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部传染病工作计划【五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7-08 12:50:06 来源:网友投稿

门诊部传染病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关键词:危险因素;流行情况;生殖道感染;计划生育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妇女生殖道感染(RTI)是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类感染无明显症状,不及时采取治疗会引起并发症。为控制人口增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门诊部传染病工作计划【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门诊部传染病工作计划【五篇】

门诊部传染病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危险因素;
流行情况;
生殖道感染;
计划生育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妇女生殖道感染(RTI)是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类感染无明显症状,不及时采取治疗会引起并发症。为控制人口增长,意外妊娠后,人工流产属于常用终止妊娠方法。加上首次年龄提前、婚前妇女比例升高等,这些因素不仅会造成活跃期妇女意外妊娠,且容易成为性传播感染(STI)危险人群[1-2]。本文主要探讨计划生育门诊人工流产妇女生殖道感染流行状况及危险因,为预防治疗提供参考,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将计划生育门诊要求人工流产妇女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平均为(26.44±6.78)岁;
人工流产原因:42.70%计划生育(427/1000),23.10%非婚性流产(231/1000),20.00%无生育需求(200/1000),16.00%其他原因(160/1000)。首次年龄平均为(23.44±2.45)岁,13.00%首次年龄

1.2方法 本组研究对象均知情,签订知情同意书,调查人员首先收集人口学变量、使用以及性生活史等情况,采取妇科检查,并做好详细记录;
阴道后穹窿部位取材,并采取湿片检查线索细胞、滴虫以及念珠菌等,对阴道分泌物PH值进行测定,给予胺试验。宫颈管1.5~2.0 cm部位取材,放置于转运试管,保存于-20℃环境下,应用衣原体淋球菌检测试剂(英国雅培公司),采取集合标本法PCR检测。抽取5 ml静脉血,检测HIV、梅毒,应用TPPA检测梅素,明确累计感染率,对于阳性者采取TRUST,明确活动性梅素流行率;
应用纸片法检测HIV,对于阳性结果通过蛋白印迹法进行确认。

1.3统计学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指标纳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2 结果

通过问诊,120例有阴道瘙痒(12%),60例有阴道分泌物(60%),4例有下腹痛(4%)。外阴体检显示,8例生殖道疣,2例生殖道溃疡。窥镜检查显示,230例宫颈糜烂(23%),90例宫颈脓性分泌物(9%),171名阴道异常分泌物(17.1%)。双合诊显示,13例下腹痛(1.3%)。计划生育门诊人工流产妇女生殖道感染流行状况,见表1。

多因素分析显示,阴道毛滴虫同不适用呈正相关(OR 3.35,95%CI 1.65~6.79),与流产史呈负相关(OR 0.49,95%CI 0.27~0.89)。问诊发现,与无外阴瘙痒妇女相比,有外阴瘙痒妇女,其阴道毛滴虫病发生率高出3倍(OR 3.00,95%CI 1.67~6.15);
与无下腹痛妇女相比,有下腹痛妇女,其阴道毛滴虫病发生率高出3.4倍(OR 3.41,95%CI 1.58~7.67)。

3 讨论

目前,关于人工流产妇女性传播感染危险因素以及流行率研究较少,对比发现,与非人工流产妇女相比,人工流产妇女存在较多妇科症状[3-4]。将人工流产妇女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对于意外妊娠妇女,通常是非保护性所导致的结果;
人工流产会引起下生殖道感染扩散至上生殖道感染,引起严重后遗症或者是并发症,在出现衣原体感染时,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主要同人工流产有一定关联,同时发生衣原体感染妇女,在人工流产以后,发生盆腔炎概率明显增加。对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妇女,本组研究中性传播感染流行率明显偏低,对于这些人群某种重要特征可以理解为这种差异。比如,妇女年龄偏大,受教育水平高,大部分单一性伴或者是已婚者,少部分妇女6个月之内有其他性伴,通常该类人群初次年龄晚。但本组中仍有6%白念珠菌病,5%衣原体感染,3%细菌性阴道病,2%阴道毛滴虫病,0.3%淋病,1%HIV阳性。关于计划生育部分人工流产妇女生殖道感染诊断有无采取病原学检查以及治疗需要通常由医生判断,这可能会引起些列问题:大部分症状轻微或者是无症状感染者,医生将症状作为诊断依据,易出现漏诊情况,本组中50例衣原体感染,其中阴道分泌物异常6例,外阴瘙痒7例,下腹痛3例;
以上体征与症状并无性传播感染特异性诊断,所以医生按照体征、症状判断,会影响诊断准确性。总而言之,可将人工流产妇女作为性传播感染干预人群,尤其是衣原体感染,但仍要不断研究有效检查方法,预防发生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李敏.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08):82-86.

