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安全管理体系【五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7-19 15:05:06 来源:网友投稿

信息安全管理是指在信息的使用、存储、传输过程中做好安全保护工作,保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其中,保密性是指保障信息仅能被具有使用权限的人获取或使用;完整性指为信息及其处理方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安全管理体系【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安全管理体系【五篇】

安全管理体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1 概述

信息安全管理是指在信息的使用、存储、传输过程中做好安全保护工作,保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其中,保密性是指保障信息仅能被具有使用权限的人获取或使用;完整性指为信息及其处理方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供保护措施;可用性则指使用权限的人可在需要时获取和使用相关的信息资产。因此,做好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对于提升信息的安全性具有现实意义。

2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2.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介绍 根据网络安全相关统计表明,网络信息安全事故中由于管理问题导致出现安全事故的高达70%以上,因此解决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除从技术层面进行改进外,还应加强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力度。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在建设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时,应对整个网络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考虑、规划和构架,并根据各个要素的变化情况对管理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任何环节存在安全缺陷都可能会影响整个体系的安全。

2.2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功能 信息安全管理是指导企业对于信息安全风险相互协调的活动,这种指导性活动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方针的制定、风险评估、安全保障、控制目标及方式选择等。企业要实现对信息资产进行安全、高效、动态的管理,就需要建立科学、完善、标准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因此,一个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应该具备以下功能:对企业的重要信息资产进行全面的保护,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使企业能在预防和持续发展的观点上处理突发事件,当信息系统受到非法入侵时,能使相关的业务损失降到最低,并能维持基本的业务开展;使企业的合作伙伴和客户对企业充满信心;能使企业定期对系统进行更新和控制,以应对新的安全威胁。

3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3.1 信息安全管理框架的建立

信息安全管理框架是建设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和参照依据,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情况或经营情况搭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信息安全管理框架,并在具体的业务开展中对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实施,并建立各种与信息安全管理构架相一致的文件或文档,记录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件和异常状况,为后期建立严格的反馈制度提供参考。

3.1.1 信息安全管理策略。企业应制定信息安全管理策略,为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提供方向和依据。对于企业来说,不仅要建立总体的安全策略,还应在此基础上,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更加详细、具体、具有可行性的安全方针,对各部门及各职员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和控制。如访问控制策略、桌面清理策略、屏幕清除策略等。

3.1.2 范围划分。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特性,结合企业所在的地理位置、资产和技术等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进行科学界定。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的项目主要有信息系统、信息资产、信息技术、实物场所等。

3.1.3 风险评估。

企业需要对风险评估和管理方案进行科学选择,在选择时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规范评估,对目前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和风险等级进行准确识别。企业的信息资产是风险评估的主要对象,评估时应考虑的因素有资产所受到的威胁、薄弱点及受到攻击后对企业的影响。风险评估的方法有多种,但无论选择哪种评估工具,其最终的评估结果是一致的。

3.1.4 风险管理。企业应根据信息安全策略和所要求的安全程度,对要管理的风险内容进行识别。风险管理主要是风险控制,企业可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将风险降低到企业可接受的水平。除降低风险外,还可通过转移风险、规避风险的方法维护企业信息资产的安全。对于信息资产来说,风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企业发生变化、过程发生更改、技术进行革新或新风险出现后,原有的风险就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也是对风险进行管理的重要参考。

3.1.5 控制方式的选择。风险评估后,企业应从已有的安全技术中寻求有效的控制方法降低已识别的风险,控制方式还可包括一些额外的控制,如企业新增加的控制方式或其他法律法规所要求的控制方式。

3.1.6 适用性声明。信息安全适用性声明主要是对企业内风险管理目标、针对每种风险所采取的控制措施等内容改进记录,这种记录的主要目的是企业向内部员工表明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是企业向外部表明企业对信息安全及风险的态度和作为。

3.2 管理构架的实施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框架的构建只是建设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第一步,而框架的实施才是构建ISMS的重要步骤。在实施ISMS过程中,应对管理体系、实施的具体费用、企业职工的工作习惯、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等各个要素进行综合考虑。企业可按照既定目标和实施方式对信息的安全性进行有效控制,这种有效性主要通过两方面指标体现,一是控制活动执行的严格性;二是活动的结果与既定目标的一致性。

3.3 信息安全管理的文档化 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应建立相关的文件和文档,对ISMS管理范围、管理框架、控制方式、具体操作过程等进行记录备案。在对文档进行管理时,可根据文档的类型和重要性对其等级划分,并根据企业业务和规模的变化,对文档进行定期的修正和补充;而对于一些不再具有参考价值的文档,可定期进行废弃处理。

4 总结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大,并且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资产,对于企业信息资产来说,做好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时,应对管理框架、管理范围、管理方式等内容进行科学选择,并做好相关的文档记录,为后期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高文涛.国内外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计算机安全,2008(12):95-97.

