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染织艺术论文【五篇】

时间:2023-07-08 13:50:10 来源:网友投稿

传统手工印染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工艺美术种类,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染缬”。缬指的是染花的丝织品或织物上的印染花纹,主要包括绞缬、蜡缬、夹缬和灰缬,即今天所说的扎染、蜡染、夹染和{印花布。这几种传统印染工艺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染织艺术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染织艺术论文【五篇】

染织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传统手工印染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工艺美术种类,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染缬”。缬指的是染花的丝织品或织物上的印染花纹,主要包括绞缬、蜡缬、夹缬和灰缬,即今天所说的扎染、蜡染、夹染和{印花布。这几种传统印染工艺先后被文化部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的手工印染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朱红色麻片上,人们看到当时的纺织品已经开始染色了。传统民间手工艺人是以师傅带徒弟的方法一代代地传下来,这些技艺都是专业化的、以家庭作坊和行会组织形式存在。这些手工艺人能很好地传承技法,但他们缺少与社会的交流,制作出的产品缺乏创新,也不够时尚,不能被现代审美趋势所接受。

传统手工印染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门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将艺术创作与印染技术相结合,最好的教学方式便是教师综合讲授知识+学生课堂动手体验,提倡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来感受传统印染工艺的魅力,使学生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这样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去理解传统文化,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一、手工印染课程教学现状

手工印染课程是一门艺术创作与印染知识相结合、要求学生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综合性实验课程。除了需要掌握相关的造型、色彩、图案设计等知识外,学生还要掌握相关的印染知识,尤其是通过实践掌握手工印染制作技法。我国传统教育模式过多地地强调基础知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完全依赖教材,对照教学大纲,按照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在课堂上一味地接受理论,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单向的、封闭的,缺少互动,缺少动手实践的环节,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对于艺术设计类学生来说,这严重影响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即使理论基础知识学得再扎实,对整个制作过程了解甚少,没有实践环节,也只是纸上谈兵,无法使手工印染技法真正成为学生在今后工作中进行创造设计的一种手段。

二、手工印染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手工印染课程是一门需要动手实践的课程,学校应该建立“理论教学―动手实验―实地采风―讨论总结”的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一)理论教学

首先让学生在专业教室里进行系统的印染知识学习,学会正确选择相应染料及媒染剂,熟悉纺织面料的基本属性,并结合视频、案例、PPT等手段,讲授手工印染的各种技法以及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以前对手工印染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扫清印染知识层面的障碍,从而减少学生制作作品的失败率。

(二)动手实验

学校要建设完善的手工印染配套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等教学硬件条件,如染缸、草木染料、布料、相关染料的工具等。在课程内容设计中,还要确保大部分时间用于让学生动手体验,先做后学,边做边学,在干中学,在做中提高,增加实验次数,让学生逐渐积累经验。

(三)实地采风

在民间传统手工印染方面,全国各地各有地方特色,比如扎染有巍山彝族扎染、白族扎染,蜡染有贵族苗族丹寨蜡染,蓝印花布有河北魏县蓝印花布、江苏南通蓝印花布等。这些手工艺都历史悠久,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安排一次实地考察机会,深入了解各个地方传统印染工艺的特色,与当地手工艺人进行交流,从图案、色彩、制作流程等艺术角度品味民间艺术的魅力,对当地传统手工印染所处的生存环境、民间习俗、精神内涵等进行分析,挖掘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讨论总结

学生在完成一部分作品后,教师要安排学生开展小型讨论。学生要将自己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掌握的技巧进行交流,总结经验与大家分享,这样有助于大家互相借鉴,提高学习效率,避免犯相同错误,从而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三、结语

染织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染整技术

紫甘薯天然染料对羊毛纤维的染色性能李红 赵欣 (7)

生物酶/超声波法五倍子天然染料的提取及其染色性刘文晶 李英富 隋燕玲 崔永珠 (11)

羊毛角蛋白纤维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研究胡雪敏 张海燕 (15)

羊绒针织品抗菌功能整理罗燕 杨俊枝 (18)

羊毛染色废水处理郭利 (21)

简讯

颜色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10)

科技论文摘要编写规则 (17)

俄罗斯对部分纺织机械免征进口附加值税 (20)

欧盟抬高贸易门槛 国内纺织品生态认证渐热 (26)

亨斯迈纺织染化拓展防水效能 (36)

汉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座谈会召开 (49)

关于召开第30届全国毛纺年会暨“唯尔佳”优秀新产品颁奖大会的通知 (53)

专利荟萃 (63)

国际细羊毛发展趋势的探讨 (65)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纺织部分) (65)

新西兰AgResearch为武术练习者开发出吸汗面料 (66)

中国美利奴超细型羊毛毛纺织品试制成功 (66)

山东如意并购日本成衣巨头收官 (66)

纺纱

高支羊绒精纺纺纱工艺探讨梁慧莲 吕亚军 张守明 (24)

藏獒绒性能及纺纱工艺肖桂真 韩玉洁 刘建中 (27)

