迈旗.加强口腔科消毒灭菌的规范治理[J].中国医学杂志,2004,21(1):76-78.

门诊口腔科感控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口腔科门诊;
作用

目前,我国口腔治疗主要采取的治疗方式,主要依靠医生使用医疗器械,而由于患者口腔分泌物种细菌较多,常致使患者及医护人员发生感染,再经过日常交流,很有可能引发患者与医护人员交叉感染情况的出现[1]。对此,许多医院口腔科内部管理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采取整体护理管理,从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情况的出现。本文旨在分析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特收集我院40名医务人员,并医务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分析两组医务人员在护理管理干预前后的感染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口腔实施整体护理管理后的医务人员20名与2010年前未实施整体护理管理前的医务人员20名,分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12名,女性8名,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2.5±12.5)岁,对照组中男性11名,女性9名,年龄22~53岁,平均年龄(37.2±15.5)岁,40名医护人员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分析对比两组医护人员及该期间收治的患者感染情况,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医务人员及收治的患者在口腔治疗期间仅给予常规的护理手段。观察组医务人员及收治的患者在口腔治疗期间采取整体、全面的护理管理,包括完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对于耐热型医疗器械,选择集中高压灭菌处理,所有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一用一杀菌,所有消毒灭菌后的医疗器械,一旦打开使用,必须进行下一次消毒灭菌处理,不得重复进行使用。另外,医护人员在诊治期间必须均统一配戴口罩、帽子、对于可能出现血液及体液喷溅诊治时,还必须配戴防护手套及目镜。对比分析两组医护人员及患者口腔诊治期间感染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若(P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各项情况变化 干预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近年来,口腔感染已成为口腔科医护人员最为常见的一种感染疾病,在日常口腔诊治期间,许多医护人员并未配戴口罩、手套、帽子及目镜,致使诊治期间被患者的血液及体液喷到,从而造成血源性感染疾病。因此,加强口腔科门诊护理管理,预防交叉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

据国外口腔研究表明,口腔医生在诊治结束后,手上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污染率,高达9.38%,就正常情况而言,乳胶手套使用30min后,必须予以更换,否则手套上的小孔就会成为病菌侵入的最佳途径。如果医护人员在手机使用前不仔细进行消毒,那么这些病毒就会经医护人员之手传入体内,从而给医护人员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2]。

口腔科门诊护理管理不仅与广大患者及医护人员身体健康密切相关,而WHO更是将医院感染的防护与控制作为医院质量管理评价的重要参照,由此可见,建立完善、整体的护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3,4]。而加强医院口腔科门诊护理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整改。①加强口腔诊室环境管理。保持诊治区环境干净整洁,每日定时的对诊治区进行消毒、清洁,保持其空气通畅。②认真贯彻落实洗手制度。为更好的培养医护人员洗手习惯,医院可制定一系列的手部卫生制度,定期检查洗手池,督促医护人员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及时进行手部清洁[5~7]。③做好医疗废弃回收工作。通常医疗废弃物上都附带着许多肉眼无法看见的细菌,而随意的乱丢乱放,极有可能造成感染情况的出现,因此,医院可采用压力蒸汽对废弃医疗器械进行回收消毒,在经统一处理或存放。④不断加强医护人员感染防护意识,特别是在诊治期间,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以避免被探针、注射器、车针等锐器挫伤,引发感染。

综上所述,在口腔科门诊实施整体护理管理能有效预防及控制感染疾病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华.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04:248-250.

[2]田莉萍.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对策[A].2014年河南省五官科专科护士培养及岗位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2.

[3]Michael Robert.Does procedure profitability impact whether an outpatient surgery is performed at an ambulatory surgery center or hospital?[J].Health economics,2011,20:7.

[4]赵金花.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及防护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
10.

[5]王华.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
0.

