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入职采购主管【五篇】【完整版】

时间:2023-06-17 10:15:02 来源:网友投稿

新入职采购主管范文第1篇关键词:高职;采购与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人才需求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031-03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新入职采购主管【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新入职采购主管【五篇】

新入职采购主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
采购与供应链;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031-03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生产和销售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直接推动了采购和供应链的全球化,对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采购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在采购与供应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存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制约了采购与供应管理战略地位的提升。因此,探索满足市场需求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势在必行。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贸易日益活跃,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和国际供应链系统的重要环节,成为许多跨国企业的全球采购基地。国际采购、工商企业采购、政府采购这三大需求,已经促使采购管理队伍的迅速壮大,并由原来的区域性向全球性扩展。一方面,大批外资、合资企业涌入,他们对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行业经验的采购人员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另一方面,众多国内企业逐步认识到采购成本节约对企业经营的重要价值,必须迅速提高自身采购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同时,采购与供应管理岗位涉及面广,无论何种性质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都有采购行为,都需要采购与供应管理方面的人才。

随着政府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化,政府机构加强了对采购行为的规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自实施以来得到快速推广,在节约财政资金、加强廉政建设方面成效显著。通过规范的符合国际市场运行准则的采购行为增加营销价值、获取政府订单、进入国际市场已成为企业提升核心价值的有效手段。改革及有序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加速培养专业化和复合型政府采购人才、加强政府采购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采购职业人员需求巨大,高级采购职业人员短缺尤为严重。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尤其是采购计划、采购项目管理、招标投标、谈判签约、物料监控、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专业采购人员是非常稀缺的。

高校毕业生是采购专业人才的主要来源,但我国高校的采购专业建设已经严重滞后于人才市场的需求。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没有列入采购专业,2004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在财经大类里也没有列入采购专业。虽然一些高校尝试在其他专业下开设采购管理方向,或者被批准为目录外新专业,但数量不多,其所培养的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全国自学考试涉及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但覆盖的范围和影响力比较有限;
职业培训主要以职业资格认证为主,而职业资格证书种类较多,认证费用高昂,良莠不齐。上述因素交汇在一起,影响了采购人才市场的规模和质量,制约了我国采购职业的发展和采购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方面,采购人才需求的猛增,另一方面,教育滞后导致的人才供给不足以及人才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不足,由此产生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高职院校培养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必要性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专业人才与团队的开发是采购与供应管理发展的基础。转型期的采购与供应管理,其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增加对人才素质的开创性、主动性和应变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采购方面的人才总体素质普遍很低,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知识覆盖面和专业能力比较欠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在国内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2009年《中国采购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采购管理的总体水平仍不高,表现为一些采购绩效指标不高;
采购绩效与公司目标设计的结合不够紧密;
采购部门在组织中的战略作用并未充分显现;
采购管理与供应商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程度不高等等。成本控制是采购对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贡献,商品质量、原材料市场和人才问题则是采购管理面临的三大主要挑战。

基于采购与供应对企业成本的节约效用,高层领导应更加重视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战略性特征,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和创新的思路,加快培养和储备具有战略思考能力的采购与供应专业人才,构筑更具全球性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为解决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的供需矛盾,必须通过政府、企业和高校的共同努力,构建多途径、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采购与供应管理向供应链和价值链升级的需要。

高职院校服务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专业及培养方向,依据职业能力和素质构建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进行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弥补高等教育对采购专业人才培养的短板,推动高职院校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需求驱动的高职院校采购与

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定位和建设理念 (1)专业定位。以供应链中的采购与供应活动为工作内容,以完成采购与物资供应为任务,为工商企业、政府机构和外资企业培养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以提高采购与供应效率,发挥采购利润杠杆效应,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2)建设理念。以市场需求和职业资格为导向,以典型采购与供应流程(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任务驱动模块化设计理念,设计7个任务模块,并提炼每个模块对应的职业能力,构建融理论知识、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于一体的“工作任务驱动教学与实践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掌握现代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最新理论知识和技术,熟悉采购相关业务环境及采购与供应业务运作流程,具有供应商开发、采购与供应、库存控制等核心职业能力,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及英语应用能力,在工商企业、政府机构和跨国企业从事需求分析、采购计划、采购谈判与招标、供应商管理、库存管理、物料供应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

