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团队精神论文【五篇】

时间:2023-07-09 16:05:04 来源:网友投稿

团队精神论文范文第1篇[摘要]团队精神的实质是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互相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共同的价值文化。它能极大地提高组织整体的业务表现。在商务活动中,企业内部、企业集团内部和独立企业之间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团队精神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团队精神论文【五篇】

团队精神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团队精神的实质是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互相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共同的价值文化。它能极大地提高组织整体的业务表现。在商务活动中,企业内部、企业集团内部和独立企业之间存在的团队精神能使其具备更明显的竞争优势,交易成本也能因此降低。民主的领导方式、成员与团队的共同利益、科学适度的激励机制和合理可行的发展目标都能有效地培养商务活动中的团队精神。

【论文关键词】 商务活动 团队精神 在商务活动中,人力资源是个重要元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动力之一。如何有效地配置人力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成为企业关注的课题。21世纪理性商务时代的到来,使个人英雄无法再在商务活动的舞台上独唱主角,依靠个人力量叱咤风云、劲舞弄潮的日子一去不返。团队精神把商务活动中利益的多元性和追求商业成就的目的的共同性有机地联系了起来,也充分体现了人的社会属性中能动的一面。团队精神,这个名词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探讨钻研。

一、1+1>2:解读团队精神的基本概念 团队精神是指团队的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互相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是一种共同的价值文化。团队精神是高绩效团队中的灵魂,是成功团队的特质,团队与一般性集团鲜明的差别就在于团队业绩。团队业绩首先来自于团队成员个人的成果,其次来自于集体成果,一句话,团队精神就是要让个体成员的共同贡献得到实实在在的集体成果。

在一些团队中工作的人们会觉得心情比较舒畅,干劲也很足,协作性很强,能够创造骄人的业绩;
在另外的团队中人们觉得勾心斗角的情形较多,心情压抑,团队在内忧外患中生产力直线下降,业绩惨淡。有团队精神的团队,个人智商可能是100,但加在一起的团队智商可能会达到150甚至更高;
而涣散的团队,即使个人智商达到120,但团队组合到一起的智商只有60到70。出现这种情形的关键要素就是团队中的文化成分,也就是所说的团队精神是否在发挥作用。团队精神的作用就是使团队的工作业绩超过成员个人的业绩,让团队业绩由各部分组成而又大于各部分之和。

二、一般概念的具体化:商务活动中的团队精神 1.商务活动中团队精神的表现形式 (1)企业内部的团队精神 员工的敬业和企业领导的鼓励使得企业各个部分的竞争力能形成一种合力。人际沟通的低成本和人际合作的高成效是企业内部团队精神的主要体现。员工的努力工作已经超出了谋生的简单动机,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员工的个人利益已经融为一体,企业的管理制度已经内化为员工自觉的行为准则。而相互扯皮,办事拖拉,明争暗斗的情形很少在富有团队精神的企业里出现。事实表明,富有团队精神的企业的内部人际关系都是相对简单的。

富有团队精神的企业的决策者清醒地意识到,要提高整体的业务表现,就要让每个成员充分意识到和谐的团队力量远大于简单的个人相加;同时也应该创造一个让每个成员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氛围和空间,让每个成员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实现。我们可以看一个生动的例子:一次,联想运动队和惠普运动队做攀岩比赛。惠普队强调的是齐心协力,注意安全,共同完成任务。联想队在一旁,没有做太多的士气鼓动,而是一直在合计着什么。比赛开始了,惠普队在全过程中几处碰到险情,尽管大家齐心协力,排除险情,完成了任务,但因时间拉长最后输给了联想队。那么联想队在比赛前合计着什么呢?原来他们把队员个人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精心的组合:第一个是动作机灵的小个子队员,第二个是大个子队员,女士和身体庞大的队员在中间,殿后的当然是有实力的攀爬队员。可见,企业内部的团队精神在实际工作中更多地体现为成员的才能互补。