狐狸绒纺纱研究武晓芳 刘德龙 郝振兴 刘建中 (31)

机织

粗纺精做羊绒印花围巾的开发与生产宿淑玲 陈雪茹 (34)

精纺双层大衣呢的设计与工艺江海凤 (37)

利用专利纺纱技术开发羊毛弹力织物陈敏 曹秀明 (40)

CASHWOOL纤维的性能及产品开发张金莲 易洪雷 薛元 牟水法 (42)

性能与测试

水洗对毛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张晓艳 赵宏 (46)

染整工序对涤/粘仿毛织物风格的影响冯建永 段亚峰 (50)

筒染纱毛羽出现原因及减少毛羽措施崔燕 (54)

竹/毛/棉针织物冷轧堆染色常见疵点及解决措施刘俊英 郭利 (57)

细胞间质的变化对羊毛染色性能的影响王莉 姚金波 (1)

稀土对活性兰纳素染料上染羊毛的影响殷辉 李美真 (4)

浅色羊绒针织品的增艳处理张朝清 罗燕 (7)

新型印花毛毯定形胶的研制刘金树 (10)

亚麻纤维的选择性氧化赵兵 张燕 林红 陈宇岳 (14)

简讯

第30届全国毛纺年会暨“唯尔佳”优秀新产品样品征集通知 (9)

关于召开第30届全国毛纺年会暨“唯尔佳”优秀新产品颁奖大会的通知 (21)

文摘精粹 (64)

国际纺机盛会传递复苏信心 (65)

中国美利奴超细型羊毛毛纺织品试制成功 (13)

乌斯特推出纱线毛羽检测的完美解决方案 (17)

科技论文摘要编写规则 (28)

住金物产开发羊毛防缩加工技术 (60)

无水染色技术实现突破 (63)

第九届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新闻会在京召开 (65)

张家港保税区纺织原料进口大增 (65)

年产1500t羊毛针织纱生产线项目奠基 (66)

鄂尔多斯市鄂旗羊绒价格大幅增长 (66)

第二届国毛论坛羊毛拍卖成功举办 (66)

原料应用

纳米抗菌羊毛纤维的结构及性能王淑花 魏丽乔 贾虎生 许并社 (18)

机织

精纺毛纱上浆配方的优化设计阴建华 刘智 姚桂芬 (22)

毛/维纶并捻纱生产薄型花呢的工艺季萍 孙俊河 王春霞 (26)

针织

插肩袖毛衫编织工艺单制定姚晓林 (29)

性能与测试

混纺比对拉伸羊毛/羊绒混纺纱线性能的影响赵党锋 陈萧 (35)

羊毛/蚕丝混纺产品纤维定量分析准确性的研究黄艳丽 李南 付幼珠 (39)

Outlast空调腈纶纤维的吸湿性能朱进忠 苏玉恒 毛慧贤 严广松 许瑞超 (41)

甲壳胺纤维的定性鉴别吴佩云 (45)

计算机应用

多Agent技术的整理车间生产管理系统邵景峰 李永刚 任克俭 党金房 李敏 秦兰双 (49)

物联网技术在纺织行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张佶 (55)

综合报道

色彩搭配在粗纺面料中的应用史刻娟 (58)

批尾纱管理探讨张志清 王建平 (61)

羽毛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及再生研究赵玲 汤尧旭 赵瑞方 毛炜坤 陈胜 华坚 (1)

预处理对毛织物性能的影响唐琴 (6)

离子型染料对牛奶蛋白复合纤维的染色性能贺宝元 薛海燕 袁国伟 (11)

丝光羊毛染色黄变控制李美真 贾秀丽 郑爱萍 (16)

染色助剂对Outlast纤维染色的影响陈亮 储咏梅 施江扬 (19)

黄连素对腈纶纤维的染色曹机良 孟春丽 (21)

磷酸酯阻燃整理剂的合成与应用范铁明 杨冬云 (25)

简讯

哈萨克斯坦自7月11日起对羊毛等商品执行新税则 (5)

第30届全国毛纺年会暨“唯尔佳”优秀新产品样品征集通知 (10)

2011/12秋冬国际流行色的中国提案 (24)

《“十二五”纺织规划研究课题》通过评审 (28)

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调整 (65)

欧洲议会主张强制实行纺织品原产地标签 (65)

江苏毛纺业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66)

电子商务助推羊绒特色产业跨越提升 (66)

科技论文摘要编写规则 (15)

亨斯迈推出全新智能型后整理产品 (18)

环锭细纱机智能落纱车研制成功 (32)

Oeko-Tex Standard 100启用新版标签及证书 (52)

纺纱

羊绒赛络纱与兔绒环锭纱性价比研究刘月玲 韩冰 (29)

高支毛绒混纺纱工艺设计金永安 (33)

半精纺毛纱纺纱工艺设计及纱线性能分析董丽芝 荆妙蕾 张春生 (36)

针织

毛/腈/锦轻薄保暖型针织内衣的生产技术李德义 黄学水 (39)

针织成衣的工艺设计董瑞兰 (42)

