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素养提升体会【五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7-18 08:05:02 来源:网友投稿

随着计算机科技与传媒科技的融合,新兴媒体在全球范围崛起。新媒体的日新月异,“使用者生产的内容”进入传播主流,使国民所处的信息环境也呈现出多元、无序、爆炸的形态。信息化环境下,媒介与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教师素养提升体会【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教师素养提升体会【五篇】

教师素养提升体会范文第1篇

随着计算机科技与传媒科技的融合,新兴媒体在全球范围崛起。新媒体的日新月异,“使用者生产的内容”进入传播主流,使国民所处的信息环境也呈现出多元、无序、爆炸的形态。信息化环境下,媒介与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愈发深刻。国内有的学者甚至提出“正从传统熟人社会进入现代陌生人社会”。①

自20世纪30年代媒介教育提出至今,我国的媒介教育在摸索中不断发展。从各国的媒介教育实践经验来看,开展媒介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先于1962年提出“教师应当教导学生如何建设性地使用电视媒体”,美国教师起初“利用中小学正规教育时间与学生讨论媒介教育的相关主题”,日本同样也是于60年代后最早开始由学校试行“屏幕教育”。②

一、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媒介素养的提升是基础

信息化环境下,媒介素养的内涵不断丰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将“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信息和传播科技技巧”三个方面内容融合,组成“媒介及信息素养”。③故此,当今媒介素养内涵应基本包括:了解基础的媒介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了解如何使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

媒介素养是现代知识社会国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有学者认为“国家的经济力首先取决于信息的拥有度、开发度和控制度”。④也有学者认为“培养具备媒介及信息素养的公民,是每个国家的当务之急,否则人力资源及国家发展追不上时代步伐”。⑤对于媒介及信息素养的教育、传承工作,首先就落到了教师身上,这是提高全体国民媒介及信息素养的基础性环节。之所以是基础性的,是因为未来教育与社会是一个趋向终身、开放的全民教育、学习型社会,只靠教师之力无法完成整个社会的媒介及信息素养的提升,更需要全体社会成员自主、自发地学习媒介知识,形成自觉思辨、批判媒介意识。

作为提高国民媒介及信息素养关键和基础的一环――教师媒介及信息素养的提升,现状不容乐观,中小学教师对媒介认识与使用仅限于多媒体中的一种,或幻灯片的放映,或以电影、电视内容为教学素材,或推行“校校通”等。可以说在对媒介信息的理解、评价、运用、发展等方面还有待提升。

二、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媒介素养提升的策略

有学者从教师作为“社会人、专业人员、教师职业”三个角度提出提升教师媒介素养的策略。⑥本文笔者试从在职教师媒介及信息素养教育与师范学院媒介及信息素养教育两个层次展开论述。媒介素养是媒介教育的结果,一方面,在职教师是当前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主力,全体在职教师媒介素养对全体国民媒介素养的提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师范学院培养着未来的教师,是提升教师媒介素养的潜在部分,是提升全体国民媒介素养的间接环节。从发展的眼光看,也应该纳入教师媒介及信息素养提升的内涵。

1. 在职教师媒介及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在职教师是当前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主力和重要组成部分,全体在职教师媒介素养对全体国民媒介素养的提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在职培训是基础。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在职培训”是提升教师媒介素养的基础。从时间上看,在职培训是在保证教师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上进行的,不会打乱教师的教学安排而可以系统地学习媒介素养相关内容。

从内容上看,中国的教师在职教育包括政治理论、文化科学知识和教育专业训练三项基本内容,媒介素养教育应该与文化科学知识和教育专业训练相结合。教师媒介素养提升的前提是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媒介与信息文化科学知识,教师在职培训中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也不应该只是停留在传统知识的讲解,而更应该将最新、最真、最全面的信息呈现给在职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媒介素养应该成为教师教育专业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大学张志俭认为,媒介教育除了要将媒介教育作为各高校教育学院中教师培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还应该与教师各自的专业相结合。⑦又如广东省中山市在政府领导下开展的媒介素养师资培训。

