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网络编辑论文【五篇】

时间:2023-06-25 11:05:03 来源:网友投稿

网络编辑论文范文第1篇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方法既有共性,比如都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学习方式,都有成果展示和评价环节;但从培养目标侧重点、实施特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网络编辑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网络编辑论文【五篇】

网络编辑论文范文第1篇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方法既有共性,比如都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学习方式,都有成果展示和评价环节;
但从培养目标侧重点、实施特点、实施过程、教师作用、成果应用上看又各具特点,不能相提并论。按照网络信息编辑课程的核心要求和现实工作过程中的职业特点,教学实践中将二者结合使用,往往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是两种教学法的简单叠加,事实上,“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在实施中仍需高度整合,合理安排。

2教学实施过程

2.1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任务布置与项目确定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的项目与任务,二者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对知识点和能力作出具体要求。网络信息编辑根据网编一般工作的内容——信息采集、加工、审核与原创,相应确定五个项目,即网络编辑职业基础、网络稿件编辑、网络内容整合与策划、网络互动管理、网络平台规划与运作,最后一个项目“网络平台规划与运作”依据网络编辑工作规范和流程化特点,对前四个项目进行统筹和强化;
项目之中依次包含信息系统使用、文字基础、网络信息筛选与归类、网络稿件修改、网络稿件标题制作、网络稿件内容提要制作与关键词提炼、网络专题策划与制作、内容产品创作与推广、网络调查设计与实施、论坛管理、网民互动等十一个任务。

2.2以教师为主导:课堂组织与课外监督

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指导和监督的作用,不仅要组织好课堂教学,从网编从业特点来看,也必须引导学生保持课外操练的惯性,使学生代入职业角色。任务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完成网编技能的储备,项目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适应网编工作状态、提高综合能力。任务比较容易如网络稿件标题制作,由教师在做范例讲解并在课堂练习中一对一评价和指导;
相对来说,项目要难一些如网络稿件编辑,要求学生进行原稿修改、标题制作、内容提要撰写、关键词提炼和超链接运用一系列连贯的独立操作,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就最后完稿作出评价。其中最后一个项目“网络平台规划与运作”比之前四个项目难度更大、要求更高,由学生自选主题,以团队形式,打造一个网络平台并进行内容制作、维护与运营推广,历时至少一个月。在这个项目中,学生拟定创业情境体验网络编辑的工作流程、工作状态,从平台选择到实施运作都主要靠学生协同推进,同时需要结合网络新闻、网络广告、网页设计、网络营销、网络媒体运营管理等其他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尽管具体指导较少,但一方面教师要提供硬件资源支持和相关课程沟通条件,另一方面也要密切跟踪项目进展,保持师生互动,确保项目实施顺利进行。

2.3以学生为主体:个体练习与分组协作

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都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即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教师在时间、空间、知识、资源等方面给予学生最大的帮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在有关网络编辑职业的调查中恰恰表明学习能力也是网络编辑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研究者就网络编辑的职业素质要求和职业技能要求对412位各类型网站编辑和22位网络媒体业界、学界、管理者等权威专家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和专访,参考调查结果,我们设计提高学习能力的实现方式为个体练习与分组协作相结合。比如任务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系统使用、信息采集与加工、专题策划与制作、互动设计与管理等具体方法,其中还会涉及多媒体、图片、网页设计与制作等多种操作手段,必须通过大量个体练习,反复训练,才能将其内化为娴熟技能。项目教学中要求学生善于沟通,勤于探索,乐于思考,勇于实践,与此同时,媒介内容生产发展到网络工业化生产时代,采取组团方式更能锻炼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和流水线作业适应力。例如“网络平台规划与运作”项目由教师提出项目设想,根据学生情况分成若干项目组,尽可能平衡各组学生的兴趣、专长,各项目组自行选择“创业平台”,确定小组人员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步骤,最终形成项目成果,包括一个正常运作的网络平台,平台上线策划、实施及管理文案、平台运营推广活动等。

2.4以效果为标准:任务考核与项目验收

任务完成和项目结束后的考核与验收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及时的展示、交流、讨论、评价,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计划性、执行力和成就感,也能够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的具体情况,保持课程推进的动态平衡。一般来说,任务驱动法和项目导向法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评价双方进行经验教训总结。但本课程的特殊之处在于现实环境中网络编辑所在网站的生存发展直接与页面流量、点击率等量化指标息息相关,因此网络编辑十分重视受众反应,以期带来网站人气和好评。这种意识在课堂实践伊始就理应着重强调和培养。对此我们的做法是,所有任务和项目均在学生个人或团队的网络开放式平台上体现,作品形成后的点击量、好评率、推广度将作为评价的必要补充,以作品在网络世界中达到的实际效果衡量完成质量。

