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考试总结【五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6-24 18:20:04 来源:网友投稿

答辩考试总结范文第1篇抽签答辩式面试是指根据岗位需要试前确定一些要考生回答的问题,制成题签,考生入场后通过现场抽签向考官们解答题签上提出的问题。一般来说,题签的数量由考生的多寡而定,每个题签内含1~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答辩考试总结【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答辩考试总结【五篇】

答辩考试总结范文第1篇

抽签答辩式面试是指根据岗位需要试前确定一些要考生回答的问题,制成题签,考生入场后通过现场抽签向考官们解答题签上提出的问题。一般来说,题签的数量由考生的多寡而定,每个题签内含1~3道问题。考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考官依据试前准备好的试题答案,综合考生回答这一问题时的整体表现为考生打分。

这种面试方法的优点是较易操作,评分确定,评分的客观公正性好掌握。不足的是测查面窄,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掌握不好易流于“笔试口答”的模式,不利于考生发挥其独有的特长。此外,由于不同的考生抽到不同试题,而试题间很难完全等值,这就意味着报考相同职位的考生可能面对难度不同的试题,而给测评带入不公正因素,可比性打了折扣。

1.准备阶段

第一步:制定答辩方案,建立领导机构。在完成笔试的基础上,根据选招干部的公告,对答辩的全过程进行分解,确定出答辩的内容、目的、对象、组织方法、实施程序以及“考官”组成、计分办法和录取比例,使答辩组织有章可循。同时,由组织人事部门领导、用人单位领导一起组成有权威的领导机构,以保证整个答辩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第二步:审查答辩资格,发出“答辩须知”。资格审查是依照报名登记和笔试成绩,初步确定参加答辩人员的方法。其目的:一是按照报考条件核实考生是否具备参加答辩资格;
二是核实笔试成绩的准确程度。确实把符合条件的优胜者录入答辩候选人,并予以张榜公布。同时向考生发出“答辩须知”,公开答辩程序、内容形式、测评计分方式,以保证程序的规范化和答辩的公平性。

第三步:答辩内容的确定与题目制作。答辩不仅是对笔试测试效果的补充和扩展,而且是直接与考生“双向沟通”的过程。是在笔试基础上,进一步考察考生的能力素质、工作经验、体质精力等方面的综合情况,从而真正使考官得到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立体形象,为选拔合适人才提供充分依据。因此,必须针对拟任工作岗位要求,来确定面试内容,重点是:

(1)专业知识:对所从事岗位的专业技能和必备的专业学科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

(2)相关知识:对与所从事专业有关的法律、社会、经济、科学等方面知识了解的深度。

(3)综合分析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总结概括能力,阐述问题透彻、分析全面、条理清晰。

(4)组织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

(5)语言表达和适应能力:能够用语言和文字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见、观点;
具有对环境自我调节控制,立即进入角色的能力。

(6)自然素质: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头脑机敏,对所提问题能迅速、准确理解,作出回答。

在确定答辩内容基础上,搞好试题的制作。

A类:答辩题(即共性题)

围绕岗位所需专业知识提出问题(对每套试题范围、重点、分量要尽可能平衡),分门别类,一套题一封,到时由考生自己抽取依题答辩。

B类:随机试题(即个性问题)

针对考生的不同经历和岗位要求,提出明确具体能紧紧抓住个人经历和岗位要求中有代表性的问题,制订出一些能测出考生工作经验、态度、能力等方面的试题。由考官在随机提问时提出,并根据临场情况延伸提问。

第四步:建立和培训“考官”队伍。答辩“考官”要具备以下素质:

(1)坚持原则,公道正派,不徇私情,尊重人才,客观公正。

(2)有较强的事业心,工作态度认真。

(3)熟悉专业和相关专业知识,有丰富的经验。

(4)善于思考,反应敏捷,视野开阔,有较强的语言交流能力。

一个人不可能样样精通,而只能是“一专多能”,这就要求在组织测评小组时,人员来源面要宽,性格气质搭配得当,同时应根据考生的男女比例,适当确定“考官”队伍的男、女比例(一般为7∶3)。每个测评小组以7~9人为宜,主要由组织人事部门、用人单位领导、专业技术骨干、有关专家学者组成。在建立队伍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好答辩“考官”的培训,促进答辩工作的实施,提高答辩质量。

第五步:搞好试场布置,做好物质准备。

2、实施阶段

第一步:介绍试场情况。为了消除考生的紧张心理,使考生建立起自然与舒服的心理感觉。在规定时间由接待联络员将考生带进试场。由主持人按规定程序,依次向考生介绍以下情况:

(1)本试场测评组织单位。

(2)测评小组人员的组成:主考、副主考、各考官及公证人员姓名、职务、职称。

(3)工作人员的组成:主持人、记分员、记时员、抽题员、接待联络员单位、姓名等。

(4)介绍答辩办法、程序、时间。即首先导入式提问,第二抽签答辩,第三随机问答。答辩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5)宣布答辩纪律、规定。