门诊口腔科感控范文第3篇

【摘要】最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口腔问题。口腔门诊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由于口腔科门诊工作具有的特殊性质,导致口腔科成为感染高发科室,为了避免感染给患者带来的伤害,我们有必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降低口腔科门诊感染率。

【关键词】门诊感染;
口腔科;
现状

1口腔科门诊感染控制现状

1.1医疗环境不符合要求

由于前来口腔门诊科就诊的人数有很多,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医院大多数口腔门诊科的面积很小,无法实现对众多患者的隔离,医疗设备较多、就诊患者多加重了感染的风险。除此之外,像超声洁牙器这种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大量气溶胶、飞沫等物质,这些物质会通过空气传播,最终进入到患者或者医护人员的机体中,导致出现传染性病原体或者交叉感染的问题。此外,若口腔科门诊的空气流动并不通畅,就容易导致室内的各种感染病菌增多,患者之间就会相互感染,相关的消毒规范如果不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也会进一步增加感染概率,比如消毒室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实施规范的消毒,医疗器械未严格按照标准定期消毒等。

1.2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薄弱

患者感染除了与医疗环境差有关外还与医护人员的健康意识息息相关。从临床实践中不难看出,医护人员开展护理工作时,由于感染防护措施不到位,在与患者解除的过程中各种细菌会通过空气相互传播,医护人员存在较大的感染风险。所以,在口腔门诊中,必须要求医护人员做好防护措施,防止出现职业暴露。提高医护人员的预防感染意识,确保在诊疗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手术时穿戴好防护衣,从而保护了皮肤黏膜。

2控制口腔科门诊感染方法

2.1构建完善的门诊感染控制体系

医院有责任和义务采购先进的控制感染设备,改善口腔科门诊的环境,比如扩大门诊科的建筑面积、安装排风措施,这些基础设施的好坏决定了能否完善门诊感染控制体系。此外,还应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育,并定期开展培训课程,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安排医护人员到医院学习,总结经验。

2.2改善诊疗环境

诊疗环境是控制感染的重要手段,所以必须构建现代化的诊疗环境,对不同的工作区域进行隔离,合理布置消毒区域以及医疗机械清洗区,对于患者而言会有一种心情愉悦的感觉,同时也避免了感染。针对拔牙等一些具有很大创伤和感染概率较高的诊疗操作时,必须要开设单独诊室,手术操作必须要按照外科手术的标准进行操作。同时要确保诊室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尤其是在牙科治疗仪器经转动之后,这个过程会将口腔中的细菌转化为大量的粉尘物质,导致诊室内出现感染,这时就必须要确保空气的流通,降低细菌感染的风险。

2.3严格执行消毒规范

口腔门诊使用的医疗机械必须坚持一人一用,做好消毒工作。尤其是那些接触到患者伤口、血液的医疗器械,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除此之外,拔牙器、车针以及各种根管都要按照规操作流程杀菌消毒。口腔科的所有消毒灭菌操作也必须符合标准,严格执行。酶具有一定的清洁作用,医护人员在对医疗器械消毒的时候可以加入少量的酶,确保清洁杀菌彻底。针对一些结构较为复杂、间隙很多的器械,可以利用超声清洁。医疗器械消毒后要密封起来,包装上应注明消毒的日期。有些器械需要杀菌,杀菌工作结束后要放在无菌容器中。使用无菌物品时,确保持物钳每过4h清洁消毒1次。

2.4提高医护人员防护能力

口腔医疗门诊重点科室必须要要具备有效的卫生设施,例如速手消毒剂、洗手液、干手物品等。医护人员必须要注重自身卫生清洁,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在全员培训卫生规范的基础上,需要严格按照洗手指征,根据七步洗手法,严格手部消毒,尽可能地将手部细菌降到最低。如果医院条件允许的话,每次诊疗前都应该给佩戴一次性手套,不但降低了患者的感染同时也保证了医护人员的安全。通过调查发现使用的双层手套后,外层破坏率为10%,而内层破率只有2%。如果患者皮肤有损伤或者是存在特殊感染,医生可以使用双层手套保护患者及其自身的安全。

