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书籍3篇

时间:2022-09-24 12:10:28 来源:网友投稿

四史书籍3篇四史书籍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 回溯过往,感叹来之不易。1921年中国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史书籍3篇,供大家参考。

四史书籍3篇

篇一:四史书籍

大道,必先为史,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

 回溯过往,感叹来之不易。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红船星星之火就此迸发。1927 年,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召开八七会议,纠正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总方针。1935 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在党和红军面临危险的生死关头,我们党召开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党内和军内的领导地位,挽救中国革命。1938 年,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实际为出发点,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我们党在新时期的重大转折,2020 年,精准扶贫,蓝天保卫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史为镜,体会红色政权、新中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在知史中爱国,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去年年初,新冠疫情肆掠,无数青年党员和群众志愿者学着前辈的样子,奔赴一线,尽显党性修养与政治觉悟,国家使命的思想自觉,展我中华之众志团结。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四史”的学习教育不仅在于察其过往、知其源流,更在于通过学习教育激励人心、预期未来、砥砺斗志,视旗帜之所指、知全民之所赴。切实将理想信念体现在恪职尽守,勤勉工作的担当作为之中,共筑美丽中国梦。

篇二:四史书籍

2018 年第 5 期·文献学研究·嘉业堂“四史”研究陈   郑(湖州市总工会   浙江湖州   313000)摘  要:嘉业堂所藏“四史”是镇馆之宝,刘承干还专门开辟“四史斋”用于存放。文章从“四史”的购买时间、鉴赏品评和校勘刊刻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嘉业堂“四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关键词:“四史”;购买;鉴赏;校勘;刊刻中图分类号:G258.83          文献标识码:AStudy on The Four Great History Books in Jiaye LibraryAbstract

 The Four Great History Books are the treasure of the Jiaye Library, which are specif i cally preserved in the Study of The Four Great History Books by Liu Chenggan. This paper is to promot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n The Four Great History Books in Jiaye Library based on a rough research from aspects of consumption, appreciation, emendation and inscription.Key words

 The Four Great History Books; consumption; appreciation; emendation; inscription蜀大字本《史记》、白鹭书院本《汉书》、一经堂本《后汉书》和大字监本《三国志》,合称“四史”,是刘承干所藏宋椠中的翘楚,刘承干专门开辟了“四史斋”来存放。其在《嘉业藏书楼记》中有所提及:由池而上,有楼七楹,中一楹为大门,东三楹为宋四史斋,以置宋椠“四史”;西三楹曰诗萃室,以置先府君及余编《国朝正续诗萃》,斋、室均北向,斋楼多旧钞精校各本,室楼皆宋元椠本。再进,亦楼七楹,左右缭以两庑;庑各九椽。楼下为嘉业厅事三楹,分列甲乙两部。上为希古楼,庋殿本、官印,而内府秘籍亦在其中。楼东西上下各二楹,杂置书五百余箱。左、右庑则各省群县志,庑楼均为丛书,约二百余种 [1]1406 。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嘉业堂为存放一种或一类书籍而专门开辟的斋室只有“四史斋”和“诗萃室”。“诗萃室”因“置先府君及余编《国朝正续诗萃》”,因为是“先府君”的著作,其地位当然不一般,专门开辟一室存放是书无可厚非。为存放宋椠“四史”而专门开辟“四史斋”,且和“诗萃室”一样,同是三楹,可见刘承干对宋椠“四史”的重视程度。宋椠“四史”可谓是嘉业堂藏书精品中的精品,是嘉业堂的镇馆之宝。1  “四史”的购买时间“四史”中,蜀大字本《史记》和大字监本《三国志》是得自于费念慈的后人;白鹭书院本《汉书》和一经堂本《后汉书》,则是郭嵩焘的旧藏。虽然“四史”的来源十分清楚,但其购买的时间却有待进一步考证。(1)蜀大字本《史记》的购买时间。刘承干得到《史记》的时间比前后《汉书》略早,其在一九一三年十二月初六日的日记中写道:余是晚在家宴客,所邀之沈子培方伯早已至矣,未几杨芷夝来,均在新斋坐,余出所购宋元椠本,请彼讨论之。据子培云余与费氏所购之《史记》,为海内孤本,若以影宋刊之,可以压倒一切椠本矣 [2]137 。此时刘承干已在家宴客,讨论其所购“海内孤本”《史记》。可见,在一九一三年十二月初六之前,刘承干已经购得了《史记》。(2)大字监本《三国志》的购买时间。关于大字监本《三国志》购买的时间,我们也只能从其写的序跋中窥探出一些端倪:万方数据

