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论文【五篇】

时间:2023-07-09 14:10:04 来源:网友投稿

美术教师肩负着对学生实施培养和提高具有良好美术素质教育的重任,要以现代美术知识技能武装学生头脑,把他们塑造成具有高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操的人,时代对美术教育和美术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有教师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因素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心理因素论文【五篇】

心理因素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术教师美术教学心理因素

美术教师肩负着对学生实施培养和提高具有良好美术素质教育的重任,要以现代美术知识技能武装学生头脑,把他们塑造成具有高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操的人,时代对美术教育和美术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有教师和艺术家共有的心理素质,以及相应的师德和艺德。美术教师良好的教学心理品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在美术学习和美术教学实践中自觉培养和逐步形成的。

一、美术教师的教学兴趣

对美术教学的兴趣,是美术教师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美术教师对美术学科和美术教学法的研究兴趣,对所教学生的情感,往往是教学兴趣的中心。这种兴趣不仅促使美术教师积极、刻苦地钻研美术专业知识技能,认真、负责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且促使美术教师接近学生,研究学生美术心理和美术学习的发展规律,从而探寻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专业兴趣,往往也会萌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对国画有兴趣的教师,会引起学生对国画发生兴趣,对设计有兴趣的教师同样也会引起学生对设计发生兴趣。

美术教师的兴趣不应局限于美术学科,更不应局限于某一画种,而应具有广阔的求知兴趣。如美术教师应有一定的文学兴趣,缺乏文学修养的教师,语言不生动、不丰富,难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再如,音乐、摄影、书法、集邮等都与美术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美术教师若对此有广泛的兴趣,必然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艺术爱好,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因此,美术教师的兴趣广,不仅有助于教师本身对美术教育工作产生稳定、持久的兴趣,而且对学生学习美术的活动具有一种积极有效的推动力量。

二、美术教师的教学情感

美术教师的教学情感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是教师重要的职业素质之一。

美术教师的教学情感,首先体现在对美术教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它与美术教师的职业兴趣,对于教育年轻一代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有关。作为教师应该具有一种高尚的敬业精神,才会具有良好的情感品质。

事实证明,做一名“美术教育家”要比做一名“画家”难得多。一个美术教师能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能把所学的美术知识技能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的时候,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美术教师有了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自豪感,就会产生踏实的工作作风、坚定的工作志向,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三、美术教师的工作意志

美术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必定会遇到各种主客观困难,特别是在当前教师待遇偏低、美术学科在学校教育中还十分薄弱、教学环境和条件尚未得到彻底改善的情况下,美术教师没有克服困难、勇于进取的意志,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

美术教师的工作意志主要应具备以下四点:1.具有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明确目的性和力求达到这一目的的坚定意向,这是动员自己全部力量以克服教学工作困难的内部条件。2.具有教学内容和方法选择的果断性和坚定性,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的内在力量。3.具有沉着、自制、耐心和一贯的坚持性,这是美术教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效地影响学生的重要品质。4.美术教师具有的工作精力和毅力,这是影响教育和教学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当前,学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困难很多,有来自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等方面的许多现实问题,针对这些暂时无法立即解决的困难和障碍,教师的工作意志的培养就更为重要。

四、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美术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自身应掌握美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为全面而扎实的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表现能力,掌握科学的教育知识和教学方法,具有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了解国内外美术教育的发展动向,胜任学校美术教育和教学工作,并能组织学生的课外和校外美术活动。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是他们业务规格的基本内容,既有质的规定性又有量的指标,具体包括:1.掌握美术历史和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如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心理学、美术技法理论。2.掌握绘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素描、色彩画、中国画、版画等画种。3.是掌握设计与工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设计与工艺基础、现代艺术设计、现代工艺制作。4.掌握教育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美术教育学、美术教材教法、教育实习等。

五、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从事学校美术教育活动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是美术教师区别于其他职业的工作能力。它主要包括:

1.具有多方面的组织能力,以保证美术教育和教学工作有条理、有系统地进行。其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编写和使用教材,以及组织课堂教学方面。

