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合同管理评价标准【五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7-24 10:05:03 来源:网友投稿

从图1可看出,管理控制系统的程序主要包括五个基本步骤,即战略目标分解,控制标准制定,管理控制报告,经营业绩评价,管理者报酬。各个步骤中又包含相应的控制方法。一、战略目标分解战略描述了一个组织达到其目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合同管理评价标准【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合同管理评价标准【五篇】

合同管理评价标准范文第1篇

从图1可看出,管理控制系统的程序主要包括五个基本步骤,即战略目标分解,控制标准制定,管理控制报告,经营业绩评价,管理者报酬。各个步骤中又包含相应的控制方法。

一、战略目标分解

战略描述了一个组织达到其目标的总方针。战略制定是决定组织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措施的过程。企业组织目标有财务目标和非财务目标;
非盈利组织同样有其目标。在战略制定过程中,组织目标通常看作已知,但有时战略制定也强调目标本身。一个组织可选择许多方法以实现其目标,即战略选择。战略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战略选择过程。当组织战略确定后,如何使组织目标及战略得以实现是管理控制的基本任务。

战略目标分解是管理控制的第一步骤。战略目标分解过程如图2所示。

图中展示了从组织目标到控制标准这一战略目标的分解过程。要理解这一战略分解过程,还应明确战略制定与战略规划、战略规划与战略计划、战略计划与控制标准的关系。

战略本身是重大的和重要的计划。战略规划是长期的战略计划,它决定组织将采取的方案和这一方案在接下来的一些年度内所需分配的资源数量。战略反映了一个高级管理者对其组织的发展定向;
战略规划则是在组织方向一定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资源配置与使用的长远计划。

战略计划是为实现组织长远战略规划在短期内(通常一年)所应采取的资源配置方案。可见战略计划是战略规划的分解,是战略规划得以落实的保证。在管理控制过程中,战略计划是关键,它一方面使组织战略目标和规划具体化、制度化、系统化,另一方面它是明确控制变量、制定控制标准的基础。

二、控制标准制定

管理控制必须按管理者(控制者)的意图进行。这个控制意图从总体上说是组织目标或控制目标,从具体上看是控制标准。因此,在战略计划的基础上制定管理控制标准是实施有效控制的重要步骤。

制定管理控制的标准从具体程序或环节上包括:

第一,明确组织目标影响因素,或目标驱动因素;

第二,找出影响战略目标执行的重要变量;

第三,确定关键的风险变量作为控制重点;

第四,制定先进、可行的管理控制标准。

图3可反映管理控制标准的制定程序。

管理控制标准从形式上包括:定量标准与定性标准;
效率(比率或相对数)标准与效果(总量或绝对数)标准。

管理控制标准从内容上看包括财务标准或非财务标准。财务控制标准应用最广泛的主要是预算标准,如财务预算、经营预算、资本支出预算等。非财务标准从平衡计分卡方法看主要涉及顾客、供应商、员工等等。

管理控制标准制定从水平上看包括经验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水平、预算标准等。

三、管理控制报告

管理控制关键在于运用标准控制实际经济运行。因此,在确定控制标准的基础上,对实际经济运行状况的真实计量与反映是管理控制的重要步骤。完成这一步骤的关键是编制管理控制报告。

管理控制报告的编制步骤如图4所示。

管理控制报告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应是内部利益相关者的相关决策信息需求。相关决策从不同角度看可产生不同的分类。在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经营决策应从资本经营决策、资产经营决策、商品经营决策和生产经营决策四个层次进行,并相应形成四种经营责任中心。每一责任中心围绕自身的核心责任目标及其分解建立相应的报告系统。因此,管理控制报告体系的建立可以此为理论依据,形成资本经营报告、资产经营报告、商品经营报告和生产经营报告四大报告系统。如表1。

四、经营业绩评价

经营业绩评价实际上也是控制业绩的评价,如果对控制成效缺少评价必然影响控制者的积极性。应当注意,一个组织的业绩与组织中管理者或控制者的业绩可能是不同的。管理控制中的经营业绩评价更侧重于对管理者或控制者业绩的评价。

经营业绩评价的原则主要有:第一,组织(企业)业绩评价与经营者业绩评价相结合原则;
第二,经营成果指标评价与驱动因素指标评价相结合原则;
第三,组织内部评价与组织外部评价相结合原则;
第四,财务指标评价与非财务指标评价相结合原则。