 嘉业堂“四史”研究90余曩刻《史记》、《前》、《后汉》,颇欲觅斯志佳本,足成四史。搜访既久,始获是帙,勘正通行本,谬误悉符。所见宋刻而行欵并刻工姓名,与适园藏元本无异,惟点画波磔圆活刚劲,谛审再四,知为元椠祖本,其为天水朝所刻无疑 [1]1362 。序跋撰写的时间为丙寅年(1926年)清明节,其购买的时间应当是这个时间或前几天。这个序跋也说明,《三国志》和《史记》一样得自费念慈的后人,但购得的具体时间却晚了很多。(3)白鹭书院本《汉书》和一经堂本《后汉书》购买的时间。相对于《史记》和《三国志》,前后《汉书》下定洋和到手的时间则十分清晰,其日记为我们完整地呈现了前后《汉书》从下定到最终购得的细节:1914年十一月初七日 王锡生来,与购定《汉书》,先付定洋三百元,此书郭氏珍重异常,不肯派人送来,必须此间派人往取,而余处无人可派,锡生素不知其浅深,亦未便径将巨款付之。再四磋商,乃请俞子青持洋前往,遂与约定于明晚动身,同赴长沙也 [2]206 。1914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俞子青从湖南归,与郭筠仙侍郎家所购之前后《汉书》,已经携到,检阅之,的系宋椠鹭洲书院本,共计一百六十三册,每十册函以木匣,其书除《前汉》补配明刊两本外,余则仅钞配四叶耳。惟卷中有割去数字,并挖割图章数处,殆可恨恨 [2]209-210 。从上述的日记可知,刘承干购入白鹭书院本《汉书》和一经堂本《后汉书》,其中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郭嵩焘即将出售书籍的消息传出后,藏书界闻风而动。而此时刘承干以雄厚之资,大肆搜购图书,几有海涵之势,于是书估王锡生主动从中牵线,上门求售。看过王锡生带来的样册之后,刘承干允诺购取,先付三百定洋。然郭氏认为两书珍重异常,生怕途中有任何的闪失,因此不肯派人由长沙送书至上海,要求刘承干派人赴长沙取书,而此时刘承干亦无人可派,书估王锡生虽然与之有过几次购书的经历,但不知其深浅底细,加之购书款三千元亦属不少,贸然将此事托付王锡生似有不妥,于是购书事项一下子陷入了僵局。思之再三,刘承干最后决定请俞子青持洋和王锡生同赴长沙购书。从下定洋到最终俞子青不负众望,顺利将书从长沙取回,中间只经过了15天的时间。一九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刘承干将全部前后《汉书》购入。前后《汉书》最终归于嘉业堂,是书估王锡生从中牵的线。刘承干在十一月初二的日记中写道:“王锡生来,所云宋椠前后《汉书》已取到数本,共计一百六十册,《前汉》系覆刊两册配入,索价三千元。”[2]205 此时,王锡生已经取到了宋椠前后《汉书》的数本,也报出了主人出让书籍的心理价位,可见,对于购买前后《汉书》一事,书估王锡生已经在原主人郭嵩焘和刘承干之间往返了多次。此前,刘承干多次在日记中提及王锡生,购买前后《汉书》一事应该是两人交谈的重要内容。2  “四史”的鉴赏评论“四史”因其极高的版本价值和学术价值,刘承干一经购得,就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刘承干也利用家宴、消寒会等机会,与遗老们一起品评鉴赏,不少学人甚至登门嘉业堂,一睹宋椠“四史”的风采。一九一三年十二月初六,刘承干在家宴客,邀沈子培鉴赏所购宋元椠本,沈子培认为蜀大字本《史记》“为海内孤本,若以影宋刊之,可以压倒一切椠本矣”。一九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也就是俞子青从长沙拿回全部前后《汉书》的第二天,刘承干就借举办消寒会的机会,鉴赏前后《汉书》:傍晚以消寒第三集由余主席,在惠中宴客,特偕醉愚前往,计到者为缪筱珊、吴子修、钱听邠、戴子开、刘语石、喻志韶、章一山、潘兰史、陶拙存、杨芷夝、恽季申、谨叔、周梦坡、张石铭、沈醉愚,邀而未至者为汪渊若、吕幼舲以病,吴仓硕以妻病,均未至。题则以宋椠《前》、《后汉书》征索题也 [2]210 。刘承干组织参与的消寒会是遗老们相互抒发感慨的场所,往往带有一定的政治性。他们借古讽今,利用评判历史事件或人物之机来委婉地抒发自己心中的忧愤,以表达对现世社会的不满。消寒会的主要形式是同人雅集、赋诗唱和的集会。如壬子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拟题为“雪后坚匏庵消寒第二集和苏文忠公聚星堂禁题诗韵”,甲寅年十二月初四日“丹徒李氏三女殉孝诗”,应该说,组织消寒会的初衷是遗老借诗歌发泄心中的不满 [3] ,和古籍的品鉴没有什么关系,但因为刘承干身份的多重性,参与消寒会的人员中也有相当多的是古籍鉴定方面的专家,因此,在消寒会万方数据