3总结与建议

3.1理实一体,精心准备任务和项目

任务和项目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必须紧紧结合实际情况,突出技能训练应用性、实践性特征,同时要融入知识教育、职业精神教育。网络世界瞬息万变,网络信息错综复杂,如若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全面而扎实的知识结构,作为网络编辑即使技能无比娴熟也无法不断满足网站内容建设、网民互动、商业化运作等高层次的要求;
网络编辑工作压力巨大,已成为业内外普遍共识,如若没有优秀的品质和专业的态度,则更加无法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3.2规范流程,灵活把握自主学习尺度

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是为了让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点、巩固知识阶段形成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但必须结合学生群体的特质,把握好自主学习的松紧度。如果一味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可能会导致走向另一个极端,即效率低、质量差。对此,在教学流程中要严格规范、巧妙引导、适当鞭策,使实践不流于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学有所获。

3.3突出主导,积极发挥教师作用

要成功使用这两种教学法,教师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一方面无论是任务分割还是项目选取都非易事,需要综合考虑大小规模、难易程度、区分度、整合度、推进顺序等,教师首先必须深刻领会和理解任务驱动法和项目导向法的本质要求,按其规律去设计任务和项目;
另一方面教师除了自身需要具备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也不能忽视师生互动的艺术和作用,培养优秀网络编辑的关键不在于在多短时间内教会了学生多少网络编辑技术手段,而是在于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网络行为和习惯,对网络对象进行充分理解,对网络文化形成深刻感知。

3.4鼓励创新,充分激发学生潜能

网络编辑论文范文第2篇

一、网络编辑学研究的意义

一门新学科的建立,不仅是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而且将反过来给实践以理论的指导。网络新闻编辑学是一门既有学科创新性的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新学科,它对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不局限于新闻学和编辑学,还远远扩展到传播以外的领域。网络新闻编辑学的研究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编辑学在信息社会环境下的创新和发展

一方面网络新闻编辑学扩充了传统编辑学的内容。网络新闻编辑学的问世,显然是顺应现代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即网络的出现而创立的编辑学,它与其他编辑学的各分支一样,使编辑学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更加适应时代的需要。新的传播媒体出现了,随之出现与之相对应的编辑学分支学科,这种发展应当是不言而喻的。

另一方面,网络编辑学更新了编辑学的理念和技能,由于网络传播的出现,传播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而将导致编辑学一系列编辑的变格。网络编辑学从编辑学的许多原理方面提出了值得重新思索的问题,例如,网络的传播使信息的收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受众的接受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些都必须由网络编辑学进行系统的归纳和研究,使之成为编辑出版的新的理念和技能。因此网络编辑学的问世,不仅从形式上扩充了编辑学,而且从深层次反映了编辑学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二)有利于拓宽网络媒介从业人员和政策制定部门的视野

由于目前网络编辑人员大都是技术和美术专业出身,缺乏编辑学的理论和技能的训练;
而传统编辑的媒体的编辑人员虽然有编辑学的知识,但又缺乏电脑和网络的知识,他们均需要一门学科,使编辑学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使上述两类人员进行知识互补有所依据切爱学易懂,这就是网络新闻编辑学应用部分的重要任务。学习网络新闻编辑学,可以帮助网络编辑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德才兼备,博专通统一的编辑出版人才。开展编辑学理论研究,其最终目的就是知道编辑活动的具体实践,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网络新闻编辑的从业人员需要从理论上清醒的认识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作用和社会责任,从而自觉的按照科学的编辑活动原理,开展自己的社会活动,拓展自己的活动领域,创新自己的活动形式,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开展网络新闻编辑学理论研究,有利于帮助相关政策部门的人士认清网络新闻编辑活动的本质属性和社会意义,从而在现在和未来的网络新闻实践中,在政策法规的制定上,避免盲目和麻木,服从科学和逻辑。

(三)有利于规范新闻网站的发展

目前,从网络媒体本身的问题看,网络在信息传播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成为现代社会问题的主要矛盾焦点之一。许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段京肃敬教授在《传播学基础理论》一书中就总结出网络媒介在传播过程中的技术性污染、信息性低量、信息超量等现实问题。如果说网络社会问题是社会矛盾的焦点之一,那么其源头就在网络、网站本身,就在拥有管理网站和网络编辑本身。