目前理论界与实务中研究与应用较为普遍的经营业绩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类:指标体系评价;
平衡记分卡评价。

1.指标体系评价是指运用一系列指标从不同角度或侧面评价经营业绩。指标体系评价根据评价方法特点的不同分为:指标分解评价系统和指标综合评价系统。指标分解评价系统是从最综合(或结果)指标入手,经过指标层层分解形成反映经营业绩过程和不同侧面的指标体系。杜邦财务分析评价体系就是典型的指标分解评价系统。

指标综合评价系统是从反映经营活动的过程或各个侧面入手,应用一定的方法经过综合得出一个分数或指数,用以评价经营业绩。经营业绩评价综合指数法以及现行企业效绩评价功效系数法都属于指标综合评价系统。

2.平衡计分卡实际上也属于指标体系评价系统,但与传统指标体系评价不同的是它在指标分类、评价特点、评价程序方面都有所创新。

平衡记分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的平衡:第一,财务评价与非财务评价的平衡;
第二,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的平衡;
第三,成果评价与动因(过程)评价的平衡;
第四,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平衡;
第五,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的平衡。

平衡计分卡的程序是:第一,建立企业远景与战略;
第二,从平衡计分的四方面明确目标;
第三,根据目标选择最合适指标;
第四,企业内部沟通与教育;
第五,确定各类指标的标准与权数;
第六,将报酬与平衡计分卡评价相结合;
第七,不断修正平衡计分卡指标及标准。

五、管理者报酬

管理控制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者的控制动机必然与其自身利益相关。因此,管理控制的效果只有与管理者的报酬相衔接才能保证管理控制的长期有效运行。从这点看,管理者报酬既是管理控制的终点,也是管理控制的起点。

合同管理评价标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网工程;
建设实施;
综合评价

一、建设实施准备阶段综合评价体系分析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电网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形成了比较科学、系统的电网工程建设管理体系,一般将电网工程建设分为项目决策与可研、设计与招标采购、建设施工、竣工验收与总结评价四个阶段,其中设计与招标采购阶段是电网工程设计方案形成、签订合同、完成施工准备的主要阶段,对工程方案制定、招标采购、施工进度及质量、投资管控等各方面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深化建设实施准备阶段管理评价对科学分析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总结经验与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

开展电网工程建设准备阶段综合评价内容体系挖掘,能够科学的梳理该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及关键管控要点,突出建设实施阶段重点评价环节,为积极推进电网工程建设统筹管理、优化管控水平提供参考借鉴。

二、建设实施准备阶段综合评价体系分析

电网工程项目建设实施准备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为施工项目建立完善的施工条件,确保施工生产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本文从勘察设计、资金筹措、招标采购、开工准备四个方面对电网工程项目建设实施准备阶段进行综合评价内容体系分析。

(一)勘察设计管理综合评价分析

勘察设计是电网工程建设施工完成的基础与参考依据,对方案制定、投资预算、招标采购、施工建设等各方面影响较大。针对勘察设计管理主要从设计单位选择评价、设计工作质量评价、设计方案水平评价及综合设计能力评价进行综合分析,具体评价指标包括设计单位资质水平、设计变更次数、设计方案评审、设计优化评价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考察勘察设计对方案合理、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支撑效果。

(二)资金筹措管理综合评价分析

资金筹措管理建设实施准备的重要内容,是通过各种渠道和采用不同方式及时、适量地筹集投资必需资金的行为。资金筹措是项目建设财务活动的起点,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开展资金筹措管理综合评价,主要从筹措资金渠道、资金结构、资金成本、资金落实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为保证资金管理最优,重视资金筹措成本与风险之间的协调关系。

(三)招标采购管理综合评价分析

电网工程项目招标采购管理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依据招标采购管理办法完成项目建设相关物资、非物资招标采购工作,对电网建设项目招标采购进行评价从设备材料采购、参建单位招投标和评标管理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其中设备材料采购主要评价采购的设备材料是否满足行业标准、是否满足合同和协议约定的条件、技术是否满足先进性要求,除此还要考虑各个型号规格类的材料设备在以往实际工程中是否广泛应用并获得成功经验;
对参建实施单位招投标的评价主要从招标准备规范性、参建单位资质水平、参建单位信誉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评价管理方面分析评标过程,考察评标公正性、公平性、科学合理性和评标过程规范性。

