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综合实践教学计划【五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7-22 16:10:07 来源:网友投稿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综合实践教学计划【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五篇】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范文第1篇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可选择的学习空间和个性充分发展的创造空间,使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一些基本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施形式和主要措施:

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和促进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参与社会的体验性学习,社会活动的实践性学习,生活技能的操作性学习等。在每一项活动中,学生要自主设计活动内容,勤于搜集资料、整理笔记,乐于调查考察、参观访问、观察实验,善于表演交流、社会宣传、反思答辩,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主要措施:

1、选定主题。

根据本校实际,可参照以下主题选定:
劳技教育、学科整合、网络环境、社会生活、班队会、文体科技等活动,然后有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教研指导。健全组织,学习理论;
明确任务,制定计划;
编写实施指导方案的框架;
检查实施情况,总结评比。

四、具体工作:

1、 开发资源:一是开发学校资源,如开放图书室、阅览室;
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二是开发社区资源,定期组织学生社会中进行采访、调查,聘请家长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设计教案。根据教研室实践活动方案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拟订实施教案。

教学进度如下:

三年级:主题活动有.....

四年级:主题活动有.....

五年级:主题活动有....

六年级:主题活动有....

三年级,四年级本学期各8个主题,全乡统一五个主题活动,其他的三个由学生自己确定.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范文第2篇

《ClS策划与设计》课程中综合性实践教学的意义

加强兴趣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主动学习最好的老师。综合性实践教学,就是要转变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理论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和“综合性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头脑风暴法”的规则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若干方案。在全班进行讨论与展示,然后由老师引导大家进行分析和讲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动手能力都存在差异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注重循序渐进。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对接受能力弱的学生,采取研讨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使其能全面地掌握课堂知识的应用。综合性实践教学中的实战实训,具有团队学习、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的优点。实战实训中的分组协作可以分别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文案写作能力和电脑设计能力,引导学生把握自己、学会自学,也是让学生进行有效合作、充分依靠集体力量去完成共同任务。在实训的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表达、实践,既吸收知识,又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采用综合性实践教学,有利于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综合,全盘优化各课程间与各个实践教学间因相互独立而造成的内容重复和脱节,转变了专注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和综合能力。主要可采用课堂教学、大型模拟作业、运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削经典品牌案例、聘请任职于企业或公关机构的品牌战略高级主管前来授课,开展研讨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也可组织学生开展优秀品牌形象案例分析、企业标志设计比赛,或组织学生举行企业形象设计等趣味、娱乐活动。此外。还可采取多种课程渗透式以及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方法,全方位配合CIS策划与设计的教学方式,综合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ClS策划与设计》课程综合性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

实战实训。实战实训,是指在课内或课外,指导学生模拟或实际参与一些企业形象的策划、创意、制作、的实践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主要是在课程教学的中后期,学生已经通过理论教学,初步掌握了一定的CIS基本理论。实训的方式多样化,可以使学生适应各种各样的实战情境。最完全意义上的实战训练,是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CIS策划。比如:让学生自己去企业承接相关业务,为企业进行活动策划或者VI视觉设计手册的设计制作;
为企业进行企业调查,提供CIS策划依据等。

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指运用CIS基础理论知识,对企业的市场形象展开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写出企业策划文案,提出改进措施。这一实践性教学方式的运用,主要目的是深化对调研课程的教学,锻炼学生深入社会、参与社会的综合能力。企业形象调查,是企业CIS策划的前提,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有关企业调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完成,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却有赖于实践锻炼。社会调查实践教学,学生要经历调查资料收集、课堂讨论和精选课题、调查实施和结果分析、市场调查报告写作全过程。既让学生进一步充分认识CIS的重要性和市场调查在CIS导人时的必要性。又培养学生带着课题去分析市场、分析消费者、分析产品特色的意识,做到广告策划有根源、设计有目的,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精神。

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即通常意义上的假期实习,也包括在校期间的实习、培训和课外的实训等,对于在校大学生具有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多方面意义。每个假期,我院都会鼓励或直接为学生安排假期实习的内容,尤其是一些需要综合运用CISN论知识的实践项目。为了确保假期实习的内容,我们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让学生真实地参与到社会中,增强竞争实力。

