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蒙古作文【五篇】

时间:2023-07-12 14:05:05 来源:网友投稿

早在2004年,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及国际学术竞争需要,根据我区民族文化大区建设中蒙古学学术研究成果的社会需求明显增加的新情况,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创办了综合类蒙古学学术刊物《中国蒙古学》,为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内蒙古作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内蒙古作文【五篇】

关于内蒙古的作文范文第1篇

早在2004年,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及国际学术竞争需要,根据我区民族文化大区建设中蒙古学学术研究成果的社会需求明显增加的新情况,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创办了综合类蒙古学学术刊物《中国蒙古学》,为在广泛的研究领域推出大量的研究成果,进而更充分发挥蒙古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供了可能性,也为我国学者及时了解国内外蒙古学研究发展状况和最新动态,加强与国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经过几年的努力,该刊及时刊发国内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对我国学者具有借鉴作用的国外研究成果,准确及时反映国内外蒙古学研究新信息新动态,成为水准较高、在我国蒙古学界较有权威的综合性学术研究刊物。它充分发挥独具特色的学术园地作用,吸引和团结了大批蒙古学及相关学科学者,形成了自己的学者队伍,成为我国蒙古学学者在国内和对外进行广泛交流的窗口,为提高我国蒙古学学术声誉,巩固和加强我国的国际蒙古学研究中心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特别是在我区,蒙古学研究是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保持和巩固边疆稳定、民族团结、满足干部群众知识文化需求、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国内外尚无蒙古学研究年鉴或类似出版物的情况,内蒙古社会科学院于2005年创办了全面反映蒙古学研究发展状况的大型学术年刊《蒙古学研究年鉴》,及时填补了国内外蒙古学界的研究空白。创刊以来,《蒙古学研究年鉴》全面系统地刊载记录上一年度国内蒙古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学术活动和重大事件等,刊登蒙古学专题研究成果情况,收录有关蒙古学研究的重要政策、动态以及相关信息,充分展示了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在蒙古学研究方面的实力;
同时刊登国外蒙古学研究情况,介绍了蒙古国、俄罗斯、日本、德国、土耳其、英国、法国、韩国、波兰、印度等国家的蒙古学研究的一些情况,逐渐成为整个蒙古学界不可缺少的重要参考资料和工具书。而《蒙古学研究年鉴》“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记录昨天,启示明天”的办刊方针;
集学术性、资料性、辞书性为一体的大型工具书个性定位;
坚持荟萃举要,文约事丰,力求真实客观地反映蒙古学研究总体发展状况;
坚持条目不断线,资料不间断,信息丰富可靠;
坚持开拓创新,精益求精,力求年年有改进和拓展的执着努力,正在形成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色,成为蒙古学研究独树一帜的载体。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际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为了积极应对挑战,也为了展示我国在蒙古学研究方面的雄厚实力,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牵头,会同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单位先后组织召开了两届中国蒙古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取得丰硕成果。充分展示了国内外学者在蒙古学各领域所取得的新成果,包括正在探索的新问题及独特的见解、新颖的观点;
使各国学者充分了解到国际蒙古学研究的新走向和时代特点;
加强了我国各地区之间、我国与各国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成为各国蒙古学学者互通有无、共享成果与资源,共同把蒙古学这一国际性学科推向一个新发展阶段的大平台。这一大型蒙古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国际蒙古学领域赢得了良好声誉,并引起积极响应和广泛认可,成为国际蒙古学领域为数不多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学术会议,进一步提高了我国蒙古学的学术地位。

关于内蒙古的作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本文在探寻内蒙古地区个人和机关搜集保存蒙文古籍的历史痕迹的同时,着重记述了建国后国家重视蒙古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开展了搜集保存蒙文古籍的工作,及其得到各界的热情帮助,取得了巨大成就。

    蒙古民族在游牧文化基础上创造并发展的书籍文化,在文字、内容、形式、种类等方面独具特色,对丰富中国文化乃至全人类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可是在古代,由于长期的游牧生活和夭灾人祸,很多历史文献散失损毁了。新中国成立以后,这种现象才告结束。本文将概述内蒙古蒙文古籍搜集保存事业发展的历史痕迹,供蒙古学学者们参月比.万。

