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年末总结【五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6-29 14:35:04 来源:网友投稿

财务部是我们公司的关键部门之一,对内财务管理水平的要求应不断提升,对外要应对税务、审计及财政等机关的各项检查、掌握税收政策及合理应用。在这一年里全体财务部员工任劳任怨、齐心协力把各项工作都扛下来了。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务年末总结【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财务年末总结【五篇】

财务年末总结范文第1篇

财务部是我们公司的关键部门之一,对内财务管理水平的要求应不断提升,对外要应对税务、审计及财政等机关的各项检查、掌握税收政策及合理应用。在这一年里全体财务部员工任劳任怨、齐心协力把各项工作都扛下来了。财务部的综合工作能力相比2011年又迈进了一步。回顾即将过去的这一年,在公司领导及部门经理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工作着重于公司的经营方针、宗旨和效益目标上,紧紧围绕重点展开工作,紧跟公司各项工作部署。在核算、管理方面做了应尽的责任。为了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现将2011年的工作做如下简要回顾和总结

今年的工作可以分以下三个方面

一、费用成本方面的管理

规范了库存材料的核算管理,严格控制材料库存的合理储备,减少资金占用。建立了材料领用制度,改变了原来不论是否需要、不论那个部门使用、也不论购进的数量多少,都在购进之日起一次摊销到某一个部门来核算的模糊成本。

2.在原来的基础上细划了成本费用的管理,加强了运输费用的项目管理,分门别类的计算每辆车实际消耗的费用项目,真实反映每一辆车当期的运输成本。为运输车辆的绩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二、会计基础工作

(1)认真执行《会计法》,进一步对财务人员加强财务基础工作的指导,规范记账凭证的编制,严格对原始凭证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强化会计档案的管理等。对所有成本费用按部门、项目进行归集分类,月底将共同费用进行分摊结转体现部门效益。

(2)按规定时间编制本公司的各种类型的财务报表,及时申报各项税金。并积极配合公司其他部门相关人员的工作。

三、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

(1)按公司要求对公司的收入、成本进行监督、审核,制定相应的财务制度。统一核算口径,日常工作中,及时沟通、与其他核算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正确计算营业税款及个人所得税,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积极配合税务部门使用新的税收申报软件,及时发现违背税务法规的问题并予以改正,保持与税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与指导。

(3)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加强团队建设,打造一个业务全面,工作热情高涨的团队。作为一个管理者,对下属充分做到“察人之长、用人之长、聚人之长、展人之长”,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积极性。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树立起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的部门新形象。

财务年末总结范文第2篇

摘 要 财务预警实证研究是以企业现有财务指标为基础, 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的简便有效的分析工具。本文以制造业为例,采用实证分析法对2010年第三季度我国沪深两市4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 通过Z计分模型、Zeta模型以及F模型建立财务危机多元分析预警系统进行研究并比较了预警效果。

关键词 财务预警 模型分析法 制造业

一、引言及综述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企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众多企业因财务风险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因此加强财务危机的预防和控制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热点问题之一。财务预警是以企业会计信息及其他相关资料为基础,通过各种分析方法,将企业可能面临的经营风险及时报告给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人, 从而避免企业陷入破产危机。

目前制造业在我国处于支柱地位,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水平。因此,制造业的财务危机的预防和控制更为必要,及时预测制造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建立一套具有制造业特点的财务预警系统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研究设计

本文选择我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板块中石油、化学、塑胶、塑料类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选用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Z计分模型,Zeta模型,F模型对我国制造业板块的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并深入比较财务预警效果, 得出结论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文选取能够描述上市企业财务状况的各个方面指标作为财务预警变量,变量的选取主要考虑以下原则:①体现企业偿债能力原则②体现企业获利能力原则③体现企业运营能力原则。

Z计分模型分析时采用的财务指标为:①营运资本/资产总额②留存收益/资产总额③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④股票市价总值/负债总额⑤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Zeta模型分析时采用的财务指标为:①速动比率②营运资金/总资产③固定资产/资本净值④应收帐款周转率⑤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F模型预警所采用的财务指标有:①(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②期末留存收益/资产总额③息税前利润/总负债④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⑤税后净利润+利息+折旧) /平均总资产

三、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从我国证券市场上2010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企业板块石油、化学、塑胶、塑料类中选出了40家(其中ST公司20家、非ST公司20家)作为研究样本,取样原则如下:
一是同行业;
二是同时期;
三是规模相似。

