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小故事【五篇】(完整)

时间:2023-06-22 12:30:06 来源:网友投稿

家训小故事范文第1篇复述训练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它经过专家精心挑选、整理、编辑,文质兼美,富于儿童情趣,最适合相应年龄段小学生学习。另一方面是来自课外读物,如儿童喜爱的寓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训小故事【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家训小故事【五篇】

家训小故事范文第1篇

复述训练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它经过专家精心挑选、整理、编辑,文质兼美,富于儿童情趣,最适合相应年龄段小学生学习。另一方面是来自课外读物,如儿童喜爱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名人童年的故事、幽默故事、笑话等。

复述训练的步骤大致是:

1.教师先富于情感、绘声绘色地讲读课文或者讲述课外读物中的故事。如果所讲故事有录音磁带,可放录音让学生听,必要时可重复播放。

2.请学生当着全班同学复述课文或复述所听的故事。提倡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教师以表扬为主适当点评,也可让同学参与评说,看看说得是否通顺,有无遗漏。通过点评,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复述内容,学会复述。

3.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轮流复述,互相评说。

4.要求学生回家后向父母家人作复述,并请他们评议。

复述训练的方法有:

1.背诵性复述。这是最初级的复述训练法。低年级课文一般较简短,便于学生记忆、背诵。背诵性复述对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很有帮助。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儿童故事录音磁带为示范,选一些课文以外的精彩短小的故事,让学生听几遍后进行背诵式复述训练(可采用比赛形式),一方面丰富学生的知识,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

2.提示性复述。这是较容易进行的一种复述方法。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和内容较丰富的故事,可采用提示性复述,减轻记忆难度,使复述能够顺利完成。这种复述,不必死记硬背,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把原内容确切地表达出来就行了。提示性复述训练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文字提示复述。即把所要复述内容的每个层次或自然段的关键词句写出,让学生进行记忆、复述,如学习完《刘胡兰》一课,可在黑板上写出每段的关键词句,即:①1947年1月12日……云周西村……被捕了……②……收买……威胁……把她打得……也不动摇。③……广场上……也铡死你……怕死不是共产党员……④……牺牲了……15岁。⑤……挽词……还可提示每个自然段开头的词句让学生边回忆边复述。如《斧子的故事》,教师提示:①从前……②突然……③孩子说……④老爷爷说……⑤孩子说……⑥老爷爷又钻进水里……⑦孩子摇摇头……⑧老爷爷又……⑨孩子高兴地说……⑩老爷爷微笑着说……(11)孩子说……(12)老爷爷看着……也可以概括每个层次的大意,帮助学生复述。如复述《哥哥傻吗》,教师可概括性地提示:①哥哥很聪明,可是小林说他傻。②“傻”的第一个例子;
“傻”的第二个例子;
“傻”的第三个例子。③可是,儿童节时哥哥被评为了优秀少先队员。这些不是课文中的原词原句,主要起意义提示作用。有了这些提示,学生复述不致丢三落四。

第二,图画提示复述。这种方法,需要有贴切通俗的画面(可以是单幅画,也可以是多幅的连环画)。例如《爱因斯坦小时候》一课,教材用整整一页的彩色画面把课文后半部分内容形象生动地体现出来了。教师在课文教学的最后,可让学生看着这幅图画复述课文后半部分的内容。又如课文《小山羊》配有4幅形象生动的连环画面,教师让学生根据4幅连环画面的提示复述课文所讲的故事,学生必然乐意进行,并易于获得较好的复述效果。有些课文(或读物)只有图画而无文字说明,要学生自己看图说话难度较大,教师可根据自己对画面的体会,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听老师讲述故事,随后又让学生看着画面复述老师所讲的故事(可有一定灵活性)。第三册《基础训练7》的最后一题“看图听故事说话”就是很好的范例。

