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10篇

时间:2022-09-22 19:15:02 来源:网友投稿

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10篇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2篇《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重点内容全面解读与心得体会 : 篇一: 《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10篇,供大家参考。

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10篇

篇一: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篇 《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重点内容全面解读 与心得体会

  :

 篇一:

 《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重点内容全面解读

 前言:

 在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历史时刻,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 以下简称《意见》 )

 。

 《意见》 从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等方面入手, 对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 法治、 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 法治化、 智能化、 专业化水平提出具体要求。

 《意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等进行了新的部署, 更有利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本文就《意见》 重点内容进行全面解读( 含全文)

 !

 一、 《意见》 制定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

 统筹推进乡镇( 街道)

 和城乡社区治理, 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基层强则国家强, 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基层, 肯定基层防控和治理的重要作用, 为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九届四中、 五中全会专门对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作出部署。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 国务院决策部署, 中央组织部、 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 在深入调查研究、 广泛征求意见、 反复论证修改基础上, 起草形成了《意见》 稿。

 1 月 28 日,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 审议通过《意见》 。

 近期,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意见》 。《意见》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是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意见》 的印发实施, 对于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 构建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理有机统一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 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 法治化、 智能化、 专业化水平, 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夯实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层基础,巩固和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治理制度优势, 具有重要意义。

 二、 《意见》 起草工作主要遵循的原则 在《意见》 起草过程中, 中央组织部、 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切实提升对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宗旨使命、 目

 标任务、 路径策略的理解认识, 重点把握了以下几个方面原则: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基层治理理论、 实践和制度创新, 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二是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 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 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确保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政治方向。三是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 总结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经验, 着力固根基、扬优势、 补短板、 强弱项, 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 法治、 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推动中国特色基层治理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四是坚持向基层放权、 赋能、 减负, 持续纠治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 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强服务、 促发展, 切实提升基层综合服务、兜底服务能力。

 三、 《意见》 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意见》 共分为 3 个板块 7 个部分:

 第一板块由导语和第一部分构成,阐述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第二板块由第二至第六部分构成,分别阐述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

 第二部分是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 第三部分是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 第四部分是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五部分是推进基层法治和德治建设; 第六部分是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第三板块由第七部分构成,突出党中央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部署, 阐述

 加强党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领导的有关要求。

 《意见》 深入贯彻党中央、 国务院决策部署, 加强基层治理顶层设计, 充分尊重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既注意加强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基层治理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文件对表, 增强系统性、 协同性, 又注意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基层治理创新实践, 增强针对性、 可操作性。

 既着眼“十四五” 时期发展目标直至 2035 年远景目标科学谋划、 前瞻布局, 又聚焦居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靶向发力、 精准施策。

 四、 《意见》 对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的规定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 命脉所在。

 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不断完善党的领导,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 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社区治理得好不好, 关键在基层党组织、 在广大党员。

 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 最根本的一条是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 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意见》明确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是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统领,将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写入指导思想、 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 强调必须“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关键” 。

 二是《意见》 将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摆在首要位

 置, 要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健全基层治理党的领导体制; 构建党委领导、 党政统筹、 简约高效的乡镇( 街道)

 管理体制; 完善党建引领的社会参与制度, 强调“涉及基层治理重要事项、 重大问题都要由党组织研究讨论后按程序决定” ; “注重把党组织推荐的优秀人选通过一定程序明确为各类组织负责人,确保依法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有关要求写入各类组织章程” 。

 三是《意见》 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结合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自治、 法治、 德治机制建设各自任务, 分别明确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实现形式, 强调“加强乡镇( 街道)

 党( 工)

 委对基层政权建设的领导” ,“坚持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制度” , 强化党组织领导把关作用, 全面落实村( 社区)“两委” 班子成员资格联审机制,“提升基层党员、 干部法治素养” ,“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 。

 五、 《意见》 对坚持共建共治共享, 建设人人有责、 人人尽责、 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是如何规定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 力量在人民。

 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将其提升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深刻阐述了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为了谁” “依靠谁” 的问题。

 《意见》 围绕“打造人人参与、 人人尽责、 人人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的总体要求, 对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 基层政府的主导

 作用、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基础作用和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 作出了系统部署。

 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意见》 提出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加强乡镇( 街道)

 、 村( 社区)

 党组织对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在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方面, 《意见》 提出要增强乡镇( 街道)

 行政执行、 为民服务、 议事协商、 应急管理、 平安建设能力, 强调“依法赋予乡镇( 街道)

 综合管理权、 统筹协调权和应急处置权,强化其对涉及本区域重大决策、 重大规划、重大项目的参与权和建议权” , “确保管理服务有效覆盖常住人口” , 切实解决基层行政执法中“看得见的管不着、 管得着的看不见” 问题。

