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大传简介一生4篇

时间:2022-09-22 16:05:03 来源:网友投稿

陈独秀大传简介一生4篇陈独秀大传简介一生 读《陈独秀大传》有感姓名: 陈婉铭 班级: 12双语1班 学号: 20121205128通过阅览《陈独秀大传》,我了解到了陈独秀坎坷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陈独秀大传简介一生4篇,供大家参考。

陈独秀大传简介一生4篇

篇一:陈独秀大传简介一生

陈独秀大传》 有感 姓名:

 陈婉铭

 班级:

 12 双语 1 班

  学号:

 20121205128 通过阅览《陈独秀大传》, 我了 解到了 陈独秀坎坷叛逆的一生, 体会到了陈独秀一代人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的卓绝品质, 对民主追求不懈的优秀思想。

 同时随着上世纪大量绝密资料的公开, 对陈独秀, 这个在生前被冠上“汉奸”、“右倾主义”、“反共分子” 大帽子的大冤人, 有了更加全面客观的了解。

 通过对陈独秀的了解, 我得到了许多人生感悟。

 看了《陈独秀大传》, 不谈作者写作技艺如何, 谈谈陈独秀的一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用胡适对他的一句评价:“终身的反对派”, 能大概地评价他坎坷叛逆的一生, 但也不全面。

 不可否认, 他是一个在黑暗时期挺身而出, 追求光明的爱国知识分子。

 尽管曾犯下了政治思想的错误, 但这决不能泯灭他对共产主义革命的忠贞。

 生于 1879 年的陈独秀, 年少时受传统封建文化的熏陶, 学习 《四书》 《五经》,并参加了科举考试, 却多次落榜而归。

 在目睹了考场种种黑暗后, 失望的陈独秀转投康梁的维新派, 心中开始萌生民主的思想。

 很快在五四运动后, 他抛弃了康梁学说, 转投了更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 亲自组织工人运动, 随后参与创建了中共。

 自此, 在心中推翻了种种理论后, 他毅然选择了无产阶级的革命, 叛逆的人生走到顶峰。

 但随后的领导失误, 苏俄、 国民党两面的栽赃陷害, 使陈独秀脱离了党的核心。

 随后进出过托派, 欲建立“不护国, 不阿共” 的第三大党, 未遂。不久便病逝了。

 陈独秀,“终身的反对派”, 它自身的话说, 他并非相当反对派, 是现实逼他做反对派。

 传统儒家有缺陷, 他就反对; 共产国际有不妥之处, 他当反对; 反动势力的猖獗, 他必拍案反对。

 这是他的成功之处, 恐怕也是他的失败之处。

 他凭着勇往直前, 傲视一切的铮铮风骨, 走在了近代历史前沿, 创建了共产党。

 但亦是由于他的傲慢:

 身处中共核心时坚持偏见, 犯下不少过错; 在落寞时拒绝党和人民的帮助, 政治、 思想上没有再进一步地发展。

  关于陈独秀, 有太多的污蔑贬低之词。

 那些人紧揪着陈独秀的过错, 却忽视了他的功绩。

 是作者的忠于史实, 才让我们还原了陈独秀真正的面目。

 陈独秀被开除党籍一案, 现今被一些人成为“中共史上第一冤案”。

 根据原书作者记载,当时的党由共产国际扶持, 仍处于年幼阶段, 缺乏有效的判断能力。

 而陈独秀当时的思想正代表了多数中国共产党员:

 对共产国际的方针, 只能以为服从。

 陈独秀犯的是没有识别和抵制住来自莫斯科制定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 错误的性质是执行者的错误。

 错误的根子在莫斯科。

 傲骨的陈独秀自然不会接受苏共决议对他的捆绑, 曾大发脾气:

 “摆什么资格, 不要‘国际’ 帮助, 我们也可以独立干革命。” 他的反抗自然召来了斯大林的栽赃陷害。

  陈独秀在托派期间, 脱离了工农革命斗争。

 他曾既反国民党, 又反共产党, 国共两党都反他。

 当时掌握中共中央领导权的是以王明为首的左倾冒险主义者, 中共中央决议曾指责陈独秀和一切中间势力, 是革命 “最危险的敌人,应该以主要力量来打击这些妥协的反革命派”。

 这期间, 陈独秀被国民党投入了监狱。

 事实上, 1931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后, 陈独秀提出联共抗日, 要求与共产党并肩战斗, 共同挽救民族的危亡。

 他去了抗日战争的中心武汉, 他一去便投入抗战宣传, 到处演讲写文章, 到年底就写了 16 篇抗战文

 章(包括演讲) , 宣传抗战的伟大意义和主张全民总动员, 几和中共抗战纲领相似。

  这些话不是为了掩盖陈独秀的过错, 而是为了证明陈独秀先生, 不是一名 “汉奸”、

 “反革命”。

 他是一位坚贞的革命者, 一生追求民主, 坚持共产主义事业。晚年的他曾想重回党内, 却遭王明等党领导的阻挠, 未遂。

  陈独秀的思想与我们

 纵观陈独秀的一生, 他身上散发的特有的陈氏品质从未退散, 足以震撼后人。陈独秀早年接受了西方的进化论, 并在新文化运动中, 他主张德先生与赛先生---民主与科学。

 从中能明显感受到那股“与天竞争” 的革新精神, 真理探索精神和民权精神。

 他的思想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潮有普遍代表性。

 五四运动后, 陈独秀反对崇拜, 反对孔教, 坚定马克思主义。

 他在不断的汲取先进的政治思想, 反对传统落后的思想, 凭的是那股叛逆精神。

 我想这是我们青年学最需要的精神。

 凭着叛逆精神, 他引领了新文化运动; 凭着批判精神, 他领导了五四运动与工人罢工; 凭着叛逆精神, 他找到了 近代中国的最佳出路---马克思主义革命。

  叛逆精神可以当做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小部分。

 它能使我们不屈服于权威, 独立发现新事物、 新观点, 对陈腐的事物予以批判、 取缔。所以批判精神同时也是创新---现代大学生必备素质之一的源泉。

 我想, 一个拥有叛逆精神的大学生, 将来必

  会成为某个领域的开拓者, 正如陈独秀那般,不管他的功与过, 他已确确实实在社会发展之路上, 留下了他深深的脚印。

 作者:

 任建树

  上海人民出 版社 1999 年版

篇二:陈独秀大传简介一生

天津市委党 校学报 2007年第1期

 一部系统研究晚年陈独秀思想的力作 评《 晚年陈独秀(1927—1942)} 董一冰 祝彦撰写的《 晚年陈独秀》 已由人 民出版社出版。该书集学术性 、 理论性和史料性于一体 , 既是 我 国起步较晚的陈独秀晚年思想研究的崭新成果 , 又是近年来系统、 深入研究陈独秀晚年思想理论 的一部力作。作者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 , 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 力图反映陈独秀晚年思 想的全貌 , 因而使这部研究陈独秀晚年思想的佳作具有鲜明特点。

 史论结合 。

 熔学术性和可读性 于一炉 本书不同于目前出版的大量陈独秀传记类图书。作者的独创性在于把陈独秀的生平轨迹与他 的思想的发展变化有机结合起来 , 做到了史论结合, 言必有据 , 论从史 出。既有对从大革命失败后 的委屈和抗争 , 到投入到托洛茨基主义的旗帜下 , 到身陷囹圄, 一直到最后石墙院里的寂寞人生这 系列历史事件的宏观叙述 , 又有对思想的形成及演变的整个过程实事求是 的理论评述。作者还 注意吸收了当今史学研究的新方法和新观点 , 既重视历史本身的源流考察 , 又重视对某一思想的深 刻剖析。作者运用历史和逻辑 、 具体和抽象相统一的方法 , 将陈独秀晚年思想演变的脉络置于历史 发展的轨迹之中, 在科学分析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形势的基础上 , 对陈独秀的晚年思想产生的历 史过程进行了全方位的历史考察, 在此基础上对其在大革命失败后对形势的错误估计、 托派思想、

 抗战救国思想、 民主政治思想等进行了较为中肯 、 客观 的评析 。这就避免 了抽象的泛论和空论 , 其 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方法使该书的深度和信度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 , 有助于读者更好地 了解陈独 秀晚年思 想 的全 貌 。

 一史料 丰富 。

 著述观点真实可靠 本书运用了大量的学术界成果和文献史料来论证 自己的理论观点 , 使读者深切感到作 者的 学术观点不是主观臆断的结果 , 而是从丰富、 翔实 、 典型的资料 中抽象概括出来 的, 因而具 有可 信性和说服力 。这些资料包 括解 放前大 陆及海外 的报刊杂 志及 著述 , 解放后 的报刊杂志及 著 述 、 档案资料 。特别要指 出的是 , 由于国际国内局势 的发展变化 , 苏联的瓦解 , 使得从前根 本无 法看到的档案文献公开出版 , 这些资料 由中共 中央党史研究 室第一研究部编译 出版 , 黄修 荣主 编《 共产国际 、 联共( 布) 与 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 ( 1920—1927) (第 1—6 辑) , 为重新认识陈独 秀问题提供 了第一手资料 ; 另外 , 张永通和刘传学编《 后期的陈独秀及其文章选编 》 、 任建树等编 《 陈独秀著作选》 ( 一 、 二 、 三) , 几乎选编了陈独秀所有的文章、 书信等 , 为研究者能更 真切地把握 收 稿 日期 :

 2006— 11一 l O

 作者简介:

 董一~ (1968一) , 女, 黑龙江牡丹江人, 黑龙江牡丹江师范学院政法系教授, 博士; 黑龙江牡丹江

 1 57012

 11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陈独秀的思想 , 提供 了较为完善的原始文本 ; 还有唐宝林著《 中国托派史 》 , 披露 了大量关于 陈独 秀与托派关 系的宝贵资料 , 这为研究陈独秀在 托派问题上 的态度以及 托陈之间的纠纷离合 , 提 供了有力 的资证 。

 作者从多方面精心搜集 了大量的史料 , 在对纷杂的史料作出鉴别 、 考证和分析的基础上撰写理 论学术专著。这体现了作者尊重历史事实, 求真务实的严谨 的治学态度 , 也使得该书具备了扎实的 史料基础。同时, 也可以看出作者驾驭浩瀚繁杂史料的深厚功力 。

 观点鲜明 , 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创新 作者在借鉴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勇于提出自己独特的学术见解。例如, 对于陈独 秀的评价, 许多学者从不同方面指出其书生式革命家的弱点和性格特征 。作者结合 已有的研究成 果补充了 自己的观点指出 :

 陈独秀不愿受人摆布、 保持独立人格的书生式傲气, 是他作为政治家的 致命弱点, 他一生中的任何角色转换, 都伴随着浓厚的书生气质 , 是过程也是结局, “终身反对派”是 陈独秀的必然归宿 ; 陈独秀所具有的传统文人的重情重义的品格 , 使他有时因此放弃 自己本来坚持 的原则, 甚至动摇信仰, 加入共产国际和投入到托派阵营都是如此; 而在实际政治生活中, 他又显得 原则性有余 , 灵活性不足; 他对革命的理解更多的是从学理上进行书斋式的研究 , 因而看不到中国 社会的根本, 忽视了农 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 所以才有反对建立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错误思 想 。书生气质决定了陈独秀具有独立思考的性格特征 , 他虽然置身于党派斗争中, 却不站在党派立 场上说话 , 而是站在“ 民间知识分子”的立场发言。

