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赦1959观后感热门13篇

时间:2023-08-25 10:50:04 来源:网友投稿

特赦1959观后感第1篇中央电视台1频道晚间播出的《特赦1959》,已经结束一段时间了,总觉得还有些话要说。《特赦1959》这部电视剧从播出以来,我不仅从头看到尾,而且还要看上午的重播。以前也看过有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特赦1959观后感热门13篇,供大家参考。

特赦1959观后感热门13篇

特赦1959观后感 第1篇

中央电视台1频道晚间播出的《特赦1959》,已经结束一段时间了,总觉得还有些话要说。

《特赦1959》这部电视剧从播出以来,我不仅从头看到尾,而且还要看上午的重播。以前也看过有关功德林改造战犯的电视剧,但是,都没有这次看《特赦1959》有兴趣。想想原因,以前有关改造末代皇帝、战犯的电视剧,大多是平铺直叙地表现对战犯的改造,虽然也有收益,但是,总觉得比较单调、呆板。而《特赦1959》则以所长王英光为主线,穿插了他的爱情、家庭、同志、邻居等社会方方面面的情节,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画面和曲折的故事,衬托出社会进步和战犯改造之间的内在联系;管理人员中的所长、、梁冬英、副所长和战犯王耀武、杜聿明、叶立三等人,栩栩如生,令人信服;一些细节也令人回味,如副所长第一次去所长家做客,说不能空手,他马上伸出手来,贺晋年不得不从口袋里掏钱。解放初期军队实行的还是供给制,口袋里不会有多少钱,但是,这个细节充分表现出当时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那种亲密关系,令我们这些曾经有过这种经历的老人,余香在唇、回味无穷。

有关这部电视连续剧的优劣和艺术性,留待评论家们去评说,这里重点想讲一讲自己在思想认识方面的一点感受。

人生的道路选择是决定性的。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之下,不是生活在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之下,就是生活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的能动性就表现在自觉地选择哪种制度,选择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社会主义制度,就能够顺应历史的发展,愉快地生活,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反之,就会被社会生活所裹胁,处处被动,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立。这个抽象的道理,在电视连续剧《特赦1959》中,以栩栩如生的群像、尤其是在战犯们经历的变化中,以具体人物的形象和故事的曲折发展表现出来,具体、生动,令人深思。

王耀武、杜聿明、叶立三等人,曾经是国民党的高官干将,手握几万或几十万大军,在他们那个“一亩三分地”,是说一不二的主宰,在整个国民党军队系统也名声显赫。但是,在短短的解放战争几年后,由权高位重、统帅大军的将军,转变成为人民解放军的阶下囚,而经过几年时间内改造,又成为社会主义新人,得到政府的特赦。在这种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浓缩了一些人的急剧变化,显现出选择道路对于人生的巨大意义和作用。

王耀武等人,原来效忠于蒋家王朝,死命维护没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制度,对抗新社会制度,逆历史的潮流而动,当阶下囚是一定的,正如王耀武所写的对联:“早进来 晚进来 早晚都进来”。他们当时维护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选择了错误的道路,由大将军转变为阶下囚,是一种必然;进入功德林以后又面临新的选择,是接受改造还是抵制改造?是承认社会主义新制度,还是继续抵制新制度?是又一次人生道路的选择,当然是一次痛苦的选择。像王耀武这样的战犯,对于社会发展的认识比其他战犯较清醒,看到了旧社会制度必然崩溃,接受教育改造就比较自觉。不同的战犯,接受改造的途径也不尽相同。如叶立三,除了在功德林学习、劳动的改造之外,还与在灯泡厂参加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因为王耀武、杜聿明等能够自觉地承认原来选择的是错误道路,对于人民犯下了重大罪行,才可能选择重新做人、改过自新,争取做社会主义新人,几年后就得以特赦。事实证明这次他们选择的是正确道路。而黄维等人则坚持维护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制度的立场,拒不接受社会主义新制度,在功德林对抗教育改造,搞不可能成功的“永动机”,非常被动。

从《特赦1959》电视连续剧的故事,联想当前一些人物的表现,如美国总统特朗普,别看他当前表演得欢,今天发表演讲,明天发推特,这里制裁伊朗,那里加征关税等等,但是,他竭力维护的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制度,是在逆历史潮流而动,用不了多久,就一定会显现出历史上小丑的本来面目,就像当时的杜聿明等人一样,成为人民群众的阶下囚,被广大群众所唾弃。

王耀武、杜聿明等战犯所以能够得到改造,最主要是存在着一个外部条件:有一个建立崭新社会主义制度的领袖毛泽东,他不仅领导人民打败了蒋介石政府几百万大军,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而且开创了人类历史上对待战争罪犯的崭新道路:改造战犯。过去历史上对待战争罪犯只有处决、审判等。而作为社会主义缔造者的毛泽东,则创造了改造战犯的新途径,把消极因素转化为新社会的积极因素,把“废品”转化为“有用品”,这也表现了领袖对于新社会主义社会的坚定自信,相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即使像战争罪犯这样的顽固分子,也不可能长期逆历史潮流而动,最终必将被新社会所“融化”。电视剧中这些过去的战争罪犯,高呼毛主席万岁!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结局。

特赦1959观后感 第2篇

《特赦1959》第八集有这么一个故事情节:国民党少将师长叶立三,为了刁难所长王英光,指责“功德林”虐待“战犯”,要求改善伙食,要吃红烧肉。

所长告诉叶立三,现在国家百废待兴,财政很困难,“学员”每月伙食费只有十元,其他管理人员每月伙食费只有四元。叶不相信,所长带他到管理员食堂对证,看到战士们吃的是玉米窝窝头,并告诉他,我是所长,我属团级干部,和战士一样进餐,没有小灶餐。

叶立三目睹战士们的用餐标准后,自己一介“阶下囚”,每餐吃白面馒头,比管理所的所长伙食标准还高,不知天高地厚,还在这里找茬,面带愧色立在那里半天没有作声。

从此以后,叶立三开始逐渐改变吊儿郎当,放荡不羁的学习态度,慢慢开始转变立场,思考国民党为什么会败,共产党为什么会赢,意识到两党的胜负的结局,早在“餐桌子”上就已见分晓。

毛主席对待在餐桌子的问题上,历来是十分严肃认真的,也是公私分明的。

比如:访苏归来途径东三省时,连续三次“发火”,并告诫全党:“我是不学李自成的,你们要学刘宗敏,我劝你们也不要学”;

比方宴请朋友都是自己掏钱;

比方在人民大会堂喝茶要按规定付费,等等。(有很多文章和影视作品都有详细的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但今天我们的干部队伍里有些人,把毛主席当年的“示范”和“告诫”,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对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反对公款吃喝的通知》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无论怎样苦口婆心教育,仍然变着法门胡吃海喝。

不是说不能公款吃喝吗?好吧!

有些基层干部,一到吃饭的时候,就夹着一个包,站在办公楼门口,四处张望,瞪大眼睛搜寻目标,一旦发现目标,就主动上前搭讪,装模装样,问寒问暖,明知故问一些本来就按政策已经解决好了的问题,并一再吹嘘自己在“解决问题”中所起的作用,用这种索取回报的办法引诱他人为餐饮买单。

不是说不能到饭店、酒家消费吗?好吧!