2.全面掌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实践能力。如理解和运用教材的能力、编写教材教案的能力、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教育能力、启迪学生进行视觉思维的能力等。

3.具有善于了解个性和美术学习心理的观察能力。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个性和学习心理的发展是一种学习的历程,由于美术学习的活动性强,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过程明显,学生在纪律、意志、耐力等方面都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应善于及时观察到学生某些不良反应的预兆,尽可能事先防止学生纪律和学习上某些差错的发生。

4.具有敏感、迅速而准确的分析、比较和判断能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善于分析、比较、判断视觉造型艺术形象的基本要素和特征,而且需要美术教师灵活机智地应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

5.具有教学的创造与想象能力。美术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手持金钥匙的人”,这意味着美术教师是打开学生心扉的智者,应该富有教学方面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6.具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和非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这对所有学科的教师来说,都是有必要的。

六、美术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

现代社会的一切活动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这个进步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美术教师若要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准和教学素质,必须从凭经验办事转向以科学为依据的轨道上来,这就要开展科学研究,这是美术教师创造优异工作成绩的重要条件。

美术教师的科研工作能力首先应该是从事美术教育和教学研究的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科研与探索的能力主要包括:1.自修与自学提高的能力;
2.收集教学资料与获取信息的能力;
3.开展教学实验、进行教学改革的能力;
4.综合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
5.编写教材和撰写论文的能力;
6.确定教育科研选题,组织或承担课题研究工作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对于美术教师加强学科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它能使我们在吸取古今中外美术教育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和发现新的美术教育方式和方法,有利于发展和创造适应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术教育。

总之,美术教师的心理因素并不止这些,例如教学观、治世态度、性格、身体等因素也都是教师成功地进行美术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从美术教师的心理因素来看,它是一个范围相当广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各种心理因素的形成和发展,都要求每一个美术教师在各自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学习提高,力求自我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威信。

参考文献:

[1]郭绍刚,范凯熹.美术教育方法论[M].岭南美术出版社,1993.

心理因素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标翻译心理因素策略

一、引言

商标是指由文字、图形及其组合等构成,使用于商品或服务上,用于区别不同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所生产或经营的商品或提供服务的一种标记。随着国际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大量的公司企业需要走入或跨出国门,其产品在他乡异国是否能成功地开拓市场、占领市场,树立起品牌的良好形象,除了媒介的广告之外,商标的翻译妥当与否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美国学者艾·里斯所言:“一个译名的好坏,在销售业绩上有千百万美元的差异”。

二、商标翻译需注重心理因素

1.民族文化心理

商标翻译受民族文化心理的制约。由于各个民族经历了各自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因此在国内外贸易中,很可能同一种商标的产品在一个国家或民族倍受青睐,而在另一个国家或民族却遭受冷落,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商标时要充分考虑文化及历史背景。例如:“凤凰”在我国传说中是一种神异动物,代表“运气、快乐和优雅”,人们相信骑“凤凰”自行车能带来好运气,而在西方文化传说中凤凰是一种不死鸟,有“再生”、“复活”等意思,因此该商品在西方无人问津也就不奇怪了。相似的例子还有“白象”(在西方是无用而累赘的东西)、“喜鹊”(在西方指喋喋不休令人厌烦之人)等。

2.消费心理

商标翻译对消费者的心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一个好的商标翻译应该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给消费者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起到促销作用。例如:中国传统商品“帆船”地毯,当初出口时翻译成“Junk”,结果销售状况很不理想,原来在西方,“Junk”除了“帆船”,还有“垃圾”之意,试问有谁愿意买“垃圾”呢?后来将商标译成“Junco”,则很快打开了销路。另外,有些商标译名直接以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极易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如“舒肤佳(香皂),健力宝(饮料),光明(灯具),金嗓子(药物),美佳雅(衣物),跳跳宝(玩具)等。