(2)研究与实验是内在动力。基于具备一定的媒介与信息素养,在职教师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是一个缺乏“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更没有普遍的规律可以遵循”的过程。⑧这就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学过程中要有媒介教育的意识,开展媒介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结合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媒介教育的方法等等。在自觉、自发地进行研究与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媒介素养会提升是不可否认的,促进我国媒介教育的发展更是不言而喻的。研究与实验是提高国民媒介素养的动力之一,是提升教师媒介素养的内在动力。

在如今媒介教育还未成熟的现状下,教师联合开展研究工作更具有现实性。如以教师所在学校为单位联合开展媒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并在对学生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改进,再以地区为单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沟通联合。

(3)评价是外在保障。评价是对教师媒介素养状况的一种反馈,是教师媒介素养提升的外在保障。通过评价机制,一方面有助于调动教师学习媒介与信息知识的积极性,即使对于缺乏主动性的教师,也会唤起其对媒介与信息的关注;
另一方面有利于学校掌握教师媒介素养状况,便于做出正确决策、调整培训内容。如学校在教师考核、考评中增加与媒介素养相关的内容,通过竞赛的方式评估一个教师的综合媒介素养。

2. 师范学院师范生媒介及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各高校中师范学院培养着下一代教师,是提升教师媒介素养的潜在部分,是提升全体国民媒介素养的间接环节。从发展的眼光看,也应该纳入教师媒介及信息素养提升的内涵。但是针对师范学院师范生媒介素养提升的研究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

(1)开设与媒介素养相关的课程。有学者认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可以率先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以此为突破口,将其延伸和辐射到中小学。⑨在师范学院应开设相关课程,提升师范生认识媒介、理解媒介信息、评价媒介及信息等方面的素养,如开设与大众传媒功能、制作、利益、法律、受众等方面相关的课程。通过传统课堂传授媒介知识无法适应媒介的技术特性,这就要求我们开发多样的课程,以不同的教学形式提升师范生的媒介素养。如开设必修课程、选修课程,邀请媒介工作者参与并指导教学,开设媒介观摩课程等。

(2)开办与媒介素养相关的活动。校园竞赛,形式更自由、开放,也更能反映师范生的综合媒介素养,比如媒介知识辩论竞赛、媒介在教学中应用的竞赛、媒介技术竞赛、师范生义务到中小学开展媒介教育的活动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师范生运用媒介与信息。

3. 开展校园行政管理人员媒介教育的研究。虽然教师媒介素养的提升对在校学生进行媒介教育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媒介教育也不容忽视。就营造媒介教育环境氛围而言,是教师和学生媒介教育的一个前提条件。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媒介教育,对促进校园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提高管理水平、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缺少了教学管理人员的有效管理,也不能积极有效地发挥各个主体在高校整体的作用”。⑩

南京师范大学王凤侠对高校教学管理者的媒介素养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教学管理人员都对媒介素养的认识不甚了解,缺乏系统的学习。且高校教学管理者中各个年龄层次对媒介接触的频度不一致,从而提出注意对不同年龄段的人采取不同的培训策略。这就对开展校园行政管理人员媒介素养的研究提出了需要,对于不同层次学校中的行政管理人员如何进行有区分的媒介教育,是有待研究的方向。

信息化环境下,“如果一个社会里面民众的媒介及信息素养成都低,会妨碍这个社会迈向知识社会的进度”。{11}教师媒介素养的提升是国内国民媒介素养全面提高的基础,而提升教师媒介素养需要从在职教师与师范生两个层面开展,同时不能忽略学校管理行政人员的媒介教育。教师媒介素养提升作为提高国民媒介素养的基础环节,要求教师在观念上先行、在理性思考上先行、在对媒介与信息的认识上先行,因为相对于“传”而言,“播”可能更需要迈过思想启蒙、思想自由的门槛。{12}

注释:

①③⑤⑥⑦{11}{12}彭少健,王天德.2012中国媒介素养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2:160-162,2,2, 195-198,3-9,2,26-31.

②④⑧邵瑞,中国媒介教育[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6:15-22,27,61.

