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继续教育论文【五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7-14 12:00:04 来源:网友投稿

我军士官制度改革后,中、高级士官的服役期,短则十几年,长则几十年。在这样长的时间里,部队的武器装备和作战方式必将发生很大变化。这就要求士官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以适应部队现代化建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初中继续教育论文【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初中继续教育论文【五篇】

初中继续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军校教育;
士官教育;
继续教育;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3―039―02

我军士官制度改革后,中、高级士官的服役期,短则十几年,长则几十年。在这样长的时间里,部队的武器装备和作战方式必将发生很大变化。这就要求士官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以适应部队现代化建设和“打得赢”的要求。但目前,我军士官的继续教育工作尚处在探索研究阶段,理论上不够成熟,认识上不尽一致,法规政策尚不完善。如何以法定形式,将士官的继续教育纳入士官培训体制,使培训与晋升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士官队伍的积极进取精神,是建设和稳定一支高素质士官骨干队伍的重要工作。

一、士官实施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士官的继续教育,是指士官自选改任职后直至退出现役这一期间,为适应装备发展和任职需要而进行的知识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追加性教育。服役在部队的各基层单位的广大士官,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将智力资源转化为实际的战斗力,为军队建设和未来军事斗争的胜利奠定扎实的基础。

1 现代教育规律的要求。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瞬息万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迫使人们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及时了解和跟踪世界科技前沿,适时补充新理论、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新方法。士官的继续教育,根植于科技进步和现代社会的发展之中。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已不适应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和历史的必然。士官的继续教育是为了培养适应部队需要的高素质士官人才,通过继续教育,使广大士官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使其既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又为将来的发展和再就业奠定基础。

2 武器装备发展更新的要求。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军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武器装备将会向更高层次升级和发展,并由此推动大批高素质军事人才的涌现。作为武器装备的直接操作者和使用者的士官,能否有效地发挥手中武器装备应有的作用,将取决于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随着武器装备高新技术含量不断增加、更新速度加快和服役年限增加、级别提高,岗位能力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在校学过的知识已难以适应岗位任职需要。据某部对某舰队问卷调查发现,所有院校毕业的士官都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愿望;
报考了地方文科专业自学考试(自费)的,约占问卷调查总人数四分之一还多。因此,传统的“一次性”教育,无法满足士官长期的任职需要,必须依靠继续教育加以支撑,坚持士官人才培养与武器装备同步发展并适度超前,做到“宁可让人才等装备,也不能让装备等人才”。

3 薪的士官制度的要求。士官制度改革后,士官军衔分为三等六级,形成了初、中、高三级培训机制,并与士官技术职称相对应,将取得初、中、高级技术职称作为晋升上一级士官军衔的重要条件。士官体制经过这样的改革和调整后,由原来的“上下一般粗”变成了合理的“金字塔”结构,不同等级的士官有了自己不同的岗位。由于初、中、高级士官的任职要求各不相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有所区别,如果都用“一刀切”的办法进行中等专业教育,无论是文化基础,还是业务技能,都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士官培训也应由原来的单一培训模式,转变为适应初、中、高级士官岗位需要的多次培训模式。也就是通过士官继续教育,来弥补一次性教育中专业口径窄、专业理论不扎实、知识超前性差等不足,满足不同层次士官任职的需要。

二、实施继续教育的教育类型

对士官实施继续教育的教育类型大体分为学历教育、晋级培训、专项培训等三大类。

1 学历教育。主要包括函授学历教育和脱产人校学历教育两种形式。函授学历教育――面向全体士官,教育规格分别为中专、大专和本科教育。脱产入校学历教育――其对象既包括专业技术类士官,又包括非专业技术类士官。专业技术类士官主要是那些工作在武器装备复杂、技术含量较高岗位上的士官,其岗位有中、高级士官编制,本人表现较好,经基层推荐、统一考核合格后方可入校;
非专业技术类士官主要是指挥、训练、管理岗位的士官。脱产人校学历教育应放在初级士官任期内完成。

2 晋级培训。主要是指为适应士官不断成长与进步、由初级到高级等工作岗位转换的需要,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不同职务对其进行的晋级前的系统化培训。其目的是进一步拓展士官的知识面,增加岗位装备的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岗位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以胜任新一任期的工作需要。晋级培训可分为技术、指挥管理两种类别。每种类别的培训一般又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大致应与岗位任职等级要求相吻合。

