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带娃观后感9篇

时间:2022-09-27 09:15:03 来源:网友投稿

依法带娃观后感9篇依法带娃观后感 新《家庭教育促进法》依法带娃解读 01/02/新法规定父母分居离异等情形需下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03/新法规定家庭教育缺位监护人将受惩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依法带娃观后感9篇,供大家参考。

依法带娃观后感9篇

篇一:依法带娃观后感

家庭教育促进法》依法带娃解读

 01/ 02/新法规定父母分居离异等情形需下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03/新法规定家庭教育缺位监护人将受惩戒新法准确定位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目录

 新法准确定位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这既传承了“子不教,父之过”的传统理念,又体现先进法治思想与该法的立法目的,通过法律帮助、引导、督促家长们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推动家庭教育往更全面、更均衡、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新法规定父母分居离异等情形需下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因感情破裂而离异不在少数,但也出现一方甚至双方对子女不闻不问,怠养甚至弃养的情况。新法中第二十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分居或者离异的,应当相互配合履行家庭教育责任,任何一方不得拒绝或者怠于履行;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阻碍另一方实施家庭教育;第二十一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委托他人代为照护未成年人的,应当与被委托人、未成年人保持联系,定期了解未成年人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与被委托人共同履行家庭教育责任。从法律的角度明确了,家庭教育责任不止于一纸离婚协议,也“由此及彼”为当下“丧偶式育儿”、“留守儿童”家庭敲响了警钟。

 新法规定家庭教育缺位监护人将受惩戒03

 新法规定家庭教育缺位监护人将受惩戒针对有的父母或监护人未尽教育职责,有的父母或监护人不懂如何教育等问题,家庭教育促进法从立法角度为家庭教育划定底线标准,从法律层面明确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法律义务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

 感谢观看

篇二:依法带娃观后感

庭教育促进法》视频观后感 3 3 篇

 《家庭教育促进法》视频观后感 1 1

 通过线上观看专家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解读,让我从中收益很多,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还有所欠缺,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要回归家庭责任,与孩子携手前行,一起成长,共创美好末来。

 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一个家庭夫妻关系和谐了,家庭才能和谐,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不容易”。事实确实如此。如何当好家长,我认为,首先,努力“学会关心”。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关爱社会、国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容大度,待人和气。

 二、家庭、学校的有机结合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就很难搭起良好的学校教育。当然,学校教育反过来也影响着家庭教育。我觉得作为家长应积极地投入到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之中,要和老师多沟通、多交

 流,从而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取得教育的最好效果。孩子在校的时间相对来说比在家多些,与同学、老师相处的时间长,而且每个孩子在家和在学校表现的会不一样。通过与老师的沟通能够对孩子掌握的更多些,了解孩子的习性、表现,及时取长补短,同学的交往和老师的鼓励将影响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成长必须靠家校共同努力。

 三、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孩子是否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重视与否,教育方法正确与否,首先是观念问题。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学习上不断加大压力,生活上关怀备至,却将良好行为习惯置之脑后,听之任之。我认为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形成良好的习惯极为重要。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勤劳的品德,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责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等良好素质和各种能力。

 今天,短暂的学习时光让我受益匪浅,但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依法带娃”却任重而道远,作为家长,必须要更用心去理解法律背后的真理,与学校共努力,与孩子共成长。

 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 2 2

  今天非常用心的观看了刘老师推荐的“家庭教育法”的短视频,该视频深入诠释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需要重视家庭教育,推进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引导家长们如何成为更好、更强大的父母,通过本次学习,受益颇深,心得体会如下: 1.教育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会跟着学,如果孩子父母不能作为孩子的榜样,那么,这种教育,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教育。

 2.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的责任和陪伴是任何人都不可代替的,父母需要承担起父母的责任,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引导孩子的成长而不是物质资源的提供者,做到成才之前必先成人。

 3、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因为家是孩子们主要的活动场所,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4.家长与孩子要进行良性沟通。要善于倾听,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我会每次在睡觉前听孩子讲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做的对的我会表扬,做的不对的我会及的纠正。家长要学会和孩子做朋友,做到真正沟通。孩子是父母的唯一,做父母的有责任有义务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养好,不侈求孩子将来取得多么伟大的成就,只愿孩子

 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拥有自信自强的心态,拥有独立的人格,对他人和社会充满爱。

 《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心得 3 3

 春节假期的到来,让我们有时间停下来与孩子认真相处。通过家庭教育的相关学习视频,以及这段时间与孩子相处的实际情况。作为家长,我也有一些小心得予以分享: 1、抓习惯,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的监督,假期里家长有充足的时间与孩子相处,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对孩子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进行有计划的引导和监督,比如自己吃饭,自行穿衣等,这些在平时大人帮助比较多的事情,现在可以放手让小朋友自己去做。还有在幼儿园情绪和上课中状态出现的较多问题,也可以利用假期严格纠正,这样在新学期中才能有好的表现。

 2、加强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没有一个孩子会喜欢暴躁的家长,孩子的成长是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而耐心。如果孩子做的不好,不要打击他,给孩子鼓励,跟孩子一起体会坚持的意义。还要讲究方法,寓教于乐,探索出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还有一个加强情感交流的方法就是读绘本,家长通过读书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小孩子也能在书中学到很多,与家长产生情感共鸣。

 最后我想说:孩子不会按照父母想的那样长大。而是会按照父母本身的样子长大。所以,为人父母,少要求一点孩子,多要求一下自己。如果你想要孩子未来长成什么样子,家长自己应严于律己,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

篇三:依法带娃观后感

教育观后感 200 字

  我们要以实际的行动证明,青少年不是枯萎的残花,而是灿烂的鲜花,是祖国的接班人,是祖国的希望!法制教育观后感 200 字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法制教育观后感 200 字一:

 结业典礼的那天,学校又开展了法制教育的讲座,有更详细的说明了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因素,有进一步为我们这群莘莘学子洗脑。

 警官讲的其中一个事例是这样的。有个男孩逃课是家常便饭,屡劝不改,后来索性辍学了。又结交了一些不务正业的街头小混混,整日游手好闲,从家里拿钱消费。其母只好托亲戚给他找了份工作,可他不领情,仍旧宅在家里,并从花鸟市场买了一只兔子回来,整天窝在家里,想宝贝似的照顾它,母亲没有给他好脸色看。有天他回家,看见笼里的兔子死了,他泪流不止而且以为是他母亲蓄意杀害的。他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决定为兔子报仇。那晚他母亲下夜班回来,他残忍的将她杀害,并抛尸山野。

 为什么会将自己的亲生母亲杀害这是天地不容,大逆不道的,根本就失去了人性,可是他又为什么会为一只兔子的死而哭泣呢?又有谁替他想过?家长有和孩子心平气和的沟通过吗?别光看我们青少年个头不小,可是心理还是幼稚的很,有很多的困惑。不成熟的心理往往对青少年造成很大危害。