3结束语

口腔感染是一种高发性疾病,主要原因是致病微生物入侵到患者口腔而引发的一系列病理改变[1],是林场常见的感染类型。随着感染范围的扩大,很可能诱发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症状,严重的话还可能危机患者的生命安全。当前随着治疗手段的升级,各类致病细菌的耐药性也在提升,常规的药物和传统的治疗模式无法取得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因此需要不断的探究口腔感染的致病因素及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更好的确保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效率。因此,选取合适药物治疗,是控制感染的关键。患者使用碳酸氢钠液擦拭的口腔护理干预措施以后,口腔评分低、感染率低且口腔内PH值有所增高,表明该方式具有改善口腔环境、降低口腔感染率的作用[2]。综上所述,在危重患者的护理中,应用碳酸氢钠液擦拭进行口腔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危重患者的口腔感染发生率,改善口腔症状和口腔环境。

参考文献

[1]卢萌.口腔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1:2458-2459.

门诊口腔科感控范文第4篇

1 存在问题

1.1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存在的问题

口腔器械的有效消毒与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十分重要的环节,对控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毒(HIV)血液传播尤为重要,且口腔科器械种类繁多,使用频繁,污染严重,一些器械价格昂贵,大多不能做到一次性使用。正是由于这些特点,目前,我国口腔器械消毒现状不理想,口腔器械消毒灭菌中存在诸多问题。

1.1.1 器械清洗不规范 诊疗器械清洗是消毒流程的第一步,是控制感染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常常被忽略。清洗不仅能减少器械上的污秽和部分微生物,还可防止黏液、凝块堵塞管腔,为进一步灭菌处理作好准备。牙科手机、洁齿器等器械内部有复杂的腔隙和难以探入的管道,只用手工清洗效果有限,只能洗净表面,无法彻底清洗手机内部,需要加酶洗液清洗。对结构复杂、缝隙多的器械,还应采用超声清洗。有研究表明,清洗后待消毒的口腔器械残留血阳性检出率达到4.23%。

1.1.2 消毒灭菌方法选择错误 目前国内用于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消毒剂浸泡、干热灭菌、压力蒸汽灭菌、微波消毒、甲醛熏蒸、紫外线照射、臭氧消毒等。一些口腔门诊选择2%戊二醛消毒剂对牙科手机进行表面擦拭消毒。戴青等2005年调查北京293家医院口腔器械的消毒方式,发现分别有38.22%、42.32%、48.85%的医院采用化学消毒剂擦拭或者浸泡的方法对牙科高速手机、低速手机、洁牙机头进行消毒。温宪芹等调查山东省口腔手机、车针的消毒灭菌方式和消毒效果,发现部分医院口腔科用戊二醛浸泡的手机和用75%的乙醇浸泡车针均检出需氧菌、厌氧菌和霉菌。蒋艳华等检测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的手机有45.45%细菌检测阳性。其他用新洁尔灭、乙醇和洗必泰、碘酒、碘伏擦拭或甲醛熏蒸法等对牙钻手机消毒的方法也被证明是错误的。武迎宏等报道化学灭菌剂处理后的器械TT型肝炎病毒仍保持阳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占11.25%,2.65%无菌检查不合格。内部结构复杂的牙科器械无论选用那种消毒剂都只能处理机械表面,无法清除器械内部的黏液、血液及螺旋凹槽内的附着物,这些污染物可通过再次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气体和水流被释放出来造成感染。另有报道,一些口腔门诊用紫外线消毒器对手机进行消毒。实际上,紫外线根本不能穿透到手机内部,无法起到灭菌作用。

1.1.3 化学消毒剂使用不规范 盛放消毒剂的容器密封性能差,溶液容易挥发,放置时间长或反复使用,浓度下降,影响消毒效果。一些医院用化学消毒剂进行车针浸泡灭菌时,未控制灭菌时间,未对开始消毒灭菌的时间进行标记,有些还中途加入待消毒的物品,需要时随时取用。消毒液配置不使用量杯,随意性大,配置后的消毒药不贴配置标签,不按规定时间更换消毒液。

