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乡村,人才先行论文7篇

时间:2022-09-23 15:10:04 来源:网友投稿

振兴乡村,人才先行论文7篇振兴乡村,人才先行论文 22022乡村人才振兴实施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振兴乡村,人才先行论文7篇,供大家参考。

振兴乡村,人才先行论文7篇

篇一:振兴乡村,人才先行论文

2022 乡村人才振兴实施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乡村振兴需要人才,人才赋能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振兴,要用活用好乡村人才,下好乡村人才振兴“先手棋”,以高质量乡村人才队伍助推高质量乡村振兴。

  用好“觅”才多棱镜,让乡村人才破土而出。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是一项战略性工程,在实现乡村振兴中起决定性、支柱性作用,因此要牢牢掌握战略决定权、占领战略制高点。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教育医疗、基层治理、村集体经济发展等近期目标,挖掘培养乡村优秀人才,充分激活乡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又聚焦乡村振兴远景规划,及时编制乡村振兴急需人才信息库,统筹谋划各类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以乡村人才优先使用、乡村人才优先振兴为乡村振兴点燃“引擎”。乡村人才的引进和选拔,不仅要眼睛向“外”,也应目光向“内”,做到开门揽才与就地取“才”同频共振、同向发力。针对农村急需人才紧缺现状,充分发挥好对外引才作用,大力回引在外能人、在外大学生等,培育一批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农村实用人才,同时更要注重“本地掘金”,把更多的“土

 专家”“田秀才”挖掘出来,让更多人才在“家门口”开花结果、绽放光彩,让“外来”“内生”的人才都能烁“真金”。

  用好“用”才显微镜,让乡村人才人尽其才。乡村人才振兴能否加速乡村振兴,人才动能激发和价值转化至关重要,要强化人才红利,实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深刻理解把握人才与事业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把“人才得事业”与“事业要人才”结合起来,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地理优势和发展目标等,积极为各类乡村人才大显身手搭建广阔舞台、创造机会,让乡村人才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挑大梁、当尖兵,以乡村事业激励乡村人才、用乡村人才成就乡村发展。牢固树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观念,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怪圈,大力使用各类乡村人才,保证乡村振兴人才数量充足、体量庞大,以乡村人才“量变”推动乡村振兴“质变”。结合乡村所处的“环境”、拥有的“资源”、配套的“设施”、人才的“需求”,对乡村人才进行综合“筛选”、定点“播种”、靶向“育苗”,有效地预防因“才不配位”而导致的“水土不服”,不断激发人才活力,盘活乡村人才资源,科学地实现乡村人才的“精准使用”。

  用好“爱”才放大镜,让乡村人才温暖加倍。无论是引进“外才”,还是使用“内才”,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因此要做好乡村人才全链条服务,全方位统筹好、公

 平公正落实好乡村人才的育留用工作,做到就地取“才”与开门揽才享受同等待遇和机遇。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强化政治引领,注重在乡村人才队伍中发展党员、评优评先、结对共建,以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激发乡村人才的爱乡之情、建功立业之切。在工作上充分保护,加大各级党委联系服务乡村人才力度,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对接服务,定期召开座谈会、走访调研、看望慰问等,及时了解解决工作之困、生活之需,同时更应允许人才失败、包容人才失误,全面提升乡村人才的“认同感”“荣誉感”。在生活上充分关心,聚焦乡村人才医疗、旅游、子女教育、职称评定、能力提升等痛点难点,延伸服务广度、拓宽服务深度,健全乡村人才“一站式”“保姆式”“管家式”人性化服务体系,用政府的“真心实意”换取乡村人才的“倾心相助”。

  2 2022 乡村人才振兴实施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

 这个根本大计。当前,我们正处在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过渡期,答好乡村振兴这张关乎全局、关乎长远的时代考卷,意义重大。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后继有人这一关键因素,在人才储备、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上不断加量加料加码,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着力破解考卷上乡村人才振兴这道必答题,推动乡村振兴事业不断取得新实效。

  筑巢引凤,在人才储备上“加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各地应聚焦政治坚定、善抓敢管、能力过硬、担当作为的人才,助力人才队伍后继有人。一方面,要抓牢回引“红绳”,引回“归乡人”。通过在市内高校、区内政务服务中心等建立就业咨询平台提供岗位推荐,为归乡创业人专设创业补贴、社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应届毕业大学生、小微企业创业者、未就业技能人才等回村报到。另一方面,要守好人才“宝地”,挖掘“土专家”。要充分发挥本土优势,握住乡村人才振兴的一手资源,深入基层在田间地头“挖宝”、在密林山野“寻财”,努力发现活跃在基层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注重从农村创业致富能手和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中发展优秀分子,不断扩充后备本土人才库。

 培土蹲苗,在人才培育上“加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农民队伍是主力军。要加强农户职业技能培育,突出“干啥学啥、缺啥补啥”,把课堂开在“技工学校”,开在“土地田野”,结合集体经济产业、本村优势因地制宜开设技能课堂,帮助农民掌握“一门绝技”。要把“农民”这个身份打上“职业”“专家”“能者”的标签,通过专设职称称号、专建评价机制、专享待遇补贴等形式,给农民开展职业认定,引导激励农民练就“一身本领”。此外,乡村领导班子是“三农”事业的中坚力量,要加强带头人队伍培育,制定并实施村党组织干部全覆盖培训计划,量身打造学历提升计划,鼓励“三农”工作队伍在党校充电,在高校修炼。

  量体裁衣,在人才使用上“加码”。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成乡村人才振兴之业,不光要聚才,更要聚才而用之。各地应构建“区、镇、村”三级人才管理机制,强调知人善察、知人善任,全面知悉人才专业才能、工作经验、兴趣所长等,建立“乡村人才库”,按实按需划分人才类别,做好人才分类管理使用工作。要避免“金凤凰”变为“金花瓶”,强调因事择人、因材施教,让乡村人才在自身擅长的领域发挥全部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在“人岗相适”“人尽所用”中构建乡村人才振兴的特色优势。各地要精心为各类人才搭

 建发挥其能力的平台,依托本地特色,主动“借脑”,积极与本地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主动“用力”,加大区镇政策、项目扶持力度,多类举措让愿意留在乡村的人才在广阔的平台上发光发热。

  2 2022 乡村人才振兴实施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而目前乡村人才资源匮乏,延缓了乡村振兴的步伐,要破解这一难题,必须在聚才、育才、留才三方面下足功夫,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强劲乡村人才队伍。