  所以说心理问题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家庭教育也脱离不了干系。

 家,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更多为人处事的道理都是从家里熏陶到的。

 然而现在的家长忙于事业,满足了孩子的物质生活去忽略了孩子的精神世界,没有尽到为人家长应尽的责任,这也是让人感到悲哀的。

 社会生活也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一个因素,如果他没和街头混混搞在一起,而是结交一些良师益友,或许结局就不会这样了。青少年不仅仅需要家庭保护,学校保护,也需要社会保护。只有在这样一个有机整体的保护下青少年才能健康的成长。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怎能忍心,让青少年的犯罪率像温室效应一样逐年增长呢,让祖国的花朵受到摧残呢?最为青少年的我们不仅仅要呼吁每个人来保护,关注青少年,也要学着自我保护,好好学习,好好生活,不要再让世人看扁我们,做一个真正的 21 世纪的接班人。

 法制教育观后感 200 字二: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我国青少年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

  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日渐突出,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总而言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法律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国无法则不能立足于世界,更不用说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威信。

 无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人,都要以法为重。

 邓小平爷爷更是在 1986 年指出:加强法制重要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都要进行法制教育。

 因此,我们每位中、小学生都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

 法制教育观后感 200 字三: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加。交通也在不断发展,出行早已经以车代步了。人们在走亲访友、外出旅游的同时也在追求更舒适、更便捷、更快…… 自行车、摩托车、轿车也已经进入了居民的生活。

 但在此同时,一个个忍不惨睹的故事又时时提醒着人们生命的可贵。那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不禁使人毛骨悚然,他

 无情的吞噬着人的生命,他不知使多少家庭面临妻离子散的惨剧,使他们从此失去笑容。

 记得去年的一天,在遥远的西-藏南路发生了一场惨绝人寰的事故——那是一个妇女在黄灯的时候,一下子骑得很快,眼睛只盯着对面的黄灯,就在黄灯转为红,灯的那一刻,她突然转弯,可是她万万想不到身后一辆大桥二线向她驶来,由于骑得太快,而且距离车太近,所以她根本无法停下来,就在女儿一声凄惨的叫声中,母女俩人倒在了车下,而且女儿的身体还被压在了车下,就这样两人躺在血泊之中……那时候就因为这位妇女的一句:”还要等,很烦。”就失去了自己和女儿宝贵的生命。就因为她没有遵守最最基本的交通法规才使这惨剧发生。同时验证了”交通法规生命之友”这句话。

 不仅如此,很多人应该知道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这使多少人伤心?使多少人受伤?甚至使一些刚踏入人生的孩子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

 不少同学经常以为这种事情论不到”我”,以为自己的骑车技术十分“棒”,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但当你骑着车在马路上追逐,当你与伙伴在马路上玩耍时,你是否想过危险就在身边;当你的亲朋好友不顾一切乱穿马路、闯红灯的时候,你可想到这时的死神正在向他们招手……你知不知道这些会带来什么?是伤?是残?是死?是痛苦?是悲剧?是一个

 破碎的家庭?还是……

 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一点一滴积累,遵守交通。

 在这生命与血换来的教训中,我们应“文明骑车、文明走路、文明乘车”让悲剧不在发生,让安全的警钟在我们耳畔长鸣。

 随着语、数、英、政、物、化六个主科的期中考试结束的铃声打响后,迎来了一个新的旋风——有意义的法制教育课。

篇四:依法带娃观后感

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 会

 《家庭教育促进法》表决通过,国家把家庭教育上升到了立法的程度,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新家长,该如何紧跟国家要求,在“双减”的背景下,把家庭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和学校一起,共同把孩子孕育成未来的栋梁之材,我们小家庭在这几天认真的进行了一番讨论,也有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双减”和“立法”之下,我们家长的教育理念需要有哪些转变? 我们觉得:

 1、应该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童年生活充满“快乐”的回忆; 2、维持和谐的亲子关系,营造轻松有趣的家庭教育氛围; 3、尊重孩子选择,同时积极地引导,和孩子共同探索最适合的教育模式; 4、家长也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孩子从小拥有良好的习惯和品格。

 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更多了,如何进行亲子沟通? 我们觉得,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这件事情上,平等和尊重是最重要的,我们家长要和孩子做朋友。另外,和孩子交流时不应主观地加上自己的意见与批评,要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认真的认可引导孩子的观点。然后,当孩

 子在生活或社交中遇到困难和不自信的时候,我们应该有效地给予孩子引导和启发,并多多鼓励,积极表扬进步,这样孩子才会更愿意敞开心扉和我们交流。

 如何做到高质量的陪伴? 孩子发展的需求,包括:健康、情感、社交、家庭、自我认同、自我照顾能力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考虑到,然后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协助孩子解决,这也是高质量陪伴最核心的东西。这里就不得不搬出哈佛大学的“PEERE 高质量陪伴孩子五大法器”来进一步加强我们的家庭教育氛围。

 Pause(暂停):Bepresentwithyourchild,看见孩子的需求。当我们看到孩子的一个举动时,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都应该停下手头的事情,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在关注她。我们尤其应该杜绝回家就抱着手机不理孩子的习惯。

 Engage(参与):Usecuriousquestions,加入孩子的活动。父母可以提出一个能激发孩子好奇心的问题,然后让自己和孩子共同参与到这件事情中去,也就是用问题或其他方式,给孩子颁发一张我们可以参与的“入场券”。

 Encourage(鼓励):Youcandoit...allbyyourself,支持孩子的想法。

 无论孩子的回答如何,我们的态度一定是鼓励她去尝试,即使失败也不要紧。

 Reflect(反馈):Letustalkaboutit,真诚交流想法。把我们真实的感受告诉孩子,给她最真实的反馈,平等交流,让她感受到被尊重。

 Extend(衍生):Areyoureadyformore?扩展孩子的视野。也许孩子本身的思维只是在单一方向上,这时就需要我们能给出更多的视角去扩展她的想法和思路,举一反三。

 在日常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每天都在努力的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方式,毕竟,孩子是第一次当孩子,我们也是第一次当家长,我们也应该学会坚持学习,尤其是学习国家的政策方向,顺应时代,让孩子的成长之路走得更稳,以后才能站得更高,成为栋梁之材。

 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 心得体 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已于 2021 年 10 月 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并于 2022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行。在本法中明确了父母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和法律责任;尤其是家庭教育的九种方法和六项内容更是直观具体,可供渴望成为合格家长的父母学习品味。

 其实,每一个家长都渴望成为合格、成功的家长,每一个成功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成功家长、合格的家长。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学习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不是无师自通的。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失败和家长个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水平、文化修养虽有关系,但是并不是说自身成功的家长就一定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做一个家长并不难,当他(她)有了孩子后,就很自然地成了爸爸、妈妈,他(她)就变成了家长。现在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都会在孩子身体、生理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让孩子出生更顺利一点,营养更丰富一点,长得更健康一点。但是除了这种生理、身体方面的养育之外,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也同样重要。

 我们知道,孩子从一出生,首先面临的教育者是家长,

 上了学校才是老师。从孩子成长的过程来看,家庭的教育是基础性的,因为孩子个性的形成在更大程度上受着家庭方面的影响。

 在对部分问题孩子的考查中发现,有问题的孩子往往存在某种个性缺陷。个性缺陷的形成往往是在上学之前,是在家中形成的。也就是说家长的行为、家长教育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个性的形成,而个性是每个人在社会立足中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父母们,我们问个简单的问题,当你们当上父母,匆忙上岗的时候,你们凭什么来教育孩子,你们合格吗?就像驾驶员有驾驶证一样,你们取证了吗? 只有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过头来看,才会发现作为家长自己是不合格的。想想看,家长平时的工作重心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还是纠正不良习惯呢?现在有很多家长的主要精力是用在与孩子的不良习惯做斗争上。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给了孩子许多不良的影响,使得孩子走了许许多多的弯路,而任何弯路都会影响孩子的顺利成长,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中留下一些痕迹。如果家长提前学习,孩子的成长就会少走一些弯路。