1.1.4 设备配备不足 院方对口腔器械消毒认识不足,口腔器械消毒灭菌专用设备配置没有普及。牙科手机、洁齿器、压力灭菌器等医疗器械配备不足。赵进奎在对58家口腔门诊医疗用品消毒灭菌现状调查中发现,只有31.03%的单位拥有压力蒸汽灭菌器,10.34%的单位配有超声清洗机,有89.19%的医师手机数量不能满足接诊要求,最多时一把手机一天用于20个以上的病人,达不到一人一用一灭菌的要求。

1.1.5 器械物品管理混乱 作者在日常检查中经常发现,一些口腔门诊没有专门存放消毒灭菌器械物品的场所,消毒灭菌后的器械物品摆放在诊疗区内,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有不少医师喜欢把灭菌后的器械物品放在牙椅旁的抽屉内,而且与一些未消毒物品混放。

1.1.6 不重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消毒灭菌方法、消毒灭菌时间、温度、压力、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时间等,只有通过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才能确定。但目前,我国很多医院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开展不理想。黄甲清等在桂林市口腔诊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的调查中发现,有64%的口腔诊疗机构未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许多医院在该项监测工作中存在监测周期长、监测内容不全面、没有监测报告或者监测记录,离规范要求有一定距离。据报道一些医院的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流于形式,有为了应付检查而突击补课等现象存在。

1.2 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不强,对消毒工作不重视

我国仍然存在重治轻防的问题,很少把治疗口腔疾病与预防其他传染病联系起来,合理有效的消毒容易被忽视。一些医务人员消毒灭菌技术知识欠缺,不能合理选择和使用现有消毒技术。很多口腔门诊未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未经过消毒知识培训,消毒知识缺乏,只重视医疗操作而忽视消毒工作的重要性。在口腔治疗中,医护人员手是传播口腔感染的重要载体。有些医师看病之前不洗手,看完病之后直接用污染的手书写病历和处方;
有的洗手不规范,洗手后不擦干即诊治下一个病人;
有的医师虽然戴手套,只注意对自身保护,脱下手套后不洗手;
有的医师借口病人太多不愿意洗手。医护人员操作时不戴口罩、帽子、手套,使用牙科手机时也不戴护目镜,忽视自身防护。

1.3 布局流程不合理,设备设施不完备

一些口腔门诊的生活区与工作区不分,器械清洗消毒区设在诊疗区域内,未建立集中消毒点。黄甲清等调查桂林市只有40%的口腔门诊设置了口腔器械清洗消毒室,有很多诊所消毒设备配备不全,清洗消毒室“三区”划分模糊,器械的清洗、消毒、无菌物品的存放不能有效分隔,容易导致二次污染。诊疗场所洗手设施不够或采用的手触式水龙头。一些口腔门诊候诊区就设在诊室内,很容易受到污染,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

1.4 诊疗环境污染

口腔门诊是病人集中就医的场所,使用汽枪、水枪、高速涡轮手机时,均可引起血液、唾液、牙体切割组织的飞溅,有时雾点可喷出60 cm,高速手机造成的气雾可在1 min内散发细菌1000 cfu,其中95%的微粒直径<5 μm,诊疗室环境空气、物品均可被污染,口腔诊室空气微生物超标占Ⅲ类科室之首。有人调查桂林市72家口腔诊疗机构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情况,合格率分别只有13.92%、72.22%。口腔治疗椅水系统的微生物污染严重,由于涡轮手机在停止转动瞬间,机头部位呈负压状态,可导致口腔中的血液、唾液、微生物等回吸入手机与管道内,再次使用时回吸物可以随转头喷出的水雾进入另一个病人的口腔内造成回吸感染,据报道管道水细菌可达3×105 cfu/mL,并形成生物膜。抽查沈阳市口腔治疗椅的水系统样品微生物污染状况,有77.27%的水样品超标。