[2]孙玲玲.人工流产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09):1365-1366.

门诊部传染病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现就我县《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贯彻执行情况汇报如下:

平罗县地处银川平原北部,辖七镇六乡共128个行政村(含原陶乐县),总面积约2200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0万人。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8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1所,中医院1所,卫生防疫站1所、妇幼保健所1所,乡(镇)卫生院16所,培训中心、红会门诊部、预防保健站各1所,村医疗站168家,个体及社会办医疗机构47家。全县共有卫生人员817人,大专以上学历的414人,中专以上学历的154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34人,中级职称的134人,初级及初级以下职称的464人。

《传染病防治法》颁布施行以来,在区、市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不断加强以传染病预防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预防保健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全县传染病防治工作组织网络、工作队伍和硬件设施,建立健全了传染病预防控制的一系列工作机制和防治预案,切实提高了传染病综合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传染病防治工作概况

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县目前已形成了组织健全、功能较完善的县、乡、村三级传染病防治工作组织网络。受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县卫生防疫站具体承担《传染病防治法》的执法监督、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均设有防保科,指定专人负责本乡镇及本单位传染病管理工作,聘用了具有卫生专业知识的村级防保员共56名,目前全县从事传染病管理和监督相关技术人员120余人。2003年,全县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达100%;
计划免疫“五苗”单苗接种率和五苗覆盖率达99%以上;
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由1997年的394/10万下降到2003年的272/10万。白喉、脊髓灰质炎已分别19年、15年未发病;
麻疹、结核病、流脑等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传染病管理的各项相关指标达到了国家和自治区的标准要求。几年来,我县先后荣获“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项目先进集体”、“全区消灭脊髓灰质炎扫荡免疫先进集体”、“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二、《传染病防治法》的贯彻执行情况

(一)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卫生技术人员和社会各界对《传染病防治法》的认识和了解

为了加深广大人民群众对《传染病防治法》的认识和了解,我们采取不同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材料、宣传标语、设立咨询点和《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纪念日,就《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坚持将《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管理、预防治疗等相关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训练”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各类形式的培训班,加强对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据统计,近年来,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多万份,悬挂横幅100多副,刷写宣传标语1000多条,接受咨询8万多人,举办各类培训班200多场次,培训人员达8万多人。通过宣传培训,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各界人士对《传染病防治法》的了解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依法防治传染病的意识和卫生技术人员的防治技术进一步得到了提高,为正确有效开展防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领导,完善目标责任制管理

为切实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县人民政府把传染病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同其他工作同安排、同检查,专门成立了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县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县卫生局把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卫生工作计划,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同各医疗卫生单位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考核,年终兑现奖惩。县卫生防疫站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行了分片包干,明确责任,监督员经常下乡督导落实工作;
同时每月集中召开防疫专干例会,安排部署传染病防治工作,交流经验,解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制,分级管理,确保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落实。

(三)多路并举,提高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理能力

结合“非典”和人间禽流感防治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传染病的预警和应急处理工作。一是制定并完善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工作预案》、《发热病人预警监测工作方案》和《人间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预案》,为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理等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指导依据。二是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队伍,并组成了疫情监测、调查处理、消毒隔离、医疗救治等若干分队,为传染病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提供了组织保证。三是为满足“非典”等重大传染病的集中救治和观察鉴别,筹集资金在县人民医院改造建设了发热门诊和隔离观察病房,在原县中医院住院部建立了配备60张病床的医学隔离留验观察站(可随时启用)。四是在县人民医院传染科病房建成了具有30张病床,配备了先进设备的传染病房,配齐了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为各类传染病人的科学、规范救治创造了条件。2003年全县先后共出动疫情应急出理350人次,组织调查处理传染病疫情26起,对258名可疑症状者和接触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集中医学隔离留观、家庭留观人员3614名。

