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精神文明建设意义【五篇】(完整)

时间:2023-07-15 12:30:07 来源:网友投稿

跆拳道的礼仪有内外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外在的表现形式,是以行礼的方式来表现出来的;另外一种是内在的表现形式,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表现形式,表现出了人的自身修养。从字面上解释来跆拳道:“跆”字,意为像台风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精神文明建设意义【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精神文明建设意义【五篇】

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范文第1篇

跆拳道的礼仪有内外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外在的表现形式,是以行礼的方式来表现出来的;
另外一种是内在的表现形式,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表现形式,表现出了人的自身修养。从字面上解释来跆拳道:“跆”字,意为像台风一样猛烈地、强劲有力地、跳踢的脚;
“拳”字意为拳头,是用来进攻的武器;
“道”字,意为人生的正确道路,是技术方法和精神的修炼。

跆拳道礼仪不但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还具备了内外兼修的作用。将跆拳道运动的礼仪教育与我国的传统道德思想联系在一起,对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跆拳道礼仪常规

跆拳道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它贯穿了“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根本宗旨。跆拳道运动极其重视礼仪,它是以敬礼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它要求练习者在学习与训练中一定要严格遵守礼仪,要学会敬礼。跆拳道中的敬礼,是表示尊重、礼貌、友好、谦虚和感谢,是一种内心思想的外在的表达方式。跆拳道的敬礼要求是:身体面向对方,并步直立,两臂自然置于身体两侧,上体前倾15度,头部前倾45度,目视地面稍停后,还原成直立姿势,行礼完毕。每一个跆拳道练习者在进入训练馆之前都必须身穿白色的、整洁的跆拳道道服,按照要求系好道带,光脚或穿着道鞋后进入训练场地。“以礼始,以礼终”是跆拳道练习者精神的中心思想。进入道场时,首先要向国旗和教练行跆拳道的鞠躬礼,以此来表示对祖国的热爱,对国旗的尊重和对教练的尊敬;
见到队友时也应该行礼问好,以表示友好。训练课中应时刻保持道服的干净与整洁,每次需要整理服装时要先向教练行鞠躬礼,然后背对国旗、教练及队友整理服装,整理完毕时转身面向教练行鞠躬礼,以表示抱歉,其目的是要求练习养成的干净整洁的习惯;
训练中如果出现气势不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到位、没有全力以赴等情况,在教练示意后应立即行礼以表示抱歉,为的是让练习者在训练过程中可以注意力集中,刻苦训练,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队友之间应相互帮助,在脚靶训练和模拟实战等需要两个人配合的训练中,两个人应以相互敬礼为开始、相互敬礼为结束,必须认真负责的帮助队友做好每一个动作并及时的纠正错误,两个人在交换脚靶或任何训练用品时都需用双手接送,同时行鞠躬礼,这样可以培养队友间的团队精神和相互尊重的良好情感;
训练过程中,练习者应该严格按照教练的要求进行练习,教练讲话时练习者需跨立站好或端正坐好目视教练认真听讲,不得随意打断教练讲话,如要提问需行礼鞠躬,得到许可后才可以提出问题,得到解答后行礼鞠躬并说声“谢谢”。在比赛开始前,首先要向教练敬礼,然后向裁判敬礼,在每局比赛的开始还要求向对方敬礼,以表示尊重;
在比赛中,如果红方使用了犯规行为攻击青方,当裁判员对青方作出判决时,青方必须服从接受并向裁判员行礼以表示歉意;
在比赛结束时,应再次向对方行礼,并向对方的教练敬礼、握手以此表示感谢。在比赛过程中即使出现了误判,也要等该场比赛结束后,有礼貌的向裁判员提出问题并要求改正。

