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道法新课标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2-10-01 12:50:03 来源:网友投稿

2022版道法新课标心得体会8篇2022版道法新课标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学习心得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版道法新课标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2022版道法新课标心得体会8篇

篇一:2022版道法新课标心得体会

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熏陶。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一、 要把握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珍视学生生活的价值,尊重学生的权利;道德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学生的生活;让教与学贯穿于学生的生活。

 二、 要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性质 在《道德与法治》低年级段,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该学科教学的三大性质:生活性、活动性和开放性。

 1、生活性 学生的生活应被珍视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2、活动性 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

 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3、开放性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

 三、 要熟知新教材四个方面的突破 1、 将涵养实践智慧作为“学习做人”的核心。

 2、打破“自我中心”的倾向,走向“在世界历史中的人”。

 3、超越技术主义和狭隘的功利思维。

 4、挖掘生活事件的意义与价值内涵。

  《道德与法治》课虽然是小课堂,反映的却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的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师也不是唯一的老师,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们多样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绚丽多彩。

篇二:2022版道法新课标心得体会

22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2022 年 4 月 21 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最新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忽如一夜春风来,吹得千万“教研”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4 月 30 日,我和工作坊的老师们在线上认真学习了 2022《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通过这次对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集体学习,给我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学方法要逐渐改革,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和谐互动,共同探讨、交流经验、增加实践。在学习新课标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课标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我将这次新课程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指明方向”一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个方面。

 这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相互交融,但各有侧重,不可相互替代,覆盖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部课程内容,既突显了课程在培养时代新人方面的独特贡献,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特征,又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保持衔接,体现了育人方式的阶梯式上升和培养目标上一致的一体化设计。

 我们道法课教师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就是要确立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和统帅地位,使教学的一切要素、资源、环节、流程、活动都围绕核心素养组织和展开,并最终指向核心素养的生成和发展。立足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制定就要彰显铸魂育人要求。教师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教学目标时应该坚持三个导向:

 (一)坚持鲜明的政治导向。

 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二)坚持清晰的价值导向。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融合道德教育、国情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和法治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实践性。道德与法治课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三)坚持明确的知行要求。

 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时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确保教学目标的适切性和可操作性。

 二、“明确导向”一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总体应该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新课标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课标(2022)中的核心素养要求以阶梯化呈现。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核心素养要求具体在四个学段以阶梯化呈现。

 课程内容选取时要更加突出政治性和时代性。在 2011 年版课程标准基础上,删除与课程性质不一致以及与其他学科重复的内容,着力确立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道德与法治基础,增强“党的领导”、伟大建党精神、全过程人民民主等党和国家发展中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增加反映文化传承创新、最新社会发展热点、国内外重大时政事件、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的各类情境内容。同时,课程内容设计要凸显一体化的要求,这为我们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也提出了新目标。

 三、“注重策略”一一“教、学、评”一致 新课标(2022)提出要综合运用观察、访谈、作业、纸笔测试等方法全面获取和掌握学生道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相关信息,要加强纸笔测试与观察、谈话等方式的结合,关注不同情景中学生品行日常表现,避免仅凭考试分数判断学生水平的传统单一评价方式。要根据评价情况及时分析原因,调整教学方式。

 坚持素养导向的“评价与考试命题”强调将大主题蕴含在真实情境与任务中,考查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完成真实任务时能够整体地综合运用知识、体现能力与情感态度的水平,注重知行合一。对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过程及评价标进行说明,给出样题,体

 现了评价对教学的引导作用,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我认为,学习的目标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切有必要转变一下本人的角色地位,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环境,有了与老师同等对话的机遇,变得越来越勇敢,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总之,道德与法治反映的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关键在教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以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我们关于新课标、新理念的学习始于当下,却不止于未来,新课标存在的意义是指导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而精准、细致的研读与解读才是新课标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在新课标诞生之际,对我们来说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新课标有效地指引我们每一次的备课、上课以及反思等教学行为,使其最大化地发挥指引作用。