(四)强化措施,认真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

1、认真落实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建立了以县卫生防疫站为龙头,县乡医疗单位为枢纽,村级医疗站为依托的传染病监测报告网络,实行传染病填卡逐级上报制度。自开展防治“非典”和禽流感工作以来,全县上下进一步完善了传染病管理和疫情报告相关制度,实行了“非典”和人间禽流感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县卫生局和卫生防疫站设立了疫情室,公布了疫情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
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开通了“国家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专报系统”,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各医疗单位还指定专人监督本辖区(单位)传染病管理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门诊医务人员对就诊病人进行门诊登记和可疑病人筛查,对传染病依法进行填卡报告。通过实行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确保了发现疫情及时上报,杜绝了漏报误报现象。

2、认真执行“计划免疫”制度。全县建立了以县卫生防疫站为中心的县、乡两级计划免疫管理体系,拥有了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计划免疫工作队伍和设施齐全的冷链运转系统。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与辖区所有适龄儿童家长签定了儿童计划免疫保健保偿合同,对儿童进行全程计划免疫接种管理,实行每月集中免疫接种。县卫生局建立了儿童“七病”和其他传染病的监测制度,定期对全县计划免疫工作效果进行监测监督,促进了儿童计划免疫质量的提高。近年来全县计划免疫工作管理水平和接种质量走在了全区前例,先后圆满完成了全国计划免疫三个85%的目标评审验收,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等多项重大免疫接种活动的实施,受到了国家、区、市卫生部门的表彰奖励。

3、深入开展了以环境整治、改水改厕、防鼠灭鼠和卫生知识宣传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2003年,配合“非典”防治工作,全县组织开展了“防非典、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利用广播、电视、传单、咨询等多种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宣传卫生防病知识、预防非典知识,纠正不良卫生习惯;
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坚持每季度至少一次制作宣传栏和宣传橱窗,对群众进行经常性卫生宣传,增强了群众自我防病的意识和能力。

4、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防护工作。消毒防护、预防院内感染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县卫生局将其列入对卫生系统各单位的综合目标考核,严格按照《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对医疗机构、学校等相关单位的执法监督和规范管理。县级医疗单位设立了质控保健科,负责对消毒防护和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的管理。各医疗卫生单位均建立健全了消毒防护管理相关制度和操作规范,坚持对医疗及公共场所的空气、器械、重点部位进行定期定时消毒;
按照《消毒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认真做好医疗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防止院内污染源对周边环境的危害。2003年在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和幼托机构共进行消毒工作监测采样175份,消毒合格率达70%。

(五)强化监督,加大《传染病防治法》的执法力度

为了更好地落实传染病防治工作,县卫生防疫站专门设立了传染病防治监督科,组建了由7人组成的传染病执法监督员队伍,制定监督计划,坚持对全县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自“非典”防治工作以来,先后进行了传染病防治、消毒管理、医疗废物污物的处理、禽流感市场监督、学校晨检等大型专项执法监督检查活动10余次,出动检查人员100多人次,处理各类违法案件10多起。执法监督专项检查活动的开展,打击了违法行为,促进了全县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落实。

(六)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完善公共卫生配套建设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克服县财政困难的实际,不断加大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优先保证了预防保健事业经费的投入,保持对防疫站、保健所正常经费的足额拨款。坚持将农村预防保健经费10万元和结核病控制经费3万元列入财政预算,给予及时足额划拨。加大跑项目、引资金工作力度。自1995年以来,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对县医院、中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防疫站疾控楼和全县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进行了翻建,使全县卫生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引进和购置了大量医疗诊断治疗设备,为大部分乡镇卫生院配备了B超、X光、心电图机等新三件,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医疗诊断条件和诊疗质量,促进了传染病防治工作质量的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近年来,我县在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还不够广泛、深入,基层群众认识了解不够。

(二)农村预防保健工作人员待遇太低,队伍不稳定,基层预防保健工作质量不高。

(三)目前传染病防治工作仍以行政管理为主要手段,依法管理的大气候没有真正形成,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和政府行政支持。