二、跆拳道的精神实质——近于理想的人性

(一)跆拳道礼仪传入我国,跆拳道的精神扎根于练习者的心中。跆拳道的礼仪是伴随着跆拳道这个运动项目的产生而发展而来的。跆拳道作为朝鲜的国粹,它记载着朝鲜三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它是一项新颖而又古老的体育项目,自从50年代中期在朝鲜半岛重新崛起到现在,半个世纪以来跆拳道运动努力的向世界传播,现已经风靡全球。韩国人从小就练习跆拳道,就连小学生都能做出极其高难的动作,他们把礼仪作为一门思想教育的必修课,为培养和发展后备人才提供基础。“礼仪”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与交往活动中产生并逐渐积累起来的一种行为规范,将礼仪教育渗透到跆拳道学习中,不仅有利于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加强课堂的组织纪律性,还有助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随着跆拳道运动像台风一样猛烈的吹向我国的同时,跆拳道礼仪也随之深深吹进了我国众多跆拳道练习者的心中,犹如武德一样促进着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准的提升。

(二)跆拳道礼仪的内在表现

跆拳道的礼仪不仅仅是从敬礼一方面表现出来的,它还包含着人的内在的一种修养。练习跆拳道不但可以修身养性,培养人优秀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强身健体,练就人健全的体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竭尽全力的去学习和训练,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益处和收获。在练习跆拳道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增强法制观念,要有忠于祖国的思想,要有爱国家、爱民族的热情,要在尊敬长辈、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磨练意志。当我们面对艰难、困苦和遭受自我极限的挑战时,我们可能产生放弃训练、退缩和逃避的念头。这时我们一定要用坚定的意志去克服杂念,我们必须要学会坚定、忍耐和不屈不饶的精神,战胜自身懒惰。讲礼貌、重礼仪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现代人的一项重要标志,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无论是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一个人展示给他人的首先是其文明礼貌方面的素养。是否讲究文明礼貌,不只是个人的事,而且直接影响周围的人乃至社会风气、民族尊严。而在许多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少家长更多地关注的是孩子智力和学业的发展,忽视了礼貌礼仪方面的教育,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礼貌,缺乏礼貌,甚至蛮横无礼。在传统的观念中,人们常常把如何与人交往,礼貌、礼仪的学习视为“不学而能”的事,无需专门的教育与训练,社会、学校提供给青少年的礼仪示范、礼仪活动和相关礼仪知识不够丰富。事实证明,礼貌、礼仪是一门学问,需要专门的指导。一个文明礼貌的人不是自然形成的,与他所接受的教育密不可分,对青少年进行文明礼貌方面的系统指导与训练,对其文明礼貌素质的形成是大有益处的。这就是跆拳道练习者在学习跆拳道礼仪时所应注重的内在的道德修养,它随时随刻都督促着我们,使我们时时刻刻都可以做到知礼守礼。

(三)尊敬师长、团结互动

尊师重道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跆拳道练习者应该尊敬师长、前辈,在行为举止上要谦和礼让,恭敬聆听教师的教诲,认真学习并实践,好学上进,珍惜师长和前辈们的辛勤付出。跆拳道练习虽然是以双方格斗的形式进行的,但是不管它怎样激烈,由于双方都是以提高技艺和磨练意志品质为目的,所以在双方各自内心深处都必须持有向对方表示敬意和学习的心理,因此在练习或比赛前后都一定要向对方敬礼。由于跆拳道是练习者精神和身体的综合修炼,能在艰苦的练习过程中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和强健的体魄,并能获得防身自卫的本领,因为练习者在精神锻炼环节中就包括“礼仪”的教育和熏陶,这对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意识品质,养成恭敬谦虚、友好忍让的态度和相互学习的作风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文明礼貌、举止端庄

跆拳道和我国武术有着相近之处。中国武术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它的礼仪、忍耐、谦虚、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体育事业中发挥的淋漓尽致。而在跆拳道运动中也是如此,它强调了练习者学习与训练中,要讲文明,懂礼貌尊重师长,团结友爱。此外,中国武术也有礼仪。我国素称礼仪之邦,有悠久的道德传统。中国武术是我国的传统项目,也是我国的国粹。它要求习武者平时的举止端正大方,有礼貌,言谈话语要有素养。它们在比赛的开始和比赛的结束后都要行“抱拳礼”,以表示对队友的友好和尊重。在中国武术散打中也要求了练习者要有武德,它对于武术散打较野蛮的攻杀也起了抑制的作用,从而保证了武术竞技的安全性和文明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少了一些美国职业拳击、泰拳、欧洲自由搏击术的血腥。“学武先学礼”、“习武先习德”。中国武术、武术散打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民族重礼仪、讲道德的优良传统。它们和跆拳道一样,都有着一种内在的“尚武崇德”的精神。它不但可以培养人们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待他人,严于律己;
还可以培养人们勇敢、顽强、坚毅、不怕苦、不怕累、敢于拼搏的精神。