学科竞赛。学科竞赛称得上是锻炼学生智力、综合检验学生理论掌握程度的一种特殊考试。学科竞赛的目的是在实践中提高设计能力,是一种最为切实有效的专业技能训练方法。在CIS教学设计过程中。将实际的企业活动与竞赛策划设计活动引进课堂,组织学生在任课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全面完成从策划、创意、调查分析到竞赛作品的设计制作,能够让学生从中领悟并学习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特别是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的台湾时报广告金犊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one show青年创意大赛等广告专业的智力盛宴,对激发参赛学生的创造性,开拓专业眼界,激发创作热情。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获奖学生而言,更能增强信心,甚至成为坚定其终身择业的动力。

《CIS策划与设计》课程综合性实践教学方法运用时注意的问题

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关键是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用讨论比较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看、读、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人。挑选一些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有亲和力的专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发共鸣,由已知引出未知。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二是有效使用新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国内外的优秀案例做成课件,进行分析研究;
组织学生考察企业CIS策划的,分析各类策划方法的特点,了解不同的活动策划与VI视觉设计的广告传播效果:要求学生到现场亲身体会CIS战略在各个领域的作用。参加问卷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对通过广播、网络、户外等载体进行宣传的视觉识别形象进行重点分析,包括企业理念、活动策划推广、VI设计应用部分等。

深化教学研究。提高教研水平。大学作为教研机构,承载着两项主要功能:一是教育学生,二是学术研究。学术研究是促进教学发展的重要环节和手段。作为大学教师,必须把注重专业研究作为提高教学水平的基本手段。在CIS教学中,深化教研,首先是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及时研究和总结CIS实践发展的经验,用以推进理论发展,丰富教学内容:其次是要认识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积极接轨国际教学,认真借鉴国外同行的优秀研究成果,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全力组织好研究性学习,有效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发展。除教材中的研究性课题以外,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多实施几个课题,作为教研的有益补充。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设计教学法;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0―0140-03

2001年6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此次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亮点。它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要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方式 。而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同样重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的目的和内容,进而自我设计与实施学习活动,从自身的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我们发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与“设计教学法”的要求不谋而合,这种契合点也启发了笔者尝试运用设计教学法的步骤来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旨在为我国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设计教学法

1.设计教学法的内涵。“设计教学法”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克伯屈创立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他在《教学方法原理》一书中对“设计教学”的含义作了阐述。“设计教学法就是以有目的的方式对待儿童,以便激发儿童身上最好的东西,然后尽可能放手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由此可见,设计教学法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目的性”,它主张让儿童自己确定学习的目的,设计实现目的的行动步骤,并自己去实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自身的能力。

“设计”是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课程形态的三位一体,了解“设计教学法”的内涵,不仅是理解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质的基本维度,也是有效地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前提。

2.设计教学法的特点。设计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设计是有目的的活动。在设计活动时学生对于所要设计的内容,要有明确的目的,而每一个有目的的活动都不是出自教师的头脑,而是出自学生的兴趣。

(2)设计是有计划的活动。一个设计的活动要由学生去思考、设计所进行的步骤,时间分配等,要由学生自己去策划,教师只是给予适当的指导,而且整个活动的开展都要按拟定的计划进行。

(3)设计是有评价的活动。在呈现活动结果时,学生要对实行的结果进行试验和评价。

3.设计教学法的步骤。克伯屈将设计教学法分为四个步骤,具体阐述如下:

(1)决定目的。在设计教学法中,克伯屈认为目的性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设计教学法的第一步就是确定目的。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去引起学生进行设计的兴趣,从而确定活动的目的。

(2)拟定计划。拟定计划是整个设计教学工作中最难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拟定计划的工作应由学生承担,教师不应该包办代替,否则就不能从中培养学生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只是起辅助作用。

(3)实行。把计划付诸实行是设计教学过程中最丰富多彩的一步,学生总是喜欢参加实际的工作活动,因而他们会热情洋溢、兴趣盎然地去实行计划。学生在实行的过程中必须是自己进行,教师作为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克服困难,将设计活动进行到底。