圣麻纤维针织品的开发刘玉磊 (45)

性能与测试

丝光防缩羊毛毡缩性能测试方法研究陆永良 沈维 曹秀明 杨海军 (49)

组织参数与化纤仿毛织物蓬松度之间的关系冯建永 段亚峰 孙国良 (53)

计算机应用

基于颜色值的面料图像检索系统郭瑞良 潘波 陈丽华 (57)

综合报道

蛋白质纤维综合利用技术及兔毛应用前景李辉芹 巩继贤 张毅 (61)

微波处理羊毛织物染色动力学研究赵雪 闵洁 何瑾馨 王红利 (1)

活化剂在羊毛织物低温漂白中的应用张婧 李宏伟 (6)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生物酶洗毛工艺王丽丽 高忠涛 杜冰 郑来久 (9)

灵菌红素对羊毛纤维的染色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钟绵国 赵涛 (15)

TG酶对羊毛针织物损伤的预防和修复王生 张瑞萍 申晓萍 黄洁 陈佳佳 (19)

模糊正交法用于山羊绒酸性KMnO_4防缩工艺参数优化郑秋生 李龙 胡雪玉 (25)

简讯

第十二届国际羊毛会议 (14)

亨斯迈推出全新的渗透促进剂 (31)

Lenzing和Litrax宣布合作推出新纤维组合 (35)

捻系数比对精纺山羊绒针织物扭斜的影响茹英春 张志 (36)

荣昌绒业自主研制羊绒梳理机 (46)

第30届全国毛纺年会暨“唯尔佳”优秀新产品样品征集通知 (56)

文摘精粹 (63)

纺纱

芳砜纶纤维在毛纺上的应用兰红艳 (29)

机织

曲线斜纹的CAD快速设计杨小侠 (32)

性能与测试

和毛油相容性对纳米超细羊毛纺纱性能的影响罗群芳 曲娴 秦记珍 张立兵 狄友波 (39)

涤/粘中长仿毛织物的抗静电性能研究陈继娥 顾平 (42)

圣麻纤维定性定量鉴别方法胡留华 薛少林 李玲 (47)

计算机应用

整理车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优化邵景峰 任克俭 党金房 李敏 秦兰双 (51)

综合报道

毛纱库存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朱静 李文全 (57)

服装边角余料再创造设计宋艳辉 (60)

酸性媒染低铬染色法对毛织物可萃取铬含量的影响王柏华 崔成民 (1)

羊毛纱线KMnO4防毡缩整理邓雄波 周奥佳 阎克路 (5)

染整技术

棉/毛混纺纱一浴法染色元英超 赵耀辉 (9)

维纶基牛奶蛋白复合纤维活性分散染料染色任崇玲 吴赞敏 (13)

橘皮色素对蚕丝纤维的染色性能梁菊红 (18)

羊毛丝光工艺与高温湿热黄变的关系李美真 贾秀丽 郑爱萍 (21)

辣椒红色素的提取、乳化及对牛奶蛋白复合纤维的染色杨钰钦 吴赞敏 任崇玲 邓小姣 (24)

织物免烫性的理论综述罗珺 谢光银 (30)

第十二届国际羊毛会议 (12)

安诺其携创新产品亮相染料展 (17)

4月1日起多项纺织及服装标准更新 (36)

科技论文摘要编写规则 (58)

“第30届全国毛纺年会”论文征集通知 (62)

美国品牌商希望介入割尾问题 (65)

纺纱

精纺半精纺交叉技术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李茹珍 (33)

利用棉纺设备纺精梳毛纱的新工艺王少华 (37)

针织

羊绒衫装饰设计的创新思路沈雷 李娟 (40)

性能与测试

超细羊毛改性前后针织物性能的研究马印 秦记珍 狄友波 曲娴 罗群芳 (45)

粗纺羊绒质量指标与成品质量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宋双 李巨才 武志云 (48)

常见织物的燃烧性能康佳 王建明 王晓春 王彦岭 (51)

设备与改造

钩针式自动分尾装置的设计王丽萍 刘占良 (56)

计算机应用

基于Matlab的混纺纱横截面切片图像客观分析法仲岑然 (59)

专利荟萃 (63)

纺织业必须调整结构 (64)

杜钰洲论创纺织强国四大关键词 (64)

行业资讯——关于继续减免出口纺织原料及纺织服装产品出入境检验检疫费的通知 (64)

β-环糊精用于羊毛混纺织物防臭整理杨玉芳 阎克路 许慧 宋奕婷 黄劲旭 (1)

后整理工艺对精纺纯毛织物起泡指标的影响狄多渊 (5)

山羊绒纤维双氧水氧化防缩处理研究蒋芳 林海涛 黄继伟 岳新霞 李龙 (8)

聚氨酯固色剂的合成及在苎麻织物上的应用李庆 樊增禄 曹爱华 (13)

纺纱

新型羊绒精纺纺纱方法高丽忠 (18)

分梳对汉麻纤维长度和细度的影响崔宁 钟智丽 张鸿杰 王立晶 王训该 (21)