(五)修身养性、遵纪守法

练习者的修养只要是指个体的行为,其根本是在于改变自己,来适应和维护社会秩序。在道馆和训练中要讲究礼仪,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求以礼待人,这是跆拳道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礼仪”教育是一种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基础教育,我们应该把它当作一种教育模式,渗透到教学训练的各个环节中去,力争将这种礼仪形式转化为心理动力,使之成为练习者掌握技术、发挥水平的催化剂。例如在训练中要完成旋转、腾空、起伏、跳跃等技术性强、难度较大的动作,练习者自身身体各部位要协调、和谐、自然、平衡,更重要的是保持心态的平和;
实战、比赛中,当裁判偏袒对方或误判的时候,保持良好的心态尤其重要,要不急不躁,宽容大度。往往这种心理品质更能激发运动员的斗志,使他们的技能水平得以最佳发挥。跆拳道作为一门新兴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更要充分发扬竞技体育“顽强拼搏、奋发向上、力争第一”的精神。竞技体育竞争激烈残酷,而跆拳道搏击格斗中体现出来的残酷性更强烈。正因为它非常残酷,故必须以“礼”为先导。在不失礼,不违反规则的前提下,运动员要用尽一切技能,想尽一切办法积极主动进攻。在激烈、残酷的竞争中,将身心容入其中,在训练过程当中将思想升华,从而提高自身素质修养。

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时期;
精神文明建设;
基本动力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乎到我们每一个国民的利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对社会各个领域建设的要求愈来愈高,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直接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反作用的建设领域,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必须着力不断推进。找准精神文明发展的基本动力,将对加快精神文明建设步伐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并对我国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精神文明建设自身的目标动力

精神文明建设在新的社会时期有了更新的建设任务,不仅要加快精神文明自身建设水平的提升,且应将精神文明的发展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与生态等各种文明形态密切融合,在其他各领域拥有相对独立的精神文明建设内容;
同时,精神文明建设还应具体到每一个行业,以及每一个工作岗位,使精神文明建设切实落到实处。在这种更加具体化、更重实效性的建设目标下,精神文明建设只有不断深入,才能切实起到应有的作用,体现出其全方位的价值。另外,精神文明建设在新的时期更注重创新性,从形式到内容,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不断加强建设力度,这种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更高要求标准,对精神文明的加快建设提供了基本动力。

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动力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以及市场经济发展层次的不断提升,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逐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经济深化发展的直接有效的推动力,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加快发展速度,方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求,并真正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鉴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出现了部分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精神思想领域建设的单位或者个人,导致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构建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对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起到了阻滞作用,当前形势下,只有加快精神文明的建设力度和步伐,使其与经济建设保持同步,方能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精神文明建设速度必须以经济发展速度为目标,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不断努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动力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要求我国各项工作的发展必须以马列主义等科学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弘扬以改革创新为原则的时代精神,以保证我国整个社会的正确发展方向,这就需要我国全体人民必须努力构建个人文明健康的思想价值体系,以为社会主义建设起到应有作用,而思想价值观念的正确构建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只有使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快发展,提升从宏观上对人们思想价值观念构建的引导作用,并在日常人们的工作生活中,以具体的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实现不断渗透,方可切实保证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正确性和纯洁性,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提供基础性保证。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从本质上而言是一脉相承,相互统一的,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将对我国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直接产生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社会文化发展的动力