3.创造性复述。这是学生在复述中发挥自己创造性,对原文加以合理的想象,进行适当的补充、续说的一种复述。如学习第一册“看图学词学句”第3课《我爱爸爸妈妈》,第一段是:早晨,妈妈在擦桌子,我拿起扫帚扫地。(接下来用汉语拼音写:妈妈笑了,我也笑了。)第二段是:晚上,爸爸在灯下看报,我送上一杯热茶。(接下来仅用汉语拼音写:爸爸笑了,我也笑了。)在课文教学的最后,教师可启发学生作创造性地复述,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在每段中间适当加上符合情理的具体内容。比如在第一段中间可加上:“妈妈高兴地对我说:‘我的小宝贝,你能学做家务事了,真乖。’我说:‘妈妈,我每天都要做家务事。’”或者加上:“妈妈翘起大拇指夸奖我,我说:‘妈妈,我扫得干净吗?’妈妈连声说:‘干净,干净。’”在第二段中间加上:“爸爸说:‘谢谢你,我的乖女儿。’我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或者加上:“爸爸说:‘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我说:‘老师告诉我们,在家里要爱自己的父母,要帮父母做点事。’”有的课文,可以要求学生在复述时自己加上一个恰当的结尾。如学习完《小猫种鱼》一课,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加上一个合情合理的结尾:“秋天到了,小猫到地里种鱼的地方刨开土,只见种下的小鱼变成了鱼骨头。”或者是:“小猫真笨,连鱼不能种也不知道。”有的课文,可以从整体上进行创造性的复述,或者修改情节,或者补充内容。例如,学生复述《小猴子下山》可以把开头改为:有一天,小猴子的妈妈病了,小猴子的爸爸要去请医生,他让小猴子到外面找点食物回家。小猴子下山来……把结尾一段改为:小兔儿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迷了路,心中很害怕,一直转到天快黑了才找到回家的路。他又饿又累,也只好空着手匆匆赶回家去,心想“我怎么向爸爸交待呢?”还可以加上一句:“后来,在爸爸的教育下,小猴子知道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不能贪玩。”有时候,用成人的眼光看,学生的想象补充往往不确切不必要,但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却是可行的、有益的。另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改变主人公来进行创造性复述,如把人物的故事改为动物的故事、把动物的故事改为人物的故事、把某一动物的故事改为其它动物的故事、把某一人物的故事改为其他人物的故事等。

4.角色性复述。这是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当课文或课文外故事中的角色而进行的复述。如能创设相应情境,进行表演式复述,就更为生动有趣了。一般对话形式课文或课外读物,适于此法。如第二册《基础训练1》中练习打电话的对话部分、第三册《基础训练8》第6题和第8题的对话材料等,就可让学生分别充当两个对话的角色,记熟各自所说的内容,然后按角色进行对话复述训练。有些课文或课外读物,虽然不完全是对话形式,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穿针引线,安排学生作角色式复述训练。课文中描述交代的语言则由另一部分学生或教师来复述。例如第三册《坐井观天》一课,教师可安排一部分学生为甲,专门复述交代的语言,一部分为乙充当青蛙,另一部分为丙充当小鸟进行复述:

甲: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青蛙问小鸟——

乙:你从哪儿来呀?

甲:小鸟回答说——

丙: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甲:青蛙说——

乙: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甲:小鸟说——

丙: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甲:青蛙笑了,说——

乙: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甲:小鸟也笑了,说——

丙:朋友,你是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家训小故事范文第2篇

记得1985年的秋天,我第一次给老师们培训计算机操作。每天晚饭后,我们聚集在一个小小的机房里,围着10台ComxPC计算机,我给老师们一条一条介绍BASIC指令,示范英文打字指法,讲如何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老师们第一次面对神奇的电脑,兴趣盎然,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教育技术培训活动中,两个“影子”的故事被媒体广泛流传。那是2001年冬天,我到山东淄博参加教育信息化报告会。淄博市上千名教育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挤满了偌大的电影院会场。会上,我请淄博实验小学的孟强老师展示了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获奖作品“影子”,这是用Authorware制作的动画演示课件,讲解了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影子》。

紧接着,我播放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一个单元教学计划案例,名字刚好也叫《影子》。这是美国老师设计的教案和学生作业PPT,介绍了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测量、统计和总结太阳影子变化规律的研究型学习活动。

两个《影子》教学案例放完后,我请老师们谈感想,当时,会场上一片激动,爆发出雷鸣般掌声。老师们纷纷发言,谈美国《影子》教案对自己的震撼,谈教育理念的更新,谈要求每一个教师做课件的误区,谈当前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真是“一石激起千重浪”。

逐渐地,我发现,在教育技术发展历程中,真正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心底深处涌动的情感。

2004年,教育部IBM“基础教育创新教学项目”在上海沪太路小学举办教师培训班,来自全国部分省市的200多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培训活动。那天,有一项活动是让每一位学员回忆自己青少年时代心中难忘的老师,当几位教师向大家讲述当年难忘故事的时候,失声痛哭,现场参加培训的教师无不动容。以至于其他教室里的老师们深感奇怪:为什么那些培训学习教育技术的老师都在哭?