 时代赋予我们的不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也会更加关注核心素养,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补充说明、实践,不断创新活动方式、提升课堂效率,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 2022 年版》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提到: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在培养学生道德修养方面,我有以下三方面的体会:

 1. 道德认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道德认知,是人们对于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别能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在课堂实施中,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给学生传递基本的道德知识、观念及各种道德规范,逐步提高他们识别是非、善恶、美丑、公私、荣辱的能力,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2. 道德情感,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等的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它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发展并对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在课堂实施中,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激发学生对正向道德行为的敬佩、仰慕之情,引导学生去体验进行道德活动所获得的愉快和满足,感受道德的价值和需要,进行情感认同,形成正确价值观。

 3. 道德行为,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做出的行为反

 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志。在课堂实施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道德行为的指导、培养,力求学生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崇尚法治精神,长期坚持,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标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对“怎么教”作了具体指导,并提出了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命题建议等,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对我们一线教师的指导性极强。后续我们一定反复琢磨、认真推敲,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为导向,学好课标、做好落实。

 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2022年版》心得体会

 通过对德法新课标的学习,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它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课标要求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充分挖掘社会资源,让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发挥。主要总结以下几点:

 一、新变化 1. 细化培养要求 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的培养要求。从五年级开始,明显地看出课本内容增加了许多政治性、历史性、地理性特别强的知识,六年级上册的德法课本是法治专册。

 2. 充实更新课程内容 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和决议,重点组织三科修订组对课程标准做了进一步充实更新,补充了有关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等内容,规范了有关表述。

 3.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精选学生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志性成果、突破性进展和普遍性经验等,让学生感受体会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及新鲜经验。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从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近代史到现在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让学生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正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体现。

 二、新思考

 1. 课堂始终要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与合理扩充。讲究的是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

 2. 要牢固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成长服务。

 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吃透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课程修订总体情况如何?

 一、修订的主要背景 1. 中央作出新部署。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改革发展要做到“九个坚持”“六个下功夫”,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央作出关于义务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双减”工作决策部署,要求强化课堂及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必须对教与学的内容、方式进行改革。

 2. 教育发展提出新要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工智能方兴未艾,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

 变,不同价值观念相互碰撞,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2011 年我国实现了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需要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需要强化课程对在线学习等方面的支持与指导。这些都要求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加强义务教育课程建设。

 3. 课程实施中发现新问题。现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各课程标准,在引导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例如,学段纵向有机衔接不够,课程标准缺乏对“学到什么程度”的具体规定,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缺少科学依据,课程实施要求不够明确等,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同时,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已分别实施了 20 年和 10 年以上,根据课程改革自身规律性要求,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完善。

 二、修订的主要思路 1. 坚持目标导向。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准确理解把握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对重大主题教育进行整体规划、系统安排,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增强课程思想性。

 2. 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分析课程改革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系统性;优化课程设置,细化学科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可操作性。

 3. 坚持创新导向。进一步深化改革,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新成果,更新教育理念,体现中国特色,增强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引导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

 三、修订的主要过程 经历了组建队伍、总体设计、调研论证、组织修订、开展测试、征求意见等环节。

 一是组建队伍,成立由两院院士、学科专家、学科教育专家、骨干教师、教育管理者等近 300 人组成的修订组,承担修订任务。

 二是总体设计,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法治、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

篇三:2022版道法新课标心得体会

何上好 2022 年道德与法治课观看直播心得体会

 2022 年 4 月 21 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最新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忽如一夜春风来,吹得千万“教研”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在线上我认真学习了 2022《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通过这次对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集体学习,给我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学方法 要逐渐改革,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和谐互动,共同探讨、交流经验、增加实践。在学习新课标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课标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我将这次新课程学习体会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个方面。

 现总结如下:

 一、“指明方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树人

 的关键课程,新这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相互交融,但各有侧重,不可相互替代,覆盖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部课程内容,既突显了课程在培养时代新人方面的独特贡献,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特征,又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保持衔接,体现了育人方式的阶梯式上升和培养目标上一致的一体化设计。我们道法课教师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就是要确立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和统帅地位,使教学的一切要素、资源、环节、流程、活动都围绕核心素养组织和展开,并最终指向核心素养的生成和发展。立足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制定就要彰显铸魂育人要求。教师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积落脚点,确立教学目标时应该坚持三个导向: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融合道德教育、国情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和法治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实践性。道德与法治课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生活实际,确保教学目标的适切性和可操作性。

 (一)坚持鲜明的政治导向。

 (二)坚持清晰的价值导向。

 (三)坚持明确的知行要求。

 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时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明确导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道德法治课程内容总体应该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新课标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课标(2022)中的核心素养要求以阶梯化呈现。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与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应,核心素养要求具体在四个学段以阶梯化呈现 o 课程内容选取时要更加突出政治性和时代性。同时,课程内容设计要凸显一体化的要求,这为我们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也提出了新目标。新课标(2022)提出要综合运用观察、访谈、作业、纸笔测试等方法全面获取和掌握学生道理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相关信息,要加强纸笔测试与观察、谈话等方式的结合,关注不同情景中学生品行日常表现,避免仅凭考试分数判断学生水平的传统单一评价方式。要根据评价情况及时分析原因,调整教学方式。蕴含在真实情境与任务中,考查学生在解决真实问

 三、“注重策略”――

 -“教、学、评”一致坚持素养导向的“评价与考试命题”强调将大主题题、完成真实任务时能够整体地综合运用知识、体现能力与情感态度的水平,注重知行合一。对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过程及评价标进行说明,给出样题,体现了评价对教学的引导作用,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我认为,学习的目标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切有必要转变一下本人的角色地位,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环境,有了与老师同等对话的机遇,变得越来越勇敢,在课堂上蹋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总之,道德与法治反映的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关键在教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以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我们关于新课标、新理念的学习始于当下,却不止于未来,新课标存在的意义是指导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而精准、细致的研读与解读才是新课标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在新课标诞生之际,对我们来说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新课标有效地指引我们每一次的备课、上课以及反思等教学行为,使其最大化地发挥指引作用。

  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也会更加关注核心素养,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补充说明、实践,不断创新活动方式、提升课堂效率,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今天我们道德与法治教研组集体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对于如何上好一节合格的道德与法治课,我有了一些更深的理解。

 一、及时更新理念

 新旧课标的改变不仅是内容的变化,而且是理念的转变,德育观的变化。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用好教材,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切实可行的活动。活动是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学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涤孩子的心灵。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积极做教材的使用者、开发者和创造者,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措施,与学生一起成长。

 二、营造道德课堂

 “德育本身必须是道德的,才有可能培养出有德性的学生。”在课堂上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给学生提供德育教育的信号。合格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教学任务的达成,还应该表现出卓越的教育伦理品质,让课堂氛围充满尊重和真实,让每位学生得到公正对待,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四、激发学习兴趣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进竞争机制。生活处处皆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快乐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难,教会学生想办法,愈挫愈勇。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难免,要正确对待挫折。

  《道德与法治》课虽然是小课堂,反映的却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在课标的指引下,我们探究多样的教学方法,拓展更多的教育资源,一定会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生动活泼,绚丽多彩。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下面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快来围观吧。

 培训中,我在方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

 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

 培训中,方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方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

 通过方老师、安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方丽敏、安子琴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

 教材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

 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2022 年 5 月 28 日

篇四:2022版道法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心得体会感想领悟 4 篇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与 2011 版对照区别新变化

 2022《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1

 2022 年 4 月 21 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最新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忽如一夜春风来,吹得千万“教研”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4 月 30 日,我和工作坊的老师们在线上认真学习了 2022《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通过这次对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集体学习,给我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学方法要逐渐改革,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和谐互动,共同探讨、交流经验、增加实践。在学习新课标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课标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我将这次新课程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指明方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个方面。