本文财务预警分析的指标数据均源自巨潮咨讯网站统计数据以及各上市公司2010年第三季度报表资料。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Z计分模型分析

美国纽约大学商学院教授Edwards Altman于1968年提出“Z值模型”,其模型结果及参数估计如下:

Z=1.2*X1+1.4*X2+3.3*X3+0.6*X4+0.995*X5

Z―判别函数值

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反映偿债能力)

X2―留成收益/资产总额(反映获利能力)

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反映获利能力)

X4―股票市价总值/负债总额(反映偿债能力)

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反映营运能力)

判别规则:

Z值记分结果如下:

(二)Zeta模型

Zeta 模型是在Z 计分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是能够对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的模型,其模型结构及各参数如下:

Y=0.35X1+0.67X2-0.57X3+0.29X4+0.55X5

X1=速动比率;
X2=营运资金/总资产;
X3=固定资产/资本净值

X4=应收帐款周转率X5=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判别规则:分界点为Y=11.5,在分界点以下的企业为危机企业, 以上的为正常企业。

(三)F模型

F模型是对Z计分模型加以改造后建立的预警模型, 考虑了现金流量变动情况指标, 通过更正指标和扩大样本数对Z 计分模型进行了修正而建立的。F模型结构及各参数如下:

F=1.1091X1+0.1074X2+1.9271X3+0.0302X4+0.4961X5-0.1774

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 /期末总资产;
X2=期末留存收益/资产总额

X3=息税前利润/总负债;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

X5=(税后净利润+利息+折旧) /平均总资产

判别规则:

F=0.0274为分界点,当F 0.0274, 表明企业财务状况正常。

三种模型记分结果分别如下:

(四)结果分析以及预警效果比较

在Z值计分模型下得出21家公司财务存在较大风险,5家公司风险不确定,14家公司财务状况较好。

在Zeta模型下,得出35家公司财务状况存在危机,5家无危机。

在F模型下,得出有25家企业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发生财务危机,15家公司财务状况一切正常。

预警效果采用错误率或准确率来衡量, 其中错误率为判别错误的个数与总样本数之比, 判别错误包括第一类和第二类等两类错误, 前者指将财务危机企业判定为非财务危机企业, 后者则指把非财务危机企业判定为财务危机企业。

用三种记分结果对比真实情况后得出预警效果的准确率如下:

由上表可得出以下结论:

1.Zeta值在对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预警评分时准确率明显偏低,并且大多数为第二类错误,即使用Zeta值对制造业公司进行财务预警评估时会将大多数财务状况正常的企业判定为财务状况有问题。

2.利用F值对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预警评分时总的准确率在3个模型中是最高的,但值得注意的是F值的第二类错误率相对于总错误率仍偏高,仍会把一部分的无危机企业判定为有危机的企业,而第一类错误率仅为10%,是相对理想的一个模型。

3.利用Z值对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预警评分时准确率也是较高的,而且它两类的错误比较平均,均为25%。

五、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在对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预警评分时,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模型进行分析。对待ST公司可以使用F值模型,对待普通上市公司则可以选用Z值模型,这样得到的预警效果才与正式情况最相近,产生的各类误判才最小。

但本文的财务预警分析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改进:

1.仅以制造业板块作为研究对象, 数据样本仍相对有限;

2.本文引用的所有财务数据、财务指标都是由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得到的。企业出于各种目的,使财务报表具有一定弹性,往往不能十分准确的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3.本文只运用了三种多变量分析的方法,目的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反映。若能将多变量模型与单变量模型结合起来可以使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更加精确。

4.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是需要大量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的,本文由于篇幅和时间限制所建立的系统样本的数量不够因此模型精度也一定会受到较大影响。

参考文献:

[1]徐鹿,边.财务预警实证研究比较分析.商业研究.2006(356).

[2]何谐,孙永波,张晓天.煤炭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研究.煤炭经济研究.2007(5).

[3]马如飞,罗文.模型分析法在财务预警中的实用性研究.财经论坛.2005(6).

[4]刘玮,彭德辉.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方法与模型评析.北方经贸,2008(9).

[5]丁成.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研究.上海财税.2001(5).

