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大传简介8篇

时间:2022-09-22 16:00:03 来源:网友投稿

陈独秀大传简介8篇陈独秀大传简介 把监狱当作研究室——把监狱当作研究室 个人简介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 ,原名庆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陈独秀大传简介8篇,供大家参考。

陈独秀大传简介8篇

篇一:陈独秀大传简介

狱当作研究室——把监狱当作研究室

 个人简介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

 , 原名庆同, 字仲甫。

 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

 人。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15年9月15日, 创办《新青年》 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年》 杂志, 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曾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中共第二、 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 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等。

 1922年11月5日, 中共代表参加共产国际大会, 陈独秀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1932年10月15日, 陈独秀被捕。1942年5月27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 享年63岁。曾当选为中央

 五次入狱彰显气节 陈独秀, 一生跌宕起伏, 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 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现在对于他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 他的历史地位逐渐得到了恢复。

 可以说他是与孙中山、 毛泽东等具有同等重要历史地位的杰出人物! 话说他的监狱史, 在前面的简介中只是谈到了陈独秀在1932年的一次入狱。

 纵观陈独秀的一生, 其实有五次入狱的经历是可以查阅到的。

 第一次被捕:

 要枪决, 就快点吧!1 91 3年, 陈独秀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 协助安徽都督柏文蔚奋起讨袁。

 讨袁受挫,陈独秀从安庆逃往芜湖, 试图挽回安徽讨袁斗争的败局。

 8 月 中旬, 陈独秀怒斥驻军芜湖的龚振鹏按兵不动, 贻误战机。

 龚振鹏是柏文蔚的部下, 这时却与柏文蔚不合。

 遭到指责后, 他恼羞成怒, 下令将陈捆绑起来, 并很快拟写好布告, 准备枪杀陈独秀。

 陈独秀面对龚振鹏的淫威毫不胆怯, 很从容地催促道:

 “ 要枪决, 就快点吧!”幸亏当地同情革命的乡 绅刘叔雅以及革命者方鸿仙等人出面游说相救,陈独秀才逃过一劫。

 出狱后于1 91 4年到日 本, 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 杂志。

 他写文章用“独秀” 笔名, 来源于家乡的独秀山。

 在日本, 陈独秀虽然过着“ 穷得只有一件汗衫, 其中无数虱子的生活, 但精神上又振作起来” 。

 不久, 他加人了章士钊等人在日本组织的“ 欧事研究会” 积极开展反对袁世凯接受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条” 的斗争。政治流亡生活中的陈独秀爱国热情越发高涨起来.

 第二次被捕:

 因 亲自 散发宣传单1 91 9年, 五四运动爆发后, 陈独秀不仅发挥了领导作用, 而且, 身先士卒, 冲锋陷阵。

 1 91 9年6月 8日, 陈独秀在《每周评论》 发表《研究室与监狱》 ,提出入监狱和入研究室, 是青年人生最高尚最优美的生活。

 并与李大钊商量后, 起草了著名的《北京市民宣言》 ( 要求维护中国在山东经济上的权利, 要求罢免卖国贼曹汝霖免卖国贼曹汝霖、 章宗祥、 陆宗舆的职务, 免除皖系军阀徐树铮等人的官职, 否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免除皖系军阀徐树铮等人的官职 否则全国人民“ 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 。

 )

 。

 为了广泛宣传, 6月 11 日又和邓初、 高一涵到宣武门外的“新世纪游艺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 , 当场被捕。陈独秀受了三个多月 的牢狱之苦, 被关押了98 天之后, 亦即9 月 1 6日,在社会各界的营救、 声援下由安徽同乡会作保获释出狱。

 6月 11 日晚上, 陈独秀和高一涵进了游艺场, 径直朝楼上走去。

 楼顶那屋顶花园是盛暑纳凉用的。

 这时还未到纳凉时节, 空荡荡的,一片漆黑。

 他俩从屋顶花园边缘伸出头来一瞧, 第四层的露台上黑压压一片人群, 正在观看露天电影。

 陈独秀从怀里掏出《北京市民宣言》 宣传单, 向下一撒, 台下的人们争抢着飘落下来的宣传单, 秩序大乱。陈独秀趁这机会 又甩出一大把纸片陈独秀趁这机会,又甩出一大把纸片。

 这时, 猛地从暗处扑出几条黑影, 一下子就把陈独这时 猛地从暗处扑出几条黑影 一下子就把陈独情况简介秀扭住。

 原来, 密探们盯住身着白帽西服的陈独秀已经多时了。当夜, 在北京城南游艺园散发传单的李大钊得知陈独秀被捕的消息后焦急万分。他立即找来北京大学学生罗章龙等人, 要他们以北京学生的名义发电报给上海学生, 把陈独秀被捕的消息捅出去, 动员社会舆论开展营救工作。6月 1 3 日, 陈独秀被捕的新闻出现在北京《晨报》 上。

 《时事新报》 、 《民国日报》 、《申报》 和《时报》 也都转载了这条新闻。

 一石激起众怒, 各界纷纷抨击北洋政府。

 一时间, 各地抗议电报纷至沓飞向北洋军阀政府。

 一、 李达在《民国日报》 上发表《陈独秀与新思想》 一文, 说 “ 陈先生捕了去, 我们对他应该要表两种敬意:1 、 敬他是一个拼命‘鼓吹新思想’的人。2、 他是一个很‘为了主义肯吃苦’ 的人。

 ”二、毛泽东在《湘江评论》 创刊号上写了《陈独秀之被捕及营救》 一文, 赞誉陈独秀为“ 思想界的明星” 、 “ 陈君之被捕, 绝不能损及陈君的毫末, 并且留着大大的一个纪念于新思想, 使他越光辉远大, 政府绝没有胆子将陈君处死, 就是死了,也不能损及陈君至坚至高精神的毫末。

 ” “ 我祝陈君万岁!神万岁!

 ”三孙中山在上海也坚决要求大总统徐世昌释放陈独秀三、 孙中山在上海也坚决要求大总统徐世昌释放陈独秀。四、 9 月 1 6日, 陈独秀出狱后, 李大钊为此事欣然作诗——《欢迎陈独秀出狱》诗中吟道:你今天出狱了,我们很欢喜!有许多的好青年,已经实行了你那句言语!“ 出了研究室便入监狱,出了监狱便入研究室。

 ”我祝陈君至坚至高的精学生界、 教育界、 安徽各界及知名人纷纷行动起来营救陈独秀

 陈独秀出狱后没有退缩, 我行我素, 继续主编《新青年》 。稍后应湖北省教育厅长李汉俊邀请, 去武汉讲学, 继续宣传打破阶级制度, 实行社会主义等新思想。我们应该为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喝彩!

 中共一大闭幕后,

 马林多次提出陈独秀应辞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职务,

 回沪任中共中央书记。

 1921 年9月 中旬,

 陈独秀回到上海,

 仍住进老渔阳里2号。陈独秀到达上海的第二天便同马林见面会谈。马林很骄傲, 总是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居高临下,

 认为各国共产党都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中共的工作方针和计划应在共产国际的统作方针和计划应在共产国际的统一领导下制定。陈独秀认为:

 中国有中国的情况,

 目前还没有请求共产国际经济援助的必要。一次有人跟陈独秀说:

 “ 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运动,

 都是在第三国际领导之下,

 中国不能例外。

 ”陈独秀很生气地说:

 “ 各国革命有各国国情, 我们中国是个生产事业落后的国家,

 我们要保留独立自主的权力,

 要有独立自主的作法,

 我们有多大的能力干多大的事,

 绝不能让任何人牵着鼻子走。

 ”领导下制定第三次被捕, 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共患难会谈起争执,陈坚持原则不料,

 1 921 年1 0月 4日下午, 包惠僧、 周佛海、 杨明斋、 柯庆施来到渔阳里2 号。

 陈独秀正在楼上睡午觉, 陈夫人高君曼让客人陪她打牌。

 下午2 时左右, 听到有人拍打前门。

 包惠僧去开门, 进来三位白相人(游手好闲者)

 声称要见陈独秀。

 包惠僧说陈独秀不在家。

 那几个人又说要买《新青年》 , 包惠僧说!“ 这里不卖, 大自鸣钟下有卖的。

 ”开来两部汽车, 把陈独秀、 包惠僧、 杨明斋、 柯庆施和高君曼一起抓走了。同时查抄去了一些书籍和杂志。在法国巡捕房, 陈独秀谎称自己是王坦甫, 其他4人也都报了假姓名。

 时隔不久, 褚辅成和邵力子去陈宅登门造访, 也被巡捕抓来。

 褚辅成一见陈独秀就惊呼道“ 仲甫, 怎么回事, 一到你家就把我抓到这儿来了。

 ” 这下子, 陈独秀的身份暴露了。

 褚辅成和邵力子在被询问清楚身份后, 即获释。这时, 陈独秀已经做好了长期坐牢的思想准备。

 在狱中, 他对包惠僧说!“ 我家里有马林给我的信,如果被搜出来, 可能要判七八年刑。

 我打算坐牢,你们出去继续干。

 ” (坚定信念)陈独秀被捕的消息, 各大报纸登载后, 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营救。为了营救陈独秀, 李达“ 通报各地的组织派人到上海来”生设法。

 “ 孙中山打了电报给上海法租界的领事”和承办这个案子。

 26 日 , 法庭结案:

 查《新青年》 已被禁止出售, 被告明知故犯, 罚洋1 00元, 销毁查抄书籍, 释放陈独秀。这时周佛海走了。

 不一会儿, 法国巡捕, 并电请孙中山先。

 马林请了法国律师巴

 陈独秀出狱以后, 得们5人很, 知马林为了营救他“ 花了很多钱, 费审公堂了多力, 打个关节”通了会的各, 这才顺利结案的。“马林和陈独秀和中国共产党算是共了一次患难。”陈独秀本是个很重感情的人, 这了次被捕无形中增进对马林的感情。这样,, 陈独秀和马林的系有所改善, 陈在主持中共中独秀把主要精力花央的工作方面。陈独秀, 有原则, 有担当, 重感情。

 第四次被捕, 谣言带来的麻烦1 922年7月 1 6日 至23日 , 在上海成都路召 开中 共二大。

 大会选举陈独秀为 中 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8月9日 , 陈独秀再次被捕, 罪名 是家中 藏有违禁书 籍。

 最后判罚 陈独秀大洋400元。

 1 922 年8 月 9 日, 陈独秀在自己的寓所又遭到一次逮捕。

 陈独秀这次被捕的直接原因敌人有地施放谣言, 说中共“ 得了俄罗斯的巨款” 。轻信谣言者如“ 华探杨君” 就向陈独秀的朋友们敲杠。

 陈独秀直言道!:

 “ 穷人无钱被敲, 我当时只得挺身就捕。

 ”陈独秀这次被捕的真实原因是不言而喻的, 那就是陈独秀主持中共中央工作, 不断地在《共产党》 和《新青年》 等刊物上发表文章, 社会影响越来越大, 斗争锋芒刺痛了中法反动当局, 反动派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陈独秀被捕的第上海北京等地报纸就发表消息和通电陈独秀被捕的第二天, 上海、 北京等地报纸就发表消息和通电, 谴责中法反动当局, 紧急呼吁立即释放陈独秀。长辛店铁路工会发出了紧急通电, 社会名流蔡元培、 李石曾等人联合致电法国领事, 并面访法国公使, 强烈要求释放陈独秀释放陈独秀。

 8 月 1 5 日, 北京《晨报》 刊出自治同志会、 新中国会、 共存杜、 改造同盟、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少年中国学会、 非宗教大同盟、 非基督教学生同盟、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等十个进步团体联合发表的宣言。被捕介绍

