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标准引领质量提升【五篇】

时间:2023-06-18 09:10:07 来源:网友投稿

标准引领质量提升范文第1篇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质量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关系国家、城市和地区形象。为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构筑西部质量高地的若干意见》渝府发[]55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标准引领质量提升【五篇】,供大家参考。

标准引领质量提升【五篇】

标准引领质量提升范文第1篇

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质量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关系国家、城市和地区形象。为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构筑西部质量高地的若干意见》渝府发[]55号)进一步加快推动我区“1234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全区经济建设在更高起点上更好更快地发展,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城市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名牌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切实加强质量基础建设,全面提升质量总体水平,充分发挥质量工作在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我区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发展目标

质量强区战略取得明显成效,2015年。全区质量总体水平达到或者接近经济发达地区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国内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建设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和带动能力的现代产业集群,基本建成质量安全、竞争力强的区域质量高地。

一)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争创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1个,品牌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推动“制造”向“创造”转型。中国驰名商标5件、地理标志保护3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地理标志商标1个)市长质量管理奖1个以上、名牌产品80个、市产品标准奖10个以上,市著名商标70件、获准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40个以上,培育形成20个10亿元级、10个50亿元级、5个以上100亿元级和1个以上300500亿元级核心品牌企业,品牌产品产值达到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

二)扶持35家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力争将《中餐餐饮服务质量标准》火锅餐饮服务质量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打造2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服务业标准化示范活动进一步推进。标准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创建市级以上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3个以上。

三)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90以上,产品质量明显提升。构建“造”质量保障体系。位居主城前列,重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本地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食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2%以上,本区企业生产药品质量抽验合格率达到98%以上,农药等主要农资产品监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企业产品等级品率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率每年提高4个百分点,产品监督抽查合格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质量损失率每年降低0.1个百分点。

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竣工工程质量安全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或规范要求。鲁班奖”和“詹天佑土木工程”等国家优质工程逐年增多,四)工程质量明显提升。建筑、交通运输等重大建设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普遍增强。处于全市领先地位。二级资质以上的施工企业全部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筑工程节能效率全部达到规定要求(节能率复核:民用建筑达65%以上、公共建筑达50%以上)建筑物通过能效测评(标识等级:民用建筑达Ⅱ级、公共建筑达Ⅲ级)新型建筑材料应用普及率达到30%以上。

五)提高服务标准覆盖率。创新金融业服务标准,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区金融、物流、旅游、餐饮、商贸等服务业全面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强现代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物联网标准化工程,进一步发展南滨路、洋人街、南山和特色农业园等旅游产业,推行商贸流通企业服务标准化,实施计量放心工程,大力促进我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服务质量管理科学化、程序化、标准化,顾客满意指数达到85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打造品牌高地

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品牌企业集中,把实施品牌战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塑造南岸的区域品牌高地形象。以现代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物联网产业为重点,制订实施品牌发展规划,培育发展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品牌企业。调整优化现代装备制造业。以引进大型骨干企业、培育重点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为抓手,壮大机电装备制造业,提升特种汽车制造业,优化摩托车及零配件产业,推进特种船舶制造业,打造西部领先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着力打造西部电子信息产业高地。依托现有研发能力和制造技术,围绕通讯设备终端生产,引进关键节点骨干企业,拓长拓宽产业链,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通讯终端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物联网新兴产业。依托国家物联网基地的政策优势,引进国内外物联网产业的研发、生产、营运和服务公司和机构,形成集物联网硬件、软件研发、制造、营运和中介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打造全国领先的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缩小我区产品、工程、服务质量与国内外先进标准的差距。引导我区优势产业、企业加强技术标准创新和先进技术标准的研制,加快实施现代产业技术标准引领工程、统筹城乡技术标准助推工程、内陆开放技术标准促进工程、城市品质技术标准提升工程、自主创新技术标准转化工程等“五大工程”建立健全以促进自主创新、节能降耗和农产品、食品安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为重点的技术标准体系。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全面提升我区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标准“话语权”带动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品牌企业群。实施自主创新技术标准转化工程,以标准化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大力推行企业联盟标准。整合全区相关单位的标准信息资源,建立覆盖面广、资源信息丰富、符合南岸产业发展的标准检索共享服务平台。加强对强制性标准实施的监督,加大对违反强制性标准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农业、服务业以及循环经济、高新技术等领域标准化试点、示范。围绕标准的制定、实施、推广应用的全过程,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加强标准综合评价与绩效考核。

