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项目桩基考察报告【五篇】

时间:2023-07-22 12:00:10 来源:网友投稿

Abstract:ahousingconstructionprojectforinvestigationresultsareinaccurateinfluencepilefoundationconst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项目桩基考察报告【五篇】,供大家参考。

项目桩基考察报告【五篇】

项目桩基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住房,勘察,桩基设计,保证质量

Abstract: a hous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for investigation results are inaccurate influence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I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o workers, only for reference for!

Keywords: housing, survey, pile foundation design, quality assuranc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新建住宅小区及配套设施的总建筑面积约46983.8平方米;
其中1层地下室连体,建筑面积约8238平方米;
2栋18层塔楼,地上建筑面积17343平方米;
1栋30层塔楼,地上建筑面积约18040平方米;
地上建筑面积包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厕所等公建配套设施,建筑面积约2390平方米;
架空层,建筑面积约916.8平方米。因地质情况复杂,为了确保桩基础工程质量和指导桩基施工,先后进行了建筑设计前的详细工程勘察和施工前的超前钻勘察。

2两次工程勘察情况及桩基设计变更情况

2.1工程原详细勘察共布置钻孔25个,其中技术孔12个,要求孔深钻入微风化岩5m或中风化岩8m,勘察结果为:

2.11中风化砾岩(局部夹微风化岩)为浅紫红、黄褐等色,岩芯呈块状、饼状、柱状,属极软—软岩,岩石较破碎—破碎,裂隙发育,泥质胶结,取岩样2组,其4个单轴天然湿度单轴竖向抗压强度范围值4.3~6.9Mpa,平均5.9Mpa;

2.12微风化砾岩(局部夹中风化岩)为浅紫红色,泥质胶结,岩心呈柱状,少数饼状、短柱状,属较软岩,局部为较硬岩,岩石较完整,取岩样10组,其20个单轴天然湿度单轴竖向抗压强度范围值13.0~42.6Mpa,平均21.8Mpa,标准值fr=19.1Mpa;
建议微风化砾岩做持力层,局部以中风化砾岩做持力层。

2.2前钻勘察共布置108个孔,其中中风化砾岩取岩样9组,单轴天然湿度单轴竖向抗压强度范围值15.1~51.2Mpa,平均27.29Mpa,标准值20.09Mpa;
微风化砾岩取岩样157组,单轴天然湿度单轴竖向抗压强度范围值16.6~81.7Mpa,平均29.63Mpa,标准值28.43Mpa。

据详细地质勘察结果,设计采用旋挖成孔灌注桩,微风化砾岩做持力层,设计总桩数280根,桩径800mm、1000mm、1400mm、1600mm四类。

由于施工时所遇的地质条件复杂,很多桩在施工时实际进入设计持力层标高与超前钻报告有较大差异。部分桩因实在钻不下,但又未能达到设计终孔深度,最后需多方参建单位一起确定才终孔。增加了不可预见的施工工期。

因此,设计院根据超前钻资料和桩孔底岩样抗压强度结果,做出了相应的设计变更:将端承桩的持力层由微风化岩(frs、frp≥15MPa)变更为中风化岩(frs、frp≥5MPa),原800mm、1400mm、1600mm桩径分别变更为1000mm、1800mm、2000mm;其中5根单桩承台变双桩承台。变更后的桩径变为1000mm、1200mm、1800mm、2000mm四类;
桩总数则增加至285根。桩身砼设计强度等级为C30。

3前岩土工程勘测中存在的问题

3.1察报告不够细致

勘察报告中只注重定性分析,定量数据较少,建议措施针对性较差,一些勘察单位还没有摆脱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框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仍以描述为主,其结果往往是所下的结论和建议比较笼统,缺乏针对性,设计及施工人员很难采纳,甚至无法采用。根据某开发公司提供的资料,某新村五幢高层住宅的桩基承载力,由于勘察单位建议的安全系数偏大,经建设、施工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后将该系数由21改为210,原设计为38m和32m的桩,分别改为22m和18m,仅此一项,每幢高层即可减少工程预算费用约30万元。