 这次营救陈独秀, 画家刘海粟起了重要作用。

 刘海粟找到当时上海滩的头面人物李征武。

 李征武满口答应, 随即去法国巡捕房保释陈独秀秀。

 18日下午, 中法会审官判决罚18日下午 中法会审官判决罚刘海栗伸援手400 元, 陈独秀交保释放。

 在第四次被捕出狱后, 陈独秀根据共产国际指示, 努力争取与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

 为此, 出狱一个月 后,他偕同刘仁静等人专程赴莫斯科, 出席了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 并在这次会上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

 次年1 月 , 陈独秀回国, 带回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有关国共合作的指示及相关决议, 并据此筹备召开中共“ 三大” 。

 第五次被捕, 抗诉法庭, 语惊四座(一)

 连遭打击, 再次入狱连任五届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陈独秀于1 927 年7月 中旬被停职, 随后离开了党的领导岗位。

 共产国际要他到莫斯科去“ 学习” , 他拒绝了。

 拒绝的理由是充分的, 他认为“ 中国革命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领导” 。1 929年11 月 ,陈独秀被开除出党。1 931 年5 月 , 托派组织在上海召开统一大会, 正式确定名称为:

 “ 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 , 陈独秀成为总书记。

 托派组织不仅反对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 同时也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的土地革命, 同时也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因此,蒋介石视陈独秀为心腹大患, 悬赏万大洋缉拿。

 1 932年1 0月 1 5 日上午, 托派中央机关在上海虹口区有恒路春阳里21 0号开会, 由于叛徒谢少珊出卖, 国民党中统特务将彭述之等5人逮捕。

 当晚陈独秀也被逮捕人狱。(二)

 坦然入南京1 932年1 0月 20日, 国民党上海市军警奉命押解陈独秀去南京, 解交南京卫戍司令部讯办。

 当晚陈独秀被押上火车。

 这无异于押赴刑场,生死关头, 陈独秀坦然处之, 上了火车竟酣睡达旦, 火车抵达南京车站才被军警叫醒, 真是耐人寻味。

 (三)

 轰动全国, 各方纷纷营救1 0月 1 8 日, 上海《申报》 以“ 共产党首领陈独秀等被捕” 为题发表消息; 1 9 日, 北京《晨报》 发表《陈独秀被捕》 的社论, 其他报刊纷纷发表消息报道。国内外许多知名人士出面营救, 蔡元培、 柏文蔚、 杨杏佛、 柳亚子、胡适、 林语堂、 杜威、 罗素和爱因斯坦等人纷纷致电国民党中央及蒋介石, 要求释放陈独秀。

 宋庆龄也从上海专程赶赴武汉要求蒋介石释放陈独秀。蒋介蒋介石为了证实陈独秀的“ 罪行” , 把叛徒谢少珊等人调到武汉行营为实陈独秀的行叛徒谢等武汉行营, 亲自审问。

 结果证明,陈独秀和共产党已经没有联系,但是, 蒋介石仍然电令南京, 把陈独秀交法院审判。

 国民党要开庭审判陈独秀。大律师章士钊与陈独秀是译友, 他毛遂自荐, 分文不取, 义务为陈独秀辩护。

 陈独秀案经过长达, 7个多月 的审判斗争, 特别是陈独秀在判决前4 天向法庭内外发表的《辩诉状》 , 抗议国民党政府非法逮捕审判,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四)

 一审无果而终陈独秀应答“ 为什么要打倒国民党政府” 理由有三:

 第一, 现在国民党政治是刺刀政治, 人民即无发言权, 不合民主政治原则; 第二, 中国人已穷至极点, 军阀官僚只知道集中金钱, 存放于帝国主义银行, 人民则困苦到无饭吃, 此高丽亡国时的现象;三, 全国人民主张抗日, 国民党政府则步步退让。(五)

 陈独秀自辩惊人, 朱胡难堪在受审席上, 陈独秀用安庆乡音陈述...

篇二:陈独秀大传简介

7 卷  第 2 期 北华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Vol 1 7   No 1 22006 年 4 月 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Apr. 2006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与共产国际关系研究述评何  妍( 北京大学 历史系 , 北京 100871 )摘  要 :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与共产国际的关系长期以来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

 20世纪 70 年代末由向青首先提出颠覆性的观点 , 他认为大革命失败的责任不能完全归咎于陈独秀 , 共产国际负有部分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 , 由于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 向青的观点很快受到批判 , 众多学者著书立说证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巨大灾难 ,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始终没有摘去。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前苏联档案的解密 , 在掌握一手资料的前提下 , 学术界开始重新探讨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问题。以杨奎松为代表的学者认为陈独秀不仅不是“右倾”机会主义 , 反而在许多情况下抵制了共产国际的错误路线。这种提法具有开创性 , 其后 , 学者们进一步探讨 , 深化了新观点的研究。关键词 : 陈独秀 ; 右倾 ; 共产国际中图分类号 : K26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9 - 5101 (2006) 02 - 0063 - 06  收稿日期 :2005 - 02 - 15作者简介 : 何妍 (1979 - ) , 女 , 吉林九台人 , 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在谈及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与共产国际关系研究之前 , 首先介绍一下对陈独秀评价的三个时期 :(1) 从大革命失败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在这个漫长的时期内 , 对陈独秀的评价基本上是否定的。陈独秀头上戴有九顶“帽子” : 机会主义的二次革命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托陈取消派、反共产国际、反党、反革命、汉奸、叛徒。(2)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学术界和党史界对陈独秀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 并有新突破。研究者认为过去很长时间对陈独秀予以全盘否定是不公正的。其他的政治反动头衔基本上被摘去 , 但是“右倾”机会主义却始终保留着。(3)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到现在。在国际上, 1988 年 , 前苏联共产党为托洛茨基问题平反。1991 年 , 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公布了苏联共产党历史档案 , 出版了《共产国际和联共 ( 布 ) 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 ( 六卷 ) 。这些档案资料给中国学术界带来很大的震动 , 学者们开始重新思考有关陈独秀的问题 , 特别是涉及他犯有严重“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对待“国民党二大”、“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的所谓“三次大让步” , 还有陈独秀对蒋介石、汪精卫的依赖以及不重视党直接掌握武装的思想。一些学者们认为“三次大让步”都是共产国际和“联共 ( 布 ) ”· 3 6 ·

 及其驻华代表直接参与谈判和指使的。陈独秀和党内许多同志曾经抵制过右倾退让 , 但是没有抵制成功 , 这反而加深了共产国际和联共 ( 布 ) 对陈独秀的偏见。大革命失败有多种因素 , 把所有责任全部推到中国共产党和陈独秀身上是不公正的。现在的《中国共产党历史》 , 虽然肯定陈独秀从建党直到大革命运动前期都有巨大功劳 , 并说这是基本方面 , 但还是保留了“右倾机会主义”这顶帽子。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与共产国际的关系 , 学术界的研究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 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本文仅就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的学术进展作一评述。一早在 1979 年 , 向青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和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政策》[1](P137 — 151) 一文提出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很多, 但是主要原因是共产国际领导的错误 , 而不应归为陈独秀一个人身上。他通过对国民党二大、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即所谓的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右派的三大让步 , 以及关于武装问题和土地问题等论述中得出结论 :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要追究责任的话 , 不应只是归咎于陈独秀一个人 , 而应看到这是一种思潮、一种倾向。对此 , 共产国际是首当其冲的。向青以肯定存在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为前提 , 但同时在分析错误原因时又指出陈独秀的错误在于执行而不是违背共产国际纪律 , 大革命失败的主要责任应该由共产国际而不是由陈独秀来承担 , 这一论点的提出具有突破性。首先 , 一般认为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理论基础产生的标志是 1923 年 4 月 25 日发表的《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和 12 月 1 日发表的《中国国民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两篇文章。向青认为 , 1922 年以前陈独秀是重视工人阶级力量的 , 这两篇文章之所以低估工人阶级的作用 , 是与共产国际的基本指导思想密不可分的。

 1922 年的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东方问题 ( 提纲 ) 》及会议宗旨都能看出共产国际低估工人阶级的力量和作用 , 认为“中国独立的工人运动尚属薄弱” , 所以“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要的”。可见 , 陈独秀并未违背共产国际指示精神 , 而是与其观点一致的。向青鲜明地指出所谓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不仅是指陈独秀 , 而且包括共产国际以及维经斯基、鲍罗廷、罗易等有同样性质的错误。其次 , 关于向国民党右派的三次大让步 , 即在国民党二大、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的三大让步 , 向青认为 , 不仅陈独秀 , 而且共产国际代表、苏联顾问以及共产国际领导机关都是错误的。中共党史上一直认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内存在着“广东路线”和“上海路线” , 认为由鲍罗廷领导的在革命初、中期的“广东路线”是正确的 , 而由魏经斯基、陈独秀领导的错误的“上海路线”在革命后期占了上风 , 导致了革命的失败。这是陈独秀“违背了共产国际纪律”的典型解释之一。然而 , 三大让步的错误发生在广东 , 但是却被认为路线错误源于上海 , 向青认为这一结论是没有足够的事实根据的。传统观点认为中山舰事件发生时 , 鲍罗廷不在广东 , 是上海的陈独秀认为中共力量不足以击败蒋介石而否决了反蒋的意见。事实上 , 中山舰事件发生后 , 鲍罗廷的主张有很大的影响力。鲍回到广州与蒋达成了三项“君子协定” ( 要点是 : 1. 共产党接受蒋介石的建议 , 限制共产党在国民党内的活动 ; 2. 蒋介石同意鲍罗廷的主张 , 采取反对右翼的措施 ; 3. 鲍罗廷明确同意支持北伐战争) ,这三项协定是出现整理党务案的前奏。与此相反的 , 陈独秀曾提出共产党退出国民党 ,但遭到共产国际的反对 , 而最终无论是陈独秀、鲍罗廷还是维经斯基 , 主导他们的政策是相对统一的。

 1926 年 12 月 26 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全会关于中国局势的决议》中要求 , 共产党人在国民党中不要夺取领导权 , 决议中所谓的“反右派斗争” , 只是反对已经从国民党中分裂出去的老右派 , 而把蒋介石划为中间派 , 对他只是批评 , 1927 年发生的“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都是这些政策错误积累所造成的。· 4 6 ·

 最后 , 共产国际的五月指示 , 通常被认作是陈独秀在武装问题上和土地问题上对抗共产国际指示、“违背了共产国际纪律”的“铁证”。但是无论是北伐前还是北伐后 , 共产国际都没有提出过建立共产党的革命武装 , 即使是五月指示也没明确提出过这一要求。在土地问题上 , 向青首先认为陈独秀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犯过严重的错误 , 没有把握时机进行土地革命 , 但是这却同共产国际的观点不矛盾 , 共产国际提出的土地分配政策是相当晚的 , 而且一直未提出过比较彻底的土地分配政策。