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都从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社会的整体建设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对文化建设力度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文化建设不仅包括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良好传承,也包括对当下各个领域泛义上的文化建设,以及通过吸收别国的文化精髓促进我国文化内容不断丰富,文化层次不断深化,文化高度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在某种意义上是相互融合的,精神文明建设就泛义上而言也是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因此,当前随着我国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对文化建设要求的不断提升,必然要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同步提高,只有如此,方可与文化同步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产生应有的积极作用。

五、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

生态文明作为直接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密切联系的一种文明形态,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切实采取积极措施予以构建,将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涵括面很广的建设范围。在当前应清楚地意识到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只有精神文明工作做好了,人们的精神文明观念构建起来了,方可保证人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文明态度;
才能保证人们自觉遵守大自然发展规律,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与以及能源的意识和行动;
才能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形成一种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作用;
并保证人们改变旧有的不健康的发展理念,树立绿色健康发展的文明理念,对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起到直接作用。可见,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强大的呼吁力量,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

六、我国整体形象提升的动力

为继续保持良好的国际形象,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刻不容缓。国际交流层次的不断加大使得我国的外国友人数量急剧上升,我国出外旅游以及学习等人数也不断增多,这使得代表国家形象的我国国民的基本素质直接展现在世人面前,国人的行为举止是否得体文明,是否礼貌富有涵养,直接对我国整体形象产生影响。加快国人素质和整体形象的提升,成为当下很重要的课题,而这必然需要作为直接对国人的素质及形象产生影响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提升国人的整体精神文明层次,才利于我国对外保持文明热情的姿态,利于我国整体良好形象的构建。

七、结语

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以及我国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应借助我国各领域的推动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力度的不断推进,通过源自精神文明建设自身的目标动力、市场经深入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构建的动力、文化发展的动力、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以及我国整体形象提升的动力等,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层次,推动我国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董晓平.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2).

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精神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主观世界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

思想精神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主观世界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历史上的精神文明既有历史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它的发展需要物质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它的发展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

社会的不断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不仅导致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也给人们的思想、社会意识形态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或缺、不能替代 、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如果对新的历史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疏于积极的探讨,没有一个科学的判断和清醒的认识,就绝不会产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正确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这样,不仅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本身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将无法完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后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形势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首先是我们党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斗争为中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次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条件下,实行国家的改革开放的方针,在冲破了外国对我们的封锁同时,也打破了闭关 自守 ,与世界潮流相融合。以我国加入 WTO为标志实现了第一轮开放战略的结束和新一轮开放战略的开始,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进行的改革已从经济领域延伸到政治、文化、生活等全部领域。第三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国民经济体制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使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第四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成份、组织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发生了多样化趋势。这一切都充分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航船已拨正了船头,正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线,乘改革开放之风,向现代化彼岸快速行驶。

1我国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体现,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的创举,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当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担负着极其重要和艰巨的历史使命。

1.1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抓紧建 立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系、环境和运行机制。为社会主义 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 保证。

1.2教育引导人民群众牢固地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公民科学文化水平 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 又一代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推动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 “四有”公民和建设者。

1.3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先进健康、积极向上和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社会进步和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树立审美意识,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质量。

1.4排除各种反动、错误、腐朽、落后文化 思潮的干扰和影响,迎接人世等带来的思想文化上的挑战,抵御全盘西化的风险,构筑精神长城,提高免疫机能。

2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

2.1从学习人手,注意四个密切结合,加强 理论建设和引导。即密切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特别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加入 WTO的实际,结合国际、国内及本省、市形势发展变化的新情况,结合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结合干部群众思想新认识,精神新需求,不断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理论的研究和宣传,推进精神文明建 设的理论创新。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真正了解 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工作、生活中产生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和引导,切实加强全面而有力度的工作指导,寓教于乐,寓教于知、寓教于智、寓教于行。解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新问题。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说服力、渗透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2要明确一个概念,构筑三个系统。即精 神文明的客观价值性概念和精神文明的内容框架系统、评价标准系统和组织运行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展好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设计好活动载体。在抓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的三大创建活动的同时,不断扩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覆盖面,使各行各业都成为传播精神文明的阵地,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环境。要注意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城市、社区、企业、学校、家庭等文明程度为根本,以城市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等建设为切人点,使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地融人社会经济、政治、群众工作和生活之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能动性和实效性。