(4)评定结果。克伯屈在设计教学法中,将评定的工作分为下述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看整个过程是否照原计划进行了;
二是预定的目的是否实现了;
三是从设计活动中学到了什么;
四是计划和实行办法有什么缺点。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出如下阐述: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中新增设的一门必修课,是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做”、“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生活,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中,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与传统的学科课程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

一是整体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

二是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三是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评价标准都具有开放性;

四是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也不断生成;

五是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的呈现方式。

三、设计教学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运用

课程属性决定教学方式,在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上,选择同样是充分尊重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设计教学法”,来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这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及推动课程的综合化都极具意义。下面是笔者采用“设计教学法”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具体步骤:

1.结合学生兴趣,启发学生设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确定研究课题是进行研究的前提,但由于长期受被动接受学习习惯的影响,很多学生都面临一下子提不出问题的情况。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实施各种有效教学策略的前提,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启发学生设计活动主题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样就能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意识。

如某小学的一位教师,在组织学生去桂花村参观的过程中,当学生对眼前的桂花兴致勃勃地议论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这位教师就抓住时机,顺势引导以“桂花树的来历及经济价值”为主题开展了一次较为出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对主题感兴趣的前提下,组成了不同的探究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积极探索实践与交流,最终学生将桂花从栽培到采摘制作罗列得清清楚楚。

因此,于教师而言,首先要激发学生发现、探索问题和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入手,把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逐步形成问题意识;
其次,当学生发现和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时,教师必须敏锐地捕捉那些贴近他们生活且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课题,从而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2.根据教学目的,拟定活动计划。克伯屈认为,在设计教学法中,计划的项目包括材料问题,工作分配问题,实施的步骤和方法问题等,教师应辅导学生详细、全面地拟订计划。

当确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之后,教师和学生集体设计活动的实施计划,计划的具体内容包括:活动分几个步骤进行、活动人员及职责的分配、活动步骤开展的时间、活动资料的收集及汇编、活动方式及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拟定活动计划是影响后期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步骤,是师生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师可以从自然、社会、自我发展以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常用的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但具体的细节则需要学生自主选择、独立创造。

3.按照设计内容,落实活动计划。在“设计教学法”实施这一步骤中,克伯屈指出在实行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忘记原有的目的,因此教师应随时提醒他们,还要通过暗示、建议、鼓励等方法,使他们备足材料,采用正确的方法克服困难,把设计活动进行到底。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落实活动计划主要包括活动的展开和总结两个步骤。具体来说,在活动展开的阶段,教师重在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具体展开活动过程、学会自我保护和注意活动的安全,争取家长和社区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开发和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而在活动的总结阶段,则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筛选、整理并形成结论,开展表达交流、汇报展示活动,反思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撰写活动总结报告等。

4.采用多维评价,优化教学成果。课程评价问题一直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话题,它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质量、推进速度、深入程度。克伯屈在“设计教学法”的最后一个步骤中指出,对于评定结果应该是教师提出评定的标准和方法,然后由学生自己进行评价。

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那么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评价也应该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和发展性的。笔者尝试采用多维评价的方法,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与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特别要强调一点,就是尊重学生的评价,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来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学生自主性较大,灵活性较强,而且常常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对学习者充分了解的是学生自己和小组里的合作伙伴,因而采用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切合实际,对于改善教学效果也就更具针对性了。

总之,在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又要提高指导的有效性,这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克伯屈“设计教学法”的优点在于:尊重儿童,使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地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在汲取“设计教学法”优点的基础上,运用其教学步骤来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以期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效的教学帮助。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威廉.H.克伯屈著.教学方法原理――教育漫谈[M].王建新,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张华.论“设计本位教学”[J].教育发展研究,2006,(12):1-8.

[4]吕洪燕.设计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9,(5):61-63.

[5]张彩云.克伯屈与近现代中国教育[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3:34-35.

[6]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5).

[8]刘新生.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学习协同教学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1).

[9]田慧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10]伞家学.例谈学生确定实践活动主题[J].教学与管理,2011,(6):25-27.

[11]吴建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教师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18).