(6)对考生提出希望和鼓励。

主持人介绍完毕,集体带入候考室等候答辩。

第二步:答辩。答辩,作为对应试人评价的手段,在整个考试录用工作中是继笔试和情景模拟测试后的又一次测试,也是考生综合知识能力的竞争。为了充分发挥答辩评价的作用,使答辩考试在科学的指导下,为用人部门服务,为人才的识别与选拔服务,达到择优汰劣之目的,在此设有四个环节。

(1)考生抽题准备。按照答辩顺序号,由考生依次(第一名答辩开始10分钟,第二名抽题准备,依次类推)随机抽取2个A类答辩题,选定一题,然后在准备室不带资料个人准备10分钟,待前一考生答辩完毕,由工作人员引导进入答辩试场。

(2)导入式提问。答辩中,主、客体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稍一疏忽就可能导致考试失败。为缓解考生的紧张情绪,改善“考官”对考生的行为影响,创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气氛,可由主持人采用直问直答式,提两三个问题(围绕家庭、学习、工作、生活等关联性问题),时间控制在2~5分钟。“考官”借此时机考察考生适应能力、举止仪表、精神状态等。

继后,主持人宣布答辩开始。

(3)抽题答辩。抽题答辩,是着重围绕考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行的测评。通过考生对所抽专业试题的解答,一是了解考生的逻辑思维和反应敏捷程度;
二是了解专业技能熟练程度和处理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
三是考察考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答辩开始后,首先由考生宣读自己所抽题号及题目,而后按照准备的提纲,简明扼要阐述自己对试题的观点、答案。

考生叙述完毕,主考官可针对所答问题的不明之处或需适当延伸的内容,提出问题,由考生即时回答,阐明观点、看法。其他“考官”提问,要征得主考同意,提问应语言准确、简练(不超过45秒钟为宜)。

抽题答辩为15分钟,到时间响警铃,即停止问题解答。

(4)随机问答。随机问答,是根据考生本人工作经历、学历,从事专业的特点及报考专业的相关知识为主要内容的随机不定型提问。其目的是通过问答进一步考察其思想水平和能力素质,比较考生之间的德、智、体诸素质上的差异,以展现考生的个体优势,从而得出一个比较全面、真实、可信的结论,实现答辩目标。

问答中,主考官根据事先拟定的试题,按照先熟悉、后生疏;
先具体、后抽象;
先微观、后宏观的原则,向考生提出问题,紧紧抓住与考生有联系的问题,采用“引发式”提问,启发他们总结、分析自己,达到更深刻地了解考生工作能力和潜在意识的目的,开展对各考生真实水平的横向比较,以便择优汰劣。

此项问答约为5~10分钟。答辩时间一到,记时员按响警铃,答辩随之停止。

(答辩总时间不超过30分钟)

第三步:成绩评定。成绩评定是答辩的重要环节,考生的水平是通过分数来体现的。成绩评定的如何,是答辩质量和“公平竞争”原则最重要的体现。

(1)考官打分。考生答辩完毕,主持人宣布“考官”打分,各“考官”按照答案要点和自己对考生的观察、分析、评价,独立打分,并写在亮分牌上。同时,主持人宣布抽题答案要点,将自评表发给考生,考生根据自己的回答情况自我衡量打分(以考察自我评价能力和自信心程度)。

(2)考官亮分。主持人宣布“考官”亮分,各“考官”同时举起记分牌,主持人依次唱分、记分员依次记录。

答辩考试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德育答辩;
医科院校;
人才培养;
价值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6-0023-03

多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并把德育作为学校办学育人的首要根本任务。作为培养医药人才重要基地的医科院校,其培养的人才关乎人民生命健康。要提高医药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做人操守,必须抓住其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即学校教育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和改进医科院校德育工作,无疑具有极端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和改进医科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性

目前,多数学者肯定德育的功能。中国教育学会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长檀传宝教授从多方面论述了德育的教育功能,社会性功能以及个体性功能。他指出德育功能认识对德育实际的意义和影响不仅是一种理论分析,也是我国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线索之一。德育答辩是高校德育的一种形式,其功能和意义也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和肯定。高博从道德认知的尝试与解读中探讨德育答辩的理论和意义,他认为“道德认知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需要认知主体的参与,也需要制度化的程序设计,高校德育答辩是道德认知新的尝试。它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有效系统地参与道德认知过程”。也有不少学者认为高校开展的德育工作以及整个德育体系缺少人性化、动态化和多元化,影响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进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无论是其形式和内容,还是体系和定位都有待逐步完善,深入拓展。实践证明,德育答辩是实现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平台。