三)抓好工程质量

加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各环节的监管,贯彻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各主体的质量责任。大力推进建设工法开发,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和工程科技含量。推行样板引路、标准化施工等精细化管理措施,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加大对公租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和涉及民生的重点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监督抽检力度,推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提高住宅工程整体质量水平。加强工程抗震设防,增强学校、医院、住宅、大型公共建筑等抵御各种自然灾害能力。完善工程质量创优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争创鲁班奖等国家和市级优质工程奖,打造一批实力强、质量优、信誉好的工程建设企业。

四)提升服务质量

推进服务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借助全市强势打造内陆地区金融高地的东风,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趋势。分类完善我区银行、证券、保险主体金融业服务标准,深入推进全面质量管理,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外资金融机构在区设立总部、分支机构和功能中心,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提升金融业服务满意度。围绕物联网工程建设,建立物流服务质量标准,依靠先进质量理念和质量技术,优化物流服务流程,打造适合区域产业特征的标准化现代物流业。围绕西部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加快我区旅游业转型升级,巩固发展等旅游项目,改进服务质量,提升品牌形象,强化整体营销;
围绕优质水果、花卉苗木、观赏鱼、无公害蔬菜等特色产业,引进培育特色标准化示范旅游农业园区,建成特色鲜明、产品多元、服务优良的知名旅游地。围绕西部地区消费中心建设,依托经济示范带,加强我区商贸流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服务技能,培育消费热点,丰富消费业态,打造精品“购物之都”和“美食街”推进计量放心工程建设,构建计量放心加油站、放心集贸市场、放心出租车公司和放心医院。完善医疗健康、养老娱乐、社区家政等标准体系,提升民众生活质量,增强民众幸福感,促进生活服务业健康发展。

五)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纳入国民经济统计范畴。建立宏观质量发展趋势定期分析制度,落实质量大调查和产品质量分析,为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强重点产业质量提升联盟建设,推进重点产业“质量达标”备案工作,引导企业树立先进的质量经营理念,积极采用和推广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推进部级、市级企业研发中心和科技孵化器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强化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鼓励优秀创新成果专利化、标准化。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激励一批企业形成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增强竞争软实力。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重点突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建设工程等安全监管,建立质量安全事故及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体系,加强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质量统计指标体系。保证经济安全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进质量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加快物联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负责对质量强区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各街道、镇、经济板块、区政府有关部门要将推进质量强区战略纳入重要工作内容,成立区实施质量强区战略领导小组。建立推进质量强区战略的激励机制,制定具体贯彻意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有步骤推进实施一批质量强区的重点项目。广大企业要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加大质量投入,加强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质量。

二)强化法制保障

全面系统清理不利于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升的政策规定。加强行政管理创新,按照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化行政许可审批改革,加强质量监督执法,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为基础,不断探索质量法制监督工作新机制。

标准引领质量提升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品牌、质量、标准、计量、食品生产和特种设备安全为重点,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标准引领”和“品牌带动”三大战略,树立全程服务理念,积极开展“质监服务进园区”活动,努力提升园区的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帮助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品牌工业园区。

二、总体目标

将“质量兴园”活动作为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推进工作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积极引导园区企业夯实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和特种设备安全等技术管理基础工作,着力提升企业的整体质量素质。以推进企业争创名牌产品为核心,力争到2013年,形成一批具有园区产业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品牌,从根本上提高园区主导产业和主要产品的总体质量水平,使产品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具体达到以下7个方面的目标:

(一)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上新台阶

在园区企业中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做好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和实施工作,努力引导企业导入、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产值超亿元企业90%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力争每年推荐1-2家企业参与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评选。

