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团课总结【五篇】

时间:2023-07-17 12:05:02 来源:网友投稿

以“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实践为例,从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内涵和特点出发,探讨团队建设过程中的人力资源设计,包括成员规模、身份构成、组织架构;进而从年龄、学历、职称及工作量等方面分析团队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团课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中学团课总结【五篇】

中学团课总结范文第1篇

以“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实践为例,从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内涵和特点出发,探讨团队建设过程中的人力资源设计,包括成员规模、身份构成、组织架构;
进而从年龄、学历、职称及工作量等方面分析团队运行三年的特征。在提出团队核心目标和主要任务的基础上,按照准备期、开始期、运行期和整修期四个阶段梳理团队各时期的运行特征及任务实施措施。以定量的方式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对团队运行绩效进行评价,揭示团队在远程开放教育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作用和显著影响。最后,就团队建设历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提出了完善建议。

【关键词】 远程教学;
课程团队;
建设实践;
运行效益;
评价

【中图分类号】 G40-0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1―0078―04

美国学者卡曾巴赫和史密斯(Katezenbach and Smith)认为“团队就是由少数由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远景目标、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1]远程教育是一种相对于面授教育,具有师生分离、非面对面组织特征的教学活 动[2][3][4]。尽管远程教育兼具信息传输方式多种多样、学习场所和形式灵活多变、知识传播可以突破时空限制等诸多优势,但在具体教学组织过程中,仍存在着教师队伍结构松散、课程教学模式与课程特点与学生需求不适应等诸多不足[5][6][7]。将团队理念引入我国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领域当中,通过在系统内以某一门课程为核心,组建一个联系紧密、目标一致、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将会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供一定的保证。

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下简称“中央电大”)2009年组建成立的“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下简称“团队”)为例,通过定量数据挖掘,多主体、多层面地测算教学团队在运行过程中所取得的绩效,旨在探索团队这一特殊组织对“教与学”活动影响的价值,为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电大系统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成长及相关机制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实践

(一)研究区域选定及数据来源

本研究涉及31个省级电大。其中,团队成员信息数据,如年龄、学历、职称、负责课程门数、所在地区教师群体规模等,来源于中央电大“电大人体生理学教师情况调查表”数据(2010年、2011年调查结果);
团队成员参与团队活动的各项投入数据,来源于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教师调查问卷。学生实考率和及格率数据,来源于中央电大考试中心(2009-2010年第二学期,2010-2011年第一、二学期);
学生学习过程变化评价数据来源于“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教师调查问卷。全国省、市级行政区域边界图件来源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成果》。

(二)团队特征分析

1. 团队组织架构

团队规模:以教学工作的辐射面和带动性为出发点,团队成员定为35人,由中央电大、普通高校学科专家、省级电大三部分成员组成。开设人体生理学课程的17所省级电大责任教师作为团队成员,覆盖了开设课程省校总数的二分之一。

团队成员身份构成:“1+X”模式。“1”即一个主体,“人体生理学”课程学科教师;
“X”即支持课程实施的管理、技术、研究等远程教育人员。

团队成员架构:1名首席主持、9名核心成员和25名成员。首席主持负责总体方案设计和团队成员的分布,核心成员分别担任具体任务的负责人,带领课程组成员完成相应的建设任务。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以首席为核心,任务为导向,分工合作(如图1)。

2. 团队成员年龄、学历及承担课程情况

年龄结构:根据调查数据,团队成员年龄以30-49岁年龄段省校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占团队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还有近五分之一的20-29岁的团队成员,是在建设过程中一些省校参加进来的骨干青年教师,是团队“传、帮、带”的主要对象,也是未来团队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后续动力。