2.3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群 众观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 是宣传、教育、引导提高群众的工作。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人民群众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又是受益者;
精神文明建设既 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要求,又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 需要和愿望。所以必须走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群众 自己教育自己的原 则,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人民群众服务。要认真研究如何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 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解决群众切身实际困难相结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群众性。

2.4要注重典型培养和引导工作。运用典型指导推广工作不仅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经 济建设工作中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效方法。关键在于我们如 何及时发现、总结、宣传这些典型,扩大影响,形成群体效应和辐射作用。

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核心价值体系;
文明缺失;
精神文明;
思想政治教育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经论述过文明问题,研究了人类文明产生和发展的规律阐述了与精神文明有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则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思想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思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比较完整、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这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全部历史经验取得的重大成果,是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特别是苏联东欧一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取得的重大成果,也是新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搞社会主义,一定要有两手,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渗透在整个物质文明建设之中,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总之,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巨大推动力量,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现状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两个方面。不可否认,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在经历过着三十多年的发展已逐步走向成熟,随着教育的大力普及,人们的自身素质在不断的提高,这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进步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在日臻成熟的同时它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给当今社会也带来了不少的丑陋现状,甚至是道德的沦丧和精神的扭曲。

(一)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

价值观念的扭曲导致社会风气出现变质。

社会风气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精神文明状况的一个重要体现,社会风气的变质会让人类文明走向黑暗的边缘。面对当今社会纷繁的现状,我们又看到了什么呢?“李刚案”“小悦悦事件”层出不穷。这些让人纠结悲愤的事件让人看到的人性的冷淡。除了人性的冷漠,还有就是权力的遮蔽。撞人丝毫熟视无睹,并用权力来吆喝,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一句话“我爸是李刚”足以彰显出他犯事之前亦是嚣张,出现现在这样的事件是早晚的事。利用权力来压迫百姓,这是制度的缺失,是权力的管理不当,但是在最终的思考中,我们还是应该把这些归结于社会精神文明的缺失,人性的精神文明就这样在权力的放纵中被遮蔽了,这就是精神文明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的不足与缺失的某一个剪影。

(二)在教育科学文化方面

面对纷繁的社会现状,科学教育方面也出现了精神文明的缺失。

科学在人类进步的历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人类发展到这个文明程度便得益于科学的发展。一旦这个关键性的因素出现问题,人们可以想象得出会严重到什么程度。随着社会发展的越来越不真实,打假这个名词也就热了起来。方舟子打假肖传国的“肖氏反射弧”抄袭他人,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唐骏学历造假“学历门”西安交大教授“造假门” ……这是什么?是对科学的极度藐视,是对人类文明的不负责任。这些问题部分归结于体制,部分归结于文化。但是深层次的还是我们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缺失性问题。细数这些弊端的话估计得说几天几夜吧。还有就是16岁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博士的辽宁少年张炘炀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买房的事件中我们能够看到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其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全社会的责任,李长春曾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仅仅靠用一些规范来强制约束,转变人们的思想才是最主要的。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每个人都是社会的重要成员,只有我们每个人的素质都提高了,意识到自身行为对社会影响的好坏才能去更好的控制自己,使自己向有益的方面发展。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即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所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刻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发生着实际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将二者相结合对于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精神文明建设一项基础工作和搞好两个文明建浸的基本保证,在新形势下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是我们党在科学分析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得出的基本结论。目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面临着新形势下三个历史性课题的考验,要把精神文明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也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党的各级组织,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提到重要位置,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的任务,特别是学习和实践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努力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实到基层,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新的面貌迈入2l世纪。

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和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就不完全,甚至不能存在;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迷失方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进一步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十四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战略地位作出了“三个重要、两个关系”的完整概括,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承担着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任,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全局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针原则等,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针原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去正确地宣传解释、贯彻执行。如果没有思想政治教育,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就有可能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第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大大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部分,其中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内容。

第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相对不同的目标任务。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内是一种向心力;
对外则是一面旗帜。我们今天所倡导建设的精神文明是指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基础。它包含着广泛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行为规范、思想信念、群体意识、管理目标和前进方向。就是要培育一种信念、一种精神,在潜移默化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产生合力。由此看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指导作用,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丰富。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在现实性上都是中国的,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所特有的东西。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传家宝,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则是我党在新时期的新创造。我们应该把二者充分结合起来,做到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丰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思想政治教育能最大限度的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人民群众认识到搞好国家的经济建设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从而调动其积极性,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投身到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文选(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49.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2,333,348.

