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车子的颠簸2篇

时间:2022-10-02 12:25:03 来源:网友投稿

随着车子的颠簸2篇随着车子的颠簸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冬》阅读理解 (一)置身于冰窟,远比想象的要温暖,穿着件腈纶棉衣,外罩一件皮夹克,居然感觉不到冷。风一刻不停地呼啸,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随着车子的颠簸2篇,供大家参考。

随着车子的颠簸2篇

篇一:随着车子的颠簸

长江源头格拉丹冬》阅读理解

 (一)置身于冰窟,远比想象的要温暖,穿着件腈纶棉衣,外罩一件皮夹克,居然感觉不到冷。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渐渐地冰河已光滑难行。从北京来的摄影师大吴,负责拍一本有关藏北的大型画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照相器材就装在一个很考究的箱子里。唯恐摔坏了,便推着箱子在冰面上爬行。他用奇怪的“鱼眼”为我拍了一张反转片,一部分精神和生命就寄存在这变了形的仙境中了。

 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第二天,仍随大部队进入冰塔林。在滑极了的冰河上一点点挪动,时而也需爬行——人们越发有经验了,在有坡度的地方,就翻身滚将起来——终于过了冰河,我便半卧在砾石滩上仔细寻找起来,看有没有贝壳、植物之类化石,或者古人类生活过的痕迹,可是很遗憾,没有。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

  见我再也没力气返回了,杰巴他们开着车过来,接我过这一段冰河。

  拍电影的那一伙不知又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久久不回来。不甘心在车里闷坐,又挣扎着去那座冰河中间的砾石堆。过午的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漫溢出来。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辨别出来。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1.选文第一、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 分)

 2.欣赏下面句子的妙处。(6 分) (1)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

 (2)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

 3.选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内涵?(4 分)

 4.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

 寻芳习家池 李春富 ①秦巴余脉绾结于襄阳城南五公里,仿佛孔雀的一根尾羽,名曰凤凰山。而习家池,又像这根尾羽末梢的一面晶莹的圆镜,馕嵌在山之阳,江之滨。

 ②习郁,字文通,东汉初年人,因功被光武帝封为襄阳侯。习郁富且贵,儒而雅,涉水跋山,择此宝地,凿池引流。其后,植佳木,筑华屋,聚灵石。习家池渐成宴游名园。

  ③三百年后,习氏世孙凿齿在此隐居。凿齿少有奇志,博学能文,名播天下,著就《汉晋春秋》五十四卷。书成,举家迁居江西,远离尘嚣。

 ④白骑过隙,倏尔三百春秋。孟浩然生于习家池附近的涧南园村。在池塘的映照下,孟氏悄然长成,渐悟经诗堂奥。据统计,孟浩然留存作品中,直接赞美习家池的诗作竟达十首。彼时,李白、杜甫、皮日休、贾岛等一干魁星迤逦而至,临水赋诗,且觞且咏,纵心宇宙,

 快哉快哉。

  ⑤鸟飞兔走,又三百载。欧阳修、米芾、曾巩等人频频造访。尤其米氏嗜书如痴,以山为砚,临池而墨,心摹手追,探幽索微,成就绝代行草。兰亭之后,天下独步。

  ⑥公元 2014 年夏天,我来到这里踏访寻芳。

  ⑦穿过凤凰山,走进凤林关,沿石板路觅行,渐次进入一个幽邃世界,俨然桃花源中。路两侧是青青的草坪,森森的梧桐,间或有刻着李白、杜甫、孟浩然、皮日休、欧阳修等人诗词的碑刻。一粒粒黑黝黝的饱满的汉字,好似圣哲先贤们的一颗颗瞳仁,静谧、肃穆而又慈祥。