 学 习《家庭教育促进法》 心得体 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 2021 年 1 月 23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将于明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一共 6 章、55 条,除总则、附则外,用 4 各章节分别规定了在家庭教育方面各方主体责任和法律后果,依次为: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法律责任。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开端,关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安宁,更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稳定。从立法目看,该法不是为了规制家长、约束家长,而是更好地引导家长,协调社会、职能部门,共同做好未成年家庭教育的工作,让未成年人在家庭这一重要学习环境里,更好成长,而这与每一位家长的“生养”目的是一致。

 所以,家长们不必紧张或担心自己不能自由教育孩子。

 1、家庭责任方面:

 首先,就是将家长监护人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责任从过往的传统观念、道德观念上升为法律条文。以白纸黑字、定律条文的方式加以明确。事实上这些规范要求都是我们每一个负责人的父母千百年来一直在做的,只不过是从无形要求转变为看得见的文字要求。

 其次,就是将父母家长需要在家庭教育方面具体要做的内容,进行细致的划分和规定。从家庭关系、价值观念、人

 生观等等,全面规定家长在未成年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成长中要做的、要关注的、要学习的。

 2、国家支持方面:规定了自中央至地方的各级政府在家庭教育促进方面各自应承担的职能,省级以上重点在与制度和政策制定,县区一级重点在于政策落实。重点在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服务、重点人群关怀、家庭教育市场服务监管等方面,体现国家部门在家庭教育促进方面的作用。

 3、社会协同方面:全方位的规定了涉及未成年人成长的重点环节、相关机构的法定职能义务。具体体现在村居社会对家长监护人的指导监督、学校教育机构的支持、医保照护机构的关怀、文化机构对未成年人的素质教育支持等。

 4、法律责任方面:仅有七条,从面上较为笼统地规定了对相关机构和个人在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促进方面不履职做出了宽泛规定。整体上看并没有类似于治安处罚法或者刑法那样的较为严厉的惩戒性规定(仅仅是在涉及违法犯罪时,依据相关法律处置),这与家庭教育中各方的责任程度相关。

 通过对《家庭教育促进法》有所学习和了解,让我在教育理念上有所升华:原来家庭教育不只是你一个家庭的事情,更是国家和全社会的事情,从单一的“血缘”责任升华为“法律”责任。

 我们要加强家庭教育技能提升,教育孩子不只是给他吃

 饱穿暖,不只是每天的几句啰嗦。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涉及到文化、心理、健康等方方面面,家长自身没有充足的储备,当然不能做好“依法带娃”的细致性的要求。

 我们要摒弃“束缚”观念,放手去教育。立法的目的不是为了约束家长,而是引导和规范家长家庭教育行为,更多的是在指引家长如何去教育未成年人,事实上是在帮助家长实施家庭教育。基于此,所有家长都无需因为家庭教育立法化而担忧自己的“教育权”。更直白地说,你只要不是用违法犯罪的方式去教育,都不会受法律制裁。但如果你要想做的更好,你要想自己的孩子教育的更好,你就应该遵从《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去实施。

 最后,希望《家庭教育促进法》能真正地帮助中国家长,更好地做好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工作。这既是每个家长的期待,更是国家的责任。

篇五:依法带娃观后感

 “双减”政策下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 1 1

 ——《家庭教育促进法》背景下,如何做成功的家长?

 “双减”政策下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 2 2

  “双减”政策下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 3 3

 “双减”政策下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 1 ——《家庭教育促进法》背景下,如何做成功的家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将于 2022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明确了家庭、国家和社会在促进家庭教育方面扮演的角色,引导父母和监护人了解家庭教育是什么、怎么做,最终目标是促进各方合力推动家庭教育发展,保障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双减”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相续而来,家庭教育的“依法育儿”时代开启;教育,不唯培训与补习,也不只着眼于分数和考试,而变得更为多元、宽广。在这样更为自由、更为宽松、更为丰富的教育背景下,和我们家长最息息相关的家庭教育到底是更难了还是容易了?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我们如何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着眼于孩子的终身发展?对孩子来说,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什么才是真正需要我们着力培养的? 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明确监护人的责任,就是给监护人下了一道必负责任的“紧箍咒”。孩子不再能“散养”,监护人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必须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这关系到孩子人格、价值观的

 养成,也关系到孩子能不能健康快乐成长。

 1、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长过程,并尊重孩子的自身发展规律 对孩子要求过高,急于求成,操之过急,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教育孩子的方法过于简单甚至粗暴。这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会导致家庭暴力和悲剧。

 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是有自身的规律的。要想使孩子健康成长发展,必须遵循孩子身心成长发展的规律,实施科学的教育,还要有一个平常的心态,要积极地培养教育孩子,坚持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要违背教育和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

 正如《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所明确的,“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

 2、提供和美的家庭环境给孩子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条件 从广义层面来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未成年人教育的三大核心内容,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但是都不可替代。家庭教育是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孩子人格的形成、生活行为习惯都养成的影响和引导。具有示范性、陪伴性的特征。需要指出的是,家庭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不是一种系统性的、规范的文化知识的传授。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压力与困惑,作为父母

 应与孩子保持正常的沟通,不应该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责任不能仅仅止于学业,要给孩子更多情感呵护,营造安全温暖的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家和万事兴!事实也充分证明,和谐的家庭对于孩子身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不和谐的家庭则产生消极影响。有的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一般都是出生在不和谐的家庭。

 3、跟孩子保持平等的关系,不能专制打压孩子 作为家长,重视教育不等于就会教育,很多家长对亲子关系的认定依然是“孩子是我的附属品”,明年 1 月就要实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就可以帮助一些家长摆正自己的位置。很多家长在意识中认为,孩子就是我的附属品,很难做到和孩子平等。如果说法律上的平等,它是指不歧视,无偏见,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人格一律平等,那么在我们家庭教育中,就是要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公民,保障他们享有娱乐、休息、体育锻炼等权利,孩子们这些权利的实现就是对孩子的尊重。孩子与家长之间对一件事的看法或做法不一致的时候,能够与孩子沟通交流,能够做到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作所为给予充分的理解,对于孩子来说有自己的行为逻辑,思维逻辑,符合孩子们这个年龄段的行为,不能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懂得倾听孩子的声音,接纳孩子的情绪表达,站在孩子角度去理解,最后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与孩子一起探讨解决问题

 的方法。

 4、立德树人 孩子的语言文字学习、心理思想态度、行为举止习惯的养成都会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因此一个“识大体、顾大局”以及能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目标培养的人,那就是个非常完美的样本。非常完美不需要,只要能够心中有爱,抱有感恩之心就可以了。

 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其他有益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方式方法。

