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活动总结【五篇】

时间:2023-06-25 17:35:05 来源:网友投稿

红色教育活动总结范文第1篇1概念、数据和研究方法红色文化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文献、文物、文学作品和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等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教育活动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红色教育活动总结【五篇】

红色教育活动总结范文第1篇

1概念、数据和研究方法

红色文化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文献、文物、文学作品和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等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和红色风情。红色文化蕴涵丰富的革命精神、厚重的历史文化,适应在不同时期,不同群体和阶层中开展教育,具有很高的价值。红色文化分为实物形态即外在显型部分和观念形态即内在深层部分,其中观念形态是红色文化的主体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运用红色文化蕴涵的革命英雄事迹和崇高人格魅力,可以激发人们坚持真理的勇气,追求真理的意志和献身真理的精神;运用红色文化蕴含的革命烈士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和理想目标,可以教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去追求人生的完美。

遍布全国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都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折射出革命先辈们科学的人生观。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直观生动、感染力强的外在特征,可以对大学生形成视觉、听觉等触动。因此,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在和外在特点,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一种类型,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红色文化所蕴涵的德育功能和教育价值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挖掘利用,本研究调查主要是基于这种情况进行的。2010年9月,本调查组在南昌市两个理工院校开展了“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资源了解状况调查”,调查中实际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76份,有效问卷460份,有效回收率为92%。本次调查采取一次性设计,获取全部样本的严格随机抽样形式,所获得的数据、专业、性别等主要指标均与理工院校大学生总体状况接近,显示本次样本获取具有较高的信度。在问卷设计中,我们主要把红色文化具体化为:红色影视、红色歌曲、红色旅游(纪念馆)、红色经典文化知识(书籍)四种形式。每一种形式的调查都包含有获得的途径,受访者如何看待等问题。所有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均由SPSS19.0简体中文版软件辅助完成。

2理工类院校大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总体状况

(1)多数大学生通过影视或参观等方式接触红色文化。从数据结果来分析,唱过红歌的学生285人,占总数的62%;看过红色影视的学生有392人,占总数的85.2%;至少去过一处纪念馆的学生有412人,占总数的89.6%;而看过红色经典名著的人最少,只有61人,占总数的13.3%。从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接触红色文化的方式不一样,其中学生接受红色教育最多的方式是参观纪念馆,其次分别是影视传播、红歌演唱,最后是经典红色名著的阅读。而在问到“您是通过什么方式去纪念馆”的,学生回答“自己组织去的”147人,占35.1%;而回答“您从哪种途径看过红色影视”的,366个学生回答“通过电影院或电视”,占总数的79.6%;在“通过什么途径唱红歌?”的回答中,自己想唱的学生202人,占总数的43.9%,老师要求唱的81人,占17.6%;而在阅读红色文化经典名著的学生中,21.3%的学生是按照老师或家长的要求去阅读的,主要通过课堂了解红色文化知识。可见,大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途径主要以参观“纪念馆或革命遗址”和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了解为主,而通过“课堂学习”的最少。

(2)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主要价值取向是“精神需求”大于“娱乐需求”。当询问到“是什么吸引您唱红歌的?”较多的学生回答“歌曲的曲调优美,令人振奋”。问到“您认为所体验的红色旅游项目里,红色旅游应注重什么?”时,重视“旅游点的纪念意义或者红色旅游的教育意义”的人数达到390人,占总数的84.8%,而回答“红色旅游点的观光价值”仅6人,占1.3%。当问到“了解红色文化知识,您有什么收获?”回答“心灵受到了震撼,精神得到升华”和“增加了对党的感情和对先烈的崇敬”的一共有248人,占总数的53.9%。这表明,他们普遍认为,红色文化知识的学习对“传承革命教育非常重要”。