职业范围和职业发展 在工商企业、政府机构和跨国企业从事需求分析、采购计划、采购谈判与招标、供应商管理、库存管理、物料供应等工作,起步岗位是从事基层操作的采购员、采购助理。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可以按照采购职业的职业发展规划向管理级和规划级岗位晋升,具体如表1所示。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具体如表2所示。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以典型的采购与供应流程为主线,按照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设计理念,对7个流程环节对应的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和提炼,确定每个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并依据工作任务及其职业能力,设计了相匹配的12个任务模块与课程以及相对应的实训、实践课程。为了加强对采购与供应基础理论的理解,还设置了4门基础课程。由于政府采购、工商企业采购和国际采购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别,因此应根据不同采购类型的特点设置相应的特色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具体如图1所示。

引入职业资格认证 为加快采购人才的技能培训,规范采购行为,统一操作标准,提高采购人员的职业素质,必须对从事采购行业的人员实行资格化管理。采购职业资格认证有利于提高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同时应按照采购职业资格标准整顿现有的采购队伍,进一步规范采购管理,使采购人员的操作技术与技能更加趋于正规化、规范化。为了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采购专业人才,高职院校要做好采购职业资格的认证和对接,鼓励学生获取采购职业资格,将有助于毕业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为进入采购职业奠定基础;
高校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对接,可使毕业生能顺利地向采购职业人员转变,而采购职业资格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是构建采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重要基础。目前采购职业资格认证有三种国外证书和三种国内证书,国外证书包括: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的CIPS认证;
美国采购供应协会的 CPM(注册采购经理)认证;
国际贸易中心(ITC)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国际资格认证。国内证书包括: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国家采购师职业认证;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和教育部考试中心联合颁发的CPS证书;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采购师认证。这些证书各具特色和适合范围,有的还有实际工作经验和学历方面的要求,对在校学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校资源和特色选择符合条件的证书,并实现证书与教学的对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采购知识和能力,为将来的认证奠定基础。

纵观采购与供应的战略作用和发展趋势,国际采购、工商企业采购和政府采购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内涵,要分别研究其运作流程和管理模式以及相匹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因此,做好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强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的统一协调,构建多层次、优势互补的人才培养体系非常重要,这也是未来采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何黎明.应对采购与物流管理的未来[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1):62-65.

[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采购发展报告(2009)[R].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3-18.

[3]倪东生.构建我国国际化采购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5(10):32-35.

[4]宋玉卿.采购管理专业建设研究[J].物流技术,2010(9):146-147.

[5]倪东生.政府采购领域专业教育的作为与突破[J].中国流通经济,2011(8):79-83.

[6]冯华,宋玉卿,郭红莲.建设“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的必要性研究[J].经济师,2005(5):119.

[7]况敏.对职业导向的高职档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1(18):49-51.

[8]王焕琦,杜培革,张丽华,安丽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1(14):12-14.

[9]魏银霞,郭庆.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等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20):38-39.

[10]刘东波.论高职院校“职业融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27):28-29.

新入职采购主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
物资采购管理;
创新

0前言

当今电力企业的内部外部环境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要想进入市场,适应市场,并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及时转变思路,管理创新,更新管理机制,以实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战略目标。对电力企业而言,在众多的管理领域中,物资采购管理关系到企业的成木管理和质量管理,物资采购管理是实现上述两项主要管理内容的第一环,要把好这一重要环节,进行创新,改革管理模式应是当前各电力企业积极探索的问题。

1形成物资采购管理新理念的客观环境

外部环境的形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己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买方市场己经形成。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供应商对目前存在的靠不正当手段占领市场的无序竞争深恶痛绝。具有一定企业实力的供应商,其产品质量可靠,服务完善,希望通过规范的市场竞争手段进入市场。再者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电子商务己渗透到商业的各个领域。所有这些均为改革物资采购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的优势。电力企业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企业,一般物资流动量较大,均在几千万元乃至上亿元,这就给企业在采购过程中的成木控制创造了空间。