  就地育才,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本土人才是村里的“领头羊”,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手资源,要大力培养本土人才队伍,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下好乡村人才振兴“先手棋”。一是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这个“火车头”,优化年龄和学历结构,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办事服务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组织保证。二是加强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鼓励外来和返乡人员回村干事创业,

 有针对性地给予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重点培养家庭农场、农业企业、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类别的致富带头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带领村民们共同致富。三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乡村振兴“主力军”的作用,聘请农业专家、产业指导员、种植能手等专业人士来村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培训,提升农民群众经营管理能力和先进种养殖技术,促进农村各产业提质增效。

  多方聚才,汇集乡村振兴智慧能量。乡村振兴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方面的振兴,要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一是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把驻村的优秀经验和做法延续下去,传承脱贫攻坚精神,为乡村振兴提供干部人才保障。二是鼓励党员、企业家、先进代表等回村报到,通过回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资源支持、先进经验分享交流等方式反哺家乡建设,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三是引导文化旅游、农业科技、电商物流等专业人才下乡,鼓励通过项目合作、长期签约、短期兼职等各种形式下到基层一线,让乡村振兴各方面健康有序发展。四是通过互联网扩大人才效应,利用视频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远程邀请专业指导人员,各地区能够共享网上人才库,让更多专业人士能够参与到乡村振兴事业中。

 服务留才,助推乡村振兴持续发展。聚得了才,育得好才,重点还得留得住才。一是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回引和培育政策,让乡村人才拥有轮岗锻炼、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通过制定并落实合理的人员编制等方式拓展乡村人才的发展空间。二是积极为乡村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激励各类人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为乡村人才降低融资门槛、减免产业税收、提供容错保障等,为乡村人才干事创业增添信心。三是强化乡村人才待遇保障,对乡村人才要在工作上支持,在生活上关心,继续强化乡村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在子女教育、医疗救助、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相应政策,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专心投入到乡村振兴中。

  人才兴则百业兴,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这个关键,要通过就地育才、多方聚才、服务留才“三管齐下”,激励各类人才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以实干谱写乡村振兴和美乐章。

篇二:振兴乡村,人才先行论文

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研究

 摘要: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至关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尤为重视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本文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概括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构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与构建原则,将可持续发展能力剖析为三大层次:生存层,表现为生存发展的综合技能,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核心层,表现为创新创造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永动机;关键层,表现为科学管理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指挥中枢。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

 乡村旅游是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与抓手。因此,全社会不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在研究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之后,我国更是掀起了乡村旅游研究热潮。但从现有文献来看,关注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还鲜有涉及。事实上,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不仅是乡村发展的受益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乡村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要素就在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没有人才的支撑,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就无法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也就无从谈起。基于此,本文专门研究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问题,以期为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1 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性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激发了乡村发展的新活力,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与更好的发展环境。乡村旅游发展要以促进乡村振兴为重要使命,以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力促“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强劲动力,切实提升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效率与效果。

  1.1 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首要任务,而提升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兴旺。乡村发展普遍面临资源分布不均匀、“空心村”等问题。提升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方面解决乡村基本劳动力与人才不足问题,建立稳定的人才队伍,有利于整合、协调乡村资源,发掘乡村经济价值,延长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型从业者”,激发创新思维,提高技术、服务、管理水平,有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业态,避免同质化竞争,从而繁荣乡村产业。

  1.2 改善乡村宜居宜业环境

  “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要求,而提升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改善乡村宜居宜业环境。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生态保护观念与环境保护能力提高,能够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对乡村生活和经济收入的重要性,能够主动保存乡村风貌、保护乡村生态系统、防止乡村环境污染。同时,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重视文明素质、道德规范的培养,为保护和传承乡村本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资本,推动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实现乡风文明与时俱进。

  1.3 提高综合应急治理水平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而提升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提高乡村综合应急治理水平。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知识储备更深厚、更全面,有助于提高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公众参与度,进一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危机意识与治理能力更强,有助于防范风险,协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确保乡村社会和谐有序。在自然灾害和流行病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频发的当下,提高乡村综合应急治理能力和水平尤显重要。

  1.4 增加乡村居民稳定收入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而提升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增加乡村居民稳定收入。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重要资本,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意味着乡村居民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生产力的不断增强生产力、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彻底摒弃“等、靠、要”思想,从而实现更大的劳动力价值,稳步提升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广大的农民群众和全国人民一起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向着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进。

  2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的原则

  2.1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特性

  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强调人的实际生活福利的提高,强调发展的后劲以及维持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生

 活的支持作用。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构建应当既重视自身利益的经营,也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既能完成当前发展目标,又能满足未来目标的需要;既注重乡村经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也能协调生态环境、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鉴于此,本文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定义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在契合和服务乡村旅游发展以及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注重人的多元化、全方位发展,能够掌握和运用多项任务或目标的综合性技能;注重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的发挥,能够把握时代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与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与时俱进;注重人的文明素质、科学治理理念的培养,能够有效协调自然生态、文化传承、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乡村有序和谐持续发展的目的。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三个特性:一是可持续性,这是首要的特性,是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一种自我发展能力,能够满足并促使乡村旅游长期发展,不会因为外部环境的冲击而受到沉重打击;二是综合性,即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不仅体现在知识、技能等表层,还体现在思维、理念等内层;三是指向性,即指向乡村旅游发展,带有明显的乡村旅游发展的行业特性。

  2.2 构建原则

  2.2.1 紧扣乡村振兴战略要求

 乡村振兴已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词和主旋律,将统领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等均对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任务和要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构建应当契合且服务于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

  2.2.2 立足乡村居民实际情况

  根据空间集聚理论,城市聚集了更多的人力资源,其中一线城市更是聚集了最优质的人力资源,而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大多是“老、少、残、弱”。因此,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构建应该立足乡村居民的实际情况,不可好高骛远。同时,不同地区不同的乡村有不同的情况,要因地制宜,有所偏重地发挥特色人才的作用。

  2.2.3 面向乡村旅游长远发展

  乡村旅游不是特定时期的“短暂运动”,乡村旅游的作用和功能是全方位的、巨大的,但目前却出现了“每一个支持乡村旅游的理由背后总有反对的声音”的现象,如乡村旅游能解决就业问题,但乡村旅游所涉及的工作往往是无出路、低技能、低回报、季节性的。因此,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构建要避免急功近利,面向乡村旅游长远发展。

 3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构成与释义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可分为三大层次:第一层为生存层;第二层为核心层;第三层为关键层(如图 1所示)。

