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卫生工作要点【五篇】

时间:2023-07-09 19:30:04 来源:网友投稿

2014年__县卫生系统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人才工作水平,深化作风行风建设,围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层卫生工作要点【五篇】,供大家参考。

基层卫生工作要点【五篇】

基层卫生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2014年__县卫生系统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人才工作水平,深化作风行风建设,围绕卫生中心工作,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不断提高全系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推进“生态__,美丽家园”和“三大目标”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一、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一)紧扣主题精心组织。在县委领导和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党组织指导下,突出为民务实清廉主题,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聚焦反对,解决突出问题”为主线,以补精神之“钙”、除“”之害、去行为之垢、立为民之志为重点,以党员干部为主体,进一步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组织制定符合卫生行业和医疗卫生单位实际的实施意见和每个环节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环节步骤、基本原则、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卫生系统教育实践活动有力有序展开。

(二)严格标准扎实推进。把握活动正面教育为主、批评和自我批评、分层分类实施、党员干部全程参与、领导示范带头的原则,加强督导检查,切实把“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做扎实,确保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重点组织党员干部群众认真研学必读书目,采取现场体验、随机走访、接访、下访等形式征求意见,开展好“富民惠民安民”党建主题活动,结合“走村入户转作风树形象”等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基层征求群众意见,认真排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方面的突出问题,组织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
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重点组织制定整改方案、整改措施和整改承诺,针对医疗卫生领域群众反映突出的重点领域、重点问题、重点对象和重点时段开展专项整治,把教育实践活动与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系统总结教育实践活动做法经验,建立健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形成一批实践和制度成果,抓好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转化运用。

二、落实党建工作机制,巩固基层组织建设

(一)完善日常制度管理。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党支部责任网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党内重大情况通报制度、党的组织生活会制度、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和民主监督等系列制度,促进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认真贯彻落实《广元市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十条措施》,今年要抓好乡镇卫生院基层党组织建设,有3名以上党员的乡镇卫生院都要建立党组织,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

(二)加强班子自身建设。按照“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要求,争做以“有知识、有能力的学习型干部、理解人、关心人的亲情型干部,干实事、求实效的务实型干部,善进取、敢探索的创新型干部”为主要内容的“四型”党员干部。立足党建的新形势,经常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落实新举措,切实找准党的工作与卫生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努力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做好党员管理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发展党员,严把质量关,规范发展程序,壮大党员队伍。切实把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正派的同志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制度,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增强党员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意识。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活动,帮助生活困难的党员和老党员解决实际问题。

三、提升人才工作水平,优化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

(一)完善卫技人才工作体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突出以用为本、发挥作用这个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系统人才工作统筹协调,强化人才工作保障措施。建立局领导联系高层次卫技人才制度,强力推进卫技人才引进工作。县医院、中医院要加强重点科室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引进,考核、奖励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营造卫技人才成长、卫生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大人才投入力度,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机制。积极推进专业技术人才分层次培养三大工程,不断加强重点学科和后备学科建设,加快培养一批中青年卫生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鼓励医疗卫生单位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搭建人才发展平台,积极选派优秀中青年人才进修、深造,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落实人才奖励政策。

(三)创新人才公开招聘工作。通过定期招聘公告、组团参加人才交流大会、赴高校招聘揽才等形式扩大引才范围,增加引才渠道,大力引进儿科、外科及重点发展学科带头人、业务技术骨干等各类高层次人才。坚持为我所用,做好柔性引才工作。进一步规范医疗卫生单位事业编制人员集中公开招聘,认真做好2014年卫生系统集中公开招聘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工作。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一)深化正风肃纪。深入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县委“八条要求”及作风建设意见要求,持续推进系统“”的改进提升。开展效能建设提升年活动,加大惩戒问责力度,及时查处通报违反作风建设规定行为,点名通报曝光。推进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多方听取群众意见,查找薄弱环节,加强考核整改,提升行业作风。