(二)区域品牌引领效应凸显

根据园区特点,做好名牌产品的培育工作,力争新增名牌产品2-3个,力争每年推荐1家企业参与省质量奖的评选、1-2家企业参与市质量奖的评选,实现从产品品牌到行业品牌、再到区域品牌的提升。

(三)企业质量法制意识提高

企业依法组织生产,切实履行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生产企业100%做到取证生产;
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产品的生产企业100%通过3C认证;
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发展的产品得到有效控制;
不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

(四)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企业出厂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0%以上;
重点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
力争产品质量国家和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高于全省工业园区平均水平;
重点产品实物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五)技术标准战略有效实施

预期年起三年时间,将园区建设成“省级标准化示范园区”。主要工作目标是:

1.积极探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专利技术向标准转化的工作机制。通过试点建设的开展,使园区内3家重点企业实现创新产品研发与标准化同步;

2.园区内重点产品采标率达到80%以上;

3.推动自主核心技术带动型的产业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推动技术标准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园区内8家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修订;

4.力争园区内1家龙头企业、重点企业承担国家、省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及工作组或作为委员参与其工作;

5.园区内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全部加入省企业标准信息服务网,及时跟踪并采用我国最新有效标准;
园区建立人才培训平台、检验检测平台;

6.加强企业标准体系建设,1-2个企业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积极探索制定产业链联盟标准并组织实施,推动自主核心技术带动型的产业发展;

7.落实标准化工作鼓励政策和奖励措施。

(六)计量基础工作得到加强

园区内90%以上规模企业量值溯源准确,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0%以上。50%以上名牌企业建立测量管理体系。

(七)特种设备安全保障有力

全面治理安全隐患,确保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率、定期检验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对园区内的重点项目特种设备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安全技术支撑。

三、工作任务

(一)提升质量理念,强化质量安全

引导企业围绕“质量兴园”活动,认真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积极配合园区、质监部门开展工作,夯实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和特种设备安全等基础工作。

1.加强质监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学习和宣传,牢固树立企业是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增强质量安全意识,切实履行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生产销售的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市场准入条件。

2.加大质量知识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各种形式的讲座、培训等,在企业内部开展标准化、计量、质量等技术基础知识的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企业整体素质。

3.加强生产经营质量安全管理,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对原辅材料进厂、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产品出厂进行严格把关,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装、使用、维修等符合国家规定。

4.在企业内部开展“七查一访”活动,即查质量责任意识,查质量安全水平,查质量保证制度,查标准执行情况,查计量检测保证,查现场管理,查质量损失和访问用户。积极配合园区、质监部门做好企业质量状况、实验室人员设备及检验检测情况的调研,主动协助开展质量评价检验、质量分析等工作。

5.制定名牌创建规划,做好名牌创建、提升工作。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加强内部质量管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改善售后服务,积极开展体系认证工作。以优质的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为申报名牌产品创造条件。

6.积极采用国家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提升标准水平,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工作,及时跟踪国内外标准的最新动态,通过制修订标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行业优势的企业要主动申请承担全国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分委会、工作组)秘书处等工作,取得该行业标准领域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7.加强计量工作,在原材料验收、生产工艺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等关键环节合理配置合格的计量器具,建立健全企业计量器具台帐,完善周期检定(校准)计划和计量管理制度,规范计量校准行为,保证量值溯源准确、可靠。做好能源计量工作,发挥计量检测数据在生产经营、成本核算与能源审计等方面的作用,促进节能减排工作。

(二)提升服务水平,强化措施落实

发挥质监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整体优势,为“质量兴园”工作提供技术支撑。要努力提升服务园区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充实服务内容,落实服务措施,推动“质量兴园”活动向纵深开展。

1.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大名牌产品创建力度,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强、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并争创省名牌;
引导具有产业优势的省名牌产品向部级名牌提升。完善名牌产品的培育机制,按照“提升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健全名牌产品培育三年滚动计划,通过品牌培育,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从开发、设计、工艺、设备、产品质量、用户等方面帮助企业分析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提出整改办法,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做优。鼓励技术基础好、条件成熟的大中型企业争创“省质量奖”和“市质量奖”。