[12]焦小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教师问题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24).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课程体系;
实践改革;
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072-04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由教育部于2009年底提出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国家振兴工程教育进行的一次重大探索[1]。卓越计划具有高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特点[2],因此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教学与实践环节等均与传统的高等教育有所不同,我校作为第二批“卓越计划”高校,实施专业与层次包括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生物制药三个专业的本科生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由校企共同制订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联合开发课程和实践环节,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从2010年级开始实施以来,取得一定成绩。

一、齐抓共管,确保“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

“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其主要特征是“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3]。为了更好地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现代制药工业发展需要,符合国际制药工程师标准的高质量制药工程技术人才,促进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高我校工科学科的建设水平,确保“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首先由学校牵头组建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邀请制药行业以及四家合作企业代表参与并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确定了我校本科卓越制药工程师培养模式为“3+1”模式(四年制),即在校学习3年,在企业学习实践和毕业设计累计1年,其中企业实践环节采用三段制,即第二学年工程见习1个月,第三学年企业实践训练3个月以及第四学年毕业实习6个月。其次,在本科大一第二学期加大“卓越计划”宣讲力度,采取不限专业、自愿报名、笔试加面试等方式择优录取,确保生源质量。第三,由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等试点专业牵头,联合合作企业,建设综合性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确保校内、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第四,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共同开发企业课程项目,并明确每个项目的训练内容、训练时间、训练要求和考核办法,并根据合作企业各自特点采用“轮岗实习”和“项目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

二、明确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大学根据本校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设计和构建的由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一组课程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是大学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也是大学教育理念付诸实践和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中介,决定着培养对象所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和内涵,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满足卓越制药工程师培养的需要。课程一般包括三部分即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在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构建中,首先应为学生打下结实的基础,包括人文社会学科、数理基础学科以及所学工程学科等在内的各类学科的基本原理、核心理论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发现问题、认识世界和处理事物的视角、思路和途径。其次,课程体系应体现学科专业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学科之间交叉渗透、相辅相成、综合发展是现代工程学科的重要特征,是从工程学科专业的角度对卓越制药工程师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的依据所在。第三,课程体系应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在满足学校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精选和减少必修课,最大限度地加大选修课的比重,开设专门研讨工程学科专业前沿发展的课程。第四,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工程等的迅速发展,使得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建立教学内容更新机制,及时提供创新教育素材。注重工程领域的创新性成果如新技术、新产品、发明专利等加入到教学内容中去[4]。

实践课程是卓越制药工程师培养的重要途径。首先,在知识方面,实践课程能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在能力方面,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实践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在素质方面,通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面对现实工程领域和社会各种复杂的局面;
通过与不同背景、经历的人交流合作,实践课程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最终构建了“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强个性”的卓越制药工程师培养本科课程体系,见表1。

三、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一直是教学实践领域中最活跃的部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难以满足卓越制药工程师培养需要,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和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和探讨性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更有利于日后创新实践的开展[5]。选择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的问题、案例和项目进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采取以项目带动,做与学相结合,以互动式教学、现场教学、双向交流式教学和研讨式教学为主,加强与工程实际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对学生进行考核是教育效果得到发挥的重要保证[6]。经过几十年来的改革与实践,我校理论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已比较成熟,但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普遍存在客观分难打,校内实践主要看重的是结果,校外实践缺少过程的监督,极少有学生不及格,更不会因不及格而不能毕业等问题。由于学生本身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没有压力,如果缺乏监督管理,实践效果就难以想象。因此改变传统单一笔试考核和标准答案的评价方式,采取笔试、实验操作、专题调研、小组讨论、总结报告、现场答辩、文献综述、开放性大作业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评价,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项目组织设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四、校企联合,构建综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卓越计划”作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按照“卓越计划”的要求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卓越的工程技术人才已成为学校刻不容缓的工作。按照“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践与企业综合实践相结合、符合国家通用标准和行业要求”的原则,通过校企合作途径,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以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培养为基础,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主线,搭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企业综合实践等平台,构建满足卓越工程师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7]。

