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保管利用处【五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6-18 09:05:04 来源:网友投稿

档案馆保管利用处范文第1篇关于寄存档案,在《档案法》中第十六条规定: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应当妥善保管。对于保管条件恶劣或者其他原因被认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档案馆保管利用处【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档案馆保管利用处【五篇】

档案馆保管利用处范文第1篇

关于"寄存"档案,在《档案法》中第十六条规定:"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应当妥善保管。对于保管条件恶劣或者其他原因被认为可能导致档案严重损毁和不安全的,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权采取代为保管等确保档案完整和安全的措施;
必要时,可以收购或者征购。前款所列档案,档案所有者可以向国家档案馆寄存或者出卖。"也就是说,不属于档案馆接收范围的单位和公民,其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可以以"寄存"的形式存放在档案馆。"寄存"作为档案移送档案馆的一种方式固定下来,但档案馆是否适合寄存改制企业的档案?如果盲目寄存这些档案,又会给档案馆带来怎样的隐患?

隐患一、档案数量多,占用空间大。从改制企业来看:以我区实际为例,共有改制企业319家(不包括乡镇企业),其中国有企业60家;
集体企业259家,1999年6月前已改制企业204家。从档案情况看:部分已改制企业档案仍属遗留问题,集体和乡镇企业资产产权变动时,档案的处置如果参照《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执行,那么就会出现档案数量大,质量差的现象。从实际状况看:企业主管部门档案机构面临人员缺乏、库房紧张的现状,不易承担起接收或寄存档案的负荷,这项工作最终将落在档案馆。面对这种状况,档案馆如果无选择地对改制企业档案加以接收或寄存,几十年后,当出现库满为患、爆发库容量危机时,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这些寄存的档案呢?是置之不顾,还是退还企业?

隐患二、妨碍馆藏优化建设。丰富馆藏是档案馆的首要任务,它包含两条内容:1、数量充分,质量优化。2、成分充实,结构合理。改制企业的档案多数在改制前没有进行达标或目标管理认定,档案属于自由整理状态,质量较差,企业又往往在改制结束时提出寄存要求,仓促进行;
档案馆对寄存档案没有相关的规定,缺乏约束力,导致一些没有保存价值或者重复的档案充塞馆内。此外,按《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的规定:产权变动后,基建档案、设备档案随其实体归属;
产品、科研档案(含专利、商标、专业技术等)按有关政策法规办理;
会计档案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执行;
生产技术管理、经营管理档案由双方商定,可移交接收方,亦可随党群工作、行政管理档案移交企业主管部门或寄存所在地国家档案馆。这样移交或寄存档案馆的档案往往是一种与企业权益、经济技术无关的信息,仅仅是为没有去处的档案设置一个比较放心的落脚点,这种种类单调、载体单一的档案实体,自然无法满足优化馆藏的目标。

隐患三、所有权不明确。《档案法(草案)》的审议报告中说:"档案的所有权问题,可以适用于民法通则关于财产所有权的一般规定",《民法通则》第七十一条: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寄存是一种暂时存放的行为,也就是说这些寄存在档案馆的档案依法属于这些改制后的企业所有,企业对其享有一定的权力。因此,不少企业要求以专柜存放,钥匙由企业保管的形式寄存,那么档案馆能否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技术,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编目、提供信息给社会利用?是否有权对这些档案进行鉴定和销毁?还是仅仅为其提供一个存放的空间。

隐患四、寄存费用难以确定。《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过程中,档案的整理、鉴定、移交、寄存等工作所需费用,企业或接收单位支付,破权变动档案处置暂?产企业由破产费用中支付。需要向地方国家档案馆寄存档案的,由原企业支付,破产企业由破产费用中支付一次性寄存保管费。但这笔寄存费具体该如何算,算到何时止,也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隐患五、寄存时间含糊。寄存档案时往往缺乏一定的手续,在档案移档案馆后,企业单位似乎御下一副沉重的担子,对其以后的去向就置之不理,变暂时寄存为长期、永久性存放,档案馆则需要不时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进行管理,这种被动局面难以摆脱。况且对那些倒闭、破产的企业,这种寄存又要持续到何年何月?又有谁来最终处理它们?都是个未知数。

"寄存"档案既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档案馆就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方式,作为解决档案安全保管和档案管理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而不是一种被动、无奈的行为。作为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档案馆对其分管范围内的档案具有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的责任,也就是说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馆对改制企业档案的最终流向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待企业改制中要求寄存的档案,可以认为是目前状况下的一种权宜之计,是改制中档案的过度阶段。为避免以上隐患的发生,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取以下几项对策:

一、破产、倒闭企业或转为私营企业的档案不存在寄存。破产、倒闭企业的档案除根据产权变化方式的不同去处置档案外,对暂无去处的档案,必须按要求移交档案馆。转为私营或中外合资、合作以及出售给中外合资、合作的企业档案,为防止档案散失,也有必要及时移交档案馆。移交档案按进馆要求做到以下三点:(一)把握好完整性,对具有永久、长期保存价值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全部接收进馆;
(二)控制好质量关,要求分类清楚,鉴定准确,装订坚固;
(三)造具移交清册,逐卷清点,方能移交。这样可避免以寄存的形式永久保管档案,确保馆藏档案质量。

二、允许连续性的企业档案进行寄存。对企业以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制、委托经营、租赁经营、出售产权、负资产转让、兼并形式产生的资产与产权变动,企业有一定的连续性,档案应该以保存在改制后企业为主。由于受保管条件的限制,或者其它一时难以克服的客观因素影响,会导致档案损害的,可以移送档案馆暂时寄存。

档案馆保管利用处范文第2篇

一、提前介入,变被动为主动

档案馆对机关撤并、企业破产的信息,一般只能从官方文件的渠道获得。特别是破产企业,虽然《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第六条第四款规定:“资产与产权变动的国有企业,按隶属关系及时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和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档案处置事宜。”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资产与产权变动的国有企业并没有及时向档案局提出申请,只是在一切事情都处理完毕后,才向档案局询问档案应如何处置。这就导致档案部门不能在第一时间介入、指导、监督其档案处置工作。对此,结合平谷区档案馆实际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制约机制,依法行使档案管理部门监督职能

档案部门积极与负责机构改革的主管部门或企业主管部门协调,向他们反映情况,提出档案的重要性,确保档案移交工作纳入改革方案,必须把档案人员列入清算小组,对撤并机构或破产企业的档案进行清理并建立移交的程序和标准,确保进馆档案的完整、规范,保证进馆档案的质量。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制约机制,在机构撤并或企业破产、重组过程中,由于工作头绪很多,档案管理很难进入领导视野,档案往往处于失控状态,极易发生损毁、丢失。例如,平谷区化肥厂在企业破产倒闭后,档案无人管理,若干年后,因有人查阅档案,才与档案馆联系,想把档案交到档案馆。档案馆接收人员发现这部分档案有的已经发霉、有的被虫咬鼠嗑,损毁现象严重。如果依法建立了制约机制,充分发挥档案局执法监督作用,把撤并单位档案接收纳人依法治档的轨道,就能保证这部分档案的齐全完整。

(二)主动与撤并单位联系,变被动为主动

在有关提前介入制度没有建立的情况下,不坐等撤并单位找上门来,一旦得到消息后,就要引起足够重视,马上与该单位进行联系,把工作做在前头,将指导的全部力量投入到此,避免因监督、指导不到位致使档案丢失、毁坏事情的发生。例如:平谷区档案局指导科的工作人员从区卫生局档案员口中得知平谷区第二 医院 要撤并的消息后,马上到平谷区第二医院监督指导档案业务工作,及时收集整理零散文件,按标准要求进行立卷归档,并会同管理科对案卷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了检查,为顺利接收进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例如,为保证平谷区国有企业档案齐全完整,平谷区档案局对全区国有企业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对区国有企业在资产与产权变动中档案的处置情况做到了如指掌,视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这样一旦企业破产或重组,就避免了档案的散失。

(三)对撤并单位加强档案宣传,引起领导重视

档案是一个单位 历史 的延续,其历史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都是无法估量的。在编写史料过程中,最怕遇到无档可查的情况,以致给编史修志留下遗憾。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撤并单位档案的清理工作,在宣传中可以通过档案法制宣传和档案利用实例宣传,使撤并单位领导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以加强档案工作。例如,平谷区药材公司撤并后,单位人员进行了分流,档案工作无人管理,平谷区档案局的工作人员多次找到原药材公司经理,向他宣传档案是一种无形资产,记载着企业的历史,价值不可估量,使原药材公司的经理深刻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亲自把档案交到平谷区档案馆,确保了药材公司档案的齐全完整。

二、严把进馆档案质量关,不符合标准不进馆

在机构改革和破产清算中,工作非常繁杂,加之人心浮动,工作消极涣散,特别是破产企业的档案,更存在收集不全、整理不规范情况。如将此类档案接收进馆,由档案馆重新整理,仅凭档案馆的人力、财力、物力是很难做到的,同时也影响到日后的利用效果。因此,从档案和档案馆的长远利益考虑,必须严把质量关,不符合进馆标准的档案不允许进馆。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 加强日常监督指导工作,搞好馆室衔接,为档案进馆打好基础。基层档案室业务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着档案进馆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还关系着档案馆整体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这就需要档案局业务指导人员在对基层进行指导时,严格按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订的规范要求办,注重馆室业务标准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日常基础工作抓得好,发生突发事件时,就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档案质量就会有保证。