有的干部不惜“远征”驾车到郊外,甚至更偏僻的“农家乐”去用餐,这里比城里的饭店更好,绿色疏菜,活鸡活鸭,还有从池塘里随到随捕的活蹦乱跳的鱼。由于偏僻,比较安全,没有“纪委”的监督,没有记者的“拍照”,而且还符合上级的规范要求。(这几年美就美了那些开农家乐的老板,一个劲地扩建“停车场”,有的时候能一次停上百台车的停车场还常常爆棚。)

不是说不能到外面用餐吗?好吧!

有的单位干脆自建高档包间,配高档厨师,把“酒店”搬到自己单位食堂。这下更好了,不但天天可以下“馆子”,还免去“签单”报销,记者偷拍牌照,纪委监督检查等烦恼。能说会道的干部甚至还把这作为经验政绩推广,还受到领导们的表扬呢!

其实,干部没有责任感,没有危机感,没有群众货真价实的监督,任何《规章制度》都是一纸空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任何禁令总是有空子可钻的,最严莫过于法律条文吧,法律都有空子钻,何况“禁令”乎。

听着《特赦1959》每集电视剧结尾时慷慨激昂,慷锵有力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声;看着股市不断飙升的茅台酒价格;心里老是在想,国家正在卯着劲要解放台湾,哪些即将要被捕获的国民党败将,叶立“四”,叶立“五”,还会被我们的官兵感动的眼泪滂沱,选择重新做人,跟着我们共产党人走吗?

特赦1959观后感 第3篇

电视剧《特赦1959》讲述共产党对解放战争中被俘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进行教育改造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部阐释我们建国之初的教育改造理念的剧作。这几天的剧集中,刚知道了妻女惨死的蔡守元,又被原军统特务徐远举揭发抗战时期曾和日本签署双方不交战协定,甚至给日本提供物资帮助的旧事,双重打击之下,蔡守元装病装疯卖傻。面对这样一个曾经的敌人,现在的伪装者,功德林的领导和医护人员遵从心病需要心药医,联合其他的学员演了一出抢救治疗的戏码,让蔡守元直面自己的问题。尤其是当用一场假的着火事件让蔡守元自己跑出房间之后,功德林的领导并没有直接揭穿蔡守元,而是给蔡守元反应接受时间,让他对一起的学员说出自己心中的压力,真的放松之后,嚎哭的时候都没有劝止,而是让他尽情发泄,第二天才找他谈话,拿出调查的真实材料直面他的问题。这个时候,蔡守元才心服口服的接受了教育,从心底里佩服共产党,接受共产党的三观。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面对曾经的敌人,现在逃避问题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功德林的领导们思想上说服、学识上征服、生活上真诚感化、劳动上支持,这样一系列的系统教化下来,包括蔡守元在内的各个学员虽然程度不同,但都真心地接受了共产党的理论,真正从内心里总结了国民党失败的根本原因--得民心者的天下。而整个教育改造中,没有惩罚、没有逼迫、没有歧视,就这样春风化雨般的让这些与我们曾有着刻骨仇恨的人彻底反思自己的历史罪行,真诚的希望全身心的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

这是将曾经的敌人教化成了人民的一员。

功德林的领导乃至普通工作人员的所作所为真的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从业者有极大的榜样借鉴作用。一个正确世界观的形成,一个美好品德的修养,绝非朝夕之间能一蹴而就的。何况教育面对的少年儿童是拥有无限好奇心,却并不拥有正确判断力;拥有无尽探索力,却无认知的穿透力;拥有无穷的热气与激情,却无足够的控制力。而这些孩子们却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和主宰者,教育者就该如功德林的干部工作人员那样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见微知著的洞察力、智勇双全的行动力,即使不能做到人人如此,也该贺说的那样,你可以不理解国家政策的战略意义,但你必须要执行国家给你制定的工作方针。

这样的话,我们的教育绝对所向无敌。

特赦1959观后感 第4篇

上周偶然翻到的这部剧,还挺感兴趣,就看下来了。

对于抗日,内战和建国前期我的了解就是上学时期学的历史,才看时甚至很多人都不曾听过,开着弹幕看飘过的科普,然后去百度,发现自己也很想了解这一部分的历史就看下去了。

诚然,作为一个95后的追星族,我之前追剧是看颜值追剧的,但是这部剧让我感觉不一样,其实我知道国民党失败的原因,现在的人都知道,但是出于好奇我还是想去看,那些历史名人思想转变的过程。

剧中每个人的特点都挺鲜明的,王耀武,杜垏明,刘安国,蔡守元,黄维,叶立三,沈醉等,都能get到,每个人从才来的想死不配合觉得要找自己清算过去,到后来很认真积极改造,感觉触动特别大。

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看剧的过程中多多少少能带入一点进去,所长也是真的做得非常好了,他们都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要转变真的很难,两个政党中间又隔了血海深仇的,太艰难了。

每个人都不配合,就像王耀武说的既来之则安之,表面学习其实就没听进去,直到后面朝鲜战争,应该是剧中的亮点部分了,朝鲜战争才开始这些人蠢蠢欲动,后来从报纸上了解到志愿军打这场战的艰难后,慢慢的开始转变思想,天知道我看到他们每天看报纸那么关心战事时候多么感动,那一时刻真的想哭了。不说后来主动写自己对美军的了解那些材料了。

后面还有很精彩的集体讨论会,其实对于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什么的我都不太懂,还有他们对失败的分析,真的都太精彩了,特别喜欢看大佬的座谈会,甚至不满足于弹幕的科普,自己又去百度了很多东西。

所以我觉得这部剧真的是太棒了,值得五星。起码正能量这部分,让我时时刻刻都想去深刻了解这一部分历史,也能让我感受到共产党的政策和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又有了新的理解,这一点,很棒。

看的时候哭了好几次,我zqsg,最后复制王耀武的一句话:“我们不爱这个祖国,爱什么呢?生于斯,长于斯。”

我爱我的祖国,阿中70周年快乐。

特赦1959观后感 第5篇

在《特赦1959》第二十三集有这么一段故事情节:賀春年接到上级命令,带领一支小分队到广西剿匪,在一次战斗中,随队卫生员梁冬芳失踪,多日寻找始终下落不明。

这可急坏了賀春年,这个梁冬芳不但是首长的女儿,烈士的遗孤,“功德林”的宠儿,还是老賀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战友王光英的恋人。由于丢失了梁冬芳,加之对南方潮湿天气不适应,賀春年病倒在剿匪前线,一连几天高烧不退。

王英光知道这个情况后,知道战友是因为“内疚”而病倒的,正好趁自己在休病假的机会,急忙来到广西剿匪前线,賀春年看到王英光后,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忘记自己还在高烧之中,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拿起一根木棒,递给王英光,懊悔万分地说:“你打我一顿吧”。

王英光一把夺过棍子,把它丢得远远的,既严厉又伤感地责备他说:我们都是从死人堆里一起爬出来的,哪一次战争不死人?哪一次战争没有人受伤?哪一次战争不失踪战友哟?为什么这一次你要这么自责内疚呢?这不是你的错,你应该尽快地养好病,走出阴影,“功德林”的战友还等着你回去,“战俘所”还有好多工作等着我们去做呢!