 作者认为, 陈独秀的爱国主义思想的最主要表现是把 民族利益放在党派利益之上。在中国共 产党内盛行极“左”路线时, 往往热衷于党派斗争 , 即使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 仍然搞“窝里 斗” , 拒绝与任何中间势力合作联合抗 日。即使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之后, 蒋介石国民党仍然 不能放弃党派成见 , 不断挑起国共之间的磨擦 , 影响 了全 国人 民的抗 战。相 比之下 , 陈独秀在 自身 政见与共产党不同时仍能积极主张抗 日, 表现了一个伟大的爱 国主义者的博大胸襟 ; 陈独秀是一个 有风骨的传统知识分子 , 他的身上不仅闪烁着政治家 、 革命家的光辉 , 更加体现了一个普通中国传 统知识分子那种“贫贱不能移 , 富贵不能淫”的精神 。

 作者在陈独秀与普列汉诺夫有相似之处的已有观点基础上, 指出了二者之间的不同:

 第一, 陈 独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与宣传方面不如普列汉诺夫 , 陈独秀本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比较晚, 也没 有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 所以他不可能写出像普列汉诺夫的《 我们的意见分歧 》 、 《 论一 元论历史观之发展》 那样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著作; 第二, 陈独秀以“最终反对派”结束他的一生, 他并 没有坚持托洛茨基主义到最后 , 其晚年站在客观主义的立场, 将“列、 托之见解”都抛弃了, 从这种曲 折思想过程来讲 , 陈独秀远比普列汉诺夫复杂 。

 作者能够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新见解 , 而且观点非常鲜明, 体现 了一位青年学 者实事求是 、 认真求索的可贵的理论勇气。

 独辟蹊径 , 以晚年陈独秀的生 平思想为研究视 角 晚年陈独秀有 15 年之久, 并且思想和活动 比前期更为错综复杂。在这一时期 , 陈独秀与共产 国际的关系、 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与国民党以及民主党派等各种政治势力 的关系, 都发生了与他 前半生不同的变化 , 与托派的关系也既相一致又存在矛盾和斗争 。所有这些 , 都是陈独秀后期历史 上的重大课题。但由于历史的因素 , 学界深入、 系统研究陈独 秀思想 的专著并不 多, 特别是对他晚 年思想理论的研究更显薄弱。当前 , 陈独秀研究已经成为党史和中国现代史研究的一个热点 , 学界 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开展 了广泛的争鸣, 但 由于对陈独秀晚年的研究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 所以陈独秀 晚年的生平思想仍为一般读者不熟悉。在专门研究陈独秀思想的两本著作, 魏知信著《 陈独秀思想 】

 1 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研究》 和王学勤著《 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 中, 晚年的内容份量较少 。《 陈独秀思想研究》 在上世纪八 十年代就提出了在当时看来很“激进” 的观点。例如, 作者认为, 陈独秀在反蒋、 抗 日、 爱 国这三个根 本点上同我们党是一致的, 所 以他是一个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机会主义者 , 而不是反革命 。但该书 囿于当时的时代环境 , 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采用了传统党史教科 书的一些说法 , 如“右倾投降主义路 线” , “反苏、 反共 、 反社会主义制度” 等, 所以总体上讲 , 对于陈独秀晚年的思想研究, 该书也显得很 单薄。《 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 全书共八章 , 却只有第六章论述“后期陈独 秀与中国共产党” 。即使 像《 陈独秀大传》 这样的陈独秀研究权威著作, 对陈独秀后期思想的研究也 比较欠缺。因此, 加强对 陈独秀晚年思想的研究 , 是摆在学界特别是陈研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 巨任务。

 青年学者祝彦能够勇于选择这样一个重大课题作为 自己的研究课题 , 体现了他的勇于探索精 神和对历史的负责精神 。关于陈独 秀研究过程 中“ 晚年”概念 的界定 , 作者也提出了 自己的见解。

 陈独秀“ 晚年” 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广义的“ 晚年” 是从 1927 年 7 月或者 1929 年 11月为起 点; 狭义的“晚年”( 或称为后期) 则以 1937 年 8 月为起点 。本书采用广义的“晚年”概念 , 即从 1927 年 7 月 12 日至 1942 年 5 月 27 日病逝。作者认为 , 着重于陈独秀生平思想的发展变化 , 把“晚年” 定位于 1927 年 7 月 12 日至最后病逝 , 是比较合适的。

 结构逻辑严密 。

 文字鲜活 晓畅 本书共分引子、 第一章至第九章和结束语三大部分 。作者在引子中追溯了早年陈独秀的人生 经历 , 认为晚年陈独秀的思想发展及其人生结局, 与他的家庭成长环境 、 小时候养成的叛逆性格有 关系。第一章至第 四章系统地阐述晚年陈独秀的生平与思想; 第五章至第八章分别对陈独秀的革 命低潮论、 托派思想、 抗战救国思想和民主政治思想进行专题评析 ; 第九章主要是总体上 阐明对晚 年陈独秀思想的独到见解 。

 在结束语部分 , 作者对陈独秀一生及其思想作了总体的评价, 指出陈独秀从“选学妖孽”转为康 党 , 又转而为乱党 , 再进为共产党 ; 后期则质变为托派, 至死则又趸入终身反对派。陈独秀的思想则 从改 良主义到民主主义, 再又民主主义转到马克思主义 , 后期则转为托洛茨基主义, 晚年抛弃“列 、

 托” , 又“ 回归”到民主主义 。陈独秀一生不断地否定历史、 否定 自身, 直至抛弃主义、 背叛信仰。作 者指出, 在讨论分析陈独秀政治悲剧的时候 , 除了要指出当时的特殊历史背景外, 恐怕从陈独秀个 人的性格特征来探讨 , 会更有新意 。陈独秀的一生 , 实际上就是抗争一失败的过程 , 其悲剧性也在 于此 。正是作为世俗意义上的陈独秀的失败 , 使他有更多的心思去思考, 因此成就了思想家的陈独 秀。作为思想家的陈独秀 , 他的人生是苦难的, 无论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 但他留给历史和后人 的却是一份隽永的思想文化遗产 。