(四)开工准备管理综合评价分析

开工准备的基本任务是为拟建电网工程的施工建立必要的技术和物质条件,统筹安排施工资源和施工现场布置。本文从项目批复与组织建设、施工现场准备和技术及物资准备等方面综合评价开工准备工作情况,其中项目批复与组织建设分析项目法人成立合法性、项目组织管理机构规范性、规章制度科学合理性、相关许可证到位程度以及合同完签率等内容;
施工现场准备考虑组织、设备、技术、场地清理、地基处理等工作完成情况,分析施工现场准备是否全面、到位;
施工技术准备主要根据拟建电网工程的特点、技术经济条件、施工合同和进度要求、施工场地环境和施工技术装备水平等条件进行,考察施工技术准备工作调查全面性和施工技术资料完整性;
施工物资准备要求保证材料采购、供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数量以及配套组合满足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要求,保证生产设备符合设计技术和功能要求,考察物资材料进场合格率情况,从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技术参数和设备配套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三、建设实施准备阶段管理优化建议

建设实施准备阶段是设计方案形成、设备材料招标采购完成、施工条件准备齐全的重要管理环节,对工程建设投资控制、进度合理、质量保障等建设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深化建设实施准备阶段管理水平提升意义重大。首先,在勘察设计管理方面,要深化设计单位选择评价体系研究,重视已完工程的设计质量及完成效果;
同时,可以通过限额设计、设计竞赛等方法手段的执行,优化设计质量。其次,在招标采购管理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行业、企业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规范流程,可以通过集中招标及分散指标并行的方式,针对不同物资设备及材料、针对管理主体进行差异化管控,提高招标采购效率,降低招标采购成本,保证招标采购质量。再次,在资金筹措管理方面,要积极引进科学先进的资金管理方法重视资金成本与资金风险之间的协调关系,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保障,合理分配资金使用,优化资金流转与使用效率。最后,在施工准备方面,要注重与社会、地方的协调关系,提高统筹管理效率,重视环境影响分析,推进绿色环保工程环境建设。

四、总结

电网工程建设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影响范围广的显著特点,建设实施准备阶段是电网工程投资建设管控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研究电网工程项目建设准备阶段综合评价体系的意义,梳理总结了建设准备阶段综合评价内容体系及相关指标,并提出了优化管控建议,为综合提升电网工程建设准备阶段精益化管理水平提供了借鉴。

合同管理评价标准范文第3篇

鲁价费发〔2010〕253号

各市物价局、财政局:

为规范资产评估收费行为,促进资产评估行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资产评估收费管理办法》(发改价格[2010]196号)规定,省物价局会同财政厅制定了《山东省资产评估收费管理办法》和《山东省资产评估服务收费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省物价局、原省国有资产管理局《转发国家物价局、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资产评估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1993〕鲁价涉字第94号)自本办法生效之日起废止。

资产评估服务收费标准试行期两年,期满后另行公布。

附件:一、山东省资产评估收费管理办法

二、山东省资产评估服务收费标准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主题词:收费管理 资产评估 办法 通知

抄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附件一:

山东省资产评估收费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资产评估收费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山东省资产评估行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资产评估收费管理办法》和有关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经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批准设立的资产评估机构,依法为委托人提供资产评估服务的收费行为。

省外资产评估机构来我省执行相关业务,其服务收费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资产评估收费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自愿有偿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四条 资产评估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

资产评估机构提供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实施的资产评估服务(以下简称“法定资产评估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
提供自愿委托的资产评估及相关服务(以下简称“非法定资产评估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

第五条 政府指导价的基准价及其浮动幅度,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制定。具体收费标准由资产评估机构与委托人在规定的基准价和浮动幅度内协商确定。

第六条 制定法定资产评估服务收费标准,应以资产评估服务的社会平均成本、法定税金、合理利润为基础,并考虑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承受能力、对资本市场、社会公众的影响等因素确定。

第七条 实行市场调节价的资产评估服务,应由资产评估机构提出收费标准范围,具体标准由资产评估机构与委托方协商确定。确定收费标准应考虑以下因素:

(一)耗费的工作时间和执业成本;

(二)评估业务的难易程度;

(三)委托人的承受能力;

(四)注册资产评估师可能承担的风险和责任;

(五)注册资产评估师的社会信誉和工作水平等。

第八条 法定资产评估服务可实行计件收费、计时收费或计件与计时收费相结合的方式。

第九条 实行计件收费的法定资产评估服务,可以被评估资产账面原值为计费依据,采取差额定率累进计算办法收取评估费用。即按计费基数划分收费档次,分档计算收费额、各档相加为评估收费总额。

第十条 实行计时收费的法定资产评估服务,可按照完成资产评估业务所需工作人日数和每个工作人日收费标准收取评估费用。工作人日数根据评估项目的性质、风险大小、繁简程度等确定;
每个工作人日收费标准根据评估人员专业技能水平、评估工作的服务质量等确定。

第十一条 资产评估机构接受委托,应当与委托人签订资产评估服务业务收费合同(协议)或者在业务约定书中载明收费条款。

收费合同(协议)或业务约定书收费条款应当包括: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方式、收费金额、付款和结算方式、争议解决方式等内容。

第十二条 资产评估机构与委托人签订合同(协议)后,因故终止委托关系的,有关费用的退补和赔偿依照《合同法》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采取招(投)标方式取得法定资产评估服务业务的,资产评估机构应当在规定的基准价和浮动幅度内合理确定投标报价。

第十四条 资产评估机构为委托人提供资产评估服务,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评估准则,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履行必要的评估程序。

第十五条 资产评估机构向委托人收取评估费用,应当出具合法票据。

第十六条 资产评估机构应当在营业场所显著位置公示评估项目、服务内容、收费方式、收费标准等,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七条 资产评估机构应当严格执行资产评估收费管理办法和收费标准,建立健全内部收费管理制度,保证评估质量,自觉接受价格、财政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监督。

第十八条 资产评估机构评估收费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照《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一)擅自制定属于政府指导价范围内的评估服务收费标准的;

(二)超出政府指导价浮动幅度制定价格的;

(三)采取分解收费项目、重复收费,扩大收费范围等方式乱收费的;

(四)不按规定提供资产评估服务而收取费用的;

(五)未按规定公示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的;

(六)其他价格违法行为。

第十九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资产评估机构或注册资产评估师的价格违法行为,可向评估机构所在地的价格、财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举报、投诉。

第二十条 资产评估机构与委托人发生收费纠纷,资产评估机构应当与委托人协商解决,也可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一条 资产评估机构受委托人委托,赴境外或港澳台地区开展资产评估服务收取费用,可通过与委托人签订合同的方式协商确定。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物价局会同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省物价局、原省国有资产管理局《转发国家物价局、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资产评估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1993〕鲁价涉字第94号)同时废止。

附件二:

山东省资产评估服务收费标准

说明:1、上述收费标准上下浮动幅度为20%,实行差额定率累进计费。

2、计费基数:单项资产评估按帐面原值,无帐面值资产按评估值;
无形资产按评估值;
企业价值评估按资产总额加30%的负债总额计。

3、企业整体改制、企业上市、中外合资、破产清算、法律纠纷、证券期货等相关业务服

服务收费,可按照评估项目的繁简、风险责任、时间要求等因素,在不超过上述标准150%0%范围内收取;司法鉴定业务按照涉案金额的1-10%收取。

二、计时收费标准

计时收费标准分为四档,各档次收费标准如下:

(一)法人代表(首席合伙人)、首席评估师(总评估师):不超过1000元/人·时;

(二)合伙人、部门经理:不超过800元/人·时;

(三)注册评估师:不超过500元/人·时;

(四)助理人员:不超过300元/人·小时。

合同管理评价标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学习评价体系 实证研究

引 言

目前在多数高职院校中,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而我国的课程评价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实际上都是以考试为主要形式,在教学方法的实践改革上缺少针对性。本文旨在探索针对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学习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教师在课程教学方法和课程改革方面起到一定的帮助。

实证研究

笔者在参阅大量的有关文献后,将从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评价。考虑在课程学习评价中的短期学习和长期学习效果之间,在外部评价(老师、专家等)和内部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之间,在学习成果和学习动因(过程与方法)之间,在强调客观性测量(考试)和强调主观性测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找到平衡。对此进行全面系统评价。