《特赦1959》电视剧中,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表现出来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政治局面,在各个环节都刻画得唯妙唯俏,恰到好处,感人至深,但“你打我一顿吧!”的肺腑之言,又把同志之间的深厚的阶级感情推向全剧的高潮!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这种崇高的的革命理想主义建立起来的同志之间的阶级感情:

它能最广泛地把官官、官兵、官民团结在一起,“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一切积极性,直至为这个事业而献身;

它能最早时间内发现错误,把错误思想和错误行为,压缩在最小范围之内,或消灭在萌芽之中。

这种阶级利益高于一切的同志关系,之所以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是因为毛泽东主席在古田会议中为人民军队注入了无产阶级思想的内容。

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我们同志之间的感情是无产阶级阶级感情;

我们官官、官兵、官民之间的利益服务于无产阶级的利益;

“一切革命队伍里的人,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无产阶级的翻身解放)走到一起来了”。

这是一种何等高尚和圣神的事业,像王英光、賀春年、这种既亲密无间,又公私分明的无产阶级优秀品质激励着他们那一代人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奇迹。

可惜,这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不符合走资派的利益,它们不要马克思列宁主义,要搞修正主义。

修正主义的要害就是不谈阶级,更不要阶级斗争,因为一谈阶级就失去了它们的特权,所以千方百计要淡化、抹杀阶级观念和阶级斗争。

指导思想上没有了无产阶级思想这个“魂”,同志间的关系变成个人利益关系,“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正副一把手之间的关系:

有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明争暗斗,栽桩陷害,大打出手,杀人害命;

有的相互勾结,同流合污,阳奉阴违,欺上瞒下,损公肥私,化公为私;

有的更卑鄙,暗箱操作,金钱美女,连环使套,拉你下水;

把一个好端端的无产阶级革命大家庭搞得人人自危,乌烟瘴气,不但延缓了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可悲的是最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也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我们学习观看《特赦1959》,关键要找回我们的“魂”,今天红色网友所做的一切也是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份,只要你全身心地投入这场伟大的事业,我们也会像王英光、賀春年他们那样结下无产阶级的深厚友谊。
#p#副标题#e#

特赦1959观后感 第6篇

跟着孩子追剧《特赦1959》,这种带有时代特点的剧作对于一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时候还是有点儿难。到了抗美援朝那几集,当时的战犯们观点各异,争论不休,但是问到杜聿明的时候,杜聿明直接来一句,“朝鲜战争是一场对外的战争,我不希望看到中国输。”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和老公直接说这才是中国军人该有的气节。女儿有点儿不理解,为什么呀?

老公刚要解释,我制止了他,引导孩子想几个问题,杜聿明等的身份是什么?他们是在什么战争中被俘的?剧中有解释抗美援朝的背景是什么?这个战争又是谁与谁的战争?这个情况下,杜聿明等面对抗美援朝战争,他们的身份又是什么?

女儿还是很认真的想着,一边理清思路。他们都是解放战争给被俘的,解放战争是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战争,抗美援朝是中美之间的战争,而杜聿明等是中国人。看着孩子条分缕析的解释,鼓励她形成自己的观点。孩子还是没太明白,问了,可是美国和国民党都是我们的敌人啊?!

老公很形象的给闺女解释,这样理解,解放战争就是俩兄弟为了争统治权干了一仗,但是美国突然打到你家了,兄弟俩该怎么办?女儿很高兴的说,“一起揍回去呗!有啥可说的?”

我们笑着告诉孩子,这就是爱国的表现。

女儿接着开始引申,我想起来了,那年在香港玩的时候,有人骂中国的时候,妈妈和阿姨直接怼了回去。当时旁边的人劝说不理他们就是了,阿姨和妈妈说这种人就该见了就怼过去。我现在好像明白了,那时候我太小了。

我们笑了,说的你好像现在大了似的。

但是祖国的未来肯定是孩子们的,爱国教育就该渗透在每一个时空,每一个机会里,让爱国主义情怀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特赦1959观后感 第7篇

这部电视剧好看,让人回味无穷。除了喜欢听结尾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还有剧中几个人物,特别让人喜欢。

我最喜欢的是功德林战犯管教所的副所长胡大树同志,这个角色好,真实、生动、有血有肉,演员演得非常好。

胡大树同志,立场鲜明,嫉恶如仇。虽然有些鲁莽,对政策的理解也不那么到位,也犯过些小错。我之所以喜欢这位同志--应该叫前辈,是因为我的思想水平、觉悟水平,大约和他差不多,所以,容易和他产生共鸣。

比如,黄维这个反动派死硬分子,听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打了大胜仗,这家伙居然差点没气死。胡大树同志对于救治这个的反动分子,是不那么上心的,或者说,是盼着这个家伙快死的。看到护士梁冬芳要救黄维,胡大树却说,你要是不救,他就是自然死亡;你要是救不好,就是你害死的,希望以此吓住梁冬芳。除了因为黄维在管理所死不改悔之外,黄维在淮海战役的战场上,使用毒气,杀害无数解放军战士,我想,每一个解放军、每一个革命群众,都会对这种惨无人道的战争恶魔有这种刻骨的仇恨。

我也同样如此。所以,当看到胡大树不愿意抢救黄维时,我很有同感。甚至,我还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遇到了蒋家的后人,遇到湖南军阀何键的后人,遇到马步芳的后人,我到想问问他们,你们怎么看待你们先辈残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事?你们真的就那么心安理得吗?你们没有一丝愧疚吗?你们不欠中国人民点什么吗?

我们现在缺乏的,就是对阶级敌人的这种刻骨铭心的恨!我们自然不应该把前一辈的仇恨记在其后代身上,因为我们是共产党人。但是,我们不应该忽视,这些反动派的后人就不把他们其前代的仇恨,记在我们身上!

胡大树和战犯蔡守元曾经共同赴西南战场,开展敌工工作,就是劝降蔡守元的老朋友。任务完成得不错。因为这项任务,胡大树和蔡守元成了朋友,关系自然要比胡前辈和其他战犯的亲近一层。胡大树会搞“不正之风”,他让蔡守元保留了自己算卦用的罗盘。老实说,如果是我,可能我也会这么搞,虽然我也知道这么搞不对。

大约是电视剧的倒数第二集,在王英光、梁冬芳的婚礼时,胡大树故意从前排跑到后面,坐在一位美女身边,还拼命给这位美丽的女子送花生、瓜子、糖果,大献殷勤。我们的这位胡前辈,这是在追女孩。眼光不错呀,胡前辈,那女孩确实很好。我想胡前辈肯定成功了,然后,生出五六七八个聪聪明明、健健康康、白白胖胖、漂漂亮亮的小娃娃,有男有女。革命家庭,人丁兴旺,多好。他们应该是60年代初结婚,而我国一胎化计划生育是改革开放后实施的,胡前辈夫妇有足够的时间生出这么多娃娃。不过,给的镜头太少,不能让我看到结果,有些遗憾。

胡大树和贺争论,贺说这些战犯必须改造好,这是毛主席交给我们的政治任务。胡大树说,要是这些反动分子能够改造好,我就爬上房子学鸡叫!这样打赌,说明我军的上下级关系,多么融洽、团结,下级可以这么和上级讲话,这不就是“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吗?