(2)企业集团内部的团队精神 由诸多行业相关的企业所组成的企业集团有明显的利益共同性。其结构关联性和相对的封闭性使成员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明显低于集团外的交易成本。在市场竞争中,有团队精神的

团队精神论文范文第2篇

团结共进,众志成城,必须使公司的每个成员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雄伟城墙中的一块砖,是不可缺少的一份子。砖与砖之间紧密结合是建立城墙的基础,这种紧密结合就是凝聚力。员工凝聚力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和集体创造力源泉,而只有步调一致,凝聚力的作用才能有效发挥。

如何步调一致呢,团队要逐渐形成自身的行为习惯及行事规范才能做到。这种规范同时也表现出了这个团队的行为风格与准则。企业的规章制度、标准化的建立健全,在这方面可起辅助的作用,而这个部署的关键是团队的核心人物自身。典范作用是建立领导权威的最主要因素,通常我们所说的以身作则,就是这种含义。则是什么,就是规则!领导通过自身的系列言行对规章制度、纪律的执行,逐步建立起领导的威信,从而保证管理中组织、指挥的有效性。员工也会自觉地按照企业的行为规范要求自己,形成团队良好的风气和氛围。

当团队成员为自己是宏伟城墙中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和欣慰的时候,人的自我价值实现得到了体现的时候,人人都愿意为自身及他人的发展付出。在这个阶段保持和引导团队内的人际关系和谐共处、相互依存,尊重个性、彼此宽容,互敬互重、真诚待人,彼此信任、遵守信诺,相互帮助、互相关怀,能力互补、同舟共济,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团结精神是十分重要的,每个成员都要从自我做起。

在日常工作中要保持团队精神与凝聚力,沟通是一个重要环节,比较畅通的沟通渠道、频繁的信息交流,使团队的每个成员间不会有压抑的感觉,工作就容易出成效,目标就能顺利实现。当然这里还包含一个好的统帅和准确的目标,或发展方向的问题。当个人的目标和团队目标一致的时候,员工就容易产生对公司的信任,士气才会提高,凝聚力才能更深刻地体现出来。所以高层要把确定的长远发展战略和近期目标下达给下属,并保持沟通和协调。这时,企业团队成员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团队的业绩表现出一种荣誉感和骄傲,乐意积极承担团队的任务,工作氛围处于最佳状态。

团队精神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业精神;
多元智能;
观念转变;
内省智力能力;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经济进入转型期后,新的消费偏好、新的消费观念、新的消费方式促使新产品的不断诞生。目前,创新型、创业型企业很难招聘到适应这一发展的人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传统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传统的素质教育中,“人的全面发展”和“多元智能”理论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创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被赋予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党的十会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从“以规模扩张为基本特征的外延性发展”转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加快提升高校育人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的核心任务。创业教育先行,转变创业教育培育理念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章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重点探析创业教育培育理念,以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模式为培育理念转变的核心,对大学生创业心智构建进行优化,向红军学创业,建立大学生创业精神的“红色”培养模式。

一、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我们一直未能正确认识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人的智力有一个心智架构,包括七大范畴:“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数学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intelligence)”,另外还包括两大内省智力——灵性智能:自然探索、存在。内省智能和其他智能包括价值层次和事件层次,人类的真实能力往往会通过新的信仰、新的价值观影响而形成新的形象、理论、信仰能力——创造力。本文中提及的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模式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在针对丽江地区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大二管理类学生创业精神调查问卷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出学生的内省智能需要被优化、被完善,进而探寻大学生内省智能的有效培育方法。

通过200份有效问卷的抽样调查表明:第一,2%的大学生有创业经历,参加过学校和云南省组织的各类大学生专业创业策划大赛,且获得过相关奖项,未来创业动机强;
第二,2%的大学生创业精神中的意志、动机等能力已经通过失败创业经历得以提升;
第三,70%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最大的障碍是心理承受能力,这部分学生缺少价值观层次的培育,缺乏对创业过程中价值观知识的学习(如图1所示)。

