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保论文【五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7-19 20:40:06 来源:网友投稿

综合考虑环境质量目标、现有的环境治理技术条件和收费情况,借鉴国外的经验,可以对我国设立独立的环境税进行如下设想。(1)税目。环境税税目应当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三个方面,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污水、废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环保论文【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企业环保论文【五篇】

企业环保论文范文第1篇

综合考虑环境质量目标、现有的环境治理技术条件和收费情况,借鉴国外的经验,可以对我国设立独立的环境税进行如下设想。(1)税目。环境税税目应当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三个方面,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污水、废水及一些固体废弃物。选择这些对象为环境税税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目前来看,上述对象给我国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较为严重;
其次,对于这些污染物,我国已经开征了排污费,征收环境税的条件相对成熟;
最后,借鉴国外开征环境税国家的成功经验。这一方面可以利用现有缴纳排污费的条件,减少征收阻力,另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环境税的设计难度。⑵税率。作为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同时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大规模的增税计划短期内不可能实现,因此,独立环境税的设立应当遵循“费改税”原则,根据2003年《排污收费条例》以及《中国绿色GDP核算研究报告2004》的规定,设置相对较低的环境税税率。⑶计税依据。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方法是对污染产品征税,计税依据为产品数量。如燃烧煤炭、汽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碳排放的主要成因,要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一方面可以针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本身的含碳量来征税,也可以针对二氧化碳的实际排放量来征税。理论上,从税额的准确性角度而言,环境税的计税依据确定为相应污染物的实际排放量更为可取,但考虑到针对排放量来征税存在一定的监督和管理问题,所以针对各种化石燃料中的碳含量来征税可能效果更好。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状况和数据的可得性,本文暂且借鉴我国已有的征收排污费的经验,以实际排放量作为环境税的计税依据。

二、环境税对企业环保行为选择的影响分析

环境税政策是政府环保规制的一种方式,因此,企业对该政策采取的不同遵从行为,即是否缴纳环境税将成为企业自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将对企业的环保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如图一)。然而,企业通常都具有趋利性,因此对环境税政策的遵从行为取决于纳税金额的大小。如果企业缴纳的环境税较高,在权衡之下,企业将逃避缴纳税收,从而会选择逃避型环保行为;
如果企业缴纳的环境税在企业的接受范围内,企业会缴纳环境税,并选择主动型或者应对型环保行为。下面将基于单个微观企业的视角,分析环境税对企业环保行为选择的影响。

1.环境税政策下企业采取主动型环保行为企业在缴纳环境税的前提下,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主动型环保行为。企业一方面可以在保持原有的生产和治污技术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扩大原有的治污设施或者新建污染治理系统,提高企业的治污水平,使等量产出条件下的污染物排出量降到最低标准,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采用新的环保技术来提高自身治污能力,降低企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达到政府环保规制政策的要求。

2.环境税政策下企业采取应对型环保行为企业在缴纳环境税的前提下,不改变原有治污能力和水平,采取应对型环保行为。一方面,企业为达到环境保护标准,可以在合理区间内,适当减少产出数量,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污染物的排出量。另一方面,企业在保证产出不变的情况下,将税收成本向前转嫁给消费者或者向后转嫁给生产者,使得企业的成本保持不变,同时可以达到遵从环境保护政策的目的。

3.环境税政策下企业采取逃避型环保行为当缴纳的环境税超出企业的可承受范围时,企业会选择偷排或者迁址等行为来逃避缴纳环境税,如把一些污染严重的生产性工序和产品转移到一些对污染管控不严的国家或地区,通过对外投资设厂,企业的治污能力和水平都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将投入较大的搬迁成本,甚至会面临罚款、停业整顿等行政或法律处罚。

三、政策启示

1.积极完善税收制度政府应当积极进行制度创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环境税政策,构建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税收制度体系,相机抉择地提高环境税税率,以考虑经济个体税收负担的合理性以及宏观调控的需要,对符合减排的设备、产品、技术和行业给予一定的减税,同时,政府要继续深化研究相关政策,不断从实践中总结、提升、完善各种政策措施,通过对事权的界定,对环境税税收收入归属权在政府间进行划分,为减少政策变化过程中来自地方政府的阻力,平衡地区间的财力差异,缓解地方财政收入不足的状况,加强地方政府对本地区企业在环境税政策遵从方面的引导和推进作用。