今天,有好多军队单位,片面强调所谓上下级关系,甚至还讲什么“服从是军人的天职”这种只有国民党反动派才讲的混账话。在军队中,政治民主、军事民主、经济民主,我党我军的这个革命作风,已经很难看到了。谁敢向领导提意见?谁敢和领导争论?下级的调职、评优、转岗、任务分配甚至住房、家属随军、子女就学等一大堆事,都要由领导决定,“一级管一级”,下级有一大堆把柄抓在领导手里,有很多事要求领导“栽培”“关心”,谁敢得罪领导呀?提意见,自然更不敢;平等、民主,自然不敢想;即使是搞群众路线教育期间,也不敢想。坚持我军革命精神、优良传统和光荣作风的人,肯定要得罪领导,肯定吃不开,肯定是不懂事,肯定是混不好;而个人主义者、别有用心者,逢迎拍马、行贿受贿,巴结领导,自然混得好、吃得开,这就形成逆淘汰,大大败坏了我军风气,导致腐败从生。军队是不能搞小圈子、不能拉拉扯扯、不能搞人身依附,而三大民主不再,军队上下级关系如此分明,自然,如胡大树和贺春年那样的团结、融洽的上下级关系,也就无法再现了。

如果有问题--不管是私事还是公事--找组织就能公正合理地解决,谁还愿意搞小圈子、拉拉扯扯、人身依附?谁不想堂堂正正、光明正大?谁不想做一个坚定的革命战士?

特赦1959观后感 第8篇

最近发现了一部很有意义的电视剧《特赦1959》,从未想过自己会对一部红色年代剧提起如此大的兴趣,但这部剧却让我成了追剧迷,从第一集开始便一集不愿落下。正值建国70周年来临之际,我想这样一部剧会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共产党领导中国走向战争胜利,又走向国富民安的历时必然性。

70年前新中国成立之初,共产党用无限的宽容与坚定的决心成立功德林,对国民党高级战犯进行改造,最终使得一个个高傲顽固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对共产党心服口服,从思想认识到政治觉悟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最终被特赦。让他们成为新中国的一份子,使他们的才能不被浪费,为建设新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功德林里关押的战犯全部都是国名党的高级将领,他们个个身负重罪,但不可否认,他们也个个身怀才华。建国之初,人才匮乏,共产党下定决心从思想上改造他们,也是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但是要改变这样一群顽固又对国民党愚忠的高级战犯谈何容易,这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所长王英光,贺春年,面对这些对手不卑不亢,信念坚定。为他们看病,给他们提供书报,为他们寻找失散亲人,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从生活到学习,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虽然身处囹圄,却还有生的希望,还得到了尊重,因而对共产党从对立,到感恩,最终融入。杜聿明、曾扩情、王耀武、黄维等人,从1949被收押到1959被特赦,历经十年,最终心灵被征服。

十年的博弈体现了共产党强大的政治能力,如今的国富民强也正是依附了这个能力。对敌比对己更宽容,敌人也会成为朋友,不自卑也不自负,拥有强大的内心与必胜的信念。建国70年了,共产党带领中国一步步变强,我想,未来的无数个70年,就用这种坚定的政治力量,我们的祖国会更加强大美好。

特赦1959观后感 第9篇

中央电视台最近播放连续剧《特赦1959》,再现了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通过劳动、学习、教育、改造思想,有效地改造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的事迹。1959年建国十周年大庆之前,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建议特赦一批战争罪犯,经全国人大常委决定、国家主席刘少奇签署特赦令。最高人民法院遵照特赦令,从全国多个战犯管理所中审查改恶从善改造较好者,于12月4日宣布首批特赦名单,其中包括国民党高级将领杜隶明、王耀武 和伪满皇帝溥仪等33人。直至1975年,先后七批全部特赦释放了被改造的战犯,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特殊的一页,在国内外激起了巨大的反响。

建国十周年特赦战犯有着重大的政治和历史意义。在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无数战争中,多有惨杀和酷刑对待俘虏的历史记载。20世纪40年代,臭名昭著的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国民党上饶集中营中的法西斯罪行骇人听闻。直到现代,美帝国主义在伊拉克战争中,仍然被大量揭发出虐待俘虏的丑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俘获了数百名国民党军队团以上的军官,其中高级将领200多人。这些人在执行蒋介石反人民的罪恶行径中,可以说双手都沾有共产党人和人民的鲜血。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清算他们的罪行并予以法办严惩,理所当然。有些经历过革命战争的党员和干部,想不到也想不通特赦这些战犯,认为宽大无边。可是毛泽东主席却提出“一个不杀,分批释放,来去自由,言论自由”的政策,这是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高瞻远瞩的伟大胸怀,做出的重大政治决策。

首先,体现了十年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巩固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的伟大发展和人民觉悟程度提高的自信。第二,体现了对战犯通过劳动、学习、教育、改造、使其重新做人,实行革命人道主义政策的卓有成效。第三,提高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无产阶级政治意识和政策观念,促进了其他在押战犯和犯罪分子的努力改造。第四,从事实上有力地驳斥了国内外反动派和台湾蒋介石集团的污蔑和造谣,提高了新中国在世界上的伟大形象和地位,

促进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构想。1975年,有十个特赦人员要求去台湾,人民政府给予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帮助,送他们到达香港,却被台湾当局拒绝入境,逼得其中一人怨恨失望而自杀,可见特赦政策的威力和台湾当局的胆怯。

毛泽东熟谙中国历史,对古人“不杀降”予以肯定。如张贻玖著《毛泽东读史》一书中记载,《魏书.刘表传》有一段裴松之的注文,说刘表初到荆州时,有些刘姓宗室据兵谋反,“刘表遣人诱宗贼,至者五十五人,皆斩之。”毛泽东批注:“杀降不祥,孟德所不为也”,赞扬了曹操的“不杀降”政策。(张著读史59页)张著又说到《后汉书.陈寔传》中关于“梁上君子”的故事,毛泽东批注:“人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造的”。(55页)

毛泽东的建军思想十分重视严格纪律,1928年井冈山时期,为工农红军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1929年后,又增添了“洗澡避女人”和“不搜俘虏腰包”两项成为八项注意。1947年10月,当人民解放战争转为向蒋军进攻阶段的重要时刻,由解放军总部重行颁布统一规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把第八项规定为“不虐待俘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严肃军纪、团结群众、瓦解敌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用“诉苦”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的方法开展军内民主运动。1948年10月,毛泽东在一篇党内通知中说:军内民主运动“使军队指战员的政治积极性和自觉性大为提高,战斗力和纪律性大为增强,融化了大约八十万左右从国民党军队来的俘虏兵,使他们变为解放战士,调转枪口打国民党。”(《毛泽东选集》一卷袖珍本1238页)国民党的士兵大部分是被抓来的贫苦农民,他们被解放军俘虏后留下来的,经过教育和诉苦,提高了阶级觉悟,有些人成为勇敢打国民党军的战士。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改造人类世界的理论,联系中国历史和革命实际,制定了上述对待俘虏的政策,便是1959年特赦政策的的渊源。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毛泽东曾经说过:“要把地主、资本家改造成为劳动者,这也是一条战略方针。消灭阶级,要很长的时间”;“人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造的”。我国社会经过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对人们的思想改造奠立了有利的基础。

在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的蒋军将领们,开始的时候很少有人承认对人民犯罪,他们对蒋介石抱有愚忠,认为各为其主。有些人不承认失败,不过是由于蒋介石刚愎自用,指挥有误,命运不济。抗美援朝来临,他们认为解放军根本不是拥有先进武器的美军对手,甚至幻想蒋介石卷土重来。结果大出他们所料,促使他们作进一步的思考。

