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五篇】

时间:2023-06-25 21:20:02 来源:网友投稿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中图分类号:C9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1-0279-02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回顾1992年党的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五篇】,供大家参考。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五篇】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人事管理;
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1-0279-02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回顾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按照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健全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从而拉开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序幕。2000年,中央下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以推行聘用制,破除干部身份终身制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随后中组部、人事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通过推行岗位聘用制度,实现人员的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明确了聘用制度的相关政策规定,为事业单位试行聘用制度提供了政策依据。2006年,入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及其实施办法,在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同年,人事部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其核心内容是进一步转换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在建立和推行岗位管理制度下,改革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制度。《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提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按照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形成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制度。”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现状

纵观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可以看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以分类、聘用、岗位设置等主要内容展开的,其主要目的就是要理顺事业单位的体制、完善事业单位的机制、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从而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事业单位的生机活力,不断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和效益。虽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管理体制上还没有真正实现法人治理结构,还没有完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聘用制,岗位设置管理相对滞后,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还不健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还没有形成。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还不能从立法角度来解决事业单位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管理制度上,由于建国初期,我国借鉴前苏联的管理模式,建立起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体制,中央政府控制了一切人、财、物权,成为一切社会活动的唯一主体,直接配置社会资源,直接组织和管理社会生产活动,直接控制整个社会活动的运行,这就决定了社会各项事业要由国家来举办。致使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与国家机关人事管理制度同属于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2.在立法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人事管理立法进程不断加快,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事法规体系。相继出台了行政机关的《公务员法》,企业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而有关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法律法规并未出台,人事管理的单项政策规定也不健全。现有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也极为有限,并多是以文件形式下发,缺乏权威性和有效性。

3.在法规执行上,事业单位的人员不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技术人员同属于国家干部,执行与国家机关相同的干部人事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用人关系、奖惩考核、工资分配、福利保障等方面基本没有区别。加之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法律法规缺乏,导致事业单位在管理上往往是依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有关规定,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或企业职工的有关规定,如《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等规定进行管理。

4.在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上,一些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缺少法律法规支撑,缺少法定的程序,致使内部规章制度在现行的法律法规框架下的执行过程中引发纠纷,并多以败诉而告终,常常使得事业单位处在被动之中。三、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人事管理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为实现既定目标,运用科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对工作人员的录用、考核、调配、培训、工资、福利等项事宜所实施的具体管理活动。而人事管理制度是对人事管理活动而制定的各项法规、措施和规章制度的总和。它具体包括对事业单位人员的聘用、岗位设置、考核、奖惩、培训、工资福利等各项管理规定。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在现代生活中,人事档案对于个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社会公共信息的建立,同时还有利于人才的合理配置。这是由于人事档案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证明,它包含着个人的学历、社会管理、工作经历等基本信息。通过人事档案管理,有助于社会公共信息的建立。另外,从公益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而言,其在招聘时人事档案是他们考核的重要信息。而且随着社会发展,公益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和员工的工作性质也在发生着变化,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正是记录这一切变化的载体,通过人事档案的完善,可以清楚发现员工的工作历程和改变。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在对人员进行调动、任免时,都需要对员工的思想道德、个人经历以及工作经历等多方面进行考核,在这种状况下,事业单位除了通过员工人际关系进行调查了解之外,人事档案就是事业单位考核最为直观的资料了。因此,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有助于事业单位更为全面的对员工进行考核和衡量,帮助事业单位更好的进行人才的合理配置,同时还有助于促?M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二、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指导