 在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方面, 《意见》 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 重要指示精神, 对组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自我教育、 自我监督提出了制度性、 规范性、 程序性要求, 强调“建立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备案制度” ,“规范撤销村民委员会改设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条件和程序” ,“规范村( 居)

 民委员会换届选举” ,“完善党务、 村( 居)务、 财务公开制度” 等。

 在加强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建设方面, 强调“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 社会工作者、 社区志愿者、 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 。

 六、 《意见》 对提高基层公共服务能力作出的规定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践行以人民

 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评价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成效的第一标准。《意见》 着眼于及时、 高效回应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制度、 机制、 设施、 队伍建设等方面作出系统部署, 切实做到居民有需求、 基层有服务。在制度建设方面, 《意见》 提出要“研究制定社区服务条例” , “编制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 “完善支持社区服务业发展政策” , “推进社区服务标准化” 。

 在机制建设方面, 《意见》 提出要优化乡镇( 街道)

 政务服务流程, 加快推行市域通办, 逐步推行跨区域办理; 加强村( 社区)

 综合服务、 兜底服务能力建设; 强调“实施政府购买社区服务” , “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 服务质量提升活动” 。

 在设施建设方面, 《意见》 提出要推进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将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

 在队伍建设方面, 《意见》 提出要“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引导高校毕业生等从事社区工作” 。

 同时《意见》 还就建设开发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和简便应用软件, 提升便民服务效能提出明确要求。

 七、 《意见》 对提升基层治理中的应急管理能力作出的规定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党中央、 国务院决策部署下, 各地基层组织和基

 层干部群众筑起群防群控、 联防联控的牢固防线, 为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出积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视察时强调, 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树立“全周期管理” 意识, 为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指引。

 《意见》围绕“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 的工作原则, 在认真总结各地新冠肺炎疫情基层防控特别是社区防控经验的基础上, 对“健全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 作出了明确部署。

 在乡镇( 街道)

 层面, 要求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细化乡镇( 街道)

 应急预案, 建立统一指挥的应急管理队伍, 吸纳社会力量参加基层应急救援,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保障。

 在村( 社区)

 层面, 要求合理确定村( 社区)

 规模, 发挥村( 居)

 民委员会下设的公共卫生等委员会作用, 组织开展卫生防疫知识和应急知识普及,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强调“在应急状态下, 由村( 社区)

 ‘两委’ 统筹调配本区域各类资源和力量, 组织开展应急工作” 。

 在县级以上层面, 要求在明确乡镇( 街道)

 、 村( 社区)

 综合服务设施功能和面积、 推进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时考虑应急等功能。

 八、 《意见》 对网格化管理和信息化服务方面作出的规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城乡基层人口结构、 需求结构、 社会结构、产业结构都在发生快速变革, 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 既要“守正” ,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治理政治本色, 又要“创新” , 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和服务质量,特别是要跟上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推动基层治理与互联网、大数

 据、 云计算、 区块链等深度融合, 确保基层治理始终与时代发展和群众需要同频共振。

 》 在推进网格化管理上, 《意见》 强调“改进网格化管理服务, 依托村( 社区)统一划分综合网格, 明确网格管理服务事项” , 要求推进多网融合、 多格合一,这样规定便于网格化管理服务与基层治理架构相协同。

 在推进信息化服务上, 《意见》 专设一章“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 ,就做好规划建设、 整合数据资源、 拓展应用场景提出明确要求:

 部署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 行动, 要求共建全国基层治理数据库, 推动基层治理数据资源共享, 根据需要向基层开放使用, 要求推进村( 社区)

 数据资源建设, 实行村( 社区)

 数据综合采集, 做到一次采集、 多方利用。

 要求提高基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让数据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

 针对老年人学习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困难, 《意见》 还强调充分考虑老年人习惯, 推行适老化和无障碍信息服务, 保留必要的线下办事服务渠道。

 九、 《意 见》 对减轻基层负担作出的规定 近年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 切实为基层减负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在中央办公厅统一部署下, 各地持续推进减轻基层负担工作, 取得明显成效。

 为总结各地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实践经验, 巩固和拓展为基层减负成果, 《意见》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 加强制度建设和日常约束,促进权责利和人财物对称向基层下沉,提出了一系列工作

 举措。在总体要求上, 提出了“向基层放权赋能, 减轻基层负担...