2.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在试点征收环境税时,应当提高环境规制强度,激励企业进行治污技术创新,让企业在高治污水平上实现污染减排和治理,给企业形成强有力的政策推行意愿,消除政策实施的不确定性,让企业也形成稳定可信的政策实施承诺,这将有利于企业采纳新环保技术,选择积极的环保政策遵从行为和环保投资策略,实现政策目标。针对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实施特点,政府应当针对不同地区和行业的特点,设置具有差异化的环境规制强度,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正调整至合理水平,从而使环境规制对企业的环保行为产生持续的刺激作用。

3.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环境税政策的实施需要一系列完善的制度相配套,政府在制定和实施环境税政策的配套政策措施时,应具有灵活性,注重与其它的环境政策配合、补充。在环境税政策实施初期,政府部门一方面应加强对政策的宣传解释,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采取一些优惠措施,如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来提高企业的政策遵从意愿。在政策实施后,政府则要加强对企业的技术服务,环保部门应积极主动地与企业沟通,安排专家到企业进行技术咨询,了解并解决企业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减少企业的政策遵从障碍,提高企业采纳新环保技术的积极性。

企业环保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环境规制;
企业利润率;
技术创新

一、引言

从20世纪70年代环境保护运动开始,人们在加强环境规制治理工业污染的同时,就对环境规制政策实施可能对企业生产率和利润率等带来的影响,给与了极大的关注。对于环境规制与企业利润率的关系,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环境规制将导致企业效益的下降。由于环境规制要求企业投资于污染防治或者缴纳污染税费,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这不仅会使得生产率下降,而且会造成产出减少、价格提高和利润率的降低。此外,环境投资还可能挤占企业的其他生产性、盈利性投资,从而对企业的利润率产生不利影响。第二种观点认为,合理设置的环境规制政策通过刺激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后一观点由迈克尔·波特等人(1991)提出,被称为“波特”假说。他们认为,恰当设计的环境规制政策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从而产生创新补偿作用,弥补甚至超过环境规制给企业生产成本和利润率等带来的不利影响,达到环境绩效和企业经济绩效同时改进的“双赢”状态。

虽然众多学者对环境规制与企业利润率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但是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Branlnnulun,FareandGrosskopf(1995)使用1989年和1990年41家瑞典纸浆和造纸企业数据,采用非参数的技术模型比较了受规制与不受规制下企业利润的不同,结果发现,有些企业由于环境规制导致利润下降,也有些企业利润不受规制的影响。Sancho,TadeoandMartinez(2000)使用效率指数对西班牙木制品和家具制造企业在环境规制下的产出和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环境规制对产出和生产效率都有负的影响。AJpay,BuccolaandKerkvliet(2002)使用利润函数考察了环境规制对美国和墨西哥食品加工企业利润率和生产率的影响,发现在1971—1994年间,环境规制对墨西哥食品加工企业的利润率影响为负,但是对生产率的影响为正;
环境规制对美国食品加工企业的利润率影响不显著,对生产率有负的影响。黄德春和刘志彪(2006)通过在Robert模型中引入技术系数,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在给企业带来直接费用的同时,也会激发一定程度的技术创新,部分或全部地抵消这些成本,因此,环境规制可以同时减少污染和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工业污染防治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间的权衡问题,这就要求环境规制政策在达到污染防治目标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企业利润率等的不利影响,甚至达到污染控制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双赢”目标。因此,研究环境规制与我国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鉴于此,本文使用我国36个工业行业2001—200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二、模型与数据

我们采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考察环境规制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选择销售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作为利润率的指标。由于影响企业利润率的因素很多,需要在模型中加以控制,我们的控制变量主要是企业规模。我们对模型采用双对数形式,这样可缓解变量的多重共线性和方程的异方差性。建立的基本回归模型为:销售利润率,Cost是成本费用利润率,Size是企业规模,e是随机干扰项。具体而言,上述计量模型中各变量的含义如下:

1销售利润率:反映产品销售利润的实现程度,是衡量企业销售收入收益水平的指标。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100%。

2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企业投入的生产成本及费用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反映企业降低成本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x100%。