    作为一个经营畜牧业而分散游牧的民族,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主要珍存在祭祖场所、寺庙、塔楼等处。[1清代和民国时期,虽然在阿拉善亲王多罗特色楞、杭锦旗管旗章京那木林减布、乌拉特前旗镇国公嘎勒当旺楚克多尔济等富人诺颜和尹湛纳希、贺希格巴图、卓勒扎格台吉等文人的书斋中积聚有蒙文古籍,但很少有专门保存书籍的服胃公共图书馆。

    在20世纪上半叶,人们建立了公共图书馆,逐渐认识到搜集保存古籍的重要性,在动荡岁月的空暇,开始搜集蒙文古籍,做出版或研究工作。具体而言,蒙古民族的改良主义先驱喀喇沁王贡桑诺尔布早在光绪28年(1902年)就在本旗创办了新式官办学校“崇正学堂”和一个小图书馆。关于这个小图书馆,崇正学堂的首届学生吴恩和在题为《贡桑诺尔布》的回忆文章中写道:“与此同时,贡王还拿出一批钱来,在北京购买了一批《图书集成》、《佩文韵府》等大部头珍贵书籍,在王府西跨院开辟了一个略具规模的小型图书馆,专供各校师生和旗衙门内的行政人员阅读。”C2J

    其后,贡桑诺尔布官办学校的学生特睦格图在北京创办出版社,在做编辑、出版、发行工作的同时,也搜集、整理、印行了许多珍稀的蒙文古籍。例如,有《蒙古黄金史纲》、《蒙古秘史》、《圣忏悔灭罪大解脱普闻成等正觉胜庄严大乘经》、《往生北方香拔拉愿文》、《蒙文心经》、《汉名十轮王佛咒》,克什克于1927年创办的蒙文学会在该会《总则《蒙古源流》等。〔3〕在内蒙古东部,卜和》第六款“研究部分”详细规定:“要全面研究:1.历史与地方状况,2.风俗习惯,3.盟旗演变始末,4.宗教传入原因,5.畜牧学、农学及医学、兽医学,6.其他与蒙古民族有现实大用之学问。”[4〕随后即按照规定开始工作。例如,1932年从德国领事馆抄录了《蒙古源流》,1937年出版了《泣红亭》、《二十一救度母礼拜及七支》、《蒙文心经》、《白伞盖陀罗尼及赞颂》等书籍。

    同二时期,在内蒙古西部,德王于1937年建立了伪政权“蒙古联盟自治政府”,其“蒙古文化馆”在继承原绥远省立图书馆的基础上,搜集了相当多的书籍。对此,包忠信在《文化专刊》第3期上发表的《本馆创立周年纪念会上一年馆务报告》中写道:“将本馆藏书依分类法加工,做好标识,新旧图书共四万一千余种。”[6〕这正与《近代内蒙古公共图书馆事业史》(以下简称《事业史》)中据《蒙古文化馆图书目录初编》记载的“该馆藏书共41000余种,另外还新购进满蒙文书籍95种,约770余册”相吻合。[7〕该蒙古文化馆后改为蒙古文化研究所,并于1942年秋迁至张家口后,仍在做蒙文古籍的搜集整理工作。所以,虽然遭逢战乱,1947年从察哈尔省图书馆收回的原蒙古文化馆(蒙古文化研究所)的蒙文藏书仍有“819册”。尽管在这些书籍中特睦格图的蒙文书社和伪蒙疆政府“主席府印刷所”等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是蒙古文化馆负有研究古籍之责,其藏书中曾有相当多的古籍是不容轻易否定的。遗憾的是,在20世纪上半叶人们搜集的蒙文古籍,出于种种原因,很少留存至今。

