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哪些难点,我们应该如何应对?4篇

时间:2022-09-24 15:15:17 来源:网友投稿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哪些难点,我们应该如何应对?4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哪些难点,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个10分美好的愿景。但现在我们所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哪些难点,我们应该如何应对?4篇,供大家参考。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哪些难点,我们应该如何应对?4篇

篇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哪些难点,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个 10 分美好的愿景。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实际情况是,世界仍然处于 4 分 5 裂当中,仍然充满了矛盾和冲突。

 首先,世界大国之间矛盾重重,特别是结构性的矛盾,根深蒂固,乃至难以克服。

 现在世界上几大重要气力,主要是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欧盟。

 中国正日趋接晚世界舞台中心,在国际上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俄罗斯目前面临新的挑战,可以说处在新的危机边沿,但它是世界上的重要气力。欧盟的内部问题也很多,但也是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重要气力。

 这几个“极”的矛盾长时间存在,扑朔迷离,这是现今世界的基本现实。我们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需要面对的是世界上的这些问题。

 另外,还有大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矛盾。

 世界上的矛盾是多方面的,不但大国之间存在矛盾,大国与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有时候是难以调和的矛盾。

 美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矛盾,俄罗斯同发展中国家也有很多矛盾。它几年前曾出兵格鲁吉亚,两年前又利用乌克兰内部矛盾和冲突,夺取了克里米亚。

 从国际关系上讲,这是俄罗斯对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的 1 种新挑战。这类做法,引发了周边很多国家对它的恐惧和不安,也致使欧洲情势,特别是俄罗斯和北约的关系更加复杂。

 大国和小国之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也是长时

 间和广泛的,这也包括我们自己。

 我们 1 方面是发展中国家,另外一方面又是发展中的大国,是世界第 2 大经济体。

 所以,我国跟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也存在时隐时现的问题,将来这些问题可能会愈来愈多,愈来愈表面化。

 我们同菲律宾的关系,同越南的关系,某种程度就是大国和小国的关系。现在我们提出了“1 带 1 路”构想,到很多发展中国家去帮助它们发展,也有各种各样的议论和猜想,也会引发 1 些矛盾。

 对此,我们也要有苏醒的认识和必要的准备。

 还有 1 点,也就是第 3 类矛盾,即发展中国家之间和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这类矛盾和冲突也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2 战后世界上产生的骚乱和冲突,实际上更多的是在发展中国家之间产生的。

 比方,巴以冲突延续近 710 年,至今看不到结局。还有印巴冲突,时起时伏,是短时间内解决不了的。在非洲地区,曾有安哥拉问题、利比里亚问题、索马里问题,等等。发展中国家之间和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矛盾和冲突,也将长时间存在。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美好,任务艰巨,前程复杂 ?

 面对这样 1 种国际情势,我们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和主张,确切显示出超凡的政治勇气和智慧,由于我们深信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趋势不会改变,各国之间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不会改变,各国的发展利益和安全利益相互交织也不会改变。

 因此,不管今后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始终如 1 地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面旗帜,都要全力以赴地引导国际社会与我们相向而行,共同推动这个历史进程。

 ?

 固然,另外一方面,我们必须苏醒地看到,实现这个任务,道路是漫长的,同时也是曲折的,乃至会有大的反复,遭受料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

 由于世界上固有的和不断产生的各种矛盾,由于可以预测的和完全不可预测的各种因素,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会一挥而就,不是1 朝 1 夕的事。愿景是美好的,任务是艰巨的,前程是复杂的。

 在现阶段乃至未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要在国际舞台和地区事务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担起大国的责任,就必须继续高举“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面旗帜。

 要让国际社会认识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中国因 1 时之需而想出来的外交词令,而是中国领导人外交政策中的核心理念,是中国引领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长远目标。

 我国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 1 而再、再而 3 提出这个问题,表明这个理念已成为中国的国家意志,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寻求。

 全面复兴的中国,要想在国际舞台上有大作为,要想为人类进步做出较大贡献,1 定要打出 1 面耀眼的旗帜,1 定要占据道义制高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我们的外交旗帜,就是我们的道义制高点。

 让国际社会接受和认同我们的理念与主张,绝非轻而易举之事。让美国和西方国家与我们相向而行,携手共进,更是难上加难。

 比方,在中美关系问题上,中国曾提过几个概念,但美国不愿意用固定的或是稳定的概念框定两国关系。

 现在,我们将中美关系界定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双赢的新型大国关系,美国并没有完全接受。

 连中美关系中的新概念美国都不愿接受,更何况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了。

 另外,在我国周边地区,让各方普遍接受和认同命运共同体理念,也其实不容易。

 比方,中国与越南关系非常特殊。x 访越时提到两国社会道路相近,制度选择相近,理想信心相近,历史上曾并肩作战反对外来侵犯。他主张中越携手共进,共同打造命运共同体。

 但越南国内在对华关系问题上存在不同声音,中越协力打造命运共同体,一定会有许多阻力。

 可见,要让全部国际社会都接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并协同动作,难度非常之大。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有切实措施 ?