针对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智能进行调查(如图2所示),抽样调查表明:独立学习能力强、热爱创新的大学生占抽样调查总数的85%,这部分大学生一直在询问创业教育中关于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时间、地点等问题。

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基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丽江地区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大二管理类学生创业精神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提升学生的内省智力能力。

二、向红军学创业是高校创业精神内省模式的核心

(一)向红军学创业的作用与意义

在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精神课程中,缺少用红军长征精神进行事件层次教育的创业课程。向红军学创业是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课程中不可缺少的有效模式。

通过红军长征事件进行事件层次的教育,培育学生的自尊、自律能力,吸收红军队伍中各种人物的长处,静思规划人生目标。

第一,向红军学创业的内化创业教育模式,以红军队伍中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为学习榜样,提高学生价值层次的内省。

第二,对红军长征事件中的成败总结,将事件的成败与创业精神的价值观联系起来内省,提高学生原有的内省智力能力。

第三,在红军精神事件内省教育模式中,高校创业精神培养可以通过红军精神塑造创业团队中行动的有效性和一致性,及创业团队成员的信念、意志、品质等的高度统一性,建立高校创业精神培养模式的最高信仰内省模式。

第四,向红军学创业凝聚了不同知识、技能、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的团员优势,创造一切条件完成组织任务,创造了团队组织所能完成的团队奇迹。

第五,“保证完成任务”是团队的价值观,团队为个体才能及个体心理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提供实现个体人生价值的平台,个体人生价值观与团队社会价值观高度统一,团队的能力超越了个体价值所能超越的极限,进而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不可超越的组织任务。

第六,开展创业团队活动和完成团队任务,激励了每一个团队队员的内省智力能力,向红军学精神信仰,塑造创业团队成员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认真、负责、精诚合作,自动、自觉、自律的优秀品质,这是团队取得生存权和发展权的根本保证。

(二)通过红军精神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模式的内省智力能力

红军团队具有强烈使命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具备团队凝聚力、制度战斗力等优秀的敬业精神和解决问题的执行力,在拥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战略战术科学客观,坚持秉承“胜利是一种习惯”的指导方略,让红军精神不但不曾被历史的长河所抛弃,反而成为新时代的精神信仰。红军精神不仅是当代大学生急需汲取的精神财富,更是构成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模式的基本维度。

第一,高度统一的团队精神完善了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模式中的团队价值观层次。红军团队的凝聚力、协作能力和战斗力都较强,“保证完成任务”是红军团队普通战士对组织的最高承诺,大学生创业团队精神的培育需向红军团队学习。

第二,高度统一的崇高组织精神和战士的职业精神完善了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模式中的创业道德规范。

第三,大学生创业精神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育,可以提升大学生创业精神中的抗挫折能力。乐观自信无畏的红军团队精神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最大乐观智能潜力。

红军精神是我国高校多元智能理论在创业教育中的外延,向红军学创业是多元智能理论在事件内省、价值观内省模式的创新尝试。

第一,客观分析时局特征,制定正确的目标与任务,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第二,不论任务大小,积极团结协作,拥有较高的成功率。

第三,决策失误产生后,个人与团队领导能够共同承担错误。

第四,时间是红军精神的磨合器,通过时间的磨合,形成以民族精神为主,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红军精神,高效地培养了红军团队的创业素质,为处于创业初期的创业经营者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素质管理方式。

三、向红军学创业,在多元智能理论基础上初建我国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模式

(一)将红军精神纳入高校创业教育的全过程

将红军精神事迹、团队特点等内容纳入创业教育通识课程中进行创业精神培养。首先,在课程中重点讲述以红军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实质和内容,积极开展有关红军精神的讲座。其次,邀请创业企业家,结合红军精神讲述创业过程中创业企业价值观,再通过双师型教师课程的精心设计整合红军精神创业教学内容。用实践创业课程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用历史事迹结合实创精神,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最后,通过创业教育课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坚韧的创业精神。