 这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相互交融,但各有侧重,不可相互替代,覆盖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部课程内容,既突显了课程在培养时代新人方面的独特贡献,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特征,

 又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保持衔接,体现了育人方式的阶梯式上升和培养目标上一致的一体化设计。

 我们道法课教师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就是要确立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和统帅地位,使教学的一切要素、资源、环节、流程、活动都围绕核心素养组织和展开,并最终指向核心素养的生成和发展。立足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制定就要彰显铸魂育人要求。教师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教学目标时应该坚持三个导向:

 (一)坚持鲜明的政治导向。

 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二)坚持清晰的价值导向。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融合道德教育、国情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和法治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实践性。道德与法治课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三)坚持明确的知行要求。

 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时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确保教学目标的适切性和可操作性。

 二、“明确导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总体应该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新课标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课标(2022)中的核心素养要求以阶梯化呈现。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核心素养要求具体在四个学段以阶梯化呈现。

 课程内容选取时要更加突出政治性和时代性。在 2011 年版课程标准基础上,删除与课程性质不一致以及与其他学科重复的内容,着力确立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道德与法治基础,增强“党的领导”、伟大建党精神、全过程人民民主等党和国家发展中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增加反映文化传承创新、最新社会发展热点、国内外重大时政事件、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的各类情境内容。同时,课程内容设计要凸显一体化的要求,这为我们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也提出了新目标。

 三、“注重策略”——“教、学、评”一致 新课标(2022)提出要综合运用观察、访谈、作业、纸笔测

 试等方法全面获取和掌握学生道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相关信息,要加强纸笔测试与观察、谈话等方式的结合,关注不同情景中学生品行日常表现,避免仅凭考试分数判断学生水平的传统单一评价方式。要根据评价情况及时分析原因,调整教学方式。

 坚持素养导向的“评价与考试命题”强调将大主题蕴含在真实情境与任务中,考查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完成真实任务时能够整体地综合运用知识、体现能力与情感态度的水平,注重知行合一。对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过程及评价标进行说明,给出样题,体现了评价对教学的引导作用,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我认为,学习的目标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切有必要转变一下本人的角色地位,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环境,有了与老师同等对话的机遇,变得越来越勇敢,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总之,道德与法治反映的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关键在教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以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我们关于新课标、新理念的学习始于当下,却不止于未来,新课标存在的意义是指

 导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而精准、细致的研读与解读才是新课标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在新课标诞生之际,对我们来说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新课标有效地指引我们每一次的备课、上课以及反思等教学行为,使其最大化地发挥指引作用。

 时代赋予我们的不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也会更加关注核心素养,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补充说明、实践,不断创新活动方式、提升课堂效率,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心得体会 2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提到: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在培养学生道德修养方面,我有以下三方面的体会:

 1.道德认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道德认知,是人们对于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别能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在课堂实施中,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给学生传递基本的道德知识、观念及各种道德规范,逐步提高他们识别是非、善恶、美丑、公私、荣辱的能力,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2.道德情感,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等的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它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发展并对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在课堂实施中,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激发学生对正向道德行为的敬佩、仰慕之情,引导学生去体验进行道德活动所获得的愉快和满足,感受道德的价值和需要,进行情感认同,形成正确价值观。

 3.道德行为,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做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志。在课堂实施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道德行为的指导、培养,力求学生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崇尚法治精神,长期坚持,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标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对“怎么教”作了具体指导,并提出了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命题建议等,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对我们一线教师的指导性极强。后续我们一定反复琢磨、认真推敲,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为导向,学好课标、做好落实。

 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心得体会 3

 通过对德法新课标的学习,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它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课标要求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充分挖掘社会资源,让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发挥。主要总结以下几点:

 一、新变化 1.细化培养要求 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的培养要求。从五年级开始,明显地看出课本内容增加了许多政治性、历史性、地理性特别强的知识,六年级上册的德法课本是法治专册。