篇二: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贯彻 《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筑牢基层治理根基心得 体会

 在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历史时刻,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对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巩固和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制度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好《意见》,将《意见》作为我们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遵循,突出“三性”,提升“三度”,筑牢基层治理根基。

  坚持“党的领导”定海神针,突出“政治性”提升基层治理高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因此,应站在讲政治的战略高度,旗帜鲜明突出基层治理的政治性。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推动党的建设全面过硬、全面进步。要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延伸党的组织覆盖,坚持党的工作要求到哪里,党的组织建设就覆盖到哪里,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要充分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创新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其他社会组织协作配合的“一核多元”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积极作用。要不断加强党

 员干部队伍政治教育、提升政治修养、激励政治担当,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优势。

  树牢“人民满意”根本标准,突出“人民性”提升基层治理深度。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终目标在于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基层治理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思路,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用好群众路线传家宝,把人民群众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转化为方针政策的具体举措,充分体现以民意为导向的工作理念。要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拓展政务服务基层的有效覆盖面,提升服务基层群众效率;要加强群众自治,结合区域实际创新基层自治机制,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和水平;要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聚集各方面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形成齐抓共治、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

  把握“与时俱进”重要原则,突出“时代性”提升基层治理效度。随着社会发展的日益变迁,基层的人口结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基层治理的内容、手段、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向往。因此,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在巩固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治理制度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融于时代,紧跟信息技术发展步伐,依靠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推动基层治理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深度有效融合,完善基层治理与部门政务信息数据共

 享机制,打破基层治理“信息孤岛”,畅通基层治理互助协作沟通机制,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篇三: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学习心得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工作,着力做好“四则运算”,凝聚起统筹抓好基层治理的合力,构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理的体制机制,夯实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层基础。

  党建引领用“加法”。我国是一个拥有 9500 多万名党员的执政党,社区治理的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基层治理工作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政治工作、服务功能,以党建带群建,搭建区域化党建平台,组织党员、干部下沉参与基层治理,实现“工作共干、成果共享”,确保广大基层干部群众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确保党的领导贯彻基础治理全过程。

  基层 减负 用“减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做好基层减负工作,为基层减负是做好基层治理的关键,事关基层治理工作是否成功,决策是否落实。《意见》强调要统筹规范面向基层的督查检查,清理规范工作台帐、报表及“一票否决”、签订责任状、出具证明事项。要下放更多的权限,做到依法赋予乡镇(街道)综合管理权和应急处置权,蓄积实干力量,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基层工作者深入到一线百姓中去。

 发挥合力用“乘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数据管理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的作用。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要借鉴大数据管理经验,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基层治理与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深度融合。要统筹推进智慧城市,提升便民服务能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发挥“线上+线下”综合效应,稳步推进便民利民改革,实现服务群众“多地变一地、多窗变一窗、专科变全科”,用科技化手段夯实基层治理的“硬件”和“软件”,发挥服务群众的综合效应。

  解决问题用“除法”。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做好基层治理工作的目的,最终是要服务群众,切实解决群众的痛点、难点问题。要结合“我为群众办事实、争做贡献促振兴”和“我是公仆、我为您服务”主题实践活动,自觉在头脑中恪守为民情怀,把基层满意不满意、群众受益不受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列出服务群众的民生清单,真实了解群众困难,发挥“枫桥经验”,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必有应,无事不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着力增强百姓的幸福指数。

篇四: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重视基层治理改革创新心得体会

 国家治理的根基在基层,国家治理的任务通过基层落实。因此,基层治理的重要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改革开放以来,基层面临的经济基础、社会结构、组织形式都已发生深刻变化,基层的治理任务日益繁重,推动治理改革创新成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必然要求。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统筹推进基层治理,构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理有机统一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作出部署。作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意见》十分重视基层治理改革创新,强调“以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为抓手”“鼓励基层治理改革创新”。

  近年来,各地陆续探索基层治理的新方法和新手段,为基层治理改革创新提供了经验和启示。如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推进街道办(乡镇)改革,精简整合内设机构,增强街道办(乡镇)的权能,一定程度减轻了社区(村)负担,提升了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四川成都作为全国基层治理创新的“先锋城市”,将社区发展治理作为城市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支撑,首设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在社区广泛成立小区议事会,有效推动院落小区自治;四川宜宾运用集成改革、赋权扩能和项目准入“三张清单”,厘清

 权责边界,形成了“院巷议事”等协商治理的品牌;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引入大数据技术,推动“一网通办、一网通管、接诉即办、不诉即办”,把握基层民众基本所需、精准提供公共服务;上海、广州、成都、广东佛山等城市大力推动公共服务购买、公益创投,引入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等等。