3.审美心理

商标翻译除具有实用性外,必须考虑到大众的审美心理,要体现一种简洁明快的美。其表达既要精炼准确,还需要有艺术性,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们在看到或听到商标名称时就能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联想,从而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这在商标翻译中是非常重要的。美国有一种化妆品“Revlon”被巧妙地译成“露华浓”,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揽露华浓”这一著名的诗句,使译名充满了汉语文化色彩,浪漫而又典雅。再如洗发水商标“飘柔”、“海飞丝”,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发丝的飘逸飞扬,极具艺术性,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堪称声意俱佳的商标翻译典范。

三、相关翻译策略

商标是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和传播工具,商标翻译是把原语(SourceLanguage)商标转换成目的语(TargetLanguage)商标,由于这种翻译涉及到在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群体之间的信息传播与交流,因此在翻译上尤其要注意对其中的心理因素进行研究,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

1.坚持“等效”翻译原则,兼顾英汉文化差异

在西方翻译理论中,翻译等值是一个核心概念。1961年麦休·阿洛德就指出:“翻译作品对我们的影响应该与原作对其最初读者的影响一致”。因此在商标翻译中应始终坚持“等效”原则,即商标的译名必须能够产生与原牌名一样或近似的功能。同时应适当兼顾英汉文化差异,采取符合其民族文化心理的翻译方法,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文化,这些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每一个民族都有其文化的独特性。如“玉兔”商标翻译成“MoonRabbit”而不是“JadeRabbit”,正是兼顾了中国文化中“玉兔”是生活在月宫的兔子,是月的代称,将它译成MoonRabbit,不易产生异解,不会误认为是玉做成的兔子。2.尊重中外风俗人情,迎合消费心理

中华民族历来喜欢吉利祥和的字眼,所以外国商品要想进入中国市场,并取得一席之地,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就必须迎合中国消费者的民族文化习俗和消费心理,在商标翻译中选用“金”、“龙”、“美”、“佳”、“福”、“康”、“利”等吉利字眼,无疑会更容易赢得消费市场,目前比较成功的例子有:Goldlion(服装)——金利来,Lactov(饮料)——乐口福,Konka(电器)——康佳,Marlboro(香烟)——万宝路等。西方文化中的哲学、艺术和文学语言注重的则是自然时空,尤其偏重空间、物质、事实的自然真实性,这就导致西方的商标文化重视真实自然和感官愉悦,更强调功能效用和实用价值,经常采用具有褒扬意义的形容词或名词来揭示商品的质量、品级、效能、新颖性、实用性、产地等特征。例如:Sprite(雪碧,美国饮料名),源自sprit(全力冲刺)与spirit(元气、精神),兼有精灵活力之意,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的感觉,揭示了产品的功效特点。

3.讲究音韵与神韵的贯通,增强审美情趣

从翻译的实践看,较好的广告商标翻译应该能在两种不同文化的巧妙融合上做到音韵与神韵的结合。如Simmons翻译成“席梦思”,不仅音与原文相似,而且“席梦思”让人联想到甜美的梦幻。

再如美国的Coca-Cola饮料,翻译成汉语是“可口可乐”,此译文不仅同英文本身的商标音似,韵似,而且节奏感强烈,琅琅上口,最重要的是,此译文和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传达了快乐向上的乐观情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为了达到音韵与神韵的贯通,在商标翻译中,翻译方法应该不拘形式,灵活多样,翻译时尽量选取能激起消费者美好联想的谐音词汇或词组,汉字中有很多同音异义字,在翻译时可自由选择发音响亮、意境优美的字来表现:Arche译为“雅倩”、Pantene译为“潘婷”,既保留了原音音节的响亮,同时选用“倩”、“婷”等表现女性的秀美汉字更突出了化妆品的商品特色,迎合了消费者的审美趣味,使得消费者在享受产品的同时还能体会其中的美感。