 1926 年 10 月 , 土地革命时机日渐成熟的时候 , 共产国际发往上海的一个电报却说 : “在占领上海之前 , 暂时不应加强土地运动。”并且还明确提出要向北伐军 ( 地主出身 )的军官让步。鲍罗廷在广东时虽主张土地分配政策 , 但是他的主张只限于宣传方面而没有实际行动 , 罗易主张土地革命 , 也由于没有革命武装做后盾而未付诸实施 , 最后鲍罗廷与罗易在无休止的争论中废弃了土地革命 , 使革命受到了极大的损失。总之 , 向青的文章较为客观地指出了大革命失败负主要责任的是共产国际 , 当然 , 他认为陈独秀也负有责任 , 但是居于次要地位的。二由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国内对中苏关系史的研究尚未开禁 , 研究者们讨论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问题时容易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 也打上政治的烙印。向青因在 70 年代末的这篇文章对陈独秀“右倾”与共产国际革命关系的重新探讨 , 受到了很大的政治压力 , 学术界对此问题的探讨开始出现逆转 , 一些学者写文章来反驳向青的观点 , 从 80 年代到 90 年代末关于陈独秀“右倾”问题没有突破性的学术进展。在此阶段主要存在两种代表性的观点 : 一种是认为大革命失败的主要责任仍是陈独秀“右倾”所造成的 , 如唐宝林在《论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与陈独秀的关系》[2] 中认为陈独秀应该在大革命失败中负有主要责任, 共产国际的指示基本上是正确的 , 大革命失败是陈独秀违背指示造成的结果。这与向青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任建树的《陈独秀传 - 从秀才到总书记》[3] 一书中也认为陈独秀在大革命失败中犯有主要责任, 存在着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 , 他虽然承认与共产国际指导失误分不开 , 但也反对把犯错的原因说成是“忠实的执行国际机会主义的政策” ; 另一种观点认为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大革命中的错误和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之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以杨云若、杨奎松为代表。他们在其专著《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4] 中首先指出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大革命尤其是后期存在严重的“右倾”错误 , 但是这并不等于作为中共主要领导人的陈独秀可以推卸责任 ,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形成 , 并不完全是因为听从了共产国际指示 , 而是有他自己的思想体系作为基础的 , 他的“二次革命论”思想是大革命后期发展为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因此“共产国际的错误和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形成 , 各有各的思想渊源”。这种观点介于向青和唐宝林之间 , 他既承认存在陈独秀“右倾”也承认共产国际的错误 , 但是认为二者有很大的区别。三20 世纪 90 年代 , 一些学者利用俄国解密档案 , 与 80 年代陈独秀研究乍暖还寒的情况相比 ,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社科院近代史所的杨天石等人较早使用了新解密的档案 , 对中山舰等事件有了新的考察和解释 , 主要体现在《中华民国史》[5] 中, 他们虽然没有为陈独秀翻案的意图 , 但是在叙述历史史实的时候 , 基本上采取了客观的态度。他们认为陈独秀其实在“三大让步”中都处于从属地位 , 虽然不否认陈独秀犯有一定的错误 , 但主要的思想来源是共产国际。这对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说法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任建树继《陈独秀传》之后 , 写成《陈独秀大传》 , 于 1999 年 6 月出版 , 他的主要观点认为20 年代中国大革命的路线、方针、政策乃至一些具体的策略 , 都是共产国际和联共 ( 布 ) 制定的 , 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对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指手画脚 , 说三道四。有些重大的事件 , 他们也不与· 5 6 ·

 中共协商 , 而由苏联顾问直接处理 , 陈独秀对于共产国际的指令有的执行了 , 有的曾抵制过 , 但结果还是不得不执行。所以 , 他们就想整治陈独秀。大革命失败了 , 他们文过饰非 , 反而使陈独秀成了他们的替罪羊 , 而且把他开除出党。任建树认为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大革命的失败 , 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 但是它的根子在于共产国际和联共 ( 布) ,他们要负主要责任。陈独秀自然也有他的错误 , 他主要是属于执行的错误。虽然 , 党的领导是集体的领导 , 但是 , 陈独秀作为党的最高领导人 , 也应该负主要责任。任建树在论述中利用了解密档案 , 但是并没有体现出显著的学术新思想 , 与 20 年前向青的主要观点是一致的。杨奎松在《陈独秀与共产国际 - 兼谈陈独秀的“右倾”问题》[6] 中首次全面否定“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传统观念 , 提出的观点具有颠覆性。他的主要观点与向青的不相违背 , 但由于资料占有更丰富 , 因此论据更充分 , 把许多向青只提出但未解释的问题讲清楚了 , 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比如针对传统史书中把三大让步看做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重要标志 , 向青提出正是在三大让步中不仅陈独秀 , 而且共产国际代表、苏联顾问以至共产国际领导机关都是有错误的。杨奎松在吸收了这些观点的前提下 , 进一步论证所谓的陈独秀的三次大让步是不存在的 , 相反的 , 陈独秀在许多情况下表现出了强硬的态度 , 是共产国际的指导使陈独秀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主张。向青的文章对所谓的三次大让步都没有展开论述 , 杨奎松则深入探讨了相关问题。陈独秀的第一次“大让步” , 指的是在国民党二大召开前夕向国民党右派妥协 , 破坏了广东党组织以共产党人和左派占据国民党中央绝大多数的选举计划。杨奎松举有数例推翻这一传统观点 , 如在讨论即将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新选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共人数问题时 , 陈独秀与鲍罗廷就发生了争执 , 陈独秀提出 7 人 , 鲍罗廷坚持不要超过国民党一大时的人数 , 最后陈独秀不得不妥协至4 人。而当陈独秀注意到共产党影响进一步扩大势必会刺激国民...

篇三:陈独秀大传简介

陈 独 秀 有 感中 国 共 产 党 早 期 的 主 要 领 导 人

 陈独秀的简介陈独秀(1879—1942年),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1896年考中秀才。1897年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1901年因为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受清政府通缉,从安庆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0年初潜往上海,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首先成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与其他各地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主要创始人之一。

 早年经历1879年10月9日(清光绪五年),陈独秀出生,他2岁时父亲陈衍中因瘟疫死于苏州怀宁会馆,先后由祖父陈章旭以及长兄陈庆元抚养成人,在家中学习《四书》、《五经》。1896年,17岁的陈独秀通过院试成为秀才,但在次年赴南京江南贡院参加乡試落榜,未能考中举人。1897年,考入杭州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学习法文和造船。同年与高晓岚完婚。1898年,陈独秀赴东北嗣父陈昔凡处,1899年年底,义和团在山东起事,于是陈独秀回到安庆。

 留学与办报1901年10月,陈独秀首次留学日学习日语。1902年3月返回,组织青年励志社。9月,陈独秀再次赴日,读东京成城学校陆军科。陈独秀在日本受到西方社会主义思想 的影响。1903年3月31日夜,陈独秀、张继、邹 容3人强行剪去湖北陆军学生监督姚昱的辫子,因而被遣送回国。

 留学与办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并主编月刊《青年雜誌》 ,次年更名为《新青年》。创刊号上提出6个原则: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大力鼓吹“德先生”(指“主”Democracy)和“赛先生”(指“科学”Science),激烈攻击儒教和传统道德,“打倒孔家店”。因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青年人中影响很大。

 1904年3月31日,陈独秀和房秩五、吴守一创办白话文《安徽俗话报》。“让安徽人通达时事,长点见识”他担任所有编辑和发行工作。报纸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发行量从1000份增加到3000份,成为最受欢迎的白话文报纸之一。这份报纸从1904年到1905年共出刊23期,每期有40页,大约15000字。自第16版以后,该报又增加了16个话题,包括军事、中国哲学、卫生学、天文学等。这些增加的话题几乎都是他自己所写,他使用三愛这个笔名,至少发表了50篇文章。后来由于受到政治压力而停刊。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6月8日,陈独秀在《每周评论》发表《研究室与监狱》,提出入监狱和入研究室,是青年人生最高尚最优美的生活。6月11日,陈独秀在城南新世界游艺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被捕。9月16日保释出。

 创立中国共产党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青年杂志开始宣传社会主义。1920年8月,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8月22日,俞秀松、罗亦农等人在陈独秀家中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创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陈独秀被缺席选为中央局书记。陈后被选为党的第二届、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届、第五届中央委员会的总书记。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都路召开“二大”。大会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与共产国际的关系1922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与孙中山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陈独秀和几乎所有中共领袖最初都表示反对。他也日益对莫斯科的意志和共产国际对中共的指挥感到不满。但是到了同年8月20日,陈独秀主持西湖会议,终于勉强表示服从马林传达的共产国际指示,同意加入国民党,并前往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四大。

 与共产国际的关系1927年3月21日,当北伐军占领龙华时,中共在上海发动工人武装暴动。,陈独秀發表《告世界工人阶级书》和《告中国工人阶级书》。4月4日,陈独秀与刚从国外回来的汪精卫发表《汪、陈联合宣言》,并随汪去武汉。

 4月12日,工人纠察队和蒋介石直接冲突,发生四一二政变,国共分裂。7月12日,鲍罗廷遵照斯大林的指示,重新改组中共中央。陈独秀被停职,于是给临时中央发了一封辞职信。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事变,共产国际和中共在中国的势力中遭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8月7日,新来的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在汉口主持八七会议,禁止陈独秀参加,在会议上公开批判陈独秀对国民党妥协退让,犯有严重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陈独秀认为共产党和国民党都是吸收了中国当时最优秀青年的总汇。

 与中共分道扬镳1929年11月16日,陈独秀因在中东路等问题上发表不同意见,被开除党籍。后发表《告全党同志书》公开信。陈独秀是少数经过30年代还幸存下来的中共领袖之一,但对自己所创建的政党已经不再能产生任何影响。

 1933年4月,陈被南京政府 “以文字为叛国之宣传”判处有期徒刑13年。在南京狱中,陈利用国民党的优待条件,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书籍,潜心研究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孔子道家学说等,完成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论著。1936年3月,在《火花》发表了《无产阶级与民主主义》,指出“最浅薄的见解,莫如把民主主义看作是资产阶级的专利”。称“民主主义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斯大林不懂得这一点,抛弃了民主主义,代之于官僚主义,乃至于把党,把各阶级苏维埃,把职工会,把整个无产阶级政权,糟蹋的简直比考茨基所预言的还要丑陋。”

 晚年抗战爆发后,陈独秀于1937年8月提前出狱他曾向中国共产党表示支持,他曾向中国共产党表示支持,中共也曾发表文章《陈独秀先生到何处去》,并曾提出只要陈可以承认当年的错误就可以恢复党籍,但陈拒绝认错。周恩来曾多次托人劝说陈独秀去延安均被拒绝,他拒绝出任劳动部长,拒绝蒋介石出钱让他组织“新共党”拒绝胡适的邀请去美国,拒绝谭平山要他出面组织第三党的建议。陈最后长期隐居在四川江津,保持低调,而且转向了自由主义。此后对文学和民主发展,继续当年在狱中的研究,特别对斯大林时代的反思,也被后人认为难出其右者。

 鲁迅对陈独秀的评价鲁迅说:“假如将韬略比做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了然,用不着提防。”陈独秀的性格就如这长江,百折不回,愈挫愈奋,且光明磊落。

 陈独秀离开人世,他的思想品德,人格,学识曾影响过中国老一代的革命家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过不可磨灭的一页,功过是非,至今仍被人们评说,庆幸的是,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八十周年时,中共中央研究室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已将强加在陈独秀头上的巫魔之词做了改正,研究室的负责人并公开表示,今后要把陈独秀当做正面人物来宣传。

 小组成员感悟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政论家。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大专家、大学者。陈独秀一生一心为公,光明磊落,丝毫不搞阴谋诡计,不以权谋私,即使在艰苦困顿的晚年,他不接受敌人的馈赠,表现出一个革命者的刚强骨气和高尚人格。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一生毫不妥协,坚决地揭露和批判旧制度、旧思想、旧文化和社会种种弊病,代表了社会良心,为后人做出了杰出的表率。

篇四:陈独秀大传简介

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15 年第 3 期 学思札记陈独秀南京狱中受优待情况考察石宏亮(公安边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广东 广州 510663)[ 摘要 ] 1932 年陈独秀再次被捕入狱,在长期的牢狱生活中,陈独秀写下了不少文章著作。

 这些成果固然是陈独秀苦心钻研得来的,但与监狱对陈独秀的优待也不无关系。

 在监狱中,不论是生活条件还是人身自由上,陈独秀都受到了特殊优待。

 其原因主要有:国民党意欲拉拢陈独秀,国民党达官贵人的看望,陈独秀个人的抗争,狱吏受到陈独秀的恩惠。[ 关键词 ]收稿日期:

 2015 — 08 — 10作者简介:石宏亮,公安边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讲师,博士。1919 年 6 月 8 日,陈独秀在《每周评论》第 25号上以“只眼”的笔名发表了题为《研究室与监狱》的短文,文中写道:“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