2.开展“上门诊断”质量专题帮扶活动,帮助企业找出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举办各项主题讲座、培训,帮助企业培养质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指导、推动企业导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
依托市质检所和大中型企业实验室,实施质量评价检验工作,形成质量分析报告,提出整改建议;
同时,定期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为园区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3.加强标准基础建设。组织宣传贯彻先进的管理标准和重要标准,对企业标准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确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在重点领域中选择一批有潜力的重点企业,依托重点企业开展重点项目的标准化项目工作。推动高新技术科研成果向标准转化,努力促进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努力实现核心专利技术与标准研制同步。同时,选择1-2家基础较好的企业为试点,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工作,带动园区乃至全区的企业完善标准化体系的建设。

4.加强计量基础工作。指导和帮助企业按照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建立测量管理体系,为企业培训计量管理和检定人员。根据园区产业发展方向,指导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拓展计量检定(校准)项目。

5.实现“一站式”服务。对新入园的企业、涉及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以及特种设备生产制造、安装等行政许可的项目,提前介入进行帮扶。按照行政许可的要求,指导企业完善生产条件,指导企业编制质量管理文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帮助企业规范实验室的建设,规范特种设备报批安装、隐患整改和监查验收,协助企业取得准入资格。开辟“绿色通道”,为园区内企业在办理企业代码、商品条码、标准备案、计量检定和产品检验检测等业务时提供方便。

6.加大打假扶优力度。建立园区名优产品生产企业的联合打假机制,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无证生产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积极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创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7.大力推进“质量兴园”的相关工作任务,适时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扎实有序组织实施。

(三)提升管理能力,强化平台建设

发挥园区管理优势,搭建质监服务、质量信息、质量监管的平台,建立协同管理机制,开展质量评价检验和质量分析工作,实现质量安全的有效管理。

1.加强管理和服务工作。园区要加强与市质监局直属一分局的联络与沟通,不定期组织“质量兴园”相关工作人员参加质监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的培训。要采取座谈、走访等形式,向企业宣传质监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收集并报告企业的服务需求。通过加大巡查频次,加强对企业质量安全状况以及特种设备的使用、生产许可情况的监管,并及时反馈质监部门,实现监管与服务并举;
要建立健全重要质量安全问题通报制度,对可能诱发潜在质量风险的产品加大监督和巡查力度,做好预测监控工作,消除质量安全隐患,保障工业园区的生产经营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2.建立质量评价检验和质量分析制度。按照行业特点制定园区企业产品质量评价检验计划,确定质量评价检验的企业和产品,组织开展质量评价检验工作。根据质量评价检验的结果,定期召开质量状况分析会,针对企业存在的标准化、计量、产品质量等方面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明确服务重点,跟踪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提升园区的产品质量水平。

四、工作措施与步骤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要加强“质量兴园”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共同参与的原则,成立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园区和各相关街道办事处和职能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质量兴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由市质监局直属一分局及园区管委会组成,负责“质量兴园”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目标分解、指导监督、宣传教育和考评奖惩等工作以及质量兴园工作的具体实施和部门与企业的之间的协调、沟通和实施,发挥技术服务的窗口、质监业务的桥梁和产学研合作的前哨作用。二是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集成员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及时研究“质量兴园”工作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落实“质量兴园”的各项任务和措施。

(二)开展调查摸底

由园区管委会和质监局牵头,各街道办事处配合,对园区内相关企业的质量管理、质量水平、标准化水平等方面进行调查摸底工作。调查方法可采取调查表式、问卷式、走访式或其他方式进行。摸清园区企业的基本情况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分类指导服务、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打下良好基础。

(三)实施教育培训

质监部门和有关企业要根据调查的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培训教育工作,在园区内普及质量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制定学习培训计划,采取专家讲课、考察学习、职工自学、岗位练兵、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对企业领导、质量管理人员、企业员工进行质量意识、质量法律法规、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等知识的培训:对企业法人代表集中1至2次质量法律法规教育,对质量管理人员、企业员工的年度质量知识教育不少于2次。要把教育培训工作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中,从而提高劳动者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行为,为质量兴园工作打好坚实的素质基础。