3 专项培训。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教育为重点,为改善现职士官的知识结构,提高新装备维修保障能力,满足部队的建设需求为目标而适时开展的各种各类的短期培训。主要有换装培训、持证培训、应急培训等各种形式。适应部队装备迅速更新换代的需要,专项培训的方式、数量将会越来越多,内容将越来越丰富,是今后士官军事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与发展方向之一。

三、当前制约士官继续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1 对士官继续教育的观念还比较淡薄。开展士官继续教育必须首先树立继续教育观念。但目前部分领导者的思想观念仍然滞后,总认为士官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只要能熟练操作使用武器装备就够了,不需要考虑其发展后劲,搞什么继续教育。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军队开展继续教育的重点往往放在干部队伍上,忽视了对士官人才的再培训。

2 开展士官继续教育工学矛盾比较突出。士官作为基层的中坚力量,处在部队工作的第一线,担负着重要武器装备的操作、管理,工作多,任务重。而目前士官继续教育主要采用集中面授的教学方式,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工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使得士官继续教育很难落实。

3 士官继续教育缺乏专项经费保障。继续教育是突出“新”的教育,对教员队伍、教材、教学设备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扩大教员队伍、不断更新、拓宽教员的知识结构,组织编写专门教材,有时还要聘请高层次的专家、学者讲学,没有一定的经费保障难以进行。从目前士官教育实际情况来看,计划内培训任务所需经费有总部按任务拨款,而继续教育所需经费却没有列入计划之内,致使继续教育保障遇到很多困难。

参考文献:

[1]于正泉.士官教育学[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8.

[2]张备,鲁卫东.士官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作出版社,2007.

初中继续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六安市 农村初级中学 体育教师 继续教育 教育现状

体育与健康课程能否全面实施,关键在于体育教师能否转变个人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体育新课程改革。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个人能力、师资整体素质和教育质量的关键。继续教育是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制度,也是当代教育创新和教育理念转变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1]。目前,众多学者和专家对不同地区的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也取得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研究结果[2]-[4]。然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本研究对安徽省六安市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分析其主要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同时提出建议和对策,为进一步推动全市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安徽省六安市辖区内的5县3区(寿县、金寨县、舒城县、霍邱县、霍山县,金安区、裕安区及叶集试验区)的60所农村初级中学共221名体育教师。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由两套问卷构成,即《学校体育师资现状调查问卷》(《问卷一》)和《初级中学体育教师调查问卷》(《问卷二》)。《问卷一》的调查内容包括学校的体育授课教师总人数,学校在编体育专业教师的性别人数、年龄段人数、学历层次人数、职称层次人数等,问卷由学校体育组负责人填写。《问卷二》就体育授课教师的工资待遇、继续教育的动机和态度、继续教育取得的效果和有关意见等方面进行调查,问卷委托体育组负责人组织所有体育授课教师填写。问卷的效度和信度将分别采用专家评定法和小样本再测法进行检验,在达到标准后进行发放。《问卷一》共发放60份,回收60份,有效问卷60份;
《问卷二》共发放221份,回收221份,有效问卷221份。

1.2.2数理统计法

应用Excel2007对《问卷一》和《问卷二》的有效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客观的量化分析,根据研究的需要进行相应的描述性统计学处理,为客观描述事实和科学分析问题提供支撑。

1.2.3文献资料分析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利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集与查阅相关文献,同时对近年来的学校体育政策条文和有关会议精神进行搜索、查阅和保存,为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1.2.4访谈法

预先列好访谈提纲并咨询专家修改后,对部分抽样学校的领导和体育教师等进行现场和电话访谈,并对情况较为特殊的学校进行实地调研,主要是核实调查情况的真实性,分析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就六安市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听取多方面观点和意见,进一步为六安市今后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态度

抽样的60所农村初级中学现有在校生45200人,班级913个,体育教师221人,其中专职体育教师168人。对221名农村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师是否愿意接受继续教育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愿意参加继续教育的体育教师达到了180人,占81.45%;
大约10%的体育教师认为无所谓;
将近10%的教师认为完全没必要(表1)。可以看出,六安市农村初级中学的大多数体育教师都能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参加继续教育的愿望较为强烈,尤其是大多数年轻教师,为了能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都对继续教育表现出相当高的热情。

然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少数年龄较大的体育教师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跟不上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步伐,仍未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不能接受新的体育教育观念和方法,意识形态上高度的自我满足,导致为数不多的体育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意愿不强,自觉性和主动性严重不足,进而在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上不能与时俱进,造成体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停滞不前,严重阻碍了体育教育的发展。