  图 1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构成

  3.1 生存层

 生存层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表现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在知识储备、文化修养、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综合“努力程度”。“努力程度”越大,生存能力越强,意味着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意味着能胜任更远大的发展目标。一般而言,乡村地区劳动力不足,人才缺乏,尤其是缺少综合性的高素质、高能力人才。而旅游业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乡村全面振兴对人才的要求更高。因此,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要强调全面发展,在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本土特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乡村综合治理与管理等方方面面都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建言献力。

  3.2 核心层

  核心层是可持续发展的永动机,主要表现为创新创造的能力,标志着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间的内部差异。首先,创新创造能力是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自身区别与其他人的重要特质,不拘泥于过去与现在已有的成就,能够不断学习、培育、积累和提高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稳健成长。其次,创新创造能力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最近几年,乡村旅游的热潮掀起,全国各地纷纷效仿,但乡村旅游开发大同小异,同质化现象严重。具备创新创造能力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能够挖掘更多的产业形态,如农业观光体验、休闲康养等多种新兴产业,打造独树一帜的旅游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最

 后,创新创造能力是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对新思想、新事物、新技术的有力把握。时代的发展是日新月异、快速更替的,新的思想观念、新的事物、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这要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能够与时俱进,结合乡村发展的需要,灵活运用,而不是局限于“土气”,忽略了社会的进步。

  3.3 关键层

  关键层是可持续发展的指挥中枢,表现为科学管理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体,都可看作为一个系统,应当具备“健康、有序、稳定”的特征,科学管理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是对整个系统健康、有序、稳定运行的统筹与保障。

  对于科学管理能力,首先,要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能够对宏观经济、政策举措等具有准确的判断。外部环境的变动虽不直接作用于乡村,但与乡村建设和发展息息相关,因此需要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及时了解社会动向,分析环境变化,发现现有和潜在的市场需求,抓住机遇,开发和培育有需求的产品与业态,选择有效的营销方式与手段,例如旅游云直播等,以便适应市场环境。其次,要求对乡村整体建设有精确的把握。只有清晰认识乡村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长久之路。除了对内外部环境要素的剖析,科学管理能力更强调高效生产,达成最优目标。面对激烈的竞争、不断发展变化的旅游业,能

 够掌握现代旅游管理知识、现代科技、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制定规范的管理标准、形成乡村科学管理体系的主力。

  对于组织协调能力,一方面是对不同诉求和利益的整合与协调。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能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要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产生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当代人的发展与后代人的发展等不同层面的关系问题,以应对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矛盾和出现的问题、危机与挑战。另一方面是指对居民意识与社会行为的规范与引导。例如,乡村传统文化和本地民俗是重要的乡村旅游资源,也是乡村旅游特色之一,但在旅游开发,甚至在原先乡村建设中就被忽视了,有的甚至遭到当地居民的破坏。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应主动拾起保护和传承的责任,并组织和引导当地居民共同参与其中,实现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 Hjalager A M,Kwiatkowski G,Larsen M.Innovation gaps in Scandinavian rural tourism[J]. Sc andinavian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2018, 18(1):1-1

 [2]蔡建刚,周波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J].贵州民族研究,2020,41(4):93-97.

  [3]李娟梅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旅游从业者职业能力提升探究[J].成人教育,2019,39(06):60-64.

  [4]向志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与人力资本投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03):80-83.

 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干部执行力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背景和有关村干部情况的现实背景,综合国内外文献提出村干部执行力的概念,提取多级别、多层次的村干部执行力指标,为村干部在振兴战略执行中多方面培育、提升、挖掘他们的能力和潜能提供重要参考,其中包括素质能力、决策能力、凝聚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5 项一级指标,又下设 14 个二级指标、38 个三级指标。

  关键词:乡村振兴;村干部;执行力;指标体系;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执行力研究现状

  “执行力”这一概念最早被应用于行政法学领域,近些年在企业管理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之后又进一步被运用到政府领域以及党的建设领域中,丰富和发展了执行力的内涵和意义。周永亮博士认为,“在形成了决策、制订了具体的计划之后,达成目标的具体行为就是执行,而确保执行完成的能力和手段构成了执行力。”范亚平、付建龙认为“执行力,就是实施发展战略、实现发展目标的能力,就是将思想转化为行动、 把理想变成现实、把计划变为成果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平时说得最多的‘贯彻落实’的能力。”根据已

 有研究可知,执行侧重行为,执行力强调通过行为达到目标的效果,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国外执行力研究主要是针对企业和政府,在政府执行力研究中,着名行政学家怀特指出“政府的公共行政,就是公共事务的执行;行政活动的目的,是使公共计划得以最迅速、最经济、最圆满地完成。”另外,还有学者通过定量的分析方法对政府的执行力进行研究。普利丹通过对政策能力、实施权威和运作效率三个方面的操作化分析,建立起了对政府能力进行量化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的研究。

  1.2 村干部执行力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执行...

篇三:振兴乡村,人才先行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论文范文 10 篇 【篇一】

 近期,我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乡村振兴,我村怎么办”大讨论活动。各村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一起商讨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村庄该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从商讨的结果来看,很大一部分村庄只是提出一些近期工作任务,根本谈不上乡村振兴策略。因此,我对乡村振兴的发展有了以下几点不成熟的见解:

 形成乡村振兴合力,培养新农人队伍。农民是勤劳能干的农民,但是他们大多数人的思想还停留在传统的农耕上。换句话说,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很多农民的思想跟不上当下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战略方针为要求,把各行业中热爱“三农”优秀人才吸纳进来,充实农村工作队伍,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乡村振兴合力,通过培养新农人队伍和解放思想,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人才和思想基础。

 给村干部以适当压力、发挥村民主人翁精神。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干部作为全村发展的带头人,必须要有与时俱进、居安思危的精神状态。如果一个村的村干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那么这个村庄的发展也就止步于当下,落后于未来。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这句话告诉

 我们,在制定振兴战略时,要以村民愿不愿意,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为尺度。只有村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他们才会关心村里的乡村振兴战略,把它当成自己的事。因此,党委政府要给村干部以压力,使村干部有紧迫感,紧跟乡村振兴的发展机遇带领村民致富,同时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人翁精神,使乡村振兴战略落在实处。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党的领导。只有在党的正确引导和带领下,乡村振兴战略才能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绘制出蓝图,把工作落实到位,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同时,乡村振兴也离不开党的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开创了“三农”工作的新局面。因此,乡村振兴需要继续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落到实处,加大各种资源配置的投入向农村倾斜,为实现农村振兴打好政策和设施基础。

 【篇二】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2017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我们勾画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并专门进行了重大决策部署。2017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好的 8 项重点