2003年,北京理工大学首次开展德育答辩,这次新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者魏俊兴认为德育答辩是毕业生走向成熟的良方,是引导教育学生将被动接受教育转化为主动进行自我教育的方式”,这种教书与育人同步运行的教育方式,不仅符合教书育人的主旨,且收到了良好效果。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全面考核,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完善学生德育的评价体系,2013年云南中医学院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工作,经过三年的实践,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当前,我国医疗行业现状,存在医患关系持续恶化,究其原因,有医疗体制不健全、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医院过于功利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患者维权意识高等因素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部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做人操守较低。

医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作为培养医药人才重要基地的医科院校,其培养的人才关乎人民生命健康。要提高医药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做人操守,必须抓住其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即学校教育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和改进医科院校德育工作,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云南中医学院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工作实践

为确保德育答辩教育效果,更好的提升德育水平,云南中医学院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德育答辩具体实施细则,成立了由校党政领导牵头,学工部、团委、宣传部、思政部、教务处等部门组成的毕业生德育答辩指导委员会,全面负责毕业生的德育答辩工作,并投入专项工作经费为德育答辩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同时按照学院德育答辩的具体工作安排,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实施,分为宣传准备、撰写论文、审核评阅、现场答辩、总结整理五个阶段。

在宣传准备阶段,云南中医学院要求各学院结合实际制订周密、详尽、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并通过各种途经,向本科毕业生阐述德育答辩的目的、意义以及撰写答辩论文的基本要求及答辩方式。引导毕业生妥善处理好求职就业、毕业综合考试、实践技能考试、职业资格考试与德育答辩的关系,集中必要的时间精力做好德育答辩准备。落实好每名毕业生德育论文指导教师。

在撰写论文阶段,要求每位毕业生回顾大学历程,认真梳理生活、学习思想成长过程及对人生的感悟,全面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挫折的教训,找准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撰写符合本人实际情况、个性化的德育总结答辩论文。

学生在撰写德育论文前,先与指导教师充分交换意见基础上,拟订德育总结的论文提纲,成稿后先在班级内部互评修改,再根据指导教师审阅意见反复修改完善,经指导教师审核签字通过后,按规定格式打印装订,经本院“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委员会”审核同意,方可提交答辩。

在现场答辩阶段,各二级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委员会”组织毕业生以班级为单位,严格按照学校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规程组织答辩,要求每位毕业生必须参加,并安排低年级学生代表现场观摩。毕业班级的答辩由“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委员会”指定评审小组具体负责,答辩评委应不少于3人,要求严格按照学校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成绩评分细则进行评分,并指定专人负责记录。

现场答辩结束后,各学院综合每名毕业生平时成绩、论文成绩、答辩成绩,计算最终成绩,填写《云南中医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登记表》。按答辩人数5%的比例推荐“德育优秀论文”报学工部,同时在对撰写毕业生鉴定中使用好德育答辩评审意见。

整个德育答辩过程中,云南中医学院坚持德育与专业教育并重、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又切实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强化毕业生对自身思想道德的内省和行为的自律。

通过三年的实践,云南中医学院在本科生中推行的德育答辩,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目标。2013年、2014年、2015年全校分别有1288名、1415名、1445本科毕业生参加德育答辩,且全部都通过德育答辩,其中综合优秀的比例达到90%以上。从实施过程以及最后结果看,云南中医学院德育答辩从制度上确保了德育论文答辩的强力推行。事实也有力证明,德育答辩制度不仅较好地丰富完善了德育工作体系,而且还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效。

三、云南中医学院德育答辩成效和经验

通过三年来的实践证明,实行德育答辩对把德育落到实处、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德育答辩有效引导学生德育知行合一

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确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将一定的思想理论、社会道德传递给受教育的青年一代,以促使大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使青年学生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的系统活动过程。”德育答辩是德育过程中的一个有机部分,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以及论文的撰写影响学生的思想,其过程的基本要素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手段构成的。德育答辩其实质是通过制度设计,由学生完成建构内心道德境界、发展道德知识直至指导自身行为、激发道德情感的过程,使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动之以情,由外在的强制内化为内心信念及准则,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二)德育答辩有效把握人才培养薄弱环节

德育答辩正值毕业生毕业之际,他们渴望理解与沟通,希望心灵得到关切,渴望困惑的问题得到明确的答案。德育答辩通过对大学生活的回顾,总结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其思想动态,是大学生心路历程的反应,能很好地呈现大学生内心世界与心灵成长的轨迹。高校德育工作的主题之一就是研究和回答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帮助他们解疑释惑,提高认识,其过程实际上是“德育对象在道德等方面的建构的过程,是环境与成长的统一,价值引导与个人价值建构的统一。”