 2.充实更新课程内容 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和决议,重点组织三科修订组对课程标准做了进一步充实更新,补充了有关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等内容,规范了有关表述。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精选学生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志性成果、突破性进展和普遍性经验等,让学生感受体会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及新鲜经验。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从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近代史到现在富

 起来强起来的中国,让学生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正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体现。

 二、新思考 1.课堂始终要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与合理扩充。讲究的是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

 2.要牢固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成长服务。

 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吃透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心得体会 4

 2022 年新颁布的道德与法治新课标中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课标细化了培养目标,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实施建议等。通过深入学习我觉得我们思政教师的肩负重任、任重道远。

 核心素养中的健全人格是指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课标对健全人格从五个方面进行详细解释。关于三四年级健全人格的目标有一条是这样表述的:“初步认识和体验人的生命是可贵的,珍惜生命。”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对生命意识的培育有了新的思考。我们可以这样做:1.创设两难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与探究欲望。创设两难情境,向学生表达一种真实的道德生活图景及引起学生对生活中两难情景的注意,而目的是引导学生走出困境。2.运用名人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理解真爱生命的意义。案例法是生命教育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同时,也能发展教师深入社会实际收集案例和调查研究的能力。3.运用项目化学习,有效提高学生

 的综合能力。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一种动态的课堂教学,对德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不断学习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标的本意、教材的新意,互相融通,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达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目标。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 2022 年版)》

 与 与 1 2011 版对照区别新变化

 整体变化

 目录

 2 2022 年版

 1 2011 年版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理念

 三、课程目标

 (一)核心素养 内涵 ( 新增 )

 ( 二 )

 总目标 ( 新增 )

 ( 三 )

 学段 目标 ( 新增 )

 四、课程内容

 (一)

 第一学段(1 1 ~2 2 )

 年级)

 ( 新增)

 )

 ( 二 )

 第二学段(3 3 ~4 4 )

 年级)

 ( 新增)

 )

 ( 三 )

 第三学段(5 5 ~6 6 )

 年级)

 ( 新增)

 )

 ( 四 )

 第四学段(7 7 ~9 9 年级)

 五、学业质量 ( 新增 )

 (一)学业质量内涵

 (二)学业质量描述 六、课程实施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五)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 ( 新增 )

 附录

 核心素养学段表现 ( 新增 )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 基本 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一、成长中的我

 二、 我与他人和集体

 三、我与国家和社会

  第 四 部分

 实施 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建议

  【变化解读】

 1. 新增核心素养,分为五个方面:

 (1)政治认同(2)道德修养(3)法治观念...

篇五:2022版道法新课标心得体会

与法治新课标解读心得

 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作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思品教师,我们肩上的胆子太沉重了,正向课上老师所说的,我们必须把它上好。

  我们的教材又有了新的变化,它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发展。

 以往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育太陈旧了,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讲究的是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

 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 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 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

 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 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 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

 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

 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以开个辩论会,问题越辩越明。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进竞争机制。生活处处皆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快乐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难,教会学生想办法,愈挫愈勇。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难免,要正确对待挫折。老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用好教材,结合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

 切实可行的活动。活动是学生自己的亲生经历,具体可感。是学生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学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涤孩子的心灵。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措施,与学生一起成长。

  《道德与法治》课虽然是小课堂,反映的却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的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师也不是唯一的老师,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们多样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让品社课堂更加生动活泼,绚丽多彩。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心得

 今天参加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版)解读》新课标线上培训,收获颇丰。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加坚信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与时俱进,随时用新理论、新方法来指导自己,提高自己,要认真学习新《新课程标准》,把握教学要求,对要求滥熟于心,然后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并及时主动的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通过培训,让我明白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作为道法教师怎样实现自我发展。作为教师首先应当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去吃透教材,根据实际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和增减,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教学目的。

 总之,在今后教育道路上我会不断地用新理论、新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成长,自我提高。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心得