 ⑧走出一片松林,眼前豁然一亮。箕形山坡下,累累卧石和簇簇青葱之间,荷叶田田,萼红灼灼,一池晶莹,笑容可掬。

  ⑨习家池由一个大池、两个副池组成,大池占地约三四亩,澄澈宁静,碧玉温润,映照着青山绿树,蓝天白云,日月沉浮,好一个安详的世界!那是大地的脉络,那是历史的记忆。池中有一座湖心亭,重檐六角,斗拱高耸,恰似魏晋高士的峨冠。池水周围是一丛丛毛竹,滴青流翠,楚楚动人,又如美女明眸的睫羽。

  ⑩池塘西南侧,依偎着两个造型别致的副池,小如戏台。一个满圆似日,芳名溅珠;一个半圆如月,雅号半规。山风拂过,两池涟漪,表情各异,一面蛾眉忧戚,一面笑靥如花。

 ⑪千百年来,此间主人,以大池为心髓,以小塘为耳目,坐卧台上,静观水面,枯荣更替,盛衰变化,参悟万物,叩问天机,真高士也。

  ⑫池畔四旁遍植杂树,扁扁圆圆的叶片们,像手掌,像旗幡,向人类表达着亲情与善意。树下是纷纷繁繁的花草,姹紫嫣红,葳葳蕤蕤。池边的每一棵树,每一根草,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精灵,茎脉里的汁液都是汉江最微小的支流。我细细谛听,仿佛有一阵阵惊雷般“隆隆”的声响。那是大地的耳语,那是自然的节律,那是时间的脚步。

  ⑬是的,夏天是永远的快节奏,风雨雷电,云蒸霞蔚,潮涨潮落,花发花谢,大开大合,大舍大得。一切都在成长,一切都在争鸣,一切都有可能!

 ⑭独坐幽篁里,处处闻啼鸟。孟浩然的故园就在近旁。尽管他一生漂泊,八方宦游,但他最眷恋的还是故乡。五十二岁的时候,夜来风雨声,悄然花落了!他,永远春眠在这里。

 ⑮驻足北望,高岗之上,是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习家祠堂,祠堂古色古香,深邃典雅。襄阳习氏南迁江西之后,开枝散叶,人丁繁茂,四处流徙,遍布全国,早已与整个民族融为一体了。

  ⑯我正与池水凝视,一只鲁莽的黑鼋猛然探出头来,恶作剧般“嘭”地一跃。刹那间,天空破了,涟漪乱了,一片惊恐,满池碎影,整个池塘顿时成为一个振荡世界,分不清是幻境,还是现实。但是,转眼间,便又恢复了原来模样,丽日蓝天,风清气朗,祥静安泰,江山稳固。

 ⑰是的,风清气朗,江山稳固,一如这千万年的秦巴,千万年的汉江!

 5.阅读全文,概括作者寻到了习家池的哪些“芳迹”?

 6.请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7.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具体描写两个副池的?“此间主人”又把“两个副池”比作什么?

 8.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⑫段画线的句子。

 9.谈谈你对文章结尾“风清气朗,江山稳固,一如这千万年的秦巴,千万年的汉江”的理解。

 参考答案:

 1.

 我置身冰塔林的冰窟之中所见的美景。

 2. (1 1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冰川、冰塔等组成的冰的世界比作“琼瑶仙境”,突出了这里的静穆美丽、晶莹剔透和圣洁,表达了作者的敬畏和喜爱之情。

 (2 2 )这个句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风”比作刻刀,并将阳光和风人格化,形象地表现了它们缓慢而持久地改变着冰川的形状,创造了壮美的雪域高原风光,赞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3.

 坚冰之下的流水,源源不断地流出,形成了波澜壮阔的万里长江。长 江源头各拉丹冬哺育了中华儿女,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

 4.

 表达了作者对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雄奇壮美的赞叹,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5.

 ①自然景观层面的“芳迹”:习家池周边环境及地貌特点、习家池塘以及两个副池的独特优美。②历史文化层面的“芳迹”:习家池的历史传承、名家诗文碑刻、众多的文化名人、习氏家族繁衍变迁( ( 习家祠堂) ) 等。

 6.