(四)全县医疗机构医疗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有待进一步规范;
村医疗站和个体诊所传染病报告制度落实较差,且缺乏有力的监督制约措施。

门诊部传染病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综合规划

发言陈辞

常用公文

党政培训

和谐社会

节约社会

平安社会

五中全会

|首页|文章中心|本站留言|投稿需知|会员需知|撰稿专区|免费影视|

报告规划

总结汇报

热点专栏

医务科2005年工作总结【字体:小大】

医务科2005年工作总结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不详点击数:2更新时间:2005-12-1

医务科2005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院领导的直接领导下,科室认真学习“三个代表”和十六大的重要精神,凭着“质量第一、病人第一”的理念,狠抓医疗制度规范化,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细则》、《山东省医疗机构管理办法》等,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加大医疗质量管理力度,注重医务人员素质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服务效率,有力促进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为医院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狠抓医疗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医务科的首要任务。严格按《山东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标准》,对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及其相关资料的书写提出进一步的规范化要求,做到人手一册,并认真组织学习,结合到每个月的质量评比中,文秘写作秘书网现将今年各类医疗质量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临床科检查情况

1、病案质量:2005年住院病人数39827人次,比04年同比增加28。6%

2005年1—11月各临床科室总评结果比较接近,优异的前三名为:精神一科,精神二科,西药房,三个科室共获得11个月份的10个第一名(其中精神一科二科共获八个,西药房获三个。)。

(1)归档病案:①2005年1—11月份共抽查归档病历484份,未查及乙级病历,甲级率100%。今年泉州市卫生局对二级医院进行随机抽取归档病历进行评比,我院获得第一名。②每月各科室均能在5号前上缴前一月份的病历。

(2)现病历:①严格按《福建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标准》,进一步规范现病历、病程记录书写标准,今年平均每月查及15份病历/病程记录未按规定完成,较去年同比有所好转,但完成率随着月份的递增日渐提高;
②均有及时办理住院手续;
③门诊病历检查基本完成。

(3)处方质量:每月随机抽查5天处方,1—11月份平均合格率为96.2%。

2、院内感染控制:、①感染率:对每一份病历都进行监测,2003年11月—2004年10月共监测260份病例,感染病人5例次,感染例次率为2。1%;
感染率为2。9%。②漏报率:2004年11月—2005年10月监测的病例,漏报1例次,漏报率为2%;
③每月对全院的环境、空气、物衣、医务人员手、消毒液、无菌物品等进行常规监测;
④在建设感染性疾病科时,指导科室的部局及消毒隔离工作;
⑤按照卫生部的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内窥镜、口腔科的操作。

3、文书档案:基本能按时按要求完成,主要存在问题:《抢救危重病人登记》、《重危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不够仔细,与交班记录时有出入。无认真履行危重病报告制度。

4、“三基”技能/理论考核:对“三基”进行理论考试二次,合格率98%。

5、病床使用率:2004年1月1日—11月30日,全院实际占用床日数为117954天,前二名为:精神一科,精神二科。这二个科室共占全院实际占用床日数98%。

全院平均病床使用率86.4%,与去年同比上升较大,妇产科病床使用率同比上一年下降。

6、防止医疗差错和事故: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技术能力培训,特别是对卫生部分发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分级标准》、《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的学习,并做到人手一册,以达到防范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发生,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科学划分医疗事故等级、正确处理医疗纠纷、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合法权益。

本年度共有0起医疗纠纷,为历年最少。无出现重大医疗事故。

(二)、医技科医疗质量

加强医技人员技术培训及服务质量的改进,注重检测结果的附合率及准确率的监测,不断增设新项目以满足临床需要。

今年1—12月份,心脑电图室接诊患者人数1500余例,与去年同比增长11%。

(三)、门诊部医疗质量

精神科

加大门诊部建设,进一步完善各科门诊功能,将精神科门诊、癫痫门诊及神经症门诊整合为精神科综合门诊,各区布局合理,为应急精神科急诊做好准备,改建门诊大厅,增设导诊服务台,大大改善就医环境。

今年1—12月份门诊量254197人次,与2003年同比增加12%;