安全管理体系范文第2篇

随着煤炭开采能力的大力提升,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煤矿“一通三防”事故的发生率也有所回头。由于复杂的煤田地下环境使煤矿在实际的开采过程中受到了极大地安全威胁,其中矿井的瓦斯、煤尘、火灾以及水灾、运输、冒顶事故是威胁井下工人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而上述的几种灾害中瓦斯、煤尘是危害最为严重的,加强矿井“一通三防”管理就是为了有效的减少上述几种问题带来的危害。基于此,应当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加强“一通三防”的管理,从而有效的保证煤矿生产的基本安全。

1“一通三防”概述

“一通三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矿井的通风,借助轴流式主要通风机完成井下通风工作,保障为各个用风地点供给足量的新鲜风流;第二,在采掘作业过程中,要严格管理矿井瓦斯,配备相关的瓦斯监测监控设备,杜绝电气设备失爆。当发生瓦斯浓度超限是,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必要时撤出受威胁区域的所有人员,同时关闭供电系统;第三,粉尘浓度过大时会严重影响作业人员的视线和呼吸,因此在实际的采掘作业过程中应当从源头治理粉尘,采掘设备设置内外喷雾,巷道内设置净化水幕、转载点喷雾等设施,并且安装先进的防尘设备、设施,涉尘人员要佩戴专门的防尘口罩,做到粉尘从产生到传播的全过程管理,从而有效的改善井下工作环境和职工身体健康;第四,由于煤矿井下发生火灾的原因很多,因此应当根据火灾发生的基本性质和地点,采用合适的办法进行灭火,并且迅速撤离相关人员。

2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方法

2.1针对“一通三防”建立完整的安全监管体系

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构建较为完善的“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系,并且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对于制定的工作程序进行调整,以满足实际工作的基本需求,对于井下的所有设备都要按规定时间和工序进行调试和维护保养,从而有效保证所有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采掘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成立相关的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负责井下的“一通三防”工作,并且做到每日总结;第三,煤炭开采企业应当构建完善的安全监管体制,将安全监管的责任落实到个人,保证所有的工种都能够切实担负自己的相关责任,将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第四,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于井下的各种危险因素制定不同的安全管理方案,从而有效的保证在实际的工作管理中做到有规可依,强化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能。第五,组织制定和完善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强化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落实,给企业员工提供明确的行动指南。

2.2提高“一通三防”安全管理技术水平

第一,随着煤矿整合进程的不断深入,原有的矿井通风设备已难以满足当前的安全生产需求,因此加大主要通风机的电机功率和使用变频装置,提升矿井的通风能力已成为当前煤炭开采的迫切需求;第二,加快研究,采用新型的防尘设备来促进煤矿井下的除尘工作,采用例如全新的自动净化水幕和粉尘在线监测体系,并且将自动净化水幕系统和粉尘检测系统连接在一起,当井下的粉尘浓度超标的时候,监测器的报警系统就会报警,从而启动自动净化水幕系统,直到井下粉尘浓度达标,喷水系统就会自动停止工作;第三,在进行火灾的监控时,应在井下安装相关的防灭火束管监测系统、黄泥灌浆等系统,并且对井下的气温变化进行预测,对于陈旧的设备应当及时淘汰,采用新型的矿井气体在线监测分析体系;第四,对于瓦斯的监测应当借助完善的抽放系统以及智能化的瓦斯巡检系统进行监测,加强相关技术操作人员的培训,加强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学习,以保证操作的准确性。