 912018 年第 5 期上鉴赏品评古籍也在所难免。在这次消寒会上,刘承干还以宋椠前后《汉书》向大家“征索题”。十二月二十二日,刘承干再次在家宴客,传观前后《汉书》:余今夕在家宴筱珊及诸公,未几杨芷夝、章一山、禇礼堂陆续至,筱珊与叶菊裳亦来,出宋椠《前》、《后汉书》,互相传观,良久始入席,益庵、醉愚亦在坐,邀而未至者则朱古微而已 [2]214 。一九一五年,刘承干又在日记中记叙了家宴上评证“四史”的经过:余是日宴刘幼云、胡漱唐两年丈于家中,程平园、章一山、杨芷夝、吴子修先后至,陶拙存、李梅庵两年丈以来,出宋椠四史及覃溪《四库全书提要》手稿,互相评证,良久乃入席,席散后又小坐逾时而去 [2]232 。从上述记录中我们可以想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品评鉴赏“四史”已经成为了刘承干与诸人社交中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购得“四史”之后,刘承干通过各种形式与遗老鉴赏,不少学人甚至登门嘉业堂,一睹宋椠“四史”的风采。在刘承干下定洋购买《汉书》之后,俞子青赴长沙取书之前,吴子修听闻刘承干已经拿到前后《汉书》首本,便迫不及待地登门阅看,其后登门索观者更是络绎不绝。登门索观者如表1所示。表 1  学人索看《四史》一览表 序号 内容 索看人1午后吴子修来,阅看余所购之宋椠前后《汉书》首本,长谈而去[2]208 。吴子修(光绪十二年进士)2章一山偕郭复初来访。余因王考家传前为汤蛰仙年丈所撰,本生父亲及余均嫌其文不甚佳,因托复初重撰,其节略已于日昨托一山交去,今复当面谈定。索观宋椠《史记》、宋刊《三国志》及覃溪《四库提要》手稿,长谈而去[2]218 。章一山(中国近现代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慈善家)、汤蛰仙(清末民初实业家和政治活动家)3徐晓霞偕其西席林卓如来,欲观宋椠《前》、《后汉书》,因出示之,小坐而去[2]220 。徐晓霞(清末民初著名藏书家)4午后李梅庵偕胡漱唐来,出宋椠《前》、《后汉书》示之,瞻览良久乃去[2]231 。李梅庵(清末民初著名教育家、书画家、文物鉴赏家)、胡漱唐(著名藏书家)5午后傅沅叔(增湘)来,由菊生介绍来看书籍,出《史记》、前后《汉书》、《三国》各宋板书,及各种宋元版本视之,伊且阅且录,其于目录之学,可谓勤矣。看至晚而去[2]254 。傅沅叔(近代著名教育家、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考古学家。)对于刘承干收藏的《四史》,学人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刘翰怡招晚酌……出奇编共赏,见南宋本班范两书,……疏行大字,雕印甚精,目录后有墨图记云“甲申岁刻于白鹭洲书院”。明有项子长藏印,本朝自艺芸精舍(有汪士钟、汪振勋、梅泉三印)归于郭筠仙侍郎(嵩焘),翰怡专人辇金至长沙载归,真惊人秘笈也[4] 。有“甲申岁刻于白鹭洲书院”的墨图记,刘承干又专门派人从长沙载归,是白鹭书院本《汉书》无疑。叶昌炽载刘承干组织的宴会上看到是书,便发出了“真惊人秘笈也”的感叹。3  “四史”的校勘刊刻刘承干“所获既富,遂发刊辑丛书之愿”,“使古来秘书旧椠,化身千亿,流布人间”。其时,宋椠旧椠日少,已经成为藏书界收藏的重点。叶德辉《书林清话》说:“自钱牧斋、毛子晋先后提倡宋元旧刻,季沧伟、钱述古、徐传是继之。流于干嘉,古刻愈稀,嗜书者众,零篇断页,宝若球麟。盖已成为一种汉石柴熏,虽残碑破器,有不惜重资以购者矣”。对宋椠的迷恋,甚至成为一种病态的存在,藏书家一旦收得宋椠,往往自秘把玩。然刘承干既得宋椠“四史”,不是深秘,而思影印出版,“与海内好古之士共之”。但刊刻“四史”谈何容易,刘承干所购的“四史”本身就存在缺失的情况。《前汉书》购入时就已经缺失两本,郭嵩焘补配了明刊两本,因“卷中有割去数字,并挖割图章数处”,刘承干自己也“钞配四叶”。这些情况的存在,需要在刊刻之前对“四史”进行认真的校勘。在缪荃孙的介绍下,刘承干得以和叶昌炽结识,并邀请叶昌炽下榻其宅,任校勘事。(叶鞠裳)自苏州赴上海,馆于爱文义路八十四号刘承干家,为之校刻宋版四史。其先,刘承干延陶子麟刻仿宋四史,即:英蜀大字本《史记》、白鹭洲书院本《汉书》、《后汉书》及宋大字监本《三国志》。先生谓刘氏,既花大笔财产刊刻此书,应该进行认真校雠,附以校勘记。刘氏采纳了先生意见,即聘先生为之撰校勘记。先生在其家除校四史外,还为之鉴别购藏古籍。尤以鉴别卢氏抱经楼书为大宗。自六月初八起,始以校《史记》为日课 [5] 。从一九一六年五月十六日起,叶昌炽正式为刘氏开始了“四史”的校勘。叶氏对《史记》的校勘,是以万方数据

