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绩效考核论文【五篇】【完整版】

时间:2023-06-26 21:10:04 来源:网友投稿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工作,对于调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明晰、具体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估指标,可以使辅导员更加主动、积极地研究工作方法,全面落实教育和管理工作,当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绩效考核论文【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绩效考核论文【五篇】

绩效考核论文范文第1篇

一、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一)充分调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工作,对于调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明晰、具体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估指标,可以使辅导员更加主动、积极地研究工作方法,全面落实教育和管理工作,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并在考核指标信息反馈的前提下,更好地激发内在的驱动力,更好地取长补短,激发工作的积极性。

(二)有效保障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进程中,包括有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心理健康教育团队、职业指导教育团队、学生事务管理团队、党团建设团队等多方面的建设。为了更好地促进这些辅导员团队的专业化发展,高校要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以绩效考核为前提和条件,促使高校辅导员积极钻研业务知识,更为深入地探索专业知识中的新方法、新路径,形成职业化、专业化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三)作为奖罚高校辅导员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通过对高校辅导员的绩效考核,可以科学合理而全面地考评辅导员的工作情况,对于表现优异的辅导员根据其实际情况,在职务、职称等晋级、晋升中予以优先考虑,在辅导员专项进修、培训中予以优先推荐。并根据他们的专业特长,安排教学、论文指导、实习指导等方面的工作,使他们在教师岗位上发挥作用。而对于工作失误、懈怠或重大失职的辅导员,则要采取一定的惩戒措施直至使其退出辅导员岗位,以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对辅导员奖罚的重要依据。

二、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建立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可以更好地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考核,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在理论意义方面受到了我国高校的普遍关注和重视。然而,在实践运行过程中,我国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尚未有较为完善的体系化设计,现有的绩效考核评价标准、方式等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有待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一)绩效考核评价的标准科学性不足

在当前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之中,缺乏全国通用的、科学的系统性考核标准。多数高校简单的以辅导员带学生人数为衡量标准,以超学生数作为超工作量的计算标准。表面上看,这一评价,既有定性,又有定量,但无法还原辅导员工作的系统性、实效性。使绩效考核评价的结果不够真实、客观和全面,降低了绩效考核评价的效果,也无法在绩效认定上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激励性奖励。

(二)绩效考核评价的指标设计缺乏针对性和具体化

在进行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的过程中,对辅导员缺乏分类认定与评价,不能够根据不同岗位辅导员的工作特性设定指标,不能在绩效评价中有所侧重和区别,表面上看一个标准,整齐划一,但却忽视了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特殊性和工作内容的多样性,也忽视了辅导员队伍进行分类管理的专业化建设趋势。因此,绩效考核评价指标设计的针对性和具体化有待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三)绩效考核评价方法缺乏合理性

一是在对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的过程中,目标存在偏差。单纯重视对辅导员工作的量化考核与评价,而对辅导员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指标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二是绩效考核评价客观性不足。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更多的发生在各类向上发展机会到来时,作为一种人员的筛选而进行,主要采用两级评价:一级是高校二级单位,一级是学校学工部门。评价以两级管理主体为中心开展,以间接、主观评价为主。由于缺少评价的客观依据,难以使辅导员信服,以激发其工作的热情。三是在绩效考核评价的方法运用中,对于辅导员的考核评价过多注重于结论性、局部性的评价,而对辅导员工作中的过程化考核和整体性评价不足,存在考核评价维度不够全面、考评信度及效度不高的现象和问题。

(四)绩效考核评价中的交互性不足

在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之中,缺乏积极、全面而有效的双向沟通及多向沟通。通常是管理层权威制定,并没有充分考虑辅导员队伍的意见、建议,在绩效考核评价的过程中,考核程序也不够透明,这就容易产生双方之间的隔阂,难以实现有效的双向互动和沟通,较易出现抵触和不满情绪。