学历及职称结构:团队成员学历及职称总体水平较高,拥有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达到96.30%。其中,博士学历3.70%,硕士37.04%,本科55.56%,讲师29.63%,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比例超过半数。高学历、高职称的骨干教师作为团队的主要成员,是团队建设之初的基本要求,对实现课程团队的任务和目标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团队成员承担课程情况:团队成员在省校承担的课程数从1门到9门不等,且省级之间差别较为明显。包括中央电大在内的18家电大团队成员平均负责5门课,表明电大系统教师业务工作较重的现状。此外,团队成员中多是在本校相应管理岗位担任一定的行政职务,如教研室主任、学院院长。

(三)团队的核心目标及主要任务

1. 核心目标包括:① 形成目标一致、联系紧密、团结协作、积极探索、共同发展的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研究集体。② 以团队目标为导向,以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为核心,以加强实践教学、探索生理学与临床护理工作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为工作重点,合作开展教学与教学研究,促进教学过程的落实,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③ 探索课程教学团队运行机制,为电大医科类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积累经验。

2. 主要任务

依据总目标,分解出七个子目标,对应七项工作任务,即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整合课程教学资源、加强课程教学研究活动、推进课程基于网络的测评、强化实践教学、开发“人体生理学及其临床应用”网络课程、探索课程教学团队运行机制。

(四)团队的成长轨迹及实施措施设计

“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从组建到运行,具有生命体的成长特性,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如 图2):

1. 准备期(2009年6月-2009年10月)

确定团队的目标及任务,遴选团队成员,组建课程教学团队。

2. 开始期(2009年10月-2010年3月)

①统一思想。针对团队成员各自观念、方法、行为等方面的差异,强化引导,初步达成对团队总体目标及任务的共识。②搭建远程交流平台,协商建立交流制度,定期开展教学、教研、团队运行情况等交流。如建立团队QQ群,制定每周定期交流制度、每学期网上教研活动制度和年度面对面团队工作会议制度等。③任务分工。由核心组成员分别承担相应团队建设任务,组成工作小组,编制任务实施方案。

3. 运行期(2010年5月-2012年4月)

根据任务实施方案,7个小组同步推进开展工作,陆续形成阶段性成果,包括:①开展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即电大系统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师队伍现状调查报告、学习需求现状调查报告、实践教学现状调查报告。②分析报告,形成教学改革方案。即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和考试改革方案等。③良性互动,建立评价和激励机制。以周、学期和年度为评价周期,以QQ群活动、工作总结评比为载体,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把团队工作成效和成员个人工作成绩反馈给团队成员、成员所在单位及团队上级领导。④团队成员共建、共享,形成了用于教师辅导的网络电子教学包。包括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教学实验视频等10项资源。⑤发表了学术论文7篇,4个课件分别获第十六届全国多媒体大赛一、二等奖。⑥初步形成团队精神。团队成员形成了团结合作、密切配合、相互关注、甘于奉献、关爱学生的良好团队氛围。

4. 总结与改进期(2012年4月-2012年7月)

“人体生理学”课程团队的7个小组陆续完成了预设的团队建设任务,基于各任务小组自身的工作节奏,分批次进行了小组工作总结与改进,整个团队进入再设计、再实施、再发展的新的工作周期。

二、团队运行绩效评价

通过科学的运行方式,团队建设在远程教育活动中形成了一个联系紧密、目标一致、共同发展的课程教学研究集体,提升了团队成员的整体水平,促进了教学过程的落实,提高了课程教学的质量 [8][9][10]。本文以教师成长和学生学习效果为评价维度,以定量分析方法对团队运行效益进行评价。

(一)课程受益与教师成长

课程受益率:是用来表征团队成员在参与团队活动的同时,使其所负责的其他相关课程间接受益的比例。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γ=WA(1W5,1A9)]

式中:[γ]为课程受益率,表示团队成员因参与“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活动而受益的课程门数与所负责的所有课程门数之比;

W为因参与“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活动而受益的课程门数。根据调查,W位于1和5之间;

A为团队成员在本单位所负责的课程总门数,根据调查,A位于1和9之间。

三年的团队建设实践及研究结果表明:“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的运行不仅促进了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还使得团队成员所负责的其他58门次课程均得到受益,如借鉴本次教学团队的理念、方法组建本省课程团队,带动分校及教学点教师参与课程改革,落实教学过程。