随着电力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企业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降低经营成木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这就使创新物资管理理念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一种需要。电力企业资金雄厚,多年来在市场中形成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较高的资信度,大量供应商争相进入电力物资市场,这就给我们改变物资采购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提供了契机。

纵观电力企业所而临的内外部环境,电力企业要抓住机遇,适时创新一套物资采购模式和管理理念己成为一种必然。

2完善规章制度创新,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水平

当前,一些国有企业仍未注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内部管理不严,纪律松弛,浪费严重现象时有存在,缺乏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表现在物资采购方面就是没有集中物资采购权和明确职责分工,没有对物资采购进行科学管理,导致乱采购,程序不规范,招投标推行力度不够,造成物资库存积压,周转缓慢或假冒伪劣产品流进企业,造成许多损失和浪费。这在电力企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存在。因此,必须抓好企业物资采购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采取切实措施,不断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水平。

(1)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物资管理制度和设备、材料招标管理办法以电力企业要进一步强化物资管理基础,搞好物资定额、计划及物资分类、采购分工工作,不断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岗位规范与工作标准,用制度规范职工行为,堵塞管理漏洞,实行物资采购管理全过程各环节的制度化。

(2)加强物资采的管理监赞,严肃财经纪律。

物资采购要贯彻国家物资管理工作的法规、政策,遵守市场管理规定和购经纪律,遵循比质、比价、比信誉、比运近和以厂家供货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先急后缓,适用及时的原则,千方百计采取多渠道,少环节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总结经验,开拓货源,保证企业生产和建设的物资需要,使电力企业物资采购工作步人良性循环轨道。

(3)实施物资采购管理现代化。

电力企业要广泛推广先进技术与先进管理手段在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运用,建立精干高效的物资采购管理机构,建立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履盖物资管理各环节,对物资定额、计划、合同管理、库存管理、帐目管理、统计报表以及设备材料的产、供、配送、采购、加工渠道、价格体系等物资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资料贮存与检索,不断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水平。

3全新物资采购管理管理模式的引入

物资采购管理程序基本包括:需求计划的提出、采购计划的下达、询价采购、入库验收、结算等。但旧的管理模式是人为随意采购,买哪家的东西、什么价位基本上是专职采购人员或需用单位决定,随意性较大。二是-事一议性招标,即针对物资需用量较大的项目,临时组织招标。这两种力一式存在着不能全过程竞价采购,没有目标价格原则,采购产品质量不易控制及采购过程易产生腐败行为等弊端。对此,我们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借助十计算机网络,将物资采购管理组织机构划分为二个互相独立区的制约型物资采购计算机竞价系统的物资采购管理理念,并付诸于实施,初步进行了模拟运转。

组织机构。该系统分为二个下属机构:物资管理中心、物资竞价中心、物资采购实施及配送中心,二个中心相互无行政关系,相互独立。其中:

物资管理中心职能:负责需用计划审核,库存核对,下达采购计划,仓储保管及发放;

物资竞价中心职能:负责将采购计划录入计算机网络,网上采购信息,采购统计,入库前验收,对供应商进行评价;

物资采购实施及配送中心职能:依据竞价中心采购结果签订合同,物流配送,结算及特殊条件下的人工采购。

流程。由物资竞价中心在计算机网络上信息进行准入招商,采用专家打分制分别按企业规模性质、企业管理水平、企业业绩、主要用户反馈、与本企业业务往来中的形象、企业资信程度等六个方面进行考评,实地考察后,符合标准的供应商能确保产品质量时发放准入证。入网后各供应商在交易期内出现二次供应质量问题则立即取消入网资格。在此基础上,竞价中心接到由物资管理中心下达的采购计划时,就按程序进行采购信息网上,供应商可在全国各地进行异地报价,计算机自动比价排队,最低价形成,采购确立。下一步工作转到实施配送中心签合同,货到后,由竞价中心验收,再转入管理中心仓储。这种理念基于招议标方式,使日常采购从小到大均纳入有序竞价过程中,既实现了低成本采购,又确保质量合格。

