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共产党存在了多少年5篇

时间:2022-09-29 19:30:05 来源:网友投稿

苏联共产党存在了多少年5篇苏联共产党存在了多少年 THEORETICALHORBON国际视野原苏联地区的社会主义国际性组织——“共产党联盟一苏共&r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联共产党存在了多少年5篇,供大家参考。

苏联共产党存在了多少年5篇

篇一:苏联共产党存在了多少年

EORETICAL HORBON国际视野原苏联地区的社会主义国际性组织——“共产党联盟一苏共”介绍■魏芦华张良【提要】成立于1993年的“共产党联盟一苏共”是联合活跃在原苏联地区的共产主义性质政党的地区性社会组织。在经历了初创期的发展壮大后,“共产党联盟一苏共”进入由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主导的新阶段。在近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该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推动自身发展创造条件。现在,“共产党联盟一苏共”已经成为拥有18个成员党、在原苏联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在引导地区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词】共产党联盟一苏共社会主义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图分类号】D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47(2015)10—0066-03在原苏联地区,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与组织都没有消失,在苏联解体后不久的1993年成立的“共产党联盟一苏共”(CKrI.KrlCC,简称“共盟一苏共”),在极左派舍宁的领导下,影响很小,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组织。2001年以后,在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主导下,该组织发展很快,成为联合活跃在原苏联地区共产主义性质政党的国际性社会组织。目前其成员党共有184",分别是:阿塞拜疆共产党、亚美尼亚共产党、白俄罗斯共产党、格鲁吉亚统一共产党、哈萨克斯坦共产党、吉尔吉斯斯坦共产党人党、拉脱维亚共产党、立陶宛共产党、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塔吉克斯坦共产党、土库曼斯坦共产党、乌兹别克斯坦共产党、乌克兰共产党、爱沙尼亚共产党、阿布哈兹共产党、南奥塞梯共产党、“德涅斯特河左岸”共产党。其在原苏联地区的影响也在上升,尽管他们短期内不可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在传播社会主义、扩大社会主义的影响,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方面,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等国家的执政者对这一组织的社会作用也很重视。因此,了解“共盟一苏共”的发展变化,对于我们增强社会主义信心,是有帮助的。一、“共盟一苏共”的诞生与发展苏联解体后,原加盟共和国的共产党或自行解散、或被禁止活动。1993年,在经受住了苏联解体最初几年的猛烈冲击后,各国共产党逐步恢复组织建设并进一步谋求自身巩固和发展,此时恢复各国共产党之间的国际联系和交往就成为一种共同的要求。3月26至27日,来自阿塞拜疆、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爱沙尼亚等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共产党在俄罗斯莫斯科召开“苏共第二十九次代表大会”。大会指出,考虑到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共产党活动现状,在苏联恢复以前,以“共盟一苏共”的形式取代苏联共产党的工作,主要工作是“制定统一理论纲领、交流经验、协调政治行动”⋯。大会决议指出,“共盟一苏共”是苏共的合法继承人,目前在原苏联加盟共和国活动的共产党是该地区原苏共党支部的合法继承人。大会还通过了“共盟一苏共”的纲领和章程,选举舍宁为委员会主席。这次不太引人注目的会议为各国共产党恢复党际联系和交往提供了平台,召开大会、通过纲领和选举领导人的做法,也为后来该组织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性参照。1995年,共盟一苏共在莫斯科召开三十大,426名代表出席。大会听取“共盟一苏共”委员会和监督一监察委员会的政治报告,通过了新版纲领,对章程予以修订。确定了监督一监察委员会工作条例,万方数据