1.5 人员配备不合理

很多医院护士配备达不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有关口腔门诊医、护人员配备的比例要求,配备较少,医生操作时,往往无护士在旁配合,导致医生频繁接触的方盘、灯开关、钻头等物体表面的严重污染。

2 对策与措施

2.1 完善口腔消毒隔离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制

医疗机构应该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规范的基础上,根据口腔诊疗服务的特点,制定各项具体的口腔诊疗的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成立科室消毒隔离管理小组,设专人负责消毒管理工作,所有消毒灭菌人员必须经过正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落实岗位责任制。

2.2 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消毒隔离知识水平

加强对口腔科医务人员消毒灭菌知识、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对新进医务人员及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消毒灭菌的方法,了解影响消毒灭菌质量的因素及使用消毒灭菌时的注意事项等。基本概念培训要全面、系统,专业水平培训要针对性,对工人主要培训打扫卫生、洗手、垃圾分装等基本知识;
对护士重点培训无菌操作、消毒灭菌常识及监测;
对医师关键是培训无菌操作知识。

2.3 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

针对一些医护人员法律、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首先必须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传染病防治、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生物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提高医护人员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水平;
同时,注重培养医院各类工作人员的良好的职业素质,把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与人才培养、优秀评级、奖惩制度等挂钩。

2.4 加强口腔门诊硬件设施改造,合理布局诊疗流程

按照口腔诊疗和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需要,加大对不合理的硬件设施、布局流程改造的投入,按规范要求建立布局流程合理的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强化集中消毒,增加洗手设施。

2.5 规范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

为提高消毒灭菌效率,器械使用后首先必须及时清洗。采取有效清洗方式如流动水手工刷洗、机械清洗、加酶洗液清洗、超声清洗等,清洗后应把器械擦干或烘干。器械消毒应根据口腔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质特点,遵循消毒灭菌的基本原则,选择安全可靠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对内部结构复杂的牙钻手机应采取压力灭菌的方式进行灭菌。

2.6 强化消毒灭菌效果自身监测,增强医院感染预警能力

消毒灭菌物品是否合格,必须通过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才能确定。应定期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灭菌设备和使用中消毒剂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确保消毒、灭菌合格。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应经常化、制度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医院感染预警能力。2.7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规范操作流程

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手是直接接触传播口腔医院感染的主渠道,应养成戴手套和洗手的习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治疗过程中避免戴着污染手套去拿无菌物品,尽量使用脚控开关调节治疗椅,对于照明灯开关使用一次性覆盖物。每次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 s

,减少回吸污染。全面推行一名护士配合一名医生进行诊疗过程的“四手操作”,以保障医生无菌操作的有效执行。

2.8 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加强个人防护

由于从病人的病史及检查中不能可靠地判断是否感染了HBV、HIV或其他血源传播性疾病,因此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树立把任何病人的血液及污染有血液的物品都认为具有潜在感染危险的观念,加强自我防护的意识。在口腔治疗过程中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及配戴防护镜,诊治每一位病人后认真洗手。器械清洗消毒人员、医疗废物处置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尤其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口腔诊疗服务过程导致医源性感染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完善消毒隔离制度,规范消毒管理无菌操作,提高医务人员消毒隔离知识水平,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责任意识,探索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已成为各级卫生部门的紧迫问题。

3 参考文献

[1]张芳,叶发明,周楠,等.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6):813-814.

[2]金成.口腔科器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污染的检测\.中国保健,2008,16(18):909-910.

[3]黄雁虹,江勇,贺佩兰.口腔科消毒灭菌效果影响因素的Logistic 分析\.现代医院,2008,8(1):113-115.

[4]刘东玲,卢爱工,王玉铃,等.口腔医院感染的研究进展\.现代护理,2007,13(19):1859-1860.[5]钟立丽.口腔科医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中外健康文摘,2008,4:61-62.