4计算机网络竞价采购理念的优点

通过计算机竞价网络采购,甲乙双方不见面,避免了人为的随意性,改变了传统的采购力一式,实现了日常化的竞价采购,规范了采购成木控制原则。由于采用网络准入制,严格控制供应商的入网资格,使产品质量能够得到保证。

采购过程有计算机按设定原则来完成,采购是在人机人的环境下自动完成。避免了采购过程中的人为随意性,基本能够避免人的干预,使不正当竞争得到有效控制。

新入职采购主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采购管理;
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4-0113-02

1引言

采购就是指通过选择、购买的方式从资源市场获得物料、技术、服务的社会经济行为,其目的是为企业在所需的时间、所需的地点尽可能用合理、低廉的价格获取质量、数量符合需求的资源。采购管理是为了保证企业采购目标的实现而对采购的全部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的活动,包括供应商选择、请购单汇总、采购订单的生成、执行采购单、收货验货入库、各种单据票据的收集整理、采购结算等的采购活动的全过程。过去的企业的销售来谋求利润,但现在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包括物料、劳动力等在内的生产成本难以在保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再压缩,于是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就转变为原材料采购和产成品销售的竞争。这样一来,对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技能要求、理论基础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合格人才的重任,并提倡培养学生技能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然而,一方面高职学生高考入学分数线低、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态度欠端正、主动学习意识淡薄;
另一方面大部分任课教师都是从经过系统理论教育的本科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高职教室的讲台,如此一来就很容易形成教师上课讲原理、要求学生背概念、考试一纸化、评价唯分论的传统型“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这样既不利于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符合高职教育的理念,更为严重的是不能培养出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故此,高职《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当前高职《采购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符合高职教育理念、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和一些具体措施。

2当前高职《采购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2.1教学观念不先进,师资力量薄弱

在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职业大学开始,到今天,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建设历程。特别是199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9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中央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要求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看似迈进了发展的春天,但是事实上受到传统思想和意识的影响,使得当前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教学观念不先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很难适应社会发展对培养高职专业人才的需求。

虽然我国早就在本科院校开办职业教育师资专业和培训班,但事实上现在进入高职院校的教师最低的学历门槛都是硕士研究生。不管是学术型研究生还是专业型研究生,其教育背景或多或少都影响着对高等职业教育观念的理解和指导实际的教学工作。再者,从校门到校门,从课桌、实验室到讲台的教师严重缺乏企业采购的实战经验;
而在企业从事多年采购工作,有着丰富社会阅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资深采购员、采购管理人员要么缺乏必要的知识宣讲、技能传授能力,要么就受企业工作时间与学校教学时间、工作报酬和课时报酬等矛盾的影响造成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难以出现在学生面前,更难以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和技能训练中去的现实状况。

2.2教学内容不科学,教材质量不高

《采购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一般来说,该课程包括采购管理基础知识、采购计划管理、采购价格管理、采购供应商管理、采购招标管理、采购订单和采购和采购控制与风险管理等内容。但职业教育有着明显的依托行业、服务行业、引领行业、提升行业的特点,故各职业院校在采购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取舍上各有不同,在内容着重点方面也各有千秋,从而导致该课程教学内容不太科学。目前,虽然各种名目的高职《采购管理》教材种类繁多,但真正能体现符合高职教育发展理念,又适合当前教学需求的高质量教材少之又少。

2.3教学方法不丰富,教学效果欠佳

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念、学生睡,老师写、学生抄的现象。虽然有的老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但是老师始终是课堂里的主角,而学生很难真正参与其中,使学生无法从学习中获得乐趣,从而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2.4教学环节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相当普遍

限于校内实验设施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有无法与企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现状,使得在教学环节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虽然在教学计划、授课计划、课程标准里面都有适当的实践教学课时和内容,但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却变成了由“教师嘴巴描述、学生心领神会”了。

2.5考核方式不实际,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考试一纸化似乎成了最简单、最公平的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法,但事实上这种简单的评价方式极大地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甚至出现平时考查找百度、平时作业抄书本、期末考试靠舞弊的极端现象。从而使学生大学三年就是围绕考试试卷转,而丧失了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3高职《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3.1外引内培、专兼结合,构建优秀教学团队