科技论文摘要编写规则 (20)

国产超细型羊毛条试制成功 (37)

日本高桥练染推出“环保染料”高新技术 (45)

大庆石化首批高染色纤维下线 (49)

范思哲等顶级大品牌再陷质量门 (65)

纺织品防液态沾污性能标准更新 (65)

8000t地毯纱项目落户西宁南川 (66)

羊毛衫低碳产品也时尚 (66)

机织

汉麻、金属丝、羊毛精纺产品的开发张红 徐国香 (24)

再生涤纶/毛混纺织物的设计与开发张秀红 艾贤丽 (27)

简讯

第十二届国际羊毛会议 (26)

“第30届全国毛纺年会”论文征集通知 (55)

文摘精粹 (63)

纺织业低碳发展现状和趋势 (65)

针织

针织毛衫肌理再设计方法初探邢媛菲 (30)

性能与测试

弹性毛织物的服用性能研究何文元 (34)

基于谱线分析的羊绒和羊毛的辨别李桂萍 钟跃崎 王荣武 (38)

竹炭改性涤纶纤维的定性鉴别吴佩云 吉利梅 (42)

毛/粘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的探讨万方 朱文俊 (46)

染织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1.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7 2.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 湖南湘潭 411201

[摘要]湘西是土家族、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其民间艺术资源丰富,染织艺术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州内经济较为落后,旅游业是其重要的经济产业,如凤凰,矮寨,苗寨等,旅游纪念品琳琅满目,如土家族、苗族服饰,特色染织艺术纪念品等,很多都带着浓厚的湘西地域特色,纪念品的包装也是各式各样。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旅游纪念品消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旅游纪念品的包装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

关键词 ]湘西染织艺术;
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
教学

湘西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而独特的民族传统服饰手工艺:蜡染、刺绣、织锦、银饰、彩扎、挑花、花带、围兜等等,现已分别入选部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湘西染织艺术是湘西的宝贵财富之一,也是湘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染织艺术旅游纪念品更能彰显地域特色,有利于提升旅游纪念品的综合价值,而且在推动湘西文化产业形成、延伸文化旅游的产业链结构、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为当地政府提供产业发展制度设计的理论依据。因此研究湘西染织艺术旅游纪念品的包装设计教学课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纪念品的意义、特点

旅游,作为现代人类生活中的一种短期的特殊生活方式,尤其是在今天科技、交通与通讯发达的经济时代,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可以留下旅游者的足迹。旅游纪念品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所购买的、纪念性最显着、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最突出的旅游购物品,如凤凰的土家族服饰、苗族银饰等。这些旅游纪念品大部分是旅游者在湘西旅游过程中或结束后购作纪念、欣赏、使用、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以便与他们共享旅游的愉快与美好的回忆,同时也借以提高自己的心理地位和声望。

由于旅游纪念品是相对服务于旅游者的物品,注重的是地方的文化性、艺术性与民族性。更是旅游者基本生活需要满足后的更高要求。与一般旅游纪念品相比,既有一般旅游纪念品的实用性、经济性的共性,又有别于其特殊性(纪念性、艺术性、文化性、民族性、礼品性等)。因此,无论是品种、档次、造型还是包装上都有较高的特殊要求,成为树立旅游地形象的手段,是活生生的广告。

旅游纪念品的销售既可以拉动地方的经济发展,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可以宣传地域民族的特色风俗文化.树立旅游的美好形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目前,旅游业已成为21世纪人类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旅游纪念品这经济效益弹性很大,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掘,需要我们在了解国际流行趋势、消费文化和地方民俗等因素的前提下,对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有更深化的研究。努力去发掘包装中一些独特内涵和一种更高的审美趣味,保持我们对传统文化、民族风格的关注和一种对自然、健康、环保的绿色追求,使我们真正为地方的旅游纪念品设计出独具魅力的包装。

二、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构思与创意

包装设计发展到今天。它不仅使产品具有既安全又漂亮的外衣,更成为一种强有力的产品宣传工具,在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和消费领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件旅游纪念品,绝对不可缺少好的包装。“人靠衣装马靠鞍”,旅游纪念品也是如此。新颖别致的包装将给游客留下极深的印象,不少游客在买到一件称心如意的,能够反映旅游地方特色、富有纪念意义的旅游纪念品后,都会觉得不虚此行,并留下美好回忆.从而增加旅游生活的愉快感受。同时,通过旅游者在亲友面前展示、介绍或馈赠旅游纪念品,将会增加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了解,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和购物。

包装设计中,贯穿于设计构思的设计定位是设计构思的依据和前提,同时设计构思有相对独立的一面,是一种有目的、预先策划的行为。既要根据旅游纪念品的个性,又要依据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和旅游购物市场产品间的竞争状况。在符合这些综合因素的前提下,发挥设计师的主观性,有目的地设计出具有创造性意义的包装作品,以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并使其产生购买行为。