 5、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

 教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就说陪孩子写作业吧,不少家长容易失去耐心、着急上火,甚至训斥孩子。作为家长,我们明明在心里对孩子充满了爱,但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表达出来的却全是愤怒。只有我们家长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的去教育孩子。其实,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要严慈相济,不是一味的严格、也不是一味的宽容,家庭教育要适当适度,过分溺爱、过分放任抑或过分的严苛,都是不可取的。

 “双减”政策下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 2 2

  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法律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诠释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无论是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培育,还是生活技能、行为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无疑提供了最初的精神土壤。好的土壤能培育参天大树,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塑造健全的人格。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办好家庭教育,不仅事关孩子健康成长,更事关公共福祉。

 曾有一些人认为,教育子女是自己的事情,别人管不着。而事实上,家庭教育涉及心理、教育、卫生等众多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将其纳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法治化管理轨道,才能保障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保证社会教育生态的健康有序。

 特别是当下,一些教育问题的出现,更突显了家庭教育更新理念与提升水平的重要性。比如,有的家长长期外出、对孩子疏于看护;有的家长信奉“不打不成才”,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有的家长不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因此,指导家长落实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对于解决当下许多教育问题,至关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也担负着推进“双减”的重任。针对一些家长跟风抢跑、盲目攀比、过度焦虑,为学生安排过多过重课业负担和课外培训等情况,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要求,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这为缓解教育焦虑、回归理性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

 当然,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施教者”需要先受教育。如何让家庭教育指导更有针对性、更有实际效果,是家庭教育促进法顺利实施的关键问题。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做出不少积极探索。比如,江苏省要求中小学校开设家长课堂、家长学校,每学期组织一至两次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山东潍坊发动家庭教育专家团、心理健康教师等专业力量,录制系列微课程,为学生和家长提供网上指导;一些高校开设了家庭教育相关课程,部分师范类院校设置家庭教育方向,上海市还推出了“万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计划”等。这些做法为家庭教育的科学实施提供了良好借鉴。

 同时,实现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需要家长加强学习,形成科学理性的教育观念,还需要政府及社会履行相应责任,在畅通家校沟通渠道、改进家庭教育工作机制、完善家庭教育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只有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协调一致、同向而行,才

 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育的合力,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开展得如何,不仅关系孩子的终身发展,也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家庭教育立法对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具有关键作用。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相信随着法律的制定出台,家庭、学校、社会能够更好地实现相互协同、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双减”政策下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 3 3

  2021 年 10 月 23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

 古语有训:子不教,父之过。这家是说,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到位,父母应承担一定的错过。这一传统的教育理念,如今有了新的法律注释一一《家庭教育促进法》。

 父母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永远都是无法低估:有些家长教育理念错误;有些家长养而不教;有些家长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些家长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总之,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养轻教的现象在生活中颇为常见。一些家长的家庭教育很不科学、很不规范,起不到积极的护航作用,令人遗憾。

 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谈何成功的家庭教育?所以,最近几年,父母应持证“上岗”的呼声不绝于耳。从 2018 年开始,我们就开始酝酿家庭教育法规,经过几次征集、修改、更正和完善,2021 年 10 月 23 日,《家庭教育促进法》终于走完了研究论证、民意征集、起草草案和审议通过的程序,真正成为第一部关于家庭教育的法规。该法将于 2022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谁都想将孩子培养成于社会用的人才。可是,父母不能完全把孩子的教与育推给学校,自己也必须承担其相应的教育之责,

 特别是在“育”的层面,父母应承担更多。《家庭教育促进法》不仅规定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同时也表示,政府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

 《家庭教育促进法》三审时,删除了“拒不改正的,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五日以下拘留。”就是不想让公权力过多干预父母的家庭教育,让家庭教育归位于家庭。从这一点也能看,这部法规的重点不是如何处罚“违规”的家长,而是强调社会和政府应提供帮扶、支持,让家长出色地完成家庭教育,比如举办家长学校,比如传授家教知识,等等。

 事实上,《家庭教育促进法》既有倡导性、引领性规范,也有强制性规范。如果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明显差错,村(居)委会、父母所在单位都有批评教育和督促的权力;倘若,导致了严重的不良后果,乃至未成年的孩子走上歧途,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也可以出门干预,并对强制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作出具体规定。

 家长在法规的引航下依法带娃,实施积极的家庭教育,配合学校,减轻课业,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休息、娱乐、锻炼的时间;预防他们沉迷网络,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做好他们的榜样,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就是社会和民众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期待。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家庭教育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短板。有的是

 父母或监护人未尽教育职责,有的是父母或监护人不懂如何教育,一些社会问题由此而生。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从前期调研,到进入立法规划,再到今年的三次审议,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诞生,体现了顶层设计的重视,更彰显出对民意的回应与关切。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了家庭、国家和社会在促进家庭教育方面扮演的角色,引导父母和监护人了解家庭教育是什么、怎么做,最终目标是促进各方合力推动家庭教育发展。

 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了家庭教育的概念、要求和方式方法,并为家庭教育划定底线标准,立法对家庭教育进行规范、指导和监督。“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这些方面家庭教育都得管起来。怎么管,可以协商和学习,但如果拒绝、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甚至不正确实施家庭教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将视情况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并可以责令他们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时下教育领域最受人关注的“双减”,也在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得到体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管理”“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这给家庭教育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依法带娃,还得科学带娃,树立理性的成才观,将其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

 当然,父母和监护人并不是孤军奋战。在一个个家庭背后,还有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在草案二审阶段,“家庭教育法”更名为“家庭教育促进法”,两字之差,背后的导向不言而喻一一家庭教育促进法旨在构建“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家庭教育不断发展。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家庭教育促进法也是其中的有机组成和有益补充。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为促进家庭教育立法是个良好开端,后续还得做好贯彻、落实和执行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更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篇六:依法带娃观后感

作文教育类 素材--- “家事”亦“国事”,带娃有遵循

 目录:

 1 01 党建引领的育人强校之道

 2 02 站位新时代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3 03 事业单位招考破除“唯学历”还需多走几步

 4 04 让高校基层党组织充满生机与活力

 05 “家事”亦“国事”,带娃有遵循

 正文:

 1 01 党建引领的育人强校之道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 通讯员 韩巍巍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 年 11 月11 日

  05 版)

  通过共青团和学生工作渠道,培育选树“三明之星”“十佳大学生”等“三明三康”学生典型 1165 人次,学生获省级以上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奖项 814 人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获奖屡创新高……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单位、全国优秀实践团队、全国易班优秀十佳工作站,以及世界机器人大赛卫冕冠军团队、厦门金砖会晤优秀服务团队、美国 IDEA 奖获奖团队、福建省“最美大学生”和“励志先锋”、德国“红点奖”获得者……近年来,在三明学院,一个个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不断涌现,这彰显着学校“三明三康”的育人成效。

  所谓“三明三康”,是三明学院从思政教育入手,根据“明德、明理、明志”的校训,明确树立“明德至善、明理致用、明志致远”的追求,聚焦学生突出问题的解决,明确严守“思想健康、心灵健康、生命健康”的育人底线。