(3)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教育方式仍不太满意。在问到“您认为传统红色经典文艺作品(书籍)不能吸引您的原因是什么?”时,79人认为,“内容呆板无新意”,占总数的17.2%,回答“形式单一”有95人,占总人数的20.7%,回答“与日常生活关联不大,缺乏亲身体验感受”的180人,占总数的39.1%。在效果上,“您觉得现在的人们对革命精神态度怎么样?”“不很看重”的321人,占总人数的69.8%,“完全不看重”的54人,占总人数的11.7%。但是,他们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回答“您觉得红色革命精神对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相关吗?”回答“有比较大的关系”的262人,占总人数的57%。

(4)大学生普遍反对红色文化过分商业化包装。大学生普遍对红色文化旅游活动表示欢迎,在选择“红色之旅”的动机时,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历史事件的吸引”和“对历史人物的崇拜”。但是,当问到“当前,有一些人对红色经典进行商业化包装,您觉得商业化对红色经典的传承会带来哪些影响?”时,266人回答“红色经典在传承中脱离了现实”,占总数的57.8%;回答“您认为红色经典应该以何种方式传承下去?”时,有125人认为还是“传统地忠于原著传承”为好,占总数的27.2%,76人主张“娱乐性质的改编”,占总数的16.5%,但175人则主张自己“亲身体验感受”,占总数的38%。

3影响利用红色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分析

(1)思想政治教学手段单一,缺乏“情”和“意”的开发。红色资源蕴涵着大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资料,如果教学工具缺乏,没有多媒体,无法把形象生动的视频和图片展示出来,则影响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感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手段单一,主要是知识的传授,没有情的感染和意的训练。没有情感,道德内化就难以实现,只有通过情感教育,才能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内心自觉的行为,而根据青年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的特征,在具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应该主张从“知”方面教育学生、从“情”方面打动学生,从“意”方面锻炼学生[1]。红色资源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实践、体验阵地和鲜活的教材,为实践体验式的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这种以实践体验为基本途径,使大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有效地把外在的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达到道德境界的升华。但这需要一定的资金,需要教育者的精心组织才能完成。

(2)偏重理论课程设置,忽视实践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但目前高校由于经费投入困难等原因,存在偏重理论课程,忽视实践性课程的现象。实践课程比重较小,以某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实践课的情况来看,通识教育实践课程只占1周时间,而且缺乏稳定可靠的实践基地,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比较少。

(3)从思想动机方面看,教育者、被教育者和红色文化开发者三方都有强烈的当下取向。从接受教育的学生来看,由于就业压力带来的学业忙碌,很多高校学生没有时间去回眸历史、思考意义,人们更多地生活于当下或眼前,很少关注理想和信念,在为了明天的生活做准备的同时,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动选择也发生了变化,例如,娱乐变为了大学生共同的消费品,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因为一定意义上,娱乐的意义就是在于注重当下的感觉,凸显当前的价值。从传授教育的教师来看,传授知识,特别是传授理论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既方便,又安全。这不仅便于教学管理,也容易评价学生。如果组织学生去参加实践,面临资金方面的问题,也带来组织管理等许多不确定因素,所以采取课堂教学是教育者和高校领导者共同的心愿。从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者来看,他们在开发过程中过于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红色文化对下一代的教育意义。重视经济利益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但是,作为特殊的红色文化资源,并不能单纯用商业眼光来进行开发,还应重视其教育下一代的价值。

4总结和建议

(1)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投入,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考虑到资金和安全问题,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好附近的红色资源,例如,南昌的高校可以利用“小平小道”、“烈士墓”、“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等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等教育。还可以进行实习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环节在学生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2]。

(2)充分利用高校红色网站资源。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专门批准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中心、南昌大学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井冈山大学井冈山精神研究中心、赣南师范学院中央苏区研究中心等作为高校研究红色文化教育的基地,这就为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搭建了比较坚实的学科平台。这些基地平台,为本校乃至全省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提供了研究成果。他们设计了校本课程,积累了实践经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材,丰富和发展了革命传统教育的理论宝库[3]。