3环境规制强度:对于环境规制强度(EnvironmentalRegulationIntensity)的衡量,学者们倾向采用污染治理支出和成本作为环境规制强度的衡量指标。原因在于,当企业面临较严格的环境规制时,会花费较多的支出和成本在污染治理上,污染治理成本和支出会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而增加,所以,使用污染治理支出和成本能够较好地反映企业面对的环境规制强度。因此,我们采用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成本)作为企业环境规制强度的衡量指标。由于对于不同生产规模的企业,相同污染治理成本的意义是不同的,对企业的成本负担而言也不同,所以,衡量环境规制强度必须考虑企业规模的差异。我们将污染治理成本除以企业产值以消除这种差异,即以每千元工业产值的污染治理成本作为环境规制强度的衡量指标,计算公式为:环境规制强度(元/千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成本÷工业产值)×1000。4企业规模:采用工业总产值作为企业规模的测量指标。企业的生产总规模(生产能力)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利润率,所以将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以避免估计偏误。

我们选取的是我国36个工业行业~2001—2006年的面板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环境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及工业总产值,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布的36个行业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指标等相关数据整理计算得到;
环境规制强度是根据《中国环境年鉴》中公布的各行业工业废水和工业废气污染排放及处理情况中的有关数据计算得到的。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下表:

三、结果与分析

由于企业利润率对环境规制强度的反应可能有滞后期,所以我们分别考察环境规制强度对销售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即期和滞后1、2期的影响。我们使用Eviews5.0提供的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具体结果见表2。据表2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1)环境规制对销售利润率没有显著的正向或负向的影响,但是对滞后1期的成本费用利润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规制强度每提高1%,成本费用利润率增加0.11%。

(2)企业规模对销售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规模每提高1%,二者分别增加0.28%和0.14%。

实证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企业利润率并没有产生不利的影响,反而从长期看对企业利润率有一定程度的正效应。根据波特等人的观点,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合理设置的环境规制政策,能够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改进的信息和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使企业在面对较高污染治理成本时,投资于创新活动以满足规制政策的要求,从而产生创新补偿效应。创新补偿效应包括产品(创新)补偿和生产过程(创新)补偿,通过产品补偿增加产品价值或降低产品成本;
通过过程补偿导致产出增加或投入要素的降低等。这些创新补偿效应甚至会超过由环境规制导致的生产成本增加,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为了考察环境规制对我国企业利润率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否来源于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我们采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考察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建立的基本回归模型为:Log(Patentit)=a+p1Log(ERIi。)+p2Log(sEll)+p3Log(sPjt)+8it。

在模型中,我们采用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Patent)作为技术创新的衡量指标。专利数作为反映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科技实力的一种度量,专利活动的规模和水平,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控制变量包括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sE)和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sP)。技术创新过程就是一个利用各种资源(包括科技人员、设备、资金等)创造出一种新知识的过程。资金投入是进行科技活动的基础,也是影响技术创新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用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sE)表示资金投入;
科技人员是开展科学技术活动的核心力量,也是衡量科技进步程度的重要因素,我们用科技活动人员数来衡量技术创新的人力投入(sP)。

我们使用我国36个工业行业2001—2006年的面板数据,估计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数据要来源于《中国环境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我们使用Eviews5.0提供的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具体结果见表3。

根据上述回归结果可以得出,环境规制对企业拥有专利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规制强度每提高1%,专利数增加0.23%,表明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了激励作用。正是由于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了促进作用,从而弥补并超过了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成本等产生的不利影响,导致了企业利润率的提高。

四、结语

本文运用我国36个工业行业2001~200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规制政策在中长期对我国工业企业利润率有一定的正向影响,导致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是,环境规制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弥补并超过了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成本等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导致了企业利润率的提高。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可以得出如下政策建议:

企业环保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化工企业;环境保护

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持续提高,可是化工企业又涵盖到环保、安全以及健康等层面的问题,当前在社会的发展中,人们更为重视节能环保,并且全球大多数产品均与化学紧密相连。当前社会对化工企业重视的方面则为环保、安全以及健康等,而环境保护已经变成人类发展中的核心,应当持续深入分析环保技术,为人们的可持续发展给予技术支持。化工行业也需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应的环保规定,减少污染物的排泄,清洁生产,为人们的发展给予良好的氛围。