 嘉业堂“四史”研究92嘉业堂所藏宋蜀大字本《史记》为母本,以《震泽王氏本》《嘉靖李元阳本》《南北监本》《评林本》《汲古阁本》《鄂局翻王本》《陈明卿·钟伯敬评本》《柯维熊本》《江宁局本》等为之互校,嗣后又借得潘氏宝礼堂所藏宋大字本《史记》互为校勘。但毕竟叶氏年事已高,最终还是没有完成“四史”的刊刻。但即使在病危之际,叶鞠裳还是想着“四史”,“差陆升特送宋椠《史记》到申,以病卧垂危,深恐不测,致散佚史书,故特送来耳”[6]321 。叶鞠裳留下了“有负垂诿,抱惭入地”之语,含恨离世,这对刘承干、对“四史”的校勘,都是一大损失。虽然叶氏没有完成“四史”的校勘,但“应该进行认真校雠,附以校勘记”的建议被刘氏采纳,并贯穿于“四史”校勘的全过程。番禺潘明训得有蜀大字本,与是本板式相符,知出一手,有“琅邪王敬美收藏印”及“毛晋秘箧”、“汲古阁世宝”、“隐湖毛扆”诸印,盖本王氏世懋旧藏,后归汲古毛氏者。假归一校,遇有钞配,依是橅刻,始成完袠 [1]1359 。校勘《史记》,刘承干用的是向番禺潘明训借得同是蜀大字本、板式相符之本,且一借就是三年,为此,刘承干“极不忘其雅意”。《前汉书》用宋景文公本校定,每卷后又标明将监本、杭本、越本及三刘、宋祁诸本参校,其有同异,并附于古注之下 [1]1360 。《前汉书》更是用“将监本、杭本、越本三刘、宋祁诸本参校”。予之《三国志》,当时小珊丈谓恐是元本,拟借紫谷之本影写刻之,托孙恂如介绍其岳钱选青向说,慨然允许,嗣知其所藏之宋本大字《三国...