    而在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后,有关机关真正着手做了蒙文古籍的搜集保存工作。据说,曾派出专人开始积极搜集北京隆福寺巷售卖蒙文书籍的几家书肆和“蒙文书社、篙祝寺出版的木版宗教书籍及其他种类的木版、铅印、石印书籍。”[幻对此,《事业史》写道:"1947年秋,乌兰浩特市政府在中共党员及干部的捐助下成立了文化馆,馆内设有图书室,藏书约800余册。除供干部、工人阅览外,还在基层开展些流动服务。n [9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落实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的政策,有关机关对少数民族的语言做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搜集手U大量的资料。[10其中一部分实际上是蒙文古籍。

关于内蒙古的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内蒙古区域岩画;
考古学方法;
艺术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156-01

蒙古族有一句谚语:与其悲叹自己的命运,不如相信自己的力量。

作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内蒙古区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地貌而产生了不同的奇异风光。通过内蒙古草原世代祖先的不断努力,在蒙古高原的群山峻岭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岩画。

根据目前的考古学发现内蒙古区域的岩画已经近万幅以上,从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到赤峰市的敖汉旗,从巴丹吉林沙漠到阴山区域①,内蒙古区域作为我国的北部边疆区域,到了蒙元时期才开始有自己的文字和历史记载。而对于远古时代人们所存在的生活状况、文化内涵以及意识形态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却成为一种难解的神秘。由此,留存在内蒙古大地上上万幅的岩画就变得更加弥足珍贵。那雕刻在岩石上散发着神秘色彩的岩画不仅仅反映岩画画面上直接的内容,不仅仅是内蒙古区域原始社会文化的简单记录,也与社会生产技术的发展没有太大的关联,那么如何看待内蒙古区域的岩画遗存?如何去阐释内蒙古区域的岩画遗存?如何去发掘内蒙古区域的岩画遗存对于草原民族的文化价值?成为一个不断被思考的问题。

由于内蒙古区域的岩画首先是历史遗存。岩画作为古代人类遗存,与考古文化息息相关,因此,运用考古文化以及考古学中类型学的方法对内蒙古区域岩画进行分类研究是岩画研究方法之一。事实上,我们运用考古学研究岩画的时候,却不能用完全的考古学方法来套用岩画的研究,当我们承认岩画遗存与考古学的重要关系时,我们也要承认,利用考古学观察岩画存在的古代社会,我们不能仅仅使用以往的考古学研究。

“第一是揭示过去存在的形式,即对复原的物质遗存进行描述和分类。这种对形式的分析有助于考古学家勾勒出古代社会遗存的时空分布。第二是确定功能,即通过分析复原的遗存形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揭示它们反映的古人行为。第三是了解文化的过程,即通过研究古代遗存说明它们如何以及为何随时间而发生变化。最后一个目标是试图从考古遗存中获取有意义的解释。”②

内蒙古区域岩画遗存作为考古遗存时,因为年代的不确定性,无地层文化遗物出现而无法进行考古学的全面研究。因此岩画的研究就如文化过程主义对于考古学第二种主要方法的发展所提出的,研究岩画遗存的文化过程既要解释一个大致的时间点上文化各个组成部分如何发挥作用,也要解释文化如何随时间的流逝而变迁。因此,研究内蒙古区域岩画遗存,考古学对于岩画的影响不仅仅是传统考古学的内涵,也包括文化过程、文化生态的种种内涵解释,才能达到一种客观的状态。

作为刻画在岩石上的岩画同时也是一种艺术的呈现,因此运用艺术学的方法也是岩画研究的方法之一。岩画作为艺术作品,有着自身的存在意义,并显现出史前艺术独有的卓越性,即便是刻画岩画的工具是最“原始的”,但是这与岩画艺术的卓越性之间并没有实质性的矛盾,岩画所代表的具有历史性的艺术成就和岩画画面本身的卓越性是技术发达的现在所达不到的。就如黑格尔在《美学》中指明:

“人的存在是被限制的、有限性的东西,人是被安放在缺乏、不安、痛苦的状态,而常陷于矛盾之中。美或艺术,作为可以从压迫、危机中回复人的生命力的东西,并作为主体的自由的希求,是非常重要的”③。