(二)强化权力监督。深化医疗服务 阳光收费、医药器械阳光采购、卫生许可阳光审批、卫生人员阳光招聘、卫生职称阳光评审等五大阳光工程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的力度,不断推进卫生系统权力运行的规范化。加强对重点岗位和重点环节权力的监督。加强对人事权、财务权、采购权和审批权等关键环节的制约监督,加强对“三重一大”等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完善内审工作制度,加强对医疗卫生单位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整改的监督检查。完善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和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卫生权力运行规范化。

基层卫生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操守教育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层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进行全面的部署。新的医改政策涉及面广,调整幅度大,工作任务重,对基层卫生从业人员思想冲击和行为影响较大。我们通过加强职业操守教育,为全面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一、新医改政策对基层卫生从业人员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我们于2009年年底,对我县17个基层卫生单位从业人员进行医改新政问卷调查,调查的范围包括县直单位、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调查人员包括基层卫生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调查内容包括对医改工作的态度、工作方法和效果。调查发现,当前基层卫生单位管理人员主要存在着观望和畏难心理,导致在工作上消极应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主要存在着忧虑心理,担心医改新政实施后会影响岗位、收入,导致在工作中对患者推诿、顶撞,对工作漠不关心,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

二、加强职业操守教育,奠定基层医药卫生改革思想基础。

针对上述情况,县卫生局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操守教育,增强基层卫生单位从业人员对医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全面推进基层卫生单位医药卫生改革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1、把职业操守教育同时政教育相结合,增强基层单位管理人员履行医改新政职责的信心和决心。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是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决策部署,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全力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全面完成医改工作任务是每个基层卫生单位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必须履行的工作职责。我们通过集中培训、下发学习材料、召开专题会议等方式,组织基层单位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湖南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和《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使基层卫生单位管理人员正确认识医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了解本地本单位医改工作的具体任务和进程要求,树立信心,坚定决心,充分发挥基层卫生单位领头羊的作用。

2、把职业操守教育同医德教育相结合,提高基层单位卫生技术人员对医改新政的理解和认同能力。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医务人员医德要求既要继承国内外优良的医德传统,又具有社会主义医德的时代特点,即以中国社会主义体制、制度为基础,用出自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和其伟大作用的认识,出自对人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病人负责,对整个社会和人类的利益负责。我们把职业操守教育和医德教育相结合,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医改相关者知识讲座,把基层医改工作措施和保障政策和自身待遇、机遇等内容结合起来,教育卫生技术人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医改,用理解的态度对待医改,增强其主动参与医改动力。同时,我们还利用医德双面性理论,把卫生技术人员放在患者的位置去体验医改,认识医改,以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对医改的认同能力。

3、把职业操守教育同人生观教育相结合,形成基层单位全体从业人员配合医改的良好局面。当前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多种政策优化和选择的过程,涉及到基层卫生单位的运行模式、人员的待遇、经费保障和服务方式等多个方面,需要基层卫生单位全体从业人员共同参与,团结协作,形成合力,需要形成统一的认识。如何在改革中兼顾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是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为此,我们在基层卫生单位中广泛开展了以加强职业操守,实现人生价值为主题的人生观教育,通过宣讲卫生行业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宣传改革的重大意义和主要政策措施,使广大基层卫生单位从业人员认识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积极配合、参与和推进这项深入人心、惠及人民的改革是每个卫生从业人员的光荣职责,也是实现人生价值,奉献社会的最好表现。

三、小结

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操守教育,广泛普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和措施,使全县基层卫生单位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为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改革进展顺利,成效显著。截止2010年年底,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以上,新农合基金累计支出3600多万元;
实施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总投资968万元,其中国家配套562万元,省级配套256万元,县级配套150万元,已全部落实到位,目前各项目已全部完工;
已完成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缺口底数调查和招聘前期准备工作;
完成200名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工作;
组织86人次参加了省厅举办的基层万名医师培训和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公卫医师培训;
现有17个乡镇卫生院使用药品配送企业配送的药品共计1556万元,已返款750万元。

基层卫生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我市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成果,借鉴国内外医改先进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突出问题,以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和突破口,加强政府主导和投入,鼓励、支持社会资源参与,推动我市医药卫生事业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基本原则:在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原则下,突出重点,明确任务,加大投入,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二、基本目标