3.2忽视对工程所在地区的研究

勘察成果就某种程度而言,是经验的积累,如果没有地区性的研究成果,就难以了解该地区各地基土层的特点及其性质的变化规律,对该地区的地基土就难以给予准确评价。目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往往只是对工程点的研究,而忽视工程所在地区的研究。勘察报告中常常因缺乏地区性的经验成果,其结论及建议过于保守,造成很大的经济浪费。如在高层建筑地基勘察中,本来用箱基已满足要求,可有的勘察单位由于缺乏当地经验,建议采用箱基加桩基复合基础,结果不仅延长了工期,还造成巨大的经济浪费又如某地区有一层含砾粘土层,该层土具有蠕变特征,遇水及扰动后强度迅速下降。但在一般条件下,无论原位试验还是室内土工试验,都表明该层土承载力标准值较高。如果不了解当地经验成果,而建议该土层采用较高的承载力值,其结果必将造成时间与资金上的浪费。

3.3忽视工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

目前工程建设的发展主要三个特点工程愈来愈复杂(建筑层数增加,结构及功能复杂化),工程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愈来愈差,岩土问题愈来愈复杂。新建工程周围往往早已高楼耸立,工程建筑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愈来愈强烈。有的勘察单位对此认识不足,表现在对岩土工程设计、施工论证不足萁结果是导致灾难性后果。如建筑场地四面紧邻高层建筑物或马路对于这种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时,除了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定的—般要求进行外,还应重点论证工程施工及运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但勘察报告中常常忽略这方面的工作,致使无法满足岩土工程施工及设计的要求。基坑开挖时使用的很多技术手段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反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4对地质情况复杂的工程勘察和施工的一点建议

由于本工程勘察资料不准确,造成桩基施工工程中须做出较大的设计变更,严重影响施工和投资计划;
通过本工程桩基施工,认为工程勘察必须提高勘察质量,建议:

4.1勘察设计时,应要求技术孔进入岩层采用金刚石钻头钻进或较大直径的钻头钻进;

4.2工程勘察施工过程中,发现地层复杂、岩面起伏大、岩层破碎时,应及时调整设计,增加技术孔和钻孔数量以保证勘察质量。

4.3重视试桩工作。试桩时设计、勘察、施工、监理通过试桩的实践验证勘察资料的准确性,确认和保留达到设计桩底标高持力层的岩样。经各方确认的岩样作为以后基桩终孔验收岩样比对的依据。

4.4对较重要建筑物的复杂地基需进行验槽。验槽时应对基槽地质素描,实测地层界限,查明人工填土的分布和均匀性等,必要时应进行补充勘探测试工作。

4.5基坑开挖后,地质条件与原勘察资料不符,并可能影响工程质量。

4.6地基处理、加固时,需进行设计和检验工作。

4.7如地基中溶洞或土洞较发育,需进一步查明及处理。

5结束语

岩土工程勘测是工程建设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各项机械化设备的完善,岩土勘测已有了属于自己的集软、硬件于一体的勘测设备,他们可以解决诸多的岩土工程问题。比如说地下不明物、洞穴、断层、破碎地带等的地下分布特征。勘测是一项工程的生命,一旦出了错误,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在整个项目运行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先勘测、后设计的原则,确保其勘测可靠性后,才能设计整个项目建设工程。重视岩土勘测工作并合理运用勘测结果,让岩土勘测最大可能的发挥它的作用。岩土工程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就需要广大工程师继续研究创新,完善岩土工程勘察体系。

参考文献

1邱贤荣. 浅论地质勘测各阶段技术要点分析[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08, (08)

2周德泉,彭柏兴.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与应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项目桩基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预应力管桩;
桩长

中图分类号:
U443.1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高层建筑出现以后, 地基基础问题变得复杂。高层建筑与其他建筑一样,可以采用多种基础方案。桩基础就是高层建筑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考虑诸多因素,选择一个技术相对先进、可靠, 且经济上合理的最优方案。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对桩基础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

2通过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在初步设计阶段,一般根据地基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之间的经验关系来估算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但很多时候桩的实际承载力与估算值之间的差距或者误差非常大,所以经估算公司估算出来的估算值一般需经过试验桩、试打桩来验证并进行调整。以下为两种试验方法:

2.1静载试验桩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 一般采用静载荷试验得到合理的桩承载力和其他设计参数。此法适用于设计等级为甲级且地质条件较复杂的管桩基础工程。

2.2试打桩

在正式施工前通过试打桩配合高应变动测法确定。适用于应用管桩多年且设计经验较丰富的地区, 包括地质条件不复杂的设计等级为甲级的管桩基础。根据广东的统计数据表明:一些有经验的测试单位,用高应变动测法检测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误差可控制在15%以内。相比静载荷试验,该方法试验费用低,时间短, 测试桩数多,在广东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2.3试验的重要性

