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带教论文【五篇】

时间:2023-07-20 15:00:06 来源:网友投稿

本次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1~48岁,平均(31.84±5.97)岁。学历:中专1名(0.7%),大专32名(20.9%),本科117名(76.5%),研究生3名(2.0%)。职称:初级职称97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临床带教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临床带教论文【五篇】

临床带教论文范文第1篇

1.1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1~48岁,平均(31.84±5.97)岁。学历:中专1名(0.7%),大专32名(20.9%),本科117名(76.5%),研究生3名(2.0%)。职称:初级职称97名(63.4%),中级及以上56名(36.6%)。带教年限:小于5年66名(43.1%),≥5~≤10年54名(35.3%),10年以上33名(21.6%)。

1.2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机会和意愿

43.1%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很少有或几乎没有培训机会,96.4%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接受培训。

1.3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时间安排的需求

35.9%认为每季度组织一次培训比较合适,43.1%认为每次培训的最佳时间为1h,28.8%选择2h。

1.4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培训形式的需求

结果显示,88.9%希望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理论培训,79.1%希望采取教学查房和教学观摩进行教学实践培训。

1.5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内容的需求

结果显示,对培训内容需求排在前3位的是临床护理教学技能培训、护理实践技能培训和临床教学管理培训,排在后3位的是护理教育学、护理文化、护理伦理学知识。不同学历、职称和带教时间的带教老师对各条目培训需求程度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讨论

2.1加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带教水平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相衔接的重要环节,也是护理教学重中之重,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阶段。其中,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有着主导性作用,其整体素质和带教水平是影响护理学生临床训练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带教队伍,而加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培训是快速提高带教老师整体水平和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将师资培训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将封闭式教学变成开放式教育,提高老师的积极性。统计显示,临床带教老师非常重视临床带教工作,96.4%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接受培训。本次研究对象中带教时间小于5年66名,占43.1%,这部分带教老师担任教学工作时间短,更迫切希望接受能够解决他们临床带教工作具体问题的培训,提高临床教学能力。目前各个医院针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培训明显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培训需求,有43.1%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表示很少有或几乎没有培训机会,需引起医院和学校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同时充分地利用医院、学校的教育资源,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和开展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带教水平,改变老师教学理论、转化老师角色,保证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2.2科学安排培训时间,保证临床带教老师培训可持续进行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在面对和处理复杂、动态的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还要承担临床护理教学任务,超工作负荷造成了一系列消极的后果,如护理质量下降、护理带教老师没有时间为教学做准备、与其他工作人员协作时间减少等。如何安排培训时间更容易让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接受培训,这是保证临床带教老师培训可持续进行必须考虑的问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更容易接受定期的短时培训,每年2~3次,每次1~2h为宜,集中解决他们在临床护理教学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培训前期的需求调查帮助培训者制订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内容,以增强培训效果。

2.3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效果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而新时期继续教育的重点不是新知识的传授而是能力的培养;
目前很多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课堂多为填鸭式,老师被动地听课,接受培训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效果不明显。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应充分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员的兴趣和主动性。可以看出,由于专题讲座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有用的信息,成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最期望的理论培训方式,高萍等报道,通过邀请专家开展教育学知识的讲座提高老师的授课艺术。其次,是信息资料共享,研究显示,带教老师更愿意接受实践培训方式,79.1%的带教老师期望教学查房和教学观摩,77.8%选择案例分析和操作示范,71.9%希望进行经验分享。可见,灵活多样的实践培训方式是带教老师所迫切需求的,同时增加了带教老师对培训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