  10 月 29 日,三明学院召开党建工作专题会议,推进新时代党建强校工作,吹响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这是作为福建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的三明学院,在党建工作实践中又一次迈出新的步伐。从 2017 年开始,三明学院提出“新时代党建引领工程”,以“政治力、育人力、组织力”的“三力建设”引领育人强校,可谓是“党建工作 2.0 版”。如今,三明学院明确深化“三力”建设、坚持十项机制,创造性实施“新时代党建强校工程”,这是“党建工作3.0 版”。三明学院矢志不渝地探索新时代地方应用型高校党建强校新路,力争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决策形成后,落实是关键,守正创新的政治执行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三明学院在提高执行坚决性、创新性、实效性上下功夫,以发展成果为导向,把握关键、抓住重点,细化分解目标任务,逐项明确责任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完成时限,挂图作战、善作善成。近两年完善了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等制度,强化校院两级党委负责人和党委委员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师生的实质性指导、了解和关怀,让问题在一线掌握、对策在一线产生、效果在一线检验、责任在一线落实。

  在这样的环境下,三明学院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创新开展统筹疫情防控与育人强校百日攻坚行动和“工作高质量,岗位创一流”创建活动等,出色应对了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全国 50 所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福建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一个个“头衔”里“藏”着学校的努力。新增教育部新工科项目 1 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50 项、国家级科研立项 21 项,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奖 9 项、教学团队

 5 个、一流课程 34 门、一流专业建设点 10 个,新增校园面积 700 余亩,中央苏区(三明)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项目启动,中央苏区(三明)大学生科创园挂牌,工科楼、文科楼、科技行知天桥、北区田径场等项目逐步使用,附属实验幼儿园、实验小学、限价房等民生工程相继建成,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列全省第十二位……一项项成绩,是学校党建引领育人强校的充分展现。

  如今,“三明三康”的育人理念已经融入到学校各大教育平台和主题活动中。尤其是,创新实施的“思想领航”“阳光远航”“生命护航”“修身筑梦”“乐学追梦”“励志圆梦”六大工程平台,持续开展的“党建引领月”“尊师爱生月”“教学相长月”“科研推进月”“校风提升月”等主题活动,三明学院坚守着育人初心和使命,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铸‘三明’之魂、做‘三康’之人”,努力做“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新时代有为青年。

  学校每每发出“入选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在世界机器人大赛卫冕冠军”“荣登中国大学创业竞争力 500 强”等消息,“朋友圈”里总能获得超高点赞。

  立德树人,也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办学机制和人才支撑。三明学院成立教师工作部、思政学部和思政教育研究院,持续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组建师范学部、三创学部,面向地方发展需要,重点突出产业人才、师范人才、三创人才培养,深化专业群、产业学院、项目驱动创新班、应用型教学团队、应用型课程“五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三才同育”培养致用大才,积极构建立德树人与服务地方循环促进的办学新机制。

  来校的科研类引进生都说,三明学院是干事创业的热土。的确,这得益于三明学院坚持党管人才的引育用荐一体化工作机制。学校直面苏区老区的客观事实,不等不靠、主动出击、揽才留才。“求贤若渴”式地寻觅人才,创新实施“金凤凰学者”“人才工作驿站”等举措,着力抓好学术带头人、科研引进生、台湾高层次人才队伍,引进清华、北大等科研类引进生 28 名,累计引聘台湾教师百余名,在省内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管好、用好人才,健全“军令状”“赛马制”等制度,赋予各类人才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落实“破五唯”要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一院一策、人事绩效、地方服务机制等改革有序推进。

  全国模范教师苏志忠、致力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高浩、自创“林式教学法”的福建省优秀教师林丽华……一个个育人为本、以生为友的好教师不断涌现。

  扎实有力的组织体系和组织力建设让三明学院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2020 年,学校 20 个师生党支部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 个学生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在 2021 年 11月的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中,学校作为综合类院校同时接受 3 个专业的专家入校考评,上下联动、全员参与,评建工作富有成效,得到专家组充分肯定,进一步展现了党建引领、协同作战的组织优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 通讯员 韩巍巍 来源:中国青年报 2 02 站位新时代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 年 11 月 11 日

  05 版)

  山东华宇工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古城山东省德州市。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建百年华宇、创特色名校”为愿景,坚守“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适用的人才和技术”的使命,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总体

 定位,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以管理学和艺术学为两翼,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

  近年来,学校认真落实国家“双创”政策,积极探索“双创”教育实现路径,通过坚持“四强化四全面”,构建“三层次三平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

  ---------------

  坚持“四强化四全面”,深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强化顶层设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校健全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务处、学生处、就业指导处、科研处、创新创业学院等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统筹、推进和协调,研究制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相关工作制度,打造多部门协同育人的联动协调机制。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配置专职人员,落实场地和经费,具体组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并将扎实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列入“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出台《山东华宇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通过制定出台相关文件制度,学校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科学规范管理,相继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管理办法》《创新创业导师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发挥制度激励保障作用,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保证。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紧扣办学定位,发挥专业优势和特点,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社会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把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原则贯穿始终。为此,学校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牢固树立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各专业围绕“基础厚实、技术扎实,创新意识强、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通识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专创融合专业教育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积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开设学科前沿、创新思维、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设置专创融合拓展选修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环节,初步形成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学校大力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选用“智慧树”网络公选课程 300 余门,与学堂在线合作搭建了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

  强化平台建设,全面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校始终把“敢闯会创”作为大学生核心素养来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搭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促使创新创业教育落地生根,发挥最大效能。

  在创新创业实践条件建设方面,学校各教学单位实践场所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共享,基本上形成了一套符合各学院专业特点、以“师生共管”为主的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按照“激发意识-创新创意实现-创业成果孵化”的体系,学校建设了 2267 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并结合专业特色成立了以智能机器人、3D 打印、艺术设计等为主题的 10 个共享开放的创新工作室,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载体,以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为舞台,为创客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做到了创新创业活动有场地、经费有保障、项目有指导、交流有平台。

  在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方面,学校依托创新创业类社团不断扩大参与活动的学生覆盖面。学校现有创新创业类社团 8 个,通过开展创新创业讲座、论坛、模拟项目路演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参与活动的学生已超过 80%。此外,“一院一品”建设计

 划的实施不断深化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各二级学院依托专业开展学科基础创新竞赛、科技创新作品制作、商业计划书撰写、项目路演等实践活动,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近三年,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各类大赛奖励 882 项,其中国家奖励 370项;每年有 30%以上的本科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遴选,近三年,教师指导学生省级以上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 103 项,指导学生发表论文百余篇。

  强化创新创业指导,全面提高学生满意度。学校通过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聘请企业知名专家等方式,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水平,实现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学校现已组建校内百人创新创业导师库,25 人入选“山东省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库”,聘请校外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技术人员 35 人担任兼职创新创业导师。学校建立外聘创业导师指导机制,形成校外导师与创业团队双向选择平台,充分发挥校外导师优势资源,解决团队在创业不同时期遇到的困难。

  学校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提升师生对创新创业工作的关注度,通过宣讲解读创新创业形势、讲述传授创新创业知识、分享交流创新创业经历等形式,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拓展大学生创业就业途径。学校还积极选树和推广在创新创业领域有突出成绩的学生典型,大力宣传创新创业典型先进事迹;建立创新创业服务网,发布相关信息,利用微信、QQ 群等多种媒介广泛宣传创新创业政策和学生创新创业典型,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方面的信息传递速度和信息容量,逐步提高学生对学校创新创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