他们通过劳动、学习革命的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联系自身的经历,逐步认识到毛泽东人民战争理论的伟大作用,他们为之效忠的蒋介石集团,代表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利益,“得人民者得天下”,蒋军的失败乃属必然。他们很注意时事新闻,观察到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新旧社会对比中认识到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根本不同。不少人对生活、医疗方面的照顾十分感谢。有的人对共产党承认他们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绩,对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大为感动。诸如此类的思想变化,开始了立场的转变。有些人认识到,共产党人抱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行动是胜利之本,也希望在有生之年为人民做些有益的事情。即使那个连穿衣服扣扣子都不会的溥仪皇帝,通过改造认识到过去当寄生虫的可耻,也是一种进步。

劳动、学习、改造思想,再造人生,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改造世界的精神动力。
#p#副标题#e#

特赦1959观后感 第10篇

《特赦1959》第八集有这么一个故事情节:国民党少将师长叶立三,为了刁难所长王英光,指责“功德林”虐待“战犯”,要求改善伙食,要吃红烧肉。

所长告诉叶立三,现在国家百废待兴,财政很困难,“学员”每月伙食费只有十元,其他管理人员每月伙食费只有四元。叶不相信,所长带他到管理员食堂对证,看到战士们吃的是玉米窝窝头,并告诉他,我是所长,我属团级干部,和战士一样进餐,没有小灶餐。

叶立三目睹战士们的用餐标准后,自己一介“阶下囚”,每餐吃白面馒头,比管理所的所长伙食标准还高,不知天高地厚,还在这里找茬,面带愧色立在那里半天没有作声。

从此以后,叶立三开始逐渐改变吊儿郎当,放荡不羁的学习态度,慢慢开始转变立场,思考国民党为什么会败,共产党为什么会赢,意识到两党的胜负的结局,早在“餐桌子”上就已见分晓。

毛主席对待在餐桌子的问题上,历来是十分严肃认真的,也是公私分明的。

比如:访苏归来途径东三省时,连续三次“发火”,并告诫全党:“我是不学李自成的,你们要学刘宗敏,我劝你们也不要学”;

比方宴请朋友都是自己掏钱;

比方在人民大会堂喝茶要按规定付费,等等。(有很多文章和影视作品都有详细的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但今天我们的干部队伍里有些人,把毛主席当年的“示范”和“告诫”,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对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反对公款吃喝的通知》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无论怎样苦口婆心教育,仍然变着法门胡吃海喝。

不是说不能公款吃喝吗?好吧!

有些基层干部,一到吃饭的时候,就夹着一个包,站在办公楼门口,四处张望,瞪大眼睛搜寻目标,一旦发现目标,就主动上前搭讪,装模装样,问寒问暖,明知故问一些本来就按政策已经解决好了的问题,并一再吹嘘自己在“解决问题”中所起的作用,用这种索取回报的办法引诱他人为餐饮买单。

不是说不能到饭店、酒家消费吗?好吧!

有的干部不惜“远征”驾车到郊外,甚至更偏僻的“农家乐”去用餐,这里比城里的饭店更好,绿色疏菜,活鸡活鸭,还有从池塘里随到随捕的活蹦乱跳的鱼。由于偏僻,比较安全,没有“纪委”的监督,没有记者的“拍照”,而且还符合上级的规范要求。(这几年美就美了那些开农家乐的老板,一个劲地扩建“停车场”,有的时候能一次停上百台车的停车场还常常爆棚。)

不是说不能到外面用餐吗?好吧!

有的单位干脆自建高档包间,配高档厨师,把“酒店”搬到自己单位食堂。这下更好了,不但天天可以下“馆子”,还免去“签单”报销,记者偷拍牌照,纪委监督检查等烦恼。能说会道的干部甚至还把这作为经验政绩推广,还受到领导们的表扬呢!

其实,干部没有责任感,没有危机感,没有群众货真价实的监督,任何《规章制度》都是一纸空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任何禁令总是有空子可钻的,最严莫过于法律条文吧,法律都有空子钻,何况“禁令”乎。

听着《特赦1959》每集电视剧结尾时慷慨激昂,慷锵有力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声;看着股市不断飙升的茅台酒价格;心里老是在想,国家正在卯着劲要解放台湾,哪些即将要被捕获的国民党败将,叶立“四”,叶立“五”,还会被我们的官兵感动的眼泪滂沱,选择重新做人,跟着我们共产党人走吗?

特赦1959观后感 第11篇

中央电视台1频道晚间播出的《特赦1959》,已经结束一段时间了,总觉得还有些话要说。

《特赦1959》这部电视剧从播出以来,我不仅从头看到尾,而且还要看上午的重播。以前也看过有关功德林改造战犯的电视剧,但是,都没有这次看《特赦1959》有兴趣。想想原因,以前有关改造末代皇帝、战犯的电视剧,大多是平铺直叙地表现对战犯的改造,虽然也有收益,但是,总觉得比较单调、呆板。而《特赦1959》则以所长王英光为主线,穿插了他的爱情、家庭、同志、邻居等社会方方面面的情节,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画面和曲折的故事,衬托出社会进步和战犯改造之间的内在联系;管理人员中的所长、、梁冬英、副所长和战犯王耀武、杜聿明、叶立三等人,栩栩如生,令人信服;一些细节也令人回味,如副所长第一次去所长家做客,说不能空手,他马上伸出手来,贺晋年不得不从口袋里掏钱。解放初期军队实行的还是供给制,口袋里不会有多少钱,但是,这个细节充分表现出当时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那种亲密关系,令我们这些曾经有过这种经历的老人,余香在唇、回味无穷。

有关这部电视连续剧的优劣和艺术性,留待评论家们去评说,这里重点想讲一讲自己在思想认识方面的一点感受。

人生的道路选择是决定性的。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之下,不是生活在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之下,就是生活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的能动性就表现在自觉地选择哪种制度,选择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社会主义制度,就能够顺应历史的发展,愉快地生活,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反之,就会被社会生活所裹胁,处处被动,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立。这个抽象的道理,在电视连续剧《特赦1959》中,以栩栩如生的群像、尤其是在战犯们经历的变化中,以具体人物的形象和故事的曲折发展表现出来,具体、生动,令人深思。

王耀武、杜聿明、叶立三等人,曾经是国民党的高官干将,手握几万或几十万大军,在他们那个“一亩三分地”,是说一不二的主宰,在整个国民党军队系统也名声显赫。但是,在短短的解放战争几年后,由权高位重、统帅大军的将军,转变成为人民解放军的阶下囚,而经过几年时间内改造,又成为社会主义新人,得到政府的特赦。在这种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浓缩了一些人的急剧变化,显现出选择道路对于人生的巨大意义和作用。

王耀武等人,原来效忠于蒋家王朝,死命维护没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制度,对抗新社会制度,逆历史的潮流而动,当阶下囚是一定的,正如王耀武所写的对联:“早进来 晚进来 早晚都进来”。他们当时维护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选择了错误的道路,由大将军转变为阶下囚,是一种必然;进入功德林以后又面临新的选择,是接受改造还是抵制改造?是承认社会主义新制度,还是继续抵制新制度?是又一次人生道路的选择,当然是一次痛苦的选择。像王耀武这样的战犯,对于社会发展的认识比其他战犯较清醒,看到了旧社会制度必然崩溃,接受教育改造就比较自觉。不同的战犯,接受改造的途径也不尽相同。如叶立三,除了在功德林学习、劳动的改造之外,还与在灯泡厂参加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因为王耀武、杜聿明等能够自觉地承认原来选择的是错误道路,对于人民犯下了重大罪行,才可能选择重新做人、改过自新,争取做社会主义新人,几年后就得以特赦。事实证明这次他们选择的是正确道路。而黄维等人则坚持维护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制度的立场,拒不接受社会主义新制度,在功德林对抗教育改造,搞不可能成功的“永动机”,非常被动。