由于网络是一个对大众自由开放的领地,而且网络消费者的成分复杂,目的不一,因此网络的管理要求政府、公安、工商、新闻出版等主管本门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介入网络监管。但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管理者是网络编辑本身,换句话说,没有网络编辑参与,网络管理是不可能实现的。网络监管和控制有两个层面,一是广义的管理,即网络的社会控制,依靠政府、社会的力量对网络犯罪、网络越轨和失范行为进行预防、监视、阻止、惩戒,并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另一层面是网站的自我管理,这就要求每个网站的每个环节都要有控制的要求和措施。而网站的自我控制是靠人来实现的,这些肩负着网络自我控制责任的人就是网络编辑,他们是规范网络、网站发展的主体力量。目前,对于网络社会问题的控制和对策研究,往往只重视网络的社会控制或外部控制。

(四)有利于打造中文语境下的网络文化

网络是重要的思想文化宣传阵地,在现代社会愈来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络中英语信息占主导地位的状况十分突出。在因特网上,英语内容大约占90%,虽然全球华人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但因特网上的中文信息很少。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这种英语垄断的局面表示担忧,并提出对策。一些人借用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葛兰西提出的社会批判理论,指出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霸权”。从目前因特网上英语的强势垄断以及信息量呈爆炸性增长的趋势来看,任何非英语国家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网络的自主权和信息的本土化问题,无疑将遭到信息殖民化或文化渗透和侵略的危险。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它一方面可以促进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另一方面,对于以信息接受为主的非英语和发展中国家,与英语占主导地位的全球网络的互联有可能造成对本国文化的冲击。在目前,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英语文化在网络上将持续具有霸权的地位,我们还不得不接受英语作为互联网的主要语言,不得不使用英国领先的互联网技术,不得不让美国大赚信息技术和信息文化的钞票,只是我们对这种文化弱势不能等闲视之,必须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去改变。法国、日本和其他许多非英语国家和地区都在制定政策,增加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内容在因特网中的信息份额,不让英语和美国文化独霸网络世界。

网络新闻编辑学研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通过这种研究去发现和掌握编辑活动之发生、发展以及变化规律,必能极大的促进编辑活动、网络新闻传播乃至整个人类信息传播事业的发展,这对于加速社会进步、增进社会文明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网络编辑的知识结构

(一)政治理论知识网络新闻编辑需要学习马克思指指理论,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对于党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方针、政策要认真的学习和消化。

(二)广博的知识网络新闻编辑要做“杂家”,首先“杂”在通历史、晓古今,懂文学、名科学上。也就是说,文史哲知识和必不可少的自然科学知识是表决你成文杂家要具备的。

1、要通中外、晓古今。对我们国家和外国的历史,对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特别是对中国历史发生过影响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样可以在编辑的过程中增强报道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2、注重文学修养。中国可以称的上是一个文学的国度,在中国历史上,文学和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都结伴而行,难解难分。实践证明,没有文采的东西,难以永久的流传。

3、学习哲学知识。哲学研究的对象领域都是远离经验的,直接加以证实和伪证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哲学研究中人们只能运用概念和逻辑进行理论推理,学习哲学,正是要学习这种集人类知识与智慧之精华的理论思维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编辑在工作中充分利用并合理安排已有资源,对提高工作效率大有裨益。

(三)精深的专业知识所谓专,应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要求编辑人员学有所长,专于某一门学科;
二是对编辑工作要有专业的把握。

1、编辑人员要专于某一学科知识。各编辑要对自己所负责的专业领域有系统的把握和研究。

2、编辑人员要专于编辑学。既要研究编辑工作的具体实践,也要研究编辑、出版理论,将编辑、出版工作实践的经验加以理论性的概括和升华。

三、网络编辑的法律和道德素养

(一)编辑的权利和义务

1、编辑的权利

编辑有权利制定编辑方针、报道方向,有权利组稿、编稿、配发评论。在组稿的时候编辑有权利选择稿件以及对稿件的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

2、编辑的义务

(1)秉公办事,遵纪守法。网络新闻编辑要认真学习《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严格按照规定办事。

(2)实事求是。编辑要确保稿件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报实情,讲真话。

(3)坚守专业理论。真实、全面、客观、公正是新闻专业理念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任何新技术和写作技巧的运用都是问了更好的达到这个基本的要求。

(4)真实全面的报道。网络新闻编辑面对的是网络上纷繁复杂的新闻消息来源和一些新闻转载稿件,如何达到真实,除了做到不搞“人情稿”、“关系稿”之外,还要对稿件的多元化求证,证明该稿件的真实性,对新闻的五要素都要核实清楚,使该新闻报道能够揭示新闻的真相。