教师素养提升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师素质 素质教育 学生全面发展

中国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是目前社会发展的需求,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因此,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提升对实施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职业院校教师素质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多数教师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道德修养、人文素质和对学生的理解、尊重三个方面。[1]教师素质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业务知识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身心素养等方面。 

1.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前提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中强调:“以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强调:“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获取职业发展的基石,是职业学生通向理想彼岸的通行证。[2]由此可见,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形成,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1.2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体现 

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直接关系着教育教学的质量。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教师必须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开阔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科技文化知识,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上好一堂课要作毕生的准备。我们这行职业和劳动工艺的精神基础和哲学基础就是这样:为了在学生眼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3]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积累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广阔的视野和对新鲜事物的洞察能力。教师只有具备科学文化素养,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索知识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教师的身心素养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保障 

教师只有具备完整的人格和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更好的履行教师的职责,更好的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态,锻炼健康的体魄。首先,教师职业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身心素养。教师应该多学习心理科学知识,加强自身意志品质的培养,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健康。其次,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素养的培养对教师自身的素养提升也是一种要求。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身心素养,才能积极的给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现状分析 

2.1对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重视不够 

虽然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传统的职业教育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大部分教师少有甚至缺少动手操作实践经验,教师自身动手能力不强,教师素质自我提升意识不够,教育教学创新性有所欠缺。只有在思想上加强对教师素质提高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素质。职业院校也应该把教师素质提升作为学校规划中的一部分,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制定系统的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分阶段对教师队伍进行建设。积极利用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素质自我提升,通过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教学管理活力。 

2.2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体制不够完善 

职业院校应该根据职业院校自身的特点来设置教育教学体制,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合企业的高素质人才,在专业设置上要以市场导向和产业定位来设置。只有完善的教育教学体制才能更好的完成学生的培养计划,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 [2] [3] 

。而目前职业院校缺少根据学校实际需要制定的教师素质规范,教师激励和评价制度也有待提高,教师队伍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在教育教学评价方面,并不符合职业院校自身的特点,在考核过程中忽略技能考核这一重要的指标,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标准也不明确。 

.职业院校教师科研意识不强 

具有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特殊性,操作技能是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因而出现了一种“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职业院校教师科研意识有所欠缺,科研能力不强。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招生规模也不断的扩张,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也越来越重,导致很多职业院校教师为了评定职称才去,这样也难以保证论文的质量。所以,职业院校教师的科研意识有待提高,培养科研型教师势在必行。

.教师培训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培训机会的不足和培训经费的欠缺,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存在一定的问题。职业院校教师多沿袭传统的培训方式,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而忽视职业院校教师理论与技能结合的培养,造成职业院校教师理论与实践不同步,无法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的重要途径,但是教师培训依旧与企业存在脱离现象,教师参与校外培训机会有限,专业教师对企业的产品研发或相关设备的操作不熟悉,造成教师无法将现在企业文化渗透到教育教育过程中去。 

.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策略 

.提高教师素质自我提升意识 

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自我意识的提高是教师素质提升的前提条件,只有从意识上加强认识才能让教师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教师具备了自我提高意识,才能积极的吸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师具备良好的自我发展意识,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时刻把学生的全面作为自我提升的目标,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建立健全的教师激励体制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提升教师素质的保障,也是实现师德建设和教师角色行为的重要手段,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学校在教师管理体系方面要加强建设,给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给教师一定的自主权,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发展。我校制定了教学科研及相关成果奖励实施办法,对优秀科研工作者给予了表彰,通过举行校内德育课教师说课比赛来促进教师教学积极性,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部分教师参加还参加省、市说课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以科研带动教师素质的提升 

科研水平是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标志之一,加强职业院校教师的科研素质的培养,提升教师的科研素质和能力,以科研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需要增强科研意识,掌握科研理论,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相结合,以科研能力带动教师专业发展。我校在教师科研素质提升方面采取了多种方式,首先,成立了学校委员会,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带动教师的积极性,逐步规范和改进科研管理。其次,结合专业教学和学科建设,扎实推进相关学科和专业的学术研究工作,以科研带动全校的教学工作。最后,将科研成果与经济发展服务密切联系紧密,将成果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提升理论经验。 