红色教育活动总结范文第2篇

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

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认真贯***党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工作部署。我校党支部3月20日召开了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会议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讨论。会上,支部书记张洪亮就如何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学校党支部实际,要准确把握好“为什么学”、“怎么学”的问题,开展党史教育,与学校中心工作有效结合,是贯穿学校全年的一项重要政治工作。会议强调,党员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党员先学,开好头,带头学习好“四史”,特别是党史的学习。同时,我们学习党史要学以致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起来。

制定党史学习教育方案

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我校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方案,方案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党史学习教育,读原文,学原著,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主要目标,以铭记光辉历程、认识伟大贡献、感悟初心宗旨、掌握重大理论成果、传承伟大精神,为重要学习内容,严格按照3+X模式学习,结合“大学习、大调研,大攻坚”集中学习和党史学习活动,让全体党员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学出坚强党性、学出信仰担当。

(三)结合“三会一课”深入党史教育

学校党支部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三会一课”紧密结合,深化学习效果,强化理论武装。学校党支部每周组织党员教师党史学习教育非工作时间不少于2.5小时学习,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上好思政课,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同时依托学习强国的资源平台将党史学习融入日常。支部为每位党员配发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笔记本,让每位党员能够将在党史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真正做到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四)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我校党支部开展党员教师讲红色故事活动,党员教师在班上讲述一个红色故事,分享车溪乡著名将军段德彰的故事等等。学校组织学生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读红色书籍,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五)学党史,悟思想主题教育

3月21日,我校党支部组织了“学党史 践初心”主题党日活动,本次活动严格按照“3+X”模式开展,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接着到祁禄山重走长征路红军小道,特别是邀请县政协副主席袁尚贵上了一堂丰富多彩的党课《读懂长征 从“心”出发》,部分党员同志分享了心得体会。4月15日,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全体党员、村小校长、园长,为“五美”乡村振兴点烈士遗孀段某某老人家旁守望广场捐款,以实际行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本次活动丰富多彩,让每一名党员收获满满,更加坚定了全体党员的理想信念,进一步激发了党员了解党史的信念,让我们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某某。

二、经验做法

(一)思政课进入课堂

于都是红色教育的摇篮,紧紧围绕视察江西赣州于都的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校支部书记带头上好思政课,带头讲好于都的红色故事,在学生心灵种下红色的种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青少年儿童感受老一辈革命先烈艰苦奋斗和坚持理想信念的精神。同时要求党员教师进入课堂讲述红色故事,充分利用车溪的红色文化,讲述段德彰将军和烈士遗孀段某某老人的故事,激发青少年儿童的红色力量,传承好红色基因。

(二)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开展形式多样的“走出去”党史教育活动,让党员在轻松的氛围当中领悟党史中的力量,学校自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以来组织全体党员到祁禄山红军小镇开展“学党史 悟思想”主题党日活动,4月15日开展“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党史学习教育活动。通过每一次的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焕发闪亮的光芒,通过每一次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让党史教育真正在党员心底升华。学校校史馆的建立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学习阵地,带领党员教师参观学校发展史,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优秀学子为学校做出的贡献,段德彰将军的家乡情怀。

三、下一步打算

1、提高思想认识。党史学习教育是提升和改进每一名党员思想认识和工作作风的的最重要途径。全体党员要充分认识这一点,把党史学习教育放在重要的高度,深刻提炼党史背后的理论信念。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传承红色基因,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某某。

红色教育活动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
红色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