(二)编辑的伦理道德素养

1、伦理道德素养的体现

新闻伦理道德即“新闻界制定的或者由新闻主管机关颁布并为新闻界所认同的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奉行的新闻伦理道德原则、新闻伦理道德规范和新闻传播行为准则。

2、伦理道德素养的培养

(1)网络新闻编辑要注意对新闻当事人的影响。

(2)编辑应该注意新闻报道对当事人相关人员的影响。

(3)编辑应该注意新闻报道对当时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

网络编辑论文范文第3篇

网络编辑是网络信息的加工者、整合者,还是组织者、者?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5年第一季度将“网络编辑员”列入第三批新职业,其给出的职业定义是:“网络编辑员是指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及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互联网站内容建设的人员。”网络编辑从事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采集素材,进行分类和加工;
对稿件内容进行编辑加工、审核及监控;
撰写稿件;
运用信息系统或相关软件进行网页制作;
组织网上调查及论坛管理;
进行网站专题、栏目、频道的策划及实施。

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网络编辑这一新职业的定义及其主要工作内容来看,网络编辑首要的基础性工作是信息的采集、分类与加工。对于任何一个编辑而言,无论传统意义上的编辑抑或是网络编辑,如若没有信息的采集、分类和粗加工,后续的编辑工作就无从谈起。因而,采集信息、分类信息和加工信息,是网络编辑开展工作的起步,也是网络编辑所扮演社会角色的起点。

需要注意的是,采集、分类、加工信息只是网络编辑的基础性工作,而非全部工作内容。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站数量快速增长,各类网站在内容建设上对网络编辑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网络编辑的工作职责日益多元化、复合化。不妨以国内两大知名门户网站新浪网、搜狐网的网络编辑招聘要求为例,辅以说明网络编辑所需扮演的复合角色。

新浪的网络编辑一般分为9类,对新闻中心的专题编辑提出的要求为:(1)有新闻敏感,熟悉网络新闻传播特点,了解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和新闻背景;
(2)熟悉计算机操作,对Photoshop、Dreamweaver等网站编辑工具熟练掌握,了解HTML语言,能熟练地制作网页;
(3)具有网络新闻专题策划管理能力,有大型专题策划经验者优先考虑;
(4)能适应高强度工作压力,工作细致耐心,责任心强,学习能力强,沟通能力强,具有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
(5)本科以上,30岁以下;
(6)具备相关平面设计及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搜狐的网络编辑分类较细,包括视频编辑、外文编辑、网站编辑、内容编辑、论坛编辑、短信彩信编辑和专区编辑等职位。搜狐要求新闻中心编辑负责搜狐新闻的策划编辑,具体的职位要求如下:(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网络媒体从业经验;
(2)对新闻有极强的敏感性,写作能力较强;
(3)有极高的工作热情,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责任心强,工作细心,有良好的沟通执行能力;
(4)熟悉计算机操作,对Photoshop、Dreamweaver等网站编辑工具熟练掌握,熟知HTML代码语言;
(5)英文优秀,达到6级以上水平,有良好的英文编译能力;
(6)身体健康,能够适应高强度工作,能够长期上夜班者优先。

从以上两个知名网站对网络编辑的具体职位要求来看,信息发现能力、采集能力都提到了显著位置。可见,网络编辑首先是信息的发现者和采集者。此外,网络编辑除需具备传统编辑的文字功底、编辑功力之外,还要熟悉网络传播规律,在新闻采编、策划与整合、信息组织与等环节也需要具备相应的素质与能力。可以说,网络编辑既是信息的加工者、整合者,也是组织者、者。

网络编辑是网络信息的“把关人”,还是“介绍人”?

“把关人”一词最初由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德裔美籍学者卢因(Kurt Lewin)首先提出,用以指称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所受到的一些个人或集团的控制。众所周知,信息是对不确定性的消除,但对于个体而言,信息是海量的,人面对信息的时候总会有所选择。那些有能力控制受众接触信息多少或者接触内容的人、机构,就可以称之为“把关人”。

首先,网络编辑依然负有“把关”职责。浩瀚的信息海洋充斥着各类信息,按照要素的差异,信息的效用不尽相同。网络编辑需要对信息进行“把关”,采集、筛选、整合高效度的信息,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并通过一定的编辑加工,提升信息的质量,增强可读性。可以说,网络编辑的“把关”过程,并非限制人们的信息获取,而是滤去信息的“杂波”,辅助人们提高信息接收的效率。