  与此同时,少数地方的创新工作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有的地方患上了“亮点依赖症”“创新强迫症”,认为只有玩出点“花活儿”才算成绩,将治理重点放在了造典型、树样板上,忽视了原本应该为居民服务的日常工作;有的地方热衷于创新词、推新概念、换新包装、玩数字游戏,存在“创新形式化”的情况;有的地方评价标准走偏,对正常工作的社区(村)忽视冷落,对具有特色的“花瓶社区”爱不释手;有的地方则热衷于推广“创新成果”,不计条件、不计成本地硬性指派创新任务,使得基层疲于应付,创新成了基层的又一种负担。

  基层治理创新要以满足民众需求为根本。基层治理处于国家治理的一线,回应民众需求是其核心任务。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基层治理就是要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果基层治理创新脱离民众需求这个根本,对于掌握民众所需、解决民众之忧、破解民众之难无所助力,那么这个所谓创新就是假议题。说到底,基层治理创新就是要在做好日常治理工作的基

 础上,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回应好民众的诉求、办好群众的“小事”和“心头事”。

  基层治理创新要以促进减负增效为标准。创新的要务是服务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于一线问题的解决。当前,基层面临“上面千根线、基层一根针”的压力,“解决形式主义问题、深化基层减负工作”是摆在基层治理面前的重要课题。要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就需要号准基层治理的脉搏,立足实际条件、推陈出新,切实在降低基层负担、提升治理效能方面做文章,让老百姓能够体会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让基层干部能够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聚焦主业、担当作为,促使整个基层拥有秩序与活力。

  基层治理创新要以触及深层关系为依托。基层面临的很多问题往往无法依靠基层自身解决,即“就基层而言基层治理”并非易事。党中央在基层治理方面不但强调党建引领、重心下移,还强调“规范权责事项”“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事实上,离开深层的权责关系调整,基层治理创新只会徒有形式。基层治理创新要有大基层理念,从深层次重视权责关系、政社关系、政民关系的调整,避免“一切问题都向下压”“一切事务都自己扛”,真正地做好“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的工作,理顺权责关系、调动民众和社会参与,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才能开出基层治理创新之花。

篇五: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心得体会

 2020 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检验基层社区治理能力的一个“试金石”。这场声嘶力竭的“大考”,既考验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也凝聚了基层社会治理人才队伍的组织力和向心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作为基层治理的重心,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事务繁琐、挑战重重,迫切要求基层各领域党组织要做好资源整合,补齐发展短板,提升服务水平,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发挥党组织书记 “ 领头雁 ” 作用,培养植根人民的广博情怀,主动把基层重担 “ 挑起来 ” 。

  党组织书记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头人,其个人品质、才能、工作方法对党员、群众的凝聚力起着重要作用。处于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对基层党组织书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努力提高适应本职岗位所需的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才能成为一名新时期合格的基层党组织书记。要明白党组织书记不仅仅是一个职务一份荣誉,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责任和群众寄托,要有吃苦奉献精神、有容人之量、有博大胸怀,时刻保持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思维敏捷,履行好“抓班子带队伍”的重要职能,打造一支“素质过硬、能解难题、党员拥护、群众认可”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经常与班子交心谈心,敢于当群众的

 “出气桶”。充分发挥社区优势资源,大胆转变传统的方式方法,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社区工作方法。

  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作用,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把关键小事 “ 夯扎实 ” 。

  基层党组织作为党执政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要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深耕“为群众办实事”,紧盯“关键小事”,紧密围绕政务服务、养老助残、教育医疗等民生项目,把“接诉即办”工作置顶,聚焦方寸窗口民生福祉,广泛动员社区党员群众骨干力量,挖掘培育基层自治组织和志愿服务团队,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坚持党建引领阵地建设,打造基层党建新样板,以建党百年为契机,着眼党建品牌打造、特色亮点展示、典型做法总结,形成“一社区一品牌”,打造城市治理“文化墙”。坚持党建引领重点中心工作,强化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聚焦党建引领疫情防控、“接拆即办”等重点工作,大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发挥群团自发组织 “ 烘托带动 ” 作用,倡导志愿服务共建自治,着眼让 志愿服务 “ 燃起来 ” 。

  群团带动和志愿服务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领域党组织要坚持党建引领,依托群团组织和志愿团队,借力借势为居民服务,搭建“党—群—团”等组织的纽带桥梁与互动联动,将群团工作、社团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主题活动有效融合,凝聚党群共建合力。一方面要坚持党建带动群团建,广泛挖掘培育基层志愿服务团队,打造

 整体合力。依托社区志愿服务团队和兴趣爱好社团,坚持工青妇齐抓共管,全面整合社区资源,发动地区多方力量,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另一方面要建设一支高素质能战斗的社区群团干部队伍,把社区群团岗位作为培养、锻炼群团干部的重要基地。要善于在社区工作中发动群众的力量,实现社区干部、党员、居民骨干、居民志愿者等核心力量的高效归拢,打造坚不可摧的基层群团组织堡垒,赋能地区党建新活力。