一、红色校园文化内涵

1 红色校园文化的定义。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管理、生活等活动中,由学校主动倡导,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并认同的具有本校特色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高校校园文化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经受着各种挑战。金钱至上、能力才是硬道理、一切以就业为中心等,这些与大学精神背道而驰的思想让大学生迷茫、困惑,甚至误入歧途。所以,利用本土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校园文化是重新塑造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精神境界的突破口与有效途径。所谓红色校园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红色资源为内容,以红色精神为主题,通过各种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打造校园红色文化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2 红色校园文化的结构。红色校园文化由红色精神、红色实践、红色环境和红色习俗等五个要素构成。红色精神,是将红色资源中蕴含的价值观念、精神风貌与大学精神相结合,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通过学校的倡导而自觉形成的,为全体学生所认同并遵循的理想信念、道德风尚以及价值追求的一种团体精神。例如,黑龙江垦区在六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中,不但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还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即“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有必要将北大荒精神引入校园文化,让大学生在学习中艰苦奋斗,求真知、探真理,并自觉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红色实践,既是红色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红色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以红色资源为源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把红色精神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开来,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红色精神内化为价值观念,外化为行为举止,在校园生活中传承红色精神。红色环境,是红色校园文化的成果之一,也是传播红色校园文化的载体,是指校园中能够体现红色精神的一切物质要素,是大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红色文化的依据,包括红色校园景观、宣传标语、红色网站、红色文化专栏、红色书籍等。红色习俗,既可以是物质性活动的习俗,也可以是思维活动的习俗。它是指大学生将红色文化精髓内化于心,并在各种实践活动以及思维活动中自觉地发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当学生的行为与活动成为习俗,那么,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便真正实现,这也是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不过,习俗化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其他几个组成部分的配合,在长期的红色实践活动中,在红色环境的熏陶下,逐渐用红色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真正将红色文化外化于行,至此红色校园文化才真正建成。

二、红色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

1 红色资源提高校园文化的政治性。红色资源,主要是指从中国共产党形成开始一直到社会主义建设期间,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与敌斗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所形成的,能够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切崇高的精神以及物质载体的总和。以黑龙江红色资源为依托建设校园文化,不但能增强大学生对红色资源的了解,传承红色精神,而且红色资源中的精神内涵能为校园文化建设指明发展方向,提高校园文化的政治性。将红色资源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必定能增强校园文化的政治性,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

2 红色资源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内涵丰富的红色资源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大量的素材,能丰富校园精神文化。当前高校精神文化倡导的主要是以各高校办学目标为主的大学精神。为了能在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高校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专业的特色、人才的特色、发展的特色,而忽视了大学精神中一些基本要素,比如,理想信念、集体主义精神、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黑龙江红色资源作为优质资源,承载了爱国精神、民族精神,体现出对理念信仰的执着追求,对真理正义的不懈坚持,以及艰苦奋斗、勇于冒险的敢闯、敢拼、敢干的创造精神。这恰好弥补了当前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不足,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完善的文化环境。

3 红色资源拓宽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红色资源形式多样,除精神资源外还有丰富的物质资源,如遗物、遗迹、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以及纪念碑、纪念堂、纪念馆,丰富的文艺作品等。形式多样的红色资源可以拓宽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既让红色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放光彩,增强红色资源的时代性与实践性,也通过红色资源为校园文化增添色彩,丰富校园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深化红色精神文化,从而增强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红色校园文化建设

1 红色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第一,高校领导及各部门。红色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学校领导的认可、倡导,离不开学校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学校领导是红色校园文化的倡导者与培育者,他们确定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大方向,红色精神也通常是在他们的指导下提炼而成的。作为培育者,学校领导不但是红色校园文化总设计师,而且还要身体力行,以自己的言行为榜样,以自己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来感染师生。学校各部门是“后勤部队”,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因此,学校领导与各部门是红色校园文化建设主体之一。第二,教师。教师不但是教育的主体,也是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之一。红色精神的提炼与传播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渗透;
红色实践的开展需要教师的指导,甚至亲自参与;
红色环境的打造需要教师的“参政议政”,必要时还需要教师亲自实践;
红色习俗的养成既需要教师自觉践行成为楷模,更需要在教师的影响与工作下,帮助学生及时校正观念,纠正行为偏差,最终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整体化一的红色作风。第三,学生。红色校园文化是高校在日常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的。学生是校园生活以及教育教学的主体,因此,他们也是建设红色校园文化最重要的主体。如果说学校领导从宏观上把握脉搏,教师从微观上进行指导,那么,学生则是微观的实际操作者。只有当红色精神内化于学生的心理,扎根于学生的思想,通过学生的言行表现出来,并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红色习俗,红色校园文化才算是建立起来。学生既是红色校园文化的创造者,也是红色校园文化的传播者,是红色校园文化的载体。所以,学生才是红色校园文化建设最主要、最基本的力量,也是学校发展最重要的资本。