1.找出存在问题,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校内与校外实践,校内实践教学经过多年的改革与探索,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制度等方面已趋成熟,但在校外生产实习环节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主观认识不够,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没有对校外生产实习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实习时间短、内容又比较具体,学生走马观花,被动地完成学习任务,难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三是带队教师缺乏生产实践的经验,无法给学生做出仔细的讲解和指导。针对上述客观存在的问题,我们探索了“调研―理论―实训―总结一体化”的生产实习新模式[8]。我校企业实训安排在第三学年,时间为三个月,在新模式下我们将整个实训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调研基础上首先要做好实训前动员,带教老师与学生都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实训的重要性,并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第二阶段,到达企业后,进行集中培训,了解企业文化,并由企业进行相关工程专业课的教学。第三,实训阶段,一对一安排指导老师,根据企业特点参与生产各岗位轮转或参与新药研发项目,如石药集团安排学生参与合成、制剂等车间岗位轮训,而先声研究院与上海医工院则让学生参与各项目组新药研发。第四阶段,总结答辩,学校与企业共同组成由企业专家、指导老师以及学校教务处、专业老师的答辩小组,进行实训总结和答辩,由学生实训成绩和答辩成绩作为最终实训成绩。生产实习新模式通过三届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良好,不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增强了教师与学生对生产实习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学习主动性。

2.建立多个实践教育平台,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实验室和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必备的硬件支撑,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发挥着巨大的作用[9]。我们依托学校教学实验中心和科研平台,校内实训基地以及校外工程教育实践基地以及军训、社会实践等形式综合开展科研、专业技能、工程能力训练和素质品格的训练。建立了基础实践平台、专业实践平台和企业综合实践平台的综合实践体系。其中基础实践平台以校内公共实践场所为主进行搭建,主要包含通识教育课程实验和课外实践等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基础课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结合,着重培养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专业实践平台以专业实验室、科研和实习基地为主进行搭建,主要包括专业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基础实践平台的基础上,通过专业的实验实践训练,着重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企业综合实践平台主要依托四个合作企业进行搭建,主要包含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践环节。通过在合作企业的“轮岗实习”和“项目设计”相结合的实践方式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让学生在实际工程环境中进一步培养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经济分析等综合素质,通过完成基于岗位工作的毕业设计综合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创新能力。

3.校企密切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卓越计划”的典型特点是校企对接,让企业纳入人才培养过程[10]。校企合作,不仅能够系统深入了解行业企业对工程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的具体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质量标准,有针对性地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适销对路”的人才。而且能够结合高校拥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所具有的实践资源和环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在已有或潜在的人才培养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有的放矢地培育、培养和不断积累,逐步形成人才培养特色,从而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卓越计划”要取得成功,其标志在于培养造就出一大批卓越制药工程师后备人才,而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能胜任这一使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11]。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卓越制药工程师培养的质量,因此承担卓越工程师培养任务的教师,应由原来的大学教师的学院派转向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相结合的产业派,不仅应是在工程教育教学方面具有优异能力和崇高综合素质的教育家,还应是工程实践、工程设计开发、工程技术创新和工程科学研究的专家。但现有教师中具有“双师型”的较少,许多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普遍存在重视工程理论掌握,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尤其是本科教育;
重视学术,轻视工程能力提高等问题,要培养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认真规划、逐步实施、不断积累和提高。首先,加强学校现有师资的工程能力,借助企业实训机会,选派专业教师与学生一起进驻企业,与企业指导老师共同指导学生,短期接受企业生产训练,形成校企互动模式,培养专业教师的工程经验。三年来,通过到上海国药集团、石药集团以及先声研究院等的带教实训,体验不同企业、不同岗位以及工业化生产,收获颇多。其次,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担任本科生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等任务。第三,聘请国外大学高水平工程教师和世界500强制药企业高级工程师来校讲课等,拓宽学生知识面。

六、结语

“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卓越工程师是未来世界的塑造者,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研发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工程人才已成为学界共识。但是,由于“卓越计划”刚被提出不久,如何更好地培养卓越工程师、如何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卓越能力等,还需要认真加以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德才,王俊.关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几点认识[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3):53-57.

[2]王瑛,李福华.关于“卓越教师计划”实施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3,(4):26-28.

[3]童胜强,程冬萍,钟光祥,等.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新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6):47-48.

[4]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9.

[5]扶慧娟,辛勇.推行“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实践型工程人才.实验技术与管理[J].2011,28(11):155-158.

[6]刘凤华,张宇,赵宏,等.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新模式的研究[J].药学教育,2012,28(5):47-49.

[7]林健.构建工程实践教育体系 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J].中国高等教育,2012,(13、14):15-17.