4.翻译中要注意避免触犯目标市场的文化禁忌

商标是企业与消费者相互沟通的一座桥梁,在日益频繁的跨文化营销过程中,由于不同目标市场文化背景差异,因商标翻译触犯文化禁忌而导致营销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在商标翻译中应注意避免触犯目标市场的文化禁忌。例如:受东西方文化传统、、语言崇拜、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数字的神化存在着东西方的差异。在我国有“666”、“999”、“金六福”、“三元”、“三枪”、“十三香”等这些数字用作商标的商品,在欧美则能够见到以“7-Up”、“MildSeven”、“7-Eleven”等为商标的商品,但要把“666”、“十三香”这样的商品出口到英美就会遇到麻烦,因为“six”象征魔鬼、thirteen是不吉利的数字,而three在贝宁、博茨瓦纳等地视为不吉祥数。又如,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忌用猪、狗作商标等;
日本人忌讳荷花和狐狸,而喜欢樱花、乌龟和鸭子;
英国人不喜欢大象、颇喜欢熊猫;
意大利和西班牙人忌用,喜欢玫瑰花;
俄罗斯人则认为黄色的蔷薇花意味绝交和不吉利;
法国和比利时人认为核桃、孔雀和是不祥之物;
北非一些国家忌讳狗的图案等等,各种禁忌无奇不有,在商标翻译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

四、结语

好的商标翻译体现了翻译技术与审美艺术的完美结合,同时可带来好的商品效应。只有善于揣摩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尊重民族心理,恰到好处地运用商标翻译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增强商标的审美情趣,才能在商战中独领,引导消费、促进消费。一种好的商品,加上一个动听上口的名字,无异于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郭健中:文化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心理因素论文范文第3篇

关健词: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对策

中学生杀害亲生父母、自杀、离家出走等事件时常发生。这些事件反映了当代部分中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中学生心理问题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热点、焦点。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而我国心理教育工作刚刚起步,如何有针对性地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广大中学教师的难点。本文就中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和调适对策进行理论与实践地初步探索,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

1中学生心理障碍的现象

2002年笔者选择了市内具有代表性的10所中学,随机抽取了1625名学生进行心理综合调查。结果反映出部分中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表现在学生认为学校应试教育严重,课业负担重,文体活动少,生活单调,心理压力大,内心焦虑、苦闷;认为目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自己上学不重要,轻视学习、厌恶学习的心态,缺乏上进心,应付混日子;与父母、教师缺少沟通,人际关系不和谐,不融洽,自己感到孤独、压抑、自卑、情绪低落;学生中讲哥们义气,不正常交往普遍,与异往频繁,青春期困惑、早恋等问题突出。

2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

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产生的心理障碍主要源自于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等4个因素。

2。1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社会心理学家米歇尔(WMishel)认为,人在意义不明确的情境中,个人的行为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人因素的影响;相反,当情境的社会意义十分明确时,情境因素对个人的行为就起决定作用。由于学生对当今某些社会现象缺乏全面分析而产生片面的认识,这个认识在其情绪情感和人格形成过程产生了误导。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和市场经济确立所带来的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给中学生造成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在这个社会背景下,他们因难以适应社会的急剧变化,不能做出理性地思考,没有找准适合自身发展的坐标和做好心理上的充分准备,从而逐渐削弱自我意识。另外,形形的犯罪行为不断发生,贪污、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中学生就片面认为整个社会“乾坤尽污,世人皆醉”了,由此丧失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降低预防心理障碍的免疫力。

在国家人事制度改革,将大学生分配工作推向市场,实行双向选择及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制度改革,使一部分职工成为下岗者。这些原本是为了放开个人手脚,施展个人才华的良好机遇,中学生由于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和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足,反而感到这些失业者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认为自己前途渺茫,读书无用,逐渐形成学习焦虑、厌学等心理障碍。

2。2家庭因素

(1)离异家庭。近年来,特殊家庭、破损家庭增多,据我市开发区学校的调查,离婚家庭、离婚后重组家庭、闹纠纷家庭、罪犯家庭等占31。7%。在这些家庭中,学生难以感受到家的温馨、父母的关怀,他们不能与父母进行很好地沟通,自己在家似为多余,终日孤独、郁闷,导致学生出现孤僻性格、自卑心理、强迫型人格等心理障碍。