2010年暑假,我们在山东桓台世纪中学开展了一项主题为“让每一个教师成功”的信息化教师培训活动,目的是探索国家新一轮教师培训创新和培训方式的转变。培训根据该校的特点设计,加入了新的培训元素和活动,在全体教师参与、游戏、互动、音乐、故事、反思、设计、体验、交流中进行。当一位女教师登场朗诵自己头一天晚上撰写的诗歌《我不愿当老师》的时候,现场的许多教师和我,忍不住泪流纵横……

我不愿,不愿当老师/当我陪着学生上晚自习时/我的更幼小的孩子/独自在家/完成作业/我最怕她打电话告诉我:/妈妈,我怎么那么笨/有的数学题做不了?/我不愿不愿当老师/当我陪着学生课外活动时/是白发苍苍的170多岁的奶奶/骑着三轮车/吱吱呀呀/穿越汹涌的车’/带着我最爱的宝贝回家/……

近年来,

“数字故事”作为一种将故事、情感和多媒体技术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开始在国内学校教育中推广。有一个我们翻译制作的PPT数字故事――《泰迪的故事》感动了无数教师。《泰迪的故事》用简洁的画面、文字和音乐,讲述了一位因母亲过世而陷入学习困境的学生泰迪,在老师的关心下,成长为一个医学博士的动人故事。从上海、北京到新疆,每当我在教育技术培训中介绍数字故事,演示《泰迪的故事》PPT的时候,我看到,无论是年轻的女教师,还是刚毅的男教师,发红的眼眶中都噙着泪花……

更让我难忘的是,南国农、何克抗等学术界老前辈,用生命和情感,为中国教育技术发展倾注了自己毕生精力。

2004年5月,年逾花甲的何克抗教授到四川绵阳成绵路小学指导跨越式教育改革项目,他一到学校,就深入到课堂听课,当时,一位青年女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上《火烧圆明园》一课。何克抗教授在现场评课,当谈到祖国因贫穷落后,饱受列强欺凌时,何克抗教授不禁声泪俱下,令现场的每一个听课的教师和学生感动。

2010年8月,中央电教馆、西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共同主办,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承办的“南国农与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兰州举行。来自全国96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24个省级电教馆及多家专业媒体,约300多名代表欢聚一堂,弘扬南国农严谨的治学精神,研讨中国电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纪念南先生90岁华诞。

南先生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走上讲台:“对大家,我只有两个字‘感激’!我知道,大家都是大忙人,有的前天还在上课,昨天就从北京赶来,参加这次研讨会并为我祝寿。我感谢大家……”说到这里,南先生情难自已,热泪纵横:“在这些年里,我是做了一些事情,但很多事情是靠大家做的,是大家的功劳。”

南先生说,三个“忘了”是自己的人生哲学:忘了年龄,忘了疾病,忘了恩怨。

然而,永远忘不了的,是情和谊。

家训小故事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针对煤矿事故救援训练时高成本、耗时长、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复杂的变化、存在危险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将训练过程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虚拟煤矿事故救援训练系统设计方案。分析了该系统的总体结构,阐述了该系统各模块的功能。并结合实际开发经验,就三维建模、粒子系统、碰撞检测等技术进行了探讨。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煤矿应急救援工作在减少矿山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矿山安全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救援时,救援行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救援队员能否迅速、正确地决策并实施,而这些又取决于救援人员的素质和他们平时训练水平。把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训练学习工具,可以模拟或再现一个真实的环境,救护队员可以通过进入这个虚拟的环境,尝试采取各种各样的救援措施,从而获得训练。把游戏引入训练过程中使训练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从而激发了救护队员的学习和训练热情,使队员得到更好的训练。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虚拟现实的煤矿事故救援训练系统设计与实现,在第 2部分描述了一个虚拟煤矿事故救援训练系统总体结构,第 3部分就系统所用到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第4部分详细描述了系统各模块功能,并给出了瓦斯爆炸事故场景的模拟以及煤矿火灾事故救援训练场景的模拟,第 5部分给出结论。

l 虚拟煤矿事故救援训练系统总体结构

虚拟煤矿事故救援训练系统主要用于矿山救护队员事故救援的训练。提出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一套以交互方式模拟接警、调度、现场指挥全过程模拟训练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顶板冒落、火灾、水灾、瓦斯煤尘爆炸事故过程的模拟;