另外,就包装而言,构思还是一种强调想象和联想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在可供选择的设计元素中,把握好包装的整体形象,使旅游纪念品的内在气质通过艺术化的手段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当然,现代包装设计的思考范围也在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但影响设计“创意”发挥的因素,不仅仅是来自这些客观条件的影响,而是更多地来自设计观念守旧、习惯和设计思想上的僵化等,以致出现一种依赖他人﹑张冠李戴等形式手法,久而久之形成缺乏创造性的局面。

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既是个探索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独特的思维方式则显得至关重要。这期间不管是用扩散的思维方式,采用多角度新视觉的想象,打破固有的设计概念和模式,创造出符合现代生活条件下审美意识的包装,还是用逆向思维构思方法去开拓旅游纪念品包装的新模式,适应多变的旅游消费者需求,或者是用借鉴思维的构思方法,以采用古今中外经典图形内容作为包装装饰设计的主题,这些思维方式方法都体现了一定的“创意”。所以构思中的“创意”极力于平淡中搜寻设计的不同“点”,按照新的方式方法把这些“点”组织成形,使独有的“创意”通过包装来帮助旅游纪念品在强手如林的竞争市场中获得消费者的认同。

湘西染织艺术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可以借鉴湘西民间艺术的传统服饰艺术,如蜡染、刺绣、织锦、银饰、彩扎、挑花、花带、围兜等等。民间传统服饰艺术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方人的审美情趣和民俗心态,它的清新质朴的风格与民众接近,使民众的生活更为丰富多彩。因此,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元素融人包装设计中,无疑是地域文化特色的体现。

三、湘西染织艺术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教学思考

3.1结构与材料

湘西染织艺术旅游纪念品包装的结构,不能为了求变化而变化,教学应该要以新颖、美观、科学、适用为原则,满足产品的功能需要,既要做好产品的保护者,又要做到方便旅游者得到定量、经济、节约携带空间的好处。包装材料之选择与应用之适当,可以让消费者看出产品的产出地及“产品的特点风格”,要体现湘西区域的特有工艺特征。包装材料的应用上必须先考虑地域之特点。如草、藤、竹、柳、木、丝织物、棉麻、陶瓷、宣纸等,依据地方独特的“产品”,与不同档次、不同消费层次的包装造型配合设计,只有这样,一件件具有古朴新颖个性的“湘西染织艺术旅游纪念品”包装才能在同类商品中吸引消费者目光。

3.2文字

文字在湘西染织艺术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其功能有两种,首先是它的符号性和标识性,即要求具有醒目、明朗、易于识别,且往往被安排在第一视觉的重要位置上。消费者通过文字去认识了解纪念品的品牌名称、性质、说明文字、生产厂家、经销商等内容,反映了纪念品的基本属性。其次,文字本身具有很强的塑造性,有着不可替代的形式美。可以作为装饰的一部分,以其特殊的表现力来达到渲染纪念品包装的风格效果。教学中可以参考湘西民间故事或名著语句,学习地域文化,增加地域特色。

3.3图形

1、商标图形。无论在纪念品包装设计中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都应当突出商标的价值,只要涉及到设计的整体性,系列产品的连贯性,就必须使商标处于醒目的位置上,达到较好的视觉传达。

2、具象图形。采用摄影手法或通过个性画来表现纪念品某个方面之特性,这种直观性的概括及个性绘画的表现手法,在抓住纪念品特征的同时,既传递了纪念品的信息,亦给消费者一种情境化的艺术享受。

3、抽象关联图形。从纪念品的属性展开构思,即从纪念品的用途、材料、色泽、口味等产生图形联想,以抽象的点线面以及肌理效果去构成有规律性或随意性图形,以此与纪念品的属性之间形成自然的联系。

4、装饰图形。装饰图形原属于一种没有明确精神性和思想倾向的中性图形,其目的在于美化人们需要的物品,以提高此物品的文化艺术品质。强化人和物品间的亲和感。这包括几何纹、自然纹、拟人化的动物,动物化的儿童,都统称装饰图形。

3.4色彩

色彩原本是无感情可言,只是眼睛对光反应的产物所带来的感觉。正因为这种感觉,人能够认识物体的存在,以及认清了不同的形所伴随的色。因而,人们对色彩的情感认识基于对日常事物的人格化积累,形成了对色彩感情所引起的种种情绪和联想。色彩付诸于包装的立体形态形成了空间。纪念品基本上由纪念品本身与包装两部分组成。在种类上可分为独立包装设计和系列包装设计。独立包装设计是指针对单一品种纪念品进行的单独包装。系列包装设计,则指对同一品名或品牌,但不同形态或大小不一的纪念品采用统一的包装形象进行形象统一化。像这类包装设计,就要善于利用包装色彩定位中的套装色、进行不同色形之间的对比及空间转换,以表现出多样和层次丰富的视觉美感来吸引消费者。而且,由于纪念品都是些地方纪念性最显著,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最突出的工艺性很强的物品,所以色彩上可采用产品的固有色,或地方民族色(包括传统图案色、服饰的用色等)为主。