 在国际事务中,光喊口号不行。我们提议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有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就要有切切实实的行动。要让国际社会看到,中国正在尽最大努力,寻求发展利益的公约数和安全合作的契合点。

 为此,首先我们要努力推动建设新型大国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不但指中美关系,也包括中国与欧盟和俄罗斯的关系。这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最核心的 1 项任务。

 如果大国关系不稳定,不能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势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 1 句空话。

 第 2,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进程。

 当前人类社会面临很多共同的要挟和挑战,应对这些要挟和挑战要有新规则、新办法和新方案,中国应更加积极地展现自己的智慧,提出自己的方案。

 第 3,我们要更加广泛地参与解决全球热门问题和地区冲突。

 ?

 中国要当世界大国,要引导国际关系发展的新潮流,必须勇于承当更多的责任,在推动解决朝鲜半岛、阿富汗、叙利亚等许多问题上贡献自己的气力。

 第 4,我们要大力推动南南合作进程。

 南南合作弄了几 10 年,许多任务未能实现,现在的情势和任务更加复杂。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应在帮助改变发展中国家落后面貌方面发挥榜样和示范作用。

 第 5,我们要继续营建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不但要巩固和加强与上合组织成员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同东盟建立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同时还要推动建立全部亚洲的命运共同体。在当前和今后 1 段时间,应当把实行“1 带 1 路”的伟大计划,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信心紧密地联系在 1 起。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抓紧密,彼此是如此的远,却又如此的近,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影响、共存共生的关系。国家之间既有剧烈的竞争,也有温情的合作,过去那种 1 家独大、称霸全球的局面渐行渐远。在国际关系新的 10 字路口,世界向何处去、不同文明该如何共处、如何建设世界等 1 系列问题亟待解决。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掌控大势,不失时机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解决全球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展现了大国的担当与风范。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期价值 ?

 (1)构成了新的文明理念 ?

 美国学者亨廷顿曾提出风行全球的文明冲突论,他将世界上的文明粗略的分为 8 大类,认为不同的国家因文化的类似性而结成 1 个战线,敌对与其文化相异的国家。亨廷顿的观点是典型的西方中心主

 义,是孤立主义的表现,他认识到但夸大了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的差异,但也否定了不同文明是可以交换、融会、互鉴的。亨廷顿看问题的角度囿于西方人 2 元对峙思惟的偏见,得出了毛病的结论。但中国人的思惟模式不同于西方人,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中构成了“和合”理念,认为天人 1 体、天下 1 体,在整体性世界观的指引下,中华文明是包容性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正是奠基于中华文明“和合”理念之上,具有深层次的文化本源,它承认文明的多元、尊重文明的差异、提倡文明的互容,是 1 种新的文明理念。

 (2)构成了新的世界治理理念 ?

 全球化不但是经济的全球化,而且是包括文化、生态、治理等各方面在内的全球化。就诊理而言,随着信息时期的来临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面临的风险挑战日趋多样,传统的世界治理理念寸步难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过去几 10 年的发展成绩举世注视,中国国家治理能力引发了其他国家的广泛关注。通过国内治理的成功,为世界治理贡献智慧和方案,是中国当仁不让的责任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有效方案和独特智慧,该理念集中体现为“共商、共建、同享”。这 1 新的世界治理理念,有助于放下偏见、群策群力、合作同享,前瞻性强,是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保护主义的极大超出。

 (3)是我国 1 贯奉行的和平外交理念的继承发展 ?

 外交理念决定外交行动,有甚么样的外交理念就会产生甚么样的外交行动。过去 1 段时期,个别大国奉行霸权主义理念,自认为全球都要惟其马首是瞻,结果就充当了“太平洋警察”的角色,对那些要挟其霸权地位的国家动辄军事打击、经济封闭、外交孤立,严重破坏了世界的和谐、和平、和美。我国自从“和平共处 5 项原则”的提

 出开始,就 1 贯奉行和平外交理念,从不干涉他国内政,从不霸凌弱国、小国,从不推行强权政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我国1 贯奉行的和平外交理念的继承发展,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大国担当。这 1 理念主张摒弃零和博弈思惟,建立同等、友好、共生、双赢、包容、融合、合作、和平、和谐的国家关系,有益于世界各国在主权同等的条件下共同发展。

 2、構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 ?

 (1)逆全球化的冲击 ?