在对各种桩基础试桩以及工程桩的具体检测中,我们能够知道很多桩基础的实际承载力大于估算值, 有些桩基础实际承载力与其估算值相差幅度很大,所以在布置基础时如果按照试桩实际承载力来设计桩基础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比如,广西某市某高层商业住宅楼,其主体设计目标为地面以下一层、地面以上十八层,在设计中根据具体地质勘察报告相关数据决定采用D400预应力管桩,桩长20m,如果按照JGJ94—2008技术规范相关公式来估值计算其单桩承载力结果为1200kN,但实际进行的3根试桩破坏性测试显示其实际单桩承载力可高达1600kN,与估算值相比提高了33.3%,在实际工程桩基础设计中就采用试验数值,节省了业主投资。由此可见试桩可以给桩基础施工降低工程难度并减少浪费。此项工作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桩基础的形式、规格以及桩的入土深度, 同时也密切影响着施工难易度。

3桩基设计中不同桩型经济性比较

在桩基础具体设计中如何合理选择桩型会对桩基础设计产生极大影响。桩型选择将极大地影响经济效益。笔者目前正在设计深圳中洲讯美写字楼项目,该项目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建筑总高度为128米。应甲方要求进行基础选型比较。

3.1方案1:采用预应力管桩

预应力管桩在深圳地区施工工艺成熟, 且具有单桩承载力高, 造价低, 工期较短,耗材较低等优点,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是现阶段使用较多的一种桩型。本项目采用管桩直径D=5OOmm,壁厚为125mm,类型为AB型。根据勘察报告采用平均桩长L=23.2m,其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层,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桩身控制的理论值为2700kN,考虑到各种因素对桩身强度的影响,实际计算时取值为2500KN。根据PKPM的计算结果并采用SAFE复核,在核心筒部分满堂布桩, 需要164根桩,桩筏板厚度为2lOOmm(内筒冲切控制),考虑桩同作用,面筋为构造配筋,底筋为计算配筋。

最后依据现行定额,计算核心筒处管桩、混凝土及钢筋的总造价约为242万元。如下表所示:

3.2方案2:采用大直径钻(冲)孔桩采用桩径为2200的钻孔桩,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层,平均桩长为45m,保证框架柱为一柱一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32O00KN,根据PKPM的计算结果并采用SAFE复核, 在核心筒部分沿剪力墙下布桩, 总根数为13根,桩筏板厚度约为1800mm(桩冲切控制),考虑桩同作用计算筏板配筋。最后依据现行定额, 计算核心筒处桩、混凝土及钢筋的总造价约为489万元。如下表所示:

3.3方案1与方案2比较结果

从筏板本身而言, 混凝土用量和钢筋用量相差不大。但与之对应的桩而言, 造价相差较大。由前面的结果可知方案2总造价远大于方案1的总造价。另外根据以往的工程设计经验,1OOm以上的建筑结构鲜有采用预应力管桩, 多采用钻孔桩较为经济。但地质条件不同,上部结构布置不同,设计人员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计算及判断分析,选择最优的方案, 为业主降低工程造价。

4桩基础施工中的若干问题

由于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及其他诸多因素, 施工中难免遇到异常情况,现就以下几种情况分别论述。

4.1设计桩长与实际施工桩长不符

施工中若发现设计桩长与实际桩长不符,应立即停止施打,仔细检查原因。这里可能存在三种情况。其一是持力层起伏比较大, 因此在施工过程时,现场施工单位双控较难。同时由于勘察手段使用不合理或取样桩间距过大,造成对持力层的起伏不明确,所以设计要求必须采取双控。但具体施工时施工单位往往难以把握,经常出现控制设计深度达到,而锤击贯入度或者油压值不达标;

还可能出现锤击贯入度或者油压值达标,而设计深度不够。其结果就是桩长度与实际不符。

其二是地质报告误差:地质勘察报告中的qs、qp参数未被准确提供, 导致一些勘察单位所提供的参数过高, 如果设计单位根据此参数进行桩基础的设计工作,极有可能出现单桩承载力和实际出现误差。即桩实际承载力比计算值小, 因此先做试验以便确定桩基础合理的桩长及承载力成为必须;
还有一种情况是可能地质勘察报告未曾查明有无孤石, 在压桩过程中现场施工单位野蛮施工,这样一来,不但会导致实际施工中管桩无法压入,也很可能导致静压桩桩端或者桩身压碎。