  构建“三层次三平台”体系,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学校着力面向全体学生、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以及创业项目三个不同层次,聚焦不同重点,分类施策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帮扶。

  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课程。学校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吸纳企业人员参与课程开发和建设,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通识教育平台中开设《创业基础》等必修课程;构建创新创业类不少于 30 门的选修课程群,学生选修课程学分不低于 2 学分;在专业课程中渗透创新创业元素,促进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第二是面向有创业意愿学生的提升课程。学校高度重视企业作用和校外导师的力量,开设创业精英班,制定专门培养计划,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个人或团队提供创业核心战略管理知识培训、项目辅导。学生通过输出创意点子、创新创意实体作品、项目评价方案展示、项目商业模式展示、商业计划书撰写和展示等方式,采用虚拟企业经营活动汇报等形式,选拔优秀团队参加创新创业类大赛,同时为后续项目孵化奠定基础。

  第三是面向有创业项目的重点帮扶。学校充分把握政府和政策支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逐步成熟的创业项目入驻孵化基地进行项目孵化,并为其提供“一站式”服务;与校...

篇七:依法带娃观后感

家庭教育促进法 出台 今后如何“依法”带娃!

 2022 年 1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历时十年,首次对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将家庭教育由过去的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安宁,也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稳定。如何做一名新时代的“好家长”,值得每一个为人父母者深思。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谈何成功的家庭教育?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2022 年 1 月 1 日,《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新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该法的问世让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为父母依法带娃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实际帮助,也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充足、有力的法治保障。

 目的 :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制定本法。

 什么是家庭教育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

 家庭教育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重要“国事”,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并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家长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任务 :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 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开启“依法教子”新进程。真正赋能家长依法教子,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切实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科学育儿、依法带娃。

 市妇联将加大宣传宣讲力度,引导广大家长了解掌握《家庭教育促进法》,帮助家长科学教子,全面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同时,还将继续加强沟通合作,推动形成部门联动、镇(街)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更好满足家庭教育需求。

 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好的政策出台,需要社会各界合力推动。卫健、妇联等部门要推进儿童早期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文化、传媒单位要推动公共文化机构开展家庭教育服务,学校要举办家长学校、传授家教知识、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等,让广大父母得到专业的帮助与支持,助其更好地理解发展的亲子关系,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最终成长为重教善教 “持证上岗”的合格家长。

 要营造舒适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对家长的教育认知、管理能力和情感控制等,都是极为严峻的考验。许多家长剑走偏锋,过分重视孩子考试成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过分看重起跑的初速度,让孩子累倒在起跑线上,从而引发各种教育问题。《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这给家庭教育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依法带娃,还得科学带娃,树立理性的成才观,将其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家长要适应时代变化,提高思想认知,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式方法,以全新理念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

 立法不仅是为了规范家庭教育,更是为了赋能家庭教育。我们坚信,随着新法的落细落实,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将会更好地形成合力,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要求 :

  3 (一)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 (二)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三)遵循家庭教育特点,贯彻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 (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

 责任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共同生活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其他家庭成员应当协助和配合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及其他家庭成员应当注重家庭建设,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树立和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共同构建文明、和睦的家庭关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内容 :

 (一)教育未成年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爱社会主义,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家国情怀; (二)教育未成年人崇德向善、尊老爱幼、热爱家庭、勤俭节约、团结互助、诚信友爱、遵纪守法,培养其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意识和法治意识; (三)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引导其培养广泛兴趣爱好、健康审美追求和良好学习习惯,增强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保证未成年人营养均衡、科学运动、睡眠充足、身心愉悦,引导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五)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导其珍爱生命,对其进行交通出行、健康上网和防欺凌、防溺水、防诈骗、防拐卖、防性侵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帮助其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4 (六)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方法 :

 (一)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 (二)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 (三)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 (四)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五)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 (六)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 (七)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 (八)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 (九)其他有益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方式方法

篇八:依法带娃观后感

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 1

 家庭教育,立德树人 ——《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感悟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 2021 年 10 月 23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并于 2022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行。这部法律既有倡导和引领,也有强制和规范,将带娃这件传统“家事”上升为国家“大事”。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家庭教育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短板。有的是父母或监护人未尽教育职责,有的是父母或监护人不懂如何教育,一些社会问题由此而生。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作为幼儿家长,应智德并重、知能合一、养教结合,我总结为以下几点感悟:

 一、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家庭教育促进法引导我们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培养幼儿人铸牢民族意识,培育家国情怀,维护国家统一;教育幼儿崇德向善、尊老爱幼、热爱家庭、勤俭节约、团结互助、诚信友爱、遵纪守法,培养幼儿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意识和法治意识。

 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引导其培养广泛兴趣爱好、健康审美追求和良好学习习惯,增强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亲自养育高质量陪伴孩子 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在互动中增进亲子感情,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同时还能减少孩子在家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幼儿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合理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原因不同,我们应当区别对待;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与孩子共同成长,也使家庭生活有滋有味;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尊重幼儿人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个体发展差异;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身心特点,选择适合的家庭教育方式,探索沟通方法,比如讲故事、做游戏、角色扮演。把他们当做可以自我负责的独立个体,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隐私。

 三、帮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学知识的同时,也要让幼儿热爱劳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

 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保证幼儿营养均衡、科学运动、睡眠充足、身心愉悦,引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合理安排幼儿的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

 鼓励幼儿在家参与家务劳动、孝敬服务长辈。积极引导幼儿开展劳动实践锻炼,参与和自身年龄相符的基本劳动技能,比如种地、采摘、擦桌子、墩地、合理摆放物品。从小接受劳动教育,每天参加一次家务劳动,每天争当值日生发饭、收拾碗筷。学会照料自己,穿衣吃饭。对幼儿开展孝敬服务长辈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坚持每天向父母说一句问候语,给长辈捶背等。

 四、保障安全培养孩子自救能力 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导其珍爱生命,对其进行交通出行、健康上网和防欺凌、防溺水、防诈骗、防拐卖、防性侵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帮助其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就像一些家长不让孩子碰水,不是在保护,反而在损害。要培养孩子有一定的自救能力。

 五、家校共育与社会共育 家长在法规的引航下依法带娃,实施积极的家庭教育,配合学校,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休息、娱乐和锻炼时间。

 家长要担负起孩子家庭教育的责任,社会各界也需要对家庭教育给予更多的支持,并发挥出更多的协同作用,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给孩子一个

 美好的童年。

 这就是我理解的家庭教育促进法立法的最终目标。

 家长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 2

 2021 年 10 月 23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革新和重建教育生态,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协调联动的鲜明导向,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值此全党、全国人民迈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之际,站在“两个一百年”的时间交汇点和战略新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统筹全局、强化顶层设计,把教育事业放在了新的、更重要的历史定位。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与中共中央、国务院此前对互联网行业的重拳整顿、调整计划生育放开三胎政策、对娱乐传媒行业的加强监管、强力推出“双减”政策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是一以贯之、通盘考虑的,总体目标就是以人为本、育人强国。

 通过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我进一步感受到家庭教育的神圣使命,身为家长的责任重大、新时代育儿须理念革新。重任在肩,感慨良深: 第一,“家事”就是“国事”。传统的观念认为家庭教育是家事,但《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审议通过,让这件“家事”上升为重要的“国事”。家长们首先要革新理念,明确家庭教育需要国家指导、学校引领。其次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身教