 为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加强对新课程新教材的把握,我参加了韩震教授主讲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版)解读》新课标培训。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加坚信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与时俱进,随时用新理论、新方法来指导自己,提高自己,要认真学习新《新课程标准》,把握教学要求,对要求滥熟于心,然后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及时主动的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通过培训,让我明白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怎样实现自我发展。作为教师首先应当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去吃透教材,根据实际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和增减,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教学目的。

 总之,这次培训我收获的不单单是专家讲解的内容,更是一种理念,一股动力。在今后教育道路上我会不断地用新理论、新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篇六:2022版道法新课标心得体会

教师 道德与法治 培训 学习 心得 体会

  2021 年 6 月 5 号、6 号,我参加了为期两天的省“名师之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观摩与研讨会,本次活动主要是针对五年级的历史专题和六年级的法治专册进行的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主讲大咖都是参与部篇版小学道德与法治编写的重量级人物。他们的讲座使我对道法教材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解决了我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疑问,同时在某些认识上也达到了共鸣,从而增加了我作为一个专业老师的自信。我总结为:

 接受了一个理念,走出了一个误区,达到了六个认同,解决了三个困惑。

 一个理念: : 支架式教学模式 从执教的老师处获得南方(江浙一带),一直都在尝试和创新教学模式,目前都在使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搭建支架——使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就是搭建一个学习的脚手架,便于学生一步步攀升,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和结构不是便于教,而是便于学。那么什么是支架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提出的,该教学法是指一步一步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线索或提示(支架),让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一步的攀升,逐渐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问题解决

 能力,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

 一个误区: : 教师角色定位的误区

 走出传统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的误区,即把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教师作为帮助学生学习的协同者。那么作为协同者,老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搭建学习的支架,比如作为线索的时间、空间以及提供探究的框架等等,都属于搭建支架。支架搭建好以后关注更多的是思维、发展、能力提升、价值引领等。然而现实中我们一直摆脱不了传授者这个角色,我们不光要在认识上走出这个误区,更要真正从行动上走出这个误区!

 六个认同: :

 认同一,教师与教材的关系。两位教授都讲到:他们编写教材时尽最大努力做到区域均衡,但也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没有办法做到不同地域的差异,生活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化。所以教师拿到教材后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做教材的二度开发。这与我的认识一致,我也认为,教师应该成为教材的主人,教师不是教材忠实的执行者,而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因为事物的特殊性决定了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教师应该灵活的使用、选择和开发教材,来挖掘一些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去探究,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日常生活中的法治意识。专家讲到:在教材的设置上,正文的功能是学习情景的引入、活动的导入、活动间的连接、

 过渡与转换、观点的自然生成,思想的总结提升等等,其他各种栏目(如交流园、故事屋、活动园、阅读角、知识窗、小贴士等等)则是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重点是那些留白和问题。老师要做的是用教材唤醒孩子的思考。那么,这就要求老师要熟练地掌握教材和灵活地运用教材。

 认同二,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对既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上。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先要研究制定教学目标,分析教材的内在逻辑,再根据目标和逻辑组织教学过程和恰当的教学方法。要懂得取舍题材,不要觉得这个也好,那个也好,都舍不得摒弃,最后反而成了教学的累赘。教学一定要围绕目标,紧扣目标设置支架,组织课堂,脱离目标的课堂是花架子,毫无逻辑可言,比较混乱。

 认同三,讲历史主题,逻辑工具很重要。利用“时间轴”、“年代尺”来辅助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方法。抓住时间轴、年代尺来讲,逻辑思维会更清晰,不容易混乱。其实我在五年级的历史题材教学中一直是按时间顺序来讲历史事件的,虽然教材并没有明确的时间顺序,但我通过补充教材坚持用时间逻辑简单明了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葛老师提醒到,应该注意的是,运用年代尺讲述历史事件,事件点与事件点之间一定不是均等的,因为年代长短是不一样的。