湘西给人的印象,就如同沈从文笔下的翠翠,轻柔曼妙,舒逸盎然。湘西旅游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驴友们的青睐。湘西旅游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湘西传统的染织艺术旅游纪念品也随之远销四海,湘西染织艺术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教学,需将民间艺术与现代特色旅游纪念品设计相结合,才能教导新时代出色的设计师,设计制造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创意新颖,造型精美的旅游纪念品,这对民间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纪念品设计创新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罗云.湘西服饰类手工艺的产业开发研究[J].文史博览(理论),2015,03

[2]陈伊娟.浅谈言传身教的蜡染艺术[J].大众文艺,2012,19

[3]帅立功.旅游纪念品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陈洁斌.旅游产业与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教学之思考[J].当代经济,2008,09

[5]彭涛.湘西民族特色旅游商品包装实践教学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4,10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孟燕(1980.08-),女,籍贯:湖南岳阳,学历:硕士,职称:讲师,工作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民间美术与美术学.

染织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纺织品文物;
合成染料;
辅助纺织材料;
染色工艺

[中图分类号]G2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24-0052-04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遗存有大量的古代纺织品文物,无论在我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土,这些古代纺织品以种类繁多、色彩绚丽闻名于世。青海都兰吐蕃大墓位于古丝绸之路南道上,属唐代早期大型吐蕃墓葬群,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掘以来,墓葬中出土了大量反映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文物,特别是众多的纺织品文物,相较于其他出土纺织品的重要唐代墓葬,如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群、敦煌藏经洞及莫高窟K130、陕西法门寺地宫等,其品种更为齐全、纹饰更为精美,几乎囊括了唐代所有的品种,有锦、绫、罗、绢、纱、缂丝等,其中织金锦、缂丝、嵌合组织显花绫、素绫、锦等均属首次发现。由于这一时期丝绸之路的通畅和文化交流的频繁,唐代纺织品的织造工艺较之魏晋时期有了很大的提高,种类也更加繁多,其装饰风格在继承中国传统图案的基础上,吸收了中亚、西亚装饰艺术的精华,图案远比前期更加丰富,这为研究唐代纺织品织造工艺的发展及装饰艺术风格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对探讨“丝绸之路―青海道”在中西方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纺织品因其材料的特殊性极易遭到损害,出土的古代纺织品更加难以保存。2013年,我们对吐蕃大墓出土的较为珍贵的70件古代纺织品进行了详细的信息调查,发现这些纺织品全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有的更是几种病害共存,因此亟需进行科学的保护修复,而染色技术正是纺织品保护修复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运用染料染色的国家之一,早在史前就已应用天然染料染制纺织品,并力图使染色产品有良好的染色牢度。在一些古代史书中,就有关于练漂、染色的记录,并且很早就有从事染色的专门机构。从大量出土的纺织品实物可以看出,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染色技术。当时的染色分为石染和草染,而草染因其着色能力强得到了广泛应用,到清代时植物染料的色谱已相当丰富,达数百种之多。

100多年前,纺织品染色都是使用天然染料,当时染色湿处理牢度较好的纺织品主要是用媒染染料染成的。自1856年珀金发明化学合成染料以后,人们才逐渐采用各种合成染料来染色,当保蒂格于1884年发现不经媒染处理就可以直接染上棉纤维的刚果红以来,合成染料得到了飞速发展。合成染料以其优异的染色性能、众多的品种和廉价的成本逐步取代了植物染料原有地位,成为现代纺织行业的主导。①

一、纺织品保护修复中染色技术的作用与必要性

多年来,随着文物保护工作者对保护修复原则认识的不断深入,他们在大量的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实践基础上,总结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经验和方法,对加固修复中辅助纺织材料的染色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认识,合成染料已逐步取代天然染料,在世界很多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此有的国家还成立了专门的染色工作间,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染色工艺,并采集了大量的色彩标样。在我国,合成染料染色技术也有大量的应用实例,但对染色技术总结和研究还不够完善,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实际操作中对色泽的把握只能凭借经验,没有色彩标样加以参照,这也是我国纺织品保护修复今后需高度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对于有机质材料的纺织品文物,由于其材料理化性能的特殊性,极易受到保存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病变,特别是已受到地下环境的侵蚀糟朽严重的出土古代纺织品,本身质地就十分脆弱,纤维强度较差,多数都需要进行加固修复。纺织品的加固修复有别于其他材料类型文物的修复,方法和材料要求也更加严格,现在国际、国内基本多采用与文物本体材质相同的辅助材料配合针线法修复,就是将性能优良的丝、毛、棉、麻等纺织材料经染色后,作为纺织品文物的补缺、背衬托护、表面覆盖、连接缝线、立体纺织品文物支撑的表面材料等修复辅助材料,经拼接、针线缝合后,对文物起到连接支撑和保护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作为保存容器材料和陈展背景使用。