(一)改革总目标:到2018年,我市率先在全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二)近三年工作目标:到2011年,我市初步建立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框架。全市医药卫生基本制度、基层体系、基础设施、基本服务得到完善、健全、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和初步成效,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实施基层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1、重点完成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建设任务。2009年,重点完成城市社区卫生规划调整,科学合理布局服务站点。2010年开始,完成自治区、*市政府举办的3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租赁房屋购买,产权归政府所有,或签订长期租赁合同,稳定房屋使用权。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由政府纳入新建小区规划,并以建设成本价购买,房屋产权属政府所有,卫生行政部门具体管理使用。企业转型或社会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取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的办法予以考核补偿。以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医疗服务的方式,鼓励有条件、有资质的社会力量参与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体现多元化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

2、全面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2009年,调整我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规划,立足现有医疗资源,在市辖三区分别设置一至二个功能完善、设施达标、规模适宜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点满足社区群众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需求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要求。2010年开始,重点争取国家、自治区建设项目完成兴庆区玉皇阁北街、金风区北京中路、西夏区朔方路等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通过转型、依托等方式将分布在三区的二级医院资源下沉,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积极争取将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作为西夏区社区卫生服务依托的二级医院,将其服务功能下沉面向社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积极支持长庆油田燕鸽湖医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兴庆区东部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平台,优化区域医疗资源。

3、全面落实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基层设施建设任务。2010年开始,以县(市)区为项目建设基本单元,重点争取国家、自治区项目支持,完成两县一市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和全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完成两县一市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体系建设。支持贺兰县推进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成本控制、政府增加投入等方面改革。永宁、灵武也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扎实推进本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4、全面完成基层卫生机构基本设备配置任务。2010年开始,用两年时间,按照卫生部基层卫生机构基本设备配置标准,争取国家、自治区支持,市本级和县区政府配套,完成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基本医疗设备采购配置任务。

5、建立健全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完成全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设,实现与社区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指导及技术服务资源共享,提高人口健康素质。

(二)全面加强基层卫生机构能力建设。

1、全面启动城市社区卫生站基本医疗服务包。2009年先行选择市辖三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启动“基本医疗服务包进城市社区”试点工作。2010年起,扩大试点范围,细化试点内容,实现市辖三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包全覆盖,年底实现城乡基层卫生服务均等化。两县一市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照推进。

2、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模式。现已建成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不与原举办医院剥离。今后新组建的站由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综合医院)派出,由中心(派出医院)对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统一管理。2011年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双向转诊和分工合作机制,实现完善我市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3、探索建立以辖区为单元的医疗服务联合体。从2010年开始,重点调整三区医疗卫生资源,按照资源共享、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对三区现有医疗资源不分隶属关系,以辖区为单元构建医疗服务联合体,每个区确定一家三甲医院作为龙头,辖区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组建医疗服务联合体,实现辖区居民就近获得社区卫生全科服务到二级、三级医院专科服务的一体化就医新流程,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资源的利用率。2010年先行选择一个区进行试点。高度重视中医药(回医药)改革与发展,推进中医药“三进、三名”工程。

4、扩展完善乡村卫生机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试点工作。2009年,重点完成五个试点县(市)区实施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试点项目工作,全面总结试点成果,科学研判试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完善试点实施方案。2010年开始,全市六个县(市)区乡村卫生机构全面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包和基本医疗服务包服务新模式,在总结完善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实施的公共卫生服务包和村卫生室开展的基本医疗服务包基础上,探索在乡卫生院实施基本医疗服务包的方式和内容,科学合理扩大村卫生室基本医疗服务包内容和标准,提高参合农民对乡村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5、科学确定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点解决城市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服务和辖区范围内公共卫生服务技术支持,基本医疗技术限定在二级医院以下基本诊疗技术范围。社区卫生服务站重点解决城市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小病基本诊疗(30至50种常见病,诊疗技术限定在无创技术范围)。县级医院重点解决本地区城乡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服务和提供急危重病人抢救等急救服务,基本医疗技术与二级甲等医院诊疗技术相适应。乡镇卫生院重点提供农民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基本医疗服务,基本诊疗技术限定在浅表有创技术范围之内。村卫生室重点解决本村农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小病基本诊疗(30种最常见小病,诊疗技术限定在无创技术范围)。