 工作之一。2018 年 1 月 3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在此背景下,科学理解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导向,对于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文章很多,但多为解读性或表态性文章。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相关文章的研究性色彩迅速增加,如韩俊(2018)、张晓山(2018)、叶兴庆(2018)、张天佐(2018)、姜长云(2018)等。有些文章开始关注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导向,如张合成(2017)。但就总体而言,相关研究仍然亟待加强。本文认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导向,主要包括 3 个方面,即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一、坚持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以下简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2017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 6 项主要任务之一,尽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及的范围实际上超出经济工作,但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应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

 本要求和重大导向之一。仔细研读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内容,不难发现这实际上也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需要弄清楚什么是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怎样实现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 第一,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质量如何,首先要看其对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有多大实质性的贡献,对于缓解工农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三农”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有多大实际作用。比如,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社会需求结构加快升级,呈现个性化、多样化、优质化、绿色化迅速推进的趋势。这要求农业和农村产业发展顺应需求结构升级的趋势,增强供给适应需求甚至创造需求、引导需求的能力。与此同时,对农村产业发展在继续重视“生产功能”的同时,要求更加重视其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将重视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和社会影响,同激发其科教、文化、休闲娱乐、环境景观甚至体验功能结合起来。尤其是随着“90 后”、“00 后”、甚至“10 后”逐步成为社会的主流消费群体,产业发展的生活、生态功能更加需要引

 起重视。以农业为例,要求农业在“卖产品”的同时,更加重视“卖风景”、“卖温情”、“卖文化”、“卖体验”,增加对人才、人口的吸引力。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日益引起重视,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有很好的链接和匹配功能,能够改善居民的消费体验、增进消费的便捷性和供求之间的互联性,而体验、便利、互联正在成为实现社会消费需求结构升级和消费扩张的重要动力,尤其为边角化、长尾性、小众化市场增进供求衔接和实现规模经济提供了新的路径。

 第二,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即增加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增强供给体系对需求体系和需求结构变化的动态适应和反应能力。当然,这里的有效供给包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这里的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和竞争力,首先表现为提升农业和农村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除此之外,还表现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方面面,体现这些方面的协同性、关联性和整体性。解决好“三农”问题之所以要被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归根到底是因为它是一个具有竞争弱势特征的复合概念,需要基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矫正市场失灵

 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解决好“三农”问题,重塑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因此,要科学区分“三农”问题形成演变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借此,将支持农民发挥主体作用、提升农村人力资本质量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并有效激发工商资本、科技人才、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结合起来,通过完善农村发展要素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的升级机制,更好地提升乡村振兴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

 第三,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体现为协调处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在十九大报告和新版《中国共产党章程》中,乡村振兴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被列入,但新型城镇化战略未被列入要坚定实施的 7 大战略,这并不等于说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之所以这样,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1)城镇化是自然历史过程。虽然推进新型城镇化也需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也需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但城镇化更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必须“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而实施上述 7 大战略则与此有明显不同,更需要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甚至优先位置,更需要大力支持。否则,更容易出现比较大的问题,甚至走向其反面。(2)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是贯穿到 21 世纪中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虽然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但到 2030~2035 年前后城镇化率达到 75%左右后,中国城镇化将逐步进入饱和阶段,届时城镇化率提高的步伐将明显放缓,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流动将由乡—城单向流动为主转为乡—城流动、城—城流动并存,甚至城—乡流动的人口规模也会明显增大。届时,城镇化的战略和政策将会面临重大阶段性转型,甚至逆城镇化趋势也将会明显增强(张天佐,2018;王利伟,2017)。至于怎样科学处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系?本文认为,关键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一问题将留待后文专门分析。

 第四,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体现为科学处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农业农村政策转型的关系,做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大文章。关于这个问题,后文也将专门分析。

 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最终体现为统筹推进增进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增强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能力。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如果做到这

 一点,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十九大报告突出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度重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民利益最容易受到侵犯,最容易成为增进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薄弱环节。注意增进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价值所在。当然也要看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农民发挥主体作用往往面临观念、能力和社会资本等局限。因此,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鼓励社会力量和工商资本带动农民在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增强参与乡村振兴的能力,对于提升乡村振兴质量至关重要。

 增强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能力,有许多国际经验可供借鉴。如在美国、欧盟和日、韩等国的发展过程中,都有很多措施支持农民培训、优化农业农村经营环境,并有利于增加农村就业创业机会。2014 年美国《新农业法案》将支持中小规模农户和新农户发展作为重要方向,甚至在此之前就有一些政策专门支持初始农牧场主创业,为其提供直接贷款、贷款担保和保险优惠,借此培育新生代职业农民。该法案增加农产品市场开发补助金,明确优先支持经验丰富的农牧场主,优先支持最能为某些经营者或农牧场主创造市场机会的项目;鼓励优化农村经济环境,在农村地区提高经商创业效率、创造就业机会并推进创新发展。2000 年以来,欧盟的农村发

 展政策将培养青年农民、加强职业培训、推动老年农民提前退休、强化农场服务支持等作为重要措施。为解决农村人口外迁特别是青年劳动力外流问题,欧盟注意改善农民获得服务和发展机会的渠道,培育农村企业家,以确保农村区域和社区对居民生活、就业有吸引力。2014 年欧盟农业政策改革通过新的直接支付框架挂钩支持青年农民和小农户;采取重组和更新农场等措施,为青年农民提供创业援助,建立农场咨询服务系统和培训、创新项目等。后文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导向,为此必须把推进农民优先提升技能作为战略支撑,借此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合格市民,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合适的劳动力和农村居民。

 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从根本上是因为工农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三农”发展不充分,是当前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最突出的表现。此外,还是因为“三农”发展对促进社会稳定和谐、调节收入分配、优化城乡关系、增强经济社会活力和就业吸纳能力及抗风险能力等,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较强的公共品属性;加之,如前所述,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三农”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呈现竞争弱势特征,容易存在市场失灵问题。因此,需要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通

 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解决好市场失灵问题。鉴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按照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要求和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方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应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背景下,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形势,“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命运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杨洁篪,2017)。相对于全球,国内发展、城乡之间更是命运共同体,更需要“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面对国内工...