因此,岩画作为一种艺术呈现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难、灾害等等生存问题时所创造来反映人对于生命的美好愿望及情感的寄托。面对岩画遗存的人类学研究这一原则是非常重要的。人类学研究有两种模式,内在文化模式和外在文化模式,由于内在文化模式与外在文化模式的双重作用下,岩画的人类学研究也是在这种环境下生成的,内蒙古区域在石器时代开始有着发达的经济文化,之后出现畜牧和游牧的社会经济形势,再到中原与游牧民族之间相互迁徙、入侵和征服等融合过程,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内蒙古人类历史文化长河之中的,而内蒙古区域的岩画遗存是整个内蒙古区域历史长河的一环,其生成、成熟到最终消亡都无法脱离内蒙古区域人类学的研究过程。

注释:

①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区域的岩画仅有少数发现,赤峰市的敖汉旗是红山文化所在地,是我国文明起源的主要区域,红山文化的人面像岩画具有原始宗教的内涵。巴丹吉林沙漠岩画与阴山区域岩画的内容非常相似,作为内蒙古草原文化的发祥地,阴山区域岩画中人与动物形象具有代表性。

关于内蒙古的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呼伦贝尔 蒙古族 音乐 传承

一、蒙古族音乐的历史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文化在现代文化内容的掩盖下逐渐消失,呼伦贝尔地区蒙古族作为我国民族组成部分,其草原的游牧文化随着外来文明的影响逐渐消亡,而由此文化所衍生的蒙古族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如何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保留音乐文化的重点内容,使其音乐艺术传承能够被大众重视起来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从蒙古族音乐概念上来看,其音乐借鉴于欧洲的艺术形式,在古老的草原文明中进行了深度的发展与融合,成为蒙古族发展中民族文化精髓的传承者和记载者。对于蒙古族这个游牧民族来说,其音乐文化是对于草原辽阔审美的诠释,也是对于蒙古族古老文化的发扬。在音乐之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这个草原民族的历史变迁和民族发展,简朴的歌声和语调正式蒙古族音乐中纯天然的象征。

在当前的蒙古族音乐文化传承中,其艺术内涵令音乐的发扬借助了多种物品以及生物,保证现代人能够以最为直观的体验来感受穿越千古的蒙古民族艺术文化。从蒙古族发展历史上来探究,无论是马头琴、蒙古民歌还是游牧文化,都成为了蒙古族音乐的代表性内容,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度的蒙古族音乐发扬,就能够保证人们以开放性的思维来探索和了解蒙古族音乐艺术。

二、呼伦贝尔地区蒙古族音乐的概念

对于蒙古族来说,呼伦贝尔地区正是其民族的主要聚集地之一,作为北方游牧民族,其民族历史的发展以及音乐的传承是依托于草原文化而进行的,蒙古族所特有的粗狂、狂野的民族性格,能够使其在逐水草而居的过程中能够真正理解到人与自然地紧密关系,进而在音乐中深刻地展现出这样的关联性。所以,对于蒙古族音乐来说,相比于中原农耕文化不同的是,气逆音乐体系以游牧时期的文化为主要构成,音乐的题材以及风格使草原中典型的高亢嘹亮的风格,草原牧歌这一音乐艺术形式只有在蒙古族音乐中才能够被真实的展现出来。而在蒙古族发展的进程中,在思想与生活习惯的改变中,其自由的音乐风格也得以完善,放牧者与大自然的完美融合给与了这个民族更为真挚的艺术感情,民族文化中所独有的草原气息成为了蒙古族音乐传承过程中被重点存留的对象。

从蒙古族音乐题材上来看,主要是对于草原、骏马的歌颂,对于亲情、爱情的吟唱,在这样的蒙古族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单调的草原放牧生活中草原人民对于这个环境所赋予的独特的艺术感情,可以真正了解到唯美的草原生活中情感的表达与阐述。对于呼伦贝尔地区蒙古族音乐文化来说,其存承就是对于草原文化以及自由生活气息的保留,对于草原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怀念。在蒙古族音乐文化留存的过程中,我们就能够从音乐辽阔的情感中体会出民族艺术文化的丰富性与艺术性,感受到草原民族所特有的真情实感。