篇六: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干部学习《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心得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强调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要夯实国家治理根基。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因此,基层党组织要根据本地实际,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汇聚支部、党员、群众三方力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打通惠民利民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锻造基层支部“战斗力”,让基层治理更有“力度”。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基层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必须要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以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等组织制度建过硬党支部,打牢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思想基石。以提升组织力为出发点,健全在基层治理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有关制度,涉及基层治理重要事项、重大问题都要由党组织研究讨论后按程序决定,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作用得到强化和巩固。以理顺组织架构为侧重点,推动组织建设与社区网格双向融合,建强物业服务企业党支部,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面覆盖。

  提高党员干部“执行力”,让基层治理更有“强度”。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要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向纵深发展为契机,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系统学习 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 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从中汲取基层治理所蕴含的政治智慧,把理论优势转化为提高基层治理的能力优势。要建立“书记直通车”制度,构建“小区支部书记—社区党委书记—街道党工委书记—部门党组书记”逐级呼叫、分级回应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服务资源,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要推动基层党员干部深入一线,主动扑下身子,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倾听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努力开拓创新治理新局面。

  凝聚人民群众“向心力”,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要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必须密切党员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大限度把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突出群众主体作用,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积极发挥村民委员会、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的作用,培育村民参与意识,让群众从心理上由“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主导者”,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推进基层法治和德治建设,推行移风易俗,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为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基层治理凝聚强大合力。

篇七: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贯彻《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要求,要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建设。基层治理核心在人。基层干部作为基层治理的“主力军”,必须修炼好问策能对、开口能讲、遇事能干的过硬本领。

  “读书不觉已春深”,基层干部当修炼“看”的技能。“看”指使视线接触人或物、观察并加以判断。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三农”工作成效显著,乡村振兴蓬勃发展,整个农业、农村、农民的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事物不断涌现,新问题不断出现,基层治理形势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基层干部要树牢终身学习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时代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工作状态、一种生活方式;要在多看书、看好书中主动学习基层治理专业知识,善于剖析典型案例,总结经验,取其精华,加以创新;要坚持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学用相长,自觉把学习收获同基层实际结合、向履职实践聚焦,努力使自身成为引领基层治理的行家里手、骨干精英。

 “片言可以明百意”,基层干部当修炼“侃”的技能。“侃”包含聊、说、谈的内容。基层干部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群众中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连接党心民意的桥梁纽带,是党在基层的“传声筒”,无时无刻不在与老百姓打交道。与老百姓打交道,最重要的还是要会说“百姓话”。基层干部一方面要熟练掌握党的最新理论知识和方针政策,做到了然于心;另一方面要主动学习当地方言,用通俗易懂的“土话”把“大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用推心置腹的“实话”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取信于民。“侃”亦释义刚正、耿直。基层干部要敢于讲真话、敢于反映真问题,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做到是非分明,有喜报喜,有忧报忧,既不刻意美化、只讲成绩,也不粉饰太平、回避矛盾。只有秉持不唯上、不媚上、只唯实的“浩然正气”方能干实事干成事干好事。

  “绝知此事要躬行”,基层干部当修炼“勘”的技能。意见指出,要增强乡镇为民服务能力。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任务,做好农业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建设及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服务等工作。群众工作是基层干部的“生命线”,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扎根群众是基层干部的根本。“勘”有别于一般的调研、走访,侧重于实地查看、勘察、探测,这就要求基层干部深入一线服务群众时不能走马观花,要下马看

 花,要常去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用脚步丈量民情,要走入千家万户,洞悉民生百态,要多沾点“泥土味”,少来些“官僚气”。要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着手,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一线事务中,真正解决好群众“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事关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以务实高效的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篇八: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贯彻 《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体会心得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组织有力量,基层治理就有保障。基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既是基层治理的直接受益人,也是治理基层责无旁贷的重要参与者,要坚定不移坚持党建引领,牢固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真正做到共建共治共享,建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坚定 “ 主心骨 ” ,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万山磅礴有主峰。加强基层治理,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齐心协力做好基层治理各项工作。要旗帜鲜明地把党组织这个“龙头”舞起来,建立起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要健全在基层治理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有关制度,涉及基层治理重要事项、重大问题都必须由党组织研究讨论后按程序决定。只有各级党组织举旗定向、立好路标,才能调度有序、凝心聚力,做到万心归一、梁椽共举,从而凝聚起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