2.2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现状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原则上每5年为一个培训周期。”本研究对六安市农村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师在近五年参加继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近五年来,64.71%的体育教师未能参加过任何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其他参加继续教育的体育教师基本是靠学校组织才得以实现。通过访谈发现,六安市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没有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原因是:①学校不提供机会和时间,以免影响学校正常的体育教学进度。②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费用较高,大多数学校不愿意给予支持;
部分教师由于收入较低等原因,没有能力自理费用。③相对其他科目而言,体育教师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远少于其他课程教师。④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大,时间和精力不允许参加额外的教育培训工作,工学矛盾突出。由此看出,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未能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现状不容乐观。

2.3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机

为了解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出发点,本研究对221名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5名体育教师是为了体育教学的需要和自我提升参加继续教育,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82%的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是为了能够晋升职称和获得优秀的考核成绩,还有少数教师是学校安排被迫参加。可以看出,大多数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都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未能充分理解继续教育与自身能力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密切联系,这对继续教育的推进极为不利。

2.4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效果分析

为了了解继续教育的实际效果,本研究还对近五年参加过继续教育的78名体育教师的满意程度进行了专门调查。结果显示:对继续教育结果感到很满意的体育教师只占15.38%,认为比较满意的占33.33%,表示一般的占39.74%,还有11.53%的教师认为没有效果,甚至完全不满意(见表3)。

通过实地和电话访谈了解到,六安市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极为单一,培训单位主要是通过邀请体育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进行大课堂授课。从体育教师的满意程度来看,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差异显著,主要原因有:①继续教育采用了学历教育的模式,其组织及方式较为传统落后,未能体现其自身特点。②绝大多数体育教师仅通过函授、自考等方式,以提高学历层次为目的接受继续教育。③课程内容枯燥乏味,缺乏针对性。考虑到体育教师年龄、学历和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培训过程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性内容较少,培训内容枯燥,挫伤了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继续教育部门往往只考虑经济利益,忽视社会效益,随意设置甚至是拼凑课程。

2.5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

通过对学校领导的调查统计发现:90%的学校教师都有机会参加专业继续学习和培训。尽管如此,由于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培训时有名额的限制,而往往学校领导将参加培训的机会都分配给重点学科教师,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大打折扣。对60所初级中学调查显示,仅有5%的学校会优先考虑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70%优先考虑其他重点学科教师,还有25%会结合教学实际需要作具体安排。结果表明,学校在分配继续教育名额时对体育教师极其不公平,体育教师得到的培训机会和名额极少。即使体育教师有机会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时间相对较短,一般都在半年以内,这间接反映学校领导对体育教育的态度消极冷漠。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思想和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相对于其他以考试为考核手段的“重点”学科,在农村学校,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仍不被认可,体育教师的价值也一直不能被充分利用。多数学校领导认为体育教学简单传统,体育教学的方法技巧不需要与时俱进,根本不注重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甚至是零投入,严重挫伤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参与继续教育的主动性,对体育教育的持续发展极为不利[16]。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本文对六安市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六安市农村初级中学的继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大多数体育教师未能正确认识继续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实际参加培训的师资较少,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不重视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脱离实际且取得的效果较差。

3.2建议

3.2.1鼓励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

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由于社会迅速发展,体育教师必须不断补充和更新知识技能,及时完善知识结构,适应体育教学的需要。因此,各学校应鼓励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并根据相关法规的具体要求,建立配套的继续教育制度,将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提升到依法教育的层面。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考核制度,将继续教育程度列入体育教师绩效考核,并作为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同时,给予全额或者合理的经费补偿,充分调动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2.2增强继续教育培训内容的实效性

培训内容的实效性不强是当前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培训内容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缺乏实际操作价值,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够,极少涉及新兴运动项目、新的教学观念、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多组织短期培训班,围绕专项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展开,培训内容结合新课程改革需求,实践性、操作性强,同时充分融入新的学科理论知识,及时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拓展体育教师的体育思维,如农村学校如何自制体育器材,民族地区如何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体育课堂等,并在一定区域组织体育教师培训成果展示。

3.2.3丰富继续教育的培训方式

继续教育的培训方式不能过于单一,应符合成年人的学习特点。可结合体育教师的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如在岗自学、脱产培训、假期函授、短期进修、学术讲座、学术研讨等,注意结合体育教学实践,切实提高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加快体育师资培养的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此外,可通过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远程继续教育,将体育教师体系与网络体系融为一体,充分整合优化资源,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推广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培训。

3.2.4合理安排培训时间

目前,主管行政部门或培训教育机构安排的培训时间不尽合理,导致工学矛盾较为突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时间应根据体育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和安排,一般在寒、暑假为宜,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工学矛盾,以便体育教师能集中精力参加培训,时间不宜安排过长,不占用教师的休息时间。

参考文献:

[1]周信德.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浙江体育科学,2007,78-79.