三、呼伦贝尔地区蒙古族音乐的存承

通过对于呼伦贝尔地区蒙古族音乐历史与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正确地认知到在当前的音乐文化发展背景下保证蒙古族音乐文化完整性的重要性。一般来说,其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独特情感,就是需要进一步探索和保留的重点内容。

(一)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对于蒙古族音乐来说,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国家和设定制定相应的政策对于其进行保护,保证在时代的发展中能够减少对于该民族音乐文化的破坏和威胁,保证音乐艺术的创作和保养都能够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来看,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能够保证现代人以更为谨慎的态度去对待蒙古族音乐中所蕴含的独特的艺术感情以及音乐艺术表达方式,真正做到在中国音乐文化发展中平衡性的吸取蒙古族民族文化的精髓。

对于民族文化来说,蒙古族音乐的缺失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损失,所以保证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对于蒙古族音乐文化价值的维护,就能够从整体上保证民族原生态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保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强化的民族传承和发扬能够为民族文化艺术历史增添全新的面貌。

(二)加强学校蒙古族传统音乐传承

对于呼伦贝尔地区来说,作为蒙古族当前的主要聚集地之一,需要在当地的艺术高校增添蒙古族文化艺术的教学,保证能够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科学的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播,保证在中华民族的音乐教育中充分提升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地位,使蒙古族文化留存和发展能够以学校作为根据点向其他领域进行充分地渗透。在蒙古族音乐文化和学校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学校可以根据自我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开设一定的蒙古族音乐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实践应用等方式来充分保证蒙古族音乐文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和深度探索的兴趣欲望。

(三)创新音乐艺术传承模式

对于不同的民族文化来说,其艺术传承和发扬的方式都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以及民族性,这样才能够保证民族文化能够以最为合适的方式在现代文化中进行发扬。以蒙古族传统文化为例,我们可以对于其基本的传承模式进行改进,保证从蒙古族的民间故事中提取较为趣味性的话题进行传承,以保证现代人能够在这样的历史故事中挖掘出属于蒙古族这一民族的音乐与艺术情操。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蒙古族特有的马头琴为引子激发社会各界对于这一草原文化的认可度,保证在进一步的了解中能够自觉的传播和发扬蒙古族文化中宽广、博大的艺术文化精神。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5年呼伦贝尔学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结题论文。

参考文献:

[1]萨日娜,乌云塔娜.蒙古族传统音乐在高等艺术教育中的传承实践与思考――以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的教学科研实践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1,(05).

关于内蒙古的作文范文第5篇

黄家,前任中国驻蒙古特命全权大使,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学系蒙古语专业,是中国获得蒙古国政府“北极星”勋章的第一人。中蒙两国建交56周年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黄家骥先生(以下简称黄)。

蒙古也有总统大选

对外大传播:黄大使,您好!您在蒙古前前后后工作了近二十年,您觉得用“老蒙古”一词来形容您,贴切吗?

黄:(笑)我1965年进入外交部,在蒙古国工作了二十年,这个词很合适啊,连蒙古国朋友都这么叫。

对外大传播蒙古国是我们的近邻,国土面积比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大了约三分之一,据说从北京到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坐飞机只要一个多小时就到了。请您大致描述一下蒙古国的历史。

黄:1921年,在苏俄的支持下,蒙古牧人的儿子乔巴山等人带领蒙古人民党进行了一场革命,了封建主的统治,在蒙古高原上建立了一个君主立宪制的政府。1946年,当时的政府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后,也宣布承认外蒙古的独立地位。

从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到上世纪90年代,在苏联的影响和支持下,蒙古开始渐渐通过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实行国民经济的公有化。随着苏联解体,蒙古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走上了“民主改革”的道路。现在蒙古也有大选,大选时的气氛非常热烈,各个政党纷纷登场,竞相角逐议会席位,其激烈程度一点也不亚于美国。

蒙古国文盲比较少

对外大传播:蒙古国的北面与俄罗斯为邻,据说,上世纪90年代时,在蒙古的城市里遍布俄式建筑,人们的穿着和饮食习惯也几乎很俄化。现在的蒙古国在经济和文化上都有哪些变化?