二、继续教育

1、把继续教育纳入我院的工作计划,院长亲自任继续教育领导组组长,注重院内外人员培训及宣教。今年我院共派出5人外出到省内外三级医院专科进修学习,派出各类短期学习班近10人次,已进修学习结束回院的几位医生能将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很快应用于临床,积极开展工作,对提高我院的医疗技术水平,起到较大作用。

2、今年我院有近20人参加各类成人高考及自学考试。

3、积极撰写论文,全年共17篇。

4、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各临床科每年4次以上上墙宣传,到社区开展6次以上防治宣传活动,多次到院内外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三、教学工作

今年共接收进修生6人,实习生12人,中专实习生4人。

医务科于8月及11月份分别召开全体进修、实习生会议进行了强调,并将进一步对违规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及处分。

五、传染病管理

1、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的通知》,于元月份起开始实现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落实不明原因肺炎、麻疹、AFP、新生儿破伤风等单病种监测,大大提高了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11月30日,共报告结咳病人两例,未发现甲类传染病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严格执行结核病“双向转诊”制度,共转病例2人次。

2、设置感染性疾病科,洁净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布局相对合理。于6月—9月开设肠道门诊及肠道隔离病房,送检粪便标本86例,无收住疑似霍乱病人。

六、保健义诊活动

1、组织有经验的医务人员下乡到贫困边远乡村为当地群众及残疾人义诊共15次,配合市卫生局、市肿瘤协会等分别到青莲村、湖西村等地进行义诊、送医送药活动,共为老弱病残的病人诊治350余人次,并送药一千多元,分发健康处方,深受群众好评。

2、派出保健医生,为市政府部门各种大型会议运动会等做保健工作共23人次。

3、认真做好新生儿计划免疫登记造册工作,配合疾病监控机构搞好全市范围内足龄儿童的计划免疫,1—11月份共办理儿童计划免疫368例。

4、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工作:各病区及门诊共出宣传栏48期。

七、体检工作

今年为中考学生体检约1800余人,征兵体检总检500余人,为市各机关单位、企业团体工作人员、离退休干部健康体检共3000余人次,在院领导重视及支持下,于今年9月份正式成立体检科,配备专门的体检场所及引起B超机及、心电图机等体检专用设备并增加相关人员,新推出健康体检套餐,简化体检程序,为体检者提供优质、优惠、高效的服务,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健康体检的需求,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不足之处:。

门诊部传染病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一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规范,科学管理,定期督导,着力提高传染病全员防控意识,确保了传染病防控工作科学、有序开展,尤其是加强了重点传染病的监控与防控力度,杜绝了疫情因漏报而导致的疫情扩散。做到了报告率100%。

(一)传染病报告情况:**年全年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5种**例次,其他传染病尖锐湿疣*例。其中乙类传染病有**种,**例:艾滋病**例、甲肝**例、乙肝**例、丙肝**例、戊肝*例、肝炎未分型*例、庚肝*例、麻疹**例、肺结核**例、梅毒**例、猩红热**例、细菌性痢疾**例、布病*例;
丙类传染病有*种,*例:流行性腮腺炎*例、感染性腹泻病**例、手足口病*例;
乙肝订正为其他疾病*例、疑似麻疹订正为其他疾病*例、肺结核订正为其他疾病*例。报告率**%。

(二)**年共进行了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自纠**次,督查**次,考核**次;
查阅出院病历**份,门诊日志**人次,**份。坚持每日查看前一日出院病历、门诊日志、检验结果、拍片及透视结果,随时核对,做到及时查缺补漏,督促首诊医生报告,杜绝漏报。坚持每旬下科室检查出入院登记本和各科室的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核对已报告的传染病;
专职人员每日在收卡、审卡、网络直报时注重核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与报卡人沟通 ,纠正错误,指导正确填写,力求无重卡,做到报告卡、登记本、网报、门诊日志/出院登记本登记相一致;
督促报卡人能够及时、准确上报疫情,提高了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对传染病报告的意识。

(三)进一步完善了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工作制度、考核标准,提升了报告的自觉性,使报告卡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1.修订完善了麻疹、手足口病、艾滋病和死亡病例的报告流程。结合工作中的存在问题,修订印制了传染病报告卡、死亡病例报告卡、性病报告卡,使医务人员明确了需要采集的患者信息和填表的注意事项,使报告的准确性得到明显提高。