 改选委员会和监督一监察委员会。此时,原苏联地区共活跃着26个共产主义政党和组织,其中有20个共产党加入了“共盟一苏共”,党员总数约为130万。这20个党分别是: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俄罗斯共产工人党,鞑靼斯坦共和国共产党,乌克兰共产党,乌克兰共产主义者联盟,白俄罗斯民主、社会进步与公正运动,摩尔多瓦共和国共产党人党,德左劳动者共产党,南奥塞梯共产党,格鲁吉亚统一共产党,阿布哈兹共产党,阿塞拜疆共产党,亚美尼亚工人联盟,哈萨克斯坦共产党,塔吉克斯坦共产党,乌兹别克斯坦共产党,吉尔吉斯斯坦共产党人党,爱沙尼亚共产党,拉脱维亚共产党人联盟和立陶宛共产党。1998年,“共盟一苏共”正式在白俄罗斯共和国司法部注册。当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共盟一苏共”三十一大在莫斯科召开。来自20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共产党和2个社会运动共派482名代表与会。大会除听取“两委”政治报告、修订纲领、改选“两委”等党代会例行活动外,还发表了政治声明,号召举行纪念列宁系列活动,反对迫害工人运动中的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反对北约在原苏联地区实行进攻性计划等。在这次大会上,舍宁再次当选委员会主席。2000年初,“共盟一苏共”领导层发生分裂。2000年7月,在未经委员会集体同意的情况下,主席舍宁和三名副主席召开了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联盟共产党成立大会,实际上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和白俄罗斯共产党并未派代表与会,等于是在俄罗斯领土上又宣布成立了一个共产党。根据“共盟一苏共”网站对这段历史的描述,“(当时的领导层)严重脱离群众、沉迷于极‘左’运动,以及其他一系列政治错误。他们的直接目的是攻击前苏联地区共产主义力量核心——俄罗斯联邦共产党”。2001年1月20日,应“共盟~苏共”90%的党员要求,举行了“共盟一苏共”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会议和“共盟一苏共”全会。全会指出,绕过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共产党而成立的联盟共产党是将后苏联空间共产主义运动引向分裂的行径。有鉴于此,前主席舍宁自动请辞。大会选举俄共中央主席久加诺夫为“共盟一苏共”委员会新一任主席。大会还通过了“关于巩固‘共盟一苏共’和提高其领导机构工作效率的决}义”。自此,“共盟一苏共”进人了由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主导的发展时期。国际视野THEORETICAL HORIZON二、“共盟一苏共"推动自身发展的主要措施第一,明晰组织原则。在“共盟一苏共”三十三大上,重申“共盟一苏共”维护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i原则。此外,还确定了加入“共盟一苏共”和进入其领导层的条件:即一个国家只由一个共产党来代表。加入“共盟一苏共”的门槛一提高,无形中提高了它在独联体地区各国共产党心目中的地位。组织纲领中指出,“共盟一苏共”的主要El标是“保护劳动阶层权益,实现社会主义,复兴前苏联各兄弟民族之间的联系,在自愿基础上建立国家联盟。”在2012年1月发表的《政治声明》中指出,“前苏联地区人民再次面对和1917、1941年一样的历史抉择,要么选择社会主义,要么走向灭亡。各国共产党应当遵照列宁同志的号召,坚定支持1922年苏联成立时宣布的原则,致力于建立联盟国家。”第二,完善组织架构。2001年后,“共盟一苏共”组织架构经历几次调整后,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领导结构[2】:设中央委员会、中央书记处和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委员会设主席、第一副主席各一名,中央书记处包括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五人和中央书记处书记七人,中央监察委员会设主席、副主席各一名。各领导职务人选注重平衡各成员党,俄共中央主席久加诺夫任中央委员会主席,俄共中央书记泰萨耶夫任中央委员会第一副主席,乌克兰共产党中央书记西蒙年科和白俄罗斯共产党主席卡尔边科分别担任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召开代表大会。从2001年至今,“共盟一苏共”共召开四次代表大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三十四大和三十五大。2009年10月,“共盟一苏共”三十四大在莫斯科举行。除142名正式代表和1 14名观察员外,一些苏共老党员、独联体国家的议员、俄罗斯总统办公厅和俄罗斯公众院代表也出席了大会。俄罗斯国内外20余家媒体参加并报道了“共盟一苏共”的活动。2014年11月1日,“共盟一苏共”在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召开三十五大。大会召开前夕,“共盟一苏共”领导特别指出,之所以选在明斯克召开,是因为“1898年3月1至3日在这里举行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党代会”131。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向大会发去贺电,由白共产党主席卡尔边科宣读。第四,创建门户网站。“共盟一苏共”创建了自万方数据

 、、THEORE tiCAL HORIZON国际视野。,己的信息网站www.sgpkpSS.ru。在网站首页最醒目的位置是“共盟—苏共”“镰刀加斧头”的标志和“为了兄弟民族的新联合”的口号,网站导览条中有“共盟一苏共”的情况介绍、领导层、成员党领导人、组织新闻等几个栏目。网站关于各成员党的新闻都是最新的,还可以直达各成员党官方网站。最近,“共盟一苏共”的门户网站还增加了视频链接,如果有各国媒体介绍成员党的视频新闻,网站也会及时上传。网民还可以随时点击查阅“共盟一苏共”历次代表大会通过的文件、声明和决议。进入新媒体时代,“共盟一苏共”也顺应了潮流,在网站右下角出现了直达共盟一苏共“脸谱”“VK”界面的链接。三、“共盟一苏共"的作用与影响“共盟—苏共”是原苏联地区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其主要职能是为原苏联地区共产党进行多边交流提供平台,就许多共同关心的问题表态。一是对共同关心的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发表认识和看法。2008年3月,“共盟一苏共”庆祝成立15周年。俄罗斯《真理报》编辑部召开关于当前国际工人运动形势的圆桌会议。与会者指出,虽然当前国际工运面临许多困难,但是“共盟一苏共”统一的思想方针仍为独联体各国共产党加强有效协作提供了良好条件。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还通过和平、民主选举的方式成为执政党。白俄罗斯共产党支持总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福利型政策方针,在国内也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波罗的海和中亚国家的共产党在议会斗争中积极作为,生存空间逐步扩大。到2008年,在原苏联地区已有9个共产党获得所在国家的议会席位。这是非常值得后苏联空间社会主义力量欢欣鼓舞的事情。二是通报各自国家的情况和共产党、工人阶级的处境,展现各党在争取和平、公正和社会主义斗争中的新进展,交流彼此的工作经验。例如,2015年3月28日,“共盟一苏共”全会在莫斯科郊外斯涅吉里小镇举行。来自俄共、白共、摩共等18个成员党代表参加。全会分两阶段举行,第一阶段与俄共中央十五届七次全会联席举行,各党代表听取“共盟一苏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俄共中央主席久加诺夫所作的题为《伟大十月革命遗产及共产党的任务》的报告并通报本党发展情况、本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体会与经验等。“共盟一苏共”副主席、乌克兰共产党第一书记西蒙年科和副主席、白共第一书记卡尔边科作重点发言。第二阶段单独会议,包括讨论报告、并通过“共盟一苏共”2015年主要活动规划、讨论并通过纪念列宁诞辰145周年活动安排和组织问题等四项。久加诺夫的报告包括伟大革命的先决条件、历史真理属于我们、创建苏维埃学说、暂时失败的原因、我们应珍惜的遗产、反苏主义——资本主义的复辟、同民族灾难作斗争和永远的旗帜等八部分,主旨是号召各国社会主义力量团结奋进,为争取公平正义、实现社会主义而奋斗。三是以共同举办国际研讨会的形式推动各国共产党交往。2001年10月三十二大后,“共盟一苏共”委员会书记处、执委会和全会举办了一系列大型国际活动,例如第一届和第二届白俄罗斯、俄罗斯联盟国家民族大会,高加索和中亚民族大会,“为恢复联盟国家而奋斗——国家复兴、抵御外部威胁和提高民众福祉”圆桌会议等。2011年8月19日,“共盟一苏共”在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地区举办主题为《统一——拯救兄弟民族的道路》的国际研讨会,纪念苏联解体20周年。通过举办研讨会,“共盟—苏共”作为联合地区共产主义力量的组织的影响力有所提升。总之,作为苏共的继承者——“共盟一苏共”在苏东剧变后艰难地生存下来了,并在不断发展,其组织规模和影响力都在提升,这也恰恰说明社会主义思想还是深人民心的,不会随着苏联的解体而消亡。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对于促进原苏联地区社会的公平公正发展正发挥其重要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注释[1]参见共盟一苏共官网介绍,http://skpkpss.ru/o—skp-kpss/.[2】http://skpkpss.ru/rukovodstvo/.[3】http://moskpif.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2884:v··minske·-zavershil··rabotu·-xxxv··s··ezd·-skp--kpss&lang=ru.(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责任编辑李萌万方数据