财务年末总结范文第3篇

雷振华(1969-),男,湖南常宁人,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内在原因,探讨了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建立的基础工作,并根据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设计的原则,建立了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关键词:高校 财务风险 预警指标

构建预警指标体系是整个财务风险预警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环节。而要建立好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一方面要全面了解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内在原因,另一方面要把握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建立的基础工作。设计预警指标来衡量高校的财务风险,是预测和防范高校财务风险的前提,也是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的关键。因此,探讨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对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内在原因分析

高校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归纳起来有内外两方面,外因形成的风险(如政策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是无法消除的,在风险预警中可以不予考虑;
内因形成的风险称为可分散风险,是高校风险预警中必须考虑的。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内因主要有:

(一)支付不足 支付不足诱发了高校资金供需不均衡现象的出现,即在每年的上半年资金紧张,基本上都处于保证学校正常运转为主,一是保证人员工资,二是保证正常教学实习经费,三是保证水电费。其他费用(如课时费、津贴等)的资金安排是不能到位或不能完全到位的,出现资金支付展期的情况,预算难以执行。下半年学校开学后,高校收取每学年的学杂费,然后以其支付上半年展期未支付的各项费用及本学期的各项费用。由于大额的费用支出严重超过收入,最终导致不能以收抵支,债务不断延期,正常教学和管理所需资金无法得到保证。

(二)债务过度 财政拨款和学杂费收入不能保证高校发展的资金需要,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高校发展过程需要大量资金,其原因有:第一,扩招引发校园面积扩大,建筑面积增多,导致资金需要增加;
第二,高校评估引发基础设施建设和仪器教学购置。有些高校基础差,在以前的办学过程中不注重学校硬件、软件建设,为迎接评估突击购建硬、软件设施,导致资金需要增加;
第三,高校大量引进人才。高校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要保证高质量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就需要高级人才,引进人才成为高校共同关注的焦点,投入大量资金也就成为必然;
第四,为吸引人才诱发行政现象,“学而优则仕”已成为高校的潜规则,为了吸引住人才,许多高校都实行政治待遇,结果造成机构臃肿,导致大量的行政经费增加。为解决高校对资金的需要,银行贷款也成为高校筹集资金主要方式。由于高校借款时没有对其贷款项目和经济承受能力做充分的估计与规划,盲目、迅速增加贷款,导致负债总额太大,超出其经济承受的最大能力,势必导致学校年资金使用成本成几何倍数增加,每年高额利息的支付也就成了高校固定的财务负担,造成学校流动资金短缺,从而影响学校正常工作的开展,也必将加大高校财务风险。

(三)不注重资金使用效益 高校虽然不以盈利作为其目标,但应该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特别是银行贷款资金的使用。导致高校资金使用效益欠佳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高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重视可行性论证。对项目建设期中所需资金量及时间把握不准确,进行赤字预算,不考虑自身还款能力,导致资金不能发挥其效益;
二是高校过分注重自身形象诱发资金浪费。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高校不但注重项目主体功能的发挥,而且还注重主体工程形象建设,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
三是高校对支出控制不力。集中表现在财务支出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日常性财务支出膨胀,财务支出管理方法落后,如管理费用等酌量性固定成本严重脱离预算;
四是不注重固定资产的管理。一方面高校在不提取固定资产折旧的情况下,没有充分重视固定资产购置、领用、报废等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学校原后勤单位使用的固定资产没有进行及时清理,也没有办理固定资产的投资、移交手续,导致固定资产流失。

二、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建立的基础工作

(一)制订详细工作计划 建立财务预警指标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做好实施预警指标的工作安排。工作计划的制订必须详细和有操作性,必要时可以聘请专家进行指导。

(二)组织专业人员 高校的财务或审计部门应为预警指标建立的责任部门,也可以设立专门的预警部门来负责财务预警的工作。预警指标的作用的发挥还需要高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各部门都要有专人负责预警资料的收集和及时传递,以保证信息质量。

(三)规范规章制度,加强信息管理 信息是财务预警指标正常运行发挥作用的基础。因此,要加强对信息的整理收集,做好信息管理工作。为此,应该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由专业人员负责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并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同时还应完善高校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财务预警指标向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良好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包括结构完善、组织健全、权责分明、业务处理程序适当以及信息记录真实披露及时等内容。

(四)风险预警教育 为了充分发挥财务预警指标应有的预警信号作用,改进高校管理,必须对全体员工进行财务风险预警教育。只有全体员工对财务风险预警工作都有高度的认同感,并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强化风险预警意识,才能起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五)结合业务流程再造,使高校各子系统协调运行 建立财务预警指标的目的是全面真实地反映高校财务风险的情况,以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财务预警系统应与高校组织的其他子系统协调一致,从而使得子系统之间的摩擦系数达到最小,整个高校组织运行效率达到最高。高校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从而实现业务的整合,保证财务预警指标发挥作用。