 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联系日趋紧密,地球逐步变成了 1 个小小的“村落”,在这个小小的“村落”里,各国相互依赖、彼此难分,共同推动着人类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但任何 1 个国家的风吹草动都可能迅速波及全村。上个世纪 910 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尔后长时间陷于经济增长停滞阶段;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亚洲 1 些国家伤痕累累;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世界各国经济都委靡不振。正是在诸如此类的背景下,世界弥漫着逆全球化的气味。归根结柢,逆全球化之所以产生,还是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利益分配不均,贫富差异拉大,发达国家希望在对外扩大的进程中取得更多利益,弱小国家则希望享受公正同等待遇。逆全球化暴露了现今世界治理的矛盾、风险,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 1 种挑战。

 (2)多元文明的难以调和 ?

 正如自然界因百花争艳而缤纷 1 样,文明也是因多样而精彩,所不同的是,自然界的百花可以和谐共生,但人类的文明却常常产生冲突。各个国家因其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发展历程、历史传统等不同,都产生了独具特点的文化,理应彼此尊重、和平相处、共同发展,

 但囿于“分”的偏见与“化”的自私,致使不同文明常常处于难以调和的窘况。文明冲突主要表现为国家间、地区间的竞争、矛盾、战争,如美国和阿拉伯世界的冲突。除极端表现以外,文明的冲突也会以温和的方式显现,如国际移民。不同国家人民的跨国活动,增进了管理、技术等要素的交换,但是也带来了文化的隔阂,当前欧洲正受困于跨国移民产生的文化冲突,严重影响着欧洲 1 体化的进程。可以说,如何调和多元文明的差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解决的困难。

 (3)国家之间矛盾重重 ?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存在着 1 个有趣的现象,即人常常跟自己身旁的同事、同学等难以处好关系,对身旁人的职务提升、经济获利等行动产生妒忌心理。相反,对那些和自己素不相识、毫无关系、相距10 万 8 千里的人不管通过甚么方式取得的成功都会保持平和心态。之所以会产生这类现象,罪魁罪魁就是利益,正是利益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国家之间又未尝不是如此?正是由于利益纠葛,才带来了国家之间的重重矛盾。支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得以建立的基本理念是“共商、共建、同享”,这就要求各国建立正确的义利观,相互尊重、同等对待、利益同享。但就当前的国际情势来看,大国之间、大国与小国之间、小国与小国之间无不充满矛盾,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就前程漫漫。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选择 ?

 (1)培养人类共同体意识 ?

 现今世界,各国发展程度不同,所要解决的国内问题千差万别,但从超出民族国家的更高层面看,世界各国也面临着共性问题,这就为超脱于狭隘的民族国家观念,构成全球共鸣,提供了可能。意识指点行动,世界各国也只有构成人类共同体意识,才能建成人类共同体。

 人类共同面临的困难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复杂性,如果仅立足于本民族、本国家看问题,就会堕入 1 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窘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因此,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困难必须具有世界眼光、世界胸怀,人类共同体意识就是把人类作为 1 个整体,不分民族、种族、宗教、区域、国家等的限制,相互尊重、包容多样、团结 1 致、合作双赢,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风险挑战的意识。

 (2)建立国际新秩序 ?

 传统的国际秩序是竞争主导,虽然国家间也有合作,但主要是竞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體呼唤新的国际秩序,新的国际秩序以合作、互信、协商为基本理念...