公益事业单位一般由国家财政全额拨款,因此,在与其他未来必将被推向市场的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对比时,公益事业单位更为稳定,从而近年来成为众多求职者眼中的“香模摸”。而“逢进必考”目前已成为公益事业单位录用人员的一般方法,但是“事业单位考试”这种形式上公正的方式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常常会存在着一些“暗箱操作”。这是由于公益事业单位在人员录用时拥有“条件自主设定权”,包括招聘人员的学历、专业等条件都是由事业单位自行制定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因人设岗”、“因人设条件”的弊端难以杜绝。而且,即使考试公正,在面试环节,也难以消除其中的人为影响。另一方面,目前,公益事业单位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多遵循的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而这一法律条文最近一次的修订还要追溯到 1998 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公益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用人制度都在不停的更新迭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在实际应用中已经不再完全适用于当前的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了,因此,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亟待完善,需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指导其工作。

(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僵化,配套设施不完善

目前,公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主要施行的是身份管理,而这种管理方式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经过时间的累积使得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逐渐僵化,人事管理缺乏灵活性,也难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公益事业单位人员待遇为例,公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福利待遇长期实行的是“编制基本工资+职称工资+津补贴”,在这样的待遇执行方式中,员工难免滋养出“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思想,从而造成公益事业单位员工消极怠工的现象。另一方面,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不仅仅是对员工招录制度、管理制度的管理,其还包括职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培训制度、退休制度的管理,但是就目前而言,这些制度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得到有效协调和完善,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矛盾需要公益事业单位去改革和优化。

(三)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重要性认知不足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对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并不十分重视,这是由于以下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由于人事档案管理本身是无法创造经济效益的,因此,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于人事档案的管理往往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从而形成“说起来重要,用起来需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形,而且由于人事档案整理间隔过长,常常会出现人事档案信息缺失、滞后等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人事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和重要性的认知,公益事业单位员工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程度认知不足,意识不到人事档案管理的价值,因此,在履历表填写抑或是年度考核评定时,尽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已再三强调资料填写正规性和标准性,仍存在部分员工随意填写,在不确定信息,如入党时间、入党联系人等,不经事实求证就以自己的想法肆意填写,从而给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造成负担。

(四)人事档案管理标准化、信息化程度有待增强

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包括员工学历、工作经历、教育经历、政治审查等多方面的材料,按照相关规定以上资料必须使用 16K 规格的公文用纸,但是往往在人事档案整理时,可发现上述资料规格用纸五花八门, 如16K、A4、A3;
而且员工人事档案管理尚且没有规范标准的登记表和统一的装订标准,人事档案管理标准化程度有待完善。另一方面,传统的纸质文档管理方式不仅书写麻烦,在纸质文档归纳和整理方面更是耗尽了人事档案管理职员的心力,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电子技术被应用到企业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不仅有助于人事档案的收集与归纳,还能实现事业单位的精细化管理,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在人事档案管理上的信息化程度水平还远远不够。

三、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完善决策

(一)建立公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法律法规

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人事管理有国家出台的《公务员法》对其辖属内的职员权利义务、社会保障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进行规定;
企业工作人员的人事管理则有国家出台的《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对其辖属内的职员的权利义务、职责范围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进行规定,但是目前专门针对公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认识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暂时还是一片空白。另外,随着事业单位的进一步改革,公益型事业单位在所有事业单位中不管是单位数量还是其辖属的职员数量上都是占大部分的,是相关领域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主体。因此,国家应出台公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事管理的法律法规,对其辖属下的职员的福利待遇、工作内容、社会保障进行明确的规定,保障其义务、权利和福利,从而规范化、标准化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二)完善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完善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制度,统一公益事业单位岗位招录条件,防止事业单位任意更改录用条件,其次,在面试环节采取异地混合面试专家组开展面试,杜绝“走后门”现象的发生,保证招录考试的公平公正性;
二是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福利待遇制度,完善的福利待遇制度对于员工的激励作用是十分可观的,事业单位应尽快完善适用于公益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福利待遇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工作量化考核指标;
三是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妥善解决招聘职员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养老保险问题,保障在职员工的合法权益,消除其后顾之忧,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
四是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监督制度,完善的制度还需要有效的执行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而对制度的有效执行则需要完善的考核制度进行监督,因此,在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同时,还需健全相??的考核监督机制。