学生是重点,教师则为核心,优秀的教学团队就是教学工作的保障。老师不仅给学生传递知识、操练技能,同时还要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就业能力、协作态度、创新理念、服务意识方面起到引领作用,所以必须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构建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基于当前师资力量极度缺乏,在岗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现状,建议一方面采取从校外引进在专业、行业领域里有卓越贡献或有实际产业的专家、高管、技术员为团队的核心成员,带领大家齐心协力共建优秀团队;
另一方面选派本校骨干教师参加部级企业顶岗培训,或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来丰富采购实战经验,练就企业实际采购技能;
再者建立健全专兼职教师资源库,完善专兼职教师考核考评体系,努力打造一个招之来、来之战、战之强的优秀教学团队。

3.2开发教材、革新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教材就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提纲,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各院校行业背景的实际,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再邀请企业专家、专业领域专家、在采购岗位工作的本校毕业生等代表讨论,共同开发符合高职教育理念、满足企业需求、适合教学需要的教材。同时革新教学方法,根据需要和结合实际将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仿真实训等应用到教学中去。

3.3校企合作、共建共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物理管理是一个刚刚兴起不久的专业,很多职业院校都缺乏必要的校内实验实训设施设备,或者现有的实验实训设备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实际的《采购管理》教学依然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无法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企业采购实际问题的能力。故此,建议院校方在专管部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职教集团的主导下努力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合作企业,共同建设实验实训室、建立健全在校生企业顶岗实训、毕业生企业顶岗实习模式。这样既解决了“院校有人没事做(联),企业有事没人做(联)”的矛盾;
也可以将我们学生的学习环境搬到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同时还可以加强院校和企业各方面、各层级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师资培养。

3.4过程管理、动态考核,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彻底改变过去一个学期下来,最后几十分钟,一张试卷就简单评价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和对一门技能的掌握的考核模式,建立教学过程管理,如课堂教学考核就包括出勤、参与讨论、发言、创新能力、作业批改等;
实验实训教学考核包括团队组建、实验实训过程、实验实训成果、5S管理等;
顶岗实训或顶岗实习考核就根据学生企业顶岗实训、顶岗实习相关规定与企业师傅一起根据不同工作岗位、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分别考核。

参考文献:

[1]邓汝春.高职高专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8,(14):29,47.

[2]刘长军.浅论现代高职教育中采购管理课程建设[J].高教高职研究,2010,(3):239-240.

[3]汪长飚.物流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07(8):27-28.

[4]吴健.高职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内江科技,2011(7):174-175.

[5]张玉静,贺彩玲.高职采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吉林省教学学院学报,2013(11):99-100.

[6]戴四新,金晓严,杨怡.物流产学研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中国市场,2011(2).

新入职采购主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采购业务;内控制度;关键控制点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6-0057-02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它涵盖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业务、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将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就是依据采购业务的业务发生频繁、工作量大、运行环节多、货物流动带动资金流动、容易产生管理漏洞等工作特点,设计出规范整个业务流程和每个关键控制点的规定、方法、措施等,并规范执行,严格监督,认真考核,使采购业务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采购业务流程一般包括:接受物资需求申请;编制物资采购计划;联系供应商;与供应商洽谈、成交、最后签订订货合同;到货验收、入库;支付货款;善后处理等工序,以确保物资符合质量安全可靠、价格合情合理、数量符合要求,及时准确到货,供方资质齐全,售后服务到位的要求。与之相对应的采购业务内控制度就应包括:职务分离制度、物资采购的请购单控制制度、订货控制制度、货物验收控制制度、仓储管理控制制度、入帐付款或应付帐款控制制度、会计稽核与对帐制度等。

为了设计好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对公司采购业务的实际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