其三则有可能因为土层本身情况, 如孔隙水压力(饱和砂土产生)的产生导致无法压入桩基,此种情况须从施工措施来具体解决。合理地确定施工顺序,可以采用跳打方式, 以期使先期施工所产生的孔隙水压力消散后再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在静力压桩施工时必须选择有足够压桩力的施工机械,应该避免抬机等现象;
还可以采取引孔或者设置排水孔等多种措施尽可能减少空隙水压力。同时应注意压桩挤土作用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项目桩基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

1:准备工作阶段

1 1收集资料

资料收集是岩土工程勘察最重要的前期基础工作。承接工程勘察任务后。应及时了解该项目相关的建筑平面布置、建筑层数、高度、结构型式、拟采用的基础型式、荷载大小等要素,同时应收集该项目所处场地的区域地质、水文等资料和周边地块的地质勘察资料。收集了详细资料之后方可进行勘察方案编制工作。

1.2现场勘测

一般勘察工作时,建设场地大部分为空地,部分场地比较偏远,未曾完成“三通一平”工:作。勘察工作前应尽量进行现场踏勘,了解场地现状和交通运输、水、电等情况以确保勘察工作顺利进行。

某工程位于滨海地带,因在周边进行过多个项目的勘察工作,对该区域情况比较了解,笔者就没有进行现场踏勘。结果设备进场时发现该场地原为水产养殖塘,大部分区域均为水体,水深1m左右,不搭建施工平台的话根本无法进行施工。当时签订合同时未考虑该项费用,而且因为搭建平台和机具搬迁,勘察工作根本无法在预定工期内完成

1 3沟通和联系

编制勘察方案前,应与建设方、设计方进行沟通,了解设计意图,并确定是否有优化基础设计,降低工程费用取得更好经济效益的可能。某工程位于沿江地带,上部为软土层,下部为深厚卵、砾石层,设计要求采用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不小于3600kpa。根据该设计方案,桩基进入卵、砾石层深度近20m,因中间夹有密实度较差的圆砾层,且承压水压力较大,桩基施工中漏浆、坍孔严重,施工难度极大。后来设计方进行调整,采用后压浆技术提高单桩竖向承载力,大大减少桩基进入卵石层深度,施工也得以顺利进行。如果勘察之前做好沟通工作,直接进行优化设计,采用后压浆技术,勘探孔深度就可以大大减少,可以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1.4勘察方案编制

勘察方案作为勘察工作的作业指导书其作用十分重要。编制勘察方案必须尽可能的详细,勘察工作量、原位测试方法和数量、采取试样位置和数量、土工试验方法和需要的物理力学指标特别是一些特殊项目必须明确。应参考周边地质情况,计算勘察工作所需时问,并综合考虑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设各故障维修、设备搬迁等因素,合理安排工期。

2:施工阶段

2 1勘察点的测放

勘察点位置的准确测放是勘察资料准确性的基础,勘察点的坐标、高程测量要符合勘察规范的要求。因为勘察点测放偏差引起的错误将直接导致勘察资料作废,特别是一些市政工程,因勘察点测放不准确,在旅工中损坏电力、通讯设旋,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造成人身伤亡。

某工程位于山前坡地,地质条件复杂,基岩面起伏极大。工程设计时,因设计方使用的地形图错误,导致总平面图坐标系统错误。勘察时因规划部门尚未进行场地定测工作,所以直接按照建筑总平面图所示坐标进行测放勘察点.并开展勘察工作。工程开工前进行场地定测放置界桩后才发现与原勘察位置相差30余米,勘察资料全部作废,最后只能重新进行勘察。

2.2对勘察方案的严格执行

勘察施工时,现场技术人员必须认真研究勘察方案,对勘察方案中提出的要求严格执行。勘察方案作为现场施工指导性文件,对勘察工作做出了详细要求,是实现勘察目的的基础,现场施工时如果不执行或者没达到勘察方案要求,会造成无法取得必要的物理力学指标,编制勘察报告时就没有依据,直接导致勘察报告不合格。

2.3应根据现场地层情况灵活操作勘察工作中经常出现地层变化较大,勘察方案中未做规定的情况,现场技术人员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灵活操作,并及时向技术负责人反映,以免造成疏漏。