(三)增强员工对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重要性的认知

人才资源是促进公益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无论是公益事业单位还是其辖属的职员都需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首先,针对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事业单位应配置专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人才,全面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并使其能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创新改革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尽职尽责的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其次,事业单位需加强对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宣传力度,并规律性组织单位员工参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培训,使宣传落到实处,帮助事业单位员工树立人事档案管理意识,增强其对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重要性的认知。

(四)促进人事档案管理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实现人事档案管理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关键。公益事业单位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汇总应采用统一标准的规范对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纳,标准化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有利于发挥人事档案的作用。另一方面,公益事业单位还需推进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时代,衡量一项工作先进与否,主要是看这项工作的信息化程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公益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也应与时俱进。因此,公益事业单位应开发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人事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从而避免重复性工作,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内控制度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含义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其目的在于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制度跟程序防止错误以及舞弊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用来提高管理的效率。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够保证单位正常运转及持续发展,更能够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达到权利制衡的目的。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起一整套系统化、规范化的内控管理制度,将为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防范管理风险,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有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诸多不足,单位内部没有一套统一的有关于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认为有了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自然也就有了内控制度,造成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是不能及时完善。一是受到传统基数递增预算的影响,人们预算观念不足,很多事业单位对预算的分解计划非常随意,预算编制与执行都十分马虎,理财观念淡薄;
二是对报表数据的利用率差,无法真实的反映单位的财务情况;
三是专项资金的管理不到位,绩效评价形同虚设;
四是财会岗位设置存在业务交叉,专业人员配置不足,导致财务部门和人员职责不明晰;
五是没有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作为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内部审计是内控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单位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有些单位并未设置内审机构, 或设有内审机构也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一般是有章不循,设置的相关机构和规章制度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以上种种,使得财务监督与控制流于形式,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落实。

2.内控意识淡薄

内控意识是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有效落实的重要基础,部分事业单位在整体氛围上缺乏内控理念,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的了解,对内控制度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从领导层面来看,认为内控制度可有可无,在工作中并不重视财务的管理,参与度相当的低,简单的认为内控制度是财务部门监督,多数是被动接受财政部门的信息。认为有了部门预算就可以替代内部控制,很大程度上导致财务状况的随意性,即便有些部门制定了内控制度,也被束之高阁,没有具体实施。从财务人员来看,很多事业单位在用人机制上不完备、不科学,财务人员素质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不能满足会计工作需要,而其提出的内控措施往往流于形式,导致财务部门无法参与单位的业务经营和重要决策,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充分发挥有效的监管作用。

3.相关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当部分专职财务人员缺乏正规的专业教育,整体素质偏低,对于其所处岗位的职责不明确,责任不清楚,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和财务管理失控,不能准确地把握住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方针,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同时部分财务人员在进行实际工作过程中,盲目地听从上级的安排,不能够很好地保持财务的独立性,经济活动在工作人员所做的会计记录中也得不到准确的反映,财务信息失真严重地影响到本单位财务核算的工作质量。同时,鉴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质,财务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三、完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问题的措施

1.建立一套完善的内控制度

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优化。一是增强预算观念,对单位的财政资金及使用效率进行复核,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先预算后支出的原则不可改,无预算坚决不支出。事业单位要树立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体制,对单位的收支情况进行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规范,将其贯穿在整个预算进程中。二是完善财务分析,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财务报告的收支情况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分析,然后进行对比,对各个指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发挥财务报告的作用。三是建立内部核查制度,主要审核单位各个职能部门的各项支出是否符合效益性原则,单位资金是否符合合法性和完整性的要求,在各职能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机制,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性。四是明确单位内部各部门的职能性质、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范围和职责权限,通过合理分工,设立财务管理相关岗位、明确职责,最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五是充分发挥内审的作用。内审制度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措施,内审的目的就是协调人员有效履行职责,监督和检查各项管理制度的贯彻和执行,提高单位管理效果,保证财务的合理合规,信息的准确和真实。在审计中发现问题,在执行中改进问题,以达到不断地完善内部控制的目的。