其次,网络编辑的核心编辑特质在于个性化。信息过剩时代,对信息的采集、加工、整合、,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信息是无限的,但受众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对于媒体而言,谁能获得较多的注意力资源,谁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高地。《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曾说:“数字化的生活将改变新闻选择的经济模式,你不必再阅读别人心目中的新闻和别人认为值得占据版面的消息,你的兴趣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因而,如何有效地为受众提供便利的个性化信息,成为网络编辑为之努力的一个必然方向。

再次,网络编辑逐渐完成由“把关人”向“介绍人”的角色转变。网络传播的特点决定了网络编辑不再是信息的垄断者,关起门来决定受众的视野;
相反,想方设法美化门户,让更多的目光投向自己,成为网络编辑工作的目标与追求。麦克卢汉将互联网誉为“一切媒介的媒介”,并把这种类似的编辑功能比喻成为“红娘”,一如他所言:“你们之中很少有人愿意也不能够读完我一个月内读完的500种科幻小说,这500本书里,你们喜欢的不会超过五六种……所以你们雇佣我给你们寻找好看的故事。”网络编辑的作用将越来越趋向于“红娘”,其角色更为柔性,“介绍人”的倾向将超过“把关人”的倾向而存在。

网络编辑是网络舆论的“门神”,还是“领航员”?

在今天,网络论坛早已不是什么时髦语,即便在门户网站的新闻报 道下面,一般也可以采取“跟帖”的形式进行即时的意见。从舆论的形成机制上来讲,网络时代舆论风暴的形成更加容易,也更为迅速。网络舆情不仅影响着事件的关注程度、发展趋势,也极易放大为社会舆论,反过来对媒体进行议程设置。

按照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2009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经过对五大网络社区(天涯社区、凯迪社区、天涯论坛、新浪论坛、中华网论坛)热点事件发帖总量的统计,大致可以窥见2009年度网络舆情热点的分布,而发帖量的多寡反映的是网民关切程度,以及事件的舆论势能。在一次次网络舆论热点的形成过程中,网络编辑都是亲历者、见证者,甚至是参与者、影响者。

有学者认为,网络的出现有望成为社会的“公共领域”,网络民意的表达能够有效实现网络“社会减压阀”的功能。按照这种观点,应当尽量维护网络相对自由、包容、开放的舆论环境,只要言论不触及法律法规,就不应当对舆论加以规制,也无需限制言论自由。如同“观点的自由市场”,让不同的观点争鸣、产生竞争,最后理性的观点终将获胜。在这种情形下,网络编辑的角色更像是个旁观的“门神”,其核心作用在于维护网络空间言论表达的规则,而非立足于影响或干预。

另有观点认为,网络编辑只充当“门神”的角色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向“领航员”的角色演进。因为网络言论的表达往往容易陷入非理性的怪圈,其个人宣泄的诉求极有可能失控,从而导致理性的公共意见无法达成,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不会成为社会的“减压阀”,只能沦为网民个体的“减压阀”。网络编辑所需承担的工作,不能仅限于言论的筛选和过滤,应当更进一步,积极组织背景信息与材料,总结分析主要观点,同时秉持专业的精神和态度,引导舆论朝着积极、建设性的方向发展,维护理性讨论的空间。

网络编辑应当做价值观的中立者,还是倡导者?

不得不承认,网络编辑在承担采集、加工、整合、信息的职责中,工作量已经非常之大。与事实层面相对应,网络编辑依然要在价值层面扮演相应的角色。在价值判断面前,网络编辑究竟应当做一个坚定的价值中立者,还是一个积极的价值倡导者?

在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语境之下,价值中立毫无疑问是题中之义。事实与意见分离、客观中立、中性色彩、讲求平衡,这些都是为确保价值中立而形成的操作准则。在新闻报道与的过程中,这些原则是新闻界的共识,也应当为网络媒体所遵循。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网络编辑作为网络媒体的组成人员,是新闻报道环节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也理应秉持价值观的中立,尽量避免将个人的感情色彩、立场倾向带入到新闻的流程中。

网络编辑论文范文第4篇

文学网络编辑人才是网络文学发展的新生力量,在培养模式上要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复合型技能的培养,本文将就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内容和版面是当代网站的灵魂,网络编辑人员是网站灵魂的设计师。自互联网成为信息的主要传播媒介以来,网络编辑人员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就网络文学(网络连载形式的文学作品)方面而言,近些年掀起了网络文学“阅读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网站,它们的日平均点击量均超千万。相对于其他网络编辑而言,文学网络编辑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在稿件审定和上的筛选通常会更为严格,强调文学性。摒弃低俗的、毫无意义的内容,旨在为喜好文学的网友提供一个阅读和交流的平台。