黄:经济上,由于蒙古国经济结构以畜牧业为主,比较单一,加上长期依赖外国援助,所以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时候进入了经济上的大萧条时期。那时,我们使馆的工作人员连吃的东西都要到国内采购。一直到1994年,蒙古经济才慢慢地回升,2003年经济增长达到了5.3%,2004年估计能达到6%。现在蒙古国也在搞市场经济,可以说市场是比较繁荣的,现在走进他们的商场,各国、各类的商品已经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了,韩国、日本、中国、西欧等地的商品都可以见到。而且他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蔬菜、水果、海鲜也比较受欢迎。总的来说,蒙古国现在是西方化的生活方式了,特别是城市。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蒙古国的知识分子还是习惯穿着蒙古袍,但是现在一般都穿西服了。值得一提的还有蒙古国的手机,发展速度很快。

另外,蒙古国国民总的受教育程度是很高的,文盲比较少,而且如果和蒙古人接触多了,我想你们也会对他们学习外语的能力感到惊讶的。他们的教学设施虽然有的比较破旧,但是教育很有一套章法,这是受俄罗斯影响的。不过,我认为他们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确实是应该加快的,蒙古的道路就不太好,这样,资源外运就比较困难了。咱们不是有个说法嘛:“要想富,先修路”。

远亲不如近邻

对外大传播:蒙古国的东、南、西三面与中国有长达4670公里的边界线。仅听“蒙古”两个字,就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感。应该说,中蒙两国是远亲不如近邻吧。

黄:是的,常言道“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有那么长接壤的边境线,双方的发展关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说吧,蒙古国是一个内陆国家,它的出海口在天津,就是由我们提供的。中国连续5年是蒙古第一大贸易伙伴,连续6年是对蒙古的最大投资国。中国的建筑、采矿部门对蒙古投资很多,蒙古的很多道路、桥梁都是中国建的。

对外大传播:这样说来,我们两国还真是交情不浅呢!

黄:是的,1960年,中蒙两国签订了友好互助条约,四年后我们正式划定了边界,所以说,我们两国的友好关系是由来已久的。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双方的高层往来不断。特别是2003年6月,主席访问蒙古,2004年7月,蒙古国总统巴嘎班迪访问中国,双方确立了睦邻互信合作伙伴关系,中蒙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

你不宣传,人家怎么能知道你?

对外大传播:现在国内有好多人对于蒙古国的了解还不是很透彻,有些人甚至不知道内蒙古用的文字和蒙古国用的文字完全不同。您认为中国人对蒙古国情况知之甚少,原因何在?

黄:这个问题确实存在。我跟你讲一件很可笑的事,当年我跟别人说我到蒙古去出差,别人就说“哦,你到内蒙古出差啊”。这一方面有咱们自己的教育问题,另一方面也有蒙古国自己的对外宣传力度不到位的原因。你看,这也可以看出外宣工作多么重要了吧。我就跟蒙古国朋友提过意见,我说,你要搞宣传,多出点小册子啊,好好介绍蒙古国,这对你们自己也是很有好处的嘛。我给你们介绍一本书(说到这里,大使先生取出了一本《使馆商社》),这本书就全面地介绍了蒙古国的情况。像这样就很好啊,你不宣传,人家怎么能知道你,了解你呢?现在市场经济了,全球一体化了,要走出去才能发展自己。怎么走出去?走出去以后又怎么办?你得让别人认识你才能和你做朋友嘛,对不对?比如说吧,蒙古国的自然风光是很美的!这就可以好好宣传一下,以利于发展旅游嘛。

对外大传播: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与蒙古国交往中起的作用是否更为重要?