(二)加强接收与指导的配合,统一质量要求,既分工又合作。对撤并机构或破产企业档案的接收工作中,普遍存在两种矛盾:一是指导科为保证档案齐全,存在“一窝蜂”全部进馆的要求;
而管理科为保证进馆档案质量, 档案馆接收人员严把质量关,不符合要求,坚决不允许进馆。二是撤并单位人心惶惶,找到人已经很困难,更不要说要求他们对档案进行整理;
而档案馆人员也没有精力在这部分档案全部进馆后再进行为解决这两种矛盾,就需要注意两个结合,即接收与指导相结合,把关与帮办相结合,加强指导与接收的合作,既保证机关档案的质量,又保证接收工作顺利进行。我们仍以平谷区第二医院为例,档案部门在第一时间介入后,首先指导科会同管理科对案卷质量进行检查,由管理科接收人员提出整改方案,由指导科负责案卷整改工作的监督。一段时间以后,指导科工作人员与管理科接收人员进行了二次验收,对一些小问题,当档案馆接收人员会同撤并单位档案员一起,能当时改正的当时就改正,减少撤并单位档案员的工作量,同时确保进馆档案质量。

三、 根据撤并单位实际情况,选择接收各门类档案

档案馆容纳能力有限,撤并机关和破产 企业 都要向档案馆移交档案,那是无法容纳的。因此,档案馆对上述单位档案采取“一窝蜂”统统接收的办法,是不妥的。应该区别对待,避免盲目进馆。应根据撤并单位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接收范围。

(一)对于只改变企业性质,而不改变经营内容和场所的撤并单位,考虑不接收进馆的情况

1、根据《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第十二条第四款规定:“生产技术管理、经营管理档案由双方商定,可移交接受方,亦可随党群工作、行政管理档案移交企业主管部门或寄存所在地国家档案馆。”对于只改变企业性质,而经营内容、经营场所不变的企业,我们认为,改制后的企业应使用原全宗号,改革前后的档案应一起放在该企业继续保管。如我区的化工厂,在2000年由国有改为股份制,由于在改制后,原国有企业部分有关征地、占地、借贷款合同以及涉及接工龄等相关内容的档案,利用率比较高,所以,为方便档案的利用和统一管理,我们决定,该企业改制前后的档案统一放在该单位保管,并继续使用原全宗号。

另外,对一些规模小、没有特色的企业,档案馆可以不接收,其档案交上级主管部门保管。如平谷区印刷厂、机械厂、长城鞋厂、五金厂等破产企业的档案移交到经委进行保管,档案馆不必接收进馆。

(二)根据档案保管期限的长短及利用情况,考虑将档案部分接收进馆的情况

撤并单位,都有大量的短期档案和 会计 档案,这些档案保管期限短,利用率低,一旦接收进馆,占据大量空间,进馆不久,就要面临鉴定、销毁。对一些一般性职能的机关以及临时机构,只接收永久和长期档案,对一些短期档案由并入的单位代为保存,全宗号、目录号、案卷号不变。例如,我区靠山集乡和韩庄镇合并为金海湖镇后,接收靠山集乡会计档案965卷,其中会计凭证685卷,占会计档案的71%,接收韩庄镇会计档案1354卷,其中凭证1031卷,占会计档案的76%,这些会计凭证,占据平谷区档案馆库房大量空间。而且,2006年中央决定给企业退休人员增加养老津贴及2007年事业单位工人身份人员办理养老保险过程中,需查阅大量的会计凭证,致使许多单位都集中到档案馆查阅有关工资档案,不但需要等候,而且金海湖镇到平谷区档案馆路途较远,途中还要花费较长时间,影响了工作进度。如果当时只接收会计报表、账簿这部分永久保存的档案,而将保管期限短的会计凭证由金海湖镇代为保管,这样不仅减少了占用库房空间,而且可以防止出现上述弊端。从以上实际情况出发,对于保管期限短却又经常需要查阅的档案,我们可以考虑只接收永久和长期这部分档案。

(三)根据撤并单位的性质、职能,考虑全部接收进馆的情况

根据《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第十二条第四款规定:“生产技术管理、经营管理档案由双方商定,可移交接受方,亦可随党群工作、行政管理档案移交企业主管部门或寄存所在地国家档案馆。”对一些国有企业,如果规模大、层次高,其产品曾是反映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档案有较大利用价值和凭证作用,其档案就必须接收进馆。如平谷区区黄金公司,平谷区当年曾是万两黄金产出县,黄金曾经是平谷区具有代表性的拳头产品,对黄金公司的档案,就全部接收进馆。