通过德育答辩,教师能了解到个体成长中的困惑问题以及学生内心世界成长轨迹,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引导激励学生走向至善。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观念是德育目标之一,同时还要改造学生已经形成的错误观念并建构学生内在的良好思想道德境界及行为习惯。德育答辩通过论文的撰写,德育指导教师一对一的引导,促使毕业生感情、意志、智力和能力得到完善。

德育答辩过程可以说是毕业生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无论对个体还是对学校、老师都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就德育主体而言,开展德育答辩可以引导其回顾在校成长、成才历程,总结收获,找准缺失,增强学生主体自觉意识。就学校办学育人实践而言,通过德育答辩,可以全面深入地掌握学生成长轨迹,检验人才培养和德育实施效果,总结得失,改进工作。

(三)通过德育答辨,充实毕业教育内容

德育答辩正值毕业生进入实习求职阶段,群体分化明显,班集体难以统一组织活动,毕业生处于松散状态,极易诱发事端。“德育不是“回归”生活,而是“建构”生活;
德育不是建构“所有生活”,而是建构“道德生活”。德育不仅关注道德“生活内容”,而且关注“道德生活方式”。开展德育答辩,旨在激发“潜藏的自我意识,使毕业生更为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养成德性,而非脱离现实生活,在虚无缥缈的世界中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同时,增强毕业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密切师生、同学关系,疏导离校前的各种不良情绪,引导毕业生珍惜时光,顺利度过大学的最后宝贵时光。

(四)通过德育答辨,促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通过德育答辩系统工作,一是加强毕业生教育管理,既考核其思想道德素质,又依据学生个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指导和帮助,强化学生对其自身思想道德的内省和行为的自律;
二是要求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发挥主导作用,从与学生充分交流思想,到指导论文选题、撰写审改,强化对学生成才的理性指导,有效弥合高校新校区显示存在的师生时空距离疏远的不足。三是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和鼓励在校生学习成长,传承优良校风学风。

(五)通过德育答辩,全面衡量人才培养质量

云南中医学院对本科毕业生知识能力和学术水准的评判,已经有成熟完整的考查、考试、答辩制度,但对于其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的评判,尚未形成和建立一套系统性、痕迹化、规范化和总结性评价体系。通过开展德育答辩,为云南中医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创新、新生教育、全面衡量和改进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实证材料。

德育答辩是云南中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种新颖而积极的尝试,旨在加强毕业生教育与管理,既考核其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又依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强化学生对自身思想道德的内省和行为的自律。旨在增强毕业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密切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疏导离校前学生中的不良情绪,增强毕业生的爱校情绪。旨在深入掌握学生成长轨迹,检验学生在校期间人才培养和德育工作的实施效果,总结得失,改进工作,进一步提高育人工作的实效性。旨在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和鼓励在校学生学习成长,传承优良校风学习。它需要认知主体的参与,也需要制度化程序的设计,其形式与内容,体系与定位都需要逐步的完善,深入和拓展。

答辩考试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答辩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169-02

教学方法是点燃学生创新才智的火种,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1]。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基础性工作[2]。现在在高年级大学专业课教学中,课堂出勤率低,学生们或穿梭在就业市场,或泡在图书馆准备考研,或忙于各种考证,出现了老师上课难、学生上课没兴趣的问题。如何在专业课课堂中引入自主式学习、研究式教学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3-4]。本文以“光电系统原理与设计”专业课程为例,在教学中采用答辩式教学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能大大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较好地解决了上课难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高〔2012〕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都特别强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提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加强师生互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华中师范大学就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认为研讨式教学方法应该,也可以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渠道[5],落实研讨式教学的最好途径就是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北京大学以电子线路实验课为例,对实验课研讨式教学实际问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相应的指导原则,关注了教学时的注意事项,提出了对教师3个方面的要求[6]。国内外还有大量高等学校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改革,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提高本科生、研究生创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7]。

二、答辩式教学设计

以大三专业课“光电系统原理与设计”为例,具体分析答辩式教学如何在专业课程中的实施。

1.答辩题目的拟定。课堂教学首先要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在答辩式教学过程中,答辩题目的好坏直接影响该课程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也直接影响到答辩的成功与否,这样,答辩题目的选取就显得格外重要。答辩题目应当满足以下几个要素:(1)与该课程的重点难点相吻合;(2)体现该课程领域的学术前沿与工程实用性;(3)难度适中,易切入,基本原理能研究透彻、深入。因此,在理清该课程重点与难点的基础上,结合该课程领域学术前沿,拟定适当难度的答辩题目。以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光电系统原理与设计》为例,选取了如下答辩题目:血管显像仪、智能光感应照明、蓝绿激光通信、光学指纹门禁、激光打标等。