[8]史泰冈,高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0):316-318.

[9]潘艳平,包秋燕,江吉彬.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实验室科学,2011,14(6):213-215.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 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 工程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4-0044-02

我国2010年6月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是教育部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率先启动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2012年2月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高校通过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不断融入工程实践理念和创新理念,加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校企联合,重新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成为学校刻不容缓的重点工作。

一、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时间安排偏后。

第二,课程体系存在重工程科学知识,轻工程实践训练,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轻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的普遍问题。

第三,专业基础验证性实验较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偏少,实验内容、形式有待调整。专业实验项目零散,有待进一步整合。

第四,总体实践教学学时不足,环节单一,校企合作深度及广度不够。

只有生产实习环节在企业进行,学生缺乏提早接触社会、企业的机会,毕业前对企业文化、专业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理解不透。还没有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营造一个很好的条件。

第五,实践教师缺乏工程思维、方法、实践能力。很多教师从学校走向学校,没有进入过企业参与工程实践,“非工化”趋势明显。

二、基于“卓越计划”实践教学的改革

“卓越计划”与以往工科学生培养的显著区别在于定位更精确、目标更明确、评判标准更准确。即针对工业界,培养行业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能够在企业中发挥切实、有效、有创造力的工作。正因为如此,“卓越计划”必须立足于工业企业人才需要标准,有目标、有计划地为企业的发展培养专业优秀人才。

(一)调整教学计划

将本科四年的教学过程改为“3+1”模式,将部分实践内容集中到最后一年进行,第4年以实习实训教学为主。将专业基础课程尽量在第一、二学期学完,这样有利于安排相关的实践类课程、后续专业课程的跟进,思政等课程可以均匀分配在后面学期。

(二)优化教学计划

整合课程,减少纯理论性的内容,增加结合工程实际应用型的内容,增加专业应用型课程的学习,如化工管路设计安装、化工软件,开展工程设计。教学中改变传统讲授方法,推动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研究式教学,基于构思、设计为主的设计式教学,基于化工企业、车间的过程单元式教学模式,聘请企业教师联合授课

(三)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校企深度合作

沈阳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地处辽阳校区,坐落于“石化城”—中石油辽阳石化公司,充分利用这一地域优势,在“卓越计划”政策的支持下,在企业建立“石油化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将学校的课堂教育与教学延伸至企业,每学期都设计有企业人员参与的教学过程,增加实验室认识实习。

(四)改革专业基础及专业实验

减少专业基础的验证性实验,增加应用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将专业实验改革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融合反应、蒸馏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产品指标分析等。老师在指导过程中也模拟工业生产进行讲解,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

(五)制定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计划,建立高水平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

高校教师的工程素质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实行教师下厂实习学习制度,安排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培训,鼓励教师到企业寻找科研课题,参与产学研和实际工程设计项目,获得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从企业聘请高级工程师,讲授专业课中涉及的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聘请设计院高级工程师讲授实际案例,指导化工管路设计与安装综合能力培训项目,指导毕业设计等,参与学生毕业答辩,共同评价学生的培养质量。

(六)建立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建立并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是保障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全程监控实践环节,成立院系质量监督委员会,吸收学生、企业人员参与,规范各类实践环节的教学制度及评价标准。

三、卓越计划下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卓越计划”的总体教育理念下,明确了我校培养应用型化工卓越工程师的目标要求。普通工科院校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并且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让学生广泛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运行、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工程实践能力。据此建立我校化工试点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基础性实践能力、综合性实践能力、工程设计性能力、企业社会实践能力四大模块,实践环节学分占三分之一以上,工程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企业学习四年不断线。结合工程实际,构建和完善“以实验及工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基础,以设计为主线,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为目标”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表1 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四、结语

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实施“卓越计划”,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开展“模块化,多元化,多样性”的实践教学方法,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工程实践教学能力强的专兼职实践教师队伍,逐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合格的化工卓越工程师。

[ 参 考 文 献 ]

[1] 白艳茹,王旭,王小宁.卓越计划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3):222-224.

[2] 詹世平,王卫京,赵启成,等.地方高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3):99-101.

[3] 魏静等.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12,(6):
486-489.

推荐访问:教学计划 实践 综合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五篇】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