[2]高胜光,张德超,张徐健.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73-76.

初中继续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终身教育;
网格化课程体系;
气象继续教育;
课程设计

“终身教育”(LifelongEducation)由1965年法国著名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正式提出。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重申终身教育的重要意义:“终身教育就是日复一日的人生经历”“今后,整个一生都是学习的时间”。终身教育理念逐渐成为作为国家制订教育方针政策的主导思想,贯穿于继续教育工作之中。

一、构建网格化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意义重大

(一)顺应终身教育的时代潮流

终身教育作为一项规定和任务,分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然而,2017年1月10日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当前“继续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的突出短板”“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和学科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不够契合”等问题亟待解决,要求“整合继续教育资源,基于社会工作岗位需求,向学习者提供教育培训‘技能包’。”课程体系是“技能包”的核心,应能满足学习者在不同求学期、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各种学习需求,特别是要满足学历后在工作岗位上的长期学习需求。因此,构建网格化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是补齐继续教育这个短板从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更是终身教育的内在要求。

(二)满足多样化的学历后教育需求

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都是以科技的突飞猛进、知识的几何级数更新为特点。用人单位以及人才自身对知识与技能的渴望与期盼已不可同日而语。学历教育只是迈入社会开创职业生涯的敲门砖,学历后教育的需求已不是自学或接受一次性、临时性等碎片化、片段化的培训就得到满足。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以及人才本身,希望在进入职场从事新的岗位工作或岗位发生变动时,能通过选择对应的专业化教育资源进行学习充电,提升岗位胜任力和执行力。因此,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应运而生: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是指对已经获得一定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通过包括培训在内的多种教育方式进行的以补充知识、提升技能、提升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非学历教育形式,具有教育时限的终身性、教育目的的发展性、教育对象的高层次性等特点。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所涉及的课程类型、结构、层次等实际形态复杂多样,因此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大学专业教育与实际业务需求脱节;
现有培训与组织目标存在差距;
终身教育理念在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的体现尚不充分;
等等。构建满足多样化的学历后教育需求的网格化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任重道远。

(三)解决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难点

传统的课程论在通识教育领域积累了丰硕成果,但在学历后继续教育领域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尚不完善。由于行业知识技能更新快、教学更加注重业务实践、受教育对象的学习经历和知识结构更加复杂等原因,现代课程体系设计理论应用于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时出现了问题:一是课程设计着眼于满足短期需求。课程内容滞后于业务发展,参训者的培训满意度下降。二是课程目标和内容的选定集中反映在岗人员的岗位静态需求,新入职、转岗、晋升等人员的岗位动态需求被忽视。三是割裂地看待人才发展某个阶段或某个时期或某个方面的专业继续教育需求。零散的、碎片化的课程仅实现继续教育对知识更新的作用,缺乏系统性,导致对人才素质提升、自我实现等作用的发挥远远不足。四是过于强调科学体系中各学科或领域的独立性,进而对科学体系的整体把握和实践能力的养成具有一定局限。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实施中出现与高等教育脱节、课程内容交叉等现象。因此,如何建立前瞻性、岗位全覆盖的、面向终身教育的、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成为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的难题。