篇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哪些难点,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现实挑战和应对策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现实挑战和应对策略*任 洁[摘 要]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关乎人类生存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唯一选择。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具有历史必然性,但目标的达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在现实条件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面临着世界各国秉持的战略思维、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和综合实力差距的挑战,而且还面临着世界各国核心利益冲突的挑战。要理性、客观地认识这些现实挑战,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最大程度地趋利避害,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走深、走实,行稳致远。[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家战略思维 国家综合实力 国家核心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提出的具有战略前瞻性的全球治理方案和伟大构想,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睿智把握,凸显了中国共产党 “为世界谋大同”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世界局势的风云变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得到普遍认同,已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和人权理事会决议,成为反映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汇聚力量共同创造人类美好生活的最大公约数。这个被第 71 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 (Peter Thomson)誉为 “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①的伟大方案,深刻回答了世界各国人民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以及应该 “怎么做”。习近平强调: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②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之日起,中国就一直在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国首先提出 “一带一路”倡议,并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基础上积极推动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在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大考”时,中国倡导并积极践行全球抗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在携手构· 9 1 ·*①②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科研规划项目 “中国和平发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 (2019 ~2022)的阶段性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广泛共识》,《人民日报》2017 年 2 月 14 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2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年,第 541 页。*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2021 年第 7 期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把握历史发展大趋势,看到已经取得的进展,坚定人类命运共同体终将实现的必胜信心,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这一实践的长期性、艰巨性和面临的现实挑战。习近平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①就各国秉持的战略思维和文化价值观的巨大差异而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有很大的鸿沟需要跨越;就目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言,尽管大趋势是朝向多元、平等、合作方向演变,但其间必定要经历许多无法预知的变化,而这些都将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正确认识这些现实挑战,有利于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走深、走实,行稳致远。一、挑战之一:世界各国之间战略思维和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初是作为中国国家外交思想的顶层设计提出的。从这一理念被国际社会接受和认可的程度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超越国界成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价值指向。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出多极化趋势。世界各国基于不同的国情和文化传统,选择了不同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2021 年 1 月 25 日,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 “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发表特别致辞指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是否符合本国国情,能否获得人民拥护和支持,能否带来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生改善,能否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差异自古就存在,是人类文明的内在属性。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文明。多样性是客观现实,将长期存在。”②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世界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存在中蕴含的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如世界各国都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世界各国人民都对美好生活怀有热切向往,这些共同的追求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国际社会肯定和认同的重要前提。当然,即使具备这些共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依然需要跨越巨大的国家战略思维和文化价值观鸿沟。首先,世界各国对自由、平等、民主等的理解是具体的、有差异的,甚至因彼此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截然对立。比如关于自由,美国一直标榜它是世界上最自由、最民主的国家,但美国理解的自由、民主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理解的自由、民主差之千里。美国理解的自由是称霸世界的自由,是随意退群、撕毁协议的自由,是干涉别国内政、输出美式民主制度的自由;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理解的自由是基于本国国情自主选择政治制度、自主选择本国领导人、自主选择本国发展道路的自由。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会反对自由、民主、平等、博爱这些共同价· 0 2 ·①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2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年,第 548 页。习近平:《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在世界经济论坛 “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人民日报》2021 年 1 月 26 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现实挑战和应对策略值。人们反对的只是建立在抽象人性论基础上的空谈,反对西方一些国家以 “普世价值”为名强行输出民主、培植 “代理人”、干涉他国内政的新殖民主义行径。其次,不同民族和国家具有不同的思维逻辑与文化价值观。世界各国基于不同的思维逻辑会作出不同的战略判断,而战略判断是一国制定国家战略的基本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讲,思维逻辑对国家战略的制定具有深刻影响。美国等西方国家遵循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逻辑,坚持零和博弈思维,且具有强烈的 “天定使命观”和 “拯救世界情结”。在美国政治家眼里,世界是截然二分的,即以美国为代表的 “自由世界”和以美国的敌人为代表的 “邪恶世界”。美国的使命就是消灭 “邪恶国家”,在全世界建立美式自由民主制度,实现 “美国治下的和平”,这就是所谓的美国的光荣使命。在国家利益问题上,美国一直秉持非赢即输、非赚即亏的零和逻辑,认为根本不可能实现双赢、多赢、共赢。这种思维逻辑和文化价值观决定美国在看待和处理与中国相关的国际问题时,习惯以己之心度中国之意,误解、曲解中国的国家战略,以至于不管中国如何反复阐释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诚心和信心,美国依然我行我素,视中国为其最大的战略对手,防范、遏制中国的战略始终未变。最后,战略思维差异导致沟通错位。美国惯有的二元思维、零和思维成为中美两国进行有效沟通的巨大障碍。在美国,如何遏制中国或有派别之分,但视中国强大为最大威胁、定要遏制中国的目标却完全一致。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优先” “美国利益至上”成为支配美国国家行为的指挥棒,这致使其在全球抗疫过程中频繁 “甩锅” “耍赖” “断供”。美国的种种表现真正是“身体已进入二十一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时代”① 。习近平曾说:“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发展。”②可美国的所作所为证明它是容不下中国的,尤其容不下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这种 “不相容”根植于美国秉持的已经过时的冷战思维和国强必霸逻辑。美国戴着这种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当然不会客观公正。对于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美国一些精英认为,这是 “中国想要主导亚洲秩序,削弱现有秩序,推动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安全秩序”,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出中国古时就有的 “天下观念”,体现出中国的帝国梦,与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世界格局的看法不可调和 ③ 。对于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实践平台的 “一带一路”倡议,美国媒体称,“中国 ‘一带一路’计划是 ‘一个典型的地缘政治事件实例’,其雄心远超马歇尔计划或欧盟东扩”④ 。2018 年美国权威智库 “新美国安全研究中心”(CNAS)发布了一份名为 《权力的游戏:应对中国 “一带一路”战略》的报告,报告认为“‘一带一路’最终是为中国实现经济、外交和军事领域的野心而服务的”⑤ 。拜登当选后,在对· 1 2 ·①②③④⑤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年,第 111 页。《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年,第 269 页。参见高望来:《国外精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知评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 年第 3 期。史泽华:《“一带一路”:新范式何以超越旧思维》,《红旗文稿》2019 年第 1 期。美国智库报告:《权力 的 游 戏:应 对 中国 “一带一路” 战略》,http:/ /www. cggthinktank. com/2018 - 10 - 12/100076515. html。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2021 年第 7 期抗 “一带一路”倡议方面延续了特朗普的政策。2021 年 3、4 月间,拜登先后和英国首相约翰逊、日本首相菅义伟提出由 “民主国家”牵头施行一个全球基建方案。2021 年 6 月 13 日,拜登在西方七国集团 (G7)峰会闭幕式上提出了一项名为 “重建美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World,简称 B3W)的倡议。这项倡议以 “协助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建设基础设施”为核心目标,其实质是替代 “一带一路”倡议。中美两国之间战略思维的巨大差异导致双方战略沟通意愿和成效有限。这也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巨大障碍。二、挑战之二: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实力的差距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随着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深入推进,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密切,全球一体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另一方面,逆全球化、反全球化浪潮此起彼伏,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交织难分。可以说,这个变革的时代充满了矛盾,把人类又一次抛在一个十字路口。对百年大变局的理解,人们除了深刻感受到 “矛盾”的存在,更想追问究竟是什么在 “变”?这个时代究竟有哪些 “变”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大视野来看,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正深刻影响世界的未来走向。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在经历了 “两极争霸”“一超独霸”的世界格局之后,当今世界格局正在 “一超多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演变。在世界格局变化中,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群体经济力量与发达国家的群体经济力量的对比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总体说来,发展中国家的群体经济力量在提升,发达国家的群体经济力量在下降。按照经济总量计算,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经济总量的 “半壁江山”;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已超过发达国家,并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从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说,发展中国家群体已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从消费市场看,由于发展中国家庞大的人口规模和不断扩大的中产阶层,发展中国家对世界消费市场的贡献越来越大。而发达国家人口规模的缩小和中产阶层的 “被挤压”,对各国的经济增长、社会结构和消费市场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①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群体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会对全球治理格局产生直接影响。比如,发展中国家要求增加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要求参与国际规则制定、要求改革现有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呼声日益高涨,这些都在改变以往发展中国家在既有国际体系中 “要么接受、要么走开”的边缘地位。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越来越有能力、有意愿为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秩序、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中国顺应世界历史大势、着眼长远提出的全球治理方案,具有客观的现实基础。· 2 2 ·① 参见张蕴岭:《百年大变局:变什么》,《世界知识》2019 年第 10 期。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现实挑战和应对策略虽然当今世界国际力量对比正在朝着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命运共同体会自然而然地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兼具理想性和实践性,是必然性和过程性的辩证统一。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共建、共同努力。共商共建共享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但是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实力的差距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落实面临许多现实困难。一方面,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并没有根本改变东西方国家综合实力对比的现状。一国经济力量的强大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却不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全部。国家综合实力还体现在军事实力、政治和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就中美两国而言,中国经济总量虽然已达到美国的 70%,但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发展均衡度、军事实力、政治和文化影响力与美国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所谓的 “中国将成为世界领导者”“中国世纪已经到来”等提法是不客观的。另一方面,国家实力之间的差异使得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践行面临现实困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要求各国具有平等的国际地位。只有国家不分大小、不分贫富、不分强弱,都能平等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谈得上共商共建共享。但实际上...