科研成果及教师成长:在三年的团队建设实践中,团队成员围绕7项团队任务开展教学研究,在教学学术、科研及教学能力方面均有明显的成长。团队已有7篇在远程教育领域重要学术刊物上;
4人晋升为教授,2人晋升为副教授。

教师业务素养的提升:调查结果显示,通过课程教学团队有效的交流平台和合作机制,青年教师能够较方便地获得资深教师的指导,更加有利于之间自身的成长;
资深教师因方便与普通高校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跟踪课程前沿和新技术更加快捷,促进了教学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普通高校学科专家因参与了团队建设多方面的工作,更加了解了电大的学生和教学特点,对课程内容的把握更具有针对性、适用性。

(二)学生方面

课程及格率是检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客观指标之一。为进一步揭示课程教学团队运行对教学质量提高的影响,将团队建设期间的考试及格率对应团队建设的三个时段,按照参加团队成员省、非团队成员省进行比较分析(图3)。结果表明:课程及格率随着团队的建设和发展而提升,从第一阶段的74.73%提升到第三阶段的80%以上,省校专业课程教师参加团队建设后更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非团队成员省考试及格率上升明显,从48.75%上升至78.36%,显示出课程团队的显著成绩:即经过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的优化、课程内容优化和学习支持服务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对课程辅导教师的教学指导,如提供统一的备课教学包等,使学生进一步获益。总之,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促进了开设人体生理学课程的众多省校教与学质量的变化。

三、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一)突破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团队价值认知的局限

与普通高校学生不同,电大学生是基于多种媒体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接受教师实时面授的机会十分有限,教师的教学活动多是基于网络实时与非实时进行。中央、省、分校、教学点在各自的层面分级教学,教学思想、指令难以沟通,教学过程难以落实。为推进电大向国家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势在必行。而长期以来,还有很多电大管理者甚至教师本身对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团队的价值认知仍然不清楚,认为本学校已有专业教师、教学研究室等教学组织资源,可以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参加团队活动意义不大,从而忽略了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团队所能够提供的成员间知识结构互补、优质教学资源及时共享、学科知识不断更新、创新型成果的学习借鉴等优势。因此,需要不断地突破对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团队价值认知的局限,从管理者的角度要加大宣传,建立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教师参与不同层面的团队工作,才能够在电大系统内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促进教师自身成长,提升教学的质量。

(二)引导团队成员个体差异性特征的显现

在电大教学这一特殊的环境中,教师从某种程度上讲,享有较为充分的自由和自主,其教学方法和形式也较少受到强制性约束,逐渐形成了突出教师个性化特征的教学方法和风格各异的教学行为。一方面这样自主性较强的工作思维习惯难免在团队协作过程中,不自觉地带入进来,造成或者因成员之间想法难以协调统一而影响团队任务目标设定;
另一方面因成员之间迥异的工作特点而造成不必要的团队内耗,降低了工作绩效。因此,团队各层面的管理者应充分深入地了解团队成员的学习和工作背景,尊重其固有工作习惯和个体之间差异的同时,勇于打通成员之间交流沟通的壁垒,发挥和整合成员的自身优势,科学地引导团队树立起求同存异、协作共赢的正面工作氛围。

(三)完善团队评价机制缺陷

团队建设和运行需要团队管理者和成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因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十分有限,则需要更大量的网络交互沟通来完成工作的协同。对团队工作成果的评价往往停留在年度完成的资源建设、研究论文等硬件指标上,忽略了对团队作为一个滚动向前的可持续发展有机体,各阶段内部组织管理质量、未来发展的潜力空间等重要方面的衡量。就团队成员评价而言,更是集中于教师个人完成的实际任务,缺失了成员在为团队工作当中,领导、参与团队建设及协同其他成员取得的成果,而不能做出公正、全面的评价结果。因此,团队应在有序完善评价机制的过程中,逐渐从重视个人业绩的考核向重视团队整体长期价值考核转变,既要重视过程管理更要重视目标管理,从重视年度考核向重视聘期考核转变,从单纯的数量评价向数量、质量等转变。