(四)突出活动重点

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要引导企业根据自身实际,认真排查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标准化、计量、特种设备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质量提升的工作重点,制订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措施,使存在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从而实现园区总体质量水平提高的目标。

(五)加强宣传引导

一是开展主题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质量兴园”的重要意义。结合“3·15”、“世界计量日”、“质量月”、“世界标准日”等活动,在园区组织开展质监咨询服务活动,营造园区管委会重视质量、质监服务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氛围。二是要不断创新和完善“质量兴园”工作机制;
及时向上级报告工作情况、工作信息,在实践中总结出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并进行交流与推广,同时大力宣传企业的质量文化和品牌。对积极开展“质量兴园”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标准引领质量提升范文第3篇

全市上下要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切实增强品质自觉,加快品质泰州建设步伐,大力提升“两聚一高”发展含金量,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建设品质泰州是强市之基,没有品质作保障,发展走不远。对泰州而言,就是要通过品质提升带动竞争力提升,从而在扬子江城市群发展中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品质就是效率,品质就是价值,品质就是生命,品质决定发展。市第五次党代会作出了建设“品质泰州”的战略部署,正是顺应了发展的需要、时代的需要。全市各级党员干部都应当深化对品质泰州建设的理解和把握,切实从品质的高度谋划发展大局,从品质的维度创新治理工作,从品质的角度检验执政能力,扎实推动新一轮发展落实到品质引领、品质崛起上来。

建设品质泰州是转型之道,实现“转型出关”核心就是要过“品质关”“质量关”。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核心是从规模速度型转变为质量效益型,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从品质上发力,做足质量的文章。全省制造业大会明确提出要推动江苏制造进入“质量时代”,即将在上海召开的中国质量大会,主题就是走进“质量时代”。如果说数量经济时代,重产量、重产能、重产值,只求“产得出”“产得多”,那么,进入质量经济时代,“以质取胜”已成为鲜明特征,必须牢固树立“品质优先”“质量为重”的强烈意识。“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加快建设四个名城,名城之“名”,就在于品质、在于魅力、在于特色、在于与众不同。我们选择了四个名城的发展战略和定位,就意味着选择了品质泰州发展之路。品质就是影响力,质量就是竞争力。所以,现阶段的转型升级一定要转到质量发展的轨道上,一定要在品质升级上求突破,通过抓品质来“强体质”,加快把泰州的发展带入一个新的境界,真正让泰州的发展更有“质”感。

建设品质泰州是群众之盼,老百姓的幸福感离不开“品质获得感”。近年来,我们持续抓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目的就是要让城市树形象、群众得实惠;
在品质泰州建设中,我们鲜明地提出让城市更美好、让百姓更幸福的目标,归根结底都是要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品质获得感”。所谓幸福的生活,就是品质的生活。现阶段我们的供给质量与老百姓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当前正在迈向“新消费时代”,消费结构也正在由生存型向更高的精神型、享受型、体验型、娱乐型消费升级,老百姓的需求变了、升级了,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跟不上,消费潜力难以释放,大量国内消费外溢。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加快实现供给体系由中低端产品为主,向不断适应需求变化的中高端产品为主转变,切实为老百姓提供更加精致、时尚、愉悦的品质生活,真正实现“泰州太美,美在品质”。

聚焦品质提升,大力开展质量攻坚行动

品质城市建设,既体现宏观质量,又富含微观质量。“质量”既是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又是发挥引领作用的重要引擎,也是一种提升发展的思维方式。

——必须坚持以人民幸福为根本遵循。城市,首先是人的城市;
品质城市,首先是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谋划品质泰州建设,就应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归到“满足人的需求”这个本源,从老百姓的关注点、利益点出发,注重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从而实现让城市更美好、让百姓更幸福。

——必须坚持以创新发展为第一动力。始终把创新作为品质城市建设的源头活水,向创新聚力、以创新开路,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构建更加优良的创新生态系统,真正使创新成为品质提升的主动力,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推动品质提升。