[6]黄金梅,焦若萍,余小华,等.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中外医疗,2008,1:106-108.

[7]玛依努尔,张景,田丽,等.对有效控制口腔交叉感染管理的探讨\.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11):1316.

[8]张蕾,肖莉,李正明.不同清洗方法对牙科手机使用性能的影响\.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6):362.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北京:中华医学出版社,2005.

[10]张英英.桐乡市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残留血检测\.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5):569-570.

[11]张天夫,李荡.医院口腔器械消毒灭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吉林医学,2008,29(15):1312-1313.

[12]戴青,邓小虹,韩永成,等.北京市各级医院口腔器械消毒方式调查\.北京口腔医学,2007,15(1):21-23.

[13]温宪芹,孟蔚,陈璐,等.2005年山东省部分医院牙科手机、车针消毒灭菌方式及效果调查\.预防医学论坛,2007,13(4):319 -320.

[14]蒋艳华,蒋礼福.个体牙科门诊口腔器械消毒卫生监督管理问题探讨\.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6,13(2):100-102.

[15]Cerevich I,Dubin R.Cunha B.Dental instrument and device sten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practices.J Hosp Infect.1996,32:295.

[16]武迎宏,邓小虹,罗薇,等.临床口腔器械灭菌方法比较\.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3):200-201.

[17]李洁,倪龙兴.牙科高速手机可能成为交叉感染的中介物\.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5,22(5):290-292.

[18]赵进奎.口腔门诊医疗用品消毒灭菌现状调查\.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6):646-647.

[19]吴友农,雷晓青,杨聚才.牙科高速手机两种消毒方法效果的细菌学评价\.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1998,8(1):27.

[20]金迎春,唐立英.口腔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2,13(4):31-32.[21]李宗麟,张淑芬,王云波,等.口腔医疗器械消毒方法调查及消毒效果动态观察\.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5): 546 -548.

[22]黄甲清,胡婷婷,蒋就喜,等.桂林市口腔诊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调查\.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5):687-688.

[23]涂启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6个不相适应的问题\.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1):58-59.

[24]陈宁庆.当前消毒工作面临的挑战\.中国消毒学杂志,1991,8(4):38.

[25]潘丽杰,王晓莉.朝阳市医院口腔科消毒灭菌效果调查与监测报告\.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0):122.

[26]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2版.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5:840.

[27]卢爱工,李莉莉,刘东玲,等.口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190-192.

[28]张敬党、李继耀,李清,等.沈阳市医院空气微生物监测结果分析\.中国消毒杂志,2004,21(4):254.

[29]郭瑞章,刘保池.医务人员职业性暴露HIV的对策\.世界急危重症病医学杂志,2004,1(5):344-346.

[30]白丽娜,单良,张敬党,等.口腔医疗机构医院感染及微生物污染现状调查\.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9):1880-1882.

[31]刘振声.医院感染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721.

[32]张特,魏银花.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6):2522-2523.

门诊口腔科感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口腔门诊;
全面护理管理;
院内感染;
预防