2.在网页形式上,文学网站也需区别于其他网站,一般商业性网站无论在界面,还是在内容方面的设置都显得花哨,鲜艳的颜色采用的较多,这是为吸引一般网友的眼球。而文学网站需将内容编辑得雅观、清素,这样才能很好地符合文学阅读群体的审美需求,文学编辑要避免使用大红、大紫等或是鲜艳错杂的颜色,注意发现和迎合读者的审美需求。

1.部分文学网络编辑人员素质有待加强。网络不像电视媒体那样注重公益、慈善和品牌建设,其具有一定的匿名性,在运营方面重点吸引关注和访问量,以增加收益。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为赚取网站点击量,增加网站的收入,文学的严肃性、艺术性和真实性已受到威胁,各种低俗的、毫无文学意义的创作和评论时有出现,有的编辑随意篡改已有的文学著作,使得文学作品在网络上的传播丧失基本的真实性,侵犯他人的版权,甚至出现影响极坏的黄色文学和暴力文学。以上种种虽说并不普遍,但网络文学的整体质量明显降低,尚不如传统纸质文学。从表面上来看,上述现象是由于网络管理机制的缺陷引起的,但深究起来,会发现其根本原因在于部分文学网络编辑人员素质低下。因为职位赋予网络编辑对任何文学内容和形式具有选择权和决定权,网络的健康发展呼吁高素质的编辑队伍。

2.网络编辑人才的培养工作滞后。网络编辑属新闻媒体专业范畴,但其一直是新闻媒体专业设置的缺口。到目前为止,我国仅有为数不多的高校和专科院校设立了网络编辑专业,且设立时间都不长,更不用说在艺术、音乐、文学、政治等层面上的细致划分了。网络编辑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出现了一定的缺口,一些在职的网络编辑人员是相关领域转过来的,短时间不具有系统的网络编辑知识和技能,专业知识的局限性较大。因此需要加强“网编”学科体系建设,以缓解人才缺乏的危机。

三、文学网络编辑人才需要具备的职业技能和素养

文学网络编辑人才的能力要求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文学专栏和网站活动的策划。有关文学创作与评论的网站多为盈利性质,同样要求网页访问量达到一定的指标。此时,文学编辑人员常常需要组织读者活动、制作专题或增设网站的文学专栏,要求编辑有一定的策划能力。2.作品采集能力。文学网站发表的文章只有一部分是编辑自己创作的作品,大部分作品都由编辑收集而来。网站的更新速度比纸质媒体快得多,这就要求编辑有较强的交际范围和素材收集能力。3.信息处理能力。文学网络编辑免不了接触读者反馈意见、读者需要、热门文学主题等信息,网络中存在大量错综复杂的信息流通,要求编辑人员能够快速进行选择、判断。,计算机操作能力。编辑人员需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和软件应用能力,如基础的计算机操作、网页编辑、flash、dreamweaver、fireworks等。并且,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编辑人才要切实做到“不做金钱的奴隶”“不盲目跟从他人思路”“不浮躁”。

1.相关院校需积极引入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在文学网络编辑人才培养方面,结合目前我国高校复合型师资(既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又懂计算机网络技术)奇缺的现状,笔者认为高校当前适宜采取“引入”为主、“培养”为辅的方法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具体来说,该方式着重“引入”,引进国外发展比较成熟的相关专业的教师及国内实践岗位上杰出的专家作为一线老师,共同担任指导工作。然后借助这股引入的“东风”,积极开展国内教师的培养工作,以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创新方式,尽快在国内形成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专业师资队伍。

2.利用传统文学出版行业转型这一“跳板”。传统文学出版行业由来已久,在我国的地位可谓“根深蒂固”,随着我国电子信息化产业进程的加快,传统文学出版行业迎来了变革,出版行业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笔者认为在文学网络编辑人才的培养方面需借助传统文学出版行业转型的跳板,一方面是因为从“无”到“有”式的培养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财力。相较于此,动员出版社原有编辑人员学习网络技能和网络知识实现转型更为便捷;
另一方面,文学网络编辑人才要求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网络技能于一体。一般来说,文学功底的形成与一个人的阅历关联很大,培养一个网络技术人员的文学功底,需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而培养一个具有深厚文学功底编辑的网络技能仅仅要几个月的时间。