——必须坚持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产业永远是城市的生命力,产业的品质决定城市的品质。品质泰州建设,既要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做好增量带动、以“新”促“高”的文章;
也要注重传统产业升级,做足存量提升、推“陈”出“新”的文章,通过产业迈向中高端助推城市品质上台阶,以经济的转型升级带动整个城市的转型升级。

——必须坚持以生态文化为灵魂底色。文化使品质更有品质。对一个城市来讲,文化是灵魂,生态是底色。建设品质城市,必须充分发挥自然生态优势,用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用生态优势彰显品质优势;
必须深入挖掘文化积淀,传承文化“基因”,打造文化品牌,真正让文化成为城市品质的独特内涵。

具体工作中要抓好四个方面:

要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地抓。一方面,要聚焦三大主导产业打造品质高地。三大主导产业代表泰州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集中力量、集成资源、集聚要素,探索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系统性的质量问题解决方案,致力打造品质高地,筑牢产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以品质提升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传统产业领域抓品质,潜力很大,空间十足。要坚持以品质引领转型,瞄准实体经济和老百姓的日常消费,下决心开展技术改造升级,解决行业通病和质量短板,加快让“老树发新枝、开新花、结新果”。

要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地抓。一是要以产品质量来实现经济强。促进技术与质量的融合,倡导优胜劣汰、优质优价的质量理念,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升品种丰富度、质量满意度,不断夯实产品质量基础。二是要以工程质量来实现效益好。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各主体的质量责任,打造更多的优质工程、精品工程,进一步提高市民对工程质量的满意度。三是要以服务质量来实现品质优。积极倡导“店小二”式服务,打造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公共资源优化配置。四是要以环境质量来实现城市美。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优美的良性循环,确保不让今天的发展由后人买单、不因今天的发展抢占子孙后代的机会。

要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抓。要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分门别类抓品质提升,由质量帮扶的“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要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泰州实施纲要》,推动企业开展互联网化提升、制造装备升级、质量比对、顾客满意度提升等专项行动,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要特别关注细分市场中发展潜力较大的中小企业,重点开展质量管理帮扶专项活动,引导企业踏质量之石、留质量之痕,全力以赴把产品做精做细,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打造一批质量生命力强的“隐形冠军”和“小巨人”企业。

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要突出品质创新重点,扎实开展质量攻关,努力攻克一批影响品质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快制定完善有利于品质创新的质量体系,进一步增强质量发展的活力。品牌是产品品质的重要标志,更是区域形象的特色名片。品牌是反映质量的标签,是消费者对质量的信任,质量再好没有品牌,价格也上不去。要着力实施品牌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大品牌培育、推广和保护力度,重塑传统特色品牌,做强现有知名品牌,培育自主创新品牌,让驰名商标更加驰名。文化是品质的内核,也是最具持续性、最不可替代的竞争力。要厚植品质文化,做深做足“祥泰之州、品质为尚”的泰州质量精神,大力弘扬脚踏实地、注重细节、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极致的“工匠精神”,不断增强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载体是品质提升的必要支撑,必须打牢基础、做优保障。要建好泰检易、泰科易等高水平的质量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向产业链和集聚区集中,加快建成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特色鲜明的长江经济带检验检测新高地。

强化品质担当,加快构建联动推进格局

在当前产业跨界融合、区域竞相比拼的发展态势下,品质泰州建设是全市上下、方方面面的共同责任,必须着眼于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加快构建跨行业、跨区域、跨部门的推进机制。

一要强标准,让品质高起来。全面推进标准化战略,加快促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推动形成“市场规范有标可循、公共利益有标可量、社会治理有标可依”的标准化格局。大力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订,以高标准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高端供给,努力抢占市场和行业话语权。