.加强教师素质培训 

加强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我校在教师培训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首先,学校根据教师条件和发展需要,采取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地培训活动,重视教师的职前、在职以及脱产培训,鼓励和支持教师主动学习,给教师尽可能提供学习的机会。其次,在教师培训过程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各专业的专业人员素质进行培训,包括职业素养、企业文化、就业素质等。再次,加强校企联系,建设教师培训基地。与企业合作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培养教师的多种技能,在实践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 

教师素养提升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
信息化;
素养;
培养问题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GH150313

1 何为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工业协会在70年提出的。不同时期,人们对信息素养赋予了不同的名称和含义,如媒体素养”、“信息能力”、“网络素养”等相关术语。可见信息素养是丰富而的综合的概念。199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给信息素养下了个定义:信息素养是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然而信息素养不仅包括对信息内容本身有获取和认知的能力,也要知晓信息如何被“制造”、被传播这一过程,更要具有在新媒体时代独立学习的能力及创新意识、批判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具体而言,“信息素养可归纳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和信息法律意识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并不是独自存在的,而是紧密依存的。信息意识是整个信息素养的前提,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态度和兴趣,获取、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敏锐度和自觉程度;
信息能力是整个信息素养的核心,主要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表达能力以及信息传递能力等;
信息道德与信息法律意识是把握个体信息素养的方向,指的是个体在获取、处理或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伦理规范,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指面向教学实践的,是教师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获取、检索、评估和有效利用信息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主要包括信息的选择、信息的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2 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更是高校教师所必备的素质之一。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教师,其信息化素养体现为对信息化教学环境的适应与操作能力,对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开发、组织与优化的能力,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培养和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教育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有获取信息的强烈意识,具有甄别信息的分析能力,同时也要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操作方法。对各类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具有整合开发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广泛的运用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通信技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多途径获取知识。

(二)教学质量提升的必然要求

一个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保障高校高质量教学的关键。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个人素质直接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而教师信息化素养的高低,信息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好坏。因此,提升高校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将有利于提升高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进而提高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尤其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的时代,教学质量尤其是我们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科研水平提高的保证

科学研究是高校持续发展,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教师的科研水平是取得高质量科研成果的关键。

因此,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可以使高校教师在教育和科研过程中全面、广泛、熟练的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现代通信技术,促进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从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高校健康发展的新要求。

高等教育信息化体系中最关键的要素就是信息化人才,这是信息化体系中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要素,信息化的人才包括高校的培养对象和目标,也包括实施计划的高校教师。实现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实现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三、高校教师担负着培养信息化人才的重要任务,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就是数字化、网络化。高校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培养的好坏直接决定者人才的培养质量。一个良好的培训体系的建立至关重要。

培养模式的建立,可以使高校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得到科学化的培训。完善的培养模式可以使培训实现较好的效果。经过实际的调研分析,笔者拟提出以下几种模式。

(一)、开展专业进修。在强化校本培训的基础上,派出大量的教师赴外地名校培训、研修,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人才提供机会,推动了教育水平的提升。在职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的重要方式和主要途径。是教师终身提高进步的必经之路。为了适应时代的步伐,我们必须加大教育技术的培训,学校可以采取各种优惠政策,选派现代教育技术专业 的教师到一流的大学学习,加速培养学科带头人,也可鼓励其他专业的教师考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硕士、博士。提高全校教师整体的信息化素养和能力。

(二)、创新教师培训模式,积极推行“研训一体”的教师培训改革。使教师的培训与教研活动相结合,与校本研训和课题研究相结合,实现研训一体,使教师从”被动培训”向”主动学习”转变,教师培训实现了目的上的转变,大大调动了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走出去,请进来;
进名校,跟名师;
全面建设“名师工作室”,为广大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培训平台,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培训模式的多样化,是教师培训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只有做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创新综合,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四)、加强教师研修培训基地的建设,与国内重点院校合作,建立教师培训基地,拓展异地培训,为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搭建更广阔的发展平台。选派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境外培训。培训能够拓展广大教师的视野,也能学到最前沿的教育技术。