(二)结合时代特点,将红军精神与创业精神进行对比整合

结合国内外的时代特点,对比国内外创业精神的优劣势,进行红军精神和创业管理精神的对比整合(如图3所示)。一方面,加强创业学生对红军精神的理解,另一方面,对比国内外创业精神教育课程,吸取可行的方法,整合红军精神、大学生创业精神。

向红军学创业是在社会知觉意识中建立成熟的大学生创业精神的价值观体系,是一种超越现有价值观资源,进行效率优先和资源有效配置的理念,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及团队教学的力量,发挥大学生在校园文化中的积极作用,提升大学生内省智能模式中的社会知觉能力。

(三)营造红军精神的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精神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部分。利用红军精神教育增强校园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拥有红军精神的创业教育是通过创业教育的实践,深刻理解红军精神的创造性价值观,通过校园文化的营造,树立学生的创业志向,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创造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红军精神文化的创业教育活动氛围。学校正确引导学生树立以红军精神为价值观的创业精神。在开展多维拓展训练课程中,加强创业教育中的合作精神、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培育,找到每位参与创业精神教育课程的学生所具有的优势,在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热情。

四、向红军学创业是推进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模式初建的科学发展观

以创造性、主体性、挫折教育为原则,采取讨论教学法、参观教学法、人物访谈法、现场模拟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建立一整套合理的创业精神激励机制,鼓励师生进行以科研促教学、以创新促创业的教学工作。努力营造多维化创业精神教育的学校氛围,增加投入,积极调动师生参与创业精神教育的积极性。

第一,运用人们对红军的社会认知引导创业培训教师将创业心理学知识和红军精神价值观相结合,内化学生的创业精神价值观——创业精神教育中不仅可以信守承诺,而且可以建立高校创业精神教育的品牌效应,实现招生和创业培训教育教师的双向培训。

团队精神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企业文化 团队建设 团队精神 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进化中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复合,从小的群体到大的国家集团;
尤其是经历漫长的量变积累后,在近代实现了质的飞跃——社会组织高度复杂化,社会生产空前规模化,社会经济全球一体化,社会形态繁盛多样化,社会沟通飞速信息化。进入21世纪,伴随着以知识经济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机遇纷呈时现、跌宕起伏,竞争也如影随形、激烈残酷。

处于经济风口浪尖、市场波峰潮头的我国企业,在渐趋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面对的竞争,是人才至上、以人为本的竞争,是对企业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验。但是,面对庞杂的社会分工、浩瀚的数据信息、分秒必争的工作节奏、强大的生存压力,个人的才能、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独行侠”式的企业创业和运作日益被本身高度系统化、信息化的社会所摒弃。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发达国家的公司在上世纪后期的竞争实践中,尤其在日本经济奇迹的启迪下,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形成了“团队(team)”的组织结构和管理理论,逐步取代以个人业务为基础的陈旧组织形式,推动企业系统开始进行一场深刻的重大进化。当今企业只有把团队建设作为自身在新时期发展的核心,才能各尽其能地配置人员,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人才的加成效应,有效的去把握机遇,群策群力的克服困难,迎接挑战。为了使我国企业紧跟先进管理理论,迅速实现团队化,本文分析了团队建设、团队精神和企业文化间的关系,探讨了如何开展有我国企业特色的团队建设。

二、团队建设与团队精神

知识经济强调以人为本,面对新时期的挑战,最缺乏的就是人才。但是对现代企业而言,仅仅依靠招募人才是远远不够的。显然,简单的人才堆砌不仅难以发挥个人的才华,而且往往因为优秀个体的碰撞而导致企业运转失灵。事实上,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可以说就是团队间的竞争,就是团队协作能力的竞争。