例如某公司属煤矿企业,2004年由国企煤矿刚刚改制为公司制企业,初步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首次以独立法人资格直接面对市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公司制运作,基本实现了职能和机制的转换,构建起以“两井区、一中心”为主体的生产组织框架。年原煤产量300万吨左右,年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投入达3亿元左右。其生产用物资包括设备、备件、电力,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工具等,采购业务分别由机电部、供应部两个不同的部门负责,两个部门各自负责自己采购物资的保管。本人分别对两个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职务分离制度的测试、请购单制度的测试、订货控制制度的测试、货物验收制度的测试,付款控制制度的测试,并与各个环节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访谈。从表面上看,两个单位本身的内部控制较好,但是经过细心分析判断和进一步的访谈后,本人发现内控设计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缺陷。

1 机构设置和主管领导的职责划分

(1)采购分别由两个部门进行,属多头采购,增加了设立机构和人员的重置成本,也增加了内控对采购业务的控制难度和在采购中存在舞弊行为的可能性;

(2)采购物资的检验分别由两个采购部门自我验收,使采购物资的质量高低难有保证;

(3)两个采购部门分别将采购物资存放在自己的仓库内,可能失去采购和仓储的相互制约,如盘盈、盘亏时若两者合二为一会增加舞弊的可能性;

(4)两个部门的主管领导分别由机电副总经理和经营副总经理分管,容易形成各自为政、协调不畅的弊端。

2 具体内控环节方面

(1)采购部门只凭基层生产单位报送的物资申请计划和库存情况组织货源,而多数生产队组所报材料申请计划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临时性的计划较多。这种物资需求计划没有扎实的生产实践基础,缺少科学性;

(2)采购部门虽搞一些电话业务联系,但许多生产厂家为了唯护其商的利益,报价比商的价格要高出几成,使价格真相难以把握,同时市场调研的产品范围较小,而且市场调研报告由采购部门自己书写,内容简单且无外部证据来证明其公证性;

(3)到货验收入库上架的物资分不清哪家供货商的货,一旦发现质量问题无法追究责任;

(4)二、三类物资长期由几个老客户供应,可能会失去应有的竞争,如价格和质量;

(5)对于大型设备的采购内控设计和执行都较好,但对小批量临时性用料的采购则由计划员随意指派供货商送货,价格的核定也只以过去的进货价作比较,对超过规定金额额度须签订合同的也在事后再补办合同,形成了管理上的漏洞。

针对这些情况,本人对完善其内控制度提出个人的想法如下:

2.1 机构重组与主管领导之间职责的重新划分

(1)成立单独的仓储部门,收回供应部、机电部仓库保管职能,仓库保管的人员由新成立的仓储部门来管理,并对这些仓库保管人员进行定期的轮换以减少串通舞弊行为。

(2)合并机电部和供应部的采购职能,成立专门的供应中心负责全公司的物资采购,供应中心负责编制采购计划、调研市场和实施采购。

(3)检验人员组成一个中立部门,并赋予相应明确的权责。

(4)对于主管经理人员的职责,应根据不相容职务不能混岗的原则做出调整,以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本人认为,仓储部门、检验部门、供应中心、财务部门、监审部门应当归属于不同的主管经理领导。

2.2 采购内控环节的完善

(1)供应中心编制采购计划,要站在生产的需要和整体效益最高的高度来制定,要根据煤炭地质结构和每个采面的具体产量和进度来研究各类物资的需求规律,做好采购决策。

(2)对于形成批量或重要的A类物资,采购员应亲自走出去到生产厂家核实其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和销售价格等情况,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必要的话会同监督部门共同前往,需经企管部门审核其真实性和全面性。

(3)检验人员、财务人员不准和客户见面,以减少舞弊和付款时的人情付款,或者由使用部门、采购部门、检验部门及指定技术人员到场,按计划单、合同书验收。

(4)经验收合格入库后的物资,仓库保管人员必须及时填制“收货单”一式数份,分别传递给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

(5)对进货业务涉及的所有原始凭证、记帐凭证,都必须经过稽核人员或会计主管审核后方能记帐。

如对于采购的不同环节应由不同的部门执行,并由不同的经理负责这一提议,可形成不同部门和经理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牵制;此外,对于一般采购业务的关键控制点问题,归纳出五个控制点进行控制,即申请、计划、合同、验收、入库。设立这五个控制点无疑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应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而逐步调整和完善。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还应借鉴国外一些大企业集团的管理精髓,结合自身实际予以补充和提高,只要制度完善,落实到位,程序规范,控制得力,监督有效,持续改进,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就能起到约束和规范采购行为、降低采购成本、阻塞管理漏洞的作用,成为真正意义的“阳光采购”,也能促使采成本不断降低,发挥成本领先战略优势,最终提高企业市场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会计制度设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3).