(四)不断挖掘团队可持续发展驱动力

中学团课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团队毕业设计;
工科;
教学模式;
团队合作

作者简介:张熠(1970-),男,江苏徐州人,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讲师;
常春耘(1968-),女,江苏扬州人,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级实验师。(江苏 南京 210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邮电大学教改重点项目(项目编号:JG03310JX02)、实验室建设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1XSG02)、通达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TD00311JG2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110-02

毕业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实际问题开展综合性地设计或研究,培养其独立工作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衡量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团队毕业设计得到了广泛重视和推行。[3,4]团队毕业设计要求通过团队形式完成规模较大的综合性设计任务,为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协同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供了高效平台,相对于独立课题毕业设计,团队毕业设计在选题、指导乃至教学管理模式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团队毕业设计的选题

毕业设计课题通常分为研究性和设计性课题两类,一般选题原则是课题应达到高校培养目标所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选题应贴近实际,与生产、科研相结合。[1,2]团队毕业设计的选题也不例外,但与独立课题毕业设计相比,团队毕业设计还应注意以下原则:首先,团队课题是一个规模较大的综合性研究设计任务,子课题可以是实现总课题目标的若干环节或若干关键技术,可以是串行关系、并行关系,或是与核心等关系,承担子课题的学生必须通过密切协作才能较好地实现总课题目标;
其次,总课题以包含3~5个子课题为宜,各子课题可能涉及不同领域,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同一个团队,由具有相应专业或专长的教师指导,确保各子课题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并得到有效指导。

二、团队毕业设计的指导

团队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通常由2~3教师组成指导小组,其中一名担任组长。指导小组肩负的职责、指导方法在团队毕业设计的不同阶段有所不同,可以将团队毕业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

第一阶段:从申报团队课题至开题报告完成。指导小组讨论拟定团队课题,经批准后,拟定总任务书、子课题任务书,通过双向选择组建学生团队,下达任务并提示方案设计;
分工指导各成员、查阅文献资料、完成总开题报告和子课题开题报告。

在这一阶段,指导教师将通过课题宣讲与个别指导完成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使学生明确团队毕业设计的宗旨、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从团队毕业设计一开始就树立责任观念与协作态度,分工协作,共同努力,完成好个人承担的子课题,确保团队总任务顺利完成。二是总方案与子课题方案设计提示。指导小组需对方案进行提示,涉及多种方案时进行比较和评价。与独立课题毕业设计不同的是,即使分工确定以后,总方案与子课题方案的设计均要求全体成员参加并进行讨论,令学生深刻感受总任务的要求与子课题的责任,领会课题意义与设计意图,提升认识水平、训练思维方法。三是拟定进度计划与协作制度。指导小组应指导团队制定总课题进度计划和子课题进度计划,规划成员间协同设计的策略,避免被动和推诿,保证设计过程的效率,形成积极配合、扎实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从开题报告完成后至子课题任务完成。这是毕业设计工作的主体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将完成子课题设计任务,接受中期检查,并完成外文资料翻译等工作。

在这个阶段,指导小组将给予团队全面指导和督促,在指导方法与内容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研究与设计方法的指导。在设计方案和进度计划都明确以后,指导教师需及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二是资料文献查阅与软硬件工具的使用。三是方案实施的指导与进度控制。四是协同设计组织与条件支持。除了早期建立的协同设计基本计划与策略,在设计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人格塑造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同其他科研工作一样,必然经历很多艰辛,在这一过程中,指导小组应引导学生树立信心,不怕困难,培养坚强的意志,塑造健全的人格;
重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有利于活跃思想,克服难关,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阶段:总课题系统整合、测试完善,总、子课题成果验收,毕业设计报告撰写,答辩。撰写团队总报告、子课题设计报告;
答辩环节也包括总课题答辩和子课题答辩,编写答辩PPT文档。