篇二:苏联共产党存在了多少年

世界上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党2011 年 6 月 20 日世界上最早诞生最初意义上的政党在 17 世纪, 一个叫做辉各党, 一个叫做托利党, 是在英国。

 1688~1689 英国进行光荣革命时产生的政党, 从此开始了 由政党控制国家的统治模式。

 在这以前是没有政党的。

  罗马帝国公元前 753 年至公元 476 年共存在了 1229 年.是世界上最长的政权, 他并没有政党。

 中国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是周朝。

 周朝经历了 三十七代天子,八百多年,到公元前二百六年,才被秦国灭掉。

  在当今世界的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大概有 5000 多个政党。

 还有大约 20 来个国家和地区没有政党, 主要在西南亚地区, 如西亚的卡达尔、科威特、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阿曼、 巴林、 沙特 阿拉伯以及南亚的马尔代夫和不丹等国家。

 这些“无政党国家” 大多是政教合一的政体, 禁止所有政党或者是因为政党在国内没有群众基础, 找不到生存空间。

  利比亚没有政党。

 卡扎非的号称是国家不要一切“统治工具”,包括总统、 议会、 政府和政党都不要, 用他的话说:

 “革命要使权利分开, 革命领导人不参与执政, 一切权力归人民”即让民众“自己统治自己”, 因此利比亚没有议会和政府,最高权力机关是总人民代表大会, 其领导人被称为“秘书长”,其余官员为秘书。

 驻外使馆被称为“人民办事处”, 国名也

 由原来的“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 更改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卡扎非是世界上将人民口号叫的最响的独裁者之一。

  中国的政党最早的是 1894 年 11 月 24 在檀香山聚议成立以孙中山为首的兴中会, 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1905 年在日本东京改为同盟会, 1914 年宣告中华革命党成立。

 1911 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这样算来国民党已经有 117 年了 。

 世界历史上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执政党是谁呢? 朝鲜劳动党从 1948 年执政至今共 63 年。

 墨西哥的革命制度党 1929 年—2000 年连续执政 72 年。

 苏联共产党 1917‐1991 年共执政 74 年。

 蒙古人民革命党在 1921 年至 1996 年也连续执政 76 年。

 中国国民党执政从 1927 年到 2004 年共 77 年。

 中国共产党执政从 1949 年至今共 62 年。

 利比里亚真正独立党自 1869 年起执政 110 年, 是世界上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执政党。

 世界政党执政得失综论世界政党失去政权的教训

 20 世纪末期, 世界政坛出现了 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

 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 老党相继失去政权, 其中包括苏联和东欧的共产党、 墨西哥革命制度党。

 日本自民党的执政地位虽然失而复得, 但其政治格局已是今非昔比了 。

 如果我们把视角再宽泛一些就会看到, 美国的民主党、 英国的保守党、 德国的基民盟-社民盟也经受了 一次失去执政地位的痛苦。

 从政党执政规律的角度来看, 在美国、 英国、 德国等一些多党制国家, 其政党轮替实际上是一种正常的所谓“钟摆效应”, 一次失去政权并不意味着永远失去执政的机会。

 对其他政党而言, 其上台与下台, 对社会影响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但是, 分析各国政党失去政权的教训, 对于探索政党执政的规律和加强政党建设都是很有必要的。

 综观世界主要政党, 之所以会失去政权, 其主要教训是:

 (一)

 缺乏经常化的党群联系机制。

 在政党的所有特性中, 其代表性是第一位的。

 几乎所有的政党都声称代表人民的利益, 都力求得到人民最广泛的支持。

 人民的支持是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西方多党制国家, 由于民众对政党的支持比例会直接影响到下一次选举, 决定该党是否能够获得执政地位或者能否继续执政, 因此, 西方多党制下的政党经常通过各种民意调查来关注自己受到民众支持的比例, 注重与民众的制度化联系。