2.增强单位领导以及员工的内控意识

领导要对内控制度高度重视,要树立内控观念和意识。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从领导角度, 强化他们对内部控制的意识程度,领导者在单位的管理中起着绝对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工作进程,进而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提高领导者的知识和技能业务素质,完善领导者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使他们更加符合现代内部控制的管理者要求。由领导干部带头抓内部控制, 能树立内控制度人人有责、干部职工人人从我做起的思想。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加强员工对内控知识的正确任何和理解,明确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在工作中的职责范围,强化员工在工作中的内控责任,以及通过建立健全赏罚分明的长效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多种方式,增强事业单位相关人员的内控意识。从财务人员角度,要增强按照法规和相关文件政策认真实施内部控制的意识,防止无原则的工作作风,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以标准制度为依据,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把财务审核的内控机制贯穿于平常的业务工作之中,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的贯彻执行。

3.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

高素质的财会人员是确保各项财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是推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创新的主体。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依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上级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不断加快。对会计法规的学习和财务知识的更新是每一位财务工作者的迫切任务。所以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再教育,不但单位要重视,单位领导要重视,更重要的是从事财务工作的每一位人员从思想深处真正地重视起来,并去认真落实。因此,要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一是要提高财务人员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大力培养其对党忠诚、为人正直的品质,使其能够在诱惑面前坚持原则。二是要加强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训。三是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再教育工作。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是单位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而建立的保障系统,贯穿单位整个经济活动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因此工作中,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经验,进行探索创新,从而建立一套符合我国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的修订和完善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

参考文献:

[1] 江敏.浅议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 J ] . 中国商界,2013(06)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一)会计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会计管理的监管不严;
没有仔细审查资金支出的流向;
没有健全发票报销制度;
管理程序混乱等,这些问题导致了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成本持续增长,回报却很低。这些问题都是由于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中存在的漏洞所导致的,它们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国家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出台了很多政策制度、颁布了许多相关文件,其中包括:给予公款吃喝凭发票报销的现象严厉的惩处;
呼吁民众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揭发官员贪污的事实;
明确规定了发票报销的标准,从根本上控制了乱报销现象和资金支出不明的现象。

(二)会计核算不准确

在我国会计制度中,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是我国会计制度核算的两个标准,收付实现制是大多数事业单位采用的核算制度,该核算制度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不明确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会计核算手续简单是收付实现制的优点,收付实现制的缺点是:只要收入和支出记录在本期,就被认定是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它不考虑收入和支出发生在哪一期,也不考虑预收和应计收入以及预付和应计费用的存在,到会计期末根据账簿确定本期收入支出,也不存在对账簿记录进行调整的问题。这就会造成结算后的收入和支出的结果不准确,会计账簿中的数据和实际资金就会产生偏差。

(三)财务管理有欠缺

对账目随意设置、不按照实际情况设置,这是事业单位在对会计账目进行财务核算时经常发生的现象;
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财务处理方法不科学、不严谨。这些因素造成了事业单位财政实际收入和实际支出不相符的现象。再加上国家相关单位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管理不严格,没有严格审查事业单位的会计账目,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对事业单位形象也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四)用人审查不严格

在我国传统观念中,人们对事业单位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很多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并不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财会类的工作需要相关专业人员,如果会计类的工作人员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或是相关专业能力低下,都会给会计工作带来一些问题。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过渡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人员上岗制度