(五)、利用好新媒体。当今的时代,是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新媒体终端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也发生的巨大的改变。利用好新媒体时代的资源更能够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随着信息成为社会各领域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新媒体时代对人的最大挑战就表现为对人的信息素养的挑战。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社会成员普遍承认的一项重要的个人素质,它同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教育者进行创新和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是否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以及掌握足够的信息技术,将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社会竞争力。培养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是高校信息化进程中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教师素养提升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湖,以信息教育促进素质教育 ,民族教育研究,2002(3),70-71,

教师素养提升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 高校教师 专业素养

近年来,随着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和人才逐渐成为各行业中最有价值的资源。在各大院校中,教师们作为学校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的综合水平直接关乎到学校的生死存亡。因此,注重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已成为各高校紧急的课题和义不容辞的任务。本文通过从个人知识管理对高校教师个人专业素养提升的状况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关于提升院校竞争实力的有效方法以及使高校处于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知识管理这一概念源自企业对自身的资产经营管理,近年来,这一科学管理思想已经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作为其专业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肩负着培育学生,开展科学研究,进行学术探索等与知识相关的各项工作。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很少有教师关注个人知识的系统及科学管理,这最后势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快速、稳步提升,对于教师个人素养的锤炼也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为此,只有倡导高校教师开展个人知识管理,才可以帮助教师个人专业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促使高等院校的竞争实力也得到一定的提升。

1 对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的认识

1.1 知识管理的定义

知识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知识创新为目的,把知识当作一种资源、资本、生产要素加以运营管理,最后,通过知识的共享和运用集体的知识、技能、智慧来提高组织应变和创新能力的管理活动。高校教师的工作轨迹通常是由教学、科研两部分组成的,虽然身处院校这样的工作环境,但教师的个人学习及对个人知识的梳理并不规范和系统,通常都是工作中需要什么知识,教师临时去寻找和学习,这就导致教师对信息的积累没有科学性。因此,在这种状况下,只有运用知识管理才能使教师的信息积累具备科学性,另外,实践发现,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指导个人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有效激发个人的工作创新能力。

1.2 个人知识管理的内涵

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是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其本质在于帮助人们整合个人信息资源,以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收集、提取、共享和应用,将个体中隐性知识有效地转化为显性知识,并对知识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进而来构建个人的知识库。在某种程度上,个人知识管理(pkm)可以被看作是知识管理的子集,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整合个人信息资源,以提高个人工作效率和综合竞争能力。常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些教学经验、体会多存储在教师的头脑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凭自己的灵感来创设的教学环境以及凭内容来选取的教学手段,都可以被认为是因材施教的隐性知识,而且这些隐性知识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能够通过个人知识管理将其显性化,不仅可以达到总结个人经验,萃取精华的目的,而且合理地转化和应用还可以帮助年轻教师们不断进步和成长。为此,我们得出结论,运用个人知识管理机制,不仅可以丰富教师这一集体的知识资源,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团队的专业知识素养。

1.3 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的含义

教师知识管理是指教师个人或学校产生、获取、收集、组织、传播、共享、利用和创新知识,通过运用集体智慧来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和提升学校整体应变及创新能力的系统过程。它的本质在于促使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利用和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使其具备创造性教学行为的知识基础,最终使教学具有创造性。教师知识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利用资源,减少重复不必要的工作,提升工作效率,进而不断提升教师个人素养,最终实现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2 知识管理过程中高校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途径

2.1 对教师所拥有的知识进行整序

教师拥有,或教师专属的知识包括专业学科基础知识、认知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等,这些知识都属于显性知识,它们都是由以下各内容组成的,包括教材、辅助材料等图书资料;
论文、专著及教案;
个人知识积累所需的各种文件和相关多媒体资料以及管理系统等内容。这些都是教师知识管理中最基本的内容,也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因此,我们就必须对教师所拥有的知识进行整序,使他们的个人知识条理分明、分类合理,又不失彼此之间生动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另外,对高校教师进行知识管理,可以让他们的知识结构更趋于完整性和有序性。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发展高校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基础,通过让他们优化知识结构、设计实用的个性化教案;
归集信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以及学习并善用计算机相关软件来支持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还能有效地实现对高校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高的目标。除此之外,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对知识管理的水平的提升也会有相应的积极作用。