 ” [1] 陈独秀一生为革命奔波,反清、反袁、反北洋军阀、反国民党,也因此多次被当局逮捕、遭受牢狱之灾,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箴言。1932 年,由于叛徒的出卖,陈独秀再次被捕。此次被捕经各方尽力营救未果, 陈独秀被迫经受了长期的牢狱生活。

 身陷囹圄并没有令陈独秀颓废消沉,他把监狱当成了研究室,拟定了庞大的写作计划,潜心修学、勤于著述,撰写了不少学术篇章和诗词,《小学识字教本》 等文字学著作以及著名的《金粉泪》 56 首等就是在狱中写成的。

 这些成果固然是陈独秀苦心钻研得来的, 但与监狱为陈独秀提供的优待也不无关系。相关陈独秀研究成果中零星讲述到陈独秀在南京狱中受优待的情况,尚未有专文论及。

 因此,本文对陈独秀在狱中受优待的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对于进一步了解和认识陈独秀尚有意义。一、最后一次被捕及出狱经过陈独秀被中共开除党籍后, 积极从事托派活动,虽已与中共分道扬镳,但反蒋一如既往,成为国民党急欲打击和铲除的对象。

 1932 年 10 月 15日,陈独秀、彭述之等 10 人因叛徒出卖在上海被捕。虽然国民党获知陈独秀已脱离了共产党,但仍将他当作中共领袖,称捕到了“久缉未获之共产党领袖”,并进行大肆宣传,欲给予军法审判,置之于死地。

 10 月 19 日,陈独秀等被押往南京,羁押在国民党军政部军法司。

 陈独秀的友人以及许多文化学术界名人纷纷致电国民党中央、国民党政府,为陈独秀说情、开脱,积极展开营救。

 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国民党当局被迫以“陈等虽属危害民国罪犯,但以其非现役军人,而犯罪地点,又核与《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第七条前段规定不合” [2] 为托词, 将陈独秀等人转送江苏高等法院予以公开审判。

 10 月 26 日,陈独秀等被移交江宁地方法院。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后,检察官以陈独秀触犯《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提起诉讼。

 1933 年 4 月 14 日、15 日、 20 日,江苏高等法院对陈独秀、彭述之案进行三次公开审理。

 为应付庭审,陈独秀自撰《辩诉状》,在为自己辩护的同时,阐述了自己的政治主55

 张, 对国民党政府的腐朽与反动给予了有力地抨击。

 在庭审中,陈独秀据理抗辩、义正词严,以“政府并非国家,反对政府,并非危害国家”的理由驳斥所谓“危害民国罪”。

 4 月 26 日,江苏高等法院以 “文字为叛国之宣传罪” 判处陈独秀有期徒刑13 年、剥夺公权 15 年。

 6 月 15 日,陈独秀书写《上诉状》,递交最高法院,驳斥所谓“政府即国家”的谬论,并揭露国民党政府卖国独裁的种种劣行。在国民党一党独裁的专制社会, 陈独秀纵有三寸不烂之舌,也无济于事。

 6 月 30 日,国民党政府最高法院终审判决陈独秀、彭述之以“文字为叛国之宣传罪”,各处有期徒刑 8 年。此后,陈独秀被迫在南京第一模范监狱经受了长期的牢狱生活。读书、写作、通信、会客,为陈独秀打发百无聊赖的狱中生活。抗日烽火燃起,陈独秀迎来了提前出狱的机会。

 “八·一三”上海抗战后,南京经常遭到日机的轰炸,南京第一模范监狱未能幸免,陈独秀险些丧命。陈独秀好友胡适、陈钟凡等遂联名保释陈独秀,再加上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强烈要求释放政治犯,国民党不得不为陈独秀减刑、 提前释放。

 1937 年 8月 23 日,陈独秀结束了长期的牢狱生活,重获人身自由。二、享受优待情况在国民党上海市公安局、军政部军法司、江宁地方看守所羁押以及在南京第一模范监狱“服刑”初期,陈独秀并未受到特殊的优待。在国民党军政部军法司羁押期间, 陈独秀等人受到严格的管理和限制,据当时《申报》报道:“陈彭等要求读报通信,已被拒绝,又请读书,已准其阅读三民主义和其他总理遗教。

 至外来访客,及新闻记者,一概不准接见。” [3] 陈独秀历经革命的洗礼,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但断绝与外界联系、不准读书看报,对于豪放不羁、喜爱著述的陈独秀而言,则引起强烈的不满和隐忧。

 1932 年 12 月 1 日, 陈独秀致信胡适,表达了心中忧虑:“判决后,以弟老病之躯,即久徒亦等于大辟, 因正式监狱乃终日禁闭斗室中(牛兰现在即是这样的生活), 不象此时在看守所中尚有随时在室外散步及与看守者谈话的自由,狱中购买药品和食物当然更不方便。” [4] 可见,陈独秀已经预想到, 正式判决后的条件和环境将更加恶劣。刚转到南京第一模范监狱之时,陈独秀确实受到严格管制 , “有专门的看守监视, 不准读书看报,不准与外界通信,不准亲友探监,他仿佛被装进了一个密不透风的罐头盒, 丧失了一切人身自由。

 ” [5] 后来,在狱中受到特殊优待,恐怕让陈独秀也始料未及。任卓宣曾在回忆文章中谈起陈独秀的狱中生活,认为“他的生活比他平时还要舒适得多” [6] 。

 胡适作为文化名人,社交广泛,忙于应酬,无暇著述,竟也羡慕起狱中的陈独秀, 好几次提到,“倘若把我关进监狱,并享受陈独秀的狱中待遇,我的几种重要学术著作都可以写成了。

 ” [7] 如果陈独秀和普通犯人一样受到种种约束和限制, 恐怕胡适也不会心存羡慕之意。可见,陈独秀在狱中确实享受到一定的特殊优待。至于陈独秀在狱中享受的优待究竟如何,一些曾去狱中探视过陈独秀的亲友在回忆文章中有所描绘。据陈独秀儿子陈松年回忆,陈独秀在南京狱中“住单间房,有人要会见他,他说会就会,也不要登记。

 ” [8] 曾经在狱中长期照顾陈独秀生活的濮清泉对陈独秀的狱中生活也做过细致的描述,如“陈独秀得到一点优待, 他一个人住一间牢房”,“他房里有两大书架,摆满了书籍,经、史、子、集每样有一点” [9] 等。上世纪 80 年代后, 党史研究迎来新的生机,对陈独秀的研究备受党史学者的关注, 相关的研究成果不断问世。

 诸多著作和文章对陈独秀狱中生活也有所记载和描绘。

 魏知信在书中指出:“陈独秀作为政治犯受到狱中优待, 一个人住在一所小院,近似软禁。

 他的囚室如同书房,书架上经、史、子、集俱全。

 ” [10] 唐宝林在书中指出:“为了满足他读书的要求, 房里放了两大书架, 陈就通过亲朋,搞来大量书报,把两个书架塞得满满的。

 他身体有病, 允许著名中医黄钟先生从上海到狱中来给他治病,又安排同狱的濮德志、罗世藩轮流看护他。

 后来还允许他的第三个妻子潘兰珍每天到狱中照料他。

 ” [11] 陈铁健在文中指出,陈独秀在狱中,“可以会见亲友 , 接受记者采访;可以购买大量书报 , 书稿可以出版 , 论文可以发表;有病可请医生诊治 , 并安排同狱的难友轮流看护。

 后来还允许他的第三位妻子潘兰珍每天到狱中照料他。

 ” [12] 任建树在书中指出:“陈独秀的饮食也比一般犯人好,每餐两菜一汤。他要求将菜和汤混做成一个菜,主食吃面包。

 外面送来的食品很多,常吃不完。

 朋友送钱给他, 由狱方保管, 需要物品时由狱方代购……” [13] 祝彦在文中指出:“在这 5 年的监狱生活里 , 由于陈独秀享受了优待 , 一个人住一间牢房 , 准许亲属探监 , 准许通信 , 准许读书看报……” [14] 张昌华在文中提出:“让他住单间牢房 , 配了一桌一椅 ,两个书架;取消了对他的‘三不准’ , 默许他可以通信、读书看报、亲属探监。

 ” [15] 上述描绘不尽相同,56

 但大体都从生活条件、 人身自由等不同角度反映了陈独秀在狱中享受优待的具体情形。综合起来,陈独秀在狱中享受的优待主要有:在生活条件上,住单间牢房,配备书架、桌椅。伙食也比其他狱友要好很多, 再加上前来探视的友人赠送的衣物,吃穿不愁。

 后来,还有同监两位狱友轮流照顾, 第三任妻子潘兰珍也可以经常入狱陪伴照顾。在人身自由上,除允许通信、读书写作、发表文章外,还能自由会客。

 除陈独秀的亲人外,胡适、汪原放、刘海粟、邓以蛰等许多友人都曾去狱中探视过,甚至有人慕陈独秀之名前往狱中探望。有一件琐事更能反映出监狱对陈独秀管理的相对宽松,濮清泉在回忆中记述,陈独秀在狱中曾与第三任妻子潘兰珍发生房事, 典狱长对此也只是表示警告而已。

 应当说,就当时而言,陈独秀作为服刑的“犯人”,他所享受的生活条件和自由还是相当特殊的,远非其他普通犯人所能比拟。三、小结陈独秀在狱中之所以受到优待, 原因主要在于:1. 国民党意欲拉拢陈独秀。

 陈独秀是中共的主要创始人,且担任过五届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在政治界、思想文化界影响巨大,对国民党具有特殊的利用价值。陈独秀在狱中以及出狱后,国民党当局曾多次派人探视并许以高官厚禄, 试图说服陈独秀转变立场为国民党服务。

 给予陈独秀以优待,也是国民党试图转化陈独秀的一个手段。典狱长曾告诉同狱中的濮清泉:“上面叫我们优待,我们也尽量给他以优待。

 ” [16] 由此可见,监狱为陈独秀提供优待,是国民党授意和许可的。2. 社会名流、达官显贵的探视。

 陈独秀身陷囹圄期间,除不少社会名流前来探望外,宋美龄、段锡朋等国民党要人也曾前往狱中劝导和看望,令监狱长和狱卒更加不敢对陈独秀怠慢。

 任卓宣在回忆中记述:“判刑以后,由于陈先生是政治犯,又因为有很多显要的朋友、门生前去监狱探视,吏卒对陈先生亦颇为优待。

 ” [17]3. 陈独秀个人的抗争。

 陈独秀性格倔强、任性,遇到不公正的事,便会起而抗争,绝不会忍气吞声。刚到监狱时,不给通信、会客等自由,陈独秀便和典狱长理论,甚至绝食。

 他曾对典狱长说 :“你们执行恶法,我拼老命也要抗议。

 ”典狱长回应 :“恶法胜于无法。

 ”陈独秀予以回击 : “恶法就要打倒 ! ” [18] 陈独秀的抗争无形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以后监狱对他的管制进一步宽松。4. 狱卒受到陈独秀的恩惠。

 陈独秀擅长书法,由于他特殊的身份,他的书法作品在当时就有一定的市场价值。

 在狱中, 一些狱卒请陈独秀题字,陈独秀常常欣然赐字。这无形中使狱卒受到陈独秀的恩惠,因而在态度上对陈独秀也较为客气。陈独秀在南京狱中受到优待是属实的。生活安稳,身体也未受到折磨,且具有相当宽泛的自由,这是其他狱中犯人所望尘莫及的。陈独秀所受的优待, 是国民党为争取陈独秀而采取的策略与手腕, 并非陈独秀卑躬屈膝换来的。这些优待不仅无损于陈独秀的伟大人格,反而更加衬托了陈独秀的坚定立场和视死如归的精神风貌。虽然陈独秀未被国民党处以极刑,且在狱中受到国民党的优待, 但陈独秀对国民党的痛恨并未有一丝一毫的减轻, 他在狱中以诗言情, 所写《金粉泪》 56 首就表达了自己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无情鞭挞和揭露。参考文献:[1] 林茂生,杨淑娟,王树棣 . 陈独秀文章选编 ( 上 )[M]. 北京:三联书店, 1984.424.[2] 唐宝林,林茂生 . 陈独秀年谱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430.[3] [6][17] 强重华 . 陈独秀被捕资料汇编 [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2.137 , 235 , 235.[4] 水如 . 陈独秀书信集 [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87.467.[5] 钟法权 . 陈独秀江津晚歌—— — 一个人和一家人[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93.[7] 胡明 . 正误交织陈独秀—— — 思想的诠释与文化的评判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323.[8] 陈松年 . 我的父亲陈独秀 [A]. 杨扬 . 自述与印象:陈独秀 [C].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7.52.[9][16][18] 濮清泉 . 我所知道的陈独秀 [A]. 杨扬 . 自述与印象:

 陈独秀 [C].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1997.100-101 , 120 , 100.[10] 魏知信 . 陈独秀思想研究 [C]. 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110.[11] 唐宝林 . 陈独秀传(下)—— — 从总书记到反对派[C].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147.[12] 陈铁健 . 走向最后的觉醒—— — 杭日战争时期的陈独秀 [J]. 史学月刊, 2002 ( 4 )

 .[13] 任建树 . 陈独秀大传 [C].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555.[14] 祝彦 . 陈独秀的五次被捕 [J]. 党史文汇, 2001( 1 )

 .[15] 张昌华 . 陈独秀著小学识字教本 [J]. 出版广角,2001 ( 7 )

 .责任编辑:马俊57

篇五:陈独秀大传简介

03年7月第22卷第4期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Ancing T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 EditiOn)July. 2003VOl. 22 NO

 . 4

  国民党未杀害陈独秀之因汪 金 山 安庆师范学院 历史系9安徽安庆2460

 )摘要:

 932年陈独秀被捕后没有被国民党杀害9而是被公开审判O这种结局是三十年代社会矛盾的产物O陈独秀被开除党籍9并成为共产党反对派77

 托派9的领袖9使国民党对陈独秀的处置变得复杂O陈独秀在五四时期的巨大影响使国民党利用 对陈独秀的公审来进行民主9训政的宣传成为可能O关键词:陈独秀9 被捕9 审判中图分类号: K8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03- 4730 2003)04- 0045- 02 932年 0月

 5日9由 于叛徒出 卖9陈独秀~彭 述之等 托派9重要人物 被国 民党中 统特务逮捕O经公开审判9判处有期徒刑8年O国民党自 从 927年 清共9以来9凡捕到 著名 的 共产党员9莫不格杀勿论9但为什么 将中共创 始人陈独秀交法院审判而未杀害呢 首先9陈 独 秀此时 已 成为 托 派领 袖9有 别 于江西的共产党9这是陈免于被杀的根本原因O国 共两 党代表的 不 同 阶级之间 的 矛 盾成 为当 时中国 社会的 主要矛盾O 当 时9国 民党之所以逮捕陈独秀9主要是因 为它 把陈独秀看作是共产党领袖O 虽然国民党早已知道陈独秀组织了 有别于江西共产党的 小 组织9成为 中 共的 反对派9但是它 把陈的 反对派的 活动看成是共产党内 部 的矛 盾9把陈独秀在 九. 一八9~

 一. 二八9时期进行的 反日 反国 民党9活动9看成与共产党在农村进行的苏维埃运动一样9都是反对国 民党统治而不能容忍的O 因 此9他们一直把陈独秀当 作中共领袖看待9说 该党专事赤化99

 严令警务人员密查缉拿9O 所以这次陈独秀被捕9被国民党称作捕到了 久缉未获之共产党领袖9O陈独秀被捕后9就国 民党最高统治者蒋介石来说9急于了 解的是陈独秀与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的真实关系问题O

 0月 22日9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 会派员 赴汉口 向 蒋 报告捕获陈独秀经 过9并 携 去 捕 获 的 各 种 主 要 文 件9呈 蒋 审查9O

 P 35) 2

 P309)在这前后9蒋介石也电令南京把变节的托派秘书长谢德盘押解到 汉口9以证实陈独秀与红军的关系O 现在既经证实陈独秀与中央苏区和中央红军无联系9正如 0月 26日<申 报>上<陈独秀 或不致死>一文所说 盖陈独秀原非真共产党可比云云9O革命9而陈独 秀不仅手无 寸 铁9而且反对成立红军9况且国 民党未尝不想利 用 陈去进一步反对共产党O 蒋介石最后采纳了 翁文颜和胡适等人的意见9认为 陈所犯之罪 系 危害 民国 之生存9国 家法律对此已 有明 确 规定9为 维护 司 法独 立尊严9可交法院公开审判O 据此9何应钦传讯陈独秀之后9即 根据蒋的命令9托词 陈等虽属危害民国 罪犯9但以其非现役军人9且犯案地点又核于民国 紧急治 罪法第七条前段规定不合99军法司 司 长备文将陈等转送江 苏高 等法 院 公开 2

 P535)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进行武装

 P 37)遂令王振南审判O 可见陈独秀未被暗杀而对之公审正是由 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O 国 民党逮捕陈9是因为陈是共产党领袖9之所以不杀而以公审的 形式发落9是因 为 陈 有别 于 江 西 的 共产党9这是当 时社会主要矛盾使然O 而从陈独秀被捕后的社会反响中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出 这种社会大环境O在众多的反响中首先见诸报端的 是北平<晨报>1 0月1 9日 的社论<陈独秀被捕>一文O社论的主 要内 容有以 下 三 点:一~

 持共产党学 说~组织共产党与夫实 行危害 国 家9此系 三 事9不 可混而为一99不能以陈独秀组织托派定他的罪O 二~

 有无危害国家之行为之问题应交由 法院判决9O 三~

  作者简介:汪金山

 980- )9男9安徽舒城人9安庆师范学院历史系2003届学生O收稿日 期: 2003- 06- 2

 如 果认为 陈独秀~过去为 共产党领袖,或今日 尚立于托派旗帜下,乃 与江西 杀人放火f之共产党同 类观,此大不可也--因 独秀昔日 之同 志方以武力 为 争夺政权,乃 迁怒于 独 秀之身,则 人权一无保障O

 [3]<P531>其次是10月 24日 上海<申 报>登载的由 蔡元培~柳亚子~杨杏佛~林语堂~潘光旦等合署的~快邮代电 ,全文如下,南京 中 央党 部~国 民政府 钧 鉴,闻 陈 独 秀于卧病中被捕解京,甚为系念O 此君早岁 提倡革 命,曾 于 张溥泉,章行严办<国 民日 报>于上海O光复后,复佑柏烈武治皖有功O而五四运动 时期 鼓吹新文化,对于 国 民 革 命,尤 有间接之助,此非个人恩怨之私所不可抹杀者也O 不幸以政治主张之差异,遂到背道而驰O顾其反对暴动 政策,斥 红 军 为 土 匪,遂 遭共产党除名,实于欧美各立宪国 议会中之共产党议员 无异O 伏望顾怜耆旧,爱惜人才,特宽两观之诛,开其自 新之路,学术幸甚,文化幸甚O 临电不胜惶恐待命之至O<晨报>的 社论和~快邮 代 电 都是 把 现在 的陈 独 秀 与 共 产 党 区 分 开 来,强 调 他 们 之 间 的 差异,请求政府宽大处理,交法院审判O另 外,从审判中章士钊作为律师作的 辩护中也可以 看出 他为 了 强 调 陈独 秀无 罪 宁 可把陈 独[4]<P531>秀说成是一个反共者O 他说,陈独秀与中共分裂后组织~托派 ,地位适于国 民党最前线之敌人为敌,不期而化为缓冲之集团,因 而可以认为~托洛茨 基派与国 民党 取犄角 之势以 清共也O 要无 不可,即 以 此论功 罪,其谓托 洛茨基派有功 于 国 民党,且不暇给,罪何为乎来者? [2]<P312>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因 为当 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国 共矛盾,所以在众多为陈求情的说辞中都努力 区分陈和共产党的 差别,而也正因此才为国民党准许公审陈独秀提供了 可能O其次,陈独秀的 巨大社会影响和特殊政治立场使得国民党对陈独秃的处置变得复杂O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 主要领导者,又是北大的 文科院 长,当 属 社会名 流,具有很高 的 社会声望,赢得了 广 泛的 同 情和 尊重,这就给国 民政府带来巨大的舆论压力,在对陈的 处置上不得不谨慎行事O陈独秀是作为共产党领袖 而被国 民党逮捕,鉴于陈五四 以来的巨大社会影响,蒋介石认为此时 杀 陈 不 但 毫 无 好 处,而 且 会 有 很 大 的 舆 论 压力,留下陈独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O 事隔半个多世纪,当 年国 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科长徐恩 曾 在回 忆陈独秀被捕时就说, ~此事我做的 是否算好,现在想来实 在很怀疑,因 为 我在无 意中替毛泽东立了 一个大功,替他铲除了 一个不共戴天的仇敌O

 [4]<P556>可能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蒋介石对 陈 独 秀 既 不 杀 又 不 放,并 且 允 许 他 和 外 界 联系O蒋介石的 这种 企图 可以 从陈 独 秀入狱后 与~托派 的关系看出O 1 932年10月 下旬,还在陈独秀刚被押解到南京的 时候,高君曼的 同 学好友刘梦符便前来探视O 利 用 这一机会,陈独秀转出 一封信给郑超麟之妻吴静如,嘱她来南京探望郑超鳞O 此后,陈独秀就指定吴静如为交通员,于狱外托派组织建立了 联系O 这就很难说不是蒋介石有意为之的了O最 后,三 十 年 代 初 国 民 政 府 正 在 推 行~民主 ~ ~训 政 ,社会~民族危机日 深,这些都使得对陈独秀的宽大处理成为可能O在国 民党开始~训 政 以后不久, ~九-一八 事 变 爆 发 了,中 国 面 临 日 本 帝 国 主 义 的 严 重 威胁,中华民族濒临生死存亡的 紧要关头O 在这种形势下,尽管广大中国 人民对国 民党独裁非常不满,但是大敌当 前,团 结一致抗日 御 辱 成为 这一时期全国 人民的 共同 呼声O 因 而,这一时期各界群众对国 民党的 谴责也是大多 抨击其不抵抗政策,暂时缓解了 对国 民党 独 裁统治 的 不满情绪O这从抗战初 期 各民主党派对国 民党 的 态度看就表现的尤为明 显O 许多民主党派从大局出 发自 动放弃了 自 己 原来的 政治主张,对国 民党予以无条件的支持O ~训政 在极大的程度上得到认可O 陈独秀被捕受到社会各界极大的关注O 国民党将陈独秀交司 法审判,表示了 司 法尊严,无 疑对宣 传其民主~训政,树立政府新形象是极为有利的O 而蒋 介 石 在 三 十 年 代 刚 刚 战 胜 各 派 军 阀,地 位 初定~根基未稳,急需全国 舆论的 支持,这时若杀陈独秀实为违背民意,有百害而无一利O 蒋介石是个玩政治的 能 手,他善 于 抓主要矛 盾,只 要陈 独秀事 实 上 已 不 是~匪 共 ,什 么 都 可 以~宽 大 处理O参考文献,唐宝林.陈独秀

 从总 书记到 反对派[M].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 1989.朱文华.终身的 反对派

 陈独秀评价[M].青岛,青岛出 版社, 1997.任 建 树.陈 独 秀 大 传[M].上 海,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1][2][3]1999.刘陪平.论抗战前十年间中国 社会的 主要矛盾[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 <1>.[4]责任编校,徐希军-64-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

篇六:陈独秀大传简介

03年ll月第22卷第6期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I Of Ancing TeacherS COIIege(SOciaI Science EditiOn)NOv. 2003VOI. 22 NO