篇四:振兴乡村,人才先行论文

稿日期] 2020-06-01[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重大项目“应用型大学乡村振兴学院运行机制研究”(2018jyxm0681)。[作者简介] 单振生(1977-),男,池州学院艺术与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师教育。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侧和供给侧锻造单振生(池州学院 艺术与教育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重要支撑。

 供给和需求的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是乡村人才突出的结构性问题。

 做好乡村人才的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促进供给和需求的合理匹配、协调平衡,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根本途径。[关键词] 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供给侧[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530 ( 2020 )

 04-0041-0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重要支撑, 人才匮乏是乡村振兴不容忽视的问题,人才振兴既是农民对乡村振兴的意愿之一,也是乡村振兴关键因素之一 [ 1 ] 。

 要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就必须做好乡村人才的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推进供需精准对接。一、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侧分析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人才是指人力资源中具有较高能力和素质、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

 凡是根植于乡村、乐于充实农业生产和为农民服务的“懂技术、爱农业、爱农民”人群均可以称为乡村振兴人才。

 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结合目前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本文从人才发挥作用的领域角度,研判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一)乡村干部队伍乡村两级政权是党和政府的最基层组织。乡村干部队伍指从事乡村人口管理、教育管理、科技事业管理、文化事业管理、公共卫生管理等乡村社会事业管理的人才。广义的乡村干部队伍包括乡镇干部队伍和村级干部队伍,狭义的乡村干部队伍特指村级干部队伍,即村“两委”班子。习近平总书记在焦裕禄干部学院同兰考县部分乡村干部学员座谈时强调乡村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乡村干部是这个地基中的钢筋,位子不高但责任很大。村级干部是党和国家与广大农村农民联系的纽带,是承上启下、上下调度的关键,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的“施工队”和“生力军”。乡村振兴战略赋予了乡村干部胜任素质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信念坚定,对自身有着清晰的职业定位,发挥好乡村振兴带头人的作用;其次,要善于学习, 知行合一,“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 [ 2 ] ;最后,要创新理念,提高能力,掌握科技兴农技术、现代农业经营技术,具有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理念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施行的能力。(二)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 [ 3 ] 。

 习近平总书记曾用“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阐释何谓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以全职务农、有文化、能创业、善经营、会管理为基本特征,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淮南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2020 年第 4 期第 22 卷(总第 122 期)No. 4 , 2020General No. 122, Vol.22万方数据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 年第 4 期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基本类型,是真正的农业继承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新型职业农民的关键是“推陈出新”。

 首先,要成为新的农业经营、农业专业化服务、农业管理的主体,既要懂经营,又要懂管理,还要为农业提供社会化服务;其次,要成为农业新知识的掌握者和传播者,广泛掌握现代农业生产、管理的知识技能;再次,要成为新技术、新品种、新技能的使用者和发明者,用新的技术装备现代农业,实现规模经济,提高市场竞争力;最后,要成为现代农业新业态的创新者,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联结为一体,将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农村生态旅游融为一体,使农业成为集种养、旅游、教育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新业态。(三)专业技术人才专业技术人员指通过学习和接受某方面技术知识并具备该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员, 其中较为突出、熟悉相关技术,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称为专业技术人才。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乡村专业技术人才要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领路者、文化传承的继承者、健康生活的守护者,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首先,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产业兴旺所需专业技术人才,如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等,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健全乡村产业体系,构建乡村发展模式,优化乡村就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构成部分,乡村文化专业技术人才,如乡村工匠、非遗传承人等,要具有乡村文化表演、创作、研究、传承的素质和能力,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最后,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乡村社会发展所需专业技术人才,如乡村医生、乡村教师等,要不断增强专业技能,提高农民对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满意度。(四)科技支撑人才乡村科技支撑人才是指聚焦乡村振兴的重大需求,引领农业科技进步,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创新支撑的人才。乡村科技支撑人才除农业科技专业人才外, 还包括从事农业领域重大基础理论研究、承担农业农村重大科技任务、负责乡村人才培养的高校、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才。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撑,乡村科技支撑人才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科学研究支撑、技术创新攻关、能力建设提升、人才培养提质、成果推广转化等方面的支撑, 是乡村人才队伍的必要补充力量。首先,要加强种业创新、现代食品、农机装备、农业污染防治、 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平;其次,要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满足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对新品种、新装备、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模式等科技成果有效供给的需求; 最后,要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 确保创新科技走向“田间地头”。二、乡村人才的结构性问题人才匮乏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大瓶颈之一,农村基层组织力量薄弱,人才技术等要素支撑力不足,人才队伍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梯次结构不合理,人才不够用、不适用等问题突出,是乡村人才振兴面临的现实问题。(一)村级干部队伍力量薄弱与乡村振兴的要求相比,当前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还有不小差距。村级干部队伍目前普遍存在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尤其是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的“落后村” , 年轻人普遍不愿意留在村里做村干部,村“两委”班子能力薄弱 , “无人管事、无人干事、无钱办事”现象突出。

 首先,年龄老化趋势明显。老中青结构搭配失衡,且后备力量,特别是年青一代干部储备不够,可供选材面有限;其次,文化水平偏低。

 初高中文化者居多,业务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有待提高, 思维模式僵化,且存在懒政怠政;再次,主动工作动力不足。

 待遇保障偏低,承担工作任务繁重,造成心理落差和不平衡感,缺少主动发展意识,存在着“等靠要”、安于现状不图进取的思想;最后,民主监管机制不够完善。对村级干部进行有效监督的手段和措施不够完善,村级干部履职环境相对较差 [ 4 ] 。(二)新型职业农民数量不足由于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扶持政策等相互衔接、有机联系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尚有待进一步完善,一定程度上限定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数量和素质发展。以安徽省为例, 2019 年安徽省乡村农业从业人员为 13 639 765 人 [ 5 ]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为42 084 人,年度培训率仅为 0.3% 。培训对象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培训内容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两部分。公共基础课重点培训职业素养、涉农政策法规、“三农”文化、农业生态环保、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绿色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品牌化经营、现代农业经营管理、农42万方数据

 村金融、信息化手段应用(含农民手机应用技能)等内容。专业技能课根据本地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其中农产品电商人才重点突出农产品上行;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 15 天, 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累计不少于 5 天 [ 6 ] 。由于培训时间短、不同年度同类型培训不重复安排、培训实效不一等原因,新型职业农民素质和能力,如生产性职业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农业生产经验、发展特色农业能力和服务型职业农民的服务技能以及经营性职业农民经营管理能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能力等,有待持续提升。(三)乡村专业技术人才紧缺乡村产业兴旺所需专业技术人才,以农业职业经理人为例,安徽省 2019 年培训计划为 100 人 [ 6 ] 。参照安徽省 2018 年乡镇个数为 1 239 个 [ 5 ] ,平均每 12 余个乡镇参训 1 人。乡村文化人才专业人才, 以非遗传承人为例,安徽省 2019 年共遴选确定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16 人 [ 7 ] ,平均每个乡镇 0.17 人。乡村社会发展所需专业技术人才, 以乡村教师、医生为例。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教育、医疗等乡村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但相较于城市,乡村教师、医生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仍然紧缺。