2.2 对各种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处理

高校教师知识素养提高的障碍不仅仅在于新知识的获取数量,还在于教师隐性知识是否能够成功地转化为显性知识,它也是反映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志。教学经验是体现任教者教学思想中富有创造性劳动的结晶,但通常情况下,这种珍贵的知识却很难被清晰地识别和分享。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都普遍达成这样一个共识:无论是文化知识还是实践性知识,总有一部分具有很强的内隐性,也就是说,这部分知识很不容易被清楚地表达出来,或者说让人百分之百地心领神会。与此同时,教师头脑中的部分知识还存在结构松散,体系不健全、逻辑关系欠严谨,个别闪光点稍纵即逝的问题。因此,面对这样的问题,要想有效解决该类问题、实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目的,就必须对教师进行有效地知识管理。也就是说,将教师拥有的,却属于隐性知识范畴内的难以进行规范化地描述,如教学心得、体会及经验等并非一目了然的知识,以及主观性强、零星的内容等,通过让教师个体或群体对此类知识进行科学管理来将它们变得显性化。管理措施包括反思、交流、分享、共生等,通过采用这些管理措施来使之理性化,这便是最佳实现教师个人知识由隐性到显性的转化的方式。通过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转化,可以将教师的各种隐性知识,通过知识管理的方式将其转化为显性知识,进而使曾经松散、零乱的知识被逐渐整序成为稳定且具有逻辑性的体系性知识,这些知识或智慧应用于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必然会形成独具特色的个人理论,这也是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最显著的方面。

2.3 实现教师知识的有效获取与积累

知识的动态性特征要求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充实个人知识。外因驱动的自主学习或通过参加专家讲座来获取知识,是教师们通常采取的知识获取与积累的途径,在教师群体中进行教学经验和相关专业知识的交流与探讨,也是非常有效的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另外,知识在群体中进行传播、流动,不仅可以实现知识的分享,同时还能够激发个体灵感和新知识的产生。

3 开展知识管理实现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方法

3.1 建立个人专业及相关知识数据信息库

先进的管理有赖于科技的支持,建立教师个人专业知识电子存储系统,是进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基本任务。之所以说建立数据信息库是知识管理的基础是因为数据是信息、知识和智慧的基础和源泉,只有掌握了相当数量的数据,教师才能对其进行处理,从而形成对自己有用的内容,即信息。那么掌握了信息的教师再加入个人的经验判断和文化脉络就形成了知识,这也是教师教学的根本。

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分类方式管理信息,如以信息内容、时间顺序或地域范围等方式进行分类。这样不仅可以系统管理个人知识,用多样的形式归类过去较凌乱的各种知识资源,使其从以往沉睡的状态中苏醒,用于教学实践,而且还可以通过较有效的搜索方式,让教师对所积累的知识有更多维的认识,激发创造力,产生新知识,从而有效优化教学实践效果,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3.2 通过多种形式增加教师的知识积累

学习不仅是学生的任务,更是教书育人的教师的终身工作。教师可以利用日常自学、专项培训、观摩教学、集体研讨等形式,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在保持自己旺盛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的同时,使得个人的知识基础被持续加固和丰富,如此以来,此种积累必然会对教学工作产生良好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3.3 记录并定期整理教学反馈笔记

教师应该定期地通过

反思性学习,来管理教学心得和经验。另外,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教学实践中呈现的问题与教学理论进行相互印证,不断反省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差异,并有针对性地记录一些对特定教育事件处理的案例,并在过后对该类事件进行反思和展开全面的分析,以此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从而推动个人素质的提升。

4 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助力教师和院校的发展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这一先进的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能够将教师本身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最终利用于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实践。通过对个人知识的管理,教师可以养成更加良性的学习习惯。因此,高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就必须坚持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不断提高个人的学术能力和竞争能力,从而为实现教师个人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因实施知识管理而取得的进步,会推动其个人知识素养的提升,反之教师知识素养的不断提升也会反作用于教师的知识管理,使之不断良性发展下去。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提升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增强教学研究的意识、挖掘自身科研潜力,以及注重培养个人较高的现代信息素养,都是教师进行知识管理,提升专业素养和自身价值的根本保证。高等院校是培育人才的基地,人才培养则依赖于教育,而打造优质教育更依赖于高素质的教师,因此,归根结底,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着高校的教育实力。

参考文献:

[1] 任长印.高校教师知识管理初探[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3).