 点明浏览时间,并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上文回顾历史开始转入集中描绘现实中的习家池,介绍

 了习家池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

 7.

 从两个副池的形状、命名以及山风拂过时池水的情态来具体描绘 两个副池的。“此间主人”将两个副池比作“耳目”。

 8.

 句子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树与草比作“鲜活的精灵”,把茎脉里流淌的汁液比作汉江最微小的支流,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习家池畔植物的茁壮茂盛和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它们的无比喜爱与赞美之情。

 9.

 示例:作者写习家池,但思绪并不仅仅局限于习家池,而是以小见大,表达了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思考,写出了作者美好的祝愿,以及对未来的祝福,进一步明确和深化了主题。

  【思路点拨】回答段落的作用,一般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本段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由上文回顾历史开始转入集中描绘现实中的习家池。

 【解题技巧】(1)在内容上:概括具体内容;表达情感;点明中心,升华主题。(2)在结构上:总领下文,引出下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承上启下;照应标题;给人启迪(或思考)。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课内探究

 1.第 第 1 1 段有什么作用?

 交代到各拉丹冬的时间和原因,对各拉丹冬进行整体勾勒。

 2.第 第 1 1 段谈到长江考察热有什么作用?

 增强了文章的文化气息和可读性。既侧面表现格拉丹东环境的险恶,也暗示了下文将遭遇到严峻的考验。

 3.第 第 2 2 段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拟人、比喻。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各拉丹冬寒冷时间持续长,描绘了各拉丹冬主峰的形状。

 4 4 第 第 3 3 段写“我”的表现有何作用?

 。

 用“我”的表现,说明这里气候恶劣,不适合人生存。

 5 5 第 第 4 4 段写法有什么特点?

 把各拉丹冬当作人来写,表现他独特的性格,说明这个地方晴天很少。

 6 6 、 怎么理解“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

 把各拉丹冬比作首领,把冰塔林比作“冰雪劲旅”,表现这里冰塔的繁多,慨叹大自然的巨大创造力。

 7 7 、第 6 6 段写了“我”的什么经历?

 近观冰山、欣赏冰塔林和拍照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进一步表现这里是冰天雪地的世界。

 8 8 、写自己的反应 和同伴的“大口喘着气”有何作用?

 说明这里氧气少,突出这里的海拔高。

 9 9 、写自己的声音有何作用?

 用声音的“空空荡荡”和“散失”,表现这里地域的辽阔。

  庐山雾中行 ①庐山云雾,天下闻名。

 ②初次上庐山,便在雾中行。

 ③车在山间盘旋,路沿山势蜿蜒。城市的炎热、喧嚣,统统被甩在车后。迎接我们的是:满山的绿,凉爽的风,还有守在半山、频频招手的白云。我闭上眼睛,任由身体随着车子摇晃、颠簸,嗅着混杂一点汽油味的山野气息,进入半梦半醒状态。猛一睁眼,发现四周已被云雾包围,恍然是浮在云海之上了。原来,那半山上的云,已成了身旁弥漫的雾。到底哪儿是云,哪儿是雾,谁也分不清了。

  ④就这么穿云破雾行到了住处。住处在半山坡,有小溪在旁边潺潺流过。傍着小溪,一条石阶小径通到山下。周围苍翠的松林,笼着轻柔的白纱。里面隐隐地隆隆作响,似有仙人在作法,远远听来,像是有大雨倾盆一般。于是我好奇地走入松林。雾气罩在身上,湿湿的。偶尔有几滴水珠从树上落下,却分明没有下雨。以前听过“松涛”这个词,在此亲身体验,原来不仅是“形似”,也是“声似”。如果说,溪流“哗哗”声有如“小弦切切如私语”,那么,这雾罩松涛的隆隆声真是“大弦嘈嘈如急雨”了。