2)各种事故救援方案的编制;

3)各种事故救援方案效果的自动评估;

4)提供煤矿基本知识和完整的救援知识。

虚拟煤矿事故救援训练系统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将事故现场在计算机中真实再现。队员可以像操纵一个 PRG游戏一样。可以置身于~个真实的煤矿中,可以身临其境的去体验煤矿的各个环节和完成各种训练任务。主要训练救护队员对突发事故的实时处理能力,如何救护,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救护队员通过自己的经验并结合训练指导系统给出的参考指导,从而做出正确救援判断。图 1所示为虚拟煤矿事故救援训练系统总体结构。

2 虚拟煤矿事故救援训练系统关键技术

2.1虚拟煤矿事故救援训练系统关键技术

1)建立 3D模型关键技术

煤矿事故救援训练系统主要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对事故场景进行再现。因此,在构建 3D模型时,鉴于煤矿 自身的特殊性,因其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机械设备类型繁多等特殊条件,直接导致了矿 山模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模型的这种特点直接导致了对模型实时漫游等操作的效果难以保证。实验发现,运用多细节层次模型技术能较好地解决类似问题。为了增加整个场景的真实感和立体感,在建立建筑物等的模型时,采用纹理映射…技术来控制场景复杂度、加速图形绘制速度。

2)粒子系统建模

粒子系统方法就是将大量的粒子图元集合在一起,通过其属性的变化表现物体的物理特性。每个粒子在任一时刻都具有随机的形状、大小、颜色、透明度、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等属性,并随时间推移发生位置、形态的变化。每个粒子的属性及动力学性质均由一组预先定义的随机过程来说明。粒子在系统中要经过产生、运动和消亡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中粒子的各种属性随时问的推移发生各种变化,从而充分体现出不规则物体的动态性和随机性。

在虚拟煤矿事故救援训练系统,场景中的火焰、烟、水束、爆炸等物体逻辑结构很难表达,很难用几个图元表示。而粒子系统适用于这类物体。

3)碰撞检测

为了使煤矿事故救援训练系统的虚拟效果更富有真实感,碰撞检测是必须要的。针对煤矿虚拟场景有着成千上万个运动着的物体。这种虚拟场景的几何复杂度使得碰撞检测的计算复杂度人大提高。然而精确的碰撞检测又与人们对系统的实时性相矛盾。因此需要一种数据结构对场景有效管理,二元空间分割树(BSP树)是一种对场景有效管理方法。

然而由于这种空问数据结构的静态特征使它们很难处理动态场景。对此用一种基于 BSP树的快速算法来管理整个场景,一种半调整。这一算法主要是用于处理动态物体的碰撞。它不需要完全重新构建树,可以通过部分调整使 BSP树结构达到最合适的平衡状态和保持最高的特性。

可以用一种调度算法来评估 BSP树开始失衡的地方,用一些策略来选择改变分割平面,从而降低更新带来的树结构改变的代价。

3 虚拟煤矿事故救援训练系统

3.1事故场景模拟系统

在煤矿事故模拟系统中主要包括:顶板冒落、火灾、水灾、瓦斯煤尘爆炸情形的模拟。限于篇幅,本文以瓦斯爆炸模拟为例。

由于瓦斯爆炸、燃烧、烟雾场景足由无数小颗粒随机运动而产生的,不仅外观形状极不规则,没有固定的形状,随机性大,更重要的是它的颜色、形状甚至声音时刻变化,使得对上述场景的模拟变得十分复杂。经过实验证明,比较成功的模拟方法足粒子系统算法。

爆炸的产生是通过定义粒子的数量,对新生粒子赋予初始状态值并在系统中产生这些粒子来实现的。应用粒子系统算法应定义粒子的主要属性有:生命周期,粒子数,粒子源的形状、粒子的大小、粒子的扩散速度,粒子的颜色。爆炸、燃烧以及烟雾的模拟场景根据时间改变它们的颜色、形状、位置和方向,以达到实时变化的效果。因此在应用粒子系统模拟爆炸和燃烧等场景时要进行动态的控制和变化。

粒子系统运行流程如下:

扔始化粒子

当程宁在执行时

妇袋粒子没有消亡

根据粒子的速受更赣粒子的位置

根据粒子的拥速度更新粒予的遮瘦

修改粒子的能量

如染粒予的能量小于某个阚值

设置粒子状态为酒亡

锄裂粒子击中场景物l奉或其他粒子

修改粒子的短霆、J,1、速受和能量

显示粒了

程宇结束

在爆炸的过程中,爆炸产生的烟雾的颜色是随着时间而时刻变化的。因此对爆炸混合物颜色的处理是十分重要的。根据常识,爆炸开始时爆炸混合物的颜色应该以雾状的银白色为主,随后变为橘黄色,最后红色成为主要颜色。随着时间的推移,火焰的颜色应该逐渐变黄、变灰,最后变黑。图2所示为瓦斯爆炸颜色的渐变过程。刚刚开始时以银白色为主,随后变为橘黄色,最后红色成为主要颜色。

3.2虚拟煤矿事故救援训练系统设计

救援训练系统主要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训练者给以指导的。

虚拟煤矿事故救援系统包括:基本训练模块,专家知识模块,指导决策模块和训练评估模块。其各个部分功能定义如下:

基本训练模块。该模块主要是完成对队员的基本训练。该模块负责记录每个队员的静态信息:如队员的职位,喜好害怕等信息,和每个队员在训练过程中的动态信息:如队员已经完成的任务,所获得的经验,奖励,惩罚,所消耗的体力,所剩余的生命力值等动态信息。通过这些来反馈队员的生理、心理状态及受培训的程度,并将其设置相对应的值。然后评估模块通过…个最低评估标准来评判队员的训练程度、队员是否训练合格。对于合格的队员表示攻关成功,队员的各种分值相应的增减,并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中。在本系统中,根据煤矿每一种事故发生严重程度分为4个关卡,每个关卡多有评分系统,可以根据队员闯关的表现情况进行打分,使队员在攻关的艰难过程中,磨练斗志,培养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随着攻关难度的增加,事故的严重程度越复杂,队员都有可能因伤失生命而导致攻关进程终止。

因此,队员必须学会保存生命力,尽可能减少伤亡。专家知识模块。该模块包括训练者完成所有任务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库和专家决策知识库。专家决策知识库内容主要是从处理煤矿事故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工作中提炼而成的。包括:避灾路线的确定;
逃生线路的确定;
选择救援措施等。它为指导决策提供依据。

指导决策模块。该模块是救援训练系统中的核心模块。它负责提供指导策略。如队员在训练过程中的纠错提示、帮助提示、评估提示等等。它通过对当前队员所处的事故类型和事故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在专家知识决策库的基础上,给出最佳救援方案。当然队员既可以参照指导决策也可以依据自己的经验做出决策。

训练评估模块。对训练结果的一个近似的客观估计和评价,即训练效果。最低的评估要求是被训练的救护队员的生命值大于零,即活着离开事故现场。对于救护队员活着离开事故现场是通过借助训练时间长短、基本训练模块的队员的心理生理状态等一些动态信息以及专家知识模块和决策指导模块的最佳逃生或救援路线结合得出综合评估结果。

本文是:t,~OpenGL与Vc++相结合在Windows平 台上实现基于C/S结构下的虚拟煤矿事故救援游戏式训练系统。用户可以对整个场景虚拟浏览和自动漫游,也可以对整个煤矿事故救援训练过程进行交互控制。

应用OpenGL的系统配置和Visual c++编译器的设置:动态链接库 :GLU32 DLL、OPENGL32 DLL (放 到C:\WINDOWS目录\system32) 头文件:GL.H、GLAUX.H、GLU.H (放到 C:WrogramFileskM icrosoft Visual Studio\VC98klnclude\GL) 库文件 :GLAUX LIB、GLU32.LIB、OPENGL32.LIB(放~ljC:Wrogram FileskMicrosoft Visual Studio\VC98~IB) 打开菜单Project\Settmg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Link标签,在Object~Libaray Modules--栏 中增)JHGLU32 LIB、 0PENGL32.LIB这两个文件。

用户在场景中用替身(Avatar)表示,在进入游戏训练时,用户可 以选择一个空闲的Player作为 自己的替身,在每一个场景需要选择相应的装备,执行相应的操作,并获得相应的积分何扣分,完成训练的目的。图3所示是对煤矿火灾事故救援训练场景的模拟过程:发现火灾一接警调度一灭火过程。首先是被训练队员发现火灾,并向上级报告火灾情况(发生地点、气体、温度、通风设施、巷道破坏情况等)。然后根据指挥,开展救援行动。