2.督查与指导相结合,促进传染病管理工作规范运行。为了进一步规范传染病管理工作,每周院、科两级对各科、诊室至少进行一次工作督查,重点传染病流行季节甚至每天一次,同时提供相关业务技术指导,有力地促进了工作。

(四)肠道门诊工作规范有序,各项制度健全。5月1日至10月31日共接诊腹泻病人**人次,做到“逢泻必检、逢疫必报,”及时发现可疑肠道病传染病人,按规定程序报告,及时规范处置病人,防止了疫情在我院的扩散与蔓延,共报告细菌性痢疾11例,感染性腹泻40例。

(五)认真做好结核病的防治工作。

**年全年共痰涂**次,其中涂阳**例,涂阴**例,初诊结核病病人**例,报告**例,转诊**例,报告率及转诊率均为**%,转诊到位率**%。

(六)在做好传染病报告的同时,按照卫生部(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主动搜索死亡病例,并及时上报,为死因搜索提供依据,**年全年共上报死亡病例10例。

(七)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各科室能按上报流程及时上报食源性疾病,**年共报告食物中毒1例。

(八)麻疹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在去冬今春我市麻疹疫情流行期间,根据上级的防控要求,采取以下措施应对麻疹疫情。

1.针对我区麻疹疫情严峻形势,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认真仔细地分析疫情趋势,系统梳理,寻找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2.成立了麻疹预防控制领导小组,制定了各责任科室的工作职责,层层分解任务,夯实责任,做到横向到点,纵向到底的工作机制,将麻疹控制工作作为当前医院的工作重点。

3.严把关键环节,做好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做到“五早、六到位”,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思想认识到位,监测预警到位,医疗救治到位,宣传教育到位,重点部位管理到位,责任落实位。

4.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有效预防院内感染。麻疹患者收治在感染性疾病科,独立设区,候诊室和病房内通风换气良好,有明显的“隔离”警示标识,加强了病人及陪护人员管理,杜绝了交叉感染。

5.加强督导检查,密切关注麻疹疫情动态,实行24小时监测,一旦有病人出现,立即进行处置,将疫情控制在最低水平。

(九)手足口病与脊髓灰质炎的专项督导

针对下半年全国手足口病、脊髓灰质炎的发病态势,我科积极制定了防控预案,对急诊科、儿科、门诊部、感染科、神经内科等相关科室进行了专项督导,各科室均认真学习了《诊疗标准》、《防控预案》,严格落实各项工作,积极准备防护用品,做到了规范诊治,及时报告。防止了疾病在我院的扩散。

(十)义诊宣传

1.结核病日义诊宣传:**年3月24日是第十六个“世界结核病宣传日”,我院积极响应号召,由防保科牵头,开展了义诊宣传活动,旨在提高群众对结核病防治认识,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形式为散发宣传资料和设立咨询台,地点设在医院大门口,参加义诊的人员有感染科、呼吸内科医护人员6名,防保科工作人员2名,发放宣传画册1000余张,接受群众咨询80余次,此次义诊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艾滋病日义诊宣传:**年12月1日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由质控科牵头、防保科协调,在医院大门口开展了义诊宣传活动,宣传口号为“预防艾滋,奉献爱心,利己利人”,旨在进一步宣传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降低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倡导大家关怀帮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高全社会对防艾工作的认识。参加义诊活动的有质控科工作人员2名、防保科工作人员1名、皮肤科、泌尿外科、感染科医生各1名,护士2名,共计8人。宣传形式为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咨询台、测量体重、血压等。前来咨询与测量的群众络绎不绝,义诊活动从上午11时持续到下午15时,共发放宣传册、画、彩页、宣传单等共计1500份,共接待群众100余位,此次活动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十一)业务知识培训、考试

根据传染病防控形势的不断变化,我科积极对全体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全年就麻疹、手足口病、脊髓灰质炎、性传播疾病的防控知识、诊疗规范和死亡病例报告、传染病报告卡地规范填写等进行了多次专项督导和六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医务人员的防控知识和意识。