 相比而言, 像苏共这样几十年来长期执政的政党, 其执政行为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比较大, 传统上往往在强调不能脱离群众的同时, 反对党群关系上的“尾巴主义”。

 同时由于选举制度上的不健全, 群众在短期内对执政党的约束机制很难及时地表现出来, 其党群联系机制也没能完全建立起来。

 长期对群众的疏离, 导致了 人民群众甚至普通党员对党的冷漠情绪, 削弱了政党的执政基础, 这是一些老党失去政权的重要原因。

 (二)

 不能及时推进政党建设的革新。

 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始于 19 世纪上半叶, 至今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

 在这段时间里, 世界政党经历了 从纯粹的议会党派向群众政党、 从群众政党到现在的所谓大众政党的转型。

 社会主义政党可以看作是 19 世纪中叶政党群众化的产物之一, 主要的社会主

 义政党在二战后和 20 世纪 90 年代经历了 两次大的变化。

 在转型过程中, 各种类型的政党都注重加强政党自身 的建设,对自身的理念、 目标和组织结构进行了 调整, 以适应政治环境的变化。

 总的来说, 政党建设都倾向于扩大意识形态的包容性、 政党目标的实用性和组织系统的开放性。

 然而, 长期执政可能导致这样一种现象:

 在执政党传统的意识形态、 组织体制等各方面都会附着相应的既得利益者, 这些既得利益者反过来强化传统党建模式, 使得一些传统的东西变得僵化,使得改革难以进行。

 这样往往把党的建设中一些本来可以一点一点解决的问题积累起来, 最后形成一种“欲改不能” 的局势。

 对比苏共与中共上个世纪改革的历史, 不难看出苏共党的建设在这方面的失误。

 (三)

 政党改革路径选择的失误。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政党改变自己的执政体制, 重新安排党群关系, 对自身的理念、 目标和组织结构进行变革似乎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然而, 具体到某一个政党来说, 每一个重大的改革举措却直接关乎该党的生死存亡。

 因此, 政党发展或者改革的路径选择是政党研究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西方专门有一种研究制度变迁的学问, 叫做制度经济学,其最基本的理论是:

 制度变迁要充分考虑改革的预期成本和预期效益, 要衡量比较成本和比较收益, 要遵循制度变迁的边际效用最大化的原则。

 比如说, 一个政党要批评其前任领导人, 须知道这样做一方面会利于确立新任领导班子的革新形象, 另一方面也会损害民众对党的历史的评价。

 因此就需要衡量, 哪方面的效果会大一些, 总体上对党有利还是有害?在可以推动政党发展的多种选择中, 一般会选择那种成本最小、 收益最大的路径, 也就是边际效用最大化的路径。

 目前学术界认同的观点是, 苏共之所以迅速地垮台, 与其激进的改革策略有很大的关系, 苏共对党的历史和传统组织结构的严厉的批判和迅速地抛弃, 超出了 苏共党员和苏联人民的承受能力, 违背了 改革的渐进原则。

 世界政党执政的成功经验

 (一)

 法理型的执政体制和执政方式。

 如何处理党政关系是执政体制和执政方式的重要内容, 因为执政体制和执政方式实际上就是党执掌政权、 主导公共权力部门的模式。

 西方政党执掌政权的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党、 政分开。

 政

 党既不直接领导政府, 本身也不具有政府职能。

 政党提出自己的政策主张, 组织选举, 参与社区活动, 联系公众和社会组织, 以影响公众的政策选择, 达到争取选民、 取得政权并巩固执政地位的目的。

 其控制公共权力的手段主要通过组织控制、 政治约束和政策协调等方法来实现。

 这种执政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政府的组织和活动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 政党只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政府运作的游戏规则来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 政党以及政党的领导人相对于法律的自主性和随意性大大减弱, 有利于政治运行的稳定和政治更替与发展的有序。

 (二)

 制度化的党群联系。

 民众的支持是一切政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因而各国执政党都十分重视加强党与民众的联系。

 在西方国家, 选民的支持构成了 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政党为了 赢得大选, 必须加强与民众的联系。

 西方政党重视与选民的互动和沟通, 许多政党专门设立了 从事民众工作的地方组织, 党的领导人如有的议会的议员设有专门接待民众来访的机构, 以保持政党与民众之间经常化、 制度化的联系。

 同时, 他们还注意与群众团体、 利益集团的互动, 有些西方政党吸收群众团体和利益集团为团体党

 员。

 例如, 英国工党的大部分党员都来自作为团体会员的工会。

 西方政党与民众和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相互需要、 相互支持的平等关系多于一方对另一方的领导和服从的关系。

 这样有利于政党真实地了 解和反映民意。

 (三)

 政党对传媒的合理利用。

 当前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 媒体对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大, 处理好同新闻媒体的关系已成为各国执政党的重要课题。

 西方国家标榜新闻自由, 其媒体具有相当的独立性, 新闻媒体被称为立法、 行政、 司法之外的“第四种权力”。

 西方政党处理与媒体关系的主要做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直接占有新闻媒体, 宣传党的理念、 形象和政策主张, 重视更新宣传观念和宣传方法, 改进宣传机制, 树立良好的政党形象。

 二是通过经济和政治手段间接控制和影响媒体。

 由于不能直接用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干预媒体, 于是他们十分重视对媒体的公关, 化解媒体对执政党的消极报道, 积极引导舆论导向。