4 结束语

虚拟煤矿事故救援训练是对救援训练过程的仿真,目的在于使救护队员在计算机提供的虚拟环境中熟练掌握救援技术。通过过程仿真,重现煤矿事故现场,表现给救护队员一个逼真的三维视景环境,犹如身临其境,沉浸在煤矿事故的虚拟环境中。而且虚拟煤矿救援训练系统把游戏与教育练相结合,寓教于乐、寓训于乐,极大地提高了队员的想象力,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使队员在游戏中提高能力,在训练中体验快乐。

参考文献

【l】藤越,王志良.基于OpenGL技术的人脸表情动画合成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4,20(5):100-102.

【2】赵春霞,张艳,战守义 基于粒子系统方法的三维火焰模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0(28):73-75.

【3】Luque R G,Comba J L D,Freitas C M D S.Broad—phaseCollision De~cfion using Semi—adjusting BSP—trees[c],SI3D’05:Proceedings of the 2005 symposium on Interactive 3D Graphics and Gam es.New York,NY USA,2005ACM Press.179—186.

家训小故事范文第4篇

一、“理解性参与式”校本培训的理念和特点

“理解性参与式”校本培训的基本理念是:

1 生活化的教师观

教师不只是一种社会角色,而且是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生活兴趣、人生追求、社会责任。理解教师,不能仅仅理解教师的社会角色,简单地以社会名义对教师发号施令。理解教师,必须理解教师的整个生活和人生。只有很好地生活的教师,才能很好地承担起教育的责任。“理解性参与式”校本培训注重在教师的生活中培训教师,以培训提升教师的整体生活素质。

2 自主发展的专业观

教师是一种专业,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
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的水平。每个教师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专业实践活动,才能不断提高自我专业素养。自我教育是教师最重要的专业教育。因此,“理解性参与式”校本培训十分重视激发教师的内在动机,促使教师自我培训。

3 能力本位的培训观

培训的主要任务是切实提高教师岗位能力,包括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管理能力、与学生交往与协调能力、指导学生成长的能力等。“理解性参与式”校本培训十分强调教师参与各类专业活动,在活动中吸引教师投入其认知和情感,开展专业探索与反思,体会“主动、合作、探究”学习时的喜悦和困惑,形成与自我、与其他教师的互动,让教师在参与中达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并能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理解性参与式”校本培训的实施

1 开放式课改论坛

教师是身心发展已经成熟,认知结构达到一定水平,具备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的自我教育者,其发展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学校充分利用教师主体经验、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创办“课改论坛”改变教师“我是来接受教育的”的被动心理。目前,课改论坛已进行了九十二期。

这种学习型组织方式有显隐两类。显性的,指教师在约定时间、约定场合与约定的人员进行交流互动。隐性的,指教师不定时,不定场合与不定的人员通过网络的“教改论坛”平台进行交流互动。因此开放式“课改论坛”一方面克服了培训者信息的陈旧和日渐枯竭,另一方面重视教师自身经验,既明确了教师参与的义务和责任,又增加了教师的参与机会;
同时,论坛的主题集中在教师们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且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上,满足了不同层次教师的学习需求,论坛结果能直接内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转化为实际教育教学效益,有利于形成教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内在动机。“课改论坛”的开放性体现在内容、形式及参与者的开放。专题由教师们自己提出,提出者为主要发言人,论坛参与者自由论辩,参与者主要是本校教师,同时又向学生、家长、外校教师及社会开放。

2 讲自己的教育故事

讲自己的教育故事是通过在个人头脑、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正式、非正式活动之中,借具体鲜活的故事来反思自己,启发他人,类似于案例式培训。包括讲故事、讨论故事、诠释与研究三个基本过程。教师针对故事进行学习、研究、反思、感悟、借鉴。通过讲故事,把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使讲述者与听述者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培训,实现潜在意义的明晰与深化。进而在讲自己的教育故事中,主动将新课改理念熔入意识,改变行为,重构态度与价值观。讲自己的教育故事是借助三种层面的学习型组织予以实现:个体内部的、个体之间的、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形式更为灵活、便捷。教育故事能承载许多深刻的教育理念。建构故事,是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方式。我校实施的“讲故事”,实际上就是被专家们称为“叙事性研究”的具体化。