这是毕业设计最后环节,指导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指导工作:一是对已经完成的部分给予评价,对任务的系统整合、测试与完善提出宏观与微观要求,对课题验收做出必要说明。二是对论文撰写做详细要求,使其明确论文应达到科技报告的一般要求,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图表规范。对答辩及PPT进行说明并进行预答辩。三是课题总结,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团队及个人完成的工作,总结经验,反思不足,提升认识水平,为今后的工作做进一步的准备。

三、团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构建

相对于独立课题毕业设计,团队毕业设计在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方面都有显著优势,但其有效的实施需要良好的机制来保证,因此构建团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建立有效、长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实施制度建设,并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使团队毕业设计教学活动的实施与管理流程得以固化,形成稳定状态,融入本科生整体培养模式。[5]

首先,重视和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团队毕业设计的选题,团队的组建到答辩的全过程需要教师团队悉心指导,密切配合,通常比独立课题毕业设计付出更多心血,因此激励和保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应属首要。在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计算方面应予倾斜;
在团队毕业设计的场地安排,经费、工具发放方面应得到优先保障;
应纳入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评价项目。

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团队毕业设计。因团队毕业设计学生的任务量增加,承载的责任与训练强度增大,应对学生的成绩评定标准适当调整,在团队总任务完成的前提下,个人成绩评定细则适当放宽;
或将团队毕业设计课题同时作为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课题原属该项目的应提高设计要求,做深化设计或全面改进,否则不予批准立项或作为团队毕业设计课题),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责任感,变希望学生参与为学生希望参与,促进团队毕业设计的广泛和持久开展。

最后,完善团队毕业设计制度,并以信息化手段予以固化,即采用信息管理系统,它是团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建设的推手和得力工具。通常高校都建设有毕业设计网络管理系统,通过此系统实现对毕业设计全面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团队毕业设计应在这一系统环境下得到全面支持,其意义主要在于三个方面:第一,可以使团队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工作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权限职责分明,人员交互高效;
第二,信息化管理有助于使团队毕业设计所有环节的实施制度化、常规化,使广大师生熟悉、适应整套体系,便于将日常教学、科研、开发工作与团队毕业设计结合考虑,这不仅有利于团队毕业设计的选题、团队的组建,也有利于指导教师团队素养的提高;
第三,有利于与其他教学环节形成有机整体,使团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成为本科生培养整体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因此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助于促进团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形成和完善。

四、应注意的问题

在毕业设计乃至各类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重形式、轻实质,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团队毕业设计涉及面宽,工作量大,更易于出现上述问题,应得到足够重视。毕业生面临就业、考研、各类认证考试等众多事务,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毕业设计的时间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团队毕业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和检查;
保证场地与工具条件;
不单纯以文章、专利作为评价指标,而把学生实际完成的工作的质量作为主要依据,切实引导学生树立“求实”、“严谨”的优良作风。其次,指导教师不应期望所有成员均如期完成设计任务,如果在团队师生共同努力和良好协作下,仍有学生因自己工作未完成影响了团队任务的完成,这种经验会令其印象深刻,带来的教益将超过其在不恰当帮助下完成任务的收获,对团队其他成员也有教育意义。[6]

五、结语

团队毕业设计作为毕业设计的一种重要模式,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都有显著优势,在指导团队毕业设计的实践中也收到了良好成效。本文在团队毕业设计的选题、教师指导以及教学模式建设等方面简要阐述了一些研究和实践体会,有待于专家与同行的指正及后续工作中认识的提高。团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建设与完善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一般性原则之外,不同学校、专业的团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也必然充满不同内涵,值得广大教师与教学管理部门深入研究与不断实践,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建设高效平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Z].2005.