2.3加强新型管理人才的培养

第一,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加强相关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从而有效的提升系统未来的管理水平;第二,由于煤矿的“一通三防”工作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等特性,所以,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必须具有较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并且必须具备爱岗敬业和吃苦耐劳的基本精神,不断进行自身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在员工进入岗位之前必须进行相应的考核,只有具备了相关的操作资格并且获取相关单位颁发的资格证书之后才能进入相应的岗位进行工作,并且在间隔一定的时间之后再次进行考核,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员工应当进行再培训,对自己所掌握的有限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3结语

安全管理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航空安全 安全管理 飞行安全 管理体系

现在的安全管理理论,用系统安全的思想对系统进行分析能有效的提升系统的安全管理技术,也就是系统在运行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使潜在的组织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这是构建安全文化的主要措施。安全管理的前提是对无可预知的风险以及认为造成的失误进行有效的管理。现在的安全管理理念就设立了不断进行改善的风险交流机制,并依靠积极的行动力来最大程度化的降低或者根除潜在的风险,进行不断的改进组织整体的结构,从而提升安全管理的水平。

1.民航安全管理体系

1.1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背景

通过百年的运营,民航界已经建立了一套民航安全管理的方式,其主要作用是对事故发生后进行调查、分析以及纠结,从而防止事故二次发生。当前,公众对民航安全的要求越来与高,国内的航空运输量也在急速增长。根据数据证明,全球民航界的事故率发生已经降到极低的水平了,想依靠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就显得非常困难。所以,民航界一直在积极主动的寻找着一种全新有效的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用新的、有效的理念以及程序做法能使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这种安全管理手段与机制是基于体系与系统安全理念上,关注其系统的运行过程并进行追踪控制,达到具有持续性的闭环管理;
关注符合规章制度的业绩管理,将安全有效的程序与做法进行整理并结合,从而降低运行风险;
关注从组织失效的视角去系统的看待安全事故。这一类创新的系统安全就是民航的安全管理体统。

1.2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安全是民航的生命所在,管理就是为了使这种生命力提供有效保障。民航的安全保障不仅需要高水平硬件配置,还需要在其管理上建立系统、科学和规范的体系。而民航安全管理体系便为民航的安全奠定了基础,是民航持续发展的保障。

1.3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和其他管理体系的区别

这里需要相关企业促使运行的要素或者过程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完整体统,实现多种体系目标以及管理目标。比如,质量管理体系的八项管理原则被当作是系统管理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从而在安全管理体系中被一项一项进行测试运用。基本原则是“持续改进”贯穿“质量管理体系的模式是以过程为基础”;
贯彻原则和实现政策目标的关键是“领导作用”;
保证质量基础是“全员参与”;
有效提升产品质量的途径是“供方互利关系”;
“过程方法”“管理方法”与“决策方法”是质量的重要保障。安全管理和其他管理体系中绩效管理的方法基本相同。在安全绩效管理中有管理绩效、绩效规划以及绩效评价。并且民航的安全管理体系与其他的管理体系也存在着一些区别。比如关注的对象不同、要求的标准不同等。

1.4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和传统安全管理的实践

在全球民航界的发展历程中,经过不断的探究和归纳,得到许多在安全管理上的珍贵经验与方案。安全管理体系是具有系统化的管理工具,是企业单位经过对安全管理的不断实践从而归纳、补充出来的管理过程,从而实现了闭环管理以及系统管理。

作为具有系统化管理工具的民航安全管理体系,最终目标是创建具有系统化、结构化的闭环管理体系,继承传统的安全管理,改善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实现系统化管理。组织失效以及人为差错都属于在人造系统中必然存在,并无法根除的客观因素,只能通过不断的优化来进行调控、降低。

在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发现当企业具备一定的管理基础与手段时,能在实施过程中具备一定优势。

2.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国际民航组织对安全管理体系提出一系列的要求,也是对各国民航业管理机构订立条约的指导性文件,不同国家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从而颁布与之相对应的文件。

SMS有五个主要组成部分:

第一,管理承诺以及管理从策划:是对安全政策、安全策划以及组织保障的过程做叙述,勾画出安全管理组织的政策概括。

第二,风险管理:是安全管理的核心过程、组织保障和持续改善措施的重要支持因素。

第三,体系检测、评价和改善:是指安全管理在运行时,实行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案,对运行和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改善。