  ⑤庐山雾有声,古时就有记载,其成因至今尚不明。有种说法是认为“风作鬼”,使雾中水汽在树叶间激荡出声,可我感受了雾的抚摸,却并没有觉得有风的吹拂。这耐人寻味的自然之谜更为庐山云雾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⑥庐山雾著称于世,不仅因为它四季常有,扑朔迷离,更由于它形态万千,瞬息万变。雾起时,那蓝天、绿树、红屋顶、青石壁,全都朦朦胧胧,半遮半露,犹如画家信手涂抹出的斑斑色块,又像梦境中随意组合的点点片段。奇峰秀岭一时变得虚无缥缈,若有若无。而雾散后,天高气爽,阳光明媚。群峰傲然挺立。枯岭上,白色铁皮屋顶银光闪耀。山谷下,阡陌交通,良田美宅,尽收眼底。身处望江亭,更可见天际间横着一线苍茫水色,那便是长江了。

 ⑦庐山雾四时常有。正是夏日旅游旺季,我在山上小住几日,已为庐山雾的多姿多彩所折服。若是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时候,雾天更为多见。那时,云掩雾锁的庐山又该有怎样的神韵呀!

 1.“猛一睁眼,发现四周已被云雾包围,恍然是浮在云海之上了”中的“恍然”的意思? 2.根据第④段的内容,回答什么叫“松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说说第③~⑥段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描述庐山云雾特点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庐山雾著称于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谈谈对文章最后两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⑤②①③⑥④

 B.②①⑥③⑤④

  C.⑥②①③⑤④

 D.①③⑤⑥④②

 1.

 仿佛

 2.

 苍翠的松林,笼着轻柔的白纱,其间隆隆响声就是“松涛”。

 3. (1 1 )云雾缭绕,雾中行;(2 2 )雾罩松涛,雾有声;(3 3 )雾态万千,瞬息变。( ( 意思对即可) )

 4.

 不仅因为它四季常有,扑朔迷离,更由于它形态万千,瞬息万变。

 5.

 作者被庐山雾的多姿多彩所折服,设想若在春季,庐山将更具神韵,赞颂了庐山云雾扑朔迷离、虚无缥缈的神秘景色。

 6.

 C

篇二:随着车子的颠簸

八闽2014年8月 14日 星期四15旅游休闲理论文艺部责任编辑:陈文波 电话:(0591)87095200 电子信箱:fjrbly@163.com我在路上人文之旅清晨, 花溪河面上飘着淡淡的水雾, 河水无声无息静静地流着, 岸边有一条巷道。这条巷道我不知走了多少遍了, 每次带游客去参观林兰堂, 我都要从这台阶上去, 穿过光滑的 石道, 就是四堡著名的 古书坊林兰堂了。

 四堡古书坊早在 2001 年就被列入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 此游客到四堡, 总是要到林兰堂看看的。林兰堂屋始建于清嘉庆十一年(1860年), 造型是有些别致的, 采用双座堂屋, 双座大门并列而建的 方式建造。

 门楼坐西向东, 气势雄伟, 堆斗叠起, 圳水流入林兰堂屋转几道弯流往小河。两座堂屋各建有下、中 、上、后四厅, 后厅背为后楼。各厅左右为厢房, 横屋以走廊相通, 每个厅堂和厢房前均建了天井以采光。外墙为砖砌风火墙, 内以木质梁、柱、屏构成厢房。

 两堂屋中 厅各挂有朱熹联书 “行仁义事, 存忠孝心”。梁上各悬挂 “静致”、 “古柏青松”牌匾, 看来主人是很有些儒家气韵的。大门外各有宇坪, 用鹅卵石砌成。宇坪之间由一垛砖墙隔开, 中开一门相通。宇坪前是四排横屋, 小河边这排横屋有楼上厅、楼下厅, 这些是当 年的印刷作坊和库房, 放置雕版和书籍之用的。据说, 当 年林兰堂出版的书籍有 《西游记》 《千家诗》 《幼学琼林》等 50 多种, 在广东大埔、潮州和闽西的上杭、长汀等都开有书铺, 雇请雕印工人和运输脚力就有近百人之多, 印刷书籍销往江南各省及东南亚诸国, 获利颇丰。当 时每年从外地汇回银两达20 余万两, 因此富甲 一方。如今的上杭新华书店据说就是林兰堂当年的书铺原址。从整体看, 四堡书坊多和林兰堂相类似, 是呈回 字形构建的, 厅堂居中 , 中 轴对称, 四周横屋和围屋。