 . 6

 20来年陈独秀晚年思想研究之进展张勤林家虎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人文学院9合肥230052)摘要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9史学界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9对陈展开了 全方位的研究9尤其重视对其晚年的研究9 20多年来取得了 丰硕的成果O 本文梳理了 自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二十来年的研究概况9认为其晚年思想的研究经历了 三个阶段2起步阶段~确立与发展阶段和突破性发展阶段9对每个阶段的 研究特点~具体情况进行了 综述9以期推动这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O关键词2 晚年陈独秀; 政治思想; 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2

 S27文献标识码2 A文章编号2 1003- 4730(2003)06- 0090- 05十一届 三 中 全会后9随着思 想解放的 发 展9史学界开始对陈独秀展开全方位的学术研究O 其中9陈从1937年出 狱到1942年5月 逝世这一晚年阶段受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O随着20来年的学术 探 讨9陈 独 秀 晚 年 思 想 研 究 取 得 了 丰 硕 的 成果9发表的论文达100多篇9专著10余部O根据研究的 主题~规模与成果的 变化9 20来年的 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2上世纪70年代末到S0年代中期是它 的 起步阶段; S0年代后期 到90年代末是它作为独立领域的确立与发展阶段;而2000年以来可以说是它的突破性发展阶段O一~ 70年代末到S0年代中期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是以 三 中 全会后 学 术界全面开始研究陈独秀为其开端的O 其中9对陈晚年思想的研究9主要集中在为陈的 汉奸"~

 国 民党特务"~ 叛徒"罪名 的 辩诬以 及围 绕这一主题所展开的陈独秀与托派关系和他关于抗战的 思想评价上O这一时期关于陈独秀晚年思想的 研究尚 未独立9大多 与陈一生的 整体评价及后 期 思 想 的 研究交织在一起9所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O1979年林茂生~王树棣等的&lt;应当 全面地历史地评价陈独秀&gt;开始了 新时期对陈独秀的 全面评价O 文章否定了 四人帮"抹煞陈独秀全部功绩的 见解9恢复了 文革 前党对陈 的 评价9认为 他是一 个 从 起 积 极 作 用 到 起 消 极作 用 和 反 动 作 用的"历史人物9在1937- 1942年他已 成了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辩护士"9

 堕落为党和人民革命事业的叛徒"[1]9从而对晚年陈独秀基本上持一全面否定的态度O 随后王树棣的&lt;陈独秀生平&gt;~李卫东的&lt;评陈独秀在历史上的 功 过罪&gt;等文也都持此观点9认为我们不能以他早期的 贡献来掩盖他后来 对党和人民所犯下的严重错误和罪行"[2]O但更多 的 学 者认为 对抗战 时 期 的 陈 独 秀也 必须进行历史的 实 事求是的 分析9决不能作简单的肯定和简单的否定"[3]9而由 此开始对晚年陈独秀的思想进行了 更加深入的探讨O关于抗日 政见的 评价9较有代表性的 有张永通~刘 传学 的&lt;我们对陈独秀在抗日 战 争时期 的一点了 解和认识&gt;~杨荣华的&lt;评陈独秀在抗日 时期 的 政治思想&gt;和史月 廷的&lt;也谈陈独 秀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思想&gt;等文O 张文认为抗战初期陈 独 秀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是 有 民 族 意 识 和 爱 国 心的"9但由 于他的 资产阶级立场9使他 反对共产党的 领导及党提出 的 全面抗战 路线;同 时9却 为蒋介石国 民党坚持一党专政和 片 面抗战 路线辩护"9随着正 面战场的 溃败9他 坚 持走他逆历 史潮 流之路9越是往后 就越是消 极~颓废"9最终被埋没在人民革命的洪流中[4](P251- 260)O 杨文认为 抗日 时期 的 陈独秀不是一个3亡国 论者* ~ 3投降主义者* ~ 3失 败 主 义 者* 9更 不 是3汉 奸* ~ 3特 务* ~3反革命* "9而 是主张抗日 的~反对妥 协投降的爱国 主义者9是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的 爱国 主义

 作者简介2 张 勤(1959- )9男9重庆市人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9研究方向2中共党史~当 代中国政治O林家虎(1974- )9男9安徽合肥人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9研究方向2中共党史~当 代中国政治O收稿日 期2 2003- 10- 0S

 者

 [5]但史文不同 意上述观点9它 认为 抗战时期陈6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 的~抗日 爱 国 思 想居主导地位同 时又有若干严重错误思 想的 特殊历史人物

 [6]而透过陈的 抗战政见9多 数学 者认为在总的政治倾向 上9 6晚期的 陈独秀9其言其行在基本倾向 上不利 于 国 民党卖 国~独 裁9不 利 于 日本帝国 主义侵略中国9有利 于中华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 尽管在理论和路线上他与党有分歧9但是在革命与反革命这个最重要的 大是大非面前9他的政治倾向是属于延安9而不是属于西安

 关于6汉奸 问 题9夏 立平的&lt;陈 独 秀能 评 定为6反革命 ~ 6叛徒 吗?&gt;~孙其明 的&lt;陈独秀是否汉奸问 题的 探讨&gt;与 唐宝 林的&lt;旧 案 新考

 关于 王明~康生诬陷 陈独秀为6汉奸 的 问 题&gt;等文否定了 扣在陈独秀头上的这一罪名 文章认为陈是 被日 本特务收买的6汉奸 一说是从莫斯科回来 的 王明 等人的 造谣诬陷9这是王明 等人6以 陈独秀事件为 借口 反对以 毛泽东 同 志为 首的 党中[ ]央的正确政策9同 时打击党内 一切与陈独秀有过正常接触的同志9以便取而代之

 [8]关 于 陈 独 秀与托 派的 关系9研究 者认为6给中国 托派定性是一回 事9对托派组织中的 陈独秀如 实地记述他的活动又是一回 事 9 6他在被捕期间 和释放后9停止了 托 派活动9但仍 坚持其托 派观 点 9 6过去传言他充当 国 民党 特务和 汉奸9并非事实

 [9]而就陈参加托派的 错误性质9有学 者认为9陈转向 托派9 6成为历史前进的 绊脚石和落伍者 [10]9但也有学者认为6托陈派是一个从党的队 伍 中 分 裂 出 去 的 阶 级 异 己 力 量9但 他 们 在 反蒋~抗日~爱国 这三点上同 党还是一致的9这就决定了 他们同 党的矛盾属于人民内 部的 矛盾9他们是一个反马克思列宁 主义的 机会主义派9而不是反革命派

 [11]在 思 想 体系 上9有 学 者认为 陈6始终是一个不彻底的托洛茨基主义者 9 6始终在托洛茨基主义~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二次革命论的 圈子里摇摆

 [12]也有学者认为陈6没有把托派的 主张坚持到底 9 61939年以后的陈独秀公开的回 到了 资产阶级的政治立场9并直截了 当 的 反对起马克思列宁主义来了 [13]9他6从根本上背叛了马 列 主义9但也和 托 洛茨基主义相 去甚 远9完 全是一种倒行逆施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14]学 界的 研究 推 动 着对陈 晚年历史 地位的 新评价 1985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推出 的&lt;关于陈独秀一生活动的评价&gt;一文分析了 陈一生的 思想与活动9文章批驳了6汉奸 说~ 6投降国 民党当特务 说9但陈是6取消派 9信仰托洛茨基主义是背叛马列主义的帽子还戴在头上 该文有6为陈独秀研究划框子~定调子 [15]的 明 显意图9但也较多地吸收了 这一时期的 研究成果9可以说是对陈独秀晚年思想研究起步阶段的一个总结 二~ 80年代后期 到90年代末的 确 立与发展阶段随着资料的 发掘和思想解放的 深入9 6到80年代后期9人们又以新的眼光将其 晚年 开辟为一个独立领域 研究他晚年的 社会活动~政治思想及其评价问 题

 [16]1989年陈独秀研究学 会的成立与1993年&lt;陈独秀著作选&gt;第三卷的出 版9更起了 极大的推动作用 这一时期作为陈晚年思想研究的 确 立与发 展阶段9主要表现为: 1.从学 术活动看9共举行了 四 次全国 性的 陈独秀学术研讨会9而1994年的研讨会更是直接以陈独秀后期思想与活动为 主题; 2.从研究主题看9已 从政治 辩诬扩展到 各个领域:在政治 思 想 上9除了 抗日 爱国 主题外9学 者们 还探讨了 陈 晚 年的 党派关系~他的新6二次革命论 与晚年民主思想;并涉足了陈晚年关于发展资本主义与民族工 业的 经 济思想9对陈晚年的 哲学思想~社会史观~人生观和国民性改造等问题进行了 探讨9并将研究触角 伸向他 的 个性与人品 及研究方 法论上9可谓6百 花齐放9领域纷呈 ; 3.从学 术成果看9关于 陈 晚 年的学术论文有80多篇9而以年谱~传记~评传等形式出 现的研究专著有十几部问世 具体而言9研究的 进展首先表现为原有领域的深入开掘上 在辩诬领域9学者们就陈被诬为6汉奸 的 历史 环境进行了 更深入的 探讨9指出6反托 涉及陈独秀也是历史的必然 康生&lt;铲&gt;文仅是这必然性发 展过程中 的 无数个偶 然性之一

 [1 ](p141- 142D6把(陈 被诬为 汉奸 的D责任全放在他们(指王明~康生D身上9也是同 史实不符的 [18] 而王观泉的&lt;诬陷 陈独秀为 汉奸问 题的 深究&gt;更以 确 凿的 史料指出 中共海外机关报&lt;巴黎时报&gt;早在1936年10月 5日 就将6托陈派 戴上了6日 寇奸细 的 帽子9 6使 陈独秀是否汉奸问 题 有了 一个自 始 至终的深究9答案更加完整了

 [19]关于陈晚年与中共的 关系9这一阶段的 研究表明 前一时期6把陈独秀表示赞成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罗 汉接洽陈独秀与共产党合作抗日 之事9视为 陈 要求回 到 党内 9不能 不说是一种 误解

 [20](p261D有学者对学界认为党中央对陈回 党工作 的 要求表示欢迎提出 质疑9认为6陈 独 秀对中国 共产党并无 诚意9不想 回 党工 作9中 国 共产党也 不 存 在 让 陈 独 秀 回 延 安 的 希 望

 并 通 过 对6冰 的&lt;陈独秀先生到 何 处去?&gt;的 考证指出:仅以6冰 文9就6足以把陈独秀回 党的 愿望(假如 有的 话D及 回 党 的 可 能(即 使 存 在 的 话D一 笔 勾 销 19 第6期张勤9林家虎: 20来年陈独秀晚年思想研究之进展

 了 "[17]&lt;p139- 140)在陈与托派关系上 有张敬让的&lt;陈独秀与托派关系之我见&gt;~唐宝林的&lt;陈独秀与托洛 茨基&gt;~ &lt;陈独秀晚年与托派的 论战&gt;和 鄢 朝 敏的&lt;试评陈独秀狱中&lt;辩诉状&gt;&gt;等 研究者对资料的 挖掘基本上支撑了 这一结论:陈的&quot;托派问题 从其性质来说 也仅是错误严重的 党内 反对派 他也始终未同 反革命势力 勾 结在一起"[21] &quot;把陈的托派性质定为反革命是不妥的 "[22]关于陈的 爱国 思想 学术界一致认为陈独秀一直坚持着爱国主义思想 他在武汉的抗日 演讲对 宣 传~动 员 广 大 群 众 投 身 抗 战 起 到 了 积 极 作用 在他&quot;最后岁 月 里 贫病交加 朝不保夕 但他的 爱国 思想矢志犹存" &quot;在弥 留 之际 还惦记着 还我河山