2.答辩环节的构建。答辩式教学的答辩环节是实施课程教学和展现其教学魅力的重要步骤,包括答辩前准备、答辩汇报、答辩问答、答辩总结等几个模块。各个模块的基本构建如下:答辩前组织各小组选题及相关自主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要求各组学生做好答辩PPT;答辩汇报时,要求各组学生针对该组所选答辩方向,从背景、基本原理(系统组成)、性能指标、改进措施和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做出详细阐述;答辩问答过程中,引导学生向答辩小组提问,“你问我来答”环节活跃课堂气氛;答辩总结,教师针对整个答辩过程进行讲评,对答辩中的亮点进行表扬与倡导,对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和意见,从而提高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在答辩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心贴心”、“面对面”,甚至“硬碰硬”地进行学习交流,教学相长。

3.考核体系的建立。答辩式教学模式以答辩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因而对答辩式教学课程的考核不能再以传统的闭卷考试的分数作为本课程的学习成绩。本着从考核“成绩”向评价“成效”转变,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开创“论文+答辩+研讨”的考核方式,即每个小组的学生针对答辩题目撰写的论文占40%,答辩表现占40%,研讨表现占20%。论文从科学性、系统性、规范上进行考核;答辩的表现从ppt制作、答辩流利程度、回答问题的正确性进行考核;研讨表现主要是在研讨中提出问题的创意性和深入程度来考核。最终成绩分为优秀(90~100分)、良(80~90分)、中(70~80分)、及格(60~70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等级。

三、答辩式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

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答辩式教学,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教师单向“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方法,将教学方式恰到好处地转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讲授与答辩考核相结合,师生双向、同学之间交流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营造了轻松、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临场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教学质量。

1.转变了教学“角色”,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传统的授课方法为教师单向“满堂灌”,束缚了学生开放式发散式思维,影响了教学效果。答辩式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教师从“演员”向“导演”、学生从“观众”到“演员”的两个转变。这两个重大转变,使得教师更加关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学生必须在上课之前把自己答辩的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来学习、理解、掌握,还要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同时,学生在答辩式教学课堂中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研究和学习的成果与体会,使沉闷的课堂由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参与变得活跃和热烈起来。这样既营造了学生团队自主性学习的氛围,又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答辩式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内容,不再是教材上单一内容,或者教师个人收集的各种资料,而是学生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获取的资料,这使得资料的来源更广、内容更丰富。同时,在答辩后的研讨过程中,其他同学的提问与自己团队的回答,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这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如此丰富的教学内容中,教师能在答辩环节发现学生学习短板,及时纠正或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些重点难点内容,并在教师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强这些短板模块的基础教学,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3.增强了课堂管理,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传统教学模式注重课堂内的教学管理,而答辩式教学从学生开始选题一直到最终论文的提交整个过程中都需要进行管理,使得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查阅资料、相互讨论、解决问题、形成总结报告并制作PPT在课堂上进行答辩,整个过程便体会了一次“科研”活动的基本环节。在整个答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本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原则,及时调整答辩的节奏和研讨的内容,在短短的一堂课时间既完成教学内容又使得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本课内容,增强了课堂外和课堂内的整个管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4.加强了考核管理,提高了质量保障。答辩式教学的考核方式摒弃了一考定成绩或一考为主体定成绩的做法,学生最后的成绩是依据答辩与论文总结情况,以学习过程、学习成效、学习能力等基本要素的答辩式教学课程考核体系评判学生本课程的学习成绩。这使得学生考核更加全面,更注重“成效”和“过程”,为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四、结语

课堂教学中引入答辩式教学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课程考核这一重要激励机制,按小组自主选择该课程考核的题目方向,经过小组成员查阅资料、相互讨论、解决问题、形成总结报告并制作PPT在课堂上进行答辩。答辩过程中,首先答辩人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汇报,然后回答其他同学提问,最后任课教师进行总结。在整个考核题目的完成过程中,营造了学生团队自主性学习的氛围,体验了科研活动的基本环节,通过答辩过程的汇报与问答形成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相互探究、集体讨论、大家参与的良好学习景象,并根据答辩情况与论文总结情况评判学生本课程的学习成绩。专业课程答辩式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魏丕植.当代中国大学生应增强十大能力[J].黄河之声,2012,(16):13-19.

[2]张静.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J].天中学刊,2010,(03):136-138

[3]马鸣宵,王昊,汝洪芳.研究性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14,(14):53-55.