从古至今,人们对事业单位的工作存在一种固有的思维:只要能考上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上班,那么这个工作就是个“铁饭碗”,一辈子不愁吃穿,而且自己退休之后,事业单位也能提供保障。因此,许多人就想方设法地进入事业单位,因此,事业单位中的人员就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同样,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中也存在该现象。除去一些具有会计专业能力的人,剩下的没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的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就非常容易出现问题,例如,会计账目不明确、发票报销管理不严格、不具有会计发生时效性的观念等。为了有效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事业单位在招人的时候一定要对应聘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进行严格的审查。对于那些职业素养高,但是专业水平薄弱的人员,事业单位要对其进行相关专业的培训。同时,事业单位要定期对老员工进行专业能力考核,对于考核不过关者要进行培训,直到他们掌握了企业化会计制度。

(二)优化会计核算方法

由于我国经济环境的改变,再加上事业单位的收付实现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收付实现制开始逐渐被淘汰。我国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采用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方法,该制度的优点是:权责发生制能对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有一个准确、真实地反映。在权责发生制中,为了使经营成果得到一个有效、正确计算结果,在保证应收收入和未付账款以及不属于本期的已收账款归属相应会计的前提下,要在会计期末对会计账簿数据进行调整。通过使用权责发生制,企业的经营状况能够得到更加真实地反映,同时也保证了财务中的实际支出和实际收入相等。因此,事业单位必须改变会计核算方法,将收付实现制转变为权责发生制,这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化会计制度过渡的必经之路,通过核算方法的改变增强事业单位对财务成本的管理。其次,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的时候,要通过权责发生制科学规定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以及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处理。最后,要用科学的方法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折旧,以此确保会计核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无规矩不成方圆,事业单位必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会计制度向企业化会计制度过渡。事业单位一方面要择优学习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根据国家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要求,将两者充分结合起来,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会计制度,以此适应新经济环境的要求。

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转型后的工作要点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在完成会计制度在向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过渡之后,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合单位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要充分利用企业化的权责发生制,淘汰会计制度收付实现制的“内部成本核算”方法。财务成本核算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和社会形象的建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将成本核算作为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重点,依据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事业单位经营成本,保证事业单位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的具体应用中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主导,以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中的权责发生制为具体的执行标准,实施事业单位中相关的会计核算工作。同时,在实际应用中也要注意对会计科目的修改,让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和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统一起来,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变得更加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保证事业单位的企业化会计制度更加完善。

(二)对会计账目加强管理

加强收入与支出的管理是事业单位会计账目的主要内容。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过渡之后,对于收入和支出科目,要按照经营收入、支出性质重新划分,这样会对会计核算更有帮助。因此,要实现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对等,提高管理水平,就必须要提高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有偿服务水平,对支出界限有效地划清。在企业化会计制度的管理下,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可以得到更好的管理,事业单位也能得到有效发展。

(三)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企业化的会计管理制度具有严谨性、科学性的特征,在事业单位中应用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可以对事业单位资产与负债进行有效地管理。依据企业化会计制度,严格管理现金和银行存款,及时进行银行对账工作,清理银行记录中的未达账款,保证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记录和银行会计科目是一致的。同时,要对库存货物进行定期盘点,保证会计科目的准确性。利用企业化会计制度严格控制事业单位的负债规模,避免事业单位出现盲目扩张的情况。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事业单位作为当前国家政治经济体系中的重要载体部分,在我国现代化社会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本文结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现状,对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践与应用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与论述。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一、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管理手段,保障企业资金、资产安全和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统计我国目前有126万个事业单位,职工人数超过4000万人。目前正处在2020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事业单位在满足现代社会事业公益服务需求上面临的任务也在不断加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因素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加剧,内部控制管理在企业改革中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突出性作用使得该项管理理念逐步被推及到事业单位的管理改革工作中。通过内部控制,事业单位能够加强对自身经营和经济活动的有效控制,从而实现对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的保护和监督,为事业单位管理者有效地掌握事业单位逐渐增加的经济活动提供了必要的途径。财务内控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社会群体对于事业单位公益提出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在教育、卫生、科技等方面的需求,当前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和公益服务性支出金额也在不断的增加。因此,为了加强事业单位对资金和资产安全的管理、保证事业单位服务工作和建设项目的有序开展,逐步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成为了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二、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工作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目前,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在不断推行,不少事业单位在管理中都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管理更多的局限在制度的订立与完善的层面,内部控制也多数停留在事业单位领导的报告、会议内容上,而没有在实际的管理中起到应有的控制作用。尤其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目前仍沿用传统的资金预算、审批、拨付、核算等工作办法和工作流程。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管理的认识和财务内控对岗位工作的要求认识较少。财务工作人员认识上的不足导致了财务内控管理过程中依旧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事业单位财务执行力差、财务状况随意性较大,给事业单位的资金和资产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二)财务管理工作岗位同内控要求不符