 重于言教,将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细节。国家法律法规的指导,意味着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必须受到引领和约束,只有加强学习、配合上级政策(例如升学政策、分班政策、就业政策)和学校管理,才能做好一名合格的家长。

 第二,“家长”也是“老师”。传统的观点认为,教育,纯粹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就可以甩一甩衣袖万事大吉了。多年来,这种观念,在寄宿制学校家长、幼儿园家长群体中尤其突出。事实上,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更加凸显了这一点。不要只想着“学校给了孩子什么”,还要首先想一想“我影响了孩子什么”。

 第三,也是极易被忽视的一点是:“双减”绝不意味着“躺平”。2021 年是“双减”元年,“减负”“加强五项管理”“开展课后服务”“强化考试管理”……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势必对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产生历史性的影响。然而不少家长把“减负”理解为了“躺平”,在家庭教育环节,面对大把的时间而无所适从,对孩子的管理有所放任。事实上,“减负”的目的是“提质”,这是一枚硬币的双面。

 “双减”政策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质,一是遏止“内卷”、二是因材施教。作为家长和孩子,将面临较为充裕的家庭时间、较多的业余生活选项。事实上,这是一片虚伪的“舒适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是陪伴,陪伴并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独立人格。其次是规划,科学合理地规划貌似更充裕的居家时间,在这一点上要认真学习上级教育部门的《五项管理》(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阅读管理、体质管理)。然后是发现和引导,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引导并扶植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导向,在春风化雨般的影响中,真正认识并针对孩子的自身特点(当然,孩子有其一定意义上的可塑性),量身定做、一人一案,一步一步做好人生的规划、走出一条独特的幸福成长之路。

 总之,《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恰逢其时,对新时代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是“双减”路上孩子学业减负最大的底气,或者说是最后的底线。要想减学生之负,家长必须内强素质、外结盟友,从这个角度看,家长和教师的使命是一致的。

 家长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 3 ——《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有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已于 2021 年 10 月 23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并于 2022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行。在本法中明确了父母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和法律责任;尤其是家庭教育的九种方法和六项内容更是直观具体,可供渴望成为合格家长的父母学习品味。

 其实,每一个家长都渴望成为合格、成功的家长,每一个成功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成功家长、合格的家长。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学习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不是无师自通的。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失败和家长个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水平、文化修养虽有关系,但是并不是说自身成功的家长就一定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做一个家长并不难,当他(她)有了孩子后,就很自然地成了爸爸、妈妈,他(她)就变成了家长。现在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家长,我们都会在孩子身体、生理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让孩子出生更顺利一点,营养更丰富一点,长得更健康一点。但是除了这种生理、身体方面的养育之外,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也同样重要。

 我们知道,孩子从一出生,首先面临的教育者是家长,上了学校才是老师。从孩子成长的过程来看,家庭的教育是基础性的,

 因为孩子个性的形成在更大程度上受着家庭方面的影响。

 在对部分问题孩子的考查中发现,有问题的孩子往往存在某种个性缺陷。个性缺陷的形成往往是在上学之前,是在家中形成的。也就是说家长的行为、家长教育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个性的形成,而个性是每个人在社会立足中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父母们,我们问个简单的问题,当我们成为父母,匆忙上岗的时候,我们凭什么来教育孩子,自己合格吗?就像驾驶员有驾驶证一样,我们取“证”了吗? 只有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过头来看,才会发现作为家长自己是不合格的。想想看,我们平时的工作重心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还是纠正不良习惯呢?现在有很多家长的主要精力是用在与孩子的不良习惯做斗争上。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给了孩子许多不良的影响,使得孩子走了许许多多的弯路,而任何弯路都会影响孩子的顺利成长,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中留下一些痕迹。如果我们提前学习,孩子的成长就会少走一些弯路。

 从这个角度来讲,并不是每个家长天生就是合格的。作为家长,我们认为不合格的父母不是没有文化的人,而是不懂家庭教育的人。所以每一位父母都应该认真学习,细细品味。

 家长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 4

 ——《家庭教育促进法》背景下,家长们如何“依法带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将于明年元旦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依法带娃”,如何做好孩子喜欢的“合格家长”?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优秀的孩子,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合力托举。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让家庭教育从“家事”变成“国事”,从国家发展、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家庭教育不仅关乎儿童的健康发展,也关乎家庭的幸福和睦,还关乎社会进步。“促进法”是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核心是为家长赋能,用国家价值取向和告知正确行为模式的方式来引导家长的行为,从法律层面上强化了父母或者监护人的责任意识,是带有中国特色的一部法律。

 一、家庭教育六大内容:

 (一)培养家国情怀:教育未成年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爱社会主义,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家国情怀;

 (二)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教育未成年人崇德向善、尊老爱幼、热爱家庭、勤俭节约、团结互助、诚信友爱、遵纪守法,培养其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意识和法治意识; (三)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引导其培养广泛兴趣爱好、健康审美追求和良好学习习惯,增强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保证未成年人营养均衡、科学运动、睡眠充足、身心愉悦,引导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五)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教导其珍爱生命,对其进行交通出行、健康上网和防欺凌、防溺水、防诈骗、防拐卖、防性侵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帮助其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六)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二、家长要理解和支持学校工作,更加关注孩子健康成长,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开展亲子活动,使素质教育的根本理念、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家庭得到落实。家长要配合学校落实好手机、网游、读物、体质、睡眠等方面管理要求,针对每个家庭情况,开展精准指导,提高家长亲子沟通和教育引导能力,着力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难点问题。

 三、父母是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但会不会变成孤军奋战呢?不会的。这部法律除了规范家长,还规范了政府。《家庭教育促进法》是一部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法律,这部法律一共是六章 55 条,明确了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实施主体,国家通过立法支持家庭,社会承担着对家庭教育的支持责任。

 依据法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指导家庭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妇女儿童工作机构应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妇女联合会按照职责分工承担家庭教育的日常事务;精神文...

篇九:依法带娃观后感

庭教育促进法》学习心得体会(共 5 篇)

 第一篇 家庭教育,立德树人 —— 《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感悟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 2021 年 10 月 23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并于 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这部法律既有倡导和引领,也有强制和规范,将带娃这件传统“家事”上升为国家“大事”。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家庭教育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短板。有的是父母或监护人未尽教育职责,有的是父母或监护人不懂如何教育,一些社会问题由此而生。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作为幼儿家长,应智德并重、知能合一、养教结合,我总结为以下几点感悟

 一、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家庭教育促进法引导我们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培养幼儿人铸牢民族意识,培育家国情怀,维护国家统一;教育幼儿崇德向善、尊老爱幼、热爱家庭、勤俭节约、团结互助、诚信友爱、遵纪守法,培养幼儿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意识和法治意识。

 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引导其培养广泛兴趣爱好、健康审美追求和良好学习习惯,增强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亲自养育

 高质量陪伴孩子 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在互动中增进亲子感情,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同时还能减少孩子在家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幼儿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合理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原因不同,我们应当区别对待;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