6、建立基层卫生服务对口支援协作机制。2009年,重点完成市辖三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与本辖区二、三级综合医院对口支援任务,全面总结近三年*地区24家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全市27所乡镇卫生院工作,完善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基层卫生机构工作制度和规范。2010年开始,市辖三区范围内各类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必须选择2至3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已经举办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疗机构以内部支援为主)、1至2所乡卫生院(二级医院不少于1所、三级医院不少于2所)作为对口支援单位全天候实施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援指导,协助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落实对口支援制度,严格执行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中级、高级职称前必须到基层卫生机构服务半年和一年的规定,保证对口支援质量。

(三)全面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1、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2009年,城镇职工参保率达到84%以上,城镇居民参保率达到90%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3%以上。

2、建成城镇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机制。2009年,按照分级管理、分开经办、一卡结算的运行模式,实现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

3、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2009年,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0%、50%,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自治区上年社会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农合政策范围内县、乡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45%以上和50%以上,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

4、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资金支持,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问题,实现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待遇与企业缴费脱钩。探索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险等问题。

5、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积极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药服务提供方的谈判和付费方式改革机制,合理确定药品、医疗服务和医用材料支付标准,控制成本费用。

(四)全面推进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1、启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人公开选拔聘任制和社区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全员聘任制,全面实施岗位工资制和岗位绩效考核办法,拉开分配档次。

2、调整全市乡镇卫生院分配方式。严格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员一年一聘工作制度,激活分配机制,拉开分配档次。

3、修订完善全市基层卫生机构及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确定以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基本考核评价指标。落实每半年综合考核评价工作制度。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机制,对公共卫生项目考核实行费用总额预付制。

4、建立基层卫生机构及工作人员社会评价考核机制。建立乡镇(街道)人大、人代会和村委会(居委会)及村民(居民)定期评价基层卫生机构、乡医村医、社区医护人员制度,通过群众参与、群众评价,奖优罚劣,优胜劣汰,逐步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卫生服务机构退出机制。

(五)探索建立公立医疗机构经费保障机制和医疗费用支付机制。

1、探索建立政府举办公立医疗机构财政经费支持保障机制。改革财政现有公立医疗机构拨款方式,取消按在编人员拨款模式,探索实施按照项目拨款支持机制。政府财政主要承担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退休人员工资保障、承担处置公共卫生事件所需费用等五项内容支出。卫生、财政部门负责核定医疗机构年度工作任务,在公立医院推进核定收支、以收抵支、结余上缴、亏损补助管理制度。医疗机构要全面实施成本核算,纠正医疗机构收入增长型运行模式,建立公立医院成本控制型运行机制。

2、探索建立全市新农合等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按病种付费及基金总额预付机制。按照统一筹划、探索总结、分步实施的基本思路,2009年,完成贺兰县、乡医疗卫生机构新农合付费机制改革试点,并及时总结试点经验。2010年开始,扩大新农合付费机制试点县(市)区范围和医疗机构、按病种付费范围,提高报销比例,降低自负比例,实现参合农民住院费用报销名义补偿比和实际补偿比统一,切实解决参合农民住院大病费用负担过重问题。组织专家测算、制定适合我市城乡居民和各级医疗机构的“疾病分类诊断分组付费模型”,探索建立我市按病种付费信息管理系统。2011年,在总结新农合付费机制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市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与付费机制改革试点工作。

3、探索建立新农合等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门诊就医支付新模式。2009年,总结完善村卫生室利用新农合基金实施基本医疗服务包的探索经验,选择市辖三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启动“四级包进城市社区”试点。2010年开始,市辖三区扩大试点范围,4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利用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全面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包试点工作。2011年,总结试点成果,科学合理调整基本医疗服务包服务项目和基本医疗保险经费支付结构。通过改革看病付费机制,减少医患之间看病现金支付机会,逐步增强基本医疗保险机构对定点医疗机构宏观费用控制能力,建立就医新模式和新秩序。