2.4以临床护理教学能力为主进行培训,加强人文社会学课程培训

临床带教论文范文第2篇

1.1实施方法2组理论授课教学内容相同。本研究在2个班中医内科学临床见习中实施。

1.1.1试验组实施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方法。首先,按照中医内科学见习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常见病、多发病的患者为主,带教老师带领学生接触患者,一般以新入院的患者为好。第1次接触患者时,通常以1个学生为主向患者及其亲属询问有关病史,然后由小组其他成员补充询问。接着由同一个学生或另一个学生进行望、闻、问、切四诊查体,并将检查结果向全组汇报。如果学生问诊或查体有遗漏或错误时,可以相互指正和补充,直到全组学生认为无遗漏和错误为止,必要时带教老师亦可进行适当的提示和补充。其次,接触患者后带教老师应立即组织学生进行第1次小组讨论,让主询问病史的见习生进行汇报、归纳和分析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特点,提出初步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其依据,拟订进一步的诊疗方案,然后再由其他学生进行质疑并提供新的意见。如果学生在讨论中发现自己在问诊和查体方面的某些遗漏和错误,可由学生自行提出解决的办法。若确实存在某些遗漏和错误而学生没有及时发现时,带教老师应适当提示学生并提供必要的讲解,帮助学生想办法补充遗漏,纠正查体错误。在此过程中,带教老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和异议以及其他各种相关的问题。老师可暂时不直接解答这些问题,可将这些问题归纳、总结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按学生兴趣分配给每个学生,作为学生自学的内容,要求他们应用各种资源(包括教科书、杂志、网络、图谱等资料)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必要时带教老师可为学生指出需查阅的相关资料等。再次,在全班讨论前,小组中指定一名学生对病例进行追踪,这名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向患者的主管医师询问患者的病情发展变化、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必要时在主管医师带领下察看患者。每次获得新的病例资料后,这名学生都要及时地向全体组员汇报。在全班讨论前小组长组织全小组的同学对病例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和诊疗过程制作成PPT形式,待全班大讨论时用。最后,在全班大讨论时,带教老师做主持。各小组先由一名学生用PPT形式向全班同学将本组病例的病史、查体、辅助检查结果、实际诊治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讲述,还可以讲述自己的学习心得,本组其他同学可对该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和更正,并阐述自己的意见及自学心得(每组10min以内),然后由带教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围绕病例提问题,该小组的学生进行解答,最后带教老师对该病例所涉及的临床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补充、讲解,并对该小组的学习过程进行点评。逐个小组依次进行。

1.1.2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中医内科学见习带教方法。

1.2效果评价学期末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结合临床技能考核成绩、中医内科学综合笔试考试成绩得出结论。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结果

2.12种教学方法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效果比较中医内科学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总分30分,“优”为27分及以上,“良”为22分及以上至27分(不含27分),“中差”为22分以下。考核成绩效果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2组中医内科学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2.2对2种教学方法的主观评价分析2011—2012学年、2012—2013学年共发放调查问卷196份,收回有效问卷194份,分别从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开阔思路,能否培养自觉学习能力,能否提高互助沟通能力,能否对基础知识起到复习作用,能否锻炼对疾病判断力和对资料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否享受学习兴趣等8个方面进行调查。2组调查问卷A+B选项(A选项为有明显作用,B选项为有作用)结果比较见表2。

2.32种教学方法综合考试笔试成绩效果的比较中医内科学卷面成绩满分70分,“优”为63分及以上,“良”为52分及以上至63分(不含63分),中差为52分以下。笔试成绩效果比较见表3。由表3可见,2组综合笔试考试成绩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以病例引导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点:①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理论;②提高学生中医内科临床思维和诊治的能力;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④对全面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新型医学人才有着重要意义。以问题为基础、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近年来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是教师引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把学生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法提供新的依据。新的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开阔了思路,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了学习和教学的乐趣,整个课堂气氛活跃,通过深入的学习,扩大了知识面,利于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由此可看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以问题为基础、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方法效果更佳。

临床带教论文范文第3篇

临床教学医院担负着救死扶伤和教书育人两项重要职责。所以,临床教师与基础学院教师不同,他们除了完成临床医疗工作,还要完成规定的临床理论教学、临床实践教学任务。因此,要在临床医疗实践活动中强化教学观念,收集教学病例和教学资料,以有利于教学为原则,在保证患者诊疗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量实施床旁教学,亲自带教,因为典型体征很难遇到。如动脉导管未闭特有的胸骨左缘第3、4肋间连续性机器样杂音,这类患者大多病情较轻,可以让学生亲自实践体会。带教教师在带教过程中要以身作则,向学生示范良好医德风范,言语温和流畅,体现出临床医生日常工作中温馨关爱的风范。