一、化工企业在环境保护中的问题

1、化工企业违法成本与风险逐步加大。有些化工企业经营是为了追寻经济效益,仅加强生产、不注重排污,错误地认定环保只与政府、社会有关。有些企业欠缺对环保的刑事责任意识,通过直排、偷排的方式快速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有些企业甚至还会知法犯法,特别对于乡镇中小企业而言,法律意识模糊,欠缺环境保护责任感。而新的《环境保护法》则规定“按日计罚”,对违法排污单位在罚款的数额方面不设限,化工企业如果违法排污,并且不快速改正,则会面临庞大的惩处,显著加大了环境违法成本。新《环境保护法》还制定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也就是在发现具有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等状况时,具备社会条件的社会组织则能够在人民法院提讼。并且,对于污染环境严重、后果恶劣的行为,则需担负相关的刑事责任[1]。2、污染处理设施有效运行率不高。有些化工企业在污染处理设施的投入力度方面欠缺,有效运转率不高,随时产生各种污染事故,百姓不断上访上诉,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有的企业不具备治污设备,直接将污染物排出,或使用有些简单的排污设备,没有运用现代化的污染处理技术。有的企业环保投放欠缺,处理设施长久失修,变成摆设,或欠缺管理措施与制度保障,环保设备完成后,未严格管理及操控,设备运转失常,无法满足设计技术的标准。有些企业还会把污染处理设备当成应对检查的道具,在环保现场检查时,匆忙开机运转,检查完成后则立即停机。如图1、图2、图3所示。3、欠缺先进的环保技术与人才团队。诸多化工企业已经知晓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不断使用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尽量减少环境污染,可是当前依旧被技术发展、人才团队等方面所影响。污染治理基础研究不佳、技术不纯熟,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这也令诸多企业投放更多资金进行污染治理,可是并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当前,极为欠缺良好的清洁生产三废利用技术与工艺,甚至在国际中,彻底处理工业污染的良好方法也并未从本质上获得改变。在环保人才方面,有些化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欠缺环保工程技术人员,不能有效处理产生的环境问题,令工业三废污染影响长期存在。如图4所示,我国当前的城市黑臭水治理技术体系。

二、化工企业运用的环境保护措施

1、强化环保制度的完善。需要创建科学有效的环保制度,减少化工企业违法成本与风险。在新环境保护法中规定,企业应当创建科学有效的环境保护责任制度,进一步明确相关负责人的职责。化工企业需严格执行所有环保责任制,并重视政府环保部门核算的排污总量,从整体上分析企业的违法成本与风险,建立符合企业的环境保护标准,从而建立环保监测制度,使用专用设备与专业人员,通过先进的技术定期测量污染物的排放量,以此把控污染物排放与生产控制,发觉问题及时解决,有效减少化工企业的违法成本与风险。2、强化环保工作体系建设。环境保护影响到化工企业的所有环保工作管理,应当具备相关的监督与测试工作,监督检查化工企业内三废的治理状况,提出适宜的环保建议。并且,还需要执行企业内部环境监控,把控所有原始数据,建立正确有效的环保设备运行台账,重视环保资料归档与统计工作。定期呈报各类环境保护数据与报告,包含对员工进行环保方面的宣传、培训、审核等工作,强化环保工作的体系创建,保障所有工作良好执行。3、创建环境保护意识。化工企业应当具备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注重社会责任感,并依照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担负起自身在环保方面的社会责任。污染治理工作不应当依照传统治理方式执行,应当加强防范于未然,预防为主并且防治融合。生产经营内无法忽视本身企业为环境形成的负面影响,应重视对环境与社会的贡献,以此把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等工作意识有效渗入至所有环节,例如企业的长期发展计划与项目建设与生产经营等,从而才可以有效掌控环境成本,正确管理环境经济,强化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互间的融合程度,使用成本管理而提高环境效益,有效融合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保障企业的良好发展[2]。4、强化政策扶持程度。政府部门需持续提高政策扶持的程度,化工企业内的环保工作涵盖诸多层面,可是更多的为技术改革,而诸多化工企业并不能担负起这类技术的资金,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造成影响。政府部门需要颁布符合时展的政策,比如建立专项资金,为化工企业的环保工作实施给予有效的支持,以此提高化工企业的技术能力,令其可以良好地解决各类污染,确保化工企业的不断发展,提升环境保护的能力。5、调整化工产业构造,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若想真正处理化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则应当通过企业领导协调化工产业的结构,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发展,并且应当拥有环境方面的技术创新。环境技术创新能够加快化工企业环境技术品质的提升发展,真正提高化工企业的高新技术,从而为化工企业的环境保护给予技术支持。并且,应当通过科技解决污染,高新技术产业能够减少化工企业在环境污染方面的程度,以此加快化工企业的有效发展。为了从本质上转变化工企业的环境治理,国家应当创建相应的政策机遇保障,加快化工企业的现代化改革,为提高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3]。6、强化员工环保培训,完善企业环保工作机构。化工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进行环境宣传、培养与审核,提升员工对于环保的意识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企业环境保护的决策权在高级管理层中,技术控制则为工程技术人员,执行则为车间基层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所以在培训当中,应当加强分层次、分重点的进行。管理层的培训教育重点则为法律法规,工程技术人员偏向法律法规及污染防治,基层管理人员及工人则需偏向法律法规、污染预防乃至应急处理。环境保护培训教育需要构成长效机制,每年归入培训计划,从而才可以逐渐有所进步。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有利于化工企业的持续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意识到目前企业面对的问题,持续提高环保意识,通过政府部门给予的政策进行产业升级,把自身建立成环境良好、资源节约型的企业,完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保效益的提升。