3勘察报告编制阶段

3.1相关规范的合理应用

勘察报告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合理应用规范是勘察报告编制过程中最重要

的要求。

(1)必须按照工程项目性质采用相应的规范。因为各行业要求不同,采用的规范也不同,其地层定名、级别划分、计算公式、技术指标都有各自不同的要求,必须严格执行。如围岩分级问题,公路工程勘察规范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分类方法就完全不同:如基础设计问题,公路桥涵基础设计规范和工民建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所采用的计算公式、技术指标等均不一样 所以必须按照工程项目性质采用相应规范,提供相应指标,否则设计部门根本无法使用该勘察报告。

(2)应及时按照新版本规范进行编制勘察报告规范因为使用条件变化和新技术的发展经常出现修订版或者新版本,技术人员应及时学习新规范要求,按照新规范进行报告编制工作。

3 2岩土工程技术参数建议值的确定

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值有平均值、标准值等,不同的指标需要提供的建议值也不同。如物理指标一般提供平均值,力学指标如剪切强度指标之类需提供标准值。

有的指标因为实际操作因素不能直接应用,须进行转换后方可使用。如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因为岩石力学试验样品的大小与岩石强度有关,对样品规格有严格要求。现实勘察中一般采取的都是圆柱形样品,标准试样要求高径比为2:1,如高径比不为2:1时,需按公式进行转换。因勘察手段和试验设备限制,岩样的高径比很难满足要求,故对试验数据应进行高径比转换,求得标准抗压强度再进行统计,方可提供使用。

3 3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

建筑场地类别一般根据波速测试成果结合进行划分 但是,对一些特殊场地,特别是一些山前地带的建筑场地,因为覆盖层厚度变化比较大,场地类别划分就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某工程位于低山山麓,基岩面起伏较大,部分区域中风化基岩直接出露,基岩埋深最深的地段覆盖层厚度超过8O米,如何划分该场地类别就没有一个标准划分方法。笔者按照每幢建筑物分区进行了场地类别划分:同时考虑到该项目为全地下室,应该作为整体工程考虑,便根据最不利原则,对整个场地进行划分;
按两种不同划分方法提供不同的抗震设计参数。至于最终应该采用哪个参数,应该由设计部门按照设计意图和要求进行选择。

3.4基础方案建议

根据勘察结果,对建筑物基础方案提出合理建议,是勘察报告的一个重要内容。勘察报告编制过程中应对建筑物结构型式、荷载进行认真分析。并与建设方、设计方进行沟通,同时结合当地建筑经验和旋工技术,提出科学、合理、经济的基础方案建议。

报告编制人员必须对基础施工技术有全面了解,清楚各种基础型式的适用性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比如采用软土地基处理,必须明确地基处理方法是否适用,周边地区是否有过该方法的成功案例,地基处理的施工周期需要多久,能否满足建设工程工期要求等。又如采用预应力管桩,须了解当地的管桩供应情况,是否能提供所建议的管桩规格,场地周边的已有建筑物距离,管桩施工产生的挤土效应对周边建筑是否造成不利影响,施工产生的噪声是否满足有关部门要求等。

项目桩基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
勘察;
报告;
常见问题;

中图分类号:F470.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岩土工程的技术业务范围涉及到多个方面,和土工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有与土体和岩体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包括勘察、设计、施工、检验监测和监理等五个方面。岩土工程勘察是进行地基基础设计的基础,因此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都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勘察。而岩土工程勘察的最终成果要通过勘察报告呈现出来,所以他是地基基础、地基处理和基坑设计的基础,因为这些设计和施工工作都要参考其数据。所以,岩土勘察报告的完整性、正确性、合理性和建设性意见都对岩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的常见问题

(一)关于场地环境类型的分类问题

划分场地的环境类别,目前所参考的标准是GB50021-2001附录G。只有正确确定了场地的环境类型,才可以准确判定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程度。而场地的环境类型一般是较难确定的,在同一块区域内,不同的地貌单元的环境类型也可能不同,即使是在同一块场地内,也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的环境类型。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对场地的环境类型进行分类呢?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土层的含水量和渗透性来确定环境的类型。当建筑施工的场地处于不同的地貌单元上面,应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具体分析,进而准确判别环境类别。

(二)关于场地类别的确定问题

在进行划分建筑场地的类别时,应该检测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并以此为划分建筑场地类别的参考依据,再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来划分场地类别。

1、场地覆盖层厚度。

场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此有明确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场地覆盖层的厚度应该按照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时的土层顶端的距离来确定;
在地表面5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相邻上层土剪切波速的2.5倍的土层,且其下卧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400m/s时,按照地面至该土层顶端的距离来确定。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当判定的场地类别处于分界线附近左右徘徊时,即使勘探孔的孔深满足变形计算深度和承载力的要求时,也要加深勘探孔。换句话说,勘探孔的深度不仅要满足地基规范和桩基规范的要求,同时还要满足抗震规范的要求。