三、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设计原则

(一)体现高校财务风险的特点 高校财务风险不同于企业财务风险,企业是盈利性组织,而高校是非盈利的事业单位。高校财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指筹资风险,是由于借入资金而导致将来可能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导致财务危险发生,使高校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企业的资金流转是为了增值,而高校的资金流转是为了维持和发展高校教学、科研事业。高校财务风险有其特点,如在筹资方面有较强的政策性,在开支方面不具备补偿性,在产品方面没有盈利性,在周转方面缺乏再生能力等。因此,高校并非在资金流转的每一环节都存在与企业等量级的风险,也就不能以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的指标来套用反映高校财务风险的指标,而要选取能反映高校财务风险特点的评估指标。

(二)体现高校财务风险的内在成因 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内在原因,是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设计的关键。“支付不能”意味着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主要表现在流动资金可能短缺,可能出现不能正常支付工资,缺少资金用于日常开支等现象;
“债务过度”意味着管理不善,主要表现为举债的盲目性,银行贷款增加迅速,超过其最大经济承受能力。“不注重资金使用效益”意味着效益不佳,

具体表现为投资盲目、不进行科学论证,支出控制不力等。衡量财务风险指标,理应从这些方面进行考察,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财务风险的实质。

(三)体现高校会计信息的应用 各高校普遍实行财政部、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该制度对高校会计核算的范围、方法和口径等作了具体规定,由此产生的会计信息比较全面、准确,且具有可比性、连续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因此,设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要能直接利用这类会计信息。

(四)体现高校财务管理动态性特点 财务预警指标的建立不仅要考虑高校过去的状况,而且要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它是动态的分析过程。一般来说,监测的时间越长,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越高。动态性原则还体现在财务预警指标必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风险的变化而不断修正和补充,以保证预警指标的先进性。

(五)体现高校财务管理灵敏性特点 要求财务预警指标能够使高校财务状况的变化在预警指标中迅速反映出来,以便管理者做出判断和采取行动。根据灵敏性原则,高校在构建财务预警指标时应选择与高校财务联系紧密、相关性较高的指标进行测试,去伪存真,做出最优判断。

四、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按照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设计原则,预警指标体系应由偿债能力、运营绩效能力、收益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模块构成。考虑到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是负债,所以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是偿债能力指标为主,运营绩效能力、收益能力和发展能力指标为辅。在具体指标的选择方面,各指标间应既相互补充,又不重复,尽可能全面综合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

(一)偿债能力指标偿债能力反映高校偿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可选择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带息负债比率、长期负债占全部负债的比例、负债偿付率、可供周转月数等指标评价高校偿债能力。各指标具体说明如下: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资产负债率用于分析负债程度和财务风险的大小。从高校的性质来看,资产负债率保持在较低的比例上较为合适,高校资产负债率的警戒线为40%-60%。当高校资产负债率大于60%,就应该发出预警信号;
资产负债率大于1,说明高校财务状况已严重恶化。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比率表明高校每一元的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保障,是衡量高校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这一比率越高,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就越强。高校流动比率为1.5较好,小于1.5则应发出预警;
但比率过高,其偿债能力未必很强,反而会因为大量流动资产的占用影响到高校资金的运营效果。带息负债比率=(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利息)/负债总额×100%。带息负债比率表明高校带息负债占全部负债的比例,带息负债比率越高,说明高校的财务负担越重,还本付息的压力越大。长期负债占全部负债的比例=长期负债总额/负债总额×100%。这一指标反映长期负债占全部负债的比例,用来分析不同期限的负债结构,该比例越少,表明高校还债的时间越紧迫,风险越大。负债偿付率=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总额/可用于偿还债务的收入×100%,负债偿付率将债务与收入结合起来,用来分析高校取得收入偿还债务的能力,比率越小说明偿债能力越强。可供周转月数=(年末银行存款+年末现金+年末借出款+年末债券投资+年末应收票据-年末借入款-年末应交税金),学校全年支出总额/12。其中,年末货币资金结存额一般是年末银行存款和现金,反映的是现实支付能力;
若考虑年末可变现收回的债券投资、应收票据、借出款以及借入款、应交税金等的情况,则反映的是潜在支付能力。该指标值越大,表明支付能力越强。由于高校经费来源中稳定性、可靠性最强的渠道是国家拨款,而这些拨款一般是按季度下达,所以可供周转月数最好不要低于3个月。