从《特赦1959》电视连续剧的故事,联想当前一些人物的表现,如美国总统特朗普,别看他当前表演得欢,今天发表演讲,明天发推特,这里制裁伊朗,那里加征关税等等,但是,他竭力维护的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制度,是在逆历史潮流而动,用不了多久,就一定会显现出历史上小丑的本来面目,就像当时的杜聿明等人一样,成为人民群众的阶下囚,被广大群众所唾弃。

王耀武、杜聿明等战犯所以能够得到改造,最主要是存在着一个外部条件:有一个建立崭新社会主义制度的领袖毛泽东,他不仅领导人民打败了蒋介石政府几百万大军,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而且开创了人类历史上对待战争罪犯的崭新道路:改造战犯。过去历史上对待战争罪犯只有处决、审判等。而作为社会主义缔造者的毛泽东,则创造了改造战犯的新途径,把消极因素转化为新社会的积极因素,把“废品”转化为“有用品”,这也表现了领袖对于新社会主义社会的坚定自信,相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即使像战争罪犯这样的顽固分子,也不可能长期逆历史潮流而动,最终必将被新社会所“融化”。电视剧中这些过去的战争罪犯,高呼毛主席万岁!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结局。

特赦1959观后感 第12篇

本片gmd方面的人物塑造的都很不错,之所以选军统三剑客,是因为读过沈醉回忆录。

谈军统三剑客之前,必须说明的一点是沈醉、徐远举、周养浩在昆明关着的时候就已经闹掰了。

三剑客以及宋希濂等人是1956年才到功德林,本片显然对军统三剑客的关系做了改编。

另外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沈醉和徐远举交待问题是比较彻底的,因为他们认为要是根据过去的行为来判罪,杀一个是死罪,杀一百个还是死罪,不如痛痛快快全部交待。周养浩是学法律的,交待问题的时候就非常喜欢推卸责任,反而给自己添了不少麻烦。

就改造而言,沈醉和徐远举都是较为积极的,周养浩就差一点了,由于他不老实交待问题,还喜欢摆出律师派头和提审人员争辩,管理人员认为他坚持反动立场,后来周养浩干脆破罐破摔,不求特赦,随别人怎么讲。估计,周养浩是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有刑满释放的一天。他被释放后,反而主动找媒体交待清楚了过去的罪行,比如杨虎城将军被害始末。

值得注意的是, 在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的威逼利诱下,他们并没有陷害他人的举动。

可能有不少人以为关在功德林里面反而好,可以躲过劫难。这样想就图样图森破了,事实上功德林同样受到冲击。

通常,我们想起功德林最顽固的战犯,一般会想起黄维。其实比黄维还固执的,大有人在。比如,杨文瑔,73年死的时候还大呼蒋介石万岁呢。

还有更过分的,比如段克文。此人被特赦后,赴美生活,出书污蔑战犯政策。当时,在美国定居的周养浩主动站出来澄清事实,反驳段克文(周养浩在美国低调生活,一向是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因为当时美国媒体找上门来大部分是不怀好意想要抹黑中gong)

所以,虽然三剑客改造效果各有不同,但总体上是成功的。

首先谈谈本剧沈醉。

沈醉是三人中心态最好的一个,刚刚到白公馆的时候,他和徐远举一起大发感慨,怀古伤今。但当宋希濂出现的时候,沈醉迅速的收拾好了心情迎来上去,又是敬礼又是问好。从宋希濂的反应,可以看出他根本没认出沈醉,但是伸手不打笑脸人,宋希濂也就顺着沈醉的话往下说。

这个时候徐远举和周养浩在干啥呢?周养浩自顾自躺着,徐远举虽然站在沈醉旁边,但是整个人木木愣愣。沈醉则是又帮宋希濂提箱子又招呼他坐下。

之后两天,周和徐一个哭一个睡。沈醉已经从宋希濂口中得到了有用的情报。一是gcd不会杀战犯,二是重要战犯要押送功德林。

到了功德林,周徐二人依然木楞,沈醉已然放正态度。他到了功德林就向所方申诉起义情况,此处与陈长捷形成鲜明对比,面对冤情,沈醉始终保持冷静,应对自如。陈长捷则是怨声载道。

沈醉的申诉固然有澄清冤情,期望释放的因素存在。但是更多的是要向所方表明自己的投共亲共态度。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沈醉的诚恳态度,就算没刷到所长和的好感,也绝不会给他们留下坏印象。

这里的坏印象指的是特务,特务是非常招人恨的职业,容易给人不好的第一印象。比如,胡大树一听来的大多数军统特务就觉得这些人不老实。押送的小战士也表示一路上严防死守,幸亏没出事儿。特务在那个时代是非常招人恨的职业。

除了表现合作态度外,沈醉还特别擅长抓住机会。陈长捷闹绝食,所长指定杜建时去劝。但是沈醉中间横插一杠子,成功的在所长和那里刷到了好感,所以,当所长要求会议记录时,沈醉站出来承担工作,所长表示就以你的记录为准,这是一种信任的体现。沈醉还借此还和陈长捷搞好了关系。李仙洲被气跑,他也跟上去安慰。

蔡守元安排接待名单里面没有沈醉,这件事其实老蔡做的有点不地道,沈醉和陈瑞章是老乡,关系一向很好,陈夫人没死的消息也是沈醉带来的。沈醉想要列席迎接陈夫人,主要是想打听一下自己夫人的情况,因为老婆是和陈夫人一起去的香港。探视名单里没他,还被人diss是因为特务身份。所以不能出席,沈醉气的掉头就走,但当徐远举和老蔡发生冲突的时候,他还是站出来拦着徐远举,事后还帮忙看护老蔡。当时屋子里一共四个人,沈醉很轻松的摆脱了气晕老蔡的嫌疑,完全没给所方和同学留下坏印象,黄维找人算账找的也是周养浩和徐远举,所方在意的也是徐远举的举报。30集所方召集同学给蔡守元治病,沈醉也位列其中,这充分说明所方和同学并不认为沈醉涉嫌气病蔡守元。

宋希濂是黄埔一期生,国共双方均有交情,和陈赓关系特好。陈长捷虽然被傅作义坑了,但是老傅在外头可没少为他奔走说话。李仙洲也是黄埔一期生,虽然作战不利落埋怨,人缘可不差。蔡守元和黄埔同学关系好,西南解放还立过功,和所方关系好。从履历来看,和这些人打好关系是绝对不会吃亏的。

除了以上这些人,王耀武、陈瑞章等人和沈醉以前就有较好的关系,沈醉过去人缘就不错。

反观一下周养浩和徐远举,嘴里吃着陈赓送的苹果,居然还在宋希濂面前咒陈赓被美国飞机打下来,这不是作死嘛。

现在说说周养浩和徐远举,周养浩阴险,徐远举暴躁。

得知gcd的战犯政策,这俩人满血复活,不再是一开始浑浑噩噩的样子。行为模式恢复到特务状态,鬼鬼祟祟,听个军情分析都探头探脑。人家沈醉和康泽可是光明正大坐在那里听的,也没见将军们赶人。