 真可谓是一位终身爱国者 "[23]在陈 独 秀抗日 政见 的 评 价上 学 者们 指 出 他的抗战主张在性质上&quot;是一种带有双重性的 抗战主张 基本上属于抗战期间 中间 势力 的 政治思潮" &quot;这是陈独秀的 二次革命论 ~对国 民党抱有幻想的 集中 反映 "[24]其后 期 思 想 逐步 趋向 保守悲观 发表了 一些 错误言 论 但就整个抗战 时期来看 &quot;抗战救国 是他政治思想的 主旋律 其基本观点和立场也是正确的"[25] 而且 &quot;从民族主义的 角 度来看 陈 独 秀始 终坚持了 抗日 的 主 张 保持了 作为爱国 主义者的 晚节;从理论信仰的 角度来审视 陈独秀始终没有放弃对科学~民主~社会主义的 追求 尽管他脱离实 际 地~错误地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2G]这一阶段开拓的 新领域主要有陈 晚 年的 新&quot;二次革命论"~民主思想以及他的经济思想等 关于&quot;二次革 命论" 有 徐光 寿 的&lt;评 陈 独 秀&quot;二 次 革 命 论"&gt;~阿 明 布 和 的&lt;陈 独 秀 晚 年 的 新&quot;二次革命论"&gt;~柯有华的&lt;再评陈独秀&quot;二次革命 论"&gt;~张修成与郑 强 的&lt;陈 独 秀中 国 革 命前途思想演变探析&gt;等 研究者对其基本上持否定态度 认为他的&quot;二次革命论"实质是放弃民主革命的 无产阶级领导权 区别 仅在于 对他晚年&quot;二次革命论"的形成阶段~特点的不同理解上 如徐文认 为陈&quot;从抗战爆发直到 去世的 取消 革 命论 则是 二次革命论 的 第 三阶段"[27] 而阿明 布和 的文 章认为 他晚年回 归&quot;二次革命论"出 现一些 新的 内 容和新的特点 &quot;他认为经济条件不成熟 即使在名 义上建立了 社会主义也不会走出 资本主义范畴 因 而实行社会主义决不能越过资本主义阶段"[28] 为此 他从苏联经验中找佐证 而张文认 为&quot;二次革命论"在陈思想中 经 历了 一个上 升为主导地位到被否定再到 回 归 的 过程 他晚年幻想依靠帝国 主义和国 民党走资本主义道路 直接否 定 了 早 期 提 出 的 第 三 种 设 想&lt;新 民 主 主 义 社会) 否定了 无产阶级专政和 苏联的 社会主义制度 反对中 国 走 社会主 义道路 他 的&quot;二 次革 命论"思想的反复出 现表明 了 认识近代中国 特殊国情所具有的难度 关于陈晚年的 民主思想 欧阳 哲生通过胡 适与陈独秀的比较研究 认为&quot;胡~陈晚年的 殊途同归和双重反思 从正反两方面说明 了 中国 建设民主政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反映了 中国 历史发展的必然"[30] 从而对其民主思想予以了 肯定 而阿明 布和从国 际共运史的 角 度认为&quot; 晚年陈 独 秀的 主导方面已 是十分明 显地倒 向 资产阶级民主[29]主义了 但他仍有一层社会主义的 外衣

 这就是我 们今天所说的 民主社会主 义" 这是对斯大林等人强力推行苏联模式的一种历史性惩罚 作者说 &quot;我们并不赞成民主社会主义 对他的 许多观点都持批判态度"[31] 就学界而言 后者更能代表当 时的主流意见 关于 经 济思 想方 面出 现了 很多 有见 地的 新论 如在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方面 学者认为 陈的思 想&quot;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尤 其是在把它 和 毛泽东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作比较之后 发现有不少 合理的 因...

篇七:陈独秀大传简介

秀的本来面目. txt 如果青春的时光在闲散中度过, 那么回忆岁月将是一场凄凉的悲剧。杂草多的地方庄稼少, 空话多的地方智慧少。

 即使路上没有花朵, 我仍可以欣赏荒芜。

  还陈独秀的本来面目

  浅谈陈独秀鲜为人知的二三事---介绍任建树的《陈独秀大传》

 胡 甫 臣

  要谈陈独秀, 在好长一段时间都是一个禁区, 或者只能把他作为一个反面人物来谈。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任建树著的《陈独秀传__从秀才到总书记》 和新近出版的《陈独秀大传》中的陈独秀, 却是一个反映他本来面目的正面人物。

 陈独秀本人, 经历十分复杂, 人们对他的评价差异很大, 也可说是个有争议的人。

 即使一个人对他的看法, 前后也都会有很大的不同。

 拿毛泽东对他的评语来说。

 1919 年 6 月陈独秀因散发他写的《北京市民宣言》 被捕后, 毛泽东在《湘江评论》 上说:“我们对于陈君, 认他为思想界的明星。

 ……我祝陈君至坚至高的精神万岁!”

 1936 年 7 月, 毛在陕北保安 对斯诺说:“他对我的影响也许比其他任何人的影响都大。”谈到大革命失败时, 毛认为陈独秀应该负最大的责任, 说他是一名不自觉的叛徒。“陈独秀的确害怕工人, 特别害怕武装起来的农民。

 ……当时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大独裁者, 他甚至不同中央委员会商量就作出重大的决定。”

 1942 年 3 月 30 日毛在中共中央学习组发言时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现在还不是我们宣传陈独秀历史的时候, 将来我们修中国历史, 要讲一讲他的功劳。”

 1945 年毛在中共“七大” 预备会上讲“七大” 工作方针时说:

 “关于陈独秀这个人, 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 他是有过功劳的。

 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 整个运动实际是他领导的。

 他周围的一群人, 如李大钊同志等, 是起了 大作用的。

 ……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

 ……这些人受陈独秀和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 可以说是由他集合起来, 这才成立了党。”

  但 1955 年 3 月, 毛在对《邓小平关于高岗、 饶漱石反党联盟的报告稿》 的批语和修改时又写了:“我们党内曾经出现过陈独秀、 张国焘等著名的大叛徒, 他们都是阶级敌人在我们党内的代理人, 我们曾经进行严肃的斗争驱逐了这些叛徒。”

 陈独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人物, 研究他是一个复杂艰巨的工程。

 本书作者是努力按唯物史观实事求是地来写他一生的历史的, 因为忠于历史, 也就是突破了禁区, 读来就感到特新鲜, 让读者知道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50 多万字的一本大书, 要想全面地详细地知道这些新鲜事, 那只好去读原书。

 当然, 也不是读这一本书就够的。

 对他创办《新青年》 杂志提倡科学与民主, 发动文学革命直到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对他团结中国最初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创建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五届总书记这些事, 虽说一般读者也知之不详, 但为大家所公认, 就不必在这里介绍了。

 这里我只选几个大家特别关心的、 或者说是出乎大家意料的、 或者说是大家心存疑问很想求得解答的事情, 作个简单的介绍。

 陈独秀也是工运领袖

  陈独秀的历史是非常丰富、 非常曲折、 也是非常复杂的。

 他的思想演变, 可说折射了近百年的中国政治思想史。

 他有伟大的功绩, 又有巨大的错误; 他有极富魅力的品格, 又有受人疵议的缺点。

 一般都只认为他是个秀才, 大学教授, 党的总书记。

 而不知道这个政治家也是一个工运领袖, 是大知识分子最早走近工人最早开展工人运动的先锋分子之一。

 我在建国后一直搞工会工作, 竟也是这样的一个无知者。

 是任建树先生这本书才给我上了启蒙的一课。并吸引我重读了中国工人出版社的《中国工人运动史话》 的有关部分。

 任建树可说是忠于史实的研究者, 他是努力考察、 分析、 比较、 研究了陈独秀的思想怎样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演变的。

 在陈独秀整个政治生涯中, 单说从事工人运动, 也是有他的进步过程和复杂变化的。

 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 杂志, 原来是他独自主编, 后来主编者是轮流坐庄, 因为思想发生分歧, 从七卷一号起又由他一人编辑。

 在这一期上他写了《本志宣言》,

 由于他从激进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转变, 刊物也跟着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了。

 不久, 他就站在劳动者立场上讲话, 在《晨报》 上发表了《告北京劳动界》, 说明二十世纪的“德谟克拉西” 有新兴无产劳动阶级的和资产阶级的之别; 他号召劳动团体和各校学生联合会接近,号召学生“恳恳切切” 做劳动者的“朋友”, 请他们帮助劳动者联合起来。

 陈独秀是个不知疲倦的宣传家, 他有两大武器:

 一是讲演, 一是写文章。

 有人请他讲演,总是有求必应。

 他走到哪里, 《新青年》 就办到那里。

 有一次他坐牢五个月, 《新青年》 就停刊五个月。

 原来他的讲演和文章, 都是面向知识青年。

 他思想转变后, 他的演讲和文章, 他办的《新青年》 的读者对象也由知识青年扩大到工人群众。

 他向工人讲, 最高的觉悟就是阶级觉悟。

 1920 年初, 是陈独秀向马克思主义者飞跃前进的时期。

 他调查研究中国工人的状况, 筹办工人刊物, 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组织工会, 是这时前进的一个主要方面。

 这年一月,他写了《告新文化运动诸同志》, 劝上海的朋友要办报, 不必办和人雷同的报, 象《店员周刊》《劳动周刊》, 倒有办的必要。

 但至今无人肯办。

 难道不高兴张嘴和店员劳动家说话吗? 难道这种报不时髦, 不能挂“新思潮”、“新文化运动” 的招牌吗? 他指出新文化运动将影响到产业上, 应该令劳动者觉悟到自己的地位。

 陈独秀从北京一到上海, 便开始对当时的中华工业协会、 中华总工会等团体进行调查。

 他向各方面约稿, 请好多人调查各地工运情况。

 陈独秀把这年 5 月 1 日出版的《新青年》 第七卷第六号主编成《劳动节纪念号》, 共约 400 页, 相当原来的两倍多。

 有孙中山、 蔡元培等 16 人的题字, 有九个劳苦工人的文章, 第一篇文章是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 有美、 英、 日和我国许多省市工人状况的调查, 还全文刊载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劳动法典》。

 陈独秀写了《劳动者的觉悟》 和《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

 在前一篇文章里, 他把工人称为支撑社会的“台柱”。《新青年》 这个专号是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开始结合的产物。

 这是陈独秀思想转变的一个重大表现。

 蔡和森曾说:《新青年》 以前是美国思想宣传机关, 但是到了仲甫同志倾向社会主义以后, 就由美国思想变为俄国思想了, 宣传社会主义了。

 同时他还积极地参加工会庆祝“五一” 节的筹备工作。

 他首先提出将纪念会的名称定为“世界劳动节纪念大会”。

 上海工人第一次大规模地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以及所提出的口号和发布的宣言, 都是在陈独秀的指导下进行的。

 陈独秀在参加上述工会团体的活动时, 很快就发现这些工会是由“小政客发起的”, 办工会的人“总是穿长衣的先生们多, 穿短衣的工人很少很少”。

 他形容那些招牌工会都是“虚张声势” 的“一个把总一个兵的工会”。

 因此, 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前后, 他即着手筹办工人刊物, 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组织真正的工会。

 他和李汉俊等 8 月创办了《劳动界》、 10 月创办了《伙友》(均周刊)。

 1920 年陈独秀在各种报刊上发表了约 20 篇关于工人运动的文章。

 他当时着重宣传的是:

 工人的重要社会地位; 宣传剩余价值学说,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宣传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批判资产阶级言论; 揭露招牌工会, 号召工人组织自己的工会。

 陈独秀等人写的文章, 说的都是工人的事, 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 很受工人欢迎。

 如他在《劳动界》 创刊号写的《两个工人的疑问》 一文:“劳动是什么? 就是做工。

 劳动者是什么?就是做工的人。

 劳动力是什么? 就是人工。

 我们吃的粮食, 住的房屋, 穿的衣裳, 全都是人工做出来的。

 所以说‘劳工神圣’”。《劳动界》 还特别重视刊登工人的来稿来信, 反映工人的呼声和要求, 出版 24 期就刊登工人来稿来信 30 多篇。

 被誉为“工人的喉舌”、“工人的明星”。陈独秀在《劳动界》 第二期上写的《真的工人团体》 中说:“工人要想改进自己的境遇, 不结团体固然是不行。

 但是像上海的工人团体, 就结一万个也都是不行的。”“觉悟的工人啊!