(二)运营绩效能力指标 高校资产和资金的使用是为了维持和发展高校教学、科研事业,如果不能完成既定目标,说明高校的资产和资金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可选择收入支出比率、生均学费收入支出比率、公用支出比率、固定资产增长率、自筹收入能力比率、应收及暂付款占年末流动资产的比重等指标来反映运营绩效能力。具体说明如下:收入支出比率=一定时期高校收入总额/一定时期高校支出总额。这一指标反映高校每一元支出有多少收入作保障,是衡量高校对资源的利用能力,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自我支付能力越强,相对来说筹资风险越小。一般以0.5为宜。生均学费收入支出比率=生均学费收入数/生均支出数。该指标反映高校生均支出一元有多少生均学费收入作保障,是衡量高校学生交费补偿支出能力,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动用其他经费补足学生支出的能力越强。公用支出比率=公用经费支出/事业支出,衡量事业支出的结构指标。公用支出比率反映高校合理安排资金的能力,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用于发展投入的资金大。一般以0.5为宜。固定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总额-上年固定资产)/上年固定资产。该指标反映高校在设施建设及设备购置中所投入的资金,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资产增长速度越快;
但过高也会导致筹资风险增加。自筹收入能力比率=自筹收入/总收入。这一指标衡量高校在开源创收方面的能力,也是高校自身价值实现的体现,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自我发展能力越强。应收及暂付款占年末流动资产的比重=应收及暂付款/(学校总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该指标反映了高校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指标数值越大则财务风险越大。

(三)收益能力指标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高校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开展全方位的社会服务,运用自身力量最大限度的获取最佳的办学效益。可选择总资产收入率、净资产收入率、投资收益率、职工人均纯贡献、合格学生生均教育成本等指标衡量高校收益能力。具体指标说明如下:总资产收入率=总收入/总资产,反映每一元资产所实现的收入数,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资产的收益能力越强。净资产收入率=总收入/净资产,反映每一元净资产所实现的收入数,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净资产的收益能力越强。投资收益比率=(对校办企业投资收益+其他投资收益)/(对校办企业投资+其他投资),反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资本收益的能力,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收益能力越强。职工人均纯贡献=(总收入-总支出)/在职职工人数,反映职工为学校净收益所作的贡献,指标值越大,说明职工对高校的贡献就越大。合格学生生均教育成本=某时期用于学生教育的全部事业经费支出/(∑各专业学年考核课程数×该课程考核合格的学生数量)×学年每生平均课程,这一指标既考虑了教育经费支出的绝对数,又充分考虑了培养学生的质量问题。指标值越小,说明高校办学效益越高。

(四)发展能力指标 发展能力反映高校持续发展能力,可选择资产权益比率、自有资金动用程度、其他资金占用程度、自有资金余额占年末货币资金的比重等指标反映高校发展能力。各指标具体说明如下:资产权益比率=净资产/资产总额,反映总资产中净资产所占的比重,比率越高,说明高校未来可运用的净资产越多。自有资金动用程度=(应收及暂付款中非正常周转垫款+年末对校办产业投资+年末其他对外投资+年末借出款)/(年末事业基金+年末专用基金-留本基金)。该指标是极小型指标,指标值越大表明白有资金动用越多,可供学校发展的资金越少,风险越大。一般来讲,该指标不应该超过100%。其他资金占用程度=(年末学校基金及其他基金暂付+年末对外投资+年末借出款)/(年末流动资金来源合计-年末科研类拨款与收入-年末对外服务收入-年末其他借入款)。该指标说明其他资金的占用程度,其他资金挪用越多,财务风险越大。根据相关理论分析,该指标的安全度为20%。自有资金余额占年末货币资金的比重=(年末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年末专用基金-留本基金)/(年末银行存款+年末现金)。比重越大,表明学校可支配的自有资金越多,财务风险越小;
反之,当该指标值小到一定程度时,则表明学校财务有了潜在危险。在财务状况较稳定的情况下,该指标值通常在54%~60%之间。

财务年末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指标 加权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 货币时间价值

财务分析主要针对企业财务报表,借助于一系列的财务分析指标,将原始的财务报表数据转换成易于理解的可读性信息,帮助投资人、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总结、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果与发展趋势,企业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分配等各方面有价值的信息。总体而言,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由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和企业发展能力指标四个重要方面构成。我国的财务指标体系发展到现在,虽然有很大改进,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分析及对企业整体评价分析的要求,但在财务指标计算方法方面仍存在较大局限性。