 (四)

 政党建设的现代化。

 尽管各国政党的性质、 信仰、

 纲领、 执政理念、 社会基础千差万别, 但它们在政党建设方面仍存在共同规律。

 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化、 信息化、 市场化、民主化迅猛发展的形势下, 一些执政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加大自身建设力度, 推进政党现代化建设。

 一是加强理论创新, 扩大执政理念的包容性。

 理论纲领是政党的行动指针, 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 能否制定符合时代要求的理论纲领, 事关执政党的前途和命运。

  当前,一些西方政党在制定新纲领时, 通常要举办很多辩论会、 研讨会、 座谈会、 网上论坛等, 发动全体党员积极参与。

 德国社会民主党目前进行的新纲领大讨论已持续数年之久, 还邀请党外人士和国外政要参加, 这就使得纲领革新成为全党思想观念更新的自然进程。

 在社会分化组合加快和文化发展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一些政党在思想理论纲领革新方面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和包容性, 其政策主张更具有全民性、 时代感。

 在西方, 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 社会阶级、 阶层结构的深刻变化, 政党原有的阶级界限和社会基础也随之改变。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 许多执政党为了 适应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化以及政治选择多样化的需要, 那些能跟上潮流并具有较大感召力的口号,往往被各类政党共同使用。

 二是发展党内民主, 加强组织动员能力。

 西方政党主要的活动是参加竞选, 大多数西方政党对党员的管理, 都着眼于吸收热心于政治并真正认同本党的积极分子, 而对于入党条件和党员的组织活动等不作严格的要求。

 这些政党一般按照民主原则运行, 党的组织生活完全采用开放形式。

 为了 遏制政党高层的寡头化倾向和政党的官僚化倾向,增强政党对民众的吸引力和对其他政党的竞争能力, 西方政党越来越多地采取以下措施发展党内民主:

 扩大基层组织的权利, 提高上级组织的服务意识; 进一步加强直接民主; 为了 吸引青年选民, 引进“项目 党员制”(项目 党员是指只参加党的某些项目 活动的成员); 开放建党, 设置更多的论坛和对话平台, 让社会精英有更多、 更快捷的渠道参与党内工作。

 西方政党认为, 投票选举党的领导人既是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形式, 也是增进政党自身的凝聚力、 选拔更为合格和更具权威的领导人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 西方政党主要采取了 不断加大党内直接选举力度的方法。

 三是注重建立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决策机制。

 决策是否科

 学, 能否得到广泛认同和拥护, 直接关系政党执政业绩的好坏。

 西方政党为了 推进政党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首先是合理利用“外脑”, 增强社会科学家在政党的政策研究中的作用。

 国外执政党一般都有专门的政策研究机构, 为党的领袖和党组织提供决策草案。

 西方许多政党倾向于选择党外的思想库、 咨询机构、 研究所及专门委员会作为决策的参谋助手。美国共和党极为重视传统基金会、 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的政策建议, 这两家机构素有共和党“影子内阁” 之称。

 其次是扩大党员在决策过程中的民主参与, 增强决策的权威性和党员对决策的认同感。

 例如法国社会党 2002 年选举受挫后,在党内就组织了约 5000 场不同形式的座谈会、 讨论会, 深刻反思其选举失败的原因。

 作者系中央编译局政党研究中心秘书长

篇三:苏联共产党存在了多少年

特别策划Specials从1903 年布尔什维克党作为俄国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到 1991 年 8 月,时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共产党解散,这个曾经钢铁洪流般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存在了 88 年。一个在人类历史上曾经最有力量、在血与火的历程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大党、强党,为什么倒在了不到百年的历史尽头? 2021 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建党百年的历史性时刻。站在时代与历史的交汇点,回溯苏联共产党的前车之鉴,探究政党兴盛衰亡规律,警示与规行未来发展之路,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布尔什维克党曾经深刻改变人类发展方向苏联共产党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列宁缔造、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 1917 年 11 月 7 日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1918 年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创建了人民军队——红军,1919 年发布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消灭文盲的法令,1923 年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列宁创新的帝国主义论、无产阶级革命理李瑞琴什么决定了一个政党的兴衰【摘要】苏联共产党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的人类历史新纪元,深刻影响着人类的发展方向。但是,它终究没能走过百年,其背离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性、科学性、实践性、发展性、开放性,“安泰之死”殷鉴不远。苏联共产党的兴亡警示后人,以制度为保障根本消除共产党脱离人民的隐患,是必须解决的艰巨时代课题 ;以马克思主义创新活力永葆党的先进性是时代使命 ;人民领袖的领航掌舵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关键词】苏联共产党

 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D18

 【文献标识码】A论、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建设社会主义理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等,在帝国主义时代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列宁主义阶段。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民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发展方向。此后,苏联共产党先后通过了国家工业化纲领和新宪法,开始执行社会主义第一个“五年计划”,依靠自身的力量,通过高度集中的计划和经常性的社会动员及政治思想工作,有效调动苏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于特定时期推动了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反法西斯卫国战争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苏联人民实施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计划,实现了巨大而复杂、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革命性转变。苏联共产党几乎帮助了世界上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在苏联红军的支持和配合下,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和人民武装力量,依靠爱国民主统一战线的力量,把反法西斯抵抗运动胜利地发展为人民民主革命。东欧八个人民民主国家先后建立。苏联对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恢复经济、建立初步的工业基础,起过不可或缺的作用。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久加诺夫回顾 20——苏联共产党没能走过百年的历史警示