2加强人文教育,尊重患者

临床实践教学包括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病例示教、床旁教学、病史采集以及患者体检等,其中很多教学方法需要在医疗实践过程中进行。这样会造成教师和学生忽视对患者知情同意权和隐私权的尊重,甚至会加重患者心理负担。有些患者在非知情同意情况下被示教,病情被讨论分析,招致其及家属的不满或反感。如果提前告知患者有可能被拒绝示教,这就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亦会受到影响。所以,带教教师应提前做好准备,选择性格开朗、豁达、病情稳定、心理素质较好的患者作为示教病例,并先与其沟通,获得理解和配合。在示教过程中,加强学生人文教育,培养其关心、爱护、尊重患者意识,学会感恩,感谢患者给予的宝贵学习机会[5]。

3加强入科前宣教,强调人文教育与医学实践相结合

临床实践教学必须适应时展需要,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学生入科前宣教中加强人文教育,强调人文教育与医学实践相结合。教育学生从接触临床第一天起,就树立良好医德医风,不论是在床边还是临床技能室教学,不论是针对患者还是针对模型,师生都应按照真实患者认真对待。目前我国医学人文教育滞后于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教学,毕业生在临床学习期间缺乏人文关怀意识,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忽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理解,个别学生甚至认为只有在患者身上亲自检查、操作、治疗,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掌握临床技能。我院外科在临床带教和实习时将患者与模型相结合,因材施教,灵活运用,临床技能操作尽可能在模型上进行,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典型临床表现和体征尽可能通过床旁示教或多媒体演示,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着重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实现由医学生向实习医生的角色转变。通过临床实践巩固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临床技能与临床思维,熟悉医院的学习、工作、人际环境,为成为临床医生打下良好基础。

4加强人文教育,培养良好医德医风

临床带教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临床带教;
护理;
问题;
对策

护理学是具有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护理临床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护生职业胜任力、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重要阶段,也是护理临床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和实践模式,对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我院自2014年挂牌为江南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后,承担了更多的临床带教工作,为进一步了解我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工作现状,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客观地分析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的57名护理临床带教老师。

1.2调查方法 采用医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两大部分:①一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工龄等;
②带教情况,如带教满意度、带教方法、带教内容、带教计划等。调查者所填内容均为选择题。发放问卷57份,回收57分,有效100.00%。

2 结果

2.1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一般情况 本组均为女性。年龄:40岁2名。工作年限:10年22名。职称:护师20名,主管护师36名,副主任护师1名。文化程度:均为本科。

2.2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带教工作情况 通过调查问卷,有66.70%的带教老师感到非常满意或满意,有33.30%的带教老师感到不满意,有19.30%的带教老师在带教时未能知晓实纲和实习目标,有10.50%的带教老师对不同层次的护生使用了同样的带教计划和带教目标,有84.20%的带教老师认为开展临床带教时责任重、压力大,有8.80%的带教老师认为目前进行的护生带教是工作中的额外任务,相应报酬较低。

3 讨论

3.1存在问题

3.1.1高素质的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紧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临床带教老师学历层次虽全部达到本科学历,但以第二学历者居多,占68.42%。目前,我院正处于积极上升的发展态势,不论在规模、硬件,还是在新技术的开展上都不断向前发展,带教任务与日俱增,因此护理人员开展教学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医院目前常选用年资较为高些的护士作为带教老师,在临床技能上她们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她们起点较低,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对专科新进展、边缘学知识接触机会不多,又常常不愿放弃一些过时的但却是用惯的工作方法和操作步骤[2]。由于带教老师没有经过规范的系统化培训、自身又没有经历全日制本科学习,则很难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行正确的诊断性评价。