 乡村教师方面, 以学前教育为例, 2019年我国大陆共有乡村幼儿园 98 688 所, 444 688 个班,专任教师 448 416 人 [ 8 ] 。

 每所乡村幼儿园专任教师数平均为 4.54 人,每班平均仅 1 人;乡村医生方面, 2019 年我国大陆共有乡镇卫生院、 村卫生室657 000个,2018 年共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 90.17 万人 [ 9 ] ,除去年度增加人数,每个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医生和卫生员数平均为 1.37 人。

 由于乡村教师、医生等专业人才紧缺,代课教师、“赤脚医生”等专业化水平较低的从业者在很多乡村仍然普遍存在。(四)科技支撑人才的积极性受挫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撑, 1995 年我国首次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长期以来,在科技支撑人才的共同努力下, 实现了一批农业科技成果, 农林植物优良新品种与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畜禽水产优良新品种与健康养殖、重大农林生物灾害与动物疫病防控等高新技术领域获得重大突破,近年来一批涉农企业获准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但由于农业科技成果商品化、市场化程度低和转化周期长、应用周期短以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农业科技成果相较于其他领域而言转化率较低,部分农业科技成果甚至还没有推广应用就已过时。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严重影响乡村科技支撑人才的成就感、荣誉感,导致乡村科技支撑人才从事农业科技攻关的积极性受挫。截至 2018 年底,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 18.1 万家,但涉农高企仅 8 900 家,占比仅 4.94% 。

 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不足 1% ,严重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低于全国科研投资强度平均数 [ 10 ] 。三、乡村人才结构性失衡原因分析乡村人才短缺和结构性问题的存在是影响和制约乡村振兴的瓶颈。

 乡村人才供需不平衡、引进难、留不住、培育成效不理想等,是造成乡村人才结构性失衡的根本原因。(一)人才供需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社交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掌握存在一定的差异。信息不对称与社会专业分工关系密切, 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种长期、普遍的现象。

 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会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乡村振兴战略下, 乡村对自身人才需求信息,如岗位职责、所需人数、任职要求、福利待遇等,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各类人才则处于不利地位;各类人才对自身信息,如擅长领域、工作技能、问题不足、待遇期望等,处于比较有利地位,乡村则处于不利地位。

 乡村与人才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双方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其所需要的信息,造成供需不平衡,人才待业和乡村人才短缺并存、区域供给过度与供求不足并存等现象比较突出。(二)人才引进成效不明显乡村振兴要汇聚外部力量,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做到“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由于城乡人才顺畅流动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够健全,智力、技术、管理下乡的通道不够畅通,人才引进激励机制、扶持政策不够完善,再加上乡村基础设施、发展空间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多数乡村吸引人才下乡的成效不明显。研究发现,高校涉农人才就业方向,专科毕业生有 26% 选择升学, 64% 进入企业工作,仅有 2% 的人从事农业推广工作;本科毕业生,升学、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比例高达 90% 以上, 只有少数人从事农业推广、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服务工作 [ 11 ] 。

 高校毕业生不愿回到乡村就业,城乡之间的人才单向单振生: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侧和供给侧锻造43万方数据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 年第 4 期流动现象,可见一斑。(三)人才环境有待改善所谓“筑巢引凤”,能否“引凤”,“引凤”的质量和数量,“引凤”后能否留得住,关键在“巢”。某些乡村由于人才倾斜政策不完善, 人才培养成长机制、管理服务机制、使用激励机制不健全,缺少人才创业项目、 创新环境和发展平台, 缺乏人才培育、引进、评价、激励、保障和服务的政策措施,导致人才既“不愿下来”又“留不住”。同时,由于乡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人才待遇差、发展空间有限、思想观念过时等原因 [ 12 ] ,乡村人才外流现象严重,主要表现...

篇五:振兴乡村,人才先行论文

15日出版 2019年 9月(中旬刊)第 26期 总第 619期争做一流的农业期刊服务新农村主 管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主 办 黑龙江省农业系统宣传中心出 版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地 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宣信街 15号邮政编码 150001印 刷 哈尔滨汇鑫天勤印刷有限公司广告许可 2301030000024ISSN1003-1650CN23-1009/F邮发代号 14-72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每本定价 20元执行主编 于长胜编 审 李 阳 贾立群 李 伟 周 毅编 辑 赵 丽 张洪宇 葛顺涛 刘兴生范红君 朱凤艳 史 飞 郭峻峰辛 宜 孙 然 单志明 王丽娟谢海平 王艳杰 崔 宁 王 欢韩 雪 托 亚 张 敏 韩 冰扈洁玭 石晓娟 王丽丽 张 艳姚 丽 李 明 侯 巍 周长忠陈丽秋 王家如 王志军 贾 蕾刘 琼 李欣泽 严 亮 石晓红电 话 0451-82626294广告发行 马志勇法律顾问 冯建设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微信公众号:争做一流的农业期刊电话(微信)号 :19990789788电 子 邮 箱:19990789788@163.com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万方数据维普期刊网 龙源期刊网中邮阅读网 博看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收录期刊乡村振兴,人才为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总书记指出的乡村振兴五个具体路径中,人才振兴占据重要地位。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每一个方面,都离不开人才的重要作用。在产业兴旺方面,最重要的人才,是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农业职业经理人)、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电商人才。在生态宜居方面,最重要的人才,是环境治理人才和景观设计人才。实现生态宜居,关键是两个方面:一是让环境更干净,需要处理治理好粪污、污水和垃圾;二是让环境更美丽,需要在生态景观、建筑景观、人文景观方面,有更好的设计和建设。相应地,这两个方面的人才,必不可少。在乡风文明方面,最重要的人才,是文化传播人才。实现乡风文明的关键,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深入人心,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上。这需要用有效的文化传播方式,进行熏陶培养。在治理有效方面,最重要的人才,是乡村管理人才。其中的核心,是村支委和村委会干部队伍。尤其是主要负责人,要具备较好的自治、法治、德治觉悟和能力。在生活富裕方面,最重要的人才,是教育方面和医疗方面的人才。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农民在物质生活方面的水平不断提高,对教育和医疗服务方面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对农村教师和农村医生服务水平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涉及到诸多方面。其中最关键的,是人才的引进、使用、培养和激励。在引进人才方面,要不拘一格,重在实效;不求所有,但求可用。从国内外引进人才,应不拘某一具体形式。能够全职引进,自然最好;柔性引进(每年几个月的兼职性聘任),也是适当的形式;就某个具体项目或者某项具体工作,例如进行县域的产业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临时性聘请外部专家,可能更是常见的有效方式。关键是引进和利用外部智力,对乡村振兴进行强力推动。在使用人才方面,要人尽其能,提供平台;用其所长,宽松包容。尤其是各种专业人才,通常个性特点较强,对他们,不能求全责备,而是要创造和提供宽松的氛围,尽可能让他们充分发挥出做好事业的潜能。在培养人才方面,要突出重点,长短结合。近期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致富带头人)、职业农民、村干部,是引领性强、带动力大、需求量多、作用期长的三类关键性人才,应着力强化工作力度。培训的选择对象人群,重点应是涉农企业管理人员、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等。一方面,在农村人群中,他们的视野更宽阔,思路更灵活;另一方面,同来自城市的人比较,他们对基层的实际更熟悉,对三农的情怀更深厚。在激励方面,要市场激励和政策激励相结合。要努力按照人才对社会的贡献,提供酬劳。要特别尊重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重大作用和重要贡献,依法依规,切实保护好人才智力劳动的合法所得。在本质上,这也是最重要的保护人才措施。如何理解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 ? ?