 厅堂有前、 中 、 后 、私之分, 谓为 “ 重堂递进”, 围屋和横屋有前、后、左、右之分。因房屋庞大且紧凑, 采光就靠天井了, 一座房往往有十几个天井, “ 九厅十八井”之谓即是说一座房屋有九个厅堂、十八个天井, 这些厅堂、横屋均依靠走廊来贯通。为作业和生活方便, 大门前还筑有院坪, 作晒书、版之用, 院外再设一门楼,连接起院墙。

 四 堡 书 坊有 “ 千 金门 楼四 两家”之说, 门楼的向位是一座房的主要风水所在, 又是一座房的门面, 因此门楼的建筑显得极为重要, 各种雕塑、书画便都表现在门 楼上 。

 门 楼外, 则 是一 个池塘或一 条水圳, 这即是为 方便洗涮物具和取水调墨之用 , 同 时也为风水设计之须。

 从外观看, 整体建筑前低后高, 平衡紧凑, 气势雄伟。雾阁村的 子仁屋, 是四 堡的 另 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书坊。子仁屋坐落在雾阁村中 ,始建于清嘉庆十四年 (1809 年), 占地10 亩,有 “九厅十八井”之称, 落地间达140 多间 。该屋门楼是四堡目 前保存造型最好最优美的 。

 门楼朝南向, 左右卷草飞角 , 各塑鳌鱼仙鹤, 两两相对; 中 顶塑一火圈, 火圈下四个门额题词:

 “珂鸣锦里”, 据说出自 当时顺昌 知县之手。

 门楼进去是一个鹅卵石铺砌的大宇坪, 约 300 平方米; 宇坪东面是正屋大门, 门额题词为:

 “ 瑞酿琼芝”; 以前、中 、后 厅为 中 轴, 两边各两排横屋 , 后 一 列 后楼; 私厅横屋对称而建, 以走廊互为贯通,高低错落; 北面横屋后背是一排印坊; 南边横屋后也错落建有 20 多间杂物间和印坊,还有 “ 蕉风” 、 “ 椰雨” 等门 额题词。

 置身 其中, 可以想象当年工人忙碌雕印的盛况。四堡还有一座古书坊也是颇值一提的,那就是在兹堂, 位于马屋村, 始建于乾隆年间 。

 该屋坐西朝东, 占 地 2000 平方米, 前、中、后三厅居中, 后建一排后楼, 两边各有两列厢房相对, 前厅前一个约 100 多平方米的庭院, 由围墙围起, 外门楼朝南, 门额上书写“刻鹄遗箴”四字行书, 内大门门额写 “儒林第”三字。据悉, “刻鹄遗箴”意为印刷典籍以教化后人之意; “儒林第”意为藏书丰富的门第。该屋创建人为马松存, 其祖上马权亨创建 “在兹堂”印刷堂号始, 在清代时世代均从事雕版印刷业。曾以印刷明代奇书 《金瓶梅》而闻名遐迩。

 该屋存有咸丰年间的 两块古匾, 一块为 《七叶衍祥》, 一块是 《善庆》, 现捐赠给连城博物馆收藏。古老的四堡雕版印刷业已随历史的烟云悄然远去了, 但大量的 古书坊仍留存在四堡大街小巷的 坊间, 仿佛还在向世人讲述着当 年雕印繁忙, 书商络绎的兴盛景象,成为 今日 弥足珍贵的 中 华文化遗产, 具有不可估量的文物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书乡古韵□吴德祥本地巴士:车顶上就下来了 1 6人7 月 17 日 , 从拉萨出发, 乘坐大巴,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 颠簸, 到达中 国与尼泊尔边境。