所谓团队,是一个组织在特定的可操作范围内,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相互合作、一致努力的、由若干成员组成的共同体[2];是通过某种正式关系形成的、结构有序的人员集合。团队理论是国际企业系统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顺应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扩大企业管理幅度、精简企业管理层次、提高企业对变化环境的反应速度和适应能力而形成的,是企业生态系统为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必然进化,也是企业组织化程度提高、结构形式优化和核心竞争力更坚实的重要标志。

团队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具有强大的机能:

1.团队可以产生巨大的群体效应

团队强调其成员的目标统一和职责明确,切实具有各方面功能互补地专业技术,善于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能够解决冲突及处理人际关系。面对当代企业复杂的任务要求和多变的环境条件,团队比个体或传统部门更能够集思广益,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尽量发挥成员的不同特长,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从而可以使企业灵活迅速地做出恰当反应。

2.团队模式的结构简单

团队内部没有确定性的机构和等级区别,所有成员都具有决策权。团队成员为了实现特定的共同目标,强调合作和互补,在行动上交互作用,在心理上也相互尊重,有强烈的归属感和合作精神。

3.团队增强了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对于企业,由于团队为成员们树立起共同的目标,从而可以减少企业内部的冲突,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4.团队提高了企业组织的灵活性

团队建设就是有意识地在企业中发展有效的工作小组,以强化企业内部的团结氛围,填补由于现代企业组织扁平化所造成的管理空缺,有效地变革和完善企业组织结构,并克服信息传递中的障碍,从而更能通过创造成本领先和产品差异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5.团队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成员的主观能动性

团队的工作方式更能在企业中营造较强的民主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参与度和积极性,激励员工的自主决策。

6.团队更能体现人本管理的思想

由于团队注重对成员的培养和扩大化知识与技能的训练,鼓励一专多能,可以使其成员迅速进步。团队的文化氛围可以激发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更有利于个人的完善与发展。

团队精神对团队建设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是有效进行团队建设的关键。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整体的价值观、信念和奋斗意识,是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共同奋斗的思想意识,是大局意识、协作意识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以协同合作为核心,反映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在工作作风上,团队精神反映为团队凝聚力、集体士气、成员间的高度信任感和为团队目标而协同合作的意识。团队凝聚力使成员以其全部力量尽心于团队事务,表现为归属意识、亲和意识、责任意识和自豪意识;
团队士气是指成员对自身所在的团队感到满意,愿意成为其中一员,并协助达成团队目标的一种态度;
团队信任表现为成员间相互认可对方的正直、可靠、忠实和能力;
协作意识则是团队精神的核心,是成员动机、需求、驱动力和耐力的结合体,是推动团队前进的强大力量。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张维迎教授曾指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五大特征是“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流不掉”。显然,团队精神就属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把企业变成了一个同命运、共患难的整体,通过营造团结、和谐的气氛,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提高管理效能和工作绩效。

团队精神也是区分团队与一般群体的根本标志。群体可以是若干个体因为某项事务而聚集在一起,而团队的所有成员则不仅拥有共同的目标,更在思想上渗透着团队精神。这使得团队能够比群体更加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人员,更能做到人尽其材,提高工作效率。由此可见,现代企业应该通过把握具有自身特色和富有时代气息的、精邃的团队精神,精心打造企业团队,从而推动自身良性发展。

三、基于企业文化的团队精神建设

企业文化与团队精神是相辅相成的,企业文化对团队精神的形成具有决定意义。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围绕其最高目标所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管理制度、外在表现等的总和,是蕴涵在企业制度、企业形象和企业产品或服务中的特色文化标志。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指出,企业能够长久生存下来的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或管理技能”,而是“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这种信念对于组织的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文化以精神文化为内核,团队精神就是其重要的基本内涵。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有效地宣传企业理念,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帮助树立和贯彻企业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也就决定了在这种文化氛围下所孕育和催生出的团队精神的性质和特色,从而有利于有企业特色的高效团队建设和成长。当然,精良的团队精神反过来也促进了企业文化的良性发展和有效沉淀。