一、文献综述

(一)现有文献的研究现状分析

针对目前财务指标体系及具体指标分析中存在的缺陷,学者们已经提出了大量的改进建议,比较有代表性的大致有以下几点:

1.陈俊等学者提出:传统财务指标体系对反映现金流量的指标使用较少。传统指标大都是运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计算得来,无法完整地反映企业实际现金运用情况,导致指标不能客观地评价企业偿债能力及收益质量,从而掩盖了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

2.王彦忠等学者认为:传统指标无法客观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收益质量。偿债能力指标用到的流动资产包含大量应收账款等债权资产以及变现能力较弱的存货,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盈利能力指标中存在诸如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成本计算法和会计估计等大量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利于反映企业真实的盈利水平及收益质量。

3.肖斌等学者指出:第一,一些指标的分子分母计算口径不一致。例如“总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的分母是平均资产总额,包括了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等,但分子仅是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因此该指标在不同时期或企业间缺乏可比性。第二,一些指标缺乏时间上的相关性。不同时点上资产价值有所不同,而很多指标计算时没有考虑期初期末不同时点货币时间价值。第三,缺乏对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的考虑。因为财务数据的形成受到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财务指标分析不能局限于财务数据的分析,而要考虑到企业自身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

4.部分学者认为传统财务分析体系使用财务报表上的数量性资料,很少考虑非货币计量因素。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企业间的竞争多表现为人才、技术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竞争,而这些非货币性信息在现行财务报表中缺乏充分的反映。

(二)现有文献的综合分析

通过查阅近期资料,笔者发现对于传统财务指标分析体系的局限性,财务管理学研究做出了改进。例如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财务管理学》和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财务管理学》两书中有关财务指标分析体系就有明显的改善,主要表现为:第一,指标体系包含了现金流量比率、现金债务比率、资产现金流量回报率等,大大提高了现金流量指标的比重;
第二,计算“有形净值债务率”时把无形资产从股东权益中剔除,尽量保证了分子分母计算口径的一致性;
第三,增加了现金营运指数、净利润现金含量和主营业务收入现金含量等指标,从而保证了对企业收益质量的分析;
第四,增加了对企业短期、长期偿债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更加注重企业的内外环境;
第五,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可以通过结合平衡积分卡,增加市场占有率、产品品质和创新能力等非财务分析指标,使得企业更加关注技术、知识、人才等无形资本,并且在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时更加关注企业的非财务性指标,如市场价值、品牌价值、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等。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传统财务指标分析体系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改进方案及策略。但是,它们基本上都停留在指标元素界定和指标体系完善的层面上,而对各个具体指标在计算方法上却无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当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时,一些缺乏时间相关性指标的计算方法会发生改变。因此,本文通过深入研究缺乏时间相关性指标的计算方法,运用简均法、加权平均法和动态平均法,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计算出客观反映企业实际状况的财务指标,并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可靠的决策依据。

二、对现有财务指标计算方法的改进构想

(一)现有财务指标计算方法的局限性

在财务指标的计算中,尤其是反映企业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指标,要用到“平均”的概念。例如: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这些指标的计算有很大相似之处,即分母都是根据“(期初+期末)÷2”计算的简单算术平均值。笔者认为这种简单的计算方法存在三点不足:第一,仅用期初和期末数据,忽略了当年其他月份的实际情况,容易偏离实际。特别当企业的销售存在季节性时,期初期末数据就不具备代表性;
第二,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之一,它揭示了不同时点上资金之间的换算关系,这些指标忽略了货币时间价值显然是不合适的;
第三,当企业处在特殊时期时,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时期,期初和期末数据更不具有代表性,甚至2008年全年的数据都不具代表性。因为每个企业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各不相同,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所以特殊时期的数据不能反映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状况。

(二)对现有财务指标计算方法的改进构想

鉴于现行指标的计算方法过于简单,容易导致得出的指标偏离实际,本文以“应收账款周转率”为例(其他指标计算过程类似),针对不同情况,分别给出如下建议:

1.当期初数和期末数具有代表性时,采用期初期末加权平均法

当企业运行正常时,企业的生产销售在各个时期较为稳定,“应收账款”的期初期末数能够代表企业的正常水平。但是,由于期初数和期末数对企业当年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对掌握的不同时期的信息资料不能一视同仁,实际上近期信息资料对指标的影响程度必然大于远期信息资料。所以期初数和期末数的地位不同,不可直接简单算术平均。为了客观地反映该问题,我们对期初和期末资料进行不同处理,即对期末信息资料给予较大的权数W2,以增大其对指标的影响程度,而对期初信息资料则给予较小的权数W1,以减小其对指标的影响程度,最后计算期初期末的加权平均值。具体W1、W2的值由“德尔菲法”确定,此法不属于本文讨论范围,此处不再赘述。