3.规范和完善网络编辑人员的资格认定制度。网络编辑数量的快速增长挑战行业规范,各大文学网站将采取何种方式招聘编辑?怎样判断网络编辑人员的基本职业能力?这些是行业领域频繁遇到的问题。一个可靠的解答是建立一套网络编辑人员考核认定标准,并为考核通过的人员颁发国家认定证书。职业资格认定有助于体现网络编辑人员的能力,这也是国家对网络编辑行业实行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具体到职业资格认定的细节,由于网络编辑行业的特殊性,笔者建议实行“双考核、双证书”制度,如果是文学网络编辑行业的考核,就需进行文学水平考试和网络编辑考试两项,根据每项评分,颁发相应证书。

4.增加文学网络编辑专业学生的实训机会。高校在办学过程中,要多为学生创造实训机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培养人才的最佳途径,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安排学生到各大网站做文学见习编辑。

网络编辑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编辑 把关人 不良报道 责任缺失

所谓“不良报道”。是指媒体违反国家法律政策制度和社会文化道德伦理,给党、政府和社会带来不良后果与副作用的新闻报道。长期以来,网络媒体低俗、虚假、猎奇和色情新闻等“不良报道”现象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一些网络媒体为了“趋利”。还出现了侵权、缺少人文关怀和导向性错误的新闻,个别媒体甚至设立专门的。诸如“艳照门”事件、“周老虎”假照片事件、“汶川地震”关于人员伤亡等缺少人文关怀的图片和视频报道等,就是“不良报道”的典型案例。

网络时代的新闻“把关人”,是新闻资讯与服务的重组者、链接人和平台。网络新闻出现诸多“不良报道”。自然有着十分复杂的原因。但是,新闻最终是要经过网络编辑“把关人”之手。才能够在网络媒体上公开传播的,“不良报道”的出现,从根本上来说,是网络编辑责任缺失造成的。

对网络媒体而言,从各个栏目、版面的一般编辑、责任编辑,到部门主任与总编辑。都肩负着不同环节的把关人责任,网络编辑“把关人”责任缺失就会出现低俗、虚假、猎奇、色情、侵权和缺少人文关怀、导向性错误新闻等“不良报道”现象。网络编辑“把关人”责任的缺失主要表现为:

第一。是网络编辑责任感的缺失。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
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我们的宣传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党的新闻工作原则要求我们,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以高度的政治与社会责任感,认真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并将此作为网络编辑的首要职责。

从媒体竞争的现实来看。“不良报道”以其迎合人们的本能和耸人听闻等特性,恰恰暗合了媒体对于所谓独家新闻和夺人眼球的追求。这为低俗、虚假、猎奇、色情、侵权和缺少人文关怀、导向性错误新闻的传播留下了可乘之机。把关人若不加以警惕,甚至睁只眼闭只眼,必然会留下空当。因此,作为新闻把关人,网络编辑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以对党、对社会负责的高度责任感,从正面引导舆论,减少和杜绝“不良报道”。

第二。是网络编辑把关意识的缺失。新闻报道是一个取舍的过程,受到媒体定位、受众需求和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首创“把关人”一词。用来表明编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控制功能。作为把关人的网络编辑,在新闻把关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能够直接“敲定”稿件是否刊播。网络编辑把关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质量。所以,网络编辑“应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在格调关、真实关、政治关、文字关四个方面。不断强化自己的把关意识”。

第三,是网络编辑思辨能力的缺失。我们常说:“记者贵在发现新闻。作为新闻把关人。更要善于审视新闻。”如果说,记者手中是一支创造性的笔,那么,把关人的手中握的就是一把修剪刀,更要以挑剔的眼光,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发现问题。低俗、虚假、猎奇、色情新闻等“不良报道”,虽然在客观上对某些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是作为新闻把关人,在开展具体的报道活动时,应该对每一条新闻和图片都要认真审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和避免差错。因此,网络编辑应该在思辨能力上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在编辑新闻时既要兼顾经济效益又要充分考虑到社会效益。

第四,是网络编辑严谨作风的缺失。把关人的任何失误。都会对党、政府和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把关人必须要有严谨的作风。从历史情况看,“长期以来,媒体的政治导向始终是第一位的,把关的第一标准是政治。至于新闻娱乐性,相对于政治导向来讲,则始终居于次要地位”。加上低俗、虚假、色情和猎奇新闻多集中于社会、娱乐类新闻领域。即使出现在媒体上。也常被认为“不碍大局”。因此。对于“不良报道”往往既缺乏采编过程中的有效防控机制,又缺少事后有力的责任追究机制。这种从指导思想到保障机制的严重缺失。必然导致把关人失去严谨作风。