将军们为什么讨厌特务。因为他们情报工作做不好,报喜不报忧,提供不了有用情报,共谍都潜伏到国防部了,他们还蒙在鼓里。他们最擅长的不是情报分析,而是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煽风点火。

周养浩抱怨功德林同学分三六九等,他们特务是最下流的。徐远举抱怨别人不把他们当人看。

反正怪天怪地怪空气,就是不怪自己。

其实将军们也没那么排斥特务,比如沈醉,将军们可以和他一起做美军材料,一起做炒面。

康泽被排斥,主要是因为他成天阴沉着脸,别人给他提意见他就瞪眼,对志愿军取得的成绩不以为然。但是,他没有鬼鬼祟祟的特务行径,所以王耀武愿意劝他改恶从善,叶立三拉他一起为灯泡厂做贡献。

但是,周养浩和徐远举呢?周养浩是唯一一个所长和一致觉得,这人需要另行关押,清算罪行。他们行事准则是:我不好,你们也别想好。这样的报社心态显然是不受欢迎。所以基本上好事儿轮不到他们,坏事儿大家第一时间就想起他们。做人做到这份上也是够可以了。

其实,政工系统和特务系统。例如,刘安国、沈醉、康泽、周养浩、徐远举。他们都已经认识到军事系统的人将来肯定能出去,但是都觉得自己将来可能要老死在这里了。

面对这种情况,他们的应对方案各不相同。

沈醉积极改造,和同学打好关系,即便将来真的出不去,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帮他在功德林里混的如鱼得水。虽然,沈醉注重和军事系统同学搞好关系,但他并没有因此和特务系统成员撇清关系。

第一,出身是难以改变的,万一将来真要老死功德林。陪他到最后的搞不好就是这些特务系统成员,31集末,他与康泽聊天时顺口说出“要是将来你们都出去了,就留我和康泽在这儿过”这句话说明了沈醉是完全有这个心理准备。

第二,长期干特务,彼此都清楚底细,不能闹得太僵,以免周徐破罐破摔,翻旧账。仔细论起来,gmd不少将军可都是干过一些不地道的事情。比如黄维使用毒气弹突围,陈长捷下令烧毁民房等等。抛开剧不谈,在真实情况中,沈醉虽然和周徐闹掰了,但也尽量不招惹他们。

康泽态度正在发生转变。他是真觉得自己要老死功德林,所以态度消极。但是遇到转机,他还是愿意做出改变的。

周养浩和徐远举被动改造,他们其实也在参加劳动和学习。但属于被环境影响那种。

刘安国四处挑事儿扎心,主要是他身份特殊。有叛徒嫌疑,实际上,刘安国是所有人里内心最不安惶恐的。

20XX年8月21日更新老蔡事件

老蔡事件一开始给人的感觉是徐远举诬陷,比如胡大树就是这么想的。然而,后续剧情告诉我们这还真不是徐远举瞎编,而是确有其事。剧里设定老蔡的上峰是何应钦。何应钦与脚盆签订《 塘沽协定 》《 何梅协定 》,gmd在和脚盆妥协方面可谓是非常熟练。抗战胜利后,常凯申还雇佣岗村宁次、 富田直亮 等人帮助他打仗。白团大家可以自行百度。

军统在搞军事分析方面虽然不行,但是搞暗杀是很在行。抗战时期,三剑客负责组织锄奸工作,杀掉不少汉奸。所以,特务四人组一听就来劲了。

刘安国要徐远举说清楚情况,徐远举说明了时间、地点以及协议内容。因为鬼子没有上将军衔,但是汪伪政府有。刘安国是误以为老蔡要投身汪伪政府了,所以他认为老蔡的行为是十足的汉奸。这里补充一下,刘安国的原型表弟,抗战时期负责对伪军的策反工作,曾经遭到伪军情报机构追捕,参与过对日作战,并成功策反日伪军队。另外,表弟还曾经负责预防军队可能出现的投日倾向,但是这支军队依然投日了,表弟差点因此死掉。此处,刘安国一听老蔡是汉奸,反应最大,是较为合理的。

周养浩初听挺激动,很快就冷静下来,反问“你怎么知道的呀”?这一方面是质疑情报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就是在怀疑徐远举了,因为徐远举这条情报太详细了,时间、地点、连秘密协议的内容都一清二楚。当时,军统叛变投靠脚盆的人不少,有些人虽然明着没有投敌,暗地里却和汪伪勾勾搭搭,给军统造成严重伤害。虽然,老蔡的事情的确是个把柄,但是周养浩并不想搞出汉奸举报汉奸的情况。

于是,徐远举补述了情报来源。第一,他当时负责苏北情报,第二,他有内线。

沈醉听完情报来源质疑徐远举为什么不上报,既然知道的这么清楚,不上报就太奇怪了。沈醉的话其实就是再问徐远举,这个情报有没有经过核实,内线提供的情报是真是假?情报工作不能听风就是雨,老蔡虽然是杂牌部队,但大小也是统领一军的人。不能随便就认定他是汉奸。

徐远举又说明了不上报的原因。第一,日本投降。第二,戴笠意外去世,军统局权力交接的混乱时刻。

周养浩和沈醉的发问实际上是从情报的来源、情报的核实两方面来质疑老蔡是否是汉奸。徐远举均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因此,周养浩听到这里认为蔡守元和鬼子签订秘密协定,所以他绝对是汉奸。送粮送菜不一定有记录,但是签秘密协定是会有存档备份的,的确可以作为证据。

换言之,这个事情确实存在,有搞头。周养浩和徐远举向所方承认的错误是言语失当,口无遮拦,而不是签秘密协议这事儿从不存在。所方调查的结果是同样也是秘密协议存在,只是主要责任人不是老蔡。

所以,所长虽然很生周养浩和徐远举的气,但是也没办法更一步处理他们了。周养浩所料不差。

gmd内部派系林立,就是是军统局内部也是同样存在派系。所以徐远举不清楚蔡守元是受命而为,是非常正常的情况。

当时不清楚,现在估计也都猜到老蔡是受命而为。所以沈醉一言不发,周养浩劝徐远举向所方认错,后来听到蔡守元大喊我不是汉奸徐远举也没有特别惊讶。他们或多或少都猜到老蔡只是个背锅的。

20XX年9月1日更新沈醉的另一面

从大部分剧情来看,沈醉已经成功打入军事体系成员内部,和他们相处融洽。

但是,有几件事却显示出沈醉的小心思。

第一件事:军统三剑客一唱一和的嘲讽军事系统成员。

这件事起因是叶立三怼徐远举,当徐远举向周沈抱怨叶立三等人看不起他们时。沈醉表示“他会说,他打的败仗就是因为你的情报工作没搞好”

沈醉和军官们混的很熟,对叶立三等人的观点非常了解,当他碍于情面没法光明正大的怼回去,说给徐周听,一方面是发泄一下压抑的情绪,另一方面也是在给自己找平衡感。军官们把战败的锅甩给情报人员,沈醉其实心里非常反感,不好明着发作,但是可以暗地里说给徐周听,借他们的反击给自己出口气。