计算公式如下:

应收账款加权平均余额=期初余额×W1 +期末余额×W2

(1)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加权平均余额

(2)

2.当期初数和期末数不具代表性时,对全年数据进行加权平均

①不同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措施不同。如:企业一年中前10个月的“应收账款”余额都比较大,但企业制度规定年末必须把“应收账款”全部或大部分收回。在这种情况下,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母较小,造成应收账款周转率虚高的假象。②当企业的销售存在季节性时,“应收账款”余额在一年中分布不均匀,导致期初数与期末数都不具有代表性,从而无法反映企业本年度应收账款的实际情况。

针对上述两种情况,以下是笔者的建议:

①只在期末计算当年12个月(或按季度)的应收账款余额的加权平均数(权数大小由信息资料的远近期分别赋值,远期权数小,近期权数大,采用德尔菲法),然后再计算期末应收账款周转率,使得周转率计算值更贴近企业实际情况。

计算公式如下:

应收账款加权平均余额= (3)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加权平均余额 (4)

(其中,X1,X2,...,X12分别代表第1月到第12月的应收账款余额,W1, W2,..., W12分别代表每个月对应的权数)

②在当年每个月末(或每个季度末),滚动计算应收账款加权平均数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保证了企业能及时得到应收账款周转情况信息,加强事中管理,掌握主动权,而不是在年末计算一次,仅仅事后评价。此法下计算公式类似于(3)和(4)。

3.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由于货币具有时间价值,而年初余额与年末余额是不同时间点上的货币数值,因此它们不可直接相加减,特别当年初余额较大时,它一年期的时间价值无法忽略。笔者的建议是:

①如果“应收账款”期初期末数据具有代表性,则先把期初余额折算为一年期的终值,再计算这个终值与年末余额的简单算术平均数,然后再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从而保证期初数和期末数在同一个时点上,才具有可比性。

计算公式如下: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期初余额×(F/P,i,1) +期末余额]÷2

(5)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6)

(其中(F/P,i,1)表示年利率为i,期数为1的复利终值系数)

②如果“应收账款”期初期末数不具有代表性,例如企业的销售存在季节性时,先计算每个月(或每个季度)余额的终值,再求简单算术平均数作为分母,用来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此法下公式类似于(5)和(6)。

4.对处于特殊时期的企业,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时期,仅仅利用2008年的年初年末数据不足以代表企业正常条件下的应收账款水平。此时可以参考历年的应收账款余额,比如2005年、2006年、2007年,然后根据时间远近分别赋予它们权数W1、W2、W3、W4, 其中W1

计算公式如下:

应收账款加权平均余额= X2005×W1+X2006×W2+X2007×W3+X2008×W4 (7)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加权平均余额 (8)

(其中,X2005、X2006、X2007、X2008分别代表2005年至2008年的应收账款期末余额)

5.在公式: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中,如果企业销售收入在当年12个月里分布不均匀,存在季节性销售,比如第一季度销售收入多,后面三季度的销售收入很少,当分母考虑的货币的时间价值时,分子也应该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应该计算每个月或每个季度的销售收入的终值,再求和,即为全年的销售收入,从而保证了分子分母的一致性。

三、小结

本文归纳总结了学者对财务指标分析系统及具体指标当中存在的局限性的改进策略,虽然这些局限性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针对指标计算方法的缺陷却无系统的研究。本文提出了应用简单算术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和动态平均法计算财务指标。新的计算方法克服了传统财务指标在时间上的差异和忽略特殊情况的偏差,同时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使得这些指标更贴近企业的实际,更加科学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更具有参考价值,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利于决策的依据。同时,按照滚动平均法计算的指标也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服务,加强企业的事中控制的主动权,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俊.企业现行财务指标分析的改进构想[J].会计之友,2006(8):28-29.

[2]王彦忠.浅析财务分析指标的局限性[J].中国总会计师,2008(9):70-71.

[3]肖斌,欧晓晖.财务指标分析的局限性及其修正[J].财会月刊,2006(5):17-18.

[4]王文华,章毓育,钱静芳,安宁.财务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203-239.

[5]姚晓民.财务管理学[M].第2版.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223-243.