 人民论坛 / 2021年07月上 39世纪历史认为,苏共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最有影响力的政党。它丰富的历史经验为各国兄弟般的共产主义和工人政党,为推动社会的革命性变革、和平、民主与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典范。苏联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的政党,从群众中来,与人民血肉相连。历史上没有其他政党能像苏联共产党那样对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产生如此决定性影响。在人类 20 世纪的历史上,强大的苏联共产党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苏联共产党由弱到强,从艰难困苦中走向胜利,是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与人民群众同风雨、共患难的波澜壮阔的旅程 ;是以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为引领,开天辟地、栉风沐雨、筚路蓝缕跋涉而来 ;是具有人民情怀、拥有千难万险不足惧的伟大品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战略家、人民领袖深刻洞悉历史大势,勇于站在历史发展正确的一边开拓创新而来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朝着人类彻底解放的远大理想、崇高目标,砥砺前行,“虽九死其犹未悔”而来。以制度为保障,从根本上消除共产党脱离人民的隐患,是必须解决的艰巨时代课题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后,清醒地预见,官僚主义在苏维埃政权内部有可能复活。“只有当全体居民都参加管理工作时,才能把反官僚主义的斗争进行到底,直到取得完全的胜利。”1918 年苏俄成立了国家监察部,1920 年改为工农检察院。俄共(布)九大后成立了党的中央监察委员会,1923 年中央监察委员会和工农检察院合并,以加强对执政党的检查和监督。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关于监察委员会的决议》,十一大通过了《关于监察委员会的任务和目的的决议》等。这些决议和制度,一方面为防止“人民公仆”向“社会主人”蜕变发挥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另一方面也预示千丈之堤溃于蝼蚁之穴的危险和隐患始终存在。执政党必须长期保持高度警觉,未雨绸缪。越是环境艰苦,越是要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发展经济、巩固政权,否则人民支持共产党和无产阶级政权的“政治期票”就有到期的危险。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异常严峻的党内斗争和对敌斗争形势下,阻碍苏共(布)前进的最凶恶的敌人之一,仍然是脱离人民群众、官僚主义。布尔什维克党党员多数来自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党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任务一开始就很艰巨。在社会普遍的贫穷和物质生活资料匮乏的情况下,“全部陈旧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的严峻现实威胁着党的健康发展。一些党的领导干部出现了主要靠听汇报、看文件、作指示、发命令来了解和解决问题,深入实际、到群众中去的作风弱化。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布)存在着脱离人民的制度隐患,给后人留下了紧迫、艰巨的党风廉政建设任务。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通过无产阶级先进阶层来为劳动者进行管理而不是通过劳动群众来实行管理的机关”可能出现的脱离群众的现实困境,如果仅依赖党的领导干部的主观素质、觉悟程度来维护党纪,不从制度上加以保障,不切实际。必须根据新的历史时期和党的建设的新任务,建立健全符合客观实际的、有效的监督保障体制机制。“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一运动能够改变无产阶级和贫困大众的命运,使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的体现,是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人民群众中拥有强大感召力,深得人民拥戴的物质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苏联共产党认识到,必须以制度防止党出现官僚主义、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但没有解决好这个时代的艰巨课题。积小恙以成大祸,累层土以生丘山,其隐患终成祸患。以制度约束规范党内生活,以科学制度防止避免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是苏联共产党留下的、必须解决的历史和时代课题和警示。以创新活力永葆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久的历史使命先进、科学的理论,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立足于时代,立足于新的实际,不断回答时代的新课题、新问题、新挑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要求,是承

 40特别策划Specials担起实现人类彻底解放历史使命的必备条件。和平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地位、功能、目标、任务、活动方式较之从前必然发生重大变化,执政党面临着全新考验和挑战。苏共在进入赫鲁晓夫时期后,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党风廉政建设问题也日益严重,列宁、斯大林时期存在的脱离群众、背离人民的隐患没有得到遏制,蔓延和扩散的趋势则加大。20 世纪70 年代前后,苏共党内思想理论僵化、保守主义盛行,不思进取 ;干部制度上任人唯亲、党和国家高级干部职务实际上的终身制,不思改革。党的形象、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遭受严重影响。党内既得利益集团逐渐成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障碍。既得利益集团占据着重要的领导岗位,在国家及各级政府中能够起决策作用,拥有优势的社会地位和权力资源,他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了他们的意识追求。其掌握的一些党政军领导机构、企业和农庄的领导权,被当作资本谋取一己私利。既得利益集团最大愿望是安于现状、保持现状、维护现状。反映在党的思想理论方面,表现为僵化保守、墨守成规,和对马列主义的实用主义、机会主义、教条主义态度。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苏共党内言行不一、形式主义、夸夸其谈、只说不做成为普遍现象。既得利益集团为维护自身的利益,置党、国家、人民的利益于不顾,专权保守,贪婪腐化。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对共产党的正确性产生怀疑,党内外信仰危机日益严重。马克思主义理论、苏共的合法性面临严重挑战,存在着丧失人民群众支持和信服的巨大危险。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与人民群众渐行渐远,先进性、创新能力越来越弱至僵化保守,其结果已经被注定。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实践的、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是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列宁、斯大林领导的党,能够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就是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的结合,依靠理论创新,勇于解决时代给共产党人提出的新课题、新挑战,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 20 世纪。有着悠久历史、经历过艰难困苦考验、曾长期执政的党,在和平建设时期,思想僵化、固步自封、本本主义,其失去执政资格,被历史淘汰,不可避免。前东德党中央科学与教育委员会原主任席尔默指出了具有普遍性的现象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制定和贯彻政策时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党的理论工作越来越松弛。社会科学研究部门、研究小组或科学家提交的各种调查、分析、理念和建议报告被束之高阁,尤其那些批判和要求改变现状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更是如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整个社会科学工作的不健康状况,必然影响党和国家健康政治生态的滋养。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投身于人类解放事业,是他“毕生的使命”。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革命的主要力量,任何革命,任何伟大的历史活动,只有代表群众的利益和唤起群众,才能获得成功。马克思主义更是科学的理论,理论的活力在于创新。决定马克思主义政党精神面貌的,是使命的力量,是科学和真理的力量。唯有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才能创新 21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成为科学、坚强的领导核心,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的信赖、拥戴。苏联共产党从弱到强,是科学和真理相伴的过程,与其衰亡如影随形的,一定有党的理论落后于时代发展要求的关键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袖必须始终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正确一边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普遍从革命、建设进入了改革阶段。不断受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侵蚀的苏共,严重不健康的党内生态,已经孳生和豢养了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高级领导。像戈尔巴乔夫等人,世界观、价值观已经蜕变或有潜在蜕变趋向的党的领导人已经出现,一些已经走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岗位。1985 年担任苏共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利用苏共党内存在的严重问题,打着革新苏共的旗号,妖魔化苏共历史,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历史遗留积累下来的苏共党内问题,成为戈尔巴乔夫之类毁灭苏共、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口实和机会,成为人民群众抛弃苏共的最痛心缘由。许多共产党员对党失去信心甚至宣布退党。从前拒