篇六:振兴乡村,人才先行论文

18年第8期总第189期经济与社会科学研究No.8.2018Sum 189谈乡村人才振兴王聪(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中共党史专业,天津300380)摘要:十九大报告对三农问题进行全面部署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振兴的“根”在人才上,本文应用数据分析的方法介绍了当前乡村的人才现状,以及一号文件中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及各地区实践所取得的优秀成果。各地区应以一号文件为指导,重点关注乡村人才的培养,以尽快实现乡村振兴。关键词:三农;农村;乡村人才振兴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052(2018)0008—000475—02一、乡村人才现状一不同行业乡村人才的缺失(一)医疗卫生行业的乡村人才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大了对乡村医疗的扶助力度。无论是党所制定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方面的政策,还是农村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毋庸置疑,乡村医疗成效巨大,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亟需处理的问题。1.医护人员普遍学历低从2012年以来对乡村医疗人员的基本调查数据来看,多数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技术人员学历较低,大部分都是大专或中专毕业,没有接受过与医学相关的学术教育,有的只具有初、高中学历,据2017年8月18日国家卫计委发布了《2016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末卫生技术人员学历结构:本科及以上占32.2%,大专占39.3%,中专占26.5%,高中及以下占2.0%。①从以上最新的报告中可以看到,单卫生技术人员高学历的人数就只占了一小部分,则高学历医师的数量就更少了。2.乡村医师的技术水平不足.缺少后备力量。乡村医务人员队伍经历了“民间郎中”“赤脚医生”“乡村医生”三个阶段。由于绝大部分的乡村医生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对药品使用情况、基本医疗知识不能有效地掌握,而且在上岗前所进行的医疗实践也不多,上岗后很容易造成重大的医疗事故。在乡医院接诊的病人中,常见的疾病基本只有流感、发炎、过敏、高血压等,除了打点滴并处理一些简单的小伤口外,基本上不开展手术。(二)乡村教育人才现状1.近年来农村教育建设成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支持乡村教育,以国家的财政支出为例,数据显示,2016年,农村普通初中、小学、幼儿园均教育经费分别比2012年增长50.2%左右。2012年以来全国累计资助困难学生4.25亿人次、金额6981亿元。数据显示了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虽然提高了重视程度,但仍存在诸多问题。2.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其一,留守儿童接受教育问题。“少年梦,托起中国梦”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城乡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也就造成了留守儿童现象。根据一份调查显示,2016年1 1月止,全国农村留守儿童902万人。④在农村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如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不到位等。无论是单亲抚养、隔代抚养或学校寄宿。在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监护下长大,儿童容易形成很多心理问题。如:敏感、寡言、偏执、抑郁、自卑等。对于一个正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儿童,很容易造成孩子走向不正确的道路,例如:吸毒、打架斗殴、偷窃等不正当行为。对于家庭和整个社会都是一种人才的损失。学校教育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另一个途径,然而当前我国农村的学校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从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教室简陋,缺少现代化教学设备)、师资力量(教师数量不多、质量不高)、教学素质等方面都与城市里差距很大,这些都是制约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障碍。其二,缺少专业农民人才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吃得饱穿的暖了。但是部分地区仍然贫困,城乡差距较大,主要农产品供求仍然处于“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的状况。如何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如何吸引农民返乡,让农民队伍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培养出现代化农业人才则成了首要目标。十九大中央提出乡村振兴计划就是要解决农村凋敝的现状。二、乡村人才“空心化”的成因人才空心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留不住人才。农村生活环境艰苦,从工作的食堂、饭店、到商业街、旅店、交通工具等都很少,农村的学习、医院、乡政府等办公地点还缺少高科技设备和人才,以致高端的人才即使留在农村也“英雄无用武之地”。其二,农村的公共服务与城市不能相提并论。在城市生活久了,适应了有空调、电扇、外卖、快递、繁华的商业街、各种口味的餐饮,城市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拉远了城乡距离。其三,奖励机制不足以吸引城市人才报效乡村事业。由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的综合生产能力下降,在农村工作的人的福利待遇也就较低,看不到农村的发展前景,吸引不到社会知名企业、融资集团的投资,吸引不到人才来就业,自然乡村人才越来越“空心化”。三、乡村人才振兴战略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与前14个一号文件相比,内容更加全面,包含了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对解决三农问题作了全面部署。本文旨在解读乡村人才振兴战略。(一)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乡村人才振兴的政策1.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由政府投资赞助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程。让适龄的农民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中可以选择有经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来引导农民。2.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乡村教育方面,实施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继续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等,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如天津市的“青马工程培训”。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等开设现代农业技术相关专业,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3.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培养优秀的农业科研人才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4.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建立有效奖励制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5.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采用农村自主培养和引进人才的方式,建立城乡、区域之间人才培养的沟通与合作。(二)一号文件引导下部分地区的践行结果1.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的实践针对乡村振兴战略,刘永好建议,对农业专业大中专毕业生人才进行专项补贴、提升工资待遇、减免相关税赋等,吸引他们能够留下来、扎根农村。从事现代规模化种养殖、开办家庭农场、开展农技创新专业工作,成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核心力量。同时,在农作者简介:王聪(1993一),女,辽宁阜新人,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专业研究。一475— 万方数据