[4]张丽,周伟军.关于理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若干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14):63-64

[5]刘伟.研讨式教学模式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08,(10):65-67

答辩考试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环节培养规范化;
管理方法;
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227-04

随着世界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而研究生培养已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各个办学单位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而加强研究生培养环节规范化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作者结合自己的研究生教学管理经验和本校实际情况,总结了信息类研究生环节培养规范化的方法和经验,并已形成了相应的管理体系,促进了信息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复试采用综合考核办法,严把招生入口关

研究生招生由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组成,初试由教育部统一指导完成,复试由各个高校在教育部指导下自行完成。我校信息类研究生招生复试采取综合性复试的方法,由笔试考试、上机实践、综合面试三方面组成,由初试成绩加上复试成绩所得的总成绩确定录取资格。

笔试考试分专业进行,由专人命题、专人阅卷,并由专门审核小组进行成绩审核;
上机实践考试内容除基础知识外还需编写调试相关程序,考生在指定时间内做完题目会立刻得到分数,这种考核方式重点突出了对考生实践能力的考查;
综合面试重点考查学生外语基础、逻辑思维、工程实践以及创新能力。

图1为我校研究生招生录取过程框图。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信息类招收的研究生质量明显提高,充分体现了研究生教育必须牢固地树立起质量是根本的观念。

二、培养过程规范化

(一)建立教学督察和质量评价体系

1.教学督导。研究生教学督察深入教学第一线,参与各项教学的评优、奖励、表彰。采取综合督察和专项督察相结合[1-3]。综合督察主要对研究生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程督察,督察周期和时间较长,从而完成研究生日常教学监管。专项督导是针对研究生教学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以及教学中的某些环节进行督察,这项工作针对性强、重点突出、督察目的明确。综合督察是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监管手段,督察组采取随堂听课、教学资料检查(任课教师的课堂授课质量、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和和教学管理的档案归档等)、教学结束考核等。随堂听课包括必听课和选听课。必听课一般是指新任职的老师,督察形式是每2周随堂听课一次、检查教案和教学内容是否与教学大纲相符,下发调查表,组织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座谈,总结授课质量,纠正存在不足。选听课则由督察组随机抽取听讲,不定期深入课堂,课后与学生座谈,了解授课情况,总结授课质量;
检查研究生的各类实验、专题报告,全日制专业硕士专业实践报告、专题技术等环节。从课程督察延伸到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学位论文的开题、培养实践的中期检查、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学位论文答辩以及各类与研究生教学相关的活动等。

2.质量评价。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是对信息类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学位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行整体评估[4-6],其目的主要有:

一是评价任课教师教学效果,授课内容是否适合,课堂教学讲授能力,教学效果是否显著以及学生的满意度。信息类研究生开展外语授课是非常必要的,外语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外语课程的教学资料、老师课堂讲授能力都非常重要。如何评价外语教学质量是教学质量评价的关键环节。

二是评价研究生导师的综合能力,即研究生导师的专业能力、学术水平以及责任心。作为信息类研究生导师,首先要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研究生招生规模小的时候,导师指导学生数少,指导教师给予足够的指导和重视。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增加,研究生教育资源处于相对紧张状态,导师对自己指导的学生缺乏责任心,出现了开题报告形式化、论文质量达不到要求、混文凭等现象。注重研究生导师综合能力评价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三是评价信息类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主要是针对教学管理人员和相关领导的规范化管理水平进行评价,这是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结合我校信息类研究生培养中课程教学和学生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建立了一套研究生培养质量全过程的监督体系,加大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全过程的督导与检查力度,充分发挥研究生教学督导组作用[7,8]。

(二)注重实践环节的培养

注重研究生实践环节的培养,把研究生教学(科研)实践环节与本科教学相结合。一般采取以下两种方式进行。一是每个学期开学初由学院教学管理部门根据本科教学工作,安排研究生为本科任课教师担任课程辅导;
二是协助学院基础教学实验室的任课老师指导本科课程实验,协助导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积极拓展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建立校企联合基地。这项工作开展以来使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该项改革在2008、2010、2012年获得了校教学成果奖。积极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各学科定期聘请国际知名的教授学者到我院作学术报告,学院研究生导师定期为学生作学术报告和前沿性学术讲座等,从而提高研究生的文献阅读能力。以研究型实验室为单位每周组织学术交流,活跃学习气氛,提高研究生的学习热情。加强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从1998级硕士研究生开始实行了中期筛选考核,中期筛选含笔试考试和计算机软硬件设计两项内容,具体实施流程见图3和图4所示。这项实践也得到了学校研究生培养部门的充分肯定,2003年获得了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两项考核其中一项存在问题的学生,学生将推迟半年或一年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三)规范研究生论文选题工作,加强论文中期检查

研究生开题报告由学院集中组织,研究生进行公开答辩,由督导组、责任教授、研究生导师组成专家小组听取学生开题答辩,开题报告内容由教研室主任和责任教授审核把关。每一学期由督导组、责任教授、学院主管领导、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教学管理人员组成专家组,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进行中期检查,采取抽查形式进行,由学生对自己的论文进行20~30分钟的汇报,检查小组对学生论文进展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问题请学生进行解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提出指导性建议,学院将检查意见和检查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给研究生导师,督促导师对学生学位论文的完成加大指导力度,确保毕业质量。