(五)考核结果的反馈度不足

考核结论既是结果,更是改善工作的起点。在对高校辅导员进行绩效考核评价的过程中,单纯反馈考核评价的分数或等级,是远远不够的,不能有效地发挥对辅导员的绩效激励作用和功效,辅导员无法充分、全面地了解考评者对自己的评价,也无从知道自己如何改进和完善,难以达到实质上的工作导向意义和功效。

三、构建360度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运用

360度绩效考核法可以全面、真实而客观地获悉辅导员的考核相关信息,在多视角、多维度的绩效考核评价之下,可以更为有效地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辅导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一)360度绩效考核法的实施原则在运用

360度绩效考核法的过程中,要依循以下具体原则:(1)准确评价原则。有针对性地选取绩效评价目标,依据不同岗位辅导员的工作特性,细化不同岗位辅导员的工作步骤和流程,用细化、合理的评价标准实施考核。(2)全员参与原则。以职能部门为主体,成立绩效考核评价小组,提升不同岗位辅导员对360度评价体系的认同度和信任度,以此作为全员参与的前提和基础。(3)客观公正原则。要客观、认真地计算和分析绩效评价考核数据,依据不同的权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4)及时反馈原则。要对绩效考核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明确工作改进和提升的方向和空间,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

(二)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不能简单化,一刀切,除了辅导员带学生数等基础性指标外,还要考虑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指导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党团建设等各类辅导员岗位的特殊性要求,制定有效的衡量指标。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可以采用关键绩效指标法确定,通过层层分解辅导员考核的关键绩效指标的方式,从辅导员的工作实际着手,运用工作分析的方法,明确辅导员的工作重点、核心能力,以此作为拟定辅导员职位说明书的依据和基础。并通过对辅导员的工作战略目标的分析,层层分解和细化,生成关键绩效维度,建立相关要素和具体指标,最后将这些细化的指标分解到辅导员个人,生成不同岗位辅导员的关键绩效指标。在采用工作分析方法的过程中,要依照如下步骤实施:(1)做好工作信息分析表的准备工作;
(2)采集相关职位信息,通过工作体验和观察、面谈、问卷的方法,获悉不同岗位辅导员的职位内容、年龄、学历等;
(3)编写职务说明书,重点说明不同岗位辅导员的岗位名称、职责、内容等;
(4)工作规范,说明不同岗位辅导员所应当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三)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内容

在采用关键绩效指标法的前提下,提取和确定辅导员考核指标的内容,其指标体系可以分为四级。这样可以更好地突出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内容,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同时,关注辅导员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体指标体系如下。

(四)确定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权重

绩效考评体系要确定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的权重赋值,并重点确定两个方面的权重:(1)评价指标的权重。这是指各项具体指标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例,要根据工作战略目标的变化及时调整。如:品德指标、学业指导指标以及能力指标的权重,就可以根据评价目标的不同,加以适当的调整和设置。(2)评价主体的权重。不同层次的评价主体也要有差别性,重点考评辅导员所带学生的就业率情况则要以相关职能部门如就业指导部门为主,重点考评辅导员的日常学生管理则要以学生工作部门评价为主。各高校可以根据本单位的个性特点,确定“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级项目在考核体系中的比重(或有所取舍),在项目比重确定的前提下,确定评价主体范围及分值比重。

四、提升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实效性的对策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绩效考核评价理念

在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建构之中,要以业绩和能力为引领,依循“以人为本”的绩效考核评价理念,由传统的、封闭式的考核向开放性的绩效考核转变,依据360度绩效考核评价原理,以上级领导、同事、学生、被评价辅导员本人为考核主体,共同构成绩效考核小组,形成规范有序的考核体系,根据岗位类别和职级的具体情况,实现即全面又能突出重点的高校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同时,由传统的奖惩式的考核向奖惩与发展并重的绩效考核转变,不能单纯考核评价辅导员的量化业绩,还要注重对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程度、道德修养等方面的考核,要以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为落脚点,并不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提升。