二、网格化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由来

天气预报员位列气象行业五类专业技术人员之首。天气预报员约5000人,培训任务艰巨,意义最为重大。因此,气象部门首先从预报员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入手,试图突破专业继续教育的课程设计难题。传统课程体系设计理论,最大的缺陷都是缺少整体性。系统科学理论启示我们,天气预报员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课程体系的基本环节、基本要素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体性。动态性原则指将课程体系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在动态过程之中把握课程设计。针对“新任预报员”“领班预报员”“首席预报员”三个层次的预报员队伍对应预报员岗位的初级岗、中级岗和高级岗,中国气象部门探索出了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新模式,初步搭建了面向终身教育的网格化预报员课程体系:以预报岗位能力素质为课程设计关键点,建立“气象预报业务发展——岗位能力素质要求——天气预报员课程体系设计”的反馈更新机制;
根据天气预报职业群的共同知识和技能,遵循人才发展的规律,区分了从低到高、不同发展阶段的课程目标和内容;
以大学大气科学专业教育课程作为初任岗位课程设计的基础,实现了学科从高等教育到继续教育的平滑延续。预报员课程体系设计依据分层的原则,基于预报员所经历的“新任预报员——领班预报员——首席预报员”的成长阶段,按照这种时间维度组织预报员职业生涯所需掌握的所有知识体系,并设计基础知识课程——初级上岗课程——中级上岗课程——高级上岗课程四个层次的课程,分阶段实施,同时设计新技术新方法类的针对性班型,对该课程体系进行实时更新。这种设计使得知识体系脱离了平面的特征,呈现层层递进式发展,有效避免了课程的重叠,符合终身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预报员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在实践中的成功启示我们:可否将此设计理念进一步扩展到整个行业,搭建一个全覆盖、网格化气象继续教育课程体系。

三、网格化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以气象行业为例

网格化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遵循师承效应、扬长避短规律、最佳年龄规律等人才成长规律,“重理解轻记忆、重实践轻理论”等成人学习规律和“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终身教育理念,以系统科学理论与课程论为指导,讲究可操作性,采用拼装灵活、更新便易的模块式设计而呈现出网格化的显著特点,于是,称之为网格化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以气象行业为例(见图1),该课程体系覆盖天气预报、气象观测、管理等岗位,包含所有业务外延形成闭合圆环。每一个岗位在圆环中具有独立部分,以高等教育专业课程作为初始场,按照职业发展包括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岗位层级,每个岗位层级主要包括上岗和岗位培训两个层次课程。每一个业务内部三级岗位课程衔接;
同一级岗位内部课与课之间衔接,有效解决了课程重复建设的问题,满足了气象部门岗位晋升与转岗的需求。这种按照人才终身成长路径设计课程体系的思路,将人才始终处于课程体系饼图中一个格点,满足人才成长的继续教育需求。该课程体系具有网格化、时空性与全覆盖的特征。

(一)网格化

遵循循序、连贯以及具有逻辑性的原则,建立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并实现了学历后气象专业继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与气象业务需求的衔接、与世界气象先进水平的衔接。分层级、分阶段、分职级以及课程与课程之间逻辑关系的设计是分层分类课程体系的构成基础,也是构成课程体系建设的整体要素,体现出网格化特征。课程体系的分层级设计。基层气象部门课程体系建设要求具备一定宽度,因此采用模块化课程设计的方法,涵盖主要综合业务的培训课程建设;
地市级气象部门——省级气象部门——部级气象部门课程依据业务特点层层深入,表现在课程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强。课程体系分阶段设计。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要满足人终身学习的需求,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因此课程设计处理好学科知识逻辑顺序、岗位特征和气象人员能力发展的关系。课程的分阶段设计表现在针对同一个人课程的升级,基础知识课程——岗位胜任课程——岗位轮训课程的不重复形成了阶段性、递进式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分职级设计。按照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岗位职级分类方法,从岗位发展序列来看,同一类别专业技术人员发展经历从初级、中级、高级岗位阶段。管理人员岗位职级由低到高包括管理一级——管理二级——管理三级——管理四级。针对初、中、高级岗位业务人员,为提高岗位适应力,进行岗位胜任和知识更新课程建设。针对各级管理干部,进行干部思想政治素质、驾驭全局、科学决策以及危机应对方面的课程建设,对新任职领导干部强化履职能力的课程建设。

(二)时空性

气象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时空性指的是个人成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展现每一个人的终身学习路径,包括时间性和空间性两个维度。时间性体现在课程体系建设满足气象现代化建设的近期与远期需要,先行规划并适度超前。课程体系设计依据人成长的时间阶段,具有不同的时间节点。第一个节点是涵盖大学专业化的基础课程学习;
第二个节点是以一定职业标准及岗位胜任要求即岗位任职课程建设学习;
第三个节点是依据本行业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对新技术新知识课程的提高学习;
第四个节点是专业领域前沿技术研讨类课程学习。课程层层递进,解决气象工作者的知识老化、技术老化、能力老化问题,达到个人职业成长的最高阶段。解决个人从入职到职业成长的发展,保持适应气象发展形势的终身工作状态,促进长远气象人才效益的发挥。气象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空间性以时间性为依托。从学历教育来看,课程内容具有平面的特征,强调的是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具有逻辑性。气象继续教育课程内容依据学习的不同的时间节点呈现出递进式发展,随着时间的推进,课程内容层层拔高。表现在分阶段实施基础知识课程——初级上岗课程——中级上岗课程——高级上岗课程四个层次课程内容,并在掌握知识后进行新技术新方法课程内容的更新。时空性表现在某一时间节点,可以对下一阶段的课程学习时间节点进行规划;
在某一阶段课程内容上,可以对下一阶段课程内容提前规划。