在个人“自构”层面,讲自己的教育故事使教育研究从神秘的金字塔走向了大众化,研究与生活融为一体,教师既是学习者、实践者,同时也是研究者、创造者。教师在“内述”自己教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实践与思辩的同步,反思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探索课程改革的思路,表达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成果。

在个体“合构”层面,讲自己的教育故事,有利于诊断和剖析教育教学的疑难困惑,寻找突破点:有利于促进教师反省、反思行为的养成,促使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发展;
有利于在课改实验中将新课程推向实施。

讲自己的教育故事将Blog(网络日志)作为教育故事的交流平台,实现了教育叙事研究的新发展。老师们积极参与“课改论坛”、“教研沙龙”、“网上跟帖”等专题探讨等,积极撰写“教后记”和“我的教育故事”等反思性文章,是“参与式”学习型组织校本培训方式的创新。它使教育故事数字化,使叙事研究成果更易保存、流通、复制,Blog方式实现了学习随时进行、学习型组织随时体现的理想,使叙事研究突破了研究的圈子,与更多人交流,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3 教学现场观察会诊

教学现场观察会诊是以课堂为主要场所,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由专家、教研人员、听课教师与任课教师构成的一种“参与式”学习型组织活动方式。它有目的地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严谨的理性的观察和面对面的共同分析讨论,并提出改进策略。教学现场观察会诊一般包括课前研究、现场观察、课后讨论分析、形成新教案、再次试教等五个步骤。学校教科室和教研组有计划分层次的开展组织化观摩活动,并落实观摩后的评课和讨论环节,引导教师在观摩中获得于己有益的信息。与此同时,还开展形式多样的非组织化观摩,包括随堂听课、互相听课、课例诊断、反思性说课等为大家提供交流意见和看法的契机。这既能达到资源共享,也是一种运用理论分析实践,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和自身实际教学水平的良好机会。

4 校际教学联谊式培训

校际教学联谊式培训是各地课改实验学校组成的学习型组织方式,它以教学为联谊纽带,围绕某一专题,各自提供课例、出研究心得,再围绕课例共同研讨。由若干所学校组成联合体,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充分发挥学区内学校的培训资源优势,解决校本培训师资不

足的问题,克服校本培训中“近亲繁殖”的弊端,满足参训者自我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要,并进行跨市、跨省、跨国的校际协作。我们认为,要搞好校本培训不能闭关自守,要以开放的心态向兄弟学校学习,以虚心学习的心态向兄弟学校展示,以协作互助的心态与兄弟学校交流,最后达到共同进步。

5 有计划的指导性读书

有计划的指导性读书是形式结构比较松散的学习型组织活动方式。学校通过教科室为教师提供课改相关情报信息和获取课改新信息的渠道,有计划地指导教师上网、看报、读书,寒暑假制定读书计划,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并检查督促,组织开展网上转贴跟帖等读书交流活动,使教师把读书与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挂起钩来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眼光能够与时俱进。

6 优秀教师导师制

优秀教师导师制是形式结构比较固定的学习型组织方式。它充分利用优秀教师这一宝贵资源,一带几地把整个教师队伍都带起来。优秀教师与所带教师之间既有定向的指导示范,又有相互间的切磋;
既有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研究,又有对论文写作的指导;
既有对新课改新理念的探讨,又有对具体课题的共同研究。通过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的方式进行培训,形成帮带培训网络:学科带头人带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带成长型教师,老教师带新教师等。这种传统的教学相长方法在校本培训中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徒弟在师傅的诊断、指导中,不断谋求新的提高和成长。与此同时,师傅本身在带徒弟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还将自己的传帮带经验和思路整理成文,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7 参与式小课题研训

参与式小课题研训是一种鼓励教师人人积极参与的、指导教师围绕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困惑进行研究的培训方式。小课题的立项报告不拘形式,只要说明问题即可;
研究的过程必须符合科研规范;
成果的呈现不限形式,既可以以教育叙事、案例研究、教育论文、动漫教案、教学设计、教育断想等形式呈现,也可以以教育专著形式呈现,只要能达到立项时的预期效果即可。小课题的开题论证以集体答辩形式进行,结题由学校负责组织。参与式小课题研训的意义在于让科研重心下移,让课题研究贴近课堂、贴近老师。在研究与培训互动中,既提高对新课改的认识和把握新课改的能力,又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使教师人人成为研究者变为现实,使我校校本化科研的特色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8 与专家对话互动