(二)营造提升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实效性的动力机制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的推进涉及社会、高校、个体三个层面,考核评价实效性的提升需要各个主体关注、参与和支持,并立足自身职责与能力,营造提升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实效性的动力机制。

1.从社会层面来看

社会要支持并重视高校辅导员岗位。要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使社会了解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及其贡献,完善和优化社会支持体系,如:财政部门的经费支持、研究机构专业理论的支持、教育部门的培训支持、辅导员行业协会的管理支持等,全方位完善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体系。社会层面的各项支持,将有效提升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细化岗位职责,增强辅导员的岗位认知与归属感,奠定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顺利展开的基础。

2.从高校的层面来看

高校是辅导员绩效考核方案的制定者和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者,高校层面对辅导员工作的认知层度以及方案设计的科学层度,将直接关系到辅导员绩效考核工作目标的实现。高校需要在全面了解辅导员工作的基础上,拟定绩效考核方案,全面部署对辅导员的考核方法、考核流程,营造良好的绩效考核氛围和环境,打消辅导员对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的排斥心理。注重程序监督,确保绩效考核工作规范开展、公平进行,保障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同时,要注重对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的反馈,使辅导员了解自己阶段性工作的考核结果,并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明确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向。将绩效考核同高校管理制度的优化进行对接,使绩效考核不仅能够实现对过去工作情况进行评价的目的,更可以实现不断优化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学校管理制度的目的,如加强高校对辅导员的专业化培训,优质资源的整合,办公条件的提升,辅导员专题网站的开设,激励制度的制定等,使辅导员绩效考核成为促进辅导员个人和队伍成长的有效途径。

3.从高校辅导员自身的层面来看

高校辅导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加强自身的学习,如思想政治教育、党建、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
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并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在管理学生的实践中将学校的规范要求同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机结合,关注和关心学生的成长,在教学与科研的实践中,将教学、科研工作同辅导员工作相结合,关注和关心工作实践的理论化与理论成果的具体化,在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实践中将个人的成长和队伍的成长想结合,关注和关心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以自身岗位意识的提升,工作成效的取得,赢得社会和学校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可,与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形成良性的互动,提升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实效性。

(三)优化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高等教育在发展,学生群体在变化,工作内容在更新,高校辅导员队伍必须在变化中寻求发展。而变化什么、如何变化,这一指挥棒就是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同时,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也势必在这一变动的教育大环境中,以变动的事实为基点,不断调整考核评价指标、权重、评价主体、程序等,这一过程也必然会提升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要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基于高校辅导员工作岗位的现实情况,树立以人为本的绩效考核理念,以辅导员的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由传统的、封闭式的绩效考核转变为开放性的、整体性的考核。要注重绩效考核评价的民主、协商和共建,依照360度绩效考核评价理念和方法,依循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阶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灵活而有原则地实现对辅导员的考核评价,实现对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更好地提升辅导员的素质,促进辅导员个人职业生涯的成长和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改进和提高自身的工作绩效。

作者:张月 单位:阜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战军,诸澜兮.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12):108-109.

[2]李战军,诸澜兮.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评价主体构建[J].人力资源管理,2014(10):189-191.

[3]黄警秋,刘君.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基于KPI与360度评价集成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3):87-88.

[4]刘翔.构建多源考评体系优化高校辅导员队伍[J].中国高等教育,2013(2):29-30.

[5]施进华,姚冠新.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估的实践探索[J].高校教育管理,2013(1):77-80.