作者:胡星明 单位:樟树市环境保护局

参考文献

[1]席国荣.化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现状及趋势浅析[J].化工管理.2013.(24):8,10.

企业环保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
政府行为;
博弈论

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循环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一、无政府行为的企业标注式博弈设计

1.大企业之间的博弈

①假设参与者仅有两个且均为大企业。

②假设两个企业均有两种决策选择 =采取环保措施, =不进行环保措施。

③每种结果支付以企业实现利润为标的,根据以上假定得到博弈矩阵见图1。

④两企业符合博弈论的其他基本假设。

由划线法可知,该博弈结果为甲乙两企业的纳什均衡出现在两企业均不采取环保措施。

2.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博弈

①假设参与者仅有两个且一个为大企业,一个为小企业。

②假设两个企业均有两种决策选择 a1=采取环保措施,a2 =不进行环保措施。

③每种结果支付以企业实现利润为标的根据以上假定得到博弈矩阵见下页图2。

④两企业符合博弈论的其他基本假设。

由划线法可知,该博弈结果为甲乙两企业的纳什均衡出现在两企业均不采取环保措施。

3.小结

在以上的论述中,无政府参与的情况下,大企业之间、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博弈结果均无法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大企业与大企业竞争的决策均是短期行为,在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忽视了企业长期的发展,而且环境保护的外部性又不能为企业提供足够的采取行动的动力,也因此导致了类似公地悲剧的情况产生。在大企业与小企业的博弈过程中,大企业的领导地位无法被动摇,小企业的短期利益已很难满足,更无法维持高额的环保投入,也因此对环境问题视而不见。综上,如果希望通过企业间自觉采取环保措施,必须加入其他外部因素,因此提出政府行为的必要性。

二、有政府行为的博弈论设计

1.大企业面对政府惩罚性措施的博弈设计

①假设参与者为大企业和政府。

②假设企业均有两种决策选择, a1=采取环保措施,a2=不进行环保措施,见图3。

政府组织可以选择 b1=接受寻租, b2=不接受寻租

③企业和政府组织符合博弈论的其他基本假设。

由逆向归纳法可知,均衡结果出现在企业采取提供寻租方式拒绝进行环保行动,但可以看出,该均衡结果受到诸多限制,主要在于政府团体是否可以真的加强监管,拒绝寻租行为。此时,大企业必须采取环保措施,考虑到前文提到的结论,大企业与大企业博弈中,均采取环保措施,其支付情况从长期来看是帕累托最优,故政府采取严格的监管行为是最正确的选择。

2.小企业面对政府惩罚性措施的博弈设计

①假设参与者为小企业和政府。

②假设企业均有两种决策选择a1=采取环保措施,a2=不进行环保措施,见图4。

政府组织可以选择b1=接受寻租, b2=不接受寻租

③企业和政府组织符合博弈论的其他基本假设。

由逆向归纳法可知,小企业在政策选择上必然会千方百计的使政府接受寻租,因为在采取环保行动时小企业无获利机会,但是采取寻租行为可以得到一定的支付,并且在前文中也提到,小企业在与大企业博弈中不会采取环保行动,但从长期来看此类企业必然会被淘汰。

三、结论

随着日益增长的环境问题,党和政府已经采取了相关的诸如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中国之类的政策性指导措施,国家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是从文中的结论来看,其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故本文提出以下政策性建议:

①加强政府监管,同时提高媒体和公众对监管部门的监督,防止一小部分组织内的寻租行为。

②转变政策选择,改变以往只进行惩罚的政府决策,向奖励、鼓励的方式转变,例如对环保贡献最大的企业进行奖励(小企业与大企业的评判标准应有所区别),进而鼓励小企业采取环保措施,使其采取环保行动后有利可图。

③引进相关环保技术,降低企业承担的社会成本。

④产品标识上区分环保企业和非环保企业,加强民众监督。

参考文献:

[1](美)奥兹·夏伊.产业组织理论:理论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赵英民,赵景柱,丁丁,严岩,肖寒.我国环保产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03(04).