 过境之后 , 依然是选择乘坐大巴, 前往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与众多游客不同, 我没有选择硬件设施相对较好的 旅游巴 士,而 是 选 择与 当 地人一 起乘坐他们 的 localbus (本土巴士)。从樟木口 岸到加德满都, 一路盘山 而行, 一边是高山 , 另 一边是悬崖, 悬崖下是河流。

 盘山 公路曲 折斑驳, 坑坑洼洼, 车子一路随着路况颠簸, 车内 的人也随着车子而起伏。车子内设施破损严重, 座位之间间隔很窄。相对于旅游巴士, 本土巴士数量偏少, 一路上上车人不断, 车内 挤满了人, 车顶也坐满了人。有意思的是, 车顶的人上下车时与司 机的 沟通, 只是简单地用 手掌拍打两下车身, 发出铁皮鼓般的声响, 便是信号。

 深刻地记得, 在到 达加 德满都前有 一站, 从我们的巴士车顶上就下来了 16 人。尼泊尔人皮肤黝黑, 笑容却很鲜活。随之遇见的当 地居民, 会两句英语的, 都会与你打招呼, 或者闲聊几句。与众不同的是当地的 “挑担者”, 与国内的扁担相比, 他们没有使用 任何工具, 而是将一支装满物品的布袋挂在额头, 袋身搭在后 背。

 因 此, 当 地的手工艺品中, 布袋大都牢固而庞大, 而与袋身相连的那根布带上, 都绣满了花纹。短短的 100 多公里距离, 却走了近 7 个小时。

 加德满都位于群山 之间的 一处宽敞谷地。快要到达加德满都时, 可以就着较高的地势看到加德满都的全景。没有高楼, 没有鲜艳的色彩, 灰蒙蒙的砖瓦主色调中 , 绿树成为 这座城市中 最明亮的 色 彩。

 由 于是雨季, 阳光和雨水常常一齐降临, 将这座城市的 热气冲刷之后 又给予普照, 仿佛一次洗礼。无处不在的 拥挤, 以及近乎随性的 热闹, 是这座首都城市给人最先的印象。据说加德满都经常停电, 当 你看到满街电线杆上纠 缠成一簇又一簇的 电线团时, 你就可以理解了。充满信仰的国度来到加德满都, 不得不去的, 是杜巴广场, 就是皇宫广场的意思。加德满都谷地有三个杜巴广 场, 分别位于加德满都、 帕坦、巴德岗, 这里囊括了尼泊尔 16 世纪至 19 世纪间的古建筑。我所去的杜巴广场, 位于泰米尔区南部。

 这里, 数十座神庙, 供奉着尼泊尔名目 繁多的神。尼泊尔自 称 “神跟人一样多, 庙跟房屋一样多”。

 这座杜巴广 场有几十座神庙, 名气比较大的 库玛丽女神庙里, 供奉着一位女神。

 女神是从民间众多小女孩中 挑选出来的, 挑选过程神秘而复杂, 而被选中的女孩 , 就要长期 待在神庙里, 为 当 地居 民祈福。

 而当 女孩初潮来临时, 女孩便要 “ 回 到凡间”, 而女神之职又由另一位女孩接任。尼泊尔是一个充满信仰的国度。每天,来到杜巴 广 场祈福的 居民不计其数。

 来到神像之前, 先要摇一下铃铛, 以告诉神灵,我来祈福了。

 然后 是按照习 俗用 无名指触摸神像, 待到无名指沾染了神像上彩色 的泥, 再将这色彩点至额头, 这就是为什么尼泊尔很多居民额头都有一块印记。

 仪式结束后, 还要再摇铃铛, 以告神灵, 祈福结束,离开。滑翔在尼泊尔的天空来到尼泊尔, 最重要的 当 然要体验这里的滑翔:Paragliding。滑翔的 地点位于博卡拉, 一座距加德满都5 小时车程的小城。随机选择了一支叫Team 5 的滑翔团队。团队里有 6 名教练, 来自 牙买加、意大利等世界各地。滑翔需从高处出发。一辆面包车, 充满节奏的音乐, 去往滑翔山顶的路上, 几位教练将我们的姓名卡片随机抽取, 这样, 我分到了教练Ran一组。Ran来自 意大利, 拥有十二年的滑翔经验。