绩效考核论文范文第2篇

柜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决定柜员的考核体系。柜员并非营销人员,其更大程度上应当是成本中心而非利润中心,因而不能用利润指标对其进行考核,而相应代之以业务量、业务质量等考核指标。

业务量是指柜员在考核期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
业务质量是指柜员本职工作的准确率考核;
营销业绩是指柜员所承担的相关营销任务的完成情况,如日均储蓄存款余额、银行卡发卡数量、银证通、保险、基金的营销情况等等;
业务知识是指柜员对承担本职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业务知识的掌握程度;
业务技能是指柜员对承担本职工作相关的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
工作能力是指员工完成本职工作和推动部门工作的能力;
服务质量主要指行内外客户对员工服务的满意程度;
工作态度是指员工对分行和本职工作的热爱程度。

2业务量考核

业务量考核的难点在于怎样准确、真实、客观地反映被考核柜员的业务量,并产生正面的激励效果。早期的业务量考核采用计时考核,通过统计柜员的工作天数,来粗略估计柜员完成的业务量。计时考核方式存在着种种缺点:一是考核结果误差较大,同样的工作时间并不能表明完成工作量是一样的;
二是不能反映柜员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有高有低,实际完成工作量必然有差距,计时考核方式不能产生奖优惩劣的作用,反而可能产生消极怠工的影响;
三是不能区别复杂业务和简单业务,无法对柜员业务水平起到正向激励作用。

采用“计件”考核方式,能够部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统计柜员完成的业务笔数,可以准确真实地反映柜员完成的工作量;
同时鼓励柜员提高工作效率,在同样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业务量。

但是业务量考核同样面临着一些问题:

(1)如何准确统计临柜人员的业务量。最科学的办法是依托银行的统计信息系统,研究开发柜员业务量统计分析系统,实现业务量信息的统计、查询、分析,提高统计准确度、可信度,减少业务量考核的工作量,提高考核工作的工作效率。

(2)不同业务的业务量考核问题。复杂业务与简单业务所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不同,不能简单加总,必须对复杂业务进行折算,以反映柜员所耗费时间精力的差别以及所承担风险的不同。同时由于某些新兴业务要求柜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对此类业务也必须有较高的折算系数,以鼓励柜员主动学习新业务、新技能。

柜员业务量考核指标设置为:办理存款、办理取款、办理中间业务、办理其它业务四大类,根据实际业务完成量折算分值,明细见下表:

3业务质量考核

加强业务质量考核,增强柜员操作合规性,是防范操作风险、强化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近年银行发生的一些大案要案,虽然存在人为诈骗因素,但是有关柜员存在侥幸心理、没有严格按照银行规章制度操作,是诈骗分子成功的重要原因。如没有按照凭证要素严格审查凭证,未坚持验印制度,凭证未进行复核,未定期查库,开销户手续不全等等,上述行为很容易产生不良后果,对银行产生实质性危害。因此,银行必须加强柜员的业务质量考核。

业务质量考核,即业务差错考核,对柜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违反业务操作规范、产生业务差错、给银行造成损失的行为进行考核,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在业务差错考核中,由于业务差错种类繁多,如何对业务差错合理分类并确定考核标准成为考核的难点。银行应在科学界定柜员各类业务差错的基础上,按照危害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并确定恰当的扣分标准。

4营销业绩

营销业绩是否应当纳入柜员考核体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其实质是银行应当对柜员如何定位。支持营销业绩纳入柜员考核体系的论据主要是:银行柜员与客户能够直接接触,了解客户需求,可以向客户营销产品;
同时,银行柜员可能也具备某些社会关系,可以为银行联系到一定的客户和业务。不支持的论据主要是:银行柜员的首要工作职责是做好前台业务处理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如果过多的将营销业绩纳入考核范围,将分散银行柜员对于主要工作职责的重视程度。从现实情况来看,国内银行大多赋予柜员一定的营销任务,并把营销业绩指标作为考核标准之一。营销业绩指标主要包括储蓄存款、中间业务收入等。

5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考核

银行应当定期组织对柜员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的考试,并根据柜员考试成绩确定其考核成绩。业务知识考核应当包括金融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具体包括会计基本制度、业务操作规程、内控管理规定、各项结算办法、规范服务要求等内容。