二要树标志,让特色亮起来。打造优质产品原产地,引导重点骨干企业培育质量理念,推出一批质量好、附加值高的精品,努力打造“百年老店”。要打造精品旅游目的地,按照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要求,深度挖掘泰州丰厚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自然生态优势来“种风景”,用美丽的风景吸引人、留住人、集聚人。要打造卓越教育输出地,积极构建“泰州卓越教育体系”,努力打造品质教育高地。要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地,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要用好创业券、创新券、购房券“三张券”,为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提供系列保障。

标准引领质量提升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项工作部署,实施新兴产业发展“445”计划、传统产业升级计划、新兴产业培增计划、服务业提速计划,加快管理创新步伐,实现质量工作上台阶、上层次、上水平,切实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

二、工作目标

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全市企业的整体质量水平明显提高,抗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企业管理能力和水平明显进步。

2011年工作任务:确保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100%有效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规模以上企业培训面达20%以上;
重点在纺织、冶金等产业建立卓越绩效管理示范基地;
培育“市市长质量奖”企业1—2家。

“十二五”期间工作任务:确保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100%有效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规模以上企业培训面每年新增10%以上;
重点在新兴产业和“445”计划建立卓越绩效管理示范基地,树立卓越绩效标杆企业5—8家,培育“市市长质量奖”企业5—8家,培育争创“无锡市市长质量奖”企业3—5家,积极培育企业争创“江苏省省长质量奖”。

三、主要工作

1.继续开展标准宣贯培训。

继续聘请质量专家举办《市市长质量奖评定标准》暨《卓越绩效准则》标准宣贯培训班,进一步推动企业对标准的学习和实践,帮助企业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实施国家标准,追求卓越的质量经营,持续开展企业培训和交流活动,营造学习交流的氛围,为推动市长质量奖奠定基础。

2.积极推行首席质量官(CQO)制度。

首席质量官是企业质量战略的首席成员。建立和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是进一步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在更高层面上推进质量管理水平、提升质量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相关职能部门要大力引导企业推进首席质量官制度建设,积极传播先进的质量理念,倡导企业建立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引导质量管理人从质量经理人员向首席质量官拓展,推动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企业要把建立和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作为企业质量人才建设的重要途径,动员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全国质量工程师考核,使之有能力承担实施企业名牌战略、技术标准战略和质量发展战略的推进工作。

3.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积极组织开展企业质量信用评价的申报评定工作,加快产品质量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要不断强化经营主体的诚信意识,使企业真正认识和理解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促使其主动创新、提升综合能力,要加大监管力度,完善质量信用体系运行机制,探索创新诚信建设新举措。

4.强化卓越绩效示范基地的作用。

目前,我市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江苏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为“无锡市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江苏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海澜集团有限公司为“市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被无锡市政府树立为无锡市冶金行业卓越绩效管理示范基地,江苏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通过了省卓越绩效管理孵化基地的现场评审。要利用好现有卓越绩效管理示范基地这个平台,加快省市级示范基地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基地培训功能、传播功能、辐射功能,为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企业分享经验,提供交流平台,及时提供国内外最新的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动向,使之成为卓越绩效管理的培训基地、人才基地和示范基地。

5.继续深化“质量专家服务进企业”活动内涵。

加强本地企业间的互相交流和学习,发挥我市本地管理人才在质量管理和质量活动中的作用,要进一步总结去年全市“质量专家服务进百企”活动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寻找、提练管理案例,整理汇编学习。继续开展“标杆对比”活动,帮助指导企业以国内外质量管理领域的优秀企业、知名企业为标杆,引导企业在质量控制、标准水平、计量手段、自主创新等方面找差距、查原因、定措施,提升管理水平。

6.充分发挥“市长质量奖”引领作用。

要充分发挥“市长质量奖”对组织管理的引领、推动和服务作用,使之成为全社会参与管理创新的重要引擎。一是坚持评定标准。要遵守《市市长质量奖评定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严格采用卓越绩效标准评定市长质量奖,保证评定工作的科学性,确保评定结果的“含金量”。二是坚持外延拓展。要把“市长质量奖”的评选范围从工业企业、拓展到商业企业、对群众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社会服务等领域,打造高水平的社会服务业。三是鼓励培育攀比意识。积极扶持企业积极争创“无锡市市长质量奖”和将要启动的“江苏省省长质量奖”,真正引导企业实现技术、管理和组织的创新,以形成具有特色的技术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道路。