(四)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尤以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最为体现。我们与多个IT公司、研究所、企业等联合建立研究生联合实习基地。实习环节由研究生导师、学院和企业管理部门统一安排,由实习单位确定现场指导老师。具体过程由学生向学院提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核,企业考核等,确定学生的实习岗位。学生实习环节由学院和实习单位联合管理,包括实习时间确定、实习岗位的安排,实习指导老师的确定,学生对实习情况定期进行总结汇报。双方合作共同完成学生的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实践证明,如果研究生在导师和学院合理安排下到较大企业进行实习锻炼,充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过程,这项工作开展合理,学生动手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为学生毕业和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五)充分发挥研究生奖助学金和学校各类资助项目作用

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生培养已从传统的计划内、计划外模式转变为研究生奖(助)学金资助模式。这项工作的开展对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求非常高,奖(助)学金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对研究生培养工作起到负面影响。为更规范地开展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工作,我们对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方法进行了科学的研究与探讨,制定了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细则,成立专门评定小组,自行开发了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系统,通过系统评定消除了手工评定的不足。这项工作的开展充分证明了奖(助)学金使用得当对提高研究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奖学金评定系统利用计算机对学生基本信息、课程信息、课程成绩信息、中期筛选成绩信息以及综合加分信息等基础数据进行处理之后,按照既定规则自动生成奖学金等级。评定系统业务流程图如图5所示。

三、严把出口关,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质量

为更好地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在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这一环节上,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保证研究生毕业质量。

1.学位论文双盲评审。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安排评阅人,评阅人采取盲审评阅,评审合格提交答辩委员会答辩。严格把好学位论文评审环节,制定一系列评审要求,评阅人由2~3人组成,2个评阅人中有1个人评审不合格,将评审意见返给导师,在导师指导下学生对论文进行修改,确认修改全格后学生可提交第3本学位论文,由学院安排第3个评阅人进行评阅,3个评阅人中有2个评阅人提出学位论文不能参加答辩,则取消学生答辩申请,将评阅人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反馈。指导老师负责把关,学生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3个月后再提交盲审。

2.学位论文集中答辩。答辩委员会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安排。答辩主席由责任教授、系主任、督导组老师、教研室主任等担任。答辩委员由研究生导师担任,对学生的论文答辩严格把关。答辩结果有:通过答辩,有条件通过答辩,未通过答辩。通过答辩和有条件通过答辩的学生学位论文则可提交学位委员会讨论是否授位,答辩未过的学生要求在导师指导下对论文进行修改,3个月后交学院重新提交答辩申请。

3.学位委员会讨论严谨。充分发挥学位评定委员会职责,在讨论学生授位时,学位委员会严格把关。对有条件通过学生的论文重点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发现论文未按答委要求进行修改且不合格的学生将不予讨论和表决,由学位委员会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返馈,导师严格把关对论文进行修改,半年后提交学位委员会讨论。

四、结束语

实践表明,研究生培养环节规范化是研究生培养的需要,管理工作高标准、严要求。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导师研究课题,以课题为背景对自己的理论研究、实验结果进行论证,从而保证创新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以上数据为我校信息类近十年研究生培养相关资料统计,由此可见规范化管理是高质量培养研究生的重要保障。通过调研与实际工作对比,学生对规范化教学管理方法反映良好,对学生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是对信息类研究生培养环节规范化的探索,总结了信息类研究生环节培养规范化管理方法、实现过程和实施效果,对研究生培养环节规范化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分别从研究生招生、培养过程、毕业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总结。根据实际总结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善宝,马广富,建立硕士研究生复试有效管理制度的思考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59-62.

[2]韩国防,陈智栋,赵希岳,李安萍,潘剑波.构建过程管理质量监控体系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J].当代教育科学,2010,(3):41-43.

[3]邱悦颜,潘世群.督导与评估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37-39.

[4]徐林,高校管理信息化的经验与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47-48.

[5]廖文武.改革创新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上海研究生教育,2003,(1):37-43.

[6]刘伟,张万红.培养机制改革对研究生导师影响与完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4):16-19.

[6]季明,鲁越华,郭晓东.新形势下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问题分析[J].江苏高教,2007,(6):87-88.

[7]王青霞,赵会茹.扩招形势下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研究[J].高等教育管理,2007,(1):34-36.