  激活 “ 动力源 ” ,不遗余力建强基层组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

 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干部群众才有定盘星,也才能坚定不移地跟着组织走。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作用得到强化和巩固。要深化村(社区)“两委”负责人“一肩挑”机制,积极推行“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同时把优秀人选通过一定程序明确为各类组织负责人,让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唱主角、舞龙头。毋庸置疑,一个党组织坚强有力、“两委”班子肯干能干的地方,必然是有底气保持和谐稳定、有勇气治理社会乱象的地方,也更有力量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打造 “ 领头雁 ” ,压紧压实各级党委责任。加强组织保障,必须压紧压实各级党委责任。要明确从上到下各级党组织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的职能作用,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做到目标同向、思想同心、工作同步,全面构建起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的乡镇(街道)管理体制。要找准基层治理的关键点和突破口,中央、省级层面负责做好顶层设计、把好方向,市、县级党委和政府要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制定符合实际的任务书、施工图,提出切合实际的指导意见,乡镇(街道)要提高抓落实能力,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决策,并及时反馈治理效能和疑点难点问题。要想方设法提高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切实提高行政执行能力、为民服务能力、议事协

 商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和平安建设能力,筑牢基层治理根基。除此之外,还要善于广泛动员基层群众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通过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和寓教于乐的文艺宣传活动等,教育引导基层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不断增强“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的强大合力。

  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只有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才能让基层政权更加坚强有力,才能引领基层群众自治充满活力,才能实现基层公共服务精准高效,从而全面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展现中国特色基层治理的制度优势。

篇九: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dquo;四轮驱动”

 打造基层治理新引擎

  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实施“四治”。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而“四治联动”则是开启基层善治的一把“金钥匙”。四川省筠连县结合县域实际,坚持壮大四个驱动力,不仅跑得快,更跑得稳,推动基层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搭建平台,群管群治,激发“自治”活力。依托“有事来协商”平台,把现场设到村(社区),围绕民生实事开展专题协商,面对面沟通,凝聚共识,提出意见建议,达到商以求同、协以成事的目的,提高群众积极性和参与度,促进群众自治;实施“信义币”基层治理模式,建立“一户一档”诚信档案,推动自治组织、邻里中心、星级创评、党员先锋、社会服务、智慧信息“六进”聚居点,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水平,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自治活力;健全“一约五会”治理机制,规范村民议事会、老年协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发挥乡贤、党员、村民代表等的率带作用,开好乡村干部会、村组干部会、群众院坝会;制定完善依法履职事项清单、依法协助工作事项清单、负面清单,明确城乡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流程,进一步厘清自治组织权责边界,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壮大基层自治力量和效能。

 用活载体,工程铸魂,培育“德治”源力。聚焦“五大文明”创建,全覆盖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不断发展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的思想文化载体。目前,已打造 33 个实践所(站),建成 18 个综合文化站、172 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建设、15 个惠民书吧、7 个二进农家示范点、12 个乡镇文化馆分馆、图书馆分馆、3 所复兴少年宫。抓实“五大工程”,拓展精神文明建设,从道德文化工程、乡风文明工程、细胞创建工程、德育实践工程、文明实践工程五个维度,组织开展道德模范、“文明示范村镇”、“新时代好少年”等评选评议活动,深入挖掘村(社区)先进典型,充分发挥老党员、乡贤、返乡创业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开展党史宣讲、科普宣传、文体活动、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产业发展和应急救助等志愿服务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时代新风尚。

  系牢准绳,笃行致知,增强“法治”定力。打好“1+3”基层监督组合拳,规范基层权力,以强化小微权力监督为主线,以建设村(社区)“廉洁细胞”为抓手,集合乡镇党委、县纪委监委和县委巡察“三支力量”,织密法纪监督网,为基层治理法治化赋能;全面规范履责程序,力促村级纪检委员抓实村级纪检监督工作,列出一张履职清单,围绕“一肩挑”后廉政风险和村组务公开两个工作重点,紧扣履行宣传员、信息员、监督员“三员”职责,采取“一会二访三汇报四反馈”四种工作方式;推进“一栏一群一响”村(组)务公开平台,开展“阳光面对面评议”院坝会,促进村(组)务公开,全力打造阳光、透明村务;深化访廉