4、全面实施医疗服务监督管理。对全市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经济业务核心指标控制机制,核定任务和业务收入合理增长比例,限定药品占总收入比例,制定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检验结果阳性率控制指标,控制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收入不合理增长,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建立医疗服务信息定期公开公示机制,动员全社会参与,科学引导群众合理就医。

(六)全面促进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1、执行落实好自治区2009年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完成我市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补种、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农村妇女孕前孕早期补服叶酸、农村改水改厕、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等五项任务。

2、2009年重点做好、做实HPSP试点项目,推广试点项目成果,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公共卫生一至三级服务包和基本医疗四至五级服务包的服务内容和项目全覆盖,三年内基本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一体化。

3、落实国家65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自治区妇幼卫生“四免一救助”政策。三年内全市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率达90%以上,农民健康档案建立率达60%以上。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公共卫生经费补助,2011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国家标准。2010年在*电视台、电台开设健康专栏,提升全民健康促进和教育的层次与质量。

(七)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1、2009年,重点做好药品“三统一”政策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衔接工作,做好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的配送、临床使用、监督管理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2、2010年开始,严格执行自治区基本药物制度,全市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并使用基本药物,二、三级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比例严格执行自治区规定标准。

3、2011年,完成全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管理信息化全覆盖。

(八)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1、强化区域卫生规划,探索建立属地化全行业管理机制和区域范围内的医疗服务联合体。2010年开始,调整修编我市区域卫生规划,重点加强城市社区卫生资源、乡村卫生资源的配置和优化。合理布局和调整三区卫生资源,重点增加金风区卫生资源配置,优化兴庆区、西夏区卫生资源。鼓励支持社会资源进入卫生服务领域,重点进入公立医疗机构占绝对数量和优势的范围,在医疗服务领域形成公立和民营竞争的局面。充分实现各级各类卫生资源共享,逐步建立属地化全行业管理机制,为全市城乡居民提供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

2、2009年下半年完成市属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2010年开始,选择部分市属医疗机构,推行岗位管理,建立以岗聘人、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人事制度,扎实推进全员聘任制。改革现行工资分配制度,实施公立医院职工工资总额控制,保留档案工资,逐步取消奖金分配制度,探索实施在编职工与合同制职工同岗同工同酬,实行岗位责任、技术含量、风险程度和服务质量等要素为主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以岗定薪、岗移薪变的分配制度,激活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活力,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争取国家、自治区改革试点项目支持,选择一家公立医院启动改革试点。

3、制定执业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推进高年资医师下基层、下社区进行多点执业,解决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才短缺和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

(九)全面启动基层卫生人员培养培训选聘计划。

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基层卫生人员培训项目,依托自治区全科医师(护士)培训基地和医科大学成教培训基地,全面启动我市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培养计划。2009年完成首批培训任务,提高社区及乡村卫生人员的执业层次和水平。2010年开始,探索以项目方式公开招聘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实施项目合同管理体制,解决基层卫生人员能进能出问题,提高基层卫生人员工作积极性。

(十)完善建立全市医药卫生信息化体系建设。

1、完成全市医药卫生、基本医疗保障、大病救助信息化建设规划,依托信息软件专业公司,开发适应全市医药卫生、基本医疗保障、大病救助信息化建设和居民健康管理软件,在全市范围内分步推进覆盖城乡居民健康管理信息化工程和市与辖区、市与基层卫生单位互通联动、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工程。

2、2009年完成上述软件的前期研发和试点工作,并总结经验,2010年在全市医药卫生、基本医疗保障、大病救助和居民健康档案层面全面推开。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切实加强领导。调整强化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各有关部门和县(市)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办公室主任由发改委主任担任,常务副主任由卫生局局长担任,市发改委、财政局、卫生局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

(二)强化责任,形成合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相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要密切配合,大力协作,形成合力,确保此项工作稳步推进。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实施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并负责制定我市与国家、自治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和实施方案相衔接的具体操作方案和实施办法。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相应配套实施方案。

市发改委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重点做好全市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中央、自治区专项资金争取及项目督导督察等工作;
制定完善相应工作配套实施方案。