[2]杜明辉,张聚凤,程林章.工科院校本科生毕业设计选题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41-43.

[3]吕志伟,等.本科生毕业设计团队培养模式的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1):112-118.

[4]张长森,吴其胜,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团队培养模式的构建[J].理工高教研究,2009,(8):118-121.

中学团课总结范文第3篇

一、完善团支部的自身建设,做好常规工作

1.每学期起始到结束之时,团支部及时做好计划制定、总结撰写的工作,每学期的工作安排、内容告之于团员,认真听取团员意见,改进不足,力求工作做得更好。

2.团支部定期进行团员组织生活,主题活动有记录,认真、规范地填写好《支部工作手册》。

3.团支部每半年向团员收一次团费,及时上交乡团委,并备有公开帐册,随时备上级和团员检查。

4.团支部档案的管理力求清楚、明了,各种上级团委下发的文件,支部计划、总结,各项活动的计划、方案等都做到一一归档。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凝聚力

营造和谐的学校氛围,发挥团员、团支部的作用。支部依托每月“四个一”活动和学习型组建设,让团员教师和青年教师在学习、工作总增进友谊,使青年教师在教学生活中协调发展。

积极开展每月“四个一”活动。

为了有效的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团支部配合学校开展了“每月‘四个一’”活动,即每月组织一次主题活动;
每月聆听一次专题报告;
每月组织一次教学总做汇报;
每月组织一次有主题的听课活动。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方面有提高,促使自己进步。在思想认识方面,积极规范自己行为。教学第一线的团员青年还从课堂实践锻炼自己的基本功,积极服从学校安排,上出一堂堂的公开课、汇报课。参与了学校家长开放日的课堂展示,积极准备面向全校教师的汇报课。在教研组里除了自己开公开课,还参与了教研组推出的研讨课的研究过程,团员们参与实施方案,听课、说课、评课,参与多次行动研究,放弃了大量休息时间。目的在于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像这样为学校赢得荣誉的团员青年还有一大批,生力军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所贡献。

三、加强团员教师政治学习,形成高尚师德修养

自2009年度,我们教工团支部开展了“增强团员信念意识主题教育” 活动,在实施团员意识教育过程中,我们加强共产主义信念教育,认真交流学习心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团支部不仅组织团员教师进行,团知识的重温,还策划和组织了团员参加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及党课讲座等等,并在学习后进行讨论,写出心得体会,使学习得到内化。团支部积极引导优秀团员青年向党组织靠拢,全体团员都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四、积极完成学校及上级团委交付的各项工作。

1、积极完成2009年度的团报团刊征订工作,如《团的生活》、《青年报》。

2、在工会的领导下,积极组织团员及男女教师参加“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合唱比赛。

3、组织学生举行了“祖国我永远热爱你”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手抄报展评活动。

4、认真做好各项团的工作,接受上级团委的审查。

中学团课总结范文第4篇

一、完善团支部的自身建设,做好常规工作

1.每学期起始到结束之时,团支部及时做好计划制定、总结撰写的工作,每学期的工作安排、内容告之于团员,认真听取团员意见,改进不足,力求工作做得更好。

2.团支部定期进行团员组织生活,主题活动有记录,认真、规范地填写好《支部工作手册》。

3.团支部每半年向团员收一次团费,及时上交乡团委,并备有公开帐册,随时备上级和团员检查。

4.团支部档案的管理力求清楚、明了,各种上级团委下发的文件,支部计划、总结,各项活动的计划、方案等都做到一一归档。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凝聚力

营造和谐的学校氛围,发挥团员、团支部的作用。支部依托每月“四个一”活动和学习型组建设,让团员教师和青年教师在学习、工作总增进友谊,使青年教师在教学生活中协调发展。