 问廉、绘制民情地图,运用好民心民意收集、问题分级处置、解决反馈、跟踪督查等机制,实现问题收集、处置、反馈、跟踪四个关键环节“百分之百”,强化群众监督;推动法治宣讲、服务进课堂、进社区、进村庄,建立健全社区“一区一警两辅”和农村“一村一辅警”,推行“一村(居)一法律顾问”,构建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思想引领,汇聚众智,激发“智治”动力。开展蹲点调研,以“解剖麻雀”的手法找准问题、剖析原因、研究对策,形成研究成果,为基层治理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提升“理论之治”;聚焦基层干部培训需求,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实现理论技能培训分层分类全覆盖,提升基层干部基层治理能力水平,夯实“人才善治”;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全力保障系统应用、软件服务、队伍建设等,确保设施不落后、技术不断档、人员不落伍,推动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多头管理向协同治理转变,线上线下协同处置的一体化综合治理模式,高效衔接网络综合治理与基层治理的高效衔接,营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环境,实现“网络之治”;建设互联互通、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的“政务数据融合平台”,积极推进“一网通办”向乡村延伸,完善承载功能,增加覆盖点,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城乡基层治理大数据应用水平,促成“数据之治”。

  党建五项小制度

 基层治理大智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要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湖南省衡东县以开展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契机,鼓励各乡镇、部门大胆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着力硬解基层治理难题。其中,该县霞流镇以构建集成化的党建引领组织体系为目标,着力强化党委领导核心和干部队伍建设,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推行周例会、坐班值班、小黑板、一人一档、一事一评等党建五项“小”制度,以“小切口”做活“大文章”、“小黑板”玩转“大执行”、“小制度”实现“大作为”。

  “小切口”做活“大文章”。“大”与“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基层治理是大课题、大文章、大体系。该县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共确定了 105 项共性任务,这些任务内容庞杂、相互交织、串联杂糅,少数乡镇不知从何处入手。霞流镇以“小切口”破局,从最日常、最基本的工作例会、值班坐班抓起,以小见大,推动村支“两委”干部作风持续好转,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推行周一村、社区工作例会制度,驻村干部、村干部总结点评上周工作的“得”与“失”,分析研判问题不足和风险隐患,会商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想法,安排部署本周工作。推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值班制度,每天 2 名村干部在村便民服务中心坐班值班,负责做好群众来访接待、事项办理、值班日志登记、

 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值班安排表和联系方式在村务公开栏上长期公开。镇纪委、党建办、综治办不定期通过明察暗访、综治视联网视频对话等方式对各村周例会和值班坐班制度落实情况随机抽查,每月通报,年底汇总。

  “小黑板 ”玩转“大执行”。村一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干部是森林防火、民政救助、医保征缴、社保核查、环境卫生、疫情防控等很多重要工作的直接执行者,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力军”,其执行力强弱直接关乎工作成效和事业成败。为提升村干部的执行动力,确保工作不遗漏、任务不堆积,霞流镇推行小黑板制度。各村配备小黑板,每次周例会后,由党建专干在上面逐条列出本周工作任务,标明责任人、完成时限。每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即在小黑板上擦除一项;未按时完成任务的,由驻村干部、村党组织书记予以督促提醒,确保每周工作按期高质完成。“小黑板”悬挂在便民服务中心醒目位置,准确记录每项工作的实时进展,谁的工作效率高、谁落下的功课多,一目了然,群众的眼睛可是雪亮的,每个干部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赢得群众的真心认可与点赞。

  。

 “小制度”实现“大作为”。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霞流镇通过实行信访“一人一档”和工作“一事一评”制度,抓好底线工作,抓实中心工作。推行信访工作“村为主”机制,充分发挥村级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优势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和初信初访化解,对信访人员建立一人一档,详细记录基本情况、主要诉求、调处情况、社会关系等,对信访诉求合理性、问题解

 决症结点、案结事了难易度进行分析研判,将问题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年头到年尾,重点工作一茬接一茬,上半年就完成的重点工作,到了年底来排名,时间一长印象就淡了。对此,霞流镇实行中心工作一事一评比,以规定的截止时间为限,由分管领导负责统计各村工作完成情况,逐一量化排名,在镇村工作群和镇、村宣传栏中予以公示。镇党政办明确专人负责汇总统计各项工作的排名情况,作为年底村级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依据,有效避免了打感情分、印象分的显失公平问题。

  五项“小”制度是霞流镇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举措,蕴藏着基层治理“大”智慧。推行半年多来,村、社区干部的组织纪律性、工作执行力得到明显增强,并逐步转化为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社会治理的实际成效,形成了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装好基层治理队伍“驱动能”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