技能考核主要包括中文输入、传票输入、手工点钞、假币识别、票据审核等等,具体按照银行柜员业务技能评定标准进行考核。下表为前台柜员业务技能评定表,规定了考核项目、总分占比、考核标准。柜员的各项单项考核结果参照下述标准,按比例计算单项考核成绩,然后按照权重计算综合技能考核成绩。

6其他定性考核指标

工作能力、服务质量、工作态度等考核指标,具有不可量化特征,难以进行准确考核,因此必须进行相关设计以确保其考核的准确性、有效性:一是准确定义各项考核指标,并对考核指标内容做详细清晰阐述,便于考核者参照打分;
二是进行360度考核,柜员自我评价、同事互相评价、直接管理人员评价、客户评价相结合,并赋以不同的权重,计算综合得分作为考评成绩,从而实现对柜员的全方位评价。

工作能力主要包括:(1)处理问题的能力。包括处理柜面突发事件的能力、处理与日常工作相关问题的能力;
(2)解决客户特殊需求能力。能否在锁定风险的情况下,在权限范围内解决客户的特殊需求;
(3)对业务处理的合理建议。对日常业务处理中出现的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并向有关管理人员或管理部门汇报,能否对业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4)对柜面服务合理建议。能否在改进柜面服务方面经常提出新思路和合理建议,并能积极付诸实践。

服务质量主要包括:(1)柜面营销能力。是否具有营销理念,能根据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宣传银行金融产品;
是否具有市场意识,能通过柜台服务扩大银行影响,争取潜在客户群;
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客户对银行业务的潜在需求,并向有关管理人员或管理部门汇报;
(2)柜面服务的规范性。是否按照有关规章制度、操作规范,为客户提供规范性的柜面服务;
(3)客户满意程度。是否理解客户的情绪、过错和需求;
是否存在因柜面服务原因而引起的客户投诉情况。

工作态度主要包括:(1)事业心、责任心、是否热爱本职工作、对本职工作尽职尽责;
(2)组织性、纪律性。是否服从统一领导,遵守各项工作纪律;
(3)协作性、协调性。是否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否协调好各种工作关系。

绩效考核论文范文第3篇

目前多数公司的绩效考核均是以财务指标为核心,并没有将风险考虑在内。而以财务指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具有明显缺陷,鼓励短期主义,鼓励局部观点,不能有效控制风险的影响,有损股东长远价值。从这一点说明将风险管理纳入绩效考核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绩效考核通常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利益相关者的收益水平,进而影响企业价值。从这一本质上讲,企业风险管理与绩效考核有着异曲同工的目的。所以如果能将风险管理纳入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中,不仅能改进只以财务指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的缺陷,而且能够增加人们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促进企业风险管控的效率和效果的提高。而关键风险指标是指针对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或控制设定的监控指标,其设置和应用可帮助各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和公司高级管理层了解并监控自身的风险及控制现状,是风险管理非常有效的应用工具之一。将关键风险指标纳入企业绩效考核正好能将风险管理以可量化的指标方式纳入绩效考核过程中,是一种必要且可行的方式。

2.关键风险指标纳入绩效考核的可行性——关键风险指标与平衡计分卡融合分析

关键风险指标与平衡积分卡的融合是先进的风险管理思想与绩效考核体系的无缝连接,这将极大促进企业风险管理和战略实施,二者的融合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第一,KRI与BSC都着眼于全局意识。KRI与BSC两者都着眼于从企业全局出发,分别评价企业风险与业绩。第二,KRI与BSC共同关注企业战略。两者虽然关注企业战略方向不同,但KRI通过风险管理而BSC则通过业绩测评与企业战略建立联系,目地都是促进企业整体战略实施并致力于增加企业目标完成的可能性。第三,KRI与BSC都需对业务流程进行整体梳理。KRI的选择要覆盖企业整体业务流程的关键风险环节。BSC的内部流程维度指标体系的设置是从价值链的通用模式出发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第四,KRI与BSC的指标性质相同。两者提炼的指标都既包括定量指标,也包括定性指标。以上的诸多相似之处,使得基于KRI与BSC融合的理念构建的考核体系具有可行性,为风险管理纳入绩效考核提供了思维出发点和实施的途径。