2、等效剪切波速的测试。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高层建筑都需要做土层剪切波速的测试,波速测试适用于测定各类岩土体的压缩波、剪切波或瑞利波的波速。在工程实际中,要按照任务的要求,一般采用单孔法、跨孔法或面波法等方法进行测试。其原理是利用铁球水平撞击木板,使板与地面之间发生运动,产生丰富的剪切波,从而在钻孔内不同高度的地方分别接收通过土层向下传播的剪切波。由于这种竖向传播的路径接近于天然地层由基岩竖直向上传播的情况,因此对地层反应分析较为有用。通过剪切波速的测试,可以划分场地类型、计算场地基本周期、提供地震反应分析所需的地基土动力参数、判别地基土液化可能性、评价地基处理效果。

(三)关于地下水的问题

地下水问题是所有的工程建设都要面临的问题,在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要充分考虑地下水的影响和作用。在岩土工程的勘察阶段,应提供根据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所需要的有关参数,并对地下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出防护或者监测等工程措施,防止不必要的后果发生。

1、地下水位的深度

在进行岩土工程的勘察时,需要提供勘察时的地下水位、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或者历史最高地下水位,以及水位变化的趋势和主要的影响因素。然而笔者在审查岩土工程的勘察报告时,发现大部分报告中只提供一个混合水位,这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笔者认为勘察报告中提供的地下水位应该和工程紧密相关,与工程无关的地下水位不应该提供,这会严重影响岩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和工程紧密相关的地下水位的测量应该分层进行,并采取相应的止水隔离防护措施。而对于最高的地下水位,它的形成和场地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整平标高、建筑规划方案等因素密切相关,所以不能直接等同于勘察时的最高地下水位,关于最高地下水位的提供,应根据岩土工程的场地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不可以笼而统之。

2、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地下水的存在会对建筑物自身产生一定的腐蚀,因此对于每个工程场地,都要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规定:当有足够的经验或者资料证明工程场地及其附近的地下水对建筑物材料具有腐蚀性时,可以不进行试样抽取来判定其腐蚀性。

对于沿海地区而言,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导致沿海地区的工程场地及其附近地区可能存在多层地下水。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一些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只采用2组混合水位的地下水水样进行腐蚀性分析,并且这2组地下水水样对建筑物材料的腐蚀性评价结果差异很大,显然不符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要求。笔者认为:对于上述工程,应该在桩身范围内对每一含水层都要采取地下水试样,以此分别来判定地下水对建筑物材料的腐蚀性。根据地下水的腐蚀性等级,建议地下水对建筑物材料的防护应符合《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规定。

(四)关于高层建筑极软岩嵌岩桩的勘探深度问题

极软岩是指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的标准值Fr小于或等于5MPa时的岩石,它的承载力特征值一般比较低,并且在浸水之后会发生软化的现象。在许多的工程实践中,误将极软岩当作嵌岩桩的桩端持力层,下列情况就是典型的例子:兴建高层建筑时采用嵌岩桩,把极软岩当作桩端持力层,勘探的孔深仅仅进入极软岩内部3-5米,勘探的深度不能满足工程设计的标准和现行的勘察规范的要求,可能导致实际设计的桩基长度超过钻探的孔深。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因不熟悉上部结构的荷载力,没有估计单桩的承载力。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是和设计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上部结构的最大柱底轴力,估计单桩的承载力,将勘探的孔深进入嵌岩面以下3-5d。当方案有多种桩长和桩径时,则采取根据最长桩的方案确定勘探的孔深。

三、结语

由于场地和地基岩土的差异、建筑类型的不同和勘察精度的高低,不同项目的勘察报告反映的侧重点当然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上列关于场地环境类型的分类问题、关于场地类别确定问题、关于地下水的问题、关于高层建筑极软岩嵌岩桩的勘探深度问题,是勘察报告中常见的问题。总之,我们要根据勘察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具最符合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为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参考提供内容齐全、重点突出、结论明确、合理适用的基本依据。岩土工程的勘察是一个专业性集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共同促进它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S].2008.

[2]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规范(GB50021-2001)[S].2009.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S].