 工程。基层党组织要坚持党建引领,装好基层治理队伍“驱动能”,把治理力量传递到“神经末梢”,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紧盯关键少数,选好基层治理队伍“领头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大背景下,领头雁这个“关键少数”至关重要。要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主动深入基层一线调研,了解现任村(社区)领导班子运行情况、村(社区)干部履职情况、后备力量储备等情况,为选优配强“领头雁”打好坚实基础。要把好“入口关”,必须坚持严的主基调,对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过筛子”,严把人选审核、资格联审、档案审查,全面精准掌握人选情况,将不符合任职资格人选或不宜继续任职的村“两委”成员拒之门外。要注重加强“领头雁”人选在重大问题上能否始终与中央保持一致,在工作行动上能否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在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上能否始终坚持不打折扣,把对党忠诚、政治坚定、担当作为的优秀人才作“领头雁”的首要选择,真正建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助力“头雁领跑雁群高飞”。

  加强人才培育,打造基层治理队伍“主力军”。“木桶原理”又称“短板理论”,指的是一个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条。村(社区)干部好似这“木桶木板”,优化村(社区)干部这个“主力军”结构,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要发现储备、培训培养、选拔使用基层治理队伍,必须扩大选人视野,重点从年轻党员、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等群体中发现政治素质高、群众口碑好、带富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基层治理后备力量,扩容基层治理队伍蓄水池,始终保持水源充

 足。要立足基层治理队伍需求,制定科学培训计划、规划合适培训课程,重点围绕政治理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基层治理建设等内容,构建加压式、补短式、点单式培养体系,进一步培育出“适销对路”的基层治理人才。通过“理论培训+实践锻炼”的方式,让村(社区)干部在“理论课堂”“基层一线”中提升本领、增长才干、促进成长,打造一支能征善战、善作善成的基层治理队伍“主力军”。

  发挥党建引领,激活基层治理队伍“动力源”。基层党组织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和保障,只有建强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组织优势、组织力量和组织功能,才能让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担重任、唱主角。要健全村(社区)党干部联系群众机制,切实凝聚辖区单位、在职党员、热心居民力量,建强基层组织,打造基层治理“共同体”。要着力提升服务群众能力,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群众,主动下沉参与基层治理,架起群众与党员干部的信息“高速路”和服务“连心桥”,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要把党组织建设与基层治理结合起来,切实发挥党的领导、组织、协调作用,不断引导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群众广泛参与,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化“生硬的”基层管理为“和谐的”的基层治理,变“户自为战”为“并肩作战”,进一步激活基层治理队伍“动力源”,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让基层治理有效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

篇十: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心得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央组织部、民政部负责人就《意见》起草印发和贯彻落实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人生有“正负手”,基层干部亦有“正负手”。《意见》是基层干部参与基层治理的“指南针”。主要内容既包括“正向”的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基层法治和德治建设、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也包括“负向”的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规范乡镇(街道)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等事项的准入机制、严格控制考核总量和频次、清理规范工作台账等“做减法”的内容。《意见》如同为基层干部描摹了一幅“正负手”画像。

 学《意见》“正”思想,以“松柳精神”把准原则。《意见》在“总体要求”部分里为基层干部指明了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要落实好文件,首先要吃透文件;要吃透文件,首先要吃透文件的思想和原则。“正”本清源,先“正”思想。像“松树”一样把准并坚守原则。为思想注入“红色力量”,懂得要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为思想注入“绿色理念”,懂得要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为思想注入“金色点子”,明白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向基层放权赋能,减轻基层负担。

 为思想注入“蓝色活力”,明白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信《意见》“正”言行, 以“钉钉子精神”担使命。《意见》从第二部分到第六部分,全是主要内容和具体任务。我们在学习《意见》的这几大板块内容时,要做到充分相信《意见》。因为《意见》是遵循“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良性互动”的原则而设计出炉的。我们只有深信内容,端正言行,才能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担使命。把《意见》条文,化为既结实又扎实的“使命”担起后,才能推动基层治理实践“向前一步”,实践再反过来推动基层治理的顶层设计“向前一步”,顶层设计再以“先生”的姿态引领基层治理实践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百姓身边可喜变化”。

  用《意见》“减”四风 、“增”实效,以“孺子牛精神”为民谋福。避免基层干部孤立地、片面地看待减负问题,避免基层干部将减负与一些“挂牌”“摘牌”的矛盾联系起来不全面客观看待减负问题,要结合《意见》对减负提出的新要求,继续加强对基层干部的耐心宣传与解惑答疑。让基层干部明白减负是为了增效,是为了“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增加为民服务的实际效果,不是单纯为了“站在基层干部的立场上”考虑基层干部的“利益得失”。在认识减负问题时,要与增效结合起来,用正确的联系的观点全面看待减负工作。学和信,终究要落到“用”字上。在基层干部的“正负手”中,“负”即是“减掉”四风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但是要“站稳人民立场”结合“增效”来实施。这样,才能达到以“孺子牛精神”为民谋福的目标。

推荐访问: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心得体会 治理 心得体会 现代化建设