篇三:四史书籍

断从“四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智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高校开展以党史为核心的“四史”学习教育,必须作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必修课,作为对青年学生政治引领最鲜活的教科书,讲清“为什么学、怎么学、如何用”的问题,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中鼓舞斗志、树立信心,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中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切实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努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学懂:把准 “ 四史 ” 学习教育的起点,看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讲清为什么学的问题。“四史”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以史鉴今,突出强调通过学史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将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高校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四史”学习教育始终,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通过举办“回首百年征程、重温党史故事”读书班,品读《党史必修课》《苦难辉煌》等书籍,全面系统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史,专题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特别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以三个“必然要求”精要论述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要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专题研讨,依托党建云平台推出的《党史故事 100 讲》,通过观看“四史”专题纪录片和微视频等学习方式,讲述历史、讲好故事、讲清规律,引导广大师生以唯物史观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方向,在思想上弄清楚、理解透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进一步夯实“四史”基础知识,不断从“四史”学习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历史担当、践行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十四五”、投身一流大学建设的智慧、勇气和力量。

  弄通:定准 “ 四史 ” 学习教育的基点,突出把握党的领导这条主线,讲清如何学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这一重要原则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完善。“四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的探索、奋斗与发展,是我们弥足珍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瑰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贯穿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导性实践逻辑。学习“四史”,核心是史实、史观、史鉴,高校要准确把握党的领导这一主线,把党对高校的领导落实到加强自身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切实增强在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高校发展建设的历史足迹中,蕴藏着可歌可泣的“长征路”上的奋进精神,承载着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形成了连接“四史”的红色脉络,蕴含了爱党报国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传承了教育报国初心和立德树人使命,这为抓实抓好“四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优质资源和鲜活教材。高校要坚持“三全育人”理念,深入推进红色传统教育基础工程,把红色文化蕴含的革命精神、传统文化资源纳入课堂教学及学科建设。注重以“报国与初心、责任与事业、担当与使命”为主题,区分党史光辉路、教育报国心、立德树人责、科研攻坚志、激扬爱国情、砥砺奋进时等专题,以一个个鲜活的小故事作为切入点,讲“四史”微党课,让小讲堂激发大力量,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育身边人,持续增强学习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做实:找准 “ 四史 ” 学习教育的落点,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讲清怎么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的回信中指出:“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四史”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

  谋复兴的伟大历史,“四史”中的伟大实践,蕴含着对广大师生政治引领的丰富元素,是最鲜活的教科书和必修课,重在以史为戒、以史为训。知行合一方为真知,学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见行动、促发展。

  高校要聚焦“旗帜鲜明跟党走、使命在肩报家国、集优聚力攻难关、服务振兴谋创新”的事业发展目标,找准“四史”学习教育落脚点,引导党员干部实实在在地干出业绩来。通过梳理校史院史、建设文化长廊、拓展丰富活动等方式,特别是以入学季、毕业季为契机搭建红色基因传承平台,以老一辈科学家精神为驱动构筑红色基因浸润平台,以爱党爱国、爱校爱院为目标砥砺红色基因感召平台,持续激活精气神,不断汇聚正能量,引导师生做到爱党和爱国、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确保“四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要大力开展红色经典推广、红色文学创作和红色先锋巡讲等活动,逐步打造“四史”学习教育特色高地,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把个人的理想抱负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之中,真正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担责,持续把学习“四史”的成果转化为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激情和干劲,促进岗位成长成才、立功立业。要把学习“四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特别要开展好“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员领导干部表率作用,把广大师生的信心提振起来、士气鼓舞起来,努力将“四史”学习教育势能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实践动能,凝聚起建设一流大学的强大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百年!

 在学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党史,是走过的历程,也是未来的昭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百年党史之壮阔在于共产党员的开拓奋进与接续奋斗,一代代共产党员勇扛使命、砥砺前行,力之所聚、心之所向、志之所驱激发动能,不断攻坚克难、战胜风浪,成为风险挑战来袭时的中流砥柱,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坚强柱石。我们当以史为本、以学聚能、以行践知,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继续前行的智慧与力量。

  力之所聚,尽显勇于斗争的胆魄。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的宏图伟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牺牲。为了保护革命利益,毅然赴战的共产党员临危不惧、舍生忘死,走过千山万水、跨越千难万险、历经千辛万苦,辗转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在斗争中砺宝锋,锻造了坚强的革命力量。宁死不屈、纵身跳下悬崖的狼牙山五壮士,高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受尽酷刑折磨仍坚贞不屈的赵一曼……无数共产党员以坚韧精神顽强斗争,用生命鲜血铸就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彰显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斗争是为了开辟未来、成就梦想,是为了坚守心中的阵地、光辉的旗帜,我们当以满腔热血写真诚,以爱国情怀铸力量,以难以撼动的斗争信念和决心攻坚克难,以行之有效的斗争方法开创胜利,在斗争中高举旗帜、续写辉煌。