口腔门诊患者在确诊和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口腔内部进行治疗操作,如果消毒操作不规范接触患者的口腔以及口腔内的创面,极易引起患者口腔感染[1],同时也容易导致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多重交叉感染现象的发生[2]。因此对于口腔门诊进行预防感染的管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采取相关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降低患者口腔感染的发生率,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全面护理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完善药物管理以及治疗器械管理制度。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全面护理管理模式具有制度完善、操作规范、安全性高的特点,同时加强与护理人员的沟通,致力于提高管理效率。因此,研究旨在探讨全面护理管理对口腔门诊出现院内感染的预防作用。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8月-2021年8月在张家港市妇幼保健所治疗的78例口腔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精神、认知清醒者;
可以有效的交流者。排除标准: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
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依照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9例患者。观察组拥有男性20例,女性19例;
患者年龄范围为0~18岁,平均年龄为10.15±3.25岁;
患者口腔治疗内容包括:清洁牙齿11例、拔牙10例、补牙10例和涂氟8例。对照组拥有男性21例,女性18例;
患者年龄范围为0~17岁,平均年龄为10.03±3.02岁;
患者口腔治疗内容包括:清洁牙齿9例、拔牙12例、补牙9例和涂氟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可比性。研究已通过张家港市妇幼保健所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知情同意。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管理。按照相关的规范流程进行操作,在操作前检查器械是否消毒,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等。1.2.2观察组给予患者全面护理管理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1)加强监督与管理:首先要保证相关的管理人员与院内相关领导能够及时进行沟通,合理配置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保障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有效预防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对于患者就诊过程中的相关物品需要规范管理,要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的相关要求,制定本院的管理规范,严格执行并且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遇到问题应及时给予修正优化,同时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增强其审查力度,优化管理的制度实施效果。(2)强化灭菌意识:增加医护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医护人员控制感染的观念;
医护人员在相关治疗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灭菌消毒安全操作,按照规范性操作执行相关的治疗工作。(3)器具消毒管理:根据医疗器械的种类不同进行合理的分类,对其进行有效的灭菌;
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器械,应该采取浸泡消毒的方式,浸泡时间应超过10小时;
对于室内的空气以及操作台面均要每天消毒,保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4)优化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具体内容包括:护士佩戴帽子口罩,使用一次性乳胶手套,强化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的清洁。

1.3观察指标

(1)院内感染发生率:出现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越低,表明采取的全面护理管理模式预防感染的效果越好[3]。(2)科室卫生指标:主要评估的内容包括空气质量、消毒液标准、手部卫生和器械使用合格率评估,各项指标合格率越高,采取护理管理模式效果越好[4]。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对比

全面护理管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科室内卫生指标评估对比

全面护理管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空气质量、消毒液标准、手部卫生、器械使用的合格情况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人们对于口腔健康的意识逐渐增强,口腔门诊的患者人数也在逐渐增加[5]。口腔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会出现一些血液、唾液,容易引发院内感染。同时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会长期存在机械性的刺激,因此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开展口腔诊疗时,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的现象[6]。因此要加强口腔门诊院内感染预防管理,对于患者治疗中所需的多种公共治疗器械,需要进行全面的优化消毒,控制交叉感染的发生风险[7]。现阶段在口腔门诊治疗中,实施全面护理管理模式能够预防口腔门诊出现的感染风险。通过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相关器械的灭菌消毒[8]。另外还要提升口腔门诊护理人员的预防感染的安全意识,控制治疗室内的空气质量,使用的消毒液标准应该按照相关的标准严格执行,注意护士手部清洁卫生,在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控制门诊口腔感染的风险,促进医疗质量提升,保障医疗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对于预防院内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9-10]。全面护理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全面护理管理模式具有制度健全、便于管理、操作规范、严格消毒灭菌、安全性高的特点,能够有效地预防院内感染,减少患者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同时也增强科室的卫生质量,本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这点,因此将全面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到口腔门诊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综上所述,在口腔门诊患者治疗中有效地实施全面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预防出现院内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在口腔门诊就诊治疗时的安全性。

4参考文献

[1]陈立蓉,黄静,薛莉,等.全面护理管理模式预防口腔门诊出现院内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3):553-554.

[2]刘芬,丁欣,姚梦煜.全面护理管理模式预防口腔门诊出现院内感染的效果探讨[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4):222-223.

[3]陈月玲.全面护理管理模式预防口腔门诊出现院内感染的效果观察及安全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7):294+297.

[4]丁桂英.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11(9):271.

[5]曹红.全面的安全和防范管理体系在口腔门诊护理中应用的价值分析[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1(10):209.

推荐访问:口腔科 门诊 五篇 门诊口腔科感控【五篇】 门诊口腔科感控(精选5篇) 口腔科门诊感控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