 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与孩子共同成长,也使家庭生活有滋有味;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尊重幼儿人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个体发展差异;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身心特点,选择适合的家庭教育方式,探索沟通方法,比如讲故事、做游戏、角色扮演。把他们当做可以自我负责的独立个体,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隐私。

 三、帮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学知识的同时,也要让幼儿热爱劳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保证幼儿营养均衡、 科学运动、睡眠充足、身心愉悦,引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合理安排幼儿的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

 鼓励幼儿在家参与家务劳动、孝敬服务长辈。积极引导幼儿开展劳动实践锻炼,参与和自身年龄相符的基本劳动技能,比如种地、采摘、擦桌子、墩地、合理摆放物品。从小接受劳动教育,每天参加一次家务劳动,每天争当值日生发饭、收拾碗筷。学会照料自己,穿衣吃饭。对幼儿开展孝敬服务长辈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坚持每天向父母说一句问候语,给长辈捶背等。

 四、保障安全

 培养孩子自救能力 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导其珍爱生命,对其进行交通出行、健康上网和防欺凌、防溺水、防诈骗、防拐卖、防性侵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帮助其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就像一些家长不让孩子碰水,不是在保护,反而在损害。要培养孩子有一定的自救能力。

 五、家校共育

 与社会共育 家长在法规的引航下依法带娃,实施积极的家庭教育,配合学校,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休息、娱乐和锻炼时间。

 家长要担负起孩子家庭教育的责任,社会各界也需要对家庭教育给予更多的支持,并发挥出更多的协同作用,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

 这就是我理解的家庭教育促进法立法的最终目标。

 第二篇

 《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有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已于 2021 年 10 月 23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并于 2022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行。在本法中明确了父母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和法律责任;尤其是家庭教育的九种方法和六项内容更是直观具体,可供渴望成为合格家长的父母学习品味。

 其实,每一个家长都渴望成为合格、成功的家长,每一个成功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成功家长、合格的家长。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学习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不是无师自通的。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失败和家长个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水平、文化修养虽有关系,但是并不是说自身成功的家长就一定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做一个家长并不难,当他(她)有了孩子后,就很自然地成了爸爸、妈妈,他(她)就变成了家长。现在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都会在孩子身体、生理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让孩子出生更顺利一点,营养更丰富一点,长得更健康一点。但是除了这种生理、身体方面的养育之外,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也同样重要。

 我们知道,孩子从一出生,首先面临的教育者是家长,上了学校才是老师。从孩子成长的过程来看,家庭的教育是基础性的,因为孩子个性的形成在更大程度上受着家庭方面的影响。

 在对部分问题孩子的考查中发现,有问题的孩子往往存在某种个性缺陷。个性缺陷的形成往往是在上学之前,是在家中形成的。也就是说家长的行为、家长教育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个性的形成,而个性是每个人在社会立足中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父母们,我们问个简单的问题,当你们当上父母,匆忙上岗的时候,你们凭什么来教育孩子,你们合格吗?就像驾驶员有驾驶证一样,你们取证了吗? 只有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过头来看,才会发现作为家长自己是不合格的。想想看,家长平时的工作重心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还是纠正不良习惯呢?现在有很多家长的主要精力是用在与孩子的不良习惯做斗争上。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给了孩子许多不良的影响,使得孩子走了许许多多的弯路,而任何弯路都会影响孩子的顺利成长,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中留下一些痕迹。如果家长提前学习,孩子的成长就会少走一些弯路。

 从这个角度来讲,并不是每个家长天生就是合格的。我们认为不合格的家长不是没有文化的人,而是不懂家庭教育的人。所以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认真学习,细细品味。

 第三篇 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法律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诠释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无论是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培育,还是生活技能、行为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无疑提供了最初的精神土壤。好的土壤能培育参天大树,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塑造健全的人格。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办好家庭教育,不仅事关孩子健康成长,更事关公共福祉。曾有一些人认为,教育子女是自己的事情,别人管不着。而事实上,家庭教育涉及心理、教育、卫生等众多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将其纳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法治化管理轨道,才能保障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保证社会教育生态的健康有序。

 特别是当下,一些教育问题的出现,更突显了家庭教育更新理念与提升水平的重要性。比如,有的家长长期外出、对孩子疏于看护;有的家长信奉“不打不成才”,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有的家长不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急功近利、揠苗助长……因此,指导家长落实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对于解决当下许多教育问题,至关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也担负着推进“双减”的重任。针对一些家长跟风抢跑、盲目攀比、过度焦虑,为学生安排过多过重课业负担和课外培训等情况, 家庭教育促进

 法明确要求,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 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这为缓解教育焦虑、回归理性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

 当然,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施教者”需要先受教育。如何让家庭教育指导更有针对性、更有实际效果,是家庭教育促进法顺利实施的关键问题。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做出不少积极探索。比如,江苏省要求中小学校开设家长课堂、家长学校,每学期组织一至两次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山东潍坊发动家庭教育专家团、心理健康教师等专业力量,录制系列微课程,为学生和家长提供网上指导;一些高校开设了家庭教育相关课程,部分师范类院校设置家庭教育方向,上海市还推出了“万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计划”等。这些做法为家庭教育的科学实施提供了良好借鉴。

 同时,实现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需要家长加强学习,形成科学理性的教育观念,还需要政府及社会履行相应责任,在畅通家校沟通渠道、改进家庭教育工作机制、完善家庭教育服务等方面下功夫。

 只有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协调一致、同向而行,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育的合力,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开展得如何,不仅关系孩子的终身发展,也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家庭教育立法对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具有关键作用。家长是孩子

 第一任老师,相信随着法律的制定出台,家庭、学校、社会能够更好地实现相互协同、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第四篇

 2021 年 10 月 23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的责任,强化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和“双减”政策相呼应,使家庭教育切实落地、有法可依,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打开新局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共计六章,包括“总则、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法律责任和附则”。今天,我把第一章内容的学习体会分享给大家,有领会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制定本法。

 本条明确制定“促进法”的目的。“促进法”旨在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风、

 注重家教”,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把“家事”上升到“国事”,可见家庭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影响至深,家庭是国家和民族的基石,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会影响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

 本条明确“家庭教育”的定义。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家庭是第一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孩子对父母普遍持有积极的认可和敬爱态度,这也为家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除了依托学校教育,还要由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引导与影响。很多家长在和老师进行交流时总是说:“孩子交给学校了,一切由学校管,我们放心。”在孩子出现问题时,有的家长直接把责任推给学校,忽略了家庭教育的责任,这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双减”政策的落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减轻了家长的额外负担,学生的自由时间增多了,家长松了一口气。但是,在作业减少和课外培训减少的情况下,对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阅读和运动、自觉与自制、时间管理和思维拓展等,这就要求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起到引领示范、监督指

 导的作用,使孩子在学校进行课程学习后,对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进行全方位的提升。

 第三条 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本条明确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孩子进行立德树人的教育是家庭教育要树立的目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家庭的滋养、家风的浸透和家教的不断影响,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第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

 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

 国家工作人员应当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

 本条明确实施家庭教育的各主体责任。负责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是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国家工作人员更加应当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带动全社会重视家庭教育,在孩子发展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成长氛围。在家长进行家庭教育遇到问题时,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

 第五条 家庭...

推荐访问:依法带娃观后感 观后感 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