对比文物原色彩经染色后的纺织材料,在纺织品文物的修复中或用于取代缺失的部分,或用于加固支撑,或作为连接,能与原件有所区别,可辨识地恢复了文物的原来状态,保持了修复过程的可再操作性,同时在保持文物的原真性基础上,使色彩和纹样得到连续。染色技术的使用,让补缺与原件在色调上形成统一,最大程度地消除了因修复对原有纺织艺术品在视觉上的干扰,产生和谐美感,满足了人们的视觉艺术效果和审美观念,保存了纺织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信息。

二、纺织品保护修复中合成染料的选择及特点

染料的选择是染色工序中的重要环节。合成染料根据其性质及应用方法可分为若干类,但由于古代纺织品修复的特殊要求,在选择染料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染料及染色工艺对纺织品文物可能造成的潜在损害,决不能因染料及染色工艺给文物带入新的污染源;
其次才是根据标样文物纤维的类别、色彩、保存现状、保存环境等条件,选择均染性好、高固色率、高色牢度的染料。在纺织品保护修复中,一般使用直接染料、酸性染料和活性染料,直接染料用于染色棉麻等纤维素纤维,酸性染料用于丝毛等染色蛋白质纤维,活性染料配合不同的添加剂可染色以上两种纤维。

染织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染织设计;
染织设计教育;
织物设计;
图案设计;
产品造型设计

随着中国成功叩开WTO大门,正逐步复苏的中国纺织业如同装载了强大推进器,融入世界纺织经济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同时由于近年国内房地产业购销两旺发展迅速,带动了家用纺织品消费需求,丰富了中国纺织终端产品的品种,使中国纺织业一扫前些年由于技术落后消费不旺陷入停滞不前的阴霾,阵痛过后,中国纺织业的经济结构正朝更加合理、更加融入世界纺织经济的方向发展。在2001年“中国三大纺织品(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结构为68∶22∶10”①P1,目前正朝先进发达国家三大纺织品各占30%的比例发展。中国纺织业的强劲增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使我们必须再次思考传统染织设计教育如何进行教育改革以适应新世纪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对染织设计人才的需求。

1、中国当代染织设计教育的现状:

中国的现代染织设计教育由庞薰琴、雷圭元、沈福文、陈之佛等巨匠亲手创立中起步,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中国纺织工业的振兴与发展培养了大量染织设计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染织设计教育伴随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而步入其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苏州丝绸工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院校的染织设计专业蓬勃发展,毕业生受到产业界的欢迎而供不应求。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计划经济时代先天不足的中国纺织工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发展形势急转直下很快雄风不在,其间接影响是80年代中期以来,染织设计教育伴随着纺织业的高速发展后进入长期的调整期,“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情况起了很大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纺织印染产品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需求。”②P52。这一时期染织设计教育由于毕业生就业不畅而导致生源问题,全国艺术院校中染织设计专业被新兴的服装设计专业挤压,甚至关停并转。目前硕果仅存的院校屈指可数。

当前的我国高校染织设计教育令人担忧:首先由于一段时期以来的纺织品行业的不景气造成一些院校(艺术类与工科类)染织专业学生的招生困难与就业问题,因而使得一些院校对染织专业系科进行了重组,一般情况是染织专业从属于热门的“服装设计专业”形成染织服装专业,由于新兴家纺行业在中国的迅速崛起,服装、装饰、产业三分天下的局面将在不久的将来很快地确立。这对当前的染织设计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目前高校染织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和教育机制实际上已经不适应当前中国家纺行业的迅速发展而导致的对纺织品设计人才的迫切需求,当前高校染织设计专业的教育模式仍较陈旧,与八十年代并无太多变化,相反生源素质在“扩招”之后以大不如以前,其教学目标仍以平面图案设计为主,培养纺织品图案设计师,在纺织品设计:“织物设计”、“图案设计”、“造型设计”三个层面中重视图案设计,而忽略纺织品织物设计(纺织品织物设计一般是我国工科院校中独立的专业)与产品造型设计教育,因而培养出的学生虽具有较强的图案设计能力,但由于对纺织品纤维、染色、织物设计、纺织品产品造型设计等缺乏足够的知识。他们对纺织品整体把握的能力较差,无法全面地借助纺织品纤维、织物特征表达织物之美。也无法根据纺织品最终产品造型特点完美表达纺织品的图案之美。

2、染织设计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纺织业新一轮的发展浪潮,必将产生对具备现代设计思想的新一代染织设计人才的巨大需求,实际上这种现象正在逐步显现:广东、浙江、江苏等省的民营印染企业高薪招聘染织设计人才,对高级设计人才甚至不惜开出十万年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和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出现必将给我们的设计理念、设计方式带来巨大的革命,传统的设计理念,设计方式所构成的教育方式急待改革和重新定位”③P53染织设计专业应如何调整办学思路和教学方向,培养具备全面艺术素质:图案设计、纺织品造型设计(服装设计;
家纺设计)又有织物设计能力的新一代纺织品设计人才,应对我国纺织业发展的要求,促进我国纺织业向国际水平迈进,是我国染织设计教育界的新课题。