市卫生局负责做好医改近期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政策研究、组织协调等工作,完成全市城市社区卫生发展规划调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包进社区、医疗服务按病种付费机制改革等具体工作实施方案。

市财政局落实各项改革配套资金投入、相关资金管理及项目资金审核拨付等工作;
制定相应工作配套实施方案。重点联系协调自治区财政厅支持我市今明两年实施的重点项目经费。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点做好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进社区基本医疗经费筹资和监管工作,协助卫生局完成基本医疗服务包进社区工作实施方案。做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职工医保、城居医保)工作;
制定完善相应工作配套实施方案。

市编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点做好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岗位设置工作;
配合卫生部门制定相应工作配套实施方案。

其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本部门的工作职责做好配合、协调工作。

建立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合作联动机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研究和制定重要方案、措施,对改革进程中各成员单位承担工作任务进行考核评估,形成推进改革的工作合力。

基层卫生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主体、中医医院为龙头和支撑、社会资本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较为合理,素质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使城乡居民看中医更方便、更有效、更便宜,通过中医预防保健不生病、少生病、延缓生病。

(二)年度目标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100%的中医科、100%的中药房建设达到国家、省级标准。10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村)均能提供6种以上中医药服务。

2、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3、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4、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至少能够开展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至少能够开展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5、综合(专科)医院100%设置中医科、中药房,75%达到《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6、100%的县(市、区)提高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不少于10%。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贯彻落实

各县(市、区)要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及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要全面开展付费总额控制,适应分级医疗体系的建立,完善差别支付政策,将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倾斜,鼓励城乡居民在基层使用中医药服务。各县(市、区)要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为所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必要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
中药饮片的基本药物管理要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
鼓励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中成药、中药饮片临床使用综合评价工作,并鼓励使用推广具有区域特征的“简、便、验、廉”特色的中药验方。各各县(市、区)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科室建设、设备设施配置、人员配备与培训、中医药服务提供等列为重要指标,中医药内容列为一级指标,分值所占比例应不低于15%。

(二)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要加强县级中医医院龙头建设,重点强化基本建设、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和信息化建设,积极培育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将县中医医院纳入120急救网络。高邮市中医医院争创三级中医医院。

所有中医医院设置基层指导科,采取接受进修、巡回医疗、轮流下派、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要开展中医药人员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高邮市实施中医类别医师县、乡、村纵向流动机制试点工作。

(三)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要按照《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配齐配强中医药人员。100%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100%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在每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中,中医药人员应占一定比例。

要重视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工作。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全科医生的比例达到20%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中医类别医师比例达到50%以上。要努力开展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工作,通过师承方式为基层培养实用型中医药人才。要认真开展基层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展临床类别医师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在职称评定、培训学习、工资待遇等方面制定向基层中医药人员倾斜的激励措施。

(四)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

各县(市、区)要在创建成市级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创建省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要针对基层中西医人员推广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告的适宜技术目录以及“2013-2014年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为重点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允许基层西医人员经过系统培训考核后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五)加强基层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

要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的监测工作。积极开展中医临床诊疗中心创建活动。加强基层中医药特色创建工作。积极创建全国、省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区、区、县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验收。继续推进省、市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创建活动。新建一批市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实施省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和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创建活动。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深入开展综合医院中医科室和中药房达标建设活动,推进综合性医院中医示范科室的创建活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建立健全中医妇科和中医儿科,积极推广中医妇儿适宜技术。市一院建成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

(六)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各县(市、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治未病”科和康复科建设,大力培养和提高中医药和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加强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和应用方法培训,逐年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要求,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进行健康管理,逐年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对0-36个月儿童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中医药服务覆盖率达到45%以上。

(七)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举办中医医疗机构

各县(市、区)要制定并实施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在基层开设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的政策措施。制定并实施鼓励有条件的基层药品连锁企业开办中医坐堂医诊所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价格、税收、医保定点、土地、重点学科建设、职称评定等方面政策,对各类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给予优先支持。

(八)依法加强基层中医中药监督管理

要强化中医监督管理,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执行各项中医药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中药使用管理,各县(市、区)要对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训推广《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中成药。加强中药质量监管,各县(市、区)要严格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饮片采购程序,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审核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企业资质,严禁假劣中药进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体诊所。