积极开展每月“四个一”活动。

为了有效的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团支部配合学校开展了“每月‘四个一’”活动,即每月组织一次主题活动;
每月聆听一次专题报告;
每月组织一次教学总做汇报;
每月组织一次有主题的听课活动。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方面有提高,促使自己进步。在思想认识方面,积极规范自己行为。教学第一线的团员青年还从课堂实践锻炼自己的基本功,积极服从学校安排,上出一堂堂的公开课、汇报课。参与了学校家长开放日的课堂展示,积极准备面向全校教师的汇报课。在教研组里除了自己开公开课,还参与了教研组推出的研讨课的研究过程,团员们参与实施方案,听课、说课、评课,参与多次行动研究,放弃了大量休息时间。目的在于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像这样为学校赢得荣誉的团员青年还有一大批,生力军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所贡献。

三、加强团员教师政治学习,形成高尚师德修养

自2012年度,我们教工团支部开展了“增强团员信念意识主题教育” 活动,在实施团员意识教育过程中,我们加强共产主义信念教育,认真交流学习心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团支部不仅组织团员教师进行,团知识的重温,还策划和组织了团员参加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及党课讲座等等,并在学习后进行讨论,写出心得体会,使学习得到内化。团支部积极引导优秀团员青年向党组织靠拢,全体团员都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四、积极完成学校及上级团委交付的各项工作。

1、积极完成2012年度的团报团刊征订工作,如《团的生活》、《青年报》。

2、在工会的领导下,积极组织团员及男女教师参加“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合唱比赛。

3、组织学生举行了“祖国我永远热爱你”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手抄报展评活动。

4、认真做好各项团的工作,接受上级团委的审查。

中学团课总结范文第5篇

少年团校是团前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少先队向共青团过度的组织管理形式,它集学习、教育、活动、组织、管理等多功能于一体,以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总的指导思想,以学校总的教育方针和人才的全面培养为总的工作要求。

二、团校组织领导

团校直接在校党支部领导下,我们特聘请党支部书记赵敏为团校名誉校长,由团委书记刘亚坤为校长,孟洋老师为主要负责人,负责团校的一切课务活动,由各中队辅导员切实做好推优入团工作。

三、团校课程

1、团校课程结构由知识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本期团校集中授课五次。

时间地点内容安排主讲月日学校多功能厅开班仪式校团委月日学校多功能厅团的章程党支部书记月日学校多功能厅怎样做一个优秀的团员校团委月日

学校多功能厅学唱团歌、学画团旗校团委2、活动课分别是

a、走访学习身边的优秀团员

b、参加一次青少年志愿者活动

c、组织一次团队活动

3、课程结束后,我们将举行严肃的团校结业考核,并接受团组织的进一步综合考核,考试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准予入团。

中学团委

xx年3月

中学少年团校章程

一、团校的办学目的

团校的首要目的就是培养和造就素质优,发展全,层次高,作风硬,有理想,又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并从低年级的学生抓起,开始进行团的基础知识教育,做好少先队向团组织的过渡。同时,针对各年级的学生特点,进行我国的国情和革命传统教育,以"三个代表"为指针,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团员意识教育,严格纪律,牢固树立模范带头意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增强团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以及使命和先进意识,成为学校中先进学生的代表,各项工作的主力军,党组织的后备军。

二、团校的宗旨

团校在于继承共青团的优良传统,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具有较为全面素质的共青团员。

三、团校的任务

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高尚的品格,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团校的组织形式

团校是对青年团员和先进的少先队员,进行高层次思想教育的阵地,团校的形式也必须有一整套规范化的教育和管理。做到教学有针对,学习有计划,读书有笔记,讨论有记录,结业有考核。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拓展培养学生的渠道,强化团校的育人功能,丰富育人内容,并和学校的教学育人互相丰富,建立多层次、多功能的育人体系。

五、团校的课程设置

团校每学期最少开办一次,由学校团委负责并具体落实,学生在提出入团申请后,经团支部或联合团支部考察同意后,即可申请成为团校学员,在完成设置的课程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取得结业证书,具备合格结业成绩的学员方可考虑发展入团。