另外,对一些具有特殊职能的机关,对其所形成的档案也要全部接收进馆。例如,我区一商局被撤并后,它所具有的商业管理职能就不存在了,但它又代表了我区一定 历史 时期的商业 发展 过程,对一商局的档案就采取全部接收进馆的方法。

档案馆保管利用处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
图书馆;
档案管理

档案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不同载体的原始记录。图书馆档案是存储图书馆各项工作活动原始记录的载体,主要包括图书馆在各个工作环节中产生和直接形成的,是图书馆发展的历史见证,它全面、系统、真实地记载着图书馆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是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做好图书馆档案工作 有利于图书馆各项工作的交流和提高,对于图书馆工作的总结、计划的制订、图书馆工作的良性运作及读者工作的正常开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加强图书馆档案的管理和开发利用显得十分必要。

1 高校图书馆档案工作的内容

高校图书馆档案的收集与管理是档案管理人员一项基本性工作,从图书馆的管理和业务流程看,图书馆档案有两大类:一是图书馆日常管理档案:二是图书馆的业务流程档案。高校图书馆的日常管理档案是图书馆档案的基础,它包括图书馆经费、预测、汇报等文书档案。图书馆业务流程档案,包括文献采购、读者登记、图书借阅、情报交流等形成的档案。做好流程中的每一项档案工作,才更有利于开展图书馆工作。对业务流程档案应由各业务部门分散管理。文献资源采购档案归采编部:情报交流档案课题跟踪服务档案归信息咨收集管理;
文献典藏档案,借阅档案归流通部管理:读者阅览档案归读者阅览部管理。各类档案资料的管理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有利于各部门结合自己的业务进行管理与利用。

2 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

2.1 为图书馆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图书馆领导在工作中需要了解馆内的历史数据和工作情况时,可参考馆内保存的档案材料,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新上任的领导可通过档案资料很快的熟悉本馆的基本情况,顺利地开展业务。由于高校图书馆档案不断在工作中得到丰富和充实,这为图书馆领导利用档案信息进行决策、总结工作和制定计划提供了可靠依据。

2.2 为图书馆的各项工作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图书馆档案中收集归纳了日常管理和业务工作过程中各类统计数据和统计报表。如《图书利用统计表》、《阅览人次统计表》、《图书馆主页点击率统计表》等,以及记录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图书馆组织机构、人员编制和各时期取得的成绩和科研成果。因而,它不仅成为提供图书馆调查工作思路,保证各项工作的高效率运作的依据,而且成为图书馆业务探讨、学术研究的可靠材料。

2.3 档案工作为图书馆业务统计分析工作奠定了基础

图书馆各项业务数据的统计工作,并不是一些数字的简单累加汇总,而是一种科学的方法.通过对一些数字的计算与以往的工作记录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工作上的优势与差距,分析原因并加以改善和解决,从中也可以提出新观点、新思路,引导图书馆服务工作重点的转移.使图书馆的业务工作稳步有序地向前发展。业务统计分析工作的连续,是以前面工作为依据的,以系统完整的记录作为工作的参考,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得出科学的理论依据,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更好地向前发展。

2.4 为图书馆历史年鉴的编撰提供依据

图书馆档案真实地记载着图书馆自创建以来的发展历史,系统地、多角度地、多方位地反映了图书馆自建馆以来的各项活动的真实情况,成为图书馆编撰历史年鉴的重要依据,也是上级领导对图书馆进行评估时可查阅的重要依据。

3 图书馆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档案意识淡薄

图书馆只重视保存文献资料,忽视档案的自身建设。档案在图书馆业务工作中处于弱势地位,图书馆主要工作是图书的管理、流通、阅览等服务读者的工作,而档案在图书馆内不会引起人们对它的注意,所以利用得较少,加之领导对图书馆档案重视程度远不及对图书管理的重视,因此,图书馆档案人员处于被动的工作局面,只限于机械的收集、整理、保管等日常工作。由于思想认识偏差,许多图书馆的领导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图书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忽视档案的自身建设。

3.2 档案管理不规范,档案工作滞后于图书馆业务现代化进程

由于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并没有规范的管理机制,这样就造成了图书馆各项档案的归档范围界定不明确:如图书与资料的区别、资料与档案的区别等。加上图书馆的档案管理一般都是由办公室兼职,所以工作人员对档案工作责任不明确,收集的资料不全面,不能全面反映图书馆的工作及发展。

3.3 电子档案有待完善

图书管都配备有电子化管理信息系统,要加强档案管理,必须同步构建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提升档案管理水平。逐步把档案的保存向数字化转变,便于馆藏档案信息的查询利用,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档案信息的使用频率。

4 加强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4.1 领导重视是加强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