篇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哪些难点,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被界定为“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平等、包容、合作、共赢”是其核心要义,旨在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伟业。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刻而复杂的世界时局中,***同志强调,要避免世界仍存在的诸多问题,就要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沿用了这一概念,而且这一概念被进一步纳入了党章和宪法,并被推向世界范围。20**年,国际社会联盟曾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项目启动会上这样阐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共处一个世界,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促进国家间、民族间、地区间、企业间、家庭间、个人间的和谐互助、共生共利共荣,以人类文明幸福发展的可持续为使命,建立起社会利益互惠机制。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们在共同条件下结成的最具同心力的集体,也是人类获得文明幸福及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这一定义延续了党的十八大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广义界定,对它的层次、机制、使命、意义等做出了具体概括。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域的拓展和实践的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不断深化,逻辑更加清晰,范畴更加明确,内容更加丰富,涵盖政治、安全、经济、文化与生态等全方位领域,主张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挑战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在当今世界局势动荡,冲突不断的情况下,这是中国积极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然而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面临的诸多风险和挑战是不可忽视的。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当今的国际话语权依旧掌握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手中,主要表现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一方面,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西方霸权国家为了维持自己的霸权地位,处处掣肘中国的发展,对中国进行舆论打压,例如将中国正常的外交活动污蔑为“殖民扩张”,忽略其自身历史因素而指责中国的对外经济活动是破坏全球生态的罪魁祸首。另一方面,如在中东冲突和叙利亚问题上,一些强权国家对小国、弱国采取了政治和军事上的干涉。这使得弱小国家在大国强行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国自己的家主权和利益受损,不得不采取“排外”的权利收缩政策,对一些国际事务采取中立态度甚至保持沉默。这种“冷战思维”的國际关系处理模式,不仅阻碍了全球性事务的处理,也恶化了国家间的关系,致使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自然更加难以被部分国家和人民了解并接纳。