[2] 孙芳芳,任永祥.高校教师知识管理与创新能力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6).

[3] 魏佳.基于价值链分析法的高校教师知识管理模型[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4] 纪清华.浅谈教师知识管理及其管理系统[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1).

教师素养提升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
路径;
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3-0006-02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却未将重心放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导致学生的发展受到严重限制。新课标对上述问题进行纠正,并提出新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路径,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合理设计,做好阅读情景的导入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让学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印象,对课文形成较为系统和深入的阅读认识,又能为学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依照语文素养提升的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要做好阅读情景的导入,可以从生活案例、实物情景等出发,使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实际,降低学生阅读理解的难度;
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从最新的语文阅读内容出发,让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小学语文的发展,形成与时俱进的学生语文素养培养体系。

语文阅读教学中,我经常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设计相应的课堂引入环节,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理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明显提升。

二、做好完善,丰富阅读理解的内容

在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形成相应的阅读体系,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真正投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珍珠鸟》阅读教学中,可适当运用上述方法,让学生依照上述阅读要求对文章进行理解。因此,教师要多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内容出发,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相应的阅读内容,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阅读与生活相结合的目的,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印象和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做好学生阅读方法的设置,依照教学要求对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各项技巧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合理运用,深入理解阅读内容,形成系统的阅读认识,这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初读,了解文章大体框架;
其次,让学生略读,体会文本的中心思想;
再次,让学生跳读,把握文章精彩语句。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引导学生掌握浏览法、精读法、泛读法、跳读法等阅读方法,并让学生记好笔记,总结学习的心得体会。

三、优化方法,形成多样化阅读的路径

通过阅读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知。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对文章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这些认识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可以让学生真正了解文中的情感,对学生的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对文中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或反思,形成新的感悟,这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路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形成多样的阅读路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设置一些悬念。由于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当他们的好奇心被激发的时候,一切缺少动力的阅读问题都迎刃而解。例如,在《虎门销烟》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问学生虎门销烟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文章内容并回答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询问学生有关林则徐的平生事迹,这样学生便会主动去阅读课外书籍,查找相关问题的答案。这样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多媒体教学、分组合作学习等方法,构建动态、自由的阅读环境,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体,这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尤其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选取生动、有趣的阅读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章情感,形成全面的阅读认识。

四、创建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能让学生在内心深处形成一种阅读意识,从内心深处接受阅读,进入阅读的世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将阅读渗透到学生的各个方面,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还能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需要营造适合的文化氛围,依照教学要求形成相应的课堂文化体系和校园文化体系,为学生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其次,教师可以将阅读设置为常规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再次,教师可以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阅读大赛、阅读交流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阅读的魅力,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五、科学评价,实现实时的课堂交互

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评价体系的设计,借助网络资源形成科学的评价机制,从阅读过程、阅读方法、阅读态度等方面对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学生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阅读效果。

同时,教师要端正态度,多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成就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愿意迎难而上,不是所有的学生面对阅读时都无所畏惧。因此,教师要经常表扬学生,肯定学生在阅读上的付出,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充满信心,愿意继续阅读,这样才能够形成长效的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机制。

另外,教师还要积极与学生交流,对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课堂教学内容适时调整,形成与学生阅读需求相适应的课堂体系,真正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和完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综上所述,教师要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核心位置,围绕该目的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尤其在阅读教学方面,教师要合理设计,做好阅读情景的导入;
做好完善,丰富阅读理解的内容;
优化方法,形成多样化阅读的路径;
创建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科学评价,实现实时的课堂交互,这样才能够真正形成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机制,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蔡颜.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8):194-195.

[2] 李学玖.语文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4):33-34.

[3] 殷信璐.小议在小学语文活动的开展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5):186.

推荐访问:素养 体会 提升 教师素养提升体会【五篇】 教师素养提升体会(精选5篇) 教师素养提升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