答辩考试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案例分析 考试改革

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考试方式进行不同形式的改革一直在不断地探索,案例分析正成为管理学类课程考试的重要手段。从目前案例分析考试的实施情况看,大多流于形式,很少有老师给予细致、合理的评价,更谈不上对考试结果的反馈了。这就大大削弱了考试这一环节在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方面的导向作用。

利用多媒体进行案例分析考试,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案例分析,并要求将案例分析报告制成幻灯片,考核时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演讲,重点结合小组制作的幻灯片进行案例分析报告,然后就老师和其他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最后由老师和其他小组共同完成打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案例分析考试,改过去的个体记分为小组记分,通过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案例分析,既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案例分析考试的可行性

案例分析将书本知识和现实实践相结合,可以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并通过置身于问题场景的体验,缩短理论与实际生活的差距,提高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进行案例分析考试是合作学习的重要体现。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教学和考核方式,通过将个人记分改为小组记分,形成组内人员合作、组间竞争的新局面,使评价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达标,由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

当前,多媒体已成为信息传递和知识交流的重要形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尝试的成功,加快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很多高校的多媒体教室已普及,这就为我们利用多媒体进行案例分析考试提供了保证。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案例分析考试的实施方法

1.案例分析内容要求

案例及案例分析题目均由各小组自定,但必须与所学习的供应链管理相关。在进行案例分析时,要求能够利用所学课程的相关理论来诠释题目问题,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逐层分析,可以小见大,也可对比分析,主体框架由三部分构成:背景或问题陈述、案例分析、启示或合理化建议等。

2.案例分析考试形式

案例分析考试由个人的案例分析文档和小组的案例分析答辩两部分组成。要求每人在小组答辩前一周提交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全组提交一份整合的案例分析文档,并制作幻灯片以备10分钟的演讲时使用。

3.案例分析考试的评分标准

个人案例分析报告的评分由老师给出,占总成绩的30%。小组案例分析成绩由演讲时的评委会打分给出,占总成绩的70%。评分依据如下。(1)形象分(20分)

演讲者的表现和幻灯片的制作效果各占10分。

演讲者的表现包括仪容仪表,言谈举止,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台下观众的交流能力和感染力,能利用设问、比喻、图形、工具、数据、手势等各种表现手法,雅俗共赏,能表现出该小组的精神风貌。

幻灯片的制作效果包括PPT背景、语音效果、字幕设计、内容的逻辑性和条理性等。

(2)演讲分(60分)

演讲分包含的内容主要有演讲主题与课程原理的结合程度、案例中的问题识别与表达、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问题解决对策、演讲主题涵盖的知识面、运用原理的深度六个方面,各占10分。

演讲主题与课程原理的结合程度,要求所选案例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说服力,能有效体现选择材料与所学的课程知识的相关度。

案例分析中的问题识别和表达,要求小组成员能够“置身”于案例描述场景之中,利用与考试课程相关的知识分析案例所描述企业的运营现状,找出问题的症结,能透过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

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要求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利用与考试课程相关的原理深入剖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应有深度和较强的说服力。

问题解决对策,要求在对问题原因剖析的基础上,借助于与考试课程相关原理的指导,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能给人以启发,给我国现代其他企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演讲主题涵盖的知识面,要求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能准确运用相关术语,展示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运用原理的深度,要求学生至少就某个原理的应用对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能有效地阐述团队的观点和做必要的解释。

(3)答辩分(10分)

答辩分是评价答辩者对老师和同学提问作答的情况,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允许小组中其他成员辅助解答。

(4)点评分(10分)

点评分是对各小组评价其他小组意见的考核。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案例分析考试的实施步骤

1.适当分组

按班级的大小,适当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在6-8人。小组成员组成采用自由结合,自我分工,教师只在学生的合理要求范围下加以调整。原则上小组成员所选分析的案例应一致,演讲者应能代表小组的整体水平。

2.提交个人案例分析报告

分组确定一周后,每位学生先提交个人的案例分析文档,并进入小组案例分析整合阶段,提交代表小组水平的案例分析报告,制作答辩演讲稿。

3.小组演讲答辩及点评打分

演讲前,由老师结合个人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情况确定评委,并向他们发放附有评分规则和评语的评分表。注意评委组成的原则是保证各个小组都有评委。

请各小组把自己的演讲内容集中复制到多媒体计算机上,并通过抽签决定演讲顺序,以便在演讲时各小组依序进行。

老师明确各小组的演讲时间是12-15分钟,由老师控制和把握,并提示超过规定的时间将酌情扣分。

小组演讲完毕,请大家提出问题让小组代表回答。问题的提问者可以是老师、评委,也可以是一般同学。各小组答辩完毕后,评委开始打分,提交打分表;
并由下一小组的评委做重点点评,指出前组表现的优点和不足,其他小组的评委和成员可自由点评,最后由老师作总的点评。

四、结语

利用多媒体进行案例分析考试,不仅可以有效地检测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缩短理论和实践的差距,而且也有利于教师对自己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改进,真正实现师生教学相长。随着案例分析作为高校管理类课程考试形式的频繁出现,案例分析考试的公正性、合理性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若能使案例分析考试进一步做到规范化,必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推荐访问:答辩 考试 五篇 答辩考试总结【五篇】 答辩考试总结(精选5篇) 答辩考试的程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