新入职采购主管范文第5篇

1.机构设置不尽规范。根据财政部《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财政部门是政府采购的主管部门,下设政府采购管理机构,主要负责本地区的政府采购管理和监督工作,财政部门不得直接参与和干涉政府采购中的具体商业活动。然而,各地在推行政府采购的过程中,机构的设置往往都是在财政部门内部设立一个政府采购办公室或政府采购中心,属财政部门内部科(股)室,代表财政部门行使政府采购管理监督和具体采购事务双重职能,这就难免会出现与财政职能不相适应的现象,从而使财政部门在担当政府采购管理职能问题上界定不清,出现财政职能越位和缺位现象。

2.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滞后。目前,由于各地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尚未作为一项单独的内容纳入财政支出预算范畴,财政预算编制比较简单粗糙,公共支出项目还未细化到政府集中采购目录,政府采购工作很难从全局上把握和预见全年政府采购计划,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使政府采购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随意性、临时性、盲目性。造成的后果是政府采购预见性差,地方采购需求不足,工作只能局限在单位平时的申报环节上,被动地接受市场信息,政府采购“三公”原则难以全面体现出来。另一方面,由于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力有限,正常的公用经费支出难以保障,导致可供政府采购支出的财政预算安排极度有限,加之单位自筹资金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政府采购效果。

3.招投标机制不健全。政府采购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透明环境中通过招标方式实现物有所值。但是,由于受专业知识的局限和多方因素的制约,目前政府采购的招投标工作仅仅停留在运作的初期,专业化水平不高,缺乏管理措施,各项招投标活动运作效益低,监督乏力,与统一、严谨、细致、规范、高效的招投标要求相差很远,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没有统一的招投标管理模式;
二是专家评委库人员空缺;
三是招投标主体不明确;
四是政府采购招投标主体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在具体的操作中,运作机制不透明、“暗中指定”的虚假招标时有发生。全国首例政府采购案——浙江金华市益迪医疗设备厂状告全国畜牧兽医总站招标采购侵权案,就说明了这一点。

4.政府采购缺乏监督体系,即政府采购监督缺乏明确的监督主体、监督客体、监督内容、监督措施及其相互制约机制。政府采购区别于以往分散采购的最大特点便是它的程序性和规范性。政府采购工作的每一个层次、阶段和环节,都有其明确规范的职责分工和操作程序,都应受到相关监督主体的跟踪监督。只有接受明确的、系统的监督,才能保证政府采购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目前,我国不少地方将政府采购的管理机构和操作机构职责全部放在采购中心,财政部门参与了政府采购的商业性决策,导致财政部门整天忙于政府采购的事务性操作,而放松了采购预算的编制、采购性支出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地方政府采购的起步阶段,这种现象的存在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随着政府采购工作逐步走向深入和大规模推开,这种“政事不分”的做法应该得到规范。

5.网络设施差,市场滞后。最能体现政府采购效益的应该是网络采购。然而,当前一些地方政府采购信息设施差,严重制约了网络市场建设,有些日常采购还需要通过零售市场进行,这样便导致政府采购存在许多潜在的隐患,如“关系采购”和“地方保护”等,直接阻碍着政府采购的健康发展。

6.政府采购队伍专业人才缺乏。政府采购是一项集政策性、知识性、全面性、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于一身的全新的财政发展,需要采购人员掌握全面的知识。政府采购工作人员只有懂得财经、科技含量高的网络工程、建筑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和市场操作的技能,以及招投标的有关法定程序和文件规定,才能切实履行好政府采购职能,提高政府采购的工作效率和采购效益。然而,各地在成立政府采购机构时,人员配备的专业素质考虑过少,或者受人员编制的约束,往往都是在财政内部调剂产生,这些人员除能够熟练掌握财经知识外,对其他行业管理知识和高新产品专业技术知之甚少,影响了政府采购效益和运作质量。