1.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权重设定

对于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学习评价,根据课程标准和相关文献查阅,再结合本专业的学习,以及与学校专职教师共同初步总结,笔者设计出如表1所示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每项指标所占的权重和评价形式。

表1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2.评价的形式

(1)知识与技能维度主要评价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情况,是否有本专业所要求的沟通表达能力,可以通过理论考试、案例讨论、主题演讲的形式来评价。

(2)过程与方法维度主要评价学生遇到问题是否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等手段解决,能否做好笔记。复习时是否注重知识梳理,是否拓展学习范围。跨领域综合学习,是否可以发现自己学习方法的问题并改进,是否敢于探异求新、尝试新的方法和领域,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此维度可以通过观察法、谈话法、试卷分析法或举办班级辩论赛的形式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评价学生上课专注度,是否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是否有健康合理的兴趣爱好并能主动展开多领域课外学习等,可以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的形式进行评价。

3.指标量化及数据处理

本文在建立好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后,将在西安翻译学院进行初步的实证。本文选择了该校诒华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2013级的学生进行实证研究。

(1)评分方法:极差标准化法

考虑到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习评价的实际情况,对于评分结果的数据处理需要易于操作又直观明了,能像考试成绩的得分一样,清楚反映结果,又能便于一定范围内个人与他人之间的比较及个人不同时期的比较,因此,在课程学习评价中的各项评分采用极差标准化法。所谓极差标准化法就是以被评价学生所在班级的数据为依据,剔除奇异数据确定行业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对被评学生各项指标原始值采取极差标准化处理,使其取值在[0,1]之间,根据该项指标的权重来计算得分。例如原始指标值为X,如果X≤0,则该项指标为零分,如果X≥0,则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进行处理,该项指标的标准化取值为:

X"=(X-Xmin)/(Xmax-Xmin)

其中Xmin表示班级最小值,Xmax表示班级最大值。

(2)指标量化

表2 A同学知识与技能评分明细表

根据表2,对知识与技能维度一级指标进行极差标准化处理分别计算如下:

基础理论知识标准化值=(8.7-6)/(9-6)=0.57

沟通与表达能力标准化值=(7-6.5)/(9-6.5)=0.2

即可评出A同学知识与技能得分=(0.57*0.8+0.2*0.2)*

0.6*100=29.8

表3 A同学过程与方法评分明细表

根据表3,过程与方法维度一级指标进行极差标准化处理分别计算如下:

自学能力标准化值=(8.6-5.5)/(9.5-5.5)=0.78

应用与拓展标准化值=(8-6)/(9.3-6)=0.61

反省与反思标准化值=(8.3-5)/(9-5)=0.83

发现与创新标准化值=(7.2-5)/(8-5)=0.73

即可评出A同学过程与方法得分=(0.78*0.3+0.61*0.3+

0.83*0.2+0.73*0.2)*0.3*100=21.8

表4 A同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分明细表

根据表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一级指标进行极差标准化处理分别计算如下:

学习态度兴趣标准化值=(9.1-6.5)/(9.4-6.5)=0.9

理想追求标准化值=(8.8-7.5)/(9.8-7.5)=0.57

人生观与价值观标准化值=(8.6-5.5)/(9.5-5.5)=0.78

即可评出A同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分=(0.9*0.5+0.57*0.2+0.78*0.3)*

0.2*100=16,然后可以算出该同学的最后得分=29.8+21.8+16=67.6

依次类推,可以对其他同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进行学习评价,为教师的授课方法和课程改革做参考依据。

实证分析结论

1.多角度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为教师提供关键信息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学习评价涵盖了三个维度的内容,在每一个维度下都有不同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用所获得的实际数据经过评价体系的计算,教师可以对得出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与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相比较,特别是在应用和拓展、学习态度和兴趣方面,仅凭一份人力资源管理试卷是很难全面考查到这些内容的,因此传统的“一卷定终身”式的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很难完全反映一个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真实综合水平。而本评价体系的构建,弥补了这一缺陷。