 。

 认同四,教学方法的认同。“3W”探究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基本探究法,(这是我在中学教学中经

 常使用的最基本的方法)。但是在小学教学中,更高层次的教法就是切入生活,从学生真实的实际生活出发去探究实际问题,这才是真知识、真生活。因为我们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目的是指导生活的。学以致用,道德培养回归生活,才是我们的目的。

 认同五,教材单薄处必须进行素材嫁接。由于小学教材不同于中学较专业的学科教材,好多地方来龙去脉不明确,显得比较突兀,有明确的德育逻辑,但没有清晰的因果逻辑,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更显得云里雾里的,理解起来比较牵强。所以,教材单薄处必须进行素材嫁接。只有补充相应的内容,才能让学生完整掌握和达到逻辑认同。

 认同六,教学素材要精选、细选。在讲历史专题部分,开发教学资源,感性事例、影视,图片等历史资料不可少。因为历史不可能重复,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所以我们在授课中,既要尊重历史事实,又要突出德育重点。那么,就要精选、细选教学资源,对一些资料,图片要精选,影像资料要细选,不能粗枝大叶,要精准(可以进行剪辑整合,达到精准教育),不然就会把学生带偏。

 三个疑惑:

 我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困惑,通过这次观摩学习,基本已解决,也算完成我的一个心愿。

 疑惑一,那就是讲小学道法课里法治专册“度”的问题。

 这一直是我的一个困惑。专家的解读是,小学课里法治教育的定位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法治教育是一种公民法律素养教育,而不是法律专业教育。《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里讲到:“侧重法治意识、遵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法律观念和法律态度的培养是第一位的,法律知识的学习是第二位的。所以,我们在法治专册的教学中,不必纠结于法律条文的解读和法律专业知识的传授,而是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用法治思维来思考生活中的问题。教学更多的是要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生活需求出发进行法治教学,实现法治素养的培养。

 疑惑二,道法教学中的项目 式学习,重在质疑与探究。知识与现实的碰撞,道德与法律的交融,现实生活中非黑即白不存在。在现实生活中情与法之间怎么抉择?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更加重视结果是否正确,而导致教师要给学生大量恶补法律专业知识。把自己当成法官,然后对某个特定情境中的人和事做出“终审判决”。这不是我们所要的,我们的课堂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用自己的思维来思考,放弃“非黑即白”的思维。所以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这样我就理解了专家老师在观摩课中,不做黑与白、对与错的评价,只是鼓励、称赞孩子善于动脑,善于思辨的做法了。

 疑惑三,过 多的预设究竟好不好?专家认为:教师“说

 得多、问得多、牵得多”就会导致“三少”——少意外,少质疑,少生成。过多的预设看起来课堂教学很完美,没有一点差错。葛老师认为,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教师的“三多”,就会使学生受到牵制,那么课堂就少了意外,少了质疑,少了生成,这样,就激不起学生在思考辩证中探究的热度。那样的课堂太死,学生不会创新,创造的细胞也不会唤醒,这不是我们需要的学生主动探究的课堂。章乐教授也讲到,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该是开放性的,而非固定答案的,老师不能通过固定答案把学生框在一个框子里,那样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我想这就是评价一节课有没有灵魂的重要依据。

 最后,我想说的是,小学道法课不只在我们学校,就是全国各地都是比较薄弱的,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小学的道法教师大部分都是非专业的,或者是其他学科教师兼职,所以,教师薄弱。二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但是这次我发现了不同,从这次的观摩培训来看,现在大都认识到道法课的重要性。自党的十九大将全面依法治国写入党章以来,法治建设与道德培养就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点。因为它承担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我们思政课教师肩上的责任重大!

 总之,教师要游刃有余地教,自身必须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既要做到全面深入的融会贯通,更要聚焦学生的真生活、真问题。所以,我们教师的学习、研讨永远在路上!