1.培训:全年共进行全院讲课两次,传染病知识专项培训4次,专项督导15次,专职人员下科室培训指导96次。

2.考试:*月*日,组织全院医生、医技科室相关人员考试一次,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应参加考试人数**人,实考人数**人,平均成绩90分。

二、计划免疫管理工作

(一)**年全年出生新生儿合计**人次,接种**人次,接种率为**%,及时率为**%,未接种人数**人,其中早产儿**、低体重儿**人、医学观察儿**人、畸形儿*人、放弃治疗*人。

(二)规范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首诊接种工作。指定了专人负责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首针接种工作,认真执行《预防接种规范》,严格掌握禁忌症,及时完成了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首针接种、建证等工作。

(三)继续加强了孕妇乙肝标志物监测,积极开展阳性阻断治疗。**年全年筛查乙肝标志物阳性**人,阳性者及时按阻断程序给予阻断治疗,全年共为**名新生儿注射了高效价免疫球蛋白,阻断率**%,确保了新生儿免受乙肝病毒侵害。

(四)加大督导力度。专职人员持每周检查、每月**日下科室核对首针接种登记、三联单、出生登记、疫苗出入库单和疫苗批号,做到帐苗相符、出生登记与接符种登记相;
并经常检查冷链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温度是否保持在规定范围之内。同时经常与产科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沟通,交流工作经验,不断充实自己,优化工作方法。

(五)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组织并督促产科医务人员,利用板报、宣传画、口头宣教等不同形式,对孕产妇进行产前、产后健康教育及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首针接种的重要性,使我院的乙肝疫苗、卡介苗首针接种工作得到有序的开展。

(六)积极首针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我院接种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

(七)针对我院乙肝疫苗、卡介苗从8月份开始下滑趋势,我科积极与新生儿科、产科主任、护士长进行协调,制定了乙肝疫苗、卡介苗的补种流程,进一步提高了我院首针接种率。

三、存在的问题

(一)疫情报告方面:个别医生问诊不细,对病史采集不全面,导致复诊病人重复报告;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不认真,项目不全;
个别医生书写门诊日志不认真,字迹潦草、地址不详。个别科室出入院登记本病人地址登记不详,14岁以下儿童未登记家长姓名。

(二)规划免疫方面: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未达到国家标准**%。

七、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传染病防控工作:

1.通过专业指导,提高疫情报告质量。平时在收卡、审卡、录卡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指导正确填写;
专职人员在下科室时,提供指导,注重沟通,使报卡人能够及时、准确、完整地上报疫情。

2.实行目标考核,做到奖罚分明,确保疫情信息的通畅。通过自上而下的检查、督促、考评,提高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对传染病报告的意识,做到谁接诊、谁报告。坚持首诊医生负责制,不瞒报、不漏报,月底汇总考评结果,奖优罚差。

3.加强自查,防止漏报。继续坚持每日检查核对前一日出院病历、门诊日志、检验结果、透视拍片结果;
每旬下科室核对各科传染病病人登记的工作方法,确保传染病报告率100%。

4.及时联系结核病人,耐心解释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提高结核病人转诊到位率。

5、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

(二)计划免疫工作:

门诊部传染病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1.1临床资料

我院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门诊就诊量连续6年位于全市前列,日门诊量0.8~1.2万例次,2011年门诊量已突破300万例次。门诊现有临床科室37个,门诊工作人员270余名,其中包括护士69名;
门诊部管理人员、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药房、收费、挂号、辅助科室等工作人员170余名;
工勤人员32名;
平均年龄(42.45±12.32)岁。

1.2方法

1.2.1收集和评估数据

收集和整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门诊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数据,进行总结,通过数据分析,寻找我院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与缺陷,以循征医学的方法,通过整合证据、系统评价,运用评价结果,优化和建立现有门诊医院感染管理流程,并应用实施。

1.2.2改进及优化流程

1.2.2.1健全管理流程

健全门诊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管理流程,建立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门诊部监管下的科护士长、护士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监测员三级管理网络,制定门诊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督查表单,并将检查项目流程化;
制定三级管理网络人员职责与检查流程,明确责任,检查范围覆盖全门诊。