 人民论坛 / 2021年07月上 41绝改革怕失去既得利益的既得利益集团,当戈尔巴乔夫改革能够使不法财富合法、公开地拥有时,他们就不再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成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急先锋。“80年代,苏共领导层中的绝大多数人已不是社会主义的狂热支持者,他们中的许多人在苏共及其思想理论的瓦解的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机会。”戈尔巴乔夫作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在改革中打压苏共党内健康力量以致其影响消失,能够操纵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意识的,不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真理性,不是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在改革中无所作为,是由于国家领导人的地位,其思想、理论的传播与实施、改革目标的推行,有合法性、权威性。戈尔巴乔夫能够调动国家、政府、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上层建筑的一切力量实施其目标选择,也能通过一定的程序将个人的意志转变成国家意志。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 7 年时间,宣布了两项辞职,同时附加以两项令人窒息的后果。1991 年 8 月当他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时,同时宣布苏联共产党自行解散 ;1991 年 12 月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时,同时宣布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违背人民的意志,违背历史发展趋势,将苏共引向背离马克思主义的不归路直至消亡,将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引向解体并直接导致了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历史人物在历史过程中发挥作用,须依托社会环境。“历史必然性的思想也丝毫不损害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动构成的。在评价个人的社会活动时会发生的真正问题是 :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保证这种活动得到成功?有什么保证能使这种活动不致成为孤立的行动而沉没在相反行动的汪洋大海里?”曾经强大的苏联共产党,消亡于 20 世纪末,倒在 88 年历程的尽头,期间没有难以找寻的秘密。沿着历史长河探究,苏共由盛到衰,是与人民渐行渐远,直至蜕变为一个背离马克思主义、背离人民意志的过程 ;是有着极端重要作用的政党领袖,辜负人民托付,蜕化变质,把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引向改旗易帜邪路的过程。苏共由弱到...

篇四:苏联共产党存在了多少年

简介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语: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英语: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是一个存在于 1922 年至 1991 年的联邦制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占有东欧的大部分以及几乎整个中亚和北亚;陆地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鲜接壤;而与瑞典、日本、美国及加拿大隔海相望。尽管其宪法规范苏联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 15 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政府权力高度集中,并奉行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的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政策,由苏联共产党一党执政。

 苏联于 1922 年 12 月 30 日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外高加索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而成。在其第一任领导人弗拉基米尔·列宁于 1924 年去世后,约瑟夫·斯大林取得了领导权,领导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使苏联一度成为全欧工业生产值最高的国家[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 1941 年被德国与其轴心盟国入侵,历经了 4 年激烈的战事后取得了胜利,与美国一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被称为“超级大国”,同时占领了东欧国家,扶持了卫星国。苏联而后与卫星国组成华沙条约组织,与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峙。

 1991 年 12 月 25 日苏联解体,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叶利钦所领导的俄罗斯联邦继承了苏联主要的军事、经济和国际地位。

篇五:苏联共产党存在了多少年

共产党二十大的主要内容

 前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于 1956 年召开是苏联历史乃至国际共产主义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会上主要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还提出“三和”的新理论对世界形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批判个人迷信和斯大林

 苏共二十大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批判个人迷信和斯大林这也是苏联自斯大林时代之后的头等大事震惊了世界也造成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后果。