 

篇七:2022版道法新课标心得体会

2022 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心得体会

  今天,在学校的组织下,我参加了由 XX 省教育厅主办的“新时代 新课程 新教师——道德与法治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解读”,其中李晓东教授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培育——以思政课一体化为背景》,他从核心素养的视角,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对核心素养认识的深化、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结构和道德与法治课程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培育三个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了解读,学习完,我对新修订的道法课标有了全新的认识,对“核心素养”一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022 版课标整合了 2011 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三个课程,新增了核心素养、总目标、学段目标,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核心素养学段表现,课程内容按照学段要求分四部分进行一体化设计。“让核心素养落地”,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工作重点。素养与知识不同,是知识、技能、态度的超越和统整,是人在真实情景中做出某种行为的能力或素质。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变化,体现了教书——育人的转变,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整合、传承和提升。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所以道德与法治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涵盖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部课程内容,不仅凸显了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贡献,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而且在育人方式上体现出阶梯式上升和培养目标上一致的一体化设计。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作为小学道法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把核心素养落实到位。

 从自身来说,我们首先要有鲜明的政治性和价值导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法制观念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其次,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提高学科的专业素养,及时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反应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

 从课堂教学来说,我们的课堂必须围绕核心素养展开,确立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和统帅地位,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中要用到的资源、

 素材、流程、活动等。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效性、生动性、新颖性,让道德与法治课程成为有现实关怀和人文温度的课堂。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生活离不开他们》一课时,我们通过课前小调查(“大白”的一天、烈日下的交警、各个社区坚守疫情防控的志愿者们)和课堂上的情景体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体验劳动者的辛苦,明白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从而帮助学生达到树立劳动意识,积极参加劳动时间,懂得劳动光荣、不分贵贱的道德修养。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认读研读新课标,向我们名师工作室的各位老师虚心学习、请教,关注核心素养,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探究多样的教学方法,拓展更多更有效的教学资源,让道德与法治课更加绚丽多彩!

 有价值的东西才有长远的需求,究竟啥是有价值的课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对于 2022 课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加强学习,听了不同专家老师的讲座,感觉受益匪浅,他们从不同角度阐释了 2022 新课标的变化,为现在未来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描绘了变化后的独特风景,作为基层道德与法治老师,我们深知 2022 新课标的重要性及实践的困难性,我们得益于公益道德与法治的力量,数

 不清的道德与法治专家同行持续传播正能量,这是激活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教学的重要力量,我们大家都处在道德与法治转向的重要路口,2022新课标此次转向,意味深远,必将在立德树人、灵魂塑造落地生根的根本任务上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笔,无论是道德与法治专家学者、还是基层同行,大家都充分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家凝心聚力,积极做出改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践行 2022 新课标精神,凭借五湖四海皆兄弟的情谊,互相启发、互相切磋,让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成为道德与法治大团队每一位成员的标配,让2022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理念实践相融,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课堂成长首先从内心成长开始,作为基层道德与法治老师,我们愿意与时俱进的学习,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既尊重每一位专家学者、同行的宝贵意见,又坚持独立性格、自由思想,将自我与他人、团队、社会更好的融合在一起。我们以 2022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韩震教授的话作为座右铭:“道德与法治课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愿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同行,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力量,我们会在追求更好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路上不懈努力,不断为广大莘莘学子人生行稳致远注入持续的正向力量。

篇八:2022版道法新课标心得体会

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 2022 年版)》 学习心得体会

  新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考试评价改革。

 优化了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按照学生学习逻辑组织呈现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主题、项目、任务等形式整合课程内容,突出主干、去除冗余。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了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通过对道法新课标的学习,新课标的观念深入人心。

 教师要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道德与法治》课虽然是小课堂,反映的却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作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用好教材,结合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切实可行的活动。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措施,与学生一起成长。《道德与法治》课虽然是小课堂,反映的却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作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的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师也不是唯一的老师,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们多样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让道法课堂更加生动活泼,绚丽多彩。

推荐访问:2022版道法新课标心得体会 道法 心得体会 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