(三)全覆盖

气象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响应国家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的号召,树立全员培训的教育理念,针对气象部门各个层次、各个岗位的人员,以提高科技水平、业务能力、气象组织管理水平为目标,以分层分类的培训班型为依托,设计涵盖气象科技、气象业务和个人综合素质方面的课程。课程体系全覆盖具有4个特点:一是业务全覆盖。气象事业的业务方向分为预报、预测、观测、服务、管理等业务类别。在课程体系设计上显示延伸脉络对气象所有业务全覆盖并在课程体系结构图上组成闭合圆环。二是机构全覆盖,由气象部门的管理特征所决定。部级、省级、地市级及县级气象部门所承担的任务不同,课程体系的建构、课程内容的设计全覆盖。三是岗位全覆盖。根据同一业务岗位职能及规范的不同,为满足岗位晋升的需要,针对初——中——高进行岗位课程的设置。四是人员全覆盖。解决培训机遇不均,课程设置不能满足气象人才全员培训的问题。建立包括气象管理类、专业技术类、综合业务类课程等涵盖气象系统全体人员的培训课程体系。

四、结语

本研究以终身教育为目标,综合分析了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及其课程体系设计的问题,并结合天气预报员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成功实践经验,运用课程设计理论,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提出构建面向终身教育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的设计具备网格化、时空性与全覆盖的特点,满足气象部门各级各类人员学历后继续教育的需求。网格化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提出了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新范式,可为其他行业开展专业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马军.高职项目化课程体系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高志敏.关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3(1).

[3]吴遵民.关于终身学习概念的本质特征及其理论发展的国际研究[J].中国终身教育,2004(1).

[4]杨萍,蒋磊,高学浩,李焕连.基于网格化课程设计的培训体系研究[J].继续教育,2016(12).

[5]杨萍,李焕连.终身教育理念及对我国气象教育培训的启示[J].继续教育,2015(10).

[6]钟启全.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初中继续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本次调查问卷表的设计在查阅有关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文献的基础上,参照了陕西省校本研修“引领者”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作了改进。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四大方面:英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基本情况;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模式;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对学校继续教育管理、考核、评估的意见。

(一)英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基本情况宝鸡市从1997年推行教师岗位职务培训,规定教师任现职五年期间必须参加一次培训,以此作为晋升高一级职称的必备条件,2003年始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实施“继续教育周”制度,规定中小学教师每年必须参加不少于72学时的培训学习。英语教师参与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以来,教师业务水平的变化体现在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上,教师深刻地意识到新课程理念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对教师专业发展、继续教育的认同感有很大提高,自我发展的目标更倾向于向“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发展。参与调查的初中英语教师中98.5%参与了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对于英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方式,从调查数据看,17.2%的教师认为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方法是校本研修;62.3%的教师认为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方法集中参加培训;20.5%的教师认为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方法是远程教育培训。英语教师最喜欢的继续教育培训形式方面,14.2%的教师选择了脱产离岗长班培训;42.8%的教师认为网络远程培训更符合教师的工作及生活现状;43%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学习应立足于学校及教师实际。从调查结果分析,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主要方式是集中培训学习;教师最喜欢的继续教育培训形式是脱产离岗长班培训。这说明主管部门、学校实施继续教育培训主要还是集中式、大规模式的培训,脱产式的体验式培训机会较少。

(二)英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模式与从调查数据看,初中英语教师参加的继续教育学习主要模式是大规模式的集中讲座模式,比例是47.3%;其次是学校内部的小组合作、自我学习反思模式,比例为37.1%;再次是参加网络学习模式的英语教师比例为8.1%,最后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局限于学校小范围内,参加体验式、渗透式培训模式的机会较少,和外界、同行合作学习交流较少,比例仅占7.5%。英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主要内容集中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研讨方面,比例达到了54.6%;而对于继续教育学习的内容、形式谈谈自己的看法,从老师谈话可以看出,教师希望获得专家的帮助和引领,和专家交流研讨,加强实践培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教师希望有自由支配的自主学习时间,集中精力去学习;教师期望进行继续教育学习的形式多样化,可以采取考察观摩、实践交流、影子培训、与名师结对子等方式,由此可见,教师越来越多地追求继续教育学习的引领性、先进性,希望通过继续教育学习开阔眼界,交流研讨,分享经验,加快自身成长步伐。