  传统的国家安全观

  安全是国家发展经济的基本保障,现如今已成为世界性的共识。在全球化进程飞速的今天,安全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然而,目前国际总体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首先,以恐怖主义、难民为主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正在更多地涌现出来,且更加难以消除;其次,局部热点问题频发,这是由于一些大国在保障本国安全时,将他国的安全和利益置之度外,甚至因为忌惮发展中大国的崛起,故意制造不安全因素以巩固自身的霸权地位。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低估,片面地采取武力措施

 和军事行动进行安全扩张,对建立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产生了极大的阻碍。

  (三)逆全球化潮流的涌现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与发展,使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大大提高。然而同时,发达国家从中获得的利益大打折扣,并将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等问题归咎于经济全球化。于是,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着自由、民主的幌子纷纷采取措施走向逆全球化道路。实行新型贸易保护主义、朗普初上任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英国公投脱欧、欧洲难民肆虐等现象均表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正在选择保守、倒退的发展路径,企图重建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秩序。逆全球化现象不断加剧,单边主义有了复苏的势头,这对构建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四)多元文明的冲突

  人类文明由于不同的历史、地理等因素,形成了各不相同的文化体系,本无高低、优劣之分。然而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开拓了世界市场,兴起工业文明,因而自殖民时期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进行经济扩张的同时,就不断向外输出自己的普世价值,对于与自己不同的文化体系采取敌对态度。至今,依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着国际话语权,占据舆论高地,尤其是美媒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误读大大违背了中国提出该理念的初衷,正损毁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另外,中方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一是还欠缺系统性和整体性,使得国外对中国的文化印象还停留在武术、戏曲、茶艺等浅显而又片面的层次上;二是缺乏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即在对外交往过程中,经济与文化脱节;三是中外民间交流缺乏常态化、制度化和人才培养的专业化。西方文明对于异己文明的敌对态度和中国在文化交流中的不足,共同导致国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可度

 还远远不够。

  (五)发展与生态的矛盾

  当今世界为谋发展,普遍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发达国家为逃避生态环境治理责任,否认其在工业化进程中造成的历史生态问题,而且现如今无视环境正义,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并从发展中国家获取资源与劳动力,从而将责任推卸出去。而发展中国家为了追赶发达国家的经济步伐,一味开发不可再生资源,导致原油泄漏、沙漠化等诸多后果,却又无力兼顾经济与生态的平衡。而在治理问题上,由于各国的功利主义,难以达成一致观点,导致解决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知易行难。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对策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道阻且长,充满挑战,然而中国定能迎难而上,展现出大国的责任和担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懈努力,将有利于加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进程。

  (一)打造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面对依然横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习近平将新型国际关系高度概括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这是对建国之初确立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延续,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大国之间在处理彼此关切时,应注意不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将目光放远至全人类的发展,求同存异。当今世界,中美关系成为左右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的关键所在,处理好双边关系,摒弃单边主义,倡导多边合作机制,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良好影响。另一方面,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弱小国家应增强独立意识,坚定平等思想,拒绝“大国优先”,而且需要积极向其他国家借鉴发展经验,取长补短,才能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

 (二)树立普遍安全的新观念

  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张业遂表示:“军费开支,不论是人均水平,还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是适度和克制的。”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安全稳定的国际环境,而“世界梦”的实现也少不了“中国梦”这一重要组成部分,为应对安全问题,中国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积极参与处理国际热点问题,中国可以依托现有的实力主动参与调停部分国家热点问题,在动乱区域加大维和费用和支出,加大人员投入。二是推进普遍安全机制的建设,首先,发挥相关国际组织在处理冲突问题上的作用,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国应大力支持联合国安理会维护世界和平的工作。其次,健全国家间的沟通机制,世界各国应摒弃“冷战思维”,以和平对话的形式解决已有矛盾,增强彼此的信任。

  (三)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建设

  欧美国家为了维护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制定出一些列对自身有利,却不能保障其他国家享有自由、公正、平等的贸易规则,成为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的逆流。对此,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已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更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建设,奋力将其建设成为和平、开放、繁荣、创新、文明之路。以“一带一路”为支点,中方与“一带一路”沿线参与国务必进行优势互补,在借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等优势的同時,为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协助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实现互利共赢。为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需加大资金和技术支持,扩大合作项目范围,搭建更多合作平台。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将开发更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潜能,也会为发达国家创造出更好的投资环境和贸易秩序,从而使世界各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共享切实收益。

 (四)提升全球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度

  在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只有本国民众了解、认同该理念是远远不够的,更要让全世界听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声音,为此应从以下方面着力加强。第一,加强官方媒体和公众外交的结合。在官方媒体讲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故事的同时,公众的文化艺术、学术交流活动等皆可起到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成效。第二,创新文化交流的形式,扩大传播途径。除传统文化载体外,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新载体。第三,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尊重西方国家的思维习惯。因地制宜,在当地传播符合其喜好的中国文化。第四,善于借用外部力量进行传播。借知华、友华的国家,联合国或其他国际平台,以及经贸活动或文化交流活动向国际社会传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真实内涵,实现传播范围由点到线进而到面的扩大。