(九)推进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

各县(市、区)要全面开展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活动,组织开展“中医药就在你身边”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不少于10场,直接受益群众不少于1000人次,组织中医药服务“六进”活动各不少于2次,开展中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教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40%以上的中医药内容。力争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普及80%以上行政村、85%以上社区和80%以上家庭。积极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各县(市、区)紧密结合实际,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节、养生节、膏方节等活动,创作不少于1种面向基层群众的优秀中医药文化作品。

三、组织实施

(一)部署启动(2014年1-3月)

1、制定下发《2014年市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方案》、《2014年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考核标准》,并予以部署。

2、各县(市、区)相应制定2014年提升工程实施细则,落实具体措施,做好宣传发动,并将实施细则报市卫生局中医处。

(二)具体实施(2014年4-9月)

1、各县(市、区)按照《2014年市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方案》和各地制定的实施细则要求,扎实开展提升工程的动员部署,努力推进工程顺利实施。

2、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督促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按总体方案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同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落实提升工程中各项工作任务。

3、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对提升工程实施动态监控,随时进行督查、评价、检查好和指导,确保实施效果和目标完成。市卫生局期间将组织抽查。

4、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报送本地提升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大活动和工作进展情况。

(三)评估验收(2014年10月)

各县(市、区)要加强本地区提升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和实施效果的监测评估,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在2014年10月20日前完成对辖区提升工程的自查,同时将提升工程实施情况的书面总结、自查评分表等材料于2014年10月30日前报市卫生局中医处,并做好接受市级抽查的准备。

(四)工作总结(2014年11-12月)

市卫生局于2014年11月组织对各县(市、区)提升工程工作进行考评。2014年年底将各地提升工程实施情况考评结果予以通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提升工程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工作。各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负责对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药业务指导,承担社区卫技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任务。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认真实施提升工程,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各有关单位要组建专门领导班子,领导、协调项目推进工作,要明确专门人员,负责具体实施,并定期收集、上报实施进展情况。

(二)规范管理,严格考核

市卫生局对各县(市、区)的项目实施情况实行阶段或年终抽查,并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各县(市、区)要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定期对建设单位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对不按要求实施项目的单位,要限期整改,并予以通报。

基层卫生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一、已有试点经验,务必增强全面推进医改的信心

去年11月,全省32个县市区开展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我市区、县的33个乡镇卫生院、59个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和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医改试点工作。8个多月来,改革工作进展顺利,试点任务基本完成,积累了成功经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质稳步确定。试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定人员编制1082个,全部纳入政府编制管理和财政保障。从改革后的情况看,总体运转良好,公益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从源头上遏制了超范围执业、超服务能力接诊和大处方、乱检查等现象。

二是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建立了“因事设岗、竞聘上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对乡镇卫生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进行公开选拔、择优聘用,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管理。改革后,专业技术岗位上岗人数提高12.2个百分点,具有初级以上职称人员提高近11个百分点;
403名有资质、有专长的编外人员和公开招募的医科类大学生通过竞争上岗进入编制管理,优化了队伍结构,提升了队伍素质。

三是新型绩效考核机制逐步建立。制定了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群众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考核细则,建立了按岗定酬、按绩取酬的两级考核制度。区在强化绩效考核、建立激励机制方面进行了先行探索。两个试点县区的绩效工资正陆续兑现。

四是药品价格大步下降。试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从今年月日起,全部实现零差率销售,药品供应基本得到保证。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月药品价格平均降幅在50%左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贵”问题。试点乡镇卫生院次均门诊费和门诊药品费分别下降22.3%、47.95%;
次均住院费和住院药品费分别下降11.2%、28.5%。

五是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初步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经费、人员经费、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离退休人员经费全部纳入财政保障。月份,共计拨付财政补助资金2086万元,较上年同期净增1591万元。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核定工作,取消了基层医疗机构银行账户,收支全部纳入国库支付中心集中管理。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试点工作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在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医务骨干人员积极性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经费保障长效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任务核定的合理性需要进一步增强,药品配送的及时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等等。随着改革的全面推开,很可能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所以,一定要把省政府66号文件精神领会好,把试点单位经验借鉴好,把本地难点问题把握好,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以开拓创新的工作方法,以扎实有效的具体措施,全力推动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