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要求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在设置岗位时应严格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轮岗制等岗位设置办法。然而,目前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专业人员配置不足是制约着财务内控发挥作用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专业人员的限制,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岗位上依旧存在着兼职、换岗、职位业务交叉等现象。这一问题导致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岗位和人员职责范围互有交叉、岗位职能不明、财务控制人为影响因素大的现状,使得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中、挪用、盗用、挤占专项资金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遏制。

(三)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流程中执行力较弱

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是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中的核心环节。然而,由于财务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导致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还局限在书面的层次。由于缺乏相应的执行监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办公方式和工作流程的随意性较大,缺乏按照内控制度执行的必要动力。因此,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形成必要的限制作用,无法弥补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管理上存在的漏洞,是国家利益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三、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创新建设

(一)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思想宣传教育活动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思想和制度的宣传工作,提高事业单位全体在职人员的内控意识是实现内控制度在事业单位管理中有效作用的基础。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工作不能只依靠事业单位领导层对内控管理重要性的理解,而是要让内控管理思想渗透到事业单位日常运行和管理中去,才能为财务内控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事业单位要通过开展以财务内控为主体的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如报告会、研讨会、知识问答竞赛等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经办人员、会计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等进行及时的财务内控思想认识教育,在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中建立起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二)改进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

科学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财务内控的根本保障。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的实施,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的财务现状制定出科学、规范、有效的内控制度,实现财务管理岗位的有效分工和在职人员职责的明确,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保障,进一步保障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合法、资金支出真实,不断提高事业单位财务资金使用的效益性,在明确事业单位资金流向的基础上,加大对财务工作的规范管理。

(三)加大内部审计监督管理在财务内控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是内部控制监督与管理中的重要部门。因此,根据内部控制管理的需要,事业单位应在自身内控组织结构中成立独立的内部审计工作部门。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对事业单位财务现状和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财务内控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因此,加大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设,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是确保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四)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实践

全面预算管理是能够成为事业单位中实行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管理措施。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和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预算编制、审核、调整、分析、执行和核算,可以改变事业单位以往财务支出由领导一支笔审批带来的人为性干扰,为财务内控的实施提供更加科学和规范的目标。同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将事业单位的财务目标进行细化和拆分,可以有效地约束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使用情况,并根据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价和考核工作,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起到进一步的监督与管理作用。

(五)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养

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实施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财务工作人员作为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实施的主体,对财务内控执行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为了提高财务内控的效率,不断增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是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立与完善的重要内容。因此,事业单位要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职业、思想考核工作,通过教育培养的方式,不断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四、结束语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在我国的文化、教育、卫生及科技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动力。但是,事业单位由于受到传统管理思想和管理惯性的制约,在管理体制中还存在着机制不灵活、事企部分、职能定位不清、公益服务性嘉奖的问题。因此,为了保证我国公益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逐步完成建设中国特色服务体系的目标,加快推动事业单位制度体系改革成为了当前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关键之处。

参考文献:

[1]臧晓冬.探究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对策[J].新经济,2014,Z1:80-81.

[2]蒋雷.从内部控制角度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中国外资,2013,11:160-162.

推荐访问:事业单位 管理制度 五篇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五篇】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