图书馆领导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图书馆档案工作,深刻认识到图书馆档案同图书馆资料一样也是宝贵的信息资源,对图书馆的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只有领导重视了,档案工作人员才能引起警觉和重视,真正从思想上、工作中将档案工作与图书馆工作一样认真对待。

4.2 增强档案意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

加强培训和宣传,提高全馆人员档案意识,这样大家才会关注档案的收集和利用,档案作用因此也能得以发挥。反之,档案意识薄弱,不了解档案的用处,即使有档案也不知道使用。势必影响档案作用的发挥。

4.3 制度建设是做好档案工作的保障

规范图书馆档案归档范围是做好图书馆档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学院综合档案室制订《档案分类方案》,结合图书馆实际情况,制订适合本馆的档案归档范围、分类依据、编目标准、保管期限等基本要求。搞好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等工作,认真抓好每个环节,逐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为规范、高效地开展图书馆档案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4 实现现代化管理手段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用更新技术手段促使档案管理工作上档次,逐步把档案的保存向数字化转变。这样才有利于馆藏档案信息的查询和利用,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档案信息的使用率,由此推动档案管理工作逐步的提高,更好地为图书馆工作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许惠,图书馆档案管理探究[J],图书馆建设,2009(9);

档案馆保管利用处范文第4篇

关键词:欧洲高校档案馆;档案工作现状;档案工作趋势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examples of European college archival works and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n work institution, archive protection, file opening, copyright and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forecasting that European college archival works will shorten closure period, file social media files ,and will combine with library and museum work.

Keywords:
European university archives; Archive work situation; Archive work tendency

欧洲地区高等院校的起源远远早于我国。自13世纪起造纸术传入意大利,欧洲最古老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便开启了用纸张记录高校档案的先河[1]。随后,英法德等国家也相继出现大学并开始积累大学档案。自此之后,博洛尼亚大学与牛津大学等都有着将档案原件保存于封闭建筑中以保证档案完整与安全的经验[2]。由此可见,欧洲地区高校档案工作的初始形态就是积累一切与学校相关的档案文件并保证它们的安全。高校档案工作受到欧洲高等院校的重视,起步于中世纪,发展于近现代,逐渐成为高校内部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本文中,笔者将以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德国罗斯托克大学为例,对欧洲地区高校档案工作的现状特点进行研究,并结合当代科技发展与社会文化进步,预测欧洲高校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

1 欧洲地区高校档案工作基本情况

1.1 高校档案馆的设立及管理体制。在欧洲地区,并非所有大学都有自己的档案馆。虽然欧洲高校开设档案教育比较普及,但只有那些国际知名且历史悠久的大学才会设立自己的大学档案馆。高校档案馆也并不全是校内的一个独立机构,例如在法国的一些高校,档案馆是设立在图书馆内的。

由于各国的档案管理体制不同,导致各国高校档案馆在管理体制上也略有差异。英国与德国的档案管理体制为分散制,高校档案馆属于终极性档案馆,不受国家或地方档案馆的统辖。而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以及北欧国家的档案管理体制为集中制,高校档案馆需要受到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监督与指导[3]。

1.2 档案馆资源建设状况。档案馆资源建设是所有高校档案工作的基本工作。总体来说,欧洲高校档案馆资源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自建校以来的行政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础档案资源,这一部分的档案资源占有高校档案资源很大一部分。其二是一些学校独有的特色档案资源。其三是收录在数据库中的数字化档案资源。

对于这些档案资源的收集、鉴定、归档和整合,欧洲众多高校的档案馆都有着严格的准则和要求,做到了档案资源的齐全和完整,更通过对特色档案的不断征集,增加了档案资源的丰富程度,进一步提升了档案馆资源整体价值性。

2 欧洲地区高校档案工作现状

欧洲高校档案馆的馆藏时间跨度大,内容多而精,历史价值高,这决定了欧洲高校档案工作必须在保存、利用方面下足功夫。目前欧洲高校档案工作以健全的工作制度做保障,严密的档案保护为基础,有章可循的档案开放为手段,再辅以信息技术进行资源整合,在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于文化传播、教育公众方面有所建树。

2.1 工作制度健全。欧洲高校档案馆在档案行政管理机构领导下,或根据自身建设需要,都制定了相当严密的工作制度与各项政策。下面以牛津大学档案馆为例。

牛津大学档案馆的工作制度分为档案征集制度、档案保管制度和档案使用制度。在档案征集制度中,规定了牛津大学档案馆是有选择性地接受和保管学校各部门的行政文件,包括从1214年起始的各个版本的学校章程和契约条款、维权文件、授予学衔记录、学生档案、附属机构文件等,一切档案收集活动都仅限于学校各部门在管理过程中产生或接收的有关本校的文件。在档案保管制度中则规定了归档文件必须满足能作为教学授课和科研活动的凭证的条件,并要求能保持大学在社会中的公众形象。档案使用制度允许以研究为目的的访问者进入档案馆获取档案,凡保管期限超过80年的档案无限制供应公众利用,未满80年保管期限的档案则需要来访者提交申请,经审核后提供使用。