多年来印、染、织、绣各专业分工明确各自为阵,是国内纺织业生产流水线上几乎不相关的专业,分工极细。这种苏联式的专才培养方式,的确在新中国经济建设初期,纺织业各专业人才奇缺的情况下,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此种人才培养已不适应当代中国纺织经济发展的需要。专业分工过细使纺织业各类专业人才的知识面过于狭窄,对相关专业知之甚少,不利于相关专业的连接与交叉。因而这类专才在实践中通常都忠实于自己的专业,很难在实践中有所创新。专业交叉与碰撞是创新的重要方法,而我们所培养的“染织设计师”实际上是专注于平面图形设计的“图案设计师”,对纺织品的印、染、织、绣等纯技术层面仅限于了解而涉及不深,因而设计师不能直接参与面料产品的设计开发,仅是为现成的面料提供“花样”。国内纺织行业现行的面料设计开发的一般模式为:面料的组织结构设计、面料染整设计等工作由专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图案设计师负责面料的图案与色彩设计。国内的实际情况也一般如此,搞面料的不懂“图案、色彩”,搞花样的不懂面料的“产品设计”。这种染织设计的弊端是没有一位“总设计师”全面把握纺织品的设计方向,因此最终生产出的纺织产品其设计风格往往是混杂的、凌乱的;
而非整体的、统一的、协调的风格。试想,未来十年我们的这种染织设计方式如何应对西方纺织产品的强劲冲击。

高校染织设计专业应根据目前及未来纺织业发展需要,打通文理科,使艺术院校与工科院校的染织专业互通有无,即艺术院校染织专业应当充实织物设计教学,完善产品造型设计教学,同时应加强对新兴家纺设计的研究,对染织设计专业重新定位,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目前中国纺织行业空前发展的需求。而工科院校染织专业充实美术、图案设计教学,增加产品造型设计教学。这样染织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便可以被大大拓宽,他们能掌握从织物设计到图案设计再到产品设计的全面纺织品设计知识和能力。设想如果一位染织设计师精通花样设计的同时又通晓织物组织设计、面料染整设计,事实上,其一人便能完成面料设计开发的全部过程,那么染织设计师就可以这样去工作,全面考虑织物组织结构、花样、色彩、染整的搭配与组合,把纺织品面料设计总体上作为一件流行艺术作品来设计开发。使染织设计把织物设计、图案设计和产品造型设计整体上作为艺术设计工作。

同时我们所培养的新一代纺织品设计师仅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素养仍是不够的,还应加上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市场营销”,以培养学生具有CI企业形象策划,品牌策略及市场调查与拓展等全面能力。使我们新一代染织设计师在具备较全面专业素养的同时又有纺织品市场营销能力。这样既培养了各方面能力又能拓展学生未来的就业空间。“设计教育说到底是发展人的智慧与创造精神的创新教育”④P44,通过这种以创新为宗旨的对染织设计专业重新定位和课程结构的调整与改革,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符合中国纺织业继续发展所急需的新一代以国际水平为目标的高级染织设计师。

3、结语:

“今天占世界纤维加工能力四分之一强的中国不再只是纺织服装初级产品的制造工厂,产品开发和创新正成为我国纺织工业从大国向强国历史性转变的推动力”⑤P3。在中国纺织经济融入世界纺织经济的进程中,中国染织设计教育界肩负重任,培养既有高水平艺术设计创新能力,又具备独立打样制作技术能力的染织设计师是中国染织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长期以来,我国的纺织品面料设计一直是同时走两条不同的路:工科院校的面料产品工程设计与艺术院校的染织设计,几乎互不搭界,都有各自完整的学术体系。现在应该共同携起手来,使两种设计教育方式优势互补,培养具备既有“面料组织设计打样”、“染整工艺设计”的独立工作能力,又有高水平“图案与色彩”“产品造型(服装设计、家纺设计)”设计能力和对“流行时尚”高度敏锐的艺术设计人才。原有染织设计教育体系已不能适应当代中国纺织业发展的需要,应进行与时俱进的变革,通过对旧有染织教育的结构性改革,使我们的染织设计人才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和提升,使未来染织设计师的设计“自由度”空前提高和拓展,把纺织品设计以一种崭新的“艺术设计”的方法当作艺术作品来设计,来进行艺术表现。以这种新的设计方式来设计开发新型纺织品面料,冲破了我国纺织品设计的固有思维定势,势必对我国染织设计与纺织品面料设计教育带来设计观念上的冲击。使我们真正地以“艺术设计”的方式来设计纺织品,更快地追赶当今国际纺织品流行时尚,为中国纺织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中国原创”的染织设计。

参考文献:

①杨东辉.中国家用纺织品设计与创新[C].《第二届中国家用纺织品设计与开发论坛论文集》,6/2002

②胡国瑞.从叠石桥印花布花样设计市场看染织美术设计的新机制[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6/2002

③贾京生.信息社会急需改革的染织艺术设计与教学[J].《装饰》,总第114期

推荐访问:艺术论文 五篇 染织艺术论文【五篇】 染织艺术论文(精选5篇) 染织工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