红色教育活动总结范文第4篇

这是我校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做表率,亮出身份展风采展示区,我校党总支不断挖掘先进典型中的党员元素,集中展示优秀党员风采。每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每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当四有好老师;
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做学生引路人。全体党员学优看齐,对标赶超,真正做到了党的色彩“亮起来”。

【共青团之家】

少年有志向,国家有力量,胸怀理想,高存志远。这几个大字闪耀着青少年立志成才,勇于担当的时代精神。团员活动室是学生励志成长的舞台,也是自我锤炼的熔炉。这里有团员的责任和义务,有团员的理想和担当,有团的章程、团歌、团旗、团徽以及共青团重大事件与活动。这些内容是民族的期待和呼唤,是时代的要求和旋律。多种形式的团队生活,让孩子们在这里凝聚思想共成长。

共青团光辉历程长廊

该长廊的图片展示了共青团的光辉历程,展现的是广大青少年在团旗下茁壮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精神状态!内容有共青团发展的历史、国家领导人寄语、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校园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以及我校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党史、国史等爱国主义教育,赴革命教育基地与纪念场所开展红色研学、励志远足、致敬先烈等红色寻访等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把爱国、爱党、爱校、爱家思想融入到学生中去,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让红色基因植根校园,让红色基因沁入学生的心灵。(具体版面具体解说)

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校参观指导工作。各位领导这边请!

前方是我校党史国史宣传栏,

【党史国史宣传栏】

党史国史教育是学校德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师生爱党、爱国情怀,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四个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史国史教育长廊定期展出的是中华民族浩瀚五千年的历史文明进程,特别是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而进行的历史选择和可歌可泣的斗争历程。目的是留住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学生知国情,感党恩,跟党走。

【三红工程展示区】

实施三红工程引领行动,是我校坚持以党建思维统领工作全局的体现。三年来,学校坚持政治引领,筑牢组织堡垒;
坚持思想引领,培育红心向党;
坚持模范引领,培育红烛先锋。从而推动了学校的课改与管理,实现了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红色堡垒】

我校积极推进“红色覆盖”,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按照“学校建总支、年级建支部、学科建党小组”模式建构党组织,实现了党建、教育、教学、德育、管理“五位一体”的新格局。

通过开设“红色讲坛”,定期对党员进行教育培训和党的理论宣讲工作,拧紧思想建党的“总开关”。

抓实“红色党日”,严格执行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抓实“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方式,切实增强党员的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

【红烛先锋】

追寻“红色足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实行开放式组织生活,广泛开展“追寻红色足迹、聆听红色故事、弘扬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党员实地看、用心悟,唤醒党员入党初心。

我校不断激活“红色细胞”,创新载体、丰富形式,引导党员立足岗位比党性、转作风、争先锋,增强党的影响力和渗透力,真正让每一个“红色细胞”活起来。

【红心向党】

版面分别展示的是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剪影,既有入队仪式,也有国旗下讲话;
既有社团活动,也有政治教育;
既有校内活动,也有社会实践,丰富的德育课程,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思想境界,也促进了孩子们的个性发展与快乐成长,营造了一种爱国爱党的浓厚氛围,让红色基因沁入学生心田,激发学生争做红色、励志、向上、向善和有信仰的接班人。

(具体版面具体解说)

【少先队之家】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党和国家历来关心和重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优秀素质人才,争做祖国时代新人,这是学校对少先队员的嘱托和期待。少先队活动室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在这里可以了解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成长过程,知道少先队的相关知识、活动要求。少先队每月都有主题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又培养了队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好习惯,同时还可以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自觉为民族大业修炼素养,做越来越好的自己。