此外,牛津大学档案馆的档案工作政策制度每五年交由档案委员会进行一次复核修改,以确保学校档案工作能够跟进时展,及时做出调整和应变。

2.2 档案保护意识强。从古至今,欧洲高校对档案原件的保护都费尽心思,力求最大限度延长档案的寿命。当代欧洲高校档案工作对档案保护的重视主要体现在硬件设施和保护理念两个层面。

2.2.1 齐全完备的硬件设施。欧洲高校档案馆内一般设有档案库房、分拣室和保护实验室。其中档案库房和保护实验室是保护档案的重点场所。库房内普遍使用密集架和档案柜,档案以组合为单位排列在架上。每个组合的档案一般使用统一规格的无酸档案盒盛装,除此之外也会使用一些特别定制的档案盒,或者四瓣式文件夹和聚酯筒。入馆的档案经过分拣,进入保护实验室进行去酸、压平等处理。档案馆内单独划出阅读室供来访者借阅档案,不会对档案库房造成影响。整个档案馆内都有空调严格控制温湿度,还设有监控摄像头,有效保证档案文件的安全性。

2.2.2 以人为中心的保护理念。档案保护不仅仅是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提升档案的可利用率,还需要考虑档案的利用者的人身健康。几所欧洲高校档案馆在处理档案材料时,采用对人体伤害最小的化学试剂,同时经过一系列的酸碱缓冲、干洗去污、抗压抗皱处理,在保护档案材质的同时也保护了使用者的安全。这种重视档案、更重视人的理念融合在档案工作中,使得档案工作极富人性化。

此外,欧洲高校档案馆不纯粹是立足于档案本身来保护档案,更倾向于通过约束人的行为来保护档案。例如,剑桥大学丘吉尔档案中心要求每一位新到访的来客阅读档案使用注意事项,强调必须使用铅笔和无酸纸做笔记,且不可频繁使用摄像设备。在馆内吸烟和饮食更是明令禁止的。这样既可以避免档案受到意外损害,同时也不影响访客对档案的利用。

2.3 档案馆开放利用程度高。英国档案学者库克认为,档案馆应该被视为一个文化机构,甚至被贴上娱乐消遣的标签也不为过。国际档案理事会在2012年布里斯班第十七届国际档案大会中通过的《档案利用原则》规定,不论公共还是非公共的档案机构,都应积极进行档案开放利用,并保证档案利用工作的公正、平等和及时性[4]。这给全世界各国档案机构和档案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做好档案利用工作的权威国际基准。在此背景下,欧洲高校档案工作便处处体现着促进档案利用、保障公民权利的理念,积极向社会公众提供档案利用。对于欧洲高校档案馆来说,档案的线上开放利用与线下开放利用这两方面的工作都做得比较出色。

2.3.1 线上开放利用。欧洲高校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档案馆主页。一些档案信息也公开在高校档案馆的主页上,查阅者们足不出户即可搜索阅览,或通过主页上的联系方式进行人工咨询获得自己所需的档案内容。例如,牛津大学档案馆网站上可以查询到馆内所有案卷目录,馆藏情况一目了然。每条子目录下都详细说明了卷内文件内容、特点和数量,交代了该卷文件的来源和完整程度,还进一步标明了该卷内档案的起止组合号和卷号。

2.3.2 线下开放利用。即档案馆本身向社会公众开放,提供档案信息的借阅与查询以及档案馆导览,发挥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欧洲高校档案馆对外开放时间长,提供的服务也面面俱到。档案馆开放借阅档案原件和复印件,阅览者可以在档案馆内专设的阅读室里按需查阅档案资料,馆内还专门向借阅者有偿提供统一规格的纸和笔。社会公众通过提前预约,还可以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高校档案馆,有条件的高校在学校假期时还能为参观者提供住宿和餐饮。

2.4 档案版权规定严格。欧洲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在欧洲人的思想中,档案是一种属于某机构或某个体的财产,档案版权受相关法规政策的保护[5]。虽然欧洲高校档案馆内可开放阅览的档案对于社会公众来说是免费的信息资源,但高校档案馆一般都会明文要求借阅者在查阅档案时必须遵守档案馆的借阅规定并签署一份协议,对档案内容进行保密,不可随意将档案信息泄露给第三人。