财务年末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据字典;
年末结转;
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0.086

1引言

由于商I会计软件的迅猛发展,其方便快捷的操作,大大节省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因此我校使用用友U872演示版软件进行实验教学。然而由于教学演示版的限制,财务软件中有些功能无法实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校教师利用用友数据字典,对系统后台数据库进行修改,恢复受限功能,达到教学目的。本文以用友U872为例,介绍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解决年末结账的问题。

2提出问题

由于学校教学软件并非商业版本,因此年底总账模块是无法结账的。

当学生1-11月份的经济业务完成后,可以直接进入用友软件,打开总账系统模块,依次点击总账-期末-结账,工作报告显示成功结账。可是12月份按照本步骤结账却无法成功。查看工作报告发现,由于子模块薪资模块尚未结账,因此总账在期末也无法结账。

薪资模块尚未结账的原因是薪资模块的月结工作只在会计年度的1-11月份进行;
当执行薪资模块月结的时候,会出现“请进行结转上年数据操作”的对话框。这是因为薪资模块只有月末处理,没有年末处理,因此12月份不能进行月结,而是在“年末结转”中完成的。

3解决问题

3.1建立新年度账,执行结转上年

在12月份月末时,先建立一个新的年度账。建立年度账的工作由账套主管在“系统管理”里面做。再把系统日期调整到新建立的年度账的1月份,用账套主管的身份登录系统管理,结转上年度的工资数据就行了。具体做法是:

3.1.1建立年度账

(1)在系统管理界面单击“年度账-建立”菜单,进入建立年度账。

(2)系统弹出建立年度账的界面,它中有两个栏目“账套”和“会计年度”,都是系统默认,不能进行修改操作。

(3)系统提示“确认建立[2016]年度账吗?”点击“是”。

(4)系统提示正在传递基础数据表。

(5)系统提示建立年度:[2016]成功。

3.1.2结转上年数据

(1)以账套主管的身份选定账套注册登录,进入系统管理界面。注:此时注册的年度应该是需要进行结转的年度,如需要将2015年的数据结转的2016年,则需要以2016年注册进入。

(2)在系统管理界面单击“年度账”的下级菜单“结转上年数据”,点击相应模块结转功能进行上年数据的结转。

但是这样的弊端是在执行建立年度账操作的时候必须使用加密狗,而几乎每个学校在购买正版软件时只拥有一个加密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拿到并使用加密狗的可能性很小,也给正常的教学带来了困难。

3.2使用数据字典,修改薪资模块的月结状态

(1)数据库中重要表的讲解。

①ufysftem库。

此库是系统参数数据库,其中主要存放各个账套的共用信息,意义很大,日常应用的也很多。

②ufdata库。

此数据库叫应用数据库,命名规则是ufdata_账套编号_年度(四位计数),其中主要存放每个年度的账务数据,包括各个模块的数据。在数据表中,命名方法是模块代码_表名。

其中:ap代表应付;
ar代表应收;
gl代表总账;
wa代表工资;
fa代表固定资产;
pu代表采购;
sa代表销售;
st代表库存;
ia代表存货;
fd代表资金管理;
ca代表成本等。

通过在用友数据库表及数据字典中利用定义描述进行比对和查找,薪资模块期末处理应当在UFdata数据库的公共模块,表名为GL-mend,其相关功能就是结账。

(2)执行“开始”菜单,打开“程序-Microsoft 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找到本账套的数据库“UFDATA_777_2015表”,在表中找到并右击“GL-mend”,选择“打开表-查询”。

(3)输入并执行SQL语句。

薪资模块12月的月末处理就是使工资的gl_mend中12期间对应工资的列的值为1;
参考语句:Update gl_mend set bflag_wa=1 where iperiod=12,然后点击“!”执行命令。

(4)当再次进行总账期末结转时,账套提示结账成功。

4结束语

由于教学版本的局限性,如期末结账这些命令我们通过修改数据库得以实现。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修改数据库数据学习到数据库的组成结构和运行状况,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在实际工作中如果通对数据库或应用程序结构进行修改时,可能会造成数据损毁甚至数据泄露。因此财务专业学生在财务软件操作时,应当对财务软件的数据库加以保护,设置和保护好自己的口令密码,防止泄露他人,避免为企业造成财物损失。

参考文献

[1]寿莉,贾娜.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数据库技术[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24).

推荐访问:年末 财务 五篇 财务年末总结【五篇】 财务年末总结(精选5篇) 财务年末工作总结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