3.关键风险指标与平衡计分卡融合模式

3.1关键风险指标与平衡计分卡融合的关键因素—关键业绩指标

虽然KPI与BSC是两种不同的绩效考核方法,但两者之间内在联系非常紧密。KPI是基于战略分解后具体的指标,而BSC基于企业战略,是企业战略执行的重要工具。可以说,两者是一脉相承的关系,KPI使BSC的内容更加充实完善;
没有BSC的引导,KPI会迷失方向。KPI和BSC都是对建立战略性绩效考核成功模式的有效探索,都试图通过创造出一个全体员工为之做出贡献的合作模式来达成企业最终的战略目标,这一点也是两者在实践中取长补短的重要依据。

3.2关键业绩指标与关键风险指标的联系

虽然KPI与KRI的内容和目的均不相同,但二者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性。二者都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前提,都关注企业关键领域,二者的建立操作流程也大体相似。而且最关键的是,与经营战略相关的绩效指标是KRI的一个好的来源。很多指标即可以是KRI,也可以是KPI,虽然他们具体的内容和目标不同。由于KPI与BSC有着不可分离、一脉相承的关系,KPI与KRI又具有一定程度的联系性,因此可以说KPI是KRI与BSC融合的桥梁。又基于KRI与BSC融合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经营战略绩效指标的KRI可以依照KPI的方式自然的融入到BSC的四个维度中,为KRI与BSC融合提供了一个突破口。

3.3关键风险指标与平衡计分卡融合的考核体系基本模式

KPI是KRI与BSC融合的桥梁,为二者融合提供了突破口。与经营战略相关的绩效指标是KRI的一个好的来源,这类KRI便可以依据关键业绩指标的方式自然的融入到BSC模式中。因此本文提出将来源于经营绩效指标的KRI、KPI以及一般业绩指标分别纳入BSC四个维度下的中,通过提炼KRI与KPI等指标确定企业价值驱动力,设立KRI与BSC融合的考核体系,实现风险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有效结合。即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可以参照企业的KRI体系,将能够反映风险水平、来源于经营战略绩效指标的KRI赋予一定的权重分维度纳入到BSC模式中。这样可以形成一种新型的约束机制,使得员工更加注重对风险的管理,在进行绩效考核的同时提高企业风险管控的效率和效果。

4.结论及展望

绩效考核论文范文第4篇

根据Hutchison(1997)的观点,根据组织支持理论,如果员工获得奖励或晋升,员工所在的组织为其提供培训机会以提高其工作技能,允许员工在组织内开展自主性工作,确保考核结果公开公正等,均能够提高员工的组织支持感。George等人(1992)的研究发现,组织支持感能促使员工表现出更多的角色外行为,由社会交换理论可知,员工为了回报组织会采取帮助同事或对工作更加负责等行为。Jacqueline等人(2005)认为,组织支持感可以使员工产生一些组织公民行为,如组织忠诚、公民美德等。凌文辁等人(2006)指出,组织支持感对员工的利他行为具有积极作用。吴继红(2006)的研究也表明组织支持感对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正向作用。因此,员工感受到来自组织的支持越多,表现出的组织公民行为就越多。根据现有文献和理论推演,提出假设2。假设2:组织支持感在绩效考核方式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对象是陕西西安的企业在职员工。发放的调查问卷一共18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是156份,回收率为86.7%(要求大于70%)。本研究共有153个样本,基本符合要求。本研究所有量表均根据研究需要做了适当修改。所有题项均采用李克特五点法进行量度,问卷中的所有量表均采用正向问题。