项目桩基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桩基;
重要性;
控制处理

一.桩基设计中静载荷试验的重要性

目前的桩基础设计过程,往往受到时间的约束首先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参数确定单桩承载力设计值,根据这个估算的单桩承载力直接进行桩基础设计并施工,等工程桩施工结束后再挑选试桩进行静载荷试验。这个过程具有相当的不科学性,结果符合估算要求,则皆大欢喜,否则因工程已施工完毕补桩也会很困难,且有时因地质报告有出入会给施工中带来相当的不便。这里主要有两个问题,下面举例来说明。一是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桩周土摩擦力标准值及桩端土承载力标准值由规范JGJ94-94计算的场区单桩承载力标准值,这是一个经验数值,不宜直接采用。近几年来笔者通过各类桩基础中试桩及工程桩的检测,发现绝大多数桩的实际承载力均大于计算值,有些相差幅度较大,因此按试桩获得的实际承载力将会比按勘察报告估算的承载力来布置基础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例如,笔者曾设计过苏州工业园区南都•玲珑湾花园住宅,主体为地下一层、地面十八层的高层住宅,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拟采用 D500的预应力管桩,桩长20m,按JGJ94-94公式5.2.8估算单桩承载力设计值约为1400kN,而我要求进行的3根破坏性试桩显示实际单桩承载力可达1850kN,整整比估算值提高了30%左右,实际工程桩设计就采用试验值进行,为甲方大大节省了投资。其二是当场地不均匀或地质报告数值有偏差的情况下,不进行试桩而直接按地质报告进行工程桩施工将给施工带来巨大的困难且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例如唯亭某五层商住楼,根据地质报告采用10m 长的预制方桩,桩径400x400,单桩承载力极限标准值约为1350kN,采用静力压桩,实际施工中几乎每根桩都压至2000kN而未达到预定深度,而此时已达到预制桩的桩身强度,故施工过程中每根桩都采用了劈桩,在时间金钱上都造成了巨大的浪费。经过静载荷试验未达设计标高的工程桩均达到了设计承载力,也就是说设计上如先进行试桩则至少可减短1.5m左右的桩长,桩承载力不减小且不需要劈桩。由上可见,桩基础设计过程中静载荷试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次项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桩基形式、桩规格和桩入土深度的确定,同时也对施工难易有密切影响。通过科学试验,取得准确数据,能使设计方案更加合理、可行和经济,远远超过缩短工期所获得的效益。

二.桩基设计中桩型、桩长设计的重要性

桩基础设计中对桩型及桩长的合理选择均会对基础设计产生重大的影响,合理的桩型、桩长选择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笔者在“昆山华地”住宅设计中,开始由于考虑时间原因(有现成的D400预应力管桩),甲方要求采用D400的预应力管桩,根据地质报告采用桩长L=16m,单桩承载力极限标准值为850kN,预算基础部分造价约为160元/m2,在整个住宅造价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其后的设计中,笔者桩长不变,结合当地的设计经验,将桩型改为250x250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小方桩,单桩承载力极限标准值约为600kN.预制小方桩在当地的施工价才约50元/m,而预应力管桩的单价约为100元/m.采用小方桩后预算造价约为90元/m2,综合经济价值明显。可见选择合理的桩型,将对工程的造价产生巨大影响。同样桩基设计中对桩长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在某一高层住宅桩筏基础设计中,根据勘察报告采用D500预应力管桩,可选桩长有:桩长25m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900kN;
桩长34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1300kN.采用25m桩,约需要桩数290根;
而采用34m 桩,则需要工程桩200根。从桩本身而言,两种方案总的工程桩延米数量相当,但我们分析一下由此而相对应的筏板设计,采用25m 桩为满樘布桩,所需筏板厚约为1200mm,而采用34m 桩为墙下布桩,筏板厚可减至900mm,经济效益明显。因此,我们设计人员在桩基础设计中一定要采用多方案比较,选择合理的桩型与桩长,这都将对整个基础设计的合理性与经济性产生巨大的影响,当然我们也应考虑施工可行性等多方面因素。