2.拓展课堂教学宽度,注重过程教学

三个维度的评价包含了多项指标,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众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在这种以数据为基础的定量分析中所获得的信息量也是巨大的。获得的信息量越大,越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比较,也可以是对所有学生在某一知识点或能力上的比较。对于课程考试成绩排名高于综合评价排名的同学,教师可以考虑通过多种学习方法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既防止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又可以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

3.不断提升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导课堂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当学生知道对其课程的考核是综合评价时,为了使自己的评价分数更高,也会对自己的要求提高。基于内在的驱动,学生会用综合评价指标来要求并激励自己,使其有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而本课程的综合评价也是建立在多种评价形式基础上的,有一系列的评价活动,如分组讨论、主题演讲、小组辩论等形式。这些活动本身就可以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我展示、自我认知与自我反省。丰富的课程实践教学,注重过程式的学习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课程综合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金梯、王钢:《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11页。

[3]郭玉锋:《终身教育理念与过程性评价的实施》,《中国成人教育》2005年第6期,第28-29页。

合同管理评价标准范文第5篇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是随着财政支出效益 理论 的 发展 而发展的。从广义看,目前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各级财政预算、决算的审查,各级审计机关和财政监督机构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等,都或多或少地涉及了评价财政资金绩效的 内容 ,但这些行为主要是以监督检查为主要目的,还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从财政资金管理看,各级财政部门为了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也采取了一些绩效管理的 方法 。从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发展的现状看,虽然已有初步基础,但由于此项工作起步较晚,且缺乏系统性 研究 ,仍不能适应我国市场 经济 发展与财政改革的客观需要。总的来看,我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 法律 保障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得到必要的立法支持,而且要制度化、经常化。而我国公共投资部门虽然也提出要完善项目投资决策程序,对国家重点投资项目要从立项决策、建设决策、竣工验收直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行全过程管理。但迄今尚未出台全国统一的有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法律法规,使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缺乏法律约束和制度保障。

(二)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

西方许多国家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都设有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机构,作为公共投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执行主体。而在我国,缺乏这样一个有权威性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综合管理机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主要分散在各管理部门进行,各部门又主要是从技术性能、项目工程管理方面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方法和组织程序差异大,难以形成统一的、全面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不统一,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差异大,缺乏可比性,难以保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这是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三)未构建规范的指标体系

目前,各有关部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要是通过若干固定的财务、技术和工程管理指标进行全过程评价,评价侧重于技术、工程和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评价,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评价不足。同时,各部门评价指标设置呈平面化和单一性特征,并且缺乏一套建立在严密数据 分析 基础上的 科学 、统一、完整的指标体系,不能满足从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支出性质等方面进行综合、立体评价的要求。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方法和指标, 影响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公正合理性。技术性缺陷是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发展缓慢的直接原因。

(四)支出评价内容不完整

由于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缺乏科学、规范、合理的方法指标体系和健全的组织工作体系,使得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内容不完整。一是侧重于合规性评价,而忽视效益评价。从总体上看,目前各有关部门进行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带有明显的审计特征,即重点审核项目支出行为是否符合现行财务政策和国家有关规定。但往往忽视对项目效率或发展效益方面的评价,或由于评价指标设置不完整,不能进行项目的效益评价;
二是评价对象仅局限于项目本身,而忽视项目内外因素的综合分析。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不仅涉及项目过程审核和投资与回报的评价,而且包括各种宏观因素的评价,如投资的 社会 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和 自然 环境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以及投资行为对行业、社会及整个经济运行的影响等。但目前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恰恰不包括这些内容,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不能达到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的目的。

(五)支出评价结果约束乏力

由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体系不健全,缺乏法律规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只是作为各有关部门项目建设档案保存,或作为有关部门加强新上项目管理的借鉴或 参考 ,对于财政资金支出项目中的成绩、问题与相关责任,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环节责任人并没有任何直接约束,不仅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流于形式,而且影响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制约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改革取向