(2)家庭“望子成龙”。现在大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理强烈。在生活上,对孩子有求必应,学生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以致于造成学生意志薄弱,受不了小小的挫折;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在学习上,力求孩子“全面发展”,不顾学生的兴趣、爱好,热衷于让学生学弹琴、练绘画、习书法等,结果适得其反;在思想上,对学生灌输“上大学是唯一出路”的观点,从而使学生出现考试恐慌、学习压力大等不良心理。

2。3学校因素

长期的应试教育,学校、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生理承受力,机械地“灌”、“填”、“练”,把众多具有不同个性、知识基础和能力的学生统一到单一的“科举模式”上。对于学习成绩好的优等生,教师对他们加倍疼爱,正如《马大福音》里的一句名言“凡有的还是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正是因为这种优厚的待遇使部分优等生产生了不正确的自身认识,过于虚荣和自我中心的心理,是日后形成虚荣、自负、嫉妒、脆弱等心理障碍的根源。而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对他们产生消极的角色期望、消极的评价和对待,这就导致差生产生了消极的自我概念和较低的成就动机,进而产生偏离一般学生角色的消极行为,这种消极行为又导致了学生成绩进一步落后闭。这部分学生要么彻底丧失学习信心,情绪低落,形成自卑、抑郁的心理障碍;要么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违章违纪成为真正的“双差生”。

2。4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不同步

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一方面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由于中学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人成人世界;再由于性的成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便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另一方面心理上成人感和幼稚性的矛盾,中学生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的状态。其成熟性主要表现为他们对成熟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渴望社会、家长、教师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由于中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的不同步,表现出种种的心理冲突和矛盾,极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故有人将青春期称为“危险期”。如果他们的心理冲突和矛盾不能顺利解决,就可能在情绪情感、性格特征及日常行为方面出现种种问题。如自杀性倾向和行为、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等图。

3学校消除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调适对策

笔者认为消除中学生心理障碍,培养健康心理,应采取如下措施和对策。

3。1创设符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环境

学生心理素质受其成长环境的影响。校园环境、人文环境、家庭氛围等因素共同构筑学生心理发展的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建设是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不可缺少的环节。

(1)学校内部环境建设。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创建优美、整洁地校园自然环境,用美的环境陶冶美的心灵;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普及心理学知识,如开设“午间心理咨询”广播、心理健康专栏、心理健康主题画展等;建设和谐的班集体,让学生在积极和谐的集体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2)学校外部环境建设。首先,优化家庭教育。通过开办家长学校,编写家长心育教材,组织家长座谈会,宣讲心理教育思想,转变家长观念,引导家长走出家庭教育误区,使家长自觉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其次,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经常开展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进行专题讨论,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正确了解社会、学会生活、学会思考;同时,引导学生有主见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从而让社区成为学生的“另一课堂”。

3。2全员参与齐抓共管

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一位教师不可推御的责任。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是学校心理教育最基本的环节之一,是由教学活动本质特点所决定的。科任教师在教学中应时时处处为学生创造条件,自觉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训练、辅导、暗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教师自身为榜样,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运用激励手段,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全面了解自己,不断完善自我,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获得成功地喜悦。在抓好各科的课堂教学渗透时,既要注重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建立科学、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

3。3形式多样全程渗透

心理因素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 心理健康; 无形渗透; 心理氛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家庭结构、教养方式的改变, 竞争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增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 这导致儿童的心理问题有明显的逐年增加的趋势。据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发现, 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达13%。另据某地区对当地5000名4—6岁的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9.7%的幼儿有不良行为, 14%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 8.9%的幼儿忧虑、紧张。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我国的社会问题, 同时也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一、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实践证明, 规范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 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不仅有利于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而且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相反则有可能给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 使孩子向着不正确的方向发展。请看下面两个实例:

实例之一:在某大学附属幼儿园里, 小朋友们正在进行晨间活动。一个小朋友高高兴兴地跑到“建筑角”准备拿积木拼搭, 一不小心, 一筐积木全倒翻在地上。老师生气地大声说:“你怎么回事?光会调皮捣蛋, 真讨厌!快把积木捡起来!”这个孩子呆呆地望着老师, 等老师视线转移时, 他悄悄地走到活动室一角的桌边。