[3]邢海龙;;学术界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研究综述[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4期

[4]姚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制度保障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道德意识,经济建设

Abstract: the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o the advanced request and extensive requirements together. And taking economic construction as the center,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provide spiritual motivation, intellectual support and ideological guarantee.

Keywords: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moral consciousness, economic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D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推进的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更扎实有效地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值得深思和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体系为指导,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要把握好两大重点问题。

重点之一:精神文明建设要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既有共产主义道德,还有法律许可的一定范围的非社会主义道德。经济成份和文化传统的多样化,决定了人们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多样化和层次性。因此,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要把先进性的要求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具体地说,就是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因人施教,既要用共产主义道德来影响现阶段的道德,但又不能用共产主义道德来简单取代现阶段的道德和其它为法律所许可的道德。

如果我们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上述特点,就会走入两种倾向的误区。一是脱离现阶段人民群众实际的思想道德水平,任意提升,拔高对人民群众的要求,用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和道德标准来要求一般群众,结果收效甚微。二是忽略现阶段过后的今后发展目标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不敢树起共产主义的旗帜,不能积极地在新时期弘扬和提倡共产主义的道德意识,结果影响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宗旨和目标。

基于这些认识,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把现阶段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性的要求和广泛性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区分不同对象实施分层次教育。一方面,我们要注重先进性教育的个性或某一群体的行为示范作用,在党员干部中积极弘扬和提倡永葆先进性的道德实践和精神意识。狠抓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把共产主义道德精神作为现阶段的高层次部分在党员干部中发扬光大,从而推动涌现一批具有开拓创新、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精神的优秀党员,成为现阶段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另一方面,我们要致力于培育良好的社会普遍性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依靠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形成社会整体效应,让精神文明建设进村入户到人头。要在青少年中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开展文明新风系列活动,要大力开展“八荣八耻”这些代表社会道德基本要求,立足于现阶段的社会基本道德的教育,多数家庭和职工都能做到,通过以多数带少数,形成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

只有针对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将精神文明建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探索符合各类人员实际情况的教育方法,才能使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重点之二:精神文明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实现“两个率先”的进程中,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实现之前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排除各种干扰,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因此,现阶段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精神文明建设,衡量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先要看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我们不难设想,在物质财富极度贫乏,人们“温饱”尚得不到保证的条件下,能够建设起高度的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正如列宁所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对精神文明建设而言,它既是政治问题,又是经济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经济问题,是市场经济的伦理道德问题。在现阶段,必须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在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必须抓好两个环节。

一是以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标准,强化服务意识,做好服务工作。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之所以能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能够把为经济建设服务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无论是党员教育工作、舆论宣传工作,还是文明创建活动,都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来做文章。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既使他们受到党的方针、政策、路线教育,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又向他们灌输各类经济、科技、管理知识,增强党员干部在经济战线上的实干技能才干,为经济建设输送人才,提供动力支持。在舆论宣传中,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围绕全市经济建设大局,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经济形势,了解当前经济建设的重大任务并为经济建设献计献策,建功立业。比如,我们可以围绕中央经济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围绕社会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当地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大局工作进行专题系列宣传,从各个侧面宣传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宣传科技创新、创造名品名牌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宣传优秀企业家艰苦创业的先进事迹和社会各界关心的改革发展形势,起到振奋精神、鼓舞士气、推动发展的积极作用。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要把推进经济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在文明单位评比中,首要一条就是要求文明单位的经济实绩要在本地区、同行业达到领先地位。

推荐访问:精神文明建设 意义 五篇 精神文明建设意义【五篇】 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精选5篇) 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和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