3.1.2现代教学理念相对匮乏,不能较好满足目前教学需求 调查问卷中“是否有根据学生层次、能力水平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带教措施和目标”,有70.20%的临床带教老师选择了“是”,有10.50%的老师选择了“对所有的学生使用同一措施和目标”,有19.30%的临床带教老师选择了“实际工作时遇到什么内容就教什么”。问题反映了临床带教老师在未能遵循“因材施教、因人因地而异”的先进带教观念,在执行具体带教措施时带有一定程度的随意性、盲目性。临床带教老师对“5个w”(即who教谁、when什么时候教、where在哪里教、what教什么、how怎么教)的基本教学观点存在不同理解,部分带教老师的教学基本理论和教学技巧存在缺失和偏位[3]。在整个护理教学过程中缺乏整体护理的体现,没有把临床教学看做是教学者、学生和教学内容等基本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临床教学活动时缺乏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

3.1.3临床老师与学校老师缺乏有效交流沟通,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脱节 本次调查中,有96.50%的老提出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应定期与学校老师取得有效沟通。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新的理论、新的技术、新的器械不断至应用,传统的理念与技术操作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不适应现象[4],学校教材上的知识往往滞后于临床实际。有78.90%的老师提出要定期参与课堂教学,目前我院实际参与课堂教学的临床护理老师不足3.00%。有84.20%的老师提出要定期组织教学培训,她们长期奔波于护理一线,参加现代化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等培训的机会不多,往往因为无法将有效的知识与技术传授给护生,对护生提出的问题不能给予有效解答,传授内容也缺乏良好的语言表达,而造成传授内容的歧义,形成沟通壁垒[5],影响带教质量。

3.1.4带教老师应对压力时,心理调适能力不足 调查中,有84.20%的老师感到临床带教工作压力大、责任重,有8.80%的老师认为临床带教工作是临床护理工作以外的增加部分,报酬低,风险大。开展临床带教时,需要带教老师从护理工作者的角色转换至兼职老师,从只对护理对象负责,到同时兼对一群缺乏经验的学生负责。因此,有部分老师害怕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不如高学历学生,或者害怕回答不出学生的问题等,从而产生心理顾虑。若带教老师不能及时转换角色,摆正位置,调节心态,将对带教工作构成不利影响。

3.1.5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次调查中,有61.40%的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由护士长或科护士长针对性指派,只有38.60%是进行科内竞争上岗。另外,虽然医院是江南大学、苏州医学院、徐州医学院等学校的临床实践基地,但对护理临床带教没有额外的具体奖励机制,在职称晋升、先进评优时的支持力度不够,学校教学职称聘任暂未执行,因此临床带教老师的工作价值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导致工作积极性受挫。

3.2对策

3.2.1把好师资关,执行带教老师准入制 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医院要明确临床教学是医院必须承担的任务之一,通过临床护理教学,以教促学,以学促教。带教老师的选拔和培养应当制度化,规范化。严格执行带教老师准入制,选拔时不能仅仅凭个人的临床经验和工作年限来认定是否具备带教资格。确定入选带教老师基本条件,即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工作5年以上,专科年以上[6],具备工作责任心强、医德医风好、业务水平高、专业技术精等素质。采用自我推荐、科室举荐、护理部考核,临床试用,聘用等过程进行严格筛选,并实行优胜劣汰,以保证临床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3.2.2改革带教模式,积极探索新型带教方法 目前医院的护理临床带教老师在专科技能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她们大多数都没有系统地接受过教学相关理论培训,也缺乏长期教学的实践积累,在带教过程中对“5个w”的基本教学观点掌握不到位,无法将其掌握的专科技能有效传授。因此要积极改革带教模式,如:目标带教模式、多维带教模式、重复强化模式、问题指导模式、病例分析模式、导向激励模式、实例借鉴模式及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等,把原怼耙越淌ξ中心”的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原来“一带一”经验带教模式转变为主动、系统的科学带教。在培训专科技能同时,还要积极改革带教内容,针对学校教育中对人文教育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现象,临床带教时尤其应注意患者、护士的人文教育,注重对实习生职业胜任力的综合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护士角色由单纯照顾者向管理者、教育者、科研者和健康促进者转变。