[3]陈浩.生态企业与企业生态化机制的建立[J].管理世界, 2003(02).

[4]常凤英,张云钢.弱势群体的博弈工具选择与道德强势[J].学园,2010(01).

企业环保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规制;
环保投资;
企业绩效

[DOI]10.13939/ki.zgsc.2017.10.042

1 引 言

长期以来,一些企业为追求盈利,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导致能源资源无节制消耗,引发了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突出问题。对此,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环保规制,以期通过节能减排减少工业污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否认,强有力的环境规制在一定程度上能约束企业的污染排放行为,缓解环境压力;
另外,严格的环境规制也意味着企业负担更多的治污成本,从而给企业绩效带来负面影响。Porter在1991年提出了著名的“波特假说”理论,认为环境规制的加强能够促进企业的R&D投入,进而抵消环境规制给企业经营绩效所带来的不利影响。[1]但这一理论在我国并没有得到充分验证。因此,文章试图从具体的环保规制角度,研究分析具体的环境规制对环保投资及企业经营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有助于评价环境规制政策的具体实施效果,能够为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及其经营绩效的改善提供一定的政策建议,同时对于企业有效实施环境规制政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传统的制约假说认为,在正常情况下,环境保护会给个人或厂商带来额外的私人成本,但环境保护产生的成本并没有使企业得到补偿,反而使得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下降,最终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2]然而Porter对传统观点提出了质疑,提出了相应的“波特假说”理论,即适当的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进而抵消环境规制给企业经营绩效所带来的不利影响。[1]Lanoie研究发现环境准入规制不仅可以促进一些类型的环境创新,而且还可以带来降低成本的创新。[3]傅京燕研究发现,合理的环境规制能够激发企业技术创新,弥补甚至超过实施防污所产生的环境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4]李斌和陈崇诺的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和自愿意识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及工业能源效率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工业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要比自愿意识型环境规制大。[5]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文章提出如下假设:

H1:在环保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当期的环境规制与企业当期的经营绩效正相关。

环保投资会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合理的环境成本获得资源利用率或销售收入的提高、污染税费的降低以及新的投资机会等经济利益,导致企业净收益的增加。[1]Robert D.Klassen等通过对制造工厂的调查发现,企业环保投资能大大刺激企业进行绿色创新、完善企业的绿色供应链以及改善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6]Thomas Broberg等研究表明,投资于污染的预防与控制对提升公司的长期利润、整体绩效有积极作用,这一作用在纸浆和造纸行业尤为显著。[7]国内的相关研究表明,一些公司为改善环境绩效,积极研发污染控制技术的企业,通过技术突破,更具备“先佑攀啤保且通过出售研发的污染控制技术获得现金流,以增长企业的收入。[8]据此,文章提出如下假设:

H2:企业当期的环保投资与企业绩效呈现正相关。

面对日益严厉的环境规制,企业均会进行环保投资。本文认为应当将环境规制、环保投资及企业绩效三者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既关注环境规制与环保投资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又关注在不同的环境规制下,环保投资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的变化。相关研究表明,具备良好环境绩效的企业,还可以通过降低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冲突的风险,降低原材料、能源与服务成本,减少资本成本或人力资源成本等途径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利润。[8]Hamschmidt和Dyllick对履行ISO14000标准企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努力遵循ISO14000标准,加大环保投资力度,可以提高自身形象以获得更多的客户,提升企业收入。[8]国内学者胡元林研究表明,环境规制的加强,会促进企业加大环保投资规模,从而提高企业绩效。[9]具体结合我国国情,环保正成为企业未来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企业进行环保投资不仅是企业适应环境规制的需要,更是企业以实际行动履行其社会责任的表现,更好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其产品更受社会公众的青睐,企业的竞争力也在无形中得到提高。基于上述观点,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环境规制越强,环保投资与企业经营绩效呈现正相关。