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基于企业文化进行团队精神建设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建国初期,国有企业基本上都是在“一穷二白”基础上起家。在艰苦创业的岁月中,它们就是依靠集体主义精神、凝聚广大职工群策群力来克服重重艰难困苦,就是依靠强大的精神动力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弥补物质方面的匮缺,就是依靠精神财富的沉淀来推进物质财富的积累。

在几十年的风雨中,很多国有企业都经历了自身特殊的发展历程,有着辉煌的企业历史,凝结了富有特色的宝贵精神财富,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精神财富有些根植于“长征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
有些来源于“北大荒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等创业精神;
有些则直接来自于国企行业的自身积累,比如石油行业的“大庆精神”,航天行业的“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这些精神的核心就是集体主义,共性凸现了要求成员对集体忠诚和热爱、成员间团结和合作、为了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努力拼搏和无私奉献、乃至牺牲自我等思想意识。

此外,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我国企业的文化内核中还包含有仁爱、思义、守礼、智慧、诚信等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理念以及我们民族历来推崇的美德和优良传统。这些国企文化中闪烁的精神火花都是跟团队精神相通、和谐和一致的,正是团队精神所推崇的本质所在。

由此可见,我国企业根植于中华民族博大精醇、源远流长的文化背景,经历了数十年发展创业的洗礼,拥有了经过实践检验的思想理念,应该充分发掘沉淀的精神财富,结合自身特色、时代特点和现代企业要求,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凝练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推动团队精神建设。

四、新时期我国企业的团队建设

面对知识经济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将企业文化发展、团队精神形成和企业团队建设统一起来,充分认识它们的关系;
用我国文化背景和社会传统中的积极内容引导和充实企业文化,体现特色和比较优势;
以企业文化为土壤,大力培育弘扬集体主义的团队精神,进而构建高度组织的企业团队。具体而言,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积极吸收和消化现代管理学中国际先进的团队建设经验和理论,大力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理论水平。

由于管理始终以人为核心,为了促成国企在新的时代环境下,从传统的管理模式顺利过渡到现代企业制度和模式,我们就必须广泛借鉴经济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努力学习国外优秀的团队建设学说,准确认识以团队建设为核心的企业管理理论和运行规律,促进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和组织结构的日益科学化、合理化。

2.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观念,一分为二地看待团队和集体的关系。

国外的企业团队学说,把团队归结为由寥寥数人组成的精锐小组(一般在12人以内)。这与欧美崇尚自由、鼓励个人奋斗的社会文化,社会人力资源相对稀少而国民教育水平高,社会机械化和信息化程度高等因素密切相关。我国的社会和历史传统,则推崇集体主义的观念和管理模式,即管理或设想管理的对象数量习惯于远超出团队的“理想”规模,个人也倾向适应于大集体的生活和心态定位。而且当前我国的经济状况、国民素质、社会基础设施水平、人口压力等,也往往使得我国企业必须面对大集体的现状。

对此应该辨证地来看待。尽管在计划经济中后期,大集体意识的泛滥引发了平均主义、浮夸风、好吃懒做、“干好干坏一个样”等问题,严重削弱了职工积极性,使得人浮于事,造成了“大锅饭”的局面。但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时认识的偏差,忽视了监督、考核、激励、竞争等调控手段,导致宏观和微观管理失调,造成了失控。这并不能否认集体主义思想和理念本身的积极性,而是被滥用了,导致形成的不是集体,而是混乱松散的群体。集体主义的本质是整体、宏观、系统和综合,是对成员的宏观控制和战略指导。绝对的摒弃集体主义,就容易导致小团体和山头主义;
绝对的执行精英化的团队思想,又可能导致脱离群众。只有把宏观和微观都协调起来,才能保证我国企业可持续地和谐发展。