 作者在写作中采取了纵横交错、 经纬交织的方法, 既有对其晚年思想脉络纵向的历史考察, 又 有就其思想内涵本身的专题论述 ; 既有对其时代背景总的铺垫 , 又有其主观认识上的偏颇的专章剖 析, 充分体现出作者严密的逻辑思维。

 本书语言鲜活通畅, 可读性强 , 足见作者 的文字功底 。题 目《 晚年陈独秀( 1927—1942) ——一 个孤独的叛逆者》 , 引人人胜 , 各章标题也不同一般的学术专著语言枯燥 、 乏味的特点 , 既体现 了学 术 性 , 又 不乏生 动性 。

 我们期待本书的问世能引起学术理论界对于深入研究陈独秀晚年思想 的关注 , 使这一倍受冷 落的研究领域更加向纵深拓展, 取得新的硕果 。

 责任编辑 :

 何敬文 11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篇三:陈独秀大传简介一生

03年ll月第22卷第6期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I Of Ancing TeacherS COIIege(SOciaI Science EditiOn)NOv. 2003VOI. 22 NO

 . 6

 20来年陈独秀晚年思想研究之进展张勤林家虎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人文学院9合肥230052)摘要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9史学界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9对陈展开了 全方位的研究9尤其重视对其晚年的研究9 20多年来取得了 丰硕的成果O 本文梳理了 自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二十来年的研究概况9认为其晚年思想的研究经历了 三个阶段2起步阶段~确立与发展阶段和突破性发展阶段9对每个阶段的 研究特点~具体情况进行了 综述9以期推动这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O关键词2 晚年陈独秀; 政治思想; 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2

 S27文献标识码2 A文章编号2 1003- 4730(2003)06- 0090- 05十一届 三 中 全会后9随着思 想解放的 发 展9史学界开始对陈独秀展开全方位的学术研究O 其中9陈从1937年出 狱到1942年5月 逝世这一晚年阶段受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O随着20来年的学术 探 讨9陈 独 秀 晚 年 思 想 研 究 取 得 了 丰 硕 的 成果9发表的论文达100多篇9专著10余部O根据研究的 主题~规模与成果的 变化9 20来年的 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2上世纪70年代末到S0年代中期是它 的 起步阶段; S0年代后期 到90年代末是它作为独立领域的确立与发展阶段;而2000年以来可以说是它的突破性发展阶段O一~ 70年代末到S0年代中期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是以 三 中 全会后 学 术界全面开始研究陈独秀为其开端的O 其中9对陈晚年思想的研究9主要集中在为陈的 汉奸"~

 国 民党特务"~ 叛徒"罪名 的 辩诬以 及围 绕这一主题所展开的陈独秀与托派关系和他关于抗战的 思想评价上O这一时期关于陈独秀晚年思想的 研究尚 未独立9大多 与陈一生的 整体评价及后 期 思 想 的 研究交织在一起9所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O1979年林茂生~王树棣等的<应当 全面地历史地评价陈独秀>开始了 新时期对陈独秀的 全面评价O 文章否定了 四人帮"抹煞陈独秀全部功绩的 见解9恢复了 文革 前党对陈 的 评价9认为 他是一 个 从 起 积 极 作 用 到 起 消 极作 用 和 反 动 作 用的"历史人物9在1937- 1942年他已 成了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辩护士"9

 堕落为党和人民革命事业的叛徒"[1]9从而对晚年陈独秀基本上持一全面否定的态度O 随后王树棣的<陈独秀生平>~李卫东的<评陈独秀在历史上的 功 过罪>等文也都持此观点9认为我们不能以他早期的 贡献来掩盖他后来 对党和人民所犯下的严重错误和罪行"[2]O但更多 的 学 者认为 对抗战 时 期 的 陈 独 秀也 必须进行历史的 实 事求是的 分析9决不能作简单的肯定和简单的否定"[3]9而由 此开始对晚年陈独秀的思想进行了 更加深入的探讨O关于抗日 政见的 评价9较有代表性的 有张永通~刘 传学 的<我们对陈独秀在抗日 战 争时期 的一点了 解和认识>~杨荣华的<评陈独秀在抗日 时期 的 政治思想>和史月 廷的<也谈陈独 秀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思想>等文O 张文认为抗战初期陈 独 秀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是 有 民 族 意 识 和 爱 国 心的"9但由 于他的 资产阶级立场9使他 反对共产党的 领导及党提出 的 全面抗战 路线;同 时9却 为蒋介石国 民党坚持一党专政和 片 面抗战 路线辩护"9随着正 面战场的 溃败9他 坚 持走他逆历 史潮 流之路9越是往后 就越是消 极~颓废"9最终被埋没在人民革命的洪流中[4](P251- 260)O 杨文认为 抗日 时期 的 陈独秀不是一个3亡国 论者* ~ 3投降主义者* ~ 3失 败 主 义 者* 9更 不 是3汉 奸* ~ 3特 务* ~3反革命* "9而 是主张抗日 的~反对妥 协投降的爱国 主义者9是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的 爱国 主义

 作者简介2 张 勤(1959- )9男9重庆市人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9研究方向2中共党史~当 代中国政治O林家虎(1974- )9男9安徽合肥人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9研究方向2中共党史~当 代中国政治O收稿日 期2 2003- 10- 0S

 者

 [5]但史文不同 意上述观点9它 认为 抗战时期陈6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 的~抗日 爱 国 思 想居主导地位同 时又有若干严重错误思 想的 特殊历史人物

 [6]而透过陈的 抗战政见9多 数学 者认为在总的政治倾向 上9 6晚期的 陈独秀9其言其行在基本倾向 上不利 于 国 民党卖 国~独 裁9不 利 于 日本帝国 主义侵略中国9有利 于中华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 尽管在理论和路线上他与党有分歧9但是在革命与反革命这个最重要的 大是大非面前9他的政治倾向是属于延安9而不是属于西安