【总结】

红色教育活动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红色资源 党性教育 转化

红色资源蕴涵着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凝聚着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集体智慧,是新时期干部党性教育的优质资源。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可以丰富教育内容,拓展和创新教育形式,增强教育实效。引红色资源之“源”,活党性教育之“水”。

关于红色资源的定义,学术界主要有三种界定方式:谭冬发、吴小斌将红色资源定义为“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痕迹和精神魂宝。”这一定义过于狭窄,涵盖不了所有的红色资源。李实认为,红色资源既包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无产阶级政治理论”,也包括“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崇高精神及其物质载体”这一定义又过于宽泛,忽略了红色资源的中国特色。赖华林、曹开华认为,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该定义从主体、内容、性质、时间段等方面全面简洁地概括了红色资源的基本特性,是迄今为止得到普遍认可的、较为科学的界定,遗憾的是未揭示出红色资源与马克思主义的渊缘关系。本文认为,红色资源是发生在中国的独特文化现象,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和物质结晶,生动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取向。因此,本文将红色资源定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反映马克思主义价值取向的伟大精神及其物质载体。

1红色资源是优质党性教育资源

1.1红色资源是扎根于中国本土,反映马克思主义价值取向的物质载体

早期的“红色资源”概念又称之为“红色旅游资源”。上世纪90年中期,江西等地挖掘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由此带动了全国红色旅游经济的发展。2004年,李康平在 “论中国三大红色资源联合开发的政治文化价值”一文中提出了红色资源的资政育人功能,红色资源一词逐渐从红色旅游中独立出来。党的十以后,红色资源开始广泛地应用于党建研究领域。2014年八一前夕,在看望慰问驻福建部队官兵时的讲话中指出:“把福建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对红色资源的党性教育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

1.2红色资源的主要功能是资政育人,是优质党性教育资源

红色资源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更具有极高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红色资源的最主要功能是资政育人,与党性教育的目的和任务高度契合。红色资源的物质形态,如:革命遗址遗迹、历史文物、革命博物馆、历史纪念馆、展览馆、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纪念堂等等,可以直接作为党性教育的课堂。红色资源的精神形态,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积淀了中国共产党90 多年的奋斗历程和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天然地具有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折射出先辈们的政治文化、主流价值和理想信念,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改造和治国理政经验。”是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

红色资源进课堂,是增强党性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要途径。党性教育是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将红色资源运用于党性教育课堂,有助于潜移默化地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信念和思想理论水平。有助于总结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使党员干部在经验的启示、错误的镜鉴中进一步了解国情党史。有助于丰富党员干部的精神生活,陶冶党员干部的道德情操,锤炼党员干部的革命意志和执政能力,培养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1.3党性教育是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方式和重要途径,深化了红色资源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党性教育是以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为目的的教学实践活动。党的十报告指出:“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辩明大是大非。”这就是说,党性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牢固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党性教育的本质要求为红色资源充分发挥资政育人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

红色资源进课堂,是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方式和基本途径。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独特的政治优势,将红色资源运用于党性教育课堂,有助于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90年辉煌壮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就,营造红色精神学习宣传阵地。有助于拓展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方式和路径,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感召力、向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总之,红色资源进课堂,有助于促进党性教育和红色资源的交流互鉴,共同谱写红色精神新篇章。

2红色资源转化为党性教育资源的路径

2.1建立红色资源教学基地

要充分挖掘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建立本地红色资源教学基地。经过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我国各地普遍地拥有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本地红色资源,建立本地红色资源教学基地,可以就地取材、因材施教,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干部对本地红色资源有亲切感,容易接受,传承自觉性强,更能增强党性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各地红色资源教学基地要互相联网,资源共享,形成全国范围的红色资源教学网络。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远程教学、视频教学,保证偏远地区的学员也可以享受到全国最优质的党性教育课程。