六、团校学员要求

1、拥有中学学籍的在校初中学生。

2、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人民,主动向团组织递交申请书。

3、在班内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积极参加或筹办班级活动,为推动班集体建设做出一定贡献。

4、学习刻苦,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成绩优良,遵守纪律。

七、团校考核制度

每期团课结束之后,进行书面考核,并检查学生一学期以来的书面学习体会,综合学生的日常表现,方可发给结业证书。

八、团校管理制度

1、学员应准时参加团课学习,课前5分钟做好签到。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应提前请假,否则视为旷课处理。

2、认真学习,做好笔记,并积极参加团校组织的活动,及时写出心得体会。

3、无故不参加团课学习和组织活动2次以上者,取消团校学习资格。

4、在学习期间,违反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情节严重者,取消团课考试成绩,并暂缓发展。

5、学生通过团校学习以及考核后,才有资格发展为团员。

中学团校工作实施细则

为了加强学校中学生团校工作,通过系统的团的基础知识教育、定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团的专项培训和严格的考核制度,切实抓好团前教育,保证团员质量,提高团员、团干部素质,使中学生团校成为实施团的思想教育和组织建设的重要阵地,使学校中学生团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特制定《中学团校工作实施细则》。

一、中学生团校的基本任务依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以团的基本知识和思想教育为内容,以授课和开展丰富的活动为途径,积极对少先队员和积极分子实施团前教育;
搞好团队衔接;
定期对团员、团干部进行专项培训;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二、团校工作1、学员:所有少先队员、申请入团的积极分子、团员、团干部必须参加中学生团校的学习,接受培训。初一年级完成团校学习的学生应达到学生总数的80%以上。

2、时间规定:团校每学期应开办一期,始时间为初一年级第一学期。团校的学习、活动每两周一次,每次不少于1课时。

3、教学内容及相应时间规定:

(1)团的基础知识教育要参考由团教工委编印的《中学生团校教材》。

(2)团员思想教育:结合团员思想实际,分阶段进行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教育。教育形式应以组织丰富多彩的团内活动为主。教育对象为全体团员。

(3)团干部培训:定期对团干部进行岗位职责、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4)团员组织生活训练:通过团课教育树立团员意识,学习团组织各项制度。以建立和完善团的各项制度(团日活动、民主生活会等)为内容,通过培训为团支部工作起到示范作用,推动支部整体建设。

(5)社会实践:团校要结合思想教育内容积极开展参观、访问、社会服务、主体教育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活动,每年寒、暑假中心团校集中组织综合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4、教育方法:

团校教育教学结合学员身心特点,充分体现针对性、实践性和实效性。充分开展社会实践,建立团校活动阵地,增强团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团干部培训和组织生活训练要突出实践性,利用实例观摩,分析讲评等形式进行。

5、团队衔接:

中学生团校是初中团队工作重要阵地,是加强团员队伍建设,团干部队伍建设,搞好推优入团工作的保证。团校要把少先队员在团校学习过程作为培养和考察的过程,为少先队员加入团组织提供考核依据。

对优秀少先队员可吸收其参加团的有关活动,分配适当工作,在实践中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建立支部培养干部。

6、师资:可聘请学校党政领导、教工团员、老干部、相关专业教师、先进人物、骨干学生团干部或专职团干部担任。

7、管理与考核:

(1)团的基础知识考核可采取多种形式。如闭卷考试、口试、团知识竞赛、学习小组合作完成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答辩等。以上形式的结业考核应与平时表现相结合作为最终考评成绩。

(2)上述考评合格者颁发"中学学生团校结业证"。

青春闪亮团旗飞扬

--中学xx年少年团校开班仪式

议程

一、介绍出席此次开班仪式的领导和来宾

二、团委书记宣读中学少年团校章程

三、书记讲话

四、少先队员代表发言

五、共青团员代表发言

推荐访问:团课 中学 五篇 中学团课总结【五篇】 中学团课总结(精选5篇) 中学团课内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