实例之二:一个小女孩走出活动室, 恰好一个小男孩往里跑, 小男孩把小女孩撞倒在地上, 小女孩忍不住大哭起来。老师忙跑过来, 对小女孩说:“哎呀, 他不小心撞到你了。”接着老师转向小男孩问:“怎么办呢?”小男孩说:“对不起, 我不是故意的。”此时小女孩想哭又忍住了。老师对小女孩说:“脸被泪水弄脏了, 来, 老师用手帕替你擦擦。”老师帮小女孩擦干净脸, 整理好衣服后, 说:“让老师看看, 哟!真漂亮。”小女孩笑了。

从以上两个实例中, 我们不难看出, 这两个幼儿在遇到意外情况以后的心境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受到责备惊慌失措, 一个得到安慰破涕为笑。可想而知, 这两个幼儿接下去的情景:一个处于惊恐状态之中, 而另一个则能以一种愉快的情绪投入新的活动。两位教师不同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正反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 可见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关键的。

为了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幼儿园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 不要把个人的不良情绪带进幼儿园。同时, 教师要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 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甚至是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都应该作深刻的反思, 避免不经意中使幼儿稚嫩的心灵受到创伤。

二、教师的关爱是滋养幼儿健康心理的重要基石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小孩的体力和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 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 否则创造力就会被削弱, 甚而至于夭折。”关爱会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信任感, 同时也会形成幼儿对教师的信赖关系, 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热爱孩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 相信孩子是教师对教育对象应有的信念, 了解孩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尊重孩子是教师必须遵循的教育原则。成人和孩子的关系, 首先是爱的关系, 只有透过爱, 教育幼儿才有可能。幼儿是先感受到成人对自己的关爱, 进而才能发展到关爱他人的。教师以真诚关怀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 耐心细致地观察、分析、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 接受并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 将自己爱的情感传递给幼儿, 与幼儿的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 幼儿就会逐渐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安全感、信任感。教师则又在这种情感中体验到理解、成功与自我人格化的存在, 从而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过程中,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艺术与修养。

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 正确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幼儿有不良情绪时, 他们一般不愿意正面对他人表露出来, 但大多数孩子会以比较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 对着洋娃娃倾诉, 自言自语或者对着其他一些事物发泄。针对这种现象, 老师就在美术课堂上指导孩子们制作“表情卡片”。让他们画出自己在心情高兴、心情沮丧和心情一般时的卡通脸, 然后利用这三张代表心情的脸谱图制成三张卡片。在孩子们制作好卡片之后, 告诉他们, 这三张卡片就代表自己, 以后每天早晨来到幼儿园, 如果很高兴就在自己的学号下面挂上表情快乐的卡片;如果不高兴, 就挂上一张表情沮丧的卡片;心情一般, 就把表情一般的卡片挂上。孩子们心纯如水, 加之卡片是他们亲手制作的, 因此他们就很乐意地用卡片来代表他们自己, 间接地表达自己当天的心情。这种在孩子眼中间接的表达方式却可以让教师轻而易举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如果发现某个幼儿连续几天都不高兴, 就应该追寻其原因并对症下药, 尽快解除孩子心中的结。通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实践, 我们深切体会到, 以关爱幼儿为出发点, 以“表情卡片”为切入点, 准确掌握孩子的心理状态, 结合其他的辅助手段, 可以很有效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当中去。