2.2编写红色资源教学教材

要M织各方力量编写内容翔实、体系科学的高质量红色资源教学教材。可以组织地方党校、党史研究室、政协、地方志办公室等部门的专家学者,通过广泛深入的实地调研,在全面了解本地红色资源现状基础上,广泛全面地搜集整理本地红色史料,对红色遗址遗迹进行复原和修整,对红色事迹的亲历者及其亲属进行调查、采访,在此基础上,编写制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材教案。从内容上看,可以是革命史、口述史、回忆录,事迹展,等等。从形式上看,可以是专著、论文、诗集、画册、等纸质形式,也可以是画作、音乐、地方剧等艺术形式,还可以是声、光、电兼具的现代数码高科技形式。

2.3创新红色资源教学方法

要遵循教学规律,结合学员的思维特点,不断创新党性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常规的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分析等教学形式基础上,结合本地红色资源的独特优势,创新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根据焦裕禄的事迹设计出“焦裕禄在今天能否吃得开”辩题,在学员中进行辩论式研讨;
以雷锋事迹为案例,按照学习行动法的操作要求,组织学员到公共场所为群众服务,回来后大家交流体验收获,探讨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
指定一个研讨专题,各地区的学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互联网开展小组讨论,由指导老师担任网络管理员,组织大组交流;
为学员指定一个调研选题,在指导老师带领下赴革命老区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回来后以专题汇报的形式进行研讨;
在组织部门、学员所在单位的协调下,组织学员赴革命老区实习锻炼,承担一些实质性的基层工作,回来后交流汇报。等等。

2.4发展红色资源课程研发

要遵循教学专题的周期规律,结合形势的需要和教学任务的安排,不断研发教学新专题,及时进行新老专题的更替。每年要制订课程研发规划,多方组织力量,采取多种方式开展课程研发活动,建立党性教育专题库。可以建立项目研发小组,老、中、青结合,各学科交叉,发挥团队的力量集体攻关;
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教学比赛、教学观摩、集体备课等活动,使优秀教学专题脱颖而出;
还可以面向社会专题招标活动,将高校、科研机构、其他培训机构的优秀教学专题和先进教学方式方法引进党性教育培训之中。等等。

2.5建设红色资源师资队伍

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本领过硬、勇于担当、又红又专的红色资源师资队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办法,调动一切人才资源,为党性教育服务。对于本校的专职教师采取“走出去”战略,制定师资培训规划,有计划地、分批地输送教师赴革命老区、干部教育学院、高校、科研机构等学习培训;
对于革命老区建设者、红色精神亲历者或见证者、经验丰富的基层工作者、执政有方的领导干部等,采取“请进来”战略,有组织地邀请他们为学员讲课,聘请他们为党性教育客座教授,建立稳定长期合作关系。制定师资培训和目标管理方案,有计划地对党性教育教师进行轮训;
两支师资队伍互相学习借鉴,加强合作交流,建立起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党性教育智库。

2.6开展红色资源课题研究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科研是教学之源。党性教育要长期保持活力,必须建立在丰硕的科研成果之上。要加强对红色资源的开发与研究,以科研之源拓教学之流,建设研究型教学团队,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可以与革命老区签订合作开发协议,共同研究发挖掘、利用红色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可以面向社会招标课题,吸引高校、科研机构、党政机关人才加盟,共同为红色资源的研究贡献智慧。有条件的党校可设置硕士、博士点,在开展研究的同时培养师资人才。

作者简介:台红(1960-)女,安徽淮南人,中共淮南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研室主任,教授。主要从事科学社会主义、基层党建研究。

参考文献

[1] 谭冬发,吴小斌.“红色资源”与扶贫开发[J].老区建设,2002(7).

[2] 李实.准确认识红色资源的丰富内涵[J].政工学刊,2005(12).

[3] 赖华林,曹开华.“红色资源”开发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N].光明日报,2004-09-22.

[4] .扎实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 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N].人民日报,2014-08-01(01).

推荐访问:活动总结 红色 教育 红色教育活动总结【五篇】 红色教育活动总结(精选5篇) 红色教育主题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