三.关于桩偏差的控制和处理

桩基施工中对桩的偏差必须严格控制,特别是对于承台桩及条形桩,桩位的偏差都将产生很大的附加内力,而使基础设计处于不安全状态。对于桩位偏差我们主要控制两个方面,其一是竖向偏差,根据JGJ94-94第7.4.12条我们控制桩顶标高的允许偏差为-50~+100mm,但实际施工中偏差这么大将引起繁重的施工任务及损失。当桩顶标高高于设计标高,则需要劈桩,特别对于预应力管桩等空心桩来说,桩顶有桩帽劈桩既困难又不经济;
而当桩顶标高低于设计标高时,又需要补桩头,这既影响工期又浪费金钱。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桩顶标高,尽可能地使工程桩标高同设计一致,特别是施工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桩在卸载后的回降量,否则不加考虑则每根桩都将高于设计标高。而我们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对施工误差亦应有所考虑,笔者建议针对目前的施工质量,设计中可以考虑2mm左右的偏差容许,这样就可以免除大量小偏差桩的劈桩,这在实践工程中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避免了大量不必要的工作。其二则是桩位的水平偏差。根据JGJ94-94第7.4.11条控制各桩位偏差,施工过程中发现桩位偏差较大则应及时补桩处理。这里针对4~16根承台的桩基,JGJ94-94规范第7.4.11条中规定允许偏差为1/3桩径或1/3边长,而根据GB50202-2002第5.1.3条则规定允许偏差为1/2桩径或边长。这显然是矛盾的,在实际过程中很容易与施工验收方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笔者强调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明确桩位偏差允许值所执行的标准。另外,对于小直径桩(D≤250)笔者强调必须对其偏位进行严格控制而不应按上述规范标准,笔者建议对承台桩可控制70mm;
而对于条形承台则区分垂直于条形承台方向50mm,平行于承台方向为70mm,当然这些要求必须在施工前予于明确。当然桩位偏差满足规范或设计要求仅仅代表桩基本身验收合格,而对于由此引起的承台整体偏心或基础高度损失,我们必须另行处理。对于桩偏心我们可以采取增加承台刚度或加大拉梁刚度、配筋来解决,这在实际工程中需针对具体情况相应处理。

四.施工殊情况处理

桩基施工由于地层的不可知性,经常会遇到很多异常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具体的情况,仔细分析,采用妥善的方法去解决各类问题。

1)桩基达到其极限承载力而无法压至设计标高。这里可能存在两种情况,其一是地质报告有误,桩实际承载力大于计算值,必须先做试桩以确定其合理的桩长及承载力。其二则可能由于土层本身原因,譬如说饱和砂土产生的孔隙水压力使桩基根本无法压入,这就需要我们从施工措施上去解决。首先是必须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譬如说跳打,使先期施工的桩产生的水压力消散后再施工下一根桩;
其次对静力压桩来说必须选择有足够压桩力的施工机械,要避免抬机等现象出现;
另外可以采取引孔,设置排水孔等措施尽量减少空隙水压力。当然压桩时必须注意压桩力应控制在桩身极限强度范围以内,且应注意压桩挤土作用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2)桩基施工时压桩力远低于设计承载力。苏州阊胥公寓小高层住宅采用18m长D400预应力管桩,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为650kN,进行工程桩试打时连续4根桩的最大压桩力均仅为300kN,远远小于设计承载力。我们仔细分析了勘察报告认为报告所提供的各土层特性基本准确,而从周边其他工程的地质报告也证明勘察报告无误,因此我们分析可能由于压桩机械的压桩速度偏快,而土层的粘聚力又偏小,故压桩时桩将土直接剪坏,引起压桩力偏低,随着时间土能恢复固结。在15天后进行的试桩,证明我们的判断准确,试验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这一点也从侧面强调了先进行静载荷试桩的重要性。

3)桩基静载荷试验不合格。某工程由于时间限制,甲方要求试桩与工程桩同时进行,待试桩满足JGJ94-94附录c.0.6条时进行静载荷试验,结果三组试桩有一组满足设计要求而另外两组试桩均在小于设计承载力时产生破坏。这就让我们从设计、施工和试验等各方面去分析这两组试桩,但经过与周边工程比较及现场施工试验记录分析,均未发现特殊情况,即不存在施工,试验中的失误。笔者对第一组合格试桩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终于发现后二组试桩本身的停歇时间已够,但周边的其余工程桩施工在试验前2天才完成,完全有理由认为是因为工程桩施工时将试桩周边的土破坏而没有固结,影响了试桩的承载力。于是等工程桩停歇时间也满足JGJ94-94附录c.0.6条时再次对2根试桩进行了静载荷试验,结果与我们判断完全一致,试桩均满足设计要求。这一实例告诉我们影响试桩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对各种情况一定要仔细分析,找出问题所在,而不要盲目处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推荐访问:桩基 考察报告 项目 项目桩基考察报告【五篇】 项目桩基考察报告(精选5篇) 桩基考察单位都考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