三、结果分析

1.测量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为了评价量表,对所有量表进行效度和信度分析,并根据研究需要对量表进行修正。在因子分析中,所测变量在各题项上的因子载荷量都大于0.5的最小值。本研究各量表信度值都在0.6以上。运用AMOS软件对量表进行的验证性因子分析(CFA)结果符合要求。由于本模型中的八个变量内部信度和区分效度都是良好的,因此本研究对八个潜在变量的测量是有效的,可以进一步进行结构模型的检验。2.结构模型及假设检验绩效考核方式对OCB的结构模型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
因此假设H1得到支持。下面检验假设H2。发展型绩效考核对OCB的直接效应为c=0.45,且在0.001水平上显著;
发展型绩效考核到组织支持感的路径系数a=0.59,组织支持感到OCB的路径系数b=0.45,a和b均显著,同时发展型绩效考核到OCB的路径系数c’=0.18,不显著。根据温忠麟的中介变量检验程序,如果a、b都显著,那么检验c′,若c′显著则中介效应显著,说明组织支持感在发展型绩效考核对OCB的正向作用中起部分中介效应。同理,在评估型绩效考核对OCB的负向作用中起部分中介效应。即假设2得到支持。

四、结论及启示

绩效考核论文范文第5篇

360度绩效考核制度有自身的优势,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就需要我们在应用的时候考察它适用的条件,而高校显然满足500人以上的规模,但是在绩效评估的过程中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准确性

在进行360度绩效考核制度前要对高校评估和预测所耗费的资源和引发的矛盾有心理准备,尽可能保证过程和结果的准确。

(2)参与性

第一要征询校领导的意见,在他们同意的条件下让他们参与到评估的过程中。参与主体可以是校长、副校长和各学院院长等行政管理层,也可以是优秀教师、副教授和教授等学者。

(3)客观性

在高校进行360度绩效考核制度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培养更优秀的社会接班人,在评估的过程中一定要客观可靠。

(4)畅通性

360度绩效评估法是一个对信息采集和甄别的过程,信息的畅通是评估顺利进行的前提。高校在应用这一考核系统的过程中,要在不同部门之间做好信息的沟通,提高评估的效率。

(5)保密性

很多评估中的参与者考虑到保密性问题,会对涉及到相关利益的校领导和同事的问题提供不真实的想法,严重影响了评估效果。在评估的过程中,要及时告知并确保参与者确信会对过程进行严密的把控,消除他们的疑虑,保证评估效果的真实性。

(6)回馈性

在评估完成后要及时把结果反馈给被评价人,及时调整自身的管理模式或教学方法

二、在高校管理中实施360度绩效考核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360度绩效考核主要应用于大型企业中,在我国高校引入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高校自身的公益性等特征,在考核评估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特殊性及时调整相关环节,主要有六种因素需要关注。

1.理念的引导

在进行360度绩效评估法之前要强调它与其他重考核轻反馈的方法不同,要让全校教职工和学生明白,评估是为了个人更好的职业发展和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服务,要引导好这种理念。

2.高校文化的匹配度

高校由于宽松的文化氛围,高素质的人才云集,个体之间大多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关系比较融洽。高校的行政结构也比较清晰,教学模式种类有限,适合360度绩效评估法的实施。

3.目标明确

实践表明,如果360度绩效评估法目标是应用于与个人分数和具体论文数量相挂钩,评估的效果会很差,如果明确目标是用于改善教育水平或提高未来职业发展,就会达到良好的效果。

4.评估内容的侧重

在360度绩效评估法在高校实施的过程中,要根据考核的对象是行政领导还是普通教师进行差异性的设计考核表格。学校领导与普通教师的工作内容侧重点不同,关键指标的权重也应不同。

5.参与者的选择

参与者可以寻找被评价者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比较熟悉的方面来评估,这样可以保证360度绩效评估法准确客观。

6.考核结果回馈

推荐访问:绩效考核 论文 五篇 绩效考核论文【五篇】 绩效考核论文(精选5篇) 绩效考核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