 关于6汉奸 问 题9夏 立平的<陈 独 秀能 评 定为6反革命 ~ 6叛徒 吗?>~孙其明 的<陈独秀是否汉奸问 题的 探讨>与 唐宝 林的<旧 案 新考

 关于 王明~康生诬陷 陈独秀为6汉奸 的 问 题>等文否定了 扣在陈独秀头上的这一罪名 文章认为陈是 被日 本特务收买的6汉奸 一说是从莫斯科回来 的 王明 等人的 造谣诬陷9这是王明 等人6以 陈独秀事件为 借口 反对以 毛泽东 同 志为 首的 党中[ ]央的正确政策9同 时打击党内 一切与陈独秀有过正常接触的同志9以便取而代之

 [8]关 于 陈 独 秀与托 派的 关系9研究 者认为6给中国 托派定性是一回 事9对托派组织中的 陈独秀如 实地记述他的活动又是一回 事 9 6他在被捕期间 和释放后9停止了 托 派活动9但仍 坚持其托 派观 点 9 6过去传言他充当 国 民党 特务和 汉奸9并非事实

 [9]而就陈参加托派的 错误性质9有学 者认为9陈转向 托派9 6成为历史前进的 绊脚石和落伍者 [10]9但也有学者认为6托陈派是一个从党的队 伍 中 分 裂 出 去 的 阶 级 异 己 力 量9但 他 们 在 反蒋~抗日~爱国 这三点上同 党还是一致的9这就决定了 他们同 党的矛盾属于人民内 部的 矛盾9他们是一个反马克思列宁 主义的 机会主义派9而不是反革命派

 [11]在 思 想 体系 上9有 学 者认为 陈6始终是一个不彻底的托洛茨基主义者 9 6始终在托洛茨基主义~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二次革命论的 圈子里摇摆

 [12]也有学者认为陈6没有把托派的 主张坚持到底 9 61939年以后的陈独秀公开的回 到了 资产阶级的政治立场9并直截了 当 的 反对起马克思列宁主义来了 [13]9他6从根本上背叛了马 列 主义9但也和 托 洛茨基主义相 去甚 远9完 全是一种倒行逆施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14]学 界的 研究 推 动 着对陈 晚年历史 地位的 新评价 1985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推出 的<关于陈独秀一生活动的评价>一文分析了 陈一生的 思想与活动9文章批驳了6汉奸 说~ 6投降国 民党当特务 说9但陈是6取消派 9信仰托洛茨基主义是背叛马列主义的帽子还戴在头上 该文有6为陈独秀研究划框子~定调子 [15]的 明 显意图9但也较多地吸收了 这一时期的 研究成果9可以说是对陈独秀晚年思想研究起步阶段的一个总结 二~ 80年代后期 到90年代末的 确 立与发展阶段随着资料的 发掘和思想解放的 深入9 6到80年代后期9人们又以新的眼光将其 晚年 开辟为一个独立领域 研究他晚年的 社会活动~政治思想及其评价问 题

 [16]1989年陈独秀研究学 会的成立与1993年<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的出 版9更起了 极大的推动作用 这一时期作为陈晚年思想研究的 确 立与发 展阶段9主要表现为: 1.从学 术活动看9共举行了 四 次全国 性的 陈独秀学术研讨会9而1994年的研讨会更是直接以陈独秀后期思想与活动为 主题; 2.从研究主题看9已 从政治 辩诬扩展到 各个领域:在政治 思 想 上9除了 抗日 爱国 主题外9学 者们 还探讨了 陈 晚 年的 党派关系~他的新6二次革命论 与晚年民主思想;并涉足了陈晚年关于发展资本主义与民族工 业的 经 济思想9对陈晚年的 哲学思想~社会史观~人生观和国民性改造等问题进行了 探讨9并将研究触角 伸向他 的 个性与人品 及研究方 法论上9可谓6百 花齐放9领域纷呈 ; 3.从学 术成果看9关于 陈 晚 年的学术论文有80多篇9而以年谱~传记~评传等形式出 现的研究专著有十几部问世 具体而言9研究的 进展首先表现为原有领域的深入开掘上 在辩诬领域9学者们就陈被诬为6汉奸 的 历史 环境进行了 更深入的 探讨9指出6反托 涉及陈独秀也是历史的必然 康生<铲>文仅是这必然性发 展过程中 的 无数个偶 然性之一

 [1 ](p141- 142D6把(陈 被诬为 汉奸 的D责任全放在他们(指王明~康生D身上9也是同 史实不符的 [18] 而王观泉的<诬陷 陈独秀为 汉奸问 题的 深究>更以 确 凿的 史料指出 中共海外机关报<巴黎时报>早在1936年10月 5日 就将6托陈派 戴上了6日 寇奸细 的 帽子9 6使 陈独秀是否汉奸问 题 有了 一个自 始 至终的深究9答案更加完整了

 [19]关于陈晚年与中共的 关系9这一阶段的 研究表明 前一时期6把陈独秀表示赞成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罗 汉接洽陈独秀与共产党合作抗日 之事9视为 陈 要求回 到 党内 9不能 不说是一种 误解

 [20](p261D有学者对学界认为党中央对陈回 党工作 的 要求表示欢迎提出 质疑9认为6陈 独 秀对中国 共产党并无 诚意9不想 回 党工 作9中 国 共产党也 不 存 在 让 陈 独 秀 回 延 安 的 希 望

 并 通 过 对6冰 的<陈独秀先生到 何 处去?>的 考证指出:仅以6冰 文9就6足以把陈独秀回 党的 愿望(假如 有的 话D及 回 党 的 可 能(即 使 存 在 的 话D一 笔 勾 销 19 第6期张勤9林家虎: 20来年陈独秀晚年思想研究之进展