二、已有明确目标,务必下定全面推进医改的决心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们一方面要对两个试点区县医改工作进行补缺补差、巩固提高;
另一方面要把基层医改工作在其他5个县市全面推开。目前,5个非试点县市改革前的编制核定、人员基本情况摸底、资产债务、库存药物清理登记、药物配送企业招标等基础性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医改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以建立“体现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机制为目标,使群众对医改的成果摸得着、看得见。

一是完善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以保证公益性。公益性是医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县、市卫生部门要切实加强管理,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不断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职责。严格界定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和任务、人员编制以及收支范围和标准,建立符合公益性方向的高效运转机制。要在省核定的编制限额内,合理核定人员编制,实行总量控制,统筹核定使用。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等,确保其正常运转。

二是建立竞争上岗、全员聘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以强化灵活性。人事管理体制改革事关医改顺利推进,必须高度重视、积极稳妥。要坚持“定编定岗不定人”这一核心,采取竞聘上岗、全员聘用和妥善安置分流人员等措施,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人员定岗要针对岗位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在核定编制内,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不低于85%。要坚决打破身份界限,凡是符合竞聘条件的人员,不分编内编外,实行公平竞争、阳光操作,真正做到上岗者大家拥护、下岗者心服口服。所有上岗人员,都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强化责任。要坚持以人为本,既严格执行政策、严禁乱开口子,又妥善安置分流人员,保障其基本生活,确保医改顺利推进,确保群众就医环境正常有序,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建立科学公平、体现绩效的考核分配机制,以调动积极性。重点要突出“两个考核、两个挂钩”,即: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群众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考核机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
建立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和绩效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个人收入挂钩。同时,要加快实施并不断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在县级行政区域内保持大体平衡的前提下,鼓励探索多种形式、行之有效的奖励措施和办法,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特别是业务骨干的积极性。

四是建立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制度,以体现惠民性。这是医改的核心。9月1日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零差率销售,现有库存药品全部按进价销售,且不得高于国家指导价和省采购价。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要坚决执行《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使用与采购配送试行办法》,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确需增加的要在省补充药品范围内选用,取消药品加成,确保药品及时足额保质供应和价格合理下降,逐步改变以药补医、药价虚高、滥用药物等现象。

五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补偿机制,以增强保障性。医改的关键是财政补偿到位。要按照“县级保障、省级统筹、统一支付、集中管理”的要求,将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有收支全部纳入县级国库支付中心统一管理。要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要将“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与“花钱买机制、花钱建机制”的思路有机结合起来,把财政补助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提供合理高效的服务获得补偿。要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工资与本地事业单位工资水平的合理衔接,切实保证其收入水平不低于改革前。

六是推进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改革,坚持可持续性。村卫生室是农民常见病、多发病的首选就诊机构,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网底”作用。必须将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纳入改革范围,实行“乡村联动”,使“网底”更加牢固。对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政府将按行政村农业户籍人口数核定的补助标准进行补助,即每1200个农业户籍人口每年补助行政村卫生室8000元,补助资金由省财政统一安排到县,再由县落实到村卫生室,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适当安排补助资金,促进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更好发展。

这里特别强调一下,根据省里安排,这次医改工作从今年8月起,到明年1月底结束。在推进的过程中,要重点把握以下5个节点:一是今年9月1日零时起,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律实行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零差率销售。二是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在今年10月底前结束。三是人员分流安置工作必须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四是从2009年10月1日开始执行绩效工资。五是医改总结工作必须在明年1月份完成。各地要按照这个时间要求,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确保稳步推进。区、县要全面总结试点经验,并对照皖政〔2009〕122号文件要求,认真开展“回头看”,尤其要解决好财政资金及时足额保障和考核机制等问题,巩固医改成果。

三、确有实际困难,务必做到全面推进医改更加精心

推荐访问:基层 工作要点 卫生 基层卫生工作要点【五篇】 基层卫生工作要点(精选5篇) 基层卫生工作包括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