标准引领质量提升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项工作部署,以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目标,加快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步伐,不断提升管理国际化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质量工作水平,为加快建设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总体目标

围绕“质量提升”的总要求,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广卓越绩效管理理念,重点引导和推动我市新兴产业、重点产业集群、省级以上名牌和规模以上企业以卓越绩效为导向,不断强化质量管理和管理创新,力争通过3年(2010年至2012年)的努力,全市企业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抗风险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确保管理水平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领先地位。

2010年工作任务:加强引导,年内全市40%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有效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规模以上企业贯标率达10%(750家)以上;
重点在电动自行车、现代物流产业建立市级卓越绩效管理示范基地;
创建卓越绩效达标企业10家以上;
培育争创“市长质量奖”企业累计达5家。

2011年工作任务:强化指导,年内全市60%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有效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规模以上企业贯标率达20%(1500家)以上;重点在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建立市级卓越绩效管理示范基地;
创建卓越绩效达标企业10家以上;
培育争创“市长质量奖”企业累计达7家。

2012年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年内全市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100%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规模以上企业贯标率达30%(2250家)以上;重点在集成电路、机光电产业建立市级卓越绩效管理示范基地;
创建卓越绩效达标企业10家以上;
培育争创“市长质量奖”企业累计达10家以上。

三、主要措施

(一)积极推行首席质量官(CQO)制度

首席质量官是企业质量战略的首席成员。建立和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进一步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在更高层面上推进质量管理水平、提升质量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广大企业要把建立和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把优秀的质量管理人才推到质量管理的前沿,真正建立起企业的质量文化体系,要把建立和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作为企业质量人才建设的重要途径,制定切实有效的人才培训计划。职能部门要大力引导企业推进首席质量官制度建设,积极传播先进的质量理念,倡导企业建立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引导质量管理人从质量经理人员向首席质量官拓展,推动企业质量文化建设。

(二)深化卓越绩效管理孵化载体建设

目前,我市拥有1个省级卓越绩效孵化基地和2个市级卓越绩效管理示范基地,为全市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合作交流平台。下一阶段,要积极探索和重点加强在全市重点产业集群以及物联网、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微电子、新材料与新型显示、软件与服务外包、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中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推广和应用,进一步扩大产业、行业覆盖面。要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企业的做法和经验,通过组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研讨会,传授先进企业的典型事例,加快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在全市的普及和推广步伐。

(三)全力推进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

市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加强推行卓越绩效管理的培训辅导工作,全力推进企业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要制定系统的、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计划,要加强与大专院校、中介机构的联合与协作,建立完善卓越绩效管理培训师资队伍,积极实施“123”贯标工程,即: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10%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20%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
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30%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同时针对不同企业、不同管理层次,举办形式多样的质量管理知识培训活动,进一步扩大培训面。

(四)充分发挥“市长质量奖”的引领作用

要充分发挥“市长质量奖”对组织管理创新的引领、推动和服务作用,使之成为全社会参与管理创新的重要引擎,要有计划地将评奖范围从工商企业向对公共生活有重大影响的医疗教育机构、非营利组织和公共管理部门扩展,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探索行业应用模式,打造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业。要深化国内外交流,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管理创新机构,促进技术、管理和组织创新,提高创新成果转化和市场应用水平,形成具有无锡特色的技术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发展道路。

(五)广泛开展“标杆对比”活动

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关于“质量提升”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组织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和行业骨干企业开展自身情况分析,包括企业主要产品质量水平、市场占有情况、产品出口情况、企业及产品在同行业中的排名和地位、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前景等。在此基础上,以国内外优秀企业、知名企业为标杆,开展“标杆对比”活动,帮助企业在质量管理、产品和标准水平、计量手段、自主创新等方面找差距、查原因、定措施,从而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推荐访问:引领 提升 质量 标准引领质量提升【五篇】 标准引领质量提升(精选5篇) 标准引领 质量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