 了 "[17]<p139- 140)在陈与托派关系上 有张敬让的<陈独秀与托派关系之我见>~唐宝林的<陈独秀与托洛 茨基>~ <陈独秀晚年与托派的 论战>和 鄢 朝 敏的<试评陈独秀狱中<辩诉状>>等 研究者对资料的 挖掘基本上支撑了 这一结论:陈的"托派问题 从其性质来说 也仅是错误严重的 党内 反对派 他也始终未同 反革命势力 勾 结在一起"[21] "把陈的托派性质定为反革命是不妥的 "[22]关于陈的 爱国 思想 学术界一致认为陈独秀一直坚持着爱国主义思想 他在武汉的抗日 演讲对 宣 传~动 员 广 大 群 众 投 身 抗 战 起 到 了 积 极 作用 在他"最后岁 月 里 贫病交加 朝不保夕 但他的 爱国 思想矢志犹存" "在弥 留 之际 还惦记着 还我河山

 真可谓是一位终身爱国者 "[23]在陈 独 秀抗日 政见 的 评 价上 学 者们 指 出 他的抗战主张在性质上"是一种带有双重性的 抗战主张 基本上属于抗战期间 中间 势力 的 政治思潮" "这是陈独秀的 二次革命论 ~对国 民党抱有幻想的 集中 反映 "[24]其后 期 思 想 逐步 趋向 保守悲观 发表了 一些 错误言 论 但就整个抗战 时期来看 "抗战救国 是他政治思想的 主旋律 其基本观点和立场也是正确的"[25] 而且 "从民族主义的 角 度来看 陈 独 秀始 终坚持了 抗日 的 主 张 保持了 作为爱国 主义者的 晚节;从理论信仰的 角度来审视 陈独秀始终没有放弃对科学~民主~社会主义的 追求 尽管他脱离实 际 地~错误地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2G]这一阶段开拓的 新领域主要有陈 晚 年的 新"二次革命论"~民主思想以及他的经济思想等 关于"二次革 命论" 有 徐光 寿 的<评 陈 独 秀"二 次 革 命 论">~阿 明 布 和 的<陈 独 秀 晚 年 的 新"二次革命论">~柯有华的<再评陈独秀"二次革命 论">~张修成与郑 强 的<陈 独 秀中 国 革 命前途思想演变探析>等 研究者对其基本上持否定态度 认为他的"二次革命论"实质是放弃民主革命的 无产阶级领导权 区别 仅在于 对他晚年"二次革命论"的形成阶段~特点的不同理解上 如徐文认 为陈"从抗战爆发直到 去世的 取消 革 命论 则是 二次革命论 的 第 三阶段"[27] 而阿明 布和 的文 章认为 他晚年回 归"二次革命论"出 现一些 新的 内 容和新的特点 "他认为经济条件不成熟 即使在名 义上建立了 社会主义也不会走出 资本主义范畴 因 而实行社会主义决不能越过资本主义阶段"[28] 为此 他从苏联经验中找佐证 而张文认 为"二次革命论"在陈思想中 经 历了 一个上 升为主导地位到被否定再到 回 归 的 过程 他晚年幻想依靠帝国 主义和国 民党走资本主义道路 直接否 定 了 早 期 提 出 的 第 三 种 设 想<新 民 主 主 义 社会) 否定了 无产阶级专政和 苏联的 社会主义制度 反对中 国 走 社会主 义道路 他 的"二 次革 命论"思想的反复出 现表明 了 认识近代中国 特殊国情所具有的难度 关于陈晚年的 民主思想 欧阳 哲生通过胡 适与陈独秀的比较研究 认为"胡~陈晚年的 殊途同归和双重反思 从正反两方面说明 了 中国 建设民主政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反映了 中国 历史发展的必然"[30] 从而对其民主思想予以了 肯定 而阿明 布和从国 际共运史的 角 度认为" 晚年陈 独 秀的 主导方面已 是十分明 显地倒 向 资产阶级民主[29]主义了 但他仍有一层社会主义的 外衣

 这就是我 们今天所说的 民主社会主 义" 这是对斯大林等人强力推行苏联模式的一种历史性惩罚 作者说 "我们并不赞成民主社会主义 对他的 许多观点都持批判态度"[31] 就学界而言 后者更能代表当 时的主流意见 关于 经 济思 想方 面出 现了 很多 有见 地的 新论 如在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方面 学者认为 陈的思 想"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尤 其是在把它 和 毛泽东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作比较之后 发现有不少 合理的 因...

篇四:陈独秀大传简介一生

o u r na lo fQi q i h a rJ u ni o rTe a c h e r s ’ Co l l e g e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No .3,20 13Ge ne r a l .No .13320 13年第 3期(总第 133期)一个人的品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将影响其一生中的思想、行为方式。研究陈独秀的品格,将有助于加深对陈独秀和陈独秀思想的理解。陈独秀的品格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谈谈。一、不迷信权威,人格独立对某种学说相信与否,陈独秀总是有自 己的判断,不迷信偶像,像尼采重估一切价值一样,陈独秀对传统文化发起了批判。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高举民主的大旗,但巴黎和会之后,陈独秀看到了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与不完全。

 陈独秀不但怀疑中国的圣人,对西方也是同样的态度, “不但马尔塞斯人口论是这样,就是近代别的著名学说,象达尔文自然淘汰说,弥尔自由论,布鲁东私有财产论,马克斯唯物史观,克鲁泡特金互助论,也都是这样。除了牵强、附会、迷信,世界上定没有万世师表的圣人、推诸万世而皆准的制度和包治百病的学说这三件东西。

 ”[ 1 ]1 0 6在自己的思想历程中,陈独秀后来又离开了斯大林,又离开了托洛茨基,成为只代表自 己发言的人,尽量抛却一切束缚,这也许陈独秀独立人格的一个表现。二、由率直而暴躁陈独秀性格很率真,口无遮拦,在常人看来不通人情世故,据书法家沈尹默回忆,他们第一次见面,陈独秀不是客套地恭维几句,而是劈头就批评, “陈到我寓所来访,一进门,大声说:

 ‘我叫陈仲甫,昨天在刘三家看到你写的诗,诗做的甚好,其字俗入骨。

 ’”[ 2 ]7 9陈独秀对自己这种性格是有认识的,例如他说到 “绝对力求偏颇,绝对厌弃中庸之道,绝对不说人云亦云豆腐白菜不痛不痒的话,我愿意说极正确的话,也愿意说极错误的话,绝不愿说不错不对的话。