  (五)辩证处理“两山”关系

  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不仅不是对立关系,还具有内在的高度统一性,“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因此,只要深刻把握自然发展规律与经济发展规律,就能二者兼得。为此,一方面,中国首先应该做好国内的环境治理,在击破“中国环境威胁论”的同时,正视他国提出的问题,客观分析国内的环境状况,学习西方国家的治理经验;其次,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为全球生态建设贡献力量,并加强与环境保护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一同管控生态治理的分歧。另一方面,国际组织首先必须明确各国在生态环境问题上的责任,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承担相应责任。其次,评估各国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并计算各国进行生态治理的成本,对于能力有限的小国,大国应彰显出责任担当,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先进技术予以帮

 扶,方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倡导的的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

篇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哪些难点,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国家治理 Governance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和借鉴中国传统优秀政治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以及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时代之问,是具有战略前瞻性的伟大构想和全球治理方案。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各国利益交融、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各国只有加强团结协作,深化和平合作、平等相待、开放包容、共赢共享的伙伴关系,才能实现持久稳定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设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新体系,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和人权理事会、上海合作组织等多项决议或宣言,成为反映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先进理念。习近平主席强调:“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后,我国积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截至2021年1月30日,中国已经同140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疫情防控取得战略性成果后,我国积极向其他国家传授疫情防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教授

 胡再勇: 摘

 要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外交理论创新的结晶,是具有战略前瞻性的伟大构想和全球治理方案,是反映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先进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虽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并取得重要进展,但也要认识到当前仍然存在对这一理念的曲解,加之美国对华竞争性战略的干扰、不同国家实力差异和核心利益的冲突、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等严峻挑战,为更好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新体系,需要对众多挑战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并做好必要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 人类命运共同体

 逆全球化

 多边主义【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前挑战与应对策略DOI:10.16619/j.cnki.cn10-1264/d.2021.z5.007

 2021.09 /

 第1-2期合刊 39

  控相关经验、方法,无偿向其他国家提供援助、支援疫苗等,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此外,“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重大倡议的提出,进一步扩展与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当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并取得重要进展,但也要认识到当前仍然存在对这一理念的曲解,加之美国对华竞争性战略的干扰、不同国家实力差异和核心利益的冲突、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等严峻挑战,需要我们妥善应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一些国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曲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不同,塑造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也存在差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尚处于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的初期,尚未形成普遍接受的成熟理论体系,一些国家和人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存在误解,认为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的在于抵消和转移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压力、转移对“中国威胁论”的关注、挑战当前国际秩序,按照中国的意愿重塑国际秩序,形成一种以中国话语为中心的新国际秩序并重写国际经贸规则等。也有误解认为亚洲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反映了中国借机成为亚洲领导者,进而达到通过掌控亚洲影响全球局势的目的。此外,也不乏一些西方国家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维护“文明冲突论”和“西方中心论”的西方价值观念,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开各种攻击,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际修正主义、地缘政治挑战、中国的霸权工程、出口中国模式的政治工具等。要看到,这些国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存在误解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西方学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了解不深,存在碎片化倾向以及认知偏差;二是中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海外传播还不够。不同国家实力差异和核心利益的冲突经济实力的相对变化必然会对全球治理格局产生影响,既有的全球经济治理秩序维护的是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利益,损害了崛起的发展中经济体的利益,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出于维护自身发展利益的合理诉求,积极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治理机制改革,如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份额,发展中国家以平等身份参与全球经济规则的制定等。但也要看到,虽然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综合实力离美国等西方经济体尚存在较大距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体从实力出发维护既有的全球治理体系,导致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进展缓慢。此外,不同国家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其核心利益或者优先关注的事项也存在差别,但这不应成为各国齐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阻力。就美国来说,其核心利益是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者角色,维持美元为核心货币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以及保护美国在全球的利益,其优先关注事项之一是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中国的核心利益是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