三、无形渗透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笔者强调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 但不是要求教师对孩子们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不但会增加教师的负担, 而且如果让幼儿园教师在无任何专业培训的情况下担任此项工作其结果会适得其反。因此, 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 使其融入幼儿园日常教育的有机体之中。要达到渗透的目的, 就必须创设“尊重、信任、理解、关爱、激励、愉快”的心理氛围, 以自然而然的方式,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班上有一个叫静静的女孩, 是一个活泼可爱懂礼貌的孩子, 但有一段时间却发现她脾气很暴躁, 情绪很低落。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撞到了她, 她不但又哭又闹, 而且朝着撞到她的小朋友吐口水。其实, 上课前我就已经发现她的“表情卡片”是沮丧的, 而且已经是连续第三天了。我知道静静的反常表现肯定有特殊的原因, 通过进一步的了解, 得知静静近来有了一个小弟弟。小静最近发现爸妈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弟弟身上了, 对自己不像以前那样疼爱。她错误地认为有了弟弟之后, 爸爸妈妈再也不喜欢自己了, 于是心里产生了不舒服的感觉, 这种感觉由于没有被父母及时发现, 不断的积压使得静静由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变得忧虑不安起来。

其实, 小静的问题是目前大多数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数独生子女在特殊的关爱环境下, 养成了自私、任性、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的不良心理, 更谈不上去关心他人, 照顾他人。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开展了一次“大带小”活动:让大班里的孩子当一回“小保姆”、“小老师”照顾小班幼儿。具体任务有三个:第一, 当“小保姆”, 照顾小班幼儿吃饭, 哄他们睡午觉。第二, 当“小老师”, 指导一名小班幼儿共同完成一幅图画。第三, 进行一个合作性游戏。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我刻意给静静物色了一个长得可爱又听话的小弟弟, 静静很喜欢这个可爱的小弟弟, 小弟弟也听静静的话, 两人俨然就是一对黄金搭档。活动结束了, 评出了表现最好的前三名, 静静得了第一名。我毫不吝惜地赞美了获奖者一番, 特别表扬了静静, 让其他小朋友以她为榜样。当然, 最后我也没有忘记鼓励其他小朋友, 肯定了他们今天的优异表现。

“大带小”活动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孩子们或许还体会不到付出自己的爱心和关怀比得到别人的疼爱更加幸福。静静笑了, 比以前那个活泼快乐的静静笑得更加灿烂。在后来的日子里, 她再也没有因为有了弟弟而不快乐, 反而常常主动向我提起弟弟是多么的可爱, 她又是如何逗弟弟开心的。这一实例充分说明, 无形渗透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四、营造健康温馨的氛围为幼儿健康的心理成长创造条件

幼儿教师应该从幼儿早晨入园的那一刻起即开始, 为他们营造一种温暖、关爱、民主的心理气氛。无论孩子美抑或丑, 也无论聪明抑或愚钝, 都应该无条件的平等对待他们。充分地接纳和尊重幼儿。教师在与幼儿的接触中, 要通过积极的带鼓励性的语言, 对幼儿的注视、微笑、点头、肯定性手势以及身体接触, 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和接纳感, 沐浴在温馨和谐的气氛里。在这种健康和谐的氛围, 就可以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 行为教育, “成功”教育。情感教育主要是使幼儿明辨是非善恶, 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尊敬等良好的情感素质。前面介绍的“大带小”活动就是情感教育很有效的方法之一。行为是心理的表现, 行为教育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包括日常的生活习惯以及保护环境的习惯。“成功”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自信心最有效的途径。让幼儿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体验快乐, 增强其自信心和进取心。“成功”教育必须符合每个幼儿的实际, 适合幼儿的性格和爱好, 让其跳一跳才能摘取成功果实的效果更好。在“成功”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和小朋友的赞赏会对幼儿建立良好的自信心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我们在班里开展的“赞美十分钟”活动就是“成功”教育的一种手段。当然, 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其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但都应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那就是貌似游戏、活动却在无形当中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幼儿时期是心理教育的关键时期。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幼儿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关爱是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的最重要的基石。但幼儿教师也必须认识到教师对幼儿的心理教育, 需要有正确的对策和方法, 即无形渗透法, 同时营造健康、和谐的氛围为幼儿健康的心理成长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刘艳.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与应对[J].学前教育研究, 2015, 03:70-72.

[2]童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3~6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 2015, 05:83-84.