(一)划分评价层次

根据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主体和客体的不同,可以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分为四类: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是财政部门、项目实施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评价对象是财政支出项目的效益。由于财政支出项目是部门(单位)财政支出的重要方面之一,而且项目支出内容十分广泛、项目间差异大、项目效益不确定性大,因此,对财政支出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对合理安排财政经费、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是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评价对象是主管部门所属二级和基层预算单位的财政支出效益。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基础,单位作为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基层单位,其支出效益直接反映为财政支出的总体效益,因此是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和财政部门,评价对象是各个政府部门(使用财政经费的一级预算单位)的财政支出效益。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的基础,是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府监督机构、财政政策研究机构等,评价对象是财政支出的整体效益,是部门财政支出效益的综合反映。综合绩效评价对象具有整体性,其范围可以是整个国家的财政支出,也可以是某一区域内发生的财政支出。根据我国财政管理级次可将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进一步划分为国家财政支出效益综合评价、中央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地区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地区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又可进一步划分为省、市、县、乡四级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上述评价工作分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并且共同构成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上述四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目的相同,四类评价工作都以提高财政资金效益为目的;
二是层次分明,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是部门、单位评价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总和,而综合绩效评价又要以部门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为基础;
三是差别显著,项目支出评价是具体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总体评价,部门、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侧重于财务管理效率评价,综合绩效评价是一种政策评价。

(二)建立评价制度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一项涉及范围广、 内容 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是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还是评价结果的具体 应用 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制度规范。首先,建立我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是要 研究 制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方法 选择及工作程序》、《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及标准选择》、《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一系列统一的制度规范,对全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规则、工作程序、组织方式及结果应用等进行明确,并对相关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界定等。其次,要在财政资金运行各环节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财政资金总是处于不断运动过程中,在收缴环节,采取集中收缴方式明显要比分期收缴具有更高的效率;
在库存环节,开展有效的现金管理可以提高资金效益与加强财政控制;
在分配环节,预算目标数量化、分类细化有助于对财政支出进行监督和评价,还可清晰地衡量预算分配环节的成本与效益;
在购买环节,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可以取得分期采购方式下不可能取得的规模效益;
在支付环节,采取 电子 化的集中式直接支付方法,是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的有效途径。因此,财政支出各环节上都存在绩效 问题 ,应该研究在财政资金运行各环节都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第三,要做好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审计和财政监督机构、 社会 中介机构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职责和业务分工的划分等制度建设,以从多个方面强化和推进对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

(三)用活评价手段

结合我国财政支出管理工作的特点与实际, 科学 合理地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是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标准体系和有效组织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在探讨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之前,首先应当对财政支出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分类体系,作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开展的起点和基础。分类体系实际上是要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搭建一个重要的工作平台。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分类体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将会出现十分复杂和混乱的局面。为此,必须建立适合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分类体系。考虑到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才刚刚起步,可以按财政支出的功能将单位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划分为 经济 建设、 教育 事业、科学事业、文化事业、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国防、农林水、政府采购等九个大类,并且根据评价工作的具体情况可以在进一步细分的若干小类下开展评价工作。这种分类的好处是,与财政日常管理的习惯相适应,简便易行,也便于基础数据的收集。

(四)完善评价体系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统一与专门指标相结合的原则。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设置的目标就是形成一套完整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指标库,这种指标库的形成不仅需要 理论 上的探索和研究,更依赖于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健全。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层次,在财政支出分类的基础上,应分别建立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库。从指标的适用性角度考虑,各类指标均可划分为通用指标、专用指标、补充指标和评议指标四种类型。并且根据指标的性质不同,可以将各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划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五)制定评价标准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是指以一定量的有效样本为基础,测算出来的标准样本数据,用来衡量和评价财政支出的绩效水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按照可计量性分为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又可根据标准的取值基础不同,分为行业标准、计划标准、经验标准和 历史 标准四种类型,按照时效性可以分为当期标准和历史标准,按照标准形成的方法可以分为测算标准和经验标准,按照区域可以划分为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此外,还可以分为政府标准、社会公众标准以及民间机构标准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是准确衡量绩效的尺度,标准的正确选择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具有较大 影响 ,评价标准的制定既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主要环节,也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具体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工作步骤。在我国要全面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除要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指标体系外,还必须要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标准进行总体规划设计,研究指标与标准的对应关系,研究不同评价对象的标准选择,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整理各种分类标准数据,在条件成熟时要研究建立绩效评价标准数据库。标准并非是固定的和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经济的 发展 和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断变化,因此,如何建立和维护更新标准库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为提高有关评价标准的权威性,财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可以效仿 企业 绩效评价,定期有关评价标准。一般来讲,评价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指标都可以表示为成本效益的比例,收益、成本的具体内容视不同效益指标而异;
评价财政支出社会效益指标的标准往往由于支出项目涉及不同的经济和社会领域而各不相同,为此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体系的研究中,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指标的量化标准就成为一个关键环节。由于不同性质的财政支出,在政府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目的不同,要衡量和判断这些支出的绩效须对应不同的评价指标,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标准则要根据评价的具体目标、组织实施机构、评价对象来确定。