第二件事:周养浩威胁叶立三

这件事起因是三剑客看见黄维撕掉材料,周养浩嘲讽黄维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引得沈徐发笑。沈醉发笑证明他认同周养浩的观点,内心对黄维受挫挺高兴的。当他笑过后随即又提醒徐周少说两句,小心些检查。这说明他意识到嘲讽黄维写美军材料,无论有用与否都是支持志愿军的体现,嘲讽黄维搞不好会被人认为是幸灾乐祸。

周养浩去捡纸的时候,沈醉并未阻止。沈醉觉得黄维写这么多,撕掉非常可惜。周养浩于是决定把这些东西拼起来。这一举动引起了叶立三等人的警觉。在二人的冲突过程中,沈醉一直在外围望风,周养浩说出叶立三害了几个重要干部的时候,徐远举得意的笑了,沈醉也有偷笑的表情。这说明沈醉对于周养浩能压叶立三一头觉得非常解气。当胡大树出现的时候,沈醉迅速收起了笑容。

当黄维来找他们算账,沈醉对周养浩说“那天你去捡纸,我就告诉过你小心写检查”。这纯属事后诸葛亮,沈醉提醒徐周小心写检查是为了让他俩少说两句,周养浩去捡纸的时候,他可什么都没说。周养浩听了他这番话,身体姿势没有变化,眼神快速扫过沈醉,直到沈醉离开,哼了一声,才和徐远举说话。心理学上,如果在谈话中被激怒了,一个常见的下意识动作就是快速扫过对方。

这说明周养浩对沈醉这种事后诸葛亮的行为很不以为然,但是他不想和沈醉纠缠,所以只是不以为然的哼了一声。然后,周养浩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在他们眼里功德林的同学分三六九等”。这个他们是把沈醉包括进去的。然后,他看了一眼黄维和沈醉离开的方向,又说“他们黄埔的,是最高级的”说到说到这里,他指着徐远举说“当然你例外,你和我们一样,都是最下流的”。这里补充一个知识点,徐远举是黄埔第七期。

康泽和徐远举的情况有点类似,他们都是黄埔出身,但是从事情报工作。康泽念念不忘强调自己的军官出身,黄埔出身。徐远举从没主动提起黄埔出身,他在意的是被骂特务。这里徐远举听到周养浩说起黄埔出身最高级,明显想要反驳。当周养浩把他例外出去时,他低下头叹气,然后表示“他看不起我们。我们还看不起他呢”。徐远举低下头叹气,说明他心里也很无奈。虽然,他是黄埔出身,但是一直从事情报工作,不像康泽,至少还带过兵。

第三件事:木工坊失火事件

其实,沈醉是清楚知道邱行湘锁门的,作为情报人员,他记忆力出众,在管理人员问起他是否知道起火原因时,沈醉一推三五六。其实,他完全可以站出来证明邱行湘确实锁门了。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沈醉只能确定锁门,无法确定门内的情况,他的明哲保身并不算过分,事后,他也有安慰邱行湘。

关于三剑客捡纸拼图事件的小猜想。

一开始,我的猜想是抄袭,周养浩打算抄袭黄维的材料。但是,这一类军事材料都是有底稿的,整个写作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贸贸然抄袭绝对讨不了好。然后,我又觉得他们可能是想粘起来嘲讽黄维,但是要嘲讽黄维,直接拿出那些碎纸就可以了,没必要全部拼起来,如果真是为了嘲讽黄维,沈醉不太可能一言不发。现在回顾一下整个事件。

沈醉觉得黄维写这么多撕了怪可惜的,徐远举提议拼起来,周养浩主动承担了这项任务,又回忆了曾经的工作经历。当胡大树要求他交出碎纸的时候,周养浩明显不情愿,临走的时候还不忘撇一眼碎纸。所以,基本能排除周养浩打算粘好上交的可能。

综上所述,周养浩拼图的初衷可能真的是好奇,属于他的职业习惯。黄维写材料的时候,周养浩就围观过,曾经把材料拿在手中,后被黄维夺回。

特赦1959观后感 第13篇

在《特赦1959》第二十三集有这么一段故事情节:贺春年接到上级命令,带领一支小分队到广西剿匪,在一次战斗中,随队卫生员梁冬芳失踪,多日寻找始终下落不明。

这可急坏了贺春年,这个梁冬芳不但是首长的女儿,烈士的遗孤,“功德林”的宠儿,还是老贺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战友王光英的恋人。由于丢失了梁冬芳,加之对南方潮湿天气不适应,贺春年病倒在剿匪前线,一连几天高烧不退。

王英光知道这个情况后,知道战友是因为“内疚”而病倒的,正好趁自己在休病假的机会,急忙来到广西剿匪前线,贺春年看到王英光后,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忘记自己还在高烧之中,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拿起一根木棒,递给王英光,懊悔万分地说:“你打我一顿吧”。

王英光一把夺过棍子,把它丢得远远的,既严厉又伤感地责备他说:我们都是从死人堆里一起爬出来的,哪一次战争不死人?哪一次战争没有人受伤?哪一次战争不失踪战友哟?为什么这一次你要这么自责内疚呢?这不是你的错,你应该尽快地养好病,走出阴影,“功德林”的战友还等着你回去,“战俘所”还有好多工作等着我们去做呢!

《特赦1959》电视剧中,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表现出来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政治局面,在各个环节都刻画得唯妙唯俏,恰到好处,感人至深,但“你打我一顿吧!”的肺腑之言,又把同志之间的深厚的阶级感情推向全剧的高潮!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这种崇高的的革命理想主义建立起来的同志之间的阶级感情:

它能最广泛地把官官、官兵、官民团结在一起,“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一切积极性,直至为这个事业而献身;

它能最早时间内发现错误,把错误思想和错误行为,压缩在最小范围之内,或消灭在萌芽之中。

这种阶级利益高于一切的同志关系,之所以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是因为毛泽东主席在古田会议中为人民军队注入了无产阶级思想的内容。

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我们同志之间的感情是无产阶级阶级感情;

我们官官、官兵、官民之间的利益服务于无产阶级的利益;

“一切革命队伍里的人,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无产阶级的翻身解放)走到一起来了”。

这是一种何等高尚和圣神的事业,像王英光、贺春年、这种既亲密无间,又公私分明的无产阶级优秀品质激励着他们那一代人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奇迹。

可惜,这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不符合走资派的利益,它们不要马克思列宁主义,要搞修正主义。

修正主义的要害就是不谈阶级,更不要阶级斗争,因为一谈阶级就失去了它们的特权,所以千方百计要淡化、抹杀阶级观念和阶级斗争。

指导思想上没有了无产阶级思想这个“魂”,同志间的关系变成个人利益关系,“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正副一把手之间的关系:

有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明争暗斗,栽桩陷害,大打出手,杀人害命;

有的相互勾结,同流合污,阳奉阴违,欺上瞒下,损公肥私,化公为私;

有的更卑鄙,暗箱操作,金钱美女,连环使套,拉你下水;

把一个好端端的无产阶级革命大家庭搞得人人自危,乌烟瘴气,不但延缓了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可悲的是最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也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我们学习观看《特赦1959》,关键要找回我们的“魂”,今天红色网友所做的一切也是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份,只要你全身心地投入这场伟大的事业,我们也会像王英光、贺春年他们那样结下无产阶级的深厚友谊。

推荐访问:特赦 观后感 热门 特赦1959观后感热门13篇 特赦1959观后感(热门13篇) 特赦1959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