 40

 国家治理 Governance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治理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优先关注事项是安全、减贫、政权稳定、经济发展等国内问题。一般而言,不同国家核心利益和优先关注的事项只要不存在冲突,并不会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障碍,各个国家在利益交融、兴衰相伴、安危与共的今天能够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内找到共同的利益汇聚点。但是一些西方国家坚持零和思维,对中国进行遏制和围堵,为本国利益肆意在发展中国家进行颜色革命,进行政权更迭,造成国家间核心利益的冲突,还有一些国家间矛盾根深蒂固、对抗频繁,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造成严重障碍。美国对华竞争性战略的影响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华战略出现重大的战略转型,由冷战后层层递进的接触战略转变为竞争战略,视中国为大国竞争者和头号威胁,将中美之间的竞争定性为发展模式和意识形态之争,并称中国意图塑造一个与美国价值观和利益背道而驰的世界。美国一直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持批评态度,认为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将部分沿线国家的债务困境归咎于“一带一路”倡议,批评“一带一路”倡议是“债务陷阱外交”。拜登政府上台后,几乎全盘继承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2021年6月11—13日举行的G7峰会上,美国提出了“重建更美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B3W)计划,该计划以改善中低收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G7承诺将帮助改善发展中国家总价值4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以替代“一带一路”倡议,拜登宣称该计划是“比中国方案更为优质的选项”。2020年5月20日,美国发布《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方针》,系统阐述了全政府对华战略。并积极寻求与盟友,尤其是印太地区盟友,共同应对中国。美国的全政府对华竞争战略,以及与盟友合作从政治、安全、经济、价值观等角度与中国进行竞争和遏制,将是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挑战。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习近平主席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全球金融危机后,孤立主义、民族主义思潮泛起,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国家经济复苏乏力,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以促进本国经济复苏,其中,表现尤为明显的是美国和英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以美国优先为出发点,退出各种组织和协定,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后重新谈判改为美墨加协定)、TPP、威胁退出WTO、巴黎气候协定等,意图以实力谈判为美国重新争取更大的利益,并重新制定符合美国利益的全球经贸规则,迫使中国等其他国家接受。美国的系列“退群”行为不顾盟友和其他国家利益,导致全球治理赤字、安全赤字、环境赤字、信任赤字上升,招致国际社会的普遍批评。自2016年3月英国公投脱欧后,2021年1月31日,英国脱欧历程完成。对欧盟财政一体化的抵触以及不断增长的移民压力是英国脱欧的重要原因,但英国脱

 2021.09 /

 第1-2期合刊 41

  欧,对英国和欧盟来说是两败俱伤的事件,对欧盟来说,欧洲一体化进程严重受挫,欧盟可能陷入分裂,而对英国来说,短期可能会获得一些经济利益,但长远来看,脱欧后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将大打折扣,经济前景也会进一步变差。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如果搞贸易保护主义、画地为牢,损人不利己”。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给世界经济发展造成障碍,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的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的理念相背而驰,也对各国共商、共建、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诸多障碍。我国应对策略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权和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谈到,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述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要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和传播好人类命运共同体故事。无论是进一步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消除国际社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误解,都需要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权和话语体系。当前,国外学术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研究不深,认知碎片化,相反,国内学术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实质、哲学基础等研究深入系统,但对外传播不够,亟需加快构建覆盖国内外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权和话语体系。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并倡导国际社会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支援全球抗疫、“碳达峰”“碳中和”国际承诺都是我国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对于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的构建、示范和引领作用。因此,以上实践的顺利实施,对于推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除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外,还应从更多角度、层面倡导国际社会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众人捧柴火焰高,人类命运共同体涉及全人类的利益,只有各国都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由点成线再到面,才能更早建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处理好与美国的竞争合作关系当前,美国仍然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综合实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在全球和地区层面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力,美国的全政府对华竞争战略,意图遏制中国崛起,抵消中国在亚太地区和全球的影响力,不利于中国引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在贸易战、科技战等的冲击下,中美双方战略互信匮乏,沟通意愿和成效低下。拜登新政府上台以来,延续特朗普的对华政策框架,目前双方都在冷处理中美关系,高层互动较少,对于未来中美关系的定位,以及如何处理和构建新型双边关系,双方还缺乏共识。对中国来说,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和

 42

 国家治理 Governance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治理奥巴马总统会晤达成的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观相一致。因此,推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也有利于推动国际社会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美双方都意识到,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虽然主动权不在我国,但只要不涉及和损害中国的核心利益,我们仍然可以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理念,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努力扩大双方的合作领域和共同利益,如共同应对气候和环境变化、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势力、共同维持地区局势稳定、进一步促进农业、能源和人文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维护多边主义、推进区域合作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冷战和零和思维、以意识形态划线、单边主义、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等导致的全球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更加凸显维护多边主义、推进区域合作的重要性。习近平主席强调:“多边主义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路径。”“中国将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石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对各国来说,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各国之间贸易、投资合作越来越频繁,产业链和供应链也越来越区域化和全球化,只有加强区域合作,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才能更好促进各国经济共同发展,更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创新项目“美国对华战略转型下的中美经贸关系与中美关系研究”(3162019ZYKA03)阶段性成果】参考文献[1]外交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民日报》,2021年8月23日,第011版。[2]任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现实挑战和应对策略》,《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1年第7期,第19—27页。[3]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求是》,2021年第1期。[4]文吉昌、刘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海外研究及启示》,《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第103—112页。[5]何苗、高立伟:《驳外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几种错误论调》,《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1年第4期,第171— 177页。[6]The White House, "United States Strategic Approach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ay 20, 2020.责编:李 懿

推荐访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哪些难点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共同体 我们应该 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