 2018年第8期总第189期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No.8.2018Sum 189业部的支持下,新希望集团计划用5年时间.联合一批优势涉农企业,为社会培养10万新农民、农技员,助力乡村振兴。此外,刘永好建议,对积极承接培训任务、自办新农民、农技员培训基地的优势企业,结合该企业所培训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给予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专项支持,以及用地及证照审批等综合性支持。2_内江推进“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计划2016年11月,内江市全面启动“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计划。“通过‘农村家庭能人’的培养,激发每一个农村家庭的活力,进一步提升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截至2017年底,内江已培养“农村家庭能人”37.25万人,助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内江全市先后开展实训培训8100余期,培养16万余人次。参加培养的贫困户家庭月均增收500余元,有20439名贫困户实现提前脱贫。接下来,2018年内江还将新增培养对象20.27万,2019年继续新增培养对象19.17万,实现全市有劳动力的农村家庭都有1名以上“农村家庭能人”。。四、结语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更多的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抓住人才就是抓住了振兴三农问题的根本。广大乡村要积极地跟随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步伐,关注人才培养,为实现乡村振兴而奋斗。注释:①参见Www.sohu.com/a/l 66601 731—505926中国医疗卫生现状2016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②参见http://www.askci.com/news/life/201 61 1 1 o/1 558007621 6.shtml.2016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902万人中部省份占比51茗.③参见四川1日报2018年3月27日《37万能人撑起脱贫致富一片天》.参考文献:[1]201 8#-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乡村振兴这么干[J].种子科技。201 8(2).[2]王思铁.乡村医疗的现状与问题[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 7。2.[3]安祥林,郑毅。等.我国乡村医生队伍现状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5).[4]李阳,谭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让农村留住人才助力乡村振兴[N].重庆商报.2018,3.Discussion on Rural Talent RevitalizationWang Cong(CPC History Major,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Tianjin,300380,China)Absrtaet:The Nine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report carries on the comprehensive deployment to the three nlral issues—implements the villagerejuvenation strategy.On the”root”of rural revitalization,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uraltalents by the method of data analysis,aswell as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talentsrevitalization in document No.1 and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practice in various regions.A11 re西ons should be guided by document No.1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ruraltalents soas to realize rural rejuven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K。ev words:Three—Rural Issuses:mral areas:m矗ialents revitalization [责任编辑:周 天](上接第474页)而会更加努力的工作,以此来报答领导的关怀。这种激励方式主要以情感为基础,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并且还能拉近与员工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的进行以后的管理工作。这种方式不仅能在短期内对员工有积极作用,还能在长期中对员工起到一个不断渗透的积极作用,这种激励方式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三、结语院校的后勤工作对整个院校的管理工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对院校的后勤工作进行管理时,也需要采取一些激励的方式来激励后勤人员,让后勤人员在激励下更加努力的工作,更好的为院校的后勤工作做出贡献。本文主要讨论了高职院校中后勤管理中激励机制的相关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总得来说,对于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激励措施还应该从实质出发,对员工实施一些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并且院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对整个院校的各项治理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适当的激励措施显得更加重要。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激励机制还需要继续推进,这时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来关注这一问题。关于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工作的激励机制还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提出更加专业的建议,未来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必定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更上一层楼。参考文献:[1]陈姣,王建斌.高职院校教职工激励机制的思考[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 3’25(2):125—1 26.[2]胡战社.创新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和服务模式的思考[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 5,12(3):1 5—19.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centive Mechanism of Lo舀stics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ang}ttmg-hua(Jiangyin Vocational andTechnical College,Jiangyin Jiangsu,214400,China)Abstract: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 work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s mainly to dealwith all kinds of work other than education and teaching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the work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s to pr(Jvide service and guarantee for the work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highervocational colleges.Therefore,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create a good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the teaching staff onlyby doing the logistics work well.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logistics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e need to take some incentive ways to motivatethe logistics personnel,so that they can work harder under the encouragement,and make better contributions to the logistics work of the colleges anduniversities.卟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elated problems of incentive mechanism in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nd putsforward some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readers’reference.Key words:hig}ler vocational colleges;logistics nlanagement;incentive mechanism[责任编辑:鲍雨]●●●●●●●●●●●●●●●●●●●●●●●●●●●●●●●●●●●●●●●●●●●●●●●●●●-●●●●●●●●●●●●●●●●●●●●●●●●●●●●●●●●●●●●●●●●●●●●●●●●●●●●●●●●●●●●●●●●●●●●-●(上接第470页)Data Investigation and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of University of ChinaShen Chong—er(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reehnologv Park Development Co.,Ltd.,Wuhan Hubei,430000,Chi...

篇七:振兴乡村,人才先行论文

文】以人才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范文】加强城市治理

 服务人民生活

 【范文】为乡村振兴点燃“人才引擎”

 【范文】讲好脱贫“好故事”

 唱响攻坚“好声音”

 【范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用好法治“硬核武器”

 【范文】上网访民情 下网解民忧

 【范文】为高质量建设数字中国插上“5G 翅膀”

  人才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长期以来,乡村中青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较为突出,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人才供求矛盾将更加凸显。

 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 三农” 工作队伍,既是中央部署的工作要求,也是基层实践的迫切需要。

 健全乡村人才振兴制度。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鸿篇巨制,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要 健全乡村人才振兴的制度机制,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流动、激励等一整套系统完备的政策体系,强化乡村人才振兴的政策保障。将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乡村人才工作进行统筹部署,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各负其责、合

 力推进的工作机制,以更大力度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加强乡村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突出乡村人才振兴重点。如今,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要充实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还要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等。既要培养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也需要发现、发掘能工巧匠、乡土艺术家。既需要有号召力的带头人、有行动力的追梦人,也需要善经营的“ 农创客” 、懂技术的“ 田秀才” 。在乡村人才培养上,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基层实践迫切需要,突出重点,对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进行针对性部署,尽快满足需要。

 形成乡村人才振兴合力。乡村人才培养的主体多元,涉及面广,要充分发挥各类主体在乡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着力推动形成乡村人才培养的工作合力。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深入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设一批新兴涉农专业,引导综合性高校增设涉农学科专业,加强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建设。

 支持企业参与乡村人才培养,引导农业企业建设实训基地、打造乡村人才孵化基地、建设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

 乡村人才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才有底气。实行积极有效的人才政策, 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选好人才、育好人才、用好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使广袤乡村充满勃勃生机,迎来更有希望的发展前景。

推荐访问:振兴乡村 人才先行论文 先行 振兴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