德国罗斯托克大学的档案馆使用条例中第十一条专门对档案复制件的产生和使用做了严格规定:档案利用者无权对档案原件进行复印,只能通过学校档案馆的批准才能够进行档案的复制。用于第三方的档案必须标明档案来源,明确受益关系,同时还要获得档案版权所有者的同意。如果档案使用者违反了罗斯托克大学的档案使用条例,档案馆将拒绝为该使用者提供信息服务。

再如,英国剑桥大学丘吉尔档案中心要求使用者在购买档案副本之前签署一份承诺书,保证不会对已购得的档案副本进行出售、分发和重新复印。若利用者因研究需要必须进行档案出版,则需要在协商后获得大学档案馆方的版权许可,并在出版物中标明信息来源;如果档案出版物是商业用途,则需要向大学档案馆支付一定的版权费用。

2.5 馆际资源整合和共享程度高。为推进档案信息更快更广地为社会利用,许多欧洲国家都已经推行电子政务和档案信息资源上网。特别是英国在近年积极推动档案信息资源跨部门整合与共享,带动了高校档案馆之间也开始进行跨馆合作,整合和共享档案信息资源。英国目前有150多所高校参与了馆际档案共享,并拥有整合了多所高校档案资源的网站,通过统一档案著录标准实现档案资源的无障碍共享[6]。高校档案馆除了与外校的档案馆之间建立共享合作,还会与非高校的档案部门以及学校下属其他部门建立联结关系。例如剑桥大学档案馆的Janus 项目就可以提供剑桥大学下属机构的档案目录一站式查询。

3 欧洲地区高校档案工作发展趋势

3.1 进一步缩短档案封闭期。20世纪60年代起,国际档案理事会将档案的一般封闭期从50年降至30年,而一些发达国家档案馆开放力度的加大也在促使档案封闭期进一步缩短,从现今档案工作形势看来,缩短档案封闭期仍是可行的。现阶段的欧洲高校档案馆早已不单单只是一个档案保存机构,而是一个类似于图书馆、博物馆的文化教育机构。为了最大限度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欧洲高校的档案工作可以从缩短档案封闭期着手,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档案馆开放程度。牛津大学档案馆尚有一部分处于封闭期内的档案由于不可公开而没有完成数字编目,这就说明欧洲高校档案馆的档案封闭期还有缩短的余地,可以通过提高档案解密检查工作、档案修复工作等的效率,尽可能解除档案封闭,使封闭期档案尽早能提供利用,发挥档案价值。

3.2 开展与学校相关的社交媒体档案归档工作。所谓社交媒体档案归档,就是将各部门在社交媒体(如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上的消息视为一种档案,并有选择地进行归档保存。对社交媒体档案进行归档,是2014年英国国家档案馆开展的一项工作。目前英国国家档案馆的“社交媒体档案库”已保存约6.5万份由政府部门所的推特消息[7]。由此可以预测,在社交媒体被广泛运用在各领域的今天,欧洲高校档案工作未来也将开展对社交媒体档案的归档工作,归档范围为学校在各种社交媒体上的政策条例、事件新闻、声像记录等。通过这一举措,人们未来将通过阅读社交媒体档案更清晰、直观地了解高校的发展历程。

3.3 档、图、博工作有机结合。20世纪末,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国际档案理事会开始推动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文化机构联盟的运动。欧盟也于2005年开始实施“欧洲文化和科学内容数字化协作行动计划”,推动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之间的数字化服务合作[8]。目前,欧洲一些国家的图书档案组织已经将图档部门合作的融合范围扩大到了博物馆、艺术馆,还专门组建机构来推动这种数字融合趋势。

档案馆需要将馆藏各类档案数字化,图书馆需要将书目电子化,博物馆也需要将展品以图片形式进行宣传。于是,欧洲高校档案馆在这种环境下,在逐步推动跨校档案资源整合的同时,也将推进校内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的资源整合。这就将形成一个趋势,那就是三馆保留各自的基础实体工作,但在各馆资源数据化、建设数据库的工作上通力合作。通过三馆工作有机结合,实现三馆充分交流,避免信息整合过程中的资源重复,减少财力消耗,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同心协力面向全校学生以及社会公众开展更加全方位的文化教育。

参考文献:

[1][2] 方瀛. 国外的大学档案馆[J]. 北京档案, 1987(4).

[3] 黄霄羽. 外国档案事业史[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221~252.

[4] 国际档案理事会对外《档案利用原则》[J]. 广东档案, 2012(6).

[5] 王改娇. 欧美大学档案利用版权制度及启示[J]. 山西档案, 2011(5).

[6] 高柏, 张颜春. 国外档案管理特点分析及其借鉴意义[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8).

[7] 黄霄羽. 2014国际档案界回眸[J]. 中国档案, 2015(2).