 ”[ 3 ]4 3 1陈独秀以这样的标准出发,在文章 《蔡孑民先生逝世后感言》中,仍不免委婉地批评蔡先生是一位无可无不可的老好人。直率容易倾向暴躁。

 陈独秀身边的很多人都说到其火爆脾气,如包惠僧说陈独秀在与张太雷争辩,中国共产党对于国际要不要有一定的独立性,陈独秀可以发怒拍桌子,站起就要走。另外一个例子就是 19 33年陈独秀在南京坐牢期间, 胡适经过并写信说自己太忙,两月 后再来看望,但陈独秀的反映很激烈,在给汪原放的信中,陈独秀竟然说要与胡适断交,由此可见陈独秀的暴躁了。

 陈独秀在自传中也承认自己性格暴躁。三、 斗士性格少年时的陈独秀就有这样的性格,由于学古书达不到祖父的要求而遭到打骂,无论怎么打,陈独秀总是一声不哭,从不认软求饶。

 19 15年陈独秀在一篇文章中写下这样的话 “世界———战场,人生———恶斗。

 一息尚存, 决无逃遁苟安之余地。

 ”[ 4 ]15 5陈独秀一生都在与他认为错误的东西进行着斗争,从不认输,抗战时期在一篇文章中陈独秀有这样的话 “我半生所做的事业,似乎大半失败了,然而我并不承认失败,只有自己承认失败而屈服,这才是真正的最后失败。

 ”[ 3 ]4 3 4陈独秀的斗士性格是当时社会公认的,出狱时,大公报就有短评欢迎我们的 “老斗士”重回战斗,胡适对其性格概括的很好,说他是终身的反对派。四、革命品质收稿日期:2013- 03- 11作者简介:王春辉 (1978——— )

 ,男,河南省平顶山人,硕士,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陈独秀品格研究王春辉(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河南 平顶山467000 )摘要:

 陈独秀是一个复杂的人,其品格包括多个方面,如独立,不屈服,永远反抗等,有鲜明的地方,也有矛盾冲突的地方,这就是一个真实的陈独秀。关键词:陈独秀;品格;独立;民主中图分类号:B0- 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9- 3958 (2013 )

 03- 0081- 02TheSt udyonChe nDux i u' Cha r a c t e rWA NGCh u n - h u i( HennaQual i t yPol y t echni c, Pi ngdi ngshanHenan467000, Chi na)A bst r act :

 Ch e nDu x i ui sac o mp l e xp e r s o n , i t sc h a r a c t e ri n c l u d e ss e v e r a la s p e c t s , s u c ha si n d e p e n d e n c e , n o tt oy i e l d , a l w a y sr e s i s t a n c e .T h e r ea r ed i s t i n c t i v et h i n g s ,a n da l s o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so n e s .T h i si sar e a lCh e nDu x i u .Keywor ds:

 Ch e nDu x i u ;c h a r a c t e r ;i n d e p e n d e n t ;d e mo c r a c y81——

 东西方文化论战时,东方杂志认为立了新的,旧的必然不攻自破,但陈独秀却主张不破不立,要先把旧的打破,破字当头,是革命的一个鲜明特征,破坏之后才能建起一个清平世界, “莲花是经污泥里生长出来的,文明也是从罪恶之火焰里生长出来的呵!

 ”[ 3 ]2 5 3陈独秀不大看好合法斗争,认为想利用和平请愿解决问题,以及想用和平的、法律的手段解决租界问题都是一厢情愿, “争斗的方法,不可依赖法律,亦不可依赖现政府,只有依赖国民自己的团结力。

 ”[ 1]8 8 6既然陈独秀不看好合法手段,那么自然强调越轨行动,在 《谈谈 “越轨行动”》一文中,他说被压迫民族如果要独立,就要采用革命手段,越帝国主义制定的规, “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人类历史上一切革命都是‘越轨行动’。

 可以说,没有 ‘越轨行动’,便没有人类进化。

 ”[ 3 ]2 5 2陈独秀不提倡和平的斗争,便青睐强力的反抗,在 《再论不合作主义答北京 <晨报 >记者》一文中,陈独秀骂甘地是昏蛋,因为他主张消极的不合作主义。陈独秀主张以暴抗暴,鼓吹民众以武力解决问题,并批评了和平斗争, “象工团主义派不主张用武力夺取政权,而妄想单用总罢工的手段推翻统治阶级,简直和蔡校长想拿总辞职来打破恶人政局是同样的荒谬,我们当然也不赞成的。

 ”[ 1 ]4 3 3陈独秀形成这样的革命性格,与社会环境有关,中国长期的专制历史,使陈独秀不信任政府, 而且这样的政府也不允许其他团体有改造社会的权力,专制体制与革命是孪生兄弟,就像只有宪政才有合法改造手段一样。五、名士风度重精神不重物质。在陈独秀心中,金钱的地位不太重要,陈家在当地名气不小, 而且陈独秀被过继到有钱的叔父家,如果贪图物质享受,他是不会走上革命道路。

 《陈独秀大传》中有这样的情节,年轻的陈独秀到了北京,他家开的一个铺子掌柜请小东家 (陈独秀)

 去看一下,而他却不去,把金钱、家业看的不重。相反,在与章士钊同办 《民国日日报》满身虱子,办 《安徽俗话报》只有稀饭喝,都满不在乎,乐在其中。不为了金钱失去原则。

 晚年陈独秀出狱后亦是寒士风格,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再加上疾病缠身,特别需要钱,但他拒绝了高官厚禄,而且对于官人们送来的钱一概回绝,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陈独秀光明磊落,不耍手段,不认为只要目的合理,就可以允许采用不光彩手段, “我从来不愿把真理摔在一边,企图从阴谋诡计小把戏的基础上团结同志做自己个人的群众;这是张国焘和瞿秋白在旧党里所做过的大买卖,而是我所深恶痛绝的……”[ 3 ]1 9 9陈独秀名士风度的另一个表现, 就是他认为自己热心政治,但不适合干琐碎的政府工作, “我最怕被政府里的实际工作所缠住,没有清醒的头脑观察政治局势。