学校根据课改进程确定重点专题邀请专家讲座,并引导教师就自己在实施新课改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与专家对话,破解困惑,提高认识。校本培训过程中,在明确了自身需要和教师需要后,应切实避免闭门造车现象,主动邀请教科机构的研究员和优秀教师来校指导,把教师们以往被动接受的局面转变为主动吸取养份的过程,使理论学习及其对实践的指导二者间的融合真正成为可能。我校率先成立了以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王林、香港中文大学哲学教育博士赵明仁、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博士邵博学为成员的“后海小学博士协作站”,我们通过专家讲座,与专家视频交流、进行网络异地互动等方式开展校本培训,确保专业引领作用的发挥。

三、关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若干思考

经过四年多的实践研究,我们基本摸索出了“理解性参与式”校本培训的途径和方法,并在区内外、市内外、省内外逐步推广,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特别是后海小学的教师,教育理念、教学素养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我们也有自己的思考。

1 关于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1)如何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激励机制?

(2)如何高效开发与应用学校校本培训资源?

(3)如何合理评价理解性参与式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2 关于进一步研究的方法论

在前几年研究中,我们主要应用行动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方法论,今后进一步研究中,在方法论上我们将更系统地应用行动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将更加重视质的研究方法,加大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价值研究。

家训小故事范文第5篇

1、设备运转风险:最常用的设备砂轮机、台钻、手提电钻、自动套丝机、切割机、车床、抽油机等。

2、用电安全风险:所有电动设备,特别是电焊机、切割机、车床、电动套丝机、抽油机等。

3、工具使用风险:主要有钳工、管工、管路安装所用的锉刀、钢锯、榔头、管子铰板等一系列小工具。

4、训练项目风险:如焊接训练、管路安装、抽油机操作、外线电工训练。

5、高空作业风险:外线电工高空线路安装、大罐量油操作。

6、火灾风险:用电器火灾、易燃气体(乙炔气)火灾。

7、人员拥挤踩踏风险:室内训练。

二、训练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

1、安全预防。一是建立了技能训练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二是建立《技能训练危害因素评价及控制台帐》;
三是训练区域摄像视频监控。

2、安全教育:一是技能训练部主管、专职安全员进行入场安全教育;
二是指导教师结合训练项目进行的专项安全教育和标准操作训练流程教育;

3、安全检查:一是实行“7S”管理,实训前对设备、用具安全确认;
二是训练操作中的不定期安全检查;
三是视频监控整个训练过程系统检查。

4、采取安全保护装置。对现有实训设备,运转部分安装有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以避免学员错误操作。

如钳工防护网、外线电工保险带、抽油机防护栏、灌区防护栏等、焊工用电多级控制,电工室单路电路控制等。尽管有以上措施,并不能说明训练中的安全隐患就已消除,还需要经常性的发现新问题隐患、制度更新完善、控制措施的经常性坚持。为此我们还需要做好:

1、你所在岗位有那些安全风险?是否有风险控制措施?应立即建立那些控制措施?

2、实训现场的哪些环节存在比较明显的事故隐患?也就是经常性的开展危害因素调查及辨识,如岗位及作业过程中危害因素分析、潜在危害事件(危害因素导致的事故、事件)描述、形成事故原因分析、可能造成影响等。

3、哪些设备有必要加装安全保护装置?例如车床、气瓶、刀具等危险设施。钻床、砂轮机操作的安全隐患。

4、训练中如何防范学员违章?违反操作规程、安全意识差、麻痹大意、误操作、劳保不符合要求;
学生的好动、好奇、恐惧、心存侥幸等心理状态导致事故。

5、如何解决指导教师相对数量偏少,工作强度大、压力大、安全监管不到位、巡视指导不够问题?

6、应急处理预案应优先考虑到哪些方面?你对应急预案了解多少?经常性学习与演练各类预案。

7、如果出现事故,如何防止事故扩大化?有安全装置就一定安全吗?

8、设备管理隐患问题:设备故障导致事故、保养管理不到位。此外,场地布置、电路老化、消防设施配备等安全隐患。

9、组织“岗位安全风险识别、安全经验分享”活动,通过寻找自己岗位上的风险源、风险点来有效消减和控制我们训练工作中的风险,通过安全经验分享既帮助他人,又提高自己的安全风险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从细小处入手,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大家的事情,大家办,抓好安全,既为他人安全,也为单位安全,更为我们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安全。

推荐访问:家训 小故事 五篇 家训小故事【五篇】 家训小故事(精选5篇) 家训家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