黄:至于内蒙古,我想说的是,中国领导人强调过,中国和蒙古国的关系首先就是内蒙古与蒙古国的关系。现在内蒙古与蒙古国每年都有高层峰会,2004年国庆后,内蒙古自治区的主席就访问了蒙古国。两地老百姓到对方探亲访友的人数也不少。而且双方在许多领域都有可以相互帮助、共同合作的地方,比如畜牧业,内外蒙古在牲畜品种改良等项目上的交流都大有潜力可挖。另外,每年到中国特别到内蒙古旅游的蒙古国人都很多,2004年更是达到了20万。所以,内蒙古在中蒙关系之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形象地打一个比方,正像它办的那本杂志《彩虹》的名字一样,内蒙古如彩虹般的纽带一样,连接着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

对外大传播:双方是否也有些不和谐的音符存在呢?听说蒙古国有的报纸曾经讲到,中国收回香港、澳门,解决了以后,会把蒙古也

“收回去”。您对此怎么看呢?

黄:作为一个大使,我觉得双方的政治互信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这一层关系,经贸、文化交流就很难发展起来。你比如说,上世纪60年代,蒙古追随前苏联,搞了不少针对中国的军事演习,报纸上也经常发表大量的反华文章,双方根本没有什么互信可言,在这样的前提下,怎么可能发展经济文化交流呢?现在的情况已经大为改观了。2002年到蒙古国的中国公民就达到了10万人次,如今在乌兰巴托的大街上,你很容易就可以碰到中国人。毕竟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作为邻居,我们应该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共同发展,这对我们双方都有利。

但确实有那么一小撮人,在鼓吹什么中国会“统一”蒙古,那是别有用心的。我刚才讲了,我们两国友好关系由来已久,中国政府也多次表示,接受过去,面向未来,中国承认蒙古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尊重蒙古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蒙古国政府和人民也应该看到中国的诚意,不要相信这种毫无根据的谬论。我们的立场不会变化,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

蒙古也出现“中文热”

对外大传播:您说得太好了!“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一句话就表现出了中国在世界上公正、务实、理性的大国形象。中国越来越强大了,我们外宣工作也正是要向世界“说明”这样的一个中国。您能谈一谈我们是如何对蒙古国“说明”中国的吗?

黄:你说的对,中国越来越强大了,也使得我们的文化更有吸引力了。

当年我在外文局翻译毛选时,主要是将这些书送给蒙古人,可是很多时候送不出去。现在中国改革开放了,国家一天天繁荣富强起来,情况就不一样了。现在蒙古出现了“中文热”,有很多学校都在教授中文。很多年轻人也都特别愿意学习汉语,除了正式的途径以外,他们中有很多人选择自费来中国留学,特别是到我国的内蒙古来留学。我们两国现在是互相承认学历的。

我在任的时候,每年都会举办蒙古国在华留学人员的招待会,参加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他们到我们使馆全都是讲汉语的,并且和我们的使馆工作人员一起唱歌、表演,好不热闹。中国还和蒙古方面合作,举办了汉语奥林匹克竞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一切都已经说明,中国文化在蒙古国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了。

那么,在蒙古人主动来接触、了解我们的同时,这里也有一个我们如何对外宣传的问题。比如文化部发放了很多内容丰富多彩,很有感染力的宣传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内蒙古自治区主办的《彩虹》杂志,我觉得这个刊物办得特别好,而且这个宣传品在蒙古也是很受欢迎的,蒙古方面也主动向我们索取。当然在外宣方面,外文局也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出版了很多有分量的好刊物。

对外大传播您如何评价自己20年的驻蒙古国的大使生涯?

黄:我们是为国家站岗放哨,也是为国家睦邻友好搭建桥梁。很感谢我的夫人对我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因为过去,家属没有办法随任的,我和夫人就长期两地分居,她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太多。可我们这些外交官也有着无上的光荣,我给杨尚昆、、都当过翻译,可以说是很风光的(笑),只是挺遗憾没有给邓小平当翻译,因为那时候中蒙关系还不好嘛。

推荐访问:内蒙古 作文 五篇 关于内蒙古作文【五篇】 关于内蒙古的作文(精选5篇) 写一篇关于内蒙古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