3.2.3促进院校老师双向交流,搭建“双师型”教师发展平台。医院要借助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这一发展平台,努力促进带教老师和学校专职老师的双向交流。院校老师定期共同学习、沟通、交流,是实现“临床老师学院化、学院老师临床化”的良好途径。有计划安排临床带教老师参与学校课堂教学,了解实际授课内容,参与学生实纲、实习计划制订,提出建设性意见,并提前了解实习同学个性化特征。学校老师在学生实习期间应有目的的下临床了解护理实践教学信息,对临床带教过程中出现的教学矛盾及时与临床老师沟通交流,共同完成临床实践任务。

3.2.4建立科学评价系统,全面调动工作积极性 临床护理老师在开展学生带教时可以直接为医院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能间接促进医院护理管理质量和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7]。因此,医院对带教工作应给予充分鼓励和肯定。在护理人员进修学习、职称晋升、先进评优、绩效分配等方面应有更多的政策倾斜,同时依托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这一平台,在外出培训,教学职称聘任,职业荣誉感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从而进一步激发带教老师的工作兴趣和热情,增加带教老师带教工作的满意度。

3.2.5关注带教老师身心健康,营造良好带教氛围 高度重视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自感压力大的心理问题,要努力营造宽松、良好的工作环境,定期开展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传授自我心理疏导的方法,避免各种压力叠加。带教学生前,充分了解所带护生的特点,如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心理成熟度等,合理科学安排护生工作,把压在一个人身上的“工作+带教”重担成功转化为“老师+学生=团队”的双赢带教模式,做到“放手不放眼”,从而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临床带教成果。

参考文献:

[1]梁晓燕,陈瑜.对护理专业不同学历学生临床护理带教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1):24-27.

[2]孙培勇.护理临床带教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0,11(7):337-338.

[3]王好,王小冰.不同层次实习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行为的意见分析[J].护理研究,2006,20(1):171-173.

[4]吴季卿.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之后与临床实践的探讨[J].护理学报,2006,13(2):78-79.

[5]熊桂华.影响临床护理带教质量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医药教育,2014,2(4):153-155.

临床带教论文范文第5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消化内科临床见习的50名中国医科大学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CBL组及对照组,各25名,CBL组男生12名,女生13名,年龄22~24岁,平均年龄(22.92±0.76)岁;
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男生13名,女生12名,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2.76±1.01)岁。两组实习学生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即每名老师带1~2名学生共同参与日常临床工作。1.2.2CBL组。采用CBL教学法,带教方法如下:根据内科学教学大纲内容,选择消化系统疾病的重点及典型病例进行教学,由教学组长负责理论知识的讲授;
每个教学组长下设5个带教老师,5个见习学生为一组,每个带教老师负责小组学生的带教任务。教学实施采用以下步骤:1)事先预习病例:将病例以及问题事先发送给学生。让小组学生通过教材了解基本知识,并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文献的检索与阅读,对疾病具有基本的感性认识。2)疾病的讲授:将5组学生进行大班授课,教学组长通过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将疾病的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巩固学生对这一疾病的理性认识。3)病房见习:带教老师选择典型病例,带领学生到病房中对患者进行问诊、查体,并在问诊中加深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提高患者的临床思维。4)分组讨论:将问题抛出让学生讨论,问题主要包括病例的典型表现、辅助检查的选择、鉴别诊断、治疗方案。5)带教老师进行总结:带教老师对这一病例的特点进行总结,对讨论中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答,补充不足,并强调临床思维的重要性。

1.3教学效果评价

带教结束后,通过理论考试、技能考核以及调查问卷形式评估两组学生在理论知识、病案分析、临床技能、文献检索以及医患沟通方面的教学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带教结束后对CBL组及对照组的教学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CBL组在理论知识、病案分析、临床技能、文献检索以及医患沟通方面要优于对照组(P<0.05)。

推荐访问:临床 论文 五篇 临床带教论文【五篇】 临床带教论文(精选5篇) 临床带教内容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