 八年前, 他选择来到尼泊尔, 从事这份他热爱的职业。滑翔出 发所在的 山 顶, 是一片 开阔而倾斜的 草地。

 眼前几乎没有比自 己 脚下更高的山, 这样便能更好地借助风力。群山之间, 费瓦湖缩小成一面镜子, 倒映着天空、云朵和阳光。装 备妥当 , 便要起飞 了 。

 没有 像电 影《等风来》那样花尽心思等待风的 到来, 因为, 这里自 始至终都迎着风。Ran 站在我身后, 对我说:

 “当 我说一, 二, 三, 你就跑, 跑,跑, 不要怕。

 ”然后 , 真的只需要三步, 我的脚就离开了地面。乘着风 , 滑翔 伞肆意地张开, 连同 我的 双手。

 此时, 我感觉自 己 是一只鸟, 翱翔在群山 峻 岭间 。

 我 可以欣赏到 山 的 弧度,湖的 轮廓, 任何一 声 尖叫 与 大笑, 都是情不自 禁。几乎每隔几分钟, 就有人开始起飞, 于是, 整个天空, 都是撑开的 滑翔伞, 几十只滑翔伞, 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仿佛一朵朵硕大的蒲公英, 飞向梦想的土壤。风从耳边掠过, 几乎快要听不见自 己的声音, 时而从伞顶漏下来的阳光, 照进眼睛, 便突生一股梦幻般的眩晕。Ran将相机装至一根长杆顶端, 在天空里, 我们轮流 “执杆”自 拍, 头顶, 脚下, 腰旁边, 不停地拍照。Ran 还教我在空中 摆各种Pose, 时而张开双手, 时而撑开双脚, 时而扭头欢笑。穿过群山, 来到费瓦湖之上, 从湖面蒸发上来的水汽扑面而来。

 此时已飞行近 20分钟, 即将降落。降落前几分钟,Ran开始操作滑翔伞, 玩一种叫作 “turning”的游戏。也就是说, 像系 在绳子上 的 球一 样, 做着倒“8”字形的 吊 摆运动。

 顿时, 天空, 湖泊, 云朵, 阳光, 群山 , 树木, 开始交错位置, 一切仿佛来到了一种混沌的状态, 时间与 空间已显得不重要, 只有内 心的 澎湃与 大脑的彻底松弛。半个小时的飞行后,Ran带领我成功着陆在湖边的一块草地上。此时, 汗竟不知不觉地流出。一种淋漓尽致的畅快。回到博卡拉, Team 5 还为每位游客颁发一张成功完成滑翔的证书。在尼泊尔的时光,我是一只鸟□本报记者 李烈 文/图杜巴广场神庙前的鸽子群。尼泊尔的本土巴士,不仅仅是车内挤满了人,车顶还要坐十几个人。在尼泊尔的天空,做一只鸟,与意大利滑翔教练 Ran一起,体验一次天空之旅。说到 美食, 并非 得是那能登大雅之堂的 才 算美味。饥荒年代, “榆树叶子最好吃”, 刘 绍棠的《榆钱饭》这样写 道:

 “小时候, 年年青黄不 接春三月 , 榆钱儿就是穷苦人的救命粮。” “九成榆钱儿搅和一成玉 米面, 上屉锅里蒸, 水一开花就算熟, 只 填一灶柴火就够火候儿。然后, 盛进碗里, 把切碎的 碧 绿白 嫩的 春葱, 泡上隔 年的 老 腌汤 , 拌在 榆钱饭里; 吃着很顺口 , 也能哄饱肚皮。”看到 这里不 禁也流下口 水, 说实 话, 长在城里, 到 现在也不知道榆钱到 底长啥样。生活条件好了 , 大家也不 再认为这树叶 子 是种 美 味, 就 像作 者 年 长 之后 , 想 再 吃 次 “ 榆钱饭”, 却是那样难, 树上的 榆钱没人愿意爬上去摘了 , 摘了 两把家里却也没有玉米面了 , 谁还种粗粮呢。几年前曾 在一本杂志上看到 , 出 国 留 学生搭伙做饭, 一次特馋饺子 , 没想满 大街找不 到 卖 韭菜的 , 就只 有卖 大葱的 , 可大葱包饺子怎么 会香呢?不 知谁发现某家屋后长着无人问 津的 荠菜。几人商量好了 , 等主人不 在家, 偷偷地跨过竹篱 笆 去偷。

 没想主人回 来, 大家逃散不 及, 问 了 , 主人惊呼:

 “这野草也能吃!

 ”主人没有怪罪 , 甚至有些 巴 不 得, 免费 有人为 自 家除“草”何乐 不 为 。留 学生美美地吃了 顿荠菜饺子, 也不 忘给荠菜的 主人送去饺子, 主人吃后 , 连连赞叹, 自 家有这样的 “美食”以 前怎会不 知道呢。白 皮肤蓝眼睛的 他们怎会知道, 读小学的 时候, 我们已经知道这 “荠菜”是种美味了 。小 学课本里张洁把荠菜写 得是这样的 美:

 “野里长满 了 各种野菜…… 最好吃的 是荠菜。把它下在玉米糊糊里, 再放上点盐花, 真是无上的 美味啊!

 ”最近特馋 “地瓜粉团 ”, 酒 店 里倒也做, 但总觉得不 是那滋味。做此菜最拿手的 是老家的 奶奶, 八十多 岁 的 老人做起这道菜依然有模有样。早前地瓜从地里收上来时磨成浆晒成粉, 可以 吃上一 季 。

 做的 时候下 足地瓜粉, 加以 虾米、 花菜、萝卜 丝、五花肉 , 加热水捏成团 , 待锅里的 水煮开把捏好的 粉团 一个个下到 水里, 然后 就等着粉团 一个个从锅底里浮上来, 这就做好了 。奶奶说了 , 这地瓜也不 是什么 金贵的 东 西, 比不 上大米白 面, 当 年是穷人家的 主要粮食。饥荒年代地瓜好养活, 比大米白 面不 娇贵更能填饱肚子, 日 子好了 , 吃的 人却少了 。那些 “低贱”的食物□黄颖卜 空村, 它有多少年历史, 没有人考证, 后人只知道它很 “古老”, 有一段老传说, 有一些老故事, 是一个充满灵气的村子。这个自然村位于五夫镇大将村, 群山环抱, 整个村镶嵌在大山凹里, 前临梯田, 背靠大山。虽距离镇政府才 10 多公里, 但因海拔高, 有将近一半是蜿蜒的盘山路, 上山不久, 转过一道弯, 随行的好友突然招呼我们往窗外看, 这一看不要紧, 代表农耕文化的原生态梯田立即吸引了我们的目 光, 再也移不开。又恰好夏荷盛开, 红色的、粉色的, 一团团、一簇簇, 再有桐油果结满树杈, 让我们真的觉得像是到了陶渊明笔下的 “世外桃源”。与其他地方的古村落相比, 卜空村更像是从混沌初开时期走出的村落,它并不精致,这里的房屋依山势错落排列于山坡上,这个村子已经在此扎根很久,古村用石头堆砌起来的墙和道,有几棵古老的香樟树相依守护,村子里不...

推荐访问:随着车子的颠簸 颠簸 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