当代的企业文化建设不再是单纯的提口号、贴标语等,而是需要企业每位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要把所倡导的文化理念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开拓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变成团队精神的深厚底蕴、培育沃土和催化剂。

3.基于我国集体主义传统,积极建设企业的高效团队组。

现代企业的运作往往并不是单个团队所能承担的。一个成功的企业,至少应该在管理、生产和市场等方面保证队伍的优秀;
也就至少需要经营、研发、生产、销售等团队。事实上,在企业运作的很多方面,所需的团队远远不止一个。比如产品的形成分为若干环节,每个环节都可能需要一支生产队伍;
技术研发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需配置课题小组;
产品发售到各地,每个区域都应有精干的销售梯队……

因此,我们应该把企业整体视为一个团队的集合,该集合由若干个针对不同业务、相互协调运作的团队组成;
每个团队则由不同分工、协同合作的个人组成。本文认为,我国当代的企业管理应该迅速将单纯的团队建设发展为构建规模化的团队组,即考虑如何针对性地建设不同分工、不同领域的各个团队,如何把它们有效配置,保证合理的梯次分布,促成团队间有效的竞争和能够及时替补出现意外问题的某个团队。为了锻造高效的团队组,我国企业就应该发扬集体主义的传统,以此为核心建设企业文化,培育相应的团队精神,围绕企业中心目标,全力打造团队的团队,实现企业发展的腾飞。

4.吸纳传统文化理念,建立有效地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保障团队建设。

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良好的激励机制是团队精神形成与维系的内在动力。当代国外企业管理往往强调规章制度约束的法理性,而忽视了对员工符合人情的仁爱;
追求成员的平等性,而忽视了上下级之间应遵循的礼节。我国企业应该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引入企业文化,体现国情特色,建立科学而又符合国人习俗的工资制度、授权机制、约束机制、考核和奖惩制度,把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结合起来,将提高团队成员的知识、技能和业务水平同职业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团队精神的鲜活和与时俱进,从而提升团队整体素质,培育优秀团队,锻造学习型的企业。

5.团队建设理念的国际化拓展。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的改革开放,使我国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日益广泛地参与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分工、经济贸易和交流(人员、物资、资金和信息)。这使得我国企业的运行空间不断延伸,市场范围迅速扩大,竞争对手则增多和增强。因此,我国企业应该正视团队建设国际化的问题。

对此,本文认为还是要文化先行,即需要先做好跨文化管理工作——在尊重各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文化整合,在适应市场当地文化氛围的基础上推广自己的企业文化,从而实现企业文化的国际化,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这样培育国际主义团队精神就可以事半功倍、水到渠成,从而打造企业国际团队。

五、结论

我国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对此,国企应该积极采纳先进的团队学说和来借鉴外企的相关经验指导企业管理实践,注重与我国文化传统和精神理念相结合,以集体主义为核心构建有国情和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培育企业团队精神,推动企业团队乃至团队组的形成,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新世纪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姚裕群许晓青景立人等:团队建设与管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6

[2]劳伦斯·霍普(美):管理团队[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3]梅德迪思·贝尔宾李丽林(译):超越团队[m].北京: 中信出版社,2002年1月

[4]翁维玲:浅议现代企业的团队建设[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4,总第62期

[5]于涛:构建企业高效团队的方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10,总第446期

[6]李慧波:团队精神[m].北京: 新华出版社,2004年11月

[7]支有凤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当前国有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j].企业天地,2002.2

[8]林坚章志平:论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j].当代财经,2005.9,总第250期

团队精神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团队精神培养高职生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171-02

团队精神是企业优秀员工必备的素质之一。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是企业人力资本资源形成的“摇篮”,更需要加强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那么,高职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笔者认为,可以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一、团队精神、体育中的团队精神培养及其研究