(六)编制绩效预算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难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涉及一些团体的既得利益,因而,在制度体系的整体设计上,就应该充分认识到其实施的难度,选准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改革的突破口,从而保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作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贯穿于财政支出安排和实施的全过程,在财政支出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从绩效预算编制入手开始构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是应用绩效评价理念的一个良好切入点。在具体的绩效预算编制过程中,要结合预算支出管理实际,在各绩效预算的各主要环节加强制度约束。如结合部门预算的编制程序,各预算部门首先要进行自我评价,在这个环节需要对各部门明确支出责任,建立奖罚措施和资金追踪返还制度。各部门要对影响财政支出绩效的因素进行定义、识别、衡量和预测,并对要实现的目标进行评价,制定科学、合理的支出计划,这是提高财政支出绩效的前提。各部门应凭借接近财政支出实际活动的优势,集中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在编制本部门支出预算草案时进行科学的项目评价;
在各级财政部门的预算审查环节,要建立严格的绩效预算审查制度,通过加强对预算支出绩效的审核、评价及综合平衡,对绩效差、不合法、不合理、不科学的部门预算支出计划予以调整;
财政部门要建立预算执行过程的绩效跟踪检查制度,在提出公共预算时要设有与该支出对应的效果指标;
在预算执行的中期报告中要对比资金的使用与绩效,在决算时要报告最终的资金绩效情况,并对各部门的财政支出进行横向的成本效益 分析 ,找出不同单位或部门项目间成本效益差异的原因,为以后支出决策提供依据。

(七)创新评价方法

良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具有决定性影响。

目前 理论界提出了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成本法、综合指数法、因素分析法、生产函数法、模糊数学法、方案比较法、历史动态比较法、目标评价法、公众评判法等多种方法。其中,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价法和成本效益分析法已经被《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所采纳,应用到实践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中,社会效益评价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重点内容,而现有评价方法中,能够简便、精准地评价财政支出社会效益,满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实际需要的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今后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方法研究上,要着眼于增加政府工作与财政资金管理的科学性与公开性,提高政府理财的民主性和社会参与性,深入研究公众评判法等适用于社会效益评价的基本方法,按照民主、科学、简便、精准的原则创新绩效评价方法,引入听证会制度,创新绩效评价的方法体系,构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体系。

(八)完善配套措施

作为支出管理改革的重要一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各项相关配套改革措施的影响。为加快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要抓紧完善三方面的配套措施。一是科学界定财政支出的范围,严格按照公共财政框架要求,解决财政支出“越位”和“缺位”的问题,财政资金在退出竞争性投资领域的同时,要及时弥补市场失灵,切实提高对社会公共产品的保障能力,从而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始终保持正确的服务方向。二是适当控制财政支出规模,经济社会事业的协调稳定健康发展需要财政资金的有效投入,但从经济建设工作实践看,财政支出增长过快,在有效刺激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政府带来了沉重的债务负担等负面影响,为此,在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压缩政府运行成本等方式来减少财政支出规模,比如采取职务消费货币化、公车改革和机关后勤市场化等手段,有效控制行政成本内生性增长,减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应用的复杂性,降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应用的难度。三是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调整支出结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包括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三部分,可以从财政收支方面清晰反映政府职能活动,对包括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在内的各项财政改革都有重要促进作用。加速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能够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坚实基础,减少绩效评价体系实施的难度。而且,从预算科目看,近25%的支出科目用于反映经济建设的内容,而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社会性支出仅有一个科目笼统反映。从资金投入看,经济建设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仍然偏高,社会性投入比重仍然偏低。今后在支出结构调整中,要注意处理好支持经济建设和提高公共支出水平的关系,既为公共财政体制转型创造条件,也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提供广阔空间。

推荐访问:合同管理 评价标准 五篇 合同管理评价标准【五篇】 合同管理评价标准(精选5篇) 合同管理评价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