3 数据收集

3.1 样本数据来源

文章根据中国证监会2012年修订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行业代码,将重污染行业划定为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冶金、化工、石化、建材、造纸、酿造、制药、发酵、纺织、制革以及采矿。本文选取2010―2014年披露年度环保投资额的重污染行业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剔除ST、*ST、金融业、财务数据异常和环保投资额缺失的样本,最终得到239个样本。数据之所以从2010开始,是因为自2008年上交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以来,上市公司才逐渐公开披露有关的环境信息,且前两年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不够规范。文章涉及的环保投资数据是从社会责任报告手工整理。环境规制参照ISO14000体系进行赋值。

由于选取的样本观察值属于面板数据,为了控制极端值给结果所带来的偏误,同时考虑到样本数量的限制,对所有的连续解释变量在1%和99%分位数上进行了缩尾处理(Winsorization)。

3.2 因变量

企业经营绩效:常用的企业经济绩效指标包括企业总资产报酬率(ROA)、净资产报酬率(ROE)、资产负债率(Lev)、投资回报率(ROI)、托宾Q值等。文章借鉴颉茂华的方法,[11]以托宾Q值作为企业经营绩效的衡量方式,即企业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的比值。

3.3 自变量

我们选择环境规制与环保投资作为自己变量。

环境规制(reg):由于环境规制强度的衡量在内容上的复杂性和在评价重点上的多样性,所以不同学者对于环境规制强度的衡量方式也大有区别。比如徐圆采用地区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与地区工业生产总值的比值衡量,[12]颉茂华等用环保投入指标来表示。[11]文章认为环境规制强度衡量应当从具体的环境指标入手,文章采用是否通过ISO14000环境体系作为衡量标准,通过则为1,否则为0。之所以选择ISO14000环境体系作为衡量标准,是因为此体系要求企业对产品设计、生产、使用、报废和回收过程中影响环境因素加以控制。且用以评价产品在每个生产阶段对环境的影响大小,面面俱到。

环保投资(einv):是指组织用于环境保护相关领域的资金投入,但对于具体环保投资结构的内容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文章借鉴唐国平等的界定范围,[13]将企业环保投资范围界定为: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改造投资、环保设施及系统的购置于改造投资、污染治理投资、清洁生产投资、排污费等环境税费、生态恢复及保护投资和其他。同时借鉴唐国平等的处理方式,[13]将环保投资规模化,以企业年度环保投资额与年期初总资产的比值衡量。

3.4 控制变量

借鉴颉茂华等[11]控制变量的选取,将资产报酬率、资产负债率、现金分红(现金分红为1,否则为0)以及规模(总资产对数)进行控制,以减少对回归结果的影响。同时我们通过设置哑变量以控制行业以及年份对回归结果的影响。

4 结果分析

4.1 描述性分析

表2列示了样本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239 家公司中,被解释变量托宾Q的均值为0.923;
解释变量reg为虚拟变量;
解释变量einv均值为0.011,中位数为0.004,表明有一半以上的企I环保投资力度是低于平均值的,且中位数与均值之间差距较大,说明有一半以上的公司需加大环保力度。控制变量roa的均值为0.029,最小值为-0.249,最大值为0.196,说明样本企业中存在亏损企业;
资产负债率的均值为0.532,最小值为0.056,最大值为0.952;
lnsize的均值为23.476,最小值为20.407,最大值为28.509。

4.2 环境规制与环保投资对绩效的回归结果分析

表3首先检验了控制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除了现金分红与托宾Q之间在5%水平显著外,其他控制变量与托宾Q之间均在1%水平显著。因此,我们所选择的控制变量是有效的。

其次为检验H1和H2,表3依次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一与模型二,分别检验了环境规制与环保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reg的系数为负,且在5%水平上显著,此研究数据表明环境规制与企业绩效呈现负相关。H1没有得到验证。这一结果验证了制约假说,且Jaggi等研究表明,环境绩效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15]

最后,数据结果显示,einv的系数为正,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数据结果表明,环保投资的增加能够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但是环保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是非常显著。以上假设1、假设2未通过检验,可能是没有考虑到环境规制的影响。因此,我们将验证不同强度的环境规制下,环保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显著性是否会不同。

4.3 环境规制与环保投资对企业绩效的交互影响

表4是环境规制与环保投资对企业绩效的交叉影响结果,研究数据显示,R2为0.577表明拟合优度良好。环境规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显著性水平下降到10%水平显著,而环保投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显著性水平并未改变,且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系数增大了约25%。但是,两者交叉项系数为负,且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这表明,不论环境规制强弱与否,环保投资的增加对企业绩效的降低没有明显的作用。H3没有得到验证。