要减少和杜绝“不良报道”。“从终端控制来说。必须解决网络编辑把关人责任的缺失问题:而要解决把关人责任的缺失问题。前提是要端正指导思想,包括现行的一些新闻理念等”。从整个社会来看。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直接反映和代表社会舆论。媒体的公信力。不仅影响着社会的公信力。而且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我们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新闻的党性原则和舆论导向功能。

牢固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意识

在新闻宣传中。牢牢把握好舆论导向,确保舆论导向和政治导向正确,是党和政府赋予新闻工作者尤其是新闻把关人的一项重要职责,因此,作为把关人的网络编辑。要牢固树立政治导向和舆论导向意识。

第一,要树立强烈的导向意识和导向观念。作为“政治家办报(办台)”的网络编辑。“一定要强化阵地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新闻宣传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网络编辑“一定要牢固树立‘为政治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方针,积极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和全国工作大局”,善于从政策、政治和法治上去研究、选择和策划、思考新闻。千方百计把社会舆论引导到健康、积极、向上的轨道上来。

第二,要妥善处理好六种关系。一是自由与纪律的关系:二是社会责任与文责自负的关系:三是新闻时效与新闻时宜的关系;
四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五是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关系;
六是迎合受众与引导受众的关系。网络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和工具,又是一项产业。我们要妥善处理好上述六种关系,当这六种关系发生矛盾的时候。应该首先强调纪律、责任、新闻时宜和宣传价值。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第三。要准确掌握好五项原则。一是要坚持党性原则,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二是要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三是要根据社情民意,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网络编辑“应该具备很强的政治洞察力,经常了解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站在维护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确定新闻报道的内容与主题;
同时也要了解社情民意,积极为群众释疑解惑,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四是积极宣传和维护法律与道德规范。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五是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很强的服从意识,积极主动地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

解决网络编辑把关人责任缺失问题的核心,是要加强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

我们应该看到,随着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网络的版面、栏目越来越追求时效性和轰动性。网络编辑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同时,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编辑越来越年轻,其工作经验和作风有待进一步积累和锻炼。把关过程中要做到万无一失。确非易事。

全面提高网络编辑的素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是提高网络编辑的专业标准。包括政治政策理论素养、思辨能力和相关采编业务等。网络编辑“把关的角色属性,应该居于网络媒体专业的最高端。作为把关人,网络编辑在专业上必须在全国和当地具备一流的素养和水准”。二是高度重视网络编辑的配备和培养。因为把关过程具有复杂性,单靠网络总编辑等少数几个人把关,是远远不够的。把关人应该是一个群体,从一般编辑到各栏目、版面责任编辑,再到网络总编辑,都应该成为把关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现在一些网络媒体实行编采分离和以编带采制度,在编辑的配备和培养上,必须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投入。三是注重培养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的良好作风。对网络编辑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从许多低俗、虚假、猎奇、色情、侵权和缺少人文关怀、导向性错误新闻得以出笼的教训来看,其实只要把社会利益置于经济利益之上,这些教训和失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四是高度重视政策、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策、法律、业务和职业道德修养。网络编辑要博览群书。成为“杂家”;
要高度重视对党的新闻政策、法律法规和市场经济、现代科技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头脑中牢固树立政策、法律意识。

建立防控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笔者认为。解决网络编辑把关人责任缺失问题的最根本措施。是要建立一套完备的保障制度,特别是要建立把关过程中的防控机制和发现“不良报道”后的责任追究机制。

第一,建立对于“不良报道”的防控机制。从信源、选题到一般编辑、责任编辑,再到部门主任和总编辑。必须形成一个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环环相扣的把关链条。其中。必须高度重视把关口的前移。作为网络媒体最终的把关人。网络总编辑固然是总负责,但从实际运作看,面对诸多的版面和栏目,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做到“一无所遗”。因此,必须发挥各个环节尤其是责任编辑和部门主任的作用,把压力与责任传递和分解到把关链条的各个环节,真正形成一个有效的把关群体。

第二,建立责任追究和惩戒机制。从历史经验来看。媒体每年都很重视各类好新闻的评选。但是。我们却“没有听说过新闻单位自曝、自查和自纠‘低俗、虚假、猎奇、色情、侵权和缺少人文关怀、导向性错误新闻’的案例。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当今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中。新闻单位为了维护自身的形象”。这决定了即使追究责任,也很难真正做到惩戒到位,或索性拿维护媒体形象作托辞。最终不了了之。因此,必须建立自上而下严格的责任追究惩戒机制。

结语

推荐访问:编辑 论文 网络 网络编辑论文【五篇】 网络编辑论文(精选5篇) 网络编辑是做什么的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