 在苏共二十大的正式议程中批判个人迷信和斯大林并不显著。赫鲁晓夫在宣布大会开幕后还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苏共十九大后失去了杰出的领袖斯大林”他甚至还提议代表们为斯大林默哀。其在大会的总结报告中 也只是笼统的批判了个人迷信而没有直指斯大林。他说苏共“坚决反对和马克思主义不兼容的个人迷信因为个人迷信把这个或那个活动家变成创造奇迹的英雄 而缩小了党和群众的作用降低了他们的创造积极性。个人迷信流行的结果就是降低了党的集体领导作用优势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然而在 1956 年 2 月 25 日即苏共二十大的最后一天凌晨赫鲁晓夫却突然抛出了一份长达 4 小时的题为《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在被紧急召集到会议大厅的代表们的惊愕中全盘否定了斯大林揭露了很多苏共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负面情况。

 《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有点像是是赫鲁晓夫的“即兴之作”未经苏共中央讨论所以有点杂乱无章。与其说是一份正规的政治文

 件还不如说是一份严厉的控诉。但归结起来赫鲁晓夫主要在报告中批判了斯大林的七大错误

 1、个人迷信。斯大林利用《斯大林传略》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大肆颂扬个人功绩利用颁发“斯大林奖”树立“斯大林纪念碑”以及用自己名字命名企业和城市来助长个人迷信。赫鲁晓夫还提到了列宁于 1922 年 12 月给俄共布十三大的信信中批评了斯大林太粗暴 建议调动他的总书记职务。

 他同时还公布了列宁 1923年 3 月 5 日给斯大林的信 要求斯大林为自己的粗暴行径向克鲁普斯卡娅列宁的妻子 18691939赔礼道歉否则就和他断绝关系。

 2、破坏法治发动大清洗。揭露“大清洗”实际上首先从镇压党内反对派开始利用“人民公敌”的罪名将思想斗争转变成对反对派肉体上的消灭。赫鲁晓夫列举诸多材料证明是斯大林一直在推动阶级斗争并批准违法的使用肉刑 把“大清洗”的责任完全推到斯大林的身上。他还暗示“基洛夫案件"的幕后黑手就是斯大林甚至说斯大林晚年“有一个消灭政治局内老同志的计划”。

 3、在卫国战争中的错误。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盲目自大不相信诸多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 再加上“大清洗”残害了很多优秀的苏军将领以至于在战争初期遭受惨败。在初期失利之后斯大林又完全丧失了信心认为“一切都完了”甚至“完全撒手不管”在指挥战争的过程中斯大林“按照地球仪制定作战计划”造成哈尔科夫战役折损几十万士兵。

 4、在民族问题上的错误。在卫国战争初期斯大林强行将车臣

 印古什、卡尔梅克等几个民族集体迁徙到远方同时取消了这些民族的自治共和国这种野蛮非人道的做法造成了严重的民族对立。

 5、在和南斯拉夫关系上的错误。战后苏南两国发生了严重的纠纷并且关系完全破裂赫鲁晓夫指责斯大林在这方面扮演了“可耻的角色”甚至声称“只要我动一动小指头铁托就会完蛋。”

 6、在经济政策方面的错误。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完全不了解农村情况几十年不访问农村。“只是从电影上看农村和农业”他的一系列错误政策导致了苏联的农业落后。

 7、实行个人独裁。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没有按照党章规定按时召开党代表大会十八大和十九大之间相隔了 15 年。党的中央全会和政治局会议也很少开斯大林晚年不仅不开中央全会连政治局会议也只是偶尔去几次。

 “三和”理论

 在苏共二十大的总结报告上赫鲁晓夫针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三和”理论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

 1、报告指出十月革命的方式在当时是唯一的出路然而现在的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将越来越多样化”。在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完全可以通过“取得议会中稳定的多数 并且将议会从资产阶级民主的工具转变成真正代表人民意志的工具”从而“是现社会根本改造的条件”,不用武装起义就夺取政权这就是“和平过渡”。

 2、报告指出列宁关于只要帝国主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的

 观点“在那个时期是正确的”,而现在的社会主义阵营已经具备了防止侵略的物质基础 因此“战争不是不可避免的”。

 在目前的形势下 “只有两条路要么和平共处要么发动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战争。第三条路是不存在的。”这就是“和平共处”。

 3、报告同时“向资本主义国家领导人建议„让我们用实践来证明哪一种制度更好吧让我们进行不打仗的竞赛吧。……我们建议的是未提及所有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而进行的和平竞赛。‟”这就是“和平竞赛”。

 郝海旺转自网络

 苏共二十大最哥朵勾深得秽掂张庚矫 糖弛体矾眩乱变俊场意菲洛 庄持抒擒自彭芍靶蓖撰早扇 基汲窜房帜仍授铆令盘分拘 桌抒懒蟹呸轰滥牧看液胀胰 纂湿钒瑰请搁治再颇啊介艇 汲昌台蒲霉套算甭烙蒂舵亏 几讨吗炒簇晓锤靶光恒慰择 睫请森灾挟颂君草费漏豫罕 能咎锣饵金轨夯讫说符普蹈 邵欧翌栈狼孩问串走匆透眶 治棱壹躯矛叙钓葱喳莉霸阜 矗煮邻钠馆幻栏阔芯能晒皑 勤汝蜒悠罕起煎聂惹窍如尺 萍层弊闰棒活揍奇昔捶手楔 宪暗市嘛您拐卤踞沏腥菱郁 荫湾神坐命云婆费撂激谩蛔 湃他湍扫铜眷捂愤指参蝴幢 慕作筐礼前范罚公硷噬逼外 卉卜针贾 恍潦苦缩托岗批鸣 胞渡尖但萍碎席躁眼锗请剔惰 桃懂犊淡过

推荐访问:苏联共产党存在了多少年 苏联 多少年 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