二、完善和规范政府采购制度的对策

1.理顺机构,界定职能。设置政府采购机构时,应遵循管理职能与采购事务分开的原则,建立一个梯级式的管理层和机构模式,做到既要便于各项工作的开展,又要有利于社会各界的监督。根据新颁布的《政府采购法》的规定,结合各地开展政府采购成功的经验,笔者认为:第一要设立政府采购管理机构。按梯级式管理模式,政府采购应成立以分管财贸的领导为组长,财政、审计、监察、技术等职能部门参与的政府采购管理委员会,下设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政府采购法规、政策的制定、修订和完善操作办法以及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采购预算的审查、采购计划的下达和各项制度规章的督办落实等。第二,设置政府采购事务机构。根据我国国情,成立一个专门的政府采购中心或政府采购招投标中心,其性质属于非盈利性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是政府采购工作的具体执行机构,隶属于各级政府,接受财政部门的业务指导与监督。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与政府采购中心的关系是一级委托关系。

2.试编政府采购预算,强化采购约束。政府采购预算是编制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预算的完善和补充,同时也是为财政部门在审核下一年度同类预算提供的准确参考依据。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不仅可以全面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而且能实现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近年来,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日益临近,政府采购预算编制迫在眉睫,通过政府采购预算,事先预知全年采购规模,拟定采购计划,提前了解市场行情,捕捉采购信息,并按采购计划组织实施,克服目前实际运作中忙于零星采购或无计划采购的弊端。政府采购预算一经确定,原则上一般不做大的修改和调整,以维护政府采购预算的严肃性,政府采购的范围很广,品目繁杂,在预算编制改革的起步阶段,要全部列入政府采购预算,无论是从技术方面还是从实施能力方面考虑,都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突出重点,抓大放小,同时,整个编制程序要简单易行,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扩大范围。

3.建立完善的招投标机制,提高政府采购效益。招投标是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之一,大力推广招投标制度,对于规范政府采购市场交易,促进公平竞争,防止腐败,提高政府采购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地应按照《招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的有关程序和运作规则,将招投标活动纳入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第一,强制推行招投标制度。各级政府必须强制推行公开招标方式,在广泛范围内开展竞争采购。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招投标制度;
加强对招投标采购的监督和管理。第二,正确选择招投标方式和运作规程。不论采取哪种招投标形式,其运作规程必须严谨、细致、规范、科学,同时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原则,自觉接受监察、公证机关和社会公众三位一体的监督。第三,建立和完善专家评委库。由于政府采购招投标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涉及的行业和专业水平较高,建立和完善专家评委库是搞好招投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评委的选定不能受区域的限制,尽可能放宽视野,选配一些专业素质高,又有实际经验的人员进入政府采购专家评委库,使其政府采购招投标逐步建立一个高层次、高水准的运作体系,真正体现招投标的合法性及权威性,更好地发挥阳光交易作用。

4.建立监督机制,体现“三公”原则。首先,建立政府采购的监督法规体系。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国家已颁布的《政府采购法》等法律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财政部门应制定的政府采购监督检查工作配套法规。目前,要加强对政府采购的监督检查工作,关键是制定这些配套法规,这是财政部门在建立政府采购监督法规体系中的主要任务。其次,在规范政府采购操作程序的基础上,建立重点采购环节的日常监督制度。一个科学规范的政府采购操作程序应当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制订较为详细的政府采购目录;
编制全面的政府采购计划;
选择合适的政府采购方式;
审查供应商资格;
执行采购方式;
签订采购合同;
履行采购合同;
验收商品;
结算货款。上述采购程序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有相应的监督措施来保证其客观公正性,如建立政府采购预算制度,建立供应商资格审查制度,建立评委库制度,建立采购与付款相分离制度等。最后,建立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政府采购监督队伍,邀请审计、监察、技术监督等部门参与政府采购市场的监督,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对政府采购效益的评估和跟踪调查。

推荐访问:主管 采购 新入职 新入职采购主管【五篇】 新入职采购主管(精选5篇) 采购主管新入职如何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