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与作风。也有学者认为,团队精神是指个人在实现自身利益和目标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利益对集体或他人利益的从属性和不可分割性,从而自觉地以集体的共同利益和目标为重的一种心态和行为方式,这种心态和行为方式表现在群体人际关系上,就是求同存异、积极合作的协调行为。

关于体育教学对团队精神的培养,曹菲菲、王飞对体育舞蹈在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建议在教学师资的保障、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运用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等方面加强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关于竞技体育项目训练对团队精神的培养,张凡对拓展训练和体育集体项目运动员团队精神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处理与逻辑分析,证明拓展训练对提高体育集体项目运动员团队精神具有显著效果,为探寻一种新颖、有效的心理训练手段提供了参考。朱小平、王海棠的实践证明,拓展训练教学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学习积极性、感悟成功与失败的能力以及提升能力等方面作用都很大。

尽管在体育中培养团队精神的实践取得不少成果,然而,多数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一是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多数以西方的竞技体育为手段,设计一整套方案对大学生进行团队精神的培养,同时该实验没有针对目前高职教育的现状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团队精神培养,并且研究成果仅局限于体育教学、竞技体育项目训练等。二是理论性成果偏多,从收集文献资料分析,绝大部分为理论性研究成果,应用性、综合性研究成果偏少。三是综合性研究方法少,即大多数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较单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较少。

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与高职生团队精神培养之间的关系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将修身养性、休闲养生、竞技表演、趣味惊险、民俗音乐歌舞等交融为一体的体育活动形式,它所独具的协同合作、凝聚力强、良好的沟通等特性,正符合团队精神培养的意义。也可以说,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聚集了民族性、娱乐性、多样性、合作性、参与性等特点,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

不可否认,高职生与本科生相比,学习和研究方面的能力较弱,但他们却更早地接触职业生活,三年的高职生活至少有半年是在职场顶岗实习中度过的,他们更渴求学习走向社会需要的团队精神。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适合高职生的年龄特点、符合他们的身心特征,尤其具有感染力、可行性,故而能有的放矢地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更有利于形成一种既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适应又和高职学生身心特点相协调,既有民族特色、时代精神又与时俱进的体育教学的新内涵、新方法、新途径。

三、以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为载体培养高职生的团队精神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简单易行、淳朴自然、易于开展、寓教于乐,虽然以东方本土化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却大有可为。

可围绕“掌握团体精神现状比较、团队精神重要性的认识、团队精神的自我评价、团队精神的年级差异、处理团队精神与个人能力的现状比较、现行高职体育课教学情况和教学改革对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作用”等方面调查高职生团队精神的现状,以此作为以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为载体培养高职生团队精神的理论依据。通过具体分析、评价高职生了解团队精神的内涵、方式、途径,参与班级的团队活动,与他人的合作忠诚度及基础等情况,教师因材施教将团队精神渗透到讲授内容中、体育活动里。当然,把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作为高职生体育课的主体内容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在对高职生团队精神现状综合分析与评价基础上,可以在体育课堂中组织跳大绳、跳竹竿、多人板鞋、拔河等项目并作为授课前热身活动或者授课后的放松运动,在课外活动中训练辅导员或者体育委员,由他们组织三人板鞋、珍珠球、竹竿舞等项目。同时,课堂内外应遵循健身陛、科学性、可行性、趣味性、教育性、启发性等设计的原则,不断研究探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协调发展、团队精神培养的路径。具体可对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展前后高职生团队精神状况展开分析,特别是对最具代表性的三人板鞋、珍珠球、竹竿舞的“导入一体验一反省—分享一总结”等环节与团队精神各指标间的联系的分析,积极探索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培养高职生团队精神中的应用

规律。

推荐访问:团队精神 论文 五篇 团队精神论文【五篇】 团队精神论文(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