第四,实施与控制:是属于主动或者被动的管理行为。其中包含有内部审核、功能测试、安全检查以及年度评审。通过及时的发现潜在问题,实施风险管理。

第五,安全信息管理:是安全管理运行的动力,在安全管理中具有控制力、分析力、重大的风险预警、安全的趋势分析以及决策等作用。其作用重大并且不可或缺。

3.结语

民航企业属于密集型现代化运输行业,是通过对高科技的综合运用,进行高素质、高质量、高风险管理的特殊行业。目前,社会公众对民用航空安全的期望值日益增长,作为飞行的训练单位,这也是对我们的一种检验,一种信任。需要每一个职工各司其职,认真负责。对民航的期望就是对生命的希望。

参考文献:

安全管理体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HSE管理体系 油库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H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6-0090-01

HSE(Health健康、Safety安全、Environment环境)管理体系是指由健康、安全、环境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而构成的整体,是三位―体的管理体系。它由方针、组织、计划与实施、评价和改进措施五大要素构成,这些要素通过先进、科学的运行模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套结构化动态管理系统。从其功能上讲,它是一种事前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其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和后果,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其发生,以便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有效管理模式。它突出强调了事前预防和持续改进,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激励机制,因此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之一。然而影响油库安全的主要因素有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素质、各种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的规范性、存储设施及设备、油库的外部自然环境等,针对以上要求,HSE管理体系完全可以应用到油库管理中,大大提高油库的管理水平,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普遍认同的HSE价值观。建立HSE管理体系首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HSE理念,也就是把HSE管理理念贯穿到油库的日常管理中,使员工从思想上理解和认同这种管理体系,并把它们作为一切工作的准则。如何将这种理念贯穿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员工认可自己所从事的HSE活动的价值,通过集体认同的价值观,把对HSE不同的个人信念整合在一个统一的体系内,努力达到心理的共识和认同,以此调节员工的HSE心态和行为,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同时要加强HSE培训工作力度,提高员工的素质,增强从源头上预防安全事故的预见性,提升处置应急事件能力,来减少事故风险和损失。为提高员工的实践经验,也可以通过各种演练,来提高员工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信心。

二是要得到领导者的信念和重视。油库的安全历来都是安全消防工作的重点,也是油库管理工作的核心,首先要让领导对这种体系的认可,也就是看到这种体系对油库安全管理能够发挥很好地作用,这就是得到领导者支持的关键所在。领导层对HSE管理体系的认识水平决定着其对该体系的重视程度,推行HSE管理体系的坚定信念来源于对该体系的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来源于对HSE认识上的转变,来源于在思想上对该体系的认同和重视,进而才能转变为强大的领导推动力,才会自觉地率先垂范,这可以说是HSE管理能否抓出实效的关键。HSE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设备设施、人员管理等方方面面,没有领导的支持和协调,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很困难。因此,必须有领导的支持和参与,保证人力与财物,才能搞好危害和风险的识别、评价和隐患、污染的治理。

三是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我们不能设想每一个员工都会自觉地具有HSE的理念和价值砚,必须辅之以必要的方法和手段来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突出的是责任和考核,因此,必须明确各个部门、各级人员在HSE管理工作中承担的责任、任务和权限,确保HSE工作检查有重点,评比有标准,建立完备的以HSE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办法和具有HSE否决权的评比管理制度,消除HSE管理上的空白点,做到HSE工作件件有人管,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负责。同时应做到透明、公正、及时。没有透明就没有监督,没有公正和及时的对错误行为进行处罚、对正确行为进行鼓励,员工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HSE管理就会失去正确的导向。

四是要不断完善和提高HSE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无疑比传统管理模式要更先进和科学,但并不是说它就完美无瑕。它起源于国外,在实践中不能机械照搬,如果不符合我们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不会得到广大基层员工的拥护的。在HSE体系建立的过程中,一种较好的方法是边建立边应用,也就是结合工作实际和外部环境,尽可能的使我们理解制定的HSE管理程序和方法应用于实际工作,真正发挥好这种体系的效果。要通过实践来检验是否可行和有效,再加以制度化,然后再实践、再修改完善,使HSE管理更加有效和符合实际,争取达到认识―改进-提高―再认识的过程。