档案馆保管利用处范文第5篇

南通市破产企事业档案处置工作

1992年至2005年10多年间,南通市近600家市属企业、300多家事业单位进行了改革、改制,涉及应处置档案数量数百万卷。为确保企事业档案的安全保管、有效监管和合理利用,市档案局及早介人,全程跟踪,并成立了企事业档案处,对外挂南通市企事业档案馆的牌子,统一处置、管理南通市破产改制企事业单位档案。经过多年努力,目前,近百家破产企业档案已基本按照市档案局于2000年与市中级人民法院、体改办联合印发的《南通市国有破产企业档案处置暂行办法》进行了及时处置,这部分无论是在破产前还是破产清算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已基本接收进市企事业档案馆,处置情况良好。并为4000余名职工的工龄核定、岗位认定等问题提供了有效凭证。主要成就有:

一是解决了管理体制问题。为确保企事业档案的安全保管、有效监管和合理利用,2007年年底,南通市档案局成立了企事业档案处,对外挂南通市企事业档案馆牌子""统—处置、管理南通市破产改制企业事业单位档案。这项工作从此有了专门机构,既理顺了管理机制,也改变了过去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多头负责、无法形成合力的局面,使南通市企事业档案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二是基础业务建设初见成效。截至2011年年底,企事业档案馆共接收保管档案130个全宗,近32.5万卷,机读目录突破70万条。在加大档案接收的同时,注重馆藏档案质量的提升。在众多实施抢救进馆的档案中,绝大多数都未经整理,为确保馆藏档案的整体质量,南通档案馆组织专业人员对这些档案进行规范整理。为抢救保护珍贵档案和民生档案,将这部分档案及时进行数字化加工,目前已数字化的馆藏档案达10万多页。

三是档案信息服务有效开展。在保护国有资源的同时,重视对社会各界特别是改制、破产企事业单位职工提供查档服务。利用需求较高档案优先进馆、关系职工利益的档案优先整理、对工资表介绍信进行数字化等举措,大大方便了广大职工的查档利用。同时,制定并建立完整的档案数据库和使用利用频率较高、关系职工切身利益档案的全文数据库以及档案利用网络。多年来,为广大群众解决合法待遇、编史修志、继承财产、调解纠纷等提供了凭证,确保其合法利益得到落实。

四是档案资源系统整合。为改善全市企事业发展过程中信息资源匮乏的不良局面,积极为社会各界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2010年,企事业档案馆开始着手开展企事业信息资料库的建设工作。南通企业信息资料库是集企事业新闻资料、视频资料、图片资料于一体的综合档案信息资料库,目前该库已收藏全市企业重要图片—万张,视频近6000个,真实记录了南通企业每日发生的重要新闻,刻录了南通企业的成长史。为人们能够完整地、系统地研究大生序列企业,建成“大生后序企业特藏库”。

五是档案文化宣传不断加强。为更好地宣传企事业档案作用,方便人民群众查档利用,做了大量宣传工作。开展了“档案进社区”系列活动。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向居民展示企事业档案利用服务指南、馆藏精品、馆藏单位名录等内容,吸引了众多居民前来参观咨询,活动充分体现了市档案局“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的工作创新。开通“企事业档案信息网”,向全市有关企事业单位的相关信息,作为档案部门为企事业单位服务的专题网站,在全国开创了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务企业改革发展,促进档案部门企事业单位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先河。

改制企事业档案处置工作成功启动

破产档案流向简单,不存在后续企业接管的问题。而改制档案的情况则复杂得多,档案的流向有的在企业,有的在主管单位,有的因为几轮改制出卖,档案可能被扔掉、卖掉或被私人处置。在企业的档案,如果企业已成为民营私有,会认为档案是被他买过来的私有财产。也有的认为要保持企业档案的完整,不肯交出来。在主管单位的档案,经过几次政府机构改革和人员轮换,没有知情人,档案去向不明或保管混乱,情况难以掌握。加上近年来的政府机构改革,一些主管部门已撤销的企业,档案几经易手已经下落不明。对这部分档案的归属,也没有相关法律条文作出明确规定。改制档案成为处置工作的难点和瓶颈。

2011年10月,经过近两年时间对全市改制企事业档案的全面调研,南通市档案局联合市监察局、国资委等部门共同制定、由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加强改制企事业单位档案处置工作的通知》。《通知》在总结市改制企事业档案现状、做好档案处置工作意义的同时,重点明确了改制档案的归属、整理规范、处置工作步骤及所涉344家改制企事业单位档案的进馆时间表等具体要求,特别强调了对处置工作的绩效考核制度。改制企业档案处置工作终于在重重困难中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通知》的出台,解决了以下问题:

推荐访问:档案馆 利用 五篇 档案馆保管利用处【五篇】 档案馆保管利用处(精选5篇) 档案馆保存哪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