 赶快自己联合起来, 组织真的工人团体啊!” 陈独秀身体力行, 便致力于组织真正工人自己的工会。

 上海机器工会发起时陈独秀等被接纳为名誉会员, 并被推举为经募处主任, 陈独秀也参加了章程的起草,《上海机器工会简章》 可说是中国的第一个工会章程。

 上海机器工会成立时到会约千人, 孙中山、 杨明斋等到会, 孙中山并发表两个钟头的演说。

 这是中国共产党上海

 发起组领导的第一个工会, 随后又领导成立了上海印刷工会。

 这时, 北京、 武汉、 长沙、 广州等地共产党筹备小组也积极从事工人工作, 北京李大钊、 邓中夏等人创办《劳动音》 周刊和长辛店工人补习学校, 与上海《劳动界》 南北呼应, 最有影响。

 1920 年初, 陈独秀受聘到广州当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 做了许多教育改革的工作。

 他创办宣讲员讲习所, 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 造就了一批开展群众工作的干部。

 又开办了工人夜校, 他认为机器工人比较进步, 先试验办了机器工人夜校, 有 100 多人参加。

 理发工会成立大会请他演讲, 他说“工人的知识比较缺乏, 故求知识, 是今日工人一件很重大的事情。

 我现在想在广州设立许多劳动补习学校, 令工人有求知识的地方。

 理发工会会员猛增上千, 也开办了夜校, 开学那天陈独秀还去祝贺。

 1921 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 确定开展工人运动为党的中心工作。

 因此党成立后, 各地党组织首先致力于工人工作, 到 1922 年便兴起了第一次工运高潮, 这其中是有陈独秀的贡献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陈独秀在回沪的路上, 对包惠僧说:“作为共产党员首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其次是发动工人, 组织工人, 武装工人,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消灭剥削制度,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他九月中回到上海, 11 月间签发了《中央通告》 , 提出了到下一年 7 月前的工作计划。

 最主要的是发动和领导工人运动。

 要求上海、 北京、 广州、 武汉、 长沙各区必须有直接管理的工会一个以上; 要求各地集中力量, 组织全国铁道工会, 使铁道工人成为全国工人运动的先锋。

 陇海铁道工人随即打响了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头炮。

 陈独秀对陇海铁道罢工给了很高的评价, 他在给罗章龙的信中说:“陇海罢工, 捷报先传。

 东起连云, 西达陕西, 横亘中州, 震动畿辅,

 远及南方。

 这是我党初显身手的重大事件。” 8 月成立劳动组合书记总部后, 不久又成立 5 个地方分部:

 北京(负责人邓培、 罗章龙)、 武汉(包惠僧、 林育南)、 湖南(毛泽东)、 广卅(谭平山、 冯菊波)

 和山东(王烬美)。

 党把主力都投入了工人运动, 中国工人阶级迅速地由自在阶级转变成自为阶级。

 这时陈独秀很重视工人运动, 李立三从法国回来, 也派到湖南搞工运, 又派徐梅坤到商务印书馆去组织工会。

 上海劳动组合书记部在筹组上海总工会时, 先组织了各业工会代表团, 陈独秀就在《民国日报》 上两次发表欢迎的文章。

 声称“鄙人对新组织的上海各业工会代表团, 抱有无穷的希望。”甚至在第二篇文章里说:“鄙人因此第二次脱帽欢呼:

 上海各业工会代表团万岁!”1921年 11 月至 1922 年 5 月, 陈独秀在上海发表了 10 多篇论述工人运动的文章。

 其中尤以《告做劳动运动的人》 最为重要。

 它指明了工人运动的主要对象和最终目的, 阐明了对各党派应该采取的不同态度, 以及当前争取 8 小时工作制对工人切身利害的关系问题等等。

 这是一篇对工人运动具有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献。

 此外他还结合斗争实际写了许多战斗性的短文。

 1922年 4 月陈独秀第二次来到广卅, 中共决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

 大会最成功的是通过了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前,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全国通讯机关, 即公认是全国工运的唯一领导机关。

 5 月 1 日参加全国劳动大会, 他在会上作了《劳动节的由来及意义》 的演讲, 各地代表和广卅工人举行庆祝大会, 会后 10 万人示威游行。

 5 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卅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陈讲了《马克思的两大精神》。

 这两次大会促进了中国工运的第一次高涨, 这一年全国罢工有 100 次, 21 万人参加, 因此有“中华劳动运动纪元年” 的美称。

 1922 年 6 月到年底, 陈独秀从反对加入国民党到同意马林主张的“一切归国民党”, 接受了共产国际的观点。

 这时他写的文章, 认为中国社会既然必定要经历一个资本主义时代,现在干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那就应该由资产阶级来统率, 等到民主革命成功了, 那时无产阶级来统率它的革命大军吧!

 这就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

 陈独秀忽视工人阶级在国民革命中的领导地位, 这也正是“二七” 罢工失败低潮时期的消极的反映。

 1923 年陈独秀写的文章, 就认为工人阶级在国民革命中只是重要分子, 而不是独立的革命势力。

 他认为产业幼稚的中国, 工人阶级不但在数量上是很幼稚的, 而且在质量上也很幼稚。

 瞿秋白、 李大钊、

 邓中夏都不同意他的这个观点。

 邓中夏曾批评说:

 这种观点, 才是真正的幼稚。

 并曾针对他的错误观点进行分析批判后呼吁:“我所敬佩的负中国革命唯一使命的社会运动家啊!

 希望你们仍鼓励向来重视工人运动的精神与热心, 持续的努力啊!”

 1924 年“四大” 前夕陈独秀写的《二十七年以来国民运动...

篇八:陈独秀大传简介

陈独秀大传》 有感 姓名:

 陈婉铭

 班级:

 12 双语 1 班

  学号:

 20121205128 通过阅览《陈独秀大传》, 我了 解到了 陈独秀坎坷叛逆的一生, 体会到了陈独秀一代人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的卓绝品质, 对民主追求不懈的优秀思想。

 同时随着上世纪大量绝密资料的公开, 对陈独秀, 这个在生前被冠上“汉奸”、“右倾主义”、“反共分子” 大帽子的大冤人, 有了更加全面客观的了解。

 通过对陈独秀的了解, 我得到了许多人生感悟。

 看了《陈独秀大传》, 不谈作者写作技艺如何, 谈谈陈独秀的一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用胡适对他的一句评价:“终身的反对派”, 能大概地评价他坎坷叛逆的一生, 但也不全面。

 不可否认, 他是一个在黑暗时期挺身而出, 追求光明的爱国知识分子。

 尽管曾犯下了政治思想的错误, 但这决不能泯灭他对共产主义革命的忠贞。

 生于 1879 年的陈独秀, 年少时受传统封建文化的熏陶, 学习 《四书》 《五经》,并参加了科举考试, 却多次落榜而归。

 在目睹了考场种种黑暗后, 失望的陈独秀转投康梁的维新派, 心中开始萌生民主的思想。

 很快在五四运动后, 他抛弃了康梁学说, 转投了更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 亲自组织工人运动, 随后参与创建了中共。

 自此, 在心中推翻了种种理论后, 他毅然选择了无产阶级的革命, 叛逆的人生走到顶峰。

 但随后的领导失误, 苏俄、 国民党两面的栽赃陷害, 使陈独秀脱离了党的核心。

 随后进出过托派, 欲建立“不护国, 不阿共” 的第三大党, 未遂。不久便病逝了。

 陈独秀,“终身的反对派”, 它自身的话说, 他并非相当反对派, 是现实逼他做反对派。

 传统儒家有缺陷, 他就反对; 共产国际有不妥之处, 他当反对; 反动势力的猖獗, 他必拍案反对。

 这是他的成功之处, 恐怕也是他的失败之处。

 他凭着勇往直前, 傲视一切的铮铮风骨, 走在了近代历史前沿, 创建了共产党。

 但亦是由于他的傲慢:

 身处中共核心时坚持偏见, 犯下不少过错; 在落寞时拒绝党和人民的帮助, 政治、 思想上没有再进一步地发展。

  关于陈独秀, 有太多的污蔑贬低之词。

 那些人紧揪着陈独秀的过错, 却忽视了他的功绩。

 是作者的忠于史实, 才让我们还原了陈独秀真正的面目。

 陈独秀被开除党籍一案, 现今被一些人成为“中共史上第一冤案”。

 根据原书作者记载,当时的党由共产国际扶持, 仍处于年幼阶段, 缺乏有效的判断能力。

 而陈独秀当时的思想正代表了多数中国共产党员:

 对共产国际的方针, 只能以为服从。

 陈独秀犯的是没有识别和抵制住来自莫斯科制定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 错误的性质是执行者的错误。

 错误的根子在莫斯科。

 傲骨的陈独秀自然不会接受苏共决议对他的捆绑, 曾大发脾气:

 “摆什么资格, 不要‘国际’ 帮助, 我们也可以独立干革命。” 他的反抗自然召来了斯大林的栽赃陷害。

  陈独秀在托派期间, 脱离了工农革命斗争。

 他曾既反国民党, 又反共产党, 国共两党都反他。

 当时掌握中共中央领导权的是以王明为首的左倾冒险主义者, 中共中央决议曾指责陈独秀和一切中间势力, 是革命 “最危险的敌人,应该以主要力量来打击这些妥协的反革命派”。

 这期间, 陈独秀被国民党投入了监狱。

 事实上, 1931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后, 陈独秀提出联共抗日, 要求与共产党并肩战斗, 共同挽救民族的危亡。

 他去了抗日战争的中心武汉, 他一去便投入抗战宣传, 到处演讲写文章, 到年底就写了 16 篇抗战文

 章(包括演讲) , 宣传抗战的伟大意义和主张全民总动员, 几和中共抗战纲领相似。

  这些话不是为了掩盖陈独秀的过错, 而是为了证明陈独秀先生, 不是一名 “汉奸”、

 “反革命”。

 他是一位坚贞的革命者, 一生追求民主, 坚持共产主义事业。晚年的他曾想重回党内, 却遭王明等党领导的阻挠, 未遂。

  陈独秀的思想与我们

 纵观陈独秀的一生, 他身上散发的特有的陈氏品质从未退散, 足以震撼后人。陈独秀早年接受了西方的进化论, 并在新文化运动中, 他主张德先生与赛先生---民主与科学。

 从中能明显感受到那股“与天竞争” 的革新精神, 真理探索精神和民权精神。

 他的思想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潮有普遍代表性。

 五四运动后, 陈独秀反对崇拜, 反对孔教, 坚定马克思主义。

 他在不断的汲取先进的政治思想, 反对传统落后的思想, 凭的是那股叛逆精神。

 我想这是我们青年学最需要的精神。

 凭着叛逆精神, 他引领了新文化运动; 凭着批判精神, 他领导了五四运动与工人罢工; 凭着叛逆精神, 他找到了 近代中国的最佳出路---马克思主义革命。

  叛逆精神可以当做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小部分。

 它能使我们不屈服于权威, 独立发现新事物、 新观点, 对陈腐的事物予以批判、 取缔。所以批判精神同时也是创新---现代大学生必备素质之一的源泉。

 我想, 一个拥有叛逆精神的大学生, 将来必

  会成为某个领域的开拓者, 正如陈独秀那般,不管他的功与过, 他已确确实实在社会发展之路上, 留下了他深深的脚印。

 作者:

 任建树

  上海人民出 版社 1999 年版

推荐访问:陈独秀大传简介 陈独秀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