 心之所向,尽显奉献为民的情怀。共产党员心中有民、奉献为民的情怀镌刻在百年党史中,体现在暖心的大事小事上,他们心中装着的永远是党和人民,从不为个人,从不谋私利,初心明于党史、鉴于天地。英雄张富清把功勋压在箱底,将一切归零,不让“英雄”的包袱压住冲锋的脚步,把为人民服务当作终身职业,将功绩归零,点亮温暖他人、奉献社会的光芒;“扶贫之花”黄文秀回到家乡,全身心扑在扶贫工作上,为家乡发展和群众脱贫忙前忙后,在扶贫工作上任劳任怨、身先士卒,赢得了群众的敬重与信任……几十年如一日的为民服务,终其一生的初心坚守,为人民服务早已融入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和行动中,编织着五彩斑斓的幸福图景。作为党员干部,初心使命是一辈子的事情,要用“只争朝夕”的实干精神为人民群众滚石上山、填石铺路,让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果结出人民群众的幸福硕果。

 志之所驱,尽显拼搏奋斗的精神。百年党史,有敢为人先的奋斗,共产党员带领群众战洪战贫、治沙治荒;有勤勤恳恳的奋斗,把使命担当镌刻在平凡岗位上,将情怀投映在青春奉献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发展建设时期,亦或是今天,我们都在奋斗中求索前行,都在奋斗中成才立业,奋斗励心强志,成就不凡亦彰显伟大,创造奇迹亦铸就辉煌。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无论在哪里、做什么,不管是何岗位、业绩大小,都要尽心尽责地干好本职工作,坚守岗位、恪尽职守,把远大志向融入奋斗实践中,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工作激情,倾力伟大事业、锤炼工作

  本领,在时代的大江大潮中划动奋斗之桨、掀起拼搏之浪,以奔涌向前之姿,以无惧风雨之勇,在平凡中书写新时代的不平凡,推动梦想巨轮行稳致远。

 百年党史是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是启示未来的生动教材,为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注入了历史智慧与精神力量。我们当在学史中聚力于心、强志力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懈奋斗。

 从“四史”中汲取智慧力量

  以史鉴今、资政育人,重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高校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的学习教育,有助于引领青年学生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是“能”的、马克思主义是“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好”的。

 深刻认识“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毛泽东同志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学习历史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高校要通过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帮助青年学生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然和应然,引领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当前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世情国情社情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绝大多数高校学生都是“90 后”“00 后”,他们在开放的环境中思维更活跃,自我意识显著增强,很容易受不良思潮的影响。了解历史事实、理清历史脉络,把握历史规律、得出历史结论,实现知识价值行动相融合、爱党兴国成才相统一,是引领青年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加强“四史”学习教育,让青年学生更加深刻领会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增强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从而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破浪前行的历史担当,进而帮助青年学生矫正人生航向,练就新本领,担起新使命。

 “四史”学习教育不是简单的历史教育,而应紧密联系实际。高校“四史”

  学习教育要立足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历史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础。网络上一些抹黑、歪曲甚至诋毁“四史”的言论,容易对部分青年学生产生误导和消极影响。我们应引导青年学生通过学习“四史”,厘清思想认识误区,并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解疑释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从而增强使命意识。作为地方高校,开展“四史”学习教育要充分利用当地的革命文化资源。嘉兴有着“四史”学习教育的良好土壤,“四史”中蕴含的英雄、复兴、创新、信念等基因,与“红船精神”中的首创、奋斗、奉献的内涵是一脉相承的。从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嘉兴的巨大发展成就是关照历史与现实差距的鲜活案例。“四史”学习教育也要善于从身边寻找教育素材。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历史的积淀,一个学校的发展也是如此。嘉兴学院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四史”学习教育可以从校史、校情中找到很多鲜活教育素材。

 “四史”学习教育还要通过故事的讲述吸引学生,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不移跟党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四史”学习教育要讲好红船故事,让英雄的基因入脑入心。红船和“红船精神”是嘉兴革命文化资源最鲜明的标识。2017 年 10 月 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指出,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弘扬“红船精神”,就要在开展“四史”学习教育过程中,让青年学生深入了解红船背后的故事,不断从“红船精神”中汲取前进的动力。“四史”学习教育要讲好奋斗故事,让复兴的基因入脑入心。新中国史就是一部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史。历史属于奋进者。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均收入只...

推荐访问:四史书籍 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