五是加强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工作力度,让员工普遍接受HSE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的推行,根本在以人为本。只有时刻把员工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凝聚起更多的智慧和更大的力量,也就是说,一切工作的开展都要围绕员工开展工作,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是关键,要求管理者深入理解员工的内在需求,从刺激工作热情、激发创造力,在贯彻HSE管理体系过程中,应引入多种激励机制,使之成为安全管理文化的重要方向。安全工作的核心内容是识别、评估和控制作业现场的风险。必须围绕风险识别、评估、控制这条线,眼睛盯住现场,功夫在现场,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预防危险和控制危险,将生产过程中的对HSE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在进行风险评价的时候,也要将环境因素纳入到整个风险评价程序中进行。

HSE管理体系的推行工作不能流于形式,只做表面文章,要从细节入手,制定科学严谨的制度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计划,不断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将日常工作与HSE管理体系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各类主题活动的开展,使HSE管理工作人人有责任,事事责任清,把HSE管理能够在油库管理中有效稳步地实施,最终实现油库安全平稳运行,从本质上杜绝各类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安全管理体系范文第5篇

在目前的管理和技术条件下,保护信息安全,全球通行的、最有效的方式是采用系统的思想,采取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建立一套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1 应用系统思想解决安全问题

实践证明,信息安全是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必须以系统的方法来解决。建立管理体系是系统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法。正如同为了保证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充分性和适宜性,组织需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为了保证信息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充分性和适宜性,组织需要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从系统管理的观点来看,一个体系(系统)必须具有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自修复、自生长的能力和功能才可以保证其持续有效性。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通过不断地识别组织和相关方的信息安全要求,不断地识别外界环境和组织自身的变化,不断地学习采用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目标、方针、程序和过程等,才可以实现持续的安全。

2 应用系统思想确定管理目标

明确信息安全管理目标组织的信息资产和其他资产一样对组织具有重要作用,组织为了保证这些信息资产的安全,需要付出持续的努力。在采取行动之前,需要首先理解信息安全的目标。为了保障组织信息资产的安全,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便于操作,信息安全管理目标通常被分解为保持组织信息资产及其所支持业务流程的三个性质:首先是保密性,即保障信息只能被授权使用的人访问;
其次是完整性,即保护信息及其处理方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三是可用性,即保障授权使用人在需要时可以获取信息和使用相关的资产。

各类组织,无论其规模和性质,其信息安全管理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保障组织的信息资产及其所支持业务流程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如果把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行为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其输入应该是组织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信息安全管理的要求和期望,而输出应该是令组织和相关方满意的信息安全状态,组织不仅需要达到满意的信息安全状态,而且要持续地保持这种状态。这要求组织建立保持机制,保证组织能够不断地识别并适应自身情况和环境的变化。

3 应用系统思想建立管理体系

组织应该应用系统思想,在其整体商业活动和风险范围内,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一个文件化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为了满足这个总要求,将过程分解为“计划、实施、检查、纠错”四个阶段,通过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循环,使体系得到保持和改进。这个过程不仅可以用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整体过程,同样可以应用于体系所涵盖的任何其他过程及其子过程,例如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或者商务持续性计划的安排等过程。

(1) 计划阶段,要保证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得以顺利建立,必须针对风险制定可行、有效的风险处理计划,针对系统制定明确、详细的实施进度计划,计划的制定是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基础。

(2) 实施阶段,就是执行计划阶段的决定和方案,配备相应的资源,进行必要的培训,保持计划的信息安全管理文件,在组织内形成适当的风险和安全文化,获得所有相关方的支持。

(3) 检查阶段,目的是确认控制方法按既定的目的行之有效,发现改进的机会。包括:例行检查、自查程序、向其他人学习、审核和管理评审等。很多计算机系统可以做到自动审核,联动响应机制几乎可以做到即时审核、即时响应。当然,标准还要求组织有其他的响应安排,例如响应安全失效事件、所保护信息资产的重要更改、新威胁或薄弱点的出现等。当然,每年还必须进行至少一次的管理评审,以确保整个管理体系达到既定方针目标。

(4) 纠错阶段,不仅需要根据检查的结果采取纠正措施,重要的是以长远的眼光观察和解决问题,确保工作不仅致力于目前的问题,而且还要预防或降低类似事故再发生的可能性,这应成为持续改进循环的本质部分。组织应将体系的更改及时通知相关方,如需要还应该安排必要的安全培训。

推荐访问:安全管理体系 五篇 安全管理体系【五篇】 安全管理体系(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