4.4 稳健性检验

在这部分,我们对环保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进行稳健性检验。前面回归环保投资对企业绩效的结果表明,尽管环保投资对企业绩效具有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促进作用并不是十分明显。结果的不显著可能是由于环保投资或者企业绩效的替代变量选择不合适。因此,在此部分,我们将改变环保投资与企业绩效的衡量方式重新检验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之前的检验中,我们把环保投资额与期初环保投资的比值作为环保投资的衡量方式,并且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一。在表5中,用环保投资额与销售收入的比值作为环保投资衡量方式。研究数据显示,einv系数为正,但是显然小于前面回归结果的系数。我们检验结果p值为0.61,远远大于10%,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也就说明,环保投资的增加能够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但是这种作用不是非常显著。

另外,本研究对企业绩效衡量方式换为总资产收益率(roa),并且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二。由于托宾q适用于有效的资本市场,但是国内资本市场发展并不成熟。所以,我们换用总资产收益率(roa),以检验环保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表5显示,环保投资系数为正,且明显下降。检验p值为0.252,大于10%,因此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两项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环保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促进作用并不非常显著。出现这样的结果,一是可能是现阶段由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不足,环保意识不强,并不注重企业对外的环境保护治理;
二是由于国内的环保惩罚力度不够大,如果企业盈利能力很强,在被罚款的情况下依旧可以盈利,那么企业必然不会加大环保投资额度。

5 结 论

文章利用多元回归构建计量分析模型,对环境规制、环保投资以及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其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在环保投资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的环境规制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负相关。说明重污染企业在ISO1400体系审核情况下,会面临较大的污染治理成本,将会占用企业原本将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绩效。

第二,企业在迫于环境规制的情况下,会进行环保投资。通过研究数据发现,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但是这种影响不是十分显著。

第三,无论是否通过ISO14000体系的企业,环保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这并不是表明,重污染企业没有进行污染治理的必要。出现这样的可能是因为环保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倒“U”形的非线性关系。[14]环保投资初期,由于外部环境不确定、资源有限,进行环境技术研发的成本较高,声誉机制尚未建立,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处于一个正在形成的阶段,当企业环保投资小于某一临界水平时,环保投资的增加会带来更多的企业经营成本,绩效水平下降,产生经营风险。

从本研究的结论可以看出,对于严格遵循政府环境规制而对生产经营进行排污治理或者进行技术创新以降低对环境污染的企业,政府应当给予一定的扶持和补助,以此来激励同类型企业进行环境的排污治理,提升社会责任感。同时,政府应当大力支持市场上的环境友好型产品。只有这样,企业才会遵循政府的环境规制,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求得环境绩效与经营绩效共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Porter,M.E..Americas Green Strategy[J].Scientific American,1991,264(4):96.

[2]姜锡明,许晨曦.环境规制、公司治理与企业环保投资[J].财会月刊,2015(27):9-13.

[3]Lanoie,P.et al..Environmental policy,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new insights on Porter hypothesis[J].Journa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trategy,2011,20(3):803-842.

[4]傅京燕,李丽莎.环境规制、要素禀赋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J].管理世界,2010(10):87-98,187.

[5]李斌,陈崇诺.异质型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影响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6(3):129-132.

[6]Robert D.Klassen.A Resource―based View of Green Supply Management[J].Transportation Research,2011(5):872-885.

[7]Thomas Broberg.Testing the Porter Hypothesis: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Investments on Efficiency in Swedish Industry[J].National 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2013(1):43-56.

[8]陈琪.环境绩效对提升企业经济绩效之关系――基于国外实证研究成果的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3(7):82-87.

[9]胡元林,李茜.环境规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企业环保投资为传导变量[J].科技与经济,2016(1):72-76.

[10]颉茂华,王瑾,刘冬梅.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企业经营绩效[J].南开管理评论,2014(6).

[11]徐A,赵莲莲.国际贸易、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系统关联――基于开放宏观的视角对中国的经验分析[J].经济学家,2014(8):24-32.

[12]唐国平,李龙会.股权结构、产权性质与企业环保投资――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问题研究,2013(3):93-100.

推荐访问:环保 论文 企业 企业环保论文【五篇】 企业环保论文(精选5篇) 有关企业环保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