 换言之,我的个性不大适宜于做官,但是政治运动则每个人都应该参加的。

 ”[ 3 ]4 0 4六、在无情与有情之间对小辈陈独秀有时显得有些无情, “据陈独秀的外孙吴孟明说:他舅公从不和孩子玩耍,连抱抱孩子、摸摸他们的头这样的动作也极少,也很少训斥孩子。

 他对小孩常说的一句话是:

 ‘大人在说话,你们出去玩。

 ’”[ 2 ]5 3 6对于延年、乔年的教育亦是如此,《陈独秀大传》中有这样的描述,陈独秀在办 《新青年》时,把这两个儿子叫到上海,白天工作,晚上睡在发行所地板上,吃饼喝自 来水,像工人一样生活,面容焦枯,认识的人都可怜他们,而陈独秀却不在乎。

 此时陈独秀显得很无情,这里有传统文化的影响,认为应该严父慈母,另外也与陈独秀强调独立有关,十多岁的孩子应该独立去奋斗了。陈独秀还有特别有情的一面,当他大姐去世时,一首 《挽大姊》情深意切。陈独秀嗣母谢氏去世时,陈独秀更是披麻戴孝,百日之内谢绝酬应。也许有人不禁怀疑,一个批评儒家思想的旗手,晚年居然把孝演绎的如此真切,这不是矛盾了吗?其实仔细分析,陈独秀所说的孝有不同的层次,陈独秀反对的是变为权力的孝,这种孝已经变味,演变成了长辈压抑晚辈的宗法制度,提倡民主的陈独秀要打破这一偶像。相反,陈独秀提倡作为情的孝,是主体内发的一种情感。

 如果说这是一个矛盾的话,也是一代人的命运,他们在传统文化中长大,后来接受了西方的价值,转过来批评传统文化,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思想上反儒家,现实生活中却又有儒家的味道,胡适、鲁迅都如此。陈独秀不但重情,而且有些时候还会碍于情而做自己本来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陈独秀回忆早年读书时不怕祖父的板子,但却在母亲的眼泪中去读书,并为了让母亲高兴,勉强去学八股文、去应试,陈独秀在情的方面服软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如建党初期,陈独秀要保持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性,不愿受共产国际的过多牵绊,但在自 己被捕出狱后,发现共产国际的马林为救自己出了不少力, 便不再坚持自己的主张,服从了国际。陈独秀视金钱如粪土,但在他最后一次入狱后,反而特别担心妻子潘兰珍放在抽屉的钱。由于重情而失去一些原则,这不但是陈独秀,而且也是一般人的弱点,但换一个角度,这是否也是人性柔软的一面,人情味的一面,人毕竟不是完美的。七、圣人心态与民主追求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倡民主,反对专制,陈独秀深挖专制的文化根源,认为儒家、孔子是专制的罪魁祸首,遂发起批评孔圣人的运动, “每逢中国政治反动一次,孔圣人便走运一次,可见反动势力和孔圣人本是一家眷属。

 ”[ 1 ]5 7 0 - 5 7 1陈独秀认为孔子提倡的圣人政治、贤人政治,高举文王周公的旗帜已经不适合现代的社会, “盖以贤人政治及保育政策,已不适于近代国家,更不能存在于民主共和国。

 ”[ 3 ]3 17圣人心态的一个表现就是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如果我们仔细看的话,反孔圣人的陈独秀思想中也有圣人心态的纹理, “我宁愿心安理得的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受恶势力几重压迫, 不愿和一切腐化而又横暴的官僚分子同流合污!

 ”[ 3 ]1 0 1- 1 0 2陈独秀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后,圣人心态更浓,要解救劳苦大众的痛苦。圣人心态的另一表现就是真理在握的姿态。

 这一点最明显地表现在白话文论战时期,陈独秀不容反对者讨论,也不容对手匡正。

 陈独秀这种心态如果不与权力结合还好,但如果合一了,必将产生思想的专制,这是圣人心态的一个重要危险。提倡民主思想的陈独秀为什么又俯视起了大众,这与他对国民性的认识有关, “中国人简直是一盘散沙, 一堆蠢物……一国中担任国家责任的人自然是越多越好,但是将这重大的责任胡乱放在毫无知识、毫无能力、毫无义务心的人们肩上,岂不是民族的自杀!

 ”陈独秀不是不要民主,而是看到了实现民主必需的一个条件———民众素质。陈独秀的思想不是在书本之间盘旋,它牵绊在现实社会当中。

 陈独秀的设计方案是搞开明专制, 改造国民性, 然后才能走进民主共和,“我敢大胆宣言:非从政治上教育上施行严格的干涉主义,我中华民族底腐败堕落将永无救治之一日;因此我们唯一的希望, 只有希望全国中有良心有知识有能力的人合拢起来,早日造成一个名称其实的 ‘开明专制’之局面,好将我们从人类普通资格之水平线以下救到水平线以上。

 ”[ 1]2 8 3专制向民主的转型,其间制度、思想必将是两者的混合,陈独秀的圣人心态也许是当时的一个必然,而且是一个将要退化掉的小尾巴, “真正的民主主义者, 应该走到人民中去,引导人民自己奋斗,不应该高居人民之上、来爱他们保他们救他们。”[ 1 ]1 1 1 0此时可以看出陈独秀呼唤的是启蒙者,不是圣人、救星。陈独秀身上本来就很淡的圣人心态,慢慢融化入了启蒙心态,被启蒙的民众将有自主性,那时将有民主。参考文献:[1] [3] [4]任建树,等编.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2]任建树.陈独秀大传 [M].上海:

 上海人民出 版社,1999.□编辑 / 赵忠军82——

推荐访问:陈独秀大传简介一生 陈独秀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