(三)英语教师对继续教育学习内容的需求教师对继续教育学习的内容需求是很广泛的,但是关注点相对集中在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科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等方面。统计结果表明,对于教师继续教育需求内容的选择,42.45%的英语教师选择学科前沿性教育教学理论,30.64%的英语教师认为应该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培训学习,而学生学法研究和班级管理工作分别占的比例分别为15.37%和11.54%。以此说明教师重视继续教育学习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学习的目标方向更加具有针对性。因此,继续教育学习要针对教师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化需要,把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四)英语教师对继续教育管理制度的意见对于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考核方法,45.61%的被调查对象选择了综合考评,教师认为应该由培训学校和教师所在学校共同考核,对学习效果作出评定;34.17%教师认为应该根据教师个人参与继续教育学习的材料、所取得的学习成果认定;22.22%的英语教师认为汇报答辩也是比较认可的一种考核方法;教师普遍认为继续教育学习状况,所取得的成绩应该与评优评先挂钩。

二、继续教育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及与教师座谈交流,重新审视目前我市初中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英语教师学科本位倾向严重,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大部分英语教师只关注英语学科教学内容,忽视与其他学科有关的综合知识学习,知识面狭窄,难以适应胜任当前的文化课教学。(2)从英语教师对继续教育内容形式的需求情况看,绝大多数教师仍然只关注课堂教学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追求实用有效的技能和学习,忽视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3)继续教育学习的组织形式单一,以集中培训学习为主。(4)学校继续教育学习管理制度不完善,评估考核制度体系不尽科学,没有真正激发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学习的积极性。(5)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学习的经费时间没有保障,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没有形成有效机制。四、对策与建议通过综合分析与思考,笔者认为,为了激发英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保障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效果,英语教师及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英语教师应转变学科本位思想,提高综合素质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全方位,多角度,高层次的,教师要改变学科本位思想,学习了解与本学科教育教学有关的综合课程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国教育报》2001年9月19日第4版刊登题为《主干内容为终身学习奠基》一文中指出:各学科都应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努力面向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活实际,各学科都力求与相关学科相互融合,使课程内容跨越原“学科”间的道道鸿沟,最大限度地回归和体现知识的“整体”面目。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宏观课程观,在熟悉、精通本学科知识理论的前提下,了解跨学科知识文化,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一名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教师。2011版新课标明确提出英语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其中包括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加强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所以,在继续教育学习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该以此为契机,抓住机会,探讨学习与英语学科有关的其他学科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更好地完成英语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英语教师应重视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教育教学是一种实践活动,但是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那就是盲目的实践。2011版初中英语新课标明确规定,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本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研究学生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学生为本,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只上好课,研究课堂教学不一定能教好学生。因此,英语教师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以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创新继续教育学习模式,激发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继续教育学习的模式应灵活多样,采取集中培训与教师研修相结合、实地培训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习应该与教学实践结合,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英语教师普遍希望接受专家、名师、一线优秀教师的指导引领,这是对专家学者、名师、优秀教师的认可,也表明教师对继续教育培训质量要求逐步提高,更希望与有共同实践经历的优秀教师合作学习。交流与合作是提高个人能力与素质的重要途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各种力量形成合力,才能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当然,在合作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需要请教专家名师来指导、点播。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应该创造机会,搭建普通教师与专家名师交流学习的平台,从优秀教师的成长中借鉴经验,缩短与名师、优秀教师的差距,加快自身成长的步伐,正如马克思曾经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人的发展。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过:“知识领域中两个人通过思想交流和辩论,都可以更加接近真理,而他们之中任何一个仅通过自己的思考都不可以达到这种程度。思想交流的结果,不仅是两人已有的知识和思想,而且可以引发出新的知识和思想”。

(四)科学管理,激发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学习的学习热情学校应该规范管理制度,加强继续教育学习的过程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考核奖励制度。在制定奖惩制度时,把教师的教学任务与继续教育学习任务完成结合起来;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与继续教育学习的成果结合起来,发挥考核评价的杠杆作用,在教师评价机制中,要把教师的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活动及成果情况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把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与学校的教师成长,名师成长工程结合起来,与教师的评优、评先结合起来,促进教师参与学习,提高专业能力。