1.2.2.2预检流程

实行常规“2级预检”和传染病高发期“5级预检”流程相结合的管理,切实做到标准预检流程管理。“2级预检”管理流程包括:第1级预检为一楼大厅服务台的快速分诊和传染性疾病筛查;
第2级预检为门诊各楼层科别细分和传染性疾病的两次筛查。“5级预检”管理流程包括:第1级预检为门诊大门口,患者就诊入口处,设传染病总预检处,截留和筛检主动就医的发热患者;
第2级预检为一楼大厅内服务台的快速分诊和传染性疾病筛查,截留一级预检漏检患者;
第3级预检为各楼层预检处,以筛查和截留疑难和疑似传染病患者;
第4级预检为诊室医师,通过对接诊患者的流行病学史、问诊查体等筛检传染病患者;
第5级预检为感染性疾病门诊,由专科医师确诊传染病患者,以确保患者安全。

1.2.2.3改进培训流程

加强对门诊各级各类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增加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培训项目、次数、人员范围,在原有基础上项目增加了手卫生、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质量标准、医院感染质量反馈与讲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新知识、新理念等,每人每年>6学时,门诊人员全覆盖。

1.2.2.4完善各项操作流程

根据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要求,结合循证临床决策方法建立、优化各项操作流程。

1.2.2.5建立废弃物处理流程

我院建立了严格的门诊医疗废弃物处理流程,要求医疗废弃物管理做到分类放置、专人回收。在废弃物放置点,设置有不同类型废弃物放置容器,并设有明显标识;
回收人员与临床医技科室严格交接;
医疗废弃物实施密闭转运,按规定路线送至医疗垃圾收集点放置及处理,废弃物处理管理上实行责任追究制,避免了医疗废弃物流失,确保医疗安全。

1.2.2.6重点部门监测流程

对于门诊医院感染预防控制重点场所,根据卫生部、市卫生局的相关标准与文件精神,制定监测项目,实施目标监测与管理。

1.3评价方法

门诊质控小组每月检查1次,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指标对门诊医院感染实施监控,质控小组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门诊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将2006年1月-2008年12月和2009年1月-2011年12月的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数据,评价效果。

1.4统计方法

两组数据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比较其差异性。

2结果

2.1监测指标

根据医院感染预防管理要求,门诊质控小组按计划分批抽查门诊工作人员。2006年1月-2008年12月抽查456人次,2009年1月-2011年12月抽查474人次。流程管理实施后,在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性、标准预防执行率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消毒隔离质量管理内容评分与医院感染预

防控制密切相关的部门,每月接受护理部督查,根据消毒隔离质量管理内容,做出评分。流程管理实施后在消毒隔离质量管理各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流程管理实施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废弃物管理

门诊医院感染质控小组每月检查门诊各部门医疗废弃物管理情况,作出评分。实施流程管理后,医疗废弃物在分类、放置、转运、交接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门诊传染性疾病漏检率

2006-2008年门诊法定传染性疾病漏检共计8例,实施新的预检流程后,连续3年未出现漏检病例。

3讨论

3.1循证医学的方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门正在迅速发展的学科,其中流程的建立是重要内容之一[3]。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流程管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为目的,以简捷、有序、安全、实用为原则,以科学、系统的方法建立门诊各部门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流程,在流程设计的过程中,将循证医学与现代流程管理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成果、临床经验与患者的需求联系起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升华,从而提高工作质量[4]。

3.2医院感染控制流程为医院“零感染”提供可行性

医院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发病率、病死率,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而且严重威胁着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极大地浪费了有限的卫生资源。因此,如何实现医院“零感染”目标,成为医院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5,6]。但研究结果显示,“标准”不能教会医护人员用系统、科学、规范的方法去操作[7]。我们建立的医院感染控制各项流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医院感染控制指标的监控,获得数据,发现问题,根据现有实际情况与医院感染相关的流程进行改善,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和医护人员职业感染的风险,提高了医院感染控制的整体水平[8]。流程管理实施后在消毒隔离质量管理方面,干预前与干预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控制流程管理为医院“零感染”提供可行性。

推荐访问:门诊部 传染病 工作计划 门诊部传染病工作计划【五篇】 门诊部传染病工作计划(精选5篇) 门诊部传染病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