心理因素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扎根理论 主观幸福感 扎根理论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1问题提出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追求,或是为了财富,或是为了权力,或是为了名誉,或是为了奉献……殊途同归,所有人追求的终极目标都是获得自己想要的幸福。研究者希望自己可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不带有个人观点的,完全依靠收集到的资料来进行研究。基于此,选用了扎根理论的自下而上的质性研究方法,在研究之前不提出任何假设,完全依据材料的分析处理获得结论,试图找到最原始的影响幸福感的因素,返璞归真。

2研究设计

2.1调查方法:访谈法

研究者于2014年设计了一份半结构式的访谈提纲(内容包括:个人基本资料、让他感到幸福的因素、让他感到不幸的因素等方面),把提纲交给20研究生同学实施调查,每位同学调查5位中国公民,共调查了100位中国居民。此次样本的选择是依靠人际网络,找实施调查者比较熟悉对象进行访谈,可以获得访谈对象的信任,打消访谈对象的顾虑,尽可能让访谈对象在轻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获得较为全面、深入的资料。

2.2研究方法: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由美国社会学家格拉泽和斯特劳斯(Glaser& Strauss)所创。扎根理论通过系统收集和分析资料,从资料研究历程中衍生出理论,它注重“发现逻辑”而非“验证逻辑”。这种方法分为3个环节:资料收集和分析,资料编码过程(开放性编码―轴向式编码―选择性编码),理论生成与检验。扎根理论是一个自下而上认识世界的仿真过程和研究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进行比较、建立分类、建立联系和发现理论的过程。

2.3资料整理

把访谈结果输入Nvivo10.0,经过三级编码形成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模型。在开放式编码的过程中,对资料进行分析获得节点,直至没有新的节点出现,达到理论饱和,开放式编码结束,共获得106个节点编码。把开放式编码获得的节点通过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整合和分析形成8个主轴编码和2个核心编码。

3研究结论与讨论

3.1研究结果

经过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核心式编码三级编码的过程,得到106个开放编码,形成8个主轴编码和2个核心编码。

核心编码为: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的主轴编码及其开放编码为:文化因素(culture):生活满意感、情感体验、社会取向、价值观、判断准则、行为策略、受教育程度、风俗、生活习惯、民族、性别、年龄、居住地、成长地。家庭环境因素(family environment):夫妻和睦、子女懂事、父母健康、信任、尊重、相互理解、热爱、家庭稳定、互相关怀、民主、愉快、和谐、温暖、担心、照顾、分离。生活事件因素(Life events):健康状况、交通状况、治安状况、生活压力、意外情况、成功事件、旅游、灾难、失去、挫折、疾病、亲人离世。经济因素(economy):固定住房、居住条件、工作稳定、失业、收入情况、生活水平、收入是否够日常花销、满意度。社会支持因素(social support):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同学关系、社会保障、关爱、帮助、支持、安慰、同理心、教育。

个人因素包括的主轴编码为:人格因素(Personality):能力、心态、自卑、自我调节、贪婪、好胜心、嫉妒、勤奋、热爱、积极追求、勇敢、坚强、宽容、体谅、稳定的态度、聆听、负责任、讲原则、底线、自信、自我监督、自制力。自我效能感因素(self-efficacy):拥有目标、追求目标、实现目标、期待、努力、需要、成败经验。应对方式因素(coping style):积极应对、消极逃避、认知方式、努力完成。

3.2讨论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从中国居民各种各样的描述中找到影响他们幸福感的共同因素,行文至此,研究者通过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获得了8个影响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分别是: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生活事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支持因素、人格因素、自我效能感因素、应对方式因素。笔者认为,该结论有利于政府、社会和个人有针对性的提高中国居民的幸福感。

本次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该方法在心理学学界的应用还存在一定争议,但是,研究者认为,任何方法只要用的合适、得当、正确都是好的方法。由于笔者经验有限,在使用该方法的时候还存在很多不足,笔者将在之后的研究中继续学习以提高该类研究的信度、效度。

参考文献

[1] 李志刚.扎根理论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运用分析[J].东方论坛,2007(4):90-94.

[2] 范明林,吴军.质性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4-22.

推荐访问:心理因素 论文 五篇 心理因素论文【五篇】 心理因素论文(精选5篇) 心理因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