初中继续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会计人员作为负有特殊职责的从业人员,新《会计法》中明确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同时作为《会计法》重要配套规章之一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中指出,对会计人员资格证书实行定期年检制度;对于持证人员无故不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或不符合其他规定条件的不予通过年检;持证人员未参加或未通过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部门年检的,其持有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自证书载明的有效期限终止之日起自行失效。对于任用没有从业资格证书人员或者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未注册登记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单位,由会计从业资格管理部门依据《会计法》第42条的规定处理。以上内容表明,我国会计人员的从业已进入法制化阶段,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在会计从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质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国会计工作的质量。

    二、影响会计继续教育质量的因素分析

    衡量会计继续教育的质量,应以是否完成或达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中所确定的任务、原则和要求为标准。即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讲求时效、学以致用的原则。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级别。而目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现状,若以上述标准来衡量存在诸多问题。

    (-)集中培训问题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以学历情况分析,研究生为0.07%,本科生为1.97%,专科生为14.75%,中专生为27.20%,中专以下的为56.01%。学历不同其接受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目前会计继续教育采取连续集中培训的方式下,可以说,在较短的时间内,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大部分会计人员难以接受超大量的培训内容,而直接影响培训质量。

    (二)培训内容的问题

    目前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每年均由财政部门统一制定,并使用全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系列教材,由于教材和培训对象的通用性和单一性,即培训教材不分高级、中级和初级,培训对象不分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等,结果造成培训内容与本职工作需求严重脱节,如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接受企业会计制度的培训,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使部分会计人员失去学习兴趣,而直接影响培训质

    量。

    (三)培训组织问题

    目前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组织,一般都是采取高级、中级和初级合并、混合、而又集中统一培训,组织者们为节约培训成本,普遍实行大课堂教学,一个课堂容纳几百人,在教学条件不能满足的条件下,讲课教师不得不以通读教材的方式完成培训内容,整个课堂气氛死板,师生之间难以交流,造成教师读得无味,学生听得无奈,而直接影响培训质量。

    (四)培训考核问题

    目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主要是以一份试卷完成考核内容,虽然培训单位要求课前签到,但由于各种原因使得此项考核很不严肃,情同虚设。在不分级别培训,考试内容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一份试卷有多少内容是学员独立完成的,有多少内容代表着培训的真实收获,值得怀疑。甚至有些会计人员不愿意参加培训学习,只在考试时抄抄写写以应付了事。所以说,单一试卷的考核方式直接影响培训质量。

    三、会计继续教育的层次划分

    分析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提高会计继续教育培训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在培训中应全面实行层次划分,具体包括:对培训人员、培训内容和培训考核方法进行层次划分,实施从不同层面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培训。

    (-)培训人员的层次划分

    培训人员的层次划分是指按会计人员职务和所在行业(或系统)的分层次。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职务分为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其中高级会计师为高级职务,会计师为中级职务,助理会计师为初级职务。会计专业职务是区分会计人员从事业务工作的技术等级。建议会计继续教育应严格执行《暂行规定》中三个级次的划分,并按照行业(或系统)组织培训,以便理论联系实际,使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通过继续教育都能有所提高,以达到会计继续教育的实际效果。此层次的划分是实行分层次教学的基本前提。

    (二)培训内容的层次划分

    培训内容层次划分包括培训内容的横向和纵向分层次。培训内容的横向分层次是指在培训人员分层次的基础上,结合每一层次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责,分别使用三个层次的培训教材,目前,《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中规定,高级会计师的基本职责是:负责草拟和解释、解答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系统或在全国施行的财务会计法规、制度、办法,组织和指导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一个系统的经济核算和财务工作,培训中级以上会计人才。会计师的基本职责是:负责草拟比较重要的财务会计制度、法规、办法,解释、解答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中的重要问题,分析、检查财务收支和预算执行情况,培养初级会计人才。对初级会计人员也规定了相应的基本职责。应对高级会计人员进行相关内容的全面系统培训,不仅包括新制度的全部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新制度出台的背景及一些内容变化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中级会计人员则应有选择地进行相关内容的重点培训,如八项资产准备等。而对初级会计人员应重点培训发生变化后的实务处理。

推荐访问:继续教育 初中 论文 